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英语飞行教学(精选10篇)
全英语飞行教学 篇1
摘要:具有良好的英语口语是民航飞行员进行准确、有效的英语无线电陆空通话的基础, 也是飞行员在国外接受飞行驾驶训练的前提和保证。然而我国目前的民航飞行员英语口语教学现状不容乐观, 存在一定的问题, 本文就其中存在的主要问题进行分析, 并提出改进的策略, 以使飞行员英语口语教学能够事半功倍, 为国家培养出更多优秀的飞行员。
关键词:民航飞行员,英语口语教学,问题分析,改进策略
1. 引言
近年来,我国航空运输市场规模不断壮大,市场竞争力日益增强,国际航线不断增多,飞行员除需要具备优良的飞行驾驶技术外,还需要有扎实的英语能力,尤其是英语口语能力。早在1951年,国际民航组织(ICAO)理事会确定了英语为世界范围内的陆空通话用语,但在我国并没有全面实施。2003年3月国际民航组织对涉及民航通话语言要求的文件进行了修订,规定:“飞机和直升机驾驶员以及那些需要在航空器上使用无线电通话的飞行领航员必须具有英语无线电通话用语的口头表达能力和理解能力。”只有切实提供基础英语口语和听力水平,才能学好英语无线电通话用语,而准确、流利、有效的陆空通话对保障飞行安全至关重要。随后,中国民航局明确规定从2008年3月5日起,执行国际航线和国内特殊管理航线的飞行人员必须达到国际民航组织四级英语标准。为此,中国民航局飞行标准司组织开发了民航飞行人员英语等级考试系统,进行中国民航飞行人员英语等级考试,飞行员只有通过四级才能执行国际航线和国内特殊管理航线的飞行任务,该考试侧重于考查飞行员的英语听说能力、英语无线电陆空通话能力和飞行员专业英语知识。笔者认为良好的英语听说能力,尤其是英语口语表达能力是通过该考试的基础和保证。
目前,我国培养民航飞行员的高等院校如中国民航大学、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大多采用国内理论教育加国外飞行训练相结合的培养模式,作为大学生,飞行员必须满足2004年教育部颁布的《大学英语课程教学的基本要求》(以下简称《要求》),该《要求》明确提出大学英语教学要培养大学生的英语综合能力,尤其是听说能力。同时飞行员在国内完成两年的飞行理论学习后,要去国外航校接受一年左右的飞行驾驶训练,如此以来,飞行员英语口语能力的强弱就决定了其能否在国外接受全英文授课,能否在国外与飞行教员有效交流,有很多飞行员在训练过程中就是因为英语听说能力太差而被淘汰。
大学英语等课程对于提高飞行员的英语口语能力的培养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然而由于许多原因,目前我国的飞行员英语口语教学存在着许多问题,必须加以改进。笔者将结合自己的教学经验,分析存在的问题,提出改进的策略。
2. 目前飞行员英语口语教学的现状分析
《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对口语能力作出了两个层面的要求。一般要求在学习过程中用英语交流,并能就某一主题进行讨论,能就日常话题用英语进行交谈,能经准备后就所熟悉的话题作简短发言,表达比较清楚,发音、语调基本正确,能在交谈中使用基本的会话策略。笔者在给中国民航大学国际飞行学院2007级A, B, C, D四个班的学生进行口语教学时,发现大多数学生对英语口语学习缺乏兴趣,课堂参与度不高,缺乏合作学习意识。为了了解出现这种局面的原因,笔者对四个班共108人进行了问卷调查,内容主要涉及教材的适用性、学生基础情况、对教师教学方式的评价等方面,经过分析研究发现飞行员英语口语教学存在如下诸多问题:
2.1 教师和教材存在的问题。
问卷调查显示有68%的学生对教师的能力和水平不满意,83%的学生觉得教材内容枯燥、乏味。飞行员的口语学习有很强的针对性,在国外接受飞行训练时要能适应国外的学习和生活,在工作中要能进行英语无线电通话,很多英语教师没有到国外学习的经历,没有接触到真正的英语环境,对英语国家的文化了解不多,且对飞行技术专业的相关知识知之甚少,不能给学生提供相应的指导;有的教师缺乏教育心理学、教育学和教学法等相关知识,不懂得飞行员的心理,不懂得如何教育、启发学生。虽然培养飞行员的高校在英语口语教学中也聘用外教,但是人数短缺,例如中国民航大学国际飞行学院目前只有两名外教,承担着两个年级12个班350多人的教学任务,每位外教周授课平均为24学时,他们对英语教学的理论知识了解不多,英语只不过是他们的母语而已;同时外教对中国及中国文化缺乏认识,对中国飞行员的英语基础和能力知之甚少,其教学虽然不是照本宣科,但是随意性较大,不利于学生全面系统地掌握英语口语。
笔者授课使用的教材是高教社出版的《英语口语教程》(第二版),学生觉得教材内容枯燥,情景不真实,有很多书面语词汇和句型。虽然英语口语方面的书籍琳琅满目,令人眼花缭乱,但是大多数教材都是针对英语专业学生设计的,针对飞行员设计的口语书籍却寥寥无几,而且有的教材在内容、难度和系统性上都不适合课堂英语口语教学。
2.2 飞行员英语基础不扎实,课堂互动效果差。
有78%的学生认为自己的英语基础不扎实。由于中学的英语教育主要以应试教育为主,导致很多学生只注重语法知识,孤立地学习单词,教师也是中文授课,缺乏英语环境,导致许多学生英语基础薄弱,词汇量不足,对英语的基本句型和语法掌握不牢固,致使他们听不懂全英文授课,不能积极地参与课堂的教学活动,师生互动效果差,对于老师给出的话题缺乏主动参与的意识,害怕犯错,课堂气氛沉闷,缺乏活力,对英语学习失去兴趣,甚至一些飞行员上课睡觉、看闲书、开小差等。
2.3 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存在的问题。
目前,对于飞行员英语口语教学,采用最多的还是“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模式,教师是教学活动的主体;教学方法多采用传统的语法词汇教学法,教师在课堂上主要侧重于语言知识和语法的讲解,过多地关注语言形式和语言运用的准确性而忽略了语言的交际功能。调查结果显示,80%的学生对这种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不满意,认为这种教学方式不能发挥他们的主动性和参与意识,没有用英语交流的成就感。虽然这种模式有它的优点,比如教学目标明确、容易进行课堂管理,但是容易造成教师“满堂灌”的现象,学生只是学会了语言知识,口语能力并没有得到提高。
2.4 教学手段和教学形式单一。
70%的学生认为教师的教学手段和教学内容过于单一。虽然,多媒体教学在高校教学中已经非常普遍,但是很多英语教师还是采用传统的“黑板教学法”,很少或几乎不使用多媒体,而是一本教材讲到底,照本宣科。学生认为授课内容都在书上,完全可以课后自学,于是上课时注意力不集中,对英语学习产生抵触情绪。此外,有的教师在飞行员口语教学中教学形式单一,比如在进行口语练习时总是采用同桌两人对话的形式进行,学生就会觉得单调、枯燥,缺乏新鲜感,进而对英语学习失去兴趣。
3. 改善飞行员英语口语教学的策略
针对目前飞行员英语口语学习和教学中存在的诸多问题,笔者认为除改善教师的知识结构、选择合适的教材外,还可以采取以下几种策略来改善飞行员英语口语教学,使飞行员英语口语教学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3.1 实现“以教师为中心”向“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模式的转变。
所谓“以学生为中心”的口语教学就是确立学生在口语教学中的主体地位,在教学过程中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调动学生使用语言进行交流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从而培养并提高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
课堂真正的中心是学生,学生是教学过程中积极主动的参与者。“以学生为中心”的理念体现在师生关系上,就是要改变传统的师生模式,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在学习过程中,师生应该是相互交流、合作的;体现在课堂教学上,就是教师要为学生创造有效的学习环境和氛围,重视对学生学习的指导与帮助,调动学生自主性学习、创新性学习的积极性,培养学生研究性学习和合作学习的能力。
