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产栽培技术管理

2024-10-08

高产栽培技术管理(通用12篇)

高产栽培技术管理 篇1

花椒的种植不仅能够提高人们的生活质量, 促进当地的经济发展, 还能保护当地的生态环境, 构建生态和谐社会。而要促进花椒的产业化发展, 需要相关人员加强对花椒栽培管理技术的研究和对花椒病虫害的防治。

1 种子处理

花椒种子的处理一般有2种方法, 一种是牛粪法, 一种是水浸泡法。水浸泡十分简单, 就是将种子放在水中浸泡, 有利于保存种子[1]。牛粪法则是指将牛粪和种子按照4∶1的比例混合, 然后平铺在阳光下, 注意要背风。平铺的厚度要足够, 可以在6 cm以上, 晒干后即可分块保存。

2 苗圃地管理

整地是种植的前提, 种植人员先要将苗圃地进行平整, 然后清除苗圃地中的杂草和石块, 保持土壤的肥力和水分。此外, 播种施肥前还需要翻耕土地, 以改善土壤的肥力, 并清除土壤中的杂草和病虫。花椒的种子萌发离不开肥料的使用, 选择肥料时应尽量选用有机肥, 以减少对土壤肥力的破坏, 还能够保证施肥的效率。当然, 必要时也可以使用氯化钠等不容易被土壤固定的无机肥, 种植人员可以视情况而定[2]。无论是有机肥还是无机肥, 施肥过程中均要保持肥料撒施的均匀性, 并对土壤进行大力翻耕。也可以在浅耕后施用饼肥或者草木灰。

3 培育育苗

幼苗的繁育是保证花椒产量的重要举措。在培育幼苗的过程中, 种植人员一定要选择合适的花椒品种, 以切实保证花椒的生产质量和产量。部分花椒品种耐力较弱, 生长较为不易。因此, 应尽量选择抵抗能力较强的、生长较为稳定的品种, 如大红袍、大红椒等。此外, 育苗过程中, 种植人员先要将种子清理出来。牛粪法保存的种子需要将牛粪敲碎, 然后将种子和牛粪一起进行播种。播种后盖上薄薄一层细土, 不要超过3 cm, 以免幼苗培育后无法正常生长[3]。然后对土地进行浇水灌溉, 采用适量的水进行淋雨灌溉, 水量不宜过大, 然后用地膜进行覆盖, 保证土壤的湿度和温度。种植棚的温度对花椒的生长影响较大, 要将棚内的温度控制在25℃左右, 不能过高。幼苗生长后可以揭开地膜进行施肥和病虫管理。

4 栽培管理

种植园的选择对于花椒的生长有着直接的影响。花椒喜阳, 对土壤的肥力和深度要求较高。因此, 对种植园的选择也要求通风、向阳, 并且有较厚的土壤层。种子的种植密度需要根据具体情况具体分析, 一般的株距保持在3 m左右, 密度较大, 这样比较方便花椒的生长。栽培过程中, 为了方便蓄水, 相关人员还需要修筑梯田。开挖种植池塘后开始进行梯田修筑, 然后开始进行幼苗的移植。移植过程中可适当修剪幼苗的叶子, 提高幼苗的存活率。移植后需要定期对花椒的枝叶进行修剪, 并做好除草和施肥等工作。

5 病虫害防治

花椒常见的病虫害包括凤蝶、红蜘蛛及蚜虫等, 通常发生在春末夏初季节。对病虫害的防治, 以药物喷剂的形式进行, 每隔10 d对花椒进行一次药物治理, 采用三氯杀蜡醇1 200倍液;或者喷洒50%的灭蚜净乳剂, 喷3次即可。此外, 种植人员还可以在花椒发芽之前喷洒索利巴尔溶液进行病虫害的预防和治理, 也可以用50%马拉松乳剂1 000倍液来进行诱杀, 保证花椒的生长质量。

6 结语

在花椒种植的各个环节, 种植人员均需要做好相应的栽培管理工作, 如苗圃地管理工作、栽培管理工作及病虫害防治工作等, 以保证花椒的生产质量和产量, 提高花椒产业的经济效益, 提高人们的生活质量和生活水平, 促进花椒产业的更好发展。

参考文献

[1]陈立红.东北地区辣椒高产栽培技术要点及其病虫害防治[J].农民致富之友, 2015 (11) :61.

[2]江桂芬.九叶青花椒特征特性及配套栽培技术[J].安徽农学通报, 2015 (17) :54-55.

[3]余启发, 梅伍明.九叶青花椒无公害高产栽培技术[J].中国林业产业, 2016 (9) :147.

高产栽培技术管理 篇2

徐尚平

(舒城县林业局河棚林业工作站,安徽 六安 231330)

摘要:本文结合舒城县营造油茶林的实践,阐述了油茶生长发育特性、造林地选择、整地、品种和苗木选择、造林方法、幼林、成林抚育管理等方面的技术措施,对营造高产油茶林具有较好的现实意义和指导意义。

关键词:舒城;高产油茶林;造林;幼林、成林抚育管理;技术措施

油茶(Camellia oleifera Abel.)为山茶科(Theaceae)山茶属(Camellia L.)常绿灌木或小乔木,是我国特有的木本油料树种,与油棕、油橄榄、椰子并称为世界四大木本油料植物。1 油茶根系发达,是喜酸性的阳性树种,幼苗时稍耐阴,根系直立,在PH值4.5-6.5的酸性土壤中生长良好,寿命可长达100年以上,经济收益期在50年以上,在立地条件优越的地区,百年大树也能挂果累累的。2

舒城县气候土壤条件适合油茶生长,目前千万亩森林增长工程正大力发展油茶新造林,截止2012年面积已达7000公顷。在发展油茶过程中,如何运用油茶高产栽培管理技术建设高产林分,生产上需掌握哪些技术要领并付诸实施,对于舒城县油茶发展的成功与否,具有实践指导意义。1 生长发育特性

1.1根系生长特性

油茶为主根发达的深根性树种。幼年阶段的油茶主根生长量一般大于地上部分的高生长量;到成年阶段以后,逐渐向相反的方向发展,最后树高大于根深。油茶根系的年生长规律,一般是2月中旬开始活动,3-4月间即新梢快速生长之前,根系生长出现第一个生长高峰,9月初花芽分化,果实停止增长以后、开花之前,根系生长出现第二个生长高峰。油茶根系生长有两个明显的特征:一是强烈的趋水趋肥性;一个是较强的愈合力和再生力。

1.2新梢生长

油茶的新梢主要是由顶芽和腋芽萌发,顶端优势明显,顶芽萌发率最高,生机最旺,抽发的新梢粗壮,花芽分化率和座果率均较高。油茶幼树营养生长旺盛,当肥水条件较好时,一年可抽发春梢、夏梢、秋梢,对于树冠建设具有积极作用,应促进其生长并予保留。成年阶段的油茶主要抽发春梢,少有夏梢。3 1.2开花结果习性

油茶花为两性花,花期在长江流域主产区为10月下旬到12月上旬,以11月中旬为盛花期。传粉媒介主要靠昆虫。油茶花期忌低温阴雨,高温晴朗,有利于开花、昆虫传粉及受精。

2、造林技术

2.1造林地选择

油茶为喜光树种,是一种在个体发育过程中,逐步从半阴过度到阳性的树种。油茶进入成年阶段(10年以后),由于大量结果,营养生长与生殖生长交替进行,对直射光的需要十分迫切,如光照不足,对油茶产量影响极大。故山区应选择海拔500米以下,坡度25度以下,阳光充足的阳坡栽植。海拔太高、山地阴坡易发生冻害,坡度太大不便于管理和果实采摘。丘岗、平原地区大面积栽植的坡度不宜低于5度,否则容易积水导致烂根。2.2土壤选择

宜选择土层深厚、肥沃、透气性好的土壤,如PH值在5-6的酸性红黄壤土。一般杜鹃、铁芒萁、马尾松生长良好的土壤(俗称松树土)均适合油茶生长,油茶在此类土壤生长良好,产量和出油率都高。

