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景模式教育(通用12篇)
情景模式教育 篇1
糖尿病由于持续的高血糖与长期代谢紊乱可导致全身组织器官, 特别是眼、肾、心血管及神经系统的损害及其功能障碍和衰竭。在过去的50年里, 随着社会的进步以及人们生活方式的改变, 导致糖尿病的患病率呈现逐年升高的趋势。作为一种全球性疾病, 糖尿病已严重威胁到人类健康, 并造成了巨大的经济负担[1]。研究显示:2型糖尿病病人的达标率依然很低, 病人的依从性差是其重要原因[2]。而糖尿病健康教育是糖尿病综合治疗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环节, 对提高病人自我管理能力, 控制疾病状况, 改善生活质量及医患关系具有重要意义[3]。所以糖尿病教育越来越受到重视, 但临床实践工作中, 教育与行为管理的脱节, 是目前糖尿病管理教育中存在的重要问题[4]。为探讨更加适合糖尿病人的教育模式, 就情景互动式教育模式对糖尿病病人治疗依从性的影响进行了研究, 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13年12月—2014年02月在镇江市某三级甲等医院内分泌科住院的糖尿病病人120例, 均符合1999年世界卫生组织 (WHO) 规定的糖尿病诊断标准, 生活基本能自理, 且有一定学习能力。排除标准: (1) 合并严重心、脑、肾脏疾病, 不宜或不能活动者; (2) 合并恶性肿瘤疾病; (3) 合并精神疾病。按照住院时间顺序编号, 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病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 每组60例。随访6个月后有19例病人失访, 其中观察组9例, 对照组10例, 最终有101例病人参与本研究。观察组51例, 男29例, 女22例;年龄61.33岁±13.84岁;文化程度:文盲5例, 小学7例, 初中24例, 高中、中专12例, 大专及以上3例。对照组50例, 男27例, 女23例;年龄63.20岁±13.53岁;文化程度:文盲6例, 小学7例, 初中17例, 高中、中专17例, 大专及以上3例。两组病人年龄、性别、文化程度等比较,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 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1.2.1 健康教育方法
符合纳入标准的病人入院时、出院后6个月, 由责任护士采用密西根糖尿病知识测试问卷和Deborah糖尿病自我管理量表对病人进行评估, 同时收集记录病人的空腹血糖 (FPG) 和餐后2h血糖 (2hPG) 及糖化血红蛋白 (HbAlc) 。所有病人给予常规的糖尿病教育, 使用东南大学电子音像出版社的《糖尿病标准化教育幻灯》, 采取多媒体的教育形式, 周一至周五下午对病人集中进行小组授课, 内容包括糖尿病概述、糖尿病饮食治疗、口服降糖药的护理、胰岛素注射技术、糖尿病运动治疗、糖尿病病人的自我监测、糖尿病足护理等, 出院后1周内对病人进行常规出院电话随访。观察组在常规的糖尿病教育基础上进行情景互动式糖尿病教育。 (1) 糖尿病饮食教育使用自行设计的糖尿病饮食简易计算指导卡, 为病人量身定做计算个体化糖尿病营养餐, 指导卡为病人标示出每天所进五大类食物的分量, 并将饮食指导卡发给病人。并且指导病人及家属学会用食物交换份进行食物之间的等价交换, 用汤匙量化每日炒菜所用的植物油, 控制油脂类食物的摄入, 并教会病人记录糖尿病饮食日记。对于饮食简易计算卡所指导的内容, 次日由糖尿病专科护士早晨巡视病房时询问病人, 并结合病人当时所进食物的量、质, 病人所用餐具的容量, 不同种类食物之间的搭配等相关知识现场给予纠错指导, 同时鼓励病人互动提出疑问, 专科护士当场给予解答。 (2) 糖尿病运动教育采用现场体验式教育方法, 即固定每周三由糖尿病专科护士带领病人进行快步走运动体验, 地点就近选择在花园式绿化的院区, 走完院区每圈需要9min~10min, 每次走3圈或4圈。运动前后帮助病人监测血糖, 让病人亲身体验运动带来的益处, 从而提高病人运动的依从性。 (3) 胰岛素注射指导在小组授课后, 当日为病人进行胰岛素注射时由糖尿病专科护士讲解并演示注射动作要领, 如注射部位的选择, 每次注射前排气初始化, 捏皮的正确手法是用拇指、食指、中指捏起皮肤, 注射毕皮下停留10s[5], 拔针后松开皮肤等。次日鼓励病人自我注射胰岛素, 责任护士现场给予纠错指导, 直到病人完全掌握胰岛素注射方法。 (4) 血糖监测指导依据病人所使用不同种类的血糖仪, 由糖尿病专科护士给予一对一操作演示一遍, 包括采血前温水洗手, 将采血部位所在的手臂自然下垂片刻, 然后按摩采血部位并使用适当的采血器获得足量的血样, 切勿以挤压采血部位获得血样[6], 弃去第一滴血液等。紧接着由病人进行血糖仪操作演示, 自我监测血糖1次, 直至血糖仪显示血糖结果。指导过程中随时提问随时解答, 直到病人能独立监测血糖。 (5) 足部护理指导则现场使用水温计测量洗脚水的温度, 开水和冷水的混合比例, 用干毛巾擦干脚趾之间的水, 选择宽头的鞋和棉袜, 每天检查双足, 每次穿鞋前检查鞋子里面, 同时鼓励病人提问, 糖尿病专科护士予答疑解惑。 (6) 每月召集病人参加糖尿病教育趣味活动, 例如糖尿病知识比赛, 胰岛素注射方法比赛, 夏季糖尿病友如何饮食养生等活动。在病人出院3个月后再次进行电话随访, 询问病人的饮食状况、每日运动与否、血糖控制达标、足部检查护理等情况, 并指导病人按时注射胰岛素或服药。出院后6个月请所有病人来院复诊, 进行血糖代谢指标的检查和量表问卷的调查。
1.2.2 观察指标与判断标准
比较两组病人教育前后FPG、2hPG、HbAlc、糖尿病知识掌握程度及治疗依从性的评分。本研究中对糖尿病病人知识水平的评测采用《密西根糖尿病知识测评》, 对依从性的测评采用《糖尿病自我管理测评量表》 (即SDSCA) 。糖尿病知识测试问卷量表共23道单项选择题, 每道题Cronbach’sα系数>0.70, 效度>0.60, 选对为1分, 选错不扣分, 总分为23分[7]。问卷总分23分, 知识掌握的分级为:>18分为良好, 13分~18分为一般, <13分为差[8]。糖尿病病人自我管理水平评估表采用Deborah的糖尿病自我管理量表进行测定, 中文版SDSCA具有中等程度的重测信度 (信度系数在0.4 2 5~0.774) 和较高的内部一致性信度 (Cronbach’sα系数在0.829~0.913) [9]。糖尿病自我管理量表包括运动、饮食、血糖测试、药物治疗及足部护理5项内容, 共20道题, 每项内容有2个~7个题目, 且每个题目得分为0分~7分。单项最高分为7分, 总分为35分, 自我管理分级为:>28分 (单项>5.6分) 为良好, 依从性好;21分~28分为一般, 依从性一般;<21分 (单项<4.2分) 为差, 依从性差[10]。
1.2.3 统计学方法
先建立Excel表格收集糖尿病病人的相关数据, 运用SPSS 16.0统计软件包进行数据处理, 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 计数资料采用校正χ2检验, 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分
分
分
3 讨论
3.1 糖尿病综合治疗策略的核心是糖尿病教育
研究表明, 通过加强对糖尿病病人的教育, 不但可以增强病人对临床治疗的依从性, 改善糖尿病控制现状, 预防各种急、慢性并发症的发生和发展, 提高病人的生存质量, 而且对节约医疗资源和病人的医疗费用, 减轻社会经济负担, 均有较大的价值[11]。糖尿病教育的目的是为了让糖尿病病人了解疾病相关知识, 掌握糖尿病相关操作技能, 更好地进行自我管理, 从而提高治疗的依从性, 使血糖控制达标, 减少由于知识缺乏导致的糖尿病并发症。现阶段受各种原因限制糖尿病的教育大多为课堂说教式, 病人接受教育的程度和教育的效果往往不尽如人意。而情景互动式教育通过让病人亲身体验快步走运动, 糖尿病营养餐, 以及注射胰岛素, 监测血糖等技能操作, 强化了病人的糖尿病知识和自我管理技能, 从而达到糖尿病管理行为改变的目的。海斯勒等[12]研究发现:参与情景式健康教育模式更具趣味性、直观性、参与性, 能明显提高老年糖尿病病人参加健康教育的主动性, 可帮助老年病人提高治疗依从性。本研究也可以证明, 对糖尿病病人进行情景互动式教育, 能提高病人参与糖尿病饮食、运动和监测管理的主动性。而药物依从性和足部护理评分无差异性, 可能与糖尿病教育的普及, 本研究使用的东南大学电子音像出版社的《糖尿病标准化教育幻灯》内容全面, 使得病人能认识到药物治疗和足部护理的重要性有关。
3.2 虽然糖尿病的教育越来越受到重视, 但教育缺陷也不容忽视
主要包括如下几点:缺乏有效的评估手段来了解病人受教育的程度;缺乏互动, 大部分只是医生的单方面讲解;缺乏统一规范的糖尿病教育模式, 老年病人对教育的麻木;在科研方面缺乏对糖尿病教育与管理工作效果的长期随访, 以及病人行为改变等方面的研究[11]。孔庆芳等[13]认为互动模式在临床护理实践或护理干预中能够抓住病人独特性的特点, 激发病人的健康动机, 提高病人对自身健康的需求, 促进积极的健康结果, 在慢性病健康教育中得到广泛应用。本研究面对的多为老年人群, 年龄61岁~63岁, 教育中为了吸引病人的互动参与, 尤其是在糖尿病饮食选择和搭配、胰岛素注射、血糖仪的操作、运动体验等方面采用情景互动模式, 摒弃了医护人员的单方面说教形式, 改变了老年病人对糖尿病教育麻木的现状, 充分调动了病人参与血糖自我管理的积极性。
袁晓丹等[14]指出, 糖尿病教育除根据病人病情制订个体化的饮食、运动方案以外, 需更加重视定期的随访、互动, 以保证计划的实施, 并根据病情的变化及时调整各种方案, 促进病人的心理和行为发生真正的改变, 从而更好地控制糖尿病病人的相关代谢指标, 提高其自我管理能力, 合理有效利用医疗资源, 减少医疗费用。本研究每月开展的糖尿病教育趣味活动, 让糖友们有机会互相交谈控制血糖的心得, 以及健康饮食的经验, 使得糖尿病病人有一个积极向上的态度[15]。在一对一床边教育过程中进行情景互动的同时, 没有忽视对病人出院后的随访, 通过每月的糖尿病趣味教育活动、3个月后的电话回访, 让病人感觉到被重视、被关心, 使得病人有较好的遵医行为, 从而更加积极地参与血糖的自我管理, 提高病人饮食、运动、监测的依从性, 更好地控制血糖达标。
情景模式教育 篇2
苏明
在传统的语文教学模式下,学生只是知识的被动接受者,很少能参与到课堂教学中,在这种状态下,学生易丧失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新课标就是对传统的课堂进行改革,全新的课标理念呼唤全新的教学方式。因此,情景教学模式在教学中得以较为普遍的应用。本文从语文课堂教学中如何进行恰当的问题情景设计进而引导并激发学生的探究式学习的欲望,以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的方面进行浅析。
情景教学模式指教师有目的地利用直观的形象或创设接近实际的情景,激发学生联想,唤醒知识、经验或表象,引起学生一定的态度体验,使学生身临其境,理解教学内容。教师通过语言的描绘,使学生假想情景,置身情境,这样不仅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更能深切地感受知识,理解知识,使学生的情感活动参与学习从而产生学习的主动性。由此可以总结出情境教学模式的一个本质特征是激发学生的情感,从而推动学生认知活动的进行。
