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牌是行业发展之魂

2024-08-28

品牌是行业发展之魂(共4篇)

品牌是行业发展之魂 篇1

(一)

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提出了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的建议,深刻分析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胜阶段的形势,明确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指导思想、基本原则、目标要求、基本理念、重大举措,描绘了未来五年国家发展的宏伟蓝图,对推动实现我国“十三五”时期的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具有十分重大的意义。因此,认真学习贯彻十八届五中全会精神就是我们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的头等大事和中心任务。只有把十八届五中全会精神学深悟透,才能把对形势与任务的判定以及目标与举措的制定意图搞正确,才能把思想与行动统一到党中央的判定和决策上来,增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决胜阶段的战略定力,增强未来五年开展全民医保工作的自觉性、主动性和创造性。

古人说:“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我们一定要在学习领会十八届五中全会精神上舍得下功夫、花力气,真正掌握好决胜阶段的战略武器。

(二)

十八届五中全会精神内容十分丰富,新论迭出,亮点纷呈,是党中央高瞻远瞩、深谋远虑和集中全党智慧的结晶。全会将在“十三五”期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作为“两个一百年”的第一个目标提到全党、全国人民面前,可谓凝心聚力、鼓舞人心,催人奋进。不但让国人称颂,也让世人刮目。它像嘹亮的号角吹响了决胜阶段的集合号,它像高扬的旗帜指引我们信心百倍、无比自豪地迈向未来。尤其是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等五大新的发展理念,科学睿智,使未来的发展能更好地体现发展的平衡性、包容性和可持续性,更能保证各方面制度更加成熟更加定型,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取得重大进展,更能体现我们的发展是依靠人民、为了人民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十三五”时期的全民医保制度建设能否跟上十八届五中全会精神的步调和“节拍”,能否适应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要求,关键就在于能否学深悟透全会精神,用新的发展理念统帅全民医保制度建设的各项工作,把共享发展理念作为全民医保之魂。

(三)

做好“十三五”时期的全民医保工作,就要对“十二五”时期全民医保制度建设取得的成绩经验和存在的不足有一个全面、客观、正确的分析和估量。这是我们迈向“十三五”决胜阶段的基础和阵地,也是我们继续前进的立足点和出发点。如果对这些漠然罔顾,或者不切实际地高估与低估,都会误判继续前进面临的形势与任务,误导前进路径与步调。

“十二五”时期是我国包括全民医保在内的社会保障制度建设与事业迅猛发展并取得巨大历史性成就的时期。在这期间,我国初步建立起全民医保制度的基本框架,形成了“三纵三横”(“三纵”,即职工医保、城镇居民医保和新农合三项覆盖不同人群的基本医保制度;“三横”,即基本医疗保险、城乡医疗救助和商业健康保险三项不同保障层次的医疗保障制度)的基本格局,覆盖人数由初始时期的几千万人迅速扩大到城乡全体居民,参保总人数超过13亿人,参保率达到95%以上。国家对医保的投入大幅增长(在共和国的历史上可以说是空前的),平均每年增长20%以上,对城乡居民医保的补助由最初的每人每年20元、40元增至“十二五”末(2015年)的每人每年380元。政策范围内的报销比例也由开始的30%—40%,到“十二五”末提高到70%以上,基本实现了国人“病有所医”的千年梦想。随着重特大疾病保障机制的逐步建立,使那些发生“灾难性卫生支出”的家庭的特殊困难也得到一定程度的缓解。总之,全民医保在“十二五”期间取得的巨大成就是不争的事实,国人的满意度与国际的认同度都很高,这是值得我们引以自豪的。

但是,自豪不等于自满,也决不能自满。因为我们取得的只是初步的、阶段性的成果。应当看到,全民医保的保障能力还比较弱,保障范围还比较窄,保障水平和质量还比较低。尤其要保持清醒的是,全民医保还存在一些制度性缺陷和体制性障碍;运行机制还不健全,保障绩效不高与功能越位并存;结构性矛盾和政策性问题还比较突出;不合时宜的发展理念和利益格局的藩篱还在作祟,等等。既影响制度的公平性、包容性、可持续性,也不符合共享发展的要求。

