小学低段语文

2024-05-18

小学低段语文(精选12篇)

小学低段语文 篇1

对于小学低段学生的语文教学而言, 重点主要放在识字、写字上面。要培养学生主动识字的愿望, 养成良好的写字习惯, 掌握一些识字的方法, 再通过阅读的指导进行句、段、篇的学习。所以识字教学对于低段学生尤为重要, 这些常用汉字就是学生通往浩瀚知识海洋的铺路石, 是打开知识大门的金钥匙。笔者谈谈对识字教学的一些认识和感受。

1. 要在具体的语境中识字。

低段学生的接受能力不强, 且一开始难以掌握学习方法, 所以一个一个的讲授生字, 学生没有形象记忆, 可能当时通过机械操练记住了生字, 时间久了就容易忘记。所以低段学生的识字都是通过在语境中识字, 通过老字带新字, 在句子中、词语中进行生字的学习。

2. 用“加一加”、“减一减”、“换一换”等方法识字。

低段学生要求认识1600-1800个常用汉字, 会写800-1000个二类生字。如此大的识字量, 如果不教给学生方法, 学生就会产生恐惧心理, 害怕识字。授人以鱼, 不如授人以渔。教师不仅仅是要学生掌握基本的知识, 更要学会举一反三, 掌握方法。对于低段学生而言, 加偏旁, 减偏旁, 换偏旁就是很好的识字方法。只有掌握其偏旁部首的含义, 才能为以后形近字的辨析作准备。

3. 在游戏中识字。

如何让调皮的学生在短暂的四十分钟内记住大量的生字, 这是所有老师都反复思索的问题。在我看来, 只有通过游戏的方法才能吸引学生兴趣, 进而激发他们主动识字的愿望。死板的教授教学已经成为过去, 在课改推进的今天, 我们得在课堂上开展一些对学习有益的游戏来促进教学活动的开展。对识字教学而言, 反复的机械操练学生很快就会觉得枯燥无味, 可以开展“摘苹果”识字, 就是把每个生字作为一个“苹果”, 学生读正确了就可以得到。也可以进行男生女生比赛的游戏, 看哪个队读得又快又准, 就可以得到奖励。在有学生走神的情况下, 可以进行“开火车”的游戏。通过开火车朗读生字, 一来可以检测学生对生字的掌握情况, 二来可以组织课堂秩序, 抓回学生的注意力。

4. 转变角色, 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体。

现在教师只是引导者, 学生才是课堂的主人。对于低段学生同样如此, 我们可以采取分小组自学生字的方法, 在组长的带领下, 让学生自己分析生字的读音、偏旁、结构及组词、造句。然后再一组一组进行展示交流, 这样不仅学生能真正掌握学习的方法, 更能激励他们的集体荣誉感。

5. 定期总结归类。

在进行了一段时间的生字学习后, 教师要带领学生对所学汉字进行归类。第一种, 可按相同偏旁进行归类。第二种, 可按结构进行分类。第三种, 可按读音进行归类。第四种, 可按特殊字进行归类。这样总结之后, 学生在感叹汉字神奇的同时, 也会进一步加深学生对所学汉字的了解掌握。

6. 在阅读中识字。

由于每天的识字量比较大, 所以如何检测学生是否忘记了以前所学的生字呢, 就可以让学生朗读课文, 可以是书中所学的, 也可以是课外的。有些学生对于单独的生字认读得很快, 可是朗读课文却不很流畅, 这就是因为在课外的朗读过程中, 他的思考时间变短, 加之紧张, 就会有断断续续的情况。因此, 要真正体现学以致用, 就多得找些适合学生的课外读物让学生阅读, 一来培养学生对阅读的兴趣, 二来可以检测学生对生字的掌握情况。

小学语文低段教学的重点就是突破汉字认读、书写的瓶颈。所以, 教师要在结合学生年段学情的基础上, 设计一些适合学生的识字方法, 引导他们掌握识字规律, 最终形成独立识字的能力。

小学低段语文 篇2

生活中有美,古诗教学中也有美。古诗是我国传统文化的精粹,经过千百年的沉淀,流传下来的能够选入小学课本里的古诗更是精华中的精华,可谓字字珠玑。它是中华文化的一部分,是学生近距离接触、感受中华文化的一个窗口,是激发学生对祖国传统文化的热爱的一个切入点。

常言道“熟读古诗三百首,不会吟诗也会诵。”可见,自古诗对一个人的文学修养就起着重要的作用。优秀的古诗,语言精练,意蕴含蓄,意境深远,讲究平仄,严于用韵,格律严谨,魅力无限。因此,教学时,其丰富的意蕴,“言尽而意无穷”的魅力是无法讲出来的。小学生人生阅历浅,认知水平有限,刚刚接触古诗,不可能“字求其训,句索其旨”。对一、二年级学生该如何进行古诗教学我觉得是注重诵读,淡化理解。

老师们在古诗文教学实践中,已经积累了许多行之有效的经验,达到了一些共识,例如:借助注释理解诗文,读出古诗的韵味;通过了解作者体会古诗诗意,而作为小学低段的学生学习古诗文有一些方法是非常适合低龄学生的性格和知识面。

一、借助多媒体,帮助学生理解古诗

大家都知道古诗产生的时代离我们已经很久远了,古诗中出现的生活片段很难让现在的孩子接触和体会。所以单靠教师的只字片语很难解释清楚,孩子们也无法体会出相关的诗意。这时就要教师借助多媒体,制作课件,让学生通过声像、视频去了解历史、了解过去,这样不仅让学生理解诗意,也帮助学生拓展了课外知识。

二、多读古诗,在读中悟情

读是古诗教学的一个重点。通过朗读教学,可以逐步培养提高学生的朗读能力,也为学生今后训练口头表达能力打下良好基础。指导朗读应该注意做好两方面工作:一是读正确,念准每个字音,把握好诗的正确节奏。二是强调有感情的朗读,指导学生把古诗的思想感情读出来。由缓到急,由低到高,从“无情”到“有情”再到情感的喷发,把阅读推向高潮,从而领悟古诗。

三、利用音乐,唱出古诗音乐美

创设情境,感情朗读,感受意境美、音乐美。小学语文古诗教学训练重点在朗读指导上,而朗读的最高境界是入情入境,应引导学生感受情境,让他们进入角色获得自己的情感体验,发挥自己的创见性去表现古诗的思想感情。教师可以通过多种方式,多渠道创设情境,引学生入 “ 境 ”,要求教师范读,学生领读,教师学生讲读,指名朗读和熟读成诵,要让学生充分地读,在读中有所感悟,在读中培养语感,在读中受到情感熏陶,受到美的教育。

四、多背多记,在识记中积累

在低段古诗教学目标中明确指出:背诵古诗。这是教学古诗必须完成的一环。背诵古诗,都是要求在有一定理解的基础之上完成的,死记硬背是没有效益的。低段学生对古诗的日积月累,对以后中高段的古诗学习起很好的铺垫作用,为以后更深层次地学习古诗打下良好的基础。当然背也是需要方法的,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对于低段的诗文教学,并不要求深刻理解诗文意思,根据低段学生的年龄特征,通过运用唱歌的形式记忆古诗,学生就有趣多了。

五、在画中巩固,升华诗歌理解

古诗意境深邃,给学生提供了一个广阔的思维扩展,想象的空间。诗意图形成了,学生对古诗的感悟又深了一层,在教学中让学生合作交流讨论,结合自己画出的诗意图,对照诗句说说或演演自己对诗句的理解和体验,从中受到情感的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的乐趣。对于古诗教学图画的运用课分为两种:(1)教学观赏画。指的是在课文插图中出现的,在课文讲解过程有中助于学生理解的;(2)学生创造画。指的是学生通过对课文的学习,最后将自己的理解通过绘画的形式表达出来,这既是对学生理解诗文的考验,也是对学生创新力的考验。

小学语文低段习作教学初探 篇3

我在小学语文低段教学中,曾根据低段孩子的年龄特点和知识结构,在培养孩子写话能力方面进行过尝试和摸索,初有成效。

一、确定主题,从关注孩子生活、情感、情趣入手

在课堂上让孩子们画他们擅长的画,他们饶有兴趣地作完画后,往往急于向自己的同伴、老师介绍自己的“大作”,表达自己内心压抑不住的欣喜。此时,我们可以让孩子们用笔写自己画了些什么?想把它送给谁?孩子们在心情愉快的时候,常闪烁出创新的火花,笔下流淌出美妙的文思之泉。由此看来,我们要从孩子感兴趣的地方入手,深入挖掘写话的题材。

二、让游戏走进课堂,让孩子任意选择角度去写

让游戏走进课堂,让孩子们走向自由,可以营造一种欢乐的氛围,孩子们在欢乐的海洋里,表达的冲动、灵感将会一触即发。游戏还能有效刺激孩子们的感官去看、去听、去想,能调动他们的情感去体验,从而留下深刻的印象,产生表达的强烈欲望。另外,游戏本身也给孩子们提供了充足的材料,孩子们能随心所欲地进行记录,孩子们写的同时也是一个充满了欢乐回忆的过程。

