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业指导论文

2024-10-16

毕业指导论文(共12篇)

毕业指导论文 篇1

药学学科是一门综合性学科, 它与生命科学、医学科学、环境科学及化学有着密切的联系, 担负着提高人口素质、促进社会发展的崇高而神圣的使命。药学学科还是一门应用科学, 它以诸多的基础学科为基础。药学学科的发展离不开基础学科的发展, 并呈现出发展的相关性和同向性[1]。同时药学学科还是一门实验科学, 为适应培养具有综合素质的新型药学专业技术人才的需要, 必须将传统的以“灌输”、“模仿”、“验证”为特点的实验教学模式, 改革为以“学生自主、教师辅导”为特点的实验教学模式[2]。

实践性教学是高等教育中一个重要且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 实践性教学是学生成长成才的重要条件之一[3]。药学专业的毕业实习是培养药学专业学生实践能力的重要环节之一, 其目的在于培养毕业生理论联系实际、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是巩固毕业生所学的专业知识并将其与实践相结合的重要阶段。学生在毕业实习期间应坚持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 在加强基础理论知识和基本技能训练的基础上, 不断提高自身的动手能力、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从而为毕业后从事医药或与医药相关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

拥有扎实的专业知识和熟练的实际操作技能是药学专业毕业生就业的最基本条件, 为此, 我院自建院以来, 一直特别重视毕业生的毕业实习工作。为了满足社会对药学专业毕业生掌握基本技能的新要求, 增强毕业生在求职过程中的竞争力, 提高我院毕业生的就业率, 根据我院药学专业毕业生的实际情况, 以及石河子大学本科人才培养方案中提出的要求, 我院从以下几个教学实践环节加强对毕业生的毕业实习指导工作。

1 强化药学专业毕业生的基本技能训练

(1) 毕业生在医院药房、门诊药房实习期间, 带教教师应着重从以下几方面对其进行指导。 (1) 使毕业生熟悉药房及药库工作的任务、组织管理、人员分工、规章制度、工作方法及药品的布局、领取和保存方法等; (2) 使毕业生熟悉并掌握药房及门诊药房工作的基本流程, 如收方、估价、配方、检查、发药、统计等工作; (3) 着重要求毕业生掌握临床常用药物及列入国家医保范围的基本药物, 包括常用新药及制剂的法定名称、俗称和商品名, 药品的规格、用法、剂量、主要成分、性质、作用、临床主要用途及不良反应等; (4) 要求毕业生按照《药品管理法》和《执业药师资格制度暂行规定》的要求认真审查处方, 同时能熟悉药物和制剂的配伍禁忌, 药品使用时的注意事项等; (5) 要求毕业生按照《药品管理法》的规定, 熟悉并掌握贵重药、剧毒药、麻醉药、精神药品的管理办法和使用原则等。

(2) 毕业生在医院普通制剂室或药剂科实习期间, 带教教师应从以下几方面对其进行指导。 (1) 使毕业生了解药剂科、室的工作任务、组织管理、人员分工、规章制度等; (2) 着重强调毕业生学习《医疗机构药事管理暂行规定》、《医疗机构制剂配制质量管理规范》等相关法规, 同时了解医院常用制备制剂机械的使用方法、制备制剂的工艺流程及质量控制的方法等; (3) 指导毕业生了解医院自制制剂中的合剂、糖浆剂、乳剂、片剂等的制备方法、制备工艺、质量检查等内容。

(3) 毕业生在药检室实习期间, 带教教师应从以下几方面对其进行指导。 (1) 使毕业生了解药检的工作内容、组织管理、人员分工及规章制度等; (2) 指导毕业生了解制剂的质量标准、检查项目、检查程序和方法等; (3) 指导毕业生掌握标准液的配制、标定, 常用制剂的快速检验分析及热原检查方法, 学会写检验报告单; (4) 要求毕业生掌握旋光仪、折光仪、p H计、分光光度计、片剂溶出/崩解四用仪、高效液相色谱仪等常规分析仪器的正确使用方法。

(4) 毕业生在中药房实习期间, 带教教师应使其了解下列内容。 (1) 了解中药处方的收方、审查、划价, 调配发药的程序及药物保管制度; (2) 掌握中药的配伍禁忌及其处理原则和方法, 老弱、妇婴的用药剂量; (3) 了解中药方剂的分类、方剂组成等。

通过对毕业生进行以上药学专业基本技能的训练, 可以使其完全掌握在医院药学专业的实习中应该干什么, 怎么干, 如何才能干好等内容, 为其今后在医院就业、独立从事医药相关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

2 在实习过程中加强对毕业生的思想教育

2.1 使毕业生在心态上做好吃苦的心理准备

教育毕业生要不怕吃苦, 使他们在实习中要有吃苦的心理准备。企业和单位不需要干点活就喊累的人。在工作单位不像在家里和学校, 吃苦、加班是常有的事。不怕苦, 不怕累, 经得起风雨, 见得世面, 才能使毕业生尽快从小苗长成大树。

2.2 使毕业生学会踏实做事, 谦虚好学

光能吃苦是不够的, 企业和单位需要的是真正能做实事, 掌握一定技能的人。毕业生刚走出校门并没有太多的工作经验, 掌握的知识尚未转化成应用于实践的能力, 企业和单位虽然不可能要求毕业生一上岗就立即能胜任重要的岗位工作, 但还是会安排一些基础的工作岗位, 这些岗位的工作可能很繁琐、具体, 但都是企业和单位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 因此毕业生应当充分利用实习的机会积极学习, 不断更新自己的知识, 踏实做事, 越是小事越要扎扎实实地做, 避免眼高手低。

2.3 使毕业生努力适应, 积极总结, 不断调整, 确定目标

走出校门后, 企业和单位对毕业生的要求一下子现实了很多, 毕业生可能会遇到种种不适应的问题, 从不适应到适应必然有一个过程。因此, 在这个过程中毕业生要不断思考, 是自己的问题还是企业或单位的问题;是否可以改变目前的状况, 如果不能改变, 则需要自己如何去努力适应。另外毕业生要在实习的过程中将自己的所学和收获进行及时总结, 并据此及时调整自己的目标, 为自己能找到更理想的工作做好铺垫。

3 根据就业方向强化对毕业生的毕业实习指导

近几年, 高校毕业生的就业形势严峻, 压力较大。据国家劳动部公布的数据显示, 2008年全国高校毕业生达559万人, 比2007年净增60多万人。据报道, “十一五”期间, 全国每年将有500万左右的普通高校毕业生需要就业。作为药学学科, 社会虽然对药学人才的需求量正在增加, 但是药学专业学生的就业形势却不容乐观。根据我校“立足兵团、服务新疆、面向全国”的办学理念以及我校所处的区域地理位置等实际情况, 我院药学专业毕业生的主要就业方向是:新疆区域范围内的制药厂、医院、医药研究所、医药公司以及各类药品经营性的药店, 也可以从事药品销售代理等工作。其中, 制药厂和各类医院是接纳我院毕业生的主要单位。为此, 我院特别强调了在毕业实习过程中着重强化训练毕业生的实际动手能力和正确使用各类生产仪器和设备的能力。比如:集中培训毕业生对工业化生产的大型提取、分离仪器的使用操作;培训毕业生对工业化生产的喷雾包衣制粒仪、喷雾干燥仪的正确使用和正常维护;培训毕业生对药厂经常使用的片剂包衣机、流化床包衣机的正确使用以及药厂常见控制药品质量的各类分析仪器等的正确操作, 同时为了适应医院方向的就业, 要求毕业生着重掌握医院药物调剂的基本知识, 各种药物制剂的制备、储存、应用以及药物制剂的质量控制等基本技能, 同时也使毕业生要熟悉药房、药品批发或零售的业务工作等。

实习过程是毕业生顺利就业前的热身。毕业生对待实习要像对待工作一样, 不可有一丝怠慢, 因为在实习阶段还不是谈工资、想待遇的时候, 最重要的是利用好每一次实习机会, 脚踏实地学知识、锻炼动手能力, 形成兢兢业业认真做事的态度, 不要以为实习可以应付。在实习过程中, 许多用人单位会在此期间考察毕业生各方面的素质、能力以及对待工作的态度。工作态度决定一切, 即将面临毕业的学生一定要踏踏实实做好小事, 积极学习新知识, 融入新环境, 努力做一个实习场上的优秀新人, 为自己在今后能够找一份好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姚云.药学教育改革初探[J].牡丹江教育学院学报, 2005, 1:95~100.

[2]赵向奎, 余卫国, 徐蓓华.药学实验教学新模式的创建[J].药学教育, 2008, 24 (1) :42~44.

[3]杨丽霞, 尚云青, 方波.药学类专业开展实践性教学的几点思考[J].云南中医学院学报, 2008, 31 (2) :61~62.

毕业指导论文 篇2

勤奋,换来一生的坦荡。

当上天不给你财富的时候,一定是因为在这里,此时有更重要的事等你去做。

命运是上天对你的误解,人生你对自己的交待。

我更加关注第一桶石头,而不是第一桶金。

目前几百元的工资跟你日后的成就相比真的是相形见拙。不必计较目前的小得小失。最重要的是,你是否找到了自己的路。

只要明白了几十年后就要永远离开这个星球,就知道人生随处皆是家。

试论高校毕业生出路指导 篇3

关键词:毕业生;就业;创业;指导

中图分类号:G646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2)12-0008-02

高校毕业生除了部分同学选择升学考研和出国留学之外,大部分毕业生都要面临择业就业的问题。就目前的高校毕业生就业形势而言,随着毕业生人数的逐年递增,学生面临的就业压力也越来越大。随着毕业生人数的逐年增加,高校毕业生的就业形势也越来越严峻。因此,做好高校毕业生出路的指导十分重要。

一、高校毕业生就业现状

随着我国高等教育的发展,高等教育出现了大众化趋势,高校毕业生逐年增加。2012年全国普通高校毕业生规模达680万人,比2001年增加了545万人,规模扩大了5倍。随着毕业生人数逐年增加,就业形势十分严峻。有关数据显示,“十二五”时期我国每年新增就业机会只有1200万个,而每年高校毕业生多达700万人,再加上每年10%左右的未就业往届毕业生人数,高校毕业生就业压力可想而知,目前高校毕业生就业问题已经成为亟待破解的难题。

二、高校毕业生就业难的原因分析

高校毕业生就业难既有各种客观原因,也有主观的因素。首先,从客观原因分析看来,区域经济发展不平衡是问题的根源。当前,多数大学毕业生仍然希望在机关事业单位或者国有企业工作,希望在经济发达地区和大中城市生活和就业,到中西部地区、城乡基层、中小企业就业的积极性不高。从主观因素分析看来,许多大学生之所以难以就业,是因为学习目标和职业目标不明确,在迷茫和不知所措中失去了前进的方向和动力。要解决大学毕业生就业难的问题,可以从学校、政府、大学生自身三个方面来解决。政府部门需要加大对大学生就业扶持的投入,制定一些积极的就业扶持政策;学校要做好全方位的就业服务工作。除此之外,就业问题的解决还是主要靠大学生自己,学生提前接受毕业出路指导并且做好合理的职业生涯规划是提高大学生就业主动性、积极性以及解决大学生就业思想问题的关键所在。

三、关于高校毕业生出路指导的思考

做好毕业生出路指导,除了要及时指导学生选择发展方向、明确奋斗目标之外,更重要的是指导学生进行有效的职业生涯规划。毕竟无论学生选择继续升学、自主创业,还是直接就业,最终都需要一个合理的职业生涯规划进行指导。合理的职业生涯规划有利于学生制定明确的学习目标和计划,有利于充分做好求职准备,有利于增强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职业生涯规划是个人成才的有效办法,大学生通过对个人职业生涯的主客观因素进行分析、总结和测定,可以发现自己所具有的潜质、优点以及缺点,在此基础上,通过有目标的学习和实践,充分发挥个人的长处,克服弱项。因此,大学生非常有必要在大学阶段做自己的人生规划,尽早确定自身的职业目标和方向,在知识储备和能力培养等各方面提前做好准备,从而有效提高就业能力。除了学生本人需要努力之外,学校方面需要引导学生做好准备,政府机关也应做好相关工作,以帮助毕业生更好的发展。下面主要从各个角度针对不同出路的毕业生在进行职业生涯规划方面进行讨论。

