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课堂

2025-02-02

实用课堂(精选12篇)

实用课堂 篇1

实用课堂的研究在我校已经开展一段时间了, 如何高效地完成教学任务, 实现师生共同的成长, 一直是在研究的过程中困扰我的命题:似乎, 每堂课我的声嘶力竭之后, 并没有换来学生的更好进步。问题出在哪里呢?直到有一天, 在杂志上看到这样一句简短的话:“课堂需要等待”。相信作者一定不是为我而写, 他要说明的也与我们的实用课堂关系不大。但是, “他山之石, 可以攻玉”, 这句话, 让我如梦初醒。这么精妙的一句话, 这让我想起看过的两则寓言:

一则:《我牵蜗牛去散步》

有一天, 上帝给我一个任务, 叫我牵一只蜗牛去散步。可是蜗牛爬得实在太慢了。我不断地催它, 唬它, 责备它。它却用抱歉的目光看着我, 仿佛在说, “我尽全力了!”我又急又气, 就去拉它, 扯它, 甚至踢它。蜗牛受了伤, 反而越爬越慢了, 后来干脆趴在那里不肯向前爬了。无奈之下, 我不禁有些奇怪:上帝为什么叫我牵一只蜗牛去散步呢?

二则:《蜗牛牵我去散步》

又有一天, 上帝还派我牵那只蜗牛去散步, 看着它那蜷缩的身体、惊恐的眼睛, 我不禁起了怜悯之心, 我不忍再催它, 逼它, 干脆跟在它后面, 任蜗牛慢慢地向前爬。

咦, 这时候, 我突然闻到了花香, 原来这里是花园。接着, 我听见了鸟鸣虫叫, 感到了温暖的微风, 还看见了满天的星斗。陶醉之余, 无意中向前一看, 呀!蜗牛已经爬出了好远。等我跑步赶上它时, 它用一种胜利者的姿态来迎接我。未等我开口, 它已经带着自信, 奋力地向另一个“驿站”爬去了……

我忽然明白了:原来上帝不是叫我牵蜗牛去散步, 而是叫蜗牛牵我去散步呀!

面对有时学如“蜗牛”的学生们, 我们常如第一则寓言中的“我”那样的迷茫与急躁, 越急躁越达不到理想效果, 往往会陷入寓言中“我”的尴尬境地。站在“蜗牛”们的角度考虑是不是更切合实际, 更符合实用课堂的主旨呢?

那天我给学生上老舍的《草原》, 在感受了草原的辽阔与草原人民的热情之后, 一个关联词“既……又……”引起了学生的关注, “鄂温克姑娘既略带羞涩又热情大方”, 任壮壮同学提出“羞涩”和“大方”是一对反义词, 怎么能用“既……又……”表示并列关系的关联词语来连接呢?这个问题提得太好了, 我眼睛一亮, 把问题抛给了全班同学, 期待课堂精彩生成的出现。可是, 课堂一下子沉静下来, 孩子们沉默不语, 课堂冷场了。我这个着急啊, 这个问题也并不难啊, 怎么会没话可说呢?这时, 我想起了那只“牵我散步的蜗牛”, 我在心里告诉自己, 不要急啊, 他们是孩子呢。我期待那片让我惊喜的景色。于是, 我让学生再读读书, 想象当时的前景。孩子们捧起书, 认真地读起来, 我宁静地看着他们, 放松下来, 是啊, 为什么要着急呢?给予孩子们一份信任, 孩子们一定会让我的期待充满惊喜。我静静地期待着……

一会儿, 有小手举起来了, “因为她们是姑娘啊, 而且是蒙古族的少女, 当然是羞涩的”坐在前排的武敏同学站起来说。“蒙古族的姑娘是能歌善舞的, 她们又是热情奔放的, 再说这是在为汉族朋友表演节目呢, 当然应该大方啊!”后排的吴海波站起来朗声地说道。“老师, 让我们想象一下当时的情景, 蒙古族姑娘第一次见到我们, 自然是面带羞涩, 可是她们又是那样的欢迎我们, 要通过歌声与舞蹈表达心中的情感, 老舍爷爷这样写真是太好了。”班上大家公认的小才女章迁荣这样说到, 我不禁带头为她鼓起掌来。他们说着自己的理由, 我笑眯眯地看着, 静静地听着, 讨论自由了、气氛更热烈了。孩子们的讨论也焕发着我, 我灵机一动, 说:“看看老师, 有没有觉得老师身上有看似矛盾却又很好地体现了老师特点的地方呢?”“我们的老师既和蔼可亲又不失威严”、“我们的课堂既严谨又不失活泼”、“我们学习既学得认真又学得轻松”学生们争相发言……

文学作品中经常会有留白, 留给我们读者无限想象的空间, 实用课堂有时也需要留白, 留给学生思考的空间, 留给学生品味语言文字的空间, 有了等待, 学生的思考就不会浮于表面, 就会在语言文字中浸润成长。

“我牵蜗牛去散步”和“蜗牛牵我去散步”有什么不同呢?细细品味, 似乎这里要我们对蜗牛多一点“宽容”, 多留给它们一点“自己爬行”的时间和空间。

因为, 等待是教师对学生差异的尊重和理解, 也是教育的耐心与宽容, 同时也是对育人规律的遵循。人的成熟和成长是个过程, 过程的快慢有其内在规律, 而且这个快慢因人而异, 因时而异, 尊重这个差异, 学会等待, 自然会瓜熟蒂落、水到渠成, 无视这个规律急于求成, 容易拔苗助长、欲速不达。

教学中我们要善于在学生感知文本“卡壳”处学会等待, 遇到“卡壳”的文本, 我们要分析透视教学的定位与重、难点的把握是否存在偏差, 遇到“卡壳”的学生, 我们要给他们机会, 给予他们反复尝试的充足时间。在“卡壳”处学会等待, 给予学生一个不断尝试的空间, 学生能够发挥好, 在不断尝试中会体验成功, 对语文会更添一份喜爱, 对老师会增加一份喜欢。

著名教育理论家蒯永兵校长也曾经说过:“教育更多的时候应该是一种慢教育, 我们老师应学会在下一个路口等孩子。”确实不假, 相比于快节奏, 慢节奏更符合孩子的学习实际, 相比于急躁, 等待的教学策略更加实用。实用课堂需要等待, 用耐心去等待, 用爱心去等待, 用智慧去等待。

参考文献

[1]刘继茹.合理设置问题点亮语文课堂——新课程改革下《老王》课例引发的教学思考[J].佳木斯教育学院学报, 2010 (4) :329-330.

[2]肖前麟.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的几点思考[J].中学理科园地, 2009 (2) :18-19.

实用课堂 篇2

在我们平凡的日常里,大家都接触过作文吧,作文是通过文字来表达一个主题意义的记叙方法。那么,怎么去写作文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课堂趣事作文5篇,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课堂趣事作文 篇1

在课堂上,每天都会发生一些趣事,最让我觉得有趣的要属一节科学课。

那天,姜老师拿着一瓶黑乎乎的液体走进教室。我心里想:这是什么呀,黑乎乎的,好恶心呀。我们都十分好奇,想看看姜老师要干什么。

开始上课了,姜老师清清嗓子,然后说:“今天同学们和老师一起来做个实验——来尝一尝这个。”老师指了一下那瓶黑乎乎的液体。“我先来!”话音刚落,只见老师把手指放进液体里蘸了一下,再把手指放在嘴里舔了一下,然后眨巴眨巴嘴巴,一幅味道很好的样子。看来这玩意味道不错呀,我也要尝尝。我心里想。这时老师继续说:“谁愿意重复一下我这个实验?”大家你看我我看你,都有些犹豫,这时吴辰枫一个抢先,上去了,只见他伸出手指在液体中蘸了一下,然后放进嘴里,可是他刚把手指放进嘴里,就大叫:“苦死了!”立刻下来了。这是怎么回事?难道吴辰枫骗人?接着,蔡振邦也上去了,他把手指放进嘴里,就发出了“啊”的一声,也飞快的下来了,我也去尝了一下,真苦!我们很多同学一个接一个地上去尝试,每个人都哭丧着脸下来了。

这时,郑理伟说:“我来试试。”只见他走上讲台,把手指飞快的伸进瓶里,再把手指放进嘴里,然后眨巴眨巴嘴巴,也是一副味道很好的样子。

难道……

我心里正寻思着,有个同学叫起来了:“郑理伟手指没有蘸到!”见被人发现,郑理伟吐吐舌头,脸一红,灰溜溜地走下来了。

老师微笑着说:“还有没有同学上上来试试?”同学们你看我我看你,都摇了摇头。

老师见没人上来了,就笑着对同学们说:“其实,刚才你们没有注意到,我放进去的手指是食指,而放入嘴的是中指。”老师又做了一遍。这时,我们才恍然大悟,原来老师并没有把蘸过的手指放进嘴里,怪不得没有感觉呢!看来,仔细观察是多么重要呀,这堂课实在是太有趣了。

课堂上的趣事还有很多,只要你留心观察就能发现。

课堂趣事作文 篇2

你知道学生们在课堂上是怎么学习的吗?说起来还真的挺有趣的呢!

在上语文课的时候,老师会教我们写许多有趣的,写得很好的文章,就会被语文老师盖上印章,盖上印章的同学回家就要在电脑上把编辑好发给老师,到期末的时候,老师会把这些整理好交给出版社,出版成一本书。我们班上的每个同学都希望在书上看到自己写的,所以,每次语文老师叫我们写的时候,每个同学都很高兴,都非常努力地发挥着自己的想象力,用愉快的心情来完成自己的好。

上音乐的时候,老师会给我们很多乐器来演奏美妙动听的歌曲,但我们纪律不好大家都在吵吵闹闹时,我们就只能练习怎样安静了。

上体育课就更有趣了,我们只要做一会儿热身就可以去做其它的运动了,有的同学在打篮球,有的同学转呼啦圈,还有的在踢足球……

你看,我们在课堂上学习,是不是很有趣呢?

课堂趣事作文 篇3

三四节是数学课,依惯例有些同学逃课。

有时候,快下课时老师会出一道题目,立即做,下课时上交。老师的本意是点名而非随堂测试,但同学们团结协作,没到也能交作业。

今天的课堂上,老师说上节课将题目收回检查发现,有同学没写名字,这没什么,是正常情况,但有同学同时交了两份,笔迹还不一样,和他一块吃饭的孩子说:“你们班太搞笑了!”

课堂趣事作文 篇4

今天下午老师上课叫我们修改作文,我修改完了,就和周围同学一起玩儿。

我在后面唱歌,前面一个同学说:“喂喂,别唱了别唱了,瞧你那点声音,吓死人!”

我瞥了她一眼,说:“你打击不到我的,我是不会倒下的,我要发扬我的艺术天分!!”紧接着全场笑翻……

然后,我对我前面内个同学说:“如果今天有托管……”

她问:“你要怎样!”

