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药学概论

2024-08-01

中医药学概论(共7篇)

中医药学概论 篇1

《中医药学概论》是河北化工医药职业技术学院针对高职医药营销专业的主干课程, 是培养学生对中医药知识理解和应用的课程, 其内容包括中医基础、中药学和方剂与中成药三部分。传统的教学方式一般只是对中医基础、中药学和方剂与中成药三门学科按部就班的讲授。由于学时少, 内容多, 这样的教学方式对于毫无中医药基础的医药营销专业学生来说, 无疑就是一部天书。为此, 笔者针对高职院校教学现状, 进行了深入的思索, 根据“以能力为本位, 以就业为导向”的专业培养目标和知识“实用”“够用”的教学原则, 结合市场需求, 对该门课程从教学内容和教学方式上进行大胆的探索和实践, 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

一、改革内容

鉴于营销专业主要就业方向——药房销售岗位, 其所需技能主要是问病荐药, 本项目即围绕如何问病, 如何推荐最合适的药为主题, 对教学内容进行重新编排, 对教学方式进行改革, 使学生在有限的时间内掌握对就业最有用的知识和技能。

因此在教学内容上, 教师应选取临床常见的七大病种为主线:感冒、咳嗽、胃痛、便秘、风湿痹病、痛经、小儿腹泻。即构成七大项目, 分别为感冒的辨症与问病荐药、咳嗽的辨症与问病荐药、胃痛的辨症与问病荐药、便秘的辨症与问病荐药、风湿痹病的辨症与问病荐药、痛经的的辨证与问病荐药、小儿腹泻的辨证与问病荐药。每个项目下分为岗前必备知识模块和技能模块。在知识模块中了解该病的分型、病因病机和症状特点, 以及如何问病和辩症、相关的中药知识和中成药知识;在技能模块中采用具体任务的形式, 由若干个小任务组成, 包括病例分析、方药分析、情景模拟问病荐药、处方审核等技能的训练。

以其中一个学习项目为例, 具体改革后内容见表:

二、教学过程 (以项目一感冒的辩证与问病荐药为例)

在整个教学过程中, 笔者根据高职医药营销专业的岗位性质, 充分运用了情境化教学模式。

(一) 创设情境

根据药房销售岗位的特点, 假设学生是一名药房中成药柜台销售员, 为前来购药的顾客推荐合适的中成药。

(二) 提出任务

在疾病的分析理论体系中, 中医和西医是截然不同的。教师应引导学生在感冒的辩证与问病荐药过程中针对顾客自诉的症状, 从中医角度进行合理的正确的判断, 为其推荐并介绍合适的中成药, 以及嘱其注意事项等。

(三) 基础理论的学习

原则上应该让学生带着任务在教师的指导下进行自主学习, 但因为学生没有中医的基础, 而且中医知识抽象难懂, 让学生自主学习不太切合实际, 本部分主要由教师将相关的基础知识进行讲解, 在讲解的过程中尽量结合生活实例, 以求通俗易懂。具体讲授过程如下:

1.感冒的中医知识。在本环节主要让学生学习中医上关于感冒的概念、分类、病因病机、治法、预防和保健措施等。

2.感冒的中药知识。针对感冒的分类和病因病机, 让学生学习相应的中药都有哪些, 每味中药的功效主治、用法用量和使用注意事项。

3.感冒的方剂与中成药知识。主要是让学生掌握这一环节关于感冒常用的方剂, 尤其是中成药都有哪些及各自的功效主治, 分别用于何种感冒, 主要针对的症状是什么, 类方之间的区别, 以及用法用量和使用注意事项。

(四) 项目实训

采用具体任务的形式, 由若干个小任务组成, 包括病例分析、方药分析、情景模拟问病荐药、处方审核等技能的训练。

(1) 任务一:具体病例分析 (使学生初步掌握辨症的技能, 了解常见病证的症状特点, 以便更好地问病荐药)

(2) 任务二:方药分析 (使学生能对一些常见中成药药物组成简要分析, 提高解读该药品说明书的能力)

(3) 任务三:角色扮演 (情景模拟) (培养学生实际操作能力和口头表达能力等)

(4) 任务四:处方审核 (培养学生中药调配岗位能进行审方的能力)

其中病例分析、方药分析和处方审核主要采用自主思考或讨论发言的方式, 情景模拟问病荐药采用课堂演练的形式, 学生分组, 并分配销售员和顾客 (患者) 的扮演者, 实战演练问病荐药的整个过程。这种表演方式既可考验顾客扮演者是否能将病例的内容充分理解并正确的表达, 也可考验销售员扮演者是否能合理地问病, 是否能正确地分析和判断等, 并可考验学生对该项目的整体认识和掌握。

(五) 教师评价和总结

每个项目教学完成后, 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平时表现、课堂学习、技能实训等环节对他们进行综合评价。

参考文献

[1] .王满恩.中医药基础[M].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 2004.

[2] .侯志英, 张金莲.中医药学概论[M].西安:第四军医大学出版社, 2011.

中医药学概论 篇2

【关键词】 中医药学概论;课程教学;教学设计;资源整合

中医药学概论作为一门药学专业的选修课,在教学过程中,初次接触中医学及中药学知识的学生往往感到课程艰涩难懂、内容抽象难记,学习困难。在以往的传统教学模式中,挂图、标本和图鉴是学好该门课程的三大利器。但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教学资源的种类已大大拓展,各种多媒体资源层出不穷,文字、图片、声音、动画、视频等等。当资源的数目达到一定数量时,带来学习便利也大打折扣,大量重复、冗余、劣质信息的筛选,教学资源的整合等问题已经迫在眉睫。

一、教学资源整合的必要性

教学资源的定义决定了其具备在教育教学过程中能够形成教学能力的、具有价值的、可以在教学中应用的要素。目前我们讨论的教学资源主要是指数字化和电子化的教学资源和信息。即,信息技术应用于教学活动过程中需要的多媒体资料、教案、课件、试题、作业练习、教育论文、电子图书、网络课程等都可以称为教学资源。

目前我们所提到的教学资源主要由数字和电子的信息构成。该类信息包括数字和电子的教案和课件;数字化和电子化的试题和作业;数字化的和电子化的论文、图书和网络课程等。以上都可以归到我们所定义的教学资源。以上对于教学资源概念的总括让我们看到教学资源有在教学过程中具备三个重要特点:1.形成教学能力;2.具有价值;3.在教学中应用。