1.高校毕业生就业指导。首先,学生本人主观上需要提高就业的主动性。第一,先了解和自己专业比较接近的职业。问自己:做这份工作的话五年后可以达到什么样的水平,是否可以得到提升?若不确定,就查找就业资料库,把求职关键词和考虑的职务相比较,就可以看出这些职位是否符合要求。第二,写下工作目标,这个目标最好是在毕业的前半年或开始求职的时候就开始制订。工作目标要和当前的工作现状相符合,切忌“言过其实”。找工作时还要注意多家比较,这样以后也会更珍惜所得工作,更愿意为之付出,毕竟是自己花大量时间获得的。第三,充实自己,提高自己。每个人的简历都应该是基于自己的职业选择制作的,因此在校期间可以参加实习,充实简历上的内容。另外,也可以增加一些相关的含金量高的证书,或者一些其他优势以向招聘方证明自己的能力。总之,大学生做好自我职业评估,可以更好地帮助自己掌握未来,对职业生涯规划更是极具指导意义。其次,学校方面应该努力改善和提升高校毕业生在知识结构、技能水平以及职业素养等方面的水平,以满足用人单位的需求。高校应该针对社会的实际需求,积极改善所授课程结构。另外,高校应该尽早针对即将就业的学生提供就业指导课程,针对学生在求职过程中将要面临的比如简历的制作和面试的注意事项等求职过程中的各种问题提前进行指导。高校也要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择业观,相对于小企业,大学生就业更青睐大企业,但是,小企业锻炼工作能力,更容易崭露头角,学生要善于利用小公司的长处。再者,政府方面应该采取相应的措施帮助大学生进行就业拓展,政策扶持和引导大学生到基层和中小企业就业:一是推进体制机制改革,畅通毕业生到城乡基层、中西部地区、中小企业就业的渠道;二是强化服务培训,挖掘更多适合毕业生特点的就业岗位。

2.高校毕业生升学指导。为了提升自身就业的砝码,许多高校毕业生选择继续升学。从实际情况看,高学历对成功就业起到一定的作用。2011年,教育部组织开展了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大调研。调研显示,研究生初次就业率最高,本科生初次就业率略低,高职高专生初次就业率最低。因此,对于有意向继续升学的学生,学校老师应该尽早的合理引导学生做好升学的相关准备工作。对于升本、考研和出国这三种主要的升学方式,并不是每个同学都适合的,学生首先要确认自己是否适合继续升学。当然,在大学毕业生逐年增加的社会背景下,企业用人也越来越挑剔,考上研究生虽然能增加学生在求职过程中的竞争力,但是,老师也要指导学生理性考研,避免盲目考研的出现,反而造成就业的被动性。毕竟最终研究生能进入高校发展的数量有限,大多数研究生在毕业的时候还是要重新面对就业的问题。当然,为了适应我国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和产业结构调整的迫切需要,政府需要继续推动研究生教育由培养学术型人才模式转变为培养学术型和应用型人才并重的模式。2010年,国家加大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招生规模,2011年,国家继续扩大专业学位研究生招生范围和规模,将2010年学术型研究生招生规模数按原则上不少于5%的比例调至专业学位。国家积极推动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模式改革,各省级教育部门和高等学校也要加大专业机构调整力度,深度开展试产需求调研,加强对各类专业人才需求的规律性研究,对就业状况不理想的专业,要采取措施予以调整。

3.高校毕业生自主创业指导。面对较为严峻的就业形势,除了大部分学生选择就业之外,自主创业不失为大学生展现才智的另一种选择。国家鼓励和支持大学毕业生自主创业,在融资、工商登记、税费减免、创业指导等诸多方面出台了许多优惠政策。特别是到基层创业的毕业生,还可享受劳动保障部门提供的创业培训、开业指导、咨询服务、后续扶持等服务。如果自己有一定的创业意愿、创业素质和创业能力,善做市场预测,善于捕捉商机,利用国家、各级政府及有关部门提供的优惠政策,在自主创业中展现自己的才华,体现自己的价值。高校要积极开展创业教育和实践活动,提升学生自主创业意识,建设完善一批大学生创业园和创业孵化基地,为高校毕业生创业提供“一条龙”服务。对高校毕业生从事个体经营符合条件的,免收行政事业性收费,落实税收优惠、小额担保贷款及贴息等扶持政策。

参考文献:

[1]袁紫燕,张凤芳.如何指导学生进行职业考察[J].职业教育研究,2012,(01).

[2]张天儒.试论高校毕业生出路指导[J].网络财富,2010,(4).

[3]张春.普通高校毕业生的就业出路[J].长春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2)

基金项目:本研究受“北京市职业院校教师素质提高工程”项目资助

加强本科毕业设计指导的思考 篇4

但是, 本科毕业设计的现状依然不容乐观, 存在一些问题。首先是学生对毕业设计的目的、意义和作用认识不足, 对毕业设计重视不够, 存在消极应付的情况;其次是受就业压力和毕业去向等因素的影响, 学生时间和精力受到占用, 进行毕业设计的时间得不到保证;第三是指导老师所带学生较多, 教育资源分散, 学生兴趣不高, 不能充分得到训练[3]。如果这些问题不能得到有效解决, 将导致学生不能得到良好的训练, 培养质量不过关, 他们进入社会工作时将直接面临实践的挑战, 准备不够充分的结果将直接影响他们的发展, 最终也将影响到国家进步。因此, 认真研究本科教育过程中存在的不足, 加强和改善本科毕业设计指导, 是每一位从事本科教育工作人员的职责。

提高学生的思想认识, 重视本科毕业设计

国家的学位条例要求本科毕业生必须系统掌握本专业的基本理论和基本技能, 完成本科教学计划, 成绩合格, 同时要求具有从事科学研究或担负专门技术工作的初步能力。因此, 掌握知识和具备专业能力对一个合格的本科毕业学生来讲, 缺一不可。课程学习仿佛就是学生在教师带领下穿梭于山谷小道的过程, 他们对课程意义和作用的理解主要停留在纸面上, 只是掌握知识, 是否具备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还需要通过毕业设计进行综合训练。因此, 毕业设计与课程学习处于并列重要的位置。这一点, 指导老师在学生进入毕业设计开始阶段就要帮助他们认识到这一点。

不仅如此, 还要帮助他们认识到, 大学本科教育是培养学生逐渐养成有理论指导的实践行为方式的一个过程, 它的意义在于经过大学培养的学生能够在未来的工作实践中获得更大的“加速度”, 当他们面临一个未知新领域时, 依然能够利用本科教育形成的能力去解决问题, 因此, 本科教育是一个帮助形成能力的过程, 毕业设计作为训练学生创新能力重要环节, 更不容忽视。

针对学生的思想状况, 指导老师还可以帮助他们问题, 来使学生进一步重视毕业设计。比如, 他们在即将进入社会工作时都会存在着自信心不足的情况, 指导老师就可以帮助他们分析原因。他们通过课程学习后, 只是掌握了专门知识, 对自身的能力还是不甚了解的, 就业压力有很大部分来自于自信的缺乏, 他们就试图多花些时间去准备工作应聘等事宜, 忽视了本科毕业设计, 结果反而丧失了训练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的机会。这样, 通过帮助学生查找问题的源头, 就能帮助学生在思想认识上重视毕业设计, 对于后期毕业设计开展能够起到很好的促进作用。

加强毕业设计组织管理, 保障设计顺利开展

本科教育规模扩大某种程度上使平均到每个学生上的教育资源减少, 因此, 本科毕业设计过程中更应加强组织管理, 保障毕业设计所需资源有效到位, 提高教育资源的利用率。

在教学计划的指导下, 首先应该限制指导老师指导毕业设计的最大数量, 这样有助于老师有充足的时间指导学生。在设计命题上, 注意从科研实践中分解出一部分题目, 限定纯粹的软件模拟和计算的题目数量, 鼓励硬件和软件综合的题目, 学校应及时合理安排教学实验室和科研实验室开放时间, 并且为每个毕业设计提供一定的经费支持, 改善毕业设计的条件, 同时鼓励指导老师在科研费用中支出部分来支持毕业设计。在选题环节上, 要求指导老师与学生实现相互选择, 这样也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兴趣。参与毕业设计的学生可通过团队的形式来共同完成较复杂课题, 老师指导学生进行分解课题、设计方案、定义模块、协调实验等科研活动, 帮助学生形成良好的科研协作作风。另外, 也可以考虑配比相应的研究生来辅助指导, 研究生与本科生之间年龄相仿, 在一起进行实验活动时容易沟通, 研究生能帮助指导老师及时了解毕业设计进展, 这也是一种有效补充。

注重毕业设计过程控制, 强化设计的实践性

为保证毕业设计的质量, 毕业设计过程要设计规范。必须注重毕业设计的过程控制[3,4]。

本科毕业设计过程可以借鉴研究生的论文质量控制的过程。首先在命题上, 要求指导老师提交规范的设计任务书, 其中必须明确设计任务的指标, 该设计任务是否发布还需经过条件审查;在设计过程中, 可以考虑开展开题报告的工作, 这样学生有助于明确基本思路, 了解基本研究方法, 减少畏难的情绪, 重视毕业设计工作, 如果学生在该环节没有顺利通过, 指导老师要加强投入帮助学生尽早通过开题;不仅如此, 设计过程中还要设计指导登记表, 该表由学生和老师共同填写, 它可以规范老师指导行为, 保证学生有足够的时间投入, 控制毕业设计的进程;毕业论文完成后, 可以采用交叉评审和盲审的方法, 对不合格的论文实施修改后答辩的手段;在答辩评定成绩的过程中, 要严格控制优秀率和通过率, 对不符合要求的, 要坚决按照不及格处理。只有通过上述环节的严格控制, 本科毕业设计的水平质量才能得到有效提升, 学生也能从中获益。

另外, 为了提升学生综合能力, 毕业设计也需要重视强化实践性。首先, 在毕业设计过程中, 重视培养资料检索和文献阅读能力是突出实践性的一个表现, 当今已进入信息时代, 搜索学习他人长处是创新能力的一个重要基础, 通过毕业设计培养训练学生收集信息的能力是实践能力体现;其次, 重视选择高科技科研实践课题作为毕业设计背景, 让学生随同指导老师一起在科研实践一线活动中摸爬滚打, 锻炼他们的实战能力;第三, 重视设计过程中及时总结报告, 要求形式规范, 数据真实, 这样有助于锻炼培养他们严谨科学态度;第四, 毕业设计的考核可以考虑实物演示, 考评要偏向实践性, 这样有助于学生认真实践, 通过制作获得一种成就感。

结语

本科毕业设计是本科教学计划中非常重要的一个环节, 它对培养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具有重要的意义。重视和加强本科毕业设计不仅可以保证学生的培养质量, 通过本科毕业设计, 学生的能力得到充分的培养, 而且指导老师在教育理论、课题研究上都有进一步的收获。

摘要:毕业论文是高等学校本科教学计划中的一个重要环节, 根据目前本科毕业设计的现状, 提出了提高学生思想认识、加强毕业设计组织管理、注重毕业设计过程控制和强化实践性等几点思考。

关键词:本科毕业设计,高等教育,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

[1]陈华.本科毕业设计的实践与思考[J].广西大学学报 (自然科学版) .2006, 6 (31) :64-66.

[2]田宝香, 李益民.毕业设计:教学计划实施中不可弱化的环节[J].扬州大学学报 (高教研究版) .2006, 10 (16) :88-90.

[3]钱旭, 吴淼, 武晓华.研究型本科毕业设计指导模式的改革与实践[J].高等教育研究学报.2006, 29 (1) :47-48.

