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安全知识

2024-10-23

网络安全知识(精选12篇)

网络安全知识 篇1

网络是一个巨大的资源宝库, 在提供丰富资源的同时也给查找和获取有效信息带来了难度。传统的数据挖掘涉及的主要是结构化及半结构化的数据库, 而网上的信息变化频繁且具有动态性, 是一个巨大而又复杂的异构数据库, 对网上的信息进行挖掘要比面向单个数据库复杂得多。

网络知识挖掘是指利用数据挖掘技术, 自动地从异构数据组成的网络文档中发现和抽取知识, 从概念及相关因素的延伸比较上找出用户需要的深层知识的过程。

1 网络知识挖掘的发现技术

网上信息及其组织形式各不相同, 是一个庞大的、无序的异构型数据库, 大量信息在给人们带来方便的同时也带来了一大堆问题:信息过量、信息真假难以辨识、信息安全难以保证、信息形式不一致等问题, 难以统一处理。Data Mining (数据挖掘) 的目的就是有效地从海量数据中提取出需要的答案, 实现“数据-〉信息-〉知识-〉价值”的转变过程。对互联网上的信息进行挖掘比面向单个数据库的数据挖掘要复杂得多。网络知识挖掘是指利用数据挖掘技术, 自动地从由异构数据组成的网络文档中发现和抽取知识, 从概念及相关因素的延伸比较上找出用户需要的深层次知识的过程。目的是将用户从海量的、综合的网络信息源中解脱出来, 不考虑原始数据细节, 直接与数据所反映的知识打交道, 使处理结果以可读、精练、概括的形式呈现给用户, 使其主要精力真正能够用到分析本质问题, 提高决策水平上去。

1.1 路径分析

可以用许多曲线图解法来进行路径分析, 一个曲线代表了web页面间或者其他事物之间的一些联系。

1.2 关联规则

规则反映了数据项中某些属性或数据集中某些数据项之间的统计相关性, 基于规则中处理的变量的类别, 关联规则可以分为布尔型和数值型。关联规则用于发现数据项之间的联系, 在网络挖掘中发现某一用户的引用页面和服务器上多种页面之间的联系。

1.3 序列模式

序列模式挖掘是基于时间或者其他序列的经常发生的模式, 应用序列模式是为了发现一些交互模式, 如在一段时间内某一数据项后面跟着另一个数据项。很多数据都是这种时间序列形式的, 我们就可以用它来市场趋势分析, 客户保留和天气预测, Web访问模式预测等等。

1.4 聚类和分类

根据一些数据项的共同特征来对数据库进行分类。分类在数据挖掘中是一项非常重要的任务, 可以基于用户的一些人口统计信息和访问模式对访问某文档的用户进行偏好描述。目的是学会一个分类函数或分类模型, 该模型能把数据库中的数据项映射到给定类别中的某一个, 能对未来数据进行预测。聚类分析可以将有相似特征的用户或者数据聚集在一起, 按照相似性归成若干类别, 目的是使得属于同一类别的个体之间的距离尽可能的小, 而不同类别上的个体间的距离尽可能的大。聚类web日志的用户信息数据可以用来制定未来市场营销策略。

2 网络知识挖掘的类型

2.1 网络知识的挖掘

网络信息的数据挖掘不仅包括对网页内容本身的挖掘, 也包括其链接模式, 以及用户访问、存取、浏览、发布、操作等操作行为、访问行为所产生的信息的挖掘。有效地研究、挖掘、利用网络信息可以增强网站的吸引力, 有的放矢地吸引用户群, 更有效地利用网络资源。找出信息分布的规律, 发现信息内在的关联性, 挖掘隐藏在网络信息中的知识并形成模型。

2.2 用户知识的挖掘

对用户知识的挖掘是指用户访问网络是的信息和用户个人信息的挖掘。网站服务器会保留用户的访问记录, 记录关于用户访问的信息活动, 了解用户的信息需求, 从中得出用户的访问模式和访问兴趣, 从而改进网站的结构, 也可以用于为用户提供个性化的服务。

3 构建知识库

知识库的构造基于信息簇, 信息簇是信息源经过整合和重组转变而成。因此知识库就是将信息网织成各种关系的模式, 如数据知识库、程序知识库、系统知识库等。

数据知识库是由经过加工、组织的信息构成的具有知识挖掘功能的数据库。知识仓库就属于这类知识库。程序知识库是由程序、规则、培训教程, 操作标准等过程知识构成的知识库。目前还没有大规模的程序知识库出现, 专家系统应属程序知识库的范畴。系统知识库是一种高级知识库, 是信息分析、只是整合的产物, 可反映知识的复杂关系, 提供知识图表、竞争分析、国际形势等复杂知识产品。

作为信息资源的知识库, 要形成一定的规模且检索便捷。内容新颖, 能够不断地更新, 以保持数据的准确、全面和及时。如当今世界上最大的图书馆网络oc Lc把互联网上的信息经过系统化的整理, 通过主题词即可搜索;且oc Lc的worldcat数据库随时更新, 每年以200多万条记录的速度增长。

4 网络知识服务的特点

4.1 从检索到解决问题

传统信息资源的不均衡性和获取信息资源的困难性, 都随着网络信息环境的形成, 通过文献检索与传递服务在用户需求中正在逐渐弱化。信息用户日益关注的不是简单得到信息文献, 而是愿意从众多文献信息中获取对自己有用和能解决问题的信息内容。

4.2 信息需求社会化

信息需求分析随着我国信息产业的飞速发展, 利用信息服务的用户日益增多。在汹涌澎湃的信息浪潮中, 信息革命是处在不同经济地位、不同政治地位、不同文化层次的人们共同创造的。因特网是一个完全开放的平台, 其涉及内容广泛差异大。信息服务必须从面向部门的信息需求向面向社会的知识需求模式转变, 建立一种个性化知识服务体系, 针对不同用户的知识取向, 提供不同的知识服务。

4.3 需求知识的讨论与分享

在现代知识经济时代, 获取信息已不是困难的事情, 信息的分析和提炼才是关键问题, 能通过自己的分析思考提炼判断, 获取自己所需的知识。其中, 思考占有重要的位置, 通过思考, 分析提炼出有用的信息。通过与人的交流和探讨, 增加人们知识结构中知识元之间的连接, 激发创造性思维。因此知识服务应立足与为用户创造一种有利于创新思考的讨论和共享环境。知识工作者必须不断更新补充增加新知识, 并运用新知识来创造新能力, 保存竞争的优势。所以现在人们的共识就是:知识就是力量, 资源共享, 才可以创造出1+1大于2的能量。

5 网络知识服务

5.1 数字参考咨询服务

这种数字参考咨询服务, 是以图书馆参考咨询服务为基础, 通过先进的网络技术, 以全球信息资源为依托, 服务与全世界的用户。为全世界各地的用户提高全方位的服务和支持。按照咨询专家的专业分工服务, 以集成化的馆内外知识资源和技术为系统交流平台。通过专家根据自身知识和可以获取的资源生成答案并反馈给用户, 并保存答案文档系统中, 以备以后查询, 形成知识资源库。如:美国教育部资助的虚拟咨询台系统 (VRD) 是一个代表性的合作咨询项目, 它以80多个专家咨询网络为基础, 提供7*24小时服务。

5.2 知识学习服务

知识学习服务是指人们提供通过对已有显性知识的学习而产生属于自己的隐形知识的各种服务。由于人们学习方式和学习习惯有很大不同, 因此, 图书馆应根据不同类型的知识为用户提供不同的服务方式。主要表现为网络自主学习、网络远程教育、开放存取带来的知识利用率。

5.3 个性化知识服务

个性化服务是更高层次的智力技术服务活动, 通过使用多种数据分析技术, 根据兴趣用户的信息及时主动的推荐用户需要的知识信息, 并根据用户信息的反馈进一步提供有针对性的个性化服务。其最重要的特点是知识增值和智能重组, 将蕴藏于海量信息中隐形有用的信息知识, 给予整理、利用, 并以全新的可运用的形式个性化的显现出来, 满足客户个性化需要, 并最终形成专业知识库和知识仓库。

参考文献

[1]黄玉梅.高校图书馆的知识管理.情报资料工作, 2002.3

[2]陈兰.知识管理环境下图书馆信息质量服务模式.图书馆理论与实践, 2006.5

[3]刘莉莎等.图书馆知识合集与知识管理技术.高校图书馆工作, 2006.5

[4]陈光前等.图书馆开展知识服务的途径研究.图书馆理论与实践, 2008.5

[5]郭珍华.浅析高校图书馆的知识管理和知识服务.图书馆理论与实践, 2008.6

网络安全知识 篇2

希望大家在暑假里能记住暑假安全“三个三”!

“第一个三”是遵守“三个禁止”:禁止违反交通规则!禁止单独擅自下河游泳!禁止长时间看电视、玩游戏!

“第二个三”是告诫“三个严防”:严防中暑、触电、雷击和火灾事件发生!严防食物中毒、煤气中毒!严防暑期打工出意外!

“第三个三”是提醒“三个远离”:远离网吧、游戏机房!远离毒品、烟酒!远离不良青少年!

二、要遵守“三个禁止”:

(一)禁止违反交通规则,注意交通安全。

1、行走时怎样注意交通安全:

(1)在道路上行走,要走人行道,没有人行道的道路,要靠路边行走。

(2)集体外出时,要有组织、有秩序地列队行走。

(3)在没有交通民警指挥的路段,要学会避让机动车辆,不与机动车辆争道抢行。

(4)穿越马路时,要遵守交通规则,做到“绿灯行,红灯停”。

(5)不横穿马路,不翻越栏杆,不在公路上玩耍。

2、骑自行车要在非机动车道上靠右边行驶,不准骑自行车搭载人员上街。

3、严禁无证驾驶机动车辆。

4、外出的学生不乘坐超载车辆,不坐非法营运车辆。在乘车、转车途中一定要遵守交通规则,注意人身、行李安全,加强防盗意识,“财不露眼”啊。

如:假期外出旅游时更应加强安全防范措施,防止意外伤害。在旅游区遇地势险峻或安全措施不到位的地方不得前往。外出要家长陪同,即使家长无时间陪同,也要及时告诉家里联络的各种信息。

5、熟记一些常用警句:

如:抢行痛快一阵子,出事悔恨一辈子。

实线、虚线斑马线,都是安全生命线。

红灯绿灯警示灯,幸福安全全靠它。

(二)禁止单独擅自下河游泳,就是要注意防溺水。

暑期天气炎热,不要到水底情况不清的小河或者禁止游泳的地方游泳。

游泳时要注意的安全:

1、游泳需要经过体格检查。

2、要慎重选择游泳场所。

3、下水前要做准备运动。

4、饱食或者饥饿时,剧烈运动和繁重劳动以后不要游泳。

5、水下情况不明时,不要跳水。

6、发现有人溺水,不要贸然下水营救,应大声呼唤成年人前来相助。

(三)禁止长时间看电视、玩游戏。

就是要注意合理安排作息时间,保证充足睡眠,不要长时间沉迷于电视或电脑。要保护好眼睛。不随意模仿电视或游戏中的暴力行为。

三、告诫“三个严防”:

利用假期学一些自救自护小知识,过一个安全、健康、有意义的暑假。

(一)严防中暑事件发生。

不要在太阳底下长时间暴晒和活动。

严防触电、雷击和火灾。

1、用电安全方面的知识

随着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生活中用电的地方越来越多了。电是看不见,摸不着的东西,危险性极大。因此,我们有必要掌握一些基本的用电常识。

(1)认识了解电源总开关,学会在紧急情况下关断电源。

(2)不用湿手触摸电器,不用湿布擦拭电器。

(3)电器使用完毕后应拔掉电源插头。

(4)使用中发现电器有冒烟、冒火花、发出焦糊的异味等情况,应立即关掉电源开关,停止使用。

(5)发现有人触电要设法及时关断电源;或者用干燥的木棍等物将触电者与带电的电器分开,不要用手直接救人。

外出遇到雷雨天气,要及时躲避,不要在空旷的野外停留,更不可在大树或高层建筑下躲雨,以免遭遇雷击伤害。

2、用火安全方面的知识

万一发生火灾,如何安全自救?

