系统化健康指导(共12篇)
系统化健康指导 篇1
系统性红斑狼疮 (SLE) 是一种多因素参与的、特异性自身免疫性结缔组织病。病人体内可产生多种自身抗体, 通过免疫复合物等途径, 损害各个系统、脏器和组织。本病病程迁延, 病情反复发作。多见于青年女性, 病因尚不清楚, 目前认为与遗传、病毒、感染、性激素、紫外线、药物等因素有关。SLE不能根治, 且较易反复发作, 稍不注意, 病情很容易加重。让患者掌握一些自我保健及护理的方法, 可以使患者的病情得到有效控制, 复发率下降, 不易发展到多器官功能损害。我科对57例SLE患者进行了系统的、有目的、有计划的健康教育, 收到了良好的成效, 具体方法如下。
1 疾病知识教育与心理调适指导
SLE是一种长期存在的慢性疾病, 目前尚不能根治, 因此对患者的教育很重要。应该让患者知道SLE是一种可以累及全身的自身免疫性疾病, 随着医学的发展, 该病的预后日趋改善, 患者应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 与医生配合, 对于出现焦虑或抑郁的病人应给予相应安慰, 心理治疗和药物治疗, 由于本病治疗需用糖皮质激素和免疫抑制剂, 因此, 还应教育患者了解这些药物的使用的必要性, 长期服用如何减量和如何观察副作用的发生等, 本病的复发和活动与劳累、情绪紧张、阳光照射有关, 应尽量避免上述因素, 另外, 减少感染机会, 控制高血压等并发病的发生均可减少疾病的复发和增加生存质量及生存时间。
2 避免诱因
2.1 避免日晒
约73%的SLE病人有光过敏症状。紫外线、红外线、热及荧光都可引起SLE发作, 而使病情加重, 故患者应避免日晒, 夏季阳光较强的时间, 外出时应使用遮阳帽或遮阳伞, 并可以使用遮光剂。
2.2 吸烟
吸烟不利于病情恢复, 甚至加重病情, 烟草中的肼可能加重皮疹, 另外吸烟也可加重雷诺现象和血管病变。使血管硬化和狭窄更易出现。
2.3 饮食
SLE患者应给予平衡、健康、营养的膳食, 目前推荐患者的饮食构成为碳水化合物占50%~55%, 蛋白质占15%, 脂肪不超过30%, 鱼油具有一定的抗炎特性, 紫苜蓿类食物可能诱发SLE病情活动, 对SLE患者不主张过度补充某些特殊的维生素, 但特殊情况下如合并贫血时, 服维生素B12和叶酸可纠正贫血。维生素D可预防和治疗SLE患者因服用糖皮质激素而导致的骨质疏松。
3 休息与锻炼
在急性活动期应以休息为主, 但并不意味着完全卧床, 绝对的卧床休息会加重乏力, 同时引起骨质疏松, 肌肉废用及萎缩, 而在缓解期可进行适合于自己, 循序渐进的身体锻炼, 避免过度兴奋、激动和悲哀, 保持情绪稳定。
4 皮肤护理指导
注意个人卫生切记挤压皮肤斑丘疹, 预防皮损处感染。①保持皮肤清洁干燥, 每天用温水擦洗, 忌用碱性肥皂。②避免接触刺激性物品, 如染发烫发剂、定型发胶、农药等。③避免服用容易诱发风湿病症状的药物, 如普鲁卡因胺、肼屈嗪等。
5 用药护理指导
坚持严格按医嘱治疗, 不可擅自改变药物剂量或突然停药, 保证治疗计划得到落实。应向病人详细介绍所用药物的名称、剂量、给药时间和方法等, 并教会其观察药物疗效和不良反应。
6 其它
SLE患者应避免纹眉、纹眼线, 使用过多的染发剂及化妆品等, 对于有心、脑、肾严重受累, 抗SSA抗体和抗心磷脂抗体阳性者, 怀孕的危害大, 习惯性流产率高, 不宜生育, 生育可使50%左右病人病情恶化, 许多药物如青霉素、链霉素、四环素、异烟肼、抗惊厥药、普鲁卡因胺、肼苯达嗪、苯妥英钠等到能诱发或加重SLE, 应尽量避免或慎重使用。
系统化健康指导 篇2
流域生态系统健康评价方法
介绍了流域生态系统健康的定义、特征及其研究尺度,讨论了流域生态系统健康评价的科学基础及目标,着重阐述了流域生态系统健康评价的方法.流域生态系统健康评价主要有两种方法:一是指示物种评价法,二是指标体系评价法.流域生态系统健康的`综合评价必须包括生态学、物理化学、社会经济和人类健康四个范畴.还对流域生态系统健康评价指标的度量进行了初步的探讨,最后提出了流域生态系统健康评价存在的问题及今后的研究趋势.
作 者:罗跃初 周忠轩 孙轶 邓红兵 张萍 吴钢 作者单位:中国科学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系统生态重点实验室,北京,100085刊 名:生态学报 ISTIC PKU英文刊名:ACTA ECOLOGICA SINICA年,卷(期):23(8)分类号:Q149关键词:流域生态系统健康 评价 范畴 指标
打造IT渠道健康生态系统 篇3
2007年,伴随着IT产业10余年的高速增长,一大批渠道商已人到中年,他们都背负着沉重的历史负担,但又必须在变革中迈出下一步。
在计算机世界2007年“IT两会”增值渠道分论坛上,与会的IT渠道商们围绕新的渠道环境下如何抓住时代脉搏、通过创新调整自己的战略规划等问题展开了热烈的讨论,共同分享了来自成功者的先进经验,并把眼光延伸到了IT产业之外,向非IT行业渠道取经。
压力催化创新
IT渠道商们面临的挑战是巨大的。几年前,IT厂商的渠道建设主要是快速扩张、粗放管理的模式,“广种薄收”、看重渠道的“覆盖率”是这一时期的主要特点,渠道在合作中只要做好签订单、收款、市场推广、物流配送等几项工作就可以了。而如今,IT市场的成熟已经让那种“拿到产品就等于拿到市场”的时代一去不复返了,仅仅是拿到好的产品或者厂商资源已经不足以使渠道立于不败之地,IT渠道的竞争正面临着新的变革。
“今天的中国市场已经步入充分竞争的形态,整个IT产业正在从产品导向向客户导向转变。中国IT渠道也正处在创新和变革的历史关键时刻。”《计算机世界》报副总编黄伟敏认为,2007年IT产业正在进入新的发展阶段,从卖方市场向买方市场转变,新市场新需求带来机遇。但是另一方面,渠道同样面临着挑战。竞争激烈、利润空间萎缩,使得IT企业构建新营销模式已经迫在眉睫。“营销并不是以经营的方式销售自己的产品和服务,而是一门创造客户价值的艺术。未来渠道的发展是要缩短自身与客户的距离,以客户为中心建立核心价值,这对稳定性、销售模式、管理能力和技术服务能力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黄伟敏说。
创新是企业经营中一个永恒的话题。处在IT产业下游的IT渠道,虽然不是技术创新、产品创新的主导者,但是如何进行渠道有效管理、如何进行渠道模式和流程创新、如何为上下游合作伙伴提供增值服务等等,这些方面都需要IT渠道去创新。IT渠道只有不断地创新,才能做到持续的专业,才能真正做到优秀。
前瞻性地看到客户要求,并帮助客户落地使得服务增值,成为新时代服务经济的价值所在。“中国的IT渠道需要转变思维模式,通过创新实现IT渠道的转型,通过创新打造中国IT渠道的健康生态系统,迎接新的服务时代的来临。”黄伟敏表示。
电子商务新机遇
向电子商务转型,正成为IT渠道商们一致的渠道变革方向。
电子商务在降低分销渠道成本方面有着天然优势。信用体系、物流体系及网络安全体系等外部环境的完善,使先行者开始尝到甜头。2007年,宏图三胞旗下电脑装备网与国内领先的独立第三方支付平台支付宝正式签署达成战略合作协议。根据协议,电脑装备网于今年9月底正式向消费者提供支付宝支付方式。电子商务也促成了那些没有传统分销资源背景的创新型企业,成长为新型营销模式下的代言人。
2007年,众多中国网商和中国中小企业通过电子商务模式参与国际竞争和协作,对IT渠道产生了巨大影响。“电子商务已经进入到实质性的发展阶段。”作为近年来异军突起的电子商务IT渠道代表,北京京东世纪贸易有限公司总裁刘强东指出,经过长期的积累和不断的摸索,IT渠道的电子商务已经日益成熟。
而增值服务更为电子商务成为IT渠道商们的新宠提供了注脚。刘强东表示,电子商务从广义上讲就是服务。
对于供货商而言,电子商务使其能以最快的速度了解客户需求,并以最快的速度卖出产品;对客户而言,电子商务提供的快速物流、上门刷卡等方式,带来了全新的销售模式,尤其对于年轻时尚的人而言,网上购物更成为其主要消费模式。
中国的电子商务有着巨大的发展前景。在美国,42%的销售额是从网上销售出去的,而目前中国只有不到1%的份额,存在巨大的发展空间。在此次论坛上,与会渠道商一致认为,传统渠道结合电子商务,将产生巨大的合力效应。“未来的销售渠道就是多渠道的模式。IT渠道商要改变思路,积极寻求与厂商的新合作模式。”刘强东说。
那么,IT渠道商如何通过电子商务实现服务增值?刘强东指出,电子商务所能做的增值服务就是社区化。“如果电子商务形成社区,无论是企业用户还是个人用户,无论是技术的提供还是服务的提供,都是客户服务客户的方式,那么这个市场就十分巨大”。
推动行业整合
“对中国而言,IT渠道的本质更体现在本地化与客户化方面。”盛景培训集团董事长兼首席执行官彭志强认为,一个本地化公司如果更靠近用户的话,竞争能力将更加强大。
在论坛上,彭志强和IT渠道商们分享了稳妥创新的方法。“稳妥创新就是客户的隐性需求加上你的隐性资产,这样渠道商创新的风险会小一些。之所以提倡稳妥创新,原因就在于目前我国的IT渠道相对稳健,这样创新的方法更容易为IT渠道商所接受。”彭志强说。
中国IT渠道在接近客户、追求创新方面面临的最大困难是什么?与会者把问题归结于IT渠道商在战略、业务和工作上的惯性。“IT渠道商创新时最大的挑战在于经营管理上的自我主义思想。”彭志强认为,IT渠道商创新的关键在于敢于借鉴,敢于否定自己。
突破传统销售渠道的樊篱,提供新的服务,扩展业务,更容易让IT渠道商发现其隐性资产,挖掘客户的隐性需求。彭志强跳出IT行业,列举了美国卡地纳健康公司的经典案例来解释渠道服务创新。
从传统的药品经销商起步的卡地纳健康公司,并没有狭义地把自己的业务停留在经销商层面,而是扩展到很多新的增长点,包括药丸的测试、封装等多种药品细分领域,渗透到整个产业链中去,甚至延伸到废药的处理,每年光废药处理这一项收入就达到10亿美元,而这项技术的研发成本是很低的。“从卡地纳公司的案例回看IT领域,我们能发现:今天我们每个IT企业面临的困难实际上不是单一的企业所面临的,而是折射出了整个市场的大环境。”彭志强表示, IT渠道要进行商业模式的创新,就必须要改变狭隘的渠道观念。
彭志强提出的稳妥创新还表现在IT渠道的联合上。“IT渠道联合的价值远大于竞争。在IT渠道方面,我们的上下游还是非常分散的,IT渠道的巨无霸还是太少。其实,做同样业务的IT渠道完全有可能整合成一家,或者做上下游的渠道也有可能进行纵向的整合,形成一个细分市场上的行业领袖。”彭志强表示,行业整合和联合也是一种创新。IT行业合并同类项,成为跨地域、连锁式的规模化企业,或者上下游进行整合,形成一条丰富的价值链,为客户提供更高增值的服务,创新空间同样非常大。
向服务营销渠道转型
增值渠道的建设和管理,不仅需要行业自身的反思,更急需从其他行业和领域成功典范中吸取经验。汽车行业的渠道建设,由于其贯穿生产厂商和最终消费者的链条的地位,以及面临激烈渠道变革的形势,与IT渠道建设有着共同之处。此次论坛也特地邀请了东风日产三合专营店总经理尚宗林,力图通过对汽车行业渠道建设的分析,为IT渠道商们提供充分的借鉴。
