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播系统

2024-08-02

编播系统(精选7篇)

编播系统 篇1

杭州电视台于1996年开始研究新闻采编播系统, 当时的系统平台定位于novell4.1, 编程工具使用的是当时比较先进的powerbuilder, 数据库运用的是sybase。这个系统是在杭州电视台固有的基础上, 通过研发、移植和改进, 通过电视台的工作人员与软件公司人员紧密的配合, 再考虑到每个电视台新闻采编播系统中所拥有的共同性, 并且在先进性实用性、优化性、推广性上做了很大努力。所以该系统在运用后, 引起了不小的风波, 也得到了业内人士的好评。但是跟随着计算机信息技术的发展更新, 硬件的层出不穷和不断更新换代的软件, 业内人士从对计算机的陌生到熟悉, 从抵触到离开它不行, 对软件工作人员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和促进了新闻采编播系统的发展。

1 新闻采编播系统硬件的选择和系统平台的选定

采编播系统平台的首先定位的是操作系统, 再者是系统数据库的定位。在其操作系统方面, 采用了先进的windows, 但是它也有一定的局限性, 将无法使用在小型机中, 只可以运用在PCserver上, 然而在中型机和大型机上是首选系统。就是UNIX系统, UNIX系统在世界上也是首屈一指的, 其中安全性、灵活性、先进性和合理性是他最为突出的优点, 而在各种各样的小型操作系统中又有各种不同的操作系统。在数据库方面, 由于新闻采编播系统的研发, 使其作为一个管理系统方面的分支, 其中选型的数据库将于电台全部的管理系统统筹考虑, 根据电视台各个系统的功能分析, 将广告管理、行政管理、设备管、理磁带库管理、节目交流划到统计类管理, 将办公自动化和新闻管理归属为文档型管理。总结了各个系统的着重点不相同, 又结合了当时先进的文档型数据库的运用和普及, 将新闻采编播系统定位在Notes上, 同时为了使它能够在小型机上运用, 选择了世界上几个的大型数据库做了各方面的性能比较, 最终选择了优秀的数据库系统IBM的DB2作为其数据库系统。据了解, 世界上只要以I或O形式所存储的数据, 基本上是在DB2上进行实现的。另一方面数据库作为一个多媒体的数据库的存在, 为以后往视频方面的发展而留下了接口。它还具有行级锁功能和对颜色信息的识别和储存的功能。其他的数据库对于数据的访问以及进行锁定促使系统不能做出快速反应。此系统充分的发挥了系统效益, 同时出发的用户可以达到六万多个, 其他大型数据库是无法进行比较的。此外, 在大型数据库里面, IBM的DB2是最物美价廉的, 而且还有小型版, 为系统的推广性和通用性奠定了基础。

在硬件的选择方面, 原新闻采编播系统的开发受限于当时条件和资金有限的影响, 采用比较普遍的PC服务器为它的服务器, 考虑到系统不断进行完善和急速扩展, 促使了原来的系统慢慢的疲惫, 无法满足频繁而又巨大的数据交换, 一般的PCsercer服务器无法满足如此繁琐和巨大的数据交换和处理, 经过一段时间的优选后, 使用了IBMRS6000作为整套系统的主服务器。

2 采编播系统软件的优化及实现

新闻系统的改进是整套采编播系统研发的重头戏。运用这套采编播系统后, 在它的功能和实用性已经得到完善, 业内人士对它有了一定的感情。但也有了一定的不足, 又总结了软件的不足和行业的其他优点进行了改进。

2.1 新闻稿件配音的自动滚屏

原来的新闻系统中, 对稿件的配音是根据稿件经过审核后, 在调出稿件, 经过主编修改字体放大后出现在一个屏幕上, 再由播音员配音。通常情况下, 稿子的字体通过处理放大后, 经常会超过整个屏幕无法全部的显现出来, 每当配音工作人员配音到屏幕底部的时就要停顿一下拿起鼠标拖动, 同时还得调整好切入点, 浪费了时间, 还增加了不少麻烦。就产生了一个在不依靠硬件的状况下进行自动滚屏, 这同新闻播出时, 播放工作人员看着提词器进行读稿是完全不相同的概念。提词器在播出时把即将播出的新闻语转化为文本格式, 通过一张硬卡以每行九字显示在播音工作人员前方。播音员的图像将展现在观众面前, 而配音是在计算机屏幕上进行的是不出图像的, 只是把配音到磁带上去完成项目, 具有非常实用和现实的重要意义。在普通的计算机不添设其他软件的前提下, 能把稿件内容显示放大, 不但可以做到自动滚屏还有播音员可以依据自己语速进行自行调整, 还可以对字体的大小和背景颜色选择进行设定, 得到了广大的业内人员的好评。

2.2 采编播系统软件的数据输入的回传

日常新闻制作中, 一篇稿件通过修改审核同意发表后, 就会对其稿件配音, 之后就会把稿件的长度上报, 以便当日新闻的相关串联, 但在实际的操作中是非常繁琐的, 这个系统彻底的改变了这种不合理的方法, 只要完成袋子的制作后, 可以输入稿件的长度, 在审核中将会有对好的出现, 说明以对稿件的制作完毕, 起到醒目的作用。

2.3 采编播系统软件的光盘的刻录

每个新闻稿件的安置和保存, 统计和查询都是每个系统所具备的基本功能。但是仅仅这些还是不够的, 因为要进行查询和统计就要建立在一个网上平台, 必须要进行客户端软件的安装, 都是苛刻的要求。这套系统满足了要求, 需要的就是购买一台光盘刻录机, 把信息模块跪在系统服务模块下, 就可以再此进行刻录, 用这个光盘就可以做到随心所欲的打印和查询。

2.4 全文检索和组合统计

新闻管理系统有一快很大的工作就是统计和查询新闻稿件, 随着时间的推移, 记者都会只留下一点模糊的印象, 只有进入了计算机的稿件才能做到提出任何的稿件就可以快速的得到答案。

2.5 外出工作人员的传稿

外出传稿一般有通过传真机, 网络和卫星传送, 主要是提高新闻的时效性和快捷性。为了实现真正的办公自动化, 系统中的对传回来的稿件的自动入库。也就是说不需要任何的人工干预, 记者记录的东西就会经过预装的软件录入计算机。同时也可以把记者拍摄的照片传入数据库, 并转储到磁带上, 以便新闻播出时的引用

2.6 数据库中储存的各类稿件的运用

本系统会定期的会从网上下载文章有关社论和有关社论到服务器中, 以便随意的引用和查阅。当要看某篇文章时, 双击显示条, 调出和截取选用内容。

2.7 修改信息的保留

原来系统中稿件的修改是在保留一份原稿后, 在复制一份供记者修改, 当有多个领导进行审核时就会产生多个版本, 原告修改稿和原稿的差异很难表现出来。但是采编播系统可以做到将在一个版本中去进行修改, 修改的稿件就可以根据颜色不同进行辨别, 先用鼠标点击修改按钮, 修改的痕迹就起到作用, 对修改过的句子用一种颜色和一天横线表示出来, 原告一般用黑线表示。这样可以以不同的颜色来区分原稿和修改稿。

2.8 采编播系统初始的自定义

应用软件系统的设计, 遵循最大的满足使用者的需求, 尽最大可能的做到不需要经过任何的变动, 就能适应新的需求。对每个新闻的审稿流程都有自己的处理方式, 新闻内容的不同, 其审稿程序也不同。审稿流程决定后就确定了新闻的确立, 其中有许多的权限分配。这样就可以根据用户的需求而增加和减少一个新闻版块, 或增加一个版块, 用户自定义就相当重要了。

考核自定义就是每一个工作人员都要定期的做业绩考核, 每个地方都有一个不同的考核制度, 不管单位采用如何的考核方式, 但都有一定的规律性, 如等级制和打分制, 这些规则方法一旦初始化, 以后的考核就可以依靠这个标准进行统计。

3 总结

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 采编播系统的不断完善和不断创新, 也为我们新闻采访传输录音和制作开辟了一个崭新的领域, 充分的利用新设备新技术是采编播系统在众多的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参考文献

[1]崔均鸣.新闻采编需要理性思考[J].报刊之友, 2008 (6) .

