条件性肿瘤抑制基因

2024-10-21

条件性肿瘤抑制基因(精选4篇)

条件性肿瘤抑制基因 篇1

神经母细胞瘤 (Neuroblastoma, NB) 起源于原始神经嵴细胞, 好发于交感神经链、肾上腺髓质等部位, 不同年龄及肿瘤发生部位、不同的组织分化程度使其生物特征及临床表现呈现很大的差异性。NB占15岁以下小儿恶性肿瘤发病率的7%, 小儿肿瘤死亡率的15%[1]。小于12个月的患儿其肿瘤可能发生自然消退或向良性肿瘤的分化逆转现象, 而另一部分患儿却进展迅速, 预后不良。

依赖性受体Unc5H家族在无配体Netrin-1作用下可指引细胞走向凋亡, 起到条件性肿瘤抑制基因的作用。既往研究证明Unc5H4基因在低危神经母细胞瘤中表达明显高于其在高危NB中的表达水平, 且高Unc5H4表达与NB患儿长期生存相关[2]。而P53基因是迄今发现与人类肿瘤相关性最高的基因, 在所有恶性肿瘤中50%以上会出现P53基因的突变, 说明P53基因的改变可能是人类肿瘤产生的主要发病因素。本实验观察应用si RNA沉默P53表达及P53缺失的NB细胞系中转染P53表达后, 在DNA损伤时Unc5H4的表达与P53的关系, 从而探讨依赖性受体Unc5H4的表达及诱导凋亡与P53之间的关系。

1 材料与方法

1.1 细胞与试剂

人神经母细胞瘤SH-SY5Y和SK-N-BE细胞株 (中国科学院上海细胞库) ;p SUPER-P53质粒 (Oligo Engine) ;pc DNA3.1-P 53质粒 (Santa) ;ADR (浙江海正药业) ;RPMI 1640及DMEM培养基 (美国Gibco公司) ;胎牛血清 (奥地利PAA Laboratories公司) ;Lipofectamine 2000转染试剂 (Invitrogen) ;G418 (美国Gibco公司) ;抗P53抗体 (DO-1, Onco gene Research Products) ;抗Unc5H4抗体 (Santa Cruz, CA, USA) 。

1.2 仪器

二氧化碳 (CO2) 培养箱 (SHEL, 美国) ;超净工作台 (苏州安泰公司) ;超低温冰箱 (Forma Scientific, 美国) ;倒置相差显微镜 (Olympus) ;PCR热循环仪 (美国Applied Biosystems公司) ;低温高速离心机 (美国Beckman公司) ;微量加样器 (Eppendorf, 德国) ;细胞培养瓶及培养板 (Corning) 。

1.3 方法

1.3.1 SH-SY5Y及SK-N-BE细胞复苏与传代培养

将-80℃冻存的细胞株取出, 37~40℃水域融化, 将细胞悬液移至15 m L离心管中, 分别将SH-SY5Y细胞及SK-N-BE细胞加入无血清的RP-MI及DMEM培养基中, 离心清洗1次, 将细胞分别加入含10%胎牛血清的培养基于37℃、5%CO2培养箱中传代培养, 待细胞汇合率达到80%以上时用胰蛋白酶进行消化传代, 以稳定生长的第3~5代细胞制备细胞悬液。

1.3.2 质粒转染

用Lipofectamine 2000试剂进行质粒转染, 具体操作依照Lipofectamine 2000试剂盒附带操作规程进行。

1.3.3 沉默P53基因的稳定细胞系的建立SH-SY5Y

细胞分别转染空质粒 (p SUPER) 和抑制P53表达的质粒 (p SUPER-P53) 。转染48 h后, 用含终浓度500μg/m L G418的新鲜培养基换液后, 培养14 d, 挑取抗G418的细胞克隆继续培养, 挑选一个阳性克隆, 继续培养。

1.3.4 实验分组及处理

在对照组和稳定沉默P53基因的SH-SY5Y细胞中以时间依赖模式 (0 h和24h) 给予ADR刺激, 并在m RNA和蛋白水平检测P53和Unc5H4的表达。在P53缺失的SK-N-BE细胞中外源转入P53基因表达, 以时间依赖模式 (0、12和24 h) 检测P53和Unc5H4在m RNA和蛋白水平的表达。