英语口语教学的首要任务是“练”而不是“教”,英语口语技能的获得必须通过学生的不断实际练习,而不是教师的反复讲解。飞行员独立思考、合作学习和参与的意识比较强,笔者在教学中,只是花费少量的时间对有关句型进行讲解,对于一些话题只是给出相关词汇和思路,而把大量的时间留给学生自己进行各种练习,让他们参与各种活动,结果学生的学习兴趣大增。
3.2 加强互动教学,促进师生、生生互动。
“互动”就是两个或更多的人相互交流思想感情,传递信息,并对对方都产生影响的过程。互动英语口语教学是一种新的课堂教学模式,它强调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积极营造用英语表达思想的氛围,是一种强调师生互动、生生互动、以学生为主体的课堂教学模式。互动教学的形式主要有分组讨论与辩论、角色表演等。
(1)分组讨论与辩论(group discussion or debate):在口语教学中,学生只有积极参与,才能提高口语水平,因为“Practice makes perfect.”。而中国学生一般比较内向,容易害羞,不太习惯主动发言或者提问,飞行员也不例外,他们不是很愿意主动发言,但是分组讨论有点类似学生平时的聊天,学生比较放松,顾虑少,参与性强,因此课堂气氛比较热烈、活跃;分组讨论还可以增加学生练习语言的机会,比如可以让学生讨论诸如“Higher Education in China”,“What Is Important in Your Life”等话题。同时对于一些有争议的话题可以将全班同学分成几个小组来进行辩论,笔者曾组织组织学生进行过“Read Inten-sively or Read Extensively”, “Live to Work or Work to live”, “Flyfor Pleasure or Fly for Money”等辩论,学生的积极性非常高,每个人都参与其中,踊跃发言,通过分组讨论和辩论不仅提高了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同时学生的思辨能力也有了大幅度的提升。
(2)角色表演(role play):在教学过程中,笔者结合教学内容,提供一些情景让学生进行角色表演。首先把学生分成若干组,给他们十分钟的准备时间,然后逐个进行表演,因为担心自己的小组会落后,每个人都积极参与,课堂气氛非常活跃,不但提高了英语口语能力,而且感受到了语言学习的乐趣。
此外,根据教学的需要可以进行绕口令练习来改善学生的发音;给定话题,让他们进行即兴演讲;或者采用讲故事、唱英文歌曲等形式,避免因内容单一而使其产生厌烦情绪。
3.3 教学手段多样化。
在教学过程中如果教学手段单一,学生就会失去兴趣。在口语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充分利用多媒体网络等现代化教学手段,营造良好的语言环境,增加口语教学的信息量,使学生能够感受到地地道道的英语发音和语音、语调;同时多媒体技术的引入使授课内容更加丰富,声音、图像、影视、动画的使用使口语教学内容生动活泼,可以极大地调动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同时也为学生了解英语国家的文化提供了一个良好的机会。笔者在教学过程中,会选择一些有音频或者视频的名人演讲,让学生欣赏、模仿,比如美国总统奥巴马的当选演说等。对于英文电影,笔者推荐发音清楚、语速适中的幽默影片,因为这类电影的台词和对白更贴近当代美国口语,其喜剧效果有助于加深学生的印象。
4. 结语
英语口语对于飞行员至关重要,本文对目前飞行员英语口语教学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提出了改进教学的一些策略和方法。但是在英语口语教学活动中,绝对没有万能的、十全十美的方法,教师必须在教学实践中,根据学生的基础和特点,将多种教学方式有机地结合起来,采各家之长,避各家之短,做到随机应变,灵活运用,在教学过程中借助多媒体等教学手段,始终以学生为中心,对课堂进行有效的组织和控制,切实提高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事半功倍地把他们的英语口语水平提高上去,为国家培养更多的合格的飞行人才。
参考文献
[1]王丹, 曾庆花.互动英语教学模式的探讨与研究.外语教学思辨和实验[C].北京: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出版社, 2003.
[2]田凤英.分组讨论——课堂练习口语的最佳方式.外语教学思辨和实验[C].北京: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出版社, 2003.
[3]李伟彬.合作学习在英语口语教学中的运用[J].西南科技大学学报 (哲学社会科学版) , 2004.6.
[4]鲁莉.大学英语口语教学的新思路[J].陕西师范大学学报, 2004.3.
全英语飞行教学 篇2
民航飞行员英语陆空通话阶段性教学特点分析
民航飞行员英语陆空通话有其自身的.交际特点,同时也有其自身的语言特点,如,语言的标准化、语言的程序化、通话内容简洁以及语义的单一化.针对这些特点,试图对该语言的阶段性教学特点进行分析,该分析主要包括:陆空通话英语与普通英语的认知区别,英语陆空通话专业知识的认知分析,全方位提升英语陆空通话水平.
作 者:高培新 焦红卫 邢琳琳 Gao Peixin Jiao Hongwei Xing Linlin 作者单位:滨州学院飞行学院,山东,滨州,256603刊 名:甘肃科技英文刊名:GANSU SCIENCE AND TECHNOLOGY年,卷(期):25(22)分类号:V355关键词:陆空通话 阶段性 教学特点 分析
小学英语教学中的全语言教学策略 篇3
[关键词] 全语言 主动体验 有效性 整体性
全语言起源于二十世纪七十年代。全语言之父(Ken Goodman)指出,学习语言的过程应该是统整的,让孩子因为需要而去做听说读写的活动。全语言教育的特色是主动的学习过程、师生的互动过程、能真实运用于生活中、以学生为学习中心并允许错误、及教材需有意义且具统整(Goodman,1986)。全语言教学是一种以学习者为中心的教学方法,该教学方法引导学习者主动体验语言环境和语言自身的意义,而不是由教师权威地讲述学习模式,也不是要学习者模仿或复制教学者的知识。教师在教学中只扮演协助者、示范者和共同参与者的角色。教师的作用在于引导学习者自学,而非简单传递知识。因此儿童语言的学习应完全与其生活融为一体,强调让儿童在自然情景中有意义地使用语言,使听、说、读、写融为一体,
全语言的理论基础发展之初为皮亚杰的发生认识论观点。他提出了语言是幼儿的一种符号功能,语言的发展也决定于认知结构的发展等观点。全语言不仅仅是一种语言教学法,它是对语言、学习、课程、教学与教师等四者的统一。Whole
language看似笼统简略,事实上,“whole” 是个很好的解释,他的原意是“所有的、完整的、完全的”,针对语言及语言学习而言的,完整性事他的和信念内容。语言不可分割成孤立的语音、字、词和句子片断;语言的学习也是完整的,应包含对学习者个人有意义的语言而不可被划分成内容或技巧的部分;语言的学习应在完整的情景、真实的言语实践中,在完整的语言观的统领下通过整合的语言学习逐渐建构起来。全语言为我们提供了理论基础和可以借鉴的实践模式。
语言是完整的,他本身就含各种语意,同时也是不可分割的。语言中的单词、和句子,都只是语言的片段。语言只有在完整的时候才是语言,完整的文章、语言事件中的对话,才是有学习的意义的。语言在完整而自然的情境中最容易学会, “统整”是语言发展和学习的最重要原则。课程内容更是从学生校外的经验和情趣出发,并能充分发挥口头和书面语言的各种功能。这样的课程既广博又丰富,也可以延伸他们的语言和知识。孩子在从事学习活动时,让他们自己决定用什么语言方式去进行,让他们感觉到所做的是有用的、有趣的事。通过一起计划课程,甚至和各科教师协同教学,让课程达到更高度的统整化和真实化。并以主题架构课程活动,它可以让学生参与计划,从事建设性的研究活动,并且提供学生机会,选择真实又相关的活动。
1、让英语教学贴近生活
语言学习是一个整体的,不可分割的部分,真正的全语言精神就是将孩子的真实生活情境,带到教室中,把语言活生生的放回环境。叶圣陶先生在几十年前就曾指出:“教材无非是个例子。”我们应该加强课堂教学与生活的沟通,把生活中鲜活的事实引入课堂,创设一个个真实的情境,使学生的生活经历成为课堂教学的主题,让学生觉得并非在完成教材某个内容的学习,而是在生活中完成某一件事情。