毕业实习指导大纲 篇5

一、实习目的

毕业实习是学生在校学习期间最后一个重要的综合性实践教学环节,是对学生的政治思想、专业知识、业务水平、工作能力和身心素质进行综合培养和检验的教学形式。

公共事业管理专业和社区服务与管理专业的学生要通过实习,将所学专业知识与公共事业管理工作(社区管理工作)紧密结合,将专业知识转化为专业工作技能,增强未来参加工作的适应性,培养其认真、良好的工作习惯和工作态度,为毕业后从事公共事业管理(社区管理)工作奠定一个良好的基础。通过实习,让学生进一步了解社会,了解有关专业领域的现实情况,找出自己的素质、能力方面与社会需求之间的差距,明确今后努力的方向,同时,为毕业论文的写作积累资料和实践素材。

法学专业的学生要通过实习,了解我国法律工作的实际情况,学习法律工作人员的立场、观点和工作方法,学习法律工作经验,学会理论联系实际,培养运用党和国家的政策和法律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自己的沟通能力和职业道德素质,为尽快完成从学习岗位到工作岗位的过渡奠定基础。

二、实习内容

公共事业管理专业的学生应根据实习单位的安排,选择以下实习内容中的一个或几个方面:了解公共事业发展概况、相关政策、方针和法律规范、管理体制、管理机构;了解公共事业管理方面的具体业务工作内容、流程等;了解公共事业管理过程中的工作方式、工作技巧,锻炼和积累处理公共事务的综合协调能力;熟悉各种公文的格式和写作要求,掌握计算机应用操作及办公自动化的技能;从事人力资源的开发、培训、辅导和相关辅助工作;在实习单位承担管理及其他相关业务工作。

社区服务与管理专业的学生要通过实习,锻炼与培养管理人员应具备的基本素质、基本能力,使其具有发现、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以及一定的组织、协调、管理与合作交往的能力;掌握社区管理与服务的基本技能、方法,为毕业后能较好地从事社区服务与管理工作做好准备。

法学专业的学生要通过实习,了解办案的基本程序和基本要求,熟悉侦查、批捕、起诉、审判、执行、辩护、非诉讼代理、合同的起草与审查等基本法律实务环节。基本学会记录、阅卷、调查、取证、写起诉书、辩护词、代理词以及其它法律文书。

三、实习要求

1、实习单位 公共事业管理专业的实习单位为:行政机关、具有公共服务职能的企业、事业单位各部门、社会中介组织、基层自治组织等。

社区服务与管理专业的实习单位为:政府派出机构、社保部门、社区、基层社会自治组织等社会工作机构。

法学专业的实习单位为:各级公检法机关、政府法制部门、律师事务所、法律服务所、企事业单位、金融机构、高校及科研单位等。

原则上由学生自己联系实习单位,经指导教师同意后前往相关单位实习;在学生无法联系到合适的实习单位的情况下,由指导教师负责为学生联系实习单位。实习单位一经确定,不得随意变更。实习的学生应将实习单位、单位地址、邮政编码、联系电话于实习开始后的7日内通知指导教师。

2、实习时间

共计4周,时间:2011年2月28日至3月27 日。

3、实习报告

实习报告主要包括实习情况介绍、业务收获和实习总结三大部分。

实习情况介绍部分应包括实习日志、主要工作等内容(不少于1500字);业务收获部分应结合所从事的具体工作或所办理的具体案件进行分析,总结其中存在的问题,并结合理论知识来解决这些问题(不少于3000字);实习总结部分要求学生对自己的实习经验和工作感悟进行归纳总结(不少于1500字)。

实习报告应该结构严谨、层次清晰、文理通顺、行文规范,一律用A4纸打印。

4、实习鉴定

学生毕业实习鉴定表,由实习单位填写鉴定意见并加盖单位公章。实习结束后将该表上交指导教师归档。

四、毕业实习成绩考核

1、毕业实习成绩考核的机构是系毕业实习指导小组;

2、毕业实习成绩评定的基本依据是:(1)毕业实习鉴定表;(2)毕业实习报告;(3)指导教师的评价;(4)实习纪律遵守情况。毕业实习成绩各组成部分的权重如下:毕业实习报告为0.5,毕业实习鉴定表为0.2,指导教师评价和毕业实习过程中的表现为0.3。

3、毕业实习成绩按优秀、良好、中等、及格和不及格五级记分制评定。评分标准如下:

优秀:能很好地完成实习任务,达到实习大纲中规定的全部要求,实习报告能对实习内容进行全面、系统总结,并能运用学过的理论对某些问题加以分析,并有某些独到见解。实习态度端正,实习中无违纪行为。良好:能较好地完成实习任务,达到实习大纲中规定的全部要求,实习报告能对实习内容进行比较全面、系统的总结。实习态度端正,实习中无违纪行为。

中等:达到实习大纲中规定的主要要求,实习报告能对实习内容进行比较全面的总结,学习态度基本正确,实习中无违纪行为。

及格:实习态度端正,完成了实习的主要任务,达到实习大纲中规定的基本要求,能够完成实习报告,内容基本正确,但不够完整、系统。

不及格:有下列情况中的任何一项者,毕业实习成绩为不及格:

(1)擅自变更实习单位和实习时间者;

(2)实习开始后一周内不打电话告诉指导教师实习单位者;(3)实习单位及指导教师的评价为不合格者;(4)严重违反文明规范,有损于工大学生形象者;(5)不按时上交实习鉴定表和实习报告者;(6)实习报告结构混乱、内容空洞、错误明显者;(7)弄虚作假,欺骗指导教师和毕业指导小组者;

(8)系毕业实习指导小组认为的其它属于成绩不及格的情形。

五、实习纪律

1、服从系毕业实习指导小组的各项安排,未经指导小组许可,不得变更实习时间和实习单位;

2、遵守实习单位和学校的各项纪律制度,不得旷工、迟到、早退。生病、有重要事情必须向实习单位和指导教师双方请假。

3、遵守国家法律法规,遵守各项职业道德规范。不准参与赌博、收礼、行贿等一切违法犯罪活动;

4、遵守各项文明规范,尊重实习单位的领导、导师及其他工作人员。

5、注意人身安全和交通安全,严格遵守实习单位有关规章制度。

6、凡违反实习纪律的,视情节轻重进行批评教育并书面报系,直至停止实习,限期返校,报学校处理。

六、毕业实习的组织领导

系毕业实习指导小组负责实习期间的管理及毕业实习的成绩评定。系毕业实习指导小组:组长:张庆侠

副组长:张永翊

成员:杜稳灵

张武军

刘建昰

2011年1月10日

毕业指导论文 篇6

中等职业教育 毕业生 就业

中等职业教育是我国高中阶段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担负着培养数以亿计高素质劳动者的重要任务,是职业技术教育的一部分,包括普通中等专业学校、技工学校、职业中学教育及各种短期职业培训等。它为社会输出初、中级技术人员及技术工人,在整个教育体系中处于十分重要的位置,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基础。

中等职业学校培养与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要求相适应,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具有综合职业能力,在生产、服务一线工作的高素质劳动者和技能型人才。

2009年开始,要逐步实现对中等职业教育免费,并先从涉农专业和农村家庭困难学生做起。中国把职业教育作为教育发展重点而大力推行,使其实现突破性发展。同时,中国采取一系列措施提升职业教育对学生的吸引力,约90%接受职业教育的学生都能够享受每年1500元的助学金。由于采取一系列鼓励措施,中国中等职业教育在过去几年中取得重大发展,其教育规模已经和普通高中大体相当,实现了结构调整的战略意图。2008年,中国中等职业教育招生810万,2009年将实现招生860万,超过普通高中招生人数。 由于职业教育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因此指导思想更加明确,整体发展充满活力,中国中等职业教育学生的就业率一直保持在95%以上。尽管职业教育投入较高,但中等职业教育的大门将向任何一个有意愿的初中毕业生敞开。借助国家资助制度和即将推行的免费制度,所有家庭经济困难的学生都能上得起大学,也能够接受职业教育,国家会提供全面的支持。除了将逐步实现中等职业教育免费,下一步要着力提升职业教育质量。要把职业教育人才培养质量提到更高水平,不但适应经济建设的需要,也为每位学生提供更广阔的人生发展空间。

从一定意义上说,中等职业毕业生就是中等职业学校的“产品”,职业学校培养的人才是否符合社会的需要,“产品”是否适销对路,质量是否合格,需要接受社会的考验。

中等职业学生就业后,即开始了人生长途中一段新的征程。祖国辉煌的未来和人生事业成功的前景已经展现在面前。然而,通往成功之路并不平坦,艰苦才能创业,奋斗才能成才。只有经过顽强的拼搏进取,才有可能在祖国现代化建设的伟大事业中实现自己人生的辉煌。

一、志存高远,苦苦求索

宋代大文豪苏轼曾说:“古之成大事者,不惟有超世之才,亦必有坚忍不拔之志。”立志是成才的大门,是掌握科学知识、科学技术的前提,对人们的奋斗具有巨大的推动作用,能鼓舞人们对社会发展和人类进步奋发向上,孜孜以求。早立志、立大志,事业才能早成;胸无大志、无所追求者,只会碌碌无为,虚度终生。少年时代的周恩来就立志“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终成一代伟人。牛顿、居里夫人、爱因斯坦等这些成功者,在年轻时无一不有远大志向和追求目标。即将走上工作岗位的中等职业学生,要想成就一番事业,就要立志。要志存高远,将个人志向同时代的发展、社会的需要乃至国家、民族的前途结合起来。

“无志之人常立志,有志之人立常志。”一旦立志,就要专一,不要朝令夕改,见异思迁。立志贵在坚定。古人云:“志在于彼而又志在于此,则不可名为志,而直谓之无志。”要将有限的精力集中在一个确定的目标上,坚忍不拔、苦苦求索,才能获得成功。

二、立足岗位,艰苦创业

岗位是成才的舞台,是一个人施展才华、取得成就的场所。艰苦奋斗既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又是新时期现代化建设所需要的创业精神。一个人只有立足岗位、艰苦创业、勇于探索,才能尽快取得成绩。不平凡的成绩往往是在平凡的岗位上经过艰苦创业做出的,而不能在岗位上艰苦创业者则很难成才。

中等职业学生应立足岗位,安心本职,干一行爱一行,无论是在隆隆的机器旁、深深的矿井里,还是在传道授业的讲台上、铸就英才的军营中,都要从点滴做起,从身边做起,以苦为乐、艰苦创业,立志岗位成才,争当行业“状元”。

三、躬行践履,砥砺人生

实践是成才的基石,是知识的源泉,是个人理想得到最终实现的唯一途径。一个人的知识和能力只有在实践中才能发挥其作用,才能得到丰富、完善和发展。“自苦雄才多磨难,纨绔子弟少伟男。”实践过程中的坎坷和磨难虽然会给事业的成功带来阻力,但能激发人的进取心、磨炼人的意志。纵观古今中外,诸多名士都经过无数的实践,历经磨难、饱经风霜才获得成功的。

我国明代著名地理学家徐霞客,一生重实践、勤观察,用生命的三分之二的时间,走遍我国东半部16个省、市,跋山涉水、风餐露宿、历尽艰险,考察祖国的名山大川,研究石灰岩及发育规律,收集了十分丰富的资料,并记入《徐霞客游记》,为后人留下了传世之宝。

像徐霞客那样历经磨难,仍积极投身实践的人,当今也不乏其人。

“庭院里跑不出千里马,花盆里截不出万年松。”中等职业学生要成才,不仅要有较精深的理论知识,还要有较丰富的实践经验,还要勇于实践,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在实践中继续学习、不断总结、逐步完善、有所创新。

“天将降大任于斯人出,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中等职业学生要成才,必然要经受风雨的洗礼、磨难的雕琢。因此,中等职业学生要正视磨难,在磨难中炼就自己,砥砺人生。

