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算机优化(共12篇)
计算机优化 篇1
1 计算机教学的现状
(1) 学生缺乏学习热情。学生对于计算机的日常操作, 大多数是在上网聊天、打游戏、听音乐等娱乐方面, 他们对于计算机课上所讲得专业计算机内容是不感兴趣的, 在他们的意识里, 学习这些专业的计算机知识是没有作用的。相比于有趣的游戏, 专业的计算机学习内容对于学生来说是枯燥、乏味的, 并且他们也没能真正体会到学习中的乐趣, 没能了解到学习这些专业知识的重要性。刚开始的时候, 学生们对于计算机课还是有一定热情的, 但是随着教学内容的深入, 学生们就会产生厌学心理。在很多的计算机课堂上, 很多学生会发呆、打瞌睡, 他们的潜意识里认为计算机是很简单的, 平时上上网就足够了。但是在以后的工作中, 他们对于WORD、EXCEL等办公工具的掌握程度又会遇到困难。
(2) 教学的内容不能及时更新。现代科技的发展是非常迅猛的, 计算机技术也是日益更新的, 学校的教学内容在一定程度上是很难跟得上最新的软件技术。比如说, 用的教材是以前的版本, 或仅仅做了一部分的更新。并且机房的应用软件都没有及时更新, 当有的机房还用的是Photoshop 7的时候, 市面上已经出现了Photoshop cs4的软件了, 并且后者拥有更加高效的算法和更多的功能。
(3) 重理论、轻实践。由于学校的教学任务都比较重, 以我教授的一年级《信息技术基础》为例, 当讲到信息的传递性时, 老师通常只是读读书本上信息传递性的解释, 而没有实实在在地把信息的传递性展现出来。学校只能保证理论教学的内容, 也就是通过口述的方法, 在老师单独的操作下, 完成书本上的计算机教学内容。而且在老师的教课过程中, 往往就是照着书本上的进度, 完全忽略了学生的学习感受, 比如:学习如何打开文件, 老师就把所有打开文件的方式都仔细地讲一遍。其实, 很多基本的操作学生们都是知道的, 这种浅显的内容很难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而学生真正上机实践的时间却是很少的, 他们无法及时地把理论知识变为实践知识。
2 计算机教学优化的方法和具体应用
2.1 提高学生的学习热情, 采取灵活教学方式
应该紧密结合教学内容, 积极创建灵活、生动的教学情境, 让学生感受计算机学科的魅力, 让学生能够主动学习, 使计算机教学真正“活”起来。首先, 学校可以在课余时间, 举办关于计算机的比赛, 像是打字比赛、编程比赛、排版比赛等, 激起学生的学习欲望, 在校比赛中表现好的学生, 可以推荐去参加更加专业的校外比赛, 进行经验交流, 这样就可以培养出学生更高的计算机水平。然后, 可以在学校开设专门的学习兴趣小组, 让学生可以与其他人进行讨论, 一起学习, 并且老师也可以适当地教授这些学生一些更加深入的内容, 以提高他们在计算机方面的造诣, 保留他们在计算机方面的兴趣。最后, 老师要采取多种多样的教学方法, 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比如说, 在上理论课的过程中, 可以在适当的时候穿插一些Flash动画, 以追求图文并茂, 在色彩的冲击下提高学习的主动性。总的来说, 要采取相应的措施, 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变被动的学习为主动的学习, 让他们能够完全接受学习的内容, 提高学习的主动性。
2.2 要及时跟上计算机发展速度
要做的首要的工作是尽量摒弃书本上的内容, 因为书面的内容是很难更新的, 它的更新速度是比较慢的, 仅仅依靠书本上进度是远远不够的。那要用什么代替书本教材呢?笔者建议, 学校可以联系专业的计算机学习网站, 建立专业的学习系统, 让学生可以运用计算机在网络上学习计算机知识, 要求学习网站有较快的知识更新速度、有清晰的教学方案。这样既可以让学生学习到最新的计算机知识, 又可以让学生拥有自学的能力, 一举两得。然后, 学校可以订阅一部分的专业计算机报刊、电子杂志等更新速度快的媒介, 例如:《计算机应用文摘》, 《现代计算机》等让学生和老师拥有最新、最快的计算机知识, 并且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培养出学生的计算机兴趣, 让学生们都能够站在科技的前沿。最后, 要鼓励学校安装新型的教学软件, 能够给学生最大的教学帮助。
2.3 加大学生上机实践的强度
学校要在教学安排时, 增加学生上机操作的时间。在短暂的理论教学的过程中, 不能再延续以前的教学方法, 单单按照书本上的教学内容讲授, 而是要有重点的讲。比如说, 老师在上理论课时, 把书本上难以理解的地方提出来, 让学生们在以后的操作中能够少走弯路。并且, 老师可以在课堂上, 提出学生在上机过程中所遇到的问题, 给以详细的解释, 让学生能够在最短的时间内学到最有用的内容。在上机的实践操作中, 老师也要起到相应的引导作用。老师可以在课堂上布置一定的任务, 在课结束时给予评分, 让学生能够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 快速地掌握好知识。同时, 老师要在上机课上起到很好的点拨作用, 即最大程度地让学生独立操作, 培养良好的自学能力, 并且在学生遇到难题的时候, 能够及时给予帮助。在理论课学习的前提下, 上机课的实践下, 能够最大程度地提高学生学习计算机的学习效率。然后笔者建议学生可以利用课余时间, 多进行计算机的练习。为了让每个同学达到最好的练习效果, 学校可以建立一个专门的计算机练习系统, 给予每一个学生一个专属的帐号, 让学生可以在课余时间登录网站完成计算机学习内容, 没有电脑的学生可以在学校的机房里完成, 有电脑的学生则可以更加方便地随时学习计算机知识, 并且要给不同年级的同学制定不同的教学任务。在学期末的时候, 学校可以统一地对学生的网上学习的完成内容进行检查、考核、评分, 以布置任务的方式推动学生学习, 但又能保证一定的学习灵活度。
摘要:着重指出了提高学生的学习热情、及时跟上计算机发展速度、加大学生上机实践的强度三种解决方法, 对教学现状进行改善, 希望能给计算机教育工作者一些启发和思考。
关键词:计算机教学,优化
参考文献
[1]刘垣, 苏建新.与时俱进, 创新计算机应用教育体系[J].成都教育学院学报, 2004 (9)
[2]高禹.计算机专业学生的创新思维培养[J].建材高教理论与实践, 2001 (4)
计算机优化 篇2
未来世界是计算机的世界。不懂计算机的人将被视为无知和愚昧。因此,随着计算机在各个领域中间作用不断加强,学校计算机教育的内容和方法也必须进行柏应的变革。本人根据长期的教学积累和探索,谈谈如何优化教学环节,把握基本规律,以切实提高计算机教育效益。
一、加强师资队伍素质建设,建立教师备课网络
为了从速落实国务院《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中明确指出的要人力推广和普及计算机教育的目标,教学环节中师资先行是基本措施之一。建立一支高素质的师资队伍更是势在必行。培训师资,提高教师素质,光靠教育学院、师范院校还不行。教委可以组织力量,利用业余时间和寒、暑假开办一些速成培训班,以短、平、快的投入,开发师资资源。目前,中学计算机师资专业毕业的教师虽然不多,但还是拥有一大批基础知识深厚,教学经验丰富的教师,通过培训就是一支了不起的师资队伍。与此同时,冬基层教研室可组织教学经验丰富的教师作经验交流介绍,开公开课等方法进行“传”、“帮”、“带”,引导新教师学习教学程序、教法,计青年教师边教边学,快速成才。鼓励教师刻苦钻研,勤奋自学,岗位成才,不断完善人才激励机制和造就“双师”、“双学位”的人才机制。
备好课是上好每堂课的前提,许多教师为之付出大量的时间和精力。计算机教学有不同于其它学科的特点和优势,我建议可优化计算机教学的备课环节。如以往我们习惯于“单干”,不少教师常做一些简单或重复的劳动,既浪费许多教师的宝贵时间,又不能提高教师的整体水平。特别是新教师,在从头开始摸索时,花费不少时间走老教师走过的路。即使是老教师,为了备好一堂课,往往也要花许多心血。为此,我以为应建立起教师备课网络,利用集体备课的方法来解决这一矛盾。
1.集中精力,打好歼火战。先由全市全体中学计算机教师集体活动,(分片也可)。讨论总体教学框架,然后分配任务,由每位教师单独备一二节课。根据大纲,写出教学目的、要求,设置教法,设计作业练习。梳理出重点、难点、认知点;提供相关参考资料;落实培养学生能力和素质的方法;渗透德育等等。集中精力,打好歼灭战。认真、详细、高质量地备好各章各节。
