责任品牌是核心竞争力

2024-08-18

责任品牌是核心竞争力(共6篇)

责任品牌是核心竞争力 篇1

自2008年以来, 国外种猪引种呈现出了大热的态势, 仅就2013年上半年而言, 从美系到法系, 从南到北, 多地引种。这种持续地、大规模地从国外引进种猪, 用“大跃进”来形容并不为过。在不断引种中, 美系、英系、加系、丹系、法系等品系猪的性能特点逐渐为国内种猪企业所熟知, 品系自然而然也成为了种猪企业向外推广的一个好工具、一个好卖点、一个似乎“无往不利”的市场化手段。

但不可否认的是, 随着种猪引种越来越频繁, 品种的同质化成了摆在眼前的大问题, 猪场与猪场间、种猪与种猪间品质的差距将越来越小。这时, 品系已不再是种猪企业的优势了, 取而代之的是品牌。何为品牌?举个简单的例子, 同样一件白T恤, 材料、设计没有差别, 同样用于穿着, 但只要印上不同的logo就可卖出全然不同的价格, 这就彰显了品牌的强大魅力。

由品系化往品牌化发展, 这是种猪企业未来制胜的关键。然而, 如何才能实现这逐渐过渡的过程, 想必这是大多数人更关心的。在大规模引种的同时, 由于育种投入大、见效慢常被人们选择性地放弃。为此, 引进来的种猪一直被诟病无法走出“引种-退化-引种”的循环怪圈, 而其中育种的薄弱就是制约的关键。企业如果不重视育种, 其种猪产品只能受制于人, 产品都不是自主研发的, 何来品牌之说?为此, 种猪企业欲打造自主品牌, 育种是关键, 必须避免“只引种不育种”的现象。

如何做好育种?首先, 政府要进行政策性引导。广东省畜牧总站站长吴秋豪就曾对媒体表示, 地方猪资源很有特色, 即便饲料利用率稍低, 但更适合中国人饮食习惯, 将来要好好挖掘地方猪品种资源。与此同时, 就在前段时间, 同为养猪大省的山东省已明确制定《山东省生猪遗传改良计划 (2013-2020) 》, 要求2014年底成立山东省种猪遗传评估中心, 多举措建设完善的繁育体系, 挖掘地方猪种资源, 进行数字化育种。很明显, 政府已经意识到地方猪种的丰富资源, 并加以利用, 强化育种, 跳出了原来“引种不育种”的怪象。政府的引导很大程度上主导着未来生猪行业的大走向, 就这点而言, 政府的政策性引导目前已逐渐形成气候。

其次, 育种需要得到企业自身意识形态层次上的肯定和坚持。种猪企业如果没有认为非育种不可, 必然无法坚持下去。就目前国内的种猪企业来说, 我们且不说他们是否能长久地坚持下去, 但至少我们可以看出他们对育种的重视程度。北京六马提出大体型基因育种、广东源丰提倡种猪场间的遗传交流、美神培育出新家系种猪、武汉天种对种猪进行本土驯化等, 这些无一不在表明, 目前国内种猪企业对育种的重要性已开始重视。

政府的政策性引导和种猪企业的重视彰显了一个现象, 那就是国内的养猪人越来越意识到, 养猪最核心的地方在于育种。其实, 我们放眼看欧美国家, 100年以上历史的猪场都有。甚至有人说, 拥有这么长的历史积淀, 即便不需要专家, 也能培育出比较好的品种。相较之下, 国内30年历史的猪场都不多。在这种情况下, 如何长久坚持是我们真正需要思考的问题。

责任品牌是核心竞争力 篇2

万通优美校园

言而有信、一诺千金是我们的祖先代代相传的美德。信用即是一种无形的力量,又是一种无形的财富,还是连接友谊的无形纽带。万通汽修教育之所以有着无与伦比的好口碑、受到社会各界的认同和青睐正是得益于此——诚信。