我们成年人都知道,思维是从问题开始的。如果把学生的大脑比作一泓平静的湖水,那么教师富有针对性和启发性的课堂提问就像投入池水中的一粒石子,可以激起学生思维的浪花,开启学生的心扉,开拓学生的思维,使他们处于思维的最佳状态。新课程改革以“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为最高宗旨和核心理念,突破和超越了学科本位的观念,真正把学生作为学习的主体。在教学中创设情境,导入教学,引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起学生思考,或者由学生模拟情境,使他们处于生动、具体而有趣的氛围中,感情投入、思想活跃地去感知所学内容,获得知识,受到启发和教育,这就是本人对情境教学法的理解。
作为老师,针对像我们学校这样水平的学生,提出问题时更要注意问题的情景设计角度和适合程度,我们学校学生基础较薄弱,自己很难提出一些适合探究学习的问题,情景设计恰当,既能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又能很好的引导学生的参与探究学习,下面我就想通过一些具体的案例来浅析情境教学模式下的语文课堂教学,通过“感知——理解——深化”三个教学阶段来进行。
一、感知——创设画面,引入情境,形成表象。
小学五年级语文上册《古诗词三首》的《泊船瓜洲》描写了长江两岸娇翠欲
滴的迷人景色。因此,在教学时根据这首诗播放配套动画:诗人站在船头沿着长江向东行,长江两岸绿树、青草、麦浪起伏。随着画面的呈现,教师作启迪性的发问:“早春江南的一片嫩绿,景色美得动人心魄,作者为什么开始想家了呢?”看动画让学生感受。为了渲染气氛,激发情感,借助音乐的艺术功能,同时播放《泊船瓜洲》的配乐诗朗诵。这样化静为动,化虚为实,学生仿佛置身于长江行船中,感受着诗人的心情。
二、理解——深入情景,理解课文,领会感情
讲读时,可以抓住图文相通之处,从图导文,把课文与图意融为一体,加深对长江两岸景色的印象。让学生产生真情实感。讲“明月何时照我还”时,展现一轮圆月。同时问学生:“假设自己正在月下,看到月亮你们是什么感受?”这样,从图导文,启发学生想象,逐步加深了对诗句的领会、理解。
三、深化——再现情境,丰富想象,深化感情
《古诗三首》的《长相思》这首词把战士军旅生活的艰辛以及浓烈的思乡情给描绘了出来。课后,教师安排两项练习,一是读,二是说。教师要求学生一边看幻灯片,一边把它读出来;这时,教师操作《长相思》的动画,学生边看、边读,随着动画的迁移学生读道:山一程,水一程……之后,要求学生一边看动画,一边把它描述出来。
那么采用“情景教学”是否会削弱“双基”教学呢?我们知道“双基教学”是一种讲究教师有效控制课堂活动,既重讲授又重练习、既重基础又重效率,有明确的知识技能掌握和练习目标的教学模式。那么我的体会是:运用的得当,更有利于进行字、行、句、篇的教学和听、说、读、写的训练,这关键在于教师精心设计画面,备好情景教学课。情境教学模式虽具提高了教学质量;提高了学生的各种能力;提高了学生的相互学习,与人合作的意识等很多优点,但仍有不足以及需要改进的地方。例如:
1、教学情境的创设场景太大,导致学习主题不明确。
如果课堂上教师创设的情境中出现太多 “与学习主题的基本内容”无关的干扰信息,学生很难对情境中人物的主次轻重作出明确的区分,致使他们的注意游离于学习主题之外,而白白浪费了学生宝贵的学习时间。这样的情境,对于学生的学习、对于我们的课堂教学没有很大的价值。因此,情境创设的针对性和有
效性是教学情境的生命,教师在确定了教学主题之后,情境的创设要紧扣语文知识和技能,设计最优化的教学情境。
2、小学教学情境创设形式单
一、内容单调、情境功能狭窄。
教学情境的创设要符合不同年龄段学生的心理特点和认知规律,应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和班级的实际情况有所变化,不能机械地重复或照搬。教学情境的表现形式也应该多种多样,情境创设的主体可以是老师也可以是学生,只有在真实的背景下学习才有可能进一步探索其应用价值,体会它的应用价值。
让手机切换情景模式更聪明 篇3
不同情景境模式定位切换
许多用户白天上班或上课,一般把手机调为静音加振动的会议模式,回到家里再重新开启声音,这样做的朋友几乎都遇到过因为忘记切换而出现尴尬。其实用户可以使用“自动情景模式”实现让手机在不同的地理位置自动切换情景模式,。运行软件后首先设置在单位上班使用“会议”模式:点击软件主界面中的“会议”,并勾选“启用自动切换”选项(如图1),再点击“切换条件”,软件会通过GPS获取当前手机所在的位置,勾选“使用当前地点”(如图2),如果不能获取当前手机的位置,也可以点击“地点位置”,在弹出的地图中手工指定位置,然后点击“确定”按钮即可。另外还可以根据个人喜好设置“会议”情景模式的其他个性化选项,如是否打开GPS、蓝牙、WIFI等,最后点击“确定”就可以了。同样的方法,到家里后设置情景模式为“家里”,即可实现不同地方自动切换不同情景模式。
定时切换情景模式
对于小说迷而言,每天晚上躺在床上用手机看小说是一项必备工作,而为了更好阅读和不受打扰,需要把屏幕自动锁屏的时间间隔调大,关闭不需要的WIFI、蓝牙等功能保持电量。但每天都这样设置也过于麻烦。其实用户可以同样使用自动情景模式完成自动切换,点击“新情景”并给新的情景模式命名,如“晚上看小说”,然后勾选“静音模式”,开启“来电振动”,在“无线和GPS设置”栏中关闭“WIFI”、“GPS”和“蓝牙”,然后再点击“切换条件”,勾选“时间”(如图3),进入时间设置界面,设置切换该情景模式的时间为晚上9点,然后点击“确定”按钮即把情景模式切换条件设置完毕。
自动进入省电模式
情景模式教育 篇4
1 对象与方法
1.1 对象
2012年6月至2013年6月, 选择浙大御跸社区全科医生团队并将该辖区居民作为观察组, 另选择一个规模相似的新华坊社区作为对照组, 每次讲座人数控制在40~60人, 每月讲座1次。
1.2 方法
在辖区社区服务中心设立教育室, 设置健康知识宣传栏, 配置电脑、投影、幻灯机、V C D、表演舞台等供教育用。
1.2.1 对照组
按照常规开展公共咨询活动、个体化的健康教育、举办健康知识讲座、发放健康宣教资料、开设健教宣传栏等。
1.2.2 观察组
由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公共卫生部制定全年健康教育计划和设定内容, 浙大御跸社区全科医生团队根据健康教育的内容, 提前1个月与公共卫生部共同商定实施方案, 除日常进行的健教方式外, 还提供相应内容的健教小品、互动式课堂、游戏及自编、自演、自摄健教DV情景剧等, 参演人员均是本社区全科医生团队成员;每月举办1次, 每次两种形式以上, 时间控制在1.5 h左右。
1.2.3调查统计
两组均于每次健康宣教活动结束后统计参加人数、发放调查问卷, 调查本次讲座的卫生知识知晓 (及格) 率、自愿参与率、对宣教形式的满意度;每3个月调查对某项卫生保健行为的支持/反对率 (包括戒烟、限酒、控制体重、改善睡眠、合理饮食、适当锻炼) 、不良生活方式改变率 (包括吸烟、酗酒、熬夜、高脂高盐饮食、缺乏锻炼) 。
1.3 健康生活评估标准
(1) 减少钠盐摄入:每人每日食盐<6 g; (2) 合理饮食:减少脂肪摄入, 适量蔬菜水果每日500g; (3) 合理运动:每周3~5次中等量运动; (4) 戒烟:坚决戒烟; (5) 限酒:不提倡饮白酒;如饮酒, 则每日白酒<50ml, 葡萄酒<100ml, 啤酒<250ml; (6) 心理平衡:调节情绪, 缓解压力, 改善睡眠。
1.4 数据收集
自行设计调查问卷和健康知识问卷。 (1) 调查问卷包括每月卫生知识调查、是否自愿参与、满意度和每3个月的健康行为形成和不良生活方式改变等。 (2) 健康知识问卷:基线调查初期、中期 (第6个月) 和末期 (第12个月) 三个阶段, 对参加健康讲座的居民进行相关的健康知识调查。问卷共50题, 每答对一题得2分, 错误为0分, 满分为100分, 60分为及格。问卷调查回收后统一录入数据库, 研究结束后进行数据汇总整理。
1.5 质量控制
对所有参加本试点工作的医务人员进行统一培训及考核;对收回的所有问卷进行审核并建立数据库, 双人同步录入, 并进行一致性分析。
1.6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11.0软件对调查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
2 结果
2.1 一般资料
本研究一年内共开展了24次健康讲座, 其中观察组开展12次, 参加人数653人, 男性272人, 女性381人, 年龄37~79岁;对照组开展讲座12次, 参加人数621人, 男性252人次, 女性369人, 年龄34~76岁。
2.2两组卫生知识知晓率比较 (表1)
表1显示, 经过1年的卫生宣教后, 观察组居民卫生基本知识、服药知识、饮食知识的掌握情况明显好于对照组, 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3 两组居民再次自愿参与率和满意度比较 (表2)
表2显示, 观察组再次自愿参与率、对健康教育指导满意率、对授课老师的临场表现满意率均高于对照组, 两组各项指标比较差异均有高度统计学意义。
2.4 两组居民健康行为改变的比较 (表3)
表3显示, 健康教育后, 观察组有较好健康行为能力的人数明显多于对照组, 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5 两组健康知识得分比较 (表4)
通过基线调查、中期、末期三个阶段对居民常见慢性病的预防、治疗、健康生活方式等讲座中涉及的卫生知识掌握程度进行问卷调查, 对两组得分情况进行统计比较, 结果显示, 基线调查时两组得分情况无明显差异, 中期、末期两组的得分均提高, 且观察组的提高幅度大于对照组, 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3 讨论
由人口老龄化带来的心脑血管疾病、糖尿病、恶性肿瘤等慢性病的发病率呈升高趋势, 由慢性病造成的死亡约占所有死亡的6 0%[1]。城市流动人口的增加, 居民对与健康相关的卫生知识普遍缺乏, 提升公众的公共健康意识迫在眉睫[2]。一个人的健康状况与环境因素、生活行为方式、生物遗传因素及卫生服务水平密切相关。其中, 环境因素、生活行为方式及卫生服务水平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人们所掌握的卫生知识。因此, 健康教育服务作为基层社区卫生服务的手段之一, 把增强社区居民自我健康管理意识, 掌握更多的卫生知识, 逐步形成良好的行为生活方式, 促进人们的健康水平作为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重要任务。由于多数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开展健康教育服务的形式较为单调, 导致居民对健康教育的依从性和实际效果欠佳。
为进一步规范健康教育流程、创新健康教育模式、提高辖区居民对健康卫生知识的“知、信、行”水平, 我中心根据国家和浙江省《基本公共卫生服务规范 (2011版) 》要求, 在常规健康教育服务形式的基础上, 在浙大御跸社区利用辖区全科医生团队成员自编自演健教D V情景剧、互动式课堂、小品、游戏等形式, 探索出一种新颖的、行之有效的健康宣教新模式。从实施1年的结果看, 开展通俗易懂、形式活泼、寓教于乐的健康宣教, 社区居民更易接受、掌握基本的健康知识, 也更加愿意再次参与健康宣教活动, 提高依从性, 自觉地采纳并养成良好的有益于健康的行为生活方式, 以降低或消除影响健康的危险因素, 减少或延缓传染性或慢性非传染性疾病的发生和死亡, 提高生活质量, 延长寿命, 同时遏制医疗费用的快速上涨。
参考文献
[1]张璐, 孔灵芝.预防慢性病:一项至关重要的投资——世界卫生组织报告[J].中国慢性病预防与控制, 2006, 14 (1) :1.