2.3整地

一般需提前三个月至半年整地,秋季整地,冬季栽植,冬季整地,春季栽植。整地分三种方式:全垦整地、带状整地、块状整地。

2.3.1全垦整地

适宜于平坦地或缓坡地(坡度小于15度)。时间在8-9月份,方法多采用效率高、质量好的机械挖机整地,整地的同时清除大的石块、树兜、枝桠等。整地深度山区30cm左右,丘陵60cm左右。整平后按株行距挖穴,规格50*50*50cm。整地后至栽植前几个月时间土壤可充分熟化。但全垦整地易造成水土流失,特别是坡度大的地块,所以宜留生草带,做到小雨不出带,大雨不下山。2.3.2带状整地

适宜于山区或丘陵(坡度大于15度),按行距开挖环山水平带,带宽2.0-3.5m,视坡度大小而定,坡度大窄一些,坡度小宽一些,外高内低,带间留生草带护坡,带上按株距挖穴,规格同全垦。

2.3.3块状整地

适宜于山区(坡度大于20度小于25度),或水土保持要求较高的河流两岸、水库、公路、铁路边的造林地块。按株行距环山水平“品”字形排列定点挖穴,规格同上,并做好水土保持措施。密度根据立地条件而定,立地条件好密度小些,反之密度宜大些。

2.4 造林

2.4.1造林季节

栽植时间一般选择在初冬或早春,10月中下旬或2月中下旬至3月初,此时气温不高、雨水较多,又处于农闲季节,因此选择这个时间段栽植,可以满足油茶苗对气温、雨水的需要,以及对栽植用工的需求。

2.4.2 品种和苗木选择

舒城县栽植油茶宜选用本地优良品系如大别山1-4号或长林系列良种,这些品种都是通过了省级以上鉴定的良种,而且距离近,起苗、运输方便,有利于栽植成活。苗木多采用二年生容器苗或裸根苗,苗高大于30cm,地径大于0.3cm;品种配置不少于三个,品种之间花期、果实成熟期应相近或一致,面积越大要求品种越多,以保证果实品质。舒城县造林不宜大量从省外调苗,原因有二:一是省外苗木未经引种试验,在舒城县是否适生,产量、出油率如何尚不得而知。二是省外调苗环节多,运输时间长,成活率受到影响。

2.4.3造林前准备

大面积栽植宜注意天气预报,选择雨前或阴天,安排好人工并进行栽植前简单培训,讲解栽植要领;同时安排苗圃起苗并当天运回,运输过程中裸根苗要做好防护,用篷布盖严以防风干失水。到达造林地后进行苗木处理,一是裸根苗打泥浆,泥浆可以用黄泥或塘泥,注意蘸浆均匀;二是苗木高度超过50cm时,应保留苗高30cm断头,截去多余的枝叶。大面积栽植苗木应避免暴晒,如一天无法栽完,应进行假植;最好从苗圃分次取苗运输,保证每次拉回的苗木在1-2天内栽植完毕。容器苗条件可以适当放宽,可在梅雨季节或秋冬季节栽植。2.4.4栽植密度

初植密度以2.5m×2.5m、3m×3m株行距比较合适。应根据地类条件、品种特性、经营目的而定。地肥密度小,地瘦密度大。

2.4.5 栽植方法

栽植时要挖出比苗木根系稍大的栽植穴,表层细土回填,根系舒展,土壤与苗木根系密接不留缝隙,分层压实。栽植深度土壤宜将油茶苗嫁接口上端1cm处埋实,再覆盖一层松土。做到根舒、苗正、土实。栽植后如无雨则需浇定根水或定期浇水,最好不要在中雨或大雨天栽植。幼林管理技术

油茶栽植后应及时进行幼林管理,创造良好的环境条件,满足油茶生长对水肥的需求,保证油茶栽植后成活和早产丰产。3.1灌溉

油茶在起苗、运输、栽植时根系受到损伤,叶面失水较多,故需保证有充足的水分,这是保证栽植后成活的关键因素。特别是遇到连续高温干旱,更应定期浇水。

3.2中耕除草

造林当年进行一次松土除草,宜在九月份进行,宜浅不宜深。夏季三伏天不宜除草,因为当年油茶幼苗需适当遮阴,除草后幼苗直接暴露在夏季阳光下,表土炽热,容易造成当年造林苗木死亡。从第二年始,每年松土除草2次,第一次在5-6月份,第二次在8-9月份,松土深度一般在3-5cm。可以把杂草覆盖在根部周围,作为肥料。栽植后如发现缺株,应及时补植。

3.3 施肥

第一年宜在冬季进行,每株沟施或穴施畜禽粪肥或土杂肥等农家肥5-10kg,第二年春季可施用复合肥,或用1/200的尿素稀薄液叶面施肥,可促进苗木生长。3.4整形修剪

3.4.1 目标

控制顶端生长,促进侧枝生长,形成通风透光的树体结构和良好的冠形。

3.4.2 方法

先培养主干,第一年至第二年保留顶芽萌发的强壮春梢,使其成为主干。再培养树形,在苗高50cm处打顶,培养3-4个强壮枝作为主枝,再在主枝上保留副主枝。整形修剪的时间可在第一年秋冬季至次年2月份进行,修剪后应及时除萌,幼树修剪宜轻不宜重。栽植后1-3年内幼树遇花蕾需摘除。

2.5合理间作

合理间作可为油茶幼林提供良好的土肥光热条件,促进油茶幼林生长;也有利于以农养林,长短结合,提高经济效益。间作作物选择:宜选用黄豆、绿豆、豌豆、芝麻、花生等不与油茶争水争肥的作物,不宜选择玉米高梁或藤本攀援作物。间作作物宜离油茶幼苗50cm以上,以保证油茶苗的生长空间。成林管理技术

4.1 冬春垦复: 油茶进入成年阶段后,深挖垦复可以疏松土壤,提高肥力、减少病虫害、增加产量。俗语说“茶籽进屋,上山垦复”,“冬挖山,夏除草”。深挖垦复一般3年一次,深度20-25cm。垦复应根据地形、坡度而采用全垦、带垦和穴垦的方式。垦复应注意保持水土,山区一般不宜全垦,宜采用带垦或穴垦。

4.2夏季浅锄

夏季正值油茶壮果长油和花芽孕育阶段,吸收水肥特别多,而这时杂灌幼嫩,翻入土中易腐烂分解成为肥料。所以俗语说“七月挖金,八月挖银”。夏季浅锄深度10cm,注意保护好根系,做好水土保持。

4.3 施肥:油茶是产量高、寿命长的木本油料树种,一年四季发芽抽梢、结果长油、果熟花开,都要从局部土壤中吸收大量的营养物质,随着树龄增长需肥量更多。施肥的种类应以有机肥料为主,化肥为辅。大年施以磷钾肥、有机肥,小年施以磷氮肥。施肥方法沟施、穴施均可,即在树冠外沿,挖宽深各20~30cm的圆形或半圆形沟或30cm的穴施入。肥料要施在油茶树的上坡方向,如有雨水浸入,肥料可随水流方向向下渗透,可使树根均匀受肥。施肥时间上早春优于夏秋。施肥量化肥每株一年的施肥量不超过25克,最好多次施用,每株每次施肥量不超过10克,有机肥20-30kg。

4.3修剪:时间上一般在油茶采收后到春梢萌发前。因此时气温低、湿度小,病菌活动能力不强,可减少病菌侵入伤口几率。方法一般剪去干枯枝、衰老枝、病虫枝,对徒长枝、交叉枝视情况合理修剪。原则是密林重剪、稀林轻剪;冠下重剪,冠上轻剪;长势弱的重剪,长势旺的轻剪;老树重剪,幼树轻剪。修剪时一次修剪强度不宜过大,以免枝叶养分损耗过多,修剪后必须及时抹芽、除萌。5 病虫害防治

油茶的主要病害有三种:炭疽病,软腐病、烟煤病;主要虫害有油茶毒蛾、油茶尺蠖、茶梢蛾、金龟子,象鼻虫等。油茶病虫害的防治必须贯彻“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的方针。加强油茶林的抚育管理,促进油茶树势强壮,增强抵抗力;注意保护好天敌,利用生物防治;在垦复、施肥时清除病枝、病叶和病果,杀死虫卵和虫蛹,砍除历史病株。防治病害可在发病高峰期的5-8月,用1%波尔多液+2%的茶枯水喷3-4次。防治油茶尺蠖,可用90%敌百虫2000-3000倍液;亚铵硫酸800-1000倍液喷杀,效果良好。