想要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就应该把教学过程生活化,创设丰富多彩的英语情境。尽可能把这些材料放入各种能听、能看、能触模的情境中去。如在学习Shopping那课时,让学生分别扮演售货员和顾客,进行介绍和挑选的情景对话。并要求 买卖双方都要尽量用学过的各种礼貌用语和各种颜色的词语。如:Can I help you?What color is it……,How much is it? Here you are。在这宽松愉快的听、说、看、演环境中,既巩固了新学的知识,又活跃了课堂气氛,丰富并巩固了本课的语言材料,不但传授了知识,同时也培养了学生的胆量。如何让英语无意识中走进我们的教室呢?比如说学习到水果类名词,动物类名词时。如何才能让学生更能身临其境、有实际运用的感觉呢?比如,在教动物这一课时,为了能给学生创造一个更加生动的动物园,我们自己制作了很多图片并把他们贴在教室的墙上,这样学生一上课就可以看到可爱的小动物,有它们的英语名字和汉语名字,让人一看仿佛置身于动物园中。另外还可设计一个去动物园游玩的整体情节,播放一段动物园场景的录像,引导学生沉浸于情景中。孩子们用惊奇、发现的眼睛看着、叫着,一种种动物的英文名字从孩子的口中接连不断地发出。孩子们虽身在教室但却像是走进动物园。 现实生活才是学习英语真正的大课堂,挖掘生活中丰富多彩的英语教材,引导学生在“生活化” 活动中学习和运用语言,将更有益于提高教学效率。让学生能够在生活中找到英语,运用英语。
2、让学习活动多元自主
在全语言学习活动中,学生是学习发展的主人,只有学生动起来,学生才能在自主、合作、探究中得到真正的发展,学生在动中学习,在学习中发展。切实有效开展综合性学习活动,可以让学生从中获取课文以外的知识与能力。例如上完《6B Unit 5 Seasons》,学生就很好奇,当我们是summer的时候,澳大利亚是winter学生很想更多了关于气候的知识,我就让他们自己上网搜索知识,比如groggy city、spring city等特别的城市,然后在课堂上交流,这样在交流中不仅体会到到成功的喜悦,也真正的使用了英语。在《6A Unit 6 Holidays》的时候,我用多媒体课件创设了丰富多彩的环境,从视觉和听觉等方面感受节日氛围,然后假设你在过什么节日,是怎么样过的,我们一般在这个节日做什么,学生对于那些西方的节日可能不大了解,于是我让他们自己查资料去了解它们,然后在课堂上说出一些信息,有的同学进行表演了Treat or trick的游戏,也有的同学唱了Christmas song,然后根据这些信息,学生自然地能够说出一段话,At Christmas, people usually….They ….而且每个节日在他们的语言中是多姿多彩的,多元的自主学习活动更能有助于学生掌握语言知识,也提高学生语言综合运用能力,让他们自然得说出习得语言。灵动的课堂教学就成为了一种艺术,就充满生命的气息,就出现了更多的精彩。
3、让孩子尝试英文表达
上完课文后,学生习惯于回答问题,或者给一段短文填上合适的单词,整个活动下来学生学到的可能仅仅只是几个单词或者几个简单的句子,于是我给这些活动进行了拓展,不如说6B Unit 7 A letter to a penfriend,学习后我们做了个练习:
Penfriend wanted
Name: Peter White
Age: 12
City:
Family:
Hobbies:
首先我让学生完成上面的信息,对于他们来说这个内容非常简单,但是他们所学会的可能只是几个简单的单词,于是我尝试让他们根据上面的信息,来介绍一下Peter White形成一段短文,在这个过程中重要的是让他们尝试用英文文字表达。正如全语言澳洲学者Haliday所言:“学习语言,学习关于语言以及经由语言学习是同时发生的。”在使用语言学习世界知识与概念的过程中,同时学习语言技能。全语言教学不是一种教学法,而是一种观念、态度和原则,我们可以此为思考、作为教学方向。在英语教育日渐受重视的今日,学校能营造让学生喜欢上英语课的情境,使学生在自然、快乐的学习环境中,开展英语的学习;让学习变成新奇、又充满乐趣,自然就能提升学生的英语能力。
总之,语言的学习应在完整的情景、真实的言语实践中,在完整的语言观的统领下通过整合的语言学习逐渐建构起来。全语言教学在课堂中的实施将为我们更好地理解英语教学提供理论基础和实践模式,并能对小学英语教学起到一定的指导作用,因此在教学中,我们既要培养学生的英语交际能力,加强英语教学的趣味性和实践性,也要注重语言形式的训练,保持语言教学的知识性和系统性。
参考书目:
[1]陈琳、王蔷、程晓堂.英语课程标准解读[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 .
[2]袁洪嬋.全语言——理论基础、实战、启示[J].外语与外语教学,2001(8).
[3]扬洁.全语言和外语教学[J].山东教育科研,2002(1).
全英语飞行教学 篇4
飞行学员的英语课程分为基础英语和民航英语两个阶段。学员在学习过程中看重民航英语, 而忽视基础英语, 导致基础不牢, 难以在后期有效地学习民航英语和通过ICAO测试。从基础英语的课堂设计入手, 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动机是改变这一现状的有效方法之一。国内对于飞行英语课程的研究主要关注民航英语, 即从能力考试的角度分析学生所需要具备的能力水平和考试的标准要求, 如分析民航无线电陆空通话教学 (陈艾莎, 2007) 、在校飞行学员ICAO英语考试障碍 (吴土星, 幸小燕, 2011) 等方面, 鲜有涉及到基础英语课程。
一、任务型教学与飞行基础英语课程
任务型教学起源于交际教学法, 它突出学习者的主体地位而非讲授者的地位、强调语言的功能而非结构, 它是一种“以任务为核心单位计划、组织语言教学的途径。” (魏永红2004, 21) 任务型教学遵循着五项原则, 即“互动性原则、语言材料的真实性原则、过程原则、重视学习者个人经验对学习的促进性原则和课堂语言学习与课外语言使用相关性原则”。 (ibid.28) 这些原则体现出了外语教学从注重语言本身到注重语言运用和语言学习者的变革。任务型大纲认为传统大纲存在一些不足之处, 即忽视学习者内在因素和兴趣需求、教学内容缺乏真实性、提供分立的语言项目、重语言形式轻学习过程和以结果为取向等问题, 在这种批判的基础上, 先后提出了程序大纲、过程大纲和任务大纲, 三者的共同点在于“都以任务为基本分析单位”, 但任务大纲又是在总结前两者缺点的基础上提出来的, 它强调大纲提供的任务需要经过需求分析, 以达到学用一致。
飞行学员的基础英语课程处于相对尴尬的境地, 主要在于:课时量少, 根据学生英语水平的差异, 基础英语课程仅有1-3学期的授课安排;学生重视程度不够, 民航英语在飞行学员心目中的地位是无可取代的。但基础英语课程为民航专业英语奠定学习基础, 从基本的语言知识, 如词汇、语法、句型和文化知识到听说读写等基本技能, 都源自基础英语课程的学习。
结合飞行学员的特点, 可以看出任务型教学对飞行基础英语课程具有直接的指导意义。任务型教学设计的原则强调互动性, 而飞行员在工作中地面指挥系统进行着生动、真实、直接的互动;真实性原则与飞行员处理真实飞行状况完全吻合;过程性原则强调在过程中做事情、获得交际能力, 而飞行员的交际过程基本固定在既定内容和程序之内, 过程的重复性可以使交际更熟练;重视个人经验对学习的促进作用原则更可以发挥飞行员独特的个人经验, 因为其职业的特殊性, 飞行员的个人经验明确了该学习什么内容以及如何学习;课堂语言学习与课外语言使用的相关性原则在飞行学员身上更可以得到直接的实践, 飞行学员需要熟悉民航的相关业务知识, 并把这些运用到实际的工作过程中去。这些原则为基础英语课程的设计指明了方向和途径, 而任务大纲所要求的“需求分析”和“学用一致”, 则使得这种方向和途径变得更加具体、更具操作性。
二、飞行基础英语课程的任务型设计