(1)关门求生

(2)测试门的温度

(3)从窗户逃生

(4)高层建筑火灾逃生

(5)公共场所火灾逃生

(6)安全出口逃生

3、一旦身受火灾的威胁,千万不要惊慌,要冷静,想办法离开火场。

4、逃生时,尽量采取保护措施,如用湿毛巾捂住口鼻、用湿衣物包裹身体。

火灾报警须知:

1、要打火警电话119报警,报警时要向消防部门讲清着火的地点,还要讲清什么物品着火,火势怎么样。

(1)牢记火警电话“119”,事发时可用任何一部电话播打(注:无论欠费与否)。

(2)火灾情况要报详细:×××单位、××区××街××号发生火灾,×××物质在燃烧,火势很大,请速来扑救,我的电话是×××××××。

(3)要派人来主要路口迎接消防车。

(二)严防食物中毒、煤气中毒。

1、严防食物中毒

要勤洗手、喝开水、吃熟食,不吃腐烂、霉变、有毒、变质的食物,不暴饮暴食,做到饮食平衡;不买街头或小店“三无”食品,注意饮食卫生,防止病从口入,以免食物中毒。

2、安全使用煤气

(1)燃气器具在工作时,人不能长时间离开,以防被风吹灭或被锅中溢出的水浇灭,造成煤气大量泄露而发生火灾。

(2)使用燃气器具(如煤气炉、燃气热水器等),应充分保证室内的通风,保持足够的氧气,防止煤气中毒。

(三)严防暑期打工出意外:

暑期到来,有些同学会参加社会实践,有的则会外出打暑期工,虽然这可以大大丰富我们的假期生活,增长见识和才干,但一定要注意下面这些安全:

上班安全;

下班后的治安安全;

到外地打工,要防走失、防拐卖等等。

四、提醒“三个远离”:

远离网吧、游戏机房!远离毒品、烟酒!远离不良青少年!

暑假期间,大家要遵纪守法,不到网吧、游戏厅等禁止未成年人进入的场所,不结交不良青少年,不打架斗殴,不欺负比自己小的同学和比自己弱的同学,如有不良青少年向自己要钱要物,要及时告诉家长或向警察求救。

假期安全要注意,提醒大家要牢记住四个电话:

①“119”火警电话。

②“110”报警电话。

③“122”交通事故报警电话。

④“120”急救电话。

特别提醒:打电话不要慌张、语无伦次,必须要说清地点、相关情况,显著的特征。

暑假里我们可以得到好好的休息,可以融入社会和大自然,可以体验社会、挑战自我。但是,我们一定要牢记安全第一!我们的健康安全关系到我们未来的成长!关系到每一个家庭的幸福、安宁和社会的稳定。

中小学生暑假安全知识(二)

夏季防暑

酷暑临近,连日来,医院里感冒、发烧、头疼、胃肠不适及上呼吸道感染的病人逐渐增多。如何防暑降温呢?

避暑方法:少吃多餐、吃辛辣食物、温水冲澡、多喝水等等。

坚决杜绝孩子野泳

在炎热的夏天,游泳是消除闷热的一个好方法。但有些孩子却没有去正规的游泳场合,而是选择了河边、水库、湖边等明令禁止下水的危险地带,导致每年溺亡的事件时有发生,所以,家长、学校应该教育孩子坚决杜绝野泳行为。

不少家长认为孩子会游泳,到正规游泳馆玩水就不会出什么问题,况且,这些地方都有救生员。事实上,即使是有救生员的泳池也不是绝对安全:孩子从高处跳水可能造成颈骨伤害;靠近泳池排水口,头发可能会被管道过滤系统吸入而无法挣脱;孩子在泳池中吃东西,也可能呛噎。所以即便孩子会游泳、在正规游泳馆玩水也一样要小心。

保证饮食卫生安全

夏季天气热,在身体抵抗力相对较弱的情况下,很多孩子喜欢贪吃冷饮和零食,一日三餐也不规律。结果由于饮食不当而引起腹泻、食物中毒或其他消化道疾病的现象屡见不鲜。经了解,现阶段,已经进入了肠道疾病高发期,肠道门诊内的小患者时有出现,因此,家长们应尤其注意孩子暑期的饮食均衡和饮食卫生。另外,暑假期间,一系列的同学聚会和旅游活动层出不穷,各种各样的美味也*着他们,很容易造成孩子暴饮暴食,损害身体健康。因此,暑假期间应加强注意,避免暴饮暴食。

除此之外,暑假期间同学们还要做到生活规律,放松心态,做好预防工作,增强抵抗力,少熬夜,多吃清淡健康食品。对美味佳肴应以品尝为主,一次不宜吃得过多、过饱。多吃富含纤维素、维生素的新鲜蔬菜、水果,以促进胃肠蠕动。同时,更要注意不要随便吃街边小吃摊上的食物,防止消化道和肠胃的疾病发生。

孩子暑假在家各种意外情况

孩子暑假只身在家,遇见有人敲门、遗失钥匙各种情况怎么办?特别是遇见有人偷东西时,孩子怎样做好自我保护?

如果回家时看见本应没人的自家大门虚掩,有人正在家里偷东西,千万不要出声惊动犯罪分子,更不要进屋,而是应该赶快找邻居帮忙,或者拨打110报警。

若住的楼层较高,窃贼是从大门进入室内盗窃的。在发现窃贼时,不要进门,要迅速从门外用钥匙把大门和防盗门反锁上,然后再去找人求救。这样,贼在屋内打不开门,又无法钻窗户逃跑,更容易被抓获。

运用网络促进安全知识技能的学习 篇3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3)06B-0096-01

学校的安全工作关系到教育事业的健康和谐发展,关系到家庭的幸福和社会的稳定。随着教育事业的迅速发展,在校中小学生不断增加,校园安全问题也越来越突出,中小学生的教育安全形势依然严峻。目前,许多学校缺少安全知识技能教师和课程,学生缺乏系统的安全知识技能训练,学习途径也比较单一,很难有效提高学生自我保护意识和安全防范能力。在我校一次火灾逃生演练中,大部分学生面对火灾时,无法正确逃生。由此可见,普及安全知识和技能,提高学生的安全意识和防范能力刻不容缓。在信息时代的今天,通过网络学习安全知识与技能,是安全教育的有效手段,也是学生较容易接受的教学方法之一。

一、利用信息化管理手段,提升学生安全知识技能

把信息化管理手段应用于校园安全管理,可大大提高工作效率,提升安全管理水平,对于维护学校的安全稳定,促进和谐校园建设具有重要的意义。通过建立校园安全教育网站可实现安全教育的信息化。安全教育网站的建立突破了时间和空间的限制,学生可以随时登录网站,自主学习安全知识技能。网站不仅包括文字信息、音频视频资料,还通过技术手段模拟与真实情境相一致的事实与经验,使学生如临其境,在形象生动的情景中学习安全知识技能。

二、整合资源,对学生进行系统的安全教育

当前,许多学校、教师、家长都缺少系统的安全教育知识,无法对学生进行系统的安全教育。学校要整合学生日常学习和生活中常见的安全问题的相关信息资料,为教师、家长、学生提供系统的、优质的安全教育资源。(1)开发设计系统的安全教育课程,在学科教学中渗透安全知识技能内容。如结合信息技术课程特点,在指导学生制作网站时,渗透安全知识技能学习,让学生收集游泳安全、应急逃生等安全知识素材;结合物理的电学课程,渗透用电安全、触电急救常识、如何正确使用电器设备、发现漏电情形的正确处理、电器火灾如何扑救等安全知识技能;结合化学课堂,渗透易燃易爆品的使用、保管,有毒化学品危害的处置,化学品火灾的扑救等安全知识技能。(2)人人参与,构建学校安全教育体系。全体教职工积极主动参与学校安全教育,做到安全教育人人讲,时时讲,有内容可讲,从而形成系统的学校安全教育体系,既能减轻学校的压力,又能使学生学到有用的安全知识技能。在此基础上把各学科、各部门安全知识技能学习的课程进行整合、优化,形成一整套安全教育资源,成本低,效率高,效果好,能极大推进学校的安全教育工作。

三、开发网络知识竞赛平台,检测安全知识掌握情况

教师、家长和学生是否切实掌握安全知识,可通过知识竞赛的方法进行检测。安全教育网络化的背景下,可利用网络知识竞赛管理平台软件,以音频、视频、模拟练习、竞赛题、多媒体等形式,让教师、家长、学生依托互联网参与竞赛。教师、家长、学生凭个人账号和密码可以登录平台自我检测,学校、年级、班级可以以单位形式组织学生利用课余时间和节假日时间在家中上网参加竞赛,系统自动评卷并即时公布成绩。通过网络平台开展知识竞赛,有利于学校、教师、家长了解学生安全知识技能的掌握情况,促进安全知识进学校、进课堂、进家庭,也方便学生检测自身安全知识技能的掌握情况,及时弥补不足,提高自我保护意识和安全防范能力。

四、加强家校联系,实施安全教育

通过安全教育网站这个平台,可为教师、家长和学生提供安全法律法规、安全知识和安全教育等多方面的指导、咨询和答疑。每个学期,由学校政教处、校团委和信息组联合开展安全教育系列活动,利用安全教育资源,以学生喜闻乐见的形式,组织各班开展两到三次以“平安校园,幸福家庭”为主题的安全教育主题班会课。为了更好地发挥网络平台的功能,可通过家长会向家长们宣传安全教育网站的意义、内容,指导家长积极利用这个平台,对学生进行安全知识教育;定期通过校讯通向家长发送安全教育的短信,使家长学习掌握安全知识技能,扩大学生安全教育的社会影响,形成学生安全教育的良好氛围。

安全无小事,学生安全教育工作始终是学校管理的重要内容。开发网络安全知识技能学习资源,构建校园安全教育网站,设计系统的安全教育课程,为学校、教师、家庭提供系统的安全教育资源,同时也为学生提供无时间和空间限制的学习平台,可大大提高学生的安全意识和防范能力,提升学校安全教育的效能。

信息网络安全基本知识 篇4

1 基本知识

1.1 网络不安全的原因

1)网络自身的安全缺陷:协议本身泄漏口令;服务器本身需要读写特权(可能造成本地用户或者远程用户获得非授权文件的读写权力);密码保护措施不强(个人的生日、电话号码等);某些协议经常运行一些无关的程序(windows会启动一些对当前用户无用的协议)。

2)网络的开放性:业务基于公开的协议(Internet/intranet使用的TCP/IP协议以及FTP、E-mail、RPC、NFS等都包含许多不安全因素,存在许多漏洞);

远程访问使得各种攻击无需到现场就能得手(通过一些扫描工具、远程攻击软件进行攻击);

连接是基于主机上的用户彼此信任的原则(在网络上共享文件是基于彼此之间的信任);

3)黑客攻击:黑客攻击的主要方法有:口令攻击、网络监听、缓冲区溢出、电子邮件攻击和其它攻击方法。

1.2 常见不安全因素

威胁企业网络信息安全、导致系统故障的原因很多,主要分为自然因素、非自然因素两大类,自然因素主要指自然灾害,如地震、火灾、水灾、雷击等,这类因素往往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防不胜防;非自然因素主要分为硬件故障、人为因素两大类,具体包括:

1)硬件故障:计算机硬件如磁盘、内存、网卡、电源、主板等,网络设备如路由器、交换机、传输设备等,任何一种硬件故障,都可能丢失信息,甚至导致整个系统的瘫痪。

2)人为因素

(1)非授权访问:指未经允许对网络设备及信息资源使用或越权使用,或利用非手段获得合法用户的使用权限,达到占用合法用户资源的目的;

(2)破坏数据的完整性:指人为删除、修改某些重要数据,如系统文件、数据文件等,造成系统进行障碍;

(3)干扰系统正常运行:指故意改变系统的正常运行方式,如:减慢系统响应时间、系统无法得到正常响应等;

(4)病毒传播:指通过网络传播病毒,病毒的危害,往往令人措手不及;

(5)线路窃听:指利用通信介质的电磁泄露、搭线窃听等手段非法获取网络信息;

(6)误操作:网络使用者或系统管理员不小心误删系统文件、数据文件、系统目录等;

1.3 常见的攻击

1)口令破解:攻击者通过获取口令文件,运用口令破解工具获得口令,也可以通过猜测或窃听的方式获得口令。

2)服务拒绝:攻击者可以直接发动攻击,也可通过控制其他主机发起攻击使目标瘫痪,如发送大量的数据洪流阻塞目标。反复高速的发出特定的服务请求,使受害主机无法及时处理所有正常请求,造成死机,无法响应正常的服务请求。