(四)

“十二五”时期全民医保正反两个方面的经验都值得认真思考和总结。总结好了,就是一笔宝贵的财富,可以使未来的发展少出失误、少走弯路,前进的步伐更稳健、更富有实效。正面的经验很多、很丰富,见诸各种报告、媒体的也不少,恕不赘述。这里只想说一点(或许是一些人不经意、不在意甚至有意回避的一点)就是:在制度建设与发展思路上不同程度地存在违背客观规律、违背制度规则(当然也违背常识)的主观随意性和急功近利的倾向,在出台举措与实施办法时更多地依赖行政力量而非机制功能,造成制度本位、内涵、边界不清,功能缺位与越位的现象时有发生。这是这一时期种种迷茫和乱象的根源所在。由是,给我们最深刻的启示便是,务必将认知聚焦常识,让制度回归本位。只有这样,全民医保才能更加公平、更可持续并不断臻于完善、成熟和定型。

(五)

十八届五中全会为“十三五”时期全民医保制度建设指明了方向、提出了明确的要求。因此,在整个“十三五”时期全民医保制度的各项工作都必须以十八届五中全会精神为依归。十八届五中全会提出的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等新的发展理念,是我们党对经济社会科学发展的最新认识,是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推进发展的根本目的的最新总结。“十三五”时期的全民医保工作最关键、最鲜明的特点,就是要用新的发展理念统帅全民医保制度建设。有了新的发展理念,全民医保制度建设与发展才会有正确的方向和灵魂;有了新的发展理念,才会有新的思路、新的举措;有了新的发展理念,才能开创新的局面,才能迈向新的境界。

用新的发展理念统帅全民医保制度建设,是从指导思想、基本原则、改革思路、工作方针到政策举措、工作重点、方式方法、评估标准和价值取向等一个系统的逻辑体系和深刻的思想变革,而不是简单地喊几句口号,也不是搞“穿靴戴帽”式的花架子,做表面文章所能奏效的。历史经验告诉我们,如果没有思想观念的深刻变革和正确价值观的确立,无论口号喊得多么响亮,花样如何翻新,“文章”做得多漂亮,都只是“新瓶装旧酒”、“穿新鞋走老路”,“理念”、“路子”依然是“王骆卢杨旧时体”,无论如何是“新”不起来的。

用新的发展理念统帅全民医保制度建设,就要认识和把握好“四个新”:新阶段、新目标、新理念、新举措。

——认识新阶段。“十三五”时期是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第一个目标,即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决胜阶段。这是一个极富时代特征的全新命题。在这个阶段,经济要保持中高速增长,在提高发展平衡性、包容性、可持续性的基础上,到2020年国内生产总值和城乡居民人均收入比2010年翻一番,产业迈向中高端水平,消费对经济增长贡献明显加大,户籍城镇化率加快提高。农业现代化取得明显进展。人民生活水平和质量普遍提高,我国现行标准下农村范围人口实现脱贫,贫困县全部摘帽,解决区域性整体贫困。国民素质和社会文明程度显著提高。生态环境质量总体改善。各方面制度更加成熟更加定型,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取得重大进展。这既是一幅鼓舞人心的宏伟蓝图,又是一张催人奋进的路线图和时间表。全民医保制度是国家的一项基础性制度,关乎社会的和谐稳定和国家的长治久安,关涉人民的安康福祉,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不可或缺的重要内容。只有深刻认识决胜阶段的时代特征,只有把全民医保摆到决胜阶段党和国家发展战略的大格局中去把握、去谋划、去实施,才能找准其方位、认清其意义、体现其价值,才能避免就医保论医保,“只见树木不见森林”的局限与偏执,才能增强医保工作的全局性、协调性和系统性。

