盆底三维超声(精选7篇)
盆底三维超声 篇1
随着人们生活饮食方式的改变, 盆底失弛缓综合征的发病率逐渐上升, 给患者的身体带来极大的伤害, 影响了患者的正常生活。盆底失弛缓综合征是临床上常见的一种慢性功能性便秘疾病, 指的是患者在排便时, 盆底横纹肌反射性弛缓功能失常, 从而使患者的耻骨直肠肌以及外括约肌等收缩情况出现异常, 导致患者体内的粪便不能顺利排除的症状疾病[1]。临床上常用的诊断手段是排粪造影以及肛管直肠压力等, 但是测量结果往往具有较大的局限性, 影响患者的诊断效果。本文选取我院收治的患者56例进行研究, 采用三维动态超声诊断, 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2014年1月~2015年1月收治的盆底失弛缓综合征患者56例作为研究对象, 均经过诊断后均确诊为盆底失弛缓综合征, 患者主诉具有排便困难、排便不畅等症状, 排除在月经期、妊娠期以及哺乳期的女性, 同时患有盆底器官病变的患者。所有患者均为女性, 年龄32~72岁, 平均年龄 (53.1±4.8) 岁;病程5个月~31年, 平均病程 (10.6±2.7) 年;体重48.2~71.6 Kg, 平均体重 (59.8±4.9) Kg。
1.2 方法
所有患者均进行三维动态超声诊断, 首先采用磷酸钠盐溶液对患者的肠道进行清洁, 做灌肠处理, 使患者的膀胱保持半充盈状态。然后对患者采用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仪进行检查, 并使用耦合剂涂抹乳胶套外部, 避免外界气体对诊断结果的影响。取患者膀胱截石位, 在患者耻骨联合上方位置采用凸型探头进行纵切扫描, 然后取患者左侧卧位, 使患者全身放松, 特别是肛门周围肌肉的放松, 便于医护人员的检查, 检查使用的是旋转探头, 最后将探头沿着直肠肛管的走向进入患者体内, 在静息状态下采集三维图像, 同种方法采集患者在排粪状态下的三维图像。
1.3 观察指标
(1) α角:患者在静息状态下与排粪状态下肛管直肠后缘切线的夹角; (2) β角:患者在静息状态下与排粪状态下肛管的中轴垂线与耻直肌内侧水平切线的夹角; (3) γ角:取患者截石位, 其3点与9点方向斜线相交与耻骨直肠肌内侧缘的夹角; (4) H线:取患者截石位, 将耻骨直肠肌内侧6点时与探头间的距离进行测量。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17.0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分析, 计量资料以“±s”表示, 采用t检验, 计数资料以百分数 (%) 表示, 采用x2检验, 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检测结果
所有患者使用三维动态超声诊断, 其中直肠粘膜内套叠27例 (48.2%) 、直肠前突23例 (41.1%) 、子宫脱垂19例 (33.9%) 、膀胱脱垂3例 (5.4%) 。四种检测指标α角、β角、γ角以及H线对盆底失弛缓综合征的检测结果分别为51例 (91.1%) 、53例 (94.6%) 、53例 (94.6%) 、49例 (87.5%) ,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
2.2 患者在两种状态下肛直角的变化情况
患者在静息状态下和排粪状态下的检测结果比较,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见表1。
3 讨论
盆底失弛缓综合征是常见的一种慢性功能性便秘疾病, 导致该病的原因有耻骨直肠肌的感染、泻药的滥用、盆底痉挛等, 常导致患者出现排便时间长、排便频率高、需要用力排便以及精神异常等临床表现, 对患者的身体造成损伤[2]。本文中采用三维动态超声对盆底失弛缓综合征进行诊断, 取得显著的诊断效果, 便于患者的后期治疗和身体恢复, 促进患者恢复正常生活。本文采用三维动态超声对盆底失弛缓综合征患者进行诊断后发现, 其中直肠粘膜内套叠27例 (48.2%) 、直肠前突23例 (41.1%) 、子宫脱垂19例 (33.9%) 、膀胱脱垂3例 (5.4%) , 说明三维动态超声对盆底失弛缓综合征患者的诊断检出率较高, 给患者的临床治疗提供可靠的参考依据, 便于患者的后期治疗和恢复。四种检测指标α角、β角、γ角以及H线对盆底失弛缓综合征的检测结果分别为51例 (91.1%) 、53例 (94.6%) 、53例 (94.6%) 、49例 (87.5%) ,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 证明这四种检测方法均可有效。在对患者的肛直角变化情况进行检测时, 患者在静息状态下的α角、β角、H线显著高于排粪状态下的α角、β角、H线, 但是患者在静息状态下的γ角显著低于排粪状态下的γ角,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 证明患者在两种状态下的检测结果有所不同, 利于疾病的诊断。
综上所述, 盆底失弛缓综合征的患者采用三维动态超声诊断后, 检出率较高, 可在临床诊断中大量应用。
参考文献
[1]石以, 李炜.探讨三维动态超声诊断盆底失弛缓综合征的可行性[J].中国继续医学教育, 2016, 8 (7) :45-46.
[2]杨倩, 王双珍, 许锦富, 等.三维动态超声对盆底失弛缓综合征的诊断研究[J].临床医学工程, 2015, 23 (4) :413-414.
盆底三维超声 篇2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2年10月-2013年8月于笔者所在医院顺利进行分娩且进行过详细调查的100例妇女, 年龄20~35岁, 均属于初产妇, 且均为单胎妊娠, 产前并未发现有PFD及其并发症, 产后营养状况良好, 检查及时, 记录准确。其中自然分娩52例, 设为顺产组;选择性剖宫产48例, 设为剖产组。另选同期30例正常健康妇女作为对照组, 身体状况良好, 均未生育, 年龄20~34岁。
1.2 方法
三组研究对象均予经会阴三维超声检查。检查取截石位, 为加强检查效果, 充盈膀胱, 另外为保证检查的安全性, 要在探头的外侧用避孕套进行包裹, 保证检查对受检者不会造成伤害。首先对受检者进行经会阴三维超声检查, 对于分娩者的子宫以及子宫附件恢复情况进行仔细检查并做好记录, 同时要对子宫的长径、内膜厚度以及宽径进行测量, 根据测量结果可以计算子宫的三个径线之和。当探头位于阴道口与会阴部尿道外口之间时, 首先对内部进行二维成像观察, 等到受检者的膀胱、子宫等部位可以进行详细观察之后, 再调节成三维成像模式进行检测和观察, 分别对其在静息状态、张力以及缩肛动作状态下的图像进行采集、保存以及分析。将盆膈裂孔调到最佳水平宽度进行盆膈裂孔的大小及其范围进行准确测量。同时要测量顺产组和剖产组分别在静息状态、张力以及缩肛动作状态下的盆膈裂孔前后径横径及面积和肛提肌厚度。对对照组在静息状态、张力以及缩肛动作状态下的盆膈裂孔前后径、横径及面积和肛提肌厚度进行测量, 并与顺产组和剖产组作比较。
2 结果
对照组的盆膈裂孔前后径、横径及面积最小, 处于较为良好的状态, 且其肛提肌厚度在三组中最大, 无论是在静息状态、张力还是缩肛动作状态时, 顺产组和剖产组的盆隔裂孔的前后径横径及面积均大于对照组, 肛提肌厚度略小于对照组。另外在张力状态下, 顺产组膈裂孔前后径以及面积大于剖产组, 肛提肌厚度小于剖产组, 详见表1。
3 讨论
女性盆底软组织由外向内分为三层, 分别为外层、中层、内层。其中外层主要是由浅层筋膜与肌肉构成, 中层由上下两层坚韧的筋膜及一层薄肌肉组成, 而内层是盆底最坚韧的一层。正常情况下, 女性的盆底肌肉可以承托住膀胱、子宫、直肠等盆腔脏器, 盆底还会参与控制排尿、排便, 对于维持阴道的紧缩度、增加性快感也具有重要作用[2]。对于盆底的重要作用一定要引起广大女性的重视, 并在生活中要注意盆底的保护和保养。一些盆底较弱的部位也是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的易发部位。