“万通教育 兴教报国”,万通汽修教育机构自成立23年来以来,本着育人为本的原则,站在学生家长以及用人单位的立场不断改善教育模式,紧跟时代步伐,不断践行“办中国最好职业教育”的理念,始终致力于学生能力与素质兼备的培养,向社会输送15万汽修精英。

万通全国职业学习与就业规划演讲大赛

万通汽修教育以高等教育的教育资源来培养职业教育的学生,拥有着雄厚的师资力量,采用“理实一体化”的教学模式,理论与实践相结合,让广大万通 学子对所学知识融会贯通,让学生“知其然,还知其所以然”,掌握学习方法,以便于应对今后工作中的各种问题。除此之外,完善的教学设施体系,也为学子提供 了充足的实践场地,如发动机实训室、变速器实训室、电控台架实训室、整车实训室等等。而今社会对“人才”的解读是“人”和“才”结合,因此万通汽修教育在 培养学生技能的同时,更注重对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如“三教两训”课程、素质拓展以及各种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活动。2011年5月刚刚结束的全国职业学习与就业规划演讲大赛上,来自全国9所院校的万通学子凭借优良的个人素质和清晰的职业规划获得社会与媒体的一致好评。

万通汽修教育向受灾小学捐款捐物

“职业教育 就业为本”,众所周知,当代教育最为关注的便是就业问题,万通汽修教育机构历年来都为此而努力奋斗着。为了保证学子就业,步入理想的岗位,在学生入学前就 与之签订就业协议,万通在全国拥有40多个就业指导中心,500多位就业指导老师,并与40000余家用人单位达成长期的合作协议,为广大学子打造“五重 就业保障”,切实有效的保证了学子的就业。

万通就业指导课

“万通教育 爱与责任同在”,教育当如春风送细雨,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万通汽修教育从细节入手、用心服务,为学生提供免费学习电脑、上网的机会,并设立助学金、通过开展勤工俭学为贫困学生提供帮助。这份爱与责任不仅体现在学生的教育上,更有对社会的关注与责任,仅2010年一年时间,万通汽修教育所在集团以扶 贫、赈灾、光彩事业、希望工程、新农村建设等多形式、多渠道为社会捐资捐物总计732万元。同时,万通汽修教育还免费为所在区域的下岗职工再就业和农民工 开展技能培训,累计为贫困学生提供各类资助和学费减免2000多万元。

以诚信与责任为自身价值体系的万通汽修教育在等待着您的加入,给万通一个拥抱,万通还给您最美的未来。

品牌化是农业核心竞争力 篇3

“广东省农业品牌建设走在了全国的前列”

在聆听完粤北四市农业局代表与广东省农业厅副厅长程萍的推介发言之后,张合成对广东省此次举办的全省十大名牌系列农产品推介活动给予肯定,并表示广东省关于农产品品牌建设推介活动,可以作为全国农业品牌建设的典型案例。他指出,广东省农业品牌建设走在了全国的前列,并呈现出几大特点:首先,市场参与度比较高,参与企业多;其次,政府搭台的积极性很高,措施到位;再次,组织活动系列化,可持续性机制好,农产品品牌推荐就是要“毛毛雨”式的进行系列化宣传才有效果;最后,广东省对评选活动展开的媒体宣传战略部署很到位。

“品牌是一种责任,一种承诺,一种信誉”

张合成在讲话中表示,农业品牌化是农业现代化的核心竞争力;品牌是一种责任,是一种承诺,是一种信誉,打造品牌即是打造文化软实力;在品牌管理上应有两个核心指标,一是消费者是否认可,二是农民是否赚钱;要想农业市场化,首先要靠信息化,农业信息化是占领现代农业的制高点。

“缺乏农产品产量是否过剩的判断指标”