2.输入网络,修改补充。在教师备好课的基础上,发挥计算机的优越性,存入磁盘,拷给大家,再进行集体讨论修改,作为课代教学的范本。每位任课教师,又可根据各自学生的具体情况再进行增减完善。坚持定期交流,修改补充,逐渐形成一套高质量的教案样本。可提供给新教师参考,以利其较快地步入优化教学运作过程,提高教学效益。
3.展开学术讨论,提供科研条件。鉴于科技进步和经济发展的日益迅速,知识、技术更新周期越来越短了。因此,我们可以利用集体搞教研活动的时间,开设一些讲座,传递计算机前沿最新信息,给教师及时“充电”,并布置一些论文题目,提供科研条件,鼓励教师积极开展学术讨论,以造就一支高素质的计算机教师队伍,应用计算机应促成教育的全面变革。
二、优化实践环节,营造发现式的学习环境
上机操作是教学环节中学生把加以转化为能力的重要实践途径。计算机学习首要条件是设备和设备的使用。特别是指令的掌握,光芒教室里不厌其烦地讲述,学生没有感性认识,就不会升华为理性认识,更形成不了动手能力。一定要争取多上机,实践才能长才干。因此通过计算机操作,营造一个学生控制的发现式学习环境,是提高计算机教学质量的保证。
为提高上机效率,在有计划、有步骤、有目的进行操作的前提下,每次必须把课堂教学的三基知识转化为能力。以认知心理学为基础,启迪学生在特定的环境中探索和检验假设,计学生学会自我控制,发现认知点,巩固理论概念,发展他们高水平的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学生上机时,教师巡回指导,及时对学生进行提问、辅导、答疑,检查每一 个学生掌握的程度。并要求学生认真完成上机报告。针对中学生比较活跃,好奇好动的特征,必须加以耐心细致的正确诱导,提高上机效率。对好学的学生,提供方便,放手让他们钻研下去。对不少学生非常喜欢玩游戏的现象,可充分利用教学媒体和教学环境,因势利导,循循善诱,也可给学生讲解游戏的程序结构和破译方法,促使其智力因素和非智力因素的统一协调,引导他们向研究程序方面发展。平时教师可合理安排时间,利用中午和下午课余进间组织学生上机,提供多实践的机会,营造发现人的学习环境。
三、运用现代媒传法,优化计算机课堂教学
现代媒传法就是学生在教师指导下,借助各种媒体(如多媒体计算机、计算机投影机、幻灯、录像、图片等)去探究和操作,使学生掌握计算机知识和能,提高智力和非智力因素水平,激发他们的创造能力。现代媒传法顺应了提高设备效益的实际需要,完全适应素质教育的要求。采用现代媒传法,要求教师对教学计划作出具体周密的策划。如教学设计要把发展智力列为目标,突出以学生为中心;知识怎样由学生自己去探究;怎样导入概念;需要给学生提供什么媒体;要求学生做些什么,等等。
传递教学信息成为现代媒传法课堂教学的一个重要特征和必然趋势。媒传使课堂结构从“二元主从结构”双向反馈信息变为“师、媒、生三元结构”的多向反馈信息。既给学生进行形象思维创造条件,又为学生进行抽象思维创造时机。
教师成为课堂活动的策划者、组织者、指导者、把关者。例如DOS命令COPY的教学。先通过投影等手段让学生看A和B盘中的文件,然后执行COPY命令,把A盘中一个文件拷入B盘。?随着操作程序进行,借助媒传信息的表现力和感染力,诱发学生的积极参与,他们会主动寻找发生了什么变化,积极思考,探究COPY命令的作用。教师此时提问,则进一步巩固了知识。教学时,教师应善于创造设疑的契机,设置悬念,诱导学生析疑解疑,让每个学生在课堂上都有事干,或指导他们下一步要干什么。也必须留一定的时间,让学生通过视听发现矛盾,向教师提问。
教师可通过课堂讨论答疑。这样,充分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学生学得主动,学得活泼,学习效率显著提高。
小学计算机教学优化策略初探 篇3
关键词:小学;计算机教学;优化策略
伴随着信息化技术的普及,人们已经开始步入到信息化的时代潮流中。计算机已经成为现下传递信息的重要载体。如今,人们日常的生产与生活也越来越离不开计算机的使用。掌握好计算机的操作与使用已成为人们必不可少的生产生活技能。在这样的社会环境下,计算机自小学起就被纳入教育体系中,成为一门独立的重要学科。如何有效开展小学计算机教学也已成为教育界中关注与探讨的问题。小学阶段是大多数孩子正式接受启蒙教育的关键时期,在这一时期指导孩子们认识掌握信息技术的重要性,掌握计算机的基础操作对孩子未来的发展起到了重要的影响作用。但是,受到传统教学方式的影响,小学计算机课堂枯燥乏味、教学内容一成不变都对计算机课程的教学质量以及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产生了负面的影响。如何优化小学计算机教学策略成为我们不得不思考的问题。下面笔者就来谈一下如何优化小学计算机教学。
一、小学计算机教学现状
伴随着素质教育的开展,小学计算机教学的教学质量有了一定程度的改善。但是不得不承认小学计算机仍然存在着一些需要改善的地方。首先,小学计算课堂教学内容相对固化,部分老师习惯性地采用“讲解基础知识—演练示范—任务操作”的固定教学模式,这样一成不变的教学方法的长期使用容易让学生感到厌倦,从而降低了对于学习计算机的积极性。其次,在现下计算机課堂的教学中,大多数时候仍然是老师占据了课堂的主导,学生则处于被动接受知识的状态,这使学生在学习计算机的过程中没有主动性可言,这对于开发学生自身的潜能也是极为不利的。据此,如何有效改善计算机课程的教学现状、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成为我们不得不考虑的问题。
二、优化小学计算机教学的具体措施
1.树立明确的教学目标,培养孩子们的学习兴趣
想要优化小学计算机的教学现状,首先,老师要树立正确的教学目标。部分老师在开展计算机教学时并没有充分认识到完善计算机教学的重要性,对学生的学习要求也明显有待提升,部分老师认为小学阶段的孩子们年龄尚小,对计算机只要形成一个基础的概念即可,实际上这些教学观点都是相对片面的。小学阶段的计算机教育对于学生日后深入开展计算机的学习起到了重要的作用,同时也应当让孩子们在这一阶段认识到计算机基础操作是当代人们必须要掌握的。小学阶段的孩子由于年龄偏小,对待事物更多的是从自身感兴趣的角度出发,基于这一点,在进行课堂教育时,老师更应该注重唤起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让孩子们在学习的过程中感受到乐趣。这对于提升计算机的教学效果也将起到事半功倍的促进效果。
2.增添趣味性的练习操作
计算机在大多数情况下被作为一种工具应用到日常的生产生活中,因而能否将课堂所学的内容有效应用到实践中对学生来说有着重要的作用。基于计算机的这一操作功能,老师在课堂期间应当加强学生的实际操练。在讲解完理论或是基础知识后,老师需要将更多的时间交还给学生,为了保证操练期间的高效性,老师可以通过组织趣味竞赛等形式来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例如,可以让学生在练习的阶段参与金山打字中的拯救苹果游戏,相信学生会对带有类似趣味性的操作方式提起自身更大的兴趣,这对保证学生练习的高校性也会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老师还可以以小组竞赛的形式丰富练习的模式。通过竞赛的形式一方面学生能够有效夯实所需掌握的基础操作,另一方面这种活跃的气氛能够有效满足孩子们活泼好动的天性。
3.注重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
在开展计算机教学的过程中存在部分学生对计算机较为熟悉,对计算机的基础操作也相对而言更为熟练,部分学生则显得相对生疏。结合这种情况,老师可以在开展计算机教学时给学生按照能力的强弱做一个合理有效的搭配。通过建立这样的小组模式,学生能够在小组内开展合作学习。这样做一方面是为了让学生能够相互帮助、查漏补缺、共同进步,另一方面也是为了充分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在小组学习的过程中,学生之间总会有基础强弱之分,基础强的学生能够带动基础弱的学生共同进步,同时基础较强的学生自身的技能也能得到有效的巩固。课堂中互帮互助的合作氛围对于培养学生学习积极性也起到了促进的作用。
总而言之,培养学生的计算机基础素养,引导学生掌握计算机的使用不论是对学生日后的发展还是深入学习都起到了重要的作用。教育者应当更新自身的教学观念,采用科学的教学模式,培养孩子们的学习兴趣和丰富化的教学手段帮助他们打下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赵杨.浅谈如何提高小学计算机课教学有效性[J].通讯世界,2014(23):3-4.
[2]齐淑凤.小学计算机教学有效性的提高策略[J].知识窗(教师版),2016(8):50.