任务型教学以任务为核心单位计划、组织语言教学, 教师的职责就在于“计划”和“组织”。飞行基础英语课程包含英语读写和视听说两个方面, 在该课程中进行任务型设计就是在教学过程中增加能够让飞行学员感兴趣的、与民航飞行相关的任务。所谓任务, 就是“用口头的或书面的语言来处理模拟或真实的问题。” (ibid.21) 因为任务型教学“是整个系统或课程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 (ibid.25) , 因此它具备灵活性, 在基础课程中增加与民航相关的任务是完全可行的。与飞行员直接相关的民航任务主要集中在实际飞行进程中, 从熟悉基本操作程序、开车滑行、起飞离场、航路上、进场及进近、着陆及着陆后的若干过程, 以及这些过程中的雷达管制、气象条件、非正常情况、紧急情况和遇险等内容相关的口头交际 (吴土星1996, i-iv) 。也涉及到飞行手册、仪表操控、机场图示等内容相关的书面交际。在飞行基础英语的课程中, 适当增加与上述内容相关的任务, 既可以提高学生的兴趣和动机, 又可以帮助他们熟悉相关内容。
教师应该明确基础英语课程中的哪些内容可以设计为相关任务, 如普通词汇在民航英语的特殊意义。以“taxi”为例, 教师可以设计飞行员请求起飞为任务, 让学员完成简单的对话。学员很难找到合适的表达方法, 因为它既包括申请“推出 (pushback) ”和“开车 (start up) ”, 也包括令人迷惑的“滑行”, 即“taxi”。再如对于数字和字母的读法, 飞行英语与普通英语差别很大, 这些都可以进行任务设计。视听说课程可以挑选出某些典型的句型, 结合与飞行相关的音视频文件, 让学员完成于飞行相关的任务;读写课程可以从读写材料中挑选出与民航相关的词汇如天气、通讯、灾难等, 进行设计读写甚至听说的任务设计。
飞行相关任务与基础英语共享共同的词汇、语法或句型句式, 也要求同样的听说读写技能, 在基础英语课程的设计中, 设计相关的飞行任务, 既可以加强对基础英语课程的掌握, 也可以渗透相关的民航知识, 提高学生的兴趣和动机。
结语
飞行基础英语课程使用普通的大学公共英语教材, 在其间灵活地加入与民航飞行相关的任务, 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学习基础英语课程。
参考文献
[1]陈艾莎:《对比分析对民航无线电陆空通话教学的启示》, 《四川教育学报》, 2007 (9) 100-102。
[2]吴土星、幸小燕:《在校飞行学员ICAO英语考试障碍分析》, 《中国民航飞行学院学报》, 2011 (2) 40-43。
[3]魏永红:《任务型外语教学研究》, 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4年。
全英语飞行教学 篇5
[关键词]管理学原理;全英语教学;实践
200年,上海市教委为培养一批教学理念先进、教学方法合理、教学水平高的全英语教学师资,形成与国际先进教学理念与教学方法接轨的、符合中国实际的、具有一定示范性和借鉴意义的课程教学模式,培养有国际竞争意识和能力的学生,启动了一年一度的上海高校示范性全英语教学课程的申报和评审工作,上海电力学院《管理学原理》课程在 2010年获得上海市教委立项。经过4年的教学实践,笔者逐步积累了一些教学经验,同时也对如何进一步提升全英语教学的效果提出了自己的思考。
一、教材的选用
获得上海市教委立项的课程,由上海市教委出经费委托上海高校外国教材中心购买国外原版教材,学生在课程教学中循环使用。我校使用的是Richard Daft主编的《New Era of Management》,这套教材在美国很多知名高校如范德比尔特大学被广泛使用。国外原版教材的优点是印刷精美,看起来赏心悦目,缺点是因为要循环使用,学生不得在书上写字及划线,否则照价赔偿,而国外原版教材每本都在千元人民币左右。这导致很多学生干脆不带课本上课,课后也很少翻阅。所以,在循环四年后,上海电力学院开始改用国内出版的原版英文教材,由史蒂芬·罗宾斯编著的清华大学出版社出版的《Management》,这套教材语言简单流畅,内容深入浅出,很适合作为管理类课程的入门教材。
二、课堂教学
学生注意力的集中限度一般在20分钟左右,而课堂上大段大段的英文很容易让学生感到疲倦,所以只有灵活运用各种教学手段和方法,才能牢牢地抓住学生的注意力。首先是制作清晰简洁又丰富多彩的多媒体课件,适当插入长度在5分钟之内的管理小视频,其次是一些重要的知识点可以在黑板上进行板书,加深学生的印象,或者准备三至五个启发性的、可以让学生一起讨论的小话题,搜寻一些紧扣管理原理的企业事例,最后可以由学生制作英文ppt并用英文来介绍全球500强企业等等,这些都可以让学生在学习到管理知识的同时,又感受到这门课程的趣味性及实用性,从而喜欢上这门课。
三、教学语言
全英语课程的教学效果不仅取决于主讲教师的英语能力,也要考虑到学生的英语水平。管理学原理这门课程是针对大一的工商管理专业的学生开设的,如果100%使用英语教学,效果不一定好。比如在讲解属于重点、难点的知识时,一定要用中文再讲解一遍,否则课程学完之后,学生的英语水平提高了,专业水平却下降了。另外,做案例讨论时,考虑到部分同学的英语水平,可以让他们自由选择是用中文发言还是英文发言。无论是在学生做口头表达还是书面表达时,不过于计较他们的语言错误,而更多的是注重他们要表达的内容。
四、考核方式
管理是一门软科学,需要开发和培养学生批判性思维的能力,而闭卷考试无法总体衡量学生的这一能力,因此,管理学原理课程设计并采用了一套多元化的考核方式。其中,期末考试只占50%,学生的课堂表现、平时作业,课程小论文,英文ppt制作及演讲等占另外的50%,这样既鼓励了学生的课堂参与度,又培养了学生独立分析问题和思考问题的能力。
五、小班教学
我校全英语课程的选课人数控制在30人以内,这有利于老师深入了解学生的英文水平及学习情况,增进课堂内师生的充分交流。管理学原理这门课学生评教的满意度历届都在95%以上,这和小班教学是分不开的。在四年的全英语教学中,笔者虽然摸索出了一些经验,但也发现了一些问题,比如,如何鼓励英语好的学生选择全英语课程,如何找到合适的英文案例以及师资队伍建设问题。
(一)学生选课问题。目前我校开设了管理学原理双语和全英语课程供工商管理专业的学生自由选择,最初的设想是英语好的学生一般来说会选择机会难得的全英语课程,而英语相对差一些的学生会选择双语课程。但实践中却发现一部分英语好的学生主动选择了全英语课程,还有一部分同学则是被迫选择了全英语,因为双语课程被“抢”光了。如何鼓励英语好的学生选择全英语课程,是我一直思考的一个问题。我认为解决这个问题有两个办法。一个办法是根据学生的英语成绩来选择学生,一定成绩以上的学生自动进入全英语课程;二是出台一些政策来鼓励学生选择全英语课程,比如修双语课程3个学分,修全英语课程4个学分(因为全英语课程难度大),这样学生的学分积点就会高些,从而在评奖学金等方面具有优势,以此鼓励提高学生挑战自己的热情。
(二)案例问题。案例教学是管理类课程运用很广的一种教学方法,但在全英语教学实践中,合适的案例往往很难找到。哈佛商业评论等西方通用的案例库中,虽然也有关于中国企业的案例,但大部分篇幅过长,且生词量对我校学生来说过多。国外有些商学院的案例库也有篇幅适中的中国企业的案例,但收费不菲。国内教师编写的英文案例,英文表达往往不够地道。不过,笔者很欣喜地看到,现在国内越来越多的高校教师和国外教师合作编写关于中国企业的案例,相信不久的将来,合适的案例会越来越多。
(三)师资队伍建设问题。管理学原理全英语课程对主讲教师的英语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不仅能用英语表述管理专业知识,而且能用英语流利地跟学生交流和互动。我校管理学原理课程目前有一位全英语主讲教师和一位双语主讲教师,两位老师均有国外留学或进修的经历,用英语表述和阐释管理专业知识问题不大,但是因为讲课时关注到英语表达的准确性,所以讲课的生动程度以及对知识点讲解的详细深入程度就不如用中文授课的课程。如何提高主讲教师的英语水平,是上好全英语课程的一个关键。笔者以为,一方面学校要出台相应的政策全英语或双语教师经常去英语国家进修,另一方面可以引进海外学成归来的人才,进一步壮大师资队伍。全英语教学目前还处在尝试和摸索的阶段,面临种种问题在所难免。我校从2006年起就已开始管理学原理的双语课程,积累了一定的经验,为全英语课程的开设打下了良好的基础。笔者相信,随着管理学原理英语课程师资队伍的不断壮大,教学经验和英语水平的不断提升,学校的各项配套工作不断完善,以及不断借鉴兄弟院校的先进经验,管理学原理全英语课程会更上一个台阶。
参考文献
[1]阎志军.国际经贸专业实行全英语教学的思考[J].教育教学论坛,2014,5((20).
[2]栾东庆,汪明艳,田书格.管理信息系统课程全英语教学的探讨与分析[J].时代教育,2014,10.
[3]欧阳爱平.国际性专门人才的全英语教学策略探索--以北京工商大学注册会计师全英语教学为例[J].现代大学教育,2011(3).
[4]李艳爽.高校实施全英语教学的探讨--以北京联合大学商务学院工商管理专业为例[J].中国电力教育,2010(36).