数学课堂导入的情景模式设计 篇5
1.引言
课堂导入是教师在进入新课题时建立问题情境的教学方式,是一节课的关键部分,它为整节课的气氛奠定了一种基调,或民主的,或热烈的,或自由的,或呆板的。。。而整堂课的气氛又直接影响了学生的学习状态,进而影响他们的知识建构。课堂教学时教育的一种基本形式,因此优化课堂导入的情景模式便成了优化教育的重要一环。随着素质教育的全面实施和课程改革的进一步推进,“课堂导入”的方式便逐渐成为众多教育者关注的焦点。在探索中,也出现了许多误区,一些理论研究一味追求“新”.“奇”,而忽略了其本质。“课堂导入”作为课堂教学的一部分,应更注重知识性。“新”.“奇”是要为内容服务的,应灵活运用各种导入模式,立足于学生的主体性,以最大的灵活性和创造性来解决在课堂导入中存在的问题。2.数学课堂导入模式设计的理论基础
环境的作用是多方面的,对于人的知识获得,智力发展来说,都具有重要的意义。法国著名的教育家曾经说过:“只有环境和教育,才能把牛顿变成科学家,把荷马变成诗人,把拉斐变成画家。”夸美纽斯在《大教学论》中写到:“一切知识却是从感官开始的。”由此可见,环境的创设对于教育的重要意义。环境的创设包括别具一格,独具匠心的教室布置,课堂情境的创设等。格式塔认知心理学论证了情境的暗示或启迪作用。具体表现为:当我们遇到抽象复杂的知识时,我们往往趋向于用具体的模式来帮助我们进行抽象思维,把所学的知识建构为易于我们记忆和理解的形式。亦即人在特定的情境中,心理活动倾向于把认知结构的某些线索,经过思维的内部整合作用,人就顿悟或产生新的认知结构。情境所提供的线索起到一种唤醒或启迪智慧的作用。因此,我们平时的课堂教学中,应积极创设情境,为学生的思维和知识的建构提供线索,从而实现教学的目的。课堂是教师与学生共同形成的特定文化氛围的过程,通过一定的情境创设,能有效地激发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教师与学生在宽松的情境中,共同思考问题探讨问题的意义,审视各种可能性,阐释自己的独特见解,其乐融融。
3.数学课堂导入的原则
课堂情境创设很重要,但课堂导入的情境创设尤为重要。俗话说:“万事开头难”,一节课的导言设计的好,会引发学生对探求新知识的好奇心。“开讲”是一种艺术,从讲课一开始就要做到吸引学生,打动学生,做到以“情”入境,以“奇”入境,以“疑”入境,以“趣”入境。因此作为一位数学教师要想上好一节课,要先从导言上下功夫,认真研究导课的艺术。而导课并没有固定的模式,“教无常法,教有常规”,虽然导课没有固定的模式,但也有一些原则。(1)导课要有针对性,具有针对性的导课才能满足学生的听课需要。(2)导课要有启发性,富有启发性的导课可以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3)导课要有新颖性,具有新颖性的导课能够吸引学生的重要指向。(4)导课要有趣味性,具有趣味性的导课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5)导课要有简洁性,具有简洁性的导课能够节约学生的听课时间。
4.数学课堂导入模式及案例分析 4.1 游戏式导入
游戏式导入是用做游戏的方式引出所要学习的内容,其主要特点是可以引起学生的兴趣。兴趣是人们从事各项活动的内驱力之一,它明显地提高人的活动效能,由于学生饱尝欢乐,心情舒畅,当然就会使他们的学习兴趣不断发展,使认识逐渐深化。而数学教材有它知识的系统性,一般编写的比较简洁。由于数学的研究对象的特点,教材在许多地方的叙述比较枯涩,这给学生带来一定的困难。数学教学大纲指出:“叙述学习数学的积极性是学好数学的重要前提,要注意从数学学习中引起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因此,根据教材的特点,充分挖掘教材的趣味因素,以引起学生对学习数学的兴趣是十分重要的。特别是初中生,他们的自觉性,自制力较差,注意力易分散,而好奇心,好胜心较强。如果教师掌握他们的心理规律,利用知识与兴趣迁移,逐步引导他们热爱数学,从而发展他们的智力,教学质量就必然提高,游戏就成为一种好的引入方法。
如在上一元一次函数这节内容时,为了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做一个游戏,让学生把自己的年龄除以二,再加上一,然后把结果说出来,老师根据学生的结果,“猜”出学生的年龄。当教师每次都猜中时,学生就会对此产生极大的好奇心,对老师如何猜的如此准确而惊奇。在此时,教师写出这节课的课题,告诉同学们在学完这节课之后,每个同学都能懂得其中的奥妙。那么学生对这节课的兴趣便产生了。4.2 实验式导入
实验式导入是指通过指导学生自己动手,做一个与教学内容密切相关的实验来开始新课的学习。根据建构主义学习论,让学生动手做一做,自己探索新知,更有利于知识的建构。现代教学理论也认为,在教学过程中,应充分发挥学生的自主性,强调学生的主体地位,因此,在讲授一些实际应用方面的知识时,可以采用实验式导入。
例如在讲授概率这部分知识时,老师可以先让学生设想:抛一枚硬币的结果会怎样,是正面朝上还是反面朝上。当学生回答正反都有可能后老师再一次发问那一种可能性更大些。学生会根据生活经验回答两种是等可能的。此时老师可以组织学生分组做实验,每组学生抛硬币十次,分别记下出现正面和反面的次数,然后,把正面出现的次数除以反面的出现的次数,并把结果报给老师。通过学生自主的探索,他们会发现,虽然经验认为出现正面和反面的几率是相等的,但并不是每次的实验结果都是一样的,然而,所有的结果都在0.5左右浮动。这时,老师就可以启发学生总结出概率的性质,给出定义。4.3 观察式导入
观察式导入也是数学课堂上常用的导入方法,是指在课堂开始时通过引导学生观察,让学生自主发现,自主探索的导课方式。这种方法有别于传统的教学方法,强调让学生自己观察,自己思考,自主去发现问题,解决问题,而不是教师代替学生去思考。这种教学方法可以培养学生的观察力、思维能力、以及自学能力。
在学生自主观察和发现的过程中,有关知识已经逐步内化为学生自己的认知,并且记忆深刻。以这样的形式作为导课的方式,更加体现了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理念,奠定了一种自主学习的基础,营造了一种良好的课堂心理气氛。由于不同年龄阶段的学生都有一定的观察能力,因此,这种导课方法不用考虑年龄阶段的限制,只需符合授课内容即可。对于一些与图形紧密相关的内容尤其适合这种导课方法。比如,在讲椭圆的有关内容时,教师就可以让学生观察作图过程,由椭圆的形成过程思考椭圆应具有那些性质,是一种比较实用的导课方法。4.4 史实式导入
史实式导入是指在讲有些数学知识时,首先给学生介绍一些有关的数学历史背景或数学家的故事。这种导课方式往往可以引起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甚至可以给学生树立学习的“榜样”,增强探索精神和学习的毅力。
由于数学是一门应用性很强的学科,中学数学中的很多知识都有它产生的历史背景,只要数学教师多积累与中学数学有关的数学史资料,许多内容都能用数学史实导入。又如在讲无理数的时候,可以讲述阿巴斯为捍卫真理而被投入大海的故事。讲勾股定理时可以介绍《周髀算经》中的有关记载……用数学史实导入,不但可以吸引学生注意,为数学课堂增添几分色彩,还可以让学生接受文化熏陶,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同样也是一种情感教育。在讲到中国古代数学的领先地位时候,更能激起学生的爱国情感。4.5 悬念式导入
悬念式导入是指在开始讲课时先给学生设下悬念。作家在写作时,往往喜欢设悬念,就像为读者设下的一个套,把读者的心牢牢地套住,使他们沉浸在作品中,欲罢不能。在数学导入的过程中,我们同样可以设下悬念,让学生百思不得其解,或惊讶,或赞叹,从而抓住他们的好奇心,求知欲,让他们沉浸在数学世界里不能他顾。悬念的设置有很多种,一个问题,或一个事例,形式可以多样,但目的只有一个,那就是让学生惊、疑。
如在上有理数的正整数的次幂这节课时,我们可以以这样的方式导入:老师向学生提问,一张足够大的纸,对折20次,让学生猜一猜最终的厚度。学生积极思考之后会给出自己的答案,1米,10米……当老师告诉学生最终的结果是比世界上最高的山峰还要高的时候,学生的惊奇就可想而知了。他们尚未学习过有理数的正整数次幂这部分内容,面对这么一个天文数字,显然是难以接受的。在这个让他们匪夷所思的答案的驱动下,他们就会产生求知欲,急切的想知道其中的奥妙。一张不起眼的薄纸片仅仅对折20次,会有那么惊人的结果,对学生来说,实在是一个谜,当老师道出这节课的课题,并告诉他们在学完这节课之后,就可以揭开谜底,此时学生的好奇心便会转移到这节课的学习上,就像读者遇到悬念后,迫不及待地继续读完整篇文章一样。4.6 实验式导入
数学来源于活生生的现实,而学生又有丰富的生活经验,无疑,生活实例便成了沟通数学与学生的桥梁。在许多与生活联系紧密的数学问题上,教育者可以利用学生的生活经验,大量联系生活中的实例,让学生对问题有个感性的认识。即在生活中寻找出一个模型,为学生的知识建构提供一个基础。
如在上《圆》这部分内容时,老师可以大量地联系生活,给出许多圆的例子,如,大型油桶,车轮等,让学生思考,它们能不能用其他的形状代替,当得出否定答案之后,再进一步引导学生分析原因,从圆形便于滚动的表面现象上得出其内在本质——即到定点的距离等于定长的点的集合。以这样的方式导入,学生更容易理解和接受。老师从学生熟悉的生活实例入手,引导学生自己去探索,因此,更有利于知识的建构。4.7 竞赛式导入
竞赛式导入是指用比赛的方式作为一节课的开始。学生们都有好奇心,不肯认输,一提起比赛他们便精神十足。在课堂导入时举行一次小小的比赛也不为一种好的导课方法。
如让一个学习一般的学生甲和一位数学尖子生乙比赛解数学题肯定会激起所有学生的兴趣。在课前,先告知甲一种新的解题方法,在比赛时,每一道题甲都会又快又准地做出来,所有的同学都会惊讶。在这个时候,老师可以告诉大家,甲用了一种新的解题方法,那么此时,同学们的兴趣就会集中到新的解题方法上。
该导入方法比较适用于计算性的知识的学习,如解一元二次方程等。这种导入方法表演性较强,偶尔使用一次便可,常用反倒适得其反。4.8
讨论式导入