教学的对象是学生,学生获得教学资源的方式有限。传统教学模式下只有课本、参考书、教师授课等较单一的方式。近年来,internet在我国快速发展,截止到了2015年6月底,我国网民规模达到6.68亿,互联网普及率为48.8%,保持低速增长。手机网民规模达到5.94亿。网民以10-39岁年龄段为主要群体。网民继续向低学历人群扩散。电脑、手机已经逐渐成为人们获取信息的主要手段。

但是,网络的开放性导致网络信息的真实性、准确性大大降低。以医学知识为例,网上大量的医学信息是保健品、药品等推广发布的,为利润计这些信息往往以医学基础知识为基础,过分夸大某些概念,甚至进行歪曲。学生本不具备足够的辨识能力,以网络作为获得知识的主要手段将会导致错误概念的建立,对学生学习造成极大的危害。

此外,资源太多学生无法取舍,甚至选择资源比使用资源更加耗费精力。以《中医药学概论》为例,不仅教材版本多不胜数,网上资源更是极为丰富。仅在搜索引擎输入“中医药学概论课件”即可得到34300个结果。如此多的信息如何筛选,成为摆在学生面前的首要问题。

因此,课件教学资源整合势在必行。

二、教学资源设计

中医药学概论课的教学内容可分为中医学部分、中药学部分和方剂学基础部分。在具体的教学中,每一堂课都是由教师、学生、教学内容及其载体教学媒体等要素组成。

1、教学目标分析及媒体的选择

中医药学概论是研究人体功能活动规律的科学。结合课程的特色,《中医药学概论》教学的主要目标是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了解和掌握机体各系统、器官的正常生理功能,这些功能是如何实现的以及它们受到哪些因素的调节和控制。所以建立各大系统的形象,理解机体的运转机制,为本专业后续课程的学习提供理论基础,是学生学习的重点。

结合课程的教学目的和课程特色,解剖图片、生理机制动画、实验视频对教学目的的表现效果最佳,文字、声音效果欠佳。

2、教学流程的设计及流程图

课堂教学设计讨论的是如何有效建立教师和学生、教学内容和教学媒体之间的关系使之产生最佳的效能。教学设计的主要方法和原理是是按系统科学原理进行的。

中医药学概论是一门实验科学,相较于文学、历史等课程,其拥有大量的图片、标本、实验视频作为信息载体,可以极大的增强知识的直观性。所以教学的流程设计如下:

中药的产地

中医药学概论―影响中药作用的主要因素单元流程图

当然传统文字教案也是重要的辅助手段的。该课堂教学流程图,更形象、更直观地展示教学资源之间的关系-教师讲授和学生参与情况一目了然。

3、教学资源整合的设计

教学资源的整合需要一个载体,教学内容通过这个载体传输给受众。网络载体便是当今教学资源整合的首选载体。以网络为载体的教学资源整合也就是数字化教学资源整合。这是教学资源整合的重点。

“数字化教学资源整合”就是在遵循一定的规则下,把教学媒体素材、试题、课件、文献资料等资源进行融合重组,形成一个更好的数字资源体系。使用户能够完成教学资源的检索和利用。

目前,网络教学课件已成为大多数教学资源建设者的首选。网络课件具备多个功能,如备授课,练习辅导,考试,教研统计等。网络课件又有多种展现课程内容的形式如图文、音频视频等;网络课件还同时拥有课件教案、试题作业、教育论文及电子图书等丰富内容,强大的功能拓展能力,成为大多数教学资源建设者的首选。所以,无论是老师还是学生在浩如烟海的网上资源面前建立或选择一个功能全面的网络课件无疑是最便捷的选择。

三、教学资源整合的思路与策略

1、教学资源的搜集整理

数字化教学资源包括教材、教学文件、多媒体素材(ppt、音频、视频、图片、动画等)、交流平台和工具等等要素。搜集整理教学资源是第一步。

(1)采集资源。免费资源,如网络精品课程、网络开放课件、试题以及多媒体素材等资料;付费资源,如购买针对性强、权威的优质教学资源;自主开发资源,根据各学科的教学特点学校自己组织将自有教学资源数字化;最后,鼓励教师勇于尝试各种新的技术和手段,不断制作新形式的资源。(2)资源优势互补。文本资源与多媒体资源形式共存,完整课件与章节课件共存,全课通讲、专题讲座与微课等共存。

2、教学资源质量的评价

教学资源质量评价是资源质量控制的重要手段,是资源整合质量的重要保证。

(1)数字化教学资源质量评价的依据:内容的适应性、准确性、权威性、实用性、时效性等。

(2)数字化教学资源质量评价的一般步骤为:界定评价内容、选择评价方法、确定评价指标、采集评价数据、评价并得出结论。

(3)数字化教学资源质量评价内容重点在于资源质量、服务水平和使用效益等方面。就中医药学概论这门课来说,收集到的资源首先要判断适用性,包括专科、本科教材的区分。专科教材较简单,对学生只要求记住“是什么?”不要求知道“为什么?”;本科相对内容丰富得多,对学生不仅要求记住“是什么?”还要求知道“为什么?”。所以根据学生的情况要对资源进行区分。此外,名牌院校、学科权威的网络课件自然更应该被重视;功能完整、媒体丰富、整合流畅的资源更加实用;时间越接近的资源应该首先选择等等。

3、教学资源的整合与使用

在网络信息的大环境下,结合课程教学的目标和本校信息资源实际情况,笔者采用的做法是:

(1)“预”:学生或老师预习及备课。以网络课件为主,这种资源多媒体配合较好,直观、形象、有趣味性能提起学生的兴趣,同时便于查找节省时间;

(2)“教与学”:以教材及多媒体课件为主,图书馆实体书为辅;

(3)“练”:以数据库信息资源为主,以其他信息资源为辅;主要是网络课件的试题库以及各种练习题,网络课件或试题库的题往往能自动批改、互动性较好,较之传统纸质试题更加方便有效;

这样使教学资源适应网络信息环境的要求,同时提高学生获取和利用教学资源的能力,又能像传统教学中那样有效的掌握学生的学习进度。当然,教师应根据教学需要选择合适的教学方法和手段。把多媒体与其他常规媒体有机配合,优化教学。

中医药学概论 篇3

关键词:《药学概论》;趣味教学;高职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2)12-0255-02

《药学概论》是我校面向护理、康复治疗技术、眼视光等非药学专业开设的一门课程,主要介绍药学各学科的历史沿革、学科范畴、研究领域、发展前沿等,使学生对药学领域的基本概况,对各学科的地位、内容和发展趋势有初步的认识。由于《药学概论》包含的基本概念、学科内容较多,缺乏相关基础知识的高职学生在传统的教学方式下很容易陷入死记硬背的学习方式,从而逐渐对本课程丧失学习兴趣和信心,通过创新教学设计、改进教学方法,改革考核方式,使学生在轻松、愉悦的情境中学习,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可有明显提高。