尚宗林表示,“现在我们在从营销服务渠道向服务营销渠道转变。无论是在服务行业还是在第一、第二产业,客户关系的发展都经历了类似的转变:从以一定成本取得新顾客过渡到想方设法留住现有顾客;从取得市场份额过渡到取得顾客份额;从发展短期的交易过渡到开发顾客终生价值。”
IT渠道同样面临着类似的过渡。对于IT渠道而言,服务在渠道增值上的重要性更不可低估。“IT产品,尤其是软件产品,用户不能直观地触摸到、感觉到。而惟一使用户感受到价值的手段就是通过服务来体现,包括从销售结算一直到实施最后的售后服务等等。通过服务,才更能体现出IT产品的价值。”深圳市科迈通讯技术有限公司董事长肖立国表示,IT产业而言,服务门槛的提高,同样意味着IT渠道的联合和整合,才有可能完成向服务营销渠道的转变。
而太极计算机股份有限公司信息产品事业一部经理蔡鹏表示,随着IT渠道商向服务的转型,有潜力的渠道商甚至可以提供服务升级。“根据太极的经验,渠道商如果由原来的简单的系统集成商发展为提供管理、建议和咨询的供应商,同样具有良好的发展机遇。”蔡鹏说。
2007年开始的IT渠道变革注定将影响IT渠道力量布局、甚至是整个IT行业的未来。从此次论坛的反馈来看,IT渠道商们正在不断摸索新营销模式。“顺着渠道和服务这个大的理念思考未来,我们能看到:未来是美好的,但需要我们做出改变。”彭志强的一番话道出了IT渠道未来努力的方向:迎接服务新时代。
链接
网络通信渠道
建设步入2.0时代
近年来,远程接入行业已经不再是一个新的行业,市场上充斥着各种各样的VPN产品。据权威机构Yankee Group调查表明,中国市场规模已经达到10亿元,但是采用VPN组网方式来实现ERP等应用软件远程使用,其效果仍不理想,很多早期采用VPN解决远程接入的客户发现,VPN建立了信息通道,但是这条路走起来磕磕绊绊,十分艰难,其原因就是速度是其致命的缺陷。
在这种情况下,市场渴望一种先进、快速的远程接入解决方案来革命性地替代VPN接入方案。而科迈通讯首创的中国第一套能远程快速接入软件——RAS(remote application solution),因其在功能上能够远程快速接入,数据集中管理,IT快速部署,便捷管理的优势,迅速占领了市场,成为和当时风靡一时的VPN产品南北分割的抗衡局势。
系统化健康指导 篇4
一系统论与系统学习法
系统论是由美籍奥地利生物学家贝塔朗菲于1947年创立的, 是继相对论和量子力学之后, 又一次“改变了世界的科学图景和当代科学家的思维方式”的新理论。系统论是指以一般系统为研究对象的科学理论, 也称一般系统论。一般系统是指相互间既区别又联系的部分有机结合起来形成能够达到目的的相对独立的有机整体。每一个系统都是由许多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的子系统构成的整体, 每个子系统又都由各要素构成, 系统中的诸多要素必须相互影响、相互作用, 有机结合、和谐有序, 才能使整个系统保持正常运转。
系统论广泛应用在自然科学、人文科学和社会科学中, 使人们思维的角度发生了很大变化。运用系统论的基本观点进行学习的方法就是系统学习法。有学者把系统学习法定义为:所谓系统学习法是指从系统的角度出发, 把所学内容当成一个系统看待, 从整体上展开学习过程, 这样, 学生在学习和复习的时候, 不是按部就班地进行, 而是先定性概括, 了解知识框架, 再逐渐在大框架下明晰细节、完善结构, 针对缺失和不足予以专攻。笔者认为, 系统学习法是指从系统论的基本观点出发, 把学校所开设的课程看做一个大系统, 把各科课程看做这个大系统的一个子系统, 把课程中的模块或章节知识看做这个子系统的要素, 运用整体性原则整体把握学校开设的课程, 运用有序性原则建构完整的认知结构, 运用开放性原则构建符合素质教育要求的知识体系, 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学习方法。
二系统学习法的学习方法指导
学习方法指导简称学法指导, 是教育者通过一定的途径对学习者进行学习方法的传授、指导、诊治, 使学习者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并灵活运用于学习之中, 逐步形成良好的自学能力和终身学习能力。学法指导体现了以学生为主体这一现代教育理念。对学生进行系统学习法的学法指导, 就是指导学生学会在系统论的指导下运用整体性原则整体把握学校开设的课程, 运用有序性原则建构完整的认知结构, 运用开放性原则构建符合素质教育要求的知识体系。
1. 运用整体性原则整体把握课程
整体性是系统论的核心思想, 任何事物都是整体与部分的统一。人们在认识事物时必须遵循这种辩证关系及其规律:首先, 在认识事物特性时, 应该坚持从整体出发去认识事物, 而不应从部分出发去认识事物, 否则就会陷于谬误;其次, 在认识事物和处理问题时, 又应努力通过部分去认识事物整体, 通过部分去改造事物整体。指导学生运用整体性原则进行学习, 就是指导学生学会运用整体与部分的这种辩证关系来整体把握学校开设的课程。具体要从所有课程和各科课程两个层次进行整体把握。
第一, 整体把握所有课程。如果把一门课程当做一个系统, 学校所开设的课程则是一个大系统, 人类文化则是一个更大的系统。《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 (试行) 》 (下文简称《改革纲要》) 中明确提出要“大力推进基础教育课程改革, 调整和改革基础教育的课程体系、结构、内容, 构建符合素质教育要求的新的基础教育课程体系”。《改革纲要》对制定各科课程标准提出了明确要求, 并指出教材内容的选择应符合课程标准的要求。因此, 在《改革纲要》指导下构建的新课程体系以及与之对应的教材体系都应是符合素质教育要求的新的基础教育知识体系。既然是“知识体系”, 则必然有着体系的整体性。指导学生整体把握学校开设的所有课程, 首先, 要指导学生学会认识学校开设的所有课程这个部分与人类文化这个整体之间的关系, 站在文化的高度认识学校开设的各科课程对促进自己全面发展的重大意义, 从思想上对各科课程的学习都重视起来, 为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和提高综合素质打牢思想基础;其次, 要指导学生学会认识各科课程这个部分与所有课程这个整体之间的关系, 从整体上把握所要学习的符合素质教育要求的知识体系结构, 构建起符合素质教育要求的知识体系的框架结构。
第二, 整体把握各科课程。各科课程作为所有课程的一个子系统, 必然具备系统的整体性。各科课程标准对本门课程的地位和作用进行了阐述, 指出了开设本门课程的意义及本门课程与其他课程的关系, 指出了本门课程的性质、基本理念和设计思路。指导学生整体把握各科课程, 教师首先要在吃透课程标准的同时指导学生学会通过学习课程标准以及教材的绪言、引言等帮助学生理清本门课程在所有课程中的地位和作用, 认识本门课程与其他课程之间的关系;其次, 要指导学生学会通过分析课程设计思路以及整套教材和每本教材的设计特点从整体上了解、构建起该学科的知识框架。
2. 运用有序性原则建构认知结构
凡系统都是有序的, 它是系统有机联系的反映。系统是多层次、多等级的, 由横向联系、纵向联系、纵横联系构成立体交错的网络模式。系统内部之间稳定的联系构成系统的内部结构, 保障系统的有序性。指导学生运用有序性原则进行学习, 就是指导学生学会在整体把握课程的基础上从所有课程的有序性和各科课程的有序性两个层次注重运用知识的有机联系进行学习。
第一, 注重所有课程之间的有机联系。所有课程都是人类文化这个大系统中的子系统, 它们之间必然有着密切的联系, 在不断地进行着物质、能量和信息的交流。其实, 学校开设的各科课程的学科思想和方法都有很多相通甚至相同之处, 并且各学科知识之间也存在着非常广泛的联系。指导学生学会运用有序性原则注重所有课程之间的有机联系, 就是要指导学生学会在理清各科课程的学科思想和方法的相通、相同之处的同时注重发现和应用各学科知识之间广泛存在着的纵横联系, 使各学科知识体系之间建立起广泛而稳固的有机联系, 通过建立这种广泛而稳固的有机联系来构建起完整的认知结构。
第二, 注重各科课程知识体系的有机联系。各科课程作为学校所开设课程的一个子系统, 其各要素之间的有机联系更为紧密。注重各科课程知识体系的有机联系是对注重所有课程知识之间的有机联系的进一步拓展和深化。指导学生学会运用有序性原则注重各科课程知识体系的有机联系, 就是在要指导学生学会整体把握各科课程学科知识体系框架的基础上, 充分运用该课程学科知识体系层次和等级上的有序性, 通过从整体到部分的“逐渐分化”和从部分到整体的“意义建构”构建起完整的学科知识体系。
3. 运用开放性原则构建符合素质教育要求的知识体系
开放性是说一个系统如果与外界有物质、能量、信息等方面的变换, 它就不再是孤立的系统, 而是开放性的系统。任何系统都是开放性的, 即系统与环境之间、系统与系统之间、系统内部各子系统之间, 都必须不断进行物质、能量和信息的交流;否则, 就不能保证自身的正常运转和发展。无论是学校开设的所有课程这个大系统还是各科课程这个小系统都是开放的系统。为“保证自身的正常运转和发展”, 就不能将知识的意义与应用割裂开来加以理解, 知识的意义和用法是密不可分的, 知识的应用范围含有越多的因素越精确, 知识就会变得越灵活。这也是《改革纲要》明确提出要“加强课程内容与学生生活以及现代社会和科技发展的联系;从小学至高中设置综合实践活动并作为必修课程”的意义所在。加强课程内容与学生生活以及现代社会和科技发展的联系, 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是本次课程改革的亮点之一。指导学生运用开放性原则进行学习, 就是指导学生学会在整体把握课程、建构认知结构的同时注重所学知识与日常生活以及现代社会和科技发展的联系、注重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在学习课程内容时要注重运用情境学习法将个体、社会以及环境等置于统一的整体中来进行学习。在综合实践活动中要注重实现学习与生产劳动、社会实践相结合, 增强探究和创新意识、学习科学研究的方法、发展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 着力提高学习能力、实践能力、创新能力, 促进全面发展。
三结束语