[2]叶欣.NIE工程, 深入学校的美国报纸[J].新闻采编, 2006 (3) .

[3]张星, 薛冰, 王刚.基于UML建模技术的职业规划测试系统设计与实现[J].平顶山工学院学报, 2007 (4) .

[4]薛金蓉, 寇春鹏.SQL SERVER数据库安全监控系统的设计与实现[J].电讯技术, 2008 (11) .

[5]马立权, 王立, 姜晨, 蔡士豪.通用动态控制问卷处理系统设计[J].大连轻工业学院学报, 2007 (4) .

[6]彭鸽, 王珏.一种基于纯Java的Web项目通用开发架构[J].电脑编程技巧与维护, 2009 (1) .

安徽台编播域异构融合系统设计 篇2

1.1 项目背景

安徽播控中心现有广告系统、广告串编系统、播出系统、播出制作域系统、字幕系统共同承担广告、宣传片、角标字幕、节目播出等任务,由于建造年份不一致,以及限于以往建设时技术条件的限制系统之间没有网络互连,且建设厂家不同,系统为异构系统,每一个系统在功能上自成体系,但系统与系统之间无法通信,元数据信息无法共享,原有的广告串编系统、字幕系统不能适应未来节目制作播出的需要。比如:字幕系统虽然播出条目时间和播出系统串联单时间条目一致,单由于字幕系统和播出系统是异构系统不能够自动读取播出系统的串联单,也不能使用总编室送来的串联单,字幕编单人员就要重新进行编单,造成工作重复、人力资源浪费。同样广告系统也使用自己独立的编单方式,各个频道也都有自己的编单软件,规则和格式都无法统一。

因此该项目的主要计划分两步一是新建三个子系统,分别是全台编单子系统、广告整备子系统、在线包装子系统。二是对播出子系统、播出制作域子系统、广告子系统、编播域网络安全子系统进行升级改造。

1.2 系统实现目的

①传递信息统一用电子单,实现编播域内部子系统之间的业务电子化、资源共享;②建立编播域高安全区网络安全子系统,保障编播域核心系统安全;③建立广告整备子系统作为广告子系统与播出子系统之间的桥梁;④新建在线包装子系统,代替原有字幕系统的工作,同时完成与编播域的系统互联。

2 系统设计

编播域全台编单异构融合平台是根据安徽台原有广告系统、广告串编系统、播出系统、字幕系统、播出制作域系统、串联单编辑系统六个系统的实际情况(如图1所示),为了提高工作效率、保证系统间协同工作、全台编单统一标准化、资源整合再利用而进行的系统级别的升级改造或重建,最后将各个独立无关的7个系统融合成一个编播域全台编单异构融合平台,它包括6个业务子系统,分别是全台编单子系统、广告子系统、广告整备子系统、在线包装子系统、播出制作域子系统、播出子系统和一个编播域网络安全子系统组成。

6个系统的融合包括业务融合和信号流程,融合方式从四个方面入手分别是通信规则、素材传递、电子单规范、信号传输。

2.1 业务融合流程设计

编播域全台编单异构融合平台的设计目的主要是在各个子系统间建立桥梁作用,将广告子系统、广告整备子系统、播出制作域子系统、在线包装子系统、播出子系统五个异构子系统通过全台编单子系统有机的融合起来,各个子系统的业务信息通过电子单在各个子系统之间传递。下图为电子单在业务系统间传递流程图所示。全台编单系统制作的电子串联单(以下简称“电子单”)

全台编单系统导出的电子单为excel格式,通过邮件发送给播出子系统和在线包装子系统,根据《电子串联单使用规范》,广告子系统和播出制作域子系统中的节目命名必须和全台编单系统中的命名规则一致,才能完成节目单中的素材查找与自动匹配。

广告子系统将素材信息和广告单通过编播域网络安全子系统中的多重杀毒,再通过U盘摆渡通过堡垒主机进入到由广告备播子系统、播出制作域子系统、播出子系统组成的高安全区内。广告备播子系统根据素材信息完成素材的基带信号上载,将广告单发送给播出子系统供播出子系统中的上载系统进行节目素材的合并。

广告备播子系统在向播出子系统推送素材时,要先向播出子系统提取节目单信息,并且比较播出子系统数据库中存在的素材,当播出子系统数据库中显示素材为空时,则启动素材推送流程,如果素材已经存在于播出子系统中,则告知播出子系统素材已经传送完毕。

在线包装系统接收全台编单子系统的excel格式的节目单,先进性预编单,在播出线上调单后,在通过串口接收播出线上的实时播出单,将实时播出单和预编单中的条目信息进行时间、名称匹配,完成节目单的编辑。

2.2 信号流程设计

编播域异构融合系统采用电子单来融合各个子系统的业务,最终目的还是要将节目素材或节目信号送入播出子系统中,供播出系统使用。如下图编播域异构融合系统信号流程图

在广告备播子系统上载的广告素材由广告备播子系统查询播出子系统节目串联单和数据库后,如果该素材在播出子系统已经提交的节目串联单中,且播出子系统数据库中没有该素材,则启动推送文件服务。如果素材不在已经提交的串联单中,或者播出子系统数据库中该素材已经存在,则告知播出已经素材已经传送过。

在播出制作域经过编辑的宣传片,可以通过手动操作推送到播出子系统,但宣传片的名字必须符合《电子串联单使用规范》中的《节目名称命名规范》,否则即使素材推送到播出子系统,也无法完成节目素材的正确匹配。

对于广告备播子系统和播出制作域子系统来说,传输网络在高安全编播域内,且与外界交接的内容较少,通过编播域网络安全子系统的检测进入系统。素材基本通过基带信号上载的方式上载到两个子系统形成素材文件后通过以太网传输到播出子系统。在线包装系统由于和外界经常交换短信素材、角标模板素材,电子单,且通过U盘和网络传输,所以放在编播域高安全区之外,输出信号直接采用基带信号送到播出子系统。

3 经济效益

整个项目已经完,6个业务子系统能够很好的协同工作,全台所有频道都使用全台编单子系统进行节目制作,使用时间接近2年;所有频道的广告素材都通过广告整备子系统自动提交到播出子系统,使用时间超过1年;在线包装系统已经在卫视频道、高清频道开始使用。播出子系统、播出制作域子系统、广告子系统子2013年建成后,适当增加接口服务器、迁移服务器等一直稳定运行。

该系统节省了大量的人力资源,广告时长串编时长从每天传输460分钟下降到30分钟以下,广告条目串编修改量从1300多条下降到几十条,节目审核也从1300多条下降到只需审核新更新的几十条广告条目。原来15个人的工作,现在只需要3个人即可完成。总工作量下降到原有工作量的十分之一,日更新量下降到原有更新量的二十分之一。在线包装(原字幕)编单工作量由原来每天要检查4000多条的节目时间变为自动匹配,人工编辑条目有4000条减少到2000多条,工作量缩减到原来的一半。

摘要:安徽台播控中心编播域内原有广告子系统(广告管理系统)、广告串编子系统、播出域制作子系统、字幕子系统、播出子系统五个子系统,这个系统的数据库相互独立,没有信息交换,对信息共享、资源重复利用很不方便。因此通过建立编播域全台编单系统,将所有子系统之间信息都通过电子单来传递,同时增加广告整备子系统、在线包装子系统、网络安全子系统,提出编播域高安全区的概念,使得原有的分散的子系统之间能够相互合作,有机融合,成为一个宽泛的业务运营平台。

关键词:编播域,异构融合,全台编单

参考文献

[1]徐威.数字电视网络制播技术(实用电视节目制作与播出丛书)[M].北京:广播电视出版社.