讨论式导入是基于新的教学理论下的一种导入方式,强调课堂的和谐与民主,学生的主体性与创造性,以师生交流,共同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方式进行导课。课堂教学是师生共同的舞台,从社会发展,新课改的要求来看,学校的一切工作大都必须围绕学生这一中心进行。现今的学生好学上进,有个性,追求一定的独立性,远非封建制度师道尊严下学生表现出的盲从特点。他们具有新时代新人的一切特征,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与学生积极互动,共同发展,在教学过程中,体现一种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人本主义心理学也认为,要使个人的创造力得到充分的发挥和发展,首先必须使他达到心理安全和心理自由。很难想象一个对自己的思考、行为决策都缺乏自由和宽容条件的人能获得创造性的思想和创新的行为决策。当一个人在心理上感到安全时,他就不会害怕表现和发展他的创新思维。心灵的自由才会有思维的自由。在教学过程中形成具有高度民主,轻松活泼,互相理解的课堂气氛,对活跃学生的思维,培养他们积极探究的兴趣,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因此,在数学课堂导入的过程中,采用一种师生共探的方式作为一堂课的起始,则能为整堂课奠定一种好的学习氛围。同时,讨论也是锻炼思维的一种有效途径,对活跃课堂气氛,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也很有帮助。
如在学习一元二次方程的解这部分内容时,就可以采用这种导入模式。教师和学生共同讨论解的各种情况,然后作出总结。这种方法比较普遍,适用范围也很广泛,对于总结复习课尤为适用。4.9 媒体式导入
媒体式导入是指教师利用实物、直观教具和现代信息技术为媒介导入新课内容的方式,比如多媒体课件导入。所谓多媒体课件导入是指利用现代教育手段,把所要学习的知识制作成多媒体课件展示给学生的导入方式。随着素质教育的全面实施和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以多媒体和网络为代表的现代信息技术已经广泛地渗透到教育的各个领域中去。它使“一支粉笔,一块黑板”的课堂教学融入图形、文字、声音、动画等多媒体,调动了叙述的多种感官,充分调动学生的学校积极性,激发学习热情,使学生更好地把握重点,突破难点,降低学习难度,提高学习效率。通过有针对性的引导和经常性的训练,学生就会逐步形成良好的学习兴趣。
在讲授《圆与直线的位置关系》这节课时,就可以充分发挥多媒体优势,利用几何画板这个数学软件制造出动态效果,让学生更直观地把握这部分内容。可见,运用多媒体教学手段,可以很容易地把信息和数学教学有机地整合起来,使学生发挥多种感官功能,通过看、听、想、说等方式,较快地进入学习状态,激发浓厚的学习兴趣。4.10 温故式导入
温故式导入是指在复习以往学过的知识的基础上进行新知识的学习。现代认知心理学证明,知识的学习和积累不是孤立的,它必须按照一定的认知规律进行。学习知识“要以自己的经验做根,以这经验所发生的知识做枝,然后别人的知识才能成为我们知识的一个有机部分。”联系我们平时的学习经验,理解这句话是很容易的,因为我们在学习一门课程的过程中,总是从最简单、最基本的东西学起,然后在牢固掌握所学知识的基础上,进一步学习新的内容。因此,在我们讲授新知识的时候,不妨以复习巩固所学知识开始,让学生对所学知识有更深刻的理解的基础上,自然而然的过度到将要将受的内容。
如引导学生由小学中的“行程问题”、“工程问题”去理解初中相对具体的函数概念,再到高中更抽象的函数概念。遵从根知识原则,学生可以通过揭示知识发生的背景,感知知识的来龙去脉。许多课堂导入理论认为,这种导入方法不够新奇,没有什么创新,但这确是符合人的认知规律的科学方法。通过温习旧知识不仅可以巩固以往学习过的知识,对新知识的学习也是一种促进。
以上所介绍的十种导入模式,基于其各种的特点有不同的使用范围。在使用这些导入模式的时候,尤其要注意灵活性,而不是盲目套用。另外,这些导入模式的使用不局限于一节课只使用一种导入模式,教育者可以灵活的对这些导入模式进行组合,力求达到最好的教学效果。结论
网络体育英语情景教学模式分析 篇6
【关键词】网络;体育英语;情景教学
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稳定发展,我国各项事业取得巨大进步,人们越来越重视教育事业的发展。在新课程改革的大趋势下,各学校积极探索科学教学方法,利用网络技术进行体育英语教学成为新的研究课题,受到学校的普遍重视。研究网络体育英语情景教学模式不仅有利于提高体育教学质量,而且对学生英语水平的提升和综合素质的培养具有深刻的现实意义。
1 相关概念
1.1 网络教学
网络教学是通过使用现代化教学方法,尤其是多媒体设备在教学中的应用。利用网络资源营造宽松的体育英语教学环境,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不断提高学生自主学习能力,使学生充分认识自身学习主体地位,达到良好的学习效果。网络英语教学超越时间和空间限制,能够弥补传统教学模式的缺陷,具有开放性、交互性、自主性的特点。网络英语教学的开放性能够使学生摆脱传统课堂学习的时间和空间限制,具有灵活性。学生可以根据自身实际特点选择合适的时间进行学习。另外,网络英语教学的交互性能够加强师生之间的交流互动。学生和教师可以通过网络社交平台交流意见、讨论问题,建立民主平等的新型师生关系。同时,网络课堂可以运用图片、视频、声音等网络资源使枯燥的理论知识变得生动形象,增强直观性,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1.2 专门用途英语教学
专门用途英语教学具有特定的教学对象、学习目标和学习内容,它是与某种职业相关的英语教学分支。专门用途英语教学包含英语技能训练及专业知识理论,是专业知识与英语技能相结合的一门综合性学科。同时,专门用途英语教学具有特定的语法结构和词汇。虽然,我国专门用途英语教学已取得巨大进步,但是由于专门用途英语教学在我国起步较晚,具有高水平专业技能的相关教师严重缺乏。
1.3 情景教学
情景教学是外语教学法的系统化、科学化,它在传统的英语教学模式上丰富完善了英语教学体系。情景教学注重视听练习,除了英语听力、口语训练之外还强调看英语情景。教师在课堂教学中通过多媒体设备将动感场景或者英语情景以视频、图像等方式呈现在学生面前。同时播放英语录音使学生深入到英语场景之中。增强学习的趣味性。而网络技术恰好满足了英语情景教学的需要,教师利用多媒体设备可以再现现实生活中的英语场景,使学生在情景学习中近距离接触现实英语,提高学习质量。
2 网络体育英语情景教学的理论依据
2.1 建构主义理论依据
建构主义理论强调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摆脱灌输式的传统学习模式,通过自主查询学习资料积极了解相关社会文化及历史背景,将学习融入到实际情景之中。自主建构学习知识。在建构主义学习理论中,学生占据主体地位,是教学活动的中心。而教师要积极引导学生的学习,帮助学生的知识建构。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具有情境、会话、合作、构建四大要素。情境主要是指对真实环境的再现和模拟,将情景再现作为教学活动的重点。同时情景教学需要师生间的相互合作,在合作过程中教师和学生之间通过交流讨论逐渐拉近师生关系。提高教学质量。另外由于体育教学的特殊性,体育教学大多在室外进行,因此,体育情景教学设计应与体育运动相关,使学生深入体育运动场景之中。体验体育英语的特点和运用。教师在体育英语教学过程中,应积极利用网络技术搜集丰富的网络体育资源激发学生的学习情趣,不断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从而达到高质量的教学效果。
2.2 第二语言习得理论依据
2.2.1 语言输入假说
语言输入假说理论认为在语言学习过程中教师要为学生提供大量的容易接受的语言输入。另外,语言输入应具备趣味性,使学生能够愉快轻松的学习语言。在这种语言学习模式下,语言输入能够更好地被大脑接受和理解。提高学生的学习质量。在网络体育英语教学模式下教师应积极运用网络技术为英语教学创造宽松的教学环境。例如,将网络上的体育比赛、体育新闻融合为视频形式的语言输入,不仅能够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提高学习效率,而且有利于学生学习体育英语知识。
2.2.2 语言输出假说
语言输出对语言学习具有重要作用,语言输出不仅能够提高学生运用语言的能力,而且能够使学生在语言运用中及时发现自身存在的问题并加以解决。在网络体育教学模式下,教师应积极利用多媒体技术设计灵活多样的语言输出练习,例如:在体育英语教学中设计角色扮演、开展英语话剧活动等。通过这种方式使学生近距离接触地道的英语从而进一步提高英语技能。
2.2.3 心理学理论
心理学理论在教学过程中强调学生的个性和潜能,它要求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强调教学活动以学生为中心开展,注重探索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从而全面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心理学理论恰好满足了我国新课程改革的要求,在网络体育英语教学模式下,教师要认识到学生的特点和潜力,运用多种形式的教学手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
3 网络体育情景教学模式
网络体育情景教学模式要求在教学过程中积极应用现代化网络技术并结合情景教学的优势从而形成科学合理的教学模式。网络体育情景教学要求体育英语学习与体育场景相结合,以体育情景为中心利用网络技术使学生积极参与课堂并对情景进行模仿练习,形成良好的语言学习习惯。
3.1 教学设计环节
(1)确立教学主题。网络体育情景教学要求教师根据学生的心理特点,积极研究学生的语言学习规律和学习习惯,设立知识性、趣味性的学习主题。
(2)选择教学内容,设计情景,制作网络课件。
(3)课堂讲解。
(4)情景模仿。
3.2 网络体育英语情景教学模式实践
(1)体育语言知识文化教学。
(2)体育语言技能教学。
(3)体育语言英语情景教学评价。
4 小结
体育英语教学作为专门用途英语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学生英语水平的提升具有产生重要影响。在当今网络时代,网络技术在教学中的应用受到人们的普遍关注,网络体育英语教学模式的探索对体育英语教学改革产生深刻影响,积极分析探索网络体育英语教学的理论依据和实践应用对完善体育英语教学,提高体育英语教学质量具有重要意义。
参考文献
[1]蒋宁.提高体育英语课程教学效果的探讨[J].体育研究与教育,2012(S1).
