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eb应用服务器

2024-11-18

Web应用服务器(共12篇)

Web应用服务器 篇1

随着现代通信技术的发展、Internet的普及, 网络技术特别是基于TCP/IP通信协议的Web技术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和普及。在TCP/IP协议基础上建立的HTTP超文本传输协议、FTP文件传输协议、Telnet远程登陆协议以及SMTP邮件协议等协议族构成了Web技术的核心。更重要的是这些协议是开放、标准和独立于系统平台的, 利用现有的网络硬件基础, 就可以很方便地建立基于TCP/IP网络协议的Internet/Intranet网络系统。在传统的Web应用中, Web服务器往往与数据库系统或者文件系统并存在一台高性能的计算机系统中, 数据库服务器是Web服务器的信息来源, Web服务器则是系统的信息发布中心, 它接收来自浏览器的请求, 并根据请求生成新的页面发送给Web浏览器, 完成信息在网络范围内的传输。Web服务器检索的信息来自数据库系统, 实时性要求不高, 可以满足常规的查询和检索系统的要求。

随着嵌入式系统技术的发展, 人们越来越多的采用WEB技术进行嵌入式系统的远程监控。

基于WEB的远程控制系统是以嵌入式WEB服务器为中心, 通过Internet网远程访问嵌入式WEB服务器, 嵌入式WEB服务器通过现场总线控制各个结点, 以达到远程监控的目的。任何一台装有浏览器的PC机都可通过Internet网访问嵌入式WEB服务器。

嵌入式web服务器是当今研究嵌入式的应用热点, 基于WEB的远程控制对远程终端要求低 (装有浏览器的PC机即可) , 再加上现在Internet和宽带的普及, 基于WEB的远程控制这种方式将得到广泛的应用, 可广泛的应用到工业设备远程监控, 自动化农业, 网络化信息家电, 智能楼宇, 远程安防监控系统等。嵌入式系统在这些方面的应用非常广泛。下面例举一些嵌入式WEB服务器的应用:

1 在We b视频点播系统的应用

近年来, 视频点播VOD (Video on Demand) 的名字在媒体上出现得越来越多。VOD技术使人们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 不用借助录像机、影碟机、有线电视而在电脑或电视上自由地点播节目库中的视频节目和信息, 是可以对视频节目内容进行自由选择的交互式系统。

VOD的本质是信息的使用者根据自己的需求主动获得多媒体信息, 它区别于信息发布的最大不同:一是主动性、二是选择性。从某种意义上说这是信息的接受者根据自身需要进行自我完善和自我发展的方式, 这种方式在当今的信息社会中将越来越符合信息资源消费者的深层需要, 可以说VOD是信息获取的未来主流方式在多媒体视音频方面的表现。

2 在不间断电源系统的应用

UPS (uninterruptible power supply) 直译为不间断电源系统。作为网络系统中的保护设备, 它主要起到两个作用:其一是为电脑系统提供备用电源, 目的是防止电网供电突然断电造成对重要文件数据损害;其二是消除电网供电上的“污染” (包括浪涌、波动、脉冲、噪声等) , 使电脑中的电子部件免受摧毁性损坏。而如何确保UPS系统的正常运作就成为一门新的课题。监测UPS中的电池状况, UPS机房的环境温度, UPS系统的负载情况, 都将成为确保UPS系统正常工作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当前是一个构筑在网络基础之上的信息化时代。结合实际需要, 如何利用internet方便的实现对不同的UPS机房进行统一监测和管理将成为大型UPS系统的基本要求。基于嵌入式web服务器的UPS监测系统有两部分组成:测量网和嵌入式web服务器。其中测量网完成对UPS机房的监测并将测量结果传送到嵌入式web服务器上;嵌入式web服务器获取测量结果并且完成web服务器功能, 使得用户可以远程访问测量结果。

3 在网络视频监控的应用

目前, 以网络为基础的数字视频监控系统是视频监控系统发展的主流, 而随着微处理器技术、计算机网络技术的进步, 基于嵌入式WEB的网络视频监控系统逐渐得到了人们的广泛关注, 其主要原理是:嵌入式视频服务器采用嵌入式实时操作系统, 内置嵌入式WEB服务器, 摄像机传送过来的视频信号经高效压缩芯片压缩后, 通过内部总线传送到内置的WEB服务器。用户在监控端可以直接通过浏览器观看WEB服务器上的摄像机视频图像, 授权用户还可以控制摄像机云台镜头的动作。

系统由摄像机、嵌入式WEB服务器、传输网络和监控端组成。摄像机用来采集监控现场的视频。嵌入式WEB服务器是整个监控系统的核心, 有硬件和软件两个部分。其主要功能包括:为监控端提供WEB访问页面;对监控端的访问进行有效性、安全性检查;响应监控端的请求, 为监控端提供所需要的视频图像;接收监控端的控制信息, 经过软硬件转换后对摄像机进行控制。每个服务器有自己的IP地址, 在监控端可以通过浏览器界面访问服务器。监控端的功能则是显示现场视频, 并根据需要向服务器发送视频请求以及对摄像机的控制信号。

4 在电力系统中的应用

电力系统是一个包含了电能生产、传输和使用的复杂系统, 各种生产设备地域分布广泛, 设备类型众多、数量巨大, 对这些设备的监控、诊断和维护成为提高系统管理水平的重要内容。而电力系统经过设备改造后, 其硬件基础和信息网络的建设得到了极大的改善, 这就为EWS技术在电力系统的应用打下了良好的基础。下面是嵌入式Web服务器技术在电力系统中的应用实例:

●基于嵌入式Web服务器技术的网络视频监控在电力系统中的应用

基于嵌入式Web服务器技术的远程网络视频监控的原理是在视频服务器内置一个嵌入式Web服务器, 采用嵌入式实时操作系统。摄像机传送来的视频信号数字化后由高效压缩芯片压缩, 通过内部总线传送到内置的Web服务器。网络上用户可以直接用浏览器观看Web服务器上的摄像机图像, 授权用户还可以控制摄像机云台镜头的动作或对系统配置进行操作。该系统主要应用于无人值守变电站、电业局/电厂综合监控系统、现场生产调度指挥系统以及对灾害和突发事件的应急处理, 以确保监控场所内设备的可靠运行及人员的安全。相对传统的监控系统而言, 它具有节省费用、即插即看、高性能、独立网络环境和设备的灵活接入等优点。

●基于嵌入式Web服务器技术的远程监测与故障诊断在电力系统中的应用

将Web技术与监测及故障诊断技术的结合策略有设备端嵌入式Web服务器体系、基于服务的Web服务器体系和综合的多Web服务器的系统体系等3种。其中设备端嵌入式Web服务器体系把Web服务器放在设备处, 与设备集成在一起, 用户通过Web浏览器监测设备状态, 同时可通过浏览器编程的方式来控制设备端的数据采集方式。通过合理分配计算任务, 可以充分发挥客户机的强大计算能力, 减轻设备端的计算负荷。恰当地把Web技术与设备的监测与故障诊断技术结合起来, 将突破监测及故障诊断原来相对封闭的概念框架, 是对设备监测与故障诊断技术的提升。

●基于嵌入式Web服务器技术的保护和控制设备在变电站自动化系统中的应用

将嵌入式Web服务器技术应用在变电站的保护和控制设备中将导致传统变电站自动化领域运行维护模式的一场变革。通过Web浏览器获取嵌入式Web服务器中的系统实时信息, 进而实现远程实时控制、调节和维护。基于嵌入式Web服务器技术的变电站自动化系统可以实现的功能包括:实时数据与历史数据动态发布功能、参数设置功能、远程实施控制功能、文件下载与上传功能、电子邮件告警功能、访问级别设置与权限认证功能、PPP拨号上网等功能。

目前ABB公司开发的“REF542 plus”新一代综合保护和控制继电器中已经集成了嵌入式Web服务器技术, 可以实现基于浏览器或当地控制装置进行实时控制, 国内的东方电子信息产业股份有限公司开发的“DF 3600”系统也可实现类似的功能。

