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实用(共11篇)
中国实用 篇1
以实用新型为代表的“中国式创新”究竟面临怎样的问题以及未来将如何发展, 是值得我们关注和思考的一个重要议题。
一、现状
(一) 中国实用新型专利申请量逐年提高, 国内本土申请人青睐实用新型。中国国家知识产权局 (SIPO) 数据显示:1997年, 中国实用新型专利申请量突破5万件, 首次居世界第一;2008年实用新型专利申请量突破20万件;2009年申请量突破30万件;2010年申请量突破40万件;2011年则达到了58.6万件。……每10万件的增长的周期越来越短。截至2011年12月, 中国实用新型专利申请量已接近300万件。
从实用新型专利占比情况来看, 1985-2011年此类专利占全部专利申请的32.22%。值得一提的是, 国内本土实用新型专利自2009年以来, 就一直高于平均线, 在2011年占比更接近40%。可见, 国内申请人在专利申请上, 十分青睐于实用新型专利。 (图1)
(二) 国外来华实用新型申请量增速明显, 国外大型跨国企业布局中国市场。近年来, 国外在中国的实用新型专利申请量持续快速增长, 申请量居前6位的国家依次为日本、美国、德国、韩国、瑞士和法国。其中, 来自日本和美国的实用新型专利申请分别约占1/3和1/4。
中国国家知识产权局数据显示:自2008年以来, 国内本土实用新型专利申请增速与国外来华申请增速胶着不下, 2011年国外来华实用新型专利申请量的增长更是较上一年度提升了60%, 远高于国内本土申请40%多的增长率。从申请人排行来看, 2011年国外来华实用新型专利申请量排名前10位的申请人均为著名的大型跨国公司, 这些跨国公司除了使用其总公司的名称申请外, 其在中国的子公司、独资公司和合资公司的实用新型专利申请量也较多, 如美国苹果公司的实用新型专利申请同比增长268%。
资料来源:国家知识产权局网站.2013.3.
(三) 中国实用新型专利制度不断完善。从制度上看, 作为中国专利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 实用新型专利制度也在不断的趋于完善。从下表可以清晰看到中国实用新型专利制度不断完善的过程。 (表1)
二、问题
(一) 申请不能代表保护。众所周知, 专利的本质是“用公开换保护”, 所有的专利申请最终的目的都是希望通过专利内容的公开来换取对专利权的独占, 从而实现在一定范围的保护力。
我国对于专利产出的统计一般会以申请量作为基础的衡量标准, 尤其对于利用国家科研经费的科技机构和得到研发支持的企业而言, 专利申请数量是用来衡量其业绩的最直观的重要指标之一。因此, 对于以应用科研为主的机构而言, 只要申请了足够多的专利, 就可以表明自己的工作成绩。尤其是中国实用新型专利, 由于其“公开即授权”的特点, 使得实用新型专利的审查流程相对简单, 审查周期也相对较短, 因此成为很多申请人 (专利权人) 进行专利保护的利器。
但是如此大规模的申请量背后, 其有效专利情况却不容乐观。1985~2011年, 中国本土实用新型有效专利约为110万件, 仅占全部申请量的37.29%;而同时间段内, 国外来华实用新型有效专利占比则为50.74%, 差距十分明显。
(二) 数量不能代表质量。同样, 专利数量也并不代表专利质量。在中国专利申请量不断提高的光环下, 中国专利的质量也遭到越来越多的诟病。尽管近年来中国高度重视实用新型专利质量问题, 并采取了一系列有效措施, 加大对抄袭现有技术和重复申请等非正常专利申请行为的打击力度, 建立专利审查质量的外部反馈体系, 并接受公众对包括实用新型专利在内的专利审查工作的监督与投诉。但是中国实用新型专利、尤其是本土申请专利的质量依然堪忧。
2012年12月由国家知识产权局发布的《中国实用新型专利制度发展状况》显示:截至2011年年底, 国内有效实用新型专利中, 维持3年以上的实用新型专利占52.8%。维持6年以上的实用新型专利占12.9%。这一数据听起来似乎不错, 但进一步研究, 我们则发现, 在这些高维持率的有效专利中, 国外来华申请的贡献率更加高。
三、方向
(一) 从政策制度上保证实用新型专利的创新质量。目前, 世界范围内共有57个国家、地区或组织施行实用新型专利制度, 但尚没有关于实用新型专利的专门国际条约, 只有巴黎公约对实用新型专利作了一般性规定。中国实用新型专利制度符合巴黎公约有关国民待遇原则、独立保护原则、优先权原则等原则的要求。
中国实用新型专利制度虽然起步较晚, 但是符合国际公约的基本原则, 并与大多数国家做法基本一致。中国政府正积极采取有效措施, 努力提升实用新型专利质量。
从审查制度、保护客体、专利权评价报告制度、创造性标准、避免重复授权等方面, 中国与目前大多数国家的原则基本保持一致。而在新颖性标准上, 比多数国家相对较高:多数国家对实用新型专利新颖性标准采用相对新颖性标准;中国实用新型专利对新颖性判定中的现有技术标准与发明专利相同, 采用的是绝对新颖性标准。
这些举措, 从制度层面上保证了中国实用新型的创新特性, 为提升实用新型专利质量提供了法律保障, 为后续的技术转化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二) 从中小企业入手挖掘实用新型专利的创新价值。中小企业作为创新主体, 在世界市场上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 中国也不例外。专利制度建立之初的中国, 科技创新能力相对薄弱, 众多中小企业发明创造水平较低, 创新成果多是小发明、小创造。这类小发明、小创造虽然技术含量低于发明专利, 但同样有利于促进科学技术进步和经济社会发展, 同样需要得到适当的保护。中国实用新型专利制度正是为保护这类发明创造而建立的。
而申请实用新型专利, 已成为中小企业实施知识产权战略、促进自主创新的重要手段。尤其是受制于成立时间短、资金有限、人员不足等原因, 中国中小企业很难对复杂的专利制度有透彻的了解, 但随着中国实用新型专利申请流程的简化, 审查周期的缩短, 申请费用的减少等政策, 为众多的中小企业开启了专利之门。
尤其是中国有很多科技型中小企业, 通过实用新型专利有效保护自己的技术创新, 企业参与市场竞争的能力得到增强。而实用新型专利在中国中小企业的发展之初, 为企业创新提供了强有力的保护, 为企业的日后发展壮大奠定了基础。实用新型专利权保护期限为10年, 其法律效力与发明专利相同。权利人有权阻止他人未经许可对实用新型专利所保护的发明创造进行任何商业上的使用。
(三) 从专利运营上开拓实用新型专利的创新转化。随着我国知识产权融资、专利技术产业化资金支持等方面的逐步完善, 中小企业通过知识产权质押融资评估、产学研合作等方式开拓专利的多渠道运营模式。对于中国中小企业而言, 目前存在的几个难点主要在于:专利成果转化、产业化较难实现, 缺少专利经营管理人才和缺乏统一开放的专利交易平台。很多中小企业甚至从未进行过专利转让或者许可等专利交易活动。因此, 在政府扶持的基础上, 企业自身也应当积极与相关金融机构进行接触, 寻求专利技术交流平台, 以便更好的购买或出售专利技术。
摘要:2012年12月11日, 世界知识产权组织发布的年度报告数据显示:中国已取代美国成为世界最大专利申请国, 中国人和中国公司在2011年向专利部门提出52.6万项申请, 将近占全球总申请量的1/4。同时, 另一种关于“中国创新假象”的声音也不绝于耳:创新百强的门外汉、专利数量与质量之间的落差、科技成果与实际经济利益之间的鸿沟……近些年来, 这些问题一直被外界所争论。
关键词:创新,专利,中国实用
参考文献
[1]中国实用新型专利制度发展状况[N].中国知识产权报, 2012.12.21.
[2]付刚, 杨平, 陈佶.提高实用新型专利授权质量发挥实用新型专利制度特色[A].2013年中华全国专利代理人协会年会暨第四届知识产权论坛论文汇编第二部分[C].2013.
[3]黄永杰.浅议实用新型专利的创造性[A].实施国家知识产权战略, 促进专利代理行业发展-2010年中华全国专利代理人协会年会暨首届知识产权论坛论文集[C].2010.
[4]www.sipo.gov.cn.1985.4-2011.12.
中国实用 篇2
在日常学习、工作或生活中,大家都接触过作文吧,写作文是培养人们的观察力、联想力、想象力、思考力和记忆力的重要手段。那么一般作文是怎么写的呢?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中国传统作文4篇,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中国传统作文 篇1刀剪剑、伞、扇属于人类文明的物质文化,是人类为了更好地适应环境,增加行为能力,提高生活质量而发明的。它们不仅具有可供欣赏的物质外观,也在长期的制造和使用过程中逐渐积累着精神文化的内涵,成为体现历代人民智慧、情感和审美文化的载体。
2月4日,我和妈妈一起去参观了刀剪剑博物馆。在参观的过程中,我不由得发出一声声惊叹。原来,我们平时用的剪刀中有那么多学问,如:全手工制作一把剪刀,需要七十多道工序。即使借助小锤、抛光、砂轮等小型工具进行半机械化制作,也要二三十道。先把洋元放在炉子上加热,然后不停地锤打,使钢和铁融在一起,再做成若干个大小一致的剪刀片。这个工序比较难,如果没有融合在一起,很容易形成断钢,做成的剪刀片上会有黑痕,用力一敲就断了。此外,制成的剪刀尖子容易形成纯钢尖,没有韧性,剪到硬一点的东西就会断。
在那里我还见到了奇形怪状的剪刀,有的只有半边;有的刀片是正方形的······
参观完了,我觉得作为一个中华儿女,真是一种荣幸,我为祖国骄傲!
今天下午,看了会儿电视,电视里正在播放“爱情公寓”。这个电视挺搞笑的,我很喜欢看。
我今天刚好看到了里面有个人叫龙在天,我忽然想起上次和爸爸看收藏节目的时候,爸爸不是给我出了副对联吗?那天看到马未都在节目中刚好在说马的故事,爸爸就随口说了一句:“马年马未都说马,这个对联怎么样?你能对上来吗?”
当时我实在接不上来,就说:“等我哪天想起来再告诉你吧。”
“龙年龙在天说龙”,我研究了一下觉得好像能对上哎!我立即打电话给爸爸说:“你上次不是出了副对联吗?我终于对出来了!”“什么对联啊?”“上次在看收藏节目时,你给我出的那道啊”“噢那个啊,你说说看。”“马年马未都说马,龙年龙在天说龙”“不错哦,你真聪明!”
通过这件事,我发现中国的传统文化还是很有意思的!
今天,天气非常晴朗,路边的花都开放了,爸爸妈妈带我一起参加了三(1)班组织的去西安市自弘中学感受中国传统文化的体验活动。我们玩的非常开心,还学到了很多知识,很有意义。
自弘中学以中国传统文化艺术为主题,弘扬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包括草编、绳艺、剪纸、泥塑、脸谱等很多艺术课程和游艺项目,内容很丰富,安排得非常充实。
早上,我们听了自弘中学的哥哥姐姐们组成的古乐队的演奏,并在校长的带领下参观了很多艺术品的展览和现场制作艺术品的过程。我选择了绳艺和脸谱的课程,并在老师的辅导下现场制作了两个作品,编了一条漂亮的红手链,画了一个很个性的脸谱,很有成就感噢。
下午的安排就更有意思了,我们玩了打陀螺、滚铁环、跳房子、砸沙包、跳皮筋、套圈等这些传统游艺活动,大人孩子都玩得特别开心。我们觉得比电脑游戏和游乐场都好玩。
对了,最有趣的是,《都市快报》记者去采访了我们,晚上在电视上已经播出了《小手拉小手非遗咱传承》的节目,我在电视上已经看到了自己的特写,很满足哦,太有意思了。你们要是想看看,就去网上搜一下吧!