[2]陈珊.体育英语以及体育英语能力定位研究[J].体育文化导刊,2013(04).
[3]王幼明,孟利魁.体育英语教学的后奥运境遇:挑战与思考[J].长春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012(01).
[4]刘明,王晓娟.基于网络环境的体育英语教学模式研究[J].职业时空,2012(10).
作者简介
1.刘娟(1979-),女,江西省九江市人。硕士学位。现为九江职业大学助教。研究方向为体育文化传播。
2.沈芸(1968-),女,江西省九江市人。大学本科学历。现为九江职业大学副教授。研究方向为体育教育学。
作者单位
美国情景喜剧的叙事模式分析 篇7
美国情景喜剧这一看似“自相矛盾”的特点, 正是其获得巨大成功的最重要原因。目前, 我国本土制作的情景喜剧, 诸如《我爱我家》《武林外传》等, 从模仿美国情景喜剧而来, 却始终领会不到美国情景喜剧的精髓, 流于形式, 浮于表面, 不得要领。因此, 对美国情景喜剧叙事模式进一步地深入研究、学习与思考, 是非常有意义的。
本文通过对几部热门美国情景喜剧的深入分析, 尝试回答以下问题:美国情景喜剧继承了经典叙事模式的哪些特点, 在此基础上发展出哪些独特的叙事特征, 对我国本土情景喜剧的制作又有哪些启示。
一、好莱坞经典叙事模式的特点
情景喜剧的叙事模式从好莱坞经典叙事模式继承、发展而来, 在研究情景喜剧的叙事模式之前, 有必要先回顾经典叙事模式。大卫·波德维尔将好莱坞电影经典的叙事模式概括为:以主要角色对某一目标的追求为叙事线索, 设置故事结构。主要角色 (一个或多个) 追求这一目标的行动持续推动故事的发展, 在这一过程中, 主要角色会遇到一系列的障碍:如客观现实的限制、反面角色的阻挠等。主要角色克服某项障碍的行为将引发直接后果:心智的成长、技能的进步, 并引发新的障碍, 进入新的情境。在连串的“障碍/克服”情节推动下, 故事到达尾声, 主要角色或成功、或失败———悬念必须得到清晰解决, 影视作品的主题思想得到彰显。1
经典叙事模式从经典的好莱坞电影发展而来, 也被许多电视情节系列剧所使用。它的一些重要叙事特点包括:
1.鲜明的主题
经典的叙事总是为表达某一宏大主题服务:宣扬公平、正义、自由、爱国主义的美国精神, 或是表明对重大历史事件的态度, 或是对传统家庭观念、个人能力、美好爱情的赞美等等。这一主题附着在主要角色的性格塑造上, 并通过主要角色克服系列障碍、与反面角色对立斗争、追求最终目标的过程来表现。
例如, 在连续剧《兄弟连》中, 对气势磅礴、扣人心弦的战争场面, 底层士兵艰难的生存情况, 以及对军营生活中训练、紧急集合、受惩罚、午餐、庆祝活动等动人细节的表现, 都是为表达叙事主题服务的———战争的正义性, 战争的残酷, 敌人的凶残, 英雄战士们悲壮的气节以及深厚的兄弟情谊。
2.以目标驱动的叙事线索
经典叙事以主要角色对某一目标的追求为叙事线索设置叙事框架, 推进故事情节。事实上, 主要角色如何实现这个目标也是各类电视剧吸引观众收视兴趣的关键因素。例如, 《犯罪现场》《神探阿蒙》等探案剧以“警察如何侦破案件”为叙事线索, 《实习医生格雷》《私人诊所》等医务剧以“医生怎么治疗病人”为叙事线索;《绯闻女孩》《美少女的谎言》等爱情剧中则是以“男女主角如何排除障碍走到一起”为叙事线索。
3.“不平衡———行动———平衡”的叙事结构
“不平衡———行动———平衡”是经典叙事模式的基本结构, 一般由三个阶段构成:在第一个阶段, 故事开始于某种平衡状态, 但突如其来的事件打破了这种平衡———不平衡的状态赋予了主要角色想要实现的目标, 以及为其设置了一系列的障碍因素;第二阶段是故事的主体, 主要角色展开行动;最后一个阶段, 主要角色实现/不能实现目标, 故事重新达到平衡状态。2通常, 结尾处的平衡状态相较于初始阶段的平衡状态, 情境已经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故事人物的年龄、性格、技能, 人物间关系以及故事时空情境等等因素都已经发生了很大变化。
4.“障碍/克服”推动情节
前文已经说到, 经典叙事为主要角色设置障碍:棘手的案件, 前所未见的疾病, 实力强大的情敌等。但事实上, 经典叙事对于障碍的克服有更多的要求:一方面, 必须由主要角色, 通常是最核心的角色, 来克服障碍;另一方面, 主要角色必须付出大量努力与才智, 方可克服障碍 (不是由于巧合、偶然性的因素克服障碍) 。
以上四点即为好莱坞经典叙事模式的主要特点, 虽然这个模式在多年的发展中有了许多新的“变体”:例如, 为主要角色设置一些性格缺陷, 为反面角色设置一些优良品质;又如, 在故事情节推进中, 主要角色和反面角色互换了性质;再如, 主要角色一开始并不明确知道自己的目标, 或者主要角色在剧情发展中更改了最初的目标;还有, 为故事设置多条平行发展的线索, 使它们在结尾处巧妙汇合等等。这些变体为叙事增添了悬念与张力, 但这些变体总是带有经典模式部分的特征, 经典模式的影子依然存在于当代各类影视作品当中。
二、美国情景喜剧的叙事模式分析
(一) 以“无主题”为主题
情景喜剧颠覆了经典叙事模式中对主题的强调———在情景喜剧中, 不提倡任何价值, 不歌颂任何个人品质, 不探讨重大社会历史问题, 仅仅为幽默而幽默, 为恶搞而恶搞。
被誉为“20世纪最伟大剧集”的《宋飞正传》是“无主题”情景喜剧的奠基之作。《宋飞正传》给自己定的基调为“This is a show about nothing”, 即“这是一部没有讲什么的剧集”, 事实也正是如此。在《宋飞正传》中, 四个主角频频在咖啡店聚会、到彼此的公寓作客、闲聊……甚至在某一集影片中, 讲的只是四个主角在停车场迷路、再也找不到车子的事。
《宋飞正传》之后的情景喜剧如《老友记》《生活大爆炸》《摩登家庭》等延续了这种“无主题”的叙事风格, 均获得巨大成功, 深受全世界电视观众的喜爱。例如, 情景剧《生活大爆炸》讲的是四个男性科学家 (伦纳德、谢尔顿、霍德华、拉杰) 和一个女性邻居 (佩妮) 的故事, 但《生活大爆炸》并不像经典好莱坞电影《美丽心灵》那样, 通过叙事表现科学家刻苦钻研的精神、过人的智慧和高尚的灵魂。《生活大爆炸》讲述的只是四个科学家在居家生活中柴米油盐的细琐事件, 以及他们与邻居美女的恋爱故事, 跟任何宏大主旨都不沾边。该剧对拥有高智商却缺乏社交能力的科学家形象的塑造, 也仅仅是为制造笑料。
“无主题”的叙事特征, 日渐形成了观众对情景喜剧格外宽容的观看期待, 使得情景喜剧可以以更开放的方式嘲弄生活, 使用性别、种族、民族和阶级差异等“政治敏感”的因素制造笑料, 观众仅仅把这些当做笑料吸收, 并不会与之较真。情景喜剧中, “政治不正确”的桥段比比皆是, 例如捉弄黑人、嘲笑外来移民, 丑化同性恋者, 嘲讽政府官员、批评政府政策———无所不用其极, 反正喜剧是不会被认真对待的。在美国以平等主义为主要基调的媒介文化中, 情景喜剧独树一帜, 将“傲慢与偏见”进行到底。3
(二) 多线索叙事
多线索叙事的方法并不新鲜, 从古至今, 被众多优秀的文学、戏剧、电影、电视艺术作品所采用。在电视作品中, 多线索叙事是指:设置两条或两条以上相对独立的叙事线索, 每条线索围绕不同的角色展开;各线索向前推进的过程中, 或有交叉、互动, 最终以某种方式汇集。一般情况下, 影视作品对各线索的表现会有轻重之分, 倾向于以其中一条线索为叙事主线, 用最多时间、镜头、细节给予展现, 其他线索则作为辅助线索存在。
大部分的情景喜剧都采用多线索叙事的方式。在当下热门的情景喜剧《摩登家庭》中, 常常以剧中的三个家庭为独立单位, 分别讲述每个家庭里发生的事情。例如, 在第二季第十一集中, 编剧布置了三条线索:杰伊教妻子格洛里亚和继子曼妮骑自行车;菲利普夫妇为了小区居民的安全着想, 制作了许多海报放置在小区四处, 提醒附近的车辆减速;无家可归的流浪者来到两男同性恋米切尔与卡梅伦的家中, 却被他们误认为楼上的新房客。
值得注意的是, 在单集影片中, 主要线索不一定布置在主角身上。例如, 《生活大爆炸》的第一季第四集, 主要讲谢尔顿 (次要角色) 被炒鱿鱼后, 在母亲的鼓励、帮助下, 重新获得职位;第一季第五集, 主要线索是伦纳德 (主要角色) 与莱斯利 (次要角色) 发生性关系的事。在不承担主要线索的剧集里, 主要人物暂时发挥配角的功能, 成为该集主要人物的建议者、支持者或对立者。
相较于经典叙事模式, 情景喜剧使用多线索叙事的最大特色在于其辅助线索的数量之多。例如, 《生活大爆炸》第一季第三集讲述伦纳德约会佩妮的主要事件之外, 辅助事件还有: (1) 伦纳德、谢尔顿、霍德华、拉杰玩网络游戏; (2) 伦纳德尝试与同事莱斯利接吻, 没有感觉; (3) 谢尔顿、霍德华、拉杰在闲聊, 怀疑谢尔顿是机器人; (4) 霍德华带伦纳德等人去跳舞场所寻觅浪漫邂逅, 失败。 (从这个例子还可以发现, 同一个角色很可能同时参与几条线索。) 纷繁复杂的辅助事件, 让观众眼花缭乱, 几乎分辨不出情景喜剧想要讲什么———事实上, 情景喜剧也不追求有始有终地交代一件事情, 它只是在逗观众发笑而已。
情景喜剧使用多线索叙事的另一特色在于, 情景喜剧集中大部分线索的发展, 都不是以强烈的目标驱动的。这并不是说情景喜剧中讲述的事件缺乏目的性, 只是这些目标通常都是短暂的、非理性的、突发奇想的。例如, 在《生活大爆炸》中, 大部分的事件都是由于某角色想要搭讪异性, 两个角色纯粹想胜过对方, 或者某角色突发奇想而发生的。这些事件通常有四类结果: (1) 失败; (2) 角色放弃或改变了目标; (3) 角色实现了目标, 却需要面对它们所引发的直接后果———糟糕的、窘态百出的状况; (4) 角色实现了目标, 却发现不是自己内心真正想要的。