注1 胡芳明、谭晓风、刘慧民。中国主要经济树种栽培与利用[M].北京:中国林业出版社,2005:370-374

玉米高产栽培管理技术 篇3

【关键词】玉米;高产;栽培;管理;技术

根据我县多年的种植情况,可供选用的品种有:郑单958、浚单20、浚单22、中科11、蠡玉35等,每667m2备种2 ~3千克。底肥应选用N、P、K含量较高并富含微量元素的复合肥,每667m215~20千克。

1 田间管理

玉米苗期是以生根,茎叶分化为主,一般经历20~25天,从玉米出苗到拔节这一阶段,管理的中心是促进根系生长,培育壮苗,为高产打下基础。

1.1 及时中耕灭茬,查苗补种

玉米出苗后要及时中耕灭茬,破除土壤板结,促进根系生长发育,减轻病虫危害。对缺苗严重地块及时查苗补种或带土移栽,对于连续缺苗3棵以下的可不予补苗,相邻近株留双苗,确保田间玉米种植密度和整齐度。

1.2 间苗、定苗

适时进行间苗,主要在3~5叶时进行,定苗可以避免幼苗拥挤,相互遮光,节省土壤养分和水分。有利于培育壮苗。间、定苗应在晴天下午进行,由于病害、虫咬苗及生育不良的苗,经中午日晒后易发生萎蔫。便于识别淘汰。对苗矮叶密,下粗上细而弯曲,叶色黑绿的丝黑穗侵染苗,细黄瘦弱苗,茎圆发青的旺苗,应彻底拔除,定苗时尽量留叶片数相当,茎鞘基扁,高矮,粗细一致的壮苗。以便保证群体的整齐度,若形成空穴,可在相邻穴留双株补齐。玉米棵大、株高,与小麦相比,群个体调节能力差。留苗的密度应根据品种特性来确定,高秆大穗型品种667m2留苗3000~3500株,中密度品种667m2留苗3500~3800株,耐密型品种留苗4000~4500株

1.3追施苗肥

在出苗至6叶前把玉米所需的磷、钾肥一次施入。667m2施三元素复合肥或玉米专用肥15~20千克。對于肥沃的高产田块,追施肥料可适当推迟到拔节至小喇叭口期(6~10叶),追肥与浇水相结合,要肥水协调一致。有条件的地方可使用玉米专用长效释控肥,在播种时一次底施或播种后一次施用,满足玉米整个生育期对肥料的需求。

1.4搞好玉米田间化学除草

化学除草技术因省工、省时、高效、增产,近年已被农民广泛应用。播后苗前防除杂草,可选用土壤处理的除草剂品种如秀去津,乙草胺等。苗后防除杂草(在玉米6叶前)可选用苗后茎叶处理的除草剂品种。

1.5搞好苗期虫害防治

玉米苗期主要虫害是玉米蓟马和地下害虫。地下害虫严重的地区,选用辛硫磷等杀虫剂撒施毒土或毒饵防治。用有机磷或菊脂类农药喷雾防治蓟马。

2 穗期管理

玉米从拔节到抽雄为穗期,一般经历25~35天,即出苗后45~55天。此期营养生长和生殖生长并进,营养器官生长迅速,生殖生长强烈分化,是玉米一生中生长最旺盛的阶段,需水肥最多,效率最大的时期,此阶段田管重点是合理运筹肥水,调节营养生长和生殖生长的矛盾,培育健壮的植株,达到穗大粒多,为后期高产打下良好的基础。

2.1 追肥浇水

追肥应以氮肥为主。玉米是个大肚子汉,能吃能喝又能干,在前期追肥的基础上,于玉米大喇叭口期(即出苗后45天,株高齐胸之深)667m2追尿素20~25千克。施肥必须与浇水相结合,大喇叭口期为雌穗分化阶段,对水肥反应十分敏感,水分缺乏会引起“卡脖旱”,使雌雄不协调,影响正常授粉,导致秃尖缺粒,穗粒数减少。就像农谚说的,玉米不怕旱,就怕“卡脖旱”,此期干旱减产一半。

2.2搞好病虫害的防治

夏玉米主要病害有叶斑病、褐斑病、茎腐(青枯)病,主要虫害有玉米螟、黏虫等,应根据当地的病虫预测预报,争取预防控制措施。玉米倒伏,尤其是中后期倒伏是玉米增加穗数,提高产量的主要限制因素,提高玉米抗倒能力,可在选用耐密抗倒品种的基础上,采取合理密植、科学施肥、中耕培土、蹲苗等措施预防倒伏。对有可能发生严重倒伏的地块,可在玉米7~9片叶应用玉米抗倒剂进行预防。

3 花粒期管理

玉米抽雄到成熟为花粒期。大约经过50~60天,此期主要以生殖生长为主,管理的中心是养根护叶、防早衰、延迟灌浆时间、提高灌浆强度、增加粒数、提高粒重。

3.1 追施粒肥,科学浇水

粒肥是防治后期玉米早衰的重要措施,对玉米前期施肥量少或表现有脱肥迹象的田块,应在吐丝期追施速效氮肥,667m2用尿素5~7.5千克。在抽雄开花期若遇干旱及时浇水,促进开花授粉,减少秃尖缺粒,促进玉米气生根生长,提高抗倒伏能力。

3.2 搞好玉米锈病防治

近年由于气候条件的变化,豫东范围内不同程度都发生了玉米锈病,主要表现品种郑单958,可在抽雄后667m2用20%三唑酮乳油或12.5%烯唑醇喷雾防治,效果较好。

3.3 适时收获,实现增产增收

通过品种合理布局,抢时早播,适时收获,使夏玉米达到完全成熟,是提高夏玉米品种产量和品质的重要措施。玉米成熟的标志为苞叶逐渐苍皮干枯,松散,籽粒“乳线”消失。基部出现黑色层,显出特有光泽。目前普遍问题是收获过早,容重低,水分高,霉粒、破损粒多,商品品质差,粒重低,影响了玉米的高产和品质。

大棚黄瓜高产栽培管理技术 篇4

1、

保证温度,除严密封闭,早揭晚盖外,还应该在棚内使用火炉或带暖气片的暖炉安装上临时加温,改进棚内的建造,加厚墙体的后坡面。

2、水分管理:

为了棚内黄瓜有充足的水分,可自建蓄水池,上面覆盖塑料膜,提高水温,在幼苗定植初期,浇足还苗水,促进早活棵,活棵后至发棵后期,要控制浇水,进行蹲苗,到了盛瓜期5~10天浇一次水。

3、肥料管理:

黄瓜喜肥,要想高产,底肥充足且全面,肥料使用上除用有机肥、硫酸钾复合肥外,应增施磷钾菌剂做底肥,结合各阶段使用黄瓜专用型叶面肥对抗旱、抗涝和防病都有显著的效果。

4、病害的防治:

西芹高产栽培技术 篇5

西芹别名西洋芹菜、洋芹菜等,其叶柄柔嫩,青脆,味甜,含有丰富的维生素和矿物盐。近几年来在华南地区的栽培面积日益增加,如何达到高产优质呢?具体栽培技术如下:

1、栽培季节。西芹喜冷凉温和的气候,不耐高温,生长适温为15-25℃,26℃以上高温生长受阻,品质变劣,且易发生病害。目前很多稻作区利用11月份稻谷收完后的冬闲田进行种植,可于9-10月份播种育苗,到11月初稻谷收完后移栽,于第二年春节前后上市。

2、播种育苗。西芹多采用育苗移栽,苗床应选择阴凉、排灌条件方便、土质肥沃、疏松的沙壤土。播前深耕晒土,施入基肥,充分整细作畦,浇足底水。提早播种者,应进行低温催芽处理,10月份以后播种可不用催芽。出苗后揭去覆盖物,高温季节可在畦面上搭棚以利降温保湿,防止阳光直射及雨水的直接冲刷。注意浇水,保持土壤湿润。苗期约50-60天,注意间苗、齐苗和加强肥水管理。