—— 明确新目标。 如何建立一个高质量高水平的全民医保体系是全面小康的重要内容, 是“ 十三五” 规划实施中必须解决的问题。 十八届五中全会为“十三五”时期全民医保制度建设提出了新的目标要求。概括地说,就是“四更两提升”,即建立更加公平、更可持续的全民医保制度,使制度更加成熟、更加定型;不断提升保障的水平与质量,提升国人的满意度和各方面的认可度,让人民群众有更多的获得感,共享改革发展的成果。这是言简意赅的高度概括,其蕴含的内容十分丰富,任务异常艰巨,任重而道远,切不可等闲视之。套用美国人常说的一句话,“Long way to go”(有很长的路要走)。

——树立新理念。理念属于观念形态的范畴。新的发展理念是科学发展观、价值观的最生动、最全面的体现,是具有根本性、决定性的。十八届五中全会精神可谓亮点纷呈,在笔者看来,其中最具耀眼光芒的亮点就是提出了一系列新的发展理念,这就为增强科学发展的自觉性、确立共同的价值观,从而破解发展难题、厚植发展优势、凝聚发展动力、实现发展目标奠定了坚实的思想基础,使未来的发展有了更清晰更正确更完善的方向与灵魂,有了属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科学发展的“精气神”。用新的发展理念统帅“十三五”时期的全民医保建设,尤其要牢固树立共享发展的理念。让共享发展理念成为全民医保之魂,成为想问题、出思路、定举措的价值取向。真正做到立足全民、着眼全民、惠及全民,而不是一部分人或某个群体(特殊困难群体的保障不在此例)。只有这样,才能自觉地注重解决医保制度安排、政策举措、保障方式与经办服务的公平正义问题,使全民医保制度建设发展更具有平衡性、包容性,使全体人民都能公平享受改革发展的成果。

——实施新举措。“十三五”时期全民医保制度建设是在“十二五”业已取得阶段性成就基础上的继续和发展、巩固和完善。因此,实施的新举措,都是在坚守基础上的创新,是问题导向与目标导向的统一,是深化改革与健全法制的一致,是健全内在机制与优化外部环境的结合,是提升保障水平与强化经办服务能力的协调,而不是罔顾既定的制度模式和实践的基本经验而另辟蹊径,更不是在“创新”的名头下“翻烧饼”式的折腾。“十三五”期间全民医保制度建设实施的新举措应主要是在完善上下工夫,在补齐“短板”上用力气,切实做好补齐“短板”这篇大文章,着力提高全民医保制度建设的公平性、平衡性、协调性、包容性和可持续性,新举措又要具有可操作、能检查、易评估,确保全民医保制度建设积极稳妥、扎实有效地推进。

一是实施全民参保计划。这是实现人人参与、人人尽力、人人享有的必由之路。

二是实现法定人员的全覆盖。这是基本保险(即法定保险)必须依法参保、不能“自愿选择”的制度规则。所谓“自愿原则”已经完成了它在试点阶段的使命。

三是建立健全缴费和待遇调整机制。这是基本保险制度最重要的两个基础性机制,只有把这两大机制建立健全起来,并充分发挥其效能,才能避免制度建设上的行政化和泛福利化的倾向,才能确保在“以收定支、收支平衡”的原则下,保好基本,实现制度的稳健运行和可持续发展。

四是改善职工医保个人帐户。改善个人帐户的前提是,用历史唯物主义的眼光看待个人帐户设计的初衷和所发挥的历史性作用,恰当考量个人帐户存在的缺陷及其与统筹基金的配比、与门诊统筹之间的关系,坚守统帐结合的基本架构。根据形势的发展和基金保障能力的需要,可以适度弱化个人帐户的资金占比,活化个人帐户的功能,使医保基金的整体保障功能得到更加有效的发挥。