多线索并行的叙事, 配合密集的镜头切换与场景变换, 人物间极快的对白, 短促的配乐与画外笑声等拍摄制作手段, 共同营造了情景喜剧紧张的叙事节奏, 成为情景喜剧重要的类型特征。主要的叙事线索按照“不平衡———行动———平衡”的叙事结构展开, 但并不遵循由主要角色“克服障碍”的原则发展, 总是有惊喜的、哭笑不得的意外发生。与此同时, 次要事件不断剪接进来, 次要的事件同样有趣, 同样惊喜丛生。各叙事线索纵横交错, 某个线索的主要人物在另一线索中提供信息, 次要线索是主要线索的转折点, 各线索间相互呼应, 让观众眼花缭乱、笑不停口, 少看一眼就会遗漏重要信息。
(三) “不平衡———行动———平衡”的结构
情景喜剧同样采用经典叙事模式的“不平衡———行动———平衡”结构, 绝大多数情况下, 这个“不平衡———行动———平衡”过程须在单集内完成。例如, 在《生活大爆炸》第一季第四集中, 谢尔顿被老板炒鱿鱼, 陷入消沉 (不平衡状态) ;谢尔顿的母亲鼓励谢尔顿振作, 并陪同谢尔顿面见老板 (行动) ;谢尔顿的母亲吸引了老板的注意, 谢尔顿重新获得工作 (恢复平衡) 。
相较于经典叙事模式, 情景喜剧的叙事结构有其显著的特征:在每一集里颠覆与重新恢复同一稳定的情境, 即在初始平衡状态被打破、人物采取行动之后, 回到最初的平衡状态。也就是说, 结尾处的平衡状态相较于初始阶段的平衡状态, 情境没有发生根本性的变化。事实上, 情景喜剧的核心便是对“情景”的不断重复———同样的人物、同样的布景, 在各种各样的颠覆与背离中, 不断回到最初定义的情境。4
于是, 情景喜剧的叙事具有显著的循环性, 这一点在情景剧的人物身上体现得最为明显:在某一集里, 人物犯了低级错误、说了不该说的话, 在后续的剧集中还会一犯再犯、一说再说, 因为情景剧的人物不会学习、改变、成长, 他们保持着最初的性格特征, 作为稳定情境最重要的要素贯彻始终。当然, 这并不是说情景喜剧的情境不会发生任何变化, 事实上, 情景喜剧也会增添或减少人物, 改变场景、道具的细节。然而, 最基本的情境 (主要人物、布景) 不会改变。
(四) 反“障碍/克服”原则
情景喜剧另一独特的叙事特征, 是它从根本上颠覆了经典叙事模式“由关键人物经过努力解决障碍”的原则。情景剧中障碍的克服充满偶然性与随机性:由次要角色、甚至“群众角色”克服障碍, 推动故事发展;或是主要角色刚刚好出现在某个地方、碰巧解决了障碍;又或是主要角色在连串尝试后, 放弃要解决障碍的念头。例如, 《生活大爆炸》的第一季第四集, 被炒鱿鱼的谢尔顿不是因为个人的努力, 而是因为母亲 (次要角色) 与教授互相看对眼, 而重新获得了工作。
正是因为这样, 情景喜剧颠覆了美国主流媒体文化中坚持提倡的“有志者事竟成” (Work hard and you’ll achieve your dreams.) 的资产阶级精神———情景喜剧并没有提倡任何价值观, 剧中的角色也没有任何明确恒久的生活目标, 只要逗得观众发笑, 就已完成任务。
三、对本土情景喜剧制作的启示
(一) 正视娱乐性
以“无主题”为主题, 以“什么都没有发生”为特征的美国情景喜剧在全球范围内流行的现象, 再次反映了媒介运作中铁的定律:娱乐性是最具有普世意义的媒介价值, 谁能给观众提供最大的快乐, 谁就能在媒体行业的竞争中获得最大优势。
传统上, 中国电视强调电视节目的信息服务功能和教养感化功能, 近年来, 才意识到娱乐性才是电视的主导属性。5中国电视节目在制造娱乐这门功课上, 无疑还是一个初学者, 技艺不精、功力粗浅。但后进者有后发的优势:我们可以学习娱乐制造强者的电视节目制作经验与技巧, 并结合中国本土文化, 发展出属于中国人的娱乐制造模式。
(二) 重视叙事性
娱乐制造并非一桩简单事。经过前文的分析可以发现, 看似浅薄、琐碎的美国情景喜剧, 实际上“技术”含量极高、逻辑性极强。情景喜剧从好莱坞经典叙事模式中吸收了大量的营养:在特定的情境下, 围绕主要角色设置多条叙事线索, 各线索间既相对独立, 又以巧合、意外、惊喜的方式相互作用, 互相补充;主要人物对短暂、非理性的目标的追求, 驱动着故事按“不平衡———行动———平衡”的结构向前发展, 并在每集剧终重新达到平衡状态。
继承经典模式叙事方法的基础上, 情景喜剧在多年创造性的实践中, 发展出一套独特的叙事模式:每集故事以“不平衡———行动———平衡”的结构不断回到最初的平衡状态;每集情景剧自成一个故事, 没有贯穿全剧的悬念, 节目的连贯性不是由故事本身而是由人物和情境串连而成;情景剧的人物个性鲜明, 没有贯彻始终的追求或重大任务, 因为情景剧没有任何严肃、重大的主题要表达。事实上, 情景喜剧的主题单纯且统一:提供笑料, 取悦观众。
短短30分钟不到的一集情景剧, 是在严谨的叙事结构和前后连贯的情境之中制作出来的, 其中叙事线索的交汇与发展, 既需符合逻辑, 又要制造惊喜, 还必须在有限的时间内解开所有悬念。我们在学习他国电视节目制作技巧的过程中, 切忌浮于表面、流于形式, 而错过了最核心与本质的东西。
(三) 打造民族个性
在学习与探讨情景剧的叙事特征 (共性) 之外, 不可忽视每一部情景喜剧独特的风格与叙事特色 (个性) 。事实上, 任何一部优秀的情景喜剧都有其独特的风格与叙事特色。例如, 《老爸老妈浪漫史》主要讲述男主角泰德在2030年 (未来) 向他的孩子述说他与他们的妈妈相遇的故事 (现在) , 创造性地以倒叙、叙述者不可靠等方法, 构建出一个充满戏剧性与想象力的故事。
我国的情景喜剧又该如何形成自己的特色呢?笔者认为, 本土制作的情景喜剧应更多地吸收与利用中国的传统文化。因为, 受众对于影视作品的解读与欣赏, 是在一定的文化语境里完成的, 这也是中国观众不能完全理解美国情景喜剧所有桥段和情节的原因。中华民族拥有丰富的传统文化资源, 有着属于民族自身的哲学思想、文化艺术和价值观念, 这些通通可以运用在影视作品的创作之中, 形成自己独到的特色与风格。
注释
11 David Bordwell, Narration in the Fiction Film, University of Wisconsin Press, 1985, p 157.
22 Jason Mittell, Television and American Culture,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2009, p 227.
33 [美]约翰·贝尔顿:《美国电影美国文化》, 米静等译, 上海人民出版社 (2010) , 第172页。
44 [美]大卫·麦克奎恩:《理解电视》, 苗棣、赵长军、李黎丹译, 华夏出版社 (2003) , 第52页。
小学数学情景教学模式初探 篇8
小学数学新课标明确要求:数学教师的任务就是创设教学情境,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诱导学生投入到丰富多彩、充满活力的数学学习活动中去, 让学生亲身经历数学知识的形成过程, 也就是经历一个丰富、生动的思维活动过程, 经历一个实践和创新的过程, 从中体验探索数学知识的乐趣, 使学生获得数学学习的乐趣和信心, 认识到数学的意义和价值, 使学生不仅“喜欢数学”, 而且“会做数学”“会用数学”, 真正使学生在情感、能力、知识等方面获得全面发展。根据课标要求, 教师要转变角色, 善于设计和组织课堂教学, 激发诱导学生进入学习境界, 让学生发现问题, 学会思考解决问题, 培养学习进取精神, 提高学生学习兴趣。
二、快乐游戏引入教学, 体验学习乐趣
小学数学游戏式教学正好符合这一观点。小学数学游戏式教学就是学生通过动手做游戏的活动课教学。这种教学既培养了学生的创新意识, 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体作用, 又改变了老师“讲”、学生“听”的局面。根据儿童爱玩、爱动, 注意力集中不持久的天性。在教学过程中, 我把游戏引入课堂, 寓教学于游戏中, 可以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学习活动中掌握数学知识。在教学中, 根据教学内容与学生的认知水平、兴趣爱好, 我经常设计相关的游戏, 如丢手巾、送信、夺红旗、开火车、小猫钓鱼、摘苹果、抛沙包、红花配绿叶等穿插在课堂教学中。这些游戏活动面广, 能照顾到点又能覆盖到面, 信息反馈及时, 学生兴趣盎然, 其乐融融。例如:在学习30以内的加法后, 我设计了一个凑21点的游戏活动, 这个游戏活动包括了30以内所有进位 (不进位) 的加法。将游戏规则交给学生并让其熟悉, 其学习效果令人惊喜。每个小组都尽情地投入到游戏活动中。按照牌上的实物点, 计算暂时不熟练的学生, 还可以借助数点数的方法来计算;大部分学生, 只要小组长的两张牌刚出手, “等于多少?”的话音未落, 对方小组员已迅速抢答出得数, 再继续多要一张牌, 又要一张牌, 只见他们已咧开嘴, 边笑边做出小超人胜利的动作, 手舞足蹈以庆祝自己的成功。这样自主、自由、有乐趣的数学课堂, 难怪孩子们喜欢上数学课。课后, 我布置学生回家后与家长合作以纸牌为学具, 在小方格本上进行口算练习, 学生都能保质保量的完成。这种变化, 我只是把以前重复的、枯燥无味的计算题作业设计成游戏活动, 学生不仅学得主动, 而且学得轻松、学得快乐。这样的教学是我们多少老师梦寐以求的啊!