3、移苗定植。当幼苗长到5-6片真叶,苗高达10厘米左右时即可定植。定植应选通风、阳光充足、土质疏松肥沃的田块,定植前深翻晒白,施足底肥,一般每苗施腐熟有机肥3000-4000公斤,过磷酸钙40-50公斤、硫酸钾7-10公斤、硫酸铵30-40公斤或复合肥75公斤并配合施入一定量的磷钾肥,施足底肥后翻耙,将肥与土壤充分混合均匀,平畦定植,畦宽1.5-1.7米包沟。

4、肥水管理。西芹因植株高大粗壮,产量高,生长期较长,需肥量多,充足的肥水供应是优质高产的保证。定植后7-10天,可施1次10%左右的稀薄粪水或每亩用尿素5千克进行淋施,促幼苗形成良好的根系,恢复生长。以后每亩可用尿素10公斤或30-40%的人粪尿水进行淋施1-2次,促进心叶生长。到植后50-70天生长速度最快,是形成产量的关键时期,应重施追肥,并适当配施一定量的磷钾肥以充分满足芹菜生长对磷钾肥的需要,每亩可用尿素15公斤,复合肥10公斤混合施用,以后每亩可用尿素10公斤,复合肥5公斤施用1-2次,全期约追肥5-6次。

5、病虫害防治。西芹的主要病害有立枯病、叶斑病、斑枯病、黑腐病、软腐病等。生理性障碍病有烧心、空心、茎裂等;主要病虫是蚜虫为害。

6、采收。西芹具体的采收标准依栽培方式和市场需求而定,一般定植后90-120天可开始收获,收获时以最外叶片未枯黄,叶片未焦萎前采收为宜。一般每亩产量可达5000公斤以上,高者可达10000公斤。

芹菜管理及病虫害防治技术

—、播种及苗床管理:

1.选用抗病品种。如法国皇后、广良文图拉、生光地文图拉等品种。

2.播前配置营养土。用60%无菌大田土与40%腐熟农家肥过筛混合,同时每立方米混合土加1公斤云峰牌磷酸二铵和2公斤阿姆斯生物复合肥料混合均匀,用99%恶霉灵3000倍液加3%多氧清(多抗霉素)600倍液,对苗床底部及营养土均匀喷雾,预防苗期土传病害。

3.正确选择育苗地块。选择地势干燥、避风向阳、排灌方便 土质疏松而肥沃的无病土壤,选择未种过或未育过芹菜的地块,以选两年以上的豆茬地作育苗苗床最好,同时,施入的基肥应充分腐熟。可减轻重茬病的发生,避免芹菜秧苗带菌,预防芹菜早期死苗或不长现象的发生。

4.秧苗用药。当秧苗长到2—3片真叶时,每平方米可追施尿素25—50克,用3%多氧清2号(多抗霉素)600倍液加99%恶霉灵喷淋苗床秧苗并马上浇水,覆盖棚地膜增加地温。

二、定植后管理:

选择肥沃疏松的土壤,根据土壤肥力施优质农家肥,并选用云峰牌磷酸二铵、阿姆斯生物复合肥、硫酸钾、尿素肥料配合使用,然后深翻20—30厘米,肥土充分混合,耙平准备定植。定植时或定植后用康地蕾得(多粘类芽孢杆菌)500倍液,或根腐消(枯草芽孢杆菌—荧光假单孢杆菌)500倍液沾根或灌根,或用重茬剂预防死苗、烂根等土传病害。定植后应立即浇一次大水,待地干后喷施杀菌剂宝托生加入翠康生力液预防病害。

三、主要病害及防治技术:

1.斑枯病。又名叶枯病,俗称“火霜病”。属真菌病害,是芹菜发生最严重且普遍的病害,叶片、叶柄和茎均可发病。叶片发病初为淡褐色油侵状小斑点,后逐渐扩大,中部呈褐色或黄白色坏死,边缘聚生黑色小粒点。叶柄或茎部发病呈褐色,中部散生黑色小点。发病严重时叶片干枯,影响芹菜品质和产量;叶柄发病时,俗称“上干”,芹菜就失去商品价值。

防治方法:(1)育苗期:用3%多氧清2号+10%思科,在3叶至5叶期喷施,防止秧苗带菌。(2)定植后返苗期:间隔10天用10%思科+宝托生喷施两次。(3)苗高20公分时:间隔一周喷施25%叶亮+25%戊安+宝托生,或10%思科+40%贵星+3%多氧清2号,或3%华丹+40%贵星+10%多抗霉素两次。(4)苗高40公分(芹菜封垄)时:用上述药剂 喷施周到。防治病害时可加入50%灭菌成(注:使用时先将该药用水稀释后再加入其他药剂)预防细菌和病毒性病害。

2.叶斑病。又名斑点病,芹菜主要病害且危害严重,属真菌性病害,危害叶片、叶柄和茎。病叶最初出现黄褐色水侵状斑点,逐渐变为褐色或暗褐色,病斑稍圆,边缘黄色。严重时叶柄和茎上病斑为水侵状圆斑或条斑,渐变为暗褐色。高温多湿时,病斑表面有白色或紫色霉状物。

防治方法:与防治斑枯病方法相同。

3.立枯病。芹菜苗期常见病害之一,属真菌性病害。受害病苗根部或根茎部变为红褐色,发病严重时大量死苗。症状与枯萎病相似,不易区分,只是立枯病主要发生在芹菜苗期。播种过密,温度过高易诱发该病。

防治方法:每间隔5—7天用3%多氧清2号+99%恶霉灵喷灌用药两次。也可用康地蕾得或根腐消淋根。

4.黑腐病。又称基腐病,属真菌性病害,主要危害根茎部或叶柄基部,多在近地面处发病,有时也侵染根,发病后受害部先变灰褐色,扩展后变成暗绿色至黑褐色。初病部表皮完好无损,后破裂露出皮下发病组织,逐渐变黑腐烂,尤其根冠部易腐烂。

防治方法:与立枯病防治方法相同。

5.软腐病。属细菌性病害,在连作及种植多年地区发生严重,通风不良发病更重。主要发生于叶柄基部或茎上,先出现水侵状淡褐色纺锤形或不规则的凹陷斑,后呈湿腐状,变黑发臭,仅残留表皮。

防治方法:除选用抗病品种、合理轮作,对农家肥要腐熟,增施阿姆斯生物复合肥外,在发病前或发病初用20%细康、50%灭菌成、2%春雷霉素或20%噻森铜喷施或灌根。防治时可加入治疗真菌病害的药剂。如思科、叶亮、氟硅唑、戊唑醇、华丹、宝托生、多氧清2号等。

6.细菌性叶斑病。也称“红点病”,属细菌性病害。近年来各地发生越来越重,特别是多雨、多雾、高湿气候普遍发生,降雨雾后过夜迅速发病。该病主要危害叶片,发病初期在叶片上形成较小的浅红褐色斑点,受叶脉限制逐渐发展成多角形,受害病斑在阳光下发亮,病斑可相互融合,导致叶片枯死,小苗到收获均可发病,栽培密度大的地块发病重。

防治方法:防治方法与软腐病相同。在施药时分芹菜生长前期、后期,加入翠康生力液和翠康金钾叶面肥,补充营养增强抗病性。

7.心腐病。属生理性病害,系缺硼或钙所致。芹菜是需肥料较高的蔬菜,因肥料浓度过高或高温、低湿、干旱易造成芹菜对硼和钙的吸收受阻而发生心腐病。

防治方法:在施底肥时配合施入荷皇基施硼、高钙或百事达硼钙合剂,也可用荷皇硼、翠康金硼液、丹乐硼和翠康钙宝、荷皇钙、宜禾钙霸叶面喷雾。

8.病毒病。属病毒性病害。主要症状表现在叶片上,病株得病后,表现叶片皱缩或叶片发生浓、淡、绿色斑驳,叶片皱缩不长,植株矮小。防治方法:(1)用50%灭菌成加翠康系列叶面肥或83增抗剂(10%混合脂肪酸水乳剂)或JS-08病毒剂喷施。(2)及时防治蚜虫,可用70%吡虫灵、20%啶虫咪或22%蚜虱灵喷施,减少蚜虫对病毒的传播。

四、芹菜虫害防治技术:

1、蚜虫。蚜虫在芹菜整个生育期均可发生,开始多集中于芹菜心叶部分吸食汁液,使叶片、叶柄不能伸展,严重时全株萎缩。蚜虫是芹菜病毒病的主要传播媒介。防治方法:观察发现蚜虫及时防治。选用70%吡虫灵、3%御丹、3%奇巧或2.5%高福2000倍液喷雾。

2、小菜蛾、菜青虫。属鳞翅目害虫,对有机磷及菊酯类杀虫剂易产生抗性。可选用(5%阿维菌素)3000倍液+2.5%农华高福(功夫)2000倍液,或4%金功(甲维-高氯)2000倍液或2%中农泰妙(甲维盐)喷雾。

设施冬枣优质高产栽培管理技术 篇6

【关键词】冬枣;塑料大棚;栽培技术;管理技术

1 棚体管理

1.1 扣棚要求

根据经验,当冬枣在0~7.2℃下累积小时数达到500~900h,即可打破自然休眠;二是发芽期温度,当昼温15~17℃,夜温8~10℃时,即可扣棚。我县一般是在3月5~10日扣棚。具体时间要根据栽植地域温差、上年度冬季气温变化及生产设施条件等因素综合考虑灵活确定。

1.2 揭棚时间

8月上旬,进入采收期,采完后昼夜放风10d左右揭膜。揭膜后要加强枣树管理,增强树体营养,规范树形,为来年打好丰产基础。

2 温湿度管理

2.1 扣棚后的温度管理

指扣棚后至萌芽前的时间。从元月下旬开始为3个阶段:第一阶段白天拉起2/5草帘,棚温8~12℃,保持3~5d;第二阶段拉起2/3草帘,棚温10~15℃,保持3~4d;第三阶段拉起4/5草帘,棚温10~18℃,保持3~5d;以后拉起全部草帘,使棚内快速升温。萌芽前昼温控制在15~18℃,夜温7~8℃。

2.2 生长期的温度管理

指萌芽后—采收前的时间。萌芽后昼温控制在17~22℃,夜温10~13℃;抽枝展叶期昼温控制在18~25℃,夜温10~15℃;初花期昼温20~26℃,夜温12~16℃;盛花期昼温22~30℃,夜温15~18℃;果实发育期25~30℃,此后逐渐揭开薄膜,使枣树适应外界环境。

2.3 生长期的湿度管理

空气相对湿度花前控制在80%左右,花期保持在70%~80%,其他生育阶段控制在60%左右。

3 肥水管理

3.1 巧施追肥

扣棚后,用3%~5%的尿素溶液喷树冠。开花期喷施0.3%的硼砂。幼果膨大期株施果树专用肥1.5kg,同时加强叶面喷肥,每10d左右喷1次,连喷4~5次。

3.2 重施基肥

一般株施有机肥50kg,可增加土壤营养,也可提高棚内二氧化碳含量。多沟施,沟深30cm,宽度据肥料确定。有机肥与回填土拌匀、分层施入沟内,并及时浇水,以水调肥。

4 花果管理

4.1 花期通风

宜早、及时,忌通风过猛。棚内温度过高时,先通小风,逐渐拉大通风口,不可操之过急。

4.2 花期授粉

初花期,每个温室放养1~2箱蜂,也可于开花后每日上午8~11时,自制2~3m长鸡毛掸,采取行间扇风辅助授粉。

4.3 严格疏果

壮树每个枣吊留2个幼果,弱树留1个幼果,其余果全部疏除。疏果时,留顶花果,木质化枣吊可多留果,以提高产量。

4.4 适时开甲

提倡主枝环剥,不主张主干环剥。可于盛花初期于主干距地面20cm处环剥,阴雨天适当推后几天。宽度0.2~0.5cm。开甲后晾2~3d后用塑料布包扎。

4.5 保花保果

一是幼果膨大期喷施一次细胞分裂素(15ml对水15kg)+爱增美(1袋对水15kg)混合液,避开高温干旱天气喷雾。二是成熟期,可喷施钾肥,微量元素、稀土等叶面肥,着色增糖。

5 整形修剪

5.1 树形选择

多选用自由纺锤形或开心形。定干可适当抬高,以方便管理,但不超过50cm。此后选3~6个壮枝作主枝。扣膜前,采用拉枝、撑枝、坠枝等方法降低树体高度,应低于棚膜30~40cm。

5.2 修剪重点

一是疏除交叉枝、稠密枝、重叠枝和细弱枝。二是锯除死枝、病虫枝,削平锯口并涂药,防伤口腐烂。三是结果枝组培养,选骨干枝上抽生的1~2年发育枝,一般留4~6个二次枝。四是衰老枝回缩l/3~1/2,剪口不超过5cm,并留出向上的休眠芽或结果母枝。衰老结果枝组全面回缩或疏除。

6 病虫害防治

(1)扣膜后1周喷一遍5波美度石硫合剂,萌芽前喷一遍3波美度石硫合剂,防治越冬病虫害。

(2)展叶孕蕾期用90%杜邦万灵粉剂3000倍液+72%农用链霉素500mg/kg或可杀得叁千1500倍等防治细菌性疮痂病。

(3)幼果期用70%甲托800倍或60%戊唑醇·丙森锌1500倍液或己唑醇3000倍防治枣炭疽病,兼防枣锈病。枣缩果病用50%DT杀菌剂500倍液或农用链霉素等防治。

(4)枣瘿蚊在幼虫发生期,喷2%阿维4000倍+10%啶虫眯3000倍或25%吡虫啉3000倍防治。枣尺蠖在幼虫3龄前,喷阿维·毒死蜱1000倍或40%毒死蜱800倍防治效果最佳。

香菇春季优质高产栽培管理技术 篇7

1 栽培时间的选择

适宜的栽培时期是保证栽培成功的关键之一。栽培时间过早, 外界气温低, 菌种不易萌发;过迟, 不能完成转色越夏。一般以外界平均气温已上升到13℃以上, 有利于菌种萌发定植。在这个时期, 空气干燥, 环境杂菌基数少, 栽培成袋率高。

2 适宜品种的选择

要获得香菇高产优质, 选准适宜本地栽培的优质高产品种很重要。

3 香菇春栽技术

3.1 培养料配方

(1) 木屑85%, 树皮13%, 石膏2%, p H值8~8.5, 料:水=1∶0.7~0.9。 (2) 木屑83%, 棉籽壳10%, 麸皮5%, 石膏2%, p H值8~8.5, 料:水=1∶0.8~0.9。

3.2 栽培袋的选择

春栽香菇以生产鲜菇为主, 栽培袋应选择扁宽20~22cm, 长50~55cm, 厚度5丝的高密度聚乙烯塑料袋。外袋选用扁宽22~24cm, 长55~60cm, 厚1.5~2丝的高密度聚乙烯塑料袋。

3.3 装料灭菌

培养料配制好后, 要立即装料, 做到当日配料、当日装完、当日灭菌, 装料要注意以下几个问题: (1) 装料要松紧均匀适度; (2) 扎口要紧, 防止漏气; (3) 扎口前要擦净袋口; (4) 轻拿轻放, 防止造成麻眼破袋。料装完后, 要立即装锅灭菌。灭菌是香菇栽培中极为重要的一环, 灭菌的彻底与否, 直接关系到栽培的成败。

3.4 冷却与接种

灭菌完毕的菌袋趁热移入接种室内, 待袋温降到35℃左右时, 将菌种及所用工具放入接种室, 关闭门窗, 用甲醛熏蒸消毒8~10个小时, 再按要求严格接种。

3.5 发菌管理

接种后的菌袋呈“井”字形堆放, 堆高5~6层, 接种后的前15天, 培养室内温度维持在18℃以上, 不要超过28℃, 以利菌种快速萌发定植。待菌落长至8~10cm时, 可将外袋一端解口, 接种后25天, 脱去外袋进行第1次刺孔增氧。刺孔增氧后, 菌丝生长速度加快, 袋温上升, 要注意散堆降温, 严防烧堆, 间隔10天进行第2次刺孔增氧。一般情况下, 接种后40~45天即可满袋, 45天以后瘤状物产生, 到6月上中旬转色结束。