由于盆底的复杂性也给女性盆底的检查带来了很大的难度, 目前常规的二维超声检查尽管应用比较广泛, 但二维超声检查仍有很大的弊端和检查漏洞, 比如二维超声无法探测到盆底的横断面图像, 而这一检查是盆底健康状况的重要衡量标准。近年来, 随着科学技术在医学中的不断应用和发展, 超声检测技术也得到了很大的进步和提高, 特别是近年来的经会阴三维超声检查对于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的诊断和检查以及治疗都发挥着重要的作用。经会阴三维超声检查对于盆底组织的检查和诊断更全面、更先进、更有效。它可以对所有需要检查的器官进行全方位的图像采集, 可从任意角度观察膀胱颈尿道阴道子宫颈及盆底支持结构, 而且可以一次性测量完毕所以部位, 更准确、快捷, 在PFD的诊断方面具有很大的优势。
经会阴三维超声可以显示经阴道分娩对女性肛提肌的完整性造成的破坏, 对于产前、产后以及患者病前、病后的前后径横径及面积和肛提肌厚度都可以进行准确的判断和分析, 通过产后妇女的盆底康复治疗前后的超声对照可以对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的诊断治疗汲取更多宝贵的经验, 对盆底康复治疗有着很高的指导价值[3]。女性在分娩后盆膈裂孔会增大, 与此同时, 肛提肌厚度也会变小, 特别是对于通过阴道分娩的女性来说, 这种现象普遍较为明显, 因此产妇一定要做好盆底的保护和检查。经会阴三维超声是观察女性盆膈裂孔的重要研究方法。
综上所述, 经会阴三维超声检查更具全面性、准确性, 其检查结果更具科学性和直观性, 对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的诊断具有重要的指导作用。通过经会阴三维超声检查可以对盆膈裂孔的大小及肛提肌厚度进行简便、准确的测量, 为产后PFD的诊断提供了重要的解剖学和功能学方面的依据。
摘要:目的:探讨和研究经会阴三维超声对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的诊断价值。方法:选取笔者所在医院收治的100例产后妇女, 通过经会阴三维超声对其在静息状态、张力以及缩肛动作时的盆底盆膈前后的状态进行比较, 其中自然分娩52例, 设为顺产组, 选择性剖宫产48例, 设为剖产组。另外选择同期30例正常健康妇女作为对照组。结果:无论是在静息状态、张力还是缩肛动作状态时, 顺产组和剖产组的盆隔裂孔的前后径横径及面积均大于对照组, 肛提肌厚度略小于对照组。另外在张力状态下, 顺产组的膈裂孔前后径以及面积大于剖产组, 而肛提肌厚度低于剖产组。结论:女性在分娩之后盆膈裂孔会增大, 与此同时, 肛提肌厚度也会变小, 特别是对于通过阴道分娩的女性来说, 这种现象普遍较为明显。经会阴三维超声是观察女性盆膈裂孔的重要研究方法。
关键词:三维超声,盆膈裂孔,盆底功能
参考文献
[1]蒋吉鹏, 王琨, 肖莎, 等.经会阴三维超声对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的诊断价值[J].山东医药, 2012, 52 (19) :63-64.
[2]徐辰一, 丁曙晴, 薛雅红, 等.盆底超声对女性盆底功能障碍所致便秘的诊断价值[J].世界华人消化杂志, 2012, 20 (30) :2931-2936.
盆底三维超声 篇3
1 资料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2012年1月至2013年1月在我院体检的120例未育健康女性,妇科检查正常,压力试验阴性,近3个月未使用雌激素类药物治疗,无内科疾病引起的长期咳嗽、喷嚏等病史,非重体力劳动者或运动员,排除有流产史、生育史、盆底脱垂史、尿失禁史或盆底损伤史的患者,平均年龄26.1±2.3岁,身高163.43±6.52 cm,体质量51.35±4.23 kg。
1.2 超声检查方法
采用GE公司生产Voluson E8超声诊断仪,配置腹部三维容积探头,频率范围4~8 MHz。检查前患者排空直肠,适度充盈膀胱,取仰卧截石位,探头外覆保鲜膜,探头中轴置于阴道前庭矢状面,垂直于会阴进行扫查,在盆底二维超声矢状面模式下清晰显示耻骨联合、膀胱及尿道全长、阴道、直肠长轴声像图。分别在静息、张力及缩肛状态下启动三维功能,选择适当尺寸体积模块,设定容积框最大扫描角度为85度,图像质量定为最高,调节图像的同时获得相互垂直的矢、冠、横三切面,获得满意的容积数据后冻结图像并存储,图像采集完毕后,进行图像三维重建处理。
1.3 相关参数测量与计算
分别在矢状面和三维重建图对相关数据进行综合分析。在矢状面上建立一个直角坐标系,以耻骨联合下缘内侧平行于探头中轴的切线为Y轴,通过耻骨联合下缘引一条与Y轴垂直的直线为X轴,耻骨联合下缘为原点,轴右侧为正值,左侧为负值,轴上方为正值,下方为负值。分别测量静息、张力及缩肛状态膀胱颈到X、Y轴的垂直距离的绝对值(Dx和Dy)。在三维重建图上测量静息、张力及缩肛状态下盆膈裂孔前后径(A,耻骨联合内侧缘中点与耻骨内脏肌在直肠后方汇合处内侧缘之间的距离)、左右径(R,耻骨内脏肌的两侧支内侧缘之间的最大距离)、面积(S,耻骨联合内侧缘与耻骨内脏肌内侧缘之间的面积)、周长(C,耻骨联合内侧缘与耻骨内脏肌内侧缘之间的周长)、耻骨内脏肌的角度(γ,耻骨内脏肌两侧支在直肠后方形成的角度),厚度(D,左右两侧耻骨内脏肌后1/3处内径的平均值)、耻骨弓长度(lb,耻骨联合内侧缘的长度),计算耻骨内脏肌应变[2]:εcont=(Ccont-Crest)/(Crest-Lb),εtens=(CtensCrest)/(Crest-Lb):(εcont代表耻骨内脏肌收缩状态应变,εtens代表耻骨内脏肌张力状态应变,Crest、Ccont、Ctens分别代表静息、缩肛和张力状态下的盆膈裂孔周长)。1.4统计学分析应用SPSS 10.0统计软件,计量资料以均值±标准差表示,不同运动状态下的两组间比较选用配对t检验,P<0.05为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120例未育女性患者的盆底结构均得以清晰显示。
张力状态时,盆底结构变化较小,主要表现为膀胱尿道、肛门直肠连接等结构向足背侧方向运动,在二维正中矢状位图测得膀胱颈到耻骨联合下缘的水平距离绝对值(Dx)增大(P<0.01),垂直距离绝对值(Dy)减小(P<0.01)(见图1、表1)。三维重建图观察:盆膈裂孔前后径、左右径、周长、面积均较静息状态增大(P<0.05)(见图2,表2),耻骨内脏肌角度增大,厚度减小(P<0.05),应变为正数(见图2,表3)。缩肛状态时,膀胱尿道、肛门直肠连接等结构向头腹侧方向运动,在二维正中矢状位图测得Dx减小(P<0.01),Dy增大(P<0.01)(见图1、表1)。三维重建图观察:盆底内部结构更加紧凑致密,盆膈裂孔前后径、左右径、周长、面积均较静息状态减小(P<0.05)(见图2,表2),耻骨内脏肌角度增大,厚度增加(P<0.05),应变为负数(见图2,表3)。
表1 不同状态下膀胱颈移动度比较Tab1 The comparison of parameters for bladder neck disaplacement among the different states
①不同状态分别与静息状态比较,P<0.01
图1 矢状位不同状态膀胱颈移动度参数测量图Fig 1 In sagittal plane parameters of bladder neck diaplacement measured in different states
图2 三维重建不同状态盆膈裂孔参数测量图Fig 2 In three-dimensinal reconstruction planes parameters of levator hitatus of measured in different states