5 网络机器人

在现代制造系统[柔性制造系统、计算机集成制造系统或现代集成制造系统) 中, 机器人己经成为一种像数控机床一样的必不可少的设备。因为人们能够把操作器搬离危险的作业现场, 从而远程操作机器人在危险的环境中执行任务。随着制造业的蓬勃发展, 敏捷制造、全球化制造、动态企业联盟和虚拟企业才成为可能。为了利用Internet对机器人进行远程控制, 网络通信程序的开发必须借助于Windows Sockets (WinSock) 的应用编程接口API, 由于Windows操作系统本身和开发工具均提供较多的Socket支持, 故选用WindowsSockets实现网络通信是比较方便的。WinSock控件使用用户报文和传输控制两种协议连接到远程计算机上并与之交换数据。

6 基于We b的机房环境设备的远程监控系统

随着计算机和网络技术的普及, 计算机系统的数量与日俱增, 计算机机房已成为各大型单位的信息枢纽。机房中的环境设备 (如空调、UPS电源、配电柜、消防设备等) 为网络系统的安全运行提供了环境保障。同时, 环境设备自身的安全运行, 也成为机房管理的重要内容之一。一旦机房的环境设备出现故障, 就会直接影响计算机系统的正常运行, 严重的还会造成机房内的相关设备损坏, 甚至导致网络系统瘫痪。因此, 对机房环境设备的运行状态进行实时监控, 是保证机房设备安全运行的关键措施。

7 网络空调器

在骄阳似火的夏日, 当你走在上班的路上, 你是否想遥控办公室的空调器开机运行, 使你走进办公室时就能享受清凉舒适的环境?当你离开办公室去办事, 而一时不能返回时, 是否想远程关掉办公室的空调, 从而节省能源?其次, 在通讯工程中, 有许多在高山峻岭中的通讯工作站, 这些工作站内装有昂贵的通讯设备, 为了让这些设备有一个合适的工作环境, 一般通讯工作站内都安装了空调器, 那么怎样才能远程控制这些空调器的开朵和关机, 并监控其运行状态?在科学技术发展的今天, 这些已不再梦想, 利用网络空调器就能实现远程控制。

此外还有基于WEB的分布式远程环境监控系统、基于Web的温室远程监控系统等等都可以依靠基于WEB的远程控制系统来使其的运行和管理更加方便、快捷、信息化和人性化。

参考文献

【1】杜春雷.ARM体系结构与编.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 2003.8-16

【2】毛德操, 胡希明.嵌入式系统采用公开源码和StrongARM/XScale处理器.杭州:浙江大学出版社, 2001.6-12

【3】秦贵和, 许华中.ARM9嵌入式技术及Linux高级实践教程.北京: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出版社, 2005.3-8

Web应用服务器 篇2

但是,在压力测试中存在一个共性,那就是压力测试的结果与实际负载结果不会完全相同,就算压力测试工作做的再好,也不能保证100%和线上性能指标相 同。面对这些问题,我们只能尽量去想方设法去模拟。所以,压力测试非常有必要,有了这些数据,我们就能对自己做维护的平台做到心中有数。

目前较为常见的网站压力测试工具有webbench、ab(apache bench)、tcpcopy、loadrunner

软件名称简介优缺点

webbench由Lionbridge公司开发,主要测试每秒钟请求数和每秒钟数据传输量,同时支持静态、动态、SSL

部署简单,静动态均可测试。适用于小型网站压力测试(单例最多可模拟3万并发)

ab(apache bench)Apache自带的压力测试工具,主要功能用于测试网站每秒钟处理请求个数

多见用于静态压力测试,功能较弱,非专业压力测试工具

tcpcopy基于底层应用请求复制,可转发各种在线请求到测试服务器,具有分布式压力测试功能,所测试数据与实际生产数据较为接近后起之秀,主要用于中大型压力测试,所有基于 tcp的packets均可测试

loadrunner压力测试界的泰斗,可以创建虚拟用户,可以模拟用户真实访问流程从而录制成脚本,其测试结果也最为逼真模拟最为逼真,并可进行独立的单元测试,但是部署配置较为复杂,需要专业人员才可以。

下面,笔者就以webbench为例,来讲解一下网站在上线之前压力测试是如何做的。

安装webbench

#wget home.tiscali.cz/~cz210552/distfiles/webbench-1.5.tar.gz

#tar zxvf webbench-1.5.tar.gz

#cd webbench-1.5

#make && make install

进行压力测试

并发200时

# webbench -c 200 -t 60 blog.luwenju.com/index.php

参数解释:-c为并发数,-t为时间(秒)

Webbench - Simple Web Benchmark 1.5

Copyright (c) Radim Kolar -, GPL Open Source Software.

Benchmarking: GET blog.luwenju.com/index.php

200 clients, running 60 sec.

Speed=1454 pages/min, 2153340 bytes/sec.

Requests: 1454 susceed, 0 failed.

当并发200时,网站访问速度正常

并发800时

#webbench -c 800 -t 60 blog.luwenju.com/index.php

Webbench - Simple Web Benchmark 1.5

Copyright (c) Radim Kolar 1997-2004, GPL Open Source Software.

Benchmarking: GET blog.luwenju.com/index.php

800 clients, running 60 sec.

Speed=1194 pages/min, 2057881 bytes/sec.

Requests: 1185 susceed, 9 failed.

当并发连接为800时,网站访问速度稍慢

并发1600时

#webbench -c 1600 -t 60 blog.luwenju.com/index.php

Webbench - Simple Web Benchmark 1.5

Copyright (c) Radim Kolar 1997-2004, GPL Open Source Software.

Benchmarking: GET blog.luwenju.com/index.php

1600 clients, running 60 sec.

Speed=1256 pages/min, 1983506 bytes/sec.

Requests: 1183 susceed, 73 failed.

当并发连接为1600时,网站访问速度便非常慢了

并发时

#webbench -c 2000 -t 60 blog.luwenju.com/index.php

Webbench - Simple Web Benchmark 1.5

Copyright (c) Radim Kolar 1997-2004, GPL Open Source Software.

Benchmarking: GET blog.luwenju.com/index.php

2000 clients, running 60 sec.

Speed=2154 pages/min, 1968292 bytes/sec.

Requests: 2076 susceed, 78 failed.

当并发2000时,网站便出现“502 Bad Gateway”,由此可见web服务器已无法再处理用户访问请求

总结:

1、压力测试工作应该放到产品上线之前,而不是上线以后

2、测试时尽量跨公网进行,而不是内网

3、测试时并发应当由小逐渐加大,比如并发100时观察一下网站负载是多少、打开是否流程,并发200时又是多少、网站打开缓慢时并发是多少、网站打不开时并发又是多少

WEB服务在制造业中的应用 篇3

[关键词] WEB服务 完美订单 制造仿生系统

一、引言

制造企业正在努力使计算机应用系统发挥出应有的效益,如提高生产效率、改善供应链管理等。随着软件业向基于WEB的服务转移,制造业面临着新的挑战,即如何将它们的扩展企业融入一个实时的、协同制造仿生系统中以便使企业的生产管理水平获得新的飞跃,尤其是在ERP和供应链执行领域。

二、完美订单的实现

1.完美订单的概念

完美订单即没有库存、没有进行中的工作、品质完美无暇、最优交货和立即支付的订单。当前制造业的一种趋势是不断向外扩展,包括和供应商及用户建立合作的伙伴关系。企业因此能够减少库存及供应商的数目,生产运作更为简化并富有效率。为了保持企业级精简和优化带来的好处,同时增强抵御意外事件影响的能力,整个系统必需能够针对外界影响实时作出响应。这需要在系统的参与者之间定义一种动态的关系,具有灵活、高效、快速响应等内在特性,最大限度地满足最终用户的需求,实现完美订单。

2.提高完美订单率的三要素

(1)实时可见性

要提高完美订单率,系统中各个贸易伙伴之间的运作以及产品流动过程中的计算机应用系统和员工都应保持实时可见性,即从企业内外都能访问系统中的其他成员以及和其他员工交互。新技术如基于WEB的应用系统以及经济上的利益驱使,大型的制造企业加强了它们的扩展企业中的可见性。各种计算机应用系统,如ERP系统、仓储和配送管理系统以及后勤和供应链管理系统等通过标准的基于WEB的集成技术连接在一起,以便获得可控、快速的响应,把系统中的供应和需求实时地联系起来。用户可以通过固定设备和移动设备随时获取企业信息,无论其是运行在什么计算平台上,这样才能满足实时环境的需求。