3.6 菌袋越夏

菌棒完成转色后, 于6月下旬进入越夏管理, 到8月下旬结束。越夏的关键在于尽可能降低菌袋温度, 保持菌丝的活性。在越夏管理上要注意以下几点: (1) 保持培养室凉爽, 不超过30℃; (2) 培养室内保持干燥, 能够通风; (3) 严禁阳光直射菌袋; (4) 尽量将菌棒疏散, 菌棒呈三角形摆放, 堆高不超过4层, 有条件的地方, 采用层架单个摆放更好。

3.7 出菇管理

当外界最高气温不超过28℃时, 即可进行浸水出菇。出菇时间一般在9月上旬, 出菇场地可采取小棚立体遮阴模式。苗棒经过夏季, 水分蒸发较大, 菌皮变得坚硬, 进行第1次浸水时, 浸水时间要保持20~24小时以软化菌皮, 便可出菇。由于出菇时外界气温较高, 香菇子实体生长迅速, 每15~20天即可采收一茬, 到12月上旬出菇基本结束。

3.8 秋收

香菇子实体成熟时要适时采收, 不可过早或过迟, 具体采收的标准是:当香菇菌盖刚和菌柄分离时, 立即采收, 这时的香菇重量足, 菌肉厚, 商品价值高, 又没有过多地消耗培养料营养。

4 补肥增产

紫花苜蓿高产栽培管理技术 篇8

1. 栽培技术

(1) 整地

播前要深翻土地, 耙磨平整, 消除杂草, 盐碱地要修好排水系统, 在杂草多的地块播种苜蓿, 要多次耙耱, 捡去杂草, 有条件的可用百草枯等处理消化杂草, 然后深耕, 并保持土壤墒情, 若墒情差, 有水源的地方应先灌透一次水, 然后再整地。

(2) 播种

春、夏、秋季均可播种。春季地温稳定在5℃以上时可播种, 春季要尽量早播, 预防春旱;夏季适时播种;秋季播种不能太晚, 否则不能安全越冬。气候寒冷的地方以8月下旬播种为宜, 最晚要在9月上旬完成, 也可在早春顶凌播种。气候温和的地方可延续到9月中旬, 最迟9月底播完。播种方法可以条播、撒播和混播, 条播工具可用机耧、农家耧, 行距为30~40 cm, 播种深度为1~2 cm, 播种量为1~1.5 kg/0.067 hm2。由于苜蓿种子小, 表面光滑, 单播量不易掌握, 为确保播种质量, 播前可均匀拌入细粒的二胺、细沙、风积土等, 按1∶1或1∶2的比例混拌。有条件的可用根瘤菌剂拌种。

(3) 管理

紫花苜蓿苗期生长缓慢, 易受杂草侵害, 应及时除草。在早春返青前或前次刈割后进行中耕松土, 干旱季节和刈割后浇水对提高产草量非常有益。

(4) 收割

苜蓿管理好的情况下, 每年可刈割3~4次, 中等肥力土壤一般单产干草1 000~2 000 kg/0.067 hm2, 高产可达4 000 kg/0.067 hm2以上。通常4~5 kg鲜草晒制干草1 kg, 晒制干草应在10%植株开花时刈割, 此时株高80~100 cm, 蛋白质18%以上, 再生草长到70~80 cm即可刈割, 冬前最后一次刈割应留有20~30 d的生长时间, 留茬高度以5 cm左右为宜, 为的是安全越冬, 保护草地的使用寿命。

(5) 牧草加工

苜蓿无论干草、鲜草, 蛋白质含量丰富, 维生素、矿物质元素含量齐全, 气味芳香, 适口性好, 消化率高, 各种畜禽均极喜食, 可代替精饲料。苜蓿作为家畜的主要饲料, 可长期饲喂, 割后贮存好可保持其品质。贮存苜蓿一般有三种方法, 即半干青贮、存放干草、磨粉存放。一般割倒后在田间晾晒1~3 d, 待干草含水量达16%~22%, 就可青贮, 打捆存放, 特别注意的是在刈割和晾晒期间保存叶子不受损失, 打捆和运送可在早晚叶子略带潮气时进行。

2. 管理方法

(1) 灌溉

苜蓿耐旱也喜水, 及时灌溉可使产量提高3%~10%, 并可改善饲草质量。近年来冬季雪少, 早春旱, 灌冬水很必要, 来年再浇1次返青水就可割头茬草。在幼苗阶段灌水要注意, 水量过大或泥沙太多对幼苗有害, 进入雨季一般不再浇水, 洪涝季节还要注意排水。

(2) 合理施肥

要保持苜蓿正常生长就必须做到合理施肥, 在补充矿物质养分的同时, 还能提高植物的健壮度, 增强其对高温、干旱等非生物胁迫的耐性。因此施肥是苜蓿获得高产、优质的一个重要措施。先要施足底肥, 一般每0.067 hm2施农家肥1 500~2 000 kg, 当年不必再追肥, 从第二年起每0.067 hm2追施磷肥30~50 kg, 钾肥10 kg, 追肥在苗期和刈割后及时进行, 追肥后再浅锄一次。

(3) 中耕除草

苜蓿苗期土上茎生长缓慢, 根系迅速向地下延伸, 此时期易受杂草危害, 当杂草长到10 cm左右时立即进行浅锄, 也可利用除草剂如2.4D、西马津、乙氧氟草醚等除草, 年降雨量多的情况下, 根据草情可多除几次, 以利加速生长, 提高产量。

(4) 病虫害防治

高产栽培技术管理 篇9

关键词:旱地果园,抗旱,栽培,技术

忻州市丘陵旱地果园比重很大, 约占80%。由于干旱缺水, 加之有的果园管理粗放, 产量一直不稳定, 经济效益较差。如何提高旱地果园产量, 对果树发展和增加经济效益意义十分重大。现就旱地果园优质高产栽培管理技术进行探讨, 供实际生产中参考。

1 旱地果园要选用抗旱耐旱品种

旱地果园多栽植于丘陵地区, 地下水位深, 果树生长发育主要依靠自然降水。忻州地区的自然气候特点是十年九旱, 干旱少雨, 且分布不均, 降雨多集中在7月—9月份, 这是影响当地果树产量的主要因素。因此, 发展果树首先必须考虑的是要选择抗旱、耐旱的果树品种, 其中枣、核桃、杏、桃等果树较耐旱, 梨和苹果树抗旱力相对较差, 但只要选择比较抗旱的树种, 就可以提高抗旱能力, 弥补不足。在苹果品种中, 国光、红星等品种比较耐旱, 其中短枝型的耐旱能力相对较强。

2 旱地果园的土壤管理

旱地果园的土壤必须精耕细作、蓄水保墒, 只有这样才能最大限度地接纳和利用有限的自然降水。

2.1 果园深翻蓄纳雨水

雨季来临前, 利用机械或人工对果树行间进行深翻, 离果树根系远的地方要深一些, 近的地方要浅一些, 以免损伤果树大根。深翻时要把碎秸秆、杂草以及土杂肥等填在下边, 这样深翻后的土质疏松, 土壤孔隙较大, 降雨后减少径流, 能吸纳更多的水分, 供果树慢慢吸收。

2.2 精细整地减少蒸发

果园要勤耕耘, 做到土壤细碎平整, 土层表面疏松, 下面紧实。每次降雨后都要进行浅中耕, 切断土壤毛细管, 减少水分蒸发。冬季也要保持土壤表层疏松, 不能有板结, 尤其是早春土壤表层解冻后, 要及时进行顶凌耙耘, 防止水分蒸发。

3 大力推广抗旱新技术

随着农业科学技术的发展, 农业科技工作者和广大果农在果园管理方面总结推广了许多果园节水、抗旱新技术, 投资少、效益高。

3.1 穴贮肥水地膜覆盖技术

把秸秆或杂草捆成直径20 cm左右, 长30~35 cm的把子, 用5%~10%的尿液浸泡, 使其充分吸湿, 春季土壤解冻后, 在树冠投影外缘内侧, 均匀地挖一些土坑, 坑的数量可根据树冠的大小而定。一般大树冠可以挖七八个, 小的挖四五个。坑的大小、深度应比草把大5 cm左右, 直径要比草把大一些, 以便能将草把直立于坑内。土坑覆土前, 要施250 g左右的氮磷钾复合肥, 或有效成分相当的尿素和磷肥, 并浇3 kg左右的水, 使肥料充分溶解。然后覆盖土杂肥土, 形成盘状, 每个坑要略低于地面, 便于接纳雨水或追肥浇水。最后在坑上再覆盖地膜, 地膜四边要用重物压好, 防止水分蒸发。雨季时揭开地膜, 以接纳雨水;在花后、果实膨大期以及果实采收后, 也要揭开地膜, 进行追肥、浇水。此技术除地膜每年需要更新外, 营养穴及草把可以保持3年以上, 然后再开新穴。