系统论作为一种方法, 它的基本原理对教育科学研究同样具有指导意义。把系统论引入对学生的学习方法指导中, 对促进学习方法的改革和创新有着重大意义。对学生进行系统学习法的学法指导, 有利于帮助学生掌握并运用系统学习法构建起符合素质教育要求的知识体系, 进而帮助学生学会学习, 注重知行统一, 促进学生不断提高学习能力、实践能力、创新能力, 促进学生德智体美有机融合和全面发展, 促使学生成为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摘要:对学生进行系统学习法的学习方法指导, 就是指导学生在理解系统论和系统学习法的基础上运用整体性原则整体把握学校开设的课程, 运用有序性原则建构完整的认知结构, 运用开放性原则构建符合素质教育要求的知识体系, 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关键词:系统论,系统学习法,学习方法指导
参考文献
[1]教育部.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 (2010~2020年) [S].北京:人民出版社, 2010
[2]李诚忠、王序荪.教育控制论[M].长春: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 1986
[3]毛小丽、高峰.系统学习法在大学物理习题教学中的应用[J].合肥工业大学学报 (社会科学版) , 2006 (4) :65~67
[4]陈伟、王涛、谢铁丽.强化学习法的学习方法指导——基于行为主义学习理论的学习方法指导[J].新课程研究.基础教育, 2011 (6) :13~14
[5]常绍舜.从整体与部分的辩证关系看系统论与还原论的适用范围[J].系统科学学报, 2008 (1) :87~89
[6]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 (试行) [S].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 2001
[7]陈伟、杜喜保、王心东.整体学习法与部分学习法的学习方法指导——基于整体观和认知主义的学习方法指导[J].新课程研究.基础教育, 2011 (8) :136~137
《综合电子系统实习》指导书 篇5
《综合电子系统实习》指导书
一、实习的目的和任务
1. 目的:使学生通过解决实际问题,巩固和加深在“模拟电子技术基础”和“数字电子技术基础”课程中所学的理论知识和实践技能,基本掌握常用电子电路的一般分析和设计方法,提高对电子电路的分析、设计和实践能力,为以后从事生产和科研工作打下一定的基础。
2. 任务:根据电子电路设计的特点组织实施综合电子系统实习,通过此实践性环节训练,使学生掌握多种元器件的识别方法、仪器的基本使用、印刷搬电路的设计和制作、电子电路组装和调试、故障排除的基本方法和步骤。通过此实践性环节训练,对学生毕业设计和毕业后从事电子技术工作将有很大帮助。
二、综合电子系统实习题目的选定
一般情况下,综合电子系统题目由电子信息教研室共同研究,经系审批后执行。题目的拟定,要充分考虑教学的实际情况和学生的水平。要求所选定的题目要有一定的深度和广度,使学生需经过努力后能在规定时间内完成任务。
三、综合电子系统实习的基本要求
要求学生以三至四个人为一个小组,选择一个设计题目,进行分工合作。前期根据所给题目查阅文献,收集资料,确定设计方案;然后进行系统设计实现,完成系统原理图设计和PCB板设计,购买元器件,完成系统实物制作和调试,要求实物调试必须成功。
之后,每个小组撰写一份总体设计报告,每个小组成员根据自己在设计中承担的工作撰写相应的实习报告,总结自己在实习中的收获和体会,以此作为实习评定成绩的依据之一。
综合电子系统实习总时间:
19、20周两周时间,20周周五验收作品与提交实习报告,到时要求小组成员全部到场。
四、实习安排
五、常用电子电路的一般设计方法
通常所说的电子电路设计,一般包括,拟订性能指标、电路的预设计、实验和修改设计四个环节。
衡量设计的标准是:工作稳定可靠,能达到所要求的性能指标,并留有适当的余量:电路简单、成本低、功耗低;所采用元器件的品种少、体积小且货源充足;便于生产、测试和维修等。
常用电子电路的一般设计方法和步骤是:选择总体方案,设计单元电路,选择元器件,审图,实验(包括修改测试性能),画出总体电路图。
由于电子电路种类繁多,千差万别,设计方法和步骤也因情况不同而不同,因而上述设计步骤需要交叉进行,有时甚至会出现反复。因此在设计时,应根据实际情况灵活掌握。总体方案的选择
设计电路的第一步就是选择总体方案,所谓总体方案是根据所提出的任务、要求和性能指标,用具有一定功能的若干单元电路组成一个整体,来实现各项功能,满足设计题目提出的要求和技术指标。
由于符合要求的总体方案往往不止一个,应当针对任务、要求和条件,查阅有关资料,以广开思路,提出若干不同的方案,然后仔细分析每个方案的可行性和优缺点,加以比较,从中取优。在选择过程中,常用框图表示各种方案的基本原理。框图一般不必画得太详细,只要说明基本原理就可以了,但有些关键部分一定要画清楚,必要时要画出具体电路来加以分析。
选择方案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①应当针对关系到电路全局的问题,开动脑筋,多提些不同的方案,深入分析比较。有些关键部分,还要提出各种具体电路,根据设计要求进行分析比较,从而找出最优方案。
②既要考虑方案的可行性,还要考虑性能、可靠性、成本、功耗和体积等实际问题。
③选定一个满意的方案并非易事,在分析论证和设计过程中需要不断改进和完善,出现一些反复是再所难免的,但应尽量避免方案上的大反复,以免浪费时间和精力。
2单元电路的设计
在确定了总体方案、画出详细框图之后,便可进行单元电路设计。
设计单元电路的一般方法和步骤:
①根据设计要求和已选定的总体方案的原理框图,确定对各单元电路的设计要求,必要时应详细拟订主要单元电路的性能指标。注意各单元电路之间的相互配合,但要尽量少用或不用电平转换之类的接口电路,以简化电路结构、降低成本。
②拟订出个单元电路的要求后,应全面检查一遍,确实无误后方可按一定顺序分别设计各单元电路。
③选择单元电路的结构形式。一般情况下,应查阅有关资料,以丰富知识、开阔眼界,从而找到适用的电路,当确实找不到性能指标完全满足要求的电
路时,也可选用与设计要求比较接近的电路,然后调整电路参数。
3总电路图的画法
设计好各单元电路以后,应画出总电路图。总电路图是进行实验和印制电路板设计制作的主要依据,也是进行生产、调试、维修的依据,因此画好一张总电路图非常重要。
画总电路图的一般方法如下:
①画总电路图应注意信号的流向,通常从输入端或信号源画起,由左到右或由上到下按信号的流向依次画出各单元电路。但一般不要把电路画成很长的窄条,必要时可按信号流向的主要通道依次把各单元电路排成类似字母“U”的形状,它的开口可以朝左,也可朝向其他方向。
②尽量把总电路图画在一张图样上,如果电路比较复杂,一张图样画不下,应把主电路画在一张图样上,而把一些比较独立或次要的部分(例如直流稳压电源)画在另一张或者几张图样上,并用适当的方式说明各图样之间的信号联系。
③ 电路图中所有的连线都要表示清楚,各元器件之间的绝大多数连线应在图样上直接画出。连线通常画成水平线或竖线,一般不画斜线。互相连通的交叉处用圆点标出,连线要尽量短。电源一般只标出电源电压的数值(例如+5V,+15V,-15V)。电路图的安排要紧凑、协调,稀密恰当,避免出现有的地方画的很密,有的地方却空出一大块。总之,要清晰明了,容易看懂,美观协调。
④ 电路图中的中大规模集成电路,通常用框形表示。在框中标出它的型号,框的边线两侧标出每根连线的功能名称和管脚号。除中大规模器件外,其余元器件的符号应当标准化。
⑤ 集成电路器件的管脚较多,多余的管脚应作适当处理。
⑥ 如果电路比较复杂,设计者经验不足,有些问题在画出总体电路之前难以解决,可以先画出总电路图的草图,调整好布局和连线后,在画出正式的总体电路图。
以上只是总电路的一般画法,实际情况千差万别,应根据具体情况灵活掌握。4 元器件的选择
从某中意义上讲,电子电路的设计就是选择最合适的元器件,并把他们最好的组合起来。因此在设计过程中,经常遇到选择元器件的问题,不仅在设计单元电路和总体电路及计算参数时要考虑选哪些元器件合适,而且在提出方案、分析和比较方案的优缺点时,也需要考虑用哪些元器件以及它们的性价比如何等;怎样选择元器件呢?必须搞清两个问题:第一,根据具体问题和方案,需要哪些元器件,每个元器件应具有哪些功能和性能指标;第二,哪些元器件实验室有,哪些在市场上能买到,性能如何?价格如何?体积多大。电子元器件种类繁多,新产品不断出现,这就需要经常关心元器件的信息和新动向,多查资料。一般优先选用集成电路,集成电路的应用越来越广泛,它不但减小了电子设备的体积、成本,提高了可靠性,安装、调试比较简单,而且大大简化了设计,使数字电路的设计非常方便。审图
因为在设计过程中有些问题难免考虑不周,所以在画出电路图后,要进行全面审查,审图时应注意以下几点:
① 先从全局出发,检查总体方案是否合适,有无问题,再检查各单元电路的原理是否正确,电路形式是否合适。
② 检查各单元电路之间的电平、时序等配合有无问题。
③ 检查电路图中有无烦琐之处,是否可以简化。
④ 要特别注意电路图中各元器件是否工作在额定值范围内,以免实验时损坏。
⑤ 解决所发现的全部问题后,若改动较多,应当复查一遍。
6实验
(1)实验的必要性
设计一个能实际应用的电子电路,既要考虑方案以及用哪些单元电路,各单元电路之间怎样连接,如何配合,还要考虑用哪些元器件,他们的性能、价格、体积、功耗、货源等。因此,设计时要考虑的问题和因素特别多,加之电子元器件品种繁多、性能各异,初学者经验不足,以及一些新的集成电路功能较多,内部电路复杂,如果没有实际使用过,单凭看资料很难掌握它的各种用法和具体细节。因此,设计时难免考虑不周、出现差错。实践证明,对于比较复杂的电子电路,单是纸上谈兵,要想使自己设计的电路无误和完善,往往是不可能的,所以必须进行实验。
(2)实验内容
① 检查各元器件的性能和质量能否满足设计要求。
② 检查各单元电路的功能和主要指标是否达到设计要求。
③ 检查各个接口电路是否起到应有的作用。
④ 把各单元电路组合起来,检查总体电路的功能,从中发现设计中的问题。在实验过程中遇到问题时应善于理论联系实际,深入思考,分析原因,找出解决问题的办法。经测试,性能达到全部要求后,再画出正式的电路图。
六、综合电子系统实习设计选题
设计课题1:频率合成器设计
已知电源电压VDD=+5V,晶振频率为1MHZ,用CC4046设计一频率合成器。● 主要技术指标工作频率范围为100HZ~100kHZ,分为三个频段,即(100HZ~1kHZ),频率间隔为100HZ;(1kHZ~10kHZ)频率间隔为1kHZ;(10kHZ~100kHZ)频率间隔为10kHZ。
● 测试要求
① 测量CC4046锁定时各引脚的直流电压及压控振荡器VCO的控制特性曲线(注明固有振荡频率ƒv的值),并求特性曲线的斜率Kv.② 测量CC4046锁相环的捕捉带Δƒv、同步带ΔƒL
③ 测量频率合成器的基准频率、工作频率范围、频率间隔及波道数。
● 频率合成器的功能扩展实现频率显示,采用逻辑控制电路改变分频系数M和N。