3)数据篡改:攻击者可通过截获并修改数据或重放数据等方式破坏数据的完整性。由于操作系统的漏洞,导致攻击者乘虚而入。例如网站主页被篡改,个人计算机上IE的主页被篡改等等。

4)地址欺骗:攻击者可通过伪装成被信任的IP地址等方式来骗取目标的信任。

5)恶意扫描:攻击者可编制或使用现有扫描工具发现目标的漏洞进而发动攻击。Windows操作系统有很多的漏洞,容易被攻击,所以要安装补丁分发程序,堵住漏洞。

6)数据驱动攻击:攻击者可通过施放病毒、木马、数据炸弹等方式破坏或遥控目标。主要是木马、后门,就像别人配了一把你家门的钥匙一样,可以随意进出。

1.4 安全防护

1)信息网络安全的任务:保障各种网络资源稳定、可靠的运行,受控、合法的使用;保障信息的机密性、完整性、可用性

2)信息网络安全需要保护的对象

硬件:路由器、交换机、工作站、服务器、数据设备;

软件:操作系统、应用程序、源代码;

数据:办公自动化、业务系统、电子邮件、WEB。

2 信息网络安全技术措施

2.1 数据备录系统

企业最为宝贵的是数据。存储是网络的核心,数据是网络的精神。系统数据丢失不仅会导致系统文件、数据库文件等相关数据的丢失,而且会使整个企业的业务瘫痪,造成不堪设想的后果。因此,有效的保护现有数据,使得企业的业务稳定运行显得尤为重要。当人为因素(如:误操作)、硬件故障及其它不可预见因素造成数据丢失、系统瘫痪时;或者是不可抗力的灾难(如火灾、水灾)发生时,保证及时有效的恢复系统和数据,使企业的业务得以正常运转,将损失减小到最低,则是企业关心的问题。

解决上述问题最为根本的的办法就是数据备份。因此,数据备份已成为信息系统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一般来说,各种操作系统所附带的备份程序都有着这样或那样的缺陷,所以若想对数据进行可靠的备份,必须选择专门的备份软、硬件,并制定相应的备份及恢复方案。在一些企业中,几乎每一个网络都会配置专用的外部存储设备,而这些设备也在不少灾难性的数据丢失事故中发挥了应有的作用。

2.2 网络防病毒系统

病毒与网络的发展几乎是同步的———网络速度提高了,病毒传播的速度也加快了;网络规模扩大了,病毒传播的范围也广泛了;网络安全增强了,病毒种类的复杂度和“聪明”度也加强了。目前的防病毒工作的意义早已脱离了各自为战的状况,技术也不仅仅局限在单机的防病毒。

首先应当构建控管中心集中管理架构,保证网络中的所有客户端计算机、服务器可以从管理系统中及时得到更新,同时系统管理人员可以在任何时间、任何地点通过浏览器对整个防毒系统进行管理,使整个系统中任何一个节点都可以被系统管理人员随时管理,保证整个防毒系统有效、及时地拦截病毒。其次应当构建全方位、多层次的防毒体系,结合企业实际网络防毒需求,构建了多层次病毒防线,分别是网络层防毒、邮件网关防毒、Web网关防毒、群件防毒、应用服务器防毒、客户端防毒,保证斩断病毒可以传播、寄生的每一个节点,实现病毒的全面布控。这样的病毒防范体系,才能够称得上是一个完整的、现代化的网络病毒防御体系。

2.3 防火墙

防火墙可以对每一个穿越防火墙的TCP会话进行检查,按照事先制定的策略决定数据包是否可以通过,并将不合法的数据包过滤掉。通过其URL地址限定功能限制对某些站点的访问,防止内部网络对外部网络进行不安全的访问。

一般的防火墙都可以达到以下目的:一是可以限制他人进入内部网络,过滤掉不安全服务和非法用户;二是防止入侵者接近你的防御设施;三是限定用户访问特殊站点;四是为监视Internet安全提供方便。由于防火墙假设了网络边界和服务,因此更适合于相对独立的网络,例如Intranet等种类相对集中的网络。防火墙已经成为控制对网络系统访问的非常流行的方法。

2.4 入侵检测系统

入侵检测系统是一个典型的"窥探设备"。它不跨接多个物理网段(通常只有一个监听端口),无须转发任何流量,而只需要在网络上被动的、无声息的收集它所关心的报文即可。对收集来的报文,入侵检测系统提取相应的流量统计特征值,并利用内置的入侵知识库,与这些流量特征进行智能分析比较匹配。根据预设的阀值,匹配耦合度较高的报文流量将被认为是进攻,入侵检测系统将根据相应的配置进行报警或进行有限度的反击。

入侵检测主要执行如下任务:

(1)监视、分析用户及系统活动。

(2)识别反映已知进攻的活动模式并报警。

(3)识别用户违反安全策略的行为。

2.5 漏洞扫描系统

系统设置配置不当使得普通用户权限过高;管理员由于操作不当使得系统被安装了后门程序;系统本身或应用程序存在可被利用的漏洞,这几点都是网络的薄弱之处,很容易被黑客利用来入侵系统。

漏洞扫描主要通过以下两种方法来检查目标主机是否存在漏洞:在端口扫描后得知目标主机开启的端口以及端口上的网络服务,将这些相关信息与网络漏洞扫描系统提供的漏洞库进行匹配,查看是否有满足匹配条件的漏洞存在;通过模拟黑客的攻击手法,对目标主机系统进行攻击性的安全漏洞扫描,如测试弱势口令等。若模拟攻击成功,则表明目标主机系统存在安全漏洞。

2.6 补丁分发系统

信息网络工作站及服务器绝大多数采用的是微软的WINDOWS操作系统。虽然安装了防病毒软件和防火墙,也普遍部署了病毒防御机制,但还是经常遭受病毒感染而使得信息系统运作受到干扰。造成困境的原因,一方面当然是由于现有防御体系的缺陷,是由于入侵检测和防病毒系统从原理上就决定了其不擅长对付基于漏洞进行感染的病毒,单单具备这些措施,不足以遏制病毒的泛滥。另一方面,也是由于基于漏洞进行感染的病毒传播速度极快,以至来不及采取措施,病毒就已经大规模爆发了。最好办法是在病毒前面就消灭漏洞隐患,杜绝病毒传播的可能,补丁分发系统就是对软件进行修补从而根本上消灭漏洞,杜绝了病毒利用漏洞的可能。

2.7 UPS

稳定、可靠的电力供应是信息网络安全的基础,不能保证网络设备的电力供应,一切安全防范措施都是空谈。任何时刻的电力供应中断,都会造成网络瘫痪,带来巨大的经济损失。所以UPS被广泛的应用在信息网络,不仅给网络上的关键设备(服务器、数据备录系统)提供可靠保护,而且给整个网络路径(交换机、路由器)的通畅提供电力保证。

2.8 应急响应

“应急响应”对应的英文是“Incident Response”或“Emergency Response”等,通常是指一个组织为了应对各种意外事件的发生所做的准备以及在事件发生后所采取的措施。

计算机网络安全事件应急响应的对象是指针对计算机或网络所存储、传输、处理的信息的安全事件,事件的主体可能来自自然界、系统自身故障、组织内部或外部的人、计算机病毒或蠕虫等。按照计算机信息系统安全的三个目标,可以把安全事件定义为破坏信息或信息处理系统的行为。

3 结束语

总而言之,信息网络的安全是一个复杂的课题,不可能靠某一种措施就能保证网络的安全。没有那个网络是绝对安全的,但是如果我们了解了造成网络不安全的各种威胁,就能采取对应的策略来保护网络,将由此造成的损失降到最小。

摘要:随着信息网络的快速发展,信息安全问题日益凸显。了解了造成网络不安全的各种威胁,就能采取对应的策略来保护网络,将由此造成的损失降到最小。

关键词:信息网络安全,技术措施

参考文献

[1]Norton P,Stockkman M.网络安全指南[M].潇湘工作室,译.北京:人民邮电出版社,2000.

网络安全知识 篇5

一、单项选择题(20题

1、燃气胶管的长度一般不得超过(。A、1米 B、1.5米 C、2米 D、2.5米

2、胶管与燃具、管道的接口处,请用(扎紧,防止脱落漏气。A、管卡 B、绳子 C、皮套

3、燃气器具使用完毕后或临睡前,应当(。A、要关掉灶具阀门,总阀门可以不关 B、要关掉总阀门,灶具阀门可以不关 C、首先关掉总阀门,然后关掉灶具阀门 D、首先关掉灶具阀门,然后关掉总阀门

4、天然气是一种洁净能源,以下哪一种认识是错误的(。A、比空气轻,无毒且无腐蚀性 B、燃烧时仅排放少量的二氧化氮和水

C、当量的天然气燃烧产生的二氧化碳比煤低60% D、泄漏了也不会爆炸。

5、当打开房门闻到燃气气味时,要首先关闭阀门,并(。A、打开燃气灶具查找漏气部位 B、打开灯查找漏气部位 C、打开门窗通风

D、在室内马上打电话找人修

6、天然气的主要成分是(。A、甲烷 B、乙烷 C、丙烷 D、丁烷

7、天然气本身是一种(的气体。同其它所有燃料一样,天然气的燃烧需要大量氧气。如果居民用户在使用灶具或热水器时不注意(,室内的氧气会大量减少,造成天然气的(。不完全燃烧的后果就是产生有毒的(,最终可能导致使用者中毒。

A、无毒可燃通风不完全燃烧一氧化碳 B、有味观察泄漏二氧化碳 C、有毒照看泄漏一氧化碳

8、检查燃气管道泄漏最简便的方法是(。

A、涂抹肥皂水 B、划火柴 C、闻气味 D、听声音

9、在使用天然气时严禁使用不合格的、非(专用的或已达到报废年限的燃气器具。

A、液化气 B、天然气 C、管道煤气

10、天然气与液化石油气的燃器具(使用。A、不能互换 B、可以互换

11、以下哪一项不是违章事项(A、燃气具的软管穿过墙、窗和门 B、强制排风式热水器安装在浴室内 C、燃气表安装在寝室、浴室内 D、热水器的水平烟道不超过5米

12、因燃气抢修或设施检修,暂停供气时,应关闭(,待恢复正常供气后方可使用。

A、灶具开关及总阀 B、灶具开关 C、燃气总阀

13、用户应该经常检查煤气设备是否正常,及时对燃具进行保养和更新,热水器至少(请专业人员清洗一次,保持燃具清洁,火孔畅通。

A、每半年 B、每一年 C、每二年

14、天然气灶具使用年限不得超过(年,天然气热水器的使用年限不得超过(年;其他燃气灶具使用年限不得超过(年,其他燃气热水器的使用年限不得超过(年

A、6年,6年,6年,6年 B、6年,8年,6年,8年 C、8年,6年,8年,8年 D、8年,8年,8年,6年

15、强排风热水器烟道管安装时,室外管道的高度应该(室内的高度 A、高于 B、低于 C、相等于

16、强排平衡式热水器使用时所需的空气取自(,使用时产生的废气是排在(A、室内室内 B、室内室外 C、室外室内 D、室外室外

17、居民赵某准备做晚饭时,发现灶具点不着火,想到小区门口收废品的边上写着“清洗脱排、修理灶具热水器”,就把他叫来修理煤气灶。小贩拿出工具捣鼓了一会说:“你的灶具安全保护阀坏掉了,我没有零件修不好”。赵某说:“我急着烧晚饭,师傅想想办法帮帮忙。”于是小贩拆掉了灶具的熄火保护装置,灶具一点就着。晚上赵某用燃气灶烧水,因没有照看,水开后溢出把火浇熄,造成在房间内的赵某一氧化碳中毒。下列行为中(不是导致本起事故发生的行为。

A、未请有资质的人员修理灶具;B、小贩拆除灶具安全熄火保护装置;C、居民赵某使用灶具烧水,没有照看;D、小区未对流动摊贩加强管理。

18、居民钱某是单位里的技术工人,平时喜欢自己动手小修小补。一天在家里忽然闻到煤气味,便准备自己修理。当他查漏查到吊厨时,因吊厨内光线较差,于是钱某随手从口袋中拿出打火机,想借助打火机的火光看看清楚。没想到当钱某刚点燃打火机,“轰”的一声发生燃气爆燃,钱某面部轻度灼伤。请问为避免事故,钱某应当如何处置(。

