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械加工设备研究

2024-08-28

机械加工设备研究(精选12篇)

机械加工设备研究 篇1

0前言

加工工艺的水平影响机械加工工程的效率, 工艺系统中有很多部件, 每一个部件都影响着整个工程的质量。然而在加工过程中会产生一系列不良的影响因素, 比如说多余的热量合和各种力等, 它们很可能导致加工零件的精度降低, 甚至导致整个工程的质量降低。影响加工零件精度的因素主要包括:几何精度、受力变形和热变形。

1 加工精度的主要影响因素——几何精度

机械加工工艺是一个很复杂的过程, 参与工艺的操作有很多, 也就是说影响加工精度的因素有很多, 比如说机床本身存在一些几何误差, 加工方法的偏差, 磨制刀具的磨损误差等等。下面我们将介绍几点主要的影响因素。

几何精度中最重要的就是机床本身的误差因素, 它对整个工程都有一定的影响力。这主要是由于加工刀具是由机床来控制的, 并制造不同的工程零件。如果机床本身存在一些制造工艺的问题, 就会引发主轴回转的偏差, 从而导致零件的尺寸等性质出现问题, 影响了零件的精度。如果制造工艺不良, 还会引起导轨误差。机床的移动机件的相对位置是受导轨控制的, 如果导轨出现问题, 加工工艺就会出现问题。导轨误差主要包括有三种误差类型, 第一个是直线度误差, 第二个是扭曲度误差, 第三个是相互位置误差。加工过程中, 为了尽可能地减少导轨误差的影响, 则需要从结构、材料、润滑方式、保护装置等方面着手。制造工艺不良引起的传动链误差是指因为传动设备的生产、加工和安装等误差而引起的传动链两边相对运动误差。为避免这种误差可以采用减少传动链的长度或者减少一些不必要的元件等方法。还有就是机床在长时间的工作中由于磨损而引起的误差。尤其是刀具磨损的不均匀性影响更为严重, 它会发生位置的偏移, 因而造成零件形状的微妙变化, 精度也因此下降。

2 加工精度的主要影响因素——受力变形

2.1 工艺系统所受外力的影响

工艺系统包括机床、工件、工具和夹具, 在进行切削加工时, 由于夹紧力、切削力以及重力作用的影响, 会发生一定程度的变形, 使得已经调整好静态位置的工件和刀具、切削过程所需要的几何关系发生改变, 刀具的运动轨迹也出现相应的改变, 从而导致误差的产生。当遇到这种情况的时候, 可以采用减轻系统受力程度的方法来减小误差。在实际应用中有以下几种方法:一是加强工艺系统刚度, 以便于更好的抵抗外来压力。二是减小负荷, 以免变形情况的发生。一般情况都是主要提高系统中最脆弱的部件的刚度, 从而更好的防止变形, 减小误差。

2.2 多余的应力影响

除了以上几种情况以外, 多余的应力也会使系统产生变形, 这种变形主要来自热处理、切削加工等, 它们会使系统即使没有外力也产生变形。对加工工艺的受力情况进行分析后, 操作人员需要尽可能的将工艺系统受力变形降到最低, 从而保证加工精度。在进行实际操作的时候, 工作人员主要负责将系统的刚度提高, 并减轻载荷, 来提高零件的加工精度和生产效率。加工师最主要的就是提升系统的刚度, 提高方法主要包括提高联接表面的接触刚度、合理设计部件结构、正确使用加工方法等。

3 加工精度的主要影响因素——热变形

3.1 加工过程中的热量

机械零件的加工过程会产生很多的热量, 各种形式的热量都会对零件的加工过程产生影响, 从而影响零件的加工精度。由不同种热量而引起的热变形会使刀具和机件之间的关系发生变化, 甚至受到破坏, 导致零件的加工精度下降, 加工系统存在误差。

3.2 刀具热变形

不仅加工过程产生的热量会对精度有影响, 刀具的热变形也会影响零件的加工精度。尤其是在刚开始进行切削的时候, 这种变形发生的很快, 之后会越来越慢, 一段时间以后就会趋于平缓。这时候需要我们去采用合理的几何参数来减少刀具热变形引起的误差。

3.3 机床热变形

机床的热变形也会对精度产生影响。机床在工作过程中, 受到内外热源的影响, 各部分温度将逐渐升高。由于各部件的热源不同, 分布不均匀, 以及机床结构的复杂性, 因此机床各部件的温升不同, 而且同一部件不同位置的温升也不相同, 形成不均匀的温度场, 使机床各部件之间的相互位置发生变化, 破坏了机床原有的几何精度而造成加工误差。不同类别的机床的热源也不一样。有以下几种方法可以降低机床热变形的作用, 比如说减少热量的产生, 可以通过减少摩擦作用来减少热量的发生。还可以通过强制加冷和吸热的方法来增加散热。也可以采用粗加工后停机以待热量散发后再进行精加工。

车床类机床的主要热源是主轴箱中的轴承、齿轮、离合器等传动副的摩擦使主轴箱和床身的温度上升, 从而造成了机床主轴抬高和倾斜。大型机床如导轨磨床、龙门铣床等长床身部件, 其温差的影响也是很显著的。减少这种误差的主要方法有以下几种:第一, 将热源与部件隔离。可以将热源与主机分开放置, 也可以通过一定的润滑作用来减少摩擦发热。第二, 可以强制加冷。第三, 采用合理的机床部件结构及装配基准。第四, 加快机床的热平衡速度, 以便于更好的掌握加工精度。第五, 控制环境温度。

4 结语

由于我国社会飞速发展, 经济水平的不断提升, 加工工艺技术也有了相应的提高, 为了使加工精度保持在合理的范围内, 我们要不断的进行试验并仔细探究, 提高加工工艺技术水平, 减少误差的发生。

参考文献

[1]何红伟.机械加工工艺对加工精度影响的研究[J].中国新技术新产品.2013.04

[2]刘志刚.试析机械加工工艺对加工精度的影响[J].科技创新导报.2012.29

[3]刘敏.机械加工工艺系统对加工精度的影响探索[J].科技创新与应用.2012.03

机械加工设备研究 篇2

关键词:机械加工;加工工艺;工艺规程机

械加工工艺一直以来是机械运作和机械生产的重要环节。机械加工工艺规程则是机械加工工艺的重要内容,是机械加工工艺操作中所要遵循的一些规定、准则、原则等。机械加工工艺规程对于机械加工工艺的开展和发展有着标准化引导和规范作用。下面将从机械加工工艺及其规程的概念出发,分析机械加工工艺规程的制定、应用和步骤。

1机械加工工艺及其规程概述

1.1机械加工工艺

机械加工工艺过程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第一,工序。机械加工工艺过程中,操作者在某一特定机床或者特定工作单元中对某特定机械零部件进行加工的连续过程。即某一特定地点、特定加工对象、特定操作者三者连续组合才能构成工序,三要素任何一个发生了变化将不会构成工序;第二,工步。机械加工工艺过程中,对某一工序中某一个步骤或者某一类工作中的某一特定工艺。在机械加工工艺过程中,如,某一机械零部件的切削、磨光、打蜡等就属于不同的工步;第三,走刀。在机械加工工艺过程中,对机械零部件表面进行切削的过程,每切削一次即走刀一次;第四,安装。在机械加工工艺过程中,每一个工序都会涉及到机械零部件的安装试用,一个工序中可能有多个,也可能有一个安装过程;第五,工位。在机械加工工艺过程中,机械零部件在机床加工中所占据的位置即为工位。工位可能是一个,也可能由数个工位组成,具体情况应根据零部件的结构、特点、技术要求和加工需要等综合考虑。

1.2机械加工工艺规程

微型机械加工技术研究综述 篇3

【关键词】特种加工 微型机械

【中图分类号】TH1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9682(2012)10-0074-02

【Abstract】Domestic and foreign situation of micro mechanical processing technology was introduced in detail in the paper. The main methods and the frontier technologies were also analyzed. And finally the direction and prospect were discussed.