计算机网络系统优化 篇4
梅县发电厂局域网大概有400多台计算机, 业务30多种, 原核心交换机型号比较旧, 而且处理能力比较低下, 设想对整个网络进行优化, 核心交换机就是一个需要更换解决的瓶颈。据现阶段及今后一段时间内的需求, 更换为最新型号的H3C交换机, 拟带模块均考虑到扩展需要。电厂的业务丰富, 用户要求比较高, 对核心设备必须提供不间断运行的保障, 基于此, 同时考虑对核心交换机7506提出热备要求。电厂是具有30多年历史的老厂, 在硬件方面机房中心设计未能跟上信息化的发展, 布线相对凌乱, 考虑在同栋楼内新建一个中心机房, 加上智能布线系统, 在软件方面, 新的网络建设应考虑部门间的隔离, 所以VLAN的划分, IP的规划及域管理就显得很重要, 实施这些以后, 彻底优化梅县发电厂的局域网, 提高电厂信息化水平及业务能力。
2具体的实施情况
2.1网络中心机房建设
新建一个网络中心机房的规划, 按照国家及行业标准, 充分考虑机房的环境要求, 建成后满足电厂目前及以后的规划要求, 在防火性能, 电磁场屏蔽, 防雷接地, 防静电能力, U P S容量等等方面都超过目前标准。布线合理, 预留空间, 为网络设备提供良好的环境支持。
2.2 IP及VLAN的规划
根据电厂 实际情况 , 对原有V L A N进行规划并重新划分, 其逻辑图如下:
因IP规划已经有集团层面的总体规划, 电厂在这个基础上只要根据集团分配的IP段再重新划分子网即可。按电厂实际情况, 把整个局域网分为11VLAN。
Vlan把默认路由指向10.192.2.2, 这样便于访问总公司的数据。考虑到电厂各部门实际用户人数, 初步设想IP地址划分见表1。
2.3 新旧网络的切换
这次新旧网络的切换工作涉及到生产网络、正在运行的服务器, 切换后要与总公司的网络组成统一的数据交换网络, 要做到对生产影响最小甚至没有影响。如果在切换过程中出现问题, 则马上恢复到原3COM交换的连接, 修正出现的问题直到新旧网络的完全切换成功。新的H3C 7506核心交换机接入网络正常后, 再配楼层交换机, 配置管理IP, 根据所在部门配置VLAN信息。
2.4 域的合并及迁移
根据总公司关于计算机域的总体规划, 各分公司的域, 在条件成熟之后, 有可能与总公司的域实现相互访问或者合并。网络完善后电厂的域与总公司的域进行相互访问或者合并, 方法非常简单, 将两个域建立相互信任的关系, 就可以很方便地融入到未来总公司的域中。
完成这一 任务要通过ADMT (Act i vate Directory迁移工具) 来迁移用户、计算机、组等对象, 以及用户配置文件、文件夹权限等内容, 再通过GPMC工具 (Group Policy Management Console, 组策略管理控制台) 来迁移GPO (组策略对象) 。
3 实施后效果
梅县发电厂在实施以上的工作后, 将原有的交换机统一汇聚到核心交换机H3C7506上, 通过VLAN划分减小广播对网络的影响, 增强了网络的可靠性和安全性, 同时对网络中的IP地址合理划分, 提高了管理层次, 基本达到改造的效果。
4 结语
试论计算机网络安全的优化对策 篇5
由于计算机具有传播速度快的特点,如果单纯采用单机独立进行防护网络病毒,这样的防护形式无法将计算机内入侵的病毒彻底消灭掉,要设置好局域的网络系统安全防护,全方位的对木马病毒进行有效的防御。
例如校园网络系统,它属于网络服务器控制的内部局域网系统,这样系统正常情况下,病毒及木马很难对它进行入侵,如果校园局域网与外界互联网络连接,就一定要设置安全的计算机软件防卫系统,以确保计算机的使用安全性。
当今,对于计算机网络系统最健全的软件系统就是360安全卫士,360安全卫士可以对计算机任何木马及病毒进行有效的杀毒防御、扫描系统将要被篡改的文件等。
360安全卫士可以定期自动升级,对新产生的病毒及木马的抵御能力不断增强。
3.2提高计算机防火墙的抵御功能。
通过提高计算机防火墙的功能,将有效的数据链接及人为访问设置防火墙允许访问之内,将不允许的数据链接隔断防火墙外,最大限度的设置黑客的访问权限,拒绝访问,这样可以有效的抵制病毒及木马篡改计算机数据及攻击计算机软件系统。
利用好防火墙系统是可以有效的抵制病毒木马等侵害的有效网络安全防护系统,防止病毒等进入局域网中,造成网络计算机系统的破坏。
3.3采用高效的计算机检测系统。
高效的计算机网络检测系统,可以在迫害性的病毒侵入前进行有效的检测和提示,确保计算机能够传递入侵信息,同时将此信号呈递给防火墙系统进行有效的抵制,确保计算机的安全使用。
3.4有效的使用漏洞扫描系统。
在计算机的使用过程中,难免会存在计算机系统抵御病毒侵害后的系统漏洞之处,如果计算机的漏洞之处不及时修复,那么将极容易造成新的病毒的入侵。
由于现在的网络计算机的覆盖面太广,光靠人力是不够的,我们要有效的利用好漏洞扫描系统,修复漏洞软件系统。
3.5提高计算机网络工作人员的综合素质能力。
提高计算机网络工作人员的综合素质能力是及其重要的,为了加强计算机使用的安全性,可以通过专业的网络计算机人士对计算机使用者进行幻灯片加以文字形式详细的讲解出来,提高使用计算机人员的责任心与安全意识,同时可以增强计算机技术人员的专业水平。
我国的计算机网络起步较晚,网络安全意识及技术水平低下,所以,专业的技术人员仍然要不断完善计算机网络安全防御系统。
4结论
现今社会经济技术的快速发展,已经是离不开网络计算机的时代,网络计算机的使用已经是各行各业的发展支撑点,但我国使用互联网用户的安全防患意识非常薄弱,只有不断加强网络计算机的安全意识,提高网络计算机的专业安全防护技术,才能更好的发挥计算机的作用,才能更好的为国家的经济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
参考文献
[1]王庆山.煤矿无线通讯技术的现状及发展趋势研究[J].山西煤炭报,2017(1).