(2)企业的运行速度

提高完美订单率的第二个因素是提高企业运行的速度。可见性为用户提供了数据,运行速度则产生了结果。如果企业和合作伙伴之间、各个计算机应用系统之间以及员工之间都能保持畅通、便捷的信息交换,企业就能对生产经营中出现的混乱情况及时做出响应。任何影响价值链的事件,都能被及时发现并处理,其负面影响将被降至最小。正确识别约束条件、针对各种可选方案建立相应的模型以及实时通信确保了这种及时的响应。企业实际运作中,供应链管理系统可能被修改,生产作业计划可能发生调整,仓储和配送可能被纠正。提高这些过程的执行速度将降低成本、减少运作失误等带来的负面影响。尤其是供应链的执行速度,随着模块化生产、外包生产以及合约生产等的日渐盛行,正被认为是提高企业竞争力的最关键的因素之一。

(3)附加值

提高完美订单率的第三个因素是可以从IT基础架构中获得的附加值。利用互联网特有的优势可以尽量把计算机应用系统迁移到WEB上,然后作为WEB服务来部署,这样企业就能把旧有的系统升级成下一代的实时系统。

阻碍扩展企业中的可见性和供应链执行速度的因素,如不同系统的整合和系统缺乏灵活性,可以通过使用基于WEB的、标准和开放的环境来解决。使用基于WEB的架构,计算机应用系统可以运行在企业内部或外部,这将减少部署和维护成本。

三、制造仿生系统的实现

1.制造仿生系统的特点

制造企业正在从包括供应商、合作伙伴和用户的企业扩展系统向实时的制造仿生系统转变,以实现对生产和供应链执行过程中的变化的实时响应。这需要一种整个仿生系统范围内、基于互联网的计算机应用系统,以便能在多个地点、不同的合作伙伴及不同的环境中保持通信。

WEB服务模型及其相关规范的建立为开发和部署满足制造业需求的计算机应用系统提供了基础架构。其中立竿见影的一个领域是供应链的执行环节。改进后的仿生系统的可见性和执行速度使得制造企业可以通过实施基于WEB的供应链质量管理系统、供应链事件管理系统以及实时配送和后勤优化来降低成本、提高灵活性和扩大市场占有率。

2.WEB服务的优势

WEB服务在不需要用户干预的情况下,方便了程序和程序之间的直接通信和交互。这种在不同环境中、在运行时动态绑定组件的技术是WEB服务的关键特征之一。建立了WEB服务模型后,将来就可以构建一个完全由互联网连接的制造仿生系统,整合了各种旧有的硬件设备、计算机应用系统和数据库,保证了整个价值链上响应的实时性。整个生态系统参与者的任何方面的变化,如订单或需求的变化、质量的波动、生产作业计划的调整等都会被及时传递给相关方面进行处理,而不需要任何人为地干预。这些响应可以通过各种设备诸如个人电脑、PDA、手机等直接发送到有关人员,或者用来触发更多的WEB服务以便完美订单的实现。

WEB服务能够帮助一个计算机应用系统和其他实现了WEB服务的应用系统通过标准的界面和消息传递协议进行交互。事实上,WEB服务被认为是B2B和供应链自动化的实时实现的粘合剂。WEB服务也可以用来封装内部的过程以便其在整个价值链上都可用。结合基于作业成本法的模型,制造仿生系统的参与者可以评估变化带来的经济影响,针对某一最终用户或订单制定价值链上适当的改进措施。随着WEB服务平台越来越多的优越性被发现,各个企业正逐渐抛弃原来紧耦合的胖客户端,取而代之的是一个开放、灵活的计算机应用体系。

四、结论

通过把制造企业中的计算机应用系统部署为基于开放、规范的技术基础之上的WEB服务,提高了完美订单率,实现了实时的制造仿生系统。

参考文献:

[1]张凌辉:客户服务-物流企业的核心竞争力[EB/OL].博锐管理在线.http://www.boraid.com/darticle3/list1.asp?id=48489&pid=1540. 2006

Web服务技术及其应用模式 篇4

1 Web服务技术简介

1.1 Web服务的基本概念

Web服务(Web Services)是一种基于Internet标准协议或规范的可通过网络进行发布、发现、调用的自描述的服务器端软件组件,其目的主要是程序之间的交互,即主要由程序代码而非最终用户使用。

Web服务其实是一种部署在Web上的可编程访问的对象。与DCOM、CORBA、RMI等使用特定于对象模型的专用协议的传统组件技术不同,Web服务建立在HTTP、XML等普及、开放的标准协议之上,天生具有优异的跨平台特性,因此已成为在Web上构建语言无关、松散耦合、可互操作的分布式应用程序的理想平台。

1.2 Web服务的体系结构

Web服务基于面向服务架构(Service-Oriented Architecture,SOA),其体系结构如图1所示,包括服务提供者(Service Provider)、服务请求者(Service Requester)、服务代理(Service Broker)3个主要角色以及相关的发布(Publish)、查找(Find)、绑定(Bind)3种操作。

服务提供者是Web服务的拥有者,负责对Web服务进行描述并将其发布到服务代理处。服务请求者是Web服务的使用者,可到服务代理处查找所需要的Web服务并获取相应的描述文档,然后据此对Web服务进行绑定与调用。服务代理又称为服务注册中心,是一个逻辑上集中的目录服务,可在其中进行Web服务的发布、查找等操作。服务代理相当于服务提供者与服务请求者的中介,当服务请求者在服务代理处查找到所需要的Web服务后,后续的操作就只需在服务提供者与服务请求者之间进行。

1.3 Web服务的主要标准

Web服务基于一系列的标准协议或规范,其核心标准主要有3个,即SOAP、WSDL与UDDI。Web服务的基本协议栈如图2所示,分为网络传输、数据编码、消息传递、服务描述与服务发现5层。

Web服务对于底层的传输协议没有具体的限制,可使用各种Internet传输协议,如HTTP、FTP、SMTP、MQ、BEEP等。其中,HTTP因其简单性、广泛性、稳定性以及易于穿越防火墙的优点,成为当前Web服务的最佳传输方式。

XML即可扩展标记语言(Extensible Markup Language),由W3C制定,是Web上的数据表示与交换标准,不受操作系统与编程语言的限制,且已获得广泛的支持与应用。因此,Web服务选用XML作为数据编码的格式,并使用与之相关的XML Schema作为数据类型的标准。

SOAP即简单对象访问协议(Simple Object Access Protocol),是一种基于XML的、简单的、轻量级的通信协议,用于在客户端与Web服务之间传递消息(包括请求消息与响应消息)。

WSDL即Web服务描述语言(Web Service Description Language),是一种基于XML的用于对Web服务进行全面描述的标准语言。一个Web服务的功能接口、驻留地址、绑定方式等相关信息,均包含在其WSDL文档中。客户端根据WSDL文档,即可实施对相应Web服务的绑定与调用。

UDDI即通用发现、描述与集成(Universal Discovery,Description and Integration),是Web服务发布与发现的工业标准,使用XML文档来描述服务提供者及其所提供的Web服务。借助于UDDI注册中心(公共的或私有的),服务提供者可通过注册来发布其开发的Web服务,服务请求者可通过查找来发现其需要的Web服务。

Web服务的上层标准都是基于XML的,因此具有与操作系统、编程语言无关的特性,从而为Web服务在异构平台上进行系统的集成与交互提供了充分的保证。由于XML是Web服务的基础,在Web服务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因此Web服务通常又称为

XML Web服务(XML Web Services)。

2 Web服务应用实例

要在.NET平台下开发Web服务,须先配置好IIS,并安装好.NET Framework。为提高开发效率,可使用Visual Studio.NET集成开发环境(IDE)。至于编程语言,则有多种选择,如VB.NET、C#、C++等,在此选用VB.NET。