表2 不同状态下盆膈裂孔各参数比较Tab 2 The comparison of parameters for levator hitatus among the different states
①不同状态分别与静息状态比较,P<0.05
表3 不同状态耻骨内脏肌各参数比较Tab 3 The comparison of parameters for pubovisceral muscle among the different states
①不同状态分别与静息状态比较,P<0.05
3 讨论
盆底器官生理功能的维持不仅需要正常的形态和位置,还有赖于正常的运动功能。正常情况下,女性盆底器官的移动度在一定范围之内,移动度过大或过小以及运动方向的异常,都提示盆底结构存在某种异常[3]。正确方向的适当移动度是盆底器官功能正常的体现。Dietz等[4]研究表明,膀胱颈移动度超声测量法与Oxford肌力评估法及阴道测压法均高度相关。Huang等[5]采用直接测量静息及张力状态下膀胱颈至耻骨联合下缘的距离来标示膀胱颈的位置。膀胱颈的移动度反映了膀胱及尿道周围支持结构的功能状态。本研究120例正常未育女性,在静息至张力状态的转变过程中,膀胱颈及尿道均向后下方移动,膀胱颈到耻骨联合下缘的水平距离绝对值由0.73±0.45增大至1.42±0.43,垂直距离绝对值由2.52±0.49减小为1.93±0.5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静息至缩肛状态的转变过程中,膀胱颈及尿道均向前上方移动,膀胱颈到耻骨联合下缘的水平距离绝对值由0.73±0.45减小至0.37±0.28,垂直距离绝对值由2.52±0.49增大至3.06±0.6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本研究认为,应用经会阴三维超声对正常未育女性盆底器官移动度的观察探索,将为女性盆底功能障碍的诊治提供正常值参考。
盆底松弛是盆底功能障碍的主要原因,耻骨内脏肌是盆底支持的主要结构。由于构成盆膈裂孔的耻骨内脏肌走向接近水平位置,常规的二维超声扫查无法获得盆膈裂孔的完整图像,在三维超声出现之前,对盆膈裂孔的在体研究几乎都是使用MRI,但其价格昂贵,且不能实时反映张力状态及缩肛状态下的盆底图像的动态变化。近期国内已有关于三维超声观察未育女性盆膈裂孔及耻骨内脏肌的报道[6,7],但仅局限在对其静息状态的观察。本研究120例未育正常女性三维重建图均可清晰显示:静息状态下,横断面上盆膈裂孔的形态呈菱形,由耻骨联合、耻骨支及耻骨内脏肌内缘围成。两侧耻骨支及耻骨联合形成八字状强回声为耻骨弓,位于盆膈裂孔的最前方。本研究通过测量不同状态耻骨弓长度,发现该骨性结构在盆底运动中无明显变化。但在张力状态时,盆底结构变化小,膀胱颈、尿道向后向下倾斜,阴道前壁对尿道形成一个向前向上的压力承托尿道,盆膈裂孔两侧呈膨出改变,左右径增大、前后径、面积及周长也增大(与静息状态比较,P<0.05),而缩肛状态时,盆膈裂孔内部结构更加紧凑致密,左右径、前后径、面积及周长均明显缩小(与静息状态比较,P<0.05)。分析上述变化,主要是因为位于盆膈肌裂孔两侧缘和后缘的耻骨内脏肌存在牵拉弹性,在静息、收缩、腹压增高相互间转换时会出现相应的延展和缩短,最终导致盆膈裂孔大小、形态发生变化。目前,国外有关于三维超声动态观察盆膈裂孔的相关参数的报道[8,9],但罕见关于耻骨内脏肌的延展性、收缩性等生物力学指标测量的报道。而耻骨内脏肌牵拉弹性的改变对盆腔脏器的支持和功能发挥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因此本研究还进一步观察了120例未育正常女性耻骨内脏肌在不同状态的相关生物力学参数变化:张力状态时,耻骨内脏肌拉伸变薄,厚度约0.67±0.15,应变为正,应变值为(19.89±9.28)%。而在缩肛状态时,耻骨内脏肌缩短变厚,厚度约0.80±0.15,应变为负,应变值为(-19.11±7.36)%。而无论是在张力状态,还是在缩肛状态,耻骨内脏肌角度均较静息状态增大(P<0.05)。以上参数的研究可在一定程度上反应肌肉的延展和收缩,同时也可间接反映了盆底韧带和筋膜组织的功能状态,从而为盆底功能障碍评价提供正常参考值。
另外,本研究还发现,目前超声成像仍不能显示耻骨内脏肌各组成部分的整体连贯走形,当盆底前后径较大时,二维矢状面的显示受限。经会阴超声操作时也应注意手法,不要造成人为的压迫。否则会影响测值。
综上所述,经会阴三维超声可进行多平面成像、真实地再现盆底的解剖形态学和功能改变,通过测量不同状态下(静息、缩肛、张力)盆内脏器的移动度、盆膈裂孔的变化以及耻骨内脏肌的延展性、收缩性等生物力学指标,可客观地反映不同状态下盆底解剖结构的动态变化,非常适合进行盆底动力解剖学的研究,为临床诊断和治疗盆底功能障碍提供影像学依据。
摘要:目的:经会阴三维超声观察不同状态未育正常女性盆底,为女性盆底功能障碍的诊治提供正常值参考。方法:120例未育正常女性,采用经会阴三维超声分别在静息、张力及缩肛状态下观察盆底器官的位置、形态及运动,测量及分析比较盆底三维超声系列生物力学参数。结果:矢状面观察:与静息状态比较,在张力状态膀胱颈到耻骨联合下缘的水平距离绝对值(Dx)增大(P<0.01),垂直距离绝对值(Dy)减小(P<0.01),而在缩肛状态,Dx减小(P<0.01),Dy增大(P<0.01)。三维重建图观察:与静息状态相比,盆膈裂孔的左右径、前后径、周长和面积在缩肛状态均减小,而在张力状态均增大(P<0.05)。与静息状态相比,耻骨内脏肌厚度在缩肛状态增大,在张力状态减小(P<0.05),但耻骨内脏肌角度在缩肛状态及张力状态均增大(P<0.05)。在缩肛状态耻骨内脏肌应变值为(-19.11±7.36)%,在张力状态为(19.89±9.28)%。结论:经会阴三维超声能建立盆腔器官运动程度和盆底形态学的正常值参考,是一种有效影像学方法。
关键词:三维超声,骨盆底,不同状态
参考文献
[1]Reisinger E,Stummvoll W.Visualization of the endopelvic fascia by transrectal three-dimensional ultrasound[J].Int Urogynecol J Pelvic FIoor Dysfunction,2006,17(2):165-169.
[2]Thyer I,Shek C,Dietz HP.New imaging method for assessing pelvic floor biomechanics[J].Ultrasound Obstet Gynecol,2008,31(2):201-205.
[3]王毅,龚水根,张伟国,等.正常女性盆底解剖、形态的动态MRI研究[J].中国医学影像技术,2003,19(12):1711-1714.
[4]Dietz HP,Jarvis SK,Vancaillie TG.The assessment of levator muscle strength:a validation of three ultrasound techniques[J].Int Urogynecol J Pelvic Floor Dysfunct,2002,13(3):156-159.
[5]Huang YL,Chen HY.Computer-aided diagnosis of urodynamic stress incontinence with vector-based perineal ultrasound using neural networks[J].Ultrasound Obstet Gynecol,2007,30(7):1002-1006.
[6]应涛,胡兵,李勤,等.未育女性盆膈裂孔的三维超声影像学观察[J].中国超声医学杂志,2007,23(11):849-852.
[7]应涛,胡兵,李勤,等.未产妇耻骨直肠肌的三维超声影像学观察[J].中华超声影像学杂志,2008,17(2):140-143.