一、明确课程定位,创新教学设计

《药学概论》内容庞杂,学生在有限的学时内将所有内容一一掌握到位是很困难的,也没有必要,对不同专业的学生,其教学内容应根据工作岗位的需要进行遴选,如护理专业,课程重点为不同的给药方法对药物疗效的影响、药物在配伍使用过程中的宜忌、输液过程中药物浓度的计算等;康复治疗技术专业,课程重点为常用的保健药品、药食同源的中药、对理疗具有辅助作用的药物等。

在明确课程定位和教学内容的基础上,要使学生亲近课堂,创新教学设计是必不可少的,笔者在教学中,把每一次上课内容演绎为一部连续剧的剧集,并对剧情进行归纳,如第一季药的起源分三集:巫医时代、大自然的恩赐、药的百态,第二季传统中药分三集:名医风采、杏林巨著和趣味中药,学生在观影的轻松氛围下学习,课堂教学变得富有情趣。

二、改革教学内容,采用多种教学方法

1.新增趣味性的教学内容。在教学中,选择一些容科学性、知识性和趣味性一体的小资料,往往使课堂气氛更为活跃。[1]如讲解药的起源时,引入远古时代的东方巫医到西方的巫药趣闻,学生的学习兴趣得到了大大提升,课堂讨论也变得非常热烈,从抨击秦始皇“长生不死仙丹”、憧憬哈利波特的魔药、评价将药渣倒在路口的“黑巫术”,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得到了大大提升。在讲解本草沿革时,补充介绍长孙无忌的历史功绩、李淳风的千年预言、李时珍的生平趣事,便学生站在历史的角度理解中药发展的脉络,感受大家的人格魅力。在讲解各论时,补充“可口可乐”作为止咳糖浆的研发经过,印第安人从狮子那里发现了可以提取“奎宁”的抗疟疾药物,从猫、牛等动物唾液中提取的生发药,这些都提高了学生对药物的感性认识,教学效果也得到了明显提升。

2.采用多种教学方法,让学生“悦纳”。著名教育家霍姆林斯基说过:“任何一个优秀的教师,必须是一个善于激发学生对自己课堂兴趣,确定自己课堂吸引力的教师。”对于课程中的重难点,激发学生的兴趣,提高课堂效率,离不开多种教学方法的综合应用。

(1)采用比拟法。比拟法是指在已有知识的基础上,通过对不同事物及其运动规律进行比较,找出它们的相似点或相同点,然后将其中一事物的有关知识或结论推理到另一事物中去。[2]利用类比法可有效帮助学生理解一些抽象性的知识,如在讲述中药配伍理论“七情”时,将“相须”比作“X战警”、“相使”比作“福尔摩斯和华生”、“相恶”比作“小白兔和大灰狼”等,有效地帮助学生理解中药的配伍关系。在讲述中药人参的生长规律时,将人参比作人,从小名“三花”、“巴掌”到“二甲子”、“六批叶”,学生觉得很有意思,降低了记忆难度。

(2)采用口诀法和诗歌法。口诀法和诗歌法是指把知识点整理归纳,编为口诀或诗歌的方法。口诀法和诗歌法可降低学生的记忆难度,提高学习效果。如讲中药冬虫夏草时,补充蒲松龄的诗歌“冬虫夏草名符实,变化生成一气通;一物竟能兼动植,世间物理信无穷”,讲解野山参时,补充了描述其性状的口诀“雁脖芦、枣核钉、灯草心、铁肩膀、短横体、细洁皮、铁线纹、少数腿、珍珠尾”,帮助学生进行真伪鉴别。

(3)采用直观演示法。直观演示法是指通过展示实物、教具、图片、视频等,让学生通过观察获得感性认识的教学方法。直观演示法对形象思维强、直接经验不足的学生理解抽象的理论知识、活跃课堂气氛非常有效。如讲解降压药和降糖药时,展示血压计、血糖仪的使用方法;讲解阿司匹林时,展示药品实物;讲解药物剂型时,展示不同剂型的药物图片等等,都有助于学生加深理解,培养学习兴趣。

(4)采用任务驱动法。任务驱动法是指在重新整合教材内容的基础上,将教学内容和目标巧妙隐含在一个个任务中,课堂教学围绕一个个任务来进行,这种教学方法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探究性学习和协作学习能力,充分发挥“教师主导,学生主体”的地位和作用。[3]如讲解行业现状和前沿时,针对医药行业时弊,让学生分组进行资料搜集、专题调研、小组讨论和汇报,如讨论新医改下“医药分家”的可行性和必要性、抗生素滥用的现状调查和解决措施、如何应对医药行业的“回扣”问题等等。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得到了充分发挥,在小组汇报中,有的小组往往“语出惊人”,如有的小组通过资料分析和讨论认为“医药分家”在我国目前是难以推行的,对付医药行业的“回扣”必须判重刑等等。任务驱动法不仅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还能有效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如文献检索、分析判断、语言表达和团结协作能力。在小组汇报中,学生的激情演讲往往使课堂气氛变得非常热烈,面对学生有时“偏颇”的观点,既不能打击学生的积极性又要引导学生进行理性思考,这对教师的课堂驾驭能力和适时引导提出了很高的要求。

三、改进考核方法,注重综合素质的考核

传统的闭卷考试侧重对知识点的理解和应用,难以反映学生平时的学习情况和综合素养。在考核本课程时,将学生的课堂讨论、回答问题、社会调研、专题演讲等均纳入总评中,重点考查学生综合素质的提升情况,多种考核方式相结合,在一定程度上避免了学生考前突击、促进学生自主学习,更好的理解和掌握知识。

通过上述方法,学生在学习中找到了乐趣,在主动学习中提高了学习效果,教师在师生互动中积累了宝贵的教学经验,得到了职业成长。但趣味教学在应用的时候,要注意与教学目标结合,合理把握分寸,对教师的课堂驾驭能力和教学机智有很高的要求。

参考文献:

[1]李晓玲.房屋建筑学的趣味教学[J].甘肃农业大学学报,2002,37(4).

[2]阴继翔.比拟法在《传热学》教学中的作用[J].太原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1,19(3).

[3]刘国光.任务驱动法在单片机教学中的应用[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05,(10).