同时,张合成提示各地农业部门,政府不要只关注生产面积增加了多少,产量增加了多少,还要关心是否有哪些农产品产量过剩。目前,缺乏农产品产量是否过剩的判断指标,农产品生产既不能太多,也不能太少,要刚刚好才行。张合成指出,要想从根本上解决现阶段中国的农业问题,首先要推动建设农产品产销对接平台,要搭建一个市场与农民之间相对称的信息平台,要让农民提前知道春天种什么好,秋天卖什么贵,才能从根本上解决农民在农产品市场中的被动局面,进而推进农业现代化建设。

“名牌评选活动旨在提高农业产业国际竞争力”

责任品牌是核心竞争力 篇4

2011年5月26日, 记者跟随中国安全生产协会贯彻落实国务院23号文件宣讲团煤矿组来到龙煤矿业集团安全培训中心, 由于刘建民副总工程师一直忙于宣讲报告会, 直到28日晚上8点, 他才挤出休息时间接受记者采访。

记者:5月26日召开的宣讲报告会, 您能谈一下对这次宣讲活动的感受吗?

刘建民:宣讲团的到来, 对龙煤集团来说, 是久旱逢甘霖, 因为龙煤集团现在正处于推进三大工程建设的关键时刻, 需要借助外力推动, 因此集团公司领导非常重视, 龙煤集团组织了400多人来参加这次宣讲报告活动, 他们是来自鹤岗、鸡西、双鸭山、七台河4个分公司主管安全生产的副总经理, 安全生产业务部室主要负责人, 各矿矿长、总工程师、安全矿长。集团公司领导坚持带头学, 再组织班子成员学, 通过以点带面, 全面落实国务院23号文件。这次宣讲报告会对龙煤集团的安全管理起到了指导和帮助作用, 我们也深切感受到国家对安全生产工作的重视。

记者:国务院23号文件出台后, 龙煤集团如何进行贯彻落实的?

刘建民:2010年7月19日, 国务院23号文件出台, 这是继2004年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安全生产工作的决定》、2005年国务院第116次常务会议提出的安全生产12项治本之策之后, 国务院出台的又一个安全生产重要文件。与前两个文件相比, 国务院23号文件更加具体、更加细致、更加具有可操作性。国务院23号文件具体规定了企业应承担的责任和应履行的安全生产义务。国务院23号文件出台后, 龙煤集团公司总经理孙永奎令我组成了一个30多人的领导班子, 起草、宣贯国务院23号文件的实施细则。在最短时间内, 我们制定了《加强安全生产工作的通知》。该通知涵盖了127条贯彻落实实施细则的意见, 之后集团公司领导认真讨论, 召开总经理办公会, 在会议上经讨论同意, 然后下发到基层。这样, 从总经理到基层员工, 自上而下掀起了学习贯彻落实国务院23号文件的高潮。

记者:国务院23号文件主要任务是推动企业落实安全生产主体责任, 龙煤集团在实际工作中是如何落实的?

刘建民:龙煤集团之所以发展缓慢而没有完成抢占市场的先机和上市的任务, 根源在于安全基础没有夯实, 龙煤集团党委书记、董事长张升提出了“一个提高、两个围绕、三个不要”企业发展理念。“一个提高”即要把安全生产提高到加速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的战略高度来抓;“两个围绕”是指一切都要围绕安全干, 一切都要围绕安全转;“三个不要”是指没有安全保障的速度不要、没有安全保障的产能不要、没有安全保障的效益不要。可以说这三者是一个整体战略构想。为了自上而下落实“一个提升, 两个围绕, 三个不要”的理念, 龙煤集团提出了瓦斯治理、安全补欠和安全高效矿井建设三大工程建设。在瓦斯治理方面, 高瓦斯、煤与瓦斯突出的矿井实现先抽后采、不抽不采, 杜绝瓦斯事故;在安全补欠方面, 补还安全欠账、开拓欠账、生产装备欠账、地质勘探欠账;在安全高效矿井建设方面, 建成多个企业级以上的安全高效矿井。这样就形成了一整套完整的理论体系。在此基础上, 龙煤集团又成立了三大工程建设推进领导小组, 领导小组下设两个推进组、一个综合考核组。从矿到分公司再到集团公司, 龙煤集团召开多次会议, 成立了各级领导班子, 推进三大工程建设, 并且通过行政和奖励手段, 促进三大工程的落实。自从推进三大工程建设以来, 与去年同期相比, 从今年第一季度到现在, 龙煤集团煤矿百万吨死亡率相比下降77.4%, 消灭了2人以上重大事故, 龙煤集团员工思想观念也发生了明显转变:员工在考虑生产任务的时候, 过去只是为了生产而抓生产, 现在是在安全可靠的条件下抓生产, 把安全放在首要地位。龙煤集团形成了时时处处想着安全, 时时处处为了安全的氛围, 三大工程建设对安全生产已经起到了明显地推动作用。