我说:“我就生气了…!”

全场继续笑翻。

她们都以为我要逃课,结果我却来了一句:“我就生气了!”

看电视的时候,我问我同桌:“喂,内是什么东西?”

同桌回答:“你笨啊还是怎么的,你看我们这种聪明人,一看就知道内个航天飞船!”

我说:“恩恩,你确实挺聪明的,瞅着瞅着,内卫星都给你说成航天飞船了。”

全场还是笑翻了、

诶呀今天实在太搞笑了,太兴奋了。哈哈哈哈哈哈

大家如果想开心过每一天的话,就想我一样,开开心心,每天带着乐观的心情,过好每一分没一秒吧。哈哈!

课堂趣事作文 篇5

在课堂上,学生李刚把一只刚出生不久的小花狗带进了教师,小狗在课堂上汪汪大叫的声音,引起了老师的注意。

这时,有的人在尖叫,有的人在议论,有的女生甚至还跳上了桌子。老师见这样一个情景,大声说:“别慌!大家别慌!”同学们听到老师的话声,本来喧闹的教室,转眼间变得鸦雀无声。老师站在讲台上,看见李刚同学的神情很慌张,于是她走到李刚面前,说:“李刚,是你把小狗带进教室的吗?”李刚站起来,犹豫了一会儿,他心想:我到底是说,还是不说呢?说了的`话,老师一定会把小狗赶出去的,我到底该怎么办,谁能告诉我?

经过了一番思想斗争后,李刚还是决定向老师坦白,她说:“老师,小狗是我带进来的,老师,请你不要赶它走好不好,它还那么小,如果我不管它的话,它就会死的!”李刚的话音刚落,平静的教室有变得喧闹起来,同学们都在议论着,有的人说:“这李刚真是太讨厌了,把小狗带进教室,咬到人怎么办?真是太不懂事了!”有的人说:“这李刚真有爱心啊!可是,不知道老师会不会和他一样有爱心?”

老师听到了这些议论后,说:“李刚,你真的很有爱心,这也是人们必备的一种品质,但是,你再怎么说也不应该把小狗带进教室里来呀,有些女生的胆子小,吓到她们怎么办?你这次的做法老师很不赞同!这样吧,如果这只小狗真的没有地方去的话,就先把它放到我这儿吧,等你给它找到了其他的住所,你再来把它领回去吧!就这样,老师把小狗带到了办公室,小狗狗可爱的样子,立刻吸引了老师们的眼球,他们都纷纷拿出好吃的来喂小狗!

语文课堂营造良好氛围实用方法 篇3

教学中,很多教师把重点放在知识点和课后作业上,往往忽视了教学课堂氛围,我发现,有些课堂死气沉沉,有些课堂活跃度过高导致课堂乱,从而无法完成教学任务。语文的新课程特别强调要在语文的课堂教学中重视对学生人文意识的培养,明确指出“语文课程应培养学生热爱语文的思想感情”,“重视提高学生的品德修养和审美情趣,使他们逐步形成良好的个性和健全的人格,促进德、智、体、美的和谐发展”。那么怎样的课堂教学结构才能构建这样的学习氛围呢?笔者根据自己的经验谈了一些看法。

活跃的课堂气氛能有效地提高教学效率,达到教学相长的目的。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以学生为主体,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调动学习积极性,真正做到教师只是课堂教学的组织者、引导者,学生才是学习的主人。如何营造宽松、和谐的课堂气氛呢?从课堂教学过程来看,可以从以下几方面着手:

一、轻松愉快的课堂导入

上课开始,教师可以带领学生唱唱歌,背背诗,这样,不仅让学生从课间的活动中进入学习状态,活跃课堂气氛,而且能集中学生的注意力,为新课的学习作好铺垫。如果是借班上课,可以和学生课前谈话,如问学生“你贵姓”“老师想和你做朋友”“你吃过饭了吗?”等一些轻松活泼的话题,这样便能在极短时间内拉近师生之间的距离,为新授课作情感铺垫。

二、动手操作调动课堂气氛

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曾经说过:“儿童的智慧在他的手指尖上。”这句话的意思是说,儿童多动手操作会促进智力的发展。从脑的结构看,人的大脑皮层的各种感觉和运动部位中,管手的部位所占面积很大,所以手的运动能使大脑的很大区域得到训练。动手操作的过程,调动了学生的感官参与,手脑结合。学生的思维离不开动作,动手操作是智力的源泉,发展的起点,激发了学生对操作活动的兴趣。动手操作建立学生的表象思维,是学生的直观学习,把书本内容生动化,让语文学习更加形象,课堂学习气氛不再是讲和听的形式。比如,学生在课外进行剪报活动,把用到的知识、语句剪下来,增加了记忆,将学习变成了一种布满情趣的活动课。

三、教师亲切感营造氛围

在小学学生的眼中,教师高高在上,如教师在课堂表情严肃气氛肯定好不到哪儿去,因此,教师亲切感是构建良好课堂氛围的前提。在营造良好的课堂气氛中,充满微笑地去授课,这是一种简单易行,而又行之有效的方法。当然,这种微笑是发自内心的,是对学生的一种关爱,是一种与学生心理上的交流,而非一种矫揉造作、虚假的表情。学生在洋溢着微笑的课堂中,会感到教师的可亲可敬。现在有些教师在授课时,总是板着面孔,处处想着在学生中树立威严感,这就在无形中就扼杀学生对你的亲切感。那样的话,试问,学生还愿意和你交流问题吗?其实,教师的威严不是建立在严厉的表情基础上的,而是来自于你的学问和修养。微笑着面对学生,其实是一种自信,一种认为自己的魅力可以征服学生的自信。而板起面孔去说教,往往是因为觉得自己没有能力征服学生,而运用一种外来的压力去迫使学生去做,我想,这有时似乎会起到一定的效果,但往往不能持久。因此,语文教师要想使学生在一种欢悦、畅快的课堂气氛中去追求知识,那就要首先自己充满这种情绪,用自己欢悦的情绪去感染学生。

四、用多媒体激发学生的情趣和学习的兴趣

多媒体教学已成为教学活动中必不可少的一个重要环节和要素。在课堂教学活动中,教师利用多媒体技术,使教学形式和教学方式变得灵活多样,彻底改变了过去单凋死板的课堂教学方式;让多媒体技术与语文课堂教学环节有机结合,生动有趣的教学形式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提高了课堂教学效果。例如,教学《黄山》一课时,为了让学生真实地感受黄山的美景。教师可以寻找一些黄山的图片,再配上适合的背影音乐,制作成幻灯片,从而让学生真实、生动地感受黄山的美。通过多媒体技术不仅可以感染学生,更重要的是可以使课堂教学活动生动有趣,调动学生对语文学习的兴趣和爱好,让学生喜欢语文学习,爱上语文,这样就激发了学生的学生情趣和学习兴趣。

五、创设悬念引发课堂气氛

由于长期受应试教育的影响,一些教师不愿活跃课堂气氛,也不知怎样活跃课堂气氛,惟恐一发而不可收,形成了灌输式的教育,学生在听话的听教师讲课,整节课下来,教师讲得多,学生说得少。课堂上教师在唱独角戏,下面的学生静如一潭死水,被动地接受知识,缺少师生互动,课堂气氛沉闷,导致了教与学被割裂开,处于对立面,教学效果可想而知。因此,教师必须改变这种传统的教育观念,建立活跃的课堂气氛,让学生做学习的主人。教师可以设置一些有趣的,带有挑战意味的,悬念式的情境,调动学生的参与积极性,让课堂气氛活泼起来。学生在悬念下产生认知矛盾,对疑问有了探究的欲望,自觉地去思考,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教师让学生大胆发言,组织讨论学习,课堂气氛活跃,激发了学生的思维,碰撞出灵感的火花。

六、提高教师本身的教学艺术

教学艺术是教师达到最佳教学效果的方法、技巧和创造能力的综合表现,它主要表现在教师对教学过程的把握和教学方法的运用上。在影响语文课堂气氛的诸因素中,教师的教学艺术是一个重要因素,教师首先应从教育思想和教育方法放手,应积极培养和保护学生的好奇心、探索欲。“学起于思,思源于疑。”鼓励学生独立思考,大胆质疑。同时,教师要善于用自己的态度、语言和技巧创设一种宽松、和谐和进取的课堂气氛,使学生思维处于高度活跃状态,此时,教师也不需担心教学效果如何。

实用英语课堂教学模式初探 篇4

1 导入式

长期以来, 对如何在短时间内有效地导入课文, 唤起学生潜在好奇心和迫切的求知欲, 使学生都能带有兴趣去学习理解课文, 一直是我研究的课题。因为我深知:Well beginning is half done。所以几年来, 我采用了各种教学手段, 力求寻找到最佳的方式。例如: (1) 由老师介绍课文的背景材料或简单地先复述课文。 (2) 如果课文有较强的故事情节, 则让学生以课本剧的形式在讲解课文之前先行表演。有一定教学效果, 但是对于启发智力, 拓宽思维方面还是不够奏效。随着中国国际化水平日益提高, 代化发展对外语需求更加广泛。所以现代教学必须适应中国社会的需求, 加强或培养学生良好的交际能力和创造性思维 (communicative and creative) 成为外语教学的首要任务。

为此, 近两学期除了使用常规方法之外, 我尝试了新的手段相配合来导入课文, 目的就是为了让学生既能拓宽思路, 又能言之有物, 从而提高英语交际水平, 以最佳状态进入课文的学习。结果显示学生参与的热情高, 进入角色快。

以《新视野英语教程》Book II, Unit 2为例:课文是大家都感兴趣的时尚“Trends and Fads”话题, 在学课文之前, 我提出了这样的一个问题:When you hear or see the word“trend、fashion or vogue”, what image or picture will come into your mind or appear in your mind?然后, 再加以提示, 如:food (such as KFC, Mc Donald’s) ;clothes’styles which are in fashion such as“Addidas”“Nike”“Versac”.问题很简单, 主题也熟悉, 因而学生的学习热情一下高涨起来, 并纷纷展开各自的联想, 并踊跃地发言, 把自己的所思所想能用英语表述出来, 尽管不很完整, 不很正确, 但同学们想说了并且愿意说了。我把他们的联想———罗列在黑板上, 归纳在不同的板块中, 便于总结。从黑板上罗列的内容来看, 学生的思维是积极的, 联想是丰富的, 几乎人人参与。虽然由于时间与黑板大小关系, 展示的还只是学生说出的大部分的联想, 但已能看出它基本上覆盖了课文的内容。在接下来以后课文的学习中, 无论是理解课文的质量还是速度, 都是令人欣慰的。