(一)进行各种形式的仿写,将阅读欣赏与写话结合起来

1.仿写课文短诗、长句。

2.仿写人物、画面、活动等。

3.在课外阅读的基础上进行仿写,既能让学生在阅读时有大的收获,又能培养学生的创作能力。

(二)看图写话的创新

看图写话是培养低段学生写话能力的重要途径,许多老师都曾在这方面下过工夫。我们在做这一类指导时,往往觉得孩子写出的东西是没有生命力的,是没有血肉的。其实,细细观察,我们的孩子特别爱看动画片,往往目不转睛、全神贯注,与自己的伙伴聊起动画片,津津有味、乐此不疲。如果让学生写自己喜欢的动画片中的人物,那一定会非常精彩。

孩子们的另一大爱好是看漫画。他们能从画面人物的神态、动作中了解到故事的内容,有时暗暗发笑,有时哀叹声声。如果以此为主题写作,孩子们定会笔下生花。

三、创设情境,记录人物对话

孩子们喜欢玩“过家家”,乐于扮演其中的人物。我们事前创设一个情境,让孩子们进行表演,由其中人物自己组织语言,进行说话训练,之后,让孩子找到自己最好的伙伴,各自挑选喜欢扮演的角色,分成几个小组,各自记录自己想要表达的内容,然后组合起来,形成人物对话片段。这一过程既有小组讨论合作探究,又能体现自己的语言特色,还能在此过程中享受到写话的乐趣。比如:教师家访中与家长的交谈、在奶奶带领下去医院看医生的过程、去超市帮妈妈购物与收银员的交流、在外遇上突发事件给家中人打电话……生活中处处有学问,说话处事有讲究。

四、根据词语编写故事

随意给出几个词语,让孩子们用这些词语创编成一个小故事。这既能培养孩子们的想象能力,又能使孩子们在愉快的创作中锻炼写话能力。

五、改写童话,续写故事

童话是孩子们的乐园,它能让孩子的想象起飞。在阅读童话的基础上,请孩子们对结局和情节进行改写也是一件让他们快乐的事情。

六、抓住时机,制作卡片,写上片言短语表情意

母亲节来到之际,教师可以鼓励孩子们制作各式各样的心意卡,写上对妈妈的赞美、问候、感激之词,既能调动孩子们的积极性,又渗透了亲情教育和人文关怀。

教师节前,教孩子们制作小礼物或写写自己最喜欢的老师,用不同的语言夸夸每位任课老师,给他们送上最真诚的祝福。对制作精美、语言独具特色的作品可以提供一个展示的平台,从而激励孩子更加努力习作。

四季的更替、变化也将给孩子带来一份惊喜和欢乐,可以引导孩子以拟人的方式给春姑娘、夏哥哥、秋阿姨、冬婆婆写写信,说说自己想说的话。

学校是孩子们成长的摇篮,在丰富多彩的校园生活中有许多孩子们难忘的记忆,引导孩子们及时记录校园趣事也是一项很有意义的工作。

七、大自然是一本丰富的教科书,观察大自然,写三句话日记

从一草一木的认识到小虫、小动物的生活习惯,既是孩子们要学习的,又是孩子们极其渴求了解的。把一盆花搬到课堂,从叶子的形状到花的芬芳,从花的名字到最初的产地,从生活的季节到养花的方法,都是学问。在教师介绍之后,可以让孩子们对所知道的知识进行记录。

提倡孩子种植植物或饲养小动物,每天(或每周)根据变化写几句话日记(周记),在观察的过程中,孩子便没有任何的作业压力,还能有更多的收获。

八、在课堂教学中,多进行同一主题的填空式的写句训练,将课文的教学与写话创新结合起来

例.教学《假如》一诗时,可以这样设计以下练习来进行延伸拓展:

假如我有 ,

我要 ,

让 。

这样的填空设计,既减少了写话的难度,又达到了发展孩子思维、培养孩子创新能力的目的。

如此这般深入生活,精心设计,再加上长期的训练,孩子们的写话能力定会大大提高,而且他们将会成为一个热爱生活、富有爱心的人。

小学低段语文写字教学探讨 篇4

一、激发学生的写字兴趣并及时给予评价

小学低年级学生对写字还很陌生, 但很多学生对于自己名字的写法并不陌生, 这是因为家长已经教给他们很多次。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写字特点, 对学生写的汉字及时给予评价。学生对自己的名字的写法充满强烈的求知欲, 教师可以从引导学生写自己的名字开始, 引导学生记住自己名字的笔画名称, 让学生掌握自己名字的结构特点, 并进行反复练习。学生因此对写字产生浓厚的兴趣, 从而提高了学生写字的积极性。教师还可以让学生之间互相写对方的名字, 并请学生做评委, 教师再从旁进行正面点评, 对字写得好的学生及时给予鼓励, 对字写得不好的学生进行纠正, 并也要做出鼓励, 培养学生的自信心。

二、教给学生正确的写字方法, 并进行示范

教师的示范要起到表率作用, 并且示范字体要有一定的特点, 这对学生今后的写字方式有很重要的影响。语文教师是学生写字的启蒙老师, 由于小学生的模仿能力很强, 因此教师在书写板书、批注作业时要注意握笔的姿势, 并注意字体的笔画顺序以及整体结构, 展示给学生的汉字一定要端庄、正确。并且在写字教学过程中, 适当握着学生的手写几个字, 会让学生在开心之余, 更加深刻地记住这几个字的笔画顺序、整体结构。这时教师就是一个范本, 对学生有着潜移默化的影响。

三、选好规范字, 找出其中存在的特点

教师在对小学生进行写字教学时, 由于学生要学的新字很多, 想要将这些新字逐个教给学生几乎是不可能的, 所以教师选择一些存在共同特点的并且具有普遍结构意义的汉字, 让学生进行临摹, 培养学生举一反三的写字能力, 使学生从中掌握写字技巧。由于小学低段学生会写的汉字不多, 因此教师在写字教学中, 注意引导学生掌握字体的结构, 从中找出规律, 不让写出的字体失去平衡。

四、将语文的写字教学与识字教学相结合

教师在对小学低年级学生进行语文写字教学时, 通常是识字在前写字在后, 这是语文教学的一般规律。教师可以用识字扩宽学生的眼界, 用写字巩固学生的知识, 在语文教学中将读与写相结合。教师在学生识字时引导学生掌握字的偏旁、笔画、顺序, 这样在写的过程中才能使字写得正确、美观。

五、勤加练习, 持之以恒

根据教学大纲的规定, 写字课程一周只有一节, 这对学生来说是不够的。小学低年级学生在写字时需要教师在旁边多加引导, 对学生出现的写字错误及时纠正, 每天多进行练习, 从而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写字习惯, 提高写字教学的课堂效果。另外, 除了让学生练习每天新学的汉字外, 还可以通过书写比赛、写字方式交流、作业展览等项目, 激发学生的写字兴趣, 从而使学生热爱写字。

每个小学生对知识的掌握与接受程度是不一样的, 这导致学生对写字的练习任务的完成也会不同。所以, 根据学生成绩的不同, 教师也会对学生提出不同的要求。成绩好、完成作业效率高、质量好的学生, 教师每两天安排学生练习一篇书法。在书写过程中, 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动脑习惯, 让学生找出这些字体存在的规律性。这样不仅能提高学生的知识面, 还使学生养成独立思考问题的能力, 学生经过长时间的练习, 字体结构有明显改善, 甚至形成了属于自己的独特风格。针对写字较慢、接受知识时间长的学生, 教师应多给予关注、辅导, 并树立学生的自信心, 让学生在完成作业的同时, 首先保证质量, 其次再追求数量。在写字教学时, 要注意因材施教, 以学生为教学重点, 提升学生写字的自信心。

写字教学是一个漫长、需要持之以恒的教学任务, 它不是一朝一夕就可以练成的, 写作业是学生每天巩固写字技能的最有效途径。因此, 教师要让学生认真对待每次作业, 一定要保证作业质量。教师要培养学生树立“提笔即练字”的意识, 让学生抓住一切可以练字的机会, 持之以恒地练字, 这样才会使学生的写字水平得到稳步提升。

六、学校和家长联手, 共同巩固学生的写字技能

良好的写字习惯要从小养成, 并且需要时间的积累, 由于学生在学校的时间十分有限, 只靠课堂上的几节课不能使学生养成良好的写字习惯, 因此家长们要积极配合老师, 在课下也要注意写字习惯的培养, 对学生的写字要求, 课内与课外要保持一致。家长对学生的作业每次都要认真检查, 并且家长和教师之间要多进行交流, 使学生逐渐形成独立、自主的写字习惯。

七、总结:

综上所述, 通过以上方法, 首先要激发学生的写字兴趣, 调动学生学习写字的积极性、主动性, 活跃课堂气氛, 在学生探索汉字的过程中, 培养学生的写字技能, 让学生养成良好的写字习惯, 从而使学生的写字水平得到整体提高。

摘要:小学语文写字教学是小学生学习语文学科的启蒙阶段, 对学生今后的语文修养有十分重要的作用。随着时代的发展, 小学语文大纲也做出新的改革, 根据新课标的指示, 在小学低年级语文教学阶段要把写字教学作为课堂教学的重点内容来对待, 在课堂写字教学中教师应根据学生的学习特点调动学生的写字兴趣, 并教给学生正确的写字方法, 让学生养成良好的写字习惯, 使学生的写字水平得到有效提高。

关键词:小学低年级,语文写字教学,探讨

参考文献

[1]金小红, 熊恩琴, 姜唯婷, 王西, 等.浅谈小学低年级识字教学[J].中国校外教育 (理论) , 2010, 05 (12) :184-186.