穴贮肥水覆盖地膜技术操作简单, 方便易行, 节水节肥, 投资少, 效果好, 是旱地果园高产高效的关键技术。

3.2 果园覆草种草

春季将各种秸秆、杂草、树叶等杂物撒在果园内, 除树干周围直径1 m范围内不撒, 其余行间、树间都要撒, 而且要撒均匀, 厚度达到20 cm以上效果更好。

另外, 还可以推广种草技术, 春秋两季均可种植。其中春季为最佳时间, 草的品种以农业部向全国推广的白三叶草为最好, 它耐阴, 生长势强。每年可刈割二三次, 随割随就地覆盖, 而且再生能力强, 割后只要追施一点肥料, 很快又可长起来, 这样种一次可以保持四五年。

不管是覆草还是种草, 都是旱地果园一项高产稳产的重要技术措施。它既有利于大量接纳雨水, 减少蒸发, 起到蓄水保水、提高抗旱能力的效果, 又能增加土壤腐殖质, 增加土壤肥力, 同时增加土壤有益微生物, 改善土壤理化现状, 改良土壤, 有利于增加果树营养, 提高产量。但需注意的是要重视虫害的防治工作。

3.3 果园覆盖地膜技术

高产栽培技术管理 篇10

一、品种选择、隔离

1. 选用商品性好, 抗寒抗病性强、适于密植和品质优良的品种, 如西安绿茄。

2. 采种田与其他茄子品种隔离500米以上。

二、种子处理

浸种前晒种1~2天, 后用1%的高锰酸钾溶液浸泡30分钟, 捞出淘洗干净。然后用种子体积5~6倍的50℃~55℃的温水浸种10~15分钟, 不断搅拌, 降至30℃左右时浸泡8~10小时, 捞出用细沙搓去种子表面的粘液, 把处理好的种子用湿布包好。催芽期间每天用净水冲洗一遍, 一般5~7天即可发芽。当有70%以上的种子露白时播种。

三、播种时间及方法

1. 在2月下旬播种育苗, 5月上旬定植。

一般育苗比定植早60~70天。

2. 播种。

在院子支拱棚育苗, 用60%的未种过茄科蔬菜的肥沃土和40%的猪粪混合均匀作为培养土, 再加适量的三元复合肥以及25%的多菌灵50克。然后做苗床, 浇透水以备播种。播种选晴天的上午进行, 将出芽的种子均匀地撒在畦面上, 上盖1厘米厚的营养土。出苗前白天温度保持在25℃~30℃, 夜间16℃~20℃, 地温20℃左右。

3. 苗期管理。

齐苗后适当降低室温, 白天20℃~25℃, 夜间15℃, 并且向苗床撒一次干营养土, 防止带帽出土, 两片子叶完全展开后再撒一次, 每次厚度0.3~0.5厘米。当幼苗长至二叶一心时进行分苗, 方法是10~15厘米行距开小沟, 沟内浇水, 按10厘米株距摆开, 然后盖营养土。分苗后加强控温, 防止徒长。定植前10天左右进行炼苗。

4. 定植。

生长期间进行2~3次逐株进行检查确认, 发现杂劣株及时清除, 选择生长健壮具有本品种特征特性的植株作种株。采用宽窄行或加大行距缩小株距的方式, 既改善通风透光条件, 减少烂果率, 提高制种产量。定植必须采用高畦, 定植前施足基肥, 667平方米施腐熟优质农家圈肥5000~6000千克、草木灰100千克, 三元复合肥30千克, 施后深耕20厘米, 耙细整平, 作成1.2米宽的高畦 (包沟) 。按30厘米株距双行栽种, 随即浇水, 使茄苗所带的土坨湿透, 水渗后覆土埋好, 一般667平方米栽3500-4000株。株距30~35厘米, 亩栽2500~3000株, 后覆土。

四、田间管理

1. 中耕

定植后3天进行一次浅中耕, 以提高地温, 促缓苗。

2. 肥水管理

缓苗后至开花前一般不浇水, 如干旱可浇一次小水。到门茄“瞪眼”期即可追肥浇水, 结合浇水亩施尿素10~15千克、硫酸钾10千克。当茄子坐果后, 每5~7天浇一次水, 可隔3天追一次肥, 每次亩施尿素10~15千克。

3. 整枝打杈

茄子的开花结果适宜温度是20~30℃, 为促进开花, 应加强中耕除草以提高地温促进根系旺盛。另外门茄花蕾应及早除去, 门茄花蕾以下所有分枝也要早除去以促进“对茄”和“四母斗”花蕾早开放, 门茄花蕾以上保留两个杈状分枝。每株保留4~6个果实后打顶, 以保存营养。浇水要本着先控后促的原则, 种茄采收前一定要控制浇水, 收获前20天不灌水, 以免造成采种茄子腐烂。

4. 选留种果

采种因下部门茄和上部“八面风”果实种子含量少, 而且种子轻瘪, 所以最好选留二三层果实留种, 以第三层果“四母斗”采种其纯度最好, 当二三层果授粉结束挂果后, 同时摘去“八面风”以上的花, 打掉底部老叶, 病叶, 以利通风透光。根据本品种特性清除杂株, 采收前认真逐株检查, 淘汰不符合品种特性的单株, 病株和病果, 每株选留健康无病果4~5个。

5. 病虫害防治

主要病害是灰霉病, 可用5%速克灵可湿性粉剂1500倍液;或75%百菌清可湿性粉剂600倍液, 每隔7~10天1次, 连防2~3次, 同时还应注意防治病毒病。主要虫害是蚜虫、蓟马, 可用10%好年冬1000倍液或20%蚜克星乳油800倍液防治;对红蜘蛛可用73%克螨特乳油2000倍液左右防治。

五、种子收获

1. 采收、发酵

当茄子外皮变黄而柔软时采收, 采下的果实在室内后熟7~10天, 使种子与果肉分离, 然后切去果实两端, 将中间果肉在水中捣烂, 并放在缸中或塑料器皿中发酵, 禁止使用铁铝等器皿, 以免影响种子色泽和质量。

2. 淘洗和晾晒

糜子高产栽培技术 篇11

糜子还具有一定的药用价值和保健作用,是我国传统的中草药之一,具有补中益气、健脾益肺、除热愈疮之功效,适宜烫伤患者食用。糜子还可以提取各种天然色素,也是酿酒的上好原料。现将其高产栽培技术介绍如下,

1倒茬整地

糜子对茬口反应特别敏感,不宜重茬,应避免重茬、迎茬种植。如果连作的话,一会病虫害发生严重,二会杂草多,三会大量消耗土壤中同一种营养要素,四会造成减产。因此,掌握合理的轮作倒茬种植方式是增产的关键,较适宜的轮作方式是:大豆—糜子—小麦—马铃薯—糜子。

2精细整地

精细整地是增产的前提要选择土地平坦、土层深厚、土壤肥沃、保肥保水、有机质含量较高的地块种植。糜子对土壤要求较严格,在北方提倡秋翻地、秋起垄秋季深耕可以熟化土壤,改善土壤结构,蓄水保墒,利于糜子扎根,使植株生长健壮,耕深一般在20厘米左右。糜子粒小,最怕坷垃咬,所以要破除坷垃,打破犁底层,将地把平耙细,最好利用原垄(大豆茬)播种,以利于防旱保墒,易抓全苗,一般可提高保苗率15%~20%,可使苗全苗匀、苗壮,长势良好。