【Key words】Non-traditional machining Micromachine

一、引 言

微型機械加工或称微型机电系统,英文全称为Micro-electromechanical Systems,简称MEMS。它是指可以批量制作的,集微型机构、微型传感器、微型执行器以及信号处理和控制电路,甚至外围接口、通讯电路和电源等于一体的微型器件或系统。其主要特点有:体积小(特征尺寸范围为:(1μm~10mm))、重量轻、耗能低、性能稳定;有利于大批量生产,降低生产成本;惯性小、谐振频率高、响应时间短;集约高技术成果,附加值高。微型机械的目的不仅仅在于缩小尺寸和体积,其目标更在于通过微型化、集成化来搜索新原理、新功能的元件和系统,开辟一个新技术领域,形成批量化产业。

微型机械的加工一方面在向三维复杂形状的制作发展,同时在向更高加工精度和极限尺寸领域推进。从加工原理来看,机械加工、化学腐蚀、能量束加工以及扫描隧道显微加工等最终都可能达到纳米级加工精度。但就加工方法而言,微型机械加工将在结合硅微细加工批量制作及与电路集成的思想的基础上,以极限尺寸加工原理和复合工艺手段,得到进一步的开发和完善。

二、国外发展现状

微型机械在国外已受到政府部门、企业界、高等学校与研究机构的高度重视。美国科学家在20世纪80年代末提出“小机器、大机遇。”关于新兴领域—微动力学报告的国家建议书,声称“由于微动力学(微系统)在美国的紧迫性,应在这样一个新的重要技术领域与其他国家的竞争中走在前面”,建议中央财政预支费用为五年5000万美元,得到美国领导机构重视,并把航空航天、信息和MEMS作为科技发展的三大重点。美国宇航局投资1亿美元着手研制“发现号微型卫星”。

1959年,Richard P Feynman就提出了微型机械的设想。1962年第一个硅微型压力传感器问世,开发出尺寸为50~500μm的齿轮、齿轮泵、气动涡轮及联接件等微机械。1965年,斯坦福大学研制出硅脑电极探针。1987年美国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研制出转子直径为60~12μm的利用硅微型静电机,显示出利用硅微加工工艺制造小可动结构并与集成电路兼容以制造微小系统的潜力。

日本通产省1991年开始启动一项为期10年、耗资250亿日元的微型机械研究计划,研制两台样机。一台用于医疗,进入人体进行诊断和微型手术;另一台用于工业,对飞机发动机和原子能设备的微小裂纹实施维修。该计划有东京工业大学、早稻田大学等几十家单位参加。

欧洲工业发达国家也相继对微型系统的研究开发进行了重点投资。德国自1988年开始微加工十年计划项目,其首创的LIGA工艺,为MEMS的发展提供了新的技术手段。法国1993年启动的7000万法郎的“微系统与技术”项目。欧共体组成“多功能微系统研究网络NEXUS”,联合协调46个研究所的研究。瑞士在其传统的钟表制造行业和小型精密机械工业的基础上也投入了MEMS的开发工作,1992年投资为1000万美元。

目前已有大量的微型机械或微型系统被研究出来。例如:德国创造了LIGA工艺,制成了悬臂梁、执行机构、微型泵、微型喷嘴以及多种光学器件等。美国加州理工学院在飞机翼面粘上相当数量的1mm的微梁,控制其弯曲角度以影响飞机的空气动力学特性。日本研制的数厘米见方的微型车床可加工精度达1.5μm的微细轴。

三、国内现状

我国在科技部、国家自然基金委、教育部和总装备部的资助下,积极开展MEMS的研究。广东工业大学与日本筑波大学合作,开展了生物和医用微型机器人的研究,已研制出一维、二维联动压电陶瓷驱动器。其位移范围为10μm×10μm;位移分辨率为 0.01μm,精度为0.1μm,正在研制6自由度微型机器人。

长春光学精密机器研究所研制出直径为Φ3mm的压电电机、电磁电机、微测试仪器和微操作系统;上海冶金研究所研制出了微电机、多晶硅梁结构、微泵与阀;上海交通大学研制出Φ2mm的电磁电机;南开大学开展了微型机器人控制技术的研究等。

四、前沿关键技术

1.微型加工技术

(1)微细电火花加工(Micro EDM)。电火花加工是利用工件和工具电极之间的脉冲性火花放电,产生瞬间高温使工件材料局部熔化和汽化,从而达到蚀除加工的目的。

实现微细电火花加工的关键在于微小轴(工具电极)的在线制作、微小能量放电电源、工具电极的微量伺服进给、加工状态检测与系统控制以及加工工艺方法等。

(2)微细激光成型加工。微细激光成型加工有可加工成型树脂或金属材料的高深宽比三维结构、无需工具或掩模板制作、成型快等特点。但聚焦光斑大小应与扫描间隔匹配,光斑小于扫描间隔时结构易断裂,反之影响成型尺寸精度。

(3)微细机械加工。机械切削加工由于切削力的产生一般认为不适合微型机械的加工制作。但超精密加工已成功制作出尺寸在10~100μm的微小三维构件。机械加工出的三维微小构件与压电薄膜的热液制作结合,试制出了振动陀螺结构。超精密切削加工可望适合三维复杂形状的微小构件制作。

(4)扫描探针显微镜(SPM)加工。应用SPM技术,可利用接近实验材料表面的探针尖端的高电场,切断原子间的结合并蒸发掉原子,进行单个原子的去除、添加和移动。

通常SPM加工明显的缺点是加工区域和速度太小。电化学加工和光刻加工与SPM加工的结合可有效地解决这一问题。

2.关键技术

微型机械加工技术是微型机械发展的关键基础技术,其前沿关键技术包括:

(1)微系统设计技术。主要是微结构设计数据库、有限元和边界分析、CAD/CAM仿真和拟实技术、微系统建模等,微小型化的尺寸效应和微小型理论基础研究也是设计研究不可缺少的课题,如力的尺寸效应、微结构表面效应、微观摩擦机理、热传导、误差效应和微构件材料性能等。

(2)微细加工技术。主要指高深度比多層微结构的硅表面加工和体加工技术,利用X射线光刻、电铸的LIGA和利用紫外线的准LIGA加工技术;微结构特种精密加工技术包括微火花加工、能束加工、立体光刻成形加工;特殊材料特别是功能材料微结构的加工技术;多种加工方法的结合;微系统的集成技术;微细加工新工艺探索等。

(3)微型机械组装和封装技术。主要指沾接材料的粘接、硅玻璃静电封接、硅硅键合技术和自对准组装技术,具有三维可动部件的封装技术、真空封装技术等新封装技术的探索。

(4)微系统的表征和测试技术。主要有结构材料特性测试技术,微小力学、电学等物理量的测量技术,微型器件和微型系统性能的表征和测试技术,微型系统动态特性测试技术,微型器件和微型系统可靠性的测量与评价技术。

五、微型机械加工技术发展趋势

微型机械加工技术是微型机械技术领域的一个非常重要而又非常活跃的技术领域,其发展不仅可带动许多相关学科的发展,更是与国家科技发展、经济和国防建设息息相关。微型机械加工技术是一门交叉科学,随着微电子学、材料学、信息学等的不断发展,微型机械具备了更好的发展基础。新原理、新功能、新结构体系的微传感器、微执行器和系统将不断出现,并可嵌入大的机械设备,从而提高自动化和智能水平。

微型机械加工技术作为微型机械的最关键技术,也必将有广阔的发展前景。硅加工、LIGA加工和准LIGA加工正向着更复杂、更高深度、适合各种要求的材料特性和表面特性的微结构以及制作不同材料特别是功能材料微结构更易于与电路集成的方向发展,多种加工技术结合也是其重要方向。微型机械在设计方面正向着进行结构和工艺设计的同时实现器件和系统的特性分析和评价的设计系统的实现方向发展,引入虚拟现实技术。

参考文献

1 吴敏镜.微机械技术的兴起及其制造[J].机械工艺师,1998(7):37~39

2 唐一平.先进制造技术[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0

3 张志焜、崔作林.纳米技术与纳米材料[M].北京:国防工业出版社,2001

4 蔡安江、李明贵.工程实践基础[M].北京:兵器工业出版社,2003

机械加工工艺对加工精度影响研究 篇4

几何精度是指被加工的机械成品实际的几何参数与加工前理想几何参数的相似度, 相似度越高, 机械加工精度就越高, 加工工艺就越完美, 产品的质量就越好。由于机械加工过程比较复杂, 参与工艺加工涉及的操作也很多。加工中存在许多影响加工精度的因素, 其中就包括几何精度的因素。