四、竞争进取,顽强拼搏

竞争进取是成才的驱动力,是创业途中的开山斧。顽强的意志是人生航船的铆钉,顽强的拼搏是事业的船桨。只有竞争进取、顽强拼搏的人,才会到达成功的彼岸。

大到国家、民族,小到集体、个人,要想有所发展,没有竞争进取、顽强拼搏的精神是无法实现的。正如中国女排,就是靠这种精神才会在世界排坛上获得“五连冠”,在世界排球史上留下了光辉灿烂的一页,为祖国赢得了荣誉。众所周知的青年楷模张海迪,身残志坚,以顽强的意志和惊人的毅力,取得了令许多常人羡慕的成绩,获得了吉林大学硕士学位,又在山东师范大学获得了博士学位。

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要求,工作后中等职业学生要树立竞争意识,增强竞争能力,敢于竞争、善于竞争;同时,还要有顽强的意志,顺境中不要只安于现状,不思进取;逆境中不要自暴自弃,而要自强不息、竞争进取、顽强拼搏。这样,才会在社会主义建设事业中砥柱中流,顺不漂,逆不倒。

试论高校毕业生出路指导 篇7

关键词:毕业生,就业,创业,指导

高校毕业生除了部分同学选择升学考研和出国留学之外, 大部分毕业生都要面临择业就业的问题。就目前的高校毕业生就业形势而言, 随着毕业生人数的逐年递增, 学生面临的就业压力也越来越大。随着毕业生人数的逐年增加, 高校毕业生的就业形势也越来越严峻。因此, 做好高校毕业生出路的指导十分重要。

一、高校毕业生就业现状

随着我国高等教育的发展, 高等教育出现了大众化趋势, 高校毕业生逐年增加。2012年全国普通高校毕业生规模达680万人, 比2001年增加了545万人, 规模扩大了5倍。随着毕业生人数逐年增加, 就业形势十分严峻。有关数据显示, “十二五”时期我国每年新增就业机会只有1200万个, 而每年高校毕业生多达700万人, 再加上每年10%左右的未就业往届毕业生人数, 高校毕业生就业压力可想而知, 目前高校毕业生就业问题已经成为亟待破解的难题。

二、高校毕业生就业难的原因分析

高校毕业生就业难既有各种客观原因, 也有主观的因素。首先, 从客观原因分析看来, 区域经济发展不平衡是问题的根源。当前, 多数大学毕业生仍然希望在机关事业单位或者国有企业工作, 希望在经济发达地区和大中城市生活和就业, 到中西部地区、城乡基层、中小企业就业的积极性不高。从主观因素分析看来, 许多大学生之所以难以就业, 是因为学习目标和职业目标不明确, 在迷茫和不知所措中失去了前进的方向和动力。要解决大学毕业生就业难的问题, 可以从学校、政府、大学生自身三个方面来解决。政府部门需要加大对大学生就业扶持的投入, 制定一些积极的就业扶持政策;学校要做好全方位的就业服务工作。除此之外, 就业问题的解决还是主要靠大学生自己, 学生提前接受毕业出路指导并且做好合理的职业生涯规划是提高大学生就业主动性、积极性以及解决大学生就业思想问题的关键所在。

三、关于高校毕业生出路指导的思考

做好毕业生出路指导, 除了要及时指导学生选择发展方向、明确奋斗目标之外, 更重要的是指导学生进行有效的职业生涯规划。毕竟无论学生选择继续升学、自主创业, 还是直接就业, 最终都需要一个合理的职业生涯规划进行指导。合理的职业生涯规划有利于学生制定明确的学习目标和计划, 有利于充分做好求职准备, 有利于增强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职业生涯规划是个人成才的有效办法, 大学生通过对个人职业生涯的主客观因素进行分析、总结和测定, 可以发现自己所具有的潜质、优点以及缺点, 在此基础上, 通过有目标的学习和实践, 充分发挥个人的长处, 克服弱项。因此, 大学生非常有必要在大学阶段做自己的人生规划, 尽早确定自身的职业目标和方向, 在知识储备和能力培养等各方面提前做好准备, 从而有效提高就业能力。除了学生本人需要努力之外, 学校方面需要引导学生做好准备, 政府机关也应做好相关工作, 以帮助毕业生更好的发展。下面主要从各个角度针对不同出路的毕业生在进行职业生涯规划方面进行讨论。

1. 高校毕业生就业指导。

首先, 学生本人主观上需要提高就业的主动性。第一, 先了解和自己专业比较接近的职业。问自己:做这份工作的话五年后可以达到什么样的水平, 是否可以得到提升?若不确定, 就查找就业资料库, 把求职关键词和考虑的职务相比较, 就可以看出这些职位是否符合要求。第二, 写下工作目标, 这个目标最好是在毕业的前半年或开始求职的时候就开始制订。工作目标要和当前的工作现状相符合, 切忌“言过其实”。找工作时还要注意多家比较, 这样以后也会更珍惜所得工作, 更愿意为之付出, 毕竟是自己花大量时间获得的。第三, 充实自己, 提高自己。每个人的简历都应该是基于自己的职业选择制作的, 因此在校期间可以参加实习, 充实简历上的内容。另外, 也可以增加一些相关的含金量高的证书, 或者一些其他优势以向招聘方证明自己的能力。总之, 大学生做好自我职业评估, 可以更好地帮助自己掌握未来, 对职业生涯规划更是极具指导意义。其次, 学校方面应该努力改善和提升高校毕业生在知识结构、技能水平以及职业素养等方面的水平, 以满足用人单位的需求。高校应该针对社会的实际需求, 积极改善所授课程结构。另外, 高校应该尽早针对即将就业的学生提供就业指导课程, 针对学生在求职过程中将要面临的比如简历的制作和面试的注意事项等求职过程中的各种问题提前进行指导。高校也要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择业观, 相对于小企业, 大学生就业更青睐大企业, 但是, 小企业锻炼工作能力, 更容易崭露头角, 学生要善于利用小公司的长处。再者, 政府方面应该采取相应的措施帮助大学生进行就业拓展, 政策扶持和引导大学生到基层和中小企业就业:一是推进体制机制改革, 畅通毕业生到城乡基层、中西部地区、中小企业就业的渠道;二是强化服务培训, 挖掘更多适合毕业生特点的就业岗位。

2. 高校毕业生升学指导。

为了提升自身就业的砝码, 许多高校毕业生选择继续升学。从实际情况看, 高学历对成功就业起到一定的作用。2011年, 教育部组织开展了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大调研。调研显示, 研究生初次就业率最高, 本科生初次就业率略低, 高职高专生初次就业率最低。因此, 对于有意向继续升学的学生, 学校老师应该尽早的合理引导学生做好升学的相关准备工作。对于升本、考研和出国这三种主要的升学方式, 并不是每个同学都适合的, 学生首先要确认自己是否适合继续升学。当然, 在大学毕业生逐年增加的社会背景下, 企业用人也越来越挑剔, 考上研究生虽然能增加学生在求职过程中的竞争力, 但是, 老师也要指导学生理性考研, 避免盲目考研的出现, 反而造成就业的被动性。毕竟最终研究生能进入高校发展的数量有限, 大多数研究生在毕业的时候还是要重新面对就业的问题。当然, 为了适应我国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和产业结构调整的迫切需要, 政府需要继续推动研究生教育由培养学术型人才模式转变为培养学术型和应用型人才并重的模式。2010年, 国家加大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招生规模, 2011年, 国家继续扩大专业学位研究生招生范围和规模, 将2010年学术型研究生招生规模数按原则上不少于5%的比例调至专业学位。国家积极推动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模式改革, 各省级教育部门和高等学校也要加大专业机构调整力度, 深度开展试产需求调研, 加强对各类专业人才需求的规律性研究, 对就业状况不理想的专业, 要采取措施予以调整。

3. 高校毕业生自主创业指导。

面对较为严峻的就业形势, 除了大部分学生选择就业之外, 自主创业不失为大学生展现才智的另一种选择。国家鼓励和支持大学毕业生自主创业, 在融资、工商登记、税费减免、创业指导等诸多方面出台了许多优惠政策。特别是到基层创业的毕业生, 还可享受劳动保障部门提供的创业培训、开业指导、咨询服务、后续扶持等服务。如果自己有一定的创业意愿、创业素质和创业能力, 善做市场预测, 善于捕捉商机, 利用国家、各级政府及有关部门提供的优惠政策, 在自主创业中展现自己的才华, 体现自己的价值。高校要积极开展创业教育和实践活动, 提升学生自主创业意识, 建设完善一批大学生创业园和创业孵化基地, 为高校毕业生创业提供“一条龙”服务。对高校毕业生从事个体经营符合条件的, 免收行政事业性收费, 落实税收优惠、小额担保贷款及贴息等扶持政策。

参考文献

[1]袁紫燕, 张凤芳.如何指导学生进行职业考察[J].职业教育研究, 2012, (01) .

[2]张天儒.试论高校毕业生出路指导[J].网络财富, 2010, (4) .

刍议高职毕业生就业指导工作 篇8

大学毕业生就业问题是社会、高校就业部门及高校毕业生普遍关注的热点问题和重大问题,自1999年起的各大高校和高职院校连续扩招,使高校毕业的就业形势显得异常严峻。据数据统计,2011年高校毕业生661万人,往届未就业210万人,2012年高校毕业生达680万人,往年未就业人数150万人。随着国家出台一系列扶持高职教育发展的政策措施,高职教育实现了跨越式的发展,已逐渐占据了中国高等教育的“半壁江山”。高职学生人数呈不断上升的态势,其面临的就业形势也显得尤为突出,就业压力也越来越大,高职毕业生在就业过程中暴露出的差距也显得更为突出。

一、高职毕业生就业困境的成因

(一)大众化教育和就业结构性矛盾并存

随着高等教育的大众化,高等教育为社会输送了大批量的毕业生,而社会的用人需求没有同步增长,造成了社会长期存在劳动力供大于求的基本格局。而一些行业和地区在就业政策上对高职毕业生的限制,社会、企业对高职教育的认识存在误区和偏见,它们普遍认为高职学生在知识水平不及本科生,上升空间不大,技能水平不如技校生,属于夹心层,这就更增加了高职毕业生的就业形势的严峻。另外当前部分地区、企业在招工中存在的结构性短缺现象,正是就业结构性矛盾的具体表现。

(二)专业结构不合理和就业指导滞后并存

高职教育经过近几年的高速发展,在规模、专业等方面都有了明显地提升,但与同样高速增长的市场经济发展还有差距,还不能适应其发展需求。为了谋求学校的发展壮大,一味的从招生规模,招生专业数等方面进行扩张,而不是深入进行市场调研,了解地方经济发展需求,有计划,有针对性地提升办学质量,突出办学特色,在师资、设备、专业设置上都达不到要求的情况下盲目上马,必然造成办学层次的降低。另一方面,面对日益残酷的就业市场,学校在毕业生就业指导方面还很不到位,仅仅局限于实习前的面试注意事项,职业礼仪等方面强化指导,而没有结合市场需求,理性分析,正确定位,就业指导工作的实效得不到体现。

(三)就业观念和心态的不成熟并存

当前高职毕业生在择业观念上过于功利化,一味追求大城市、大企业,过份要求工作环境、工作待遇,而对自身的职业能力、爱好和发展前景没有正确的认识和、定位和追求,求职一次定终生的传统择业观还根深蒂固,没有挑战性和创业精神。同时在心态方面没有做好进入社会的准备,在面对单位需求、职位需求时往往无所适从,对自己的学历、职业能力没有自信,不知道什么岗位才是最适合自己的,不敢正视现实,加之同学间的攀比、盲从和人际交往能力的欠缺更增加了其择业时的困难。

二改变高职毕业生就业困难的策略

(一)加强政策倾斜,提供公平竞争环境

当前社会对高职教育的误区与偏见,高职毕业生的就业机制和政策的不完善,用人单位抬高门槛,导致高职毕业生相对过剩现象还普遍存在。这就要求我们必须强化政府在高职教育发展上的主导作用,要重视高职教育与地方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密切关系,通过政府的统筹和协调,让地方高职教育向稳定、健康、有序的方向发展。(1)政府和教育行政主管部门要依法履行自已的教育职能,在舆论支持、政策扶持、经费倾斜、业务指导等方面给高职教育大力支持;(2)各地政府要制定服务地方经济发展的高职生就业优惠政策,在户籍、工资、职称、创业等方面给予大力的支持和优惠;(3)创造良好的就业环境,将就业准入制度落到实处,积极推动校企联合,为高职生实习、就业和高职教师社会实践提供平台;(4)探索集团化发展道路,整合、重组教育资源,实现优势互补、资源共享,开展深层次的产学合作,实现资源共享、优势互补、校企双赢促进毕业生就业。