如何优化聋生计算机教学 篇6
关键词:聋生;计算机教学;培养;激发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4)19-343-01
当今社会已进入信息化的时代,多媒体信息技术已被广泛用于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随着计算机进入课堂教学领域,现代特殊教育也不可避免地与计算机教学联系了起来。目前,在聋生的教育发展中,计算机教学还是一个薄弱环节。聋哑学生对计算机、尤其在操作应用方面,其实有很大的潜力,更需要我们加大教学力量,使聋生能有一技之长、自食其力,平等参与,达到就业目的,从而尽可能地减轻家庭及社会的负担。在聋生计算机教学中,我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认为应从以下几点着手:
一、教学内容的选择
由于聋生在听力上的障碍,理解能力方面也相应地受到影响,因此我在聋生教育中依据“精讲理论,注重实用”的原则,选择可操作性强的内容,同时,要学习致用,与社会需求和计算机发展要恰到好处地接轨,例如在讲授计算机系统的组成时简要介绍现在流行的主板、处理器及现在微机的流行配置,了解U盘等最新存储设备;在讲授计算机病毒时,给学生介绍现在流行的病毒名称、发作日期及防治办法;在讲解打印时,给学生详细讲解如何安装打印机、使用打印机以及复印机等操作。力求为他们将来的就业做好一定知识准备。
二、教学时间的安排
在时间安排上,打破每周两节计算机课的常规,适当增加课时,给学生充足的上机实践机会,不经过大量的上机操作,就不可能真正地掌握计算机知识。让学生“多上机,上好机”,并成立计算机兴趣小组,发挥我们学生的特长。在尽可能的情况下,对聋生开放机房,使学生有更多的时间上机练习,不断提高学生的打字速度以及上机熟练程度。
三、对教师的要求
聋生由于其自身的缺陷,在学习计算机的过程中,会遇到各种难以预料的困难,教师必须有足够的宽容、耐心和信心,持之以恒,对聋生应多一些鼓励和肯定,少一些批评与苛责。针对聋生的特点,尽可能地做到取长补短。
四、对聋生的要求
在教学中,教师可结合残疾人成功的实例,进行自强不息、自食其力的思想教育,激发聋生学习的信心和决心,克服自卑的心理,培养他们迎难而上、吃苦耐劳的品质。让聋生明确,通过学习计算机,可以接收更多的信息,获得丰厚的知识,并为将来的谋生做好良好的知识储备。
五、采取适合聋生的学习方法
1、巧设悬念,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良好的学习情境能激发出聋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使他们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通过几节的指法练习课,我发现好多聋生用单手击键,并且不能实现盲打。新课开始,我不急于让聋生练习,而是给聋生演示打飞行字母,由慢到快,当聋生惊奇不已时,我告诉他们因为我用正确指法才打得这样快,然后我再把聋生按是否用正确指法分成两大组,进行比赛,因为单指速度远不如正确指法快,如果想加快速度必须用正确指法。通过比赛既使聋生认识到了正确指法的重要,又激发了他们学习的兴趣,在浓浓的学习氛围中,不知不觉掌握了键盘的基本操作知识。
2、展示新内容,激发学生求知欲望
新的教学内容对聋生有很大的吸引力,计算机更以其直观形象的画面激发聋生的兴趣。作为老师,应利用聋生好奇、好胜的心理,充分挖掘教学中的趣味因素,诱发聋生学习兴趣,使“要我学”变成“我要学”。
3、“任务+游戏”,激发学生学习动力
聋生自主学习能力差,上机操作完后,大部分同学就都不知道要做什么了。针对这种情况,在学生上机练习完后,根据教学内容给学生布置一些和他们实践相联系的任务。要求学生完成任务后可以适当地玩游戏。
4、技能竞赛,激发学生的创造能力
聋生是富有丰富个性的能动主体,所有聋生都有自我发展的需要,因此在教学中创设各种条件,为每一个聋生提供思考、表现、创造及成功的机会,开展技能竞赛,发挥聋生学习的主动性和创造性。
5、现学现用
在课堂教学中贯彻现学现用的方法,学一点就让学生应用起来,不但可以满足学生的好奇心,而且在应用的过程中,可以充分肯定学生自身的能力,使学生不断进步。
6、演示+操作+讲解新授课方法进行讲授
计算机课程本身就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在教学中应该让聋生了解学习计算机的过程,实际动手操作,让聋生在实践中掌握知识。在教学过程中应精讲多练,边讲边演示,然后让个别学生上机练习,最后进行巩固练习。在给学生说明操作步骤时,让学生认真观察老师讲解过程。对于学生容易出错的、难懂的知识点,要有预见性、突破性。并针对教学内容,选择一些有趣的、浅显易懂的适合聋生的例子,让他们完成。尽可能地做到直观、形象、便捷。在学习过程中,以学生为主,讲练结合,以练促学,从而进一步提高教学效果。
7、实时点评,优化考核
及时对学生的作业进行点评,给予适当的考核,也是刺激学生学习的一种有效手段。故应实时点评,及时掌握学生的学习情况,不断调整教学方法,使学生顺利通过考核,当学生看到自己的学习得到肯定和承认时,学习的积极性会更高,学习效果会更好。
六、培养聋生严谨的学习态度
计算机是精密的科学产品,所以要求聋生必须以科学的态度去对待它,遵守正确的操作方法,杜绝非法操作,从小培养严谨的学习态度和良好的上机习惯。
我相信,只有通过不断的优化教学方法,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让聋生真正地掌握和运用现代信息手段,才会使特教之花开得具有现代气息,聋生计算机教育的明天才会更加美好!
参考文献:
[1] 曹本林.如何提高对学生学习计算机的兴趣.人民出版社.
优化计算机教学之我见 篇7
职业学校的生源特点及培养目标决定了职校计算机教学要有更强的针对性, 那么, 什么样的教学内容能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呢?现用《计算机应用基础》教材是按照“基础知识-基本操作-基础应用程序”的顺序来安排教学内容的。如果按部就班照教材顺序进行讲解, 由于学生对理论知识的学习往往不感兴趣, 教学效果显然不理想。例如, 在学习第一章计算机基础时, 如果按照计算机概述、微型计算机系统的组成、计算机机房安全及病毒防治、计算机键盘操作、中文输入法等一一讲解下去, 学生必然觉得枯燥无味。考虑到这一点, 笔者根据学生喜欢动手操作的特点, 从实际操作入手引入教学, 直接和学生一起到机房对计算机的主机进行拆装, 让学生在拆装中自发询问各个部件的名称及存在的问题, 结果大多数学生对计算机的组成有了更直观的了解。接着, 笔者告诉学生装好计算机后, 可以开始玩你喜欢的操作了。而实际上, 计算机系统的软件全部没有安装过, 学生虽然打开电源了, 可是就是没办法让计算机运行。学生自然就迫切地希望了解软件系统及系统盘的安装操作技能, 教师的教学活动开展自然也就水到渠成了。因此, 只有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 按由浅到深、由易到难的原则调整教学顺序, 选择教学内容才能让学生学有所乐, 学有所悟。
二、联系实际, 激发学生的求知欲
上课前, 教师先提出一些与教学内容有关的实际问题, 让学生去解决, 以激发学生的求知欲。计算机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 只有通过上机实践, 才能发现问题, 才能更准确地了解计算机、更灵活地应用计算机。通过实践教学, 老师可以及时了解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 发现学生中普遍存在的问题。同时, 在教学中教师应多考虑学生可能出现的操作问题, 尽量在操作前给予提示, 以节约学生对细小问题的探究时间, 提高课堂的教学效率。
例如, 教师在讲解鼠标的基本操作 (单击、双击、拖动) 时, 单纯的讲解往往会趋于平淡, 教师可以在学生了解了鼠标的操作后, 让学生玩一下Windows里的扑克牌、扫雷游戏, 在娱乐中掌握鼠标的基本操作。又如:在讲解Word操作技巧时, 可让学生利用Word设计图文并茂的板报, 带着这一问题听讲更能激起他们的学习热情。通过设置一些实际问题让学生用计算机去解决, 他们会觉得学习计算机确实管用, 能够解决实际中的问题, 从而激起他们的求知欲, 提高了学习的效率。
三、殊途同归, 学会多种操作路径
不论是理论知识, 还是实践操作, 求解方法都存在多样性, 有时答案也有多种。在学习计算机应用基础这门学科时, 更应让学生树立这种观点。例如, 删除一个字符可以用Del键, 也可以用Backspace键, 还可以用Delete键;使用路径时可以用绝对路径, 也可以用相对路径;打开资源管理器可以从“开始”单击右键, 再单击“资源管理器”, 也可以从“我的电脑”单击右键, 再单击“资源管理器”, 还可以从单击“开始”到“程序”再到“附件”再单击“资源管理器”。学会多种操作路径, 全面掌握计算机操作基础知识, 是迅速提高学生操作技能的必经途径。
四、竞赛活动, 掌握操作技能
组织学生开展竞赛是提高学生操作技能的有效途径。几乎每个学生都有好胜心, 都有较强的荣誉感, 针对这一特点, 应有意识地开展一些操作竞赛活动, 以增强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既活跃了学习气氛, 也增添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 学生在竞赛过程中达到了“练”的目的, 从而提高了操作技能。
五、学以致用, 培养解决实践问题能力
计算机网络服务质量优化管理 篇8
关键词:计算机网络服务,研究分析,质量优化,工作方式
随着当前科学技术不断向前发展, 使得当前计算机技术和相关的网络技术应用范围变得更加广泛。在此趋势之下计算机网络服务的发展可谓是对各行各业的进步起到了重大的作用, 为工作的开展带来了不少的便利条件。但是需要注意的是社会的不断向前发展以及经济的建设使得人们对于计算机网络服务质量要求也在不断的提升, 所以在实践工作之中广大技术人员还应当对计算机网络服务质量进行全面的、系统化的优化, 这样不仅可以切实的满足广大群众使用的需求, 同时还可以使得计算机网络服务自身的建设和发展不断实现改进。