五是研究退休人员缴费问题。退休人员缴纳社保费是国际上通行的做法(对困难人群实行减免或补助属于另外一个范畴)。我国医保改革初期之所以做出退休人员不缴费的制度安排,主要基于当时国有企业处在艰难的改革时期,退休人员的负担比较重,同时考虑到当时国有企业退休人员的退休金也很低(大体在每月300—500元左右)。随着经济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化,国有企业改革总体上已经渡过了难关,多种所有制经济的发展使得各种企业的退休人员比重渐趋合理,而退休人员的待遇连续十年调整,有了很大的提高,研究退休人员缴费的时机基本成熟。退休人员缴费不仅会增强医保基金的保障实力,而且可以增强所有参保人员的保障责任意识和费用节约意识,对全民医保制度的可持续发展意义重大。退休人员不缴费已载入了社会保险法,这项举措的实施,首先要研究解决好法律依据问题。这项举措涉及几千万退休人员和今后陆续退休的职工的切身利益,对它的调整一定要谨慎从事,尤其是在研究阶段千万不可把一些并不成熟、并未敲定的思路或主张捅出去,以免引起混乱,给改革造成阻力或困难。

六是整合城乡居民医保政策和经办管理。这属于“旧措新举”。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全会明确提出整合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制度,统一管理体制,国务院也曾排出了“时间表”,但在“十二五”期间并未得到很好的实施。只有不到三分之一的省市自治区排除阻力实现了整合,尽管成效显著,但不同认识依然存在,所以五中全会又再次重申。应在总结经验教训的基础上加快推进的步伐。如果这个问题久拖不决,将直接影响制度的公平性、运行成本和效率,制度的可持续性也会大打折扣,给国家和人民会造成更大的浪费和损失。

七是普遍实施居民大病保险。这项举措的实施,一定要在深刻领会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全会《决定》关于建立重特大疾病保障和救助机制的精神实质的基础上,把“大病保险”的概念内涵、保障方式、实施路径和责任主体以及社保与商保的本质属性与相互关系真正搞清楚弄明白,在对这两年一些地方开展“大病保险”的实效作出全面客观公正评估总结的基础上积极稳妥地推进,藉以切实解决极少数发生“灾难性卫生支出”的家庭的特殊困难。一定要避免肢解基本医保制度、混淆社商保险性质、弱化社保功能或叠床架屋式的现象发生。

八是生育保险与医疗保险合并实施。这两个险种确实存在一定程度的内在关联性,合并实施对参保者更便捷,对经办管理有利于提高效率、降低成本。需要研究清楚:是制度层面的合并实施,还是管理层面的合并实施,切忌操切从事,把好事办砸。

九是解决特殊群体的帮扶救助。要在继续解决好传统的贫困人群的帮扶的同时,“十三五”时期要特别关注全国1.3亿多65岁以上老年人和几千万失能、半失能群体的长期照护问题。要从完善全民医保制度体系的战略高度,抓紧研究、建立既依托基本医保制度又相对独立的长期照护保险制度。这是一块不容回避的最突出的“短板”,把这块“短板”补齐了,全民医保制度才会更加成熟、更加定型,也才会更加公平可持续。

语文之魂是人文 篇2

把人格发展放在首位是中小学教育的立足点, 语文与人的思想品德联系得更加紧密, 尤其是语文的人文教育是学生人格塑造的基础。应该说, 语文教学“归类打包”的教学模式向学生传递的思想和情感是正面的, 而且从课堂教学来看, 也注重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但看似热闹的课堂, 同学们的言行其实都在老师设计好的教学思路中打转, 而且学生的个性发言、独特发现一旦与老师框定的价值标准、思想要求、审美取向不符, 便被老师否定或不予理睬, 孩子的个性表达因为得不到及时的点拨和引导而受到压抑。孩子的话语常常幼稚可笑, 但展现了他们真实的情感和想法, 而且, 孩子纯真的心灵蕴藏着巨大的潜力, 只要创造一个良好开放的环境, 这种珍贵的禀赋就会绽开绚丽的个性之花、创新之花。

蕴涵着生命之爱、人性之光、自然之美的人文精神是创新之源。可以肯定, 语文课文本都是经过专家精心筛选和编排的优秀作品, 其语言魅力、思想内涵、审美情趣体现了作者独特的生命感悟, 是学生人文教育的生动教材。而且每个文本中的人和事都构成了一个相对独立的情感系统, 每个学生都可以从自己的生活经验、认知水平和情感体验出发, 在诵读、学习和思考中进行多方面的解读、体验, 逐步学会用心灵去观察、感受、思考和表达。可令人遗憾的是, 语文教学在强调人文性时, 过于注重文本中的人文精神的分析和灌输, 而恰恰忽视了学生内心世界的真实感受和情感体验, 抑制了他们的个性思维和真情实感的表达。