数字电视中心总编室编播网络系统 篇3

关键词:互连互通,节目代码,节目编排

1 总编室编播网络系统技术特点

数字电视中心总编室编播网络系统主要为全台的节目播出进行整体规划,结合节目选题、宣传计划、广告编排,制定各频道的周节目单与日节目单;同时,还依托媒资系统,负责为播出网络系统提前汇总各种成品节目,并负责播出节目的准备工作。

1.1 统一节目代码管理

在总编室编播网络系统的设计中,将为数字电视中心制播网络系统中的节目分配统一的、唯一的节目代码,作为节目管理、节目统计以及其他相关数据分析的基础。同时,也是实现节目单与节目视音频文件关联的依据。节目代码产生于节目单编排之前,根据节目类型的不同,产生的方式有所区别。对于首播节目,包括自制(含节目宣传)、外购节目,在节目选题计划申报过程中统一分配节目代码。对于重播节目,如无修改直接采用原有节目代码,如有修改重新分配节目代码。对于广告节目,直接引用广告业务系统产生的广告节目代码。广告节目代码是指每个时段的广告节目代码,而非广告时段内单个广告条目代码,具体可参见广告节目编播网络系统相关部分。

在节目代码产生后,节目单编排环节将此代码作为节目串联单组成部分之一,对应到每个节目的编排信息中。节目制作环节将此代码作为节目视音频文件的描述信息之一,添加到每个节目中。图1为节目代码参考图。

节目串联单与节目视音频文件的描述信息中具有同一个节目代码,通过此代码建立节目串联单与节目视音频文件之间的关联。为节目备播、内容审查提供基础。

1.2 节目单编排与节目备播的关系

节目单编排与节目备播两者紧密结合,共同完成播出节目准备工作。图2给出了节目单编排与节目备播关系参考图。在节目迁移、上载到媒资播出资料库后,会将节目准备信息写入到媒资数据库。在日节目单编排环节,将以此节目代码为依据查询媒资数据库,提取节目准备信息,建立日节目单与节目视音频文件之间的对应关系。在日节目单审查环节,根据已建立的对应关系,直接通过节目串联单,读取媒资播出资料库中的播出节目,进行日节目单审查与节目内容审查。审查通过后,发送日节目单,并迁移节目到播出二级存储,完成节目备播工作。

1.3 网络系统部署

在数字电视中心制播网络系统设计中,采用总编室编播网络系统与媒资系统紧密结合的方式。总编室编播网络系统利用媒资系统的网络交换设备,实现内部网络的连通,利用媒资系统数据库服务器存储相关节目编排信息,并直接访问媒资播出资料库,读取相关节目信息,用于节目单编排、节目准备[1]。图3给出了数字电视中心总编室编播网络部署参考图。

1.4 办公网桌面业务

在数字电视中心总编室编播网络系统的设计中,为了综合利用办公资源,方便节目单编排,将部分节目编排业务模块部署在办公网系统。图4给出了数字电视中心总编室编播网络分布式部署参考图。

在办公网的桌面终端上部署节目单编排的业务模块,采用B/S方式访问高安全区的Web服务器,建立与制播网的联系。采用此部署方式,可满足不同的节目单编排任务环节,可在不同部署区域完成。例如:周节目单编排可在办公网进行,日节目单编排在制播网内完成。考虑到系统安全性,在制播网络内也部署了部分周节目单编排站点。当办公网与制播网连接出现故障时,直接在制播网内进行周节目单编排。

1.5 互连互通的要求

总编室编播网络系统作为数字电视中心制播网络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需要遵循业务支撑平台所提供的接口规范,接入到制播网络系统中,完成总体工作流程中的相应业务环节。在接口规范方面,要求:1)至少提供消息队列接口、WebService接口、组件接口中的一种;2)与其他系统交互的元数据必须采用标准的XML格式。在业务功能方面,要求:1)规划全台的播出节目内容,制定节目串联单;2)汇总各业务子系统节目生产计划,并将汇总结果分发给各业务子系统;3)提供备播节目的内容审查和技术审查功能;4)统计、分析播出数据,指导以后的节目生产。

2 主要功能

2.1 节目编排管理

1)节目串联单编排包括频道节目串联单编排、频道播出串联单编排2个组成部分。2)具备节目代码管理功能,实现对节目代码的统一管理。3)可采用C/S与B/S方式编排节目单。4)提供脱机编辑功能,紧急情况下可不依靠网络环境在本地完成编排工作。5)可将目前的编排系统数据转化为新系统可识别的数据文件。6)可依托媒资系统,查询节目准备状态。7)针对节目增减、时长变化等日常编排操作提供智能化调整。8)编排结果查询、发布网络化,并且提供发布结果可定制化的方式,只对需要的部分进行发布。9)提供网络化的节目审查方式。10)可按照节目单自动准备节目,同时具备手动调整功能。11)具备紧急情况下的节目替换功能。12)具备内部信息通信功能,例如:内部邮件、BBS、消息通知等。

2.2 资料管理

1)传统磁带管理与媒体资产管理网络系统结合,把传统磁带作为节目内容的一种存在形式,进行统一管理。2)具备与其他资料库统一的检索、查询接口。3)对传统磁带查询、借用请求,可在桌面终端完成。4)具备版权管理属性,可对节目资料的版权进行登记、修改、查询。5)具备空白磁带管理功能。6)具备条形码管理功能,包括:条形码编制、输出等。7)支持图形显示功能,以图形模拟磁带在现实库房中的存放位置。

3 业务流程

节目单编排流程分为频道节目串联单编排与频道播出串联单编排。频道节目串联单编排流程完成周节目单编排,频道播出节目单编排流程完成日节目单编排。周节目单编排过程中可查询历史日节目单,日节目单编排以周节目单编排结果为基础。周节目单编排源来自5个方面,分别为周节目单模板、节目选题计划、广告编排周计划、节目宣传计划、检索重播节目。下面分别予以说明。

周节目单模板是根据节目编播方案制定流程的结果,图5给出了数字电视中心总编室编播网络节目编播流程参考图。

根据广告方案、宣传方案、节目中心方案以及本年节目编排方案作为节目编播的信息源。经总编室、编委会审核后,建立周节目单模板。周节目单编排过程中会根据实际情况,选择直接调用周节目单模板或者新建模板,然后汇总其他编排信息源编排周节目串联单。

节目选题计划申报流程确定各中心首播节目和重播节目计划,作为周节目单编排信息源之一,图6给出了数字电视中心总编室编播网络节目选题计划申报流程参考图。节目选题计划申报需经节目中心、总编室审核,确定周播出节目计划。对于首播节目,需返回节目代码给各节目中心,作为节目生产、管理的依据。对于各节目中心安排的重播节目也需按此流程申报,但不再返回节目代码。

广告编排计划、节目宣传计划都是节目编排信息源之一。对于总编室自行安排的重播节目,通过检索媒资历史资料库中的节目信息,作为节目编排信息源之一。

在汇总以上编排信息后,进行周节目单编排。在审查通过后,进入频道播出节目单编排流程,并且发布周节目单。对于紧急节目调整的情况,可在周节目单编排环节完成,然后直接进入日节目单编排流程。