(二)加强内涵建设,突出办学优势,提高认可度

高等职业教育经过多年的发展和探索取得了骄人的成绩,社会、家长认可度较前几年有了很大的提升,这几年高职院校录取分数线、毕业生就业率等逐年提高就是很好的佐证。但与普通高等教育相比较,在办学体制、人才培养模式、社会服务能力和市场适应能力方面还有待进一步提高。这就要求我们高职院校要主动适应国家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产业结构调整,坚持走以服务为宗旨,就业为导向,校企合作相结合的发展道路,创新体制改革和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加快课程建设和专业改革,主动服务地方经济,主动与企业进行教学与生产对接,学历证书与职业资格证书对接,职业教育与终身教育对接,全面提升办学质量,大力培养高端技能型、复合型人才。建设中国特色、世界水准的高等职业教育,为国家现代产业体系建设和实现中国创造战略目标提供优质人力资源支撑。进一步提高社会、市场的认可度,促进高职教育的全面、高速、高质量的发展。

(三)加强专职队伍建设,提升就业指导水平

当前高职院校就业指导工作普遍由学生管理工作人员、辅导员兼任,其主要工作是处理庞大、繁杂的学生日常管理,就业指导工作只有在毕业生将近顶岗实习或毕业离校时才开展,同时他们没有系统的业务培训,即使有的有职业指导师证,往往也是停留在理论层面,实践工作经验不足,更谈不上专业化、职业化、专家化的标准,难以胜任目前的就业指导重任。这就要求我们高职院校要注重专业职业指导师队伍建设,建立一支有政治责任感、精通就业指导业务、熟悉就业市场、善于管理、有良好职业道德的专职指导队伍,学校、院系两个层面上都要成立专门的就业指导机构,集教育、管理与服务一体,全过程的指导学生的就业指导工作,建立科学有效的就业指导工作评估体制,深入社会、行业、企业了解各专业用人需求,为学校的专业设置和人才培养提供科学依据,为做好毕业生就业指导工作提供第一手资料,做到就业指导工作有计划、有目标,贴近社会和市场需求,真正起到就业指导的作用。

(四)加强就业指导,提高毕业生的择业能力

大学生就业指导工作就是对其整个职业生涯的全方位的就业指导,应根据学生的兴趣、爱好、能力等方面综合测评,指导、帮助其进行正确的职业发展定位。在高职院校应将就业指导作为一门重要课程安排到教学计划中,从入学教育开始,根据专业教学计划,社会需求,帮助学生科学制定职业生涯规划,确定各阶段目标,将就业指导的观念贯穿于人才培养的全过程。通过学校宣传栏介绍就业知识;通过讲座、咨询等活动介绍就业形势、求职方法、技巧;通过讨论、模拟职场等形式增强学生对获取职业岗位的感性认识和实战经验;通过就业信息发布,帮助学生了解企业用工需求,制定求职策略,提高成功率;通过邀请企业家、专家、优秀毕业生开设专题讲座,有针对性地帮助学生了解企业对人才需求的客观标准和要求,帮助学生增加应聘经验和技能,提升竞争力等。

(五)加强心理教育,树立正确的就业观

学生在经过几年的高职学生生活后,在知识水平、实践能力和社交能力等方面相比较中学时代都有了很大的提高。但在直面生疏的社会、严峻的就业形势、陌生的工作环境等问题时,难免会出现各种心理问题。如理想与现实的差异造成的失落感,舒适的学习环境与残酷的生存压力的极大反差,渴望竞争与害怕失败的矛盾,攀比、从众心理带来的不平衡等。这就要求我们在就业指导过程中要重视学生的心理辅导工作,帮助他们积极进行自我心理调整,增强心理承受能力,帮助他们敢于面对现实,合理进行自我定位,从新生入学教育、专业教育、岗前培训全过程的对他们进行心理辅导,通过团体辅导、个别咨询等方式引领他们规划好自己的职业发展道路,科学定位,树立正确的就业观和择业观,为尽早融入社会,适应角色转换打下良好的基础。

(六)加强创业创新教育,提升自主创业率

面对日益强烈的就业压力,鼓励毕业生自主创业是拓展毕业生就业市场的有效途径。就目前高职毕业生来看,敢于和愿意自主创业的人不多,究其原因一方面是我们的学生缺乏创业观念,从进校、选专业、求学及谋职的整个过程都对社会和家庭有很大的依赖性,很少主动去思考自主创业的可能性和必要性;另一方面我们现行教育对创业教育指导不够,现行政策和体制对自主创业的机制和政策扶持还很不到位。一名大学生想自主创业跑了四天才定下店名就是一个很好例证。《21世纪的高等教育:展望与行动世界宣言》指出:“毕业生将愈来愈不仅仅是求职者,首先将成为工作岗位的创造者。”这就要求我们高职教育要加大创业教育和创新能力的培养,帮助学生树立创业观念,教授创业方法和技能,政府要提供自主创业的途径和扶持政策,如小额贴息贷款、一定期限内的税费减免等,让越来越多的毕业生走上自主创业的道路。

高职毕业生就业问题在今后一段时间将是困扰我们高职院校发展的主要问题,如何面对就业指导工作面临的新形势、新问题,扎实有效地开展就业指导工作,帮助毕业生顺利走向工作岗位是我们要不断研究、探索的课题。

参考文献

[1]金丽丹.高职院校毕业生就业指导工作探讨[J].黑龙江科技信息,2009-09-25.

[2]曹建斌,张艳.高职院校毕业生就业指导工作探讨[J].职业圈,2007-10-15.

[3]翟炜从.试论高职院校的就业指导工作[J].科技创新导报,2010-07-01.

论高校英语专业毕业论文指导要点 篇9

一、毕业论文写作的深远意义和影响

英语专业学生在修完一般英语写作课程后,初步熟知和掌握了写作的基本要素和技巧,这时为了深化写作内容,进一步提高文字表达能力,必须开始进行学术论文写作。毕业论文写作是高等院校英语专业教学计划中一个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和实践性环节,是考查学生综合能力、评估学业成绩的一个重要方式,我国高等学校外语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英语组制定的《英语教学大纲》明确指出:“毕业论文是考查学生综合能力、评估学业成绩的一个重要方式。”毕业论文写作的优劣是决定学生毕业时可否被授予学士学位的重要依据。

首先,毕业论文是大学生在校期间向学校所交的最后一份书面作业,在巩固了词的各种意义、搭配、用法、词序,句子的定义、结构、种类、用法,即写作的基本要素和技巧的同时,又培养了初步的研究、分析和总结问题的能力。这就为学生在日后进一步从事相关学科的研究工作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其次,毕业论文的指导过程,是教学相长的过程;是教师检验其教学效果、改进教学方法、提高教学质量的绝好机会。毕业论文写作是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综合运用,也是对教学效果的一次全面反馈。尽管有的学生平时学习成绩不错,但未必能写出一篇有质量的毕业论文。这里,除了学生的学习基础、整体素质等方面的原因外,也能体现出教师教学方面所存在某些问题和不足,并促使教师对此进行思考。对教师来说,这正是指导学生写作毕业论文的一大收获。

再次,毕业论文是学生留给学校的一份宝贵财富。教学是一种双向交流的过程,学员从学校获得的是知识,接受的是文化和道德的熏陶;同时,学员也以各种方式影响学校。而毕业论文则是学生留给学校的另一份特殊的精神财富。每届学生留下的毕业论文中不乏优秀之作,学校可以用它来丰富教师的教学内容,启发教育后来的学生;可以用它来分析解决某些实际问题或理论问题,填补这些领域科研的空白。

二、指导教师必须具备的条件

英语专业毕业论文的写作强调了解说、评议、辨析事物。它除了体现作者扎实的基础知识、基本写作技巧和表达能力外,还更应显示作者的学术水平、理论水平、逻辑思维能力、辩论推理才智等。这不同于一般的写作,所以按要求,毕业论文的撰写必须在导师的指导下进行。而教师精心的指导是学生完成毕业论文的必要条件和重要保证。因此,指导教师必须具备下列条件。

1. 较强的写作能力和丰富的实践经验。

由于论文写作是一项综合性的工作,其最后成果是通过写作实践表现出来的,因此指导教师本身必须具备较强的写作能力和一定的实践经验,这才有可能指导学生写出高质量的论文。

2. 扎实的专业功底和较高的理论素质。

论文的专业性和理论性决定了指导论文的教师必须具有扎实的专业功底,如较高的理论素养,对摄取新知识、新信息孜孜不倦的精神。不但要在某一领域有所专长,而且要了解知识的横向联系,否则就不可能成为一个合格的指导教师。

3. 高度负责的精神和高尚的人格。

指导教师的治学态度直接影响着学生,无论是论文质量还是其研究态度。一个好的指导教师应该德才兼备,对学生一视同仁、不怀偏见,必须注意尊重学生的劳动,对学生既严格要求,又循循善诱,绝不能只修改几个错词、病句就了事,更不能只凭以往的印象就草草给论文下结论。

三、指导论文写作的各个环节

在毕业论文写作中,学生的任务是“写”,导师的任务则是“导”,这好比演员与导演的关系。从这个意义上说,在指导毕业论文写作时,教师应该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发掘他们的一切潜能,使他们顺利地完成论文写作。因此指导教师的职责除了下达任务、检查进度、修改润色文字、考核评议之外,更重要的就是导向。这种导向体现在论文写作的各个阶段。

第一,审定论文题目。选择适当的毕业论文题目,是写好毕业论文的关键和决定性环节。英语专业毕业论文的方向有很多,如经贸外语领域有国际贸易、国际营销、国际金融等,英语教育教学领域包括英语教学理论、英语语言教学、英语语言应用等,翻译领域包括翻译理论、相应经贸文章翻译等,以及以上各领域的交叉和边缘学科等方向。因此,指导教师要在对学生调查研究的基础上,指导学生选题,反复审定学生确定的论文题目,避免选题“过大”或“过小”。

第二,指导学生制定撰写毕业论文的具体进度、计划,并定期检查学生执行撰写毕业论文的具体进度计划的情况。因整个撰写毕业论文过程通常要持续三到四个月的时间,所以指导教师帮助并督促学生拟订并按照时间表来完成论文是非常关键的环节。

第三,指导学生收集和阅读有关的参考材料,介绍必要的参考书目。要求学生围绕毕业论文的主题做读书卡片或者读书摘要。国内一些学校在教授专业课程的同时为学生开设了如何利用索引查找报刊、著作和文献等课程。这就为教师指导学生们利用图书馆搜集材料提供了便利的条件。

第四,正确指导和引导学生拟定论文提纲,定期解答学生提出的疑难问题。提出提纲或初稿中存在的问题和修改建议。拟订提纲的好处主要有四点:一是可以扩大思路;二是可以按次序安排好素材;三是确定将论文分为几部分;四是明确各部分的主要内容。

第五,审阅论文,评定论文成绩,并指导论文提要的写法及其论文答辩的方法和技巧。

尤其是答辩环节,答辩不但能考查学生在专业领域所具备的知识结构、知识深度、知识广度、专业技能和创新能力,而且能就学生的英语语音基本功,语法基本功,口语表达能力,思维方式,临场应变能力等方面进行考核,所以在这一环节指导教师针对各个考点的指导就为学生们指明了道路。

所有这些,都离不开指导教师“导思维开发”。恰当的思维开发不但能提高论文的质量,而且能使人终身受益。论文是靠语言来表达的,而语言则是思维的工具。所以,指导教师对学生的思维进行开发尤为重要。在论文写作中,如果指导教师引导有方,学生有可能在立论时,突然产生某种灵感,使论文具有创造性,或者在写作中遇到难点、陷入困境时,因受启发,“急中生智”,“茅塞顿开”,得到意想不到的收获。

英语专业毕业论文的写作不仅是学生们检验所学,培养理解分析能力的必要手段,而且也是教师检验其教学效果、改进教学方法、提高教学质量的绝好机会,而学校更能够用它来丰富教师的教学内容,启发教育后来的学员并分析解决某些实际问题或理论问题,填补这些领域科研的空白。英语毕业论文对于师生来讲都是一笔可贵的财富。

摘要:近年来与英语相关的专业成为热门专业,受到广大考生的青睐。毕业论文写作是高等院校英语教学计划中一个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和实践性环节,同时其撰写也是一项难度大的工作。教师在指导论文时要帮助学生审定论文题目;指导学生制定撰写计划;指导学生收集阅读有关参考资料;拟定论文提纲;审阅论文,评定论文成绩,对学生进行思维开发。

关键词:毕业论文,指导,要点

参考文献

[1]覃先美,等.高校英语专业毕业论文写作教程[M].长沙:湖南师范大学出版社,2005.