2.1 Web服务的创建

在站点根目录下新建一个Web服务文件Calculator.asmx,代码如下:

在此所创建的Web服务Calculator较为简单,只有Add、Minus两个方法,分别实现加法、减法运算。其中,第1行代码说明该程序是一个Web服务,编程语言为VB.NET,类名为Calculator。在Web服务中,要提供给客户端使用的方法,均应附带WebMethod属性,且声明为Public。

Web服务创建完毕后,可在浏览器中输入其URL地址http://localhost/Calculator.asmx进行测试。若在地址中的文件名后加上“?WSDL”,可直接查看其WSDL文档。

2.2 Web服务的使用

Web服务的客户端可以是任何类型的应用程序,如Windows应用程序、Web应用程序、控制台应用程序、类库以及其他Web服务等。客户端程序对Web服务的访问,其实是通过在客户端生成的Web服务代理类进行的。在代理类中,包含有影射到Web服务所公开的功能的方法。下面,以创建ASP.NET Web应用程序为例说明Web服务的使用方法。

1)使用Wsdl.exe(Visual Studio.NET中的一个命令行工具)生成Web服务Calculator的代理类源文件Calculator.vb,并指定其命名空间为LsdServices。命令如下:

创建好程序后,即可在浏览器中输入其URL地址http://localhost/WebCalculator.aspx运行之,并实现对Web服务的调用(如图3所示)。

3 结束语

与其他分布式计算技术相比,Web服务具有极大的优越性,其应用前景是十分广阔的,也是业界公认的未来计算机技术发展中的一个关键部分。微软的.NET平台为Web服务的开发与应用提供了强大的支持。若使用Visual Studio.NET,还可进一步简化Web服务的创建与使用步骤。例如,在客户端程序的设计过程中,通过添加Web引用,即可自动完成Web服务代理类的创建过程。

参考文献

[1]石国志..NET Web服务实用案例教程[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4.

Web应用服务器 篇5

目前 Web 已成了街谈巷议的话题,看起来好像Microsoft Visual Studio开发系统对创建基于Microsoft Windows的传统应用程序的支持有所减弱,实际上,Microsoft 对基于Windows的应用程序开发方面的投资在不断加大。

Win 表单是一个新的窗体程序包,借助这一程序包,开发人员能够充分利用 Microsoft Windows操作系统所提供的丰富的用户界面功能,创建基于 Windows 的应用程序。Win Forms 是新的 Microsoft .NET平台的一个组成部分,它提供了许多新技术,包括通用的应用程序框架、可管理的执行环境、一体化的安全性以及面向对象的设计原则。而且,Win Forms 全面支持快速简便地接入 Web Services 以及建立丰富的基于 ADO+ 数据模型的数据感知应用程序。得益于Visual Studio 中新的共享开发环境,开发人员能够使用包括 Microsoft Visual Basic和 C# 在内的任何支持 .NET平台的语言创建 Win Forms 应用程序。

介绍 Win Forms

就像刚才所说的,Win Forms 是专用于 Windows 客户机 UI 编程的 .NET Framework 的命名空间。它与 ASP+ UI 程序包(即 Web Forms)共享同样的设计原则,但其类和实现却全然不同。在 Microsoft Win32 API 和 Web 组件之间没有魔术般变形的类。就像所有的 .NET Frameworks 一样,一致性已成为优先考虑的问题。其目的是为了 Win Forms 开发人员能够迅速适应在 Web Forms 中编写代码,反之亦然。例如,所有命名空间都有 Button 类,每一个都有文本、默认的 OnClick 事件以及 ForeColor、BackColor 和 Font 属性。

Win Forms 的所有控件都基于 System.WinForms.Control 类。Control 已内置了所有基本的 HWND 功能,并且它能处理我们已经熟悉并喜爱的绝大多数通用 WM_xxxx 消息。RichControl 由 Control 派生而来,其中添加了布局逻辑和绘图代码。System.WinForms 命名空间中的绝大多数控件实际上都由 RichControl 派生而来。ScrollableControl 能够支持窗口客户区域的滚动。一般情况下,对滚动功能的支持是通过 ContainerControl 实现的,后者由 ScrollableControl 派生而来,并增加了对管理子控件、焦点问题和跨栏的支持。Form. 由 ContainerControl 派生而来,是 Win Form. 的顶级控件,它带有控制标题栏、系统菜单、非矩形窗口和默认控件的属性。UserControl 也由 ContainterControl 派生而来,是开发人员能够创建的控件的基本类。UserControl 一般用于托管其它子控件,但对于外部客户机来说,它又是作为单个单元出现的。UserControl 和 Form. 在 Microsoft? Visual Studio.NET 中都有可视设计器,您会找到用于添加和设计由其所派生的类的项。

既然我们已了解 Win Forms 的(最)基本方面,让我们揭开它的面纱,看看其表面下的一些相当不错的功能。

更好的易学易用性

Win Forms 的主要目的是尽可能地提高定位到 Win32平台的开发人员的工作效率。无论是图形设备界面 (GDI) 还是窗口状态管理,为 Win32 编程通常都是很困难的。例如,类似 WS_BORDER 或 WS_CAPTION 的一些窗口样式只能在创建窗口时指定或修改。而 WS_VISIBLE 或 WS_CHILD 等其它窗口样式则可以对已创建的窗口进行修改。Win Forms 尽力消除了这些细微的差别,并确保操作过程始终保持一致性。可以随时地、不限次序地对 Win Forms 控件的属性进行设置,总能产生预期效果。如果改动过程需要创建新的 HWND,Win Forms 框架能够自动地、透明地重新生成窗口,并为其应用相适宜的所有设置。

由控件获得通知或事件在 Win Forms 中也要容易得多。Win Forms 事件都基于称为 Delegates 的一个通用语言运行时功能。Delegates 从本质上讲是

实战Web服务器内外网访问难题 篇6

案例需求

倘若某单位安装、部署的Web网站,使用了aaa.com这个域名,要是该域名直接由单位用户自己管理时,那么用户可以非常轻松地利用一种名为智能DNS的技术,来解决内、外网用户访问地址不同的难题。不过,让人感到有点遗憾的是。在实际部署网站的时候很多单位都会将网站域名托管给第三方用户,也就是说DNS服务器并不是由单位用户自己控制、管理的,所以在这种环境下智能DNS技术往往无用武之地。有鉴于此,有网管员提出使用网络地址转换技术,将aaa.com这个域名所指向的IP地址映射到内网web服务器所用的IP地址上(假设该IP地址为10.170.1.2),那样一来外网用户日后就能使用aaa.com域名进行Web访问,而内网用户就能直接使用10.170.1.2地址进行访问。虽然这种方案解决了Web服务器的访问问题,但是由于内、外网用户使用的访问地址不一样,这让单位领导不是十分满意;单位领导要求网管员想办法,解决内外网用户访问地址不一样的难题,保证任何客户端系统不受上网环境的限制,在任何时候都可以使用相同的URL地址完成单位网站的访问。

实现思路

如果仅仅是为了能够访问单位网站,使用如图1所示的网络拓扑图,是完全可以解决问题的,只是该方案不能解决内外网用户使用相同地址进行访问的问题。为了解决WEB服务器内外网访问难题,我们可以在单位内网中额外安装、配置一台DNS服务器,之后在这台内网DNs服务器中将aaa.com域名解析成10.170.1.2,这样一来单位内网用户就能使用http://www.aaa.com这个URL地址进行Web访问了,此外,为了保证单位内网中的客户端系统能够正常访问其他网站,我们还需要在这台内网DNS服务器中设置好DNS转发器参数,保证该服务器能够将内网上网请求解析成因特网的域名。同样地,在Internet网络中,我们仍然可以按照以往的托管方式,将aaa.com域名解析成特定的外网地址,假设这里将目标网站域名解析成61.155.x.x,如此一来外网用户也能够使用http://www.aaa.com这个URL地址进行Web访问了,这样的话就能保证内外网用户在进行Web访问时使用相同的URL地址了,这种方案的网络拓扑图见图2界面。