设计课题2:FM调频与解调电路设计
已知调制信号频率ƒΩ=1kHZ,用2块NE564设计一FM调制与解调电路。● 主要技术指标载波频率ƒc =6MHZ,最大频率偏移Δƒm =1MHZ,调制电路输出的FM调频信号的电压Vo≥200mV;解调电路输出的FM解调信号的电压VΩ≥1V,载波信号的电压Vc ≥100mV。
● 设计要求
① 先设计FM调频电路,再用调频电路的输出信号作为FM解调电路的输入。② 测量NE564锁相环的捕捉带Δƒv和同步带ΔƒL,用频率计和双踪示波器监测
环路的锁定与失锁。
③ 测量并观察NE564的静态工作点和各引脚的波形。
设计课题3:FSK调制与解调电路设计
在FSK移频数据传输中,常用多个频率来传送信息,例如,用ƒ1 =10kHz±
0.5kHz表示信息“1”,ƒ2 =20kHZ表示信息“0”。试用CC4046设计一FSK移频数
据传输调制与解调电路,设传送的数字信息码为0110(提示解调电路要用到CC4046中的相位比较器1)。
设计课题4:电话机双音多频拨号与译码电路设计
已知电源电压VDD =5V,主要器件有:32kHZ晶振、集成电路锁相环(CC4046、NE564、NE567任选)、3×4键盘等。设计一个具有0~9十个数字按键的电话机双音多频拨号电路和双音多频译码电路。
● 设计要求
① 设计产生如表6.1.1所示的8个音频频率的振荡电路。
② 每个数字键按下时,双音多频拨号电路应输出对应的两个频率的叠加信号,用示波器进行观测。
③ 对双音多频译码电路的输出信号经译码显示电路,显示对应按键的数字。④ 模拟电话机拨号通信。
设计课题5:基于FPGA的数字日历设计
设计要求
1)用EDA实验箱的I/O设备和PLD芯片实现数字日历的设计。
2)数字日历能够显示年、月、日、时、分、秒。
3)数字日历具有复位和校准年、月、日、时、分、秒的功能。
设计课题6:红外多路遥控系统设计
设计要求
遥控路数为四路;可控制受控设备的开关状态,并且在接收端能判别开关信号,以发光二极管的亮暗表示受控设备的开关。工作频率为50KHz,遥控距离不小于三米。
设计课题7:点对点有线数据通信系统设计
设计要求:
发送端由拨码开关设置8位码的状态并分别用8只发光二极管来显示。在接收端进行接收,并分别用8只发光管显示。有线信道长度小于10米。
设计课题8:秒表电路的设计
设计要求:
1、电子秒表具有1只按钮,当按钮第一次按下后开始计时,第二次按下后停止计时并保留本次计时时间,第三次按下后电子秒表复位,为下一轮计时做准备。
2、用2只八段数码管显示计时时间,计时范围为00秒-99秒。
设计课题9:数字电压表的设计
设计要求:
1、用4只八段数码管显示被测电压的结果。
2、测量范围为0V ~ 5V,测量精度为0.001V
设计课题10:多功能信号发生器的设计
设计要求:
1、能够产生两种或以上种输出波形(正弦波、三角波、锯齿波等)。
2、输出的波形的频率允许有多种选择。
3、输出波形的幅度在1V ~ 5V范围内。
DUX:健康床垫系统的引领者 篇6
品牌理念
创立于1926年的DUX品牌,从外观设计、选材质量及严格的制作工艺都透露着其成就品牌的特性。它不断完善创新,将“科学睡眠”与“舒适睡眠”完美结合的观念体现出对科技的追求。就科学性而言,DUX床垫在设计时运用了人体工程学所阐述的理论以及专家关于睡眠质量研究的尖端成果;就舒适度而言,DUX床垫独特的弹簧系统会根据不同的人施予它的不同压力做出不同的反应,让身体在睡眠时保持最自然、最放松的姿态,并且能有效减轻脊椎压力、均匀分散身体重量,进而促进人体在睡眠时的血液循环。
科技独创
DUX品牌从创立至今,获得多项技术专利,PASCAL连锁式弹簧系统就是其中之一。PASCAL采用瑞典最高质量的钢材制作而成,采用约3000米长的钢丝来生产弹簧系统。独特的弹簧设计与最坚固的瑞典钢丝相结合,创造出了制床领域里面世界上最小(2.5厘米直径,仅5厘米高)、最纤细、最坚韧的弹簧系统。它由3块可互换式弹簧垫组成,这3块弹簧垫分别是软中硬三个硬度,分别支撑肩部,臀部和下肢,能够根据人体不同部位的受力需要作相应的调节,使人体的肩部、臀部以及腿部分别得到最佳的支撑,使脊椎呈现完全直线的状态。
斯德哥尔摩著名的独立实验室(karolinska institute)的实验显示,与其他床类产品相比,DUX的床具能够使人更快地进入睡眠并能保持最长时间的熟睡状态,增加10%的深度睡眠。
天然选材
DUX床采用的是质量上乘的天然乳胶。乳胶垫在制作过程中产生内部相连的微细空洞,能让空气自由流通,能天然保持床垫清新、干爽、透气,能散发身体睡眠时的热气和湿气,使身体保持清爽。同时,乳胶中的橡树蛋白能有效防止螨虫、细菌的寄生,还有防霉的作用。这层乳胶垫是一种极其柔软的低密度垫,可以为DUX的弹簧支撑提供持久的缓冲。
DUX上层乳胶床垫有两种厚度不同的原棉层,厚的供冬天使用,薄的供夏天使用。原棉可以很好地保持蓬松度,表面的面料纺织有很多小孔,有利于增强垫子的透气。表面面料是棉和涤的针织面料,如果仅用棉,耐磨度不够,涤能更好地增强耐磨度。在上层床垫上,DUX还设计了纯棉的上床垫保护罩,平时只需清洗保护罩即可。
DUX始终选择天然、环保、高品质的材料来制作床具,因此获得了Okeo Tex100证书,证明了DUX床具丝毫不含有对人体健康有危害的物质,完全达到了严格的人类生态学要求。
系统化健康指导 篇7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2013年1月—2013年12月我科共收治糖尿病患者90例, 其中45岁~65岁36例, 66岁~85岁54例, 女19例, 男71例, 均属于非胰岛素依赖型糖尿病;其中无其他慢性疾病69例, 合并呼吸道慢性疾病8例、消化道疾病4例、心血管疾病9例。
1.2 护理问题评估
1.2.1 知识缺乏
缺乏糖尿病的常识及其防治技能。90例患者中有9例为二次住院, 对糖尿病知识有较系统的掌握, 其余均为初次住院, 糖尿病知识阙如。
1.2.2 并发症
因缺乏糖尿病自我保健知识, 并发症发生概率较大, 接受健康教育后大为改善。
1.2.3 认知误区
患者中有26例存在没有时间、没有必要改变某些生活习惯, 改变行为并不是很重要的思想误区。
2 健康教育方式
2.1 口头讲解
主要针对文化较低或年龄较大对书面宣传资料不易接受者, 患者入院24 h内建立住院护理病历, 了解病情, 用浅显易懂的语言, 通过交谈的方式向患者及其家属讲述有关疾病知识、卫生保健内容及其重要性, 使其对疾病有一个概括性认识。
2.2 书面宣教
适合于有一定的文化知识的患者, 利用有关糖尿病知识资料、保健手册由浅入深地指导患者学习, 使患者了解什么是糖尿病及糖尿病对个人、家庭、社会的威胁, 积极配合治疗和护理, 将血糖控制在理想范围, 避免病情进一步发展恶化。
2.3 幻灯、图片宣教
把工作中收集的病情实例, 正确注射胰岛素的方法、部位制作成幻灯片及糖尿病知识的科普图片, 组织患者学习。患者不仅易于接受, 而且健康教育的内容也得到了恰如其分的体现, 主要适合于短时间内对较多的患者进行教育, 这种方法节时、省力、效果好。
3 健康教育内容
3.1 心理护理
糖尿病是一种慢性、终身性疾病, 随着病情的发展会出现各种并发症, 给患者造成很大的心理压力, 甚至悲观、自弃。护理人员应充分理解患者的心理感受, 动员家属及患者共同参与疾病治疗的全过程, 把心理护理贯穿于患者住院的整个过程, 在进行各种治疗、护理的同时及时给予开导, 向其介绍精神心理因素对疾病的影响, 同时指导家属给予心理支持, 关心、宽慰患者, 帮助患者解除内心的恐惧及忧虑情绪, 排除各种干扰因素。90例患者中有28例通过看书、图片、宣传资料等对糖尿病有所认识, 其余均对此病认识模糊, 认为是绝症。通过住院期间系统的健康教育, 列举治疗成功的病例, 最后有87例患者能够保持乐观、健康的心理状态, 积极配合治疗及护理, 树立长期与疾病作斗争的信心。
3.2 饮食指导
合理的饮食治疗是糖尿病的基本治疗措施[2], 住院期间指导糖尿病患者定期测量体重, 根据体重及活动情况计算每日所需的总热量, 参照食物交换份, 即以每份食物所含的热量为80 kcal为食物单位[2], 确定每天摄入的食物份数, 结合患者饮食习惯给予合理的分配, 调整好碳水化合物、蛋白质、脂肪的比例, 按其所含营养成分确定饮食结构。指导患者饮食定时、定量、易消化, 适当增加南瓜、芹菜、麸皮等粗纤维食物, 使患者饮食丰富多样, 减轻因主食摄入少而引起的饥饿感, 将血糖控制在理想范围。通过住院期间合理的饮食指导, 除4例患者生活习惯难以改变, 不能积极配合外, 其余均对饮食治疗的重要性认识清楚, 使入院前认为患糖尿病不能吃或要少吃东西、或多吃无所谓的思想误区解除, 并积极遵照饮食计划执行。健康教育效果满意。
3.3 运动锻炼
适度的运动可增加组织能量消耗, 降低血糖水平, 还可以维持关节功能, 增强机体抵抗力。护理人员指导患者了解运动的好处、原则、注意事项, 根据患者身体状况及病情帮助制定一套适合的运动方案, 如散步、慢走、持续有规律的有氧运动, 原则以患者不感到疲劳为度, 对于配合治疗非常有利。
3.4 用药指导
大多数糖尿病患者需要长期口服药物或注射胰岛素, 告知患者有关药物的作用、服药时间、剂量、注意事项, 让每一位患者了解治疗的程序及种类非常必要, 不仅增加了患者的用药知识, 而且对出院后长期正确的治疗非常有帮助。鉴于此, 我们对于需要长期用胰岛素治疗的21例患者, 在住院期间教会他们掌握正确的注射方法、时间、剂量、部位, 效果非常好。
3.5 并发症的预防及护理
指导患者定时监测血糖、尿糖, 识别糖代谢改变的症状、体征及处理方法, 尽早预防或延迟糖尿病并发症的出现及发展。如出现低血糖反应的临床表现, 清醒者口服糖水、果汁, 严重者可考虑静脉注射50%葡萄糖10~30 g。出现高血糖反应的临床表现, 清醒者给予不含糖饮料。让糖尿病患者不要随意停用或减少胰岛素剂量, 已发生酮症酸中毒者应卧床休息, 多饮水, 及时补液, 加速酮体排出。
3.6 预防保健
指导患者生活要有规律, 劳逸结合, 戒烟酒, 保持皮肤清洁, 每天温水洗脚, 趾甲勿剪得过深, 鞋袜合脚, 保持居室空气新鲜, 避免烟雾、灰尘等刺激。
4 结果
通过对糖尿病患者在住院期间实施系统化健康教育, 取得了比较好的效果, 见表1。
5 讨论
健康教育是整体护理的重要组成部分, 对住院患者有目的地实施健康教育, 进一步促进了护理工作的开展, 提高了护理工作质量。住院期间对糖尿病患者给予规范化健康教育, 使患者对疾病有了正确的认识, 掌握了系统、正确的治疗护理方法, 形成了良好的心理状态, 对出院后自我治疗、自我保健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 进一步提高了生活质量。
参考文献
[1]王全珍, 徐晓璐.现代老年护理学[M].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 1999:189.