日节目单编排以审查后的周节目单为基础,调用广告日播出单、结合节目备播信息进行日节目单编排。审查通过后,发送日节目单到播出,进入节目播出流程。

日节目单编排与节目备播流程相关联,日节目单编排过程中会实时查询节目备播状态。日节目单审核与节目备播流程中的节目审查相关联,在节目审查与日节目单审核都通过后,发送频道播出串联单到播出。

节目备播流程从节目准备状态查询开始,首先判断是否是首播节目。对于首播节目,如果采用网络送播,从制作生产资料库合成/迁移到媒资播出资料库;如果是以磁带方式送播的节目或者广告节目,直接上载到媒资播出资料库。对于重播节目,由系统查找节目存储位置,根据节目存储位置反馈信息,完成相应的节目迁移。节目迁移、上载完成后,进行技术审查与内容审查。审查通过后,从媒资播出资料库迁移到播出二级存储。审查未通过,返回节目制作流程。

传统磁带管理流程分为节目/素材带入库、节目/素材带查询/借还、空白磁带管理3个组成部分:

1)节目/素材带入库流程从提交入库申请开始,经审查通过后,磁带入库保存。对于需要编目的磁带,进行必要的编目。对于需要播出的节目,进入节目备播流程,进行上载等操作;不用于播出的,上架保存。

2)节目/素材带借还流程分为借用与归还,在借用申请审查通过后,借出磁带。归还磁带时,进行必要检查后,注销借用记录。

3)空白磁带管理流程从提交借用申请开始,经审查通过后,借出空白带。在借出空白带后,进入财务相关流程。使用后的空白磁带,需回库。回库方式有3种情况:以节目/素材带入库方式实现回库、以空白带的方式回库、以直接报废方式回库。完成回库操作后,注销借用记录。

4 系统设计及网络结构

数字电视中心总编室编播网络系统规模,主要考虑其处理能力能够满足16个频道的节目单编排/审查。在其规模设计中,应充分利用媒资系统中的设备,实现总编室编播网络系统的业务功能。根据数字电视中心规划,分析节目编排单的工作量、工作效率设计参数、节目审查工作量等指标。表1汇总了总编室编播网络系统的设计依据。

按照总编室编播网络系统的业务功能、工作流程以及规模设计依据,总编室设备数量及技术指标规划见表2。

4.1 网络管理

数字电视中心总编室编播网络系统的网络管理是业务支撑平台系统运行管理的组成部分之一,负责总编室编播网络系统内部管理,并可与业务支撑平台系统运行管理之间交换相关管理数据。主要有以下4个方面功能[2]:1)可对系统基础参数进行配置,例如:节目单模板、节目期次基础参数配置。2)具备用户管理功能,能新增、删除、修改用户,设置以及更改用户权限。3)具备系统日志管理功能。4)遵循SNMP规范。

4.2 系统接口

在数字电视中心总编室编播网络系统中,总编室编播网络系统与其他系统[3,4,5]的数据交换都是通过业务支撑平台进行,此处主要是说明各系统之间交换的数据,并汇总交换这些数据所需要的软件接口。图7给出了数字电视中心总编室编播网络系统接口参考图。

1)与新闻类节目制播网络系统:接收节目选题计划申报单,并根据审核情况返回节目代码。发送周节目单。2)与非新闻类节目制作网络系统:接收节目选题计划申报单,并根据审核情况返回节目代码。发送周节目单。3)与广告编播网络系统:接收广告节编播单/播出单、广告节目代码。发送周节目单。4)与媒体资产管理网络系统:浏览检索播出格式、制作格式的视频文件。发送周节目串联单。5)与播出网络系统:发送日节目串联单。6)与业务支撑平台:存在身份认证信息、时钟校正信息、公用服务信息、业务运行管理信息交互。

根据以上系统接口说明,表3汇总了总编室编播网络系统接口。

5 结束语

由以上论述,可看出,为解决各生产业务系统的互连互通、业务数据交换及统一管理,数字电视中心总编室编播网络系统采用网络化的工作模式,为制播网络中各生产业务系统提供了标准化软件接口、通信协议,以开放的平台方式支持各业务系统之间的互连互通、业务数据交换,为制播网络系统的统一管理提供了技术平台。

参考文献

[1]雷振甲.计算机网络管理及系统开发[M].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2002.

[2]TANENBAUM A.计算机网络[M].潘爱民,译.4版.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4.

[3]卢英锁.新北京电视中心信息管理平台解决方案[J].电视技术,2009,33(3):62-63.

[4]卢英锁.数字电视中心播出系统的关键技术[J].电视技术,2008,32(3):64-67.

编播系统 篇4

1 高标清同播系统的建设

高标清同播系统能同时输出高清 (HD-SDI) 和标清 (SDI) 信号;其节目来源可以是高清, 也可以是标清;系统结构比单纯高清播出或标清播出更为复杂。高标清同播的技术实现难度远远大于高清播出系统, 其中, 有3个核心技术要求:1) 1个频道有2路输出, 高清信号 (HD-SDI) 和标清信号 (SDI) ;2) 2路信号播出的是同一个节目内容;3) 2路节目是同时播出的。

广东电视台高标清同播系统的建设采用终端分离的模式 (如图1所示) , 采用这种模式, 用较低的建设成本, 就能搭建起控制同步绝对准确的系统;用一个素材版本, 就能实现同时输出高清 (HD-SDI) 和标清 (SDI) 2路信号。

由于节目来源有高清也有标清, 对于高清素材的同播, 高清播出采用高清素材上载 (编码) 、高清素材解码播放的方式;标清播出采用高清素材解码、经切换台再下变换 (上下加边) 的方式。对于标清素材的同播, 高清播出采用标清素材上变换上载 (编码) 成高清素材、高清素材解码播放的方式;标清播出采用高清素材解码、经切换台再下变换 (上下加边) 的方式。上、下变换有多种方式, 对于不同的节目来源, 必须根据素材的特点选择不同的上、下变换方式, 才能确保播出的画面完整、美观。

2 节目编播系统的架构及各工作站的功能与特点

广东电视台高标清同播节目编播系统主要由磁带信息管理工作站、预编单工作站、第三备控工作站和主备控工作站组成。

编单、播出流程为:通过磁带信息管理工作站录入磁带信息;在预编单工作站调取磁带信息、通知上载, 编辑完善节目单, 形成预播单;通过第三备控工作站调取预播单, 形成正播单, 发送到主备控工作站播出;主备控工作站控制各个播出设备, 完成节目的自动播出。编单、播出流程如图2所示。

所有工作站的登录、操作都通过密码进行管理, 对管理权限进行分级, 管理员的操作权限高于一般技术员的操作权限, 明晰职责, 防止误操作及故意破坏, 提高整个系统的安全系数。

2.1 磁带信息管理工作站

磁带信息管理工作站负责录入磁带信息, 将信息保存进数据库, 对磁带信息进行管理、查询。

广东电视台高标清同播节目编播系统中的磁带信息管理工作站是新增加的一个工作站。2012年, 广东电视台在卫星频道高标清同播系统一个播出平台的基础上再建设两个播出平台, 同时进一步完善原卫星频道同播系统。原系统没有磁带信息管理工作站, 磁带信息的录入直接通过预编单工作站完成, 信息没有保存进数据库, 每盒磁带每次上载前都必须录入磁带信息。为了解决重播节目重复录入磁带信息的弊端, 方便磁带信息管理、查询和调用, 系统扩建时新增加了该工作站。