解决过程

从上面的实现思路来看,解决问题的关键就是重新搭建一台面向单位内网的DNS服务器。在这里,假设我们选用安装了Red Hat Enterprise Linux操作系统的主机作为DNS服务器,在确保Linux系统工作状态稳定的情况下,我们可以在该服务器中创建一个aaa,corn的正向搜索区域,同时将D NS转发器参数设置好。要做到这一点,我们只要简单地编辑修改named,conf文件就可以了:

Zone“aaa.cam”IN

{

type Master,

file “n am ed.aaa.com”,

)

Forwarders

{

61.177.7.1

}

其中第一段代码表示创建aaa.com的正向搜索区域,并且将该区域中的数据信息保存在named.aaa.com文件中,第二段代码表示将DNS服务器的转发器地址设置为本地外网的有效DNS服务器地址,假设该地址为61.177.7.1,日后内网中的客户端系统在上网访问时,会通过转发器将解析任务转发到61.177.7.1服务器中完成域名解析任务。

为了能将aaa.com域名也解析成内网地址,我们还要编辑修改named.aaa.com文件,在其中添加属于aaa.com区域的www主机记录:

$TTL 480 @INSOA nameserver.aaa.com.root.linux

@IN NS nameserver

n am e s e r v e r IN A10.170.1.3 www IN A10.170.1.2

通过上述代码,URL地址x2t/ww.aaa.com就能够被成功解析成10.170.1.2了,也就是说日后内网用户在访问单位Web网站时,也能够使用相同的URL地址http://www.aaa.com成功进行访问了。

在完成DNS服务器的配置操作后,我们还需要对单位内网中的客户端系统进行上网配置。在进行这种配置操作时,首先打开客户端系统的本地连接属性设置对话框,选中其中的“TCP/IP”选项,单击“属性”按钮,弹出TCP/IP选项设置对话框,在这里将客户端系统首选DNS服务器的IP地址调整为10.170.1.3(如图3所示),再单击“确定”按钮就能使上述设置生效了。倘若单位内网使用DH CP服务器来管理I P地址时,我们只要以系统管理员权限登录进入DHCP服务器所在主机系统,再在该系统中将动态地址池的首选DNS服务器的地址调整为10.170.1.3就可以了。

经过上述设置操作,单位内网用户日后就能使用http://WWW.aaa.com地址,正常访问位于单位内网的【SoIutions&Tips】技术应用Web服务器了,因为通过内网DNS服务器www.aaa.com会被成功解析为10.170.1.2,而外网用户使用相同的http://www.aaa.com地址访问单位网站时,位于Internet网络中的DNS服务器会将WWW.aaa.corn成功解析为61.155.x.x,这么一来同样一台Web服务器,就不会由于客户端系统所处内外网环境不同,而拥有不同的访问地址了。

最后总结

Web应用服务器 篇7

Web服务器集群是由多台配置与性能各异的Web服务器共同构成的协同工作集群。该集群通过一个统一的外部端口,向Internet网络上的用户提供服务,大量的用户访问请求被分派到各个服务器节点上进行分布式处理。因此,在面对海量用户请求时,精确评价各个节点的实时处理能力并合理分配访问请求,实现系统各节点负载均衡,避免部分节点因用户访问请求量超出其处理能力而造成系统局部过载,就成为当前Web服务器集群领域的研究重点。

1 Web 集群负载均衡技术

在集群系统中,各个服务器作为节点加入集群体系中通过一个统一的对外接口共同为客户端提供网络服务,而负载均衡技术是此类系统得以正常运行的技术保障,负载均衡技术首先对各个节点的性能与运算速度进行有效的评估,将各个节点的性能与运算能力通过数学模型转化为可以进行量化表述的权值,在基于权值评价的前提下,向各个节点合理的分配访问请求。根据各服务器的实际处理能力来分配负载,保证每一个节点服务器都具有良好的响应速度。

2 Web 集群负载均衡的典型算法分析与改进

在集群系统收到来自大量客户端的密集访问的情况下,集群系统会依据负载均衡调度算法向集群中的各个节点均衡分派访问请求将整个系统所面临的访问压力分摊到各个节点服务器上去,在这个分派服务请求的过程并不是简单的基于节点数量的平均分派,而是在基于对各个服务器的运算能力、当前负载以及工作性能进行分析与评估的前提下进行的。最终实现在多个节点上合理分摊负载的操作。

2.1 基于 LVS 的权值分配调度算法

当前服务器集群中使用较广泛的是LVS技术。在LVS架构中,作为集群系统对外接口的负载均衡器收到客户端发来的任务请求时,负载均衡器会根据管理人员配置的负载均衡调度算法在负载均衡器上进行请求任务的调度分配,将用户发来的任务请求数据包转发至系统中的某一台节点服务器进行处理。

2.2 算法分析

LVS中的负载均衡算法中最具有代表性动态权值分配调度算法是加权最小连接调度算法。服务器集群系统存在着许多构机节点,这些节点的配置、性能各不相同,加权最小连接调度算法会评估每台服务器节点的实际处理能力来测算各个节点在负载均衡算法中所需进行参照的权值。下面对此算法的执行做一个简单的介绍:

用{Sn,S1,...,Si,Sn—1,}来表示服务器集群中的各个节点,W(Si)表示集群中的某个节点Si的权值,Si节点当前的任务连接数则用C(Si)来表示。那么整个集群的全部连接数可以表示为:,假设负载均衡器从集群中选择一个节点Sm作为当前准备接收请求任务的服务器。若经过计算,W(Sm)=0,那么该节点就被标记为当前无法使用。若Sm节点当前可以接收并处理转发来的请求任务,那么可依据公式(2.1)来确定其可以作为备选服务器为客户端提供服务。

设Csum为常量,则公式(2.1)的可简化为公式(2.2):

如果某个节点服务器的权值越接近为0,那么表示该服务器越有可能接近过载的状态。因此公式(2.2)可优化为公式(2.3):

2.3 算法的改进

以上算法是基于集群中节点服务器的连接数量来设计的,并未考虑其它的影响因素。在对服务器集群运行的实际案例进行分析后可知,仅仅考虑某一个参数设计的算法无法对服务器节当前的真实负载状况进行准确的描述。针对这个问题,本文在以上算法中加入了新的服务器节点权值分配调度算法用以改进它的性能。为避免新算法本身造成的系统开销过大的现象出现。所以在新的权值分配调度算法中我们仅引入了2个新的与节点服务器相关的运算参数:处理器(CPU)资源利用率、内存资源空闲率。

假设在服务器集群系统Sn,S1,...,Sn—1中有一台节点服务器Si。对于Si节点的CPU利用率,我们以C(Si)来表示,内存空闲率用M(Si)表示,对服务器节点的权值则以W(Si)来表示。当W(Si)=0时,则表示Si当前的状态为不可用。我们在此设计了权值表达函数F(Si),此函数包含的参数为以C(Si)和M(Si),参数以C(Si)和M(Si)的值被限制在区间(0,1)里。函数F(Si)如(2.5)所示:

函数中的参数K1+K2=1。当边界条件值被满足时,可推导出公示(2.6):

当然,K1与K2不可能同时都为0。在真实的系统运行过程中, CPU和内存的占用在同一个时间段内都临近峰值属于小概率事件。进而可以推导出,1-C(Si) (CPU的空闲率)和M(Si)(内存的空闲率)同时为0(即二者都全部未被占用)的情况也极少有可能会出现。所以F(Si)的值为0的可能性也较小。所以,只有当服务器节点故障或停运时,该服务器节点的权值才有可能为0。

2.4 改进算法的实现

在新的算 法公式中 , 我们将Web服务器集 群以S={S0,S1,…,Sn-1}来描述,某一节点服务器Si的权值设为W(Si),本分配周期中的前驱服务器序号用j来表示,当前需要进行处理的权值为cv,集群系统中各节点的最高权值为Max(S),Gcds(S)函数的功能是以集群中的所有节点权值为参数进行运算并求出它们的最大公约数,算法开始时系统的初始权值cvs与服务器序号j的值都设置为0。即节点权值被设置为0时,节点不参与负载均衡。