“天气系统”复习指导 篇8
天气系统知识主要分散于世界地理和高中必修地理1教材中, 既有事实性知识, 也有原理性知识。从近几年的高考命题看, 高考侧重考查风向、降水位置、天气过程、天气系统的判断等。试题经常以等压线图、天气系统图为载体, 考查解读信息能力、调用知识能力, 以及描述、阐释事物的能力。从试题类型看, 既有选择题, 也有综合题, 但以选择题居多。
一、天气与气团
【知识精讲】
天气是指短时间内大气的物理状况, 一般指2~3天内某地的大气变化。描述天气特点时学生应从天气现象和天气指标两方面来考虑。天气现象指风云雨雪、冷暖干湿的变化;天气指标指气温、气压、风向、风速、湿度的变化等。
气团是大块性质均匀的空气, 是影响天气的基本因素。在单一气团的控制下, 天气稳定。按照经过地区的温度, 气团可分为冷气团和暖气团。譬如, 冬季影响我国天气的极地大陆气团是冷气团, 故我国绝大多数地区具有冬季寒冷干燥的特点;夏季影响我国天气的热带海洋气团是暖气团, 故季风气候区具有夏季高温多雨的特点。
【方法总结】
分析天气特点的关键是信息解读。如根据气团的冷暖可推知气温的升降, 根据海陆位置可推断降水的多少, 根据海拔高度可推断气压和太阳辐射的变化, 根据纬度可推断气温的高低, 根据天气系统的类型可推断云雨区的位置及降水特点, 根据等压线疏密及排列可推断风速、风向的变化等。
【经典回放】
(2013年高考全国文综新课标卷Ⅰ) 阅读图文资料, 完成下列要求。
居住在成都的小明和小亮在“寻找最佳避寒地”的课外研究中发现, 有“百里钢城”之称的攀枝花1月平均气温达13.6℃ (昆明为7.7℃, 成都为5.5℃) , 是长江流域冬季的“温暖之都”。图a示意攀枝花在我国西南地区的位置, 图b示意攀枝花周边地形。
推测攀枝花1月份的天气特征。
分析:根据材料, 该地区冬季 (1月) 平均气温较高, 达13.6℃;根据图示, 攀枝花位于冬季风的背风坡, 该地天气晴朗, 少云雨;根据河谷位置, 可推断该地风力小等。
答案:多晴天、少云雨, 风力弱, 气温较高、较稳定 (波动小) 。
二、气压系统
【知识精讲】
气压系统分为高压系统和低压系统。在高压控制下, 天气以晴朗为主;在低压控制之下, 天气多阴雨。譬如, 台风是一种低压控制下的天气现象, 而伏旱是高压控制下的天气现象。
据时空特点分析, 温带气旋主要活跃在春秋季节, 对我国北方地区天气影响较大;热带风暴活跃于夏秋季节, 对我国东南沿海地区天气影响较大;伏旱主要出现在长江流域, 7月份最为明显。
【方法总结】
气压系统有多种图像载体, 学生阅读相关示意图时应关注大气的水平、垂直运动方向, 风向, 气压数值的变化, 据此判断南北半球和气压中心属性;阅读相关天气符号图时应注意数值排列对比, 确定云雨区的位置;阅读相关统计图时应根据气压、风速变化, 推断气压中心类型和天气;阅读相关遥感影像时应根据云雨带的位置和大气的运动方向, 判断气压中心类型, 如北半球气压中心气流呈顺时针方向旋转的为高压系统, 呈逆时针方向旋转的为低压系统等。
【经典回放】
(2013年高考全国文综新课标卷Ⅰ) 下图示意我国某地区14日6时的气压形势, L为低压。图中天气系统以200千米/天的速度东移。读下图, 完成 (1) ~ (3) 题。
(1) 图中甲地14日6~9时的风向为
A.偏东风
B.偏南风
C.东北风
D.西北风
(2) 气象部门发布了暴雨预报, 甲地暴雨开始的时间约为
A.14日14时
B.14日19时
C.15日4时
D.15日11时
(3) 该地区及图示气压形势出现的月份可能为
A.华北平原, 3、4月份
B.四川盆地, 1、2月份
C.黄土高原, 10、11月份
D.东南丘陵, 4、5月份
分析: (1) 甲地位于低压中心L东侧, 且14日6~9时低压中心距离甲地较远。根据甲地附近南高北低的气压形势, 可推断该地区以偏南风为主。故正确答案为B。
(2) 从14日6时的气压形势图来看, 甲地降水过程主要受东移的低压中心L的控制。L东移的速度是200千米/天, 且据图可推算出甲地与L中心的距离在130千米左右, 则15小时左右L中心到达该地, 暴雨开始的时间应该是14日21时左右。故正确答案为B。
(3) 图示区域气压形势为南高北低。3、4月份, 华北地区来自北方的冷空气势力仍很强, 气压北高南低;1、2月份为冬季, 四川盆地北部气压高, 南部气压低;10、11月份, 黄土高原地区天气渐凉, 北方冷高压势力渐强;4、5月份, 东南沿海副高势力渐增, 且向北推移。正确答案为D。
答案: (1) B (2) B (3) D
三、锋面系统
【知识精讲】
锋面系统包括冷锋、暖锋及准静止锋。冷锋过境时风速加快, 云层加厚, 经常有雨雪天气;过境后气温降低, 气压升高。暖锋过境时常出现连续性降水;过境后天气转晴, 气温上升, 气压降低。准静止锋控制地区易出现阴雨连绵的天气。锋面系统控制地区会出现一些灾害性天气现象, 如寒潮、暴雨、沙尘暴等。
冷锋四季都有活动, 但以冬半年为主, 在我国活动范围广。暖锋主要在夏半年活动, 影响我国东部地区, 特别是东北地区较多。影响我国的准静止锋有导致长江流域出现梅雨 (6月) 天气的天气系统, 云贵高原的昆明准静止锋, 北疆的天山准静止锋, 后两者主要活动于冬半年。
【方法总结】
判断锋面类型有多种方法。第一, 根据移动方向来判断。由高纬向低纬移动, 一般为冷锋;由低纬向高纬移动, 一般为暖锋。第二, 根据天气符号判断, 三角符号表示冷锋, 半圆符号表示暖锋。第三, 根据雨区位置、降水特点来判断。降水区位于锋后的为冷锋, 降水区位于锋前的为暖锋。第四, 根据天气现象判断。导致狂风暴雨的一般为冷锋, 导致连续性降水的为暖锋, 导致长时间阴雨连绵的为准静止锋。第五, 根据自然灾害判断, 导致寒潮的为冷锋, 导致梅雨的为准静止锋等。
【经典回放】
(2013年高考江苏地理卷) 下图是2013年5月15日14:00欧洲部分地区海平面等压线分布图。读图回答问题。
甲、乙、丙、丁四地天气状况及其成因的描述, 可信的有
A.甲地阴雨, 受冷锋影响
B.乙地降雨, 受暖锋影响
C.丙地晴朗, 受反气旋影响
D.丁地强风, 受上升气流影响
分析:甲地位于冷锋后, 易出现阴雨天气;乙地位于暖锋后, 暖锋降水发生在锋前, 故该地无降水现象;丙地受高压控制, 以下沉气流为主, 天气晴朗;丁地等压线稀疏, 风力小。故正确答案为A、C。
答案:AC
四、锋面气旋
【知识精讲】
锋面气旋是影响我国北方地区的重要天气系统, 冬半年活动最为频繁。处于锋面气旋不同位置的地区, 天气特点不同。冷锋经过区域, 受冷锋控制;暖锋经过区域, 受暖锋影响。
【方法总结】
判断锋面气旋中各锋面的属性有下列技巧:第一, 根据风向判读。根据风向的偏转可判断南北半球, 进而根据气旋整体的旋转方向可确定锋面的位置和移动方向, 即向高纬方向运动的为暖锋, 向低纬方向运动的为冷锋。第二, 根据所在半球判断。根据南北半球可直接确定锋面气旋的旋转方向, 而锋面气旋的旋转运动决定锋面的移动方向, 据此可确定锋面属性。第三, 根据雨区分布判断。冷锋的雨区在锋后, 暖锋的雨区在锋前, 据此可直接确定锋面属性, 进而根据锋面气旋整体的运动方向确定南北半球。
【经典回放】
(2013年高考安徽文综卷) 下图为2001年4月6日17时某区域地面天气图, 虚线范围内为图示天气系统引发的某种气象灾害实时分布区。此前图示区域大部分地区表土解冻, 地表干燥。阅读图文资料, 完成下列各题。
(1) 描述图示区域气压分布特点。
(2) 判断该气象灾害种类, 分析其形成的天气条件。
分析: (1) 根据等压线数值确定气压高低变化, 结合地理位置明确数值空间变化。等压线的疏密反映风力大小, 图示区域中部气压较低, 等压线稠密, 而西南和东南气压高, 等压线稀疏。
(2) 该气象灾害处于冷锋控制范围, 时间是4月6日, 地理位置是我国西北部, 据此可推断为沙尘暴。春季, 北方地区气温升高, 蒸发旺盛;冷锋控制, 西北风势力强;由于该天气系统为锋面气旋, 多上升气流, 易形成扬沙天气。
答案: (1) 西南和东南部气压高, 有高压中心, 等压线稀疏, 气压梯度小;中部偏北气压低, 有低压中心, 等压线密集, 气压梯度大。
(2) 沙尘暴。天气条件:气温回升导致表土解冻、蒸发加强、地表干燥, 沙源丰富;冷锋锋前暖气团干燥、难以形成降水, 气旋势力强、气流上升, 形成扬沙;偏西风风力强劲, 形成大范围沙尘暴。
五、识别天气图
【知识精讲】
阅读天气图是学生必备的技能, 天气图通过天气符号、等压线、经纬度等信息反映天气变化。
【方法总结】
阅读天气图一般分为四步:第一, 明确时空背景, 也就是图示反映什么地区什么时间的天气变化;第二, 明确图中有哪些天气系统, 是高压还是低压, 是冷锋还是暖锋;第三, 根据特定时间的天气形势确定天气系统的移动方向, 如北半球冬半年天气系统经常向低纬、向海洋移动;第四, 根据天气系统确定某地区天气特点。
【经典回放】
(2013年高考北京文综卷) 图 (a) 为某日8时海平面气压分布图 (单位:百帕) , 图 (b) 显示 (4) 地24小时内风的变化。读图, 回答 (1) ~ (2) 题。
(1) 图 (a) 中
A. (1) 比 (2) 风速大
B. (1) 比 (3) 云量少
C. (2) 比 (3) 气压低
D. (2) 比 (4) 气温高
(2) 锋面通过 (4) 地的时间可能为
A.上午
B.下午
C.傍晚
D.夜间
分析: (1) (2) 处的等值线比 (1) 处密集, 故 (2) 处的风速比 (1) 处大; (1) 被高压控制, 盛行下沉气流, 以晴朗天气为主, (3) 被低压控制, 盛行上升气流, 以阴雨天气为主, 故 (1) 比 (3) 云量少;低压系统中心气压最低, C选项错误; (4) 受暖气团控制, (2) 位于冷锋后, 受冷气团控制, 所以 (4) 处的气温比 (2) 处高。故正确选项为B。
(2) 锋面通过时 (4) 地应吹偏西风, 从图 (b) 中可以看出12点之前为偏西风, 故选A。
答案: (1) B (2) A
六、变式训练
1. 南极中山站 (69°22′24″S, 76°22′40″E) 时间 (区时) 2009年2月2日9时25分, 我国在南极最高点附近建立的昆仑站 (80°25′01″S, 7 7°06′58″E) 正式开站。与中山站相比, 昆仑站所在的地点
A.年降雪量较大
B.气压较高
C.年太阳辐射较强
D.年均风力较小
2. 下图为某气象台发布的墨西哥湾邻近海区飓风近地面天气形势图。此时降雨集中分布在飓风东北部的主要原因是
A.气流上升速度快
B.形成锋面雨
C.凝结核多
D.气温较低
下图是2010年3月中旬发生在我国的沙尘暴的一幅遥感影像。图中色调由浅至深依次是白浅云层、被卷到空中的沙尘和陆地表面。读图, 完成3~5题。
3. 该沙尘暴发生地位于
A.副极地低压带
B.西风带
C.副热带高压带
D.东北信风带
4. 导致该沙尘暴的天气系统是
A.反气旋、冷锋
B.反气旋、暖锋
C.气旋、冷锋
D.气旋、暖锋
5. 影像中部显示的是该沙尘暴的
A.中心区, 沙尘扬升
B.边缘区, 沙尘扩散
C.中心区, 沙尘沉降
D.边缘区, 沙尘沉降
6. 根据材料和下图, 结合所学知识, 回答下列问题。
亚洲冷高压一般形成于9月份, 并逐步影响我国大部分地区冬半年的天气。受其影响, 2006年9月3日至5日, 四川盆地经历了一次暴雨过程。下图表示2006年9月3日20时地面气压场。
(1) 图示时间银川气温____________ (高/低) 于成都, 分析其成因。
(2) 指出图中成都的风向, 判断过境成都的天气系统并简述理由。
参考答案及解析:
1.D根据材料, 昆仑站距离海洋较中山站远且位于南极大陆内部地区, 可推断该地年降雪量小;昆仑站位于南极最高点附近, 由此可推断该地气压低;昆仑站的纬度较中山站高, 则年太阳辐射较少;中山站位于海陆过渡地带, 故风力较昆仑站大。故选择D。
2.A飓风是低压强烈发展的结果。天气形势图中东北部等压线密集, 表示气压梯度大, 风速较快, 即气流上升速度快, 云雨多。故选择A。
3.B根据我国沙尘暴经常出现在华北、西北地区, 可推断沙尘暴发生的位置在中纬西风带。故选择B。
4.C根据卫星影像中云层较厚, 可推断为气旋系统;沙尘暴是冷锋活动的产物。故选择C。
5.A据图可知沙尘逆时针旋转, 并与云层接近, 而云层是大气上升运动的结果, 由此可推断沙尘暴位于气旋中心附近, 而且还在上升。故选择A。
6. (1) 低与成都相比, 银川纬度较高, 海拔较高, 湿度较小, 云量较少, 大气逆辐射弱, 接近冷气团的源地;成都北侧的山脉削弱了冷空气的势力, 且热岛效应较强。
(2) 风向:偏北风。天气系统:冷锋。理由:成都北为高压, 南为低压;冷气团主动向南移动, 并与暖气团相遇形成锋面;该天气系统过境时形成暴雨。
智慧健康系统关键技术研究 篇9
社会经济水平的提升促进了居民对健康的关注, 而面对逐年增长的老年人口以及高血压等慢性疾病, 居民的健康需求不断增长而且在健康管理方面已不再局限于传统的医疗机构, 更多地寻求日常生活方面与医疗服务提供方的整合, 获取更全面的医疗健康支持。科学技术的发展给诸多行业带来了新的增长点, 一些新兴技术应用到医疗健康领域, 可以为人民提供更广泛、高效和智慧的医疗健康服务, 有效增进居民的健康水平, 满足健康需求、更好地进行健康管理。各种新兴的技术给健康服务的优化整合提供了有利的条件, 健康服务也逐步向着科技化、个性化甚至是智慧化的方向发展。在物联网的和感知传感技术的不断发展的基础上, 智慧健康的概念应运而生[1]。