1 计算机网络服务质量的分析和概述
明确计算机网络服务质量的基本现状和基本的概念等, 是开展后续各项工作的基础性环节, 所以应当加以重视。对计算机网络服务质量的评价涉及到几个重要的指标, 我们通常较为熟悉的有网络的延时、网络的吞吐率和网络的丢包率等几个重要的指标, 笔者认为, 如果想要进一步的了解计算机网络技术的服务质量, 我们有必要先对计算机网络技术进行一个简单的介绍。计算机网络技术, 也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互联网技术, 实际上是通过一些协议来实现的, 这些协议主要有TCP/IP协议等, 其中IP协议是其主要的核心内容, 用户传达协议时并没有先后的顺序, 但是互联网会就它所受到的协议进行先后顺序的排列, 并且是按照先后顺序对用户服务, 当用户大量集中时, 宽带被占满, 这个时候就很容易出现数据延迟, 丢包率增加等现象, 计算机网络技术的服务质量也就下降, 正是基于这些问题, 才有了人们对计算机网络技术服务质量要求的提高, 也才有了如今我们对计算机网络技术服务质量优化方法的探讨。
2 计算机网络服务质量优化模型及对策
计算机网络服务质量优化一方面需要实现资源的合理分配, 同时还应当加强任务方面的调度, 加强其中网络资源的部署, 实现网络资源的优化配置。所以在实践之中还应当对上述项目和相关影响因素等进行集中性的分析, 以更好的实现工作的健全。
2.1 计算机网络服务中任务调度分析及资源的优化分配
这是我们优化计算机网络技术服务质量的第二个步骤, 也是另一个需要解决的关键问题, 这个任务调度涉及到以下几个方面:单队列多服务器的调度、多队列单服务器的调度、多列队多服务器的调度等。其中最基本的调度问题是负载均衡调度, 它致力于解决个体用户的网络延时问题。从实质上来说, 我们可以把调度看成一种特殊的资源分配, 我们需要做到在有限的时间内使资源的利用率达到最高, 这就需要一种优化模型来在最短时间内做出最佳决策, 使得资源利用率大大提高。当前随着生活水准的不断提升广大群众对于互联网技术的要求也在不断的增长, 所以传统工作之中有线的资源使用已经不能够满足日益增长的需求, 在当前, 应当很好的对计算机网络服务之中动态频谱技术进行分析, 使得计算机网络服务自身的建设和发展不断实现改进。实现对网络技术服务的不断优化, 同时还应当最大程度上实现资源的合理分配, 这一点是当前计算机网络服务质量优化过程之中需要重点遵循的原则。
2.2 计算机网络服务网络资源的部署
顾名思义, 网络资源部署解决的问题主要是如何将有限的网络资源进行合理有效的安置、部署, 使得资源利用率最大化, 当前人们对于计算机工作质量要求也在不断的提升, 而其中计算机网络服务的发展可谓是对各行各业的进步起到了重大的作用, 为更好的增强相关工作水准奠定坚实基础。对互联网中服务器的安放、以及无线网中一些网络设备的部署问题等。这是我们优化计算机网络技术服务质量的第三个步骤, 也是我们要达到的目标之一。这个目标达到了, 就可以以最小的成本完成对服务器的安置, 以及最大程度的利用网络设备。
2.3 计算机网络服务质量优化方式探析
首先应当采取分区方式的服务, 以更好的应对当前用户数量和规模不断增加的局面。此外, 在实践之中还应当充分的结合当前实际状况和技术条件按照相关的标准进行区域性的划分, 将互联网之中的相关用户划分成为不同的区域, 通过对路由器进行区分, 以实现高质量的服务, 这样管理也更加方便并且快捷, 减少其中计算机网络服务质量较差的情况。此外还应当不断的实现业务流量的优化和改进, 通过对端口数据的完善, 来实现不同类型、更加具有针对性的服务, 广大技术人员还应当对计算机网络服务质量进行全面的优化, 这样不仅可以大幅度的增强服务和工作的效益, 切实的满足广大群众使用的需求, 同时还可以很好的代替传统工作之中一个端口对应多种服务的不良情况, 全面的实现业务流运作方式的调整改进, 实现对业务流量的优化, 进而增强计算机网络服务质量。
最后在当前相关工作之中还应当采取综合性的服务方式, 这一点是当前发展的主要趋势之一, 可以使得计算机网络服务自身的建设和发展不断实现改进。应当通过对不同网络资源的整合, 合理的实现其中流量的监督恶化控制, 避免出现延迟的现象, 避免传统工作之中存在的局限性, 通过不同受控负载服务工作的改良, 有效的降低计算机网络服务工作之中出现丢包等严重情况, 提升了客户的满意程度。
结束语
总的来讲计算机网络服务质量优化是当前工作的重点, 正如上文所分析到的, 随着当前科学技术不断向前发展, 使得当前计算机技术和相关的网络技术应用范围变得更加广泛。综上所述, 根据对当前现代化的计算机网络服务质量优化基本对策和工作开展过程之中应当遵循的重难点等进行系统性的分析, 从实际的角度着手对工作的理念以及核心的原则等进行了综合性的研究, 旨在以此为基础更好的实现工作的开展和改革, 更好的促进计算机技术和网络技术不断向前发展。
参考文献
[1]常亚平, 刘艳阳, 阎俊等.B2C环境下网络服务质量对顾客忠诚的影响机理[J].系统工程理论与实践, 2009 (6) .
[2]林闯, 李寅, 万剑雄.计算机网络服务质量优化方法研究综述[J].计算机学报, 2011 (1) .
计算机应用专业的优化与创新 篇9
1.1 计算机专业学科内容分类
作为一门学科, 不仅要有理论知识做基础和引导而且要有实际应用方法将知识应用到现实生活中。实际应用是一门学科的价值和意义所在。作为应用性较强的计算机课程, 其应用性学科性质决定了它的学科内容, 目前计算机学科的内容主要分为
(1) 计算机理论
任何一门学科的理论知识都是其他知识的基础, 是学习整个学科的基础。理论起着引导学生入门学习学科的作用, 具有较强的概括性和抽象性, 对学生的要求主要是在理解和记忆方面, 为学生学习整个学科做铺垫。计算机专业的理论课程包括计算机理论、计算机运算理论、计算机应用理论等。计算机专业的学科理论关系着计算机专业的学生能否全面、正确的认识计算机, 能否在将来顺利学习计算机知识和熟练使用计算机。因而, 计算机理论的学习对计算机专业学生具有重要意义。
(2) 计算机原理
计算机原理是计算机理论的一部分, 主要包括计算机系统方面的原理。计
算计的原理关系到计算机的实际使用, 学习计算机的原理能够使学生了解系统和程序的开发应用方法, 对学生将来使用和研究计算机、开发计算机软件具有重要帮助。
(3) 计算机应用
计算机是应用学科, 计算机专业的学习也是以应用为目的。计算机专业的应用主要体现在计算机的实际操作上, 计算机应用知识是计算机所有知识中的精要, 其他一切的知识学习都是为应用做辅导和基础。以此看来, 计算机应用知识是计算机学科的重中之重, 是计算机学科的最终目的。
(4) 毕业设计
毕业设计是计算机学习的最后环节, 起着考察计算机专业学生对所学知识掌握情况的作用。毕业设计检验计算机专业学生的知识应用能力, 判断计算机专业学生的学习是否合格, 也是计算机专业学生展现自我能力的机会。
1.2 计算机应用专业存在的问题
社会主义现代化以来, 我国计算机技术有了飞速发展, 计算机科技的兴起也促进了计算机专业的兴起, 促使我国国内各地逐渐兴起各种计算机专业培训学校和培训机构, 经过几十年的发展, 一些优秀的高校在计算机应用专业的教学上取得了很大进步, 但还存在着一些问题
(1) 专业缺乏重点
由于市场经济的发展, 人们重视综合性人才, 但是往往综合能力较强也意
味着专业能力不足。由于人的时间和精力有限, 所以如果学习内容过多, 就会在学习的过程中感到力不从心, 如果学习的范围过广, 就会感觉找不到重点和方向, 最终导致在各方面都没有特长, 能力平庸。我国目前的计算机应用专业就存在着这样的问题。计算机专业涉及过多的理论和实际知识, 缺乏应用学科分类, 没有针对性, 没有重点学习方面。这样的现象不但导致学生学习内容过多, 增加学生的学习负担, 而且会影响学生将来对计算机的应用。
(2) 专业偏离应用, 与实际应用脱节
随着计算机学科的细分化, 计算机的教学内容也越来越细, 相应的增加了计算机应用专业的学习内容。学习的课本和知识点增多, 教师在授课的时候便更注重知识点的灌输, 相应的减少了学生的应用实践时间, 导致偏重理论, 偏离应用的现象。
(3) 教学环境差
教学环境包括教学场所和教学器材, 是应用性学科必不可少的教学工具。
虽然我国的经济发展取得了很大成果, 但是计算机对于学校和培训机构而言价格不菲, 学校和培训机构为了节约教学成本, 在采购计算机方面基本上选择老式甚至淘汰的计算机, 造成学生在学习的时候使用不便等, 使计算机应用专业学生的学习大打折扣。
2 计算机应用专业的优化与创新要求
2.1 优化专业体系
优化计算机的专业体系, 将计算机专业学习的侧重点调整到应用实践上来,
是促进计算机理论学习与应用实践相结合的有效方法。一方面可以从计算机学科入手, 将计算机学科细分, 每个学科只学习自己的专业课, 使学生能够针对重点学习。另一方面可以从学科内容入手, 简化过多的理论, 减少学生的学习负担。
2.2 改善教学环境
在教学设备上要及时更新, 增加教学设备的数量和质量, 使每一个学生都
能在应用实践课时独自使用一台完好的设备, 保证学习质量, 提高学习的效率。
2.3 强化应用实践
应用实践是培养学生动手能力的基本途径, 计算机应用专业学习需要对计
算计使用实践的方法积累。计算机具有很强的操作性, 例如在打字方面, 理论知识再强都不能提高打字的速度, 只有不断的练习才能够提高速度。强化应用实践能够使学生在实践的过程中达到熟能生巧, 提高计算机应用能力。
3 总结
计算机作为一项当今人类生产生活必不可少的工具, 具有极强的应用性, 这也决定了计算机专业是一门专业性和应用性强的专业。任何一门专业都有相应的理论知识, 但是作为应用型强的计算机专业, 在有一定理论知识的基础上更应当注重实际的应用, 以实际对计算机的运用挖掘计算机的生产能力, 使计算机能够为我国未来的经济发展和科学进步发挥更大的作用。
参考文献
[1]杨耀忠, 赵铭海, 周涌沂, 张明安, 孙业.胜利油田勘探开发计算机应用技术进展[J].油气地质与采收率, 2010 (4) .