在机械加工的过程中, 机床是不可缺少的机械工具, 然而大部分机床都存在或多或少的几何误差。除此之外, 加工方法的使用、切割器具的磨损等都会对机械加工的成果造成一定的影响。几种主要影响几何精度的因素是:

首先, 机床本身的误差因素是影响成品几何精度的最主要因素。机床主要控制加工的刀具, 而刀具控制生产不同规格的机械零件。一旦主要控制这道工序的机床的精度偏差较大, 那么生产出的零件的几何参数必定与理想几何参数有很大的差距, 甚至导致零件出现尺寸严重不符等性质问题。因此, 机床自身的误差很大程度上影响了机械产品的几何精度。其次, 导轨也是影响加工精度的主要问题。一旦导轨出现问题, 机床的移动方向、位置就会发生偏差, 最终加工的工艺就会出现问题。最后是机床的安装过程中可能存在一些问题以及在长期使用刀具过程中, 刀具会出现磨损现象。

该如何提高几何精度, 进而提高加工精度呢?首先, 机械加工企业应对加工机床、导轨以及加工刀具进行质量分析, 再根据检查的结果进行机械改良或使用其他方法提高加工的几何精度。如果确认为机床引起的误差, 可以根据实际的情况进行机床的矫正, 而且高精度的机床设备中都配备了补偿控制装置。而对于普通的机床, 操作人员可以手动对机床零件进行校正, 这样就完成了误差补偿, 同样对减少几何误差非常有效。其次, 针对导轨为主要误差原因的情况, 我们可以做出改进材料、涂抹润滑油、施加保护装置等动作来提高加工工艺的精确度。最后就是机床使用时间过长而发生磨损引起的误差, 这种误差会使刀具的作用位置发生偏移, 造成零件几何形状细微变化最终产生误差, 所以操作人员需要利用有效补偿以减少刀具受力不均而发生偏移产生误差的发生几率, 或将误差值控制在可接受范围内。

2 受力变形对加工精度的影响

2.1 加工系统所受外力的影响

在零件加工的过程中, 加工系统会受到外力的影响, 这样也会造成机械成品的精确度下降。加工工艺的系统中包括机床、导轨、刀具等部分, 进行切削加工时工艺系统需要经过热处理、操作挤压切削力以及重力等作用力的影响, 产生残余应力等多种外力, 这些外力会导致系统即使没有受其他的外力作用也会产生变形。

在具体的实践操作中, 操作人员需要从加强系统的刚度, 尤其是提高系统中最脆弱部件的刚度入手, 更好地抵抗所受的外力, 此外还要降低加工工艺系统的负荷, 才能更好地防止系统变形, 有效减少变形情况的发生。

2.2 加工中多余应力的影响

多余应力对加工精度的影响主要来自热处理、切削加工产生的多余的应力, 它会使系统发生一定程度变形, 即使系统的外力撤去, 变形现象也依然存在。针对这种现象, 工作人员需要减轻载荷, 减少对系统施加的多余力, 提升系统的刚韧度, 正确使用加工机床以降低系统的变形程度, 系统的变形程度低了, 其精确度就相应地增加了。

3 热变形对加工精度的影响

3.1 加工中产生的热量

加工中热量的来源有很多, 比如机床运作所产生的热量, 刀具切割零件时产生摩擦生热, 还有许多操作人员对物体做功所产生的热, 以及加工过程中其他形式的能转化成的热。总之, 这些多种途径产生的热量会使机床和刀具发生热变形, 最终导致加工工艺的精确度受到影响。

3.2 加工中的热变形

加工中的热变形同样会使系统的加工精度降低。机床结构复杂、各部件受热不均, 有的即使是同一部件, 不同部位的温度也不同, 部件之间位置发生了相应的微妙变化, 从而使机床原有的几何精度受到破坏。

不同的加工过程产生的热变形类型也不尽相同, 加工中的热变形主要分为两种, 即刀具热变形和机床热变形。刀具的热变形尤其是在刚进行切削的时候会对加工精度产生比较大的影响。针对这种影响因素要在加工前分析出合理的几何参数以减少刀具热变形引起的误差。另外还要减少机床同时启动的数量, 也就是减少了发热源, 必要时还要对热源进行隔离或分离, 并且使用润滑产品改善机械的摩擦因数。

机械加工企业的加工工艺技术不断提高, 但精确度仍有待提高。所以机械加工企业应合理运用加工器械, 减少加工产品产生的误差, 从而提高企业的机械加工水平。

摘要:本研究从几何精度、受力变形等多个角度分析机械加工工艺对加工精度的影响, 建议机械加工企业应对加工机床、导轨以及加工刀具进行质量分析, 合理运用加工器械, 减少加工产品产生的误差, 从而提高企业的机械加工水平。

数控机床机械加工技术研究论文 篇5

1数控机床的应用范围和要求

1.1数控机床的使用范围

数控机床的使用范围很广泛,可生产品种多且批量小的零件,也可应用于形状特殊结构复杂或者经常更改形状的产品,甚至对一些购买时价格贵且不能随便报废的产品也是可以使用数控机床的,这样更能保证产品的质量和效率。在一些需要批量大,对精度的要求又比较高的产品使用现代化的机电一体数控机床效果更好[2]。

1.2数控机床的使用要求

机械模具数控加工制造技术研究 篇6

【关键词】机械模具 数控加工 制造技术

对于一个制造业发展中的大国,模具是其工艺装备的基础,也是国民经济的命脉,更是国家工业发展的基石。采用模具生产出来的最终产品,往往是模具价值的好几十倍。我国的各个行业都依赖模具制造。因此,模具的设计生产水平也就决定了最终产品的质量和效益,模具数控加工能力也体现了企业产品开发能力和市场的竞争力。从目前来看,机械模具对加工技术的要求比较高,其主要原因是以往的模具加工技术满足不了现阶段的社会需要[1]。因此,要不断提高模具数控加工水平,只有这样才能使得生产效率提升,同时也提高产品的质量。数控加工制造技术在模具生产中的作用十分重要,而且加工方法也很多。例如数控车加工、铣加工和磨削加工等,这些对于机械模具来讲,都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1 国内模具制造技术的回顾与发展

从20世纪初到目前,模具制造都在飞快地发展。在很短时间内,我国已经自主研发了非常先进的数控机床。在我国加入世贸组织后,我国的进出口贸易也获得了一定的机遇,很多世界上先进的数控模具机床以正常的价格进口到国内,极大促进了我国数控加工设备的快速发展。由于先进数控机床的使用,开拓了模具制造技术发展的新领域,通过CAD三维设计,CAM仿真以及CAPP机械加工,使得整个模具制造更加完美。不过由于我国的数控加工技术与其他一些发达国家还有一定差距,所以,一些大型的模具和高精密的模具制造水平还达不到世界水平[2]。

2 机械模具数控加工的要求

2.1 明确产品特征

对于模具制造来讲,常常都是单件生产,每件模具在结构上都有自己的特征。因此在生产时候,不存在重复开模的现象,这就对机床控制和数控编程提出了非常严格的要求。如果模具的结构很复杂,还需要借助其他机械软件进行辅助,从而完成机械模具的加工。

2.2 了解模具制造开发中的不确定性

模具的设计主要是为了更好地开发产品,不是以产品的最终形式呈现。因此,在整个模具的开发时间和开发数量上都具有不确定性和随机性。需要模具设计人员有非常强的适应能力,以满足模具开发过程中的不确定性和随机性,并且设计人员还需要具有良好的实践经验。

2.3 减少误差的发生

对于机械模具的数控加工来讲,其精准度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标准,要求加工人员在模具加工中严格控制误差的出现率。机械模具的制造需要具备较高的精准度,这就要求加工人员在模具加工过程中,控制误差出现率。如果在模具加工过程中无法控制误差的出现率,那么就保证不了产品的质量[3]。