1.3.5 RT-PCR参照试剂盒使用方法

通过RNessy Mini Kit提取总RNA, 并用随机引物和Super Script逆转录酶得到c DNA。经PCR扩增的第1链来检测目的基因的表达水平。引物及PCR条件见附表。PCR扩增产物经1.5%琼脂糖凝胶电泳分离后, 用溴乙锭显色。

1.3.6 蛋白质印迹按时间依赖模式收获细胞

细胞经冷冻1 h PBS液清洗后在SDS细胞裂解液中裂解, 再用蛋白检测染液测定蛋白浓度, 等量蛋白质含量 (30~50μg) 的细胞裂解液加样于7.5%SDS聚丙烯酰胺, 电泳分离后转移至PVDF膜, 用含0.3%脱脂牛奶的TBS封闭非特异吸附, 分别加入抗P53抗体 (DO-1) 及抗Unc5H4抗体, 抗体室温作用1 h, 洗膜, 并用相应二抗作用, 在ECL系统显色。

2 结果

2.1 沉默P53基因表达后DNA损伤未能诱导Unc5H4表达

应用si RNA沉默P53表达的SH-SY5Y稳定细胞克隆中, 采用时间依赖性模式进行ADR诱导DNA损伤, 24 h未检测到Unc5H4的表达, 而含P53正常表达的对照组在24 h时间点可在m RNA及蛋白水平诱导Unc5H4的表达。见图1。

2.2 P53基因表达重建后可诱导内源性Unc5H4的表达

在P53缺失状态的SK-N-BE细胞中转染P53基因, 于转染后0、12和24 h时间点检测P53及Unc5H4表达。而随着P53表达的重建, 可诱导内源性Unc5H4基因在m RNA及蛋白水平的表达。见图2。

应用si RNA-P53质粒及G418筛选技术, 在SH-SY5Y细胞中建立P53沉默的稳定细胞, 沉默P53基因表达后DNA损伤未能诱导Unc5H4在m RNA及蛋白水平的表达, 而对照组应用ADR作用24 h时能够诱导Unc5H4在m RNA及蛋白水平的表达。

在SK-N-BE细胞中转染1.0μg pc DNA3.1-P53质粒, 于0、12及24 h时间点检测P53及Unc5H4的表达。随着P53表达的重建, 可诱导出内源性Unc5H4在m RNA及蛋白水平的表达。

3 讨论

肿瘤的发生、发展是细胞失去控制, 无限积累的过程, 包括细胞的异常增殖和凋亡受抑。P53基因是迄今发现与人类肿瘤相关性最高的基因, 在所有恶性肿瘤中50%以上会出现P53基因的突变, 说明P53基因的改变可能是人类肿瘤产生的主要发病因素。P53介导的细胞信号传导途径在调节细胞正常生命活动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它与细胞内其他信号传导通路间的联系十分复杂, LEVINE等学者提出了“P53基因网络”的概念[3]。已知P53凋亡途径包括线粒体凋亡途径和死亡受体凋亡途径[4]。随着研究的不断进展, 新型P53通路不断被发现。

依赖性受体Unc5H家族在神经系统发育过程中对轴突的延伸、神经元的迁移等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5]。Unc5H家族成员在特异性配体Netrin-1存在时, 向细胞传达有关分化、增殖及游走等正向信号, 而当缺乏Netrin-1表达时, 指引细胞走向凋亡, 从而发挥条件性肿瘤抑制基因的作用[6]。既往研究证明Unc5H4基因在低危NB中表达明显高于其在高危NB中的表达水平, 且高Unc5H4表达与NB患儿长期生存相关[2], 且Unc5H4能够抑制NB细胞的迁移和侵袭, 并诱导NB细胞凋亡[7]。