1 智慧健康系统
智慧健康是生命科学和新兴技术融合产生的交叉学科, 主要指利用小型传感装置测量用户的生活和健康状况, 在日常生活中通过网络收集数据, 是增加预防保健的需求以及健康发展新趋势[2], 也有助于进行健康评估和管理。智慧健康是以智能技术、健康技术、网络技术等创新科学技术为支撑, 为人类健康提供服务功能的复杂动态系统[3]。智慧健康系统一般由三层结构组成[4], 底层为感知层, 该层主要是各类健康信息的产生端口, 通过各类传感器采集数据、再由依据短距离通信协议将信息集中到个人服务器, 这类信息主要来源于医院的医疗设备以及个人的健康设施及app等;中间层为网络层, 将感知层的数据进行整合后传输给应用层, 这一阶段主要进行各类网络系统的信息整合和交换, 网络层主要实现健康数据的安全上传, 并及时给用户必要的反馈;顶层为应用层, 主要进行健康信息和数据的分析, 面向健康服务的利用者, 为其提供基础的健康服务或将健康数据开放给第三方来提供更多样的应用和服务, 分为健康医疗行业的应用和个人的应用两大类, 系统的框架如图1所示。
2 关键技术
智慧健康涉及的技术非常广泛, 其中物联网技术是智慧健康的核心, 对智慧健康系统的各层都有重要影响。物联网 (TheInternetofThings, Io T) 是在现代无线通信背景下发展起来的新型范例, 其基本思想是利用我们周围普遍存在的特定感知器, 诸如射频识别 (RFID, RadioFrequencyIdentification) , 传感器, 移动电话等, 根据其独特的寻址方案实现物体间的联系, 进一步实现共同的目标[5]。物联网可以实现物体和物体间的网络连接, 主要利用RIDF技术、传感技术以及定位技术等对各类物品进行感知和识别, 获取物品的各类信息, 这类信息既包括物品本身的信息也涉及对周边环境的感知, 获取信息后利用各类技术对信息进行分析处理, 从而提高对物理环境的认知并为决策提供依据, 可以认为智慧健康是物联网的发展在医疗健康领域的重要表现形式。
以系统各层的分类为视角, 认为各每层都有其必要的关键技术。如图2所示, 感知层的技术主要以数据采集和传感技术为主;网络层以网络技术为核心并涉及云计算等技术;应用层则以数据处理技术和安全隐私技术等为关键。
2.1 感知层关键技术
感知层是智慧健康系统中与个体紧密联系的一端, 从智慧健康的流程和架构而言, 它需要把人体的生理或病理状态转化成可利用的数据信息, 可以认为感知层是智慧健康系统的基础。感知层是对个体健康感知的过程, 主要目的是进行健康数据的收集, 主要涉及的技术包括RFID技术、传感及传感网络等末端智能感知技术。
RFID射频识别也被称为电子标签, 这一技术兴起与20世纪90年代, 主要指利用射频信号通过空间耦合来实现无接触的信息传递, 并根据其传递的信息进行识别[6]。当可识别的标签进入对应的阅读区时, 接收器便可以收到阅读器发出的特定射频信号, 感应到其内部存储的对应物品信息, 阅读器对信息进行读取和解码后, 将信息传输到信息综合系统进行相关数据处理。应用到智慧健康领域, 可以对个体可以进行定位管理, 在医院方面则在档案管理、药品安全方面有重要意义[7]。
传感技术是利用传感器件探测人体各器官的医学生物信号并按照规定格式转换为可以使用医学数据的技术[8]。传感技术需要传感器和传感网络间两者间的协同感知, 获取传感网络区域中的被感知对象的信息并进行处理。传感器件可以感受到需要被测量的信息, 同时可以实现对检测获取信息的转码, 将其转换成可以识别的信号, 传感终端是实现智慧健康的重要环节。
无线传感器网络 (WirelessSensorNetworks, WSN) 是由大量传感器节点通过无线通信方式形成的一个多跳的自组织网络系统, 目的是实现对感应区域网络中对象的协作感知、采集和处理, 可以实现数据的量化采集、融合性处理以及传输[6]。体感网 (BodySensorNetwork, BSN) 作为无线传感器网络的一个分支, 是人体上的生理参数收集传感器或移植到人体内的生物传感器共同形成的一个无线网络[9]。体感网中的传感器节点可以对一些重要的身体生理信号 (如体温, 脉搏, 血糖等) 进行采集, 这种信息还包括人体活动及动作方面, 甚至是人所处的环境[9], 是目前发展智能穿戴设备的技术基础。体感网中一般涉及的节点如图3所示。
2.2 网络层关键技术
网络层是把感知层收集的数据传输到数据计算中心的一个过程, 它的另一过是将数据从中心转入智能化控制设备, 网络层是智慧健康系统的一个中间阶段, 有着承上启下的作用。网络层中的移动通信网络所涉及的各项技术可以提高健康服务的便捷性和效率, 主要应用的关键技术有:网络通信技术、网络融合技术、云计算等。
网络是智慧健康系统进行信息传递和支撑服务的基础性设施, 利用广泛的互联网功能可以实现信息的高速传播。智慧健康的实现涉及到网络通信技术中的短距离无线传输和远程传输技术, 短距离无线通信技术包括无线局域网技术 (Wi Fi) 、蓝牙 (Bluetooth) 和Zigbee等;远程运输技术则重点涉及互联网, 主要为互联网的组网、网关等技术。网络通信技术中, M2M (MachinetoMachine) 技术是智慧健康系统中的关键, M2M主要指机器和机器间的通信, 可以实现人、机器、系统之间通信的健康连接以及信息共享[10]。M2M与其他传输技术可以进行结合, 如以GPRS/UMTS为主的远距离连接技术, 以及蓝牙、Wi Fi、RFID等近距离连接技术[10], 可用于安全监测和药物跟踪等领域。
网络融合 (NetworkConvergence) 的概念最早来源于互联网、电信网以及电话网等在业务层面的融合[11]。当前各种类型网络的发展使得网络间结构差异增大, 网络的复杂性也逐渐增加, 对智慧健康系统中的跨网服务而言产生很大困难。网络融合技术的目的在于实现各种不同类型网络在网络层面的融合, 减小甚至是消除由于标准不同而导致的数字鸿沟问题, 可以实现不同网络间的无缝切换[11], 有利于健康信息的整合和传输。
云计算 (CloudComputing) 是各类传统计算机技术, 包括效用计算、网格计算、网络存储、负载均衡等与新兴网络技术发展融合的产物。它的核心是利用网络把多个相对成本低的计算实体整合成一个具有强大计算能力的系统[12], 利用云计算技术可以将健康相关的数据信息转换成实际决策和行动, 健康服务提供者可以在很短的时间之内, 处理数据量很大的信息。对云计算的应用可以拓展医疗资源和服务的共享性, 为智慧化的医疗健康提供高效率和高度整合的数据共享平台[13]。
2.3 应用层关键技术
应用层是智慧健康系统中直接与人接触的一端, 对智慧健康系统的利用和发展非常重要。智慧健康系统的研究和发展目的最终是实现个体对的健康管理以及对健康数据的智能应用, 为个体提供有针对性的服务。应用层是开发智慧健康系统的目的, 其关键技术和数据的利用相关, 主要是数据处理和融合技术、信息和隐私安全技术以及IPv6技术等。
从底层到应用层, 智慧健康涉及各种信息, 数据量大且种类多, 从这些数据中挖掘出有效的信息需要对数据进行格式的标化, 数据处理和融合技术主要包括一些标准化技术、信息融合技术和数据挖掘等相关技术。数据融合技术指针对在不同时间获取的有时序性的信息, 在一定的标准下进行整合、分析和利用, 来获取对被观测对象的一致性描述, 从而辅助决策和进行评估的信息处理技术[14]。数据处理技术中, 数据挖掘也是关键, 数据挖掘是指借助于多种数据分析工具在海量的数据信息获取有用信息并分析它们的对应关系, 可以针对各行各业的生产和发展, 提供关键的决策支持[15]。数据融合和数据挖掘技术都可以从健康数据提取有效信息, 为健康服务消费者提供个性化、高时效性的服务。
智慧健康系统需要实现各类健康数据的分组交换, 采用数据分组网即IP网作为承载网。IPv6是新一代IP网络协议, 具有丰富的地址资源, 能够支持动态路由机制, 可以满足智慧健康系统中对网络通信地址以及扩展性方面的要求。目前广泛使用的IPv4地址已经面临着即将枯竭的状况, IPv6可以为终端提供充足的IP地址, 广泛应用IPV6是实现智慧健康的必然选择。
个人健康信息和感知网络具有私有性和私密性, 智慧健康在提高个体健康管理效率的同时, 给个人的信息安全和隐私的保护问题带来很大挑战。保障个信息安全以及维护个人的隐私是智慧健康发展中的重要部分, 它会影响个体对智慧健康的接纳程度和使用。从安全和隐私技术的角度而言, 信息和隐私安全相关技术包括用来保证个人身份安全为核心的相关认证技术, 确保数据安全传输的密钥建立及分发制度, 以及确保各类数据安全的数据加密、数据安全协议, 数据匿名化技术等。
3 结语
智慧健康系统平台构建研究 篇10
近年来, 政府与企业合作大力部署城市的公共场所和公共交通设施上的无线网络, 努力推进公共区域的无线网络的覆盖率。2015年第37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也指出WIFI无线网络成为网民首选的网络接入方式, 同时3G/4G网络在手机用户中的普及率高达88.8%。另一方面, 智能手机、平板电脑、智能电视等无线终端的发展普及也大大促进了家庭无线网络的使用。网络的普及为“智慧城市”的实现打下了坚实的基础。作为“智慧城市”构建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的“智慧健康”也面临着极大的机遇与挑战[1]。
1 平台体系简介
2014年7月23日上午, 中国卫生信息学会常务副会长、卫生部统计信息中心主任孟群在中国卫生信息技术交流大会上的报告中介绍了国家卫生、计生资源整合顶层设计规划——“4631-2工程”, 其中, “4”代表4级卫生信息平台, 分别是:国家级人口健康管理平台, 省级人口健康信息平台、地市级人口健康区域信息平台及区县级人口健康区域信息平台;“6”代表6项业务应用, 分别是:公共卫生、医疗服务、医疗保障、药品管理、计划生育、综合管理;“3”代表3个基础数据库, 分别是:电子健康档案数据库、电子病历数据库和全员人口个案数据库;“1”代表1个融合网络, 即人口健康统一网络;最后一个“2”是人口健康信息标准体系和信息安全防护体系。依托中西医协同公共卫生信息系统、基层医疗卫生管理信息系统、医疗健康公共服务系统打造全方位、立体化的国家卫生计生资源体系[2]。
立足于国家平台的基础上, 随着“智慧地球”、“智慧城市”等概念的兴起以及移动医疗与云计算技术的快速发展, 智慧健康系统平台的概念应运而生。智慧健康系统平台将以对公共卫生、慢病管理和便民服务等信息消费需求为核心, 依托云计算、移动互联网、医疗大数据等技术架构, 将在不影响既有应用架构的前提下, 采用云服务的方式聚合社会公共卫生服务资源和便民服务资源, 基于实名制的信息聚合, 最终实现卫生事业管理的创新, 推进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的均等化和人性化。
智慧健康系统平台体系架构由三部分组成:服务内容提供者、运营者以及信息消费者。服务内容提供者顾名思义提供卫生保健服务, 具体包括公共卫生服务、医疗救助服务、药物供应、医疗保险四大服务。运营者即为系统平台, 经过平台整合医疗资源提供给消费者便捷平等高效的信息服务。信息消费者即为有健康保健需求的信息用户, 用户获取卫生信息的渠道多种多样。通过手机、数字电视、社区工作站以及各种自助终端, 用户可随时随地获取医疗咨询。详见下图1。
2 平台总体架构介绍
智慧健康系统平台的架构分为概念层和实施层。概念层主要是分析机构内部以及机构之间的业务流程。实施层主要为医疗服务执行和医疗资源供应, 具体包括:云服务、机构内部的供应链、智能移动健康服务、以大数据为支撑的商业情报、知识管理服务以及Web2.0和Web3.0解决方案。云服务的实施框架是一个三层架构的跨机构平台, 每一层对应相应的管理服务。智慧健康系统平台模块化了若干辅助流程, 例如安全保障和访问控制, 以确保消费者可以访问特定的资源或相应的服务层级。智慧健康系统平台的控制和管理流程需保障平台可用性、可靠性、负载平衡、和服务质量。智慧健康系统平台可通过智能接口实现跨机构的对接即从数字化层面实现联通和合作。通过这些智能接口可以管理业务流程, 在相应的跨机构云平台中实现数据互联互通。而机构内部的供应链使得机构本身可以实施业务通过整合后的分布式网络, 解决复杂、大容量的事务决策活动[3,4]。基于上述分析的基础之上, 本文提出了智慧健康系统平台的五层架构及其支撑体系:第一层, 云基础设施层, 基于云服务的概念, 搭建了与之配套的软硬件框架, 实现资源云端共享及其虚拟化;第二层, 信息资源层, 对卫生信息资源进行划分;第三层, 开发平台层, 基于国家顶层设计的四层纵向平台划分, 本层从横向层面分析, 囊括了开发者门户、运维管理、服务监督以及资源聚集四个方向的模块;第四层, 业务支撑平台层, 通过分析卫生服务划分出公共卫生、医疗服务、医疗保障、药品管理、计划生育以及综合管理6大业务系统;第5层, 渠道应用层, 通过Web门户和移动客户端两个方面进行信息推送, 使得消费者享受到便捷可及的卫生信息服务。详见下图2.