品牌是行业发展之魂 篇3

课堂教学的生成是要把教学的重心由“事前的备课”转移到对教学现场的即时运作, 强调课堂的现实生成和直接生成, 而这都需要一个大前提———做好预设, 否则课堂生成将成为违背科学知识、脱离学生认知规律的花架子, 师生都将“迷失自我”。那么如何做好预设呢?

1. 由“单一型预设”转变为“拓展型预设”

课堂教学面临的事鲜活的、有生命的、充满个性的六七十个个体, 他们的思维是多项的, 他们的语言表达是丰富且真实的, 他们的情感是纯真的。他们需要根据提供的信息结合已有的经验进行筛选使新经验生成, 因而课堂预设要考虑不同学生会有哪些不同的思考, 可能会出现哪些解决办法, 以帮助学生生成新经验, 把单一型预设变成拓展型预设。如:在教学《认知百分数》时, 首先通过谈话引出下表:

这时老师预设了这样几个问题: (1) 表中提供了哪些信息? (2) 根据这些信息, 你怎样知道社会上对绿色庄园和濮上园的支持情况? (3) 要知道社会上对绿色庄园和濮上园的支持率, 从数学的角度实际上是求什么?在这种拓展预设的前提下, 学生的生成出现了多种结果:有的认为只要求出支持人数与调查人数的比;有的认为要求支持人数占调查人数的几分之几;还有的认为要求出调查人数是支持人数的几倍, 为百分数表示两数之间的倍比关系埋下了伏笔, 因此我认为生成的精彩来源于精心的预设, 来自于顺应学生的思维方式。

2. 由“平淡型预设”转变为“激奇型预设”

生成的课堂不只是让学生知其然, 而是要让学生去获得深刻的感受, 使学生努力学会不断地、从不同方面丰富自己的经验世界。因此预设时要改变“平淡型”设计, 想方设法激发学生的好奇心, 激发学生探究的意向, 在接受各种挑战的过程中, 发挥一切才智, 我称其为“激奇型”预设。如《认知百分数》一课, 从课始的谈话中, 首先勾起学生作为濮阳市公民的责任感和自豪感, 再从学生最熟悉的绿色庄园和濮上园入手, 利用旧知识的迁移, 通过计算, 引出百分数, 这时我没有急切地认定结果, 也没有简单地一带而过, 而是预设:对百分数概念有何疑问?从而生出:百分数是两数之间的倍比关系, 和分数有所不同, 并要求学生把自己的收获用刚才所学百分数的知识表示出来。整个过程生生互动, 师生互动, 激发了学习兴趣, 又发展了思维能力, 促使学生由“努力”型向“主人”型转变, 为学生学习提供了更大的空间。

3. 由“定向预设”转变为“弹性预设”

预设还应设置一定的空间, 留下一定的弹性, 即弹性预设。因为生成的课堂是要把教学过程看做师生为完成和实现教学任务和目的, 围绕教学内容, 共同参与, 通过对话、沟通和合作活动, 产生交互影响, 以动态生成的方式推进教学活动的过程, 因此, 老师不能也不应把每一步 (乃至每一句话) 都预设, 预设就是预设, 不可能是“放之四海而皆准”的真理, 也不可能“万无一失”, 只有不断锤炼, 提高自己的课堂驾驭能力和应变能力, 预设才会成为生成的最佳需要。如:教学《认识百分数》一课新课结束后, 我预设了这样一个问题:关于百分数的知识你还有何疑问?结果学生提出:百分数的分子可不可以是分数?百分数的分子可不可以是循环小数?完全出乎我意料, 我灵机一动回应学生:大数学家毕达哥拉斯曾认为世界都是由数构成的, 下课后, 请同学们查一查, 找一找, 问一问, 看百分数的分子是否有循环小数?若有何时用?这样在老师煽动性的预设之下, 学生柳暗花明, 另辟蹊径, 从而使得教学过程精彩、生动、有效。