由磁带信息管理工作站入库的磁带信息保存进数据库, 磁带信息管理工作站与预编单工作站、第三备控工作站可以直接通信, 在预编单工作站、第三备控工作站可以调取磁带信息。但磁带信息管理工作站和上载工作站不能通信, 上载工作站无法共享到该工作站的磁带信息。需要更正已通知上载的磁带信息时, 在预编单工作站或第三备控工作站修改, 才能一步到位地同步更新上载工作站和磁带信息管理工作站上的磁带信息。

2.2 预编单工作站

预编单工作站是导入频道初始节目单, 调取磁带信息通知上载, 调取重播素材, 编辑完善节目单的工作站。

预编单工作站的登录、每一步的操作都保存进数据库, 可以通过播出管理控制台进行管理、查询, 方便对人员操作责任进行清晰界定。通过该工作站保存的节目单也保存进数据库, 节目单可以在第三备控工作站或主备控工作站调取播出。同时, 保存在存储服务器 (UML) 和播出服务器的节目素材可以通过素材管理器在预编单工作站调取。

受视频服务器存储空间的限制, 广东电视台对保存在存储服务器里的素材的保存期设定为7天, 对迁移到播出服务器的素材的保存期设定为3天。2012年系统扩建之前, 发起素材从存储服务器迁移到播出服务器命令的途径只有2个:通过上载工作站发起, 通过主备控工作站点击“同步所有”或“同步选中”发起。这样的软件工作模式存在一个安全漏洞, 3天后重播的素材已经从播出服务器删除, 但该重播素材仍然可以从素材管理器里调出编单, 素材调出后状态的显示也与保存在播出服务器里的素材没有区别, 如果没有及时在主备控工作站点击“同步所有”或“同步选中”, 对待播素材发起迁移命令, 素材无法迁移到播出服务器播出, 容易造成安全播出事故。

广东电视台在新系统调试之际, 对预编单软件进行了升级, 升级后, 软件的安全漏洞得以消除。升级后的软件, 对于重播素材, 再次通过预编单软件调取编单, 将在原先存期的基础上再保存3天;对于已经从播出服务器删除但仍然保存在存储服务器的素材, 编单调取后保存节目单时, 将发起重新迁移的命令, 确保即将播出的节目素材始终保存在播出服务器待播。

2.3 第三备控工作站

第三备控工作站是对预播单进行调取, 形成正播单, 并对少量急送带进行编辑、通知上载, 对少量广告素材进行调取, 发单到主备控工作站播出的工作站。有了第三备控工作站, 可以减少在主备控工作站的操作, 减少近线直接操作所带来的安全播出隐患。

第三备控工作站除了没有导入频道节目单和批量调取广告单的功能, 其他预编单工作站具有的功能都具备。除此之外, 它还可以发单到主备控工作站播出, 可以接收从主备控工作站发送来的节目单。

第三备控工作站和主备控工作站一样, 都连接了数据网, 连接了数据库 (如图3所示) 。和主备控工作站相同, 第三备控工作站每发送一次就保存一次节目单进数据库, 每播完一条节目就保存一次播后数据到数据库, 节目播出的同时生成播出日志, 详细记录了节目的播出、切换等情况。第三备控工作站和主备控工作站的节目单、播后数据和播出日志分开保存, 保存在不同的表里面。保存进数据库的节目单、播后数据和播出日志, 可以通过播出管理控制台进行管理、归档、查询, 对所查询数据进行分析、比对, 对播出过程中出现的问题进行有效追踪和解决。

2.4 主备控工作站

主备控工作站接收从第三备控工作站发送来的节目单, 按照节目单的编排, 控制主备视频服务器、主备切换台、特殊功能键等播出设备, 实现节目的自动播出。

正常情况下, 主备控工作站会定时检测即将播出的10条节目, 定时检测2 h内播出的节目单, 定时检测整张播出节目单, 出现节目素材未备妥待播的情况, 软件会在“状态栏”等显眼位置发出警告提醒。为保证节目播出安全, 一般禁止使用主备控工作站上的编单功能, 只在主备控工作站做节目素材是否存在播出服务器的“放大镜”检查的操作。在第三备控工作站无法使用的异常情况下, 才使用主备控工作站的部分编单功能。除了不具备磁带通知上载的功能, 主备控工作站具备和第三备控工作站同样的调取正播单和编辑节目单的功能。在第三备控工作站出现异常、无法操作的情况下, 可以轻松通过主备控工作站解决问题, 确保节目正常播出。

为了确保节目的播出安全, 广东电视台对高标清同播系统的主备控工作站进行了冗余设计 (如图4所示) 。当主播控工作站异常退出或死机时, 可以自动倒换到备播控工作站, 由备播控工作站控制各个播出设备实现节目的自动播出。

如图4所示, 播控工作站采用完全主备的方式, 主备工作站之间通过网络和串口 (RS-232) 进行心跳检测, 同时通过422倒换器连接受控设备 (主备视频服务器、主备切换台等) 。主备2台控制工作站同时工作, 通过心跳线连接, 备机实时监控主机的工作状态, 必要时可以自动控制422倒换器切换, 以接管所有设备的控制权。

当主控工作站死机, 通过心跳检测, 备控工作站自动接管为“主控”状态, 同时由安装在备控工作站上的7250卡触发422倒换器倒换至备路, 由备控工作站控制主备视频服务器、主备切换台等设备播出。

当备控工作站做主控的时候, 如果备控工作站死机, 这时主控工作站可以自动接管为主控状态, 但节目单的状态栏仍然会显示主断开、备断开, 节目仍然无法正常播出, 因为主控工作站没有安装7250卡, 没法自动触发422倒换器切回主路, 需要手动进行切换, 将线路倒换到主路。由于设备设计安装上的这些特点和局限性, 要保证节目播出万无一失, 当主控工作站修好之后, 要将主控工作站接管为主控状态, 这样才处于级别最高的安全状态。

除了主备控工作站采用冗余设计之外, 主备控工作站对硬盘节目视源的处理采用三级处理机制, 最大限度地保障节目播出安全。主备硬盘素材未能正常备妥或受控设备异常 (包括设备故障或控制链路故障) 时, 播控软件可以自动切换播出备份视源。如“状态”栏提示“主缺备待播”的节目, 播控软件会自动切换到备视源播出;“主缺备缺”的节目, 会自动切换到“CYC” (24 h循环播出应急节目源) 播出。

3 结束语

电视节目安全、优质播出的关键因素是:设备运行正常, 系统和各个播出软件没有安全漏洞, 有备份措施, 播出节目单编辑正确无误。要做到以上几点, 需要依靠知识、经验和智慧, 在系统的设计、搭建、调试等阶段做足功夫, 巧妙设计, 周密安排, 及时发现、解决各种安全漏洞, 消除设备、软件可能带来的安全隐患。

广东电视台目前的高标清同播节目编播系统是在原来一个播出平台的基础上扩建、完善的, 系统在设计、建设和调试阶段, 都充分考虑了节目播出的安全性和质量问题, 努力消除设备、软件可能存在的安全漏洞, 力争使新扩建和完善的频道正式播出时能呈献给观众安全、优质的电视节目, 给观众带来更美妙的视听觉享受。

参考文献

[1]李庆贤.浅谈播出系统在数字化改造过程中的安全对策[J].现代电视技术, 2007 (1) :142-145.

[2]徐俭.面向全台网环境的扬州电视台编播业务流程设计[J].现代电视技术, 2010 (11) :92-94.