A、应当做好面部保护措施,才能使用明火查漏。B、可以自己修理,但是不能使用明火。

C、可以请走街串巷清洗脱排的农民工帮助修理。

D、应当打开门窗,关闭表前总阀,疏散人员,禁止启闭任何电气开关,到室外拨打报修电话,等待专业人员前来维修。

19、从(日起,禁止生产浴用直排式燃气热水器。对生产的非浴用直排式燃气热水器,必须在产品上加贴

警示性标签,说明该产品禁止用于洗澡。A、1999年10月1 B、2000年5月1日 C、2002年6月1日 D、2001年1月1日

20、从(起,禁止销售浴用直排式燃气热水器,是保护消费者人身安全、人体健康的重要措施;也是燃气热水器行业产品

结构调整的重大举措,解决长期以来低水平重复生产问题,促进行业的技术进步,使热水器行业持续、健康地发展。

A、1999年10月1 B、2000年5月1日 C、2002年6月1日 D、2001年1月1日

二、多项选择题(10题

1、使用燃气灶具应注意(。

A、认真阅读使用说明书,按照要求正确操作

B、保持灶具完好,经常检查胶管,发现老化、破损立即更换

C、发现漏气时,立即关闭气源,清除火种,马上启动排风扇、抽油烟机抽风 D、使用完毕后关闭灶具开关、灶前阀,长时间不用气要关闭入户球阀

2、用户不得擅自改装、迁移或者拆除用户燃气管道设施,如需改动燃气管道时,应当委托(进行,以免引起燃气泄漏,发生火灾或爆炸。

A、消防部门 B、物业部门 C、燃气公司 D、装修公司

E、具有相应资质的单位

3、严禁将燃气热水器安装在(。A、卧室 B、客厅 C、过道内 D、橱柜内

4、以下行为不当的是(A、燃气管道穿过卧室

B、乱拉乱接燃气软管,自行接用燃气取暖炉和热水器 C、装修时私自拆、装、移、改燃气管道设备

D、在燃气设施周围堆放易燃物品或杂物

5、使用燃气热水器应注意(。

A、燃气热水器发生故障时,自己进行维修 B、严禁安装和使用直排式热水器 C、可长时间使用燃气热水器 D、保持室内通风

6、发现燃气泄漏时,应(。

A、迅速关闭气源总阀、打开门窗通风 B、严禁开关任何电器和使用宅内电话 C、熄灭一切火种 D、在现场拨打抢修电话

7、居民使用燃气应做到(A、使用前,要认真阅读燃器具使用说明书和燃气公司提供的《安全用气知识手册》

B、使用中要注意检查连接软管的状况,严防出现挤压、烫坏、裂纹等缺陷 C、使用时保持室内通风

D、严禁在卧室内安装使用燃气设施

8、当怀疑有燃气泄漏时,正确的查漏方法是(。A、明火试漏

B、用肥皂水或洗洁精水涂于胶管以及管道接口处 C、闻气味

D、请专业人员检查

9、一对外地夫妻在某居民小区借住一套一室户公房,在洗澡时发生了煤气中毒事故,经检查事故现场的厨房间安装了一台不带熄火保护装置的陈旧燃气灶、一台自然排气烟道式的陈旧燃气热水器,燃气管道没有泄漏。经专家鉴定事故原因是燃气热水器长期没有保养,燃烧不完全,产生了大量的一氧化碳,造成窒息事故。请问为避免类似事故,房屋出租人应当(A、应当提供安全型燃气器具。

B、应当与承租人签定安全协议,告知安全要求。C、只要提供的燃气器具可以使用就可以了。D、如燃气器具出故障请承租人自行解决。

10、上题中,房屋承租人应当(A、应当在承租日对出租人提供的燃气器具进行检查,发现问题及时沟通。B、应当按照安全使用燃气的要求,安全使用燃气。C、反正不是自己的东西能用就行了。D、发现问题自行解决或就近请人帮忙。

三、判断题(14题

运营知识资本创新网络价值 篇6

新经济的竞争是对知识和知识工作者的竞争,是对知识资本的竞争。在网络经济条件下知识资本运营已经成为经营者的核心内容。现代经济领域的风云变幻,涌现出了大量的资本家,留下了可歌可泣的资本运营的壮丽篇章,为我们总结知识资本运营的经验和研究知识资本运营的规律提供了客观的知识财富。

北京福来得学校校长王振光先生通过多年对知识资本运营的实践和研究,创造性地把知识资本运营归纳为具体的运作内容,即学习组织、知识管理、创新管理、人力资源开发、培训管理和网络化建设。他强调指出其中培训管理是知识资本运营的常规手段,网络化充当知识资本运营的环境建设,形成自己的理论体系和运作规范。

网络安全知识 篇7

随着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 知识管理已成为知识经济的中心问题。知识管理的出发点是把知识视为最重要的资源, 将最大限度地掌握和利用知识作为提高组织核心竞争力的关键。知识管理不仅涉及组织范围内的知识, 还涉及组织外部以及与组织各种实践活动密切相关的知识。在组织与其外部的其他组织、机构的联系中, 组织不仅可以获取大量有用的知识, 而且可以通过知识的共享与转移来提高其创造价值的能力。基于对知识的需求以及知识管理的需要, 每个组织均需与外界组织建立联系, 实现知识在不同组织间的共享, 从而构成集知识创新、知识整合和知识共享等功能于一体的网络结构体系, 即知识网络。

一、知识网络的内涵

从国内外有关知识网络的研究文献看, “知识网络”一词具有多种含义。

(一) 数字信息网络。

广义上指Internet网络, 狭义上指依赖局域网或Internet网络这一传输工具进行信息传递、存储的有形网络, 通过多个终端互联成为成员之间相互交流的手段, 包括企业信息网络、图书信息网络等。其管理的对象是信息, 注重内容管理, 以IT网络为手段, 注重对已有知识的利用。

(二) 知识网络图。

又称概念关系图或认知地图, 是20世纪八十年代初期由美国康奈尔大学的著名心理学家诺瓦克和高温在奥苏伯尔的概念同化理论基础之上首次提出的, 是一种由节点和连线组成的知识之间关系的结构表征, 是一种表征、检查、修正和进一步完善个体知识结构的认知工具结合形成的联系。

(三) 还有一种知识网络, 是指组织运作时, 人们的知识和洞见的相互作用机制。

其网络性有两方面:一方面知识本身因某种关联 (如因果关系、逻辑关系) 而相互影响形成的网络;另一方面知识载体之间的网络关系, 如以企业信息为主体聚集的广义综合知识网。

二、企业知识网络的特征

知识网络有以下几个特点:

(一) 人们能够通过单一语义入口获取和

管理全球分布的知识, 而无须知道知识的具体位置, 非常便利知识的检索。这是知识管理追求的重要目标之一。

(二) 全球分布的相关知识可以智能地聚

合, 并通过后台推理与解释机制提供按需的知识服务, 达到这个目标的方法之一是知识提供者提供元知识, 统一的资源管理模型将有助于实现知识服务的动态聚合, 可以真正实现按个性需求提供知识, 非常有利于创新的实现。这是知识管理的根本价值所在。

(三) 人或虚拟角色能在一个单一语义空

间映射、重构和抽象的基础上共享知识和享用推理服务, 其中的相互理解没有任何障碍。知识网络还会使知识共享更加普适, 知识共享是知识管理其他活动顺利进行的前提。

三、企业知识网络体系

知识在企业中的流动存在着一个由知识的获取、生成、转移、利用的动态过程。在这一过程中, 各种不同类型的知识通过不断地学习、融合、整合, 创造出新知识, 为企业创造新价值。知识的流动是需要载体的, 而这些以知识载体作为节点, 相互之间可以进行知识交流和知识共享的体系就构成了知识网络。

(一) 企业知识网络的层次结构。

企业经过一定时间的生产、经营和管理, 一般会依据市场及自身的特点形成一定的业务流程, 企业的知识、资金、产品均在这些业务流程中流动, 并最终为企业创造价值。在企业知识管理的大框架之下, 企业把其所有流程视为知识, 因而包括知识的创造、传播、更新和应用等一切业务流程都与企业的发展息息相关。为了便于研究企业知识网络这样一个抽象概念, 突出知识主体的作用, 本文将企业知识网络模型分为基于知识主体的个体、组织、产业集群三层模式结构。在个体知识网络中, 个体知识主体为基本结点, 包括知识专家和知识需求者, 前者即拥有某一特定领域知识的个人, 也可能是具有专家地位的个人。例如, 企业家知识属于个体层次的知识范畴, 也是最突出、层次最高的个体知识。后者是出于某种知识实践的需要, 知识个体会对相关欠缺知识产生需求, 成为知识需求者。在组织知识网络中, 网络化合作关系联结的组织和机构构成了网络的基本结点, 具体表现为供应商、竞争者、合作机构、政府部门、专业的技术机构、中介机构等与核心企业相关的企业和机构等。根据组织在网络中所处的地位, 可分为网络核心组织和网络从属组织。网络核心组织是积极引导知识共享活动的核心组织, 所开展的各项知识管理活动贯穿整体组织知识网络的运作过程。在全球化分工体系的背景下, 产业集群必然成为全球价值链上的一环, 为吸取先进的技术和资源, 本地组织和组织之外的跨国公司和其他机构形成广泛而复杂的网络联系, 即组织知识网络, 其知识关联类似于组织知识网络。

(二) 企业知识网络流动分析。

由于参与知识活动的主体有个体、团队 (部门) 和组织, 根据参与创新活动主体的不同, 可以将知识流动分为3种类型:个体之间的知识流动、团队之间的知识流动和组织之间的知识流动。其中, 个体之间的知识流动和团队之间的知识流动都属于组织内部的知识流动或可成为内向型流动。组织之间的知识流动, 包括处于平等地位的不同法人组织之间的知识流动和处于不平等地位的母子公司之间的知识流动或称为外向型流动。

内向型流动和外向型流动特点不同, 它们区别于以下主要方面:

1、参与主体不同。组织内部知识流动的参与者是组织内个人或团队, 团队既可以是正式的, 也可以是非正式的。

2、冲突的解决方式不同。

组织内部不同个体之间、不同团队之间如果发生冲突, 既可以相互协商解决, 又可以由组织的管理者进行仲裁, 并可以采用行政手段激励知识共享的实现。组织之间如果发生冲突, 除相互协商解决外, 只有通过法律或仲裁来解决, 无法采用行政手段来激励知识共享的实现。

3、知识流动的难度不同。

知识 (特别是隐性知识) 在组织之间的流动难于知识在组织内部的流动, 即外向型流动比内向型流动更加困难。知识流动的实质是促进知识资源的有效组合。创新是组织之间知识流动过程中相互作用的结果。知识流动实现了生产要素的新组合, 只有能够提供创新所需的新生产要素, 并对实现生产要素的新组合做出独特贡献的组织, 才能参与知识流动。

四、知识网络对企业知识管理过程的支持

知识网络是企业开展知识活动的基本形态, 而知识流动机制具体表现为两种形态:单个网络层次的知识学习机制和网络层次间的知识转化机制。企业知识管理的过程是一个不断获取知识、共享知识、应用知识和创新知识的循环过程。企业正是通过这个过程, 不断提升其知识存量和创新能力。

(一) 支持知识共享过程。

知识的有效共享是知识网络系统的主要目的之征集与形成企业知识缺口的知识节点有关的知识, 员工可以积极地对这部分知识进行搜集和提交。此外, 知识网络系统准确地反映了人、存储知识的物理介质与企业业务流程的关联, 使员工可以克服地域、时间的限制, 这也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知识的共享。

(二) 支持知识利用过程。

知识利用主要是指利用知识获取和知识共享所获得的显性知识和隐性知识去解决问题的活动。知识网络系统主要由检索组件来完成对知识利用的支持。另外, 分析组件和操作组件的相关功能也能提高知识利用的效率。

知识网络系统的检索组件以企业的核心业务为依据组织检索界面, 通过企业的核心业务将企业中所有知识载体都关联在一起, 这种形式的知识网络符合员工的工作习惯, 员工可以方便快捷地获取他们想要的且能够帮助他们的知识, 对企业业务的实现起到重要作用, 也使知识能真正得到利用。

(三) 支持知识创新过程。

知识网络系统通过各功能组件实现对知识创新的支持。首先, 论坛组件提供不受地域、时间和人数限制的广泛的交流平台, 有效激发了员工就某一领域知识的思维碰撞;其次, 利用分析组件抽取论坛日志数据中有价值的创意, 整合成新的知识节点, 有利于知识的创新。

五、结语

基于知识网络的企业知识管理过程支持模型是在分析开展知识管理的企业知识链基础上建立起来的, 是知识管理社会化模型的具体应用, 清楚地体现出企业实施知识管理平台的转变。企业在内部进行知识识别、获取、共享和创新的基础上, 突破企业边界。这样, 企业知识管理的内涵和范围无论从时间上还是空间上都发生了巨大的变化, 要求企业必须围绕这一平台转变的内在需要从组织结构、企业文化、知识管理基础设施、人力资本结构、外部关系知识化水平等方面适应这个转变, 在某种程度上说企业需要围绕这一平台进行针对性的流程再造和机制设施完善。我们首先需要完成这样管理思想的转变, 才谈得上展开基于知识网络的知识管理的规划与实施, 开展相关知识管理项目。

摘要:本文分析知识网络的内涵, 给出企业知识网络的定义、特征和知识网络的体系结构, 探讨基于知识网络的企业知识管理支持模型。

关键词:知识网络,知识管理,知识共享,知识获取

参考文献

[1]盛小平.基于知识网络的知识管理研究[J].图书情报工作, 2004.6.