中国美食文化丰富多彩,尤其是杭帮菜。杭帮菜中最有名的要数东坡肉、松鼠桂鱼、龙井虾仁和龙井茶了。
一次,我和丁苡、林言一起去品尝杭帮菜。第一道菜来了,我伸出脖子一看,啊,是我点的东坡肉。我狼吞虎咽地吃了起来。嗯,味道真不错!温热的肉入口后立刻喷出美味的汤汁,滋润着口腔的每一个角落。将它咽下,就好像泡在温暖的温泉里。第二道菜是松鼠桂鱼。它真美,尾巴像一把精美的扇子翘得老高;皮肤反射着灯光,像撒满了银子一般。它的头高高昂起,嘴里含着青豆和虾仁,好似含着绣球。这些特征,真让我觉得它是一件完美的艺术品!接着,我们品尝了宋嫂鱼羹。把它轻轻吹凉,送入口中,第一感觉就是心暖暖的。如果把小鱼咬断,一股海洋的.气息扑面而来,让人沉醉。最后,我们吃了小笼包,我一下子就吃了四个。
杭帮菜太美味了,我在梦里也常常想念它。
中国传统作文 篇2正月十五元宵节元宵节是我国的四大节日之一,元宵节一过,春节也就算过完了,所以这一天是非常隆重和热闹的。
以前,人们主要是看花灯与舞龙,现在燃放烟花,人们观看烟花也就成为庆祝节日的方式之一了。晚上七点多一点,我就着急地叫爸爸妈妈带我上街,因为晚上大街上要放烟花。走在街上,看到路上有很多与我一样想看烟花的人,大家老老小小一家人,显得十分的高兴。人真是多呀,挤得水泄不通。到了闹市区,只听见几声沉闷的声音,一个个烟花带着红红的火星窜上了天空,几声脆响,夜空绽放出几朵美丽的花朵。它们的形状和颜色各不相同,有五颜六色的满天星,金黄色的蒲公英,紫色的牵牛花,火红的玫瑰花,粉红的月季、银色的百合,绚丽多彩。
随着一声声的炮响,人们在惊呼,在赞叹,夜色中,人们微微扬起的脸上也变幻着多姿的色彩,也露出了>幸福的笑容,他们不也像一朵朵美丽的烟花吗!生
活是多么的美好呀!
我最喜欢看烟花了!
中国传统作文 篇3今天是一个特殊的节日,想知道它是什么节吗?对了,就是端午节。我祝你们“端午节快乐!”
一到端午节,我就很兴奋,因为我很爱吃粽子,但只有端午节的时候能吃到许多的粽子,平时妈妈是不多买的。
既然今天是端午节,那我就要给你们介绍一下端午节的由来:公无前229年,秦国攻占了楚国八座城池,接着又派使臣请楚怀王去秦国议和。屈原看破了秦王的阴谋,冒死进宫陈述利害,楚怀王不但不听,反而将屈原逐出郢都。楚怀王如期赴会,一到秦国就被囚禁起来,楚怀王悔恨交加,忧郁成疾,三年后客死于秦国。楚顷衰王即位不久,秦王又派兵攻打楚国,顷衰王仓惶撤离京城,秦兵攻占郢城。屈原在流放途中,接连听到楚怀王客死和郢城攻破的噩耗后,万念俱灰,仰天长叹一声,投入了滚滚激流的汩罗江。
江上的渔夫和岸上的百姓,听说屈原大夫投江自尽,都纷纷来到江上,奋力打捞屈原的尸体,纷纷拿来了粽子、鸡蛋投入江中,有些郎中还把雄黄酒倒入汪中,以便药昏蛟龙水兽,使屈原大夫尸体免遭伤害。
从此,每年五月初五——屈原投江殉难日,楚国人民都到江上划龙舟,投粽子,以此来纪念伟大的爱国诗人,端午节的风俗也这样流传下来。
每当端午节时,人们都会带有花花绳儿、吃粽子、喝雄黄酒等,有的还会带平安符来保平安。
每年农历的正月初一,是中国农历的新年。在中国的传统节日中,这是一个最重要、最热闹的节日。因为过农历新年的时候,正是冬末春初,所以人们也把这个节日叫“春节”。
中国人过春节有很多传统习俗。从腊月二十三起,人们就开始准备过年了。在这段时间里,家家户户要大扫除,买年货,贴窗花,挂年画,写春联,蒸年糕,做好各种食品,准备辞旧迎新。
拜年是中国民间的传统习俗,是人们辞旧迎新、相互表达美好祝愿的一种方式。古时“拜年”一词原有的含义是为长者拜贺新年,包括向长者叩头施礼、祝贺新年如意、问候生活安好等内容。遇有同辈亲友,也要施礼道贺。拜年一般从家里开始。初一早晨,晚辈起床后,要先向长辈拜年,祝福长辈健康长寿,万事如意。长辈受拜以后,要将事先准备好的“压岁钱”分给晚辈。
春节的前夜叫“除夕”。除夕之夜,是家人团聚的时候。一家人围坐在一起,吃一顿丰盛的年夜饭,说说笑笑,直到天亮,这叫守岁。除夕零点的钟声一响,人们还要吃饺子。古时候叫零点为“子时”,除夕的子时正是新旧年交替的时候,人们在这时吃饺子,是取“更岁交子”的意思。这也是“饺子”名称的由来。
过了除夕就是大年初一。从初一开始,人们要走亲戚、看朋友,互相拜年。拜年,是春节的重要习俗。拜年时,大家都要说一些祝愿幸福、健康的吉祥话。
中国传统作文 篇4中秋节到了,妈妈叫我打电话约公公和婆婆到我们家过节,打完电话,我突然想起来,今天也是奶奶的生日,我赶忙对爸爸妈妈说:“中秋节是我奶奶的生日,我们应该给奶奶过生日呀!”爸爸妈妈恍然大悟,连说:“对对对,应该给老人过生日。我们分头准备礼物吧”爸爸去订生日蛋糕,我也忙碌起来,我要准备一个特别的礼物,想了想,我先找来3种不同颜色的卡纸,把他们拼成一栋房子,在房子上做了一对翅膀,然后把我们全家人的照片剪成一颗爱心贴上去,最后在房子上写上“我的幸福家园”礼物做好了,我把它藏好,就等奶奶她们来了。
晚上到了,一轮圆圆的月亮挂在空中,公公、婆婆、爷爷、奶奶和我们一家团圆在一起吃月饼,吃完了月饼,奶奶和婆婆在一旁聊天,我悄悄地把生日礼物递到奶奶手上,并唱起了生日快乐歌,我们全家人都唱起了生日快乐歌,奶奶的脸上露出了幸福的笑容。
中国实用 篇3
关键词:中美洲;前西班牙时代;漂浮农田;架田
中图分类号:S-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621X(2012)03-0008-06
几个世纪以来,漂浮农业一直是地理学家和农史学家共同感兴趣的研究对象。漂浮农业是一种人为建构农业生态系统,是人类生存与生态环境重建和谐的成功范例。美国德克萨斯州立大学奥斯丁分校(TheUniversityofTexasatAustin)安德鲁·斯拉特(AndrewSluyter)博士指出漂浮农业只是一个通用的术语。它包括了各种各样的田地类型和建构模式及其具体环境下的适应功能[1]557-584。毫无疑问,漂浮农业在不同的地区会以不同的形式存在。例如,在欧美地区,漂浮农业分别被称为台田(raisedfields)、垄种田(ridgedfields)、沟渠田(ditchedfields)、camellones、收割田(platformfields)、水上田园(chinampas)、岛田(islandfields)、岛屿沟田(islandbeds)、排水田(drainedfields)、沟渠田(ditched/drainedfields)、渠田(channelizedfields)和山丘田(moundedfield)等等[2]557-584。
在中国,这种人为建构的水上农业形式被称为“架田”,又称“葑田”或“浮田”。它是指一种漂浮在水面上的农田。这种农田最初是由泥沙自然淤积水草,日久浮出水面而形成的一种可耕地。东晋时,长江流域便开始利用这种自然形成可耕地种植水稻等作物,并将这种水上可耕地统称为“葑田”。而“葑田”之名,则首见于唐朝。后来人们便模仿“葑田”的形成机理,做成木架浮在水面,将木架里填满带泥的菰根,让水草生长纠结填满框架而成为人造耕地,于是又将这样的人为耕地称为“架田”[2]。
漂浮农业还反映了不同的人工建造技术:在自然地面上开沟,在自然地面上耸起,在江河湖泊上搭建,或三者皆而有之。无论为哪一种名称,漂浮农业这种人为农业生态系统会出现于这样的环境:或顺着溪流,或于湖泊盆地里,或于江河中,或于井泉中。在美洲国家,漂浮农业由于其本身的可持续生产能力,在解决人民生计问题的同时,还成为美洲国家早期的税收主导产业[1]557-584。在古代中国,“架田”农业系统在缓解众多人口的衣食压力上起了很大的作用,但因为种植架田的居民居无定所,难于形成整体的管理体制。因而,元代以后的历朝政府想方设法限制这一农耕形式的发展,相关知识、技术和技能随之失传。以致于今天要发展利用这一特殊农耕形式就不得不借鉴于历史文献,还不得不参考国外研究成果和技术成果。本文以中美洲前西班牙时代墨西哥盆地漂浮农业为线索,深入探讨漂浮农业当今中国的实用价值。
一、漂浮农业概述
本文取材于安德鲁·斯拉特博士(AndrewSluyter)的论文,围绕中美洲前西班牙时代墨西哥盆地的漂浮农业展开论述,并与中国古代“架田”展开对比研究,以揭示两者之间的内在一致性。中美洲前西班牙时代,漂浮农业曾得到广泛的使用。安德鲁·斯拉特博士(AndrewSluyter)在《中美洲漂浮农业:空间、时间和形式》(IntensiveWetlandAgricultureinMesoamerica:Space,Time,andForm)一文中提到:“中美洲”有其自己的时间和空间。在时间上,中美洲指的是西班牙人和美洲土著居民在大约公元1520年发生冲突之前的那个时代。在前西班牙时代,中美洲是新大陆的两个地区之一,而新大陆则包括了众多的城邦国家。另外一个地区则是安第斯美洲(所谓安第斯美洲是指经秘鲁一带,当时这一地区是印加帝国的领地)。在空间上,中美洲包括现今墨西哥南部和危地马拉、巴西、萨尔瓦多、洪都拉斯等国的部分区域,以及尼加拉瓜和哥斯达黎加(见图1)[1]557-584。
图1中美洲已知漂浮农业的位置安德鲁·斯拉特博士(AndrewSluyter)认为:“尽管在不同的环境里,漂浮农业的技术原理似乎基本相同,都是力图控制作物根系所着生土壤的湿度,又必须保持作为载体水域的水体,使其能够提供足够的肥分。”[1]557-584这些载体水域(包括湖泊、河流、人工开发的沟渠、季节性洪泛的湿地等等)都可以被农民用作建构漂浮农田的载体。与此同时,在一年的某个时段(指洪水消退的季节),这种漂浮农业系统都会与土壤表面接触,并将土壤表面(指洪泛季节时的湖底和河床底部)作为农耕生态系统的水资源补给基础。在季节性的干旱环境里,农民会趁雨季末期水位下降之际人工加快排水,以便漂浮农田尽快接触河床和湖底,使作物尽快将根深入土壤中。在随之而来的旱季,含养在河道底部的水资源就可以利用于灌溉,有时也可以人工蓄水喷灌。与此同时,农民们还可能在脱水的沟渠底部直接種植庄稼。为了确保漂浮农田中作物生长的稳定,在某些水域环境中,农民还会人为降低或者提高载体水域的水位。在上述各种技术操作情况下,农民都是在利用各式各样的天然湿地水域。农民通过调节根系和载体水位的相对高度,以保持耕作土壤的湿度,使之达到最适宜庄稼生长的状态。