本研究为进一步研究条件性肿瘤抑制基因Unc5H4与P53的关系, 在含有野生型P53的人NB细胞系SH-SY5Y细胞中, 应用si RNA技术建立沉默P53基因表达的稳定细胞, 以时间依赖模式在有/无ADR刺激下检测内源性Unc5H4的表达情况, 发现沉默P53基因表达后, 与对照组相比, DNA损伤未能诱导Unc5H4的表达。笔者在P53缺失型的人NB细胞系SK-N-BE细胞中转染P53质粒, 以时间依赖模式在有/无ADR刺激下检测Unc5H4的表达情况, 发现恢复P53基因的表达后, DNA损伤能够在m RNA及蛋白水平诱导Unc5H4的表达, 从而证明Unc5H4在无配体作用下的促凋亡作用是依赖P53的正常功能完成的, Unc5H4是P53的新型调控基因。为进一步解释NB的发生、发展机制及筛选有效的NB预后标志物和靶向治疗提供依据。

参考文献

[1]MARIS JM, HOGARTY MD, BAGATELL R, et al.Neuroblastoma[J].Lancet, 2007, 369 (9579) :2106-2120.

[2]WANG H, LI JT, HAO LC, et al.Expression and effect of Unc5D gene in high and low risk neuroblastoma[J].Journal of China Medical University, 2009, 38 (3) :225-226, 233.

[3]LEVINE AJ.The evolution of the p53 family of genes[J].Cell cycle, 2012, 15 (2) :214-215.

[4]ARAKAWA H.p53, apoptosis and axon-guidance molecules[J].Cell Death Differ, 2005, 12 (8) :1057-1065.

[5]THIBERT C, TEILLET MA, LAPOINTE F, et al.Inhibition of neuroepithelial patched-induced apoptosis by sonic hedgehog[J].Science, 2003, 301 (5634) :843-846.

[6]MATSUNAGA E, CHEDOTAL A.Repulsive guidance molecule/neogenin:a novel ligand receptor system playing multiple roles in neural development[J].Dev Growth Differ, 2004, 46 (6) :481-486.

[7]WANG H, ZHANG B, GU M, et al.Overexpression of the dependence receptor Unc5H4 inhibits cell migration and invasion, and triggers apoptosis in neuroblastoma cell[J].Tumor Biology, 2014, Feb, on-line.

条件性肿瘤抑制基因 篇2

分子靶向治疗针对肿瘤发病机制中的关键分子和关键事件, 选择性强, 毒副作用低, 是肿瘤治疗的发展方向和新的突破点。第三军医大学大坪医院肿瘤中心主任王东教授领衔的项目组, 以双功能基因APE1为主线, 在基础研究领域首次提出APE1与血管生成的关系, 并证实了APE1是肿瘤血管生成调控基因, 在8285例肿瘤病人临床研究中得到证实。

研究团队依据APE1的抗血管生成作用能抑制肿瘤新生血管生成, 使肿瘤细胞缺血缺氧, 致使肿瘤细胞凋亡这一原理, 敲除APE1的表达, 显著提高了抗血管生成治疗的敏感性, 抑制了APE1及肿瘤血管生成, 显著提高抗血管生成治疗药物的疗效。

项目组首先提出APE1的高表达和异位表达是肿瘤的预后和预测指标;通过制备APE1蛋白和抗体, 首次建立了血清APE1蛋白及抗体ELISA检测方法, 并证实了其在肿瘤中的诊断价值。此外, 项目组还发明了肿瘤特异感染的Ad5F/35APE1si RNA腺病毒载, 抑制APE1不仅对肿瘤细胞有单独的杀伤作用, 而且与放疗、化疗、光动力治疗有显著的协同作用, 从临床研究确证了APE1肿瘤治疗的分子靶点作用。

该项目获国家发明专利3项, 发表论文94篇, 为肿瘤化疗模式提供了新的临床治疗思路, 具有广泛的临床应用前景。

条件性肿瘤抑制基因 篇3

研究发现NK4是肝细胞生长因子的拮抗剂[1],其通过阻断HGF/c-met信号通路成为抗肿瘤治疗的重要策略和新途径。国外有报道[2,3,4,5],证实NK4可抑制人的胆囊癌、结肠癌、胰腺癌等细胞的运动和侵袭,提示其在肿瘤治疗领域中的良好前景。本研究在成功获得rhNK4原核表达载体及其基因表达产物纯化的基础上,为验证rhNK4的抑瘤侵袭作用,我们采用自制的rhNK4对Hela,EJ,SK-OV-3,MDA-MB-231等肿瘤细胞在体外的条件下进行了抑瘤实验。现报道如下:

1 材料与方法

1.1 试剂

rhNK4因子由本室前期实验制备;前期实验DMEM培养基、胎牛血清白蛋白为Gibco公司产品;Transwell小室购自美国Corning Costar公司;纤粘连蛋白(FN);聚二氟乙烯(PVDF)为Sigma公司产品。

1.2 细胞培养

人卵巢癌细胞(SK-OV-3)、人宫颈癌细胞(He La)、人乳腺癌细胞(MDA-MB-231)、人膀胱癌细胞(EJ)由本室保存。培养条件为37℃和5%二氧化碳,含10%胎牛血清和100 mg/L链霉素和100 kU/L青霉素的DMEM培养基中。

1.3 肿瘤细胞侵袭抑制实验

将PVDF滤膜贴在Transwell小室中,在膜的外表面涂FN 5μg,膜的内表面涂Matrigel 5μg,无菌干燥后形成一个屏障层,室温下过夜干燥。然后将培养细胞用无血清培养基洗3次,0.25%胰蛋白酶消化,收集的对数生长期的肿瘤细胞(2×105/m L)分散并悬浮于24孔培养板中(每孔600μL),培养板中为0.1%BSA-DMEM培养基。取100μL细胞悬液加入Transwell上室中。受试组分别加入浓度为10、1、0.1、0.01和0.001μg/m L的rhNK4因子,用PBS作为阴性对照组,用顺铂(10μg/m L)作为阳性对照组。将小室浸于24孔板的培养基中,37℃,5%二氧化碳条件下孵育12 h。然后用甲醇固定1 min,苏木精染3 min,PBS洗3遍。伊红染色20 s,PBS洗3遍。未穿过膜的细胞轻轻拭去,将膜封于载玻片上,光镜下计数瘤细胞数,随机计数5视野中的细胞数目,每个标本重复2次,实验重复2次,计算平均值,以侵袭细胞的相对数目来表示肿瘤细胞的侵袭能力。

1.4 统计学处理

NK4对肿瘤细胞侵袭能力的抑制性按下列公式计算:抑制率=(对照组侵袭细胞数-实验组侵袭细胞数)/对照组侵袭细胞数×100%。

计算结果以(x±s)表示,利用相关软件进行t检验统计分析。判定标准为抑制率达30%以上,经统计学处理P<0.05者,认为有抑制侵袭活性。

2 结果

基因重组NK4对人卵巢癌细胞、乳腺癌及膀胱癌细胞生长及侵袭有明显抑制作用。不同浓度下,rhNK4对人卵巢癌细胞、乳腺癌及膀胱癌细胞的侵袭抑制率不同:随着rhNK4浓度的增加,抑制率逐渐增强。相同浓度rhNK4组中抑瘤性由强到弱为人乳腺癌细胞>人卵巢癌细胞>人膀胱癌细胞>人宫颈癌细胞,见表1。当rhNK4浓度为10μg/m L时,人卵巢癌细胞、乳腺癌及膀胱癌细胞的侵袭抑制率>30%。人卵巢癌细胞、乳腺癌细胞组(rhNK4浓度为1和10μg/m L时)与阴性对照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10μg/m L组rhNK4对人卵巢癌细胞的侵袭抑制率与阳性对照组相比差异有显著性,说明其抑制作用明显高于阳性对照。

注:1)与阴性对照组相比P<0.05;2)与阳性对照组相比P<0.05

3 讨论

迄今为止的报道认为NK4能对人胆囊癌、结肠癌、宫颈癌、胰腺癌等恶性肿瘤有抑瘤作用。KUBA等[6]研究进一步证实NK4可通过抑制肿瘤血管的形成来控制肿瘤的进展。随后的体内研究结果证实了这一推测。JIANG等[7]的体外研究结果显示,NK4可抑制HGF诱导人脐静脉内皮细胞的运动和小管结构的形成。