[8]Dietz HP,Shek C,Clarke B.Biometry of the pubovisceral muscle and levator hiatus by three-dimensional pelvic floor ultrasound[J].Ultrasound Obstet Gynecol,2005,25(6):580-585.
盆底三维超声 篇4
1 资料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选取2013 年8 月~2014 年12 月在我院经阴道分娩的产后42 d复查的初产妇124 例。入选标准:年龄18~35 岁,单胎足月顺产,盆底肌力测评≤Ⅲ级,体重指数< 29 kg/m2, 新生儿体重2500~4000 g。排除标准:急产、产程过长者,既往泌尿系统感染者,有肾脏疾病、急性生殖系统炎症及盆腔手术史者。依据是否进行产后早期盆底康复治疗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由表1 可知,两组产妇在年龄、体重指数、胎儿体重、出生孕周等方面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
1.2 治疗方法
对照组只给予常规指导及一般产后健康教育,不做训练,待自然恢复。观察组则进行盆底康复治疗,使用PHENIX神经肌肉刺激治疗仪进行盆底康复治疗:生物反馈、电刺激、盆底肌训练。治疗刺激的最大电流强度以患者有刺激感觉而无疼痛感为准。依据生物反馈信号主动调整收缩部位、力度等。治疗原则:产后42 d盆底肌力测评≤Ⅲ级,一次30 min,每周2 次,一个疗程10 次。患者盆底肌肉收缩持续0 s肌力为0 级,持续1 s肌力为Ⅰ级,持续2 s肌力为Ⅱ级,持续3 s肌力为Ⅲ级,持续4 s肌力为Ⅳ级,持续≥ 5 s肌力为Ⅴ级。
1.3 检查方法
使用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仪(GE730),5~9 MHz腔内探头。适度充盈膀胱,取膀胱截石位,将阴道探头外覆避孕套,置于阴道口及尿道外口正下方,经阴道口扫查矢状面,观察耻骨联合、膀胱、膀胱颈、尿道、阴道等盆腔脏器。以耻骨联合下缘为参照点,分别在静息状态及压力状态(最大Valsalva动作时)下观察膀胱颈及尿道内口,并测量以下内容:膀胱颈至耻骨联合下缘的垂直间距(Bladder Necksymphyseal Distance,BSD),-R为静息状态下的值如(BSDR),-S为压力状态下的值如(BSD-S),下同;膀胱尿道后角(Posterior Urethrovesical Angle,PUVA),即膀胱后壁与近端尿道之间的夹角;尿道膀胱连接部移动度(Mobility of Urethrovesical Junction,UVJ-M),即在安静状态下,图像上标记尿道膀胱连接部(UVJ)的位置,然后嘱患者做Valsalva动作,观察UVJ的移动距离。膀胱颈下降值(Bladder Neck Descent,BND)>1.5 cm或UVJ-M>1.0 cm, 提示膀胱颈活动度增高;BND=(BSD-R-BSD-S)。两组产妇产后42 d均进行一次超声检查,观察组治疗结束后复查,对照组在同一时间内复查B超。
1.4 统计学分析
采用SPSS 20.0 软件对数据进行处理,计量资料以均值 ± 标准差(±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治疗前后的组内比较采用配对t检验,以P<0.05 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产后3个月各指标比较
产后3 个月,观察组的BND、静止期膀胱尿道后角(PUVA-R)、最大压力期膀胱尿道后角(PUVA-S)、UVJ-M等指标均明显小于对照组(P<0.05),而观察组的BSD-S、I类肌纤维肌力、II类肌纤维肌力则明显大于对照组(P <0.01)(表2)。对照组与观察组产后3 个月的超声图像,见图1。对照组膀胱颈下降2.2 cm,而观察组膀胱颈下降1.46 cm ;对照组压力状态下的膀胱尿道后角明显大于观察组。观察组膀胱颈下降值以及膀胱尿道后角(Valsalva动作后)均明显小于对照组,这说明经过盆底康复治疗的产妇盆底功能明显优于未经盆底康复治疗的对照组。
注:(a)和(b)中,左图均为静息状态超声图像,右图均为Valsalva动作后的超声图像。
2.2 观察组产后3个月与产后42 d各指标比较分析
观察组产后3 个月的BND、PUVA-R、PUVA-S及UVJ-M均比产后42 d明显减小(P<0.05),而盆底肌力(I、II类肌纤维肌力)均较产后42 d明显增大(P<0.01)。
3 讨论
由于妊娠、分娩等因素导致的前腔室功能障碍性疾病主要包括压力性尿失禁和盆腔脏器官的脱垂,是由于盆底支持结构如盆底肌、盆底结缔组织薄弱受损,支持功能下降导致[4]。经阴道口二维超声可在静息及压力状态(最大Valsalva动作时)下观察和测量膀胱颈的活动度、尿道内口、膀胱颈至耻骨联合下缘的垂直间距、膀胱尿道后角、尿道膀胱连接部移动度等在盆底康复治疗前后的变化。实时二维超声能在Valsalva动作的盆底肌肉收缩时期实时观察盆底解剖结构的变化,而这在评估盆底解剖结构和功能中十分重要。超声检查不能直接诊断尿失禁,但可以结合尿动力学参数和压力性尿失禁的解剖学改变来确诊,帮助临床选择最佳的康复治疗方案。压力性尿失禁患者在最大Valsalva动作时,超声表现为59% 的漏斗形尿道内口、膀胱尿道后角>115°或消失、尿道倾斜角增大、膀胱颈至耻骨联合下缘的垂直距离变小等改变[5,6]。前腔室盆腔器官的脱垂,如膀胱膨出,在超声下可表现为尿道向后、向下移位,而且膀胱的后壁弧形可下降至耻骨联合下缘,有些甚至可脱垂到阴道外口[7]。因此,本研究对61 例初产妇在产后42 d进行盆底康复治疗,并且以63 例进行常规健康教育的初产妇作为对照,采用经阴道口超声进行治疗前后的盆底功能评估,探讨超声在盆底功能康复中的评价效果。
产后42 d实施早期盆底康复可有效改善盆底功能,而应用超声可有效评估盆底功能。本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产后3 个月的超声参数BND、PUVA-R、PUVA-S、UVJ-M均明显小于对照组,而观察组的BSD-S、I类肌纤维肌力、II类肌纤维肌力明显大于对照组;观察组产后3 个月的BND、PUVA-R、PUVA-S及UVJ-M均较产后42 d明显减小,产后3 个月的盆底肌力(I、II类肌纤维肌力)均较产后42 d明显增大。这说明早期盆底康复治疗可提高产妇盆底功能,超声参数指标在一定程度上可反映盆底功能。廖晗甦[8]报道,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是由于女性患者在分娩后生殖器官及盆腔组织受到不同程度的创伤或者退化所致,尽管该疾病不具有致命性,但对女性患者的生活质量有较大的影响。若能在产后42 d进行早期盆底康复治疗,则可明显改善女性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然而,该疾病的治疗要求临床医生对病情进行全面的评估,明确肌力受损部位,评估尿失禁和盆腔器官的脱垂位置和程度,这就要借助经阴道口超声,不仅可以显示各腔室的空间和位置关系,而且可以准确判断膨出或脱垂的器官,评估前腔室脱垂者植入网片的位置、移动度、并发症等[9,10]。
参考文献
[1]Dixit P,Shek KL,Dietz HP.How common is pelvic floor muscle atrophy after vaginal childbirth?[J].Ultrasound Obstet Gynecol,2014,43(1):83-88.
[2]祁锋,李环,张巍颖,等.产后盆底康复治疗最佳时机研究现状[J].罕少疾病杂志,2011,18(2):47-49.
[3]徐繁华,王慧芳,陈华,等.经会阴二维超声观察未育女性前盆腔[J].中国医学影像技术,2012,28(8):1587-1590.