在前西班牙时代,墨西哥盆地的人工湖上,漂浮农业极度繁荣。它成功解决了当时当地高度密集人口的生计难题。例如,墨西哥盆地阿兹特克帝国(Aztecs)的首都特洛奇锑特兰城邦(Tenochitilan)是一座拥有着300000人口的城市,它是墨西哥盆地中当时仅有的几个大城邦之一。又如,在霍奇米尔科·卡尔科(XochimilcoChalco)湖上,面积仅为9000公顷的漂浮农田每年能养活171000人(见图2)[1]557-584。上述数据计算表明,其漂浮农业的实际耕作面积仅为13500市亩,但却能养活171000人,人均耕地不到079市亩,其生产力水平相当于我国当前长江三角洲水稻耕作的最高水平。据此可知,漂浮农业从来就是一种高产、稳产,并可以长期持续生效的人造农业生态系统;同时,这样的农田还具有生产多种农作物的重大潜力。因此,漂浮农业成为了阿兹特克帝国丰厚的支柱产业。
nlc202309021138
但是,随着欧洲人入侵所引起的政策变化以及城市人口的猛增,再加上原有的水文系统也遭到了人为的强制改变,“水上田园”的应用范围也随之而不断萎缩。如今,在墨西哥盆地和墨西哥湾滩土区域(汽水带),漂浮农田已经消失,残存的漂浮农田仅局限于江河上游区段。通过它们的存在,还能推测这个地区当年漂浮农业曾有的繁荣景象(图3)[1]557-584。由于漂浮农业长期在人类环境变化过程中所扮演的特殊角色及其独特的实用价值,使它成为广大地理学家和农史学家一直研究并力图创新推广的一种农业形态。
图3位于墨西哥湾岸区次区域里奥圣胡安前西班牙
时期退化漂浮农业(Sluyter1994:559),位置见图1
中国古代漂浮农业形式“架田”在历史文献中亦有记载,北宋人苏轼《请开杭之西湖状》奏折中说:“水涸草生,渐成葑田。考之《农书》云,若深水薮泽,则有葑田,以木缚为田丘,浮系水面,以葑泥附木架上而种艺之,其木架田丘,随水高下浮泛,自不淹浸。”苏轼请求利用重修后的西湖,推广种植葑田,得到朝廷的批准,并付出实施。这足以表明,存在葑田在历史上由来已久。朝野对这样的特殊耕作方式都有所知晓,否则这样的施政举措显然不可能很快得到批准,苏轼也断不会轻易专奏。因而,这篇奏折足以作为江南各地早已普遍种植葑田的有利佐证。宋人陈旉《农书》记载:“若深薮泽,则有葑田,一木缚为田丘,浮系水面,以葑泥附木架而种艺之,其木架田丘随水高下浮泛,自不淹溺。”凭借这一记载可知,宋代的漂浮农田已经是纯粹意义上的人工建构物。但在建构中,还特意仿效了农田的田埂设施,其用意是便于插秧和收割,也便于整个漂浮农田的定位。至于要确保所种作物既不被水淹又不会因干旱而脱水,则需要加减漂浮物加以控制,使作物的种植面和载体水面保持相对稳定的高度。书中所提到这一技术,与上文提到的中美洲漂浮农业可谓异曲同工。南宋著名诗人陆游在《入蜀记》中说:“筏上铺土作蔬圃,或作酒肆。”这说明当时的四川也出现了人工建构的漂浮农田,而且还反映人造“葑田”规模很大,居然还能建酒楼。如果与相应的国外资料相比,荷兰人在海上建立漂浮旅游站比宋代酒肆还要晚好几百年。当时,人们还没把“葑田”和人造架田加以严格的区分,往往一概称为“葑田”。到元代,人们才称人造“葑田”为“架田”。元王祯《农书》卷十一:“架田,架,犹筏也,亦名葑田……江东有葑田,又淮东、二广皆有之。”王祯还为“架田”特赋诗赞颂,诗云:“稻人种艺巧凭籍,既辩土宜知土化,只知地尽更无禾,不料葑田还可架,从人牵引或去留,任水浅深随上下,悠悠生业天地中,一片灵搓偶相假,古今谁识有活田,浮种浮耕成此稼。但使游民聊驻脚,有产凉菲为土著,县官税亩倘相容,愿此年年务农作。”王祯把这种“从人牵引或去留”和随水涨落上下的架田谓之“活田”,是一种“悠悠生业”。如果不是官方因收税和管理困难而强行干扰的话,人们是愿意年年种架田的,生活也会因此而悠闲舒适。
明代科学家徐光启在《农政全书》中也说:“窃谓架田附葑泥而种,既无旱暵之灾,复有速收之效,得置田之活法,水鄉无地者宜效之。”“架田”的发明确实给江南赤贫的游民开辟了一条活路,为缓解人口众多的衣食压力起了重大的作用。范文澜、蔡美彪等所著《中国通史》第四编第一章第二节:“江南大湖中有茭、蒲等,年久,根从土中冲出,浮于水面,厚数尺,可延长几十丈,在上面施种,即可生长,称为‘葑田’。后来,农民进一步作木排,在上面铺泥,种植庄稼,称为‘架田’。”由此可见,“架田”有着非常突出的优点:一是不占土地;二是不缩小水面;三是不影响渔业生产,而且还可充分开发利用自然资源,促进生态平衡;四是架田随水上下,没有旱涝之忧;五是架田投资少而收益颇丰。古人称它为“水乡之美利”[2]。
中国先民在很早以前就掌握了水上“架田”的技术。在农业科技领域,我们的祖先曾创造了一系列的世界记录,从而使中国农业的先进性长达数千年之久。19世纪初期,莱茵河畔的大哲学家黑格尔研究了全世界文明古国的兴衰史,最后得出结论:“只有黄河、长江流过的那个中华帝国,是世界上唯一持久、没有中断的国家。”这要归功于中国依赖先进的农业技术,有效地抑制了土壤肥力出现大范围的衰竭,使地力得到充分的开发和利用,从而确保了农业生产常盛不衰。因为在农业社会里,国家、民族、社会、文化的发展,都必须有稳定而发达的农业作为经济基础[2]。
古代中国人民开发利用江河土地来发展农业的智慧促进了中国古代农业的发展,也为漂浮农业在当今的应用发展奠定了技术和人文基础,可以在当代发挥出重大的现实意义。
二、核心技术的相似性
不管是中美洲的漂浮农业还是中国古代的漂浮农业,其基本原理都相同,但由于所处的环境之别,因而操作的技术技能和相关知识从表面上看差异很明显。如果不做深层次的探讨,很难把握漂浮农业的核心技术。为此,本文从如下4个方面去探讨两者之间的内在相似性。
其一,对载体水域的认知与把握。古代漂浮农业,不管是在中美洲还是在中国,主要都是依托于天然水域。而两地的天然水域差异很多,而且内部还会表现出区位上的差异,为了控制载体水域,两地的漂浮农业各有高招。在中美洲,他们是凭借筑坝控制水位,取直河道,以便放置漂浮农田,这乃是两地漂浮农业名称不同的原因所在。中国的漂浮农业同样如此,在漂浮农田的建构中,尽量利用水生植物植株,其目的也在于,这种漂浮农田触地浅植,不易受损。一旦水位下降后,所建的“架田”或“葑田”可就地登陆,农作物的根可以直接插于河底,吸取水分和养料,确保架田正常种植。表面上看,两地的技术要点有差别,但是它们都能很好地适应当地的水域环境。中国的水域浮盆浅,而美洲由于水域地势落差不大,筑坝控制湖面或者测量河道都比较方面,因而对策自然应当各有差别。但是,能够针对环境的差异做到因地制宜,两者则一般无二。
其二,为了确保漂浮农田中农作物能够获得恰如其分的水资源供给,多了会淹死农作物,少了又会受旱。因而,漂浮农业的另一个关键技术要领就是要根据农作物的长势,精确漂浮农田的蓄水高度。同样,两地的漂浮农业在这一技术要领上也各有高招。在中美洲,它们是将多种作物混合种植在漂浮农田上,实行随熟随收,通过对收获量大小的控制去减轻漂浮农田的总重量,同时达到控制蓄水高度的技术操作的目的。中国的漂浮农业则是在漂浮农田中配置了大量的水生植物的地下茎、菰、芦苇以及芡食等等,这样的水生植物,即使填入漂浮农田后,它们并没有断绝生机,还能发芽,还能生长。这样一来,这些作为浮体的水生植物地下茎并不会腐烂,还可以超长期使用。但是,这样的水生植物地下茎一旦长大,不仅会妨碍农作物的生长,还会浪费浮力,导致整个漂浮农田的下沉,而我国先民正是利用实施修建基地上枝条去控制漂浮农田的储水高度。“种耕除草”和漂浮农田的“蓄水高度控制”在这一项技术操作中能一道得以完成。这也是中国的漂浮农业常被称为“葑田”的原因。
nlc202309021138
其三,对漂浮农业的肥分的控制,中国古代的“架田”都是从湖底和河底挖取淤泥来铺设架田。这样的淤泥中富含大量的有机物,但因受水面隔绝空气的关系,它们都不会腐烂。但如果铺设在架田上后,它们都会暴露在空气中,因而会慢慢地降解,均衡地释放出肥分,支持农作物的生长。因而,不需施肥,更不会施肥过量。在中美洲也需要做这样的技术操作,但做法和中国不同。它们往往是通过浮田的移动,使浮田根据需要接触肥分不同的水体,从而达到均衡施肥的目的。同时,还可通过人为改变水流方向和水道的方法,配置水体肥分。当急需肥分时,可以搅动河底的淤泥从而提高水体的肥分。正是两者各有高招,灌溉漂浮农田既不要直接施肥,也不怕施肥过量或不足。
最后,漂浮农业从理论上讲,任何农作物都可以种植,但合理配置农作物确是一项重大的技术要领。配种不同的作物,不仅是丰富产品种类的需要,它还具有防病、抗病的特殊作用。原因在于:漂浮农田下方的水域水体是连通的,因而微生物的传播会很迅速,而且无法控制;如果仅种一种作物,一旦染病,整块农田就会报废。但如果并行种植多种作物,那么即使染病,那也是某种或某几种作物染病,而病害不会蔓延,个别作物受损还能够相互替补。因而,如何配种作物是一项关键技术。南美洲漂浮农业中,通常是种植玉米、南瓜、番茄、甘薯,这些都是旱生植物[3]。而中国的“浮田”中,通常是种植水稻、莲藕、芡实等水生作物。即使要种水稻,也要种不同的配种。但不管怎样搭配,所要达到的技术目标两者完全相同。