[2]宁玢飞, 邓庆艳, 余邦琴.让识字知识枝繁叶茂——小学低年级识字方法探索[J].教育科研论坛, 2008, 11 (03) :241-243.

小学低段语文教研组计划 篇5

一.指导思想

教学效率,提高老师的专业水平和教学实践的能力。努力为学生营造开放的,有

以新课程理念为指导,认真做好教研,不断探索有效的课堂教学方法,提高课堂

趣的教学氛围,培养学生的创新精马井神和实践能力,促进每一位学生的全面发

展。

二.教研重点

1.低段识字教学方法的探索

2.结合教学实际,3.有针对性地开展教研活动,使教研活动更有实效性

4.提高集体备课的实效性。

三.具体措施

1.通过教学实践探索识字教学

2.深化教学改革,研究课堂教学新方法,探索教学方案和教学设计。

3.加强学生学习习惯的培养。努力提高学生听的习惯、作业习惯,以此为基础,开展一些活动,如写字比赛、朗读比赛、讲故事比赛等。

4.抓好写字、口语交际、写话训练。低年级写字是基础,要确保每一个学生字

写得正确、端正、整洁。要重视口语交际,低段老师要重视发挥图的作用,要恰当运用插图,还要为学生创造良好的情境,提高学生口语交际能力。重

视课外阅读,积累好词佳句,提高写话能力。

四.活动安排

九月份:

1.制定教研活动计划

2.检查备课

3.教材培训

十月份:

1.识字教学的研讨

2.开展“互听互评”活动

3.反思这一阶段识字教学的实施效果

4.积极配合学校常规检查

十一月份:

1.做好期中检测工作

2.对前期工作的分析总结

3组内.集体备课

4.继续探索优化识字教学方案和教学设计的研究

十二月份:

1.讨论前期识字教学实施的问题,进行总结分析

2.学生开展写字比赛活动

3调整教学进度,制定复习计划

一月份:

1.期末质量检测

2.整理相关资料

小学语文低段朗读能力的培养 篇6

关键词:朗读能力;目标;方法;过程;培养

中图分类号:G62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4)12-262-01

新课标指出:“朗读是阅读教学中最经常最重要的训练,各年级都要重视朗读,充分发挥朗读对理解课文内容、发展语言、陶冶情感的作用。”小学生阅读能力的培养是从低年级的朗读训练开始的,因此朗读能力的培养是低段语文教学中的重中之重。下面就我几年低段语文教学中的点滴体会,谈谈朗读能力的培养。

一、朗读时目标要明确、具体

朗读不是乱读、滥读。朗读前应给学生一定的要求或目的。在学生初读前,教师可要求学生读准字音,读准句读,读通读顺课文。也可设计几个简单的思考题,让学生有目的地去朗读,在读中感知课文内容。问题如:这篇课文写了哪几件事或哪几个人?文章写了哪几个场面?对于自学性朗读,要让全班学生都读完、读好,切不可做个读的样子,匆匆过场,草草收兵。朗读时,不仅应要求学生读准语音、节奏和语调,还应要求学生读出感情,读出语言气势,并把握朗读的速度,从而达到声情并茂的程度。这样,学生才能进入语境,体验文章的语言美和情感美。对于分角色朗读,应要求学生读出人物的个性。在初步理解基础上的表达性朗读,要留足够时间让学生试读、练读,读出感觉,读出味道,读出情趣,切不可未准备好就仓促上阵。如果是个别朗读,还应为其他学生布置任务,使他们边听边思考。如果是集体朗读,则要求学生读得整齐而有气势。

二、朗读时方法要灵活、多样

朗续训练,必须想方设法调动全体学生全身心地投入。特别是低段学生,年龄小,有意注意持续时间短,单调的阅读方法只会使学生读得口干舌燥,昏昏欲睡。要适当地创设情境,创设气氛让学生愿读、乐读、争着读。如学生朗读时放些相应的背景音乐,有时请学生配配画外音,也可把学生的朗读现场录音进行比赛等等。有一次,我教《周庄风光》一课,在理解的基础上,我跟学生说:“周庄风景秀丽,经常有外宾慕名前来一睹它的风采,谁能做个出色的导游,为外宾介绍”学生情绪高涨,跃跃欲试,我顺势引导要想做好导游,首先要把课文读熟,并要读出感情来——读出周庄的优美,这样在介绍时,才能眉飞色舞,生动精彩,让外宾听了赞叹不已。几句话激活了学生的读书欲望,连平时不爱读书的学生也有滋有味地朗读起来。

每个班的学生都不是整齐划一的,其水平、能力都有明显的差异。因此,在朗读教学中也应体现层次性。复杂程度不同的语段要因“材”而读,对不同要求的朗读练习也应量“材”录用,对朗读的评价也要因人而评,让学生多一些成功的喜悦。同时,多为“丑小鸭”创造“登台亮相”的机会,要知道美丽的白天鹅也有“丑小鸭”的经历。

三、朗读时过程要合理、有层次

在目前的小学语文教学中,朗读的重要性虽然已被大家所共识,但许多教师并没有把它落到实处,我认为朗读应该多读少讲,教师指导学生朗读要由简到繁,由易到难,由一般训练到实用训练,循序渐进,可以按以下几点来读,

一读:范读。范读是朗读教学中最原始、最朴实、最有效的手段。录音范读无论替代教师的范读,教师范读的声音更真切、更具立体感,除了声音的传递外,教师的眼神、表情、手势等体态,会作为一种信息,即对直接传递给学生,更易感染学生。

二读:读正确。让学生借助拼音,轻声自由练读,重点在读正确上下功夫。所谓正确:一要做到每个字都要发音正确,特别是读准生字的字音,读好轻声、儿化、变音等。二要做到不一字一顿地读,能按句停顿,也不每个字都拖长声音地唱读。三要做到长句子中间和段落之间需要停顿的地方要自然停顿。这一步一般放在揭题后的初读课文之时。此时,通过老师或激趣或生疑,学生已有了强烈的阅读愿望,再让他们拿起笔、划出生字词、标自然段,养成边读边画的良好阅读习惯。最后通过认读生字词,读长句、难句、指名分节朗读评价等检查是否做到正确。

三读:读流利。在二步读的基础上,要求学生把难读的、读不好的句子、段落或自由读或同桌互读达到流利,同时可带上生疑时的问题读,养成边读边想的好习惯。

四读:感情读。在学生熟读、流利的基础上,有目的地训练感情朗读,加强情感休验,强调在有感情上下功夫。感情朗读胜于讲解,能收到讲解所不能达到的效果。本步放在讲读课文中,通过理解重点词、重点句,甚至是一个标点符号领悟语言文字所蕴含的思想感情,读出不同的语气。如《丑小鸭》一课,文中有一句描写丑小鸭怪模怪样的句子:“他的嘴大大的,腿细细的,身子瘦瘦的,样子真难看,大家叫他‘丑小鸭”在句中“大大的”“细细的”“瘦瘦的”这几个叠音词,突出了小鸭的“丑”。在教学时,我这样启发学生:①自由读句子,哪些词写出了四鸭难看的样子②为什么不用“大的、细的、瘦的”而用“大大的、细细的、瘦瘦的”?③你能读好这些词语,突出小鸭的丑吗?然后通过尝试朗读、评价、齐读等读好重音来显示小鸭的“丑”。语速的快慢也是技巧之一,一般来说,高兴激动是用高昂的语调,悲伤难过是用低沉的语调,突发情况、激烈的场面语速快一些,自然的叙述语速平缓一些,有时要交叉运用。

小学低段语文 篇7

一、听听唱唱, 轻松乐学

儿歌有一定的情趣, 节奏明快, 朗朗上口。把儿歌引入语文课堂, 使学习记忆变得轻松容易, 课堂也变得富有趣味。

(一) 儿歌巧学拼音

小学生入学后集中学拼音, 枯燥难学, 容易产生厌烦情绪。编一些有趣的儿歌可以有效带动学生学习。比如根据汉语拼音学习的意义编的儿歌:汉语拼音用处大, 读书识字要靠它, 带你学好普通话, 走遍天下都不怕。根据文本的情境图编的儿歌:1.圆圆脸蛋羊角辫, 张大嘴巴ɑɑɑ;2.太阳出来喜洋洋, 公鸡一叫o o o;3.清清河水一只鹅, 水中倒影e e e。帮助声调学习编的儿歌:一声高高平又平, 二声好像上山坡, 三声下坡又上坡, 四声好像下大坡。帮助学习复韵母编的儿歌:如教“ei”这个复韵母, 学生一时难以把握它的读音及写法, 就编了一首儿歌:小鸟飞飞, 爱喝咖啡 (fei) , e前i后, 干了一杯 (bei) 。学生兴趣盎然地读儿歌, 也学会了拼音, 提高了发音的质量, 口齿得到锻炼, 无意中认识了汉字, 学起来也轻松快乐。