编播系统 篇5

关键词:循环游动字幕,在线播出,应急更替

一、引言

江阴电视台演播室播出系统采用的是Easy CG.Net网络图文编播字幕系统, 该系统是在原有的字幕机创作软件的基础上进行数字化改造, 将所有的字幕素材信息及播出单信息都存储于中央数据库, 实现了资源共享、远程编辑、远程监看等功能, 同时播出字幕机可接收远端机发出的控制指令, 完成字幕播出控制, 避免人为的播出事故, 提高了字幕播出的安全性。该系统与硬盘自动播出系统联合应用, 从而实现了在线播出流程的全自动化字幕播出控制, 操作简单、快捷, 播出更加准确, 节省了人力, 降低了字幕播出的劳动强度。

二、系统概述

1. 系统的基本构成

Easy CG.Net系统的基本构成以编播服务器 (Easy Edit Server) 为核心, 处理无卡图文编辑站 (Easy Maker) 提供的各种外部待播信息, 并作为模板管理、信息管理及播出管理的数据库, 为多个播出图文字幕机 (Easy On-Air CG) 提供联网支持。如图1所示。

2. 字幕播出系统的构成

依据Easy CG.Net系统的基本构成原理, 结合江阴电视台播出系统实际情况, 采用两台Easy On-Air CG作为编单机联网使用, 同时编辑服务器还作为各频道的备用字幕机应急备份。外来字幕信息通过编辑服务器处理后可直接从各频道字幕机调取, 各频道字幕机 (含编单机) 也可以直接处理外来字幕信息, 生成最终文本汇总到编辑服务器, 以供各频道相应的播出模板调用播出。如图2所示。

3. 游动字幕播出的基本类型

系统字幕播表有“自动窗口”、“手动窗口”和“自动窗口节目分组”三种类型。主要字幕播出单通常是采用节目分组自动播出, 再配合一栏手动播出用以临时调整或应急。字幕播出单通常是头一天由编单机调取播出主机发送到编辑服务器数据库的节目播出离线单, 自动读取并予以分段后形成自动播单, 再根据具体字幕要求编入相应条目, 完善整个播单后“保存网络”。本频道字幕机可从网络节目中调取当日播单, 在补充完善当日全部字幕播单后执行播出。字幕条的“类型”栏可以有“自动停止”、“循环”、“播出后留屏”等选项, 最常用的字幕播出类型为“自动停止”和“循环”两种。

三、系统误操作原因及解决方案

本系统经过实际使用, 某些流程如果不仔细研判和细致操作, 也可能会出现差错。现就可能的一些误操作形成原因进行分析并提出实用的解决方案。

1. 更新文本的“重新调取”

本系统为方便操作, 在不同界面上都增设有某些方便快捷的操作方式, 这也是系统的一大优点。如图3的“节目项”对话框中, 右键点击“数据文件”栏最右端下拉按钮, 就可以检查当前字幕文本的具体内容, 这给复核当前的字幕内容带来很大的方便。但值得注意的是, 该内容提示指向是当前外部的该字幕文本内容, 而非编入字幕播单当前待播的字幕内容。比如, 要更替的新的[新闻资讯 (1) .t xt]文本备好后, 在图3中一旦未左键“数字文件”最右端下拉按键“重新调取”新的[新闻资讯 (1) .txt]文本, 这时右键该按钮所显示的也是新的[新闻资讯 (1) .txt]文本内容, 很容易让人误以为当前在播的字幕内容已经是最新的, 但实际待播的字幕内容仍旧是原未更改的内容, 这样就会出现未最终完成文本内容更替的误操作。因此, 在实际更替操作流程中要特别强调准备好新的文本后, 一定要接着做“重新调取”操作。否则, 加之值班人员的交接, 更替文本的人员可能又未必是直接播出该字幕人员, 直接播出人员若再使用右键在图3中做内容正确性复核, 是但无法判定有没有“重新调取”, 就有可能出现误播。这也是在字幕播出流程中特别强调播单复核后一定要再“重新调取”一遍的原因。

如果在外部更改为新的字幕文本内容, 无须“重新调取”就可以实现新内容播出的话, 显然会影响字幕播出的安全性。造成这种可能的误操作根本原因在于图4中“右键”数据文件源的内容提示指向, 根本解决方案是改变该指向为当前内部字幕文本内容, 如未“重新调取”, 就显示原内容, 调取了就显示新内容, 这样才能做到即方便又安全。

目前文本更替操作中要注意的就是“重新调取”操作, 通常修改后的文本在“重新调取”后所生成的“素材长度”与未“重新调取”的同一字幕相比是会有变化的, 以此可以大致判定文本修改后有没有进行必要的“重新调取”。

2. 手动窗口与自动窗口条目复制与粘贴

系统在实际使用中发现从自动窗口复制字幕条或节目段无法在手动窗口内粘贴, 但从手动栏复制后可以粘贴到自动窗口, 这给字幕更替的“常规方法二”提供了方便。但手动窗口中准备好了的“预备字幕”条复制后要粘贴到自动窗口时, 其“出时间”会从“无限长”更改为具体的出时间数据。这时如不及时更改为“无限长”, 到该条目自动播出时会无法播出, 特别是在播出节目单有变化后重新读取字幕播单时, 无法自动重新计算出新的“出时间”数据。不仅游动字幕条目如此, 动画或字幕角标也是如此, 为避免出现漏播, 要有从手动窗口复制到自动窗口的条目, 应注意检查更改该条目“出时间”为“无限长”。

此外, 当字幕播表中有节目段点击“复制”后, 因某种原因未予以粘贴时, 再做其他比如字幕文本的复制和粘贴就无法再完成 (粘贴钮变为灰暗) 。该现象产生的原因是由于系统处于前一步的“节目段复制粘贴”状态未得到“释放”, 再进行其他文本文档的复制与粘贴则被禁止。解决方法是只要在不影响播出的位置复制粘贴一次节目段, 得到了“释放”后, 便可恢复正常操作。此后勿忘要将粘贴的多余节目段及时删除, 以免影响正常的字幕播出。

3.“@倒计时”条目的零点跨越

系统在字幕播出方式上, 提供了各种简便操作模式。比如“黄金影院游动字幕”要求在所播的节目段结束前10分钟播出, 之后自动停止, 这时就可以在左键双击该条目弹出的“节目项”对话框中, 打勾“入时间”数据框前的选择方格, 使“入时间”前生成@符号, 如图4所示。其中“段出时间”为20:18:13 (15帧) , 那么在“@入时间”数据框输入00:10:00 (00帧) 时, 则在字幕播单中该字幕入时间会自动生成20:08:13 (15帧) , 即为该节目段结束前10分钟开始播该字幕, 并自动循环2遍每遍2次后结束。

但当所播出的节目段跨越当天24:00 (次日00:00) 时, 如果还要求字幕在该段结束前10分钟播出, 那么本条字幕则不可以采取“@倒计时”简便模式进行操作。原因是播出节目单的日期更迭时间设置为当日28:00 (次日04:00) 时, 而本系统字幕单日期更迭时间仍设置为当日的24:00 (次日00:00) 时。当节目段出时间超过当日24:00时, 无论入时间还是出时间, 只要采取“@倒计时”模式, 则系统都不会在24:00后执行倒计时演算而提前在24:00自动完成该字幕的入或出。

由此可见, 如果当有节目段跨越零点时, 此时段字幕系统不再适合使用“@倒计时”模式编播, 而这时只有在人工或自动推算出正确的相对入时间后, 以“正计时”方式填入相对入时间参数, 以完成诸如“在节目结束前10分钟播出字幕”的特殊时段的特种要求。当节目段的入时间超过次日00:00时后, 则仍可继续使用“@倒计时”的简便字幕播出模式。

4. 字幕文本内容“丢失”