传统的漂浮农业拥有极其丰富的生态知识储备,也有精巧的技术,这些都值得精心发掘整理,以便作为当代创新的借鉴和支撐。由于问题极端复杂,本文受篇幅所限,无法一一列举,上述4个方面不过是列举其要而已。仅凭这样的陈述,漂浮农业在当代中国的可推广价值已经得到了必要阐释。
三、传统漂浮农业的新生
自1972年首届全球人类环境会议召开以来,人类的“生存与发展”问题开始成为世界各国共同关注的社会问题。当今生态环境和人类生存环境每况俞下,人类在寻求自身发展的同时,也逐渐意识到生态环境与人类及整个生物圈有着密切的关系。倘若人类再不重视生态环境的重要性,继续破坏人类仅有的生存家园,最终必将自食其果。对于作为经济强国中国而言,此问题更应受到国家、社会及人民的关注,商讨“可持续发展”的新策略。
中国历史上,曾出现过众多辉煌的民族生计方式。这些民族生计方式都是每个民族或地区人民在几百年,甚至几千年生存中创造的智慧,正确处理了人类发展中人与自然之间的关系。在中国古代历史及当今社会中,曾出现过或仍然存在很多优秀的传统生计方式。事实证明,它们不仅具有科学性,而且还具有生态维护之功效。作为中国古代生态农业方式之一的漂浮农田——架田,也是中国劳动人民智慧的结晶,在中国农业史上曾经发挥过重大的作用。当代中国,生态环境日益恶化、自然资源日趋短缺,因而,能够高效利用自然资源和具有水体质量维护价值的漂浮农业,也许是解决某些生态、资源难题有效对策之一。这里就其要点作出分析。
(一)提高水资源利用率
中国水资源的稳定是关系到整个国家和人民可持续发展的关键要素。虽然,当前国家所拥有的水资源拥有量位居世界前列,而水资源利用率只有40%,只达到发达国家的一半水平。尽管有南水北调工程、修建三峡水库等水利工程,对水资源做了有效的再配置,但却不能从根本上提高水资源的利用率。其中,由于内陆干旱地区的大型水库受干旱环境的影响,水资源大量蒸发浪费大的惊人。比如,黄河上游所建的水库无效蒸发的水资源比获得利用的水资源大几倍。这些地区的水面蒸发量为每平方米17674毫米,超过所在地年平均降水量,其为每平方米628毫米[4]。因此,相当一部分水资源没有得到很好的利用。以黄河中游为例:黄河中游要穿越干旱的草原,当地年均蒸发量为每平方米2400毫米以上。因而,黄河之水一旦暴露在日照之下,每平方米水域1年将无效损失24吨淡水资源。由于越来越多的水库出现,中国固定水域面积迅猛增加,伴随而来的则是加大了水面蒸发量,成为各地断流天数不断增加的因素之一,从而失去更多的淡水资源[5]。解决此问题就可以借用漂浮农田的蓄水能力的办法,以获得明显的缓解。漂浮农田(架田)除了能在水域上发挥高质量耕地的功能外,还能屏蔽水面,使其不在日光下暴晒,从而能大大降低水面的无效蒸发量,降低水体温度。总而言之,如能在干旱地带水库表面推广漂浮农业,就能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中国当代淡水资源匮乏。
(二)扩大农耕使用区域
无论中国经济如何强大,农业将一直是中国国民经济的基础。中国虽地大物博、自然资源丰富,但在农业产品的生产过程中,对于农田及其他生产资料的有效利用率十分低。随着中国城市化的进程的不断推进,大量城镇向农耕区伸展,现代人的生活范围已使得中国有效农用耕地日趋萎缩。因而,“可持续发展”已作为国家发展的主要方针。当今全球气候变化波动幅度大,中国北方常年干旱,南方亦时常干旱、时常暴雨,这些不稳定的自然因素,对国家正常的农业生产造成了巨大的损失。由于漂浮农田具有抗旱、抗涝、稳产、高产的庇护,一般性的气候异常都不能危及漂浮农业的正常生产。但我国很多天然水面并未得到充分的利用,而漂浮农业可以充分利用我国广阔的内陆水域,从而对缓解耕地短缺、抗拒气象波动,还可以同时获得农业丰收发挥双重的功效。除内陆水域的利用之外,国家还可以在其领海内大力推广漂浮农业。中国海域虽大,但对海域的开发大多仅限于为渔业、航业,其他海上农业生产还没有提到议事日程。其次,中国海域岛屿数量多,但有人定居者并不多。同时,中国海域暗礁颇多,这些特殊的海域都是可以实施漂浮农业的潜在资源。作为可移动的漂浮农田,它恰好可以利用这样的海域,为缓解国家的耕地压力、辅助渔业的生产发挥积极的作用。
(三)改善生态环境
生态环境与人类有着非常密切的关系。人类生存和发展离不开自然环境,并要依靠环境来供给物质能量。中国目前经济发展的速度与牺牲自然资源、破坏生态环境成正比的关系发展着。相对于人类社会的飞速发展历程,自然自我修复能力则是十分缓慢的,这就要求一个国家在发展经济的同时,也要对环境安全负起责任来。近几十年,在中国农业生产中,人们对工业化肥的过度依赖,不但抛弃了许多民族传统农作施肥方式,也造成原本广阔而肥沃的农耕地逐渐板结化,导致单位农作物生产率严重下降,进而导致内陆固定水域的水体污染。如果在已负营养化的湖面适度建构漂浮农田,通过植物根系的吸收,就能极大的降低水体污染程度,从而提高水体质量,还可以同时获得较高的农产品收入,可以说是一举两得。
nlc202309021138
(四)巩固国家海防建设
中国领海及经济专属区的开发一直是现代中国国家发展和海防安全的难题。如何高效合理利用国家海域资源对国家未来经济、国际关系非常重要。首先,作为刚成立的海南省三沙市,它位于中国最南端,它的设置加强了国家对南海的控制,有效地捍卫了我国的海疆安全。然而,三沙市常驻居民人口数稀少,原因在于这些环礁和小岛蓄水面积不大,不能有效地储养淡水资源,不仅限制了常驻居民的人数,对驻军的正常生活也构成了严重的挑战。目前,我们都是利用长途海运的办法为驻岛居民提供淡水和新鲜的食品,这是一种成本高昂的国防举措,如果能有计划的将漂浮农业移植到环礁内,或者漂浮于环礁周边海域,只需在漂浮农田的下方增加一个淡水儲积仓,就可以利用当地的丰沛降雨量以支持当地农作物的正常生长,还能储备淡水资源,可以解决凭着未来三沙市大驻军和长住居民的生活用水,只要有了这样一点创新,我们就可以做得比荷兰的“漂浮城镇”做得更有规模,对国防的巩固更有效。
四、结语
漂浮农田的当代运用价值是无可限量的。成败的关键在于需要充分发掘利用中外各民族漂浮农业的经验积累和各种技术积累,并针对漂浮农业的核心技术、丰富的现代科技,做有选择的吸纳和创新。我们不仅可以在漂浮载体的材料上作出突破性的发明创造,还可以使当代的塑料、混凝土结构在海上漂浮农业中发挥作用。同时,对流体力学的采用还能将风浪的推力转化为浮力,使海上和内陆大面积的漂浮农田能稳定地定位于水面。除此之外,还可以借助育种技术,培育可以抗拒轻度海水侵蚀的作物品种,使之更适宜海上漂浮农业的种植。因而,创新的天地同样是无可限量的。我们现在要做的是,呼吁海内外学者共同参与这项利国利民的生态农业新计划,为我国的可持续发展和海防的巩固尽绵薄之力。
参考文献:
[1]Sluyter,Andrew.IntensiveWetlandAgricultureinMesoamerica:Space,Time,andForm.AssociationofAmericanGeographers[J].1994(4):557-584.
[2]马执斌.古代中国利用开发土地发展农业的智慧[EB/OL].[2012-09-10].http://bbs.jssjys.com/dispbbs.asp?board=82&ID=25509.
[3]谢景连.阿兹特克“奇南帕”生计方式的成功与局限[J].原生态民族文化学刊,2009(3):103-111.
[4]任国玉,郭军.中国水面蒸发量的变化[J].自然资源学报,2006(1):31-44.
[5]田红,伍磊.本土生态知识在水资源储养与维护中的价值[J].原生态民族文化学刊,2011(3):7-12.
[责任编辑:蒲涛]
实用至上纳威司达提速中国 篇4
奉行实用主义, 无疑会大大缩短纳威司达对中国市场的适应时间。不过, 对于纳威司达而言, 与江淮的合资究竟何时才能顺利获批, 从而踢出进入中国的“临门一脚”呢?这一点, 将直接关系到这家北美卡车与发动机巨头在中国的未来。
2011上海车展,美国卡车巨头纳威司达(Navistar)为即将在中国上演的大戏做了一次热身。
在此之前,纳威司达在中国已经有了两次正式亮相。第一次是2010北京车展上以两款长头重卡,赢得现场观众“强力围观”;同年9月,江淮汽车与纳威司达和NC2 Global(纳威司达与卡特彼勒对等股比组建的合资公司)在北京签订合资协议,三方共同组建中重卡与发动机两家合资公司。2011年,随着与江淮汽车合资进程的推进,面对巨大的中国商用车市场,纳威司达有了更详细的计划和部署。
本土化战略不变
在推广企业品牌和产品品牌的同时,纳威司达没有忘记自己的使命——加速与中国本土伙伴的合作。“在中国,我们的战略是通过与江淮汽车的融洽合作来拓展中国市场。期间,江淮需要自产发动机,我们将自己的全系列发动机导入市场。希望通过合作来快速提高江淮汽车的市场竞争力,并通过纳威司达的渠道来推进江淮产品的海外销售。”
“去年我们与江淮签署了合资合作协议,目前正期待这个项目获得批准。与此同时,我们也在为不久后通过政府审批做着积极的筹备,无论是产品层面还是业务运营层面。”尽管如此,在与江淮的合资谈判中,纳威司达与旗下合资公司NC2 Global仍然分工明确。在发动机领域,纳威司达是外方合资主体,旗下MaxxForce(迈斯福)覆盖3L-15L排量,有望在合资后陆续引进中国生产;在整车领域,NC2 Global是合资主体,作为母公司的纳威司达主要承担幕后工作,负责技术支持和战略管理。
纳威司达摸索前行
与欧洲同行们不同,纳威司达在中国属于姗姗来迟者。
“我们希望通过一系列的推广活动,树立在华品牌形象。”纳威司达集团亚太区总裁特洛伊.克拉克(TROY CLARKE)表示,“纳威司达会对中国市场进行有针对性的详细了解和研究,并将研究成果展示给客户和当地的市场,与中国用户分享我们的经验和理念,并进一步了解中国市场的需求。此外,我们还将与合作伙伴一起来实践这样的理念。”