2.4 实现机械加工的规范化

一般来讲,模具内部的构造是很复杂的,因此在机械加工的时候,很容易出现加工不到位的情况。这就需要采用其他机械加工手段对其进行再次加工。例如用电火花对特殊的模具进行加工,这种加工方法很简单,不仅有效地完成了模具加工,还减少了机床的使用率。此外,在机械加工过程中要实现规范化,这样才能保证模具加工的质量[4]。

3 机械模具数控加工技术的应用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机械模具的加工技术也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模具制造对数控加工技术提出了非常严格的要求。从目前的情况来看,数控加工的技术种类越来越多,基本能够满足现代化模具加工的基本要求,而且数控机床的精准度也符合国际标准,可以充分地发挥在模具加工上,让模具加工制造的周期越来越短,质量越来越高,成本越来越低。将先进的数控加工技术在模具加工中应用,不仅可以提高模具加工质量,还可以提高产品质量。

3.1 数控车削技术

在整个制造业中,数控车削技术是整个加工制造业的基础,其主要用于杆类零件的加工和回转模具的加工。此外,一些瓶体和塑料模具也可以采用数控车削技术来完成。

3.2 数控铣削技术

数控铣削技术也是一项十分重要的数控加工技术,很多模具的外部结构是平面结构,而且基本是曲面构成的。因此,数控铣削技术就有了用武之地,在工程技术中的应用也非常广泛。有了数控铣削技术,完成了很多车削技术不能完成的任务。

目前数控铣削技术发展得越来越好,在整个模具制造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3.3 数控电火花技术

在模具制造快速成型加工中,数控电火花技术的应用范围非常广泛,而且对于加工精度的要求很高。并且,数控电火花技术对编程要求不是很高,可以很好地应用于模具加工制造中[5]。

4 机械模具数控加工技术未来的发展方向

4.1 精准度高

对于数控加工技术未来发展方向,其精确度是重中之重。在整个数控加工过程中,要严格控制数控加工的几何精度和加工精度,要减少误差的发生率。同时,还可以通过闭环补偿技术来提高数控加工精度。

4.2 具有良好的柔性

从目前的数控加工技术来看,柔性化是必不可少的,当柔性体现在整个加工对象发生变化后,整个数控机床也能够适应对象产生的变化。

在同一个数控系统和机床中,可以对结构不同的零件进行柔性化加工。由于数控加工属于开放式系统,因此,具有更好的通用性和专用型,用户可以更好地进行体验和及时进行存储,还可以对整个系统进行重新编辑和重组。目前,我国使用的数控系统比较单一,还没有更好地融和柔性化。

4.3 做到数控加工高效化

如果想要数控加工高效化,那么必须要实现数控的高速切削。高速切削不仅可以克服机床震动的问题,还可以很好地促进排屑能力,大大减少加工变形的发生率,也可以提高模具表面加工质量和精度。数控加工高效化还可以让模具加工后,无需进行精加工,提高了工作效率。

4.4 智能化加工

在未来的模具数控加工中,会出现智能化加工的模式。这种模式可以实现加工的全智能化,不仅可以降低加工人员的工作强度,还能提高工作效率,最重要的是简单方便、加工质量高。

结语

机械模具数控加工在整个模具加工中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利用机械模具数控加工技术,不仅提高了加工精度,还减少了误差出现率,同时缩短了制造周期,提高了工作效率。在未来发展中,机械模具数控加工技术会发挥更重要的作用。

参考文献

[1]刘颖辉,张伟.基于斯沃软件的注塑模具数控仿真加工实验开发[J].科技致富向导,2013(18):28+55.

[2]龚肖新,芮延年.模具数控加工切削参数优化方案模糊综合评价[J].机械设计与制造,2010(08):242-244.

[3]葛付存.模具数控加工质量的因素分析[J].信息与电脑(理论版),2010(01):42-43.

[4]乔玉林,孟令东,孙晓峰等.纳米纳米Si02/SiC复合体系的高温减摩抗磨性能研宄[J].稀有金属材料与工程,2009,38(2):1018-1023.

机械加工过程中的机械振动的研究 篇7

关键词:机械,加工过程,机械振动,影响方面

机械过程中产生的振动, 是因为工具设备反复而有规律的动作而产生的, 属于物理现象。在加工过程中, 产生振动是必然的, 所以会对机械加工产生一定的影响。发生比较小的振动时, 轻微的波动会降低加工的精细度;比较大的振动时, 会破坏制造工艺甚至影响到整个系统的正常工作, 加工的产品质量就会降低。在竞争日益激烈的机械加工行业中, 对产品的精密准确度要求越来越高, 所以在今后的加工中, 减小振动辐度, 提高产品质量成为主要任务。

一、振动对机械加工过程的影响

在加工过程中产生了振动, 在很大程度上阻碍了切削用量的提高, 甚至更为严重的是导致切削不能正常的进行, 影响了机械加工的生产效率。还会使机床和夹具等一些零件的链接处出现松动现象, 使得期间的缝隙增大, 导致刚度与精度降低, 同时缩短了使用寿命。在切削过程中所产生的振动, 可能会使刀尖刀刃崩碎, 特别是那些韧性非常差的道具, 刀具的材质是陶瓷的或者是硬质合金的要注意可能会引起的消振问题。当振动的频率很低时, 就会产生一定的波度, 振动的频率高时, 就会导致加工面粗糙。

二、振动的类型划分

了解振动要先从振动的类型开始, 振动从不同的角度来划分, 可以分为很多类型, 有强迫型、自激型、自由型等, 每种类型都有各自的特点, 都对机械生产过程会产生不同的影响, 下面我们就具体来看看吧。

1自激振动的概念及类型分析

自激振动是振动的另一种类型, 自激振动从某种意义上说是一种自发振动。因为这种振动是不受外力干扰, 而自动引起的自发性振动, 在振动的过程中, 受交变力的影响会引起持续的运动, 持续且有规律性, 机械设备在工作时, 齿轮和部件相互交织在一起, 而产生一定的磨擦导致这种自激振动产生。

2自由振动的概念及类型分析

振动中还有最后一种类型, 是自由振动类型。这种振动类型对机械加工的影响相对不是很大。由于机械运转过程中, 激振力对系统不断作用, 从而机械设备的平衡就被破坏, 我们把能对激振力, 进行约束的方式称为自由振动。

3强迫振动的概念及类型分析

强迫振动类型, 是在外力有规律的作用下产生的振动。例如, 在我们经常见到的, 削、切、磨的过程中, 由于机械设备的带动, 象电动机械, 砂轮、皮带等的带动下, 都会产生振动。这其中因为皮带或长或短, 或厚或薄, 油泵不稳定等因素的影响, 从不同程度上都会促使振动的发生, 这种振动现象就是强迫振动, 这种振动会对加工产品的精密准确度产生影响, 从而影响加工产品的圆度、加工产品的粗糙度等。一些回转动的机械设备, 振动对回转精度也会产生影响。

三、控制机械加工振动所采取的措施

1如何进行自激振动消减及具体实施

(1) 适当改变切削速度, 尽量减少碰到临界的切削速度概率。或是中心架, 或是选择主偏角较大长轴车刀从而消除振动。

(2) 可以适当改变系统中刚度主轴的方向, 使得主轴的位置处于加工面法线与切削力夹角之外, 例如镗孔时可以压扁镗杆, 车刀装反等。

(3) 可以适当调整切削用量以及刀具的几何外观, 例如安装上可以选取直角偏刀车外圆。

(4) 降低切削速度, 提高进给、前角、主偏角。

(5) 改变切削速度, 提高被加工原料的可塑性。

2如何进行强迫振动消减及具体实施

(1) 精密磨床中, 利用叶片替代齿轮泵, 采用液压缓冲设备减少冲力。

(2) 将处于快速旋转 (每分钟600转以上) 的零部件保持平衡状态或是将这些零部件添加一个自动平衡系统, 包括启用减振设备。

(3) 可以适当保持镶条和轴承之间的空隙, 调整工艺系统的原始频率, 使得固有频率与激振频率不一致。

(4) 可以保持传动设备的稳定性, 例如在磨床或是车床上不采用接头皮带, 保持传动带的长度一致, 将飞轮安装在主轴上以及淘汰直齿轮等。

四、各类振动的形成原因

振动有各种类型, 因为振动的类型不同, 所以其成因也不尽相同, 找到振动的成因, 对降低振动幅度至关重要, 所以, 下面就根据振动的类型分别进行分析。

1分析自激振动的原理及过程

我们来分析一下自激振动的形成原因。对于自激振动的成因, 要与强迫振动比照来分析, 自激振动是自身交变力起作用引起的, 它的振动稳定性方面较好, 但维持振动不是因为激振力决定的。当系统不能正常运动时, 交变力就消失了, 那自激振动也就不存在了。