基金项目
会计学本科全英语教学探讨 篇6
会计学本科全英语教学强调会计专业知识结合英语运用的教学氛围, 上课的语言环境, 教材的使用和学生评价方式都应围绕这个总体目标。具体表现有, 部分学校已经开设或计划引进的会计学全英课程都是以外国成熟职业教育项目 (如AC-CA和CGA) 为依托的。上述目标的制订和具体的合作交流措施无疑有助于培养“地道”的国际化会计人才, 但同时也对教学提出了挑战:
伴随中国新《企业财务会计准则》的颁布, 中国会计准则与国际会计准则之间的“无差异论”就逐渐被讨论。并且, 由于国际会计准则理事会 (IASB) 确认了中国会计准则与国际报告准则实现了“实质性趋同”, “无差异论”似乎还获得了权威的背书。由于相当部分的全英课程都是以国际会计准则为基础, 这种观点也渐渐蔓延到会计课程全英教学中, 认为中文和英语会计教学的差异仅仅停留在授课的媒介———语言上。然而, “趋同不等同于相同” (这是2005年9月财政部副部长王军在作题为“中国会计审计准则国际化趋同发展”演讲时所明确的观点, 他率先批驳了这种主观的“无差异论”) 。在会计课程全英教学过程中, 教师应避免把中文会计准则中的原理和逻辑生搬硬套在全英教学中。简单移植的结果是造成学生会计知识体系上的混淆。另一方面, 英语 (非母语) 教学有其特点和规律, 如:英语专业词汇的特定用法, 课堂气氛的调动, 英文教材的合理使用——都有别于中文会计教学规律, 需要不断摸索和总结。
1、会计准则国际协调概念的混淆——内容上的差异
会计准则国际协调从理论上说可以有两种不同的目标, 美国著名国际会计学家乔伊和缪勒指出:一是标准化;二是协调化。前者要制订和实施全球统一的会计准则来取代各国的会计准则, 也就是各国采用相同的会计准则;后者则不要求统一的会计准则, 但要求各国会计准则通过不断的协调, 逐步缩小不同会计准则、制度之间的差异, 从而达到提高不同国家会计实务和财务报告的可比性。可见, 会计准则“无差异论”过早地进入了会计准则标准化, 从而混淆了“趋同”和“相同”的概念。由于不同国家政治、经济和文化等环境决定因素存在着明显的差异, 会计准则的国际趋同比强调国际统一的标准更具有生命力。中国新会计准则趋同于国际会计准则也正是不断协调的产物, 它是在尊重国情的基础上, 最大限度地与国际会计准则接轨, 并承认与国际会计准则仍然存在的不同方面的差异, 比如固定资产后续计量的模式选择、资产减值转回以至借款费用资本化等方面。
通过分析可知, 基于中国和国际两种不同会计准则体系的中文与全英教学内容上的“无差异论”是没有理论和现时依据的。本科会计学全英教学需要承担起相关的差异辨析职能。教学过程中, 教师需要联系和讲解的两种准则体系的共同点和差异, 为学生提供多元的学科知识平台。
2、英语 (非母语) 教学与中文教学的差异———语言应用上的差异
会计学是一门实用性很强的学科, 其隶属的专业英语与文化有千丝万缕的联系, 由此引发的差异会体现在词汇应用及原版教材编辑中。词汇方面, 会计专业英语中有很多习惯用法, 如:持续经营假设为going concern assumption, 风险溢价为risk premium;同时, 存在一词多用的情况, 其中最典型的是stock的用法:其既可以在商品交易的语境中作为“存货”的意识表达, 也可以在金融资产交易中表示为“股票”。在英文教材编辑结构方面, “however”、“whereas”和“nevertheless”等表示转折语境的词汇有较高的使用频率, 而在这些词之后所列举的内容和观点, 通常是容易被忽略的有关计量和披露前提或假设———这与大多数中文教材中“开门见山”的编撰风格有明显区别。值得一提的是, 部分英文教材在计量模式选择或者资产类别定义的阐述中 (如固定资产后续计量模式选择和金融资产归类) 都采取了这种补充强调的模式。
针对上述情况, 教师要适当地强调英语词汇与实际语境的关系, 实施联系生活的英语教学, 充分调动学生用英语学习会计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在教学过程中, 教师要多加引导, 特别对在章节靠后篇幅的“补充强调”或者“特殊情况案例”进行详细的分析讲解, 以便学生完整、清晰地学习知识。
二、途经:新形势下定位会计学课程全英语教学
在经济全球化、一体化趋势的日益加强的机遇下, 会计学本科课程全英语教学的重要性应该得到彰显。作为结合了会计知识和专业英语应用的课程, 其肩负着理论教育和实践指导的双重任务。因此, 如何合理地设置课程, 进而结合即将面临的就业要求便成为了首要问题。
1、全英语教学引入点面结合的会计准则差异分析
首先, 针对中国与国际会计准则内容上的差异, 本科会计学课程英语教学可以适当地增加中国会计准则与国际会计准则之间的差异分析, 既有助于教师摆脱中文准则惯性思维的束缚, 也有利于学生提高对中文和英语不同语境下会计准则的了解和实务操作。教学过程中, 不必受限于单一教材的内容, 教师可以自己编写适合的英文教案, 也可直接从根据国际会计准则编制的中外财务会计教材中摘取合适的案例。
中国会计准则与国际会计准则的差异分析教学可以从点和面两个层次进行。首先是点, 即从“形式上的协调” (上述有关会计准则形式上的协调和实质上的协调的划分, 主要参考了王华《论会计准则的国际协调》 (1999) 和魏明海《会计协调的测定方法》 (2003) 中的相关理论) ——会计准则制订协调的角度, 逐项分析两套准则存在的差异, 并促使学生同时掌握常用会计事项的两套会计处理方法。例如中国企业会计准则第8号禁止其适用范围内的资产转回任何的减值损失, 而相应的国际会计准则第36号 (IAS36) 仅禁止转回商誉的减值损失。在分析差异的过程中, 两种会计准则的字面讲解, 特别是差异部分的中英文对比固然非常必要, 但更重要的是让学生有直观、形象的认识, 也就是必须有可供实际操作的案例。如:IAS36中关于资产减值冲回的“The increased carrying amount due to reversal should not be more than what the depreciated historical cost would have been if the impairment had not been recognized” (由于资产减值的冲回而增加的资产账面价值, 不能高于资产以前年度没有确认资产减值损失时的账面价值) ———以英语虚拟语气制订的国际会计准则原句如果不辅以具体案例讲解, 且在中国会计准则未有该方面涉及的情况下, 学生很难清晰地理解资产减值冲回价值封顶的概念。其次是面, 即“实质上的协调”———会计准则执行的协调, 从会计实务和财务报告的协调的角度, 对我国会计准则国际协调的总体效果做出介绍和评价。从形式上来看, 我国会计准则与国际会计准则的差异确实在逐步缩小。但是, 会计信息编报者和使用评价者更关心会计准则实质上的协调, 因为只有实质上的协调才能“真正实现财务报告的可比性, 从而为投资决策和宏观调控等提供有用的会计信息” (魏明海:会计协调的测定方法, 中国注册会计师, 2003 (4) ) 。按照中国证监会的规定, 部分AB股上市公司需按照国内会计准则和国际会计准则编制会计报表, 对两种会计标准下产生的利润差异要在年报中予以调整和列示, 这就为评价我国会计准则国际协调的效果提供了难得的机会, 也为教学提供了就地取材的渠道。教师可以选取适当层次的研究成果, 进行简要的讲解或者以专题讲座的形式来深化教学内容。
2、发挥英语桥梁作用, 教学形式三位一体