中医药学概论 篇4

关键词:少数民族药剂班,中医药学概论,教学,实践与探索

新疆巴州是一个多民族聚居区,学校的生源主要来自农村、牧区的初中学生,且以少数民族居多,教学一直实行汉语授课。在多年教学过程中,我深深感到,少数民族学生虽已预科强化汉语一年,但对医学中复杂精细、句式较长的专业术语等,还是很难理解[1,2]。如何按照教学大纲完成好民族药剂班《中医药学概论》的教学任务,是一个值得实践与探索的问题。

1 让少数民族学生了解课程的特点及其就业方向

少数民族学生的特点:记忆力强,但对汉语的理解表达能力表现出不同的层次性,如城里来的,接触汉语多,语言流利,表达能力理解能力也强;各县来的,表达理解能力稍差,但基本能把意识表达清楚;而来自边远农牧区约50%的学生,应受环境和民族文化特点的影响,加之年龄小等因素,汉语表达理解能力差。

《中医药学概论》课程的特点:总体章节较多,其中医脏腑、气血津液、经络、中药性味归经、功效主治、用法用量、使用注意等各有特点,难于记忆,容易混淆,与临床各科联系密切,专业术语晦涩难懂,理论性强。

药剂学生的就业特点:中等卫校的毕业生走向工作岗位后,分布在药房、制剂、药店、药厂、营销、检验、种植、采集等与中药材有关的各个行业。

2 课堂教学重点突出、难易适度

课堂教学是教学的主体,,根据民族学生的特点,对重点内容多次强调讲解,在板书中标出重点,要求学生在书上几页几行划出标记,并在每次课前回顾性提问,作为平时成绩记录。如:在讲中药配伍禁忌时,重点要求民生熟背“十八反”,熟读“十九味”。同时教师还要注意教材内容的取舍安排,课时的分配,板书书写以及授课语言的表达均要深入浅出,少而精,难易适度。

3 培养兴趣,激发求知欲

实践证明,兴趣比智力更能促进学生努力学习。

3.1 实验教学提高兴趣

我校中药标本及饮片标本有500多味,学生们很喜欢到标本室辨认饮片,观看中草药标本。常听到他们说“这味药我家乡的田间、地头很多的……”“我爷爷病了,就用这味药……”每当这时我就因势利导问“你们知道这味药的功效和用法用量吗?”学生们高兴得说“老师我知道……”,下课了还有学生围着我提问交流。从他们求知的目光中,深感兴趣比智力更能促进学生努力学习。

3.2 野外中药标本采集培养兴趣

我校位于库尔勒市交通西路,其三面被农村包绕,植物资源很丰富,我们组织学生到田间、渠旁、路边采集中药,如枸杞子、桑叶(枝)(椹)、车前子(草)、蒲公英、丹参等制作标本,写明采集时间地点、性味归经、功效主治、用法用量、使用注意等,以作业的形式上交并记录实验成绩,筛选好的标本陈列于标本室,供同学们参观学习。同时我们还组织学生分组观看,中药图谱如《实用中药彩色图谱》《常用中药材真伪对照鉴别图谱》《新疆药用植物图谱》等,增加感性认识,培养兴趣。

3.3 电化教学,增强兴趣

电化教学具有内容丰富、形象感染、能通过声形色为学生创造一种愉悦和谐的教学气氛,极大增强了学习兴趣。电教手段可弥补因地域等因素无法见到或开展的实验,还可弥补教学资源不足。我校的电教片有中药总论-炮制法、中药各论-常用中药、中医基础脏腑经络等。

4 适当联系,加强记忆

4.1 与现代医学的联系

许多民生对中医术语陌生、难理解,所以要用恰当的比喻,或用现代医学语言加以说明,如“痈疽疔疮”,泛指体表化脓性感染;小者为疖,大者为痈,形小根深如“钉”状为疔,红肿热痛难溃者为疽,肺痈指肺炎,乳痈指乳腺炎等与现代医学的联系,加强记忆。

4.2 与方剂、中成药联系

因为方剂是中药的切实应用,如讲当归、白勺等,都可以提到四物汤,四君子汤,并诵以简要方歌“芎归芍地四物汤”这可以提高学习兴趣,加深对药物主要功效理解,便于记忆应用。

4.3 趣味歌诀联系,加强记忆

在中药妊娠禁忌中,用歌诀的形式背诵孕妇慎用和禁用药,如孕妇禁用药歌诀“大爸牵牛上山能涉水”“虻虫披雄黄讹斑蝥”,意为:大爸牵着耕牛涉水到山上去,半路看见虻虫身披雄黄讹诈斑蝥,即大戟、巴豆、牵牛子、商陆、三棱、麝香、水蛭、虻虫、砒石、雄黄、莪术、斑蝥。

5 把培养少数民族学生读、写、说能力贯穿于教学始终

以往的教学实践证明,少数民族学生学好专业课的关键是过汉语关,所以要把培养民生读、写、说能力贯穿于教学始终,在教学中我们采取,集体或分组朗读中医脏腑、气血津液、经络的定义功能;常用中药药名功效主治;常用方剂的组成功效等,督促他们读,纠正错误发音。有的学生学完中药,仍写出错误的中药名来,如防风写成防分,人参写成人生等,因此必须课后布置适当的作业,加强动脑动手写的能力,教师认真对作业内容和字词进行检查批改纠正。有的民生是“茶壶里煮饺子,有口倒不出”所以要培养他们敢于说的能力,简单的问题交给学习差的学生,他们可以看书回答,合书重复,加强记忆。适时提问学习较好的学生,他们多能迅速、详细、准确地做出回答,这时全班鼓掌鼓励,使学生之间感到有趣、羡慕、引起竞争。其次要重视每一位民生,每位学生都有被重视的愿望。

总之,教师在教学中应从少数民族学生的实际情况出发,有的放矢的进行教学。使学生变被动接受知识为主动参与获得知识,最大限度地的帮助不同层次的学生得到相应的发展,有利于大面积提交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

[1]姚巧林.中药专业中药学教学方法探讨[J].卫生职业教育, 2006, 1 (2) :69-70.