[2]何向明.现代实用英语写作大全[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1999.

[3]黄任.英语修辞与写作[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1996.

高校毕业生就业指导工作初探 篇10

1 当前毕业生择业状况及类型

在大学生实行“自主择业、双向选择”的新就业制度下, 毕业生择业状况及类型大体表现为以下三种:第一、踌躇满志型。学习成绩优秀, 能力强的学生, 社会需要他们, 往往会出现多个单位争着接受同一个毕业生的情况, 比较容易就业, 因而他们对走向社会充满信心。第二、无忧无虑型。学习成绩一般, 能力也不是很强, 但因家庭条件好, 有社会背景的学生, 在求职过程中, 一切由父母亲朋包办, 对就业无需自己多作努力。这一类学生对走向社会并不感到多大的压力。第三、彷徨无奈型。既表现平平, 也无依赖的社会关系的学生, 比较难找到满意的单位, 容易产生“毕业”就意味着“失业”的彷徨心理。值得一提的是, 这一类的学生在毕业生中占有相当比例, 他们是毕业生就业指导工作的重点。

2 降低毕业生的就业期望值, 主动适应就业市场的新形势

目前大学生的就业期望值与社会实际需要存在着巨大的反差, 具体说主要有以下几种: (1) 热衷于大城市、大机关、大企业谋职业。由于人们长期以来受传统观念的影响, 不愿意到中小城市、更不愿意到边远地区。留在大城市的又不愿意到企业、尤其是小企业去。他们认为那些地方文化落后、交通不便、信息不灵、或者设备条件不优越, 不利于自己事业的发展。而目前最需要大学生的恰恰是那些边远地区。 (2) 力求职业和名利两全。有相当大一部分毕业生受名和利的驱动, 在谋求职业时, 过多考虑其从事职业的所有制形式、行业或者工种是否有社会声望、是否受社会青睐、或者是否有权势地位, 以及职业的经济报酬、福利待遇的高低、工资、奖金的多少等等, 故而把目光紧紧地盯住公检法、财政金融等政府部门, 大专院校或出国机会多、能赚大钱的单位, 而对一般的事业、企业单位不感兴趣。 (3) 求职时受“专业至上”观念的影响。许多大学生在中学阶段各门学科齐头并进, 对专业的喜好多处于压抑状态, 但到了大学阶段, 由于强烈的自我塑造和先天素质的影响, 在大学多专业、多学科设置的环境中, 已基本上形成了自己在某一学科方面的专长和爱好, 在毕业时希望能从事本专业工作, 故而把专业对口作为择业的首要条件。应当指出, 这种择业观本无可非议, 但死守专业不放、不主动去适应变化了的新就业形势, 就不可取了。这样会使自己的就业渠道越来越窄。 (4) 因此, 理智的做法是:正确分析形势, 客观估计自我, 降低过高的择业期望值, 既不盲目追求实惠, 也不盲目放弃专业, 以社会利益为重, 从社会需要出发, 扬长避短, 只有这样才能人尽其才、才尽其用。

3 树立正确的择业观, 积极向社会推销自己

由于目前人才市场机制还不是十分健全, 公平竞争机制也未完全成熟, 还需要一个完善过程。当个人理想与社会现实之间不能百分之百地吻合时, 大学生必须在逐步形成正确择业观的基础上, 积极地向社会推销自己。首先要确立崇高的人生目标。每个大学生都有自己的理想, 只有把个人的理想与国家和民族的前途联系起来, 才能真正实现人生价值和目标, 达到理想与现实的统一。其次要调整自我。毕业生要面对社会现实, 适应新的就业机制, 进行自我设计, 自我调整。要弄清自己的择业优势在哪儿、有何专长、爱好和专业技能、可胜任哪些工作等。要根据国家的改革发展和社会需要调整自己, 既不能过于自信, 也不能自暴自弃。再次要转变观念, 积极推销自己。受传统的计划分配体制的影响, 部分大学生的就业观念还不能完全适应就业机制的新变化。或认定所学的专业不作任何改变, 或是“坐”“等”“靠”。随着经济的发展, 用人单位对人才需求的层次不断提高, 党政机关、事业单位、大型企业等对大学生毕业生的整体需求减少, 一些小型外资企业、私营企业、乡镇企业的需求则大幅度增加。作为当前的毕业生, 应把眼光放远, 认清形势, 转变观念, 顺应市场的变化和需求, 积极推销自己, 广泛收集就业信息, 拓宽就业门路。第四培养多层次就业观。在今天人才流动是市场经济体制的基本要求之一, 且随着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 人才流动的机会越来越多, 第二、第三次就业已不是什么稀奇事。但过去那种“终身制”的观念仍对毕业生产生一定的影响, 认为求职就要找个“铁饭碗”。而事实上,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 “铁饭碗”已被打破。为此, 通过就业指导, 帮助学生树立多层次就业观, 打破“一步到位”、“从一而终”的旧传统观念, 学会在流动中求生存、求发展。

4 强化毕业生教育和管理, 为高校毕业生就业铺路

高校毕业生工作面临的新形势是,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建立, 新就业机制逐步完善, 这对高校毕业生工作既是难得的机遇, 又提出了新的任务和要求。

4.1 强化毕业生就业教育。

高校毕业生参与人才市场的竞争, 关键是提高自身素质, 而素质的培养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 综合能力、知识技能、良好的道德品质的形成要靠长期的培养教育。因此, 毕业生就业教育不应该仅仅局限在毕业阶段, 应该从新生入学时就着手进行, 只有把日常的非智力因素和毕业学年的具体指导结合起来, 才能取得良好的效果。因此, 要把毕业生就业教育贯穿于学校教育的各方面、全过程。从学生的入学教育、专业思想教育、社会实践教育到毕业教育。要特别注意加强理想、信念和人生观教育, 以及面向基层、扎根基层教育, 引导他们树立正确的择业观、人生观, 正确认识社会、正确评价自己, 把自我价值融合到社会价值中去, 在为社会、为人民服务中实现发展自我。毕业生择业成功与否, 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毕业生综合素质的高低。因此, 要强化素质教育, 逐步提高学生的专业知识、技能、身体和心理素质、创新和实践能力, 从单纯的“知识型”向“智能型”、“创造型”发展, 引导学生成为高分高能的通才, 以满足现代化社会对人才的需求。

4.2 加强对大学生择业过程的管理。

“双向选择”、“自主择业”的就业机制, 并非完全放任自流。“自主择业”同样需要国家就业政策的制约、学校的参与、指导。事实上, 每年国家都根据经济建设和发展需要, 在宏观上对大学生就业的方针、政策作出新的调整与规定。具体落实到每个学校, 由于隶属关系的不同, 培养学生的方向也不尽相同。我们延边大学医学部作为省属医学院校, 主要是面向省内培养医药学专业人才, 其就业方针应符合本省的具体政策, 对诸如定向生、自费生等实行分门别类的调控。再则, 社会上人才市场由于主办机构不尽相同, 有省、州、市政府机构的, 有用人单位的, 有合法的, 也有非法的。这就给毕业生择业造成不便或混乱。这些都需要学校对毕业生就业进行管理, 给予指导。为此, 高校有关部门要及时传达国家和上级机关有关就业政策, 还要收集各种“供需见面会”的就业动态, 向毕业生传递就业市场信息, 有针对性地帮助毕业生解决实际问题, 提高毕业生就业指导的成功概率。

4.3 毕业生指导工作还应强调超前意识。

无论是高校领导, 还是学工、教务及相关部门, 对毕业生就业工作要有很强的超前意识, 把握时代脉搏, 把有关毕业生就业工作做在前头。学科调整要超前, 即通过多渠道获得社会经济发展方方面面的最新信息, 以此指导高校对学科进行调整;课程设计要超前, 只有使大学生在学校所学的课程及其内容符合国家日新月异的经济和社会发展需要, 才能使本校的毕业生比其他大学的毕业生占优势。这种课程超前设计, 是一所大学永葆青春活力的关键。还有其他相关的工作也应该有超前意识, 为高校毕业就业铺就一条成功之路。

4.4 帮助大学生做好就业前的准备。

主要包括如何写好求职信, 建立个人求职档案, 组织好推荐材料;在与用人单位洽谈时, 如何恰当地介绍自己, 推销自己, 以及应有什么样的礼仪风度和言谈举止等艺术。这里应当强调的是推荐材料的准备, 因为它是毕业生综合实力、综合素质最具说服力的证明, 对毕业生能否顺利就业具有重要的影响, 可以说是求职就业的“敲门砖”。推荐材料包括推荐表、成绩单、各种证书、自荐信等。

市场经济竞争体制的变化, 导致毕业生就业机制的转变, 新的就业机制不仅对高校毕业生工作提出了挑战, 也为毕业生充分展示自己的才华提供了机遇。高校毕业生要抓住这个机遇, 适时调整自己, 以客观、务实的态度, 积极探索毕业生就业的新路子, 使自己在人才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摘要:根据当前毕业生择业状况及类型提出高校毕业生就业指导工作的重点。

毕业指导论文 篇11

【摘 要】明确林业高职毕业论文课外阅读的功能、教学的目标和课外阅读的内容,采取落实课外阅读指导的“三个保证”,贯彻课外阅读指导的“三个结合”,通过大量课外阅读拓宽知识面、积累提高写作水平和以毕业论文指导为突破口作为“三个有效”的实施方法,提高学生对课外阅读指导的兴趣,提高林业高职学生毕业论文水平,加速林业高职学生的成长和发展。

【关键词】林业高职院校 课外阅读指导 毕业论文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6)02C-0134-03

林业高职学生毕业论文是林业高职学生需要在学业完成前写作并提交的论文,是林业高职毕业生总结性的独立作业,也是学生在林业高职院校学习期间学习成果的综合性总结,是林业专业教学活动中不可缺少的重要环节。林业高职学生撰写毕业论文的主要目的是培养学生综合运用所学林业知识和技能,理论联系林业生产实际,独立分析,解决林业生产实际问题的能力,使学生得到从事林业专业工作和进行与林业应用文相关的基本训练。那么,要提高林业高职学生毕业论文质量,必须加强和培养林业高职学生的写作能力。

论文开题、论文撰写、论文答辩和论文评定等是毕业论文撰写过程的重要环节,其每一个环节质量的高低均与本人写作能力密切相关。写作能力是对论文作者的积累进行选择、提取、加工、改造的能力。林业专业知识的积累是写作林业科技论文的基础,专业知识积累越厚实,林业科技论文写作就越有基础,林业科技文章就能根深叶茂开奇葩。没有林业专业知识积累,胸无点墨,不可能写出高水平的林业科技论文来。积累靠什么?靠学习。要提高林业高职学生毕业论文水平,林业高职学生必须具有较为丰富的林业专业知识的积累。知识的积累离不开对学生进行毕业论文课外阅读的指导。本文仅就林业高职毕业论文课外阅读教学,从课外阅读的意义、目标、内容以及方法等方面做粗浅的探讨,谨与同行商榷。