[2]王君, 管国红, 刘玲燕.基于知识网络系统的企业知识管理过程支持模型[J].计算机集成制造系统, 2009.1.

用电安全小知识 篇8

2、颜色标志常用来区分各种不同性质、不同用途的导线, 或用来表示某处安全程度。按照规定, 为便于识别、防止误操作, 确保运行和检修人员的安全, 采用不同颜色来区别设备特征。如电气母线, A相为黄色, B相为绿色, C相为红色, 明敷的接地线涂为黑色。在二次系统中, 交流电压回路用黄色, 交流电流回路用绿色, 信号和警告回路用白色。

图形标志一般用来告诫人们不要去接近危险场所。

一般采用的安全色有以下几种:

1) 红色——用来标志禁止、停止和消防, 如信号灯、信号旗、机器上的紧急停机按钮等都是用红色来表示“禁止”的信息。如“禁止启动”、“禁止合闸”、“禁止触摸”。

2) 黄色——用来标志注意危险。如“当心触电”、“注意安全”、“当心电缆”等。

3) 绿色——用来标志安全无事。如“在此工作”等。

4) 蓝色——用来标志强制执行。如“必须带安全帽”、“必须带防护手套”等。

农机安全生产知识 篇9

1.检查润滑油和燃油是否符合规定要求, 变速杆是否置于空挡位置, 冷却水是否符合规定。严禁无冷却水的情况下启动。

2.使用汽油发动机启动时, 绳索不准缠绕在手上, 身后不准站人, 人体应避开启动轮回转面。使用电动机启动时, 每次启动工作时间不得超过10秒, 严禁用金属直接搭火起动。

3.主机启动后, 应低速运转, 观察机油压力, 并检查有无漏水、漏油、漏气现象。

4.不准用牵引、溜坡方式启动拖拉机。如遇特殊情况应急使用牵引启动时, 牵引车与被引车之间必须使用刚性连接, 并保持足够的安全距离。

5.不准用明火烤车启动。

二、拖拉机固定作业安全

1.发动机启动后, 必须低速空运转预热, 待水温升至60℃时方可负荷作业。

2.经常观察仪表、水温、油压、充电线路工作是否正常。

3.发动机冷却水箱“开锅”时, 不准打开水箱盖, 不准骤加冷水, 必须卸掉负荷使发动机低速空转。

4.发动机停机前, 应先卸去负荷, 待低速运转数分钟后再熄火, 不准在满负荷工作时突然停机熄火。

5.检查、保养及排除故障时, 必须先切断动力, 熄火停机。

6.夜间作业必须保证照明效果和安全, 在场间作业时, 应安装防火罩。

三、拖拉机坡路上安全行驶

1.上、下坡前应先选择好适当挡位, 上坡途中不宜换挡。

2.不准曲线行驶, 不准急转弯和横坡调头, 不准倒退上坡。

3.下坡时不准采用空挡、熄火或分离离合器等方法滑行。

4.手扶、履带式拖拉机下坡转向或超越障碍时, 要注意反向操作, 防止走偏或自动转向。

5.上坡途中不准停车。必须停车时, 要锁紧制动器, 并采取可靠的措施防止机车倒溜。

四、联合收割机安全操作

1.联合收割机安全操作收割机作业前, 须对道路、田间进行勘查, 对危险地段和障碍应设置明显标记。

2.对收割机进行保养、检修、排除故障时, 必须切断动力并在发动机熄火后进行;在收割台下进行机械保养或检修时, 须提升收割台, 并用安全托架或垫块支撑稳固;夜间保养机械或加燃油时不准用明火照明。

3.卸粮时, 不准用铁器等工具伸入收割机粮仓内, 接粮人员不准把手伸进出粮口内。

4.地块转移时将收割台提升到最高位置予以锁定, 不准用集草箱搬运货物。

五、旋耕机安全操作

1.旋耕机作业, 不准在起步前将刀片入土。

2.作业时, 不准急转弯, 不准倒退。转弯或倒退时, 应先将旋耕机升起。地头升降机具, 须减慢转速, 不准提升过高。方向传动角度不得超过30°。

3.清除旋耕机上的缠草、杂物或紧固、更换犁刀时, 必须先切断旋耕机动力, 在发动机熄火后进行。

4.手扶拖拉机在地头转弯时, 应先托起手扶架, 旋耕犁刀出土后, 再分离转向离合器。

5.田间转移或过埂时须切断动力, 将旋耕机提升到最高位置。手扶拖拉机过田埂时, 驾驶员不准坐在座位上。

六、插秧机安全操作

1.发动机起动时, 主离合器和插秧部分离合器手柄须放在分离位置。

2.地头转弯时须将工作部件动力切断, 升起分插轮, 过田埂时须抬起机架。

3.装秧人员的手、脚不准伸进分插部位。

4.运输时须将插秧部分离合器分离, 装好运输轮和地轮轮箍。

网络安全知识 篇10

“知识网络”这一概念出现于1995 年,信息技术与知识经济的发展使其成为企业整合知识资源、获取竞争优势的有效选择,但迄今尚未形成公认定义。本文中的知识网络是指由多条知识链构成,集知识共享与知识创造等功能于一体的网络体系[1]。其中,“知识链是指以企业为创新的核心主体,以实现知识共享和知识创造为目的,通过知识在参与创新活动的不同组织之间流动而形成的链式结构”[2]。知识网络帮助企业突破自身的知识缺口,提升知识创造能力和对市场变化的反应速度,其运行机理是将拥有不同知识的组织整合在一起,通过一种 “创造性摩擦”激发组织的创新潜能,实现知识网络的价值增值。基于知识异质性的组织间合作会引发知识冲突,冲突不一定带来预期的正面效果,还有可能造成组织间的互不理解甚至恶性对抗,因此,对知识冲突的有效治理是提高知识网络运行效率的关键。成员间采取合作行为则是知识网络中知识冲突治理的基本前提。在跨组织层次,信任被认为是合作伙伴关系成功的关键因素[3],在知识冲突治理中发挥重要作用。因此,本文利用博弈论推导知识网络组织间合作行为的稳定性条件,在此基础上,基于相互信任的视角研究知识冲突的治理路径。

2知识网络中的知识冲突、相互信任及其关系

2.1知识网络组织间的知识冲突

罗宾斯[4]认为,当一方察觉到对方采取了或即将采取不利于自身利益的行为时,冲突就产生了。本文将知识网络中的知识冲突理解为,在知识转移、知识共享和知识创造等活动过程中网络成员间表现出的思维分歧以及行为对抗。知识本身的复杂性及知识网络成员的多样性是造成知识冲突的主要原因,它具有以下特征: ( 1) 知识自身的特质以及知识网络成员之间知识结构的差异性,客观上决定了组织之间的知识冲突不可避免。 ( 2) 知识冲突是动态的,包含了矛盾从产生、发展到消失的过程,知识冲突随着冲突主体间的相互作用表现出一定的发展规律。( 3) 知识冲突如何发展取决于冲突主体采取的策略。积极的恰当的冲突管理方式能将知识冲突引向良性发展轨道,经验、思想、技术等知识的碰撞不断激发组织的新灵感、产生新知识,保持整个网络的创造活力; 消极的错误的冲突管理方式则将知识冲突引入恶性循环,不仅要耗费大量的时间、人力、资金协调处理,抬高运行成本,还会降低创新效率,甚至导致知识网络解体。

2. 2 知识网络组织间的相互信任

知识网络组织之间的相互信任是合作各方在面对未来不确定性时,对其他各方不采取机会主义行为的信心,是彼此间的一种承诺和相互信赖。相互信任意味着 “对对方的信心”与 “承担脆弱性的意愿”[5],其内涵包括: ( 1) 相互信任是一种社会的和关系的概念[6],表现为知识网络组织之间互为予信方和受信方的双向关系,它强调信任是 “相互”的,双方在变化的环境中不断识别和解决彼此信任程度的失衡,最终达到动态平衡。 ( 2) 相互信任是予信方对受信方作出 “适当”行为的预期,对受信方行为的评价受到双方特征、具体情境等多种因素影响。 ( 3) 相互信任本质上是在关系中承担风险( Risk Taking in Relationship) 的意愿[7],知识网络大量随机的、模糊的不确定因素可能导致予信方遭受损失,风险的客观存在是相互信任发生的前提。( 4) 相互信任具有质量差异,能影响组织双方行为形成不同的合作结果。

2. 3 知识网络中的知识冲突与相互信任关系

知识冲突的发展取决于冲突主体对冲突的管理方式,积极恰当的方式可引导其进入良性轨迹,因而需要对知识冲突加以治理。知识冲突治理是通过利用冲突主体之间的相互依赖关系以诱发知识冲突的正面效应,避免冲突恶化[8]。治理方式主要包括契约治理和自我实施治理。契约治理有其不足之处:一方面由于契约签订主体都试图从契约中获得最大利益,就契约条款谈判的过程往往需要耗费大量的时间和人力,隐性成本高昂; 另一方面契约本身具有不完全性,在知识网络成员的行为难以被观察和验证的前提下无法涵盖所有可能发生的情况。显然,单纯依靠契约治理对知识冲突的治理作用是有限的[9]。针对契约治理机制的缺陷,Dyer等[10]提出一种以非正式的社会规则为基础,通过建立组织间的相互信任来治理冲突的自我实施机制。自我实施机制是对契约机制的补充和完善,相互信任是自我实施机制的核心要素,相互信任关系不仅能减少合作过程中的机会主义风险,降低知识冲突的治理成本,还能促进知识网络成员间的知识流动,提高知识网络的创新效率,可见相互信任在知识冲突的治理中扮演着重要角色。

3 知识网络组织间行为策略的博弈分析

知识自身的特性及知识异质性使知识冲突在知识网络的知识活动中广泛存在,知识冲突治理的宗旨则是在合作前提下诱发冲突积极效果,消除或转化不良影响。组织成员采取合作行为是实现知识冲突有效治理的前提,而知识网络中,成员组织都面临合作与不合作2 种行为策略的选择,各成员的行为策略相互作用,合作与否就是成员间的博弈结果,故本文用博弈论分析成员选择合作策略所需的稳定性条件。

3. 1 知识网络组织间行为策略的博弈模型构建

知识网络嵌入在社会网络中,成员行为受经济社会环境影响,网络成员间纵横交错的联系构成网络声誉传递机制,也直接影响成员合作时的行为选择,知识的溢出效应和知识活动对成员能力的依赖性这二者将对成员合作收益产生影响,因此,为便于研究,本文结合知识活动和知识网络组织特性对知识网络组织间行为策略博弈模型作如下假设:

( 1) 博弈主体假设。知识网络成员众多,包括企业、高校、科研院所、中介机构、政府等知识拥有者,为了便于研究,本文以知识网络中某2 个组织为研究对象,将其假设为组织A和组织B,并对A与B之间的博弈情况进行讨论。

( 2) 行为策略假设。本文假设组织A与组织B在合作过程中均有2 种策略可选: 一是合作策略,即愿意共享自身知识,采取有利于对方学习的编码方式促进知识向对方转移; 二是不合作策略,即采取知识保护行为,阻碍自身知识向对方的顺利转移,企图在不共享或仅小部分共享自身知识的情况下尽可能多地获取合作伙伴的知识。