药学概论复习资料 篇5

第一章绪论

1.我国现存最早的药物学专著《神农本草经》,该书确立了君、臣、佐、使的配伍原则。书中描绘了药物相互间关系的理论,称为七情和合。南北朝时陶弘景整理补充,汇集成《本草经集注》,收集药物730种,其中新增365种。2.魏晋时代葛洪著有《肘后备急方》

3.唐朝政府编写的《新修本草》是我国第一部由国家颁布的药物学权威著作,被称为世界上最早的一部国家药典。

4.本草纲目是明代医药学家李时珍历时29年编写而成,共52卷,收载药物1892种。该书在植物分类学和生物进化方面提出了新的见解,被称为“东方医药巨典”。达尔文称其为“中国古代百科全书”(李约瑟:16世纪中国有两大天然药物学著作,一是世纪初的《本草品汇精要》,一是世纪末的《本草纲目》)5.1840年鸦片战争以后,西方医药大量传入,形成西方医药体系:(1)传教士开办的教会医院和职业一是开办的医院使西药得以传入;(2)外商西药房和药厂的建立;

(3)我国工商业者开始经营和制造西药;(4)西洋医药书籍的译著。

6.国外医药的起源和发展:古典药学→古希腊古罗马时期→中世纪药学→近代和现代药物学发展。

7.《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品管理法》中关于药品的定义是:药品,是指用于预防、治疗、诊断人的疾病,有目的地调节人的生理机能并规定有适用症或功能主治、用法和用量的物质,包括中药材、中药饮片、中成药、化学原料药及其制剂、抗生素、生化药品、放射性药品、血清、疫苗、血液制品和诊断药品等。

8.没有任何物质本质是药品,药品指一种功能。9.药品按来源分类:一是来源与自然界,二是人工制备;

药品按目的(用途)不同分类:治疗药品、预防药品、诊断药品、计划生育药品;

从药品管理的角度分类,可将药品分为处方药与非处方药、国家基本药物、基本医疗保健用药、新药、特殊管理的药品、现代药与传统药等 按使用方法分类,有口服药、外用药、注射用药等。

10.药品作为特殊商品,其特殊性表现在以下四个方面:药品的专属性、药品的两重性、药品质量的重要性、药品的时限性。

11.药学是指研究药物的成分、开发、制备、检验、经营、使用及管理的一门科学,是揭示药物与人体或者药物与各种病原体相互作用及其规律的科学。12.截止2007年底,我国共有药品生产企业(含中药饮品和医用氧生产企业)6913家,其中原料药和制剂生产企业4682家。

13.药学的功能和任务:为人类的健康研制新药,生产供应药品,保证合理用药,科学监管药品,培养药师、药学科学家和企业家。14.合理用药应注意有效性、安全性、经济性、适当性。

15.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令(第四十五号):《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品管理法》已由中华人民共和国第九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二十次会议于2001年2月28日修订通过,现将修订后的《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品管理法》公布,自2001年12月1日起施行。

16.2007年底,全国医疗机构中共有药师(士)32.5万人。1995年底,我国实施执业药师资格制度,截至2008年底,全国162632人取得执业药师资格。17.药学是医疗保健事业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第二章药物化学

1.药物化学是一门发现与发明新药、合成化学药物、阐明药物化学性质、研究药物分子与机体细胞(生物大分子)之间相互作用规律的综合性学科。2.药物是对疾病具有预防、治疗和诊断作用或用以调节机体生理功能的物质。按其产生的生理功能不同一般分为预防药、治疗药、诊断药和保健药。3.人类最早使用的药物为天然药物。

4.19世纪末20世纪初,化学家在合成药和天然药的研究过程中,逐渐形成了药物化学的基本理论。

5.新药的创制,大致分为两个阶段:研究阶段与开发阶段。

6.新药研发三阶段:制定研究计划和制备化合物、筛选和临床前研究、临床试验。(药物临床试验是评价新药的关键阶段)。

第三章天然药物化学

1.运用现代科学理论和技术手段,研究天然产物中具有药物活性成分的学科被称为天然药物化学。

2.一次代谢:能够维持植物体代谢活动的代谢活动。(产物:糖、蛋白质、脂肪、核酸)

二次代谢:以一次代谢产生的产物为原料(或前体),经不同途径进一步合成的过程。(产物:结构千变万化的化学物质)

3.有效成分:一类具有一定生理活性、能够用分子式(结构式)表示的单体化合物。

4.《天然药物化学》主要研究天然药物活性成分的提取、分离、结构测定、药理及生理活性、药物开发的基本理论和实践技术。5.1806年从鸦片中提取吗啡,是天然药物化学的起源。

6.生物体内所有化学变化称为代谢,涉及生物基本结构基本结构的构件物质和能量产生的代谢称作初级代谢。

7.先导化合物又称原型物,是通过各种途径和方法得到的具有某种生物活性或药理活性的化合物,但作为药物来讲还不够理想。8.寻找和发现先导化合物是新药研究的第一步。9.从中药黄花蒿中分离出抗疟有效成分青蒿素。

10.天然药物化学的研究常从有效成分生理活性成分的提取分离工作开始。11.天然药物化学通常使用的方法有:溶剂提取法、水蒸气蒸馏法和升华法。其中溶剂提取法应用最广泛,根据提取溶剂的种类不同,可分为:水提取法、醇提取法、其他常用有机溶剂、超临界流体萃取技术。

第四章药理学

1.药理学是研究药物与机体(病原体)之间相互作用规律和原理的一门学科。主要研究两方面内容:一方面是药物效应动力学,简称药物效应学、药效学,主要研究药物对机体的作用及作用机制,简单说即在药物影响下机体发生的变化及其机制;另一方面称为药物代谢动力学,简称药物动力学、药动学,主要研究药物在机体的影响下发生的变化及其规律,包括吸收、分布、代谢及其排泄等药物的体内过程,即机体对药物如何进行处置,特别是血药浓度随时间而变化的规律。

2.药理学的任务:阐明药物作用及其机制;阐明药物体内过程及其规律;指导临床合理用药;开发新药,发现药物新用途。3.药物效应动力学,简称药效学,是药理学的核心内容之一,主要研究药物对机体的作用及作用机制,对指导临床合理用药提供理论依据。4.药物作用的基本类型包括兴奋和抑制。5.药物的作用方式有直接作用和间接作用。

6.药物的作用特点是具有选择性,其选择性与下列因素有关:药物分布、药物结构、细胞结构、药物剂量。7.药物的作用具有两重性。

8.根据药物的治疗效果,治疗作用分为:对因治疗、对症治疗、补充治疗。9.药物的不良反应分为:副作用、毒性反应、变态反应、后遗效应、继发反应、特异质反应。

10.量效关系是药理学的核心概念,是指在一定剂量范围内,药物剂量或血药浓度与药效的强弱成一定关系。

11.量效关系中药理效应有两类,一类是量反应,另一类是质反应。

12.从量反应的量效曲线上观察到评价量反应的主要指标有:1.最小有效量、阈(yu)剂量、阈浓度,指引起药理效应的最小剂量或浓度;2.最大效应或效能,指药理作用最大值;3.效价强度。