2 教学形式方式多样化, 感受多方位

说起课堂教学, 人们就会想到这样的一个教学模式:复习—导入新课—讲授新课—练习—布置作。听, 说, 读, 写, 译。这种教学模式的运用有它一定的合理性。大多数的教师和学生已习惯此教学方式。但你会发现学生的学习是被动的, 课堂缺乏生气, 学生缺乏活力, 学生为学而学。根据十多年得教学经验总结, 发现人的思维并非直线的, 也不总是连贯的, 恰恰相反, 人的思维常常是零碎的, 片段的。根据这一规律, 我们探索了一条更活泼, 富有启发性和讨论性的学习模式。

3 建立全新的脑图 (mind map)

实践证明, 我们每个人都有一种偏爱的学习方式。我们有些人是视觉学习者:当他们看到学习的内容以图像形式出现时, 他们学得更容易, 更好。有些人是听觉学习者:通过交谈的声音或音乐来学习。有些人则是触觉/动觉学习者:当他们通过触摸或者能亲身运动, 体验和实验时会学得更好。只有当我们把大脑的许多巨大能量连接起来时, 才能学得更快更好。

因此, 在平时的课堂教学中, 我尽量让学生运用不止一个感观进行学习, 尽量通过其它感观牢记信息。传统的教学方式是让学生一行一行地记笔记, 但大脑不是以此方式运作的。大脑是将信息存储在树状的树突上的, 它以类型和关联存储信息。因而, 当你用大脑自身的记忆方法工作, 你就会学得容易, 迅速。所以, 有时我尝试在课堂作导入时让他们先跟着我一起画脑图来把整篇课文勾画在一起。

(1) 在黑板的中央开始文章的主题 (通常是课文的标题) 。

(2) 然后画出从主题分散出来的分支 (各个不同的章节) 。

(3) 对于每个要点, 通常只用一个词, 词组或一个符号来记录。

(4) 将相关的内容放到同一个分支上。

以新视野英语教程Book II, Unit 4为例:课文是大家非常熟悉的话题电视。此篇课文是:“The Great TV Turn-off”。课文读懂, 不难, 但要牢记却也不易。因此, 我就把课文勾画成一幅脑图, 并且展示在黑板上, 帮助学生更有效地熟悉课文。如图所示: (省略)

由此可见, 要提高课堂活动的质量, 首先教师精心设计课堂, 要遵循以下原则: (1) 学生在思考讨论中学习。 (2) 学习应该与学生的需要和兴趣相关联。

在某些课堂教学活动中, 学生只是被动参与教学活动, 尽管参与人次多, 但学生毫无主动性。他们的语言能力和思维能力并未得到提高。因而教学活动的有效性具有重要的意义。而教师应做的就是:充分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 使之在学习时进行积极思维, 激活学生已有的图式, 并能准确、恰当地表达自己的见解和思想。

以“大学英语”Book I, Unit 1为例, 该课文标题为“Improving Your Study Habits”。要让学生在课堂教学中取得良好的效果, 需要充分调动学生已有的知识以求对课文最大限度的理解。首先让学生罗列出自己的“Study Habits”, 让学生以小组形式互相传阅交流各自的学习方法, 并以debate的形式进一步加以阐述、辩论。这样在启动了学生已有的知识, 经过充分的积极思维之后, 再让他们阅读该课文, 其理解达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

总之, 通过多种手段, 激活课堂教学, 是提高每个45分钟的课堂教学质量, 减轻学生负担的重要途径。每一个教师必须在“解惑”上多下工夫, 既教知识, 又教给学生去解决知识症节的方式方法及要领, 轻松而又敏捷地理解知识, 启发心智, 提高学生良好的认知能力。

摘要:众所周知, 在学习过程中, 兴趣就是最好的老师。许多学生不愿学英语, 不愿意上英语课, 关键是他们对僵死的, 一成不变的英语教学失去了兴趣。针对此种情况, 本文将从三个方面论述并探讨课堂教学的改革思路及实践活动。希望对英语教学改革提供一点借鉴。

关键词:英语课,兴趣,思索,参与,有效性

参考文献

[1]新视野英语教程:第二册[M].

实用的快乐的课堂作文 篇5

在我们平凡的日常里,大家都写过作文吧,作文可分为小学作文、中学作文、大学作文(论文)。那么问题来了,到底应如何写一篇优秀的作文呢?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快乐的课堂作文6篇,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快乐的课堂作文 篇1

“哈哈哈……”“齐晓雨你太逗了!”这是怎么回事?告诉你吧,我们在课堂上玩“指手画脚”的游戏呢,就是一人比画,全班同学猜成语。

你看,李飞宇上场了。他不时地翻一下别人的口袋,那样子就像一个在偷东西的小偷,把大家逗得哈哈大笑。但是我们却怎么也猜不出谜底是什么。有谁能想到呢,谜底竟然是“蹑手蹑脚”。拜托,李飞宇,你是不是把成语理解错了!

接着,董博洋和我做搭档(dàng)。我捏着嗓子学了一声鸡叫“咕咕咕”,董博洋立刻做出舞剑的动作。我又叫了几声,她便像一位大侠,又是舞剑又是打拳。男生们便立刻鼓起掌来,猜出了“闻鸡起舞”。我不服气,又表演了一个“左顾右盼”。我向左一看又向右一看,头摇得像一个拨(bō)浪鼓。没想到,男生异口同声地说出了“左顾右盼”,我心服口服了……

这个游戏真是又有趣又富有知识性,我可是受益匪浅啊!

快乐的课堂作文 篇2

“叮铃铃,叮铃铃”,同学们兵贵神速地跑到座位上,脸上露出甜滋滋的笑容,因为这一节是我们最喜欢的英语课。

满腹经纶的英语老师Cherry微笑着来到了教室。首先,Cherry简单地跟我们讲了这节课要上的内容,上半节课要上新课内容,Cherry先打开了帮助她上课的课件,Cherry每带我们领读一个新单词,我们就会觉得学习英语是件轻而易举的事。学完这些单词后,便起立做起了动作,Cherry在电脑上放了一个饶有兴趣的英语视频,她也做起了这些动作,显得很幽默,每位同学都随着她蹦蹦跳跳,可好玩了,书本上的知识也在这轻松愉快的氛围中不知不觉地掌握扎实了。

一眨眼,就到了下半节课,Cherry决定这半节课就让我们轻松一点儿,玩一个有趣的游戏以巩固所学的知识。首先,Cherry卖了个关子,让我们先复习一下,然后再开始游戏。复习完了,Cherry才宣布这个游戏的名称叫“咬耳朵”,规则是老师把一句英语句子或单词轻轻地在耳边告诉第一位同学,由这一位同学用同样的方法传给下一位同学,直到传完为止,最后的同学把听到的单词或句子以最快的速度表演出来。游戏开始了,同学们都手忙脚乱地将英语单词传给下一位同学,而我坐在第五个座位,也不知道前面的人说错了没,我就提心吊胆地将听到的内容悄悄地传给了我后面的同学,当我还在担心自己是否传错的时候,我后面的这位同学早已将我说的句子洪亮地复述出来了。整组同学欢呼雀跃,”Yeah!We are No。1!” 果不出所料,我们小组速度最快勇夺第一,每个组员还得到了老师奖励的3张小贴纸。

这就是我们最喜欢的英语课,每次上英语课总觉得时间飞逝,35分钟眨眼间就过去了,英语老师用心而幽默的教学,让每位同学觉得学习英语并不是一种负担,都喜欢上了英语课,而且很专心地上好每一节英语课。

快乐的课堂作文 篇3

英语课,大家都知道,没什么稀奇。可是外教老师来上英语课,就大不一样了。这不,我们班就遇到了这件事。

这事还得从星期一下午说起。星期一下午第三节课是英语课,陆老师告诉我们明天第一节课是英语课,有外教老师来上课,教室里一下就沸腾了,看来大家对外教老师非常期待呢。第二天早上,有一位外国女士走进了我们的教室,还面带微笑呢,大家立刻明白了,这就是外教老师。同学们像歌伦比亚发现了新大陆一样兴奋,围着外教老师左瞧瞧,右看看,比李时珍端详药材还仔细。外教老师一头金发,看上去很精神,眼睛是蓝色的,像两颗有光泽的蓝宝石,个子大约175厘米,长得人见人爱,花见花开,车见车爆胎。“丁零零”,上课铃响了,我们都回到了自己的位置。老师告诉我们,她喜欢黄色,出生在美国,有一个好听的名字:ROZ。外教老师还特地为上课准备了一个课件,里面有一篇短文,一些单词和一些与单词有关的游戏,还有图片。

时间不知不觉得过去了,“丁零零”,下课铃响了。外教老师拿起她的包和文件夹走出了我们的教室。大家都下了位,找到自己的好朋友谈论起这位外教老师。我觉得这是一堂奇怪的课,老师是外国人,显然很关注这堂课,可是却没有人来听课、记录、拍照,不奇怪吗?

这就是外教老师来上课的事。最后,我想对所有外教老师说:“欢迎常来银城小学!”

快乐的课堂作文 篇4

在我的童年记忆中,有许多事情都已渐渐地淡忘,但有一件事主我记忆犹新,终身难忘,那就是我读四年级的时候发生的事情。

那天在课堂上,为了写的材料,老师要我们每个人带一个水果,准备做水果沙拉。

首先,老师拿了同学们带来的水果,有苹果、梨、香蕉、桔子……,还准备了盘子、发、刀、筷子、牙签和沙拉酱,放在桌上的苹果像一个小娃娃似的胀红了脸,梨黄澄澄的,像一个黄色的小灯笼,同学们非常兴奋,有的很激动,有的恨不得冲上前去,有的馋得流口水。

然后,老师开始切水果了,老师把香蕉剥了皮,白胖胖的香蕉肉露出来了,老师把香蕉切成一片一片的给我们看,像许多圆片在盘子里躺着,接着老师以开始帮梨削皮,切好后放在盘里,老师又开始削苹果,老师一不小心,就把苹果掉了,有的同学见了冲上去捡起来,有的同学说老师太不小心了,还有的同学在哈哈在笑,老师拿起苹果赶紧去洗了一下。

最后,老师拿出沙拉酱,放了几勺在水果中间,用勺子搅拌均匀然后让同学们看了一下,同学们开心极了,沙拉很漂亮,五颜六色的,像一朵花一样美,同学们狼吞虎咽,一下就把水果沙拉吃完了,还有一个同学把最后一点直接一口吃了,真是个小馋猫。

通过这件事,我明白了一个道理,做事情要认真,不能马虎,要小心翼翼地去做每一件事。

快乐的课堂作文 篇5

今天,我们快乐的第二课堂又到了。

大课间的时候,我们排着整齐的队伍,来到运动场上,我们都拿出自己的羽毛球和球拍。可惜我不会打羽毛球,只好模仿别人对着墙打。

我看见别人打得非常精彩,他们都边打边笑,这时,我的好朋友梁绮敏走过来问:“我可以和你一起打羽毛球吗?”我回答:“对不起,因为我不会打羽毛球,你能教我打羽毛球吗?如果你教会了我打羽毛球的方法,下次我一定会和你一起打羽毛球。”她爽快地答应了。她耐心地说:“首先,左手拿着球把它移到胸前;右手拿着羽毛球拍往后一移,把球拍对准羽毛球向前用力一打,就可以把球拍到很远的地方去了。如果你觉得麻烦,也可以用另一种打羽毛球的方法。首先,左手拿着羽毛球轻轻一抛,然后右手拿着球拍迅速向上前方一拍,也就可以拍到很远的地方了,这个方法也可以。”我一步一步按照她教的方法去学,一点一点地进步了。