3 平台特性与优势
一个多层次多机构参与的系统平台的供应链端包括多种多样的实体, 具体包括从业人员、实验室、纳税人、制造商、药房、研究机构需要材料, 信息和知识以及组织之间的现金流。而每一个实体都需要一个或者多个机构的参与。所有这些实体都可以进行模块化, 然后通过标准接口以Web服务的方式连接起来。智慧健康系统平台通过移动服务集成了多种功能, 例如捕捉、感知、驱动和控制。智慧健康系统平台的关键创新点在于它能定义、描述、分析用户的健康情景, 通过所获取到的数据以合理的方式做出相应的医疗决策[5]。在这种配置情景下, 一系列的数字追踪设备例如RFID等也可以帮助定位业务问题, 比较典型的应用就是药品的追踪和召回;优化库存管理, 有效期管理;财务补偿以及产品上架对制造商、分销商、零售商和药店的公开透明可及。RFID也可用于病人追踪。每一个实体都可以进行动态组合并封装成一个黑匣子 (使得流程仅可内部访问) 。Web服务作为一个中间件, 使得各个实体之间可以互联互通。与此同时, 平台具有市场监测和信息派发功能, 机构能随时洞察市场、规章及医疗保健需求的变化, IT服务也支持供应链进行动态调整。联动:将输入转化为服务和产品;商店:解决用户问题;网络:联结用户[6]。
大数据支撑下的商业智能 (businessintelligence, BI) 和知识管理服务使得机构可以收集、分析、传播大量的结构化和非结构化数据以支持决策。BI可以被用于研究疾病的传播风险, 电子病历可以集成多种功能, 使得患者可以访问自己的健康信息, 更主动的参与到医疗决策当中, 实现以患者为中心的医疗服务。个人健康档案和用户文档可被用于联通患者数据和临床数据, 增强医患沟通。远程医疗可通过电视, 电话, 电脑或其他同类多媒体设备实现, 可实现实时医患交互或通过电子邮件沟通[7]。文本或影像数据如X光等, 可以轻易获取。数据挖掘可以将病人分为不同的组别并为每一组定义标签, 作为区分的决定性因素。更先进的算法也会被开发出来, 在后台自动运行, 通过历史数据计算出病人的风险, 当他们的治疗开始时, 医疗决策也会根据风险做出相应调整。医疗保健领域知识管理的先决条件是收集数据, 病人或医生需要经常上传测试数据, 系统会将个体的健康数据与测试数据进行比对, 以此来计算用户患某种特定疾病的风险[8]。
Web2.0和3.0是智慧健康系统平台构建成功与否的另一个关键因素, 它可以促进和提高临床决策支持系统的协同开发和共享。例如, 医生可以在You Tube上上传医疗相关视频。同时, 一系列更加细分的健康保健相关的WIKI百科和论坛对于普通用户医疗知识的普及和健康素养的提升也有十分显著的作用[9]。相关的领域专家可以使用博客, 微博等分享一些案例和图片, 让公众了解医院管理体系, 培养健康信息系统平台的意识。当然, 网络分享和传播也要处于政府监管之下, 对于网络言论也要负责, 建立一些权威的公共网站, 让用户可以在社交媒体上获取一手的权威信息, 同时可以安排权威的一线专家为用户进行专业的咨询和解答。社交网络对于用户的信息获取、信息分享以及自我教育是一种十分重要的途径[10]。
4 讨论
许多医疗保健机构尝试通过网络融合以及服务创新来调整机构的资源配置, 以适应不断变化的健康需求, 从而提升服务效率与服务质量。换言之, 医疗保健机构尝试着操纵医疗保健服务系统中可控的因素。然而, 他们发现这些尝试缺少一个可行的切入点。因为医疗保健服务系统比他们所想的要复杂得多。如此大规模的医疗改革, 颠覆了传统的医疗服务模式, 可能会对服务质量产生不可预知的影响, 也会浪费不必要的成本, 甚至最终不能满足病人的需求。医疗保健机构期望引入一种智慧的系统—以云服务为导向, 落点于全方位的健康检测。这样的一种解决方案的核心在于健康大数据, 通过数据挖掘、数据分析等方式给个体提供合适的健康评估, 另一方面也能提升医疗机构的反应速度, 能对个体提供有针对性的、最合适的健康服务。最重要的是智慧健康的系统平台能否简化服务的流程[11]。
智慧健康系统平台实现的一个基本前提是医疗机构能够重新整合他们所提供的医疗服务, 打破固有的商业模式, 并将服务模块化。各个独立的服务模块可以复用, 以一种松散的耦合状态满足动态多样化的用户需求。从更深入的层面来看, 智慧健康平台提供的是一种虚拟化的服务环境, 将医疗资源进行虚拟化, 机构或用户可以在平台上进行医疗模块化资源的重构, 进而享受或提供个性化的医疗服务。这种B2B的合作方式对安全性有极高的要求, 故而要处于严密的监管和审查制度下。对于用户而言, 平台的可用性是关注的重点。要想实现这样的智慧健康服务平台需要统一的标准和服务协议, 需要对现存的医疗和应用进行无缝集成。
构建艺术高职院校职业指导系统 篇11
关键词:高职院校;职业指导系统;构建
为学生就业为导向,是艺术高职院校的办学宗旨。现阶段,艺术高职学生的就业情况,不仅是学校的立校之本,也是衡量学校办学质量的重要因素。如何切实做好艺术职高学生的就业工作,积极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积极构建与运行科学的职业指导体系,全面提高人才质量与就业成功率成为了摆在我们面前的重要任务。
一、从艺术高职学生价值观的角度构建科学的职业指导系统
艺术高职学生正处于青春期阶段,在此阶段,其价值观、学习观等形成上有一定的潜力与可塑性。因此,要不断激发他们努力上进的思想,积极引导他们健康成长,给予其更多的关心与帮助。学校必须从艺术高职学生价值观的角度构建科学的职业指导系统,加强艺术高职院校学生的就业价值观引导。第一,与社会实际需求相吻合。第二,有利于全面发挥学生的个人优势。第三,加强职业本身与自身发展的相互融合。现阶段,社会为毕业生提供的就业岗位逐步大众化,从普通岗位做起、从基层做起,通过自身能力的发挥去获得精英岗位,成为了大学生就业的重要途径。学校要积极调整艺术职高学生的就业期望值,帮助他们寻找适合自己的岗位,扎扎实实走好职业发展的每一步。
二、强化职业指导系统的针对性
构建艺术高职院校职业指导系统,必须结合高职学生不同年级、不同性别、不同专业等,进行针对性的职业教育指导。艺术高职学生的就业指导绝对不是一项局部、临时性的工作,更不是临时包装的过程,必须将就业指导贯穿到整个高职阶段教育过程中。在《高职就业指导构思》中,权福军提出高职一年级的就业主题为就业定位与就业设计,高职二年级的就业主题为就业准备与就业开发,高职三年级应将主题设定为就业的选择与使用。针对艺术高职类学生,必须对其加强就业指导与专业介绍,让学生明确自己的专业知识与专业技能,明确就业指导思想,全面了解与掌握自己的优势与不足。在二年级的时候加强与毕业生之间的交流,邀请毕业生返校与学生进行经验交流,让学生在别人的经验中获得经验、教训与启发,逐步了解社会。
三、加强就业指导体系建设的创新性
要想更好地提高就业指导工作的开展效果,需要进一步强化、创新工作思路,积极研究与探讨新型的就业指导方针。将就业指导积极转变为职业指导,将群体化指导逐渐转变为个体化指导,将授课指导逐渐转变为时间与理论相结合的指导,强化职业创新的重要性。尤其是艺术高职学生就业,必须强化创新性与个性化的就业机制。
四、加强就业指导系统建设与现实社会之间的联系
就业指导是一门课程,更是一门艺术,其包括就业指导以及服务等一系列过程。新形势下,必须提高就业指导系统的时效性,加强与社会之间的联系。积极为学生提供就业政策,结合学生的学习目标、性格、特点,加强学生就业心理的调整以及就业技巧的培训,全面提高学生的市场竞争力。积极成立大学生咨询中心,加强就业指导的规范化与科学化。人们的职业价值观是在社会化进行中发展起来的,因此,进行职业指导必须从社会实际以及学生实际情况入手,确定其不同的职业发展方面,积极通过社会实践完成角色认知。积极组织艺术高职学生深入到社会中对职业情况进行了解与实践。从艺术高职学生角度出发,必须使其个人价值观与社会实际需求相吻合。从学校以及社会角度分析,必须积极采取有效措施,加快学科专业结构调整,提高就业服务与指导水平,真正将艺术高职学生就业工作抓实、做好。
五、积极展开创业指导
在就业形势如此严峻的今天,提升学生的创业素质,是有效解决就业困难的有效途径。积极展开创业指导,对于艺术高职学生尤为适合。艺术工作的场所、形式、模式等具有的变通性,使得艺术工作开展有更多的可操作性,更适合学生创业。所以说,新形势下加强学生创新意识与创业能力的培养成为了一项重要工作。充分利用学校的校园网、校园广播、社团活动、校园刊物等积极营造学生创业的氛围。加强指导学生树立正确的就业观念,变被动择业为主动创业,积极鼓励学生结合自己的兴趣、爱好、技能创造出更大的职业价值。组织学生深入社会一线全面了解就业情况,聘请税务、市场学、会计等方面的专家开展专题培训,及时为学生解决创业过程中的困难,并提供咨询服务与指导,全面提高学生的创业素质,为学生创业奠定良好基础。
综上所述,本文从艺术高职院校职业指导系统建设的重要性与紧迫性入手分析,从五个方面详细论述了构建艺术高职院校职业指导系统的具体策略。
参考文献:
[1]陈鸿俊.高职艺术设计类专业体系及其特点初探[J].当代教育论坛,2006(9).