13.评价质映的指标有:半数效应量、半数有效量、半数致死量、治疗指数TI 14.受体指位于细胞膜、细胞浆或细胞核上,能与相应的配体分子特异结合,传递信息,引起生物效应的大分子蛋白质。

15.药物的体内过程主要研究血药浓度随时间变化的规律,它包括吸收、分布、代谢及排泄等过程,简称ADME系统。其中吸收、分布、排泄属于转运过程,代谢属于转化过程。

16.参与代谢的酶分为专一性酶和非专一性酶。

17.半衰期指血浆药物浓度降低一半所需的时间,代表药物在体内消除快慢的参数。

第五章药物分析学

1.药物分析学是药品全面质量控制的重要学科之一,它主要运用化学、物理化学或生物化学的方法和技术研究化学结构已明确的合成药物或天然药物及其制剂的质量控制方法,也研究有代表性的中药制剂和生化药物及其制剂的质量控制方法。因此,药物分析学是一门研究与发展药品质量控制的“方法学科”。2.我国现行的药品质量标准包括:法定标准和非法定标准;临时性标准和正式标准;内部标准和公开标准等。其中,法定标准又可分为中国药典、局颁标准。

3.《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简称为《中国药典》;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标准,简称局颁标准。

4.中国药典出版有英文版,其英文名称Chinese Pharmacopoeia,缩写Ch.P。5.在药物分析工作中供参考的外国药典主要有:美国药典、英国药典、欧洲药典、国际药典。

6.药品质量管理的法定性文件:

《药品非临床研究质量管理规范》简称GLP 《药品生产质量管理规范》简称GMP 《药品经营质量管理规范》简称GSP 《药品临床试验管理规范》简称GCP 7.药品质量标准的主要内容:名称、性状、鉴别、检查、含量测定、贮藏。8目前我国药品名称的种类有三种:通用名、商品名、国际非专利名。9.药品检验工作的基本程序为:取样、性状检查、鉴别、纯度检查、含量测定、写出检验报告。

第六章药剂学

1.药剂学是研究药物制剂的基本理论、处方设计、制备工艺、质量控制和合理使用等内容的综合性应用技术科学。

2.为适合于疾病的预防治疗或诊断的需要而制备的不同给药形式称为药物剂型,简称剂型,如溶液剂、片剂、胶囊剂、注射剂、乳膏剂、栓剂、气雾剂等。

3.研究药物制剂的生产工艺和理论的科学称为制剂学。

4.药剂学的宗旨是制备安全、有效、稳定、使用方便的药物制剂。

5.选择和设计药物剂型必须考虑以下几个方面:毒副作用;疗效确切;质量稳定;生物等效性;使用方便;生产性、经济性。

6.药剂学的基本理论指药物制剂的配制理论,包括处方设计、配制工艺、质量控制、合理应用等方面的内容。

7.药剂学的主要任务有:药剂学基本理论的研究、新剂型的研究与开发、新辅料的研究与开发、制剂新技术的研究与开发、制剂新机械和新设备的的研究与开发、中药新剂型的研究开发与质量控制。

8.剂型的重要性:不同剂型可以改变药物的作用性质、不同剂型可以改变药物的作用速度、不同剂型可以改变药物的毒副作用、不同剂型可以改变药物的稳定性、有些剂型可以产生定位或靶向作用、有些剂型影响疗效。9.药物剂型的分类:

(1)按物理形态:液体剂型、气体剂型、固体剂型、半固体剂型。

(2)按分散系统:溶液型、胶体溶液型、乳剂型、混悬型、气体分散性、微粒分散型、固体分散性。

(3)按给药途径:胃肠道给药剂型、注射给药剂型、呼吸道给药剂型、皮肤给药剂型、粘膜给药剂型、腔道给药剂型。

10.药剂学的分支学科:物理药剂学、工业药剂学、生物药剂学、药物动力学、药用高分子材料学、临床药剂学。

第七章中药学与生药学

1.广义的中药是指中国传统药物的总称,包括植物、动物的整体或其某一部分组织器官及动植物某些代谢产物、微生物发酵产物、矿物及其化学物质。狭义的中药是指在中医理论指导下使用的药物及其配方、制成品。2.中药分类:

(1)按原料来源分为植物药、动物药和矿物药;

(2)按药用部位分为根和根茎、全草、叶、花、果实和种子、树皮和根皮六大类;

(3)按功能分为解表药、清热药等20多类。

3.中药学是在中医理论指导下,研究中药的来源、产地、栽培、采收、炮制加工、鉴别、性能、物质基础、功效及应用的知识的一门学科。4.中药学在我国被列为一级学科,其下没有进行二级学科分类。

5.中药性能主要包括药物的四气、五味、升降沉浮、归经、毒性等五个方面。6.四气又称药物四性,即药物的温热寒凉四种药性。7.五味指酸苦甘辛咸。

8.升降沉浮反映药物在人体内作用的趋向性。9.中药新剂型:软胶囊,滴丸,缓、控试剂 10.生药泛指天然来源的,未经加工处理或经简单加工处理的植物动物和矿物类药材。

第九章药事管理学

1.药物事业简称药事,是泛指一切与药有关的事项,包括药品的研制生产、经营使用、价格广告、监管教育等内容。

2.药事管理学是药学与社会科学相互交叉、渗透而形成的以药学、法学、管理学、社会学、经济学为主要基础的药学类边缘学科,是应用社会科学的理论和方法研究药事各部门活动及其管理的规律和方法的科学。3.药事管理学的重要地位:

(1)教育部颁布的药学专业业务培养要求对学生应获得的知识和能力提出了六个方面,其中之一是要求学生获得“药事管理和药事法规的基本知识”;(2)药学专业主要有课程十六门,专业课六门,其中之一是药事管理学;(3)国家人事部、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实施执业药师资格制度,药事管理与法规被列为四门必考科目之一。

4.药师指接受过高等药学教育,依据法律经过有关部门的考核合格,取得资格,遵循药事法规和职业道德规范,在药学的各个领域从事与药品的生产、经营、使用、科研、检验或管理有关的实践活动的专业人员。5.药师按专业分为中药师、西药师、临床药师。