当字幕文本中有多条字幕时, 条与条之间必须留有一行空格。但到最后一条末尾如果不设置一个回车空格行, 在实际播出时可能会“丢失”最后一条字幕。此外, 当文本中的字间如有一个或多个半角空格时, 也会导致播出时对整个文本无法读出, 使字幕内容“丢失”。实际使用中出现该现象的形成机理尚不明确, 有待进一步分析研判。据此, 在复核字幕文本内容时, 应在最后一行增加一回车空格行, 并注意排除字间多余的半角空格。修改后, 切记勿忘如前文所述的要“重新调取”。

四、结束语

编播系统 篇6

在11月5日的BIRTV2008, 新奥特图文非编产品事业部副总监吴正斌主持新奥特新一代三维实时图文编播系统A10的新产品发布, 这使新奥特成为BIRTV2008首个展日上的亮点。

A10是新奥特新一代三维实时图文编播系统, 它秉承了业界经典的神笔A8系列产品的优秀特性, 具有功能强大、操作简单快捷、字幕质量卓越、产品性能稳定、领先国内图文产品及其应用等一系列优点。A10采取了开放式、插件式的整体架构, 在系统架构上采取了物理接口层、核心引擎层、应用服务层和上层应用层四层的体系结构, 在技术上将高质量实时三维场景渲染及其与二维图形有机的融合起来。在应用上将网络数据库技术、大型数据结构的面向对象实现技术与市场需求驱动紧密结合, 针对特定的市场需求定制开发专业的应用系统。是承接新奥特神笔A8面向未来广电行业高清化、数字化和网络化的优质三维实时图文编播系统。

编播系统 篇7

传统的电视新闻采编播流程:在获取采访任务后,记者从台里领取摄像机等采访设备,前往新闻事发地,完成新闻素材采集,返回台里完成节目写稿、配音、编辑、审查等后期制作,成品节目送播出部播出。

这一传统的、时间轴为线性的电视新闻采编播流程,可以从容、细致地完成新闻节目的精耕细作,而且可以按照精细度极高的分工合作,完成高质量的新闻节目制播。但很显然,其对视时效性为第一生命的当代新闻传媒业而言,影响也是巨大的。但客观上又苦于技术的限制,无法有效突破。

若干新技术设备和技术手段的涌现和逐渐成熟应用,让这种窘境在最近这十年里得到不断改善,技术的发展直接促进了电视新闻采编播的环节前移,功能扩展。其目的性很明确,在安全有保障的前提下,最大限度地提升新闻制播的时效性。

一新闻播出的前移和功能的扩展

传统的新闻演播室主要承担新闻栏目主持人的导语部分的演播室录制,然后再与成品新闻条目组合成完整的新闻节目,整盘磁带送交播出部播出。这种线性工作流程和精细化的分工合作模式,在新闻量不大、节奏不快的时代,也运转了一年又一年。对于这段历史,从业时间稍长的记者编辑和技术人员一定会有这样的记忆:一年到头大多数时间还是有条不紊的,但总有那么几天要忙得跟打仗似的,多盘磁带轮流送播出部,在播出部拼接完成一档新闻栏目的播出。四川台的纪录是20分钟的节目一共送了9盘磁带。

然而,时代发展的节奏越来越快,新闻对时效性的要求也越来越高,这种在播出部播出新闻的传统新闻播出模式开始受到极大挑战。2002年1月,江苏电视台为了提高收视率,决定改《南京新闻》为新闻直播节目,起名为《南京零距离》,孟非为主持人,时间是一个小时。由此,在新闻演播室直播新闻的模式逐渐蔓延至全国的大小电视台,抛开人为因素,是各种新技术的发展和新设备的应用支撑了这次革命性的跨越。

首先,新闻演播室从制作演播室变身为直播演播室,从而实现新闻播出的前移。

从"制作"到"直播",实际上就是把新闻演播室建成了播出部的前端,全权完成新闻节目的直接播出。这时的新闻直播演播室设备安全级别和保障级别均与播出部一致。其好处不言而喻,新闻时效性的加强从物理上得到保障。

同时,新技术新设备新手段的综合应用,让新闻演播室从新闻制播的一个环节,变身为直播新闻的信号汇聚中心。电话耦合器不算新设备,但把它用于新闻演播室的直播,在当时还算是新鲜事。加上手机的普及和海事卫星电话的出现,新闻直播演播室具备了电话连线新闻当事人或者前方记者的能力,至少可以在电视直播中,第一时间了解到新闻事发现场所有可以用声音描述的信息。但仅有声音信息,对电视直播是远远不够的。图像(不仅仅是静止图片,更多是指活动画面)才是电视新闻的标识性特征。如何在演播室的新闻直播中实时接入新闻事发现场的图像信号(当然也包含声音),当时是电视新闻直播者的梦想。微波直播车,卫星直播车,包括现在流行的3G直播单元和即将流行的4G直播设备,为实现这一梦想,提供了必需的技术设备支撑。这些可用于电视新闻直播的设备,虽然依靠的传输手段各不相同,但目的一致,就是将新闻事发现场的声画信息,通过视音频信号及时送达新闻演播室,用于实时直播。

第二,直接服务于新闻直播的制播一体网为新闻演播室成为信息处理中心提供了可能。

对于突发状态下的新闻直播,电话连线、微波直播,卫星直播、3G/4G直播等技术手段都可以大显神威,但在没有突发新闻常态下,或者是在突发新闻的后续追踪报道中,新闻制播一体网才是支撑新闻直播最大的内容汇聚和处理的支撑平台。

从单机非编到网络非编,从快速制作到内容共享,从单纯制作到制播一体,新闻制播一体网经过了近十个年头的发展,无论从功能到性能,都日臻完善,不但具备常规的新闻素材上载、编辑、配音、审查,而且还有资料收集子系统(如卫星收录、SDH收录、IP收录、流媒体收录、互联网收录等)、资料长期存储子系统(新闻媒资),更重要的是,新闻的制作与播出紧密相连,为新闻直播提供常态的、高时效性的、内容全面的持续支撑。

第三,新闻演播室的内部景观和信息展现也在技术发展的推动下发生了革命性的变化。借鉴于综艺演播室的景观系统植入新闻演播室后,特别是互动大屏、触控点评系统、多屏展示、虚拟前景等的应用,不仅在外表上让新闻演播室更显生动,而且在内容上也提供了多种展现方式,还大大提升了每个播出电视画面所承载的信息量。这一革新还有副产物,那就是对新闻主持人的单纯坐播播报方式带来了全方位的解放。

至此,在各种新技术的综合应用下,新闻演播室已经从一个单纯的新闻制播环节,变身为电视新闻直播的信号汇聚中心,信息处理中心和新闻播出中心。

二技术的发展促进电视新闻制作环节前移,制作机房延伸,进一步提升新闻时效性

首先,传输技术的不断发展,为新闻制作提前奠定了应用基础。

在直播中,电话、微波、卫星、3G/4G等技术传输手段都可以各显神通,在非直播状态下,这些传输手段全部可以用来进行新闻节目信号或者文件的远程传输。特别是互联网高度发展、高度覆盖的当今,基于有线互联网和无线互联网的传输手段,更有利于视音频文件的高速传输,而且其区别于其他传输手段所体现出的方便,快捷,以及配置成本低等特点,正越来越受到重视,并成为常规新闻传输推广应用的首选。如目前已经成熟应用的3G直播/传输单元,它直接挂接在采访记者的摄像机上,如果需要,马上可以直播;如果不需要直播,记者的节目文件可以经互联网络传输至播出服务器上暂存,在需要的时候适时播出。

其次,电视新闻前期采访设备小型化、轻便化、IT化的发展,为新闻制作提前提供了可能。

一方面,新闻用摄像机正在朝小型化,轻便化的方向发展,特别是近年来,非磁带介质存储的卡式盘式摄像机,不仅没有因为体积的大大缩小而降低技术质量,反而因为文件化的记录方式,为传统AV设备的IT化应用提供了方便。