本实验利用体外抑瘤侵袭实验,对rhNK4人乳腺癌细胞、人卵巢癌细胞、人膀胱癌细胞侵袭能力的抑制作用进行检测分析,抑制率均>30%。结果证明rhNK4在体外培养细胞状态下有明显的抑瘤作用,而且,在rhNK4不同浓度时其抑瘤作用不同。rhNK4浓度越高时抑瘤性越强,反之亦然,考虑其最低有效抑瘤浓度为1μg/m L。观察发现一定浓度的rhNK4对人卵巢癌细胞的抑制率大于顺铂,说明10μg/m L的rhNK4抑制肿瘤侵袭特性可能将成为抗肿瘤细胞侵袭和转移的一条有效的新途径。此项研究实验因素为自行合成的rhNK4,还有待于与其他同类产品进行比较性研究,同时考虑其他因素如比活性的影响,应值得进一步探讨。

参考文献

[1]DATE K,MATSUMOTO K,KUBA K,et al.Inhibition of tumor growth and invasion by a four2kringle antagonist(HGF/NK4)for hepatocyte growth factor[J].Oncogene,1998,17(23):3045-3054.

[2]PARR C,HISCOX S,NAKAMURA T,et al.NK4,a new HGF/SF variant,is an antagonist to the influence of HGF/SF on the motility andinvasion of colon cancer cells[J].Int J Cancer,2000,85(4):563-570.

[3]HISCOX S,PARR C,NAKAMURA T,et al.Inhibition of HGF/SF induced breast cancer cell motility and invasion by the HGF/SF variant,NK4[J].Breast Cancer Res Treat,2000,59(3):245-254.

[4]PARR C,DAVIES G,NAKAMURA T,et al.The HGF/SF in-duced phosphorylation of paxillin,matrix adhesion,and invasion of prostatecancer cells were suppressed by NK4,an HGF/SF variant[J].Biochem Biophys Res Commun,2001,285(5):1330-1337.

[5]MAEHARA N,MATSUMOTO K,KUBA K,et al.NK4,a four-kringleantagonist of HGF,inhibits spreading and invasion of human pancreatic cancer cells[J].Br J Cancer,2001,84(6):864-873.

[6]KUBA K,MATSUMOTO K,DATE K,et al.HGF/NK4,a four-kringle antagonist of hepatocyte growth factor,is an angio-genesis inhibitor that suppresses tumor growth and metastasis in mice[J].Cancer Res,2000,60(23):6737-6743.

条件性肿瘤抑制基因 篇4

1 材料与方法

1.1 材料

选取2004年1月~2009年6月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耳鼻咽喉科研究室存档的下咽鳞癌50例,选材标准:1肿瘤原发部位为下咽;2首次就诊, 并均行手术治疗;3术前均未接受放疗、化疗和免疫治疗;4均无远处转移;5病理诊断均为鳞癌;6临床、病理和随访资料完整;7具有可供切片分析的足够质量和数量的组织标本。本研究经医院伦理委员会审查通过,耳鼻咽喉科研究室存档所有标本均经患者知情同意并签署知情同意书。鳞癌及其分化程度诊断依据世界卫生组织相关标准并经两名高年资病理科医生进行判读确定。

50例下咽鳞癌中 , 男35例 , 女15例 , 年龄42~ 78岁,平均56.5岁;病理类型:高、中分化癌33例,低分化癌17例。 按2002年美国癌症联合委员会(AJCC)下咽癌TNM分期标准:T1期8例,T2期20例,T3期14例,T4期8例。术后病理证实有颈淋巴结转移癌者31例。 随访40例,至2014年7月,5年存活者11例,5年死亡者29例。 同时取上述下咽癌标本手术安全切缘以外正常下咽组织(经病理检查证实)20例作为对照。 所有标本均取新鲜组织,用10%福尔马林缓冲液固定备用,常规石蜡包埋。