6.七星药剂师:健康的提供者,决策的制定者,交流者,领导者,管理者,教育者,终身学习者。

7.执业药师指经过全国统一考试合格,取得《执业药师资格证书》并经注册登记,在药品生产、经营、使用单位中执业的药学技术人员。

8.药品质量是指药品满足规定要求和需要的特征总和。药品的质量特征包括安全性、有效性、稳定性、均一性、经济性等方面。

9.药品的不良反应是指合格药品在正常的用法用量下出现与药用目的无关的或意外的有害反应。

10.2002年世界卫生组织对基本药物的定义:能满足人们卫生保健优先需要的药物,是按照一定的遴选原则。经过认真筛选的、数量有限的药物。

11.根据《药事管理法》以及2007年10月1日开始实施的新《药品注册管理办法》,新药系指未曾在中国境内上市销售的药品。12.在我国,开办药品生产企业必需要求符合人员、设施和设备、质量管理和质量检验、规章制度四个方面的条件,通过申请取得《药品生产许可证》,凭此证到工商行政管理部门登记后领到《营业执照》,做到“一证一照”齐全。此外,还必须通过GMP认证后取得《药品GMP》证书。

中医症候学之经络与舌诊概论 篇6

1 经络学原理

1.1 经络学史及其代表学术典籍简析

经络学说的形成经历了漫长的时间, 其中结合了当代的解剖知识和藏象学说, 经过一代代中医学者的总结和记录才逐渐上升为完整的理论学说, 阴阳五行学说也对经络学说的形成影响深刻。经络学说的真正形成源于《黄帝内经》的问世, 其中对十二经脉进行了详细、系统、完整的论述, 还介绍了奇经八脉的分散及160个穴位的名称及用穴要点。经脉在脏腑和体表之间架起一座沟通桥梁, 将各个组织和器官连为一体, 并通过此桥梁进行气血运行、调节阴阳, 借此保证人体正常的功能活动并维持身体各部位的协调及平衡。《内经》中最先出现“经络”一说, 在《灵枢·脉经》中就有提到经络, 强调了其重要性, 说:“经脉者, 所以决死生, 处百病, 调虚实, 不可不通。”中医常讲的“经气”就是指经络的生理功能, 主要体现在对身体内外两界和身体上下各部的沟通及联系各个脏腑器官方面, 并行气血、营阴阳, 养护人体脏腑组织, 调节器官的功能活动。在现代临床上, 经络学说还可以对疾病的病理变化作出解释, 并协助进行疾病的诊断, 指导临床治疗。

1.2 经络学说的临床应用

古代的气功和针灸推拿为经络学说的形成奠定了不可或缺的基础, 尤其是针灸学更是祖国医学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下面以针灸学为例, 总结其利用经络学说进行疾病治疗的原理。针是使用针刺, 灸是使用艾绒, 作用于人体腧穴, 已达到调整经络腑脏气血的目的。针灸学就包括了经络、腧穴、针灸方法和临床治疗等内容, 针灸学的施治必须要在经络学说的指导下进行, 疾病的发生发展反映到经络上, 针灸才能有针对性地对具体经脉、络脉上的特定穴位进行施针以进行治疗。针灸治疗是在中医基本理论的指导下, 经络、腧穴、刺灸法在临床治疗上的具体应用, 四者是紧密联系在一起不可分割的[3]。

2 舌诊概论

2.1 舌诊史及其代表学术典籍简析

舌诊属于中医诊断望、闻、问、切中的望诊, 其最早记录在《内经》中, 记载了察舌辩证和治疗。中医认为舌与人的五脏六腑都存在着联系, 脏腑的精气可以上营于舌, 而一旦人脏腑出现病变, 也会在舌上反映出来。所以观察舌质和舌苔, 可以得到脏腑及气血的病理变化, 为辨证论治提供依据。疾病在不同的发展阶段, 舌象会存在不同的变化, 对患者的病情有较为客观的反应, 这为疾病性质的判断和病情轻重的推断提供了良好的诊断标准。在如今的中医临床上, 广大中医学者都结合舌头的望诊以达到对疾病寒热、表里和虚实等性的判断辨别目的, 以判断疾病的轻重深浅。

2.2 舌诊的临床诊断概括

①人体正气盛衰的判断:舌质的颜色可反映患者的气血盛衰, 舌苔情况可反映胃气盛衰。如患者舌质红润, 可判断患者气血旺盛, 若为淡白色, 则为气血虚衰;若患者的舌苔淡白而润, 说明其胃气旺盛, 反之若患者舌头光滑无舌苔, 则为胃气衰败之象, 或为胃阴受损。②病位深浅的判断:在中医临床, 主要通过察看舌苔的厚薄来判断疾病病位的深浅。若患者舌苔薄, 那么表明疾病大多为初期, 病位浅;若舌苔厚, 说明病邪正在逐渐侵入内里, 病位已经较深;说舌质呈现绛色, 说明已经热入营血, 病位已经很深了, 疾病会更加严重。③病邪性质的判断:如患者的舌苔为黄色, 多为热邪入侵;若舌苔白多为寒邪;舌苔腐腻有食积或痰浊;若舌头上存有瘀点或瘀斑, 是中医瘀血表现。④病势进退的判断:上文所述, 舌苔可以反映病位的深浅和病邪性质, 所以舌苔的观察分析也可以得出病势的进退情况。如患者的舌苔有白色转变为黄色或黑色, 那多是病邪已经由浅表侵入内里, 疾病由轻变重, 寒邪转化为热邪;若舌质由润转燥, 多属于热盛导致津液逐渐被损伤;如果患者舌苔由燥转变为润, 从厚变薄, 那么就说明津液正在渐渐恢复, 是病邪消退的表现。

3 小结

中医学博大精深, 是祖祖辈辈经历万千尝试和总结才得出的伟大理论。经络学说和舌诊是其中的重要部分, 经络学说是中医学的基础概念, 是研究中医学必须要掌握的内容。舌诊作为望诊的重要环节, 要熟练掌握其正气盛衰、病位深浅、病邪性质和病势进退的诊断标准, 为患者解除病痛, 弘扬中医文化。

摘要:中医学的发展经历了漫长的时间, 其经络学说作为中医学的理论基础, 指导了诸多临床应用的进行, 针灸学就是其中一种, 二者是紧密不可分割的。舌诊是望诊中的重要一项, 其中舌质的颜色、润燥和舌苔的厚薄、色泽, 决定了疾病的表里、深浅及转归。为了更好的向学生传授中医学知识, 将中医学发扬光大, 本文针对中医症候学之经络与舌诊的临床应用作出总结, 希望能为弘扬祖国医学做出贡献。

关键词:中医学,症候,经络,舌诊

参考文献

[1]洪尚构.血瘀证舌诊定量研究.中国中医研究院, 2000.

[2]广东中医学院.中医诊断学.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 1964:15-19.