( 3) 组织理性假设。本文假设组织A与组织B是理性人,以实现自身利益最大化为参与知识网络的根本目标,那么对于A和B而言,每项策略的效用函数将成为其行动的依据,则当合作行为收益大于不合作行为收益时采取合作策略,当合作行为收益小于不合作行为收益时采取不合作策略。

( 4) 经济社会制约假设。知识网络嵌入在一定的经济社会环境中,受到一系列正式和非正式的经济社会规则的制约,这些经济社会规则既包括由立法机构出台的、具有法律效力的法律、法规、条款等,也包括在长期市场经济作用下自发形成的行业通行规则、社会道德准则等,当组织A或组织B采取不合作行为时,将面临被对方发现并受到经济社会规则惩罚的风险,如负面声誉、经济制裁、潜在合作机会丧失等,假设发现概率为 μ,惩罚力度为η,则组织A或组织B因违约遭受的损失为 μη。

( 5) 收益函数假设。假设组织A和组织B的知识投入分别为a和b,根据Knott等[11]建立的知识投入生产模型,知识网络的知识生产函数为R =λAaBb,其中R代表总收益,λ 代表成员收益与其各自的知识价值、谈判能力、合作绩效等相关。假设组织A与组织B的收益比例为 θ: 1 - θ( 0 < θ < 1) 。因为知识存在溢出效应,假设组织A与组织B采取合作策略时的知识溢出分别为Ca与Cb,而一方的溢出知识会被另一方接收并受到知识接收效率的影响,设知识接收效率为X,则组织A与组织B的知识接收分别为XaCb与XbCa( 0 < Xa,Xb< 1) 。

组织A和组织B合作与不合作的博弈模型见表1 所示。

( 1) 当双方均采取合作策略时,组织的相互合作收益( Mutual Cooperation) 等于知识总产值的分配收益加上从对方那里获得的外溢知识减去自身的外溢知识,此时,组织A与组织B的收益分别为θλAaBb+XaCb-Ca,(1-θ)λAaBb+XbCa-Cb。

( 2) 当双方均采取不合作策略时,组织的相互背叛收益( Mutual Defection) 等于独立生产的知识价值减去经济社会规则惩罚,此时,组织A与组织B的收益分别为 λAa- μη,λBb- μη。

( 3) 当组织A采取合作策略、组织B采取不合作策略时,整个知识网络的知识价值产出就等于组织A的知识价值产出,此时,组织A的收益为 θλAa-Ca,组织B的单方背叛收益( Unilateral Defection)为( 1 - θ) λAa+ XbCa- μη。

( 4) 当组织B采取合作策略、组织A采取不合作策略时,同理,组织A与组织B的收益分别为θλBb+XaCb-μη,(1-θ)λBb-Cb。

3. 2 知识网络组织间合作行为的稳定性条件分析

组织采取合作策略还是不合作策略取决于不同策略博弈所获得的收益比较,在以下4 种情形中,理论上将出现组织间博弈的纳什均衡:

情形1: 当 θλAaBb+ XaCb- Ca< λAa- μη,( 1 -θ) λAaBb+ XbCa- Cb< λBb- μη,即组织A与组织B的相互合作收益均小于相互背叛收益时,形成纳什均衡( 不合作,不合作) 。

情形2:当θλAaBb+XaCb-Ca>θλBb+XaCb-μη,(1-θ)λAaBb+XbCa-Cb>(1-θ)λAa+XbCa-μη,即组织A与组织B的相互合作收益均大于背叛收益时,形成纳什均衡(合作,合作)。

情形3 : 当( 1 - θ) λAaBb+ XbCa- Cb<( 1 - θ) λAa+ XbCa- μη,即组织B的相互合作收益小于单方背叛收益时,不合作策略是组织B的最优选择,对于组织A而言,由于 θλAa- Ca< λAa,即选择合作策略的收益小于其独立产出的知识价值,因此,从自身利益出发,组织A也必将选择不合作,此时,出现纳什均衡( 不合作,不合作) 。

情形4: 当 θλAaBb+ XaCb- Ca< θλBb+ XaCb-μη,即组织A的相互合作收益小于单方背叛收益时,同情形3,出现纳什均衡( 不合作,不合作) 。

结合实际情况来看,如果知识网络成员间是一次性交易,即单次博弈,只要有一方的相互合作收益小于单方背叛收益,就会出现双方均不合作的结果; 但若是无限次重复博弈,网络成员在计算收益时还将考虑未来持续合作的预期收益,博弈结果将出现变化。以下将对2 种情况下组织采取合作行为的稳定性条件进行分析。考虑到组织A与组织B具有对称性,本文仅对组织A进行分析。

3. 2. 1 单次博弈中知识网络成员的相互合作收益均大于单方背叛收益的稳定性条件

基于组织理性假设,合作双方都能预期到对方的行为策略,因此,能否维持知识网络成员间合作行为的稳定性关键在于组织选择合作策略的概率。假设组织A选择合作策略的概率为p,组织B选择合作策略的概率为q,则双方选择不合作策略的概率分别为1 - p,1 - q 。

当组织A采取合作策略,即p = 1 时,其期望收益为:

当组织A采取不合作策略,即p = 0 时,其期望收益为:

组织A选择合作的前提条件是,其合作时的期望收益大于其不合作时的期望收益,设 ΔVa为两者之差,得到式( 3) 和式( 4) :

分析公式( 4) 见:

( 1) q值越大, ( 4) 式越容易成立,即组织B选择合作策略的可能性越大,则组织A选择合作的可能性也越大。

( 2) θλAaBb越大,( 4) 式越容易成立,即知识网络产出的知识协同价值越大,双方都合作的可能性越大。

( 3) Ca越小,( 4) 式越容易成立,即无论对组织A或B,知识溢出损失越小,越倾向于合作。

( 4) μη 越大, ( 4) 式越容易成立,即背叛行为被发现的概率越高,经济社会规则的惩罚力度越大,双方越倾向于合作。

3. 2. 2 无限次重复博弈中知识网络成员相互合作收益大于单方背叛收益的稳定性条件

在情形3 和4 中,如果是单次博弈,只要有一方的相互合作收益小于单方背叛收益,就会出现双方均不合作的博弈结果,但知识网络中的声誉传递机制以及 “好声誉”的潜在价值使得成员间更倾向于结成战略合作伙伴关系,面临多次或持续合作的可能性更符合无限次重复博弈假设。在无限次重复博弈中,组织收益包含当前合作收益以及未来合作收益,则可能不会出现( 不合作,不合作) 的博弈结果。

假设组织A的收益贴现因子为 δA( 0 < δA< 1 ) 。当组织A始终选择合作策略时,其相互合作收益总和为:

当组织A采取不合作策略时,其单方背叛收益总和为:

组织A参与合作的前提条件是相互合作收益总和大于单方背叛收益总和,用 ΔVa表示二者之差,得到式( 7) 和( 8) :

分析公式( 8) 可见:

( 1) δA越大,( 8) 式越容易成立,即组织A的贴现因子越大,越倾向于合作。

( 2) θλAaBb越大,( 8) 式越容易成立,即网络整体产出的知识协同价值越大,合作的可能性越大。

( 3) Ca越小,( 8) 式越容易成立,即知识溢出损失越小,组织越倾向于选择合作。

( 4) XaCb- λAa越大, ( 8) 式越容易成立,即组织从合作中接收到的外溢知识收益超过其单独生产的知识收益越多,越倾向于合作。

3. 3 知识网络组织间知识冲突治理路径的启示

通过博弈分析可知,对机会主义行为的惩罚提高了欺骗成本,起到了威慑作用,使得 “不合作”成为需要慎重考虑的行为。知识网络整体产出的知识协同价值越高,成员越倾向用合作的、积极的态度对待矛盾和冲突,以追求更大效益。知识在网络中流动渠道越顺畅,转移和吸收越有效,则溢出损失越少,成员越倾向于获取合作收益,从而减少冲突的负面影响。因而,无论是单次合作还是持续性长期合作,促使成员采取合作策略的关键因素主要是机会主义行为的惩罚力度、知识网络的知识协同价值和知识在网络中流动的有效性。在知识网络中,可以加强机会主义的惩罚力度、提升知识协同价值和促进知识流动提高其有效性等为途径,有策略性和针对性地实施知识冲突治理; 又根据前文分析可知,相互信任在其中发挥重要作用,治理途径的设计实施应以成员互信为基础。

4基于相互信任的知识网络组织间知识冲突的治理路径

4.1通过相互信任促进声誉机制的建设,加强对机会主义行为的惩罚力度

研究表明[12,13],组织参与合作的主要动机之一就是从对方那里获取互补的有价值的知识,而一旦达到这个目标,组织就有可能违背契约并退出合作[14]。知识网络中,限制机会主义行为可以通过网络声誉机制实现: 一是声誉机制能提高机会主义行为被发现的概率。知识网络的立体网状式结构为声誉传递提供了丰富的物理载体,同一节点可能同时处于多个知识链甚至多个知识网络的联结位置,这就决定了信息交换不仅发生在知识链内部成员之间,还可能发生在知识链之间甚至知识网络之间,通过正式和非正式信息传播渠道,组织的行为偏好和声誉信息在知识网络内外部被广泛传播。二是声誉机制能加大对违约组织的惩罚力度。声誉是组织在长期经营过程中累积形成的无形资产,网络环境下,好声誉能帮助组织获得更多机会和空间,而背负坏声誉则意味着组织在寻求合作的道路上举步维艰。

声誉综合反映了组织在长期发展过程中的一切行为及其结果[15]。声誉与信任之间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信任是声誉的内核,声誉是信任的结果。所谓的好声誉就是组织被其他组织信任的结果,坏声誉则代表组织不被信任。信任构成了组织声誉的传播媒介,组织的履约行为、合作态度、合作能力、知识价值等信息通过节点与节点之间的相互信任进行传递,迅速扩展到整个知识网络及其嵌入其中的更广的社会网络; 而声誉反过来也拓展了相互信任的空间[16],即使组织与对方不存在任何交易记录,也能通过声誉传递机制迅速建立敏捷型信任并作出合作决策。正如Kreps[17]所指出,由于第三方信任的存在,行动者在采取欺骗行为时不得不考虑这一行为的直接后果以及潜在影响。这里所说的潜在影响也就是声誉效应。可见,相互信任关系促进了声誉机制的建立与完善,声誉机制抑制了机会主义行为的发生。产学研合作是常见的知识网络,在许多产学研合作案例中都可发现,网络成员形成的 “圈子”联系密切交流频繁时,机会主义和道德风险概率偏低,成员组织进行合作行为决策时,通常会将圈子里其他成员的看法、反应和潜在的合作机会纳入决策考虑范围。这正是因为 “圈子”成员间的密切联系加深了彼此的信任,信任关系形成了网络中四通八达的声誉传递渠道,对机会主义产生了威慑作用,这样的产学研合作更易获得成功并衍生出更多纵深合作。

4. 2 利用相互信任促进组织间的沟通协作,提高知识网络的知识协同价值

知识协同是知识网络成员所拥有的不同知识资源在成员的交互作用中按照某种顺序进行的排列、组合和交融,实现优于各方知识总和的价值创造。获得知识协同价值是组织参与知识网络的根本目标。知识协同价值的主要来源是合作各方在知识转移与共享等活动中的 “创造性摩擦” 引发的新灵感、新思想和新知识。由于核心知识往往是隐性的和高粘度的,只有通过彼此深度沟通和协作才能实现转移和共享。提升组织之间的沟通协作度,一方面有助于成员间彼此理解,减少因误解引发的知识冲突; 另一方面,降低知识流动壁垒,使知识网络处在一种令人愉悦的健康状态,提升知识协同绩效。因此,知识网络组织之间的沟通协作是知识协同价值创造的重要途径。参与合作的组织拥有不同的组织文化和背景,代表不同的利益群体,要实现真正意义上的沟通协作并不容易。实现开放式沟通的基本前提是知识网络成员之间就合作达成共同目标,它意味着组织卸下防卫心态,暂时悬挂本组织的 “假设”,去认真倾听对方的观点和见解,试图深入理解对方的价值观、发展经历和当前处境,并愿意接受对方文化的影响[18]。沟通协作以知识网络成员之间的高度信任为基础,只有当成员相信合作伙伴与自身的合作目标是一致的,相信对方是真诚的, “悬挂假设” 不会为自身带来窘迫和机会主义行为风险,才会愿意披露自身以及市场相关信息,为合作投入资源,积极参与知识活动中,诱发更多 “创造性摩擦”。例如,硅谷超越128 号公路地区的发展就得益于产业文化与人文环境,其独特的产业文化表现为勤于学习、鼓励创新和相互信任。硅谷的企业中各层技术管理人员都热衷通过各种协会组织或私人聚会开展非正式交流,互相传递信息或经验知识,由于企业之间人员交流频繁,建立了广泛的彼此信任的社会关系,这种互信关系推动了集群内的开放式沟通,在硅谷浓厚的创新氛围中顺畅的沟通与协作自然导致 “创造性摩擦” 不断涌现。