最后,我终于学会了打羽毛球了,第二课堂过得真开心。

快乐的课堂作文 篇6

知识是每一个人都应该拥有的,但要拥有知识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那我们就要见多识广,要有一个适应现代化生活的.学习空间,不过这只是次要的。主要的是我们更要在课堂上学习得快乐,学习得痛快、这才可以真正的学到知识。

在我们的课堂里就拥有了这样的一切,而这一切就让我们学习到了更好的知识。

我们的课堂,也不是很特别的,也就是一位老师和班上的一些同学在教室里。上课了,老师走进了教室,说一声:“上课”。同学们就站直了身体向老师问好。老师喊同学们好,接着说“坐下”。突然,我看见了白然老师手上拿着一杯水感到很好奇。真想解开这个谜。老师终于把它拿出来给同学们看了,大家都目不转睛的盯着,没有出声。只是在我旁边的李丽同学大胆地站起来,说“这有什么用呀!只不过是一杯晋通的水一老帅笑了笑回答着李丽的问题:“不是有什么特别的,只是这杯水是我上个星期装满的,放在窗口一个星期,那些水就剩下这么多了。同学们,这是什么原因呢!”同学们都不知道,倒是我们班上最搞笑的张庆同学说:“可能是不小心,被人碰倒了一些吗?”听了他的话,同学们都哈哈大笑起来。接着老师又严肃起来了,让同学们翻开书,第一课“蒸发”。老师又让同学们看课文,看完和同学们议论刚才我提出的这个问题。我看了一会儿,看完了,知道了这个问题的答案便和李丽议论起来,议论完了。老师叫同学们回答,同学们纷纷举手,我也举了,平时我是最没胆量的,知道答案都不敢举手回答,但在这堂课上,我却勇敢地举手了。老师叫我回答,我非常顺利地就回答出来,答完后,只听见热烈的掌声,我心里感到很高兴。接着老师又把实验的结果拿下来让每一个同学看看,这样同学们就可以更深一步的理解这个问题了。

实用课堂 篇6

关键词:初中思品;课堂教学;教学情境;构建与创设

中图分类号:G633.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1992-7711(2016)14-001-01

新课程标准指出:教学过程要注意以多种形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望,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而兴趣是推动学生探究知识的催化剂,是最好的老师。思品课堂要精心设计教学情境,倡导学生主动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切实提高思品课堂教学效果。如何创设实用有效的课堂情境,使思想品德课堂真正走进学生的世界呢?下面结合自己的教学实际,作一探讨:

一、创设直观情境,激起学生学习的兴趣

根据教学内容,适时利用视频影像资料创设符合学生学习认知的情境,是启迪学生创造性思维,培养学生能力的有效手段。在思品课堂教学中,我们可以把社会环境或生活环境通过“剪辑”、“复制”或再创造后搬进课堂,对学生进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教育,给学生以道德感召。从学唱歌曲中引入新课,也是创设教学情境比较有效而直接的手段。如学习“理解父母”时,我首先请全班同学唱《常回家看看》,当讲到成年子女对父母应尽赡养义务时,播放满文军的《懂你》,从而让大家知道了为什么要孝敬父母,怎样孝敬父母。这样,学生在轻松愉悦的氛围中完成了学习任务,掌握了教材观知识。教学的形式是多样的,我时常会根据不同教学内容,结合学生实际,采用不同的教学方式,注重有效的教学情境引领。

“小品表演”是学生喜闻乐见的文艺形式,也是思品课堂中创设直观情境的一种有效手段。恰当地组织学生小品表演,能完成深化主题教育,还能让学生在声情并茂的表演中,得到美的享受,强化道德观念。在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礼貌显魅力》这节课中,我先让学生表演乘车让座的情景,乘客中有抱小孩的阿姨,有残疾的叔叔、有老人、有学生。学生表演自然纯真,有的主动打招呼,把座位让给抱孩子的阿姨,有的把座位让给有残疾的叔叔。然后,再让学生表演乘车不主动让座情景。如抱小孩的阿姨在刹车时不慎把小孩撞得“哇哇叫”,老人则由于站不稳而跌倒在少先队员身旁……在课堂上再现儿童熟悉的场景,使学生在自己创设的情境中进行比较,在情趣盎然的心境中接受教育,知道什么是美的行为,什么是丑的行为,什么是社会主义价值观倡导的“友善”要求,达到了预期的教学效果。

二、创设问题情境,提升学习自主的意识

“学起于思,思源于疑,疑解于问”。课堂提问是传统课堂教学的重要手段。设计问题情境,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发现问题、探索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思品课的教学不仅要使学生有所感,而且还应有所开阔视野,进行探究性的积极思维活动。

三、抓住突发情境,提升德育功能的实效

思想品德知识学习的内在意义在于潜移默化中对学生综合素质、身心修养、价值观念的引领。学生是课堂的主体,学生之间、师生之间的协作与探究,有助于学习者完成对知识的建构。记得有位名师在讲学时介绍了这样一个精彩的课堂片断,其抓住课堂突发瞬间或情境的艺术,值得学习:这是一堂七年级的《思想品德》课,课题是“护佑生命健康”。老师根据课程标准和课文的要求,首先进行了仔细的教学设计,把各种有可能的情况都考虑清楚了,设计出了自己十分满意的教案。因为这堂课的内容与学生的实际联系程度比较高,老师想应该是学生好理解也是比较容易掌握的,于是按部就班的开始了讲课。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求学生用简单的话语来讲一个自己生病、或者在其它情况下生命健康受到影响的时候得到父母、他人关心和帮助的故事,一起来分析其中的道理。正在老师讲课最兴奋的时候,学生张明可能是由于椅子不太牢固的原因,向后摔了下去,邻座的同学李文手脚眼快地把他扶了起来,老师听到了李文一句轻轻的问候:“摔疼了吗?要不要紧?” 张明摇了摇头,说“不要紧的,没什么”。不少同学都看到了课堂上突兀的这一幕,老师当时就想,这摔和扶的一幕就是这堂课内容的很好的切入点,于是组织学生根据课文内容来讨论刚才的那一幕。学生的回答出乎预料:“如果李文不去扶张明的话,张明可能要摔破头了。”“张明欺负过李文的,李文真的了不起。”“人不能太自私,别人生命健康遇到危险的时候,应该去帮助的。”“我们要珍爱自己的生命,也要尊重和善待他人的生命”“向李文同学学习”听到同学们这样的议论,老师赶紧问道:“那么,李文同学的行为和刚才大家说的故事,说明了什么道理呢?”学生们齐声回答:“当他人的生命遇到困境需要帮助时,尽自己所能伸出援助之手”,之后更多的学生更能理解到“保护未成年人的生命健康,不只是未成年人自己的事,也是家庭、学校、国家和社会的共同责任”,把握一个突发的事件,一节课下来的教学效果就不用说了。

实用语文课堂教学模式建构探微 篇7

一、现状调查

语文素来被贴上“无用”“难学”的标签, 能认真学语文的都是对文学真正感兴趣的极少一类。在现实生活中, 语文无不和生活、学习的方方面面息息相关。但学生囿于狭小的圈子里, 整天和书本、试卷打交道, 很难或预见语文的实际功用。对此, 语文教师也特别焦虑。即使是学富五车的博士到中学任教, 很多也是用知识征服学生, 甚至一言堂, 学生只能凭一时的兴趣专注于语文老师的才学, 久而久之, 便在这种“控制”下僵化了。

为了弄清学生语文学习的现状, 以便更好实用语文教学模式建构的课题研究, 笔者在本市某重点中学初三年级十个班的学生中开展了问卷调查。问卷调查表围绕课堂教学、学习方法、教师情况三方面来展开。以下是部分问题和调查结果分析。

1. 你喜欢语文课吗? (根据你的选项做第二题)

A.喜欢B.不喜欢

2. 你喜欢语文课的原因是

A.感兴趣B.语文老师有魅力

C.语文是学好其它科目的基础

D.想提高口才E.想提高写作水平

你不喜欢语文课的原因是

A.不感兴趣B.语文老师的问题

C.学语文没有用D.其它

3. 你喜欢哪种模式的语文课

A.以知识讲授为主的B.以双边活动为主的

C.以分组讨论为主的D.以自学为主的

4. 你觉得影响你语文成绩的原因是

A.时间不够, 都花在数理化上面了

B.社会价值观导向有问题, 语文对个人的发展影响不大

C.语文老师讲课方法有问题, 不能激发学习语文的兴趣

D.学与不学都一样, 见效很慢

5. 你认为什么对语文老师更重要

A.仪表和情绪B.专业知识

C.教学方法D.应试技巧

E.师德水平

通过调查, 我们发现, 多数学生不喜欢语文课, 原因主要在于学语文没有用或者说语文的价值还有待发现;多数学生喜欢上课有一些互动环节;社会的价值观导向太功利, 影响学生学好母语的情绪, 加上很多语文老师无法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所以语文成绩一直成为很多学生的拦路虎;语文老师在提高专业知识的同时, 更要注重采用灵活的教学策略, 发掘语文的实用价值, 让学生积极地参与课堂, 学有所得。

二、模式建构

实用语文是指语文对个人的发展具有极大的导向作用, 教师要充分利用教材, 运用多种教学手段向学生传递出实用价值。建议每篇课文教师要设置一个开放性问题供学生思考, 教师讲授18分钟以内—学生读书不少于12分钟—思考讨论15分钟, 通过课堂辩论、练笔、比赛等形式开展, 要有重点地训练学生听、说、读、写某一方面的能力, 力争一课一得。

三、理论依据

第一, 杜威的实用主义理论风行多年, 它产生于实用主义哲学基础之上, 批判传统教育理论不顾儿童个性特点和社会生活不断变化之需要, 主张教育即生活, 教育即经验的不断改造, 学校即社会。杜威认为:“要使教育过程成为真正的师生共同参与的过程, 成为真正合作的相互作用的过程, 师生两方面都是作为平等者和学者来参与的。”陶行知在充分学习杜威的思想后即提出“生活即教育”、“教学做合一”的理论体系。两种提法都要求师生关系应建议在平等的基础上, 也就是新课标里提倡的“以教师为主导, 以学生为主体”。但要真正实现这一目标, 各地的语文教学改革做了很多探索。比如洋思中学在教学中采用“先学后教、当堂训练”的教学模式, 很好的培养了学生的自学能力, 减轻了学生的负担, 解决了后进生的问题。湛江市中英文学校三年来利用导学案进行课堂改革, 也取得了一定的效果。因此, 杜威的实用主义理论、中国化的实用主义理论、生活教育理论是本课题的指导思想。