不过一切都还处在摸索当中。对于平头车盛行的中国市场,务实的美国人的想法显然是“实用就好”。
洛伊.克拉克表示, 纳威司达会对中国市场进行有针对性的详细了解和研究, 并将研究成果展示给客户和当地的市场, 与中国用户分享我们的经验和理念, 并进一步了解中国市场的需求。
一方面, 在整车领域, 纳威司达希望把它在空气动力学上的丰富成果运用到中国, 而不仅限于长头卡车。“纳威司达并非只生产长头车, 我们的真实理念是根据市场需要来制造产品, 无论产品的形式是平头还是长头。更重要的是, 我们的合作伙伴江淮汽车也主要生产平头车, 通过与他们的合作, 我们可以将在空气动力学方面的经验运用于平头车的设计当中, 从而更好地提高车辆的燃油经济性。”特洛伊对记者说, “在更加长远的战略层面, 纳威司达希望合资公司能够独立研发设计并生产满足中国市场的新一代产品。”
中国实用 篇5
面试题目中我们不少考生对于面试举例觉得是难点,所以中公教育专家将一些最近两年的感动中国人物例子总结了一下,供大家直接使用。
一个国家只有拥有强大的道德力量和良好的社会风气,才能成为一个真正强大的国家,一个受人尊敬的国家。我们的国家从不缺少这样的例子:
“磨刀老人”吴锦泉年过八旬仍然关心社会,关注时事,节衣缩食将磨刀攒下来的钱捐给灾区人民和福利机构,用行动阐述“助人为快乐之本”;
“大国工匠”徐立平潜心钻研改进技术,解决火药整形这一世界难题,主动请缨危险任务排除发动机隐患,用心血书写爱岗敬业和工匠精神;
“校长爸爸”莫振高将“让瑶乡儿女走向世界”作为座右铭,动员社会力量帮贫困学子圆大学梦,用生命演唱爱和奉献的赞歌。
“卫星之父”孙家栋领导发射了中国三分之一的航天飞行器,见证了中国航天从无到有的全过程,正如他所说的“牢记使命和责任,为国强国之路保驾护航”。
“最美乡村教师”支月英36年扎根山村,绚烂了两代人的童年,以实际行动阐述着“坚守才有希望”。
“最美村官”秦玥飞放弃殿堂,选择田垄,脚踏泥泞,俯首躬行,扎根白云(现任白云村村官),投身黑土(发起黑土麦田公益活动),洒下青春的汗水,埋下理想的种子。
经历过孩子走失的张宝艳夫妇建立“宝贝回家寻子网”,十年如一日,照亮被拐及走失儿童回家路。
“铁榔头”郎平以伤病之身,临危受命,带领中国女排冲破重围,再返世界之巅,同时成为排球运动中以运动员和教练员身份分别获得奥运会冠军的第一人。
屠呦呦带领团队失败190次,终于从中草药中分离出青蒿素,使得几百万人逃离疟疾的魔掌。
“中国氢弹之父”于敏,隐姓埋名潜心研究30年,是中国氢弹研制中的关键人物。
“移民书记”赵久富,发挥党员先锋模范带头作用,主动配合南水北调工程,带领村民外迁,同时帮助村民致富。
“炎黄”张纪清,年逾古稀仍热心慈善,27年风雨无阻匿名捐款敬老院。
“最美乡村教师”朱敏才夫妇,退休后放弃安享晚年,以70高龄奔赴贫困地区,为那里的孩子打开一扇窗。
中国实用 篇6
【关键词】影视歌曲 高师民族声乐 教学研究
高等师范院校音乐专业的学生面对的是中小学音乐教师的岗位,实际教学之中民歌的演唱使用较多。本文从提升歌唱技能、歌曲体裁的差异、二度创作方面论述中国影视歌曲在高师民族声乐教学中的实用性。
一、普及性较广的影视歌曲有益于提升歌唱技能
大学一、二年级的学生歌唱时一般是歌唱腔体打开不够和气息较浅。笔者发现初级阶段的学生控制力较弱,难以同时兼顾旋律歌词的精准性和歌唱技能。影视歌曲传播较广、时间较长这一特性能很好的解决该阶段学生演唱时歌词旋律不精准,适当的选择经典的影视歌曲给初级阶段的学生演唱有利于他们集中精力学习歌唱技能。
高师很多民族唱法的学生没有系统的美声技能作铺垫,因此在演唱民族声乐作品的高音时多数就会出现腔体关闭、搭不上气息这一现象。针对这一情况,笔者曾挑选《映山红》这类既短小、整体音区又不太低的作品给学生们演唱,并达到预期效果。此曲第一个音就在小字二组的re上,多数学生开口要把这个音唱好还是有困难的。一般情况下学生认为这个音是在较为敏感的换声区,即潜意识认为这个音是在高音区,因此容易关闭喉腔喊上去,自然气息就用不上。这首歌是爱国题材影片《闪闪的红星》的插曲,很多学生小学阶段在学校的组织下看过,对这首歌的旋律自然不陌生,加之歌词朗朗上口,学生们可以顺口唱出。在这个前提下,初级阶段的学生们能够游刃有余的将所有的精力放在充分打开腔体、吸起小舌、让声音贴着后咽壁以抛物线的途径送出去这些器官的调控上。
《边疆的泉水清又纯》随着李谷一老师的歌声飞进了千家万户,这首歌也出现在了民族唱法的教材中。这首歌对于稍有程度的二年级的学生而言是首很好的磨炼腔体的作品。“边疆的泉水清又纯”的“泉”字在小字二组上,由五度大跳音程和二度级进音程组成,因此在演唱过程中学生一开始唱“边疆”两字时就应该将口腔和喉腔开到唱小字二组sol的开度,且衔接五度大跳时仍然保持开度,这样才能保证在唱小字二组的sol的时候来得及打开,也就不会出现音偏低的现象。“清清泉水流不尽”过渡到“声声赞歌唱亲人”时出现了“尽”到“声”的八度大跳。笔者要求学生趁两个字之间的换气动作将口腔的最深处张开并配合喉腔打开、吸起小舌配合头腔、两肋扩张、横膈膜处发力唱出,这样唱出来的八度大跳既准确又保持了混声的一致性。小节内音程大跳以及小节与小节之间音程的大跳,能够锻炼学生对腔体打开更准确的控制,为演唱创作民族、地方民歌建好歌唱的管道。
二、有助于各种体裁歌曲的学习
相比起美声唱法,民族唱法仍显年轻。在民族唱法领域还有一些知识让学生感到模糊不清。比如说学美声的学生能明显的区分自己演唱的作品是歌剧选段还是艺术歌曲,但民族唱法的学生对于本唱法的“艺术歌曲”就了解甚少。笔者认为通过影视歌曲的学习不仅可以让学生明显的区分民族唱法里的艺术歌曲与其他体裁歌曲的界线,还能让学生有更多的机会接触地方民歌,用来积累演唱创作歌曲的经验。
1. 艺术歌曲
“艺术歌曲”源自19世纪的欧洲,上世纪20年代“艺术歌曲”这一概念进驻中国,萧友梅、黄自、赵元任等人开创了中国近代艺术歌曲创作的先河。教学中笔者选择了《中国艺术歌曲选集》里,由李谷一老师演唱的《过去的事情不再想》,通过这首歌曲可以先让学生们感受什么是民族唱法的艺术歌曲,其次还有《红豆词》《葬花吟》《渔家姑娘在海边》等。
2. 地方民歌
地方民歌是我们民族唱法的沃土,她滋养着当代民族唱法的根。正如“树高千尺也忘不了根”这句歌词唱的那样,在民族唱法的教学中需要让学生大量的演唱地方民歌。据笔者了解,很多影视作品中出现了地方民歌或者根据地方民歌改编的旋律,在此笔者列举几首在声乐教学当中选择频率较高、地方风格较为凸显的歌曲作为佐证以此说明。如电影《红日》就选择了山东民歌《沂蒙山小调》作为插曲。又如电视剧《长征》的片尾曲《十送红军》就选用了原赣南民歌《采茶调·长歌》当中的素材。再如电影《黄土地》的主题曲《女儿歌》也是选用了陕北民歌《信天游》的素材创作而成。通过这些歌曲的学习,学生可以更广泛的了解我国各地方民歌的特点,从而在演唱歌曲时更有韵味。
3. 创作歌曲
随着民族唱法科学性的提升,不仅要求学习者能演唱艺术歌曲、歌剧作品、地方民歌、地方戏曲,还要求能够驾驭难度较大的创作歌曲。笔者认为根据高师学生的实际情况,首先可以先选择难度较小的创作歌曲进行训练。如:锻炼流畅性的歌曲《高天上流云》,音区跳动较大、戏剧张力较强的歌曲《说聊斋》,讴歌时代发展的抒情歌曲《长城长》,表达拳拳爱国之情的歌曲《我的祖国》等等。
据笔者调查得知,不同时期影视歌曲在专业教材当中都占有一定的数量,可见各类型的影视歌曲作品一直在伴随着民族声乐的成长。
三、为歌曲二度创作提供充足的材料
声乐课堂教学由练声和处理作品两方面组成,练声是学生建立歌唱的管道,打造好唱出自身最美音色的乐器。处理作品是学生将自身乐器、理解词曲作家创作意图、追求美好音色、体现自身的人文素养的综合表达。这种表达即我们平时所说的二度创作,成功的二度创作能将歌者与听众紧紧地联系在一起,产生情感、音乐的共鸣,以达到感染自己感染他人的目的。
1. 角色塑造更立体
教学当中很多老师会提示学生展开想象的翅膀,通过语言的描绘使用情境教学法。但对于生活阅历较单一的学生们,难以理解词曲作家试图表达的情感,以至于他们在二度创作时显得力不从心,最终作品的演唱是显得淡然无味。
据科学调查得知,试听的感染力强过单纯的视觉或是听觉。教师可以选择影视歌曲给学生学习,有助于学生在歌曲角色理解与塑造方面进行循序渐进的训练,有朝一日可以准确的把握角色的定位,使得人物形象能立体更丰富。笔者认为《渔家姑娘在海边》《红豆词》《生死相依我苦恋着你》《铁蹄下的歌女》《九九艳阳天》《马铃儿响来玉鸟唱》等等都适合用来训练学生对角色塑造的学习。
2. 歌曲处理的经典范本
民族声乐的发展需要从各界吸收营养,二度创作时歌曲处理也不例外。不管是老师还是学生在对一首作品进行歌曲处理之前都会搜索各位名家的演唱版本来做比较,找出最适合该作品的处理方式。笔者认为集词曲作家、演唱者、影视导演的力量创作出来的原唱范本的处理就最值得学生与老师共同学习。最具代表性的要数当年李谷一老师演唱的《妹妹找哥泪花流》,李老师在处理时采用了当时流行歌曲中的“气声”唱法,正是因为这种气声唱法的运用让我们看到了小花想念哥哥时柔弱的一面,使得小花这个人物更真实。
歌曲的二度创作不仅要由一件科学的乐器来表达,更需要全面的音乐素养去支撑。
小结
综上所述,影视歌曲的学习不仅可以解决学生学习时的基本技能,丰富学生对歌曲体裁的认识,有益于他们在演唱时选择正确的演唱方式和音色表达,还能帮助学生为二度创作做足准备。由此可见,在高师民族声乐教学中适当的选择影视歌曲是种有效的教学手段也体现了循序渐进的教学法则。
【参考文献】
[1]戴勇.解析民族声乐作品中的影视歌曲及其演唱[J]. 乐府新声,2011(2).