(二) 儿歌助力识字学文

朗诵儿歌是小学生喜闻乐见的学习方式。在识字与课文教学中可以有效嫁接, 将需要学习的生字以及一些学习方法编成朗朗上口的儿歌, 让学生津津乐道, 乐在其中, 从而提高识字效率。如学习“爱”字时, 学生把它拆成“爪、冖、友”, 可以配上儿歌:“爪字头, 秃宝盖, 小朋友, 真可爱。”“夜”的歌诀:“一点一横长, 左下单人旁, 右下有个夕, 点变捺拉长。”通过这种方式, 枯燥、复杂的汉字识记就变得轻松多了。

教学《小小的船》一文时, 在学生拼读正确的基础上, 反复播放儿歌, 学生不由自主跟着唱起来, 还有的学生边唱边做动作, 几遍就能自己背诵了。

(三) 儿歌点亮古诗

对于低段诗文教学, 并不要求深刻地理解诗文的意思, 主要是积累古诗。根据低段学生的年龄特征, 通过唱歌的形式记忆古诗、展现古诗, 自然就有趣了。教学骆宾王的《鹅》时, 通过播放视频儿歌, 学生来了兴致, 边唱边跳, 有的同学还伸长了脖子向着天空叫。我趁机问他为什么这样, 他说这是“曲项向天歌”呀。我大大赞扬了他, 其他同学学会了这个动作, 也理解了这句诗的意思。学生跟着欢快的旋律歌唱, 很快掌握了古诗, 并且又唱又跳, 课堂气氛十分活跃。

二、看看画画, 诱发想象

低年级课文图文并茂, 一幅幅彩图形象逼真, 富有想象性。利用图画可以帮助学生打开想象的闸门, 让他们在语文的天空中描绘出美丽的景象。

(一) 图画激趣

图画直观形象, 适当运用到导入环节, 可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 使之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教学《荷叶圆圆》时, 通过投影仪展示一幅美丽的画面:又大又圆的荷叶, 碧绿碧绿的, 荷叶的小水珠又圆又亮, 风儿吹来, 荷叶随风摇曳, 小水珠滚动着……在创设的情境中, 学生集中了注意力, 调动了想象力, 激发了求知欲和好奇心。

(二) 图画与识字

汉字是一种表意文字, 在古代有“六书”造字之说, 分别是象形、会意、指事、形声、假借、转注, 它们体现了汉字的构字规律, 对于理解汉字意义、掌握汉字字形有很大的帮助。在低段的识字教学中, 象形字、形声字是一个极好的切入口。根据低段学生的思维发展特点——对抽象字符的识记有一定困难, 可以通过象形字的构字特点, 结合简笔画进行教学, 将抽象符号转变为具体图像, 并与实际生活相联系, 从而给识字教学增加趣味性, 提高记忆效率。例如, 在教学一年级上册“口、耳、目、日、月、火、羊、鸡、兔、木、禾、竹”等字时, 将古代的象形字附在旁边, 并画上相应的事物。学生一下子就记住了这个字, 理解了古人造字的智慧, 引起了极大的兴趣。通过老师适当引导, 学生自己寻找到一些象形字, 再配上图画, 又认识了更多的汉字。在教学形声字表意偏旁时, 还可以利用多媒体课件进行动画演变, 让学生理解偏旁部首相同的字在表意时的关联性, 如提手旁的字都和手的动作有关, 足字旁的字都和脚的动作有关等。一幅幅图画使得识字教学充满乐趣, 引发了学生对汉字探究的兴趣。

(三) 图画解古诗

运用图画进行古诗教学分为两类:一是教学观赏画。一般来说, 每篇课文都有一幅画, 借助图画可以让学生了解古诗大意, 如《静夜思》《悯农》的插图。二是学生创作画。让学生在已有理解的基础上发挥想象力, 用自己的画笔描绘出古诗的内容和涵义。教学《咏柳》一文时, 指导学生在理解课文大意的基础上, 用自己的方式描绘春天杨柳的美景, 让学生感同身受大自然是如此美丽, 诗文是如此神妙。

(四) 图画促学文

教学《阳光》一课时, 首先通过一幅幅美丽图画引导学生理解课文内容, 特别是通过一幅河面闪着阳光的画面, 学生一下子就理解了“锦缎”这个不常用的词语。教学大纲要求背诵这篇课文, 这对于低段小学生有一定难度, 一是篇幅较长, 二是不像儿歌般押韵朗朗上口, 特别是段与段之间关联性不强。如何让学生轻松背诵整篇课文呢?我还是运用图画。在学生熟读课文的基础上, 通过出示一幅幅图画, 学生看着图画自然地背诵, 一节课下来, 大部分同学都会背诵了。可以说, 是图画提高了课堂教学效率, 是图画让孩子的学习变得轻松愉快。

(五) 绘画与课外阅读

动手画画是儿童课余生活的重要活动, 在勾画与着色之间, 内心的放松与愉悦是孩子世界的阳光。教师可以设计读文画图的作业来促进课外阅读;也可以鼓励编连环画、给故事配图、画心中最爱的故事等活动, 吸引孩子读书;在班级“小画廊”中定期展示绘画作品, 这样的活动孩子往往兴致勃勃, 大显身手。

(六) 绘画与写话

写话训练是低年级教学的一个难点。认真阅读教材可以看出, 低年级的口语训练和写话都是有图画引领的, 由单幅图到多幅图, 由简单图到复杂图, 由完整的图到需要学生补充的图。据此, 我在教学中也利用图画让学生练习写话, 比如学完《画家乡》, 就让学生画一画自己的家乡, 然后跟大家介绍自己的画, 自己的家乡;学完《黄山奇石》后, 让学生搜集其他奇石的图片, 仿照课文进行介绍。

三、说说演演, 体会领悟

前苏联著名教育实践家和教育理论家苏霍姆林斯基曾指出:“儿童是用形象、色彩、声音来思维的。”小学生活泼好动, 对于内容有趣、情节生动、人物形象鲜明的儿童文学作品往往表现出极大的兴趣。遵循儿童这一特点, 课堂上让学生充当故事中的角色, 创设故事情境, 可以激发儿童智慧的火花, 打开思维之门, 使其快乐地参与学习, 诱发他们的创造力。

(一) 理解领悟语言文字

在课堂教学中, 我常常引导学生口动、心动、手动、身动, 用表演的方式去领悟。学生在表演中的神情、动作都会促进他们对语言的理解、对角色的体验、对知识的内化。在表演中, 学生的情感得到了释放, 与角色的情感产生了共鸣, 内化对字词句乃至课文的理解。教学《荷叶圆圆》一课时, 我让两个学生来表演“小蜻蜓立在荷叶上, 展开透明的翅膀。”其中一位女生踮起了脚尖, 还用手拉起了自己的裙子。学生都认为她表演得好, 我问:“为什么?”学生说:“小蜻蜓是‘立’在荷叶上的, 还展开透明的翅膀呢。”我又问:“小蜻蜓, 你刚才说荷叶是你的什么?”学生争抢着回答:“停机坪, 停机坪, 你看, 小蜻蜓多像一架小飞机呀, 荷叶就是停机坪。”一个表演促进了知识的内化。

再如教学《小蝌蚪找妈妈》一课时, 对于带有“迎上去”“追上去”“游过来”的句子, 先出示三张蝌蚪相关动作的图片, 再让学生几个人一组演一演, 使学生体会到小蝌蚪所处位置不同用词也就不同。在鲤鱼前面用“迎上去”, 在乌龟后面用“追上去”, 青蛙蹲在荷叶上没有动则用“游上去”, 来感受作者用词的准确、生动。讲读课文之后, 我再让学生戴上头饰分角色把课文内容演一遍, 学生体验到表演的快乐, 体验到童话故事的情趣, 体验到学习语文的乐趣。

(二) 创造形象, 体会情感

课堂表演将抽象的文字变换成生动活泼的艺术形象, 小学生身临其境一般真切体会到作品中语言文字所表达的情感。在教学《美丽的小路》一课时, 让学生戴上头饰分角色表演, 再加上生动的对话, 鸭先生、兔姑娘和鹿先生这三个鲜明的艺术形象就生动的再现出来, 文章揭示的道理不言而喻。学习《夏夜多美》一课时, 学生进行课本剧表演, 不仅体会到夏夜美丽的景色, 更体会到睡莲、蜻蜓、萤火虫帮助小蚂蚁回家的助人为乐的品德美。小学语文教材中的课文大多贴近生活, 熟读它们并不难, 难点在于体会其中的思想内涵, 通过课堂表演来体会课文的意境和感情可以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摘要:充满童真童趣的课堂, 可以充分调动小学生的各种感官, 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 使其保持强烈的好奇心和旺盛的求知欲, 在轻松、和谐、愉快的环境中, 积极主动地参与语文学习, 从而促进学生语文素养的提高。