第二, 动机理论认为:动机是驱使人们从事各种活动的内部原因。有外部动机和内部动机之分。外部动机指的是个体在外界的要求或压力的作用下所产生的动机, 内部动机则是指由个体的内在需要所引起的动机。马斯洛认为, 动机理论的研究在方法论上应以人本主义心理学的方法论为指导, 即坚持以人为中心, 以健康人为对象, 重视健康动机的研究, 坚持整体动力论, 务必阐明动机与有机体和环境以及动机与动机之间内在的整体动力的关联。实用语文的教学模式要求教师不仅要运用多种教学手段发掘出语文的实用价值, 让学生产生爱学乐学的动机, 学习效率不言而喻。

四、教学策略

第一, 情境教学法, 这是实用语文教学模式探索过程中比较有效的一种方法, 指的是在教学过程中, 教师有目的地引入或创设具有一定情绪色彩、以形象为主体的生动具体的场景, 以引起学生一定的态度体验, 从而帮助学生理解教材, 并使学生的心理机能得到发展的教学方法。情境教学法的核心在于激发学生的情感。在上散文、古诗时, 都可以运用这种方法来调动学生的情感体验。

如黄老师在教经典散文《荷塘月色》时, 她的设计是朗读———分析——品味———仿写, 但她总觉得很多学生的情感并没有调动起来, 因此, 虽然教学任务完成了, 但效果并不好。我们在调研的过程中, 建议她将搜集到荷花图片, 特别是本地湿地公园和坡头区新开发的荷塘展示给大家, 学生欣赏了几十幅图画, 在惊奇中, 他们发现本地还有这么美的地方, 于是大家的学习积极性高涨起来。黄老师说, 这么美的景色, 请大家写点文字来抒发你心中的激动之情吧!学生很快写完, 这时, 舒缓的音乐声响起, 黄老师说, 很多年前也有一位诗人、作家写了一篇非常有名的关于荷塘的文字, 我们一起来看看, 他是怎样写荷塘的?朗读带中优美的片段朗读开始了, 学生情不自禁地拿起书本认真地品读课文, 欣赏美段, 修改自己的文字, 展示交流。整个课堂气氛非常活跃, 黄老师说, 她有一种被人推着前进的感觉。

第二, 整合教育资源, 促进各科目间的横向、纵向联系, 充分发掘学科优势。如《山洞的探查和诗人的幻想》是篇选学课文, 学生一看题目, 就觉得肯定是枯燥无味的朗读和赏析。杨老师上课的重点是要求学生理解学术散文融科学知识于生动描写与抒情性一体的艺术魅力。问题在于用何种方式去实现这个目标。她做了个调查, 发现爬过山、进过山洞的同学不在少数, 但能把看到的写成一篇像样的文章或者把看到的口头描述出来的基本没有。于是她调动记忆中最美山洞的印象, 让学生自由组成三人旅行团, 充分利用课文资源, 每个团队将自认为最美山洞画出来, 并由一个人上台展示。于是, 学生先是认真看了课文, 了解了山洞里会有什么, 然后摘录了一些文字作为导游词, 三人一起合计修改, 忙得不亦乐乎。通过这样的活动, 学生也发现了语文是有用的, 学习的主动性便会有意识地加强。

第三, 形成固定的合作探究小组。小组合作学习已经被广泛运用于教学活动中。湛江市某小学利用导学案、采用分祖学习的模式已经三年有余, 现在已经扩大到全校每个科目都有固定的合作探究小组。教师先培养一定数目的组长和副组长, 建立有效的评价机制, 以点带面, 调动所有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不足的地方是, 为了得到奖励 (有一面小组加分奖励板) , 分组讨论时往往是各组说各组的, 看似热闹, 但效果有待提高。而实用语文课堂的分组学习, 对“小组制”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比如在分享展示环节, 一定要求另外一个组在展示本组问题时, 先归纳前一组回答的是哪个方面, 有什么优点和不足。比如欣赏一个片段的美, 有的组可能从情感方面, 有的从组词造句方面, 这样不仅可以训练学生的归纳概括能力, 也能避免重复回答。

五、课改反思

第一, 教师要加快知识更新的速度, 将课堂真正还给学生。教师的知识框架丰富, 可以让课堂的知识容量增加。诚然, 不是每一个人都能做马小平, 但事实是, 许多教师多年来使用的教学方法就是教师讲学生记, 现在提倡合作学习, 教师们的方法变成教师讲———学生讨论———总结———记忆, 其实是换汤不换药的做法。教师的知识水平或经验不够, 就难以针对不同的课题选择适当的教学策略, 最后就只能让教改变成一种形式。

第二, 教学目标要依学生层次制定, 避免空、大, 尽量具体化, 确保每个学生上课都有收获;教学策略难以对所有学生都见效, 部分学生会因为跟不上学习进度而失去信心, 所以要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 灵活选择, 比如, 一个单元里有两篇写景散文, 即使情境教学法效果再好, 也不能都用此法。

第三, 对于分组学习, 有必要用时则用, 没有必要用时哪怕要上公开课也坚决弃之不用。若小组讨论成为一种形式, 学生便不会积极参与, 反而浪费有限的思考时间。因此, 小组合作制要有有效的实施措施, 小组合作学习中激励机制一定要细化, 这样才会真正有益于学生的成长与进步。

摘要:语文素来被认为无用, 教学效率一直低下, 实用语文课堂教学模式改革以实用主义和生活语文、动机理论为指导, 针对这些现象, 要求教师要充分利用教材, 灵活运用多种教学策略向学生传递出实用价值, 要求每课一得, 重在落实。实用语文的优势突出体现在课堂活动主体性的发挥及学习成效的评估方面。

关键词:实用语文,课堂教学,模式建构,策略

参考文献

实用教学法提高物理课堂实效性 篇8

一、集体备课, 精心设计提高课堂效率

1. 为了让学生更好的掌握课堂知识同学科同年段的教师共

备同一节课, 如何创设情境, 用哪一个实验引课, 如何突出重点, 用什么方法解决难点, 哪个地方精讲, 那个地方该让学生去讨论, 探求;如何设计分层学生的作业, 板书设计醒目等等。

2. 提高学生的课堂参与程度, 让他们主动, 快乐有效地学习, 如;

课堂上多提问学生让学生参与到一个新知识的思维过程中, 让他们独立思考。例如讲静止和运动的相对性时让每一个层次的学生都举例。即调动积极性也能提高学习兴趣, 而且对学生的有些独特的想法不要给予否定, 鼓励学生有创新意识。

3. 坚持精讲清练的原则。

正确处理教、学、练三者之间的关系, 是开展初中物理课堂有效教学的基本保证。根据课堂教学内容教师要精讲例题, 可以按照题的难易程度, 结构, 特征, 思维方法等各个角度进行全面剖析, 重视例题的质量。同时让学生做与例题同样的练习, 多一个提问。这样既能给后进生带来会做题后的喜悦, 也能做到抓两头带中间。学生在课堂做练习要及时批改, 错误之处要及时纠正。这样有助于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理解与巩固。

二、课后及时辅导巩固, 提高学习兴趣

1. 当天学习了新课, 当天抽出时间进行小考, 及时批改。对于后进生和中等生给予语言的激励。让他们有信心求知, 逐步达到亲其师信其道。对定义, 公式, 计算步骤做错的学生进行面批, 有助于知识的巩固。同时让学生准备了错题本。把作业, 课堂, 课间的错题载录进来, 同时用红颜色的笔改正过来。有助于督促的作用, 经常翻阅错题本能提高知识的巩固, 同时也是提高成绩的好方法。

2. 经常当面改作业, 当面指出错误, 加深印象, 及时改正。

3. 每次测验或考试后尽量让学生自己改错题。 (同坐位互换或班级互换) , 养成用自己的思路对照教师的分析思路, 掌握一题多解的方法。

4. 在第二天上课之前由课代表领读前一天所学的知识, 使学生提前进入上课状态, 同时能温习前一天所学的知识。便于今天的引课。

三、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提高课堂效率

兴趣是学生力求接触某种事物的意识倾向, 它对学生的学习活动起着关键作用。如果学生对学习对象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其学习效率将会得到有效提高。同时在兴趣中学习, 还能有效地减轻学生的心理压力, 使其将学习当作一种愉快的享受, 从而产生积极主动的学习动机, 表现出极大的学习热情。在教学中可采用各种方法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1. 利用实验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物理学本身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自然科学, 物理的定义、定理、规律、定律都建立在大量的实验和实践活动中。实验教学可以在课上, 也可以在课下;可以使用实验室所配备的器材, 也可以自备自制教具, 甚至可以使用我们日常生活中的现有物品进行实验。经常使用学生身边的物品做实验 (如用铅笔和三角板做压强实验, 用纸张和橡皮做惯性实验, 用纸张做流体压强与流速关系的实验, 用雪碧瓶做液体压强与深度关系的实验, 用平口玻璃杯和纸做大气压强存在的实验, 用鸡蛋和盐水做物体的浮沉实验等) , 这些器材学生更熟悉, 更有利于使学生明白物理就在身边, 物理与生活联系非常紧密, 学生的学习兴趣自然得到很好的激发。

2. 利用多媒体等多种教学手段提高学生兴趣。

教师在教学中, 根据学情的需要, 不断地创设物理情境, 不仅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而且能使学生的兴趣由弱到强的发展, 贯穿于教学的始终, 学生有了兴趣就有了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在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这个环节上, 合理运用多媒体可收到显著效果。

例如:在研究“物体的浮沉条件”时, 先利用学生的好奇心理, 让学生猜想:鸡蛋是沉入水底还是浮于水面?学生讨论气氛很快便热烈起来, 正当学生争论不休时, 教师在多媒体实物展台上演示该实验, 要求学生仔细观察现象的发生:

a:将一只生鸡蛋投入盛水的烧杯中, 发现鸡蛋沉于水底。

b:再将这只鸡蛋投入浓盐水中, 鸡蛋却浮于液面。

学生通过投影仪在大屏幕上看到如此之大的反差, 出乎自己想象的实验现象时, 个个感到异常惊奇和兴奋, 跃跃欲试, 这就营造了学生参与探究的浓烈氛围, 接着让学生用器材 (橡皮泥、塑料小球、金属球、水、盐、弹簧秤等) 动手做探究, 学生人人参与, 教师恰当把握时机, 掌握学生追源求根的心理, 适时用课件呈现相关的知识, 让学生讨论物体是浮或沉的原因, 并思考其内在的必然联系, 当学生感到困惑时, 放一段实验录像, 引导学生观察探索并揭开谜底。