4. 3 通过相互信任推进长期合作关系的建立,提高知识流动有效性

引导组织树立长期合作导向并对知识网络投入更多、更优质的资源能增强组织的知识共享意愿,提高彼此的合作行为预期,坚定双方合作的信心[19]。长期合作关系形成的显著标志是对合作进行专用性资产投资,这些投入具有很强的针对性,合作结束后转移到其他领域的难度较大,因而可以被视为沉没成本。专用性投资的意义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促使组织对合作绩效负责,提高其共享知识和改善知识流动困难局面的积极性; 二是意味着对合作伙伴的承诺,表明了组织对于合作的热情和投入,能减少合作中的猜忌,创造关系性租金,从而提高合作绩效。在长期合作关系中,知识流动受阻时,合作各方会将时间和精力投入到真正有意义的事情上,如查找知识流动困难的根源是编码形式晦涩难懂还是自身思维惯性阻碍了知识流动,彼此协作共同寻找解决之道。可见,长期合作关系的建立将提高合作各方积极性,降低猜忌怀疑损耗,无论是扩散还是吸收知识,其流动障碍都会减少,有效性得以提升。

专用性资产具有投入对象的特定性,只有被运用于某一特定的合作伙伴或某一特定情境中,投入资产才能产出预期回报[9]。作为一种沉没成本,投入专用型资产会降低组织在合作中的议价能力,使组织面临被对方 “敲竹杠”的风险,这也就是威廉姆森所谓的 “根本性转变”,因此只有具备相互信任的情况下,知识网络成员才会选择投入专用性资产来促进和巩固长期合作关系。相互信任是建立长期合作关系的基本前提,信任度越高,长期合作关系越容易建立并越牢固。例如,上海汽车集团( 简称上汽集团) 产学研合作的常态机制即可看作采用该路径治理知识冲突。上汽集团捐资6 000 万元成立上海汽车工业科技发展基金会,并出资4 000 万元与8 所高校及中科院共同成立17 个工程中心建立产学研联盟; 此外,集团及所属企业根据自身需要,每年都有一批与高校签订的产学研合作项目,形成了项目合作、产品开发、信息共享等各种形式的产学研合作。基金会与产学研联盟可视为集团的专用性投资,既体现了集团对合作伙伴的信任,也坚定了合作伙伴的信心; 而每年的各类产学研合作则不断加深集团与各合作伙伴的信任关系,使合作逐渐常态化。专用性投资和合作常态机制建立在上汽集团与合作伙伴一定程度的互信基础上,而平台和机制的搭建又推动了合作长期化,正因如此,上汽集团产学研合作持续成功运作,解决了发展中的许多技术难题。

发挥相互信任的作用,通过影响知识网络中成员的合作行为来实施知识网络中知识冲突有效治理的路径见图1 所示。

5 结论

知识网络是一个涉及多种创新要素、多个组织、多个阶段的复杂创新系统,知识冲突在知识网络的知识活动中广泛存在,需要借助一定的治理手段引导其发挥正面效应。网络成员间的相互信任既是知识网络成功运行的基础和保障,又是协调组织间关系的一种自实施机制,在知识冲突有效治理中发挥重要作用。促使网络成员采取合作行为可以实现知识网络中知识冲突的有效治理。通过博弈分析发现,机会主义行为的惩罚力度、知识网络的知识协作价值和知识网络中知识流动的有效性是成员是否采取合作行为的关键影响因素,因而,可以通过充分发挥相互信任的作用促进声誉机制的建设、成员间的沟通协作和长期合作关系的建立,利用这3 条路径分别实现对机会主义行为的惩罚,提高知识协同价值、提升知识流动有效性,从而提高知识网络组织间采取合作行为的意愿,诱发知识冲突的正面效应,实现对知识冲突的有效治理。

摘要:分析知识网络组织间的知识冲突和相互信任,认为相互信任在知识冲突治理中具有重要作用。成员间的合作行为是治理知识网络中知识冲突的前提,运用博弈论对知识网络组织间合作行为的稳定性条件进行分析,在此基础上推导出基于相互信任的知识冲突有效治理的3条路径。

梳理知识网络构建有效课堂 篇11

【关键词】 历史课堂 知识网络 有效课堂

【中图分类号】 G633.5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992-7711(2015)05-089-02

0

一年一度的中考日益来临,我在课下与学生私下聊天时,很多九年级学生抱怨历史知识信息量实在太多难以真正记住全部历史知识,更何况历史知识点过于琐碎难以找到它们之间的有效联系点,记住一点过不了几天又忘干净了,感觉很无奈不是不想记住历史知识而是真难记忆啊!学生有这样那样的抱怨也是可以理解的,在这里我深入分析究其原因得出主要还是因为学生缺乏对历史知识的系统性掌握,往往采取简单的机械式记忆方式,形式单一学习起来枯燥无味以至于学生不愿意记忆历史知识点,这就严重影响了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和课堂效率。因此,我认为采取科学有效的学习方法,引导学生快速梳理科学合理的知识网络,构建历史的有效课堂就尤为重要。

那么如何梳理知识网络构建有效的历史课堂呢?下面我就结合自己平时的课堂教学实践谈一些粗浅的看法与大家共勉。

一、形象直观地梳理历史知识网络的列表法

这是历史复习中较常用的方法,通过同类事件的列表,基础知识一目了然,便于比较记忆。学生易于操作,提高了动手能力。通过列表,理清脉络,囊括知识,很受学生欢迎。我平时的历史复习中坚持用这一教学方法,试着尽量学习每一节课都要运用上取得了比较好效果。例如:在复习九年级世界史时,让学生自主学习并列表归纳三次工业革命的发生背景,时间,主要标志、主要成就、意义以及共同影响等;列表归纳20世纪世界政治格局的三次变动的名称、原因和认识等;列表归纳两次世界大战的原因、起止时间、开始的标志、主要战役、结果、性质、影响等。这些问题看似很琐碎,很零散,跨度大,但是学生学会用列表法就容易形成历史知识的结构化、系统化和网络化。

二、简单明了地梳理历史知识网络的图示法

图表优于文字,它形象具体,简洁明了,不需要更多的语言文字说明,使人一看便知。将图示法充分运用到历史教学中去,能使学生学习效率大大提高,起到文字所不能起到的作用,它既可以形成知识的整体结构感,又可以加深对历史知识发展线索的理解,还可以培养学生的综合归纳能力,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历史要领,不断提高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

三、抓住重要的历史知识点和主要线索

新课程标准明确规定,对历史知识的考查基础知识占有相当大的比重。因此,在学习中抓住重要的历史知识点和主要线索显得特别重要,它主要包括历史事件、历史人物、重要制度的相关历史概念。例如学习九年级上册历史第11课“英国的资产阶级革命”时候,可以让学生通过自主学习以下六个知识点进行快速构建知识网络:

①导火线:苏格兰人民起义1638年。

②革命开始的标志:1640年查理一世被迫召开议会。

③英国内战1642年~1648年,纳西比战役1645年。

④克伦威尔独裁统治时期担任“护国主”1649年~1660年。

⑤斯图亚特王朝的复辟1660年~1688年(查理二世复辟)。

⑥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的完成1689年《权利法案》颁布。

通过这些重要知识点的快速梳理历史知识网络,学生掌握知识就变得容易多了。就能很好地把握整个历史事件的来龙去脉。

四、加强历史知识点的纵向梳理,提高整合归纳能力

纵向梳理即指按照历史发展脉络把横向归纳好的知识点按照时间、逻辑的双重标准排列,形成历史发展脉络阶段图通过纵向比较发现事物发展的必然内在联系,可以增强学生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三维目标教学。例如:在复习八年级上册中国近代史第一单元时,首先,教师引导学生明确本单元主题“侵略与反抗”出示整体学习目标:“近代中国是怎样逐步陷入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深渊的?中国人民进行了哪些不屈的反抗斗争?”针对这一个“整体”问题,引导学生抓住帝国主义国家对中国的侵略和中华民族的抗争这一基本线索纵向串联各阶段的“局部”历史知识,学生小组间经过互相探讨、总结。

五、加强历史的横向比较,揭示不同历史时期的阶段特征

不同历史时期的阶段特征是历史网络体系中的“纬线”。历史具有多样化的特点,内容涵盖政治、经济、民族、军事、科技、文化等。而这些方面又是互相联系、互相制约的,这就使历史知识本身具有一种横向的网络结构。例如我在复习七年级下册隋唐单元时,从政治、经济、民族关系、对外关系、文化五方面对基础知识进行横向整理,并找出各部分知识与单元主题之间的内在联系。①政治上:隋唐通过大一统的实现、从贞观之治到武则天统治再到开元盛世、制度的革新,不仅造就了国家长久统一、政治较为清明而且为隋唐的繁盛提供了前提和保障;②经济上:通过农业的发展、手工业的发达、商业的繁荣,为隋唐的繁盛奠定了经济基础;③民族、对外关系上:民族政策开明,民族关系融洽;对外政策开放,对外交往空前频繁,这一切都有力地促进了隋唐走向繁盛与多元;④文化上:世界领先,全面繁荣,兼收并蓄,是隋唐走向繁盛不可或缺的条件。这样,在单元的复习过程中,把握知识的相互联系,为以后中考前的专题复习作好了准备。

总之,把握以上几个环节通过“梳理知识网络构建有效的历史课堂”,充分调动起学生自主学习的热情,提高了学习的高效率,使学生的历史成绩、学科综合能力等各个方面得到了稳步提升,学生掌握了有效的学习方法,就为终身高效学习历史奠定了良好的基础。当然教师在帮助学生建立历史学科的知识网络体系的过程中,要改变教学中重记忆轻理解、重结论轻过程的弊病,采取科学有效的方法加强历史知识的纵横内在联系,特别重视列表法和图示法在构建历史学科的知识网络中的灵活运用,按专题整合每册教材的知识网络,加强归类复习。

[ 参 考 文 献 ]

[1]邓涛.高效课堂的引导艺术[M].西南师范大学出版社.

[2]于友西.中学历史教学法[M].高等教育出版社.