三、增强成就感, 提高学习兴趣
学生的学习与成人劳动一样, 都有成就感。教学中, 教师要善于发现学生的闪光点, 哪怕是微不足道的见解和进步, 也要给予充分地肯定和表扬, 让每一个学生特别是学困生都感到自己有进步, 有能力, 能胜任, 有独创性。从而进一步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例如, 当堂练习课, 教师把全班学生喊到操场上排成两行整齐的队伍, 从中选出13名学生来做老鹰抓小鸡的游戏。一个男生扮演老鹰, 11名小一点的学生扮演小鸡, 一个大点的女学生扮演母鸡在前面挡住老鹰。游戏开始了, 只见扮演老鹰的那个学生左跳右跳, 想找机会抓住小鸡。小鸡在母鸡的掩护下左躲右闪, 由于他们求答案心切很快就被抓住了一只站到一边。教师要大家数一下还剩几只鸡, 学生们感到很奇怪为什么只剩11只鸡了。学生思考了一会儿就领悟出原来大家都没有把老鹰除开, 其实原来一共有12只鸡。也就自然而然地做出来了13-1-1=11 (只) 通过这次简单的数学游戏教学, 同学们领悟了一些题目不单单只看几个数字的意思, 还含有另外一层意思的道理, 同时也训练了学生的思维能力。
四、充分奖赏评价, 增强学生自尊
中学化学情景化教学模式初探 篇9
首先, 从教师这个角度分析。一些学校的化学教师水平参差不齐, 表现在教育理念陈旧、教学方式单一等, 造成课堂气氛沉闷, 课堂成了老师的“一言堂”。长此以往, 便会给学生带来直接影响。比如, 有的学生“怎么学也学不会”, “云里雾里”。有的学生学习兴趣逐渐被消磨, 所学的知识不能够灵活运用。笔者与很多中学化学教师沟通后发现, 这是一个较普遍的现象。导致这个现象的重要原因就是, 教师缺乏对于情景化教学的认识, 没有创造良好的课堂教学环境。
创设良好的化学课堂情境, 能够让教学生动化、具体化, 有效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产生兴趣感、求知欲, 引导学生主动思考、自主探究。这样才能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改变沉闷的课堂气氛。
一、创设问题情境, 促进学生不断思考
笔者在听一些化学教师的课时发现, 教师为了完成既定的教学任务, 有意加快讲课速度, 造成教师“一言堂”的情况。没有设置提问, 相当于没有停顿, 学生就没有思考的时间。对于一些学生来讲, 高速度、大容量的课程会让他们疲惫。没有提问, 教师便不能通过学生的回答检验课堂教学效果。课堂内, 教师与学生本应是有机融合的一部分, 然而, 在教师快马加鞭的授课的情况下, 导致二者关系割裂。
因此, 每一堂化学课, 教师都必须有针对性地提问, 创设问题情境。比如, 在讲《空气的成分》这一小节时, 笔者问学生: 当前空气质量差的最主要原因是什么? 大家很容易想到了雾霾。笔者又问:雾霾是什么成分组成的? 和“雾”有何区别? 在这样的引导下, 学生会对这两个概念的差异进行思考。
在讲质量守恒定律之前, 笔者首先让学生思考一个问题: 100公斤的木材完全燃烧后, 所产生的灰烬为什么不是100公斤, 剩余的反应物去哪儿了? 这个问题让学生产生了兴趣, 并自由讨论起来。从这样一个问题入手, 引入质量守恒定律, 让学生在好奇心的催促下, 提高课堂学习效率。
二、将生活中的现实带入课堂
化学源于生活, 又用来指导生活。很多学生片面地认为, 化学只不过是一个应试的工具而已, 在其他方面不能起作用。这样就容易让学生对于化学学科产生误解, 无法提起兴趣。笔者在讲课的时候, 经常会让学生对与生活中的现象进行观察, 然后带到课堂上, 用科学解释生活中的现象。
如笔者在讲解《酸碱盐》这一部分时, 便给学生提出问题: 本章讲的“盐”就是我们平常所食用的食盐吗? 我们家中所用的碱面, 是“碱”吗? 家中哪一些物品可能是“酸、碱、盐”? 笔者在讲课的前一天布置这一系列问题后, 学生在课上就会很积极地参与到互动中, 他们想弄清楚他们所搜集的物品到底属于哪一种类? 在讲课的时候, 教师则会比较轻松, 更好地引导学生。
又如, 在讲到“铜锈”这个问题时, 笔者让学生回忆, 在自己的家中什么地方能够看到“铜绿”?如何去除铜绿?有什么原理呢? 学生在思考中可能一时得不到答案, 在教师的引导下, 学生清楚了铜锈的主要成分为Cu2 (OH) 2CO3, 从而明白家庭利用醋去除铜锈的原理。
三、利用多媒体教学构建课堂互动情景模式
多媒体教学以其特有直观性、系统性能够为学生展现出一堂多姿多彩的课程。化学的世界是五彩斑斓的, 充满着趣味。通过多媒体能够将其很好地呈现出来。多媒体教学将传统教学中“教师—学生”的两点模式, 转变为“学生—多媒体—教师”的三点模式。三点模式能够促进学生更好地参与课堂教学。
化学是一门实验课程。学生对于实验的兴趣是十分浓厚的, 但是每堂课都做实验是不可能的。因此, 通过多媒体展示实验, 既能够激发起学生的兴趣, 又能够深化书面知识。
比如, 在课上讲解不同金属在纯氧中的燃烧不同现象的时候, 如果只是通过文字让学生识记与区分, 学生容易搞混。笔者通过多媒体课件实验视频的播放, 学生对于镁、钾、钠、铜等金属在燃烧时产生的不同情况有直观的了解后, 教师再让学生通过自己的观察, 将它们各自燃烧的现象进行总结, 然后与课本进行对比。采用这样的教学方式能够让学生对所学内容的记忆更深刻。
四、设置探究情境, 培养学生科学探究能力
所谓“探究情境”, 是指为了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而营造的学习氛围。化学学科的各种成果, 无不是通过无数次的探究得来的。在讲《分子运动》这一节的时候, 笔者在讲台上为学生演示实验, 在其中一直装满蒸馏水的烧杯滴入两三滴酚酞试液, 然后将这只烧杯同另一只装有浓氨水的烧杯用玻璃罩子罩在一起。笔者演示完毕后, 让学生观察现象, 并分组讨论:两只杯子的液体都有什么变化? 上述现象说明什么问题? 对此你们有什么看法? 围绕问题, 学生展开探究交流。由学生自己得出的结论要比教师直接告诉他们的记忆更深刻。
学习化学的过程是不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情景”对于学生化学思维的开拓、学习兴趣的激发、教学效果的增强有着直接的推动作用。 化学教学者要以创设情境为中心, 促进学生科学探究活动的开展和探究能力的培养, 让学生爱上化学, 从而提高他们的化学成绩。
参考文献
[1]盛维标, 中学化学教学情景设置方法初探[J].新课标:教师, 2012 (9) .
[2]刘万兵, 创设情境, 引导学生走入化学世界[J].读与写:教育教学刊, 2013 (8) .