学生兴趣浓厚, 学习气氛活跃, 形成学习高潮, 促进学生在学习探究中完成由猜想——观察——思考——探究——获得结论的认知思维过程, 学生为自己的探究结果能被教师和同学认可而倍感兴奋和自豪。这样既培养了学生的兴趣, 又学习了知识, 还让学生获得了成功的愉悦, 从而大大的提高了学习效率。

四、通培养学生能力、提高课堂效率

1. 设法教会学生如何听课。

学生听课要做到眼、耳、手、脑并用:眼睛认真看教材, 看教师的表情、手势;耳朵注意听教师的讲授和同学的回答;积极动脑思考;笔不离手, 随时记下重点、难点, 或书上没有的知识, 或自己不懂的地方, 以便及时请教并弄懂。学生及时动笔作记录, 可增强记忆效果, 有助于学生对知识的深入理解。

2. 以学生为主体, 引进竞争机制。

让学生参与思维活动, 紧紧抓住学生的注意力。比如教师可采取男女同学竞争的方式:男生回答问题, 女生纠正错误;或女生回答问题, 男生纠正错误。教师也可多找学生在黑板上演示, 各小组选代表做, 最后评出小组第一。这样既能增强竞争的学习气氛, 又能使每个学生都能精力集中, 积极思考。这样学生会听得更认真, 课堂效果也会更好。

总之, 在教学中会同时用到很多教学方法, 只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提高学生的积极性, 有助于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 有利于新知识的掌握和运用, 有助于提高成绩的方法都是实用教学法。

实用课堂 篇9

一、找准学习起点, 增强智障学生数学课堂参与的针对性

1. 寻找数学学习起点, 可以调取评估档案 ( 或个人成长档案) , 可通过谈话、活动与尝试练习, 也可以通过课前调查、导入和课堂教学等方式. 如, 让学生唱数、数物体、简单计算、生活问题数学方法解决等.

2. 了解个性兴趣点, 扩大找寻学习起点的范畴. 如, 自闭症学生喜欢旋转的圆形物体, 教师在课堂上应有效出示.

二、突出生活化主题, 确保智障学生数学课堂参与的可行性

创设智障学生活化情境可以让他们感受到数学来源于生活, 生活中处处充满数学, 打通数学与生活的通道, 积极调动他们已有的生活积累和参与热情, 使他们能在熟悉的生活经验中学习, 确保参与的可行性[2].

1. 寻找生活化的教学内容

生活中处处有数学, 教师要紧密结合智障学生的生活实际, 在生活中寻找出既包含一定的数学知识, 又能被智障学生理解和接受的教学内容. 如, 在进行“2的认识”教学时, 我让学生观察自己的身体器官, 要求他们说一说哪种器官有2个? 学生通过观察, 纷纷说出了手、脚、耳朵、眼睛等都有2个. 这样的设计能调动学生的生活经验, 体会到数学就在自已身边, 增强学习数学的乐趣, 从而提高其课堂参与状态.

2. 创设生活化的教学情境

如果教师在课堂上能创设有趣的生活情境, 便能吸引这些智障学生学习的注意力, 提高参与度. 例如, 在教数前概念“配对”时, 我便创设了“找朋友”的生活情境, 我先拿出牙刷, 教师问: “牙刷的好朋友在哪里?”学生会一边找出“牙膏”, 一边说“牙刷的好朋友在这里?”创设这样的情境, 使学生沉浸在一种轻松愉快、熟悉的氛围中, 不但学到了知识, 而且感受到了学习的乐趣, 提升参与的热情.

3. 注重数学知识生活化实践

在数学教学中, 我们要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 在现实世界中寻找数学题材, 把数学问题生活化, 让教学贴近生活, 让学生在生活中看到数学, 摸到数学.

例如, 在教“人民币的认识”以后, 可利用数学活动课开一个“小超市”, 一部分学生当营业员, 一部分当顾客, 进行买卖活动. 这样智障学生通过买卖双方的实际交易, 很自然地巩固并运用了人民币的相关知识, 并体会到数学知识和现实生活的息息相关, 使他们懂得数学不是白学, 学了即可用得上, 从而体会到数学强大的应用价值, 激发出课堂学习的积极性和参与度.

三、引导多感官活动, 强调智障学生数学课堂参与的实践性

智障学生的感知活动质量很差, 教师若能根据他们好动、抽象思维差的特点, 合理利用资源, 多在数学课堂上提供看看、闻闻、摸摸、听听甚至尝尝……等学生喜欢的动手实践机会, 不仅能够满足他们好动的需要, 也是从具体形象思维出发, 降低学习难度, 有助于提高他们对实用数学学科的兴趣, 提升课堂活动参与的深度与广度.

在学习平面图形正方形、长方形时, 指导学生尝试着用小棒和编织条等围成以上图形、相应形状积木放入相对应的模型中、仿画, 让智障学生用他们的小手去触摸、感知, 加深理解, 建立丰富的表象.

四、建立良好师生情感, 诱发智障学生数学课堂参与的主动性

俗话说“亲其师, 信其道”, 良好的师生情感以及由此产生的心理氛围是学生主动参与的基础. 智障学生由于长期遭受冷眼和失败的体验, 很容易产生自卑情绪, 但是, 他们内心深处对爱的渴求却比其他人更强烈. 因此, 建立良好师生情感, 诱发智障学生课堂参与的主动性, 也是一条“金条玉律”.

同时, 要调整评价方式, 把表扬和奖励带进课堂, 只要参与了, 就应该给与鼓励, 评出他们的自信心、成就感, 评出他们主动要求参与的欲望, 帮助建立自信, 激发他们更大的参与热情, 使评价成为在参与的催化剂.

培智学校数学教师必须改变自己的教学思想和行为, 抓住一切有利因素, 在课堂上为智障学生创造有利的参与平台和机会, 让他们尽量自发地、主动地参与数学课堂教学, 只有他们真正参与了, 才能构建有效课堂, 促进智障学生数学学习能力的发展.

参考文献

[1]教育部师范教育司.智力落后儿童心理学[M].北京: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 1999 (5) , 75, 85.

实用课堂 篇10

一、开展第二课堂的措施

兴趣是学习的原动力, 在学生的学习生活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尤其是小语种, 学生都是零基础入学, 如何从发音开始, 利用短短的四年时间使学生灵活运用一门外语, 是值得教育者深思的问题。首先要以兴趣培养为主线, 依靠学校各个部门, 特别是学生社团, 开展丰富多彩的第二课堂活动。课堂上的基础知识无法考核学生真正掌握这门外语的能力, 可以在平时的课堂教学中建立学生日志, 针对不同学生因材施教, 找到学生的个体差异。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优缺点, 教师要善于利用这些特点来引导学生学习, 培养他们对外语学习的兴趣和热情。通过建立第二课堂, 组织学生课外活动, 把学生分角色分组, 不但提高了学生的外语应用实践能力, 培养了学生的参与意识, 也训练了职场必备的团队合作精神, 学生也会变得阳光自信。

1. 注重兴趣培养。

在开学初期对新生宣传各种社团活动, 像外语协会、动漫社、模拟翻译社、模拟导游社、模拟商务谈判、外语小品比赛及卡拉OK大赛等。并针对学生考级定期举办英语四、六级讲座, 组织英语角, 日语角等学生和老师课余时间的交流活动。另外, 也可举行外语演讲大赛、外语风采大赛、外语辩论大赛、外语达人秀、英语励志讲座及听说日语演讲比赛等活动。

2. 开展各种讲座。

专门邀请各高校的专家学者在校园内举办各外语专业的讲座, 增进与兄弟院校之间社团的交流与学习, 营造良好的外语学习氛围。有效利用校园广播站, 让学生担任校园广播台节目主持人, 把新闻翻译成英日文, 使外语学习融入到学生的校园生活中, 创造更好的语言环境。

3. 举办科技节。

一年一度的“科技节文化节”是外语第二课堂最精彩的地方。每年都是学生自主策划, 在学生中展开。从平时的课堂课本剧到小品剧表演、外语歌曲比赛、周末外语电影赏析、外语精美散文阅读、外语征文比赛以及外语电影配音大赛等, 还会推出多种各国民族风的节目, 穿插介绍当地的民族风情和语言文化。科技节期间还举办面试技巧等实用的讲座。“科技文化节”持续两个月以上, 为的是营造学习语言的环境氛围, 增强学生对外语学习的信心,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4. 建立学习共同体。

可以对班级里的学生进行分组, 对每个成员学生来说, 其周围的成员及其共同的实践活动、共同的话语、共同的工具资源等构成一个学习环境, 有着共同的目标与愿景, 遵循一定的规则和文化, 进行知识与意义的构建, 更好地实现思维的充分发展。外语第二课堂正好就提供了一个这样的平台。在这里, 教师可充当学生思维发展的协助者和问题探究的指导者等多重角色。设计内容也都是以外语材料为主题的节目, 如外语知识竞赛、各国风俗习惯养成、多语言天气预报及化妆技巧等。根据场景设计, 教师指导学生在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的过程中, 注重问题的层次性和延展性, 将课堂的学习与思维推向更宽广的领域。

二、第二课堂的作用和意义

通过开展第二课堂活动, 不仅使学生的基础课知识得到实践, 还能增进学生间的友谊, 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 活跃学生的课外活动, 创造学习外语的气氛, 使课内外理论与实践相结合。

1. 提高学生学习外语的自信心。

很多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会因为一次考试的失利或入门较慢而对外语产生抵触心理, 不能或者不敢开口说外语。这种不自信的行为会延伸到其他的学习和生活当中, 甚至会影响学生步入社会和职场就业。第二课堂的所有活动都以学生为前提, 激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学生才是各个活动的主人, 这有助于提高学生学习外语的自信心。教师不会像在基础课堂上那样只是一味地指出他们的错误, 而是鼓励他们大胆尝试说和表演等各种活动, 并帮助学生排除心理障碍, 鼓励学生自编自导剧本, 增强其自信心。

2. 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目前各高校也都开展了大学生创新创业的培训和模拟实践, 自编、自导、自演外语小短剧, 利用基础课学到的语法点, 结合书本或者是有趣的经典故事, 抑或是自己编排的剧本来设计灵活性较大的生活小剧本, 这对学生来说也是一种自我能力的提高。特别是情景剧表演更能提高学生的临时口语应变能力。教师可事先准备一些卡片, 上面分别按时间、地点、人物等给出外语单词, 然后让同学们分组进行策划、编排、表演。同学们会利用丰富的想象力, 编排出风格不同的情景剧。这样表演者会更投入, 同学们也会聚精会神地去聆听每一句外语台词。每个表演过后都要其他同学加以点评, 指出哪里精彩, 哪句台词有错误等, 以加深听说练习。其实, 同学们的想象力远远超出了教师, 曾经就有一组同学把情景剧编成了连续剧, 每次表演都是上一次剧情的延续, 让其他同学满怀期待。情景剧教学法改变了一成不变的枯燥的语法课, 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角, 充分利用学生的想象力来学习、练习, 使学生在寓教于乐中掌握外语。成熟的情景剧还可以参加学校的学园祭或市级以上的比赛。

3. 增进师生关系。

言传身教可以决定学生成绩的好坏, 并且学生对老师的喜恶会导致学生讨厌或喜欢这门课, 特别是外语教学, 若学生从心底里不喜欢某个教师会导致其厌学情绪高涨, 这是一种情感迁移现象。因此, 教师要建立学生日志, 跟学生多谈心, 了解学生的兴趣、爱好及学习上的困难。第二课堂中, 学生才是各类活动的主人, 教师要给予其亲切友好的支援, 帮助学生解决问题使活动顺利进行, 使学生进入最佳的心理状态。还要经常聆听学生对教学的看法, 争取他们的意见, 把他们当作朋友, 缩短教师和学生之间的距离感。

三、结语

外语第二课堂活动的展开能使外语教学与实践提高一个新的层次。有效的第二课堂活动能大幅度减轻学生的学习焦虑情绪, 提升其思维品质。在活动中, 学生能获得丰富的知识经验与积极的情感体验, 形成自主学习意识。丰富的课堂活动, 给学生创建了广阔的学习空间, 激发学生的深度思考, 展现了思维课堂的无限魅力。

参考文献

[1]周彬.叩问课堂[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2012.