记者:您如何看待一把手在落实企业安全生产主体责任的重要性?

刘建民:企业无论规模, 关键在于一把手抓安全, 一把手的作为、导向对一个企业的影响很大。安全是煤炭企业立足的根本。如果不是一把手抓安全, 其他都没用。老大难老大难, 老大一抓就不难。一把手如果能够真正贯彻落实国务院23号文件, 能够真正心系安全, 安全工作肯定能做好。

记者:国务院23号文, 共9部分32条, 您觉得哪一条对您的工作触动最大?

刘建民:国务院23号文件每一条都有其意义, 涉及到企业的是19条, 对于企业来讲, 每一条都应该加以落实。文件要解决的问题就是一要立规矩, 二要执行规矩, 三要制裁, 不执行规矩的追究和制裁等于零。

记者:国务院23号文件的某些要求十分具体, 比如领导带班制度, 您是如何认识的?

刘建民:国务院23号文件对领导带班的下井要求很具体很严格, 领导干部如果真正能够带班下井, 确实能解决实际问题, 他能发现工人在工作中没有发现的隐患, 通过领导带班, 可以解决干部作风飘浮等问题, 更重要的是解决一些隐患以及长期的习惯性违章做法, 这是我工作中的一个感悟。安全应该是从源头上阻止事故的发生, 而不是发生了事故再去救。

记者:在宣讲报告会上, 有专家对煤矿实施意见的解读, 也有兄弟企业介绍的先进经验, 您觉得有哪些收获和借鉴?和兄弟企业相比, 龙煤集团还有哪些差距?

刘建民:在这次的宣讲报告会上, 国家煤矿安全监察局安全监察司处长王万生对国务院23号文件及实施意见的解读, 让我们对煤矿实施意见的背景、意义以及某些规定的解释有了更加深入的了解。兄弟企业的经验都非常务实, 做法精细。企业管安全, 各有各的招, 只要招管用, 就是好招。比如河南煤业化工集团永煤集团的五自管理经验 (矿井自主、系统自控、区队自治、班组自理、员工自律) , 山东新汶矿业集团协庄煤矿的2S安全管理经验 (square and spherical theory即方圆理论) , 山西焦煤集团西山煤电集团公司的重大隐患公布、跟踪、监督制度, 陕西煤业化工集团铜川矿业公司徐家沟煤矿强化现场安全生产过程动态监督, 这些理念都非常先进。以先进理念作指导, 以制度作保证, 以考核为手段, 以精细化管理为基础, 以安全高压政策为导向, 以培训为保证, 这样才能促进安全生产工作。大家都在抓安全, 关键看如何抓好, 关键取决于:认识要到位, 决心要大, 政策要到位。

和兄弟企业相比, 我们在严细狠等方面还是有差距的。比如当发生一人死亡事故, 龙煤集团只处理采区区长, 并未涉及矿长;龙煤集团也有带班制度, 但是制度给带班人员自由度机动性比较大, 导致一些工作面存在盲点。这次宣讲会为龙煤集团的安全工作指明了方向, 那就是要在严细狠上做文章, 通过建立管理流程和秩序来约束和控制管理者, 使其按照正确方向去努力。

记者:刚才您谈了一些对安全的认识和看法, 您对安全工作有没有自己的期待, 希望带领企业取得一个怎样的安全目标?