2分析自由振动的原理及过程

我们来分析一下自由振动的形成原因。自由振动的成因很大程度上因为平衡性被破坏, 当系统受到各种外力作用, 而受到冲击时, 它的平衡性就会受到破坏, 当平衡性破坏时, 就会靠自身的弹性来进行自由振动。

3分析强迫振动的原理及过程

根据振动类型的划分, 我们首先来分析一下强迫振动的形成原因。强迫振动的成因, 主要是由于外力作用产生, 而且这种外力在有规律性的, 机械工作的过程中, 设备与尺轮的带动下, 加之油泵本身存在的不稳定性, 都会促使强迫振动的产生。这种强迫振动的程度受机械设备中皮带的长度、厚度等影响较大。这种振动现象就是强迫振动, 即强迫振动的成因。

结语

前面通过分析振动的类型划分, 以及形成的主要原因和消减的具体措施, 对振动这种物理现象, 有了一个总体的了解。因为机械设备在加工的时候, 所产生的振动较为复杂, 要想对其进行深入的分析和研究, 必须在其成因、类型的基础上进行, 这样才能使研究更有针对性, 找出影响振动、振幅的影响因素。确定出影响振动的具体因素后, 才有利于分析出更利于消减振幅的措施, 对加工生产过程进行全面控制, 最大限度消除和减小振动的影响, 来保证产品的质量, 在竞争激烈的工业生产加工行业占有一席之地。

参考文献

[1]史功赫, 刘贵强.浅谈机械加工过程中的振动[J].科技资讯, 2011 (05) .

机械加工设备研究 篇8

1 加工机械设备强制保养的重要意义

加工机械设备需要长时间的运转, 对自身零部件的磨损十分的严重, 如果不及时对设备进行维护和保养, 就会导致机械设备停止运转, 为企业带来经济损失。因此, 来要想保证机械设备能够稳定长久的运转, 就要对机械设备进行定期的维护和保养, 一定要保证维护手段是科学合理的, 这样才能保证机械设备的工作效率得到提升, 提高企业的经济收入。

(1) 有助于产品加工工期如期完成。企业和工厂在加工产品的时候, 都是有数量和工期要求的。如果加工机械设备经常出现问题, 不仅导致加工产品的质量不合格, 也会导致工期延长, 这样就会让企业遭受经济损失。而对机械设备进行定期的维护和保养, 有助于加快机械生产的速度, 保证生产产品的质量, 延长机械设备的使用寿命, 最重要的是, 可以如期完成对产品的加工。

(2) 有助于降低企业运作成本。企业是为了加快生产产品的速度和质量, 才使用加工机械设备的。但是机械设备需要花费资金进行维护和保养, 所以, 只有使用机械设备, 并且保证机械设备稳定持久的运转, 才能在生产工期时间内, 生产出更多的产品, 从而在时间和资金上都有效的降低, 从而提高企业的经济收益。因此, 对机械设备的维护和保养, 有助于降低企业的经济成本。

2 加工机械设备维护保养工作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1) 加工机械设备的保养制度落实不到位。目前我国工厂和企业对与机械设备的管理不到位, 所以导致没有及时对机械设备进行维护和保养, 导致机械设备年久失修, 没有使用到规定的年限。而对机械设备的维护和保养, 是需要有制度维护的, 但是我国企业对机械设备的维护和保养的制度落实不到位, 没有专人对机械保养进行管理, 所以导致最后机械不能在使用, 让企业新换一台机械, 增加了企业的经济成本。

(2) 加工机械设备的保养措施不完全。机械设备制度落实不到位, 导致机械设备的维护和保养不能及时进行。而且由于不重视对机械设备的保养, 所以机械维修和养护人员对保养措施也不够了解, 因此, 保养措施不完全, 也导致机械设备出现问题的时候, 得不到及时的维修, 让机械的运转出现问题, 进而导致企业的经济成本增加, 减少了经济的收入。这都是加工机械设备的维护和保养措施不全面导致的。

(3) 加工机械设备的更新不及时。机械设备是有使用年限要求的, 同时对加些设备的圆转情况以及零部件的要求也十分的高。因此, 当长久的不对机械设备进行维护的时候, 机械设备就会老化, 长时间就会导致机械设备停止运转, 而最终报废。而不能及时更新机械设备, 就会影响企业生产产品的效率, 并且延长了加工的工期, 从而导致经济成本的增加。而老化的机械不进行维护, 还违规使用, 还会出现危险, 所以一定要对机械设备进行及时的维修和更新。

3 加强加工机械设备的维护和保养工作的对策建议

(1) 采用科学合理的维护方法。机械设备是由各种零件组成的, 每一个部分的维护手段和方法都是不同的, 使用时期的长短也是不同的。所以需要采用合理的维护手段, 才能保证机械设备在出现问题时及时的被发现, 进行维修, 并且保证机械设备的正常运转。主要的方法可以采用通过刷镀的方法来对零部件进行维护与保养, 或者是通过零件换位的方法进行修复。

(2) 定期对机械设备进行维护保养。机械设备每一个部分的零件都是有使用期限的, 如果长时间使用不进行保养, 就会导致磨损严重, 最终影响机械设备的正常使用, 从而导致产品生产期限被延长, 并且也不能有效的保证产品的质量。所以, 需要对机械设备进行定期的维护和保养, 让机械设备能够使用的时间更长, 并且能够保证机械生产的产品质量更高, 同时可以减少由于机械磨损过度而导致报废的情况出现。

(3) 注重加强加工机械设备的保养工作。机械设备在使用的过程中, 会出现磨损, 所以为了延长机械设备的使用年限, 保证质量, 一定要定期对机械设备进行保养工作。在使用机械设备的时候, 如果出现异常情况, 零部件的声音有异常的时候, 一定要停下来, 对机械进行检查。尤其是使用频率大的零部件, 更要检查仔细, 并且进行保养和维护。所以, 一定要加强对机械设备的保养工作。

4 结束语

机械设备的维护和保养, 是保证机械设备能够正常运转的有效手段, 所以, 想要提高机械设备的工作效率, 保证生产产品的质量, 就要对机械设备进行定期的维护。同样, 工作效率高, 能够生产高质量产品的机械设备, 也能为企业带来更多的经济利益。所以, 企业一定要把对机械设备的维护和保养日常化, 细致化, 并且要保证维护和保养的手段是科学合理的, 能够及时准确的为机械设备进行维修, 保证机械设备的正常的运转, 降低企业的经济成本。

摘要:机械设备是由各种零件组成的, 所以每一个部分, 每一个零件都需要保养, 才能保证机械设备正常的运转。如果机械设备使用时间长, 却又不及时保养, 就会导致机械设备不能正常使用, 就需要延缓工期, 导致经济成本的增加。而且, 要定时对机械进行维护, 这样才能及时的发现机械的问题, 减少因为机械出现问题而影响生产效率的事情发生。所以, 采用科学的、合理的维护和保养技术, 能够有效的增加机械设备的使用年限, 提高机械设备的工作效率。

关键词:加工机械设备,维护与保养技术,意义,问题,建议

参考文献

[1]邵拓.浅谈加工机械设备的维护与保养[J].企业技术开发, 2013 (10) :164-167.

[2]陈荣.机械设备的维护与保养技术探讨[J].无线互联科技, 2015 (02) :215-216.

[3]刘东.浅谈化工机械设备管理及维护保养要点[J].现代经济信息, 2016 (01) :147-148.