小学低段语文发展性评价初探 篇8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 (试行) 》明确将评价改革作为新—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目标之一。倡导发展性评价理念, 指出评价不仅要关注学生的学业成绩, 而且要发现和发展学生多方面的潜能, 帮助学生认识自我, 建立自信, 发挥评价的教育功能, 促进学生在原有水平基础上的发展。

因此, 语文评价要革除弊端, 建立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评价体系, 全面考查学生的语文素养, 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一、发展性评价的理念

发展性评价是20世纪80年代以来发展起来的一种关于教育评价的理念和做法, 新课程的评价深受其影响。发展性评价不仅注重评价对象的现实表现, 更重视评价对象的未来发展, 重在使评价对象“增值”。它以促进发展为目的, 是一种依据目标、重视过程、及时反馈、促进发展的形成性评价。它主张用宽松的环境 (不以评价结果作为奖惩依据) 促进评价对象自觉主动地发展, 从而实现发展目标和评价对象的价值。

新课程所倡导的发展性评价, 其基本理念是以人为出发点, 促进个体和谐发展, 即“以人的发展为本”。新课程评价关注的是人的发展, 而不是分数的准确性;通过评价充分体现出对个体差异的尊重与关爱, 关注个体的处境与需要, 激发个体的主体精神, 促使每个个体最大可能地实现其自身价值。

语文教学评价的目的就是有效地促进学生的发展。发展性评价是以学生发展为本的评价理念。发展性评价有两个基本的评价准则:第一, 学生的发展是语文教学的前提;第二, 教学评价的各个环节要有利于学生整体素养的发展。

二、语文发展性评价的误区

(一) 忽视了对成功者的评价

不少老师在评价的时候更多地关注了成绩差但有某一方面特长的学生, 认为只要是评价, 就难免要分出成功者和失败者, 优胜者和低劣者。我们不能因为保护失败者和低劣者的自信, 而剥夺了成功者成功的喜悦, 妨碍他们享受努力的果实。

不要冷落了成功者, 要教给成功者健康的心态, 争取更大的成功。教育的最大成功, 是把每个人都塑造成一个成功者。

(二) 忽视语文素质评定

大部分老师对学生的评价都以学业成绩评定为主, 忽视了难于评定的学生基本素质评定。新的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 是一项重大的系统工程, 改革并不是为“高考”服务。基本素质评定虽然难但是并非不能。评价改革关键不是看是否“感到操作有难度”, 而是考虑是否真正有利于学生的发展, 是否真正有利于培养出适合时代要求的人才。

(三) 忽视学生参与评价

针对学生来说, 由于学生 (特别是低段学生) 知识、经验、能力水平有限, 让学生参与评价, 甚至让他们自己评价自己, 是要冒很大风险的, 其最终会侵害评价的公信力和权威性, 使评价丧失应有的功用。这是一种“穿新鞋走老路”的思路, 如果实行课程教材改革, 但仍然用原来的方式来评价, 是无法适应新课程的要求的。让学生在评价中处于被动地位, 反而容易削弱评价结果的认同度, 其最可能的结果则是:因招致学生的心理抗拒, 而最终使评价丧失应有的功用。

(四) 只重视教师的展示, 不重视学生的自主探索

评课时对教师的角色比较看重, 认为教师只要自身展示得好, 讲得头头是道, 引导得当, 就是一个好教师, 这堂课就是一堂好课。而新课标完全转换了教师的角色, 教师的主导作用不仅仅是组织课堂教学, 更主要是让学生学会学习, 进行自主探究, 通过学生自己的感悟深入理解, 教师只是以平等的身份参与课堂学习。

三、低段语文发展性评价的实施策略

(一) 评为不评, 不评为评——适度的评价

评为不评是为了让学生学会自评, 从而实现不要教师多评的目的。学困生之所以感到倦怠, 是因为缺乏向上的动力, 不知道自己该做什么、怎么做。教师如果能从细微之处着手, 改变学生, 对症下药, 就会调动学生内在的积极性。

不评为评即教师不加不必要的点评, 以寻求适合学生的方式去巧评价。教师的“巧”体现为:引导学生重新为自己画下坐标, 以改正缺点、发扬优势, 让学困生在教师“卖关子”的方式中潜移默化, 自动转化。因为强制学生不许这样、不许那样, 只能令他们反感, 久而久之形成阳奉阴违的坏习惯。

布鲁纳曾经说过:“知识是过程, 不是结果。在课堂上, 要教给学生一些知识性的东西并不难, 要纠正学生一些似乎不正确的想法, 也不难, 难的是如何让学生有一种发散性的思维、创造性的想象, 以及由此带来的个性化的感受。”这样, 课堂上教师的评价尤为重要, 教师应当把学生主动、全面的发展放在中心地位, 教师的问和学生的答应该是一种互动生成的过程。当学生的回答偏离教师的思路时, 有时我们可能无法做出明确的回答, 但又不能否定学生的答案, 这时候教师可以一带而过, 做出模糊的评价, 以不评为评, 让学生有充足的自由发挥空间, 只有这样, 才能让学生的思维在课堂里飞扬, 使课堂更丰富。

(二) 注重对学生语文素养的评价

发展性评价, 不仅关注学生的语文学科成绩, 而且注重学生的语文素质, 重在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在《语文课程标准》中首次从“素养”这一角度对语文课程目的进行新的规定。提出语文课程的目的是“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因此对语文素养做出正确的评价非常重要。

针对低年级的学生, 笔者采用“3+X”的评价模式。“3”指的是:学生的情感态度、习惯方法占25%, 语文综合素养占30%, 语文基础知识占45%;“X”为学生的发展目标、个性特长, 另加分20%。如笔者在班级里授予学生“朗读高手”“小博士”“小画家”“小书法家”等称号, 得到称号越多的得分也越多。

(三) 倡导多元主体参与的评价

新课程改革要求在教学评价的主体上, 把教师自我的评价、同事的评价、管理者的评价、学生的自我评价与学生间相互评价以及家长的评价相结合, 使语文教学评价成为教师、学生、家长共同积极参与的交互活动。从不同角度和立场观察和评价语文教学的情况和教师的表现, 可以为语文教学的评价提供丰富的有用信息。

1. 采用学生互评, 激发学习欲望。

以往课堂评价只注重教师对学生的评价, 而忽视了同学与同学间的相互评价。在新课程新理念的指导下, 采用同桌互评、小组评议的方式更能激起学生学习的欲望。

低段的学生在评价同学朗读时, 往往多是挑毛病、找缺点, 使被评价的学生感到很难堪, 学生读课文、发言的积极性也随之降低了。如在教学《雨点儿》这一课时, 有几个学生站起来展示朗读的时候把“你要到哪里去”读成了“你要到哪去?”这位学生还在读的时候, 其他学生就迫不及待地说出自己的发现, 甚至打断了这位学生的朗读。这个时候, 我让学生组成小组来评价这件事情, 通过学生讨论后, 我让小组代表来评价刚才那位学生的朗读, 很多同学都抓住了漏字的现象进行评价, 这时我及时引导学生:“你们发现他朗读的优点了吗?在帮他找到不足的地方后, 我们也来评价一下他的优点, 好吗?”接着就有学生评价:“他读的很有感情”“他的问句读的很好听”“他的声音很响亮”等。这个学生很高兴地接受了同学的意见, 这个时候我让这个学生再来试一试, 他没有出现落字的情况, 而且读的比上一次更好了。同时, 我还让学生评价一下刚才打断同学读课文的学生的行为, 大家很快就得出结论:在别人发言或者朗读时, 要学会尊重别人, 学会倾听, 有问题等别人发言完了再举手发言。那位插嘴的学生也意识到了自己的错误。在这以后, 我发现学生学会了正确地评价别人, 能看到帮助别人找不足, 也能发现别人的优点, 用欣赏的眼光去看别人, 赞扬、鼓励别人。同时, 他们也学会了尊重别人, 学会了倾听。

2. 家长参与评价, 形成教育合力

低年级学生年龄小, 还没有养成学习的良好习惯, 让家长参与评价, 能让家长和教师合作一起帮助学生学习, 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 寻找学生的缺点和优点, 帮助学生改正不好的学习行为习惯。如何让家长参与评价, 笔者设计了《单元学习情况评价表》, 在一个主题单元完成后, 让学生带回家请家长进行评价填写。

但是“家长参评”也有不足的地方, 由于职业的不同, 多数家长缺乏教育学和儿童心理学的专业理论知识, 缺乏正确的教育方法, 又因为评价的对象是自己的孩子, 其评价往往较主观而片面。因此, 在家长参与评价的过程中, 教师要注意把握好评价的稳定性特点, 即评价时间的连续性, 要在规定时间的素质发展过程性评价中, 提醒家长及时给学生评价, 同时要多和家长交流, 就小学生发展性评价的问题进行宣讲和指导, 指导家长的评价工作, 以保持评价过程的稳定性。

(四) 纵向评价, 学生对学习充满动力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在评价时要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 促进每个学生的健康发展。”在这一理念指导下, 根据低年级孩子好胜心强, 爱表现, 喜欢受关注, 爱听激励的语言这些特点, 在教学中, 我重点放在纵向评价上, 强调个体学生过去与现在作比较, 而不是简单地分等排序, 从而使学生真正体会到自己的进步, 树立自信心。