[2]杨志文.浅谈高职计算机应用专业的优化与创新[J].制造业自动化, 2011 (4) .
优化计算机网络服务质量浅析 篇10
一、Qo S优化存在的不足
Qo S优化面临着网络延时、数据传输错误和数据包丢失等不足之处。在网络数据传输过程中, 网络的实际情况会对路由器的数据传输造成影响, 所以当路由器的缓冲区已满, 传输的数据就会出现其中一些数据甚至所有的数据丢失的现象, 而且这种数据包丢失现象无法预料。一段时间的等待之后, 客户端无法接收到完整的数据包, 这种情况将被反馈到服务器当中, 再次发出请求, 于是就出现网络延时的现象。网络延时情况解决起来比较困难, 因为数据包丢失是无法预料的, 有些是由于路由阻塞造成的, 有些是由于不同路径传输造成的。
在网络数据的传输当中, 因为不同的数据具有不同的路径传输, 传输路径的好与坏、远与近等情况都会造成数据最终抵达目标处的顺序和时间出现偏差, 同时在数据传输时又存在诸多不确定性, 所以数据将会被接收端顺序重排, 这种现象叫做数据传输错误。除此之外, 数据包损坏和传输路径错误的情况也时有发生。为解决数据包损坏的情况, 接收端需要配置能够识别已经损坏的数据包的设备, 将损坏的数据包过滤, 最后反馈到服务器当中, 重新发送。
二、Qo S优化的实现
1. 综合服务优化。
在确保带宽的条件下, 实现“端到端”的Qo S综合服务优化。所有的路由器在网络安排下都应该具有支持综合服务的功能。可靠服务和受控负载两种方式的质量优化共同构成了综合服务, 可靠服务保证了带宽的充足资源, 不出现网络延时现象, 而受控负载则保证了每个数据包的完整传输。这种质量优化是针对整个网络进行的服务质量优化, 其适用于较小范围的网络, 因为其具有减轻路由器符合, 并且所有网络都能够支持此服务的特点。
2. 服务类型优化。
服务类型实现计算机网络质量优化的方式主要是对服务类型字段进行修改, 其字段通常由八个二进制位组成, 在数据包包头中位于九至十九位之间。服务类型相应的位数分别代表着延迟、吞吐率和优先程度等。
3. 业务流量优化。
在以上三种Qo S优化的方法当中, 对业务流量进行调整是Qo S优化的最有效方法。业务流量是整形局域网流量的工具, 在网络边缘。业务流量优化不但能够设置带宽, 还能够运用于业务的归类, 同时, 也能够对一些突发的传输情况进行有效解决。
4. 区分服务优化。
即使经过综合服务优化和服务类型优化两种优化之后, 计算机网络可能仍然存在一系列错漏之处, 而区分服务优化则能够非常好地解决这一系列问题。区分服务优化的尺度性较为出色, 在跨网方面具有优秀的工作能力。在网络中区当中, 区分服务优化将通信业务进行分类, 然后形成分区服务路由器。这种优化形式的优点在于分类之后, 使用边界式操作减少维护Qo S状态的程序。所以, 区分服务优化能够适用于广域网和大型局域网当中。
三、Qo S优化的模型
1. 调度模型。
调度模型的主要任务是确保Qo S对网络带宽进行合理调度, 从而实现网络资源的优化配置。单个任务和多个任务共同构成调度模型, 每个网络都有不同的调度形式。
2. 分配模型。
在网络资源配置中, Qo S的资源分配是一个不容忽视的问题, 其直接影响到整个网络资源的使用率。分配模型能够有效解决Qo S带宽问题和网络资源分配问题等。
3. 参数配置模型。
参数配置模型在所有的优化模型当中是最为有效的模型, 因为网络硬件都要依赖于其参数的设置而有效运行。参数配置模型主要包括传输节点功耗配置和拥塞窗口大小配置。
4. 部署模型。
部署模型通过将网络资源和网络框架进行相互结合, 有效保证了Qo S的优化、服务器的使用率和网络的顺畅。部署模型主要包括软硬件部署、服务器部署和防火墙部署等。
四、结语
由于用户需求不断提高, 如今的Qo S已经无法很好地满足用户需求, 因此需要分析Qo S优化所存在的不足之处, 从Qo S存在的基本问题和设计问题着手, 力求找出解决问题的方式方法, 系统化设计Qo S优化方法, 建立有效的Qo S优化模型, 利用各种配置方式, 不断对Qo S进行优化和完善。这不但能够确保Qo S高效工作, 还能使网络质量服务得到改善, 顺应时代发展。
摘要:随着计算机网络的不断发展, 优化计算机网络服务质量的问题不容忽视, 要对其进行不断地改善和创新, 才能顺应时代发展。基于此, 针对Qo S存在的不足、优化方式和模型进行探究。
关键词:计算机,QoS,网络服务,质量优化
参考文献
[1]邵敏, 许王凯.计算机网络服务质量优化方法研究[J].信息与电脑, 2011 (10) .
[2]王慧.基于B/S的网络安全管理系统的设计与实现[J].科技信息, 2008 (12) .
调动学生兴趣优化计算机教学 篇11
关键词: 兴趣培养;计算机教学;事半功倍
如今的职校生,在学习上似乎有些茫然,他们中的一少部分是因为基础太差,想学又不知从何处开始,而另外的绝大部分学生并不是因为这个缘故。他们来校的目的只是想掌握一门技术,具体怎样才能很好地学到一技之长,他们却不去过问,也不去思考。他们只求结果,不注重过程,忽视了过渡课程的学习。而到真正接触到专业课时又因缺乏专业基础知识而接受不了。现在的职校生,基础知识较为薄弱,学习兴趣普遍较低,甚至有部分职校生产生了厌学情绪。但他们又将是社会中从事一定专业技能操作的新型劳动力,在社会生产中起着不可或缺的作用。《信息技术》课程在这方面显得尤为突出。它是计算机专业、机电专业、电子专业等的专业基础课,若这门课程学不好,将直接影响到这些专业的学生质量。为了能更好的培养适合社会发展需要的中专生,显得尤为重要。 结合近几年的计算机教学情况,笔者认为可从以下几个方面来激发学生在电子学习中的学习兴趣:
一、设置疑问,让学生对所学内容产生好奇心,从而主动地去迎合教学
兴趣是人们对某种事物积极认真或从事某种活动的内驱力。兴趣可以促进学生积极参与学习活动,变负担为追求。职校生正处在求知欲比较强的年龄段,对新鲜事物非常敏感,容易产生好奇心,爱问为什么,从而对自己所好奇的东西探个究竟。抓住学生的这个特点,老师在授课过程中可以恰当的穿插一些生活中的实际现象,给学生以“刺激”,让学生对这些实际现象产生好奇,从而学生的学习由被动变为主动,对所学知识产生兴趣。例如在教授“图文混排”这一章节时,先给学生们看老师做好的样张,图文并茂,色彩鲜亮,引起了学生的浓厚的兴趣,接下来再讲解操作过程。这样先给学生以刺激,使其产生兴趣,再循着学生的兴趣去教,不但能使学生很好地理解和掌握操作步骤,还能让学生对文字排版的有关知识加以巩固。这样的教学氛围,老师乐教,学生爱学,收效极好。
二、亲切感染,用乐观的精神去激励学生
在日常的教学工作中,经常会遇到学生厌学的情况,尤其是近几年来招生机制的改变,这种情况越来越普遍。厌学是学生对学校生活失去兴趣,产生厌倦情绪,持冷漠态度等心理状态及其在行为中的不良表现方式。厌学,作为一种心理状态,不是特定学生所有的,而是所有学生在某种程度上共同潜在的问题。一旦造成失学的客观条件对其产生作用,便在行动中表现出来。职业学校的学生先修基础课较差,这是职校生容易产生厌学情绪的一个潜在因素,基础较差,在后继的学习中就容易落队,从而使学生因听不懂而对学习失去兴趣。作为一位教育工作者,我们的职责是不能让学生对自己的学习彻底失望,我们要认清现状,因材施教,不要过多的在乎所有学生对理论知识的深入情况,即便反感一些学生的“碌碌无为”,也不能在学生面前体现出来。我们知道,当今社会需要的不仅仅是理论知识,更重要的是技能。面对这样一群理论知识相对薄弱的个体,光是一味地贬低不但不能让学生意识到学习的重要,反而会使学生产生逆反心理,从而更加厌学。遇到这种情况时,我们应该考虑从技能入手,通过技能操作让学生自己意识到理论知识的重要,从而他们自己再逐步去学习理论知识。教师只有用乐观的态度去教,学生才能有积极的热情去学。若老师因看不惯学生一上课就扳着脸进行机械式的教学,时而再讽刺挖苦学生几句,学生肯定会学习情趣一落千丈,这样教和学就会严重脱节。为了避免这种情况发生,笔者平时就很注意用乐观的态度去激励学生,根据学生的自身特点,因材施教。有了乐观的教学态度,学生就觉得老师很和蔼,这样老师就容易在学生中树立起人格权威,就会赢得学生的尊敬和信赖,师生关系也会更亲近些,学生才能有兴趣学习这门课。比如:以前有一个学生每次上课时总是坐在教室发呆。刚开始笔者还以为他有问题,在一次谈话中他说出了实情,原来他初中就没毕业,只上了一年就辍学外出打工了,在社会上他感到没有知识、技术的确很难立足于社会,才又回到学校想学一门技术。刚开始他兴致很高,也很用心,可一节课一节课过去了,他对所学知识总是感觉到模模糊糊,似懂非懂,学起来非常吃力。随着时间的增长,他完全跟不上了,想问老师又有惧怕心理,也不知从何处问起,毕竟他由初中一年级到职校课程的跨度太大了,他对此非常苦恼。了解到这种情况后,笔者首先对他做思想工作,让他放下思想包袱,告诉他学习中要想学好知识,“循序渐进”固然重要,但也不是唯一途径,只要肯下工夫,知识技能总是可以掌握住的。