在向集群中的节点服务器分配负载任务的实现过程中,为保证能够向合理的各个节点分发负载任务,我们在算法中采用了Hash散列函数来实现运算结果的均匀分布。

static inline unsigned hashkey(unsigned intdest_ipaddr)

{int I, j;

for(i=low;i<=up;i++)

{ for(j=0;j<= HASH_H;j++)

{dest_ipaddr *=(dest_ ipaddr * 2654335741) & HASH_TAB_MASK;}}

return (dest_ ipaddr * 2654335741) & HASH_TAB_MASK; }

3 测试与结果分析

在Web服务器系统集群负载均衡的模拟运行过程中,我们使用了Web Capacitys Analysis Tools负载生成工具在各个客户端上模拟了大量的并发用户访问请求,对各个整个集群系统的服务器负载响应情况进行了测试,最终的测试统计结果如下表3.1所示。

由上表可以看出,当请求次数逐渐增加时,平均响应时间变化很大,即本算法负载均衡优势很明显。

4 结语

本文对服务器集群负载均衡系统也做出了深入的剖析,全面的分析动态权值分配算法的原理,并在实验环境下设计并测试了文章中提出的负载均衡的改进算法。实验结果表明,改进后的算法有执行效率高,占用系统资源少的优点,并且能够在Web服务器集群中流畅运行;同时,能够支持集群节点的扩容。在集群中服务器节点数量较多,节点之间性能差异较大的情况下,这种优势更加明显。

参考文献

[1]李明咏.负载动态分组负载均衡算法研究[J].郑州工业学院学报,2012,11(31).

[2]叶坤.基于Qo S的云负载均衡机制的研究[J].小型微型计算机系统,2011,10(17).

基于Web服务的应用程序设计 篇8

1.1 基于服务的应用程序的设计描述

基于服务的应用程序的设计过程中, 根据程序应用系统需求以及项目特点确定建模目标的结构, 并保证建模目标结构符合基于服务的应用程序的开发要求。一般建模目标结构具有以下特点时, 可以运用基于服务的应用程序的开发模型进行程序的设计开发工作。

1.1.1 建模目标结构具有较低的程序运行实时性要求

Web服务是在SOP协议的基础上开展的, 在程序运行过程中, SOP协议中的XML文档数据现象会延迟数据的运算与传输, 在实时性要求较高的程序系统中, 数据的延迟现象会导致同步通讯失真现象, 造成系统运行故障等。相反的, 当实现Web服务的过程中, 如果系统结构复杂, 需要较长的计算时间时, 数据延迟对Web服务功能的实现没有影响, 可以利用远程设备进行复杂的计算等, 从而实现We服务的目的。

1.1.2 大量异构系统并存

基于服务的应用程序的开发模型可以用于大量异构系统并存的程序开发大幅度提高了程序开发的效率, 同时也有效降低了程序开发设计的成本。由于计算机硬件设备配置不是完全相同的, 计算机操作系统以及编程语言也存在一定的差异, 在进行程序的开发与设计时, 尤其是对于复杂度较高的程序, 程序的开发与设计很难与不同的计算机硬件设备完全匹配, 不利于程序的推广与普及, 也提高了程序开发设计的难度。

1.1.3 软件在高速网络支持的环境下运行

基于Web服务的应用程序的运行优势是在网路环境能与其它系统共享数据, 实现不同系统的交流与沟通, 这也是利用基于服务的应用程序方法开发设计软件的基础。

1.1.4 软件结构清晰简单

基于服务的应用程序的设计与开发要考虑程序的实际运行速度, 结构过于复杂的结构实现某一功能所需的时间较长, 不仅不利于程序的运行与功能的实现, 同时也增加了网络的运行负担与程序运行的成本。

1.2 基于服务的应用程序的开发描述

基于服务的应用程序的开发过程不是单一的对程序功能进行分解与控制, 而是对程序功能进行部署, 建立程序的功能实体, 并将各部分功能实体组合成为软件系统, 从而实现程序在应用过程中适应网络运行的特点, 提高程序开发设计质量。基于服务的应用程序的开发过程包括软件静态结构建模、软件动态结构建模、管理人员分析与反馈、组件软件、软件成型与测试以及软件投入使用等。

2 Web服务技术及架构分析

2.1 Web服务特点

Web服务是基于XML技术而建立的Web规范技术, 是通过包含、模块化的应用程序实现在网络功能的发布、描述、查找以及调用, 具有封装性、松耦合性、互操作性以及较高的程序集成能力。其中, 封装性是指在可以对网络技术进行保护, 用户通过服务列表选择所需服务。松耦合性是指Web服务界面是不随Web服务的变化而变化, Web服务的变化对Web服务功能的实现没有影响。互操作性是指Web服务允许符合网络技术要求的设备对网络进行访问并实现网络服务, 同时也允许Web服务与其它Web服务进行通讯, 避免了不同网络协议存在差异造成的不便。

2.2 Web服务架构

Web服务的体系结构的建立是基于面向服务的体系结构, 将应用Web网络的服务进行组合成为应用程序是Web服务体系结构的主要思想, 实现Web网络服务在程序间的共享, 并对程序实现某一功能细节进行封装。Web服务体系架构主要包括三个部分:Service provider、Service broker、Service requester。其中Service provider主要功能是发布服务并响应自身服务的请求, Service broker的主要功能是对Web网络服务中发布的服务进行注册与分类, 以便于使用者根据自身需求进行搜索, Service requester则是在使用者进行搜索时, 利用UDDI查找所需服务并实现服务器与与某一特定服务的绑定。

3 基于Web服务的程序集成

传统的程序集成模式是在Web服务的支持下, 为集成应用程序提供了推广平台, 通过服务捆绑等多种形式, 在最小的运营成本下实现对Web服务的开发、发布与推广。基于Web服务的程序集成模式则是在Web网络服务的基础上, 制定程序的集成方案并实现应用程序的集成, 基于Web服务的程序集成是通过封装应用程序的功能接口, 并通过Web网络进行发布, 利用不同系统、不同应用之间数据的共享功能实现应用程序的集成。

基于Web服务的程序集成模式主要包括客户端应用程序、适配器以及Web服务等三个部分, 各部分的基本结构与功能为: (1) 客户端应用程序的功能是创建适配器并在程序运行过程中对基本函数的调用, 从而实现程序功能。基于Web服务可以实现远程操作与控制, 客户端应用程序可以根据自身运行需求对现有应用进行修改, 提高客户端应用程序与客户实际需求保持一致。 (2) 适配器是在客户端应用程序不具备相应的访问接口的情况下, 通过适配器构造可访问接口, 为程序与Web网络之间构架了一个桥梁, 便于实行程序的互操作等。 (3) Web服务的实现过程主要为提取应用程序的函数调取与计算功能, 并在Web服务层上完成Web服务的集成。Web服务的具体调用功能的实现首先要浏览注册服务器查询自身所需要的Web服务, 并下载所需服务的WSDL文件, 下载完成后利用本地服务器的组件生产客户端带来程序, 通过在本地服务器运行该代理程序调用Web服务, 从而满足自身服务需求。

4 总结

基于Web服务的程序设计是一种新型的程序设计方法, 能适应多种运行环境, 不仅缩短了程序开发设计时间, 降低了程序开发成本, 同时也有效提高了程序运行的效率与可靠性, 是值得推广的一种程序设计方法。在基于Web服务的程序设计中, 也要不断对其技术与结构进行优化, 进而完善基于Web服务的程序设计水平, 提高程序的使用性能与经济性能。

摘要:基于服务的应用程序设计在Web服务组件基础上开展程序的开发设计工作, 有效提高了硬件资源以及组件资源的利用率, 是我国应用程序设计的主要方向。论文对基于Web服务的应用程序的设计开发进行了分析, 并阐述了Web服务技术架构与程序的集成。

关键词:Web服务,应用程序设计,技术架构

参考文献

[1]张强, 夏阳, 王亮.基于Web服务的程序设计新思路[J].计算机工程与设计, 2006, 27 (22) :31-32.

