奶牛虱病诊治(精选3篇)
奶牛虱病诊治 篇1
寄生于奶牛体表的有牛毛虱和牛血虱。牛毛虱以牛毛和皮屑为食, 牛血虱则吸食血液。当虱大量寄生时, 可引起皮肤发痒, 表现为不安、脱毛、皮肤发炎、牛只贫血、消瘦以及产奶量下降等症状。虽然死亡率很低, 但是, 由于产奶量下降, 给奶牛业造成的经济损失是很大的。所以, 必须要重视奶牛虱病。
1 病原体及生活史
奶牛雌毛虱体长约1.5~1.8毫米, 雄虱略小于雌虱。头部红色, 体部黄白色, 其侧缘和背板上的纹带呈赤黄色或赤褐色。头部阔圆, 触角3节。常寄生于牛的头顶部、颈部和肩胛部。奶牛血虱, 雄虫体小, 长约2毫米, 雌虫体长达4.75毫米。头部呈五角形, 中部最宽, 触角位于最宽处, 胸部呈扁的长方形, 腹部呈椭圆形, 每1腹节侧缘有深色隆起。常寄生于奶牛的背部、前胸、头顶及尾根周围。
生活史, 牛虱的发育属于不完全变态, 经虫卵、若虫和成虫三个阶段。虱为永久性寄生虫, 虱只能在动物身上发育, 全部经过约需1个月时间。成熟雌虫1昼夜产卵1~4个, 1共产卵50~80个, 以胶质牢固地粘在动物被毛的下部。卵经7~25天 (毛虱为5~10天) 孵出若虫, 吸血或食毛, 再经2~3周脱皮3次变为成虫。一年可繁殖几代至10余代。虱离开宿主因得不到食物, 常于1~10天内死亡。
2 症状
奶牛血虱在刺吸牛血时, 分泌毒素, 毛虱在爬行食毛和皮屑时均可刺激神经末梢, 引起牛的不安, 皮肤发痒, 由于啃咬和擦痒造成皮肤损伤, 从而引起皮炎、脱毛、脱皮, 并可继发细菌性感染和伤口蛆症。犊牛常常因舐吮患部, 牛毛在胃内形成毛球, 可造成犊牛严重的胃肠疾病。由于虱的骚扰, 影响采食和休息, 可导致牛的贫血、消瘦、抵抗力下降、犊牛生长发育受阻, 成年奶牛的产奶量明显下降。
3 诊断
在奶牛身上的啃咬和擦痒部位, 出现皮炎、脱毛、脱皮的地方, 可发现虱及虱卵时, 即可诊断为奶牛虱病。
4 防治措施
4.1 奶牛身体要经常刷拭, 保持奶牛体的清洁卫生。
圈舍保持经常通风、干燥、阳光充足。奶牛圈舍要每天清除粪便、尿液、垃圾和污物, 并要经常消毒。形成不利于牛虱生存和繁殖的环境。发现奶牛患有牛虱病时, 要立即隔离和进行有效地治疗。
4.2 可选用药物进行治疗, 用奶牛专用驱虫药爱利普 (主要成分:硫酸安普霉素等) , 每50千克体重, 皮下注射1毫升。
它是国家批准的唯一可用于奶牛泌乳期的驱虫药, 具有无毒、无残留、无弃奶期, 抗虫谱广, 1次用药同时驱杀体内外寄生虫等特点, 对奶牛虱病有明显效果。
5 小结
5.1 以往驱杀奶牛虱的药物, 是敌百虫、敌杀死 (溴氢菊酯) , 因为这些药物毒性大, 不安全, 奶牛喜欢舔毛, 如果使用不当可能引起中毒。由于下雨、刮风等天气原因, 使药物达不到所需浓度, 驱虫不彻底, 使用起来又不方便。所以, 为了安全起见和彻底杀灭牛虱, 目前不用敌百虫、敌杀死进行灭虱。
5.2 对于奶牛场一定注意重视虱病的危害, 一定要定期驱虫进行灭虱, 可以使牛群的体质改善, 从而可大大提高机体的抵抗力和饲料转化率, 可直接提高养牛人的经济效益。
5.3 每年要进行春、秋2次驱虫, 可使用国家推荐的二类兽药爱普利急性驱虫, 能大大提高预防虱病和其他寄生虫病的发生。
一例猪虱病的诊治 篇2
1 发病基本情况
我镇辖区一饲养户, 新购入45日龄仔猪8头, 回家饲养后就发现有两头小猪有皮肤发炎现象。几天就波及该圈舍的所有8头仔猪。所有猪只都有瘙痒和摩擦, 尤其喜欢蹭墙壁, 不安, 发现有被毛脱落, 严重影响猪只休息, 采食。畜主发现被毛有虱子和虫卵, 来我处求诊。
2 发病原因分析
该饲养户购买前仔猪全部由母猪哺乳, 猪舍卫生差, 场地狭窄, 密集拥挤, 管理不良时, 通过哺乳, 母猪身上的虱子使仔猪感染。
3 防治措施
3.1加强饲养管理, 保持猪体干净, 圈舍要经常打扫, 消毒确保圈舍通风、干燥。垫草使用前要经过晾晒, 在使用过程中要经常更换, 对小猪在喂食过程中要加强贯彻, 发现有虱子的病猪要及时隔离治疗, 以免波及全群。
3.2杀灭猪虱:患部涂抹2%的敌百虫水溶液, 在猪只体表同时进行喷雾。也可以在体表用虱螨灵涂擦。
一例猪血虱病的诊治报告 篇3
1 临床症状
2014年12月18日, 普兰店市大谭办事处大邹村农户致电, 自家饲养的40头猪, 出现湿疹、皮肤粗糙、落屑现象。到农户家, 观察整个猪群, 所有猪只到处摩擦腋下、大腿内侧、耳后, 且这些部位出现皮肤粗糙、落屑、湿疹病灶。再看猪舍, 场地狭窄、饲养密度高、猪群拥挤、垫草污秽、粪便未及时清除, 猪身上有粪便粘着。
2 诊断
怀疑猪患体外寄生虫病。认真检查猪体, 在猪的腋下、大腿内侧、耳后发现有虱子, 由此确诊赵某家的猪患猪虱病。猪虱雄虫长3.5~4.15毫米, 雌虫长4~6毫米, 身体由头、胸、腹组成。头部较为窄, 呈圆锥形, 前端有刺吸式口器, 有3对足。
3 猪血虱的生活史
猪虱终生不离开猪体。雌雄交配后, 雌虱吸饱血液, 然后产卵, 每日产卵3~4个, 有分泌的黏液粘附在被毛上。卵在12~15日内孵出幼虱, 幼虱采食力强, 生长迅速, 经3次蜕皮, 平均经过10~14天变为成虱。每一发育周期需23~32天。虱子离开猪体仅生存3~7天。猪虱产卵持续2~3周, 产卵完毕后死去。
猪虱的感染来源, 大多是寄生于大猪各发育阶段的虱子, 感染途径是直接接触, 尤其是场地狭窄、猪密集拥挤、管理不良时最易感染。当母猪身上有虱子, 哺乳时感染仔猪。同圈猪只要有少量猪虱在, 就可以波及全群。也可通过褥草、用具间接感染, 猪虱一年四季都可感染, 但以寒冷冬季多发。
4 防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