打造品牌栏目提升媒体核心竞争力 篇5

一、品牌栏目是媒体核心价值的具体体现

品牌栏目是指媒体在长期的经营发展过程中形成的具有鲜明特色和明确定位的、具备市场号召力的栏目, 这种栏目由于经受了长期的市场考验并生存下来, 一般具有广泛的、相对固定的阅读群体, 具备一定的影响力和市场口碑, 读者往往将品牌栏目视作该媒体的代表之作, 认为该栏目体现了媒体的态度, 是媒体核心价值的具体体现。

二、成功塑造品牌栏目的三个必备条件

一是核心地位。麦当劳董事长曾有言:“如果麦当劳所有的资产都因为一场自然灾害而损毁, 凭借麦当劳这一品牌的价值, 我们也能够筹集到足够的资金恢复原有规模”, 这充分说明品牌如果得到精心培育和设计, 就将成长为强有力的资产, 因此, 必须置品牌栏目于媒体的核心地位, 不断将其发展壮大。

二是差异性设计。在信息时代, 读者能够轻易的接触到大量的信息数据, 如果不能够通过差异化的方式“抓住”读者的心, 陷入同质化陷阱, 那么就只能沦为数据流中的一滴不起眼的水珠, 因此差异化是塑造品牌栏目的重中之重。笔者以为, 品牌栏目的差异化将要通过以下三点进行:

1. 定位差异性。

有别于竞争对手的定位是品牌差异化战略的基础, 也是品牌栏目区别于竞争栏目的重要特征。比如《南方周末》, 主要以“反腐”和“弱势关怀”为诉求, 后来又发展到以最大限度地追求公共利益为目标, 它标榜自己的读者对象为“以知识分子为核心的读者群”, 崇尚“思想有多远, 新闻就能走多远”, 并溶新闻性、思想性、知识性、文艺性等定位特征于一体。这种定位成功的将受众群体清晰的界定, 而模仿者极易在受众心目中沦为“陪衬”性的二流品牌。

2. 资源差异性。

差异性的品牌定位需要差异性的栏目资源作为支撑。只有让读者耳目一新的报道内容才能够让媒体占领竞争的制高点, 从而巩固栏目受众人群, 但由于资源所限, 栏目的资源难以保证“高大全”的全面覆盖战略, 因此必须精选内容, 办出特色, 锁定潜在目标客户, 如湖南卫视作为中国娱乐节目的先行者, 在娱乐类节目的制作上具有机制、创意、人才、资金等方面的优势资源。

3. 表现形式的差异性。

有了独特的创意和差异化的定位, 辅以符合战略设计的节目内容以外, 还需要通过差异化的表现形式让受众清晰地感受到栏目的特色, 并且通过持续性的宣传与栏目制作, 在受众的思维中形成固定的品牌效应。传媒业经常会出现这样的现象:不少媒体新开设的栏目一开始大出风头, 但几个月后就出现滑坡, 半年之后日渐衰微, 一年之后则就难以为继了。要探究原因, 有的是因为前期准备不足、市场调研缺乏;有的是栏目定位不清晰, 节目策划缺少新意和创造力;还有的是因为资源配备不到位, 人员、资金匮乏, 栏目推广、包装不力等等。以上种种, 都是不利于栏目的可持续发展的。

三、品牌栏目需要不断维护、拓展与创新

品牌栏目的重要性以及塑造品牌栏目形象的长期性决定了品牌栏目的维护与发展较着一般栏目需要更大的人力物力投入以及更为精细的管理创新, 特别是在人们的焦点迅速变化的今天, 通过拓展和创新栏目来巩固受众群体就显得尤为重要。