二、生成性的课堂教学, 更需精心的预设服务

生成性的课堂教学, 是对预设的挑战和超越。同时也是对老师的挑战, 这就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如果没有过硬的知识和学问的根底及相应的现代教育观念, 就不能应对今日课堂的挑战, 因此生成性的课堂教学并非不要备课, 而是注重课堂教学的随机性和多样性、能体现生命和灵魂碰撞与升华的备课, 是更强调了教师平时的积累。

同样, 学生作为学习的主人, 一切知识经验的获得都离不开学生的自我内化, 所有的课前预设都是外因, 离开了“学”这个内因, 再精心的预设都将是竹篮打水一场空。因此树立让预设服务于生成性的课堂教学观念很关键, 课堂不再是由教师独家策划的、预定的教案剧, 而是由师生交往互动、共同生成的过程, 预设要为“学”而设, 要设计出有利于学生自主学习的必要环节。 (1) 拓展设计。依据学生的已有经验, 在夯实课本知识的同时, 对知识进行拓展, 开阔学生的知识视野; (2) 活动设计。围绕本节课的各类目标, 设计出能让学生智慧碰撞出火花的活动, 既提高了学生的各种能力, 又体现了学生的生命价值。如:《认识百分数》一课的练习设计中, 我打破了填空、选择、判断的练习模式, 预设了这样的题目:

1. 读出下面的百分数, 并回答问题:

1%15%50%95%100%125%7.5%0.05%121.7%300%

问题:

(1) 1%表示什么意思?请举例说明。

(2) 50%表示什么意思?请举例说明。

(3) 100%是什么意思?你能举例说明吗?

(4) 看到大家那么努力地用心听, 用脑记, 肯定超额完成了任务, 用这些百分数中的一个来表示可以是哪一个?

(5) 同学们真是了不起, 都是百里挑一的, 应该用哪一个百分数来表示?

(6) 从这些百分数中, 你还有什么问题吗?

2. 说一说下面句子中的百分数表示什么意思?从这些数据想到什么?

(1) 据统计, 中国儿童的近视率已由十年前的18%上升到去年的25%。

(2) 成功=99%的汗水+1%的灵感

每一个问题都是一个精彩的活动, 每一个活动都是师生学知的“对话场”, 每个学生都是平等的参与者和对话者, 都是课堂的主人, 是学习的“上帝”, 只有“上帝”博学多闻才能带来课堂的精彩瞬间。这样跳出教材的小框框, 让学生畅游在数学知识海洋中, 不仅能迁移至后继学习, 为拓展思维, 培养学生终身学习的能力, 独创性及个性化的探索能力打好基础, 更重要的是为学生将来走向社会解决纷繁复杂的问题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总有一天, 弟子一定贤于师, 青出于蓝定能胜于蓝。

摘要:随着课改的不断深入, 教师的教学理念也在悄悄地发生着质的变化, 从教师的备课到课堂教师的实施无不体现出课改之宗旨——以人为本。把握课堂之灵魂恰恰是有备之师, 教师只有课前做好充分的预设才能生成精彩的课堂, 使课堂充满生命和活力。

品牌是行业发展之魂 篇4

在对企业调研的过程中, 杭州东方马球保罗服饰有限公司GUTI古提男装总经理提出, 每年的公司产品订货会总是因为老面孔在减少而需要不断的拓展新面孔, 虽然企业一再发展, 但面对越来越激烈的市场竞争环境, 每次开新品发布会都要关起门来开, 一来防止竞争对手抄袭, 二来希望能多留住代理商和经销商。如何解决客户流失的问题让其公司的营销部门感到莫大的压力, 同时也困扰他本人很久。

正如GUTI男装品牌遇到的发展瓶颈一样, 现在众多的服装品牌虽然在品牌建立之初能够吸引消费者的眼球, 而面对激烈的市场竞争和顾客的消费升级, 对于如何延续品牌文化, 促使消费者重复购买, 形成顾客对品牌长久的忠诚度却成为企业面临的一大难题。