[4]刘蔚,王慕军.超声成像在盆底功能障碍疾病中的应用现状[J].中国医疗设备,2013,28(12):76-77,56.
[5]Tunn R,Goldammer K,Gau ruder-Burmester A.Pathogenesis of urethral funneling in w omen with stress urinary incontinence assessed by introit al ultrasound[J].Ultrasound Obstet Gynecol,2005,26(3):287-292.
[6]Dietz HP.Translabial ultrasound in the assessment of pelvic floor and anorectal function in women with defecatory disorders[J].Tech Coloproctol,2014,18(5):481-494.
[7]Ulrich D,Guzman Rojas R,Dietz HP,et al.Use of a visual analog scale for evaluation of bother from pelvic organ prolapse[J].Ultrasound Obst Gyn,2014,43(2):693-697.
[8]廖晗甦.早期盆底康复治疗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的近期疗效的研究[J].牡丹江医学院学报,2014,35(5):67-68.
[9]Tunn R,Picot A,Marschke J,et al.Sonomorphological evaluation of polypropylene mesh implant s after vaginal mesh repair in women with cystocele or rectocele[J].Ult rasound Obst Gyn,2007,29(4):449-452.
盆底三维超声 篇5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随机选取该院于2014年5月—2015年6月间收治的自然分娩妇女100例为研究对象, 并于产后6~8周进行二维及四维的超声检查为研究组, 另选取同期到院进行剖宫产分娩妇女100例为对照组。其中, 研究组年龄21~35岁, 平均 (26.3±4.6) 岁, 孕周38~41周, 平均 (39.2±0.5) 周, 分娩前体重58.5~74.1 kg, 平均 (66.4±6.3) kg, 分娩后体重46.5~63.7 kg, 平均 (54.3±6.5) kg, 新生儿出生体重2.32~3.87 kg, 平均 (3.30±0.44) kg;对照组年龄23~34岁, 平均 (26.7±4.4) 岁, 孕周38~41周, 平均 (39.2±0.5) 周, 分娩前体重57.5~75.1 kg, 平均 (65.4±6.7) kg, 分娩后体重47.5~63.8 kg, 平均 (55.3±6.4) kg, 新生儿出生体重2.31~3.91 kg, 平均 (3.31±0.45) kg, 两组患者的年龄、孕周、分娩前后体重及新生儿出生体重等一般资料比较,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
1.2 检查方法
1.2.1 经会阴盆底二维超声检查
采用GE Voluson E8Expert超声诊断仪[3], 应用RAB4-8-D型二维探头及RIC5-9-D型腔内探头, 受检者排尿后平卧于检查床上, 将会阴部充分暴露, 并将探头置于会阴部进行正中矢状切面扫面, 保持探头中轴水平, 在静息期、缩肛起、张力期对盆底器官的形态、位置等实施动态观察。
1.2.2 经会阴盆底四维超声检查
四维彩超成像是应用三维容积探头连续采集图像, 通过同步立体图像数据处理获得观察目标不同部位的实时动态三维图像[4], 是在二维超声的基础上, 采用表面成像法和透明成像法对受检者在静息、Valsalva动作和缩肛动作三种状态下启动四维采集系统进行图样采集, 并实施动态观察受检者盆底器官的形态、位置等。
1.3 统计方法
采用SPSS13.0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分析和处理, 其中, 计量资料用 (±s) 表示, 采用t检验, 计数资料用n (%) 表示, 采用χ2检验, 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比较两组经二维及四维超声成像对阴盆底的各项功能指标影响
产后盆隔裂孔的各项指标在Valsalva动作时最大, 在缩肛动作时最小,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 且研究组的盆隔裂孔的各项指标、膀胱颈最大移动度均明显大于对照组,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见表1。
3 讨论
女性的妊娠与分娩是一项复杂的过程, 任何的机构损伤都有可能引起盆底支撑和功能缺陷, 盆隔裂孔 (肛提肌裂孔) 是最易发生盆底薄弱的部位, 因此, 肛提肌损伤被认为是盆底器官脱垂的主要原因[6]。而自然分娩时, 胎儿经过产道极易引起肛提肌的损伤。该研究经会阴盆底二维及四维超声成像进行正中矢状切面扫面, 对两组受检者在静息、Valsalva动作和缩肛动作三种状态下测得的各项指标进行评价[7]。由以上结果可知, 在缩肛动作状态下, 研究组盆隔裂孔各参数均明显大于对照组,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研究组的尿道膀胱连接部移动度 (16.1±3.0) mm要明显大于对照组 (11.7±3.6) mm,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这与刘圣英等[8]在关于产后早期盆底肌肉锻练对盆底功能的影响一文中的研究结果相一致, 具有临床意义。因此, 在二维及四维的动态检测下, 自然分娩对盆底肌肉的影响要大于剖宫产, 且经自然分娩的妇女, 其盆底肌肉的重塑需要更长的时间, 且对盆底的远期影响还有待于研究。
参考文献
[1]周蕾.Analysis by Pelvic Ultrasonography on the Impact of Pregnanty, Delivery and Pelvic Floor Muscle Training on the Pelvic Foor Function[D].济南:山东大学, 2014.
[2]谢佳佳.Research on the Value of Morphological Observation and Functional Assessment of Postpartum Pelvic Diaphragm Hiatus by3D Ultrasound[D].长沙:中南大学, 2014.
[3]李海英, 王忠民, 吴晓爽.会阴侧切对女性盆底功能的近期影响[J].中国实用妇科与产科杂志, 2013 (5) :377-380.
[4]张喜杰.女性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检查和治疗的体会[J].临床医药文献电子杂志, 2014 (13) :2459.
[5]单倩倩.不同分娩方式与产后压力性尿失禁关系的临床研究[D].合肥:安徽医科大学, 2013.
[6]杨晓丹.MMP-3及CollagenⅢ在女性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患者子宫主韧带组织中的表达及其意义[D].石家庄:河北医科大学, 2011.
[7]王珂, 魏勇.产后盆底康复训练的研究现状[J].中国妇幼保健, 2013 (26) :4414-4416.