“机械加工技术”教学研究 篇9

1. 从教室走进实训车间是机械加工技术课程教学改革的必然

现阶段, 受大多数家长们望子成龙的思想影响, 中等职业学校的招生每况愈下, 各校之间的竞争也越来越激烈, 生源质量越来越差, 中职教育越来越难。纵观各中职学校, 在专业课程教学中都普遍存在难度大, 而学生的学习能力差的问题。机械加工技术课程具有“内容抽象、枯燥乏味, 与数学和物理紧密联系”等特点, 而中职学生普遍存在学习能差, 缺乏应有的数学、物理基础和自主探究的能力, 部分学生甚至完全没有基础, 这使得机械加工技术课的教学难度非常大。但随着加工技术快速发展, 为了满足专业教学和学生未来工作的需要。因此, 改变传统的教学方式, 加强实训环节的建设与研究, 从感性教学入手, 培养动手操作能力, 加强记忆, 就十分有必要。

2. 在实训车间进行机械加工技术课程教学的优势

在实训车间进行机械加工技术课程教学, 使教学形象直观, 学生容易掌握。许多任课教师在实际教学中都遇见过这种情况:对某些设备的功能或操作方法反复讲解, 不如将实物呈现给学生或演示一遍该操作方法更容易让学生掌握。例如, 在讲解“轴类零件的加工方法”内容时, 虽然都是最普遍、最常见的, 但对于从来没有接触过、没有操作过的学生来讲, 课堂理论教学只是纸上谈兵而已, 学生没有直观认识, 难以想象出零件是什么样的。哪怕给学生讲过以后, 他们碰到这些实物零件, 还是不知该怎么识别和区分。若把这些内容对照实物来讲解, 让学生边听边认识和区分, 并操作, 这样学生就能轻松识别和掌握该零件的特性, 同时也学会了操作, 对所加工的零件有较深刻的印象。

动手操作、动脑学习交替进行, 提高知识接受率。中职学生动手能力强, 针对这一情况, 教师可以在实训车间进行教学, 以生动的演示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望。例如, 在进行“轴类零件的加工方法”的教学中, 先给学生20分钟观察模型, 然后再进行理论性讲解。

教师应该精心创造自主学习和创造性学习的良好氛围。由于学生所看到的都是实训车间的实物, 内心都想立刻通过实践来验证, 所以实训车间的现场教学可以充分发挥学生主观能动性, 培养学生自主探究、分析和解决问题、实际操作的能力, 培养学生认真、严谨的态度, 让学生把所学到的理论知识应用到实际操作中去。

3. 如何顺利开展实训车间教学

第一, 提高教师的“双师型”素养。随着科学技术突飞猛进地发展, 科学发明创造也与时俱进, 各类知识相互交织, 任课教师仅仅局限于本学科教学的研究是不够的。学生对新奇事物的学习兴趣不断增加, 学习内容越来越丰富, 尤其是通过网络平台可以找到任何学生感兴趣的知识并进行学习。这就要求教师要加强学习, 尤其要学习新技术和新知识, 随时关注与本专业相关学科的最新发展, 以防知识落伍, 这不但有利于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 还利于引导学生进行探究性学习。

目前很多中职学校采用理论知识由“理论教师”讲解, 实训课程“实训教师”讲解, “理论与实训”教师分离的做法, “实训教师”都是在企业中工作过的技师或工程师。这种教学方式的目的是好的, 但具体实施起来却会产生难题。对于同一个知识点, 每位教师都有自己的见解, 这样就导致理论与实验无法完美地衔接起来。这就要求必须培养能将教师与技师或工程师这两者有机融合的“双师型”教师。可见, 在该课程教学中, 任课教师所具备的专业素质与综合能力是学生能否学好该课程的重要因素之一。

第二, 建立与教学配套的实习实训车间。中职学校实训车间既是从事教学、实训及交流的重要场所, 也更是培养技能型人才的基地。为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中职学校必须建立与教学配套的实训车间。

中等职业学校的学生不仅要学习理论知识, 最重要的是要掌握实际操作技能, 要能胜任生产一线的工作, 并能解决生产中出现的技术问题。这就要求教师改变传统的“填鸭式”的教学模式, 逐步转化为“讲、学、做”相结合的现代教学模式, 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大大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

参考文献

[1]王晓霞.“以行动为导向”的教学设计研究——“普通机床加工技术”课程教学设计[J].成都航空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08, 24 (03) .

机械设备的前期管理研究 篇10

关键词:机械设备,信息,管理,前期投入

机械设备的前期管理工作是指从设备的购置计划、选型调研、采购运输至安装调试这一系列的工作, 也是货币投资正式转化为固定资产前的管理工作。由于这一系列的工作不像机械设备的现场使用那样能产生直接的经济效益, 因而往往被忽视, 岂不知这一系列的前期管理工作 (也可称之为前期投入) 对以后机械设备的使用管理, 经济效益都有着不可轻视的作用, 有时甚至起着关键的作用。

一、信息的收集管理

要对设备实行有效的管理, 得到好的经济回报, 就必须在设备购置之前对该设备的有关运行过程、历史数据进行有计划的系统的处理。

在设备的前期管理工作中广泛地收集机械设备使用的技术鉴定参数及国内外设备市场信息。设备价格, 有关科研成果, 设备的利用率、故障率、维修费用、耗材情况、零配件供应情况、供货渠道, 有时还要考虑对环境的污染情况等信息的反馈。从管理、技术、经济3方面着手进行分析、处理反馈。建立起合理翔实的机械设备前期信息反馈系统, 并及时向决策层反馈正确的信息, 减少投资的盲目性, 将投资的目标锁定那些生产上适用、技术上先进、经济上合理的机械设备, 使有限的投资得到最佳的经济回报。

二、对拟采购设备进行考察

设备考察分为两部分, 首先在内部进行实地考察, 应先考虑本单位的实际情况, 能调剂的坚决不做新的投资, 在项目管理的模式下, 各个项目往往从自身利益考虑的较多, 明明有富余的设备不愿调出, 作为备用, 造成浪费。而用设备的项目又不大愿用旧的设备, 主要就是从经济上过多地考虑自身的利益。但作为设备的主管部门来讲就要服从大局, 能调剂的绝不再做新的投入, 减少了投资, 也就是相对创造了经济利益。能否调剂应从工程施工的实际出发, 要进行实地的考察再做结论。

三、设备的招标采购

1. 合理选用招标方式。

在一般的情况下, 购置工程施工设备, 少则数十万元, 多则数百万元, 甚至数千万元。可充分利用网络媒体发布招标信息, 也可在内部的合格供应商目录内邀请有实力的厂家, 使投标者之间进行充分合理的竞争, 从而使设备的采购价格付款方式保修等条件趋于合理。既可有效地降低投入成本, 也可有效地遏制机械设备采购过程中的徇私舞弊。

2. 开标。

设备招标项目应按规定的时间、地点及形式由招标人负责开标。开标时投标人及监督单位代表检查投标文件的密封情况, 确认无误后当众启封开标。工作人员 (唱标人) 宣读投标人的名称、型号、报价等信息, 并书写公布。唱标人应询问投标人代表对宣读的信息是否存在异议。开标结束, 所有投标人代表应在开标信息确认表上签字确认。开标过程应作记录, 存档备查。对现场打开的投标文件认真审阅, 进行讨论, 然后逐一就此文件对厂家进行质询, 厂家也必须对专家的质询认真地答辩。招标方认真做好记录, 作为评标的依据, 在会上应给每个厂家或经销商相同的时间, 用以公开介绍自己的产品优势, 做到公平合理地竞争。

3. 评标。

评标组成员及纪检监督代表应在规定的时间地点进行封闭式评标。评标过程中, 对标书中未明确或表达不清的问题, 评标小组有权向投标人发出书面或口头提问。投标人的答疑、补充及承诺应以书面形式 (授权委托人签字或投标人盖章有效) 提交招标方, 并视为投标文件的有效组成部分。评标组按照招标领导小组批准的评标办法和评标细则分别进行技术、商务实名评比打分, 根据技术、商务评分权重汇总统计各投标人的最终得分进行综合评审, 推荐第一、第二中标候选人, 出具评标报告。所有评标小组成员均须在评标报告上签字, 纪检监督代表签署监督意见。

4. 定标。

招标领导小组对评标小组提出的书面评标报告及推荐的中标候选人进行审核, 提出定标意见。采购方首先与第一候选人进行商务谈判及合同条款的约定, 如果第一候选人满足招标方要求, 已达到签订合同的条件, 在征得领导小组同意后, 即可发出《中标通知书》。如果第一候选人不能满足招标方要求或出现偏离招标文件的情况, 应与第二候选人进行商务谈判及合同的条款约定, 最终选定满足招标方各项要求的投标人为中标单位。定标后, 按招标文件规定, 通知未中标单位, 并在规定的时间内退还其投标保证金。