二、品牌忠诚度

所谓品牌忠诚度, 即市场营销活动中的中心结构, 是对消费者对品牌感情的量度, 反映出一个消费者转向另一个品牌的可能程度。尤其是当该品牌在某些方面发生变动的时候 (竞品、价格、产品的特性等) , 更是衡量消费者所持有的品牌态度和行为的尺度, 它是消费者对于品牌一种长期信任。由此可见, 所谓品牌忠诚度是针对消费者对于品牌的长期购买意愿和品牌归属感的度量;是无形的品牌资产和决定品牌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生存和发展的根本驱动力。

根据营销学上著名的“二八法则”:一个成功的品牌, 其利润有80%来自于20%的忠诚消费者, 而争取一个新顾客比维持一个老顾客要多花去20倍的成本。

对于可持续的品牌忠诚度的研究不应该是断点的, 而应该立足于品牌自身的建设管理和对目标消费群的分析, 通过分析两者间潜在的无形驱动力, 才能系统全面的探讨有效提升品牌忠诚度的服装品牌管理模式。

三、可持续的品牌忠诚度的价值

忠诚度是不同服装品牌之间竞争力的核心所在, 是品牌资产中最具品牌价值的潜在财富, 服装企业的消费者品牌忠诚度, 也表示着对于竞争品牌巨大的屏障, 意味着相关服装企业产品想进入同类市场, 要付出更高的代价。而消费者的高品牌忠诚度又可以吸引和带动新的顾客进入该市场, 使服装品牌得以延续发展。

正如杭州东方保罗马球服饰有限公司GUTI男装品牌发展的瓶颈实质症结其实就是目标消费群没有牢固的品牌忠诚度。有效的提升可持续性的品牌忠诚度, 对于其有着非同寻常的战略意义。对于GUTI男装品牌自身而言, 如果能维持住消费者对于GUTI品牌的持久的忠诚度, 就能拥有稳定的利润空间;同时在同质化现象严重的市场条件下, 对于竞争品牌而言, 消费者对GUTI品牌的较高的品牌忠诚度则意味着更高的品牌竞争力和对于竞品的高免疫力。

四、动摇GUTI男装消费者品牌忠诚度的原因及企业对策

孙子兵法说:攻城为下, 攻心为上。客户对于服装品牌忠诚度的建立和长久维新靠的是对于品牌消费群的全方位分析了解以及最大程度的满足。微利时代下, 同类服装产品的差异化程度趋向于零, 作为一个普通的消费者、一个代理商面对市场中种类繁多风格各异的服装品牌, 游离不定是常有的事, 惟有依靠提高品牌价值和对目标群体的满足程度, 才能长久保持住消费者的持续品牌忠诚度。

本文作者经过对杭州东方马球保罗服饰有限公司的GUTI男装品牌的营销终端实地考察以及与其加盟商和代理商的交流后发现, 影响GUTI男装潜在消费者购买结果的因素是多种多样但又有规律可循的。最终动摇其消费者对于GUTI品牌选择的因素主要有:

产品比较——产品是所有品牌的最终载体, 满足顾客的根本购买目的。GUTI品牌的加盟商、代理商多数是其以前批发档口的老客户, 现在品牌提升了, 创立高端品牌, 其中的一大部分转做GUTI品牌的代理, 所以他们首先会对GUTI男装的品质、设计风格、与流行趋势的贴合程度以及相对竟品的竞争力的优势做比较, 所以对于GUTI品牌来说, 产品如何做出个性的差异化是其首先要关注和加大力度的着眼点。

品牌体验——顾客是依据品牌的外围影响力和真实的品牌体验来判断这个品牌是否值得购买的。同类市场中品牌的知名度、认知度、品牌形象的塑造等品牌表象, 决定着消费者对于品牌和产品价值的心理定位。所以, 对GUTI男装来说, 要尽快导入更有计划的品牌传播方案, 加大GUTI男装的市场知名度和美誉度, 这是维护顾客品牌忠诚度的利器。