Web应用服务器 篇9

国际标准化组织 (ISO) 对计算机系统安全的定义是:为数据处理系统建立和采用的技术和管理的安全保护, 保护计算机硬件、软件和数据不因偶然和恶意的原因遭到破坏、更改和泄露。所以, 建立网络安全保护措施的目的是确保经过网络传输和交换的数据不会发生增加、修改、丢失和泄露等。

1 计算机网络安全体系

全方位的计算机网络安全体系结构包含网络物理安全、访问控制安全、系统安全、用户安全、信息加密、安全传输和管理安全等。充分利用各种先进的主机安全技术和身份认证技术、访问控制技术、密码技术、防火墙技术、安全审计技术、安全管理技术、系统漏洞检测技术、黑客跟踪技术, 在攻击者和受保护的资源间建立多道严格的安全防线, 大大增加了恶意攻击的难度和增加了核查信息的数量, 使用这些核查信息来追踪入侵者。

1.1 物理安全策略

物理安全策略是保护计算机系统、网络服务器、打印机等硬件和通信线路免受自然灾害、人为破坏和搭线攻击;验证用户身份是否合法与使用权限、防止用户越权操作;保证计算机系统能够在良好的工作环境下运行;建立一套完善的安全管理制度, 防止未经授权的用户进入计算机机房以及各种盗窃、破坏活动的发生。

网络的权限控制是为网络访问提供第一层访问控制。它控制哪些用户能够登录到服务器并合法获取网络资源, 控制合法用户入网的时间和准许他们在哪台工作站入网。

1.2 数据加密技术

数据加密技术是为提高信息系统及数据的安全性和保密性, 防止秘密数据被外部破译所采用的主要手段之一。数据加密技术要求只有在指定的用户或网络下, 才能解除密码而获得原来的数据, 这就需要给数据发送方和接受方以一些特殊的信息用于加解密, 这就是所谓的密钥。其密钥的值是从大量的随机数中选取的。按加密算法分为专用密钥和公开密钥两种。

1.3 防火墙技术

防火墙是指隔离在本地网络与外界网络之间的一道防御系统, 是这一类防范措施的总称。在互联网上防火墙是一种非常有效的网络安全模型, 通过它可以隔离风险区域 (internet或有一定风险的网络) 与安全区域 (局域网) 的连接, 同时不会妨碍人们对风险区域的访问。

一般的防火墙都可以达到以下目的: (1) 可以限制他人进入内部网络, 过滤掉不安全服务和非法用户; (2) 防止入侵者接近你的防御设施; (3) 限定用户访问特殊站点; (4) 为监视Internet安全提供方便。由于防火墙假设了网络边界和服务, 因此更适合于相对独立的网络, 例如Internet等种类相对集中的网络。防火墙正在成为控制对网络系统访问的非常流行的方法。

1.4 计算机病毒的发展和防御

因为网络环境下的计算机病毒是网络系统最大的攻击者, 具有强大的感染性和破坏性, 网络防病毒技术已成为当今计算机网络安全和网络管理的重要课题。防病毒技术可分为三种:病毒预防技术, 病毒检测技术和病毒清除技术。

当今计算机病毒已经朝着病毒变异的方向发展, 新一代计算机病毒将具有很多智能化的特征:它能够自我变形和自我保护以及自我恢复功能。此外, 计算机病毒对计算机系统和网络安全的破坏程度越来越大, 已经进入了一个网络传播、破坏时代。

1.4.1 病毒预防技术

病毒预防技术是指通过一定的技术手段防止计算机病毒对系统的扩散和破坏。计算机病毒的预防应包括对已知病毒的预防和对未知病毒的预防。其中, 预防病毒技术包括:磁盘引导区保护、加密可执行程序、读写控制技术、系统监控技术等。计算机病毒的预防就是阻止计算机病毒进入系统内存或阻止计算机病毒对磁盘进行的操作, 尤其是写操作。

1.4.2 病毒的清除技术

计算机病毒的清除技术是计算机病毒检测技术发展的必然结果, 是计算机病毒传染程序的一种逆过程。销毒软件是在病毒出现后才能研制, 有很大的被动性和滞后性, 而且由于计算机软件所要求的精确性, 致使某些变种病毒无法清除, 杀毒软件应经常升级来增强杀毒功能。网络中最重要的软硬件实体是网络OS, 服务器和工作站。

2 网络攻击的几种方法

信息收集是突破网络系统的第一步, 黑客可以使用下面几种工具来收集所需信息:

2.1 Trace Route程序

Trace Route程序, 得出到达目标主机所经过的网络数和路由器数。Traceroute程序是同Van Jacobson编写的能深入探索TCPIP协议的方便可用的工具。Traceroute通过发送小的数据包到目的设备直到其返回, 来测量其需要多长时间。一条路径上的每个设备Traceroute要测3次。输出结果中包括每次测试的时间 (ms) 和设备的名称 (如有的话) 及其IP地址。

2.2 Whois协议

whois是用来查询域名的IP以及所有者等信息的传输协议。简单说, whois就是一个用来查询域名是否已经被注册, 以及注册域名的详细信息的数据库 (如域名所有人、域名注册商) 。通过whois来实现对域名信息的查询。早期的whois查询多以命令列接口存在, 但是现在出现了一些网页接口简化的线上查询工具, 可以一次向不同的数据库查询。网页接口的查询工具仍然依赖whois协议向服务器发送查询请求, 命令列接口的工具仍然被系统管理员广泛使用。whois通常使用TCP协议43端口。每个域名/IP的whois信息由对应的管理机构保存。

2.3 DNS服务器

DNS服务器是计算机域名系统, 它是由解析器和域名服务器组成的。域名服务器是指保存有该网络中所有主机的域名和对应IP地址, 并具有将域名转换为IP地址功能的服务器。其中域名必须对应一个IP地址, 而IP地址不一定有域名。域名系统采用类似目录树的等级结构。域名服务器为客户机/服务器模式中的服务器方, 它主要有两种形式:主服务器和转发服务器。将域名映射为IP地址的过程就称为“域名解析”。

2.4 Ping实用程序

Ping实用程序, 可以用来确定一个指定的主机的位置并确定其是否可达。Ping是个使用频率极高的实用程序, 用于确定本地主机是否能与另一台主机交换 (发送与接收) 数据报。根据返回的信息, 你就可以推断TCP/IP参数是否设置得正确以及运行是否正常。需要注意的是:成功地与另一台主机进行一次或两次数据报交换并不表示TCP/IP配置就是正确的, 你必须执行大量的本地主机与远程主机的数据报交换, 才能确信TCP/IP的正确性。

简单的说, Ping就是一个测试程序, 如果Ping运行正确, 你大体上就可以排除网络访问层、网卡、MODEM的输入输出线路、电缆和路由器等存在的故障, 从而减小了问题的范围。但由于可以自定义所发数据报的大小及无休止的高速发送, Ping也被某些别有用心的人作为DDOS (拒绝服务攻击) 的工具。

3 Windows Server2003的安装

3.1安装系统最少两需要个分区, 分区格式都采用NTFS格式

3.2在断开网络的情况安装好2003系统

3.3安装IIS, 仅安装必要的IIS组件 (禁用不需要的如FTP和SMTP服务) 。默认情况下, IIS服务没有安装, 在添加/删除Win组件中选择“应用程序服务器”, 然后点击“详细信息”, 双击Internet信息服务 (iis) , 勾选以下选项:

Internet信息服务管理器

公用文件;

后台智能传输服务 (BITS) 服务器扩展;

万维网服务。

如果你使用Front Page扩展的Web站点再勾选:Front Page2002 Server Extensions

3.4安装MSSQL及其它所需要的软件然后进行Update。

3.5使用Microsoft提供的MBSA (Microsoft Baseline Security Analyzer) 工具分析计算机的安全配置, 并标识缺少的修补程序和更新。

4 网络服务安全管理

4.1 禁止C$、D$、ADMIN$一类的缺省共享

打开注册表, HKEY_LOCAL_MACHINESYSTEMCurrent Control SetServiceslanmanserverparameters, 在右边的窗口中新建Dword值, 名称设为Auto Share Server值设为0