中医药学概论 篇7

一、明确课程定位, 创新教学设计

《药学概论》内容庞杂, 学生在有限的学时内将所有内容一一掌握到位是很困难的, 也没有必要, 对不同专业的学生, 其教学内容应根据工作岗位的需要进行遴选, 如护理专业, 课程重点为不同的给药方法对药物疗效的影响、药物在配伍使用过程中的宜忌、输液过程中药物浓度的计算等;康复治疗技术专业, 课程重点为常用的保健药品、药食同源的中药、对理疗具有辅助作用的药物等。

在明确课程定位和教学内容的基础上, 要使学生亲近课堂, 创新教学设计是必不可少的, 笔者在教学中, 把每一次上课内容演绎为一部连续剧的剧集, 并对剧情进行归纳, 如第一季药的起源分三集:巫医时代、大自然的恩赐、药的百态, 第二季传统中药分三集:名医风采、杏林巨著和趣味中药, 学生在观影的轻松氛围下学习, 课堂教学变得富有情趣。

二、改革教学内容, 采用多种教学方法

1. 新增趣味性的教学内容。

在教学中, 选择一些容科学性、知识性和趣味性一体的小资料, 往往使课堂气氛更为活跃。[1]如讲解药的起源时, 引入远古时代的东方巫医到西方的巫药趣闻, 学生的学习兴趣得到了大大提升, 课堂讨论也变得非常热烈, 从抨击秦始皇“长生不死仙丹”、憧憬哈利波特的魔药、评价将药渣倒在路口的“黑巫术”, 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得到了大大提升。在讲解本草沿革时, 补充介绍长孙无忌的历史功绩、李淳风的千年预言、李时珍的生平趣事, 便学生站在历史的角度理解中药发展的脉络, 感受大家的人格魅力。在讲解各论时, 补充“可口可乐”作为止咳糖浆的研发经过, 印第安人从狮子那里发现了可以提取“奎宁”的抗疟疾药物, 从猫、牛等动物唾液中提取的生发药, 这些都提高了学生对药物的感性认识, 教学效果也得到了明显提升。

2. 采用多种教学方法, 让学生“悦纳”。

著名教育家霍姆林斯基说过:“任何一个优秀的教师, 必须是一个善于激发学生对自己课堂兴趣, 确定自己课堂吸引力的教师。”对于课程中的重难点, 激发学生的兴趣, 提高课堂效率, 离不开多种教学方法的综合应用。

(1) 采用比拟法。比拟法是指在已有知识的基础上, 通过对不同事物及其运动规律进行比较, 找出它们的相似点或相同点, 然后将其中一事物的有关知识或结论推理到另一事物中去。[2]利用类比法可有效帮助学生理解一些抽象性的知识, 如在讲述中药配伍理论“七情”时, 将“相须”比作“X战警”、“相使”比作“福尔摩斯和华生”、“相恶”比作“小白兔和大灰狼”等, 有效地帮助学生理解中药的配伍关系。在讲述中药人参的生长规律时, 将人参比作人, 从小名“三花”、“巴掌”到“二甲子”、“六批叶”, 学生觉得很有意思, 降低了记忆难度。

(2) 采用口诀法和诗歌法。口诀法和诗歌法是指把知识点整理归纳, 编为口诀或诗歌的方法。口诀法和诗歌法可降低学生的记忆难度, 提高学习效果。如讲中药冬虫夏草时, 补充蒲松龄的诗歌“冬虫夏草名符实, 变化生成一气通;一物竟能兼动植, 世间物理信无穷”, 讲解野山参时, 补充了描述其性状的口诀“雁脖芦、枣核钉、灯草心、铁肩膀、短横体、细洁皮、铁线纹、少数腿、珍珠尾”, 帮助学生进行真伪鉴别。

(3) 采用直观演示法。直观演示法是指通过展示实物、教具、图片、视频等, 让学生通过观察获得感性认识的教学方法。直观演示法对形象思维强、直接经验不足的学生理解抽象的理论知识、活跃课堂气氛非常有效。如讲解降压药和降糖药时, 展示血压计、血糖仪的使用方法;讲解阿司匹林时, 展示药品实物;讲解药物剂型时, 展示不同剂型的药物图片等等, 都有助于学生加深理解, 培养学习兴趣。

(4) 采用任务驱动法。任务驱动法是指在重新整合教材内容的基础上, 将教学内容和目标巧妙隐含在一个个任务中, 课堂教学围绕一个个任务来进行, 这种教学方法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探究性学习和协作学习能力, 充分发挥“教师主导, 学生主体”的地位和作用。[3]如讲解行业现状和前沿时, 针对医药行业时弊, 让学生分组进行资料搜集、专题调研、小组讨论和汇报, 如讨论新医改下“医药分家”的可行性和必要性、抗生素滥用的现状调查和解决措施、如何应对医药行业的“回扣”问题等等。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得到了充分发挥, 在小组汇报中, 有的小组往往“语出惊人”, 如有的小组通过资料分析和讨论认为“医药分家”在我国目前是难以推行的, 对付医药行业的“回扣”必须判重刑等等。任务驱动法不仅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还能有效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 如文献检索、分析判断、语言表达和团结协作能力。在小组汇报中, 学生的激情演讲往往使课堂气氛变得非常热烈, 面对学生有时“偏颇”的观点, 既不能打击学生的积极性又要引导学生进行理性思考, 这对教师的课堂驾驭能力和适时引导提出了很高的要求。

三、改进考核方法, 注重综合素质的考核

传统的闭卷考试侧重对知识点的理解和应用, 难以反映学生平时的学习情况和综合素养。在考核本课程时, 将学生的课堂讨论、回答问题、社会调研、专题演讲等均纳入总评中, 重点考查学生综合素质的提升情况, 多种考核方式相结合, 在一定程度上避免了学生考前突击、促进学生自主学习, 更好的理解和掌握知识。

通过上述方法, 学生在学习中找到了乐趣, 在主动学习中提高了学习效果, 教师在师生互动中积累了宝贵的教学经验, 得到了职业成长。但趣味教学在应用的时候, 要注意与教学目标结合, 合理把握分寸, 对教师的课堂驾驭能力和教学机智有很高的要求。

摘要:《药学概论》具有概念多、学科内容多的特点, 学生学习难度较大, 采用趣味教学, 明确课程定位, 创新教学设计, 改革教学内容, 改进教学方法, 采用全过程考核的方式, 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 提高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从而提高教学质量。

关键词:《药学概论》,趣味教学,高职

参考文献

[1]李晓玲.房屋建筑学的趣味教学[J].甘肃农业大学学报, 2002, 37 (4) .

[2]阴继翔.比拟法在《传热学》教学中的作用[J].太原理工大学学报 (社会科学版) , 2001, 19 (3) .

上一篇:认证基本流程下一篇:黄腐酸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