中国实用 篇7
一、杜威实用主义教育思想的兴起
十九世纪末二十世纪初美国兴起一种以实用主义哲学和
异于使儿童成为教育的牺牲品。因此, 他竭力主张根据受教育者不同阶段的身心特征来规定教育任务。在教学内容上, 卢梭坚决反对书本诵习和空洞的文字说教, 要求追求真正的有用的知识。他说:陷入于咬文嚼字的书本教育, 是摧残心智的。儿童所需获得的是对于事物的真正理解, 而书籍“只教我们谈论我们不懂得的事情”。[6]他坚决主张取消在学校课程中占统治地位的神学课, 把自然科学当作教学的基础, 强调应重视自然学科和实用学科的教学, 使学生通过生活和实践去学习他们所需要的知识。他认为学校教学内容应以趣味性和有用性为标准, 以学生的兴趣为基本出发点, 让学生学习有用的知识、幸福的知识。在教学方法上, 主张追求自然的方法。针对传统古典主义教育残害人性和违反自然的弊端, 卢梭提出了“顺应自然”的思想, 就是“按照孩子的成长和人心的自然的发展而进行教育”, [7]就是要在教育方法上符合儿童成长的自然性, 在教育儿童时应该服从自然的永恒法则, 遵循自然赋予他们的本性, 考虑他们的年龄特征, 听任他们的身心的自由发展。显然这里的自然并非仅指自然界, 也指人的自然本性。卢梭认为, 真正符合人性的教育是按自然法则, 在自然之中根据人不同成长时期的生理和心理特征, 听任人的身心自由发展的教育。按照自然给人指引的道路前进, 只有这样才能恢复和培养人在社会状态中丧失的自然本性, 才能拥有同情、美德、健康和快乐。
三、卢梭自然主义教育理论的影响
卢梭的自然教育思想提倡教育要“顺应自然”, 主张根据儿童的不同发展阶段实施教育, 在西方教育史上产生了巨大而深远的影响, 被看作是新旧教育的分水岭。自然教育思想, 第一次把儿童看作教育的主体, 把儿童置于教育的中心地位, 主张教育者要热爱儿童, 尊重儿童, 研究儿童及其心理特点, 否则教育不会成功。这种儿童观的革命性变革为教育理论的发展开创了新的局面。正由于此, 它奠定了卢梭在教育发展史上的崇高地位。世界上许多国家的教育家都从不同程度上继承和发展了卢梭的思想, 或者说都受到了他的思想的影响。他机能心理学为基础的教育思想, 其代表人物为杜威、克伯屈等, 其中杜威由于其自成体系的哲学思想, 关于教育的著名论断, 以及对传统教育思想的继承与创新, 逐渐成为二十世纪初实用主义教育思想的杰出代表。罗蒂在早期的《哲学和自然之镜》中 (1979) 把杜威思想看成是哲学发展的未来图景之一。在新近的《建设我们的国家》 (1997) 中又把杜威和惠特曼看作美国民族的骄傲。罗蒂说, 杜威哲学的最大成就就是把“真的”或“对的”这样的评价术语不看作标明与先前存在事物之间的关系, 而是看作满意地表达了发现解决问题的方法, 以此为哲学根据, 从而形成了自己独特的教育思想。
杜威教育理论认为:教育是一种永久事业, 它是人与环境交互作用之“经验”的不断重组, 其目的在于提高人的能力素质, 并使社会得到不断的改良和进化。与以“经验论”为基石的改良主义发展观相契合, 杜威一反传统教育对儿童个性心理的忽视, 特别注重儿童的活动本能和兴趣需要。他认为, 儿童天然具有社会交往、制造、探究和表现等活动本能, 这些活动本能即是学校教育的重心所在, 教育的一切措施都要围绕儿童转动。[1]除“儿童中心论”外, 杜威还提出了另外一些重要的
既影响到与他同时代的德国教育家巴泽多、德国哲学家康德, 也影响到稍后一点的瑞士教育家裴斯泰洛奇, 更影响到二十世纪初意大利儿童教育家蒙台梭利和美国实用主义教育家杜威。卢梭为发展心理学做了贡献, 他关于人心理的分析及根据人的不同年龄阶段产生的特殊心理, 实施不同内容的教育的思想, 在教育发展史上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极大地丰富了儿童心理发展的理论, 这在后来的许多发展心理学家的理论中都得到了进一步的阐述和发展。从现实意义上看, 卢梭的教育思想不仅批判了封建教育制度, 打破了当时占统治地位的教会教育的弊端和偏见, 也为当时法国大革命的爆发在思想上扫清了障碍, 成为法国启蒙运动的一面旗帜。
卢梭的教育理论在我国也影响很大。卢梭关于儿童天性中包含主动自由、理性和善良因素的结论, 以及呼吁保护儿童纯真人性, 让儿童个性充分发展的主张, 无论是在当时, 还是现在都对我国的教育实践具有借鉴意义。卢梭的教育要尊重儿童的年龄特征的教育思想也使我国的教育实践有所改变。从对卢梭的教育观点的剖析不难发现, 我们今天倡导的素质教育的思想和精髓在许多方而正是对卢梭观点的批判继承与发扬光大。
参考文献:
[1]李凤鸣, 姚介厚.十八世纪法国启蒙运动[M].北京出版社, 1982:201.
[2]戴本博.外国教育史 (中) [M].人民教育出版社, 1990:126.
[3]卢梭著.李平沤译.爱弥儿[M].北京:商务印书馆,
[4]卢梭著.李平沤译.爱弥儿[M].北京:商务印书馆,
[5][6]卢梭著.李平沤译.爱弥儿[M].北京:商务印书馆,
[7]卢梭著.李平沤译.爱弥尔[M].北京:商务印书馆,
教育命题———“教育即生活”、“学校即社会”、“做中学”。这些命题和观点尽管引起过这样或那样的争论, 遭到各种质疑或批评, 却长期蕴含着强大的“影响力”, 从而对美国进步主义教育的形成和发展, 以及欧洲新教育运动的兴起产生了积极的重要影响。
二、实用主义教育思想对二十世纪二十年代中国教育的影响
1919年, 应胡适、蒋梦麟等人的邀请, 杜威来华讲学, 其思想经过长达两年多亲自讲学和各种媒体宣传而广为传播。仅《杜威五大讲演》一书, 经北京晨报社出版后, 在两年之内就再版14次之多。1919年10月, 全国教育会联合会议定《废除教育宗旨宣布教育本义案》, 明确表示要以杜威的“儿童中心论”为理论基础, 强调:“新教育之真义, 非止改革教育宗旨, 废除军国主义之谓。若改革现时部版宗旨为别一种宗旨, 废除军国主义为别一种主义, 仍是应如何教育人之问题, 非人应如何教之问题。从前教育只知研究应如何教人, 不知研究人应如何教;今后之教育应觉悟人应如何教, 所以儿童本位教育是也。”[2]
1923年, 政府公布的“新学制课程标准纲要”及围绕新课程所编写的各种教材、读物都强调以儿童为中心, 采用选课制, 注重教育与社会生活的联系。在教学法方面, 脱胎于杜威“做中学”的设计教学法、道尔顿制相继传入中国, 经当时全国教育会联合会的极力推广, 在南京、苏州、南通等地广泛开展“中国化”的杜威学校实验, 在全国教育界产生了强烈影响。除此之外, 1923年的新小学课程和1929年修正课程, 也都是着重于“儿童是学校中心”这个观点。从这些地方, 我们很容易看到杜威教育哲学对中国的影响。
除此之外, 杜威教育思想对中国早期教育学著作也产生了深刻的影响。据学者考证, 二三十年代出版的教育学著作, 如:王炽昌编的《教育学》, 庄泽宣著的《教育概论》, 吴俊生、王西征合编的《教育概论》, 以及孟宪承编著的《教育概论》等都自觉不自觉地赞同、吸收并反映了杜威实用主义教育思想的精神旨趣。其中, 较有代表性的孟宪承编著的《教育概论》在“教育”定义、教育目的论、课程论、教学论诸方面虽然注意到本国的教育材料, 但在理论阐述上同样是基本认同并接受杜威的教育学说。[3]概言之, 杜威实用主义教育思想感情直接渗透到当时的教育宗旨、学制、课程、教法诸领域, 其实际影响是不可低估的。
三、陶行知、陈鹤琴对杜威教育思想的借鉴与超越
杜威实用主义教育思想的一个典型命题, 即所谓“教育即生活”, 这一命题强调了教育过程, 突出了教育与生活的密切联系。但经过多年的探索, 陶行知认识到这里的生活归根到底是一种“假生活”, 这样的教育实际上并没有从根本上与活生生的现实生活融为一体, 只是虚假的表面结合而已。对此, 陶行知提出了“生活即教育”, 诚然, 是生活决定了教育, 但教育又绝非生活的被动产物, 它要积极地参与生活, 能动地改造生活, 热心地提倡向上向前的生活, 以“达民之情, 顺民之意”。
与“教育即生活”相关联, 杜威教育理论的另一个命题是“学校即社会”。强调“学校作为一种制度, 应该把现实的社会生活简化起来, 缩小到一种雏形的状态”。[4]诚然, 杜威的立意是要冲破传统意义上的学校, 使学校社会化;但社会化的学校毕竟还不是真实的社会生活本身。只有“社会即学校”, 才能使学校与社会真正沟通, 并融为一体。更为重要的是, “社会即学校”的主张是建立在人民大众的立场上, 是与社会进步、民族解放事业密切相关的。此外, 陶行知的“教学做合一”把“行”作为“做”的首要特征, 不仅突破了“做中学”的局限及“劳心者治人, 劳力者治于人”的传统人生教育哲学, 而且与整个中华民族的解放事业联系起来, “教学做合一”即是要做到理论与实际相结合, 并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探寻出路。
陈鹤琴虽不是杜威的及门弟子, 但深受杜威实用主义教育思想的影响。在他看来, 对待先进的世界教育经验应该秉持开放接纳的态度, 但始终要结合国情进行中国化实验与再创造。正如他所说:“我们为什么是提出儿童教育思潮的趋势和杜威的学说呢?因为我们现在提倡的活教育是接受着世界新教育的思潮, 并和杜威一样在创造理论, 也创造方法。”在长期的实践中, 陈鹤琴提出了包括目的论、课程论、方法论等方面有机联系的“活教育”理论体系。在“活教育”中所体现的“以儿童为中心”、“做中教、做中学、做中求进步”等原则在杜威教育理论中“似曾相识”。当然, 陈鹤琴教育思想绝非杜威的简单翻版, 它吸收了杜威教育思想的合理内核, 但却深深扎根于中国土壤, 从而超越了杜威。
四、杜威教育思想的“返魅”
上世纪八十年代以来, 伴随着我国改革开放和教育事业的发展, 有些学者和教育界人士在回顾和反思我国现代教育的历史时, 深感以“课本、课堂、教师为中心”的传统教育观念仍在严重阻碍着我国的教育现代化改革, 于是提出了对杜威教育理论的再认识、再评价的意见。建议正确领会杜威教育理论中的积极因素, 这在当时的教育界曾激起了一阵“微澜”, 开展了一些有关的学术讨论, 杜威教育思想重新焕发出生命力。特别是近年来在我国推进素质教育的新形势下, 正在逐步开展以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为中心的深化教育改革。这是建国以来的第八次基础教育改革。《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 (试行) 》中提出了一些先进的教学理念与教学方法:强调“以人为本”;强调教育和教学要有利于促进学生的“发展”和“人的本体价值的实现”;强调教学不仅要关注“结果”更要重视“过程和方法”;强调教学与生活和实践活动的紧密结合, 教学要以学生的“经验”为基础;强调学生自主学习、探究学习, 以促进学生的自我发展;强调合作学习, 以培养学生的团队精神;强调师生互动, 教师应该是学生学习和发展的指导者、促进者, 而不是施教的强制者、灌输者等, 这在杜威的教育思想中都有一定的根据。
五、结语
作为对二十世纪世界教育影响最大、最广、最久的杜威教育思想理论, 尽管其哲学基础是实用主义和经验论, 其实质是力图通过教育维护和改良美国的资本主义民主社会, 但是, 由于它的确蕴含着许多正确、合理、具有积极意义的教育观点或命题:以学生为中心, 主张学校教育应与生活密切联系的观点等, 应该说这些都是具有“生命力”的观点。这些教育观点, 在一定程度上揭示了教育的重要本义, 对批判和反对“传统教育”和“制度化”教育体系的弊病更有特殊的意义。只要“传统教育”和“制度化”教育体系的弊病仍然存在或以新的形式存在, 杜威的教育思想理论就对改革旧的教育, 发展新的教育理论的实践, 仍具有重要的启示。正如美国教育家布鲁纳所评论:为激励人们批判和改变传统学校教育的状况, “杜威做出了极大的贡献”。
杜威教育思想理论之所以富有“生命力”, 还在于它是在发展的。一方面, 随着杜威尖锐地批判“传统教育”的进展, 他也一再在某些方面肯定所谓“传统教育”的主要代表赫尔巴特对教育理论发展的贡献, 明确指出:“假如以为抛弃旧教育的观念和实践就足够了, 并且走到对立的极端上去”[5], 那也是错误的。这就使他的教育理论更加清晰和具有活力。另一方面, 当代的教育理论及教学改革并不是杜威思想的简单翻版, 而是“传承”、“整合”与“激活”化了的教育思想。这既是教育理论的创新和发展, 也是教育实践的需要。
参考文献
[1]黄书光.实用主义教育思想在中国的传播与创造[J].高等教育研究, 2002, (5) .
[2]载璩鑫圭等编.第五次全国教育会联合会议决案.中国近代教育史资料汇编·学制演变[M].上海教育出版社, 1991:844.
[3]周谷平.近代西方教育理论在中国的传播[M].广东教育出版社, 1996:184-192.
[4]王承绪, 赵祥麟等编译.西方现代教育论著选[M].人民教育出版社, 2001.8.