一、林业高职学生进行毕业论文课外阅读指导的功能

林业高职学生进行毕业论文课外阅读指导有两个功能:

(一)以课外阅读为依托,拓展林业高职学生的智力背景的功能。国外专家学者把阅读和写作能力称为现代“第一文化”。由此不难看出,阅读与写作能力是现代人才智能结构的重要组成部分。对林业高职的学生来说,因学习写作课的时间少,有的林业高职甚至只开应用文写作课程,授课时数又得不到保障,课堂教学受到一定影响,所以,课外阅读,特别是进行毕业论文课外阅读指导显得尤为重要。课外阅读有利于帮助林业高职学生积累丰富的语言和林业知识素材,有利于提高学生理解能力、想象能力、创造能力,也有利于林业高职学生林业专业知识的拓展和对林业情怀的发展。它是提高林业高职学生写作能力的重要途径,是拓展学生林业知识背景有效手段。课外阅读,不仅是学生获得知识的重要途径,而且有利于学生陶冶情操,开阔视野,发展智力,激发情感,培养良好的人格。

(二)提高林业高职毕业生未来职业岗位必须具备的写作能力的重要功能。著名女作家冰心曾说过:好读书,读好书,读书好。近年来,高职以服务为宗旨、以市场为需求、以就业为导向、以能力为本位的教育理念渗透林业高职院校。根据有关课题调研结果表明,写作能力是林业高职毕业生未来职业岗位必须具备的重要能力之一。因此,毕业论文教学面对着全面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的新挑战。通过面向全体学生、以学生为主体、遵循学生的心理特点、信任学生的潜力,支持学生的见解的方式进行全面指导学生课外阅读以此加强毕业论文写作教学,能启发林业高职学生写作欲望,使学生既喜欢读书,也喜欢写作,为未来职业岗位必须具备的重要能力打下坚实基础。

二、林业高职毕业论文课外阅读教学的目标

林业高职毕业论文教学,在新的形势下,在教学时数减少以及学生偏重对专业知识学习的情况下,如何引导好林业高职生进行课外阅读,这对提高林业高职学生的文化素质,健全林业高职学生的人格、心灵,无疑将起到重大的作用。

面对新世纪的青年学生,面对市场经济大潮的冲击,面对社会生活的复杂多变,面对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步伐的不断迈进,教师如何引导林业高职学生进行课外阅读,让学生明确读什么、为何读、如何读,这是摆在毕业论文指导教师面前的重要课题。“林业高职学生毕业论文(设计)创新研究与实践”项目组认为,林业高职毕业论文课外阅读教学的目标是:

第一,丰富林业高职学生的知识。从当代文化传统及文化思潮来看,我们既要继承中华民族五千年的优秀文化传统,又要致力于学习西方先进的文化,中西合璧,这是振兴中华民族文化的必然之路。林业高职毕业论文课外阅读教学,也应体现出中外名著名篇异彩纷呈和熟知林业科技写作知识的局面。这样,学生通过阅读大量的中外优秀作品和林业科技论文,必将大大地丰富自身的知识,提高自身的文化素养。

第二,健全学生的人格魅力。面对高职教学的不断改革,特别是在林业高职注重对学生专业能力培养和岗位必备技能提高的情况下,稍不留意,语文基础课和林业应用文的教学就容易被忽略,就会出现教学时数不足、学生偏学轻用的现象。因教学时间少,一些美文无法教学生欣赏了,相应地毕业论文课外阅读教学就显得尤为重要。教师通过引导学生阅读中外优秀的作品和林业科技期刊、浏览林业科技网站,使之欣赏作品中美的形象和林业科技论文的魅力,吸取作品中人物的人格力量和林业科学数据的有力证据,健全自身人格的魅力和踏实进行林业科学研究的精神,这对学生的成才、热爱林业以及参与未来社会竞争是大有裨益的。

第三,培养学生的感悟力和创造力。文化素质的提高,人格心灵的健全,最终体现在人的感悟力和创造力上。“用专业知识教育人是不够的。通过专业教育,学生可以成为一种有用的机器,但不能成为一个和谐发展的人。要使学生对价值有所理解并产生热烈的感情,那是最基本的”,爱因斯坦的名句为学校应如何教育学生、培养什么样的学生指明了方向。高职院校应该培养一专多能的学生,培养具有健全人格、有智慧和创造力的学生。林业高职毕业论文课外阅读教学与其他课程一样担负着培养的重任,其课外阅读指导的目标就在于此。

三、林业高职毕业论文课外阅读的内容

在林业高职毕业论文课外阅读教学中,教师向学生推荐什么样的课外阅读书目,为他们选择什么的书籍,教师不但要考虑到学生的年龄特点,又要考虑到他们的生活、学习实际。一般说来,林业高职的学生世界观没有定型,对事物的理解、分析、辨别能力不强,人格、心灵也是在逐渐形成和丰富的阶段。因此,学生根据自己的实际,教师应向学生推荐中外名著中积极、向上、健康的作品,以震撼学生的心灵、完善学生的人格,引导学生迈入正确的人生之路,热爱生命、热爱生活、热爱社会、热爱国家。这必将进一步激发他们的爱美、造美的能力。根据实际情况及多年来的毕业论文教学指导体会,把在毕业论文教学过程分为论文写作前期和写作时期。毕业论文写作前期即在进行语文或者应用文写作教学期间,教师可根据授课的实际情况和古今中外作品相互搭配的原则,分阶段向学生推荐阅读以下20多部作品:《史记》《资治通鉴》《论语》《红楼梦》《水浒传》《三国演义》《呐喊》《家》《子夜》《雷雨》《围城》《谈美书简》《哈姆雷特》《堂·吉诃德》《老人与海》《歌德谈话录》《泰戈尔诗选》《普希金诗选》《欧也妮·葛朗台》《巴黎圣母院》《复活》《红与黑》。学生要结合自己的实际情况,在老师的指导下,合理安排时间,有计划、有目的地阅读完上述作品。当然,有能力的学生应再扩大阅读面,广泛涉猎古今中外名家名篇。

林业期刊种类繁多共有60余种杂志,如双月刊有《中国林业教育》《世界林业研究》《中国城市林业》《西部林业科学》等38种,季刊有《福建林学院学报》《中南林业调查规划》等17种,月刊有《林业科学》《林业经济》和《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等12种,半月刊有《中国林业》和《中国花卉园艺》2种杂志,半年刊有《林业勘察设计》1种杂志。一个学生面对数量如此庞大的期刊,要想将这些期刊全部浏览或阅读一遍是不可能的。毫无疑问,任何一名学生都只能有选择地重点阅读1-2个选题的文章,即选题的核心文献。因此,教师在毕业论文写作时期特别是在论文开题前期,布置学生到图书馆查阅1-2个选题的文章,学生了解选题的林业科技期刊的栏目、论文写作格式和要求、投稿须知等重要信息源,指导期刊信息服务人员向学生推荐较有价值的期刊,为学生利用较少时间获取最大信息量提供帮助,并指导参考咨询人员选择重要期刊进行信息开发。除此之外,还应让学生了解期刊与图书及其他文献类型相比较的特点,要求学生到中国知网、维普网和万方网浏览有关林业科技论文,对于论文修改和论文答辩过程教师也应同样重视课外阅读指导。

四、引导学生开展课外阅读的方法

明确了课外阅读的内容和阅读计划后,主要的问题就是如何去读。在谈到学生的课外阅读时,教师不能忽视这样一种现象,即青年学生热衷于武侠、言情等读物。这些读物在一定程度上满足了青年学生的心理发展需求,心情得到了愉悦,无疑是有它积极的一面。但这绝对不能成为青年学生课外阅读的主流作品,也不能成为林业高职毕业论文学生课外阅读的重要读物。那么,在林业高职毕业论文教学中,教师如何有效地引导学生开展课外阅读呢?

(一)落实课外阅读指导的“三个保证”。有效地引导学生开展课外阅读的第一保证是落实读物保证,要求学校图书室现有存书每天向学生开放,保证学生基本的阅读量。学生图书馆借阅图书给学生,让学生课余阅读。向学生推荐有关图书,鼓励学生买书或互相借阅。第二是辅导保证。要让学生懂得阅读的“门道”,就必须有目的地对学生进行课外阅读欣赏教育,如在进行毕业论文写作前期时应指导学生如何欣赏小说、诗歌、散文、戏剧等。结合具体的阅读篇目,通过简介作品情节、特色等,提高作品对学生的吸引力,使学生的课外阅读变为一种自觉的、能动的活动。在进行毕业论文写作时期,教师进行林业科技论文讲座,由语文教师、毕业论文指导教师执教,激发学生兴趣,指导学生阅读中外作品和阅读林业科技文章,交流读书心得。第三是时间保证。在不加重学生负担的前提下,将课外阅读作为课后作业,要求学生每天利用半小时进行课余阅读。

(二)贯彻课外阅读指导的“三个结合”。有效地贯彻课外阅读指导的第一个结合是课内外阅读结合。在应用文写作课或毕业论文课内,引导学生学习习作或选择命题,挖掘素材、立意想象,联系实际特别是林业生产实际有的放矢、布局谋篇。课外让学生注意观察、大量查阅收集资料、独立阅读课外读物。课内外阅读结合其特点是得法于课内,拓展在课外。第二个结合是课外阅读与阅读摘录相结合。为养成不动笔墨不读书的好习惯,要求学生将课外阅读学到的好开头、好结尾、好结构、好词句、好心得写在阅读摘录本上,要求学生大量查阅林业科技期刊和林业网站资料分门别类地保存于自己拥有的小型电子文档“资料库”中。一旦写作讲评和修改论文时,经常采纳阅读摘录或电子文档的内容。第三个结合是课外阅读与制作课件相结合。紧扣论文开题和论文答辩,让学生利用课外阅读学到的知识根据毕业论文的选题制作课件进行开题和答辩陈述,提高学生收集信息的能力、运用计算机的能力、书面表达能力,锻炼学生的胆量和口头表达能力,引入评价激励机制,提高有效阅读质量。

(三)提高学生对课外阅读指导的“三个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怎样才能让学生带着兴趣和欲望去进行课外阅读呢?必须提高学生对课外阅读指导的三个兴趣。第一个兴趣就是学生对教师的引导感兴趣,教师必须想方设法让学生对作品作必要的导读和介绍、对科技论文的讲座激起学生的对阅读兴趣。第二个兴趣关键在于让学生结合课外阅读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的兴趣。如成立“读书协会”、“讲谈社”、“校园记者协会”等,通过开展“读书比赛”、“读书座谈会”、“文学作品欣赏会”、“辩论赛”、“征文比赛”等活动,把一部分热心于读书的学生组织起来,通过具体的、有意义的活动,激起学生的课外阅读兴趣,达到带动全体学生参与课外阅读的目的。第三个兴趣就是引导学生理解“读书是学习,使用也是学习,而且是更重要的学习”的兴趣。人们常说:学以致用。让人感觉到有价值、有用的东西,人们就会自然、主动地做。课外阅读也是如此,只有让学生尝到了阅读的甜头,学生就会自然地、主动地去阅读。通过开展上述丰富的与读、说、写相关的活动,让学生的读、说、写能力得以展现,从中体会到课外阅读的价值,阅读的兴趣就自然增强,读书就也成为一种幸福的活动了。

五、林业高职学生开展毕业论文课外阅读指导的效果

第一,学生通过大量课外阅读拓宽了知识面。针对这一问题,对87名学生进行问卷调查。调查问题一为:“你是否对课外阅读感兴趣,每天阅读时间能否保持半小时以上?”结果表明有78人占89.7%表示很感兴趣,究其原因是学生认为课外阅读能增长知识、提高自己;不感兴趣的仅有9人,占10.3%,理由是更喜欢体育类活动,还没有看到自己喜欢的书,如有也会适当看一些,但没有每天阅读的习惯。调查问题二为:“近两年,你在学校图书馆借阅的图书数量是多少?”回答20本书以上有67人,占77%,许多学生回答中说除了在学校图书馆借阅外,同学之间每学期互相借阅也在10本以上,在网络阅读书籍也超过10本以上。调查问题三为:“你借阅的书属于哪一类?”选童话故事类的比例是10%,选小说类的比例是78%,作文书类的比例是73%,林业科技论文类的比例是84%。