本科阶段的会计学英语课程以实用为主, 所涉及的英语会计应用技能大多应能迎合新世纪会计职业的特点, 因此应突出特点, 在学校教育与社会服务之间发挥桥梁作用。当下, 会计专业的本科毕业生都倾向将“四大”等国际会计师事务所作为初次择业的首选, “四大”的人才选用标准也确实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中、高端会计就业市场的走向。需要注意的是, 国际会计师事务在招聘大学毕业生时, 时常出现对会计专业背景没有过严要求的情况:经济、管理或者语言等相关专业的应聘者被录用后, 所在事务所会提供各种的培训, 使员工尽快具备在会计师事务所工作所需要的知识和技能。这就意味着, 面对非会计专业求职者激烈的竞争, 会计本专业的学生必须体现出自身差异化的优势———熟练掌握专业外语及通晓相关会计技能, 并具备以下的专业素质:一是具有娴熟的中国及国际通用专业会计知识。在经济全球化的背景下, 为数不少的会计服务委托人都是跨国企业, 母公司与各个区域分公司之间垂直或平行财务信息质量的监督和优化, 很大程度上依赖着专业会计人员对各类会计信息所进行的协调和转换。二是英语沟通顺畅。面对国际化竞争, 外语工具日益重要, 掌握专业、到位的财务会计英语及娴熟的商务英语沟通技巧, 是国际会计师的基本要求。三是具有良好的知识平台, 可塑性强。会计师事所一般会通过持续、衔接的培训, 将来自不同背景的毕业生打造出分工明确、素质精良的职业团体。同时, 再培训和再磨合也是优胜劣汰的过程, 只有那些掌握较强学习能力, 并努力拓宽专业知识结构和视野的人员才能留在团队中。
上述提到的三个方面, 会计学本科全英语教学都能达到不同程度的覆盖, 既要让毕业生“进得去”, 更要保证其“站得住”。在合理教学模式的规划下, 学生完全能在学习中得到针对性的锻炼的机会。澳大利亚本科教学模式的划分值得借鉴:其本科教学活动由传统的单模块转变为三模块 (models) 组成, 包括授课 (Lectures) 、小组讨论与辅导 (Tutorials) 、课堂练习与辅导 (Workshops) 。授课作为传统的传授知识模式, 在课程教学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但教师需要避免“填鸭式”的教学, 并充分利用“顺向迁移”的学习心理特点, 积极调动主观能动性 (如举一反三) 并培养批判性思维 (如不盲从教材的观点) 。例如, 会计学英语课程涉及国际会计准则的介绍和归纳, 教师可以适当地采用自学指导法, 引导学生承担部分课程内容的查找及归纳;通过自学质量评价机制的建立, 教师可以有效地掌握教学进展并及时地提供指导, 保证学生在资料收集的过程中开拓视野, 逐步累积与会计相关的学科知识。
会计学本科全英语教学的小组讨论应定位于协助学生有效地归纳、应用所学到得知识, 并借此加强英语沟通能力, 为就业做好准备。在本模块中, 案例教学应得到重视, 并广泛应用在会计环境介绍、计量模式选择和会计准则国际协调等知识点上。课程涉及到的会计政策选择、投资分析和企业管理等知识点, 都是适合案例分析的典型题材。在具体操作中, 教师可引导学生投入精心设计的案例讨论之中———让学生在仿真的情景中体会了更为主动的角色, 使其有机会充分应用课程各章节的知识。教师应该鼓励学生在小组讨论、论文总结以至课堂报告中以英语为主要语言, 并把学生专业英语的应用水平作为考核的重要依据。强调全英语的环境, 既符合会计学本科全英语教学的初衷, 也迎合当今会计职业需求。在教学资源充足的前提下, 会计学与相关学科的英语案例或专题教学可考虑配备专职的教师。这也是澳大利亚在本科会计教学中的成功经验, 其优点有:首先, 专职教师通过编写针对性较强的案例或者精选资料、更新信息, 可以保证案例教学的高质量, 并最大程度实现与相关学科知识点的对接和综合运用;其次, 授课教师与专职教师之间在教学思维和教学方法上可以彼此借鉴、相辅相成, 起到互相促进的作用。
鉴于会计学本科全英语教学的特点, 课堂练习与辅导的模块可以分为两部分。首先是课内知识点的讲解:在每一个学期总结阶段 (如期中和期末复习阶段) , 选取课程内有代表性的专题, 通过课堂练习和课内测验的形式, 加深学生的理解。在归纳和复习的同时, 教师应尽可能通过知识点的梳理, 明确学习逻辑和途径, 减轻学生的压力并激发对全英课程学习的兴趣。其次是课外专题的介绍和讲解:教师可以邀请有经验的会计从业人员和财务管理人员作英语主题演讲, 介绍实务中遇到的新问题和会计职业界发展的最新动向, 以期弥补教学在实务操作当中的不足, 完善学生的会计学知识体系。
三、结束语
在会计学科日益国际化的背景下, 会计学本科课程全英语教学的发展空间得以释放, 获得了难得的发展机遇。在新环境下, 教学定位需要重新审视, 并相应采取多种方式进行灵活的教学。值得注意的是, 基于中国与国际会计体系尚存差异的现实, 教师在教学实施过程中应通过英语这个媒介, 帮助学生构建坚实、正确的会计概念体系以及思维模式, 作为学习和比较中外会计学科知识的基础。能准确定位差异和应对差异的会计学本科全英语教学, 既可以保证传统学科知识和最新发展得以传授, 也能肩负起与职业教育接轨的任务。
摘要:随着经济全球化、一体化趋势的日益加强, 社会对能直接参与国际竞争与合作的国际通用型人才的需求越来越大, 精通会计但对本专业英语未能熟练掌握的单一型人才, 在国际竞争与合作中很有可能处于劣势。在这种情况下, 以ACCA和CGA为代表的会计学本科全英语教学课程在各个高校里应运而生。如何应对中文教学和英语教学的差异, 更好地发挥全英教学在会计教育和就业需求的桥梁作用, 便成为会计教育工作者需要钻研的课题。本文首先厘清会计中文和英语教学的在内容和方法上差异, 阐述容易出现的理解偏差;其次结合本科会计教育的特点, 提出针对性的建议。
关键词:全英语教学,会计准则国际协调,职业教育桥梁
参考文献
[1]盖地、刘慧凤:会计原则协同:会计准则国际趋同的切入点[J].会计研究, 2004 (3) .
[2]乌焕焕、和学新:面向生活的英语教学策略[J].教育科学研究, 2009 (8) .
[3]孙晓玲:澳大利亚大学会计教育及对我国大学会计教学的思考[J].改革与战略, 2004 (6) .
[4]王华、刘晓华:中国会计准则国际协调效果的实证研究[J].中央财经大学学报, 2007 (12) .
[5]魏明海:会计协调的测定方法[J].中国注册会计师, 2003 (4) .
[6]吴水澎、谢诗芬、薛祖云等:会计理论[M].机械工业出版社, 2007.
小学英语“全语言”课堂教学实践 篇7
笔者依据全语言教学的理论, 指导学生在小学英语实习中, 进行了课堂实践, 取得了良好效果。以下笔者将从别具风格的全语言教室环境的创设、合作学习小组的建立、语言教学材料的选择、互动性课堂教学四个方面谈谈小学英语“全语言”课堂教学实践。
一、创设别具风格的全语言教室环境
全语言教室应该具有舒适、友善和人性化的布置。教师里的课桌不是成行成排的秧田式排列, 而是围成几个圆圈。如图 (1) 所示:
每组由五位同学组成, 组长 (可由教师指派, 也可由学生自己采用轮换制方法产生) 负责整理本组同学收集的信息, 对出现意见分歧的问题组织本组同学展开讨论, 教师可信步于各小组之间, 不断给予指导、帮助学生顺利完成学习任务。这种空间排列方式不仅适合于大班教学, 而且适合于小班教学, 给学生提供了一种个性发展和自我指导的小组学习方式。
当然, 如果班级人数过少, 也可采用图 (2) 的空间排列方式, 更便于师生之间的互动。学生并不一定固定坐在同一个位置上, 可依照课程需要随机变化分组。此外, 也可在教室中央位置或适当的地方设置一个“L”舞台, 为学生展示自己的英语表演才能提供场所。
由于语言输入对语言学习具有极大的影响, 教室的布置还应体现丰富的语言环境。如在教室的各种实物上贴上英文标签;设置一面很显眼的“单词墙”, 上面按字母顺序贴着使用频率较高的单词;开辟不同主题的学习区, 各区有教师和学生一起收集来的与主题相关的英文资料或学生自己创设的作品;图书角布置成舒适的适于阅读的地方, 那儿有各种各样丰富多彩的英文图书、小说、报纸、杂志及学生们喜欢的食品或玩具的英文包装或说明, 各类英文海报等。学习者“沉浸”在读物丰富的教室里, 使语言学习回归真实世界。
二、建立合作学习小组
全语言课堂教学要以学生为中心, 考虑学生的需求、动机、目的、兴趣、差异等, 利用学生的现有知识, 尽可能地为其提供大量的参与机会。
建构主义 (Constructivism) 理论及维果茨基 (Vigoski) 的“最近发展区” (Zone of Proximal Development) 表明:合作学习是一种很好的以学习者为中心的学习方式。不同程度的学生可在合作学习中相互取长补短, 加深对问题的理解, 促进学习质量的提高, 从而增强学生的学习欲望, 充分调动学习热情。