中国实用 篇8
一、内容
有利于推动全民创新、大众创业, 能够帮助农民致富的科技信息、实用技术、科技项目等的科技致富故事或科技致富故事+实用技术。 要实用、实效, 有科技含量, 且可操作性强。
二、题材
消息、通讯、调查报告、专访、科普文章等均可, 题材不限。
三、稿件要求
(1) 确保真实性, 突出先进性、实用性和科学性; (2) 文字精炼, 通俗易懂, 老百姓一看就懂, 一学就会, 一用就灵; (3) 一文、一案、一例; (4) 图文并茂, 500~2 000 字为宜; (5) 稿件经编辑、审核加工后将陆续发表在作者所在省份科技类报刊及《种子科技》的《科普中国·实用技术助你成才》征文竞赛专栏; (6) 刊发稿件经专家审核后, 将在中国科协《科普中国》网站刊发, 一经录用, 版权将归《科普中国·实用技术助你成才》所有; (7) 投稿请注明写稿人或联系人姓名、工作单位、详细地址、电话、邮编、邮箱等信息, 以便联系; (8) 严禁抄袭, 文责自负, 请勿一稿多投。
四、奖励
(1) 各媒体刊发稿件将全部入选中国科技新闻学会科技报分会组织的“实用技术助你成才”评奖活动; (2) 大奖赛最终评出一等奖、二等奖、三等奖各若干篇; (3) 主办单位向获奖作者颁发获奖证书和奖金。
五、投稿方式
投稿种子科技杂志社请注明《科普中国·实用技术助你成才》栏目
中国实用 篇9
首先, 教育即生活。“生活就是发展, 而不断发展, 不断成长, 就是生活。”教育即生活, 即最好的教育是从生活中学习。教育的过程和生活的过程是合一的, 教育就是现在的、儿童的生活, 而不是为将来的生活做准备。其次, 学校即社会。学校应该成为一个雏形的社会, 应该让学生在它之内能够获得社会生活所需要的有关经验。一方面, 学校本身必须是一种社会生活, 其具有社会生活的全部含义;另一方面校内学习与校外学习要连接起来, 其不仅是学习功课的场所, 也是生动社会民主生活的形式。再次, 教育即生长。生长是生活的特征, 教育即学生个体经验持续不断地增长, 不仅包括身体, 而且包括智力、道德等多方面的不断生长。最后, 经验为中心, 儿童为中心, 活动为中心。学校生活组织应以儿童为中心, 一切必要的教育措施都是为了促进儿童的生长。教育是儿童不断获得经验且经验不断地被改组或改造的过程。课程组织应以学生的经验为中心, 而不是以学科知识体系为中心, 应重视儿童的经验、兴趣和需要, 并关注以儿童为主体的教学实践, 强调儿童自身独立的发现与体验, 即“做中学”。
二、杜威实用主义教育思想在中国的传播
1. 杜威实用主义教育思想在中国传播的背景及原因。
杜威实用主义教育思想在中国广为传播, 其影响已经远远超出了哲学思辨的范围, 可以称得上是一种更为深切的参与思想。然而, 为什么杜威在那个时代的中国会产生这么大的影响, 原因究竟是什么?可以说, 杜威的实用主义教育思想进入中国恰逢其时。当时的中国, 刚刚脱离了延续几千年的王朝体制转而迈向一个新的时代, 在传统文化和现代文明的需要中挣扎和变化。在很多外国人的眼中, 中国似乎被一种强大的、传统的力量捆绑着, 让它很难产生一种新的变化。然而, 杜威却提出了不同的见解。他对中国充满同情和敬意, 认为对中国最好的策略, 是给这个国家时间和耐心, 让中国人自己慢慢认识并解决自己的问题。他指出, 中国人是有一种国家情感的, 他们的民族主义很强, 而且在他们的身上, 中国是能够发展和变化的。杜威实用主义教育思想在很大程度上是社会改良主义、文化改良主义, 他不主张革命, 提倡通过教育改造人、改造文化, 来最终改良社会, 在很大程度上与中国的传统文化之间存在着某种共通之处, 也在相当程度上满足了中国社会要求变革传统教育、实现教育救国的愿望, 这正好与中国知识分子的基本思路相契合, 从而能够在中国快速地传播并发展起来。
2. 杜威实用主义教育思想在中国传播的代表性人物及其贡献。
(1) 胡适对杜威实用主义教育思想的诠释与推广。胡适是“中国最著名的杜威思想的解读者”。在某种意义上说, 我们所了解的杜威, 大部分都是胡适所表现出来的杜威。他不遗余力地宣传杜威的实用主义教育思想, 秉承杜威的实用主义教育思想, 是杜威实用主义教育思想最忠实的宣传者和推广者。他推行白话文教学, 从语言角度解决了教育不能为民众所有且与民众生活脱节的基本难题, 并根据杜威的“思维五步法”提出了“细心搜求事实, 大胆的假设, 小心的求证”, 确定了“实验主义”一词在中国的使用, 对杜威的“教育”、“经验”的含义进行了经典性的解释, 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2) 陶行知对杜威实用主义教育思想的秉持与践行。陶行知是“杜威实用主义教育思想的追随者”。他为“中国教育寻觅曙光”, 开展了平民教育、乡村教育, 推动了中国大众教育、普及教育的发展。杜威面对的是一个资本主义高度发达的工业社会, 而陶行知面对的却是一个分崩离析、积贫积弱、文盲充斥的农业社会;杜威的教育哲学, 是通过教育民主推动政治、经济、社会的民主化, 而陶行知所关心的却是通过普及乡村教育、提高识字率, 培养知行合一的“新人”来实现救国救民的理想。当然, 陶行知继承并发扬了杜威的教育思想, 他的“生活即教育”、“社会即学校”、“教学做合一”等都与杜威的教育哲学一脉相承。 (3) 陈鹤琴、郭秉文、蒋梦麟等对杜威实用主义教育思想的实践与发展。陈鹤琴、郭秉文、蒋梦麟是杜威实用主义教育思想的实践者。陈鹤琴虽然不是杜威的及门弟子, 但其深受杜威实用主义教育思想的影响, 提出了“活教育”的思想, 创办和发展了我国的幼儿教育事业。郭秉文提倡科学教育, 重视中西文化教育交流, 从学以致用的角度倡导教育与实际生活相联系, 鼓励人民受教育, 是杜威实用主义教育思想在中国教育领域最早的实践者。蒋梦麟则注重自动、自治与训育, 以形成良好的民主素养, 使个人健全活泼。他积极阐发杜威教育学说之精艺, 学习与研究其科学的治学方法, 并在高等教育领域中积极地开展实验教学活动, 大力推广杜威的实用主义教育思想。
三、杜威实用主义教育思想对中国教育的影响
杜威实用主义教育思想对中国教育的影响主要表现于以下三个方面:一是对于中国近现代教育理论形成、教育学科建构科学化的影响。这主要表现为中国人自己编撰的教育理论著作的添增、教育研究的复苏及教育学科的建构和发展。二是对于中国近现代的教育观念、教育思想、教育思潮的影响。平民主义教育思潮、工读主义教育思潮、科学教育思潮等纷争涌现, 使教育文化界出现了前所未有的活跃局面。杜威动摇了中国传统的教育观念并使之不断发生变化, 从而打开了中国新教育的大门。三是对中国近现代教育教学改革实践的影响。在学制方面, 采用了美国的“六三三学制”, 奠定了现代学制的基本格局;在学校课程与教学方面, 为设计教学法、道尔顿制等教育教学改革大开方便之门;在教育教学实验方面, 开创了近现代教育实验之先河, 掀起了各种教育实验的热潮。
参考文献
[1]黄书光.实用主义教育思想在中国的传播与再创造[J].高等师范教育研究, 2000, (09) .
[2]王颖.中国杜威教育学派及对我国近现代教育的影响[J].当代教育论坛 (学科教育研究) , 2008, (01) .
[3]栗玲.繁华后的沉思——杜威对中国近代教育影响的再认识[A]//中国教育学会教育史分会第十届学术年会论文汇编——教育交流与美国近代教育发展[C].2007.
[4]郭法齐.探究与创新:杜威教育思想的精髓[J].比较教育研究, 2004, (03) .
中国实用 篇10
(一) “间接证实与直接证实相同真实”[1]
詹姆士说“间接证实与直接证实相同证实”。这里所说的“直接证实”就是对当下事物的证实, 而间接证实则是对与直接证实的事物类似事物的证实。间接证实必须以直接证实为基础, 间接证实的事物与直接证实的事物是相类似的, 简介事物是以类的方式而不是单个的方式存在。
(二) 真理的外在特征
詹姆士认为真理具有两个外在特征:“方便”、“与已有的真理相协调”。方便就是对于当下的实际有价值。詹姆士说:“真理是我们某些观点的一种性质, 他意味着观念与实在的符合”[1]。詹姆士认为真理必须是有用的。这不免让人产生这样的疑惑:符合客观事实的、符合实在的、但是对于人类或是某些人而言是没有价值, 那么他就不是真理吗?同时詹姆士表示真理必须是有用的, 那么其中的有用是对某一个人有用还是对于一些人有用还是对于全人类都有用, 这个问题还有待商榷。詹姆士认为真理与实在相符的观念, 詹姆士所指的“实在”是指已有的真理, 他多数是指现下的事物和经历, 即为已经存在的真理。他并不是指物质也不是指规律, 马克思主义关于存在则有明确地表示就是物质, 对于真理也有明确的定义, 真理是指对客观事物或是规律的正确反映[2]。对于以上所提出的有待商榷的内容以及真理的定义等相关内容是有待考证, 关于这些问题学术界也是个有说法。詹姆士的真理论没有清楚的界定。
(三) 詹姆士的实用主义观点同马克思主义观点的相通之处
詹姆士的实用主义观点虽然同马克思主义的观点有相悖之处但也有相通之处。詹姆士的实用主义中的部分观点同马克思主义的观点是一直的立场, 是对过去机械主义的否定。基于这个立场, 我们可以找到詹姆士的实用主义观点与马克思主义观点的相似之处。第三, 两者都强调人的主观能动性, 充分发挥人的作用去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詹姆士认为真理是一种观念, 是人们对于实在的观念。马克思主义认为真理是我们对客观事物或规律的正确认识。
二、詹姆士实用主义对当代中国的影响
(一) 詹姆士实用主义对当代中国主流意识形态的影响
基于詹姆士与马克思主义观点有相通与相悖之处, 实用主义对中国的意识形态也分为积极和消极两种影响。实用主义的观点与马克思主义的观点有相似之处, 因此他对中国的主流意识形态或政策有一定的帮衬作用。实用主义意识到了实践、实际与人的重要性, 对于马克思主义的理论深入人心也有一定的作用, 尤其是对于那些国内认同实用主义者。而另外一方面, 他对中国的主流意识形态也产生着削弱的作用。我国是在马克思主义的指导下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但实用主义主张各种各样有利于发展的拿来主义观点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建设具有一定的冲击作用。实用主义并不认同物质与意识之间的关系, 实用主义认为这种前形而上学对于发展没有作用, 也因此不承认物质第一性, 意识第二性, 这也对我国的主流意识形态产生着削弱的作用。
(二) 詹姆士实用主义对当代中国青年的影响
詹姆士的实用主义对当代中国青年产生的影响分为积极和消极两个方面。第一, 实用主义虽然不是主流意识形态, 甚至有些观点是与我国的主流意识形态相冲突, 但实用主义对于中国的青年也有积极的影响。对于中国的青年来说, 实用主义中的注重实效, 注重效率, 催使中国的青年不断奋进, 为自己的某个目标而不断奋斗, 提升自己的上进心。第二, 实用主义对中国的青年也产生着一定的消极影响, 实用主义中的观点对于中国青少年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养产生着一定的阻碍和冲击的作用。青少年并非是有意识的查看或是搜索实用主义的相关观点, 随着社会这条大船的发展而来。实用主义的某些观点得到了青少年的支持和认可, 这就使得与实用主义相悖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部分观点难以深入到中国青年学生的心中另一方面, 实用主义的过度传播使得功利主义的泛滥甚至是被大学生完全的接受和认可, 功利主义是与我国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民族精神的部分观点是相悖的。
三、应对措施
(一) 宏观应对措施
对于国家而言, 坚持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同时, 我们也要吸取适合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并适应中国国情的实用主义的观点, 让实用主义为中国的发展所用。马克思主义理论是我国发展的指导性理论。要毫不动摇的坚持, 与此同时, 我们也需要挖掘和充分借鉴实用主义中的精华部分。
(二) 微观应对措施
对于我们自身而言, 尤其是青少年而言, 我们要一分为二辩证地看问题。针对实用主义, 有人表示赞同, 有人表示反对。对于使用主义中的, 对于先形而上学的否定, 即:不赞同物质与意识的理论性观点, 只关注后形而上学的观点, 我们可以持反对的意见, 因为我们是唯物主义者。我们主张物质第一性, 意识第二性。对于实用主义中的过度追求效益, 我们也要看到追求效益并不可耻, 只不过是追求效益或是过度追求效益的方式问题, 在不违反公德道德与法律的基础上大量的追求效益是对经济发展的推动而不是什么可耻的行为。
参考文献
[1]詹姆士.实用主义[M].陈羽纶, 孙瑞禾译, 北京:商务印书馆, 1979.