三、抓好实验环节,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在实际操作中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也让学生认识到所学知识在实际中的应用,从而进一步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职校生的理论基础水平较为薄弱,面对复杂且枯燥的理论推导和难记的公式,往往会缺乏学习的热情。要想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采用重实践、轻理论的策略,通过实践掌握理论,在实践中巩固理论,用理论指导实践,从而达到掌握知识的目的。再者,职校生毕业后所从事的一般都是基本技能操作,这就需要学生在学校就要培养动手实践能力。况且,一部分职校生来学校的目的也很明确,也想学好一门技术,但理论知识对他们来说又枯燥无味,所以教师应该考虑从实验入手去吸引他们的注意力。瑞士著名心理学家皮亚杰曾指出:“教师不应企图将知识强塞给学生,而应该找出能引起学生兴趣、刺激学生的材料,然后让学生自己解决问题。”精心设计每一个实验,有目的地引入或创设一定的情境,使之具有一定的趣味性及实用意义,让学生产生新颖感,从而激起他们的学习兴趣。
总之,在计算机教学中要想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就要想办法给学生以思维上的刺激,给学生以新颖感,让学生对所学知识产生好奇,这样学生才不会对所学知识感到枯燥、平淡,学生才容易对所学知识产生兴趣。
参考文献
[1] 李宝庭.成为五笔高手的3个阶段[N].中国电脑教育报,2004
运用VB优化计算机基础教学 篇12
《计算机应用基础》是各专业都要开设的一门文化基础课,主要考查学生必要的理论知识与熟练的操作技能。操作分为中英文录入、Windows操作、文档排版(Word)、数据处理(Excel)等,面对大量的操作类试题,老师逐一检查操作结果或手动阅卷,再统计分析成绩,这样不仅效率低,而且长此以往,势必会给老师增加相当多的工作量,使教师不堪重负;作业批阅缺乏准确性,一般只能对总分数的结果进行大致分析如分数段统计、平均分计算,不能做到更准确的分析,如信度、效度分析等难以有效实现。
综上所述,为了更加科学高效地使计算机基础操作服务于教学,经多方面思考,萌生了用VB开发计算机基础操作教学批阅软件的设想,下面介绍用VB开发的、采用数据库技术实现的教学软件开发过程中的具体思路和方法。
2 需求分析
计算机不同于其他学科,学生的学习过程和很多的实践活动都是在计算机上完成的,而且都以操作为主。那么,作为教师,怎样科学有效地评价学生?怎样随时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作为学生,怎样进行自主学习、自我测试?因此,开发具有试题阅卷和成绩反馈功能的教学软件是十分必要的。对教师来说,减轻了教师工作量,方便了教师对学生学习情况的了解;对学生来说,有利于学生自主学习,并激发了学习兴趣。而且,如今大部分学生家里都有电脑,所以学生除了在学校学习外,他们还可以在家里进行自主学习、自我测试。
3 总体设计
3.1 界面设计与文件结构
界面设计:按照软件结构图设计好界面。
文件结构:设计好每一套试题,并建立好相应的目录。
题目少可以用文本文件来存储。为保证文本文件中信息的安全性,防止学生打开直接查看,可以改变文本文件的扩展名、改变文本文件中答案的顺序、或对答案进行加密等。
题目多可以用Access数据库来存储。这样只要给数据库设置个密码就可以保证题库的安全性了。
开发工具采用VB,一是因为VB适合快速开发,相对于VC等开发软件更易于上手,而且开发的效率高、周期短。二是因为Word、Excel等office软件里的宏都是VBA,而VBA是VB的一个子集,两者可以很好地结合。而且利用宏可以帮助快速有效地写出阅卷程序。
3.2 选题
设计好界面和题目后就可以编写各功能模块的代码了。当学生选择某一套试卷后,就要执行选题操作。选题也就是根据学生的选择将软件目录下的题目复制到考试文件夹下。主要是对文件和文件夹进行复制。对文件和文件夹进行操作需要使用FSO(File System Object)对象模型,FSO的功能非常强大,它能创建、改变、移动、删除文件/文件夹;能检测文件/文件夹是否存在,文件/文件夹的路径;能获取文件/文件夹的信息,如:名称、创建日期等。要使用FSO,首先必须在工程中引用Microsoft Scripting Runtime。采用与题库中各库表对应的试卷表———理论试卷表、操作系统试卷表、文档处理表等。下面以抽取单选题为例说明其组卷过程如下:
(1)考试要求库。
(2)取出单选题题量。
(3)从单选题库中筛选符合要求(范围)的题目。
(4)判断题数<题量,若是则显示错误信息,退出。
(5)抽题数=0。
(6)判断抽题数<=题量,否则进入下一大题抽取。
(7)产生在1——题数范围内的随机整数。
(8)判断该题是否抽过,若是则返回(7),重新产生。
(9)抽取该题入理论题库。
(10)抽题数增加1,返回(6)。(11)抽取下一大题。
选题主要使用了FSO复制文件和复制文件夹这两个方法,及CopyFile和CopyFolder。部分代码如下:
因为每一个选题按钮的功能都是类似的,惟一不同的就是所抽取的试题名称不一样,所以可以将选题按钮做成按钮控件数组,以提高程序开发效率,也便于以后的源程序维护。这样,将试题的文件名用数组变量来表示,就可以用一段程序来实现所有按钮的选题功能。
上述主要以复制Excel试题和网页试题为例,复制其他试题方法类似。软件中还有一些其他地方也会用到选题操作。
继续答题:比如学生在练习的过程中不小心关闭了软件,那么下次进入之后当然希望继续答题而不是重新答题。所以这种情况需要判断考生文件夹中试题是否存在,存在则不选题;不存在则选题。判断文件或文件夹是否存在通常使用fso的FileExists()和FolderExists()方法。
重做:及从考生文件夹中删除要重做的试题,然后再选题。删除文件或文件夹主要使用fso的DeleteFile()和DeleteFolder()方法。
3.3 阅卷功能的实现
学生做完练习题后,需要点击“阅卷”按钮来反馈成绩。计算机教学中常见的操作试题类型有:Windows操作题、Word操作题、Excel操作题、PowerPoint操作题、Internet操作题等。下面分别介绍每一类操作题的阅卷原理。
3.3.1 Windows操作题
没有编写过练习软件的老师可能会觉得很难,怎么知道学生有没有对文件执行新建、复制、剪切等操作呢?其实根本没必要去知道,不可能去写大量的代码来截取捕捉鼠标和键盘事件,看学生有没有执行这些操作,这样有些小题大做了。其实Windows操作题的阅卷非常简单,原理如下:
新建、删除、重命名、复制、剪切、创建快捷方式就是判断该文件或文件夹是否存在,如表1所示。
3.2.2 Word、Excel操作题
Word文档排版题,在考生文件夹下生成Word文档与相应图片文件,并写入相应文字内容;系统采用在程序中用OLE技术调用Word的生成等处理文件。
对于Excel练习题的阅卷其实就是VB在后台打开Excel工作表,并使用内置的VBA函数对Excel工作表中的对象进行判断。为了能在VB中调用Excel对象,首先必须在VB工程中引用“Microsoft Excel 11.0 Object Library”(如果是Word,则引用“Microsoft Word 11.0 Object Library”)。一般可以通过如图1所示的顺序来对Excel文件进行阅卷。
例如:判断C:作业1.xls文件Sheet1工作表中的A1:D5单元格中的文字是否为宋体:
Workbooks.Open("C:作业1.xls")
Sheets("Sheet1").Activate
Range("A1:D5").Select
If Selection.Font.Name="宋体"Then score=score+5有几点需要说明:
(1)最好设置Excel应用程序对象为隐藏,否则每次打开学生的Excel文件均会显示出来,影响阅卷速度;而且用户能够关闭Excel,从而使VB程序产生自动化错误。
(2)某些属性值可能会有很多形式,如果考虑不全,可能阅卷的结果就会有错误。如单元格的数字格式保留两位小数,在Excel内部可以表示为:(“0.00”、“0.00_”、“0.00_);(0.00)”等形式,学生如果选择了其中的任一类型,都应该是正确的,所以在设计程序时应该周密一些,尽量多测试测试。
(3)如果没有引用Excel对象库,那么定义Excel对象变量时应写成如下形式:
Dim xlApp As Object
Dim xlbook As Object
Dim xlsheet As Object
否则就会出现“编译错误:用户定义类型未定义”。当然,如果引用了Excel对象库,则两种定义形式均可。
Excel对象属性很多,记忆是很困难的,可以通过以下方法获取所需属性名称。
(1)在Excel中录制宏,查看宏程序,大多数属性名称都能找得到,这是最方便的一种方法。但也有一些特殊的属性与对象库中的名称是不一样的,当然就不能用了。
(2)打开VB中的“对象浏览器”,并在对象库中选择“Excel”,就能找出所有属性名称了。
(3)利用VB软件的代码提示功能,也能找到相当一部分的属性名。
(4)通过调试中的“监视”功能获取属性名。方法是在程序中设置断点,并在“监视”窗口中添加Excel对象变量,最好是比较顶级的Excel对象变量,如上述程序中的xlSheet、xlBook、xlSheet,然后运行程序,当执行至断点时,便能看到该Excel文档中的所有对象及其属性值了。实际教学中几个常用的属性主要有:
(1)隐藏或显示Excel进程窗口:xlApp.Visible
(2)工作表的名称:xlbook.worksheets(1).name
(3)单元格的值:xlSheet.Cells(1,1).Value;
(4)单元格中的公式:xlsheet.Cells(1,1,).Formula
(5)单元格的数字格式:xlsheet.Cells(1,1).NumberFormatLocal
(6)列的宽度(单位:字符个数):xlsheet.Columns(列数值).ColumnsWidth
(7)行的高度(单位:磅):xlsheet.Rows(行数值).RowHeight
(8)边框线宽度:xlsheet.Range(“A1:H10”).Borders(2).Weight
(9)字体名称、颜色、加粗、下划线等属性,分别为:
(10)是否启用了自动筛选:xlSheet.AutoFilterMode
(11)筛选的条件是什么:xlSheet.AutoFilter.Filters(1).Criteria1
(12)图表的类型:xlSheet.ChartObjects(1).Chart.Chart-Type
(13)图表的标题:xlSheet.ChartObjects(1).Chart.Chart-Title.Text
(14)图表的数据源:xlSheet.ChartObjects(1).Chart.SeriesCollection,当然,在实际软件设计中,最好把批阅“字体”、“单元格格式”、“图表”等所有的功能都定义为函数,以简化代码,也便于日后改进。
了解了工作表、单元格、区域的表示方式后,就能写出Excel中各种常见操作的阅卷程序了。可是Excel中的对象以及它们的方法、属性都非常多,怎能都记住呢?其实完全没必要都记下来,可以借助对象浏览器来查看Excel对象的方法、属性(在VB中选择菜单[视图]-->[对象浏览器]-->Excel库)。这样,以后要用到哪个属性或者方法只需要到对象浏览器中查找就可以了。
下面再介绍一下Excel里常见的两个操作(公式/函数、排序)的阅卷方法。
(1)公式/函数
单元格公式/函数的表示:
表2中G3单元格的求总分公式和函数可表示为:
了解了G3单元格的公式和函数的表示后,其他几个单元格是否也要一一列出呢?其实可以直接用一个for循环来实现:
(2)排序
将上面的学生成绩表按Windows成绩从高到低排序:
Excel里还有很多的操作,比如:数据筛选、分类汇总、建立图表等,这些操作的阅卷程序也相对复杂一些。其实没关系,可以利用Excel的宏来帮助快速地写出阅卷程序。首先打开要写阅卷程序的Excel文件,并录制一个新宏,然后把所有的试题做完,完成后停止录制并查看生成的宏。这时会发现,做题的过程已全部被录制到宏里面了,现在只需要把宏里自动生成的VBA语句稍作修改就能直接复制到VB程序中使用。对于Office里的其它的软件(如:Word、PowerPoint)的阅卷都可以使用这种方法。
3.3.3 IE操作题
下载图片、文字、文件的方法与Windows操作题中文件操作的判断类似,也就是判断这些图片、文本等文件在该目录下是否存在。为使阅卷更加精确,也为了防止学生在做题时投机取巧,可以在此基础上再判断该图片的大小和文本文件里的文字内容,从而判断出这些图片和文本文件是否来自该网页。
设置IE主页、历史记录天数通过读取注册表里键值来判断,方法和屏幕保护、墙纸的判断类似。
判断IE主页是否是“www.163.com”就是判断HKEY_CURRENT_USERSoftwareMicrosoftInternet ExplorerMainStart Page是否是“www.163.com”。
3.4 收卷程序
在VB中新建“工程”,并设计好用来显示学生成绩的界面,并添加一个Winsock控件(Winsock1),设置其传输协议为UDP协议,并设置Winsock1的本地端口(此处的本地端口应和学生端中的Winsock1的远程主机端口一致)。
定义全局变量数组用于存放接受到的消息。总共能接受200人的成绩。
当有消息来临时,会触发Winsock1_DataArrival事件。在Winsock1_DataArrival事件里输入如下代码用来接收并显示相关的信息:学生机器名、IP、姓名、分数。
教师端程序之所以要接收并显示学生机机器名和IP,是因为常有学生会不小心写错名字,那么就可以通过学生机机器名或IP地址来确认并作修改。
保存成绩分为两种格式:.txt文本文件和.xls电子表格文件。将成绩保存为.txt文本文件其实就是创建一上文本文件并向其中写入数据。
.xls电子表格格式的成绩表可以方便教师统计分析成绩,具体实现为:
3.5 自动评分
评分中理论评分较易实现,只需要将考生答案与标准答案进行比较即可快速完成评分。下面主要说明操作考试的评分:
3.5.1操作系统评分
检查考生文件夹下是否有要求的文件或文件夹或是文件属性。下面是判断复制文件部分一段程序:
3.5.2文字录入评分
逐一比较录入的文字与标准文字中匹配字符数即可。
3.5.3 文档排版和数据处理评分
这是本系统开发中难度最大的一部分。基本思想是:在VB中调用Word或Excel打开对应文档,再利用VBA编程完成对操作对象的选定、返回选定对象的属性值、及与试卷中对应要求相比较,从而判断考生操作结果是否正确。下面给出判断段落对齐的一段代码:
4结语
运用VB优化了计算机基础教学,实际教学中效果良好,教师从繁琐的教学环节中解放出来,节省了大量的人财物,使教师有更多的时间和精力放在题目的科学性建设中和教学内容、教学方法的钻研中。
参考文献
[1]Brown S,李凤华,等译.Visual Basic开发指南-Win32API篇[M].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2000.
[2](美)Eric Brierley,Anthony Prince,David Rinaldi著,王建华,陈一飞,吴炳林等译.Visual Basic6开发人员指南[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西蒙与舒斯特国际出版公司,1999.
[3]北京博彦科技.Office VBA编程高手.北京大学出版社,2000.
[4]刘林.管理信息系统平台设计[J].现代计算机,2003,(1).
【计算机优化】推荐阅读:
优化计算机教学05-23
计算机优化控制07-01
计算机编程优化10-06
优化计算机课堂教学07-13
计算机硬盘的优化方法08-02
自动优化计算05-08
计算机网络系统优化论文06-09
智能优化计算论文06-13
计算机计算06-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