1. 已有品牌栏目的创新与拓展策略

如果说品牌代表着一系列的信仰和价值, 创新则可以视为对价值的合理化的追求。

以江西《信息日报》传统品牌栏目《信息荟萃》为例, 这个栏目创办至今已有20多年, 只要是读过信息日报的受众, 都对这个栏目耳熟能详。只所以能赢得读者的青睐, 和这个栏目不断创新的理念分不开, 如加大信息量、增加趣味性可读性等等, 使之常变常新。

2. 新品牌开发与培育策略

品牌栏目可以做大做强, 但为了适应不断发展变化的社会需求, 媒体在打造品牌栏目时, 既要注意保持耐心, 投入时间, 也要注意不断推陈出新, 但新品牌栏目的推出并非一蹴而就, 而是需要在原有的基础上继承发扬, 这其中有着如下的规律:

其一, 核心价值保持一脉相承。栏目的内容与形式可以不断整合, 不断创新, 但其中所蕴含的价值观是媒体形象的根基所在, 应当保持一致性, 比如说, 一个以做深度评论吸引读者的媒体如果突然转向发展, 其新栏目以花边新闻、小道消息为主, 很难想像原有的客户群体能够保留。

其二, 整合资源, 继承创新。一般而言, 在依托、借用、整合媒体现有资源的基础上创立的新栏目比较容易获得成功。如江西日报的《井冈山》副刊、江南都市报的《市民热线》, 都是这样操作的。由于很好地利用了报社既有资源, 并在表现手段和运作方式上做了积极的尝试, 使得《井冈山》衍生出的《读书》栏目、《市民热线》衍生出的《百姓周刊》栏目和《时尚生活》衍生出的《新郎新娘》栏目等, 创办不久便形成一定的品牌效应。

基于核心竞争力的劳务品牌培育 篇6

一、培育劳务品牌的必要性分析

从20世纪80年代中期的100万民工涌入广东,到90年代东北三省数十万下岗工人全国各地找工作,再到前几年出现的用工荒,可以说,这都是一种劳动力的无序流动。而劳动力的无序流动带来了一系列的社会问题。

首先是引发一系列治安问题。劳动力的无序流动导致就业市场鱼目混珠、管理困难,为各种犯罪提供了条件;造成了一些没有犯罪动机的人被迫犯罪,务工人员盲目外出找工作,所带的经费有限,如找不到工作,生活便无着落,加之缺乏有效的社会救助措施,为了生存被迫铤而走险,走上犯罪道路。目前企业用工主要是靠亲朋好友或同乡同宗的相互推荐,这样容易形成各种宗族势力和团伙,为团伙犯罪和黑社会性质的犯罪提供了温床,从而造成了社会的不稳定因素。

其次是劳动者的无序流动使社会保障无法落实。工作的不稳定性和流动性造成了外出务工人员本人无法交纳保险,用工单位也无法交纳,劳动保障部门监管成本极大,社会保障难以落实到位。

另外,劳动力的无序流动也加大了交通运输的难度和成本及外出务工人员找工作的成本。

这种劳动力无序流动带来的系列社会问题造成了资源浪费,严重影响了劳务经济的发展,地方政府要通过自身的努力变劳务市场无序为有序,为培育劳务品牌打好基础。要着力在本区域内培育各类有资信、有竞争力、能按市场经济规则运作的劳务公司,并支持、鼓励这些劳务公司培育自己的劳务品牌,同时对其加强监管。对于那些承担了一定社会公共服务职能的劳务公司,政府应在税收政策、准入门槛和资金投入等方面给予倾斜。督促劳务公司依法与用工单位签订用工合同,提供服务并承担法律责任,收取劳务管理费用并代交保险金等。这样用工单位所需的服务能得到保障,外出务工人员也能解除后顾之忧。这在很大程度上能改变外出务工人员无序流动的状况,变劳务市场为有序循环流动,从而为培育劳务品牌打好基础。