5. 合同谈判。

合同的谈判由设备需求单位及招标组织单位代表与中标人谈判, 重大项目应有法律顾问的参与, 国际工程项目的设备应有国际事业部参与。谈判以招标文件、投标文件、澄清函、承诺书为依据, 在满足招标要求的前提下争取企业利益最大化。合同谈判最迟应在发出中标通知书后15个工作日内按照招标文件确定的条件完成。将共同认定的条文, 对照记录, 一丝不苟地写入合同, 切忌轻信口头许诺。

四、新购机械设备的运输

新购的机械设备, 从厂家 (港口) 到使用现场的运输方式有海、陆、空多种, 而负责方无非是供方和需方。需方自己运输或自己找运输公司托运, 这种方法的价格有时会稍低。但运输中的风险得自己承担。风险不大、价值不高的设备可考虑采用这种方法。在货物价值高, 风险大的情况下, 尽可能与厂家签订货到使用现场的合同。这样一来, 运输路途的风险自然由厂家负责。这种运输方式的费用一般不会太高。因为各厂家几乎都有相对固定的运输机构, 其费用有时甚至会低于社会价格。可以说这种方法对需方来讲是比较稳妥的。

五、机械设备的安装调试

新购的机械设备一般都由生产厂家负责免费安装调试。但大多数厂家的免费安装调试是受时间和内容限制的。对于免费需方是没有异议的。一旦收费, 往往从眼前的经济利益考虑加以拒绝。我认为不妥, 因为免费调试的内容往往是最基本的。只保证机械设备的安全启动和初步的运行而已。而收费服务的内容往往有许多更深一层的东西。更何况我方一旦付了费。就更能理直气壮地要求厂方提供更完善的服务。

机械加工设备研究 篇11

关键词:自动化;机械设备;设计研发;机械制造

中图分类号:TH1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8937(2014)9-0018-02

1 自动化机械设备设计研发的过程

1.1 自动化机械设备设计研发的意义

机械设备设计研发是机械行业发展的灵魂。机械设备设计研发就是指企业要根据实际用途与需要设计研发出能满足企业发展所需的设备,一个企业只有能设计研发出企业发展所遇的设备,使之能高效、高质地生产出满足消费者需求的产品才能实现企业的经济效益,保证企业的发展。

1.2 自动化机械设备设计研发的步骤

1.2.1 前期设计研发

一个机械设备的设计研发首先需要企业根据实际需要,提出需要研发的机械设备申请;当申请通过后,先需要制定一个研发计划,包括预算、研发人员的名单,需要的技术支持等方面;计划制定并通过审核后,将任务下发到各个部门,明确分工,确保各部门协调合作;部门最后将任务分配给个人,各司其职,高效和谐地完成任务。

1.2.2 中期加工制造

当各部门协调有序的完成前期设计研发图纸的准备工作后,就可以将图纸交付给加工单位进行设备的加工制作了。加工制作的过程中,首先设计部门与加工部门需要进行良好的沟通,确保加工单位深入理解图纸设计,制造出完美的设备。其次,加工过程中需要及时监督与反馈,保证设备制造方向正确。

1.2.3 后期设备交付

加工部门完成设备制造后,先由设计人员对设备外观等方面进行验收,验收无误则可以调试、试运行设备,观察设备的运作情况,确保设备在技术、性能、安全等方面达到标准。当设备各方面都达到要求则完成交付工作,设备可以正式投入使用了。在机械设备投入使用的过程中需要注意一下几点:首先,定期对设备进行检查,确保设备良好运行;其次,及时处理设备出现的问题事故并做好记录日志;最后,从设备反复使用过程中积累经验,不断完善创新设备。

1.3 自动化机械设备设计研发过程中需注意事项

1.3.1 研发计划的科学性

一个科学的研发计划是机械设备设计研发的前提。研发计划必须根据实际需要制定,对社会上已存在的同类型设备需要细心考查后再决定是否有必要制造,制定的计划必须具有科学性与可行性。例如,科学的研发计划必须考虑到技术需求,要特殊技术需要交代清楚,确保加工人员能不打折扣地完成设备制造。

1.3.2 加工制作的准确性

在进行机械设备加工制造的时候,一定要保证制造机械设备的各种零件的质量,确保各项工作程序的正确化、准确化。根据设计人员的设计图纸,加工单位必须无错误,小误差的完成机械设备制造。制造出来的设备除了要符合设计者的需要,还需要符合国家有关规范标准的规定。

1.3.3 工作人员的协调性

企业是一个大家庭,只有家庭成员和睦相处,企业才能优良发展。一个设备设计研发需要几个部门共同的努力。设备研发设计时可以广泛听取员工的意见,合理、民主地制定计划。设备加工时除了要做好研发部与加工部的沟通工作外,还需要处理好研发部与加工部内部员工间的关系。

2 自动化机械制造的发展

2.1 自动化机械制造的类型

2.1.1 自动化制造单元

随着计算机信息技术的广泛运用,FMC随之问世。FMC是规模最小的FMS技术,因而具有灵活性。它由1-2台工业机器人、加工中心、数控机床以及物料运输存贮设备组成,可以完成多种任务,其主要向小型化与低廉化方向发展,在自动化机械制造中得到广泛的运用。

2.1.2 自动化制造系统

相比FMC,这个系统由4台或以上数量的加工中心、数控机床与车削中心组成,在集中物料运输系统与控制系统进行连接基础上,可以不停机的实现多种中小产品的生产与加工。

2.1.3 自动化制造线

自動化制造线工厂是介于自动化制造单元与自动化制造系统中间的一种制造模式,处在单一或者少品种的非自动化生成线与多种中小产品生产线之间。相比前两种模式,FML生产效率高,在自动化生产线方面取得巨大的进步,标志着自动化机械制造技术的成熟。

2.1.4 自动化制造工厂

FMF实现了机械制造的全自动化。它是用计算机系统将多个自动化制造系统联系起来,建立自动化立体仓库,实现订货、设计、加工、装配、检验、运送、发货,一条龙生产。这种模式,较大的提高了生产效率,使企业的生产、经营、管理实现了工厂的自动化。自动化制造工厂的出现标志着机械制造步入了一个新台阶。

2.2 自动化机械制造的关键

2.2.1 加强技术革新

计算机技术是机械制造自动化的核心。目前基于自动化技术的机械制造技术主要包括以集成性、精细化以及以数字化为主导的机械制造工艺三类,这三类机械制造技术都离不开计算机信息技术。因此机械行业必须重视计算机技术,研发人员熟练的掌握了计算机技术,才能将实现机械的自动化创新设计,机械使用人员熟练的掌握了计算机技术才能更顺利、高效的进行产品生产。

2.2.2 培养高素质人才

随着机械行业自动化的不断推进,进行产品生产的手工工作人员需求愈来愈少,同时对高素质、专业化人才的需求越来越多。随着自动化机械设备设计研发与机械制造工作的迅速发展,企业需要大量能熟练使用计算机信息技术与机械数控技术的人才。所以,企业除了从社会上直接招聘到这方面的工作人员,还需要企业大力培养高素质的人才,确保机械制造业的长足发展。

2.2.3 生产观念的变革

自动化机械制造技术的发展,根本目的是为了企业能更好的发展,只有生产满足消费者的需求,且具有较好的使用价值,企业才能获得相应的利益。因此企业的自动化机械制造必须以市场为导向,消费者需要什么样的产品,企业就发展哪方面的技术,生产哪方面的产品。此外还应注意,从世界范围来说,中国的制造业能源利用率是很低的,企业在进行机械自动化过程中,要将提高资源利用率作为一个重要目标长期坚持。

3 结 语

随着经济全球化趋势不断加强,企业间竞争也不断加剧。机械行业要想在激烈的竞争中保持优势地位,必须革新企业观念,创新生产技术尤其重视计算机技术的发展,加强培养数控人才,不断提高劳动生产率,降低生产成本,抢占行业市场,适应机械自动化的浪潮。只有这样,才能抓住机遇,迎接挑战,使企业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参考文献:

[1] 刘海松.自动化机械设备设计研发与机械制造思路探索[J].硅谷,2013,(24).