另一方面,新闻制作的主要设备工具——非线性编辑工作站,朝着大规模全功能集成化的非编网发展,同时,其轻量级的便携式的移动非编也伴随新闻前期采访设备无带化、文件化的发展而同步发展。

移动非编网一般由十个左右的移动非编站点组成一个小型的共享新闻编辑网,在具备常规电视新闻编辑功能的同时,不失其便携性和移动性,适应于同一新闻主题,中短期外地集中采访编辑的新闻活动,如全国两会报道、全运会报道这样的项目。

而移动非编则具有更大的灵活性,可直接配置给记者组,记者可在移动非编上完成除审查和播出以外的所有制作。只要有电、只要有网络,记者可以在任何地方搭建属于自己的全功能制作机房。记者完全没有必要频繁往返于采访地和电视台机房。

前几年,这种移动非编设备就像摄像机一样,也是专业编辑软件加高配置的笔记本移动工作站设备才能满足功能要求,普及性并不高。近年,随着IT技术的进一步飞速发展,普通家用笔记本配上简单的视频处理软件就可以完成新闻节目编辑的基础功能,为电视新闻移动非编的普及,起到了强力的推动作用。再加上这些专业非编软件开发商,目前已经在着手研发流媒体文件编辑和代理文件编辑,随着这一块新技术的日益完善,在记者自己的笔记本电脑,平板电脑,甚至手机,来完成新闻节目的基础编辑也正在变成可能。

还有一点,基于互联网传输平台的远程文稿系统和远程审片系统,把新闻业务中最重要的把关环节——审片,也可以远程解决。

看来,电视新闻除了播出环节必须在台里完成外,新闻制作的全部环节都可以前移,天下无处不机房,这对新闻时效性的影响绝对是正面而积极的。

三技术的发展促进新闻采访(信息收集)的前移和功能扩展,将传统电视新闻的采编播模式变革推向新的高度

传统的电视新闻采访,一般是记者扛着摄像机,拿着话筒和记录本,来记录新闻现场的图像、声音和其他信息。在这个采访环节,行动主体是记者(包括摄像记者和文字记者),使用的工具是摄像机、话筒和记事本,目的是搜集与新闻事实相关的、以图像、声音信息为主的所有信息。但是,一般情况下,事件发生了,记者并不在第一现场,记者是在接到新闻线索的情况下,尽最大努力用最短时间赶到事发现场,记录记者到达后的新闻第二现场情况,然后通过采访等手段回溯记者到达前的事件发生、发展过程。这时候,如果能获得记者到达前的新闻第一现场的图像、声音等信息,无疑是最让人兴奋的事。因为,"声画并茂"既是电视新闻区别于其他媒体的最重要特征,也是新闻事件报道最具生命力的信息。

显然,传统的电视新闻采访有这样两个局限性:一是记者不到事件现场,无法获取有效图像声音信息;二是记者到达事件现场后,之前的信息主要靠回溯采访,还需要筛选和甄别。顺着这个思路,解决这两个局限性的办法是:让记者尽快到达现场:最理想的是不管记者到没到达现场,已经获取了第一现场的有效声画信息。

为了让记者以最短时间到达事件现场,除了各尽所能的交通工具配备外,有的电视台采用人海战术,或者"守株待兔"战术,网格分片巡逻办法,减少漏点,全面覆盖,尽可能做到事件发生了,有记者在现场,或者在现场附近。虽说略显笨拙,但在城市新闻台的记者布局和日常新闻报道中,也的确显现出不小的威力。

其实,新技术的发展和成熟应用,已经为理想解决这个矛盾提供了具体的办法。这里所说的新技术,主要指的是天眼天网等无所不在的监控系统,还有就是人人拥有的,无所不能的手机。

先说说监控系统。分布于城市大街小巷、交通要道的天眼和路况等监控,正在逐步实现城市以及更大范围的覆盖,任何风吹草动,都会在这张天网上留下痕迹。其实,不少城市频道已经将交通路况监控的图像信号直接接入新闻直播演播室,将实时交通路况直接展现在电视屏幕上。

如果说监控着重于面,而手机则着重于点。摄像机是不可能人人拥有的,记者的数量也是无法无限扩充的。但手机却几乎人手一部。而且随着技术的不断发展,手机已经具备、还将具备越来越多的强大功能,拍照,录音、录像,短信、微博,微信,再配合日臻完善的移动互联网技术发展,手机已经具备了第一时间采集和发布新闻事件现场所有信息的功能,这就是当今最热的传媒行业流行词UGC(User Generated Content,也就是用户生成内容的意思)。从UGC的角度看,信息采集者最大化扩充、采集的信息内容也最大化扩展。对于传媒行业而言,目前的关键是,如何搜集、整理这些信息,为新闻报道服务。

举一个实例,"4·20"芦山强震发生于8:02,8:03四川人民广播电台播发了发生地震的消息,但没有更多实质内容;9点,央视新闻频道在直播中通过主持人与去往灾区的记者和当地事发亲历者的两次电话连线,为这次地震提供了更多的、可以用语言描述的信息,;9:30,四川电视台新闻资讯频道开始演播室直播,支撑这档直播的内容除了记者去往灾区的电话连线,主要是编辑搜索网络发现的、由灾区亲历者手机拍摄的、发布于微博论坛上的几张图片,还有一段记者手机拍摄的图像片段。虽然图片少,图像短,但其提供的信息量却是巨大的。直到11点左右,各路记者陆续抵达灾区,3G、SNG等设备纷纷派上用场,大量的图像声音得以传回,抗震救灾的新闻报道由此进入到全面开花阶段。由此可见,手机,特别是基于移动互联网的手机,已经开始在突发事件的新闻报道中发挥作用了。

但是,以上所述的新闻报道直播方式,还仅限于电视直播。其实,随着新技术的发展,特别是以互联网为支撑平台的多媒体新技术的应用,对电视新闻采编播的影响是全面的,不仅对传统电视采编播线性生产模式带来革命性的影响,而且,对信息采集的方式方法、主体、内容本身,信息的处理,以及播出或者信息的发布都带来了革命性的影响。

四技术的发展催生网络时代的全媒体新闻直播

"采编播"是传统电视新闻报道的基本流程,新型的新闻采编播模式是:打乱传统线性的采编播顺序,以播出为目的,以非线性为特点,以新技术为工具,随时可完成电视新闻直播。

如果我们再次拓展上段文字中所描述的新型采编播模式:

·"采",不仅仅指记者采访,"采"的主体既包括专业媒体记者,还包括所有新闻事件当事人和旁观者;"采"的内容,既包括专业摄像机拍摄的内容,还包括一切与事件有关的图片、图像、声音、文字等所有信息。这个环节简单概括为"采集信息"。

·"编",首先地点可以不再局限于台里的某个机房,只要网络条件允许,可以是任何地方;"编”的内容,不局限于传统的视音频,可以是任何媒体信息;也不局限于当前事件本身,可以收集整理各种相关信息。这个环节简单概括为"处理信息"。

·"播",先把它改为"发布","播"的渠道,也就是"发布"的渠道完全没必要仅仅局限于面向电视屏幕的电视直播,完全可以面向收音机的声音直播,也可以通过互联网网络,面向电脑屏幕和手机屏幕进行"发布"。以上三大渠道发布不仅单独可以"发布",还可以联动"发布",而且,在互联网的支撑下,还可以实现深层次的互动。这个环节简单概括为"发布信息"。

上一篇:优化校风下一篇:电网电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