二、如何培育具有核心竞争力的劳务品牌

1、完善劳务市场信息网络,为培育劳务品牌提供交流平台

随着经济的发展,我们已经进入信息化社会,信息网络在经济生活中的作用越来越突出,培育劳务品牌、发展劳务经济同样离不开信息网络这个交流平台。信息网络平台在培育劳务品牌、发展劳务经济中的作用是显而易见的。一方面劳务品牌的创立需要有效的市场需求,没有需求就谈不上发展劳务经济,更不用说培育劳务品牌了,而完善的劳务市场信息网络能够让劳务公司发布劳务供应信息,及时了解市场对劳务的需求,从而做出相应的决策;另一方面,劳务公司需要招募大批能满足市场有效需求的劳务人员,通过完善的劳务市场信息网络能够大大缩短招募劳务人员所需的时间,相应地提高了劳务公司的工作效率和经济效益。另外,劳务公司借助劳务市场信息网络进行有效宣传,有助于劳务品牌及劳务公司品牌的打造。

建立完善的劳务市场信息网络,并非简单地提供网上平台,发布供求信息,而是要求政府切实践行科学发展观,代表广大劳务人员的合法利益,实实在在地为务工人员办实事、办好事。一是对用工单位要责令其按时报送用工计划、所需岗位职数及所需服务内容,并及时向社会公布;二是要及时公布本区域内所能提供的劳务服务;三是尽可能地简化各种手续,降低劳务人员加入信息网络的门槛;四是加强监管,杜绝一些非法机构和个人利用虚假信息来坑骗劳务人员;五是做好务工人员的坚强后盾,帮助他们解决困难、维护其合法权利。

现在很多生产厂商都具有很强的品牌意识,积极通过各种媒体推介企业品牌及商品品牌,但还很少见到劳务公司在媒体上推介自己。事实上,劳务品牌有助于提升劳务经济的核心竞争力,劳务公司必须认识到这一点,要有品牌意识,要积极推介自己,向社会宣传自己的服务方向及服务内容等。为什么菲律宾佣人在世界劳务市场一枝独秀?这与品牌效应是分不开的。劳务公司在成功培育品牌后,还要有品牌经营意识,要按客户要求提供优质服务,努力实现自己的承诺,这样才能使品牌长盛不衰,始终保持行业内的核心竞争力。

2、完善培训机制,为培育劳务品牌提供支撑点

菲律宾佣人这个劳务品牌的建立,除了其价格低廉之外,主要是能提供优质服务,满足了市场需求。要提供优质服务,必须要具备较高的劳动技能。完善的培训机制对于创立劳务品牌、打造劳务经济核心竞争力的作用尤为重要。

在我国改革开放之前,劳动技能的培训主要由国营企业、集体企业承担。改革开放之初,一些用工单位承担了部分培训工作,目前劳动力市场出现了结构性饱和倾向,在这种供过于求的情况下,用工单位的用工门槛相对提高了,同时不愿再承担培训成本。根据张建武对广东外贸出口中劳动力就业贡献的研究结果,有近一半以上的电子通讯产品的加工贸易企业已经基本停止招收初中及高中毕业生。因为企业在市场竞争过程中,对技术的要求越来越高,同时技术不断在升级,技术和资本的密集程度越来越高,相应地要求较高素质和工作技能的劳动力,但是企业自己对低素质劳动力的培训成本远远高于直接从人才市场招收较高素质的大中专毕业生和专业技术人才的成本,因此企业更愿意高薪聘请高技能的工人。在上海甚至有企业以年薪40—50万人民币聘请日本高级技工。