盆底三维超声 篇6
1 材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选择2013年9月至2014年6月在第三军医大学西南医院妇产科确诊为子宫脱垂Ⅱ期及以上的患者30例(脱垂组),其中Ⅱ、Ⅲ期患者20例,Ⅳ期患者10例,合并不同程度的阴道前后壁脱垂。所有入选者既往无盆腔手术史,且经过临床问卷调查、尿动力学检查、POP诊断采用POP-Q定量分度法进行分期。选择健康无POP女性志愿者20例为对照组。两组均无MRI检查禁忌证且基本情况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1.2 MRI图像数据采集
MRI检查前0.5小时嘱受检者排空膀胱,采用Siemens 3.0磁共振成像仪,四通道体表线圈。取仰卧位,双手抱头,双下肢稍外展,正中矢状面与床面垂直。扫描范围:矢状位由耻骨联合外侧至骶骨后突外侧,横断位上至骶岬水平下至肛门口下2 cm。静息位和Valsalva动作时分别扫描。
扫描参数:矢状位采用快速MRI HASTE成像:TR1000 ms,TE 91 ms,层厚4 mm,层间距1.2 mm,视野300 mm×300 mm,矩阵300×256,带宽781 Hz/PX;横断位采用TSE T2WI序列,视野280 mm×280 mm,矩阵512×512,层厚2 mm,层间距0.4 mm,扫描像素大小为0.55 mm×0.55 mm,激励次数1次,TR 8610 ms,TE 9.8 ms,带宽315 Hz/PX,采集时间约20分钟。
1.3 三维建模、参数测量及比较
1.3.1 将MRI横断位薄层扫描图像导入Amira5. 2. 2 商业软件中,分别创建子宫、膀胱、阴道、尿道、直肠、尾骨、骶骨、骨盆、耻骨联合、肛提肌等标签。调整灰度,从各结构最清楚的平面开始到消失的平面结束仔细辨别各结构的边界,手动分割,选择不同的颜色标识,选定合适参数,完成三维重建。
1.3.2将矢状位图像导入Amira 5.2.2商业软件,选择最佳平面,利用3D测量器分别测量PCL、H线、M线、G1角、G2角、宫颈长度、C线、B线,然后在三维重建模型上任意角度旋转检验测量标志线是否准确,选取最佳位置测得最佳值。MRI影像学图像在正中矢状位上评估脱垂程度最准确,以PCL为基准线,PCL即耻骨联合下缘与骶尾关节之间的连接线,H线是耻骨联合下缘到肛门直肠交界水平处直肠后壁的距离,提示肛提肌裂孔的长度;M线是H线直肠末端到PCL的垂直距离,可间接反映盆底缺陷的程度;G1角为提肌板角,是提肌板和水平线形成的角度,G2角为肛直肠角,是肛管长轴与直肠后壁形成的向后开放的夹角,G1和G2角提示肛提肌的收缩功能;宫颈长度是宫颈内口到宫颈最低点的距离,C线是宫颈最低点到PCL的垂直距离,B线是膀胱颈到PCL的垂直距离,PCL以上为正值,以下为负值。
1.4 统计学分析
数据处理采用SPSS 19.0统计分析软件,计量资料用均数±标准差表示,两组(脱垂组和对照组)基本资料及两相位(静息位和Valsalva动作时)各参数测量值均为正态分布数据,两组间同相位比较采用配对t检验,同组间两相位差值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MRI影像学观察情况
对照组盆腔脏器包括宫颈、膀胱底、阴道穹隆、肠管在静息位和Valsalva动作时均在PCL以上(见图1A);脱垂组静息位可以在PCL以上,Valsalva动作时出现不同程度地位于PCL以下(见图2A);脱垂组Valsalva动作时G1、G2角与对照组相比明显增大(见图2B);横断位MRI在尾骨尖平面很好显示肛提肌形态,对照组肛提肌呈倒“八”字形,两翼对称,光滑,完整,包绕直肠(见图1C);脱垂组可见肛提肌两侧不对称,右侧明显薄弱,平直,有缺损(见图2C)。
2.2 三维重建
我们获得了所有患者和志愿者基于MRI的三维重建图像,能够直观地观察盆腔器官如膀胱、子宫、直肠之间的关系。正常组见图3,脱垂组患者膀胱、子宫阴道壁明显膨出,直肠前突(见图4)。以PCL为指示线,正常女性子宫位于PCL线上(见图3A),脱垂组患者子宫位于其下方(见图4A)。正常女性肛提肌饱满,左右对称,裂孔宽度较窄,长度较浅,形态呈“V”字(见图3C);脱垂组患者肛提肌有缺损,裂孔增宽,长度变深,形态呈“U”或“O”字(见图4C)。
(B:膀胱;U:子宫;R:直肠;V:阴道;C:宫颈;PS:耻骨联合;Co:尾骨;S:骶骨;LAM:肛提肌)
(B:膀胱;U:子宫;R:直肠;V:阴道;C:宫颈;PS:耻骨联合;Co:尾骨;S:骶骨;LAM:肛提肌)
2.3 两组几何参数的测量及比较
见表2。
差值为各组间Valsalva动作减去静息位的值;B线和C线中的正值表示最低点位于PCL以上,负值表示最低点位于PCL以下
脱垂组与对照组组间比较:静息位和Valsalva动作时的PCL、H线、G1角、G2角、宫颈长度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M线、C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B线静息位时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在Valsalva动作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静息位与Valsalva动作的差值经独立样本t检验结果示:两组的PCL长度差值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M线、G1角、G2角、B线、C线差值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H线对照组差值有统计学意义(P<0.05),脱垂组差值无统计学意义(P>0.05)。
3 讨论
POP是一种随人口老龄化发病率不断升高的疾病,虽不致死,却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临床上POP的诊断多采用POP-Q脱垂定量分度法,然而该评分系统仍然存在一些缺陷,如对阴道膨出程度及内容物不能判断[4],因此需要更科学客观的评判方法来评估POP。MRI是一种非侵入无辐射的检查工具,具有对软组织分辨率高、质量高等优势。随着MRI在临床上的广泛应用,可很好地观察盆底的解剖结构[5]。计算机三维成像技术是将二维医学图像转换为3D模型的方法,已有学者将此技术用于女性盆底的研究[6],但尚未广泛应用于临床。本研究采用基于MRI的女性盆底三维重建模型对POP进行研究,以便进一步指导临床治疗。
PCL作为衡量POP程度的基准线广为使用,有文献对该线的起止点进行研究,认为PCL起于耻骨联合下缘中点,止于骶尾关节,而并非尾骨尖,以避免尾骨因盆腔运动产生位移所致的误差[7]。我们的研究证实了此观点,静息位时脱垂组与对照组的PCL长度进行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776),且两组PCL长度在静息位与Valsalva位时的差值也无统计学意义(P=0.386;P=0.303)。H线反映肛提肌裂孔的长度,M线间接反映盆底缺陷的程度,文献报道盆底正常者H线<6 cm,M线<2 cm[8],我们的研究中对照组的H线和M线静息位时和Valsalva动作时均在正常范围内,而脱垂组的H线和M线静息位时在正常范围内,Valsalva动作位时H线(67.57±9.12 mm)和M线(36.84±10.15 mm)均超过正常范围,说明POP患者肛提肌和盆底结构本身存在缺陷;静息位和Valsalva动作时两相位差值情况:脱垂组M线差值有统计学意义(P=0.000),H线差值无统计学意义(P=0.129),对照组M线和H线的差值均有统计学意义(P=0.000;P=0.000),说明对照组肛提肌功能良好,脱垂组肛提肌功能受损,因此M、H线可以作为衡量肛提肌功能的指标。肛提肌板角(即G1角)是由肛提肌的肌纤维在尾部融合而成,正常人在力排时向尾部增大不超过10°,否则提示盆底支持结构薄弱[9],本研究中在静息位和Valsalva动作时两组间G1角的角度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61;P=0.917),虽然两组的G1角和G2角两相位变化的差值均有统计学意义(P=0.000;P=0.000),但脱垂组的G1角两相位差值12.26°±7.52°,超过了10°,说明盆腔在用力时盆底会向下移位,且脱垂组移位更明显。肛直肠角(即G2角)在静息时约90°~105°,排便时约120°~180°,反映盆底功能[10],本研究两组的G2值情况与报道的基本一致,但两组两相位的变化差值均有统计学意义(P=0.000;P=0.000),可间接反映耻骨直肠肌功能,说明在盆腔用力时该肌肉处于松弛状态。宫颈长度>4 cm诊断为宫颈延长,两组的宫颈长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233)。B线提示膀胱位置,C线提示宫颈位置,分别反映前、中盆腔脱垂情况,研究发现两组不同相位的差值均有统计学意义(P=0.000;P=0.000),说明盆底用力时前、中盆腔均会向下运动。脱垂组C线在Valsalva动作时为负值,说明在PCL以下,提示为子宫脱垂;B线在静息位两组比较无差异(P=0.451),Valsalva动作时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27),提示中盆腔缺陷的患者易合并前盆腔缺陷。因此,在PCL恒定的前提下,各几何参数均可衡量POP和盆底缺陷的程度,但是M线和H线的敏感性还需进一步研究。