1.2 试剂与方法

Cyclin D1和P16小鼠抗人单克隆抗体和免疫组化试剂盒均购自美国抗体诊断公司。组织切片厚度为4 μm,石蜡切片常规HE染色 ,由两名高年资病理科医生复核切片诊断的准确性。免疫组织化学采用两步法,并根据预实验进行调整。 组织切片脱蜡,水化,高温高压修复抗原,3%双氧水中孵育,依次滴加原单克隆抗体。 DAB用于Cyclin D1和P16抗原和抗体复合物显色,PBS缓冲液替代单克隆抗体做阴性对照,已知阳性片做阳性对照。

1.3 结果判定

采用图像分析系统进行分析,根据阳性细胞所占视野面积的百分比和染色强度分别记:(-)为无阳性反应细胞或阳性细胞面积<5%;(+) 为阳性细胞面积≥ 5%,呈浅棕色 ;(++)为阳性细胞面积 ≥25% ,呈棕色或深棕色。

1.4 统计学方法

运用SPSS 17.0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分析, 计数资料用率表示, 组间比较采用 χ2检验, 小样本采用Fisher's精确概率法 ,相关性检验采用Spearman相关性分析。 以P < 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Cyclin D1 和 P16 在下咽鳞癌和正常下咽组织中的表达

Cyclin D1阳性染色位于细胞核 (图1,封三 ),P16阳性染色位于细胞浆(图2,封三),二者阳性反应物均可见棕黄色颗粒。 在50例下咽鳞癌和20例正常下咽组织中, 分别有36例和5例Cyclin D1阳性表达, 阳性表达率分别为72.0%、25.0%; 有21例和18例P16阳性表达 , 阳性表达率为分别为42.0%、90.0%。 Cyclin D1在下咽鳞癌组织中的阳性表达率明显高于正常下咽组织(χ2=13.01,P < 0.05),P16在下咽鳞癌组织中的阳性表达率明显低于正常下咽组织(χ2=14.47, P < 0.05)。

2.2 Cyclin D1 和 P16 在下咽鳞癌组织中的表达与临床病理特征和预后的关系

Cyclin D1和P16的表达与下咽鳞癌病理分化程度、T分期、淋巴结转移、患者生存期均相关(P < 0.05), 随下咽癌组织分化程度减低、T分期增高、 颈淋巴结转移和患者生存期减低,Cyclin D1表达阳性率增高(P < 0.05),P16表达阳性率降低(P < 0.05)。 见表1。

2.3 Cyclin D1、P16 在下咽鳞癌组织中表达的相关性

在P16阳性表达的21例中,Cyclin D1阳性表达7例, 阴性表达14例; 在P16阴性表达的29例中, Cyclin D1阳性表达29例,阴性表达0例,二者呈显著负相关(r=-0.68,P < 0.05)。

3 讨论

细胞周期调节失控通常与肿瘤的发生、发展有密切的关系。 在细胞周期调控中G1/S的调节尤为重要, 因为在这个位点细胞完成对自身内外复杂信号 和DNA损伤情况的整合 , 决定细胞是继续增殖抑或进入G0期永久离开细胞周期进入终末分化或死亡。 细胞一旦从G1期跨入S期则不再依靠外来信号刺激而自动完成分裂过程, 所以调节G1/S转换的细胞周期蛋白(Cyclin)对细胞增殖具有最重要的意义。

Cyclin是一类随着细胞周期的不同时相而发生变化的蛋白质,并因此得名。 Cyclin D1基因又称CCND1、Bcl-1、PRAD1基因 ,是1991年由Motokura等[2]在研究甲 状旁腺癌 时首先分 离 , 定位于染 色体11q13,是目前公认的癌基因 。 Cyclin D1基因是一个比其他Cyclins更加敏感的指标,对细胞周期调控至关重要,其编码的Cyclin D1蛋白能与周期蛋白依赖激酶(CDK4)形成短暂的复合物,激活Rb蛋白 ,启动细胞S期相关基因的转录, 使细胞进入自主分裂增殖程序,导致CDK激酶活化,使细胞分裂由G1期进入S期[3]。 Cyclin D1蛋白合成的始动期发生在G1期, 并保持一个非常低的水平或在正常细胞中仅瞬间存在, 所以在正常细胞中无表达或仅见弱表达。 Cyclin D1蛋白是控制G1期进入S期细胞增殖信号感受的关键蛋白,起正性调节作用,其合成的失控会导致细胞周期不断地接受生长因子的刺激信号而引起细胞的过度增殖,为细胞转化创造条件,从而形成肿瘤[4]。