中国实用 篇11
选题策划是一项创造性的行为, 选题要求要有新意, 有独到的特色, 要具备"你无我有, 你有我全, 你变我新, 你新我高"的水准[2]。只有这样才能在激烈竞争中抢占制高点, 使自己立于不败之地。作为一本好的期刊, 应该培养专门的策划编辑, 使他们时刻站在期刊发展的最前沿, 对选题要有创新性, 有新发现, 新视角, 这样才能以新取胜, 吸引读者。《中国实用内科杂志》 (以下简称"本刊") 的专题笔谈栏目一直是本刊的核心栏目, 创刊29年来, 专题笔谈栏目一直是最受读者喜欢的栏目之一, 该栏目就内科某一领域, 读者普遍关心的临床热点、难点或争论焦点问题, 邀请该领域多位专家, 结合该领域国内外最新进展、发展全局及作者本人的经验针对性地进行学术导向。通常选题不是泛泛而谈, 而是限于一个专题而谈的。下面就结合《中国实用内科杂志》2008年第4期专题笔谈栏目探讨一下选题策划。
1 本期栏目的选题策划的目的和背景
糖尿病 (DM) 已成为世界性的流行性疾病, 据世界卫生组织 (WHO) 报道, 目前全球已有DM患者1175亿, 2025年将达3亿, 而更严重的是与DM相关的病死率在过去12年内增加了30%。据WHO最新资料, 全球DM相关的死亡人数为每年320万。DM患者的平均寿命较非DM者少15年。近20年, 随着工业化和城镇化的进程不断加快, 生活方式的巨变和生活水平的提高, 以及老龄化趋势和发病年龄的低龄化, 我国的DM患病率急剧增加。据近5年流行病学调查, 在我国经济发达地区如上海, DM患病率已高达9~10%。同时, DM给社会和患者带来极大负担, 2002年由复旦大学公共卫生学院等单位对我国7个城市有无合并症的2型DM患者医疗费用的调查显示, 这7个城市仅2001年DM的直接医疗费用就达18715亿元人民币, 占卫生总费用的4%, 其中81%的费用是用于并发症的诊治。DM有并发症患者的直接医疗费用是无并发症患者的10倍, 造成巨大的资金浪费。值得欣慰的是, DM的慢性并发症不仅越来越为内分泌专科医生所重视, 而且其他非内分泌专科医生亦意识到DM慢性并发症所带来的危害。但非内分泌专科医生甚至于内分泌专科医生对DM急性并发症的的认知度则较低, 往往已患有DM而未确诊或虽已确诊但未引起重视的患者, 在因其他疾病就诊时忽视了DM的治疗或危害, 不仅导致其他疾病诊治更加困难, 而且使得DM病情加剧甚至诱发DM急性并发症的发生, 危及生命[3]。基于以上情况, 本刊特邀国内多位糖尿病专家, 分别从老年人、儿童、妊娠妇女、围手术期患者、危重患者等几类"特殊人群", 谈糖尿病的防治问题。
2 本栏目选题的简要实施过程
栏目的选题主要是根据杂志的读者群和杂志的定位来进行的。有关糖尿病的各类专业学术期刊和媒体繁多, 对糖尿病的各类学术问题报道多见, 因此组织一期为广大读者喜欢、内容新颖的选题就很困难。经过调研了解我们发现, 不同类型的人群均有糖尿病的发生, 随着生活水平、生活方式等情况的改变, 许多科室医生临床会经常遇到合并糖尿病的患者。我们将这种情况反馈给中华医学会内分泌学分会常委, 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内分泌科主任单忠艳, 这种情况得到了专家的确认。单主任提出, 临床上经常会诊糖尿病患者, 且这种现象在基层医院可能会更加常见。由此提出这期专题笔谈应该主要从下面6个选题展开: (1) 老年糖尿病降糖药物选择及安全性评估; (2) 老年糖尿病胰岛素治疗模式及安全性评估; (3) 儿童糖尿病诊治新问题及对策; (4) 妊娠期糖尿病的诊治; (5) 糖尿病围手术期处理的要点与意义; (6) 危重患者高血糖的识别与处理。这些选题不仅仅适合内科医生阅读, 还可以适合老年科、儿科、妇产科、外有指导作用。我们对于撰稿者也是精挑细选, 尽量找到全国各学科专业的顶级专家, 这些专家掌握着丰富的临床经验和大量的循证医学证据, 另外经常参与国际和国内的专题会议交流。经过筛选, 我们最终确定了卫生部北京医院内分泌科郭立新教授、解放军总医学老年内分泌科田慧教授、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儿童医院龚纯秀教授、四川大学华西医院内分泌科童南伟教授、南京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内分泌科刘超教授及大连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的苏本利教授为本期专题笔谈的撰稿人。
3 本期专题笔谈的反馈意见
经过精心筹备策划, 本期专题笔谈得到了较好的反响, 发表后得到许多读者的回馈。东南大学附属中大医院医院的谢作玲来信说:"本期专题笔谈设计很新颖, 不再像其他杂志一样从糖尿病的角度, 谈发病机制、诊断治疗、预防等问题, 而是从发病人群的角度, 对糖尿病的诊治问题进行阐述, 特别适合临床医生阅读, 真正体现了贵刊临床实用的宗旨!"值得一提的是, 虽然本刊属于内科类的期刊, 也有许多其他科室的临床医生写来了回信。连云港市第一医院妇产科的马宁来信说:"临床妊娠合并糖尿病的妇女越来越多见, 糖尿病对妊娠妇女和儿童的危害都很大, 但发现后不知道怎样能规范化治疗, 仅知道请内分泌科会诊或用一些控制血糖的药物。读了童南伟教授的《妊娠期糖尿病的诊治》一文后, 真正明确了妊娠期糖尿病从理论到实践的各个问题, 使我们对于妊娠期糖尿病患者的诊治规范化, 使产科医生能够从容面对糖尿病这个问题, 希望贵刊以后多策划一些临床学科交叉的问题, 使多学科的医生都能从中受益。"
另外根据中国知网的统计这6篇专题笔谈的下载量也都很高, 分别为91次、78次、81次、113次、92次、86次, 这也从侧面反映出这期专题笔谈确实很受读者的关注和喜欢。
4 本期专题笔谈的体会与总结
4.1 选题的信息捕捉
科技期刊发展至今, "内容为王"已经成为不争的事实。尤其对读者面较窄的科技期刊来说, 好的选题策划是市场竞争中制胜的法宝。选题既反映了学术发展的方向, 也体现了编辑的业务水平。这其中信息搜集对于科技期刊选题策划具有重要意义。编辑可从5个方面作为信息捕捉的途径: (1) 从国家科技规划中捕捉选题策划的宏观信息; (2) 重点从纵向项目中捕捉作者和学术信息; (3) 从自由投稿中捕捉潜在的选题信息; (4) 市场 (读者) 需求信息的捕捉; (5) 市场竞争信息的捕捉[4]。本期专题笔谈就是通过捕捉市场 (读者) 需求信息, 关注到临床的实际问题得来的。
4.2 选题的定位要与期刊定位一致
科技期刊需要对专业领域和目标读者群有一个明确界定。一个较好的定位将使科技期刊在内容质量和形态质量上有所提高, 使之充满活力, 同时也提高期刊自身的竞争力[5]。本刊是内科综合性杂志, 不同于内科专科性杂志, 主要读者对象是临床基层医生, 基层医院分科不细致, 所以基层医生面临的患者经常同时患有多种疾病。所以选题策划必须把握这一特点, 避免将选题设定专科化, 一定要放眼整个内科去获取信息, 综合性地分析各种疾病的内在联系。
4.3 选题的特色
期刊的选题策划要突出的是期刊的特色所在, 只有致力策划, 使选题有特色才能赢得更多的读者, 才能在同质化期刊竞争激烈的今天赢得发展[6]。国内内分泌和糖尿病方面的专科杂志很多, 比如《中华内分泌代谢杂志》、《中华内分泌外科杂志》、《国际内分泌代谢杂志》、《中华糖尿病杂志》、《糖尿病之友》等, 如果仅对单一的糖尿病进行选题, 恐怕我们无论从专业度, 还是选题的数量都无法与以上杂志比较。这期选题的成功关键是抓住了我刊办刊的特色, 抓住了本刊"综合内科"的特色, 从另一个角度迎合了广大读者的需要。性, 实现出版物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双佳目标最重要的环节。如果编辑没有正确的指导思想和基本原则, 对某一学科知识没有基本或深入的了解, 对其学科的发展脉搏不能有所把握, 那就很难策划出优秀的选题和编辑出高质量的稿件[7]。作为一名医学期刊的编辑, 我认为选题策划时, 一定要遵循以下过程: (1) 制订年度和月度选题计划。这样既能保证对学科方面动向的把握, 又可以做到对学科中的新问题、新政策、新动向敏感把握、广泛捕捉, 及时对年度选题计划进行微调, 以更好满足读者需求。 (2) 具体执行选题计划。这包括选题组稿及"三审一校"等工作, 这是期刊编辑真正落实年度和月度选题计划的基本步骤。 (3) 综合评价选题计划。这包括审读和收集反馈信息。这有助于从客观的角度了解选题最终效果, 从而指导今后的选题工作[8]。
总之, 由于选题策划是办刊的头等大事, 而且贯穿于编辑出版过程的始终, 在编辑实践中已经成为编辑们全年"最沉重的负荷"。随着传媒业的飞速发展和科技期刊办刊水平的不断提高, 各期刊编辑部对选题策划流程也正在"不断优化, 优中选优"。本刊本着理论与实践结合, 优化每一期选题, 使之仅仅围绕办刊宗旨, 不断开拓创新, 紧跟时代步伐, 永葆新颖实用特色。
参考文献
[1]孙蕊, 党海鹏.定位.风格.品牌--如何做好专业期刊的策划[J].2007, 20 (28) :20.
[2]陈颖春.浅析图书选题策划的基本要素[J].东南传播, 2008, 4 (2) :88-89.
[3]宁光.非专科医生应重视糖尿病急性并发症诊治[J].中国实用内科杂志, 2008, 28 (4) :241-242.
[4]付国彬.科技学术期刊选题策划的信息捕捉[J].编辑学报, 2009, 21 (2) :125-127.
[5]张界明.科技期刊的定位与发展探讨[J].编辑学报, 2006, 18 (增刊) :87-89.
[6].张婷婷孔祥轶.选题特色与编辑策划[J].科协论坛, 2008, (8) :150-151.
[7]陈进才.选题策划四题[J].出版发行研究, 2007, (3) :30-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