[2]姜丽萍, 赵金铭.汉语作为第二语言课堂教学[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 2011.

[3]晓晴, 文秋芳.外语教学问卷调查法[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 2009.

实用课堂 篇11

【关键词】英语口语课堂;交际活动;民办院校;评价

A Questionnaire Survey on the Communicative Activities in Spoken English Classes

—— A Survey on the Current Spoken English Classes in the Private Colleges

Liu Yan

【Abstract】For the teachers, understanding classroom communicative activities, being able to motivate learner contributions are important in spoken English teaching, so this paper does a survey on students’ evaluation of the popular communicative activities used in spoken English classrooms in private schools. The author hopes that the collection and analysis of the data will facillitate the teachers in spoken English classes to adjust their teaching methonds and improve students’ spoken English.

【Key words】spoken English classroom; communicative activities; private schools; evaluation

【中图分类号】G640【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1-4128(2011)03-0082-02

郑州大学西亚斯国际学院2010年度科研经费资助项目项目编号:2010JGQN61

作者简介:刘艳(1982.4-),女,河南信阳人,硕士,助教, 研究方向:外国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

1 引言

英语在中国日益受到社会各界的重视,更是各级学校的重点学科之一。但学生课外使用英语的机会较少,缺乏有利的社会环境支持。所以我们在课堂上学习英语的交际活动显得尤为重要。课堂上的交际与课堂之外的交际截然不同。课堂是一个非常局限而且具体的交际空间。如果教师想要组织真正的交际,就必须探索交际活动的变化,从而将课堂事件与课堂之外的事件联系起来,从而学以致用。反之,如果教师不能创造性地,合理地利用课堂交际活动,课堂的局限会严重地束缚交际的进行,从而达不到口语教学的目的。

英语口语课堂上,学生口语层次参差不齐,对口语课堂的授课方式的期待及接受程度都有很大的差异。所以,并不是说只要把学生分好组,给他们口语题目,我们所期待的交际就会产生。在很多情况下,一些学生会觉得没有新鲜感,不想开口表达;一些学生则乐此不疲,兴致盎然;另外一些学生则可能觉得很受打击,什么都听不懂,什么都不会说。这其中固然有很多学生的主观因素(如学习动力的差异,学习自主性的差异)及客观因素(如词汇量,语法,背景知识,发音的基础等等)存在,但教师所设计的交际活动类型更不容忽视。中国民办高校的学生普遍存在这样一种现状:学生英语基础相对较差,英语学习动力不足等等,从而使民办高校的学生在英语口语课堂开口难,表达困难重重。教师如何探究不同的交际活动类型,使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积极地参与到交际活动当中,并学有所获,有所提高?这值得所有的教育工作者去研究。

2 口语课堂交际活动类型

William Littlewood (1981) 提出了两种主要的交际活动:功能交际活动(和社会互动交际活动。并从被动的背记内容交际到创造性的即兴交际,将交际活动分为五个等级。而Pattison (1987)提出了七种交际活动:(1)问答;(2)对话及角色扮演;(3)搭配练习;(4)交际策略;(5)看图及看图讲故事;(6)猜字谜及解决问题;(7)讨论并做出决定。

Pattison的分类更加适用于英语口语课堂,而且更加实用,但并不全面,比如这七种分类就很少涉及“交际在实际生活中的运用”,课堂交际的最终目的是为了日常生活中的交际,所以,这一点不容忽视。无论是William Littlewood,还是Pattison的分类,依据的群体都不是中国学生,更不是中国民办高校的学生,所以具体到中国的民办高校生,还应该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3 英语口语课堂交际活动的有效性

笔者通过对某民办高校2009级三个班的137名本科生进行问卷调查,目的是为了解学生对口语课程中各种交际活动有何评价以及建议,之后对所收集得数据进行分析,希望对广大英语口语课堂有所借鉴,从而更加积极有效地提高学生的参与度,参与兴趣和参与质量。本次调查,共回收问卷105份,其中有效卷93份,无效卷12份。

3.1 口语陈述:口语陈述分三种类型: ①对准备好的信息进行陈述;②对集体讨论的结果进行报告;③即兴陈述。本文主要涉及第一种类型,即对准备好的信息进行陈述。

根据问卷笔者得出如下结论,对准备好的信息进行陈述有如下优点:因为学生有充分的时间准备,练习(93位学生中有19.35%的学生认为可以在课前充分准备内容),所以准备的这一过程就是学生不断学习,提高的过程,而且这种准备好的陈述质量会比平时高许多,25.81%的学生都认为在陈述完后会有一种成就感,对他们以后的学习是个鼓励;特别是得到同学的认可和老师的赞扬之后尤其明显。其中,21.51%的学生课堂时间有限,不能保证每节课人人参与。还有10.75%的学生认为课后感觉很受打击。笔者认为,要解决这一问题,教师在口语课堂上,可将这种活动作为一项每位学生一个学期之中必须完成的任务之一,安排每周2-4位学生在课前做3-5分钟的陈述,话题自选,时间自选,这样既保证了他们不会无话可说,也减少了他们的学习压力,更重要的是,能增强他们的学习成就感,从而促进以后的口语学习及提高。

3.2 模仿对话:模仿经常被视为小组练习。比如Allwright和Bailey(1991)在谈到交际的数量和质量时对二者就未做区分。模仿对话中,参与者只有两人,而小组练习中参与者则有三人或三人以上。二者不仅仅是参与者数目的区别,模仿对话更适用于简短,结构简单,学生容易掌握的话题,比如:对话练习,简单的问答练习等等。Foster(1998)对21位业余学生(17-41岁)在自然课堂下做的研究表明,学生在模仿对话中比在小组练习中更加健谈,而且这与学习任务无关。问卷调查中,有29位同学也有类似的感觉。

数据显示大部分学生都能在模仿对话中学习到一些特殊表达,但93位学生中有31.18%的学生反映他们会将所讲内容也在纸上,43.01%的学生仍然频繁地借助于母语。所以,在讨论之前,教师应特别强调不允许用母语讨论,不可将讨论结果写在纸上,必要时可用小的惩罚措施来避免这种情况的发生。但这种惩罚措施不可给学生造成学习的压力,更不能伤及学生自尊。可用一些趣味性,娱乐性的惩罚措施来冲淡惩罚的严肃性,比如:违反规定的学生要给大家唱首歌,讲个笑话等等。

3.3 角色扮演(role play):角色扮演是类似戏剧表演的课堂交际活动,学生分担不同的角色参与到不同场景中,比如,如何用外语传达抱怨,致歉,在商店里买到假货后如何与售货员交涉,学生甚至可以将一些经典的故事改成比较滑稽可笑的版本表演等等。角色扮演能将学生带入到真实的对话及有情感的交流中去,并且给他们提供了一个在不同社会环境下扮演不同角色的机会。他们不仅能学会如何传达意图,也能学会怎样达到目的,因为这一交际活动含有现实的元素,所以它比较实用和有趣。

然而,在口语课堂上学生的水平参差不齐,那么,怎样才能使学生很好地配合呢?这就要求教师在分配角色时将学生的水平及角色分担台词的难易程度综合考虑,当然,学生的意愿也不容忽视。Laura Miccoli(2003)在巴西大学通过对37位不同水平(从初级到高级)的学习者作的口语交际活动效果研究,得出结论,他认为角色扮演是使口语课堂从传统中解放出来的最佳途径。

角色扮演另外一个显著的优点是它能将文化学习自然地纳入课堂中的语言学习之中。语言学习是不可能与文化学习脱节的,然而,在外语教学中,纳入文化学习却十分困难。93位学生中,36.56%认为能学到一些其它英语国家的文化。

3.4 小组讨论/小组辩论:“小组讨论/辩论”这一交际活动经常被用于中国的英语口语课堂。交换意见过程中,学生可以谈论他们的信仰,观点,喜好,或者情感。学生专注于这种以内容为基础的活动,从而为他们以后日常生活中真正用外语进行交流打下了基础。这种交际活动为学生用目标语自由地表达自己的观点和意见搭建了一个平台,而且也使他们从教师的讲授中“解放”出来。他们可以充分利用这个时间与同学交谈,逐渐了解。

但是根据问卷得出的数据也反映了一些问题:①17.20%的学生感觉没有新鲜感。因为信息交换不是强制性的,所以很可能有一部分学生不参加讨论,才会感觉没有新鲜感;②13.98%的学生感觉没有说话的必要性。在这种活动中,学生认识不到说话的必要性;③48.39%的学生频繁地借助于母语。因此,在意见交换过程中,教师应该:①提醒学生尊重别人的看法和意见;②为了督促学生认真对待这项活动,教师应该随机地叫学生陈述同学们的观点和意见,而不是他自己的;③指定(或由学生选出)一位组长来监督,保证每位同学都有平等的说话机会;④必要时,教师提供一些相关词汇,以减少学生用目标语表达的困难。

3.5 课堂游戏(game):“游戏” 这一活动通过给学生讲故事,让学生猜谜语,做填字游戏,提出问题来引发学生的好奇心,学生运用自己的智慧及逻辑思维来解决这一问题,并用外语来陈述理由,这一活动中,教师也应当加强在教室的走动,督促学生用外语讨论。可将班里的学生分组,比赛哪一组说出来的单词多,将竞争加入这一活动后,增加了其趣味性,学生也更乐于参与这种轻松,愉快的“游戏”。