根据一年级学生的实际情况, 笔者制定了一些简易可行便于操作的评价方法, 以掌握学生学习的历程和进步的轨迹。

1. 激励性评价提高学生发言和写作业的质量。

课堂上, 一部分学生发言不积极, 胆子比较小, 发言声音小, 我采用激励的方法鼓励他们发言。在课堂上只要发言, 不管是对是错, 只要声音响亮, 就能得到一颗★。对于不常发言的学生, 只要发言了就能得到★, 声音比以前响亮了, 也能得到★。积累5个★就能换取一个苹果贴图, 贴在教室里的“比一比”栏里。这样, 学生上课发言的积极性高涨了。同时, 为了提高学生作业的认真性和细心性。给作业认真的学生在作业本上打上5★, 积累5个5★后, 就可以换1个“优”, 优也贴在“比一比”的栏里。这样不仅体现了教师对学生的尊重, 也体现了语文教育的人文性。学生作业的质量有了很大的提高, 让学生看到了自己的进步, 从而不断地获得前进的动力和勇气。

2. 识字教学评价, 让学生越学越有劲。

《全日制九年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 (实验稿) 强调:要重视学生的日常识字兴趣和习惯, 对低年级学生尤其要采用适合儿童的发展性评价方式, 用积极的发展性评价努力学生识字的积极性。要给学生创设良好的识字环境, 可以适当地在教室布置上设计识字的板块, 不定期地更换新的字, 让学生在识字乐园里主动去学习生字, 引导学生在生活中识字。同时, 我创设了有趣的识字过关任务, 让学生互相考查认识的生字, 如果这一课的生字都认识, 就表示已经过了这一关, 我就在他们这一课的生字表盖上“过关”印章, 比赛看谁的印章最多, 过关的速度最快。前十名的学生都可以得到过关奖励。在实施这一策略以后, 学生识字的兴趣有了很大的提高, 对生字的掌握情况也有了很大的改善。

3. 发展性评价激励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低年级的学生刚入学不久, 存在着很多不好的学习习惯, 比如, 在课堂上坐姿不正确, 喜欢趴着或者是仰躺在椅子上。作为低年级的教师应该特别关注学生的学习习惯, 这样不仅有利于学生身体的正常发育成长, 也有利于学生以后更好地学习。班级里有一位男生, 生性非常调皮, 刚入学的时候, 总不能好好地坐着上课, 总是喜欢仰躺在椅子上, 持续了很长时间, 无论怎么提醒正确的坐姿还是坚持不了多久。后来本人用鼓励评价的方式来激励他, 只要他坚持正确的坐姿时间比上节课久了, 就让全班表扬他, 为他的进步鼓掌。同时, 每天给他计算时间, 让他好好努力, 能够在多久以后改掉自己的毛病。终于, 在大家的鼓励和他的努力改正下, 在开学快两个月的时候, 他终于完全改掉了这个坏毛病。班级里还有两位学生写字的姿势很差, 总是喜欢歪着身体, 下巴贴着书本写字, 我让他们两个展开比赛, 看谁能先改掉毛病, 同时, 只要他们有进步, 就表扬他们, 给予他们希望, 学生改掉毛病的决心就更坚定了。在不久以后, 他们两个也都改掉了这个毛病。

学习的习惯很多, 教师要注意发掘, 并启发引导, 使这些习惯从学生无意识的、不自觉的行为逐渐形成学生有意识的、自觉的学习习惯。

综上所述, 在语文教学评价的过程中要不断地改进评价的方式方法, 教师要做到更准确、更恰当、更有效地去评价学生学习, 这样才能激发学生的内驱力, 才能坚定学生学习信心, 使学生语文素养得到全面的发展。

学生是发展中的人, 有着无限的发展前景, 对学生的评价应该坚持“没有最好, 只有更好”的指导思想。发展性评价不再仅仅强调甄别和选拔功能, 更加强诊断和发展功能, 培养学生全面的语文综合素养。语文发展性评价, 不仅是教师对学生的评价, 也倡导多元参与, 让评价全面而决体, 真正关注学生的发展和语文学习习惯和语文素养的培养。

总之, 评价最重要的意图不是为了证明, 而是为了改进和发展。因此, 评价应贯穿于教学过程中, 更加注重学生的发展过程。

参考文献

[1].胡君.基于新课标的语文教学[M].浙江大学出版社, 2006:179-204.

[2].王海芳.学生发展性评价的操作与案例[M].中国轻工业出版社, 2006:7-39.

[3].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 (实验稿) [G].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3.

加强小学低段语文课外阅读的指导 篇9

一、指导选择读物

在低段学生的起步阅读指导中, 要从学生的心理需求和认知特点出发, 有目的、有计划地向学生推荐读物。

(一) 内容的选择

1. 从绘本阅读出发。

在低段起步阅读中, 对低年级孩子进行绘本的导读, 提高低年级孩子听说读写的综合能力, 培养对阅读的兴趣, 对美的感受力和丰富的想象力, 培养乐于观察、乐于动手、乐于合作、乐于探究、乐于学习语文的情感。

2. 从课文内容出发。

根据单元专题, 给学生推荐与课文同一主题的其它故事, 体现阅读的开放性, 提高阅读的实效性, 增强阅读的趣味性;另外, 低年级许多课文是童话故事、名人小时候的故事, 有的是从名著中节选或改编的文章, 讲课时应把这些片断的前后内容给学生作个简要介绍, 激发起学生欲了解整个故事的兴趣, 再把相关的书介绍给学生。

3. 从学生的心理需求出发。

在低段学生的起步阅读指导中, 要从学生的心理需求出发, 精心挑选出这一阶段儿童适合的、所需要的书, 激起学生的课外阅读兴趣, 使其读而乐, 乐而读。孩子们特别喜欢富有童真童趣的童话故事, 一些浅显生动的图画书和以动物为主角的系列小故事也就成了孩子们的最爱;另外, 与孩子们学习生活密切相关的校园故事也能引起他们足够的兴趣;孩子更喜欢积极向上、富有正义感、滑稽有趣而个性有相对比较鲜明的故事人物形象。

(二) 导读的方式

语文老师在每学期里, 既要选定与课文有关的内容, 要求学生必读, 又要规定一些内容让学生选读, 还要指导学生阅读一些报刊、杂志、通俗本、科普读物, 以避免阅读的盲目性。

1. 专栏介绍。

利用教室里的黑板报开辟专栏, 对适合学生近期阅读的佳作进行简单的介绍, 鼓励学生进行课外阅读。专栏由老师每周更换一次内容。

2. 民主推荐。

每月开展一次“好书推荐会”, 各小组评选出组内最受欢迎的书, 再上台向全班同学介绍故事书的名称、内容以及自己喜欢的理由。

3. 自主借阅。

为了给学生创造课外阅读的条件, 让学生有更多的读书机会, 让学生读到自己感兴趣的书, 可以在教室里设立了“班级小书库”, 发动每一个学生从家里拿来自己最喜欢看的书, 有专人管理, 并随时开放, 学生可以自由选择读物阅读。告诉学生, 随时可以到学校的图书室借阅图书。

二、开展交流活动

低段学生年龄小, 活泼好动, 喜欢参加各种各样的活动。因此, 要为孩子们创设形式多样的班级读书交流活动。这样, 既能激发学生读书的兴趣, 又能切实提高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 还能增长不少课外知识。

1.展示成果。古人云“不动笔墨不读书”。低段学生的课外阅读中也要注意培养记读书笔记的习惯。刚开始起步时, 不宜提过高的要求, 只要能摘抄“好词佳句妙段”即可。多让学生体验成功的乐趣, 只要动了笔墨, 就给予积极的表扬鼓励。每周批阅孩子们做读书笔记的成长作业时, 把最有特色的、最认真的、书写最工整的……的本子挑选出来, 在晨会课的“佳作欣赏”活动中展示。激励孩子们展开竞争, 让自己的成长作业越来越棒, 阅读兴趣越来越浓。

2.开故事会。定期举办故事会, 弘扬正气, 陶冶情操, 培养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故事会可以先分小组进行, 让每一个学生都有锻炼表现的机会, 然后评选出优秀的故事大王到班上参加比赛。只要爱读书, 他们都会读到自己喜爱的故事。让讲的孩子在成功的喜悦中体会到课外阅读的乐趣;让听的孩子感受到课外阅读的诱惑。

3.竞赛激励。利用课余时间, 组织学生参加简单的知识竞赛, 采用抢答形式, 说出其中的成语、名言、人物特点等, 培养学生严谨踏实的学风, 巩固课外阅读成果。

根据小学生好胜心强的特点, 设计了“每月读书排行榜”和“每期读书排行榜”, 评出班级和年级的读书小明星。

三、指导阅读方法

在学完汉语拼音之后, 课外阅读基本上可以由“听读”阶段逐渐过渡到“自读”阶段。虽然在课堂教学中注意了课内外读物的有机结合, 但是课堂教学时间毕竟有限, 而大量的课外读物必须由学生利用课余时间独立阅读。这就要求老师必须教会学生正确的阅读方法。