[2]凌文铨,方俐洛,白利刚.我国大学生的职业价值观研究[J].心理学报,1999(3).
[3]芦京昌,徐明,徐乐蔚,邹大东.高职就业指导工作的现状及发展创新[J].职业技术教育,2008(11).
[4]余新丽,费毓芳.论当代大学生职业价值观[J].中国青年政治学院学报,2006(3).
精馏塔智能操作指导系统 篇12
精馏过程的研究经历了相当长的发展时期。在国内较早时期的化工原理仿真软件中, 浙江工业大学的郑祖铭老师在20世纪90年代开发的精馏实验仿真系统比较具有代表性[4], 2009年北京东方仿真软件公司和天津大学合作开发了化工原理实验仿真软件[5], 两款软件都有侧重点, 但单纯把人工智能应用到精馏过程的DCS仿真系统中, 开发可移植的智能指导系统却未见报道。
笔者提出的精馏过程智能指导系统是以专家系统CLIPS语言为基础, 用于技术人员在进行开停车操作练习时的实时指导。该指导系统利用CLIPS强大的推理和表示功能开发专家系统的知识库和推理机部分, 利用VC2005开发人机交互界面和与外界进行数据交换, 给操作人员在操作过程的任一时刻提出指导和解释, 在开停车过程中较好地辅助工艺人员操作, 确保开停车过程的顺利进行。主要介绍精馏塔智能指导系统的开发方法和过程, 给出软件的组成和每部分的功能, 规则和规则库的创建, 对规则库修改、增加和删除管理, 并以以脱丙烷精馏塔为例, 说明其实际应用情况。
1 系统开发
1.1 整体结构
精馏塔智能指导系统由CLIPS知识库、实时数据采集及专家指导意见等组成, 如图1所示。知识库中存储了大量以规则形式存在的领域专家的经验知识和已知事实, 通过采集的实时数据决定在每个控制信息下要触发的规则, 并给出相应的指导意见。运行该操作指导系统, 首先要运行精馏塔的DCS仿真系统;其次加载专家系统引擎和CLIPS文件;然后从DCS仿真系统中获取实时数据;最后系统会判断需触发的规则并给出指导信息。
1.2 规则的建立
精馏塔智能指导系统的主要功能是实现对精馏塔开停车过程中设备开启顺序和工况参数的监视和指导, 这就需要把开停车步骤条理化, 如果用诸如C语言等编程, 过程会非常复杂, 而且也达不到预期的理想效果。而基于规则的CLIPS专家系统的设计开发, 则可以满足这些需要。
CLIPS采用的是产生式规则系统, 每条规则都是“if (某条件成立) , then (某结论成立) ”的形式[6]。这就要求把精馏塔的开停车步骤整理成“条件-行动”式。精馏塔的开车过程包括4部分:系统 (储罐和精馏塔) 氮气置换;储罐进料;精馏塔进料和升温;精馏塔出料并使之运行平稳。以储罐氮气置换为例, 建立规则, 这时所有阀门和泵处于关停状态。根据工艺和操作经验, 把充氮过程整理成“if…then…”形式, 具体如下:
Rule1如果放空管线手阀打开, 那么可以打开充氮阀
Rule2如果充氮阀和放空手阀打开, 那么充氮开始, 注意氧气变化
Rule3如果氧气含量小于1%, 那么可以关闭氮气阀和放空阀
Rule4如果氮气阀和放空阀关闭, 那么充氮结束, 可以进行下一步
Error1如果充氮阀关或原料阀开, 那么就给出错误警告, 提示关闭充氮阀
前4个规则是顺序执行的, 也就是说, 只有Rule1被激发, 且满足Rule2的条件时, 才会执行Rule2。通过这种规则的建立, 使得操作提示也按顺序完成。如果充氮过程中打开放空手阀后, 没有打开充氮阀, 而是打开了原料阀, 这时便会触发Error1, 给出相应的警告。错误规则没有严格的触发顺序, 只有在进行错误操作时才会给出相应的提示。
精馏塔操作指导中的主要变量包括进料泵、回流泵、采出泵、预热器、冷凝器、再沸器、进料阀、塔顶回流阀、塔釜采出阀、储罐充氮阀、塔充氮阀、储罐放空阀、回流罐放空阀、储罐瓦斯手阀、回流罐瓦斯手阀, 皆为开/关量;其余为高/适中状态, 包括储罐液位、精馏塔液位和回流罐液位。充氮过程的规则如下:
Rule1储罐充氮阀关/储罐放空阀关, 准备对进料罐充氮气
Rule2储罐充氮阀关/储罐放空阀开, 可以打开储罐充氮阀开始充氮气
Rule3储罐充氮阀开/储罐放空阀开, 开始充氮气, 注意储罐中氧气的含量变化;充氮结束时需关闭储罐充氮阀和储罐放空阀
Rule4储罐充氮阀关/储罐放空阀开, 则关闭储罐放空阀
Rule5储罐充氮阀关/储罐放空阀关, 则第一阶段充氮完成, 可以开始下一阶段的氮气置换, 先打开塔顶的放空阀和回流罐放空阀
Rule6塔充氮阀关/回流罐放空阀开, 则打开塔充氮阀, 精馏塔开始充氮
Rule7塔充氮阀开/回流罐放空阀开, 注意观察塔顶和回流罐中的氧气含量变化, 精馏塔充氮结束先关闭塔充氮阀
Rule8塔充氮阀开/回流罐放空阀关, 关闭回流罐放空阀
Rule9塔充氮阀关/回流罐放空阀关, 充氮完成
在CLIPS中, 规则的开头包括3个部分, 即关键词defrule、规则名和可选的注释字符串, 其一般格式为:
1.3 规则库的设计
知识库是实现系统高智能运行的关键, 用于存放由知识获取程序所获取的专家知识[7]。为了实现推理机和解释机的快速高效运行, 知识库分为便于解释机读写的专家知识数据库主便于推理机推理的专家系统规则库。专家系统规则库为用于存储CLIPS规则的.clp文件, 方便推理机进行规则的调用。
精馏塔开停车指导系统设计的重点在于设置CLIPS规则库, 建立规则库之前必须先进行模板的自定义。如, 开车规则库的模板定义为:
CLIPS知识库触发规则实现推理的过程不能缺少输入输出, 输入是触发规则的前提条件, 输出的则是推理结果。而在CLIPS知识库中这种能被有效识别的输入则称为事实。没有事实的输入, CLIPS知识库就无法启动推理。因此, 事实的建立是进行CLIPS推理的前提条件。事实以deffacts开头, 其定义格式如下:
在规则库中, 有时一个事实可以同时触发多个规则, 为此需要对已触发的规则进行标记, 然后修改其触发状态, 使之成为触发其他规则的一个条件。标志变量的模板定义如下:
比如, 对充氮过程的rule1进行标记, 并对其触发状态进行修改, 语句如下:
其中flags 0表示rule1未触发, flag1表示已触发。
2 仿真应用
精馏塔智能指导系统采用Visual和CLIPS语言混合编程技术, 并不依赖具体精馏塔开停车的数学模型, 对于不同的化工装置和物料, 只需更新知识库即可实现对开停车过程的智能指导, 具有很好的可移植性。此指导系统是基于仿真软件开发的, 现以脱丙烷精馏塔仿真为例来介绍其具体应用。
2.1 脱丙烷精馏塔工艺流程
脱丙烷精馏是气体分馏装置的一部分, 其功能是将液化石油气中的C2、C3组分与C4组分分离, 其工艺流程如图2所示。
来自催化裂化装置的液化石油气经脱硫处理后进入脱丙烷流程, 来料首先进入储罐D-701, 由脱丙烷塔进料泵P-701A/B抽出, 流经脱丙烷塔进料加热器E-701时, 用来自催化裂化装置吸收-稳定系统的稳定汽油加热至79℃, 之后进入脱丙烷塔C-701, 从塔顶得到C2和C3的混合物, 塔釜得到各种C4的混合物。塔顶汽相物料经脱丙烷塔顶空冷器EC-701冷凝后进入回流罐D-702, 罐内的液体一部分用脱丙烷塔回流泵P-702A/B抽出作为回流液送回塔顶, 另一部分用采出泵P-703A/B抽出送至脱乙烷塔。C-701塔釜液相物料一部分流经再沸器E-702被低压蒸汽加热汽化后返回塔釜, 另一部分液相物料则作为塔釜产品由塔压送往脱丁烷塔。
2.2 操作指导分析
智能指导系统的界面要求简洁友好, 这就要求把复杂的DCS图转化为简单的流程图, 只保留关键设备、泵和阀门, 并对其进行组态, 组态框中输入其对应设备的ID号, 并且每个设备都必须有对应的ID号。
使用智能指导系统时, 首先打开精馏塔的DCS仿真软件, 将指导系统与DCS相连接, 获取仿真实时数据, 获取成功后的画面如图3所示, 因为此时所有的阀还处于关闭状态, 所以界面出现第一步指导信息, 提示操作人员应该先打开储罐放空阀, 准备充氮气。操作人员执行之后, 接着提示开始充氮气, 请注意D-701中氧气的含量变化。这样, 在指导信息的详细提示下, 操作人员即可快速准确地完成精馏塔的开车过程。
图4为操作指导信息界面, 操作人员在DCS中每执行一步, 指导系统就会有相应的提示。如果操作错误, 就会给出警告, 并提出相应的处理措施。例如, 操作人员在还没有进行系统充氮时, 就打开了原料阀, 这时就会给出相应的报警提示:警告请不要打开原料阀, 先进行设备充氮, 执行上一步骤。进行氮气置换时, 氧气含量达到1%以下才算置换合格, 如果氧气含量达标之前就关闭充氮阀, 也会触发报警提示:充氮未完成, 请不要关闭充氮阀。只有当一切符合条件之后, 才会提示下一步的动作。
精馏塔的进料温度要稳定在79℃左右, 这就需要对预热器E-701有严格的控制。当打开预热器时, 指导系统会时刻监视原料温度的变化, 当温度还未达到79℃就打开D-702的瓦斯手阀, 这时指导系统就会给出错误提示:原料温度未达到79℃, 请关闭瓦斯手阀。如果温度超过了79℃, 系统就会马上给出警告:原料温度已超过79℃, 请减少热量输入。只有当温度稳定在79℃左右时, 指导系统才会给出正确的提示, 继续执行开车步骤。
3 结束语
笔者以脱丙烷塔为例, 设计精馏过程智能指导系统, 将精馏开停车过程转换为以CLIPS语言表达的规则库, 实现了用户界面与CLIPS推理机间的信息传递, 完成了对精馏装置开停车过程的智能指导。仿真测试结果表明:该指导系统简单方便, 反馈效果准确, 能够及时指出错误操作, 并给予正确的指导信息, 达到了实时安全指导的目的。但是, 软件还有待完善, 需补充多方位错误操作提示功能, 同时进一步扩充规则库。
参考文献
[1]付饶, 穆彦军.精馏操作技术的研究[J].山东化工, 2013, 42 (5) :137~138.
[2]王振恒.化工过程开车过程故障诊断方法研究[D].北京:北京化工大学, 2009.
[3]谢慧明.基于人工智能的精馏实验导师系统[D].杭州:浙江工业大学, 2011.
[4]Fan X H, Wang Y, Chen X L, et al.Mathematical Models and Expert System for Grate-kiln Process of Iron Ore Oxide Pellet Production (PartⅡ) :Rotary Kiln Process Control[J].中南大学学报 (英文版) , 2012, 19 (6) :1724~1727.
[5]肖应旺.基于软测量的化工精馏过程推断控制策略[J].控制工程, 2012, 19 (2) :301~306.
[6]谭大鹏, 李培玉, 潘晓弘, 等.基于CLIPS的故障诊断专家系统开发环境[J].浙江大学学报 (工学版) , 2009, 43 (2) :240~243, 393.
【系统化健康指导】推荐阅读:
JQ正本-系统简介《居民健康档案系统》05-21
健康评估系统08-04
健康保障系统09-01
健康护理系统11-28
健康监测系统组成05-22
生态系统健康评价06-05
智慧健康系统技术11-24
电子健康档案系统11-26
居民健康档案信息系统05-09
课外指导管理系统06-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