学习小组的划分可以有多种组织形式, 如异质就近组合——按班级正常的座次, 将座位邻近的学生组成学习小组:或任务驱动组合——围绕一项具体的学习任务或一个需要解决的实际问题, 让学生按兴趣和爱好自主进行的合作学习组合。但无论怎样划分都要把握一个原则, 即“应有助于小组成员积极主动地参与学习过程, 并能使小组成员彼此协助, 相互支持, 共同合作, 以提高个人的学习成效和达成该团体的学习目标”。
三、选择原汁原味的语言教学材料
学习外语的最终目的是为了能够与所学语言国家的人们进行交际。因此, “原汁原味”的语言是很必要的。教学材料应真实、实用、有意义, 从整体到部分呈现语言, 而且必须建立在学习者的文化背景知识和兴趣之上, 贴近学生的生活。根据克拉申的监控理论 (Monitor Theory) , 在最小或没有心理障碍即情感过滤 (affective filter) 最低的情况下, 给学生提供充足的、比原来语言水平有所提高的“可理解的语言输入量”, 并达到“i+1”, 学生就能自然学会语言。
目前, 我国绝大多数的小学英语教材以人教版的《小学英语》为主, 这套教材尽管在选材、内容的编排上有了较大的提高, 但忽略了对英语阅读和写作的训练, 语言输入量低。为弥补不足, 教师可在正常的教学情况下, 根据学生现有的知识水平, 补充一些图文并茂、为学生喜闻乐见、涉及面尽量广泛的英文读物, 帮助并鼓励学生阅读。
在英语学习的初级阶段, 教师可适当用母语作辅助, 尽可能多地对学生讲英语, 多用英语讲故事或唱英语儿歌等;也可充分利用录音磁带、VCD、CD碟等, 让学生多听原汁原味的英语, 帮助学生通过熟读故事扩大词汇量。当学生有了一定的听、读的积累时, 应及时鼓励学生尝试着用英语把想法写出来。“宽容学生的拼写错误, 注重其所表达的意思, 保护学生的表达欲望, 使学生的语言以一种完整的形式不断发展”。
四、实现互动性课堂教学
什么是“互动性课堂教学” (interactive classroom performance) ?Wells指出“……语言的互动是一种合作的活动”, 它包括“建立一个由发送器、接受器和语境三者构成的三角关系”。“在这个过程中, 互动的参与者在一定的自然或非自然语境中, 借助文字或非文字手段, 对信息进行理解、加工和交流”。
在全语言课堂教学中, 教师应把语言作为一个整体来教, 把听、说、读、写的教学活动围绕一个有实用价值的主题展开, 实现师生互动、学生互动和人机互动的课堂教学模式。Blanton曾设计了整体语言课堂教学模式, 借鉴于此, 笔者认为典型的全语言课堂教学过程应该是这样的:
1. 教师借助于多媒体课件或其他教学手段, 引入主题并介绍相应的背景知识, 以助于学生理解, 诱发学生兴趣, 为下一步活动做准备。
2. 要求学生在班上或课下阅读课文, 提出问题, 展开讨论。
3. 让学生根据课文内容讲解其情节或扮演不同角色。
4. 根据课文中有关的问题写篇短文。
5. 分小组根据课文内容谈感受。
6. 要求并辅助学生写下自己的感受。
7. 学生间互相阅读、批改作文。
8. 让学生再回到原文中寻找新的内涵。
9. 让学生讨论本课的文体特色及中心思想, 并共同完成一份讨论报告或调查报告。
10. 各组派代表向全班汇报, 师生共同评价。
11. 学生听录音跟读, 模仿发音。
由于课堂时间有限, 一堂课如果难以完成, 可分几堂课去做;或者学生在课堂上完成任务有困难, 可让学生课下分小组相互合作, 共同探讨研究, 但教师必须及时检查。教师还可为每位学生都建立档案, 记载学生的平时课堂活动、作业完成情况, 然后从整体着眼, 综合评估。
全英语飞行教学 篇8
英语课程具有工具性和人文性双重性质。就工具性而言, 英语课程承担培养学生基本英语素养和发展学生思维能力的任务。就人文性而言, 英语课程承担着提高学生综合人文素养, 形成良好的品格和正确的人生观与价值观的任务。英语信息化教学, 应关注英语课程的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特点, 促进学习者应用英语交流的能力。
●英语信息化教学趋势
多媒体和网络的出现, 促使了多媒体网络教学的产生, 其交互性、非线性化、智能化和全球化的特点为英语教学带来了全新的革命。而近几年随着移动互联网技术的快速发展, 英语教学在交互性、非线性化、智能化和全球化的同时, 朝着“移动化”的方向发展, 为学习者的“全时空英语学习”带来了可能性。全时空移动学习又称为E-learning或Mobile Learning, 是指学习者能够使用任何设备 (包括笔记本电脑、手机、学习机、UMPC、平板电脑、掌上电脑等便携式设备) , 在任何时间、任何地点进行学习。
●英语信息化教学策略
传统英语教学基本上是以行为主义为理论基础, 强调的是刺激—反应, 教师主要起到一个外部刺激作用, 教学中忽视了学生内在的心理反应。而新型英语信息化教学模式, 是以建构主义为理论基础, 它提倡给学生提供建构理解所需要的环境和广阔的建构空间, 让学生自主式、发现式、合作式地学习。
1.英语全时空移动学习概述
随着第二语言教学观念的改变, 英语课堂教学不再是“以语法分析或词语讲解为中心”, 也不再是“以听力训练或读写训练为中心”, 而是“以言语交际为中心”。传统英语教学的交际应用只局限于课堂上的对话练习, 而英语作为一门语言, 最有效的学习方法就是使学生能够随时随地交流和使用英语。在英语信息化教学中, 信息技术可以提供资源环境。电脑和网络的出现扩大了学生学习英语的时间和空间, 学生可以在家通过电脑与同学和老师进行英语交流。而移动互联网的快速发展使全时空英语学习变成了可能, 学生可以通过平板电脑等手持设备进行学习和交流, 平板电脑等手持设备不受时间和空间的限制, 其移动性和便携性可以帮助学生实现自主听读、拓展听读、记录表现和即时反馈。
2.创设虚拟仿真情境
任何知识都具有产生和应用的具体环境, 只有在真实的问题情境中学习, 学生才会感受到学习的意义和价值, 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与强烈的学习动机, 并充分调动已有知识来解决问题。在英语课程的教学中, 教师可以应用信息技术, 以图文并茂、视听结合的方式给学生呈现真实情境, 营造“真实”的氛围, 并且可以通过增强现实技术达到超越现实的多感官体验, 从而调动学生积极投入到知识的学习和问题的解决中, 并乐在其中。这些情境主要是真实情节中的模拟交往, 并不局限于课堂, 可以通过移动技术贯穿于整个正式和非正式教学中。
3.任务型课前预习
当学习新的语言情境前, 教师首先在英语网站布置学习任务, 学生可以通过移动设备随时随地访问此网站了解自己的学习任务, 同时从包括网络在内的多途径寻求答案。
4.整合网络资源
教师可以利用Blog、专题学习网站等形式提供给学生丰富的英语资源, 让学生自主地、多角度地阅读。学生在对大量信息进行快速提取、重新整理、优化组合和加工运作时, 也就内化了知识、形成了认知结构, 继而会逐步养成良好的信息加工能力、信息分析能力和流畅的思维表达能力。同时, 教师可以为每个学习主题创建一个资料库, 并且创设一个BBS, 搭建用于学生之间交流的平台。这样的资料库与网络社区给了学生自主选择学习内容、平等参与教学活动的机会, 使每位学生能在平等参与的过程中获得知识, 促进心智的发展。
5.设计任务
英语信息化教学可以通过任务驱动的方式来完成。任务可以是一篇作文, 可以是一组对话, 甚至可以是一个小舞台剧, 总之是与学习目标相关的一个学习主题。学生通过自主探究、小组协作的形式, 认真调研相关素材, 构建起自己对学习内容的观点, 并能通过恰当的方式表达出来。教师与学生除了课堂上的语言交流外, 还可以使用移动设备通过BBS论坛、QQ聊天、E-mail发送信息观点进行讨论。
英语信息化教学模式绝不是简单的多媒体课件展示, 也不是简单的网络应用, 而是一种研究性学习、合作型学习、资源型学习的教学模式。作为新时代的英语教育者, 不但要充分利用信息化技术为英语教学营造一个引人入胜的自由的全时空学习环境, 更要与学生架起沟通的桥梁, 让学生在学习英语知识的同时学会为人、学会认知社会。
参考文献
[1]刘成新, 李兴宝.现代教育技术:信息化教学理论与方法[M].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 2012.
[2]关立雁.大学英语教学移动学习模式研究[J].今日科苑, 2008 (6) .