1.阅读方式多样化。低年级学生在刚开始阅读时, 速度较慢, 我们可以要求学生指着字, 读出声。一段时间的训练后, 待学生能熟练拼读音节, 牢固掌握汉字, 朗读速度达到一定程度时, 可以有目的、有步骤地训练学生默读, 使学生能在最少的时间里, 最大量地阅读课外书籍。

学生在阅读课外读物时, 各有自己的方式:有的喜欢大声朗读, 有的喜欢默读, 有的还是习惯于指读。在这种情况下, 无论学生采用哪种方式, 老师都应当认同。

2.读与思有机结合。开卷有益, 但并非多多益善。只有边读边思, 读思结合, 才能收到好的效果。我们要在课堂教学中指导学生边读边想。比如:可以用“把你喜欢的句子读给大家听”、“说说你读懂了什么”、“你还有哪些地方读不懂”等方式检验学生在阅读的过程中是否在思考, 是否读有所得, 并将这一方法从课内阅读延伸到课外阅读。

3.鼓励摘抄与背诵。阅读为写作提供了广泛而丰富的语言材料和写作范例, 从读到写, 由仿到创, 是指导写作的途径。我们对低段的小学生, 可以要求他们自主摘抄精彩的词语、句子、段落、格言警句等, 还可以鼓励他们背诵自己喜欢的句段, 从而为读书、写话、说话、习作积累丰富的素材。

4.学会使用工具书。小学生识字量有限, 在进行课外阅读的时候, 会遇到很多不认识的字词, 也会不明白的词义, 怎么办呢?除了向老师、家长、同学请教之外, 最有效的方法就是学会使用工具书。教会他们查字典或者词典, 是最行之有效的方法。既能很好地扫清阅读障碍, 又有利于培养自主阅读的能力, 有助于养成良好的课外阅读习惯。

浅谈苏教版小学语文低段童话教学 篇10

在苏教版小学语文课本中,“童话”这类文本分布于低、中、高三个学段,其中又以低段较多,加之本人近两年的低段教学经历,因此,将从低段童话教学入手加以剖析。

一、苏教版低段语文教材分析

据统计,苏教版语文教材第一册有《我叫“神舟号”》等5篇童话,第二册中有《蘑菇该奖给谁》等9篇童话,第三册中有《小鹰学飞》等6篇童话,第四册中有《蜗牛的奖杯》等10篇童话。《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第一学段阅读目标中要求“阅读浅近的童话、寓言、故事”,把童话放在首位,从而确立了童话在第一学段语文阅读材料的首席地位。实践表明,上好童话课对学生来说有着很大的帮助。

二、低段学生有着不一样的特点

小学一、二年级学生,都是刚入学的儿童,天真烂漫,对自己的行为约束力差,注意力容易分散。且该部分学生是从游戏为主的生活过渡到以学习为主的生活阶段。据统计,近半数的家庭在早教环节都会给孩子讲一些童话故事,无论是中国的,还是外国的,如《白雪公主》《青蛙王子》等家喻户晓的童话故事已深植于该年龄段儿童的心田,孩子们也特别爱读这样的故事,并因此萌发了各自的小梦想。因此,在教师教授“童话类”文本时,学生易融入文本深处,体会文本情节,并更易获得融洽的课堂氛围。

三、“童话类”文本教学方式初探

针对童话教学的现状和童话教材的特点,我对童话教学的方式、方法进行了思考与探索。

1. 创设情境,展开想象的翅膀。

一堂优秀的童话类文本课,应该声情并茂、情趣盎然。要创设如此情境,首先需要教者深入挖掘文本的情境因素,使之成为文本学习的有利“载体”和“前奏”,这样的方式能更快地引领学生进入童话世界,展开想象的翅膀。

2. 反复对话,走进童话世界。

大多数“童话类”文本都以对话体的形式出现。如《小鹰学飞》一文中,就有三组小鹰和老鹰的对话,而且每一组对话各有特点。学生在学习文本过程中,通过自己品读、男女生读、分角色展示读等朗读方式,逐步打开未知童话世界的大门。当然,老师作为课堂的主导者,更多的应在孩子的读中加以引导,如《小鹰学飞》中“小鹰急促地喘着气,对老鹰说:“现在……我总算……会飞了吧?”该段文字,学生在初次朗读时,不能体会“省略号”在其中的作用,因此很难读好,这时,我并未将省略号的作用直接灌输给学生,而是用引导式的语言问学生:“小鹰已经很努力地往上飞了,它一定很累了吧?你能用你的朗读让大家知道它累了吗?”这时学生会设法把该部分语言描写读得慢些,我再让学生猜猜这里省略号的作用,学生就很容易能体会出来了。而通过反复朗读,学生也更自然地走进文本,整个故事孩子也渐渐熟悉了,为文章主旨的揭示埋下了很好的伏笔。

3. 观图察意,放飞想象的翅膀。

低段课本中几乎每篇课文都配有插图,尤其是童话类文本,所配插图更为生动、可感。同时,对于低段学生来说,这些色彩鲜艳、生动可感的插图,他们也非常感兴趣。他们通过观察插图来感知人物形象,再现童话场景,了解故事的梗概。

4. 亲身体验,体会童话的魅力。

童话类文本的情节性较强,内容较为丰富,孩子们也较为感兴趣。但其中会有一些较难理解的词语,若教者只是简单灌输给学生,显然对于孩子的理解和记忆是不利的。如第二册《乌鸦喝水》一课中,“瓶子里的水渐渐升高”里的“渐渐”一词,孩子较难理解这一过程,我就让孩子在课前做好“乌鸦先生”的头饰,找来一个瓶子和一堆小石子,在课堂上让这些乌鸦先生将小石子一颗一颗地放进去。学生在表演过程中既体会了“渐渐”这个词的含义,同时,也加深了对故事的认识和理解。

表演使课文中抽象的内容一下子变得生动、形象起来,还加深了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增强了他们对课文情景的真实体验,满足了学生表演的天性,提高了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

5. 续编故事,展现童话的神奇。

在低段童话类文本中,有不少故事都是没有最后结果的,需要学生插上想象的翅膀,续编故事,当然续编没有固定的答案,只要合理即可。

6. 走出课本,打开童话的城堡。

教材文本仅仅只是范例,教师由此教给孩子一定的阅读方法而已,而孩子对童话的阅读不应随着课堂的结束而停止,学生在课堂中学到了方法,获得了启示,得到了引领。作为语文老师,应及时保存孩子们阅读童话的热情,并延伸至课外,提供与课文相关的童话阅读资料。

7. 营造氛围,升华童话的魅力。

童话中渗透着丰富的想象、幻想和夸张的描写,通常童话里的主人公形象都比较鲜明、独特,作为语文老师,可以借助这一特点,在班级中不定期地开展“小小座谈会”“阅读交流会”等,让孩子们畅谈近期所阅读的童话中的主人公形象,同时,也借机让孩子简单描述故事的内容,锻炼其说话的能力。这样的氛围打破了原有教学中的师生关系,让孩子们自己坐在一起谈童话,更能让孩子自觉、自愿地去阅读,让童话的魅力根植于每个孩子的心中。

作为一名普通的语文老师,我们所能做的不是编织美丽的童话,更多地应是将这些美丽的童话带给学生,引领孩子走进美丽的童话世界,爱上这个世界。

摘要:童话中渗透着丰富的想象,教师引领孩子们走进丰富又美好的童话教学中,让孩子们爱上童话,爱上这个世界。“童话类”文本的教学方式包括创设情境,反复对话,观图察意,亲身体验,续编故事,走出课本和营造氛围等。

小学语文低段阅读教学之浅见 篇11

关键词:小学语文;低段;阅读;教学

中图分类号:G62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6)09-008-01

引导学生进行有效的阅读不仅可以开阔他们的视眼、丰富他们的知识,还可以提高他们的综合素养。在小学语文低段阅读教学过程中,我们教师应注重学生阅读兴趣的激发,注重阅读技巧的传授,引导学生进行高效的阅读训练,促使学生阅读能力不断提高,全方位的去提高教学效率。下面笔者就小学语文低段阅读教学谈谈个人的几点浅见。

一、注重学生阅读兴趣的激发,提高教学效率

古之学者,兴趣为先。爱因斯坦也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教育教学行为只有在儿童认知水平和心理发展的限度内展开,才能获得理想的效果。让学生感受到阅读的乐趣是阅读活动持续发展的不竭动力。低段学龄儿童刚从幼儿教育的门槛跨入,学习要求和内容都发生了变化,阅读将是他们学习中的一种重要形式,孩子如果对阅读没有兴趣,那么就不会变被动为主动,就不会积极的去研究它。因此在小学低段的阅读教学中,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就显得尤为重要。因此,在小学低段的语文阅读教学过程中,作为教师的我们,应如实的根据学生的性格、爱好等各方面特点,根据教学的实际需要,充分挖掘教学中的趣味因素,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引导学生变“苦读”为“乐读”,变“要我读”为“我要读”,提高阅读教学效率。为此,教学中,首先,我们教师可以把呆板、生硬的文字语言转化成儿童生活中能看到、摸到、观察到、了解到的音像、图像、模型、实物等与生活密切相关的生活语言,让他们在接近真实的情感体验中感受文本内容的精美,这样利于学生阅读兴趣的激发。其次,我们还可以挑选一些趣味性的小故事来培养他们的兴趣。如:《坐井观天》《蓝色的树叶》《纸船和风筝》等,通过故事形式来展现,培养学生的兴趣,让学生在趣味中学习,从而渗透各种教学要求。这样,通过各种各样的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为他们阅读能力的提升做好铺垫的同时,也活跃了课堂教学氛围,教学效率得到提高。