本研究由图3、图4可见,3D模型中可直观地看到对照组盆腔器官均在PCL以上;而重度脱垂患者阴道外翻,膀胱、子宫位于外翻的阴道内,均在PCL以下,膀胱受压变形,形态不规则,直肠前突,肛提肌裂孔变深变宽,呈“U”形甚至“O”,对照组呈“V”形。单独显示各器官可获得更为细致准确的信息,以重度脱垂患者3D模型为例,发现膀胱不仅为哑铃状,其右侧膨出比左侧明显,结合MRI图像发现此部位肛提肌薄弱,有缺失,阴道旁组织存在缺陷,因此在行重建术时右侧是修补缝合的重点,对临床治疗有指导意义。利用3D模型也可对各参考线进行测量,且不断旋转角度选择最佳测量平面;而二维平面固定,无法避免因检查时患者体位摆放不准确或骨盆畸形导致的误差。有学者进行了3D模型上的测量[11],认为三维测量更直观准确。因此,基于MRI的盆底结构3D模型为我们理解和研究正常女性及POP患者盆底结构毗邻关系提供了新的学习途径;利用该模型可全面了解盆底缺陷部位及形态,以制定更合理的手术方案和评判手术效果;盆底手术因各解剖结构位置深在而学习困难,利用该模型可模拟各种盆底手术,缩短学习曲线,且为进一步力学分析提供模型。
该研究存在一定局限性,在Valsalva动作时患者用力会不同,可能会产生结果的偏倚,MRI检查费用较高,检查时间长,且后续的三维重建耗时较长,在临床上应用会受到一定限制。但是对于存在多部位或盆底隐性缺陷的POP患者,基于MRI的三维重建模型能够提供准确诊断及分析,指导制定合适的手术方案,并为盆底手术教学和力学研究奠定良好基础。
摘要:目的:利用女性盆底磁共振成像(MRI)图像,建立子宫脱垂患者盆底结构三维重建模型,探讨子宫脱垂患者盆底MRI三维影像特征及临床意义。方法:选取2013年9月至2014年6月子宫脱垂患者30例为研究组(脱垂组),选取健康女性20例为对照组,于静息位和Valsalva动作时行盆底MRI扫描。利用Amira商业软件,对MRI图像进行分析及3D建模。结果:建立了两组盆底结构的3D模型。脱垂组与对照组比较:静息位和Valsalva动作时的PCL、H线、G1角、G2角、宫颈长度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M线、C线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B线静息位时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Valsalva动作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静息位和Valsalva动作时差值比较:两组的PCL长度差值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M线、G1角、G2角、B线、C线的差值有统计学意义(P<0.05);H线对照组的差值有统计学意义(P<0.05),脱垂组的差值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MRI能清楚显示盆底结构,H线、M线、G1角、G2角可衡量盆腔器官脱垂的程度;其构建的3D模型能直观显示各结构的空间毗邻关系,可评价复杂的盆底缺陷,有利于制定个体化手术方案,进行盆底解剖教学及生物力学研究。
关键词:磁共振成像,盆腔器官脱垂,肛提肌,三维重建
参考文献
[1]Alas AN,Anger JT.Role of apical support defect:correction in women undergoing vaginal prolapse surgery[J].Curr Opin Obstet Gynecol,2014,26(5):386-392.
[2]Richter LA,Carter C,Gutman RE.Current role of mesh in vaginal prolapse surgery[J].Curr Opin Obstet Gynecol,2014,26(5):409-414.
[3]Luo J,Betschart C,Chen L,et al.Using stress MRI to analyze the 3Dchanges in apical ligament geometry from rest to maximal Valsalva:a pilot study[J].International Urogynecology Journal,2014,25(2):197-203.
[4]Swift S,Morris S,Mc Kinnie V,et al.Validation of a simplified technique for using the POPQ pelvic organ prolapse classification system[J].International Urogynecology Journal and Pelvic Floor Dysfunction,2006,17(6):615-620.
[5]Lalwani N,Moshiri M,Lee JH,et al.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 of pelvic floor dysfunction[J].Radiol Clin North Am,2013,51(6):1127-1139.
[6]Chen L,Hsu Y,Ashton-Miller JA,et al.Measurement of the pubic portion of the levator ani muscle in women with unilateral defects in 3-D models from MR images[J].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Gynaecology and Obstetrics,2006,92(3):234-241.
[7]Madill S,Tang A,Pontbriand-Drolet S,et al.Comparison of two methods for measuring the pubococcygeal line from sagittal-plane 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J].Neurourology and Urodynamics,2011,30(8):1613-1619.
[8]Hsu Y,Summers A,Hussain HK,et al.Levator plate angle in women with pelvic organ prolapse compared to women with normal support using dynamic MR imaging[J].American Journal of Obstetrics and Gynecology,2006,194(5):1427-1433.
[9]Chi TW,Chen SH.Dynamic 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 used in evaluation of female pelvic prolapse:experience from nine cases[J].The Kaohsiung Journal of Medical Sciences,2007,23(6):302-308.
[10]孙小兵,李殿国,孙小刚,等.肛门直肠畸形术后排粪失禁患儿盆腔磁共振成像表现及其临床意义[J].中华胃肠外科杂志,2013,16(5):439-442.
盆底三维超声 篇7
1资料与方法
1.1研究对象选择2012-03~2013-05在苏州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进行产后盆底康复的31例产妇作为研究组, 均为单胎顺产, 自愿接受盆底肌功能锻炼并能坚持完成, 均无妊娠前盆腔器官脱垂史, 无盆底损伤史, 无慢性咳嗽及便秘史, 无妊娠期并发症及其他严重内外科疾病;年龄23~36岁, 平均 (29.60±0.61) 岁;孕次 (2.00±0.19) 次, 产次 (1.39±0.11) 次;产后进行盆底康复训练的平均时间为 (94.97±17.44) d。同时选择30例非妊娠年轻女性作为对照组, 年龄23~30岁, 平均 (26.4±0.68) 岁;有性生活史, 未孕未育, 无咳嗽漏尿等盆底功能障碍表现, 无泌尿生殖道急性炎症。1.2仪器与方法采用GE E8和GE E6超声仪, 探头型号分别为RIC5-9-D、IC5-9-D, 探头频率均为2.1~13.3 MHz, 固定一人操作, 行经阴道超声检查, 探头表面涂以中性消毒耦合剂后, 外覆避孕套保护, 嘱患者适度充盈膀胱[4], 取截石位, 常规探查子宫及双侧附件, 然后缓慢退出探头直至阴道外口, 取探头手柄轴线与人体纵轴线平行, 矢状切面显示耻骨联合、膀胱、尿道、阴道及直肠。研究组于盆底肌电治疗前、治疗第5次后和第10次后分别测量静息状态及Valsalva状态下膀胱颈至耻骨联合下缘的距离 (Dr、Ds) 、膀胱颈角度 (θr、θs) 、膀胱颈旋转角度 (θ) , 其中θ即θr与θs的绝对差值。