数据显示:不同层次的学生学生对课堂游戏看法不一,所以游戏难易程度的设置就显得尤为重要。游戏的设置既要保证大部分学生在比较轻松的氛围中高效率的学习,又要照顾到程度不太好的学生能够不失学习的信息,还要保证程度较好的学生感觉仍然能学到新知识。

4 结语

本文通过问卷调查了目前中国民办院校英语口语课堂上普遍使用的交际活动,即口语陈述,模仿对话,角色扮演,小组讨论或辩论,课堂游戏等。在英语口语课堂,不可能单纯地一直使用一种交际活动,也不可能同时使用几种交际活动,而应当根据学生的程度,教学环境,教学资源,不同的学期阶段适时地将几种交际活动交替,配合使用,并积极地探究尝试新的交际活动,进而提高学生的口语水平。由于篇幅限制,文章中没有一一赘述其它类型的交际活动如“交换意见”等等。笔者也提供了个人对这些交际活动的看法及优化措施,以期为广大中国英语口语课堂中的教师和学生提供一些可供借鉴或者参考的建议。在问卷中,有40.86%的学生对口语课堂都不太满意,他们也提到了一些不满或建议,如:课堂内容太简单,单调乏味;希望多教一些实用的知识,而不是音标,口型知识;学生参与量不足;课堂应该多一些师生之间的互动。还有1.08%的学生对口语课堂非常不满意,甚至认为口语课应当取消等等。所以关于英语口语课堂还有很多的问题有待于广大教育工作者及研究者去研究,解决。

参考文献

[1] Allwright, D.﹠Bailey, K. M. Focus on the Language Classroom: An Introduction to Classroom Research for Language Teachers. Cambridge:CUP. 1991

[2] Brown, G.﹠G. Yule. Teaching the Spoken Language. Cambridge:CUP. 1983

[3] Brown, H. D. Teaching by Principles:An Interview Approach to Language Pedagogy. Englewood Cliffs, NJ: Prentice Hall Regents. 1994

[4] Byrne, Donn. Sixth Impression:Teaching Oral English. London: Longman. 1991

[5] Clark, J. Curriculum Renewal in School Foreign Language Learning. Oxford: OUP. 1987

[6] Harmer, Jernmy. The Practice of English Language Teaching. London: Longman. 1983

[7] Klippel, Friederike. Keep Talking: Communicative Fluency Activities for Language Teaching. Cambridge: CUP. 1984

[8] Littlewood, William. Communicative Language Teaching An Introduction. Cambridge: CUP. 1981

[9] Miccoli, Laura. English through drama for oral skills development. English Language Teaching Journal.57, 2003.2:122-129

[10] Nunan, David. Designing Tasks for the Communicative Classroom. Cambridge:CUP. 1989

实用课堂 篇12

一、中职学校计算机专业课堂教学的现状

中职学校计算机专业的大部分专业课的教学任务, 是在机房里来实现的。在日常的教学过程中, 我们常常发现这样的现象, 学生一进机房, 大批学生在上课时上网聊天, 玩游戏, 听MP3, 有的随意走动, 有的高声交谈, 还有的吃零食。老师竭尽全力上课, 而下面学生根本不听, 机房好像网吧一样。久而久之, 形成恶性循环, 学生一到机房首先想到的是能不能上网聊天, 能不能玩游戏, 对老师的讲课、操作演示、布置的课堂练习任务不当一回事, 或者干脆拒绝完成。老师开始有心去管, 可抱此心态的学生太多, 任课老师也挺无奈的, 故课堂教学也就很难保证。探究其原因:是由于教师没有制定适当的教学目标, 或是制定了教学目标, 但没有真正落实到实处, 或是教学内容枯燥无味, 教师教学方法不当, 或是学生认为所学内容毫无实用之处, 加上对学生的课堂行为疏于管理, 听之任之, 故出现混乱的课堂教学现象。

二、针对这些现象, 我们中职学校计算机教师该怎么办

中职学生因学习基础较差, 对脱离专业的文化课不感兴趣, 对枯燥的教学方法感到厌烦, 但他们对学习还是有渴望的, 他们的智力是正常的、动手能力也是不差的。因此, 我们中职教师要转变观念, 要树立相信学生能成功的职业教育学生观, 要对职业学校沿袭普通高中模式的课程和教学方法进行一次根本性的变革。我认为, 我们在计算机专业课堂教学中, 要明确教学目标, 要增强课堂教学的实用性和趣味性。

1. 分析学生的学习需要, 明确教学目标

学习需要=期望达到的学习状况-目前的学习状况。即学习需要就是学生目前的学习状况与期望他们达到的学习状况之间的差距。目前的学习状况是指学生已经具备的能力素质, 期望达到的学习状况是指学生应当具备的能力素质。分析学生的学习需要的目的就是通过深入教学实践, 进行调查研究, 发现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确定这些问题的性质, 并形成教学目标。中职计算机专业学生的文化素质普遍较差, 学生普遍感到学习困难, 编程语言如QBASIC、C语言、VB等, 对他们如同天书, 以致许多中职学校将它们都砍了。因此, 我们必须了解学生的实际情况, 分析学生的学习需要, 了解学生想学什么, 愿学什么。提出的课堂教学的目标不要太高, 要恰当, 要分层, 要强调操作技能的形成, 这样可以满足不同基础的学生的学习需要。如果每次上课教师都有明确的目标给学生, 然后认真检查学生课内完成任务的情况, 给定一个合理的评价, 等确认学生已经完成了自己设定的课堂教学任务之后, 再允许他们在电脑上做一些自己喜欢的事情, 对学生的单纯监督管理变为疏导及人性化的管理, 效果要好得多。

2. 增强课堂教学的实用性, 弥补计算机专业教学实训环节的不足

在计算机专业教学中, 虽然教学过程中有上机课, 但上机时只是书本内容的一次上机实验而已。一旦脱离书本联系实际就束手无策。不像机械专业班先学习再下校办工厂实训, 反复交替进行。几次实训后, 学生有了一定的实践经验, 到社会实习就得心应手。计算机专业缺少前期的实训, 使学生缺乏工作经验, 造成实习安排难, 就业难、从业更难的局面。许多中职学校计算机专业的学生不能对口就业, 从而导致本专业学生学习动力不足, 厌学情绪浓, 课堂上玩游戏、QQ聊天成风。要弥补这种不足, 教师必须改进教学方法, 在教学中必须增强实用性, 让学生感受实际工作的需要。

古人云:“讲之功有限, 习之功无已。”意思就是讲授的功效有限, 学习而实行之的功效则是无穷的, 即教学要注重精讲多练。多练对于计算机专业的学生的技能的形成至关重要。教师讲解、演示的实例要精选, 要有实用性, 学生的练习任务更要具有实用性, 应“接近工作”。这样学生会觉得你所讲的很实用, 练习时自然也就会认真对待。笔者在讲授WORD时, 曾有一位学生上课时总是玩游戏, 多次劝他无效。一次与他聊天, 他问我:“老师, 学WORD不就是打打字, 能有什么作用?”他的提问引起了我的思考, 他的这个疑问也是一部分同学心中的疑问。由于没有求职的经过, 没有就业的经历, 我们常常会听到学生问“这门功课在以后的工作中有用吗”等这一类问题。当他们认为没用时, 他们也就没有学习的积极性与主动性。后来, 我精选了一些用WORD制作的、街头

学生档案是学生在学习阶段留下的痕迹和成长记录, 它较为全面地反映了学生在校期间的综合素质状况、学生社会关系、经济状况、家庭组成等多方面的情况, 记录了学生的个人成长经历, 是学校考察、培养教育学生的第一手资料, 同时也为社会了解学生在校期间综合情况及用人单位录用人才提供重要参考依据。高职院校学生档案是学生在学习、实践、技能活动中形成的记述及反映高职院校学生独特的个人成长经历、表现, 并以个体散发的、图文并茂的传单广告及工作中实用的素材, 作为教学的实例和学生的练习任务, 收到了很好的效果。上课玩游戏、聊天的现象几乎没有了, 同学们都很认真地、主动地做练习, 并且不清楚的地方也向老师提问了, 课堂气氛也变得积极活跃了。

3. 增强课堂教学的趣味性,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创新意识

从小学一年级到初中毕业, 我国的中小学生一直处于应试教育。为了追求升学率, “填鸭式”的教学方法使得学生长期被动学习, 这种方法束缚着学生自主学习意识的发展, 束缚学生创新能力的发展, 浇灭了部分学生学习的热情。中考过后, 高分的优秀的学生进入了重点高中, 而进入中职类学校的这些学生成绩普遍不高, 有的甚至很低。这些学生在初中阶段由于学习成绩不良, 在班级中经常受到教师的冷落与歧视, 教师所关注的是那些在考试中能拿高分的“尖子生”。这些学校为了追求升学率, 一进校就成立了奥赛班、特长班、快班, 对这些班, 学校配备最优秀的教师, 给予最好的设备。而一大批没进这个班的学生处于无人管的状态, 处于一种“放鸭式”教学, 他们在失去关爱的同时也失去了自信心, 失去了进取心, 于是自暴自弃, 甘愿落后。进入中职类学校后, 由于没有好的学习习惯, 教学手段和模式未得到改进, 老师对他们仍不够关心, 学习成绩仍然不佳。加上教育内容缺乏吸引力, 教育方式生硬, 教育措施不力, 部分学生易对学校教育和家庭要求产生厌恶感, 进而引起他们产生逆反心理和对立情绪。由于对学习毫无兴趣, 课堂纪律就可想而知。

面对这些长期被应试教育扭曲的学生, 在教学中就要想办法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学习兴趣是学生对学习活动或学习对象的一种力求认识或趋近的倾向。学生对学习发生兴趣时就会产生强烈的欲望, 把注意、感知、记忆、思维等智力活动指向或集中在学习的对象上, 积极主动愉快地学习。兴趣是中职学生学习的动力源, 怎样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办法有许多, 其中增强课堂教学的趣味性是行之有效的方法。教师用幽默的语言, 有趣的教学实例来激发学生的好奇心, 吸引学生的注意力, 从而达到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目的。本人在讲授QBASIC编程语言的循环结构语句时, 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在引入和举例中, 我避开用数学题而选取了学生都很感兴趣的图形内容作为例题, 用画点语句通过循环语句来画直线, 程序结构直观明了, 学生易接受、易理解。通过这有趣的例题, 极大地激发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学生个个兴致盎然, 取得了很好的教学效果。

总之, 随着科技的发展, 计算机技术的发展也日新月异, 新的东西、新的技术层出不穷。故我们在教学中, 要紧扣时代脉搏, 要敏锐地把握计算机的新技术。必须围绕教学目标, 让实用性和趣味性充实课堂教学, 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用以引导学生自觉学习。这样, 课堂纪律也就会变得井然有序, 教学效果也就会迈上一个台阶。作为教师, 他也将受到学生的欢迎。

上一篇:固体碱催化剂下一篇:初中文言文有效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