情景模式下农村英语的听力教学 篇10
一、以兴趣带动情境教学
作为促进内在学习的动力, 兴趣是重要的源头, 特别是青少年阶段的学生, 在对其智力开发的过程中, 兴趣能起到指引方向的作用。培育及激励兴趣, 能让英语教学取得更优的效果。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需对教材有深入的研究, 依据不同的教学课程及内容, 运用不同的兴趣激励法。如开始听力教学时, 教师与学生一起运用简单易懂的英语进行沟通; 录音时运用体态语及暗示的办法进行;在听力教学时加入歌曲, 不仅可提高学生对英语学习的兴趣, 而且能满足绝大部分学生心理所需, 特别是训练听力时运用学生感兴趣的英文歌, 不仅能引起学生浓烈的学习热情, 而且能满足他们的学习所需, 感受到用英文唱歌的乐趣, 能在较轻松的氛围里提升听力水平;可进行情境场景设置, 使学生自行对话创作或将故事延续, 教师为激发学生创新性, 丰富其想象力, 提供某段或是某句内容;或者运用电影原版的桥段, 促使学生不断提高。学生可自由效仿, 不仅能感受到别样的异域风情, 而且能形成语感, 掌握准确的发音。对电影的选择, 以学生感兴趣的内容为主, 像《阿甘正传》 (Forrest Gump) 带有教育意义影片 , 还有《人鬼情未了》 (Ghost) 等生活片, 都能令学生在训练听力时, 始终处在愉悦轻松的氛围中, 进而使学生的英语学习兴趣及自信心不断提高。
二、多维互动带入情境教学
认知在情境认知原理概念中, 是被看做人同情境及社会间互动的结果。“互动”作为某种阶段, 由学习的主体及不同角色产生。听力英语学习作为较繁杂的认知过程, 一般包含形成性及评判性两阶段, 同时包括作为互动协作的不同主体阶段。所以对英语听力来说, 要想把学生认知及学习提高至一定水平, 需搭建起有成效的教授人员、学习资料及学习人员三者间的互动交流载体, 把形成性及评判性两阶段外化。此外化阶段的完成, 可运用不同办法进行, 即情境教学小组、互相调换师生的角色、师生共同构建及民主研讨等。如此, 学生便可不断内化认知英语阶段及学习, 并通过行为及心理提高学习与运用英语听力的水平。
譬如可进行如下的教学情境, 即主题为天气预报 (A weather report) 的活动 , 使不同元素间反复进行互动 :进行第一回的预报时, 若某些说法是学生无法表达的, 则由教师教授或同学帮忙, 进行相互间的互动, 将较基础且经常运用的句子表达出来;进行第二阶段的“配音”时, 学生同情境间、学生同学生间频繁互动, 或是小组研讨时教师参与指导而产生师生互动, 能将刚掌握的语言进行频繁的练习及加强。如此的情境教学, 不仅能活跃课堂的学习氛围, 而且会产生出多方位的互动, 以此取得较好的学习成效。
三、强化听力环境带入情境教学
英语听力技能提升的最佳渠道便是让自我投入英语听力氛围里。所以, 必须倡导我国相关政府及教育机构, 加大教育投入的力度, 特别是对于我国中西部区域的农村。如聘请英美教育界的人才到相关农村中学进行任教; 帮助无能力配置设备的学校, 配置相应的设施, 如音响、电脑、电视、投影仪、收音机及录音机等, 使学生天天都可观看到相关英语教育节目, 若学生能日复一日地接受规范标准的英语语调、语音及语速, 且保证半小时的时间, 则学生通过如此长久的耳濡目染, 势必在英语学习上有所收获。再者要提升农村中学英语教师的水平, 必须让教师在教学时运用英语, 逐步加强教师的再教育, 特别是专职英语类, 加强不同英语水平的运用, 尤其是听力方面。另外, 必须让教师主动营造英语交流的氛围, 比如常举办综合听力竞赛 (Listening Comprehensive Competition) 或一周一次英语角 (English Corner) 等, 有助于学生经亲身感受后, 对英语听力能娴熟地把握, 且由此增强自身对英语的喜好、兴趣、关注及情感面, 进而使惧怕听力的负面心理降低。
四、结语
阻碍国内中学教育进展的因素之一便是应试教育, 随着大学逐年扩招, 升学率问题已转嫁至初中环节, 面对如此无形的考试压力, 我们需对英语初中阶段的教学现状进行反思。任何语言的掌握必须着手于听与说, 否则就违背了有关自然规律。必须着重提高学生不同方面的英语技能水平, 包括听、写、说、读。
参考文献
[1]何广铿.英语教学法基础[M].暨南大学出版社, 2013.
[2]曾葡初.初中英语课堂教学研究[M].长沙:湖南师范大学出版社, 2010.
情景模式教育 篇11
一、设置以实物为主的教学情景。眼见为实,人总是通过感官获取各种信息来感知周围世界的存在,所以视觉在学习中占有极为重要的地位。实物教学更直观、更形象、更具体。
比如:在教Clothes时,有些学生分不清dress和skirt,shirt和T-shirt。上课时,我就带了一大袋自己的衣服,逐一呈现,学生豁然开朗,并配上音乐让学生走秀,他们学得开心也扎实。很多学生从家里带了芭比娃娃,学完单词后就可以用英语介绍它们,My doll has a greendress/red hat/white scarf,学生的言语中充满了自信与自豪,在教授fruits and drinks时,我把苹果、香蕉、橙子、芒果、菠萝、梨子等水果和一杯荼、一杯牛奶、一杯果汁等饮料—起带进课堂,针对实物来教授①anapple/orange a banana/pear/mango②a cup of tea/coffee.a glassof milk/juice。在教学“自己家的房间”的词汇时,可以利用图片和肢体语言让学生在情景中学习,学习living-room就做换频道的姿势,bedroom就做起床的姿势,kitchen就做炒菜的姿势等等。在教学What color isit?这个句型时,把它和以前的句子连起来组成—组小对话,通过实物作道具来完成。可以事先准备好苹果、梨、香蕉、葡萄、铅笔、尺子、熊猫(玩具)、汽车(玩具)等装在一个小纸箱里。然后请一个学生上来,被蒙着眼睛从箱里拿出一件物品,其他同学便问:“What’s this?”他则回答:“It’s a...。”若说错了则继续猜,直到猜对了。同学们又再问他:“What color is it?”然后他再回答:“It’ s...”这样同学们就来兴趣了,争着想来—试。
二、通过表演,游戏,故事创设情境。低年级学生喜欢表演,通过学生自己表演或做游戏创设情景,容易激起学生的情感体验。
例如:我在教学动物单词时,首先创设一条主线,观看《动物世界》的纪录片。先请大家猜猜有什么动物,让学生试着做动物的动作,学动物的叫声,monkey、cat、duck等等。用句子来描述自己和他们的感情I like monkeys,I like...最后升华到一定的高度,讲丑小鸭的故事,有的孩子还上台来表演,大家都是兴致盎然地去学习跟故事有关的内容,这个情境的创设,不但让学生巩固运用了知识,而且对学生进行了一次极好的情感教育。
三、运用多媒体手段拓展情境。随着教学中多媒体技术的引入,灵活运用各种电教手段,像TV、DVD、Computer、Radio等,能为学生提供真实自然的语言使用示范。有的口语交际课在进行教学时用人或实物体现不出气氛,就需要多媒体制作软件来帮助完成课堂教学,使教学变得生动、活泼、感染力强,让学生置身于以英语为第一语言的环境中,体验英语的实际运用。
例如:学《Birthday party》这一课时,需要很多人物对话表演。我们可以通过寻找有关过生日party的音像,再通过软件制作出一个热闹的生日party气氛。送礼时说:“It’s for you。”或“Here’smy present for you。”几个小朋友分别送礼并反复说这句话让学生自己去了解其含义。接过礼物时说:“Thank you.How nice!”出示生日蛋糕时说:“It’s a birthday cake。”点生日蜡烛时,Julie说:“Let me light the candles。”然后小朋友—起唱生日歌,最后说:“Julie,make a wish and blow the candles out。”通过场景出示,同学们能够较快地把语音、语义与情号联系起来了解每句话的含义,这种方法可以帮助学生抛开汉语,建立英语思维,记得牢,说得好。学生掌握了基本句子之后,就可以请几个学生来表演一个生目的情景。送礼、许愿、吹蜡烛等表演得惟妙惟肖,既提高了兴趣,学会了基本句型的表达,又锻炼了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体作用。
学生对于学习自己熟悉的东西是比较感兴趣的,因为他们有话可说,也非常乐于与大家分享自己的东西。“设置情景模拟生活”的教学模式充分调动了学生多种感官的参与,使他们在看得见、听得到、摸得着的教学过程中学习知识,发展思维,培养能力,同时也提高了学习英语的兴趣,使英语课堂气氛也生动活跃了起来。
(作者单位:山东阳谷县高庙王联校)
情景模式教育 篇12
一、唱唱英文歌,烘托轻松气氛
要想营造出灵活、贴切的教学情景,多样化的切入方式是必不可少的。对于小学英语教学,从知识的数量上来讲,教学压力并不算太大。特别是对于年龄较小的学生来说,主要的教学任务在于激发学生们的学习热情,让学生能够在英语的思维路径之中有效接受知识。因此,教师应该选择一些适合于这个年龄阶段学生的情景创设方式,唱英文歌就是其中的一种。
例如,在译林版小学英语三年级上册Unit 3 My friends这一单元教学开始之前,教师可先为学生们放一段音频,内容是教材后Song time版块中的歌曲《Goodbye》,轻快的旋律马上吸引了学生们的注意力。随后,教师将歌词展示出来,带着大家一起跟唱。在“Goodbye,my friends.”“Goodbye,see you next time.”等歌词的引领下,学生们不仅感受到了歌曲带来的轻松气氛,并从中初步探知出了本堂课的主要内容,即大致是围绕告别与朋友两个主题进行的。一首简单的英文歌,便顺利将学生带到了教学情景之中。
英文歌一唱出来,整个课堂上的气氛马上不一样了,学习的过程轻松、有趣了不少。选择一些内容与课堂教学相契合的歌曲,带领大家进行演唱,在唱歌的同时,英语知识已经悄无声息地进入到学生们的头脑中,相应的情景也会随之建立完成。如此一来,学生们也可以更顺利地融入课堂教学了。
二、演演情景剧,创设贴切语境
在小学英语的课堂教学当中,从学生心理需求的角度出发,教师应当有意识地将整个学习过程设计得活泼愉快一些。如此一来,开展教学活动的形式自然也有着很大的选择空间。在实际教学中,教师要不断对教学方式进行创新,除了“唱”,还可以尝试“演”,同样能取得比较理想的教学效果。
例如,在译林版小学英语四年级上册Unit 2 Let’s make a fruit salad这一单元中,主要叙述了朋友们一起做水果沙拉的小故事。对此,教师可将学生进行分组,并请他们将这个故事改编成一个情景剧,每个学生选择一种自己喜欢的水果作为对话的内容,然后开始表演。学生们采用“Do you have any bananas?”“I have a mango and an orange.”“I don’t have any grapes.”等句子作为对白内容,表演过程非常流畅。且在整个情景剧的准备和进行过程中,学生们的注意力都集中在对各种水果的思考上,很好地贴合了本单元的教学重点。
在小学英语教材当中,存在着很多“演”的入口。仅从课文本身来看,大多数内容都包含有十分生动的故事情节,这便为情景剧的演绎提供了前提基础。教师可以从旁帮助学生完成课文向剧情的转化,由学生亲自表演。
三、玩玩小游戏,推进热情教学
为了充分调动起学生们的学习热情,营造好整个课堂的教学情景,教师还可以考虑将游戏引入到活动设计当中来。小学生们本就喜欢这种形式,将教学内容融入其中,热烈的情景也就自然形成了,这对于教学成果的推进是很有好处的。
例如,在五年级上册Unit 2 A new student单元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可带领学生做“请告诉我这是哪儿”的游戏。教师要提前给学校中一些比较有特点的地点拍照片,并挂在黑板上。游戏开始后,随机取下一张照片,并请学生用英语说出这是哪里,有什么特点。这个游戏的形式,会引发学生极大的参与热情。教师还要鼓励学生在进行过程中使用刚刚学过的表达方式,如“This is our classroom,it is on the second floor.”“This is the computer room,it is on the third floor.There are two computer rooms in our school.”等。游戏进行的同时,也营造出了相应的教学情景,对表达练习的开展十分有利。
很多教师认为,在课堂教学中带领学生玩游戏,是对教学时间的浪费,实则不然。一方面,游戏的规模不需要过于宏大,只要能够将学生们的思维激活即可。另一方面,游戏并不是单纯地玩,而是为了学,游戏的过程带动了情景的形成,这个情景随之引领学生们高效地接受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