1.3统计学方法采用SPSS 16.0软件, 研究组与对照组间计量资料比较采用成组t检验, 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两组经会阴超声图像比较尿道位于耻骨联合的后方, 在静息状态下表现为一纵向的低回声区, 在Valsalva动作下则表现为一等回声, 尿道后方为阴道, 表现为一强回声光带。阴道后方为直肠, 肠壁肌层为低回声, 黏膜为高回声。
由表1可见, 研究组Dr及Ds均小于对照组,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θr、θs及θ均大于对照组,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研究组在肌电治疗前、治疗5次后及10次后Dr、Ds依次增大, θr依次减小,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在盆底康复治疗10次后, 研究组Dr、Ds、θr、θs及θ均接近对照组相应的测值。见图1。
图1经会阴超声指标测量。研究组 (A) 与对照组 (B) 在静息状态下测量Dr分别为24.30 mm、26.21 mm;研究组 (C) 与对照组 (D) 在静息状态下测量θr分别为102.18°、99.24°;对照组 (E) 与研究组 (F) 在Valsalva状态下测量Ds分别为6.94 mm、5.80 mm;对照组 (G) 与研究组 (H) 在Valsalva状态下测量θs分别为120.55°、161.71°。SP:耻骨联合;U:尿道;BL:膀胱
2.2两组尿道内口开比较研究组31例受检者中, 治疗前在Valsalva动作后共18例存在尿道内口开的现象 (图2) , 9例在盆底治疗结束后尿道内口开的现象消失。对照组30例受检者中, 4例存在尿道内口开的现象, 1例曾出现用力咳嗽或腹压增大时漏尿的现象。
图2 女, 28岁。行盆底肌电治疗前产妇在Valsalva状态下尿道内口开2.49 mm (星号) 。SP:耻骨联合;U:尿道;BL:膀胱
3讨论
妊娠及分娩损伤所致盆底损伤是产后尿失禁、日后发生SUI及盆腔器官脱垂的主要因素[5]。目前盆底康复仍被很多产妇忽视, 本研究通过测量部分盆底功能指标, 结果表明妊娠会对盆底功能产生影响, 而盆底肌电刺激对盆底功能的恢复有较好的疗效, 从而引起广大妇女对于盆底功能的重视。超声对盆底疾病的诊断具独特的优势, 经会阴超声可以显示女性尿道膀胱在静止期的图像、膀胱颈与耻骨联合的关系及膀胱尿道角度的大小, 还可以观察腹压增加时膀胱颈下旋等动态变化, 避免了阴道及直肠气体对显像的干扰并预防探头对膀胱的压迫, 为评估尿道膀胱的解剖学改变提供可靠的依据, 在临床上得到广泛应用。
本研究中, 能反映盆底功能的指标有:1 Dr和Ds :该距离能反映膀胱颈的运动, 因为它代表了耻骨尿道韧带的长度, 是盆底支持结构中的重要因素;2θr、θs角:能反映膀胱颈的高度活动性;3θ角:盆底功能损伤越大, 旋转角度越大, 同时也反映膀胱颈的活动度[4,6];4尿道内口开闭情况:尿道内口开则显示尿道内口已松弛, 尿道内括约肌的功能已经失调。既往研究认为膀胱颈的移动度和压力期尿道膀胱后角是评价盆底功能及SUI最有价值的客观指标[7,8], Hajebrahimi等[9]通过研究提出了膀胱颈漏斗化的概念。然而本研究中未将膀胱颈的移动度纳入观察指标, 主要是鉴于膀胱颈的移动度受操作者的技术熟练程度及受检者的Valsalva动作完成是否充分的影响, 所得数据不够客观。
本研究结果发现, 静息状态及Valsalva状态下膀胱颈至耻骨联合下缘的距离 (Dr、Ds) 在治疗前、肌电治疗5次后和肌电治疗10次后, 其测量值依次增大, 提示盆底肌电治疗能够加强盆底支持结构的功能;静息状态下膀胱颈角度 (θr) 依次减小, 提示膀胱颈活动度减小, 但在Valsalva状态下, θs并未呈依次减小的理想状态, 这可能与患者每次做Valsalva动作的用力程度不同致使测量数据不稳定有关;而膀胱颈角度 (θ角) 随治疗的进展而依次减小, 表明盆底损伤功能在逐渐修复。
本研究在检查过程中先常规探查子宫及双侧附件, 然后缓慢退出探头直至阴道外口, 而未直接经会阴扫查, 主要目的是在常规经阴道探查过程中将气体带入阴道内, 以在经会阴检查时阴道气带线呈高回声而便于分辨尿道和阴道。
盆腔器官由腹侧到背侧, 分别为尿道、阴道和直肠。尿道位于耻骨联合的后方, 在静息状态下, 经会阴超声声像图上尿道显示为一纵向的低回声区, 这一区域包括黏膜、血管丛和尿道平滑肌。尿道低回声在很大程度上是由于黏膜层和平滑肌层正好与入射波束平行。当做Valsalva动作时, 尿道旋转, 致使入射声束更垂直于尿道而使这一结构表现为等回声[6]。
尚华等[10]采用MRI检查通过观察盆腔器官形态及肛提肌厚度、形态来评估盆底功能, 也获得了较满意的结果。Pregazzi等[7]采用经会阴超声和MRI检查对同一患者进行盆底功能评估, 对比发现经会阴超声评价患者盆底功能的膀胱肌尿道解剖学改变时, 超声具有良好的重复性, 且不受膀胱容量的影响。与以往的手动肌力测试法、会阴肌力测试法相比, 经会阴超声提供了明确的指标和测量数据, 而且不受测试者的主观影响, 具有明显的优势。
然而, 由于很多产妇对盆底功能不够重视而不愿意加入本研究, 也有很多产妇对盆底肌电刺激治疗的医从性差, 治疗时中途放弃, 使研究组中最终完成肌电治疗的产妇人数较少。在今后的研究中需加大对盆底功能的宣教, 扩大样本量以获得更准确的数据, 并应用经会阴三维超声检查探讨妊娠对盆底功能的影响及盆底肌电刺激的疗效。
总之, 采用经会阴超声检查将肌电刺激治疗后的疗效用具体的指标和数据形象地显示出来并说明盆底肌电刺激治疗后盆底功能好转, 故盆底肌电刺激应在临床上推广, 经会阴超声方法可以对其结果进行客观的评估。
摘要:目的 采用经会阴超声评价肌电刺激盆底治疗的疗效, 为产后盆底康复提供指导。资料与方法 选择进行产后盆底康复的31例产妇作为研究组, 同时选择30例非妊娠年轻女性作为对照组, 研究组进行盆底肌电治疗, 并于治疗前、治疗5次后及治疗10次后, 采用经会阴超声于安静状态及压力状态下 (Valsalva动作时) 分别测量患者的膀胱颈至耻骨联合下缘的距离 (Dr、Ds) 、膀胱颈角度 (θr、θs) 、膀胱颈旋转角度 (θ) , 并进行组间比较。结果 1研究组Dr及Ds均小于对照组 (P<0.05) , θr、θs及θ均大于对照组 (P<0.05) ;2在肌电治疗前、治疗5次后及治疗10次后Dr、Ds依次增大 (P<0.05) , θr依次减小 (P<0.05) 。结论 自然分娩会对盆底功能造成损伤, 肌电刺激盆底治疗对产后盆底康复有较好的疗效, 经会阴超声检查能够客观地评估肌电刺激盆底治疗的疗效。
关键词:产后期,超声检查,骨盆底,电刺激疗法,女 (雌) 性
参考文献
[1]中华医学会妇产科学分会妇科盆底学组.女性压力性尿失禁诊断和治疗指南 (试行) .中华妇产科杂志, 2011, 46 (10) :796-798.
[2]张晔.产后盆底康复治疗临床分析.中国健康刊, 2011, 30 (3) :124-125.
[3]刘传勇, 王晓光.不同方法测定盆底肌力指导产后压力性尿失禁康复的临床观察.中国实用妇科与产科杂志, 2008, 24 (11) :856-858.
[4]陈志琴, 朱建平.会阴部超声检查在压力性尿失禁手术前后的应用价值.中华妇产科杂志, 2007, 42 (7) :495-496.
[5]耿京, 唐军, 王建六.应用阴道前庭超声方法评估分娩方式对女性盆底的近期影响.中国妇产科临床杂志, 2009, 10 (1) :23-26.
[6]Dietz HP, Hoyte L, Steensma AB.Atlas of pelvic floor ultrasound.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2011:45.
[7]Pregazzi R, Sartore A, Bortoli P, et al.Perineal ultrasound evaluation of urethral angle and bladder neck mobility in women with stress urinary incontinence.BJOG, 2002, 109 (6) :821-827.
[8]宋梅, 朱建平, 江丽.超声检查在女性压力性尿失禁中的应用.国际妇产科学杂志, 2011, 38 (1) :41-44.
[9]Hajebrahimi S, Azaripour A, Sadeghi-Bazargani H.Clinical and transperineal ultrasound findings in females with stress urinary incontinence versus normal controls.Pak J Biol Sci, 2009, 12 (21) :1434-1437.
【盆底三维超声】推荐阅读:
三维超声心动图10-14
超声三维造影成像技术05-17
三维超声斑点追踪技术05-25
经阴道三维超声成像08-28
三维子宫输卵管超声07-05
三维及四维超声在胎儿医学中的应用10-06
女性盆底06-24
盆底肌力08-18
盆底康复治疗07-20
盆底支持功能05-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