第二,学生通过大量阅读积累提高了写作水平。通过对学生毕业论文开题和毕业论文答辩陈述的分析,实践证明学生不仅在信息收集处理能力、文字口头和书面表达能力有提高,而且在撰写林业科技论文的写作水平获得了大面积的提高。如选择素材,前期存在不少学生选择角度单一、材料内容“假、大、空”。后期学生写作材料真实可信。再如篇幅。前期学生撰写的林业科技论文字数在3000字以下,后期学生撰写的林业科技论文字数率均在3000字以上。另外,表达方式前期停留在复制粘贴、模仿范文、缺少技巧的层面,后期写作表达方式多样,围绕林业生产、理论联系实际。还有修改方面,前期修改方式单一,局限于格式、字体字号等;后期学生写作修改能从表达手法、围绕主题、思路联系实际、篇章结构方式等方面进行自我修改。

第三,以毕业论文课外阅读指导为突破口,发展学生潜力。毕业论文的写作形式,符合教学需要、未来需要,也符合学生心理、性格特点,大大激发学生写作兴趣,真正面向全体学生,让每个学生得到成功的体验,不断增强学生的自信心。毕业论文课外阅读指导不拘一格,让学生注意观察,捕捉素材,收集信息、见解独到,符合人的个性发展。毕业论文课外阅读指导是师生之间一种交流方式,学生通过阅读写在文中,教师的指导、批阅已不单纯是打分、写评语,而是与学生思想的对话、情感的交流。师生真诚地去面对毕业论文,将使师生关系更为融洽,学生更信任老师。通过优秀毕业论文、论文开题、论文答辩展示让其发挥了良好的示范作用,学生们相互借鉴、模仿和学习,在写作学习过程中提高了选择素材、信息收集、写作水平、语言表达、美化设计等各方面的能力。通过毕业论文诉训练过程,学生提高了能力、发展了潜力。

【参考文献】

[1]张凡.课堂教学与中文系学生课外阅读兴趣的培养关系初探[J].兵团教育学院学报,2012(1)

[2]耿春红,孙彩霞.谈中文系大学生课外阅读指导[J].衡水学院学报,2009(2)

【基金项目】广西高等教育教学改革项目“林业高职学生毕业论文(设计)创新研究与实践”(2013JGA360);广西壮族自治区教育厅人文社科研究项目“中德人力资源开发比较研究”(SK13LX534)

【作者简介】王汉奇(1964— ),男,广西贵港人,广西生态工程职业技术学院党委委员、党政办主任,副教授、研究生,研究方向:高等职业教育管理与文艺学;刘传熙(1986— ),男,广西桂林人,德国德累斯顿工业大学博士研究生,桂林师范高等专科学校讲师,研究方向:职业技术教育。

毕业指导论文 篇12

一、机械类本科生毕业设计面临的新问题

近年来, 随着市场对人才需求的变化, 尤其是在当前经济危机影响下, 就业形式越来越严峻, 为了解决就业问题, 各教学单位都采取各种措施, 利用各种途径, 发挥全员优势, 抓就业, 促就业, 保就业。但按正常教学计划, 毕业实习及毕业设计期间正是学生考研和找工作的时间, 学生为了考研和找工作, 主要精力和心思并不在毕业设计上, 尤其是已经考取研究生的学生, 前期复习比较辛苦, 一旦考上, 普遍都有一种放松和懈怠的情绪。况且目前很多院校对考取研究生的学生的本科毕业设计成绩并无必须是“优”或“良”的要求, 这也导致这些学生放弃了对自己的更高要求, 觉得差不多能毕业就行。对于已经找到就业单位的学生来说, 如果毕业设计题目与将要从事的工作没有关系, 学生也不会重视, 认为没有必要投入过多的精力受罪挨累, 差不多能过关及格就行。而对于那些久经招聘“沙场”却迟迟不能签约的学生, 则无暇顾及毕业设计, 只求最后能够突击过关。

以上种种现象, 都反映出毕业实习、毕业设计和就业 (考研) 之间存在着一定的冲突和矛盾[1], 顾此失彼, 保就业可能就保证不了毕业实习和毕业设计的质量, 保毕业实习和毕业设计, 可能就保不了就业。然而毕业实习和毕业设计作为本科高校人才培养方案中的最后实践性教学环节, 如果其质量不能得到保证, 就实现不了专业培养目标, 那整个人才培养方案就是虎头蛇尾。毕业设计质量不能得到保证, 学生的四年大学生活就不能算是画上圆满句号, 也就是说我们培养的学生不合格或质量低, 而这样的学生企业也必然不愿意要, 即使接收了, 由于其能力不行, 上手慢, 很难适应企业的需要, 最终也可能被企业淘汰, 从而降低我们培养的学生的成功就业率。成功办学的根本, 或市场衡量高校办学是否成功的标尺恰恰是就业率。因此, 要想提高就业率, 就必须提高我们所培养的学生的质量, 而培养质量的高低, 毕业实习和毕业设计是最后的关键环节。既然在新形势下, 如果毕业实习和毕业设计环节人才培养质量不能得到保证, 将影响就业及就业率, 那我们就必须进行改革, 对毕业实习和毕业设计在时间、内容、形式上作出调整, 有必要在这方面下大力气, 研究如何在保证毕业实习、毕业设计质量的前提下最大限度地提高就业率, 并通过毕业实习、毕业设计环节促进学生就业。

二、运用“三大”教育理念指导机械类本科生毕业实习和毕业设计

“三大”教育理念即黑龙江科技学院“大工程、大德育、大实践”教育理念, “三大”教育理念内涵是人才培养特色内涵[2]。

(一) 从毕业设计题目和毕业实习地点的选择上体现“大工程”意识

“大工程”中工程内涵是指工科院校整体性而言, 但应用于具体毕业实习和毕业设计环节则体现在毕业实习地点和毕业设计题目的选择上。黑龙江科技学院的前身是黑龙江矿业学院, 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机械设计方向的前身是矿山机械专业, 专业改造之后, 仍然没有脱离矿山这个主体, 而这也恰恰是学院所培养出来的学生与省内其他高校相同专业学生的不同之处, 省内高校也只有黑龙江科技学院能为矿山和煤机行业培养对口人才。找到了这个切入点, 实际上也就是为学生就业找到了突破口。为了有针对性地进行培养, 在选择毕业设计题目和实习地点时, 尽量结合学生的就业单位或就业志向来进行选择。对于那些已经提前找到就业单位的学生, 如2004届签约到上海创立集团的学生, 因为将来主要从事采煤机的设计, 所以我们给学生安排有关采煤机设计方面的题目并安排学生到上海创立集团去实习;而2005届签约到上海创立集团的学生, 将来主要从事掘进机的设计, 因此我们给学生安排掘进机设计方面的题目并安排学生到上海创立集团去实习;对签约到郑州四维机电设备制造有限公司的学生, 因该单位主要生产液压支架, 因此给其安排液压支架设计方面的题目, 并安排其去鸡西矿业集团第一机电总厂液压支架分厂进行毕业实习;对于2005届签约到霍林河煤业集团的学生, 则分别给他们安排了有关矿山机械方面的毕业设计题目, 并安排他们到霍林河煤业集团去实习。对于那些尚未签约但有就业志向的学生则根据学生的志向安排毕业设计题目和实习地点。而对于那些既没签约又没志向的学生则根据所学专业布置矿山机械或工程机械方面的毕业设计题目, 并到黑龙江省四大矿业集团及东北相关煤机加工企业或工程机械加工企业进行实习。对于那些准备考取研究生的学生, 则根据学生的兴趣和爱好由学生自主选择毕业设计题目并选择相应地点进行实习。

通过这种合理安排毕业设计题目和实习地点, 让那些提前签约的学生提前了解企业, 提前熟悉将来的技术工作, 从工程设计的角度认识自己将要从事的工作, 为将来更好地胜任本职工作打下良好的基础;而对于那些尚未签约但有就业志向的学生, 有针对性的毕业实习和毕业设计, 则为他们后续按志向成功就业创造了条件;那些既没签约又没志向的学生, 由于毕业实习地点及毕业设计题目选择恰当, 对相关企业及相关专业知识有一定的知识积累和储备, 在后续相关企业的招聘中也都陆续成功就业。而那些考取外校研究生的学生, 由于其自身工程意识和动手能力强的优势, 同样受到导师的认可和欢迎。

(二) 在毕业实习和毕业设计指导过程中体现“大德育”意识

根据学院的“三大”教育理念, 我们将“德育”贯穿到毕业实习和毕业设计的各个环节, 有针对性的“德育”收到了很好的实际效果。在毕业实习过程中, 学生针对题目深入一线, 亲身体验到了企业文化, 或为煤矿工人吃苦耐劳、甘于奉献的精神所感动, 为我国新的能源企业的崛起和现代化矿业的发展所震撼, 或为我国煤机企业现代化设计、制造水平和能力以及先进的管理理念所折服。这些无疑都是生动的没有说教的思想教育课, 必定会对学生产生积极的激励作用。在毕业设计过程中, 则注意在每一个细节中体现“大德育”意识。就拿毕业设计文件的规范性来说, 有很多学生并不理解, 甚至觉得教师的要求有些可笑。指导教师则耐心地开导学生:“如果到单位, 领导第一次安排你写一份材料, 而你上交的东西错字满篇, 格式也不规范, 你想想, 你给人家留下的是什么印象, 毕业设计文件的规范化要求, 就是培养大家怎么撰写技术文件, 为将来走上工作岗位打好基础, 少走弯路, 尽早进入角色。”在机械制图环节, 我们则一贯坚持按最新国家机械制图标准及企业加工要求来绘制设计图纸, 以求与企业接轨, 让学生提早熟悉企业技术工作。正是这些看似不起眼的工作, 我们做到细微处, 时时用未来工作岗位要求学生。同时以学生为本, 加强对学生就业观、择业观的正确引导, 注重培养学生的团队意识, 鼓励学生要树立先做人、后做事的观念。不仅要求学生具有扎实的专业知识、较强的实践动手能力, 更要具有完善的人格和创新精神, 具有极强的使命感与责任感。

(三) 在毕业实习、毕业设计、就业一体化统筹中体现“大实践”意识

“大实践”是黑龙江科技学院“三大”教育理念的核心, 直接反映了学院的办学特色, 即创新教育的人才培养模式。“大实践”之“大”是广义的实践[3]。

毕业实习和毕业设计是很好的理论联系实际的实践性教学环节, 学生在毕业实习和毕业设计过程中可以应用所学知识为企业服务, 更重要的是通过毕业实习和毕业设计环节, 能够提高自身能力和综合素质, 从而提高就业能力。即通过毕业实习和毕业设计环节, 培养和锻炼学生应用所学知识解决工程实际问题的能力, 培养学生科技文献撰写能力, 培养学生严谨求实的工作作风和良好的职业精神。学生在实践中锻炼, 在实践中提高, 到单位后无疑会很快适应岗位需要, 受到企业欢迎, 缩短企业用人培养周期, 降低企业用人成本, 从而达到学校、学生、企业三赢的目的。

“大德育、大工程、大实践”是体现黑龙江科技学院“一高一强” (思想道德素质高、工程实践能力强) 的应用型人才培养特色的教育理念[4]。基于“三大”教育理念指导机械类本科生的毕业实习和毕业设计符合高等教育规律, 符合当前市场经济形势下的人才市场需求。通过毕业实习和毕业设计环节, 进一步加强了对学生做人素质和做事本领的培养, 使学生在大实践环境中增强自身适应企业需求的能力, 为成功就业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孙政荣.大学生毕业设计与就业之间的矛盾分析[J].宁波大学学报 (理工版) , 2005, (4) .

[2]赵国刚.树立“三大”教育理念改善应用型工科人才培养[J].中国高等教育, 2006, (23) .

上一篇:会计专业就业下一篇:奶牛虱病诊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