3品种选择及种子处理

根据当地气候特点和土壤状况,一般选用抗逆性较强、耐瘠薄、早熟、优质、高产、籽粒饱满并适宜当地种植的糜子新品种作为生产用种。旱地要选择不易落粒的抗旱高产型品种。

4合理施肥

播种前最好结合秋耕一次性施入基肥,一般以有机肥(农家肥)为主,同时结合播种施入种肥,667平方米(1亩)施入磷酸二铵13.3~33.3公斤、尿素3.3公斤作底肥。由于瘠薄地土壤有机质含量较低,肥力较差,施用一定量的有机肥有显著的增产作用,一般667平方米施农家肥670~1000公斤,拔节时可追施尿素3.3~6.7公斤。

5适时播种

适时播种是确保糜子高产的重要环节,长春地区一般在5月初播种。糜子播种方式有沟插、垄作。沟播在旱坡地上采用较多,优点是保肥保水;垄作主要是糜子种在垄上,这种方法有利于通风透光。糜子适宜播种的条件一般为:土壤湿度70%、土壤温度在12℃以上。播种过早,糜子苗期易受干旱和冻害,成熟期大量落粒;播种过晚,又易贪青晚熟,受早霜冻害。具体播种时间,要根据当地的气候条件、视土壤墒情和品种而定。要抓住最佳播种时期适时播种,以确保霜前能正常成熟。

6合理密植

原则上肥地宜稀、薄地宜密,灌溉地宜稀、干旱地宜密。争取做到苗全、苗匀、苗壮,防止出现缺苗断垄现象,667平方米保苗5万株。如种子发芽率好,667平方米用种量为053~0.67公斤。

7田间管理

整个生育期间一般需中耕除草2~3次,分别在幼苗期、拔节期和孕穗期进行。第一次中耕结合间、定苗进行,浅锄、碎土、清除杂草。第二次中耕在拔节期进行,有灌溉条件的地方应结合追肥灌水进行,中耕要深,同时进行培土。第三次中耕在封垄前进行,中耕除了松土除草外,还要进行垄上高培土,以促进根系发育,防止倒伏。出苗后如遇大雨要及时排水,避免积水淤垄。

8适时收获

糜子适宜收获期一般在腊熟末期或完熟期最好。

油葵高产栽培技术 篇12

1) 产量指标

200~220kg。

2) 产量构成指标

每亩保苗5 000~5 500株, 收获株数5 000株, 株高160~180cm, 花盘直径15~17cm, 盘粒重50~55g, 结实率85%, 千粒重65g。

3) 土壤肥力指标

土壤有机质含量12g/kg以上, 速效氮100mg/kg, 速效磷8mg/kg, 速效钾>180mg/kg, 土壤含盐量0.2%以下。

4) 施肥指标

亩施优质有机肥1~1.5吨, 化肥总量25~30kg, 其中, 尿素10~15kg, 磷肥10kg, 砂质土施钾肥5kg, 锌肥1~1.5kg

2、栽培技术措施

1) 播前准备

(1) 土地选择:油葵前茬以小麦、玉米等禾谷类作物为最好, 切忌重茬, 轮作周期应在4年以上, 按土壤肥力要求, 选择肥力均匀一致, 土层深厚, 地势平坦, 排灌条件良好的地块。

(2) 选用优良品种;选用高产、稳产、抗病性强的品种G101、KWS303、美葵325DMS、和新葵杂4号。

(3) 灌水:可采用秋翻冬灌和春翻春灌, 灌水力求均匀, 高备处不漏, 低处不淹, 亩灌量70~80m3。

(4) 施肥:犁地前亩施1~1.5t有机肥, 尿素5kg, 磷肥10kg, 锌肥1~1.5kg用细土或细沙拌均匀撒施地面, 钾肥5kg, 全部做基肥均匀撒施地表后犁地。

(5) 整地:对秋翻冬灌的地块, 在早春化冻后, 及时做到干一片, 耙一片进行保墒。播种前一天用轻型圆盘耙或钉齿耙整地。耙地深度8~10cm, 达到“齐、平、净、碎、松、墒”六字标准, 对于春灌地, 当地表发白, 手捏成团落地即散时立即进行整地、耙地

(6) 化除:耙地前亩用氟乐灵80~100g兑水30kg进行土壤处理, 用机力喷雾器均匀喷雾, 做到不重喷, 不漏喷, 喷后立即用轻型园盘耙, 耙摩使药土混匀, 耙摩深度4~5cm。

2) 播种

(1) 适时播种:适于油葵播种期的时间较长, 通过调节油葵播种期可调节油葵开花期, 使开花后10d内躲过高温或多雨季节达到避病提高结实率的目的。一般适宜播种期在4月上、中旬或5月下旬~6月初。但应争取早播, 以4月上、中旬为宜, 晚播油葵虽能成熟, 但从产量, 千粒重, 结实率等均比早播油葵有一定的差距。

(2) 播种量及播种质量

(1) 播种量:播前晒种3~4d, 以利提高发芽率和杀死附着在种子表面的病菌, 晒种后精选种子, 除去秕、碎、烂粒和杂质。使用普通条播机播种亩播种量700g, 使用气吸式播种机播种亩播种量300~400g。 (2) 播种质量:采用60~40cm的宽窄行或45cm等行距播种, 播深4~5cm, 要求播深一致, 覆土严密, 无浮籽现象, 早播宜浅3~4cm晚播宜深4~5cm, 播后将种子和土壤压紧, 播行要直全田无“断行”现象。

3) 苗期管理

(1) 查苗补种:播种时发现“断行”做好标记, 播后及时补种, 出苗后发现缺苗, 断行立即将种子用热水催芽补种, 以确保全苗。

(2) 早间苗、定苗:为了提高幼苗素质, 培育壮苗, 一对真叶期进行人工间、定苗、株距20cm, 亩留苗5 000~5 500株, 两对真叶时定苗结束, 要求留苗均匀, 留壮苗, 不留双苗。

(3) 中耕除草:要早中耕, 深中耕, 幼苗现行后及早中耕, 中耕深度16~18cm。防止压苗, 伤苗、定苗后进行第二次中耕, 结合定苗人工拔除植株窝边杂草。

4) 蕾期管理

(1) 中耕施肥开沟培土:现雷前后进行第三次中耕, 同时进行开沟施肥, 亩追施尿素5~10kg, 施肥深度8~10cm, 培土到油葵茎基部, 为不定根生长创造条件。

(2) 灌水:适时晚灌第一水, 在油葵现蕾后中午植株出现暂时性萎蔫时灌头水, 灌水方法采用沟灌, 灌水要均匀, 灌水深度达到垄高2/3处为宜, 灌水后田内无积水。

(3) 病害防治:

(1) 防治油葵菌核病:菌核病的发生与气候条件关系密切, 6~7月雨水多, 田间湿度大时发病重, 重茬地, 地势低洼地块发病严重, 防治油葵菌核病必须采取综合防治措施, 轮作2~3以年上, 不与豆科、茄科作物轮茬。种植抗病品种, 清除病株残体, 深埋或烧毁以减少菌源, 增施磷肥, 钾肥提高抗病能力。调节播期使开花期躲过高温或多雨季节, 病害严重时在开花期喷药防治用50%菌核净500倍液连喷2~3次。 (2) 防治油葵霜霉病:浇水过多, 土壤湿度大的地块发病较重, 连作施氮肥过多, 晚播或播种过深均可加重发病。防治方法以综合防治为主, 选用抗病品种播前种子用甲霜灵拌种用药量为种子量的0.3%, 轮作5~7a, 播种不宜过深, 适时早播。

5) 开花至籽粒充实期管理

(1) 及时灌水:开花期不能受旱, 根据土壤质墒情, 灌水1~2次。籽粒形成期是增加千粒重, 减少皮壳率又是油分形成, 蛋白质和淀粉积累的关健时期, 应适量灌水, 一般在终花后15d灌足最后一次水。

(2) 叶面追肥:油葵开花前期亩用法0.3%硼肥喷施, 隔10~15d喷施一次, 连喷两次。

(3) 放蜂授粉:油葵是虫媒异花作物, 油葵的花粉粒重, 不易随风飘移, 主要依靠昆虫传粉才能结实。放蜂可提高油葵结实率, 增加千粒重。

6) 适时收获

上一篇:中学的思想政治教育下一篇:城市轨道交通车辆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