二、传授阅读的方法技巧,提高教学效率

俗话说:“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说的就是方式方法的重要性。课程标准中也指出:“应加强对阅读方法的指导,让学生渐渐学会精读、略读和浏览,提高学生发展、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语文综合应用能力。”对于小学低段的学生来说,掌握一定的阅读技巧和方法,是学生阅读能力快速提高的关键所在。因此,教学中,我们教师在引导学生进行阅读时,我们还应注重从小渗透,从小做起,积极的教给学生阅读方法,使其掌握一些基本的阅读技巧,逐步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提高教学效率。对于小学低段学生的阅读技巧传授来说,我们应结合课文进行渗透。比如,教材中,有些文章可从课文总体结构入手,细细品读,达到总揽全文之目的。一些文章则可以从“题眼”入手,从文章的重点入手,阅读全篇,达到阅读训练之目的,培养学生自主阅读能力。更有一些文章则需要从设计阅读练习入手,理解全文。有的则是需要抓重点词、关键句子,领悟文章主旨。教学中,对于这些文章的教学,我们教师应适当的放慢速度,注重引导学生阅读,渗透相关的阅读方法,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提高教学效率。这样,在有效的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同时,也促使了学生阅读能力的发展,教学落在实处。

三、加强阅读训练,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

俗话说得好:“书读百遍,其义自见。”而对于学生的阅读能力培养来说,也只有引导学生不断的读,学生才能有效的融会贯通,才能在读中做到有效的把握。《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也指出:“要让学生充分地读,在读书中充分整体感知,在读中有所感悟,在读中培养语感,在读中受到情感的熏陶。”因此,在小学语文低段阅读教学中,我们教师在传授学生阅读技巧的同时,我们还应有目的、有组织的引导学生进行阅读训练,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对于学生的阅读训练来说,其主要的方式就是朗读。朗读既是理解语言的有效手段,也是积累语言、培养感情的手段。形式上,有范读、引读、分角色读、分组读、欣赏读、齐读等等,教学中,我们教师应根据课文和理解需要而采取不同形式的读。其次,阅读训练还可以和“说写”相结合。读说写话是一个相互的过程,通过读文,体会作者表达的意境,领会其中思想感情;而说写则是一个将知识应用,转化为自身能力的体现。以“说写”促读,能有效的巩固阅读成果。

四、课外拓展,丰富学生的知识面

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曾经说过:“让学生变聪明的办法,不是补课,不是增加作业量,而是阅读、阅读、再阅读。”可见,学习语文需要大量阅读,通过持续广泛的阅读,学生语文素养就会越来越丰厚,写作能力也会水涨船高。对于小学低段的学生来说,各方面都有待提高,因此我们的阅读教学不能仅仅局限于课堂的阅读,教材的阅读。教学中,我们教师在搞好课内阅读教学的同时,我们还应给学生自主阅读的时间和空间,积极的拓宽学生的阅读面,引导学生进行课外阅读,不断的去丰富学生认知,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提高教学效率。

总结:为了培养学生想读书、爱读书、会读书、多读书,从而达到读好书的目的,在小学低段的阅读教学中,我们教师应做到长期坚持,不断的总结教法,不断的拓宽学生的阅读面,不断提高教学效率。

参考文献:

[1] 浅析提高小学语文低段阅读教学效率的方法,语文天地,2014

小学低段语文 篇12

一、小学低段语文教学中课堂阅读能力培养的重要性

(一) 培养小学低段课堂阅读能力的价值与意义

教师应将课堂还给学生, 让学生能够从原始阅读体验出发, 通过教师的引导和鼓励, 同学之间的互帮互助, 使学生听到自己内心的声音, 甚至扩展自己思维理解他人的思想, 学生能够充分感受讨论成员的观点, 学生之间能够进行深层次地思考并清晰地说出自己的想法。教师主导阅读教学活动的局面应逐渐转向以学生为阅读理解的主动建构者的形势。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的提高有利于学生各方面的身心健康发展。

(二) 课堂阅读能力能为其他学科的学习奠定基础

阅读能力需要靠长期的读书实践逐步培养, 并非是一种天生的能力或是短时间内就能够形成的。阅读能力的培养如同知识的积累, 都是由简到难, 从低级逐渐转向高级的过程。因此, 阅读能力是小学低段语文教学中必不可少的重要部分。小学生可以结合自己原有的知识经验, 顺利完成有关课堂阅读的活动。课堂阅读能力关系着学生终身的可持续发展, 它不仅是学生将来在社会上和生活上所需的一种能力, 还是学习各种学科的良好基础。因此, 培养学生的课堂阅读能力应成为教师在进行小学低段语文教学中的重要部分。培养学生课堂阅读的能力不仅能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还能扩展学生的学习领域, 并为其他学科奠定基础。

(三) 课堂阅读能力的培养能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

审美能力也属于学生综合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 学生的审美能力经过多种方式的审美教育才能培养出来。开展审美教育的目的是为了使学生能够认识和理解现实生活中和艺术作品中的美好事物。阅读是一个复杂的过程, 它能够将从书面上的信息符号转化为具有一定意义的感知、理解。因此, 语文教学除了使学生在阅读各种读物时吸取知识, 开发思维之外, 还应注重学生审美能力的培养。感知美的能力和审美能力的培养在很大程度上都与阅读能力有关。

二、小学低段语文教学中课堂阅读能力培养中出现的问题

他们还没有掌握有效的阅读方法和阅读技巧, 或者是在阅读后无法将自己得到的知识进行整合、应用。出现最多的情况就是对于看过一遍的东西并没有记住重点, 针对这种现象, 教师应给予小学生合理的引导, 向其传授合适的阅读方法和技巧。

(二) 小学生缺乏广泛阅读兴趣, 积极性不高

“兴趣是学生最好的老师”, 如果教师只是靠课堂教学讲授的课文内容来提高小学低段学生的语文阅读能力是不够的。最理想的状态是, 通过教师的阅读教学和合理引导, 学生们能够对阅读产生兴趣, 养成自主阅读的好习惯。丰富的课外书不仅能帮助学生储存许多课外知识, 还能有效提高阅读能力。有些学生甚至能够将在课外书上看到的知识灵活地运用到课堂中。因此激发学生阅读的兴趣是提高小学低段学生课堂阅读能力的有效途径之一。

三、小学低段语文教学中课堂阅读能力培养方法

(一) 激发阅读兴趣

一顿美餐能够让人垂涎三尺, 一篇好的文章能够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老师可以给阅读文章加上一段好的导语, 从而引起学生阅读的兴趣。兴趣是学生学习知识的动力和关键, 因此, 教师应该精心设计阅读课文的导语, 提高学生的阅读兴趣。

(二) 创造阅读情境

教师可以为小学低段学生创造一个良好的阅读环境, 优化学生的阅读心境。良好的阅读环境对阅读起着调节作用, 能够有效形成阅读活动。阅读教学要注重心境和情境的统一, 因为良好的阅读环境能够在无形中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 产生强烈的求知渴望。总之, 良好的阅读环境和阅读心境都影响着学生能否激发对阅读的兴趣。

(三) 加强阅读指导

教师应根据学生的年龄特征和知识水平, 提出合理的阅读要求, 给予学生适当的引导。处于小学低段的小学生看的书籍越丰富, 知识积累的也就越多, 如果教师能够给予定期及时的指导总结, 学生的阅读水平将会得到更好的发展。随着学生的阅读质量逐渐提高, 学生在阅读中涉猎的方面也就更为广泛。

四、总结

总之, 小学低段语文教学中课堂阅读能力至关重要, 它不仅关系到语文的教学质量, 还关系到小学低段学生语文整体的素质与能力。小学低段语文教师必须要先认识到课堂阅读能力培养的重要性, 在充分分析小学低段语文教学中课堂阅读能力存在的问题后, 提出相应的解决方案和措施, 才能更好地提高小学低段语文的课堂阅读能力。只有在研究清楚小学低段课堂阅读能力的培养方法之后, 小学语文教学才能取得一定的进步。教师在培养小学生阅读能力的过程中, 应根据每个学生的特点因材施教, 并探索、研究新的方法让小学生能够快乐地学习语文, 提高课堂阅读能力, 从而提高自身修养并全面发展, 以便为今后的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

(编辑:龙贤东)

摘要:学低段语文教学中课堂阅读能力至关重要, 它不仅关系到语文的教学质量, 还关系到小学低段学生语文整体的素质与能力。小学低段语文教师必须要先认识到课堂阅读能力培养的重要性, 在充分分析小学低段语文教学中课堂阅读能力存在的问题后, 提出相应的结局方案和措施, 才能更好地提高小学低段语文的课堂阅读能力。

上一篇: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起源下一篇:.NET体系结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