研究表明, 作为促使细胞通过G1/S期限制点的细胞周期蛋白,Cyclin D1表达失常与多种肿瘤的癌变相关,包括头颈部肿瘤、胃癌[5,6]等。最新研究用组织微阵列技术证明: 在鼻咽癌旁异型鳞状化生阶段,Cyclin D1即呈强表达 。 在鼻咽癌细胞中 ,Cyclin D1的过表达可促使细胞无序地越过G1/S期限制点。 Cyclin D1蛋白在多种癌组织中呈现过表达,如鼻咽癌、乳腺癌、 食管癌、胆囊癌、卵巢癌、膀胱癌等,并且与肿瘤的发生发展、转移及预后关系密切[7], 这与本研究结果一致。 本研究显示,Cyclin D1在下咽鳞癌中的阳性表达率 (72.0%) 明显高于正常下咽组织 (25.0%)(P < 0.05),提示Cyclin D1过表达与下咽鳞癌发生 、发展密切相关, 是其重要的促发因素。 本研究还显示,Cyclin D1过表达与下咽癌分化程度 、T分期 、 颈淋巴结转移、患者生存期均相关(P < 0.05),且随下咽癌组织分化程度减低、T分期增高、 颈淋巴结转移和患者生存期减低,表达阳性率增高(P < 0.05),表明Cyclin D1过表达预示着DNA复制活跃, 细胞的低分化和高恶性度。 Cyclin D1的过表达在下咽癌的组织分化临床进展中起重要作用,可作为评估下咽癌生物学行为和预后的一个有价值的参考指标。

多肿瘤抑制基因1(multiple tumor suppressor gene 1, MTS1)又称P16基因 ,是1994年美国Kamb等[8]利用染色体步移技术和定向测序技术在人类染色体9p21处发现并首次报道的一种抑癌基因。 P16基因的表达产物P16蛋白是细胞周期依赖性激酶(CDK)的抑制剂, 通过抑制Cyclin D-CDK4来调节细胞周期的G1/S期转化[9]。 正常细胞内 ,P16蛋白与CDK4结合 ,从而使细胞生长停滞在G1期,细胞生长受到抑制。 在肿瘤细胞内,P16基因突变和缺失引起P16蛋白不能正常表达,出现Cyclin D1与CDK4结合增加,使细胞增殖失控,导致肿瘤细胞无限制生长[10]。

研究表明,P16基因及其蛋白产物与人类不同组织的恶性肿瘤发生都有关系[11,12,13],并在大多数人类原发性肿瘤和细胞系中都有改变,而且与肿瘤的进展和转移密切相关[14,15]。 Ai等[13]对100例头颈部鳞癌患者P16基因改变与其预后关系的研究结果显示 ,P16基因缺失患者较无P16基因改变患者更易复发,且生存期更短,提示P16基因改变可能与头颈部鳞癌的预后有关。 本研究结果显示,P16在下咽鳞癌中的阳性表达率 (42.0%) 明显低于正常下咽组织 (90.0%)(P < 0.05),缺失率达58.0%,提示P16作为肿瘤抑制基因, 其表达的下调或缺失与下咽鳞癌的发生有关。 并且P16蛋白表达缺失在低分化下咽癌(缺失率82.4%)中比高、中分化下咽癌(缺失率45.5%)中更易见到,即P16阳性表达随肿瘤恶性程度的增高而降低 , 表明P16蛋白表达的缺失在下咽癌的发展中可能起重要作用。 本研究还显示,P16失表达与下咽癌分化程度、 T分期 、淋巴结转移 、 患者生存期有关 (P < 0.05), 表明P16表达的缺失与下咽癌的浸润特性密切相关,提示其为预后不良的标志,但尚需大量下咽癌患者随访观察进一步证实。

上一篇:动作时间下一篇:国际工程与索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