网络安全知识 篇12

从已有研究来看,知识市场主体多为企业内部、供应链企业间或联盟企业间。然而,调查发现,企业、大学、科研院所及社会中大量的知识资源被闲置,这些知识资源无法进入企业为企业创新提供服务。同时,中小企业在创新中处于不利的地位,创新资金缺乏、创新人才不足,无法拥有大量的知识资源。在这样一个大环境中出现了资源闲置和知识饥渴并存的现象,为解决这一矛盾,将市场机制纳入到知识资源配置服务中可能会起到良好的效果。故本文提出基于社会化资源的网络知识市场,面向知识资源配置,面向企业创新服务。

本文以知识资源配置服务为目标,研究网络知识市场,构建其结构框架,分析其主要构成要素; 在此基础上,着重分析网络知识市场中的知识产品,构建不同类型知识产品的信息模型及交易模型; 最后提出基于网络知识市场的知识资源配置服务框架。知识产品通过知识市场进行交易,充分发挥了知识市场灵活多变的资源配置机制,使人才资源、知识资本得到快速灵活配置,不同类型产品的交易,对应着不同的知识资源配置过程,共同实现企业的创新发展。

1 面向知识资源配置的网络知识市场结构框架

对网络知识市场结构及其构成要素的分析,能够清晰地了解网络知识市场各要素之间的关系与职责,同时为构建知识产品信息模型及交易模型提供了研究基础。企业内及企业间知识市场主要由知识买方、知识卖方、知识市场管理方以及技术平台等要素构成[9]。而本文提出的面向知识资源配置服务的网络知识市场是面向公众的知识市场,目的是对社会化知识资源进行有效配置,故与企业内及企业间的知识市场相比,其构成更为复杂,包括5个部分: 知识市场网络平台、知识市场主体、知识市场客体、知识市场运营与服务机构、市场制度及市场规范。其中,网络平台式机构或个人参与知识产品交易的虚拟空间; 知识市场主体是参与交易的买卖双方; 知识产品是交易的对象; 市场运营与服务机构为知识产品交易过程提供服务; 同时市场制度与规范是知识市场顺利运行的环境保障,网络知识市场结构框架,如图1所示。

( 1) 知识市场网络平台。知识市场网络平台承载与管理着各类知识产品,同时提供知识交易的环境与服务。传统的网上技术市场的运作方式,受到了Web2. 0技术的严重冲击,服务器的拥有方似乎已经不能控制服务器中的内容,而仅仅是网络的平台或媒介,而用户成为了网站内容的创新者、传播者与共享者,当今的Web2. 0系统应用的特点是平台系统只是提供一个信息载体与功能服务的作用[10]。知识市场平台也拥有如此的特性,知识市场网络平台的知识资源一方面来自于用户、企事业单位的主动添加,即通过市场的利益机制,引导分布于各个角落的知识资源载体主动向知识市场网络平台注册其知识资源; 另一部分由系统的后台应用程序通过对外部资源的定向检索、挖掘提取后形成。平台系统将汇聚的知识信息及用户提交的信息包装成知识产品,并对其分类、归并,进行销售。

( 2) 知识市场主体。即参与知识产品交易的买卖双方。在普通技术市场中,交易双方多为企业、高校与院所。然而,有些个人,虽然具有解决某个难题的能力,却没有发挥其创新能力的机会,知识资源无法得到有效配置。因而本文提出基于社会知识资源的知识市场,在此知识市场中,其主体主要包括企业、大学和科研机构、知识人群: 1企业在知识市场平台中既可以是知识的提供方,也可以是知识的需求方。根据企业所处时间和环境的变化,企业在不同时间段的角色也不尽相同。2大学和科研机构拥有大部分的知识资源,它们走在时代的前段,了解最新的科研成果,能够紧紧跟着最新的步伐,不断地研究和积累创新。3知识人群包括退休的员工、无业人员、自有职业人等,他们通过自身的经验积累和学习,具备较多的隐性知识,可以利用业余时间或专职从事知识活动。在工作之余,通过知识市场平台能够将自身的知识资源,如创新想法、特长、专利、创新成果,提供给知识需求方,以期获得生活充实感和自我价值实现。

( 3) 知识市场客体。在知识市场中用于交易的各类知识产品。目前网上技术市场中交易的主要是专利成果,产品类型比较单一。本文提出的面向知识资源配置的知识市场,旨在利用社会知识资源,构建不同类型的知识产品,包括科技成果、专家服务、创意点子、需求类产品等,进而针对不同用户的需求,为其配置不同的知识产品。知识市场为不同类型知识产品提供了方便的交易平台,这将能够充分调动知识市场主体创新的积极性。

( 4) 知识市场运营与服务机构。为知识市场主体在网络平台中进行知识市场客体交易提供相应服务。知识市场的运营与服务机构包括中介公司、信息机构、政府部门及金融机构等。1中介公司是知识产品交易的重要参与者,它能在网络平台搜索、挖掘和配置相应的问题及其解决问题的知识资源,建立供应与需求之间的联系,并从中获取相应的佣金。2信息机构可以是在云计算服务、软件及信息服务、网络服务领域有优势的专业公司,主要承担网络知识市场建设、运行、管理和技术性服务等职能,对知识市场的网络环境、信息化硬件设施、软件及其工具、安全系统定期进行改造提升。3金融机构可以以中介的资质进入知识市场,有网上银行、支付宝等,保证知识交易过程的资金流通安全和顺畅。4政府部门对知识交易双方、中介服务机构及其在网络平台的交易过程实施诚信监督,形成产品交易的监管体系,保证知识产品顺利交易。

( 5) 知识市场制度与规范。知识市场的环境能够保障交易有效、秩序地完成。在知识市场中,需要建立相应的法律及规章制度,在交易规则、交易方式、支付制度、产权保护、奖惩制度、评估制度、仲裁制度等多个方面进行制度建设。而市场规范更强调知识市场参与者的共识与行为准则,与知识市场的文化息息相关,知识市场需要在道德规范、行为规范等多个层面,构造市场交 易的文明、安全、高效、有序[10]。

2 网络知识市场中的知识产品

作为知识市场客体,知识产品是网络知识市场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市场主体之间进行交易的对象。对网络知识市场结构框架及其各要素的分析,为知识产品的信息模型及交易模型的构建提供了研究基础。通过不同类型知识产品在网络知识市场中的交易,可实现不同的知识资源配置过程。

2. 1 知识产品类型的划分

知识产品是指人们通过脑力生产出来的,有具体表现形式的,受到知识产权保护的,可以在知识市场上进行交易的一类商品。在知识市场中,知识产品有多种类型,包括科技成果、专家服务、创意点子、需求类产品等。

( 1) 科技成果产品。指人们在科学技术活动中通过复杂的智力劳动所得出的具有某种被公认的学术或经济价值的知识产品[11]。科技成果在知识市场中的交易,有力促进了产学研结合,不仅加快了引进大院名校共建创新载体的步伐,同时加快了科技成果转化产业化的进程。

( 2) 专家服务产品。在某领域内具有专业技能与知识的人才,可以主动将自身拥有的知识资源及案例提交于知识市场网络平台。有问题的企业或个人可在平台上搜寻相应的专家,对其在线咨询,专家人才通过平台,运用专业理论知识和丰富的经验为企业或个人达到一定目标而提出相应的解决方案或解决思路。通过专家服务产品的交易,企业可以利用外部人力资源完成其某个创新任务,节约企业人力雇佣成本。

( 3) 创意点子产品。创意点子即为解决问题的主意可以理解为“创新的思路指向”,也可以理解为解决问题的可能性构想。创意点子可以是产品设计和改进方面的一个思路,可以是广告的一个创意,或者管理的一个策划,销售方面的一个绝招,甚至生活中的一个小窍门,心理调节新方法等[12]。点子的创意除了来自企业的员工,也来自企业产品的使用者及服务的对象。而客户是对产品及服务最了解的一方,将客户的创新想法与意见作为知识产品在知识市场中进行交易,能够提高客户参与的积极性。同时企业作为创新想法与意见的买家,利用企业内部的资源与 技术,能够有效 的完成对 产品的创新。

( 4) 需求类产品。企业将其在创新中遇到的科技问题封装为商品在知识市场中进行出售,企业可提供有偿的问题求解的基础试验与研究条件。购买科技问题的主体一般为科研院所或社会团体,研究获得的成果则属于购买了该科技问题的各个研发团队,企业可以优先选择是否购买成果产品。各个研发团队也可将其成果产品出售给其他企业。需求类产品的提出可以同时调动买方与卖方的积极性,同时体现了企业在创新中的主导地位。由企业提出他们需要什么,而创新资源能够根据企业的需求开展定制研究,并获得成果,服务于企业。

2. 2 知识产品的信息模型

对知识产品信息的描述,采用面向对象的层次框架式描述模型。模型包括基本信息、交易信息和内容( 配套) 信息3个子框架,每个框架都由若干个槽组成,每个槽有1个槽名,槽内的值描述框架内各个组成部分的各种属性,每个槽又可由1个或多个侧面组成,各侧面从不同方面来描述槽的特征[13],如图2所示。

基本信息由知识产品名称、行业类别、时间信息和卖方信息组成。其中卖方信息又可以由卖方名称、地址、联系方式等方面来描述。交易信息是知识产品交易时使用的信息,包括交易方式、交易价格和支付方式。在科技成果交易时,交易方式可以是许可转让,也可以是完全转让的方式。支付方式可以是现金支付、银行转账、第三方支付等方式。内容( 配套) 信息是对科技成果和点子的具体内容及企业需求的配套信息的描述。科技成果产品主要从是否专利、技术成熟度、背景技术、实施方案及附件等方面来描述其内容信息; 企业需求中的配套信息包括企业的具体需求,企业拟提供的设备和材料及相应的费用; 创意点子则由简介、浏览价内容和交易价内容描述; 专家服务产品的内容信息由专家可提供的服务及此服务所属类别、曾获奖项、以往咨询案例和评价等信息组成。

2. 3 知识产品的交易模型

由知识产品信息模型可知,不同类型知识产品的信息会有所不同,其交易模式也会不同,需要采用不同的交易模型。

( 1) 科技成果的交易首先卖方向中介公司披露产品信息,中介公司对此产品在质量和潜在商业价值方面进行技术评估并指导产品价格; 同时中介公司寻找具有转化能力和相关资源并有兴趣对该技术或成果进行商业化的买方,匹配买卖双方。买卖双方在中介的价格指导下进行协商,签订交易协议; 最后进行知识产品及购买资金的转移,具体过程,如图3所示。

( 2) 专家服务类产品的交易过程主要是由咨询者通过知识市场网络平台搜寻到合适的专家,双方通过专家收费标准及沟通交流商定最后咨询的价格,之后进行相应的咨询服务,最后咨询者选择支付方式进行咨询费用的支付,从而完成交易,如图4所示。

( 3) 创意点子产品的交易是将点子分成3部分,第1部分公开展示的为简介,买家在阅读了点子简介后,可选择是否购买点子的阅览价内容; 买家只需付阅览价就可以通过此部分了解到该点子更详细但不完整的内容或点子其中的一部分,看出点子的实际方向或方法; 之后买家再决定是否完全购买该点子,也就是点子的第3部分( 交易价部分) ,此部分介绍了点子完整、详细的内容[14],具体交易过程,如图5所示。

( 4) 需求类产品包括2种类型的产品形式: 企业需求和成果产品。成果产品的交易可根据成果所属的不同知识产品类型进行交易,企业需求的交易则包括3个阶段: 第1阶段是买卖双方的匹配,卖方或中介公司向买家解释企业的具体需求,由买家决定是否购买; 第2阶段是企业需求的交易及成果产品的研发阶段,卖家为买家提供材料和设备,而买家支付相应的使用费用; 第3阶段则由卖家和中介对成果产品进行评估并且决定是否购买此成果产品,如图6所示。

3 基于网络知识市场的知识资源配置服务框架

网络知识市场研究的最终目的是通过市场机制,即知识产品在知识市场中的交易,为企业配置相应的创新知识资源,进而提升企业的竞争能力。故而提出基于网络知识市场的知识资源配置服务框架,包括4个层次: 知识市场网络平台层、知识产品建模层、市场交易层、知识资源配置服务层,如图7所示。

( 1) 知识市场网络平台层。知识市场网络平台层的构建,使知识产品有了展示与交易的场所。知识市场用户在此平台上进行知识产品的交易,从而完成知识资源的配置。

( 2) 知识产品建模层。知识产品包括科技成果、创意点子、企业需求和专家服务等,对知识产品信息的建模采用面向对象的层次框架式描述模型,分基本信息、交易信息和内容( 配套) 信息三个子框架来描述其信息。

( 3) 市场交易层。主要实现知识产品的交易环节。各类知识产品通过建模层的信息模型构建后在知识市场中进行展示出售; 中介公司通过知识市场实现其中介服务功能,挖掘、匹配市场买卖双方,建立供应与需求的联系; 市场交易双方也可在市场交易层进行沟通谈判; 最终实现知识产品的交易,为不同用户配置其需要的知识资源。

( 4) 知识资源配置服务层。不同类型的知识产品在知识市场中进行交易,可以为用户配置不同的知识资源,满足用户不同的知识需求。1科技成果的交易,企业可以从知识市场选择适合的、已存在的技术与成果,实现市场创新配置,建立产学研创新体系。2将企业的需求封装成产品进行出售,即需求类产品的提出,使企业有机会最大限度地调动、合理使用创新资源,同时有效控制、选择创新的质量和成本,真正实现企业作为创新决策者的主体作用。3人力资源是企业最重要的资源,在企业自身人力资源增进企业成长的同时,企业通过在知识市场购买专家服务类产品,可以从企业外部引进新的人力资源,企业通过内外部的人力资源共同实现其成长和发展。4创意点子的交易,是企业利用企业员工、企业客户、社会人员的想法完成其产品及服务的创新,从而提高企业的竞争力。

4 结 论

上一篇:管理会计应用于企业下一篇:RGB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