提高劳动者素质是基础教育的一项重要内容。目前我国教育事业在发展过程中出现了不好的倾向,即重学历轻能力、重普通教育而轻职业教育、重应试教育而轻素质教育;在学科结构方面,重复设置、盲目扩招,致使高校毕业生就业困难。据教育部统计数据,2008年全国普通高校毕业生将达到559万人,其中将有近10%的高校毕业生面临就业困难,这无疑使我国严峻的就业状况雪上加霜。在职业教育方面,投入不足,师资力量欠缺,教育资源严重匮乏,使得职业技能教育始终处于低水平徘徊状态,不能满足企业对高级技工的需求。

及时调整教育结构,大力促进职教的发展,为培育劳务品牌提供支撑点,政府责无旁贷。各级政府应加大投入,建立健全一套行之有效的劳务培训体系,建立健全就业培训、职业介绍、失业保险、劳动纠纷等方面的具有可操作性的法律法规和活动规则,建立公开、公正、平等、透明的就业秩序。保护劳动者公开、公平的就业竞争,增加就业市场的透明度,约束企业用工和劳动中介组织行为,鼓励劳务公司的发展,维护劳资双方的合法权益。

3、开拓国际劳务市场,扩展劳务品牌影响力

由于种种原因,我国长期徘徊于国际劳务市场之外。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发展,特别是我国加入WTO后,国际劳务市场对我国的市场壁垒逐步消除,我们应该抓住时机,主动出击,抢滩国际劳务市场,采取有效措施,有组织、有计划地引导中国农村剩余劳动力公平地参与国际劳动力市场的竞争,并以此扩展劳务品牌的影响力。

开拓国际劳务市场是一个系统工程,固然需要外出务工者自身的努力,但政府的决策与行为却是主要的。政府要有目的地组织一批高素质的劳动力出国务工,积极扩展劳务品牌影响力。具体而言,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1)大力为出国务工人员提供各种便利条件,如办理护照、提供前期费用等。

(2)加强与国际劳工组织及劳务输入国之间的联系,积极为出国务工人员提供务工信息和准入条件。

(3)根据劳务输入国的要求,高标准地培训出国务工人员,提高我国出国务工人员的核心竞争力。现在国际劳务市场供求不平衡,低素质劳务市场竞争激烈,加之劳务输入国产业结构的不断调整,国际劳务市场对外籍劳工素质的要求不断提高。越来越多的劳务输入国要求外籍劳工能懂得一些当地的语言、精通本专业知识、掌握一些先进的技术。所以,要开拓国际劳务市场,扩展劳务品牌影响力,就必须高要求、高标准地培训出国务工人员,以提高其国际竞争力。

(4)找准切入点,用优质服务打造中国劳务品牌。像欧洲目前需要大量高技能的护士,我们就可以此为突破口,高标准、严要求地培训医护人员,在欧洲打造中国护士品牌,并以此为龙头,再扩展到其他领域。我国有大量高素质的劳动力资源,只要科学合理地组织好,一定能在国际劳务市场中打响中国的劳务品牌。

中国国家计委的一份资料表明,劳务输出大国印度、巴基斯坦的劳务输出收入占到本国进出口贸易的10%~15%,而我国仅占到1%,这表明,我国在这方面的余地还很大。现在我国农村中的一部分能人,已走出国门外出种田致富,这是改革开放后中国农民自己闯出的新路,值得总结推广。

摘要:培育劳务品牌是提高劳务经济核心竞争力的基本保证。劳务品牌的形成依赖于建立有序的劳务市场、完善的劳务市场信息网络.其中最关键的是要加大对劳务人员技术技能的培训.通过提高劳务人员的整体素质来提升劳务经济的核心竞争力。

关键词:劳务品牌,核心竞争力,劳务经济

参考文献

[1]祝建新、周强:十年磨一剑:一个著名劳务品牌的诞生[J].中国就业,2007(12).

上一篇:猪场秋季的保健方案下一篇:外部因素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