全英语飞行教学 篇9
全英语教学模式是在总结双语教学经验基础之上开展起来的全新的教学模式。一般采用全英语教学的国内高校大多选择营销、经贸专业进行教学实践, 与双语教学相比, 全英语教学模式要求教师和学生的专业和外语基础较高, 学生与教师的配合必须积极主动, 学生课堂和课外学习的内容较多, 考核的深度和难度较高。因此, 全英语教学是一个具有挑战性的教学模式。营销专业采用全英语教学, 主要是为了培养与国际接轨的国际营销管理人才, 满足企业国际化发展战略的需要。在营销专业采用全英语教学, 讲授国际营销专业课程是必要和紧迫的。
1 营销专业全英语教学的目标
采用全英语教学的营销专业教学目标是通过引进国际经典教材、借鉴国际著名高校的教学方法和教学经验, 在全英语教学环境中实施营销专业课程的教学活动, 培养学生熟练掌握和灵活运用国际先进的营销理论和方法, 熟悉国际市场运作规则和惯例, 具备作为基层营销专业人才独立开发国际市场的基本能力。
2 营销专业全英语教学的瓶颈问题
2.1 教师的专业水平和英语运用能力
全英语营销专业教学要求教师不仅具有扎实的理论知识和运用能力, 而且必须具备很强的英语理解和双向沟通能力。在国内高校中, 同时具备这两种能力的教师很少, 很多经验丰富、年富力强的教师理论基础扎实、科研和运用能力较强, 但是语言能力比较欠缺, 难以在全英语教学环境中, 有效地运用熟练的英语, 将自己平生所学倾囊相授。另外, 大多数新加入教师队伍的年轻教师语言能力较强, 能够熟练运用英语与学生沟通和交流, 但是专业基础、科研能力相对薄弱, 对于比较深奥的理论、方法以及经典案例难以深层次地向学生传授。这种情况在国内高校中普遍存在, 成为实施全英语教学的首要瓶颈问题。
2.2 学生的理解能力、英语水平和学习动力
国内高校本科生大多在中学阶段没有接受过全英语教学, 中学时代接受的英语教育多为应对高考, 在语言运用能力方面比较薄弱, 另外学生的英语词汇量, 特别是专业词汇量明显掌握不足。由于学生在校期间缺乏实践, 难以充分理解营销专业课程中的经典案例。在全英语教学环境中, 这些学生大多感到接受困难, 同时还要利用课余时间补充自己的英语词汇量, 需要记忆大量英语生词, 逐渐产生畏难情绪, 部分学生止步不前, 学习动力明显下降。营销专业学生大多思想活跃, 在困难面前, 部分学生趋向于选择难度较低的课程。
2.3 教学硬件问题
目前很多高校存在教室、设备、实验室 (机房) 的硬件问题, 这些问题影响了全英语教学的效果。有的高校教室很紧张, 往往采用合班集中上课, 由于听课班级不同, 学生水平差异很大, 影响教学效果。另外, 有的教室缺少多媒体设备, 或者多媒体设备陈旧, 常出故障, 同样导致教学效果不理想。学校的实验室不够, 或者排课拥挤, 这种情况也使得全英语教学课程的学生模拟实训项目难以实施。
2.4 教师和学生在教与学过程中缺乏激励机制
全英语教学是一项全新的教学模式, 在全英语教学的教与学的过程中, 无论教学和学生都会遇到很多困难, 克服困难, 成功地达到教学目标, 不仅需要教师和学生自身内在的动力, 更需要来自外部的激励。国内一些实施全英语教学的高校对授课教师和学生在物质和精神方面的激励不够。
3 解决全英语教学问题的对策
3.1 加强师资建设, 提高全英语课程教师的整体水平
国内高校中具有扎实的理论知识和运用能力, 同时具备很强的英语理解和双向沟通能力的教师很少。在这种情况下, 学校可以一方面选派优秀的营销专业教师到国际著名大学进修, 提升专业理论水平和语言能力;另一方面引进海外优秀的专业人才到校任教, 改善学校教师队伍结构, 通过相互学习, 取长补短, 整体上提高教师的从教能力和学校的国际化水平。
3.2 引入学生的遴选机制, 保证全英语教学质量
由于同年级、营销专业学生彼此间的专业水平和语言能力都存在较大差异, 对于全体学生均采用全英语教学模式, 最终的效果并不理想。必须采用遴选的方式, 通过专业和英语能力测试, 从同年级、营销专业的学生中选出达到学习全英语营销课程水平的学生, 参加学习。通过对入选标准的控制, 保证参加学习的学生有能力学好全英语课程。
3.3 增加硬件投入, 达到全英语教学环境要求
全英语教学的成功会大大提升高校国际化水平, 对于培养国际化人才至关重要。学校必须着重改善硬件条件, 满足全英语教学环境的要求。从教学硬件方面, 加大对全英语教学的支持。全英语教学目标的实现, 可以提高教师和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国际化水平, 从而增强学校的核心竞争力。
3.4 采用激励机制, 增强教师和学生的工作和学习动力
与普通营销专业课程相比, 全英语营销专业课程的教学是一个更加艰苦的过程, 在此过程中教师和学生的脑力劳动强度较大, 必须采用适当的激励机制, 尤其是来自外部的激励, 才能确保全英语教学目标的实现。学校可以采取课时费补贴、职称和岗位评定优先等政策, 从物质和精神方面激励教师。同时采取增加学分、课外学习费用补贴、优先参与学校科研项目等政策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
4 结论
虽然全英语教学是一项艰巨而复杂的全新教学模式, 但是这种教学模式对于提高学生, 尤其是营销专业本科生的专业国际化水平有极大的推动作用。随着国内企业做大做强, 国际化进程的加快, 企业需要越来越多的国际化营销和管理人才, 全英语教学的目标不仅能够培养企业需要的这些人才, 更重要的是这些人才可以从根本上提升企业的核心竞争力。
参考文献
[1]黄强.英美高教评估给我国高校全英语教学评价带来的启示[J].科研管理, 2007 (3) .
[2]吕占峰, 龙朝双.关于全英语化教学的思考[J].科技进步与对策, 2002 (2) .
小学英语全语言理论下的教学策略 篇10
一、以完整为前提, 凸显“全”的特征
1. 单词整体教学———以音、形、义为结合点。
在进行单词教学时, 我们习惯于利用各种实物、图片、模型等直观教具来刺激学生的眼、脑、耳等感官, 使音、形、义相结合。在全语言理论指导下, 我们尝试帮助儿童建立字母与其读音之间的关系。
2. 整体对话交际———以知识整合为出发点。
早期的外语教学, 十分强调将语言划分为各个小部分的“重复不断操练”, 然后再将各部分还原为语言整体训练。而语言是不可分割的, 当语言被分割得支离破碎时, 就已不再是语言。在全语言教学中, 教师要充分了解和相信完整的语篇能给学生提供丰富的语言, 从语篇中提取有用的信息和知识, 帮助学生建构意义, 以此拓宽学生的视野, 将语言的学习与其他学科甚至整个世界联系起来。
3. 单元整体备课———以主题式为整合点。
全语言小学英语的课程应以主题式单元为核心架构。在对学生的需求和程度进行分析的基础上, 把教学目的、教材选择和教学内容建立在此分析基础上, 变“单一课时备课”为“单元整体备课”。
过去我们常常以“单课时”为备课及教学的对象, 但在教学中往往感到“捉襟见肘”。全语言理论给了我们很大的启发, 以“单元”为单位重新整合, 形成一个完整的知识体系。变“吃透教材”为“整合多元素”, 体验“资源”作用。我们发现, 在整合这些资源之后形成的一个有机整体, 离“形成体系”也就不远了。
二、以儿童为本位, 实现人的教育
让儿童拥有语言学习的自主权。除了要让学习者感到语言学习是具有个人意义的、有用的、有趣的, 还要让学习者有使用语言的自主权。他们可以决定使用语言是为了什么目的、如何去使用及何时使用等, 而教师也应尊重学生的这些权利。
1. 引导学生明确目的。
当所学内容基于学生的经历和兴趣时, 学生最容易理解其意义。但是仅仅这一点是不够的。所以, 教师还需要将所学内容与学生的生活联系起来, 使他们能发现学习的目的。
比如, 结合学生上学迟到的情景学习I’m late.Don’t be late again.结合一个学生上课迟到了的情景学习May I come in?Come in, pleas.春天来临, 各个学校纷纷组织春游活动, 学生们更是充满了期盼和向往, 结合一般将来时组织学生进行讨论:What are you going to do next week?Where are you going?When and where are we going to meet?what are you going to buy?How are we going to get there?等等。
只有当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认识到自己是学习的真正主人时, 他们才更愿意在学习新事物时具有必要探索精神。
每一个学生都是有思想的个体, 他们渴望与人交流, 与人对话。有目的的学习活动不是单个学生所能完成的, 而是需要学生之间、师生之间、甚至学生和其他人之间进行交流才能完成的活动。全语言观点倡导要重视儿童在形式多样的, 与他人相互作用的过程中, 通过运用语言来建构语言的知识。以5B Unit 3 Do you have any hobbies?为例, 为了巩固句型Do you have any hobbies?Yes, I do.I like……我们可以设计以下几个情景以供学生和他人进行交流的实际场景:学生之间互相询问彼此的兴趣爱好;学生向教师 (包括听课教师) 询问兴趣爱好;回家后向父母、亲戚、朋友了解他们的兴趣爱好等。
2. 激励学生发挥潜能。
我们在教学中容易低估学生的能力, 总认为时机还不够成熟, 总是按部就班地把知识掰开了、揉碎了给学生“吃”。而全语课堂要求教师能够正确地评价学生的能力并对学生充满信心, 只有这样, 教师才能在教学中大胆尝试, 使学生的潜能得到最大限度地发挥, 从而获得最好的学习效果。牛津小学英语6BUnit 3 Asking the way中出现了take a bus一词, 考虑到小学教材中出现take的词组很多, 有的教师就自己亲自把这些词组进行了归纳整理, 其实我们可以放手让学生自己去总结。以下是我们学生自己归纳出来的一组take的词组:take a bus, take a car, take a taxi (表示“乘”交通工具) ;take some bread, take some medicine, take an apple…… (表示“吃”) ;take photos, take a rest, take notes…… (表示“做事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