价格终端——很多代理商和加盟商都反映出厂价格似乎过高, 但从其品质上看, GUTI的定价还是相对合理的。虽然说, 价格是利用销售手段赚取短暂品牌忠诚度的最好方法, 但是, 随意降价或迫于代理商的压力而降价的行为, 本文认为是不可取的, 尤其对于GUTI男装品牌忠诚度的长期建立, 利用降价手段只会起到破坏作用, 对于价格格外敏感的顾客很难形成服装的品牌忠诚度。同时, 终端导购的服务、购买场所、购买过程等发生在终端的一系列行为是会直接影响着消费者的品牌感知和品牌忠诚度的, 基于这一点, 本文建议应该加强终端导购的服务培训, 使其能够抓住消费者的心理, 给予专业的服务。

视觉感受——这是品牌传达给消费者的外围感受, 比如橱窗店面的陈设、

广告pop的拍摄风格、产品的包装设计、视频影像等一切可视的刺激购买的必要投入, 也是影响消费者品牌忠诚度的重要因素, 在这一点上, 显然GUTI男装还是欠缺的, 应该加以大力度的改善。

群体从属——具有较高服装品牌忠诚度的代理商及顾客对于品牌定位和产品风格的差异化会尤其看重, 他们在意品牌所传达的群体从属, 认为购买此品牌的族群至少在审美情趣、生活方式、文化品味和收入阶层上有一定相似性, 并乐于成为其中一员。基于这一点, GUTI男装应该加强品牌的整体风格的统一性, 有针对性, 突出自己的个性, 去引导目标消费群的生活方式的认同, 增加他们的群体归属感和对品牌的忠诚度。

公司商誉——服务和信誉永远可以成为代理商和消费者挑剔的理由。售前有关品牌服务和企业信誉的口碑;售中对待顾客的方式;以及售后对于消费者的维护和服务都是左右其重复购买的重要因素。因此, GUTI应该加强企业的内部现代经营管理理念的导入, 全球最大连锁饭店马瑞特总裁比尔·马瑞特说过:“成功取决于系统, 差错发生在细节”。

五、结论

顾客的品牌忠诚度并不是天生的, 是培养出来的。服装品牌忠诚度的培养, 不仅需要依靠产品、广告、终端等等这些外因, 更需要切实可行, 能够反映并满足顾客需求的服装品牌管理策略才是最重要的内因。

长久的品牌生命力还是要依靠持续的品牌忠诚度提供内在给养, 准确抓住目标市场的需求, 有的放矢的推进品牌内部管理;通过把握好每一次品牌与消费者间接触点的沟通, 给予顾客全方位的品牌感知, 这才是体验经济时代下, 创造可持续的服装品牌忠诚度的终极策略, 也是服装品牌发展的终极目标。

摘要:在面对内外夹击的激烈市场竞争中, 本土服装品牌如何提高顾客对于品牌可持续的忠诚度, 成为新世纪以来许多成长中的服装企业所面临的重要问题。本文以杭州古提男装品牌为例, 通过对其品牌运营的现状及遇到的问题进行分析和研究, 发现制约其品牌持续快速发展的阻碍症结所在, 并提出相应的解决对策, 为类似的本土服装品牌企业在面对全球化的市场竞争中能脱颖而出提供一些理论的支持与借鉴。

关键词:品牌服装,情感认同,忠诚度,美誉度

参考文献

[1]刘晓刚、李峻、曹宵洁.品牌服装运作[M].上海.东华大学出版社, 2007, 5

[2]刘晓刚、王俊、顾雯.流程.决策.应变[M].上海.东华大学出版社, 2007, 5

[3]陈桂玲等.服装企业客户关系管理[M].上海.中国纺织出版社, 2008, 1

[4]安建华.品牌忠诚度研究[J].黑龙江对外经贸, 2006, 3

[5]马克.布莱尔等.胡波译.360度品牌传播与管理[M], 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 20049

上一篇:机械加工设备研究下一篇:姑息性切除手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