[2] 张月雷.机械系统可监测性设计理论及在船舶机械中的应用研究[D].武汉:武汉理工大学,2011.

机械自动化设备优化研究 篇12

伴随着科学技术水平的不断提升和进步, 对于工业生产领域也有了新的要求。为了能够获得更快更稳的发展, 工业生产企业不断的对发展方式进行探索和创新。在此过程中, 对于机械自动化设备的使用也变得越来越广泛。机械自动化对于工业生产而言, 其在于有效的提高工业产品生产的效率, 与此同时, 尽可能地减少人力和资金的投入比例。因此, 机械自动化对于工业生产的发展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换句话说, 一个工业生产企业发展的快慢, 直接的衡量标准就是其机械自动化水平的高低。

2 机械自动化的主要发展方向

2.1 经济型的机械自动化技术

推行机械自动化的发展, 其主要目的就是为了能够在工业生产的过程中有效的减少生产成本, 与此同时能够不断的提升生产效率。而随着我国机械自动化技术的不断革新和改良, 在生产领域中, 机械自动化的利用率稳步提升。随着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不断推进, 我国对于经济型机械自动化技术的深入研究和广泛推广, 使得这种类型的机械自动化技术成为主要的发展趋势。

2.2 实用型的机械自动化技术

就目前工业发展的状况和趋势而言, 现代机械自动化生产的主要方向实际上是一种由低级到高级、从简单到复杂的一种演变过程, 并且大多数的工业生产都是针对于实际产品的加工和制造的过程。大多数的工业生产厂家对于现代化机械自动化生产技术主要还是应用实用型的机械自动化技术, 实用型机械自动化技术主要用来提升工业生产的生产效率并且能够有效的提高经济效益, 这也是工业生产厂家所追求的目的。

2.3 绿色型的机械自动化技术

虽然工业生产通过运用机械自动化技术使生产效益和经济效益都得到了很大的提高, 但是对于环境也造成了一定得负担。因此, 工业生产厂家对于机械自动化技术应用的同时要考虑到环境的因素。这也正是我国发展环境友好型社会的要求。绿色型机械自动化技术以不破坏环境为前提, 注重生产原料的节约以及对污染环境因素的消除。绿色型机械自动化技术不但起到了环保的作用, 而且也有效的提高了机械的生产效率。

2.4 配套型的机械自动化技术

随着机械自动化技术的广泛应用, 配套型机械自动化技术和设备也随之应运而生。为了能够使得工业生产得到更快更好的发展, 因此要保证其发展的基础。只有这样才能够使得机械自动化设备获得更好的发展。配套型机械自动化通过实际生产产品, 深化自动化的生产理念, 对工业生产起到强大的推动作用。只有通过不断的提高各个设备的性能和工作效率, 保证各个设备之间进行协调运转, 只有这样才能够从根本上优化机械自动化设备, 从而促进机械自动化技术的发展。

3 对于多个目标方法配置的优化分析

3.1 主要算法分析

工业生产中的机械自动化生产过程主要就是通过各个部分进行的运转, 从而构成一个完整的生产系统。因此, 要想使得机械自动化设备获得优化, 就要对机械自动化生产设备的每一个部分进行细化, 并且还要注重整体的运作。如果在某个部分进行的运转过程中出现“断链”的情况或者出现不合理的配置的情况发生, 这样就会严重的阻碍机械自动化设备的正常运行。在机械自动化设备生产的过程中经常会出现某个部分的“机械设备阻塞”的现象, 或者另一个部分出现“机械设备的脱节”的现象。此外, 如果在某一个生产步骤中, 没有合理的进行配置, 这样也同样会出现生产断链的现象。由此可知, 要想使得工业生产的机械自动化设备能够正常的运行, 就要对生产机械自动化设备进行优化。通过对机械自动化生产设备的参数进行优化, 对其灵敏度进行深入的分析, 只有这样才能够有效的保证机械自动化设备正常的运转。

3.2 主要数学模型的建立

对于机械自动化生产设备而言, 如果在生产的过程中, 任何一个步骤发生改变, 那么就会对整个机械自动化设备的生产周期产生影响。对于自动包装机熔岩, 其生产周期就是整个机械自动化生产设备的配置函数。通过函数的建立, 就可以计算出包装机的生产周期。而自动包装机的主要生产成本是直接成本和间接成本组成, 直接成本主要指的就是操作人员的工费、生产使用材料的成本费、设备运转的电费以及设备运行时的折损费用等等;而间接成本主要就是指对机械设备的采购费用、工业生产企业的管理费用等等。

3.3 对函数数值的求解

建立起函数关系和数学模型之后, 就要对函数的数值进行求解。在对函数进行求解的过程中, 主要采用的线性加权方法, 这样不但可以有效的减少计算过程, 而且还能够简化计算的步骤。并且可以通过数学的方法进行合理简便的处理。对于计算的结果要和工业生产的实际情况进行合理的结合, 并且针对计算出的可能结果进行择优。这样就可以获得最合理最科学的优化机械自动化设备对的方案, 只有这样才能有效的缩短生产周期, 而且还可以获得更高的生产效益。

3.4 对于可行性的分析

针对多个目标的优化方法进行分析的时候, 要保持其与机械自动化设备灵敏度一致, 这样就要对其进行可行性的分析, 根据建立的目标函数来分析其灵敏度和机械自动化设备的优化方法是否一致, 这样就可以确定方案是否可行。

4 对机械自动化设备远程故障检测系统分析

4.1 对于远程故障子系统分析

远程故障子系统主要针对机械自动化设备运行时的数据进行科学的分析和处理, 并且对其故障进行科学的诊断。它主要对机械自动化设备进行实时的数据监测, 并且对数据进行合理的归类。除此之外, 远程故障子系统还可以对历史的数据和出现的故障进行记录, 以便随时查看。

4.2 对工作站子系统的分析

工作站子系统主要是根据机械自动化运行的状况, 为监控人员提供一个方便快捷的服务平台, 典型的人机界面, 其主要的工作就是对机械自动化设备的各个运行状态进行监测, 并且及时的进行分析和整理, 这样就可以实施监测人员和工程师以及用户之间能够进行相互的交流与分析。如果发生了故障, 也可以及时的进行合理的解决。

4.3 对于网络通信子系统的分析

这个子系统主要是通过远程控制中心的局域网络, 来实现对工业生产中的各个子系统进行实时的通信。这样就能够有效的保证各个子系统之间进行合理的通信, 进而保证整个机械自动化系统的正常运转。除此之外, 为了能够有效的提高系统的可靠性, 监控检测系统还采用了先进的热备份冗余的结构。

5 结束语

机械自动化的技术随着科学技术水平的不断发展也有了显著的提升, 对于机械自动化的制造水准也有了明显的提升。随着工业生产领域对机械自动化技术的广泛应用, 也使得机械自动化设备的优化问题得到了越来越多的关注, 因此工业生产要想获得更快的发展, 那么就要对机械自动化设备进行不断的优化, 只有这样才能够显著的提高工业产品的生产效率和生产质量, 进而有效的降低了产品的生产成本, 从根本上促进了工业生产的发展。

参考文献

[1]杜西峰.探析化工机械设备的养护对策[J].中国科技财富, 2011 (12) .[1]杜西峰.探析化工机械设备的养护对策[J].中国科技财富, 2011 (12) .

[2]聂斌, 齐二石.基于统计合格率管理自动化机械设备故障预测方法[J].机械设计, 2004 (6) .[2]聂斌, 齐二石.基于统计合格率管理自动化机械设备故障预测方法[J].机械设计, 2004 (6) .

[3]张亚楠, 魏武, 武林林.基于小波包Shannon熵SVM和遗传算法的电机机械故障诊断[J].电力自动化设备, 2010 (1) .[3]张亚楠, 魏武, 武林林.基于小波包Shannon熵SVM和遗传算法的电机机械故障诊断[J].电力自动化设备, 2010 (1) .

上一篇:枇杷种植管理技术下一篇:品牌是行业发展之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