4.2 解除Net Bios与TCP/IP协议的绑定

右击网上邻居-属性-右击本地连接-属性-双击Internet协议-高级-Wins-禁用TCP/IP上的NETBIOS

4.3 关闭不需要的服务, 以下为建议选项

Computer Browser:维护网络计算机更新, 禁用

Distributed File System:局域网管理共享文件, 不需要禁用

Distributed linktracking client:用于局域网更新连接信息, 不需要禁用

Error reporting service:禁止发送错误报告

Microsoft Serch:提供快速的单词搜索, 不需要可禁用

NTLMSecuritysupportprovide:telnet服务和Microsoft Serch用的, 不需要禁用

Print Spooler:如果没有打印机可禁用

Remote Registry:禁止远程修改注册表

Remote Desktop Help Session Manager:禁止远程协助

5 打开相应的审核策略

在运行中输入gpedit.msc回车, 打开组策略编辑器, 选择计算机配置-Windows设置-安全设置-审核策略在创建审核项目时需要注意的是如果审核的项目太多, 生成的事件也就越多, 那么要想发现严重的事件也越难当然如果审核的太少也会影响你发现严重的事件, 你需要根据情况在这二者之间做出选择。

推荐的要审核的项目是:

登录事件成功失败

账户登录事件成功失败

系统事件成功失败

策略更改成功失败

对象访问失败

目录服务访问失败

特权使用失败

6 配置Sql服务器

6.1 System Administrators角色最好不要超过两个

6.2 如果是在本机最好将身份验证配置为Win登陆

6.3 不要使用Sa账户, 为其配置一个超级复杂的密码

6.4 删除以下的扩展存储过程格式为:use master

sp_dropextendedproc'扩展存储过程名'

xp_cmdshell:是进入操作系统的最佳捷径, 删除

访问注册表的存储过程, 删除

Xp_regaddmultistring Xp_regdeletekey Xp_regdeletevalue Xp_regenumvalues

Xp_regread Xp_regwrite Xp_regremovemultistring OLE自动存储过程, 不需要删除

Sp_OACreate Sp_OADestroy Sp_OAGet Error Info Sp_OAGet Property

Sp_OAMethod Sp_OASet Property Sp_OAStop

6.5 隐藏SQL Server、更改默认的1433端口

右击实例选属性-常规-网络配置中选择TCP/IP协议的属性, 选择隐藏SQL Server实例, 并改原默认的1433端口。

结束语

Web应用服务器 篇10

1 CGI概述

CGI (Common Gateway Interface) , 即通用网关接口, 是WEB服务器与外部扩展应用程序交互的一种标准接口。CGI程序与Web服务器之间的数据通信主要包括环境变量、命令行参数、标准输入STDIN和标准输出STDOUT四个方面。

CGI是在Web服务器上定义了Web客户请求与应答的一种方法。服务器是客户端与扩展程序之间的通道。当客户端的用户完成了一定输入工作 (比如填充完HTML文档中的FORM表) 之后向服务器发出HTTP请求 (称为CGI请求) 。服务器守护进程接收到该请求后, 就创建一个子进程 (称为CGI进程) , 该CGI子进程将CGI请求的有关数据设置成环境变量。在外部CGI程序与服务器间建立两条数据通道标准I/O, 然后启动URL指定的CGI程序, 并与该子进程保持同步, 以检测CGI程序的执行状态。CGI工作原理流程如下图1所示。

子进程通过标准输出流将处理结果传递给服务器守护进程, 守护进程再将处理结果作为应答消息以HTML格式回送到客户端浏览器。其中, HTTP请求是由浏览器向Web服务器发出的一个要求获取服务的请求。如果HTTP请求的URL (Uniform Resource Locator) 指向的是一个可执行程序, 服务器就立即运行此CGI程序, CGI程序运行完后返回给服务器结果信息。HTTP协议定义的请求方法中常用的主要有GET和POST, 客户端FORM表的METHOD属性用来设置请求方法, 其缺省值为GET。

2 CGI在嵌入式Lighttpd服务器中的应用

2.1 Lighttpd简介

在嵌入式Linux系统下, 可选用Lighttpd搭建Web服务器。Lighttpd是一个性能非常优异的轻量级开源Web服务器, 采用事件驱动和异步IO技术, 是一个具有非常低的内存开销, CPU占用率低, 效能好, 以及丰富的模块等特点。Lighttpd是众多开源轻量级的Web Server中较为优秀的一个, 支持Fast CGI, CGI, Auth, 输出压缩, URL重写, Alias等重要功能。

2.2 Lighttpd构建过程

由于Lighttpd是源代码开放的, 因此可以从它的官网上 (http://lighttpd.net/download/) 下载到最新的源代码。首先解压源代码, 然后交叉编译并安装。接着配置Lighttpd Web服务器, 包括指定服务器的根目录、日志文件名、服务器端口等基本配置, 也需配置需要加载的模块, 对CGI进行配置, 服务器优化配置。最后制作启动脚本, 让系统启动时能自动启动Lighttpd。

2.3 Lighttpd中CGI执行流程

首先浏览器客户端向Lighttpd发出服务请求, 对于客户端的每一个请求 (动态页面, 也就是需要CGI处理的) , Lighttpd将产生to_cgi_fds (发送通道) 和from_cgi_fds (接收通道) 两个管道, Lighttpd与CGI程序之间就是通过这两个PIPE管道进行通信的。接着fork一个CGI进程, 然后利用execve () 创建并加入必要的环境变量, 这包括客户端请求信息中的请求头, 通过转换成相应的环境变量形式传递给CGI程序。同时通过发送通道将客户端请求信息中的请求体发送给CGI, 然后使用close (to_cgi_fds[1]) 关闭发送通道。Lighttpd需要从接收通道获取CGI的处理结果, 因此对描述符from_cgi_fds[0]上的可读事件进行监控, 事件的处理函数为cgi_handle_fdeven () 。最后, Lighttpd再将CGI处理的返回结果发送给客户端, 完成此次对客户端请求的服务器响应。Lighttpd中CGI的执行流程如图2所示, 其中的小黑点表示CGI进程被停止。

2.4 CGI进行文件上传的实现

文件上传的原理是客户端使用表单提交文件数据, 服务器端CGI程序按照特定格式解析数据, 获得文件内容后进行保存或其他处理。

(1) CGI获取内容分析

此处的特定格式如下所示:

以上的格式是CGI获取的完整数据, 第一行的长串数字是特征码, 每次CGI获取的特征码都会不同。上传的文件名是“1”, Content-Type是指客户端用POST方法发送文件, 文件的数据类型是二进制的文件, 第二个特征码下面的一行信息后, 就是要获取的文件的内容了, 此处文件内容为“abcdefg”获取完内容后, 最后还会有一行特征码, 也就是后面介绍的check和end状态里需要的判断条件。

(2) HTML页面代码分析

此处由于上传文件较大, 选用的是POST方法, 此时FORM的数据最后放在QUERY_STRING中, 传递给CGI程序, 通过检查环境变量CON-TENT_LENGTH, 可以知道有多少字节输入;发送文件、二进制数据和非ASCII码数据应使用的内容类型是multipart/form-data。用ACTION调用CGI可执行程序如下所示:

<FORM METHOD="POST"id="form"name="form"

ENCTYPE="multipart/form-data"ACTION="cgi-bin/upload.cgi">

选择文件:<INPUT TYPE="FILE"NAME="FILE"id="FILE"

class="btn"><INPUT TYPE="button"onclick="upload_file () "

VALUE="上传"class="btn"><br>

(3) CGI程序分析

此上传的CGI程序主要是用状态机实现的。共划分为7个状态, 这些状态是按照收到的文件的特定格式来确定如何划分的, 状态流程图如图3所示:

(a) GET_START无条件转向GET_SIGN。

(b) 当指针read P的值为“rn”时。

(c) 当指针read P的值为“filename=”时。

(d) 当指针read P的值为“rnrn”时。

(e) 当指针read P的值为“r”&&read P+2的值与特征码相同时。

(f) 当指针read P的值为“r”&&当前段剩余的长度小于特征码的长度时。

(g) 当不满足第8个条件时。

(h) 当变量write P的长度的值为“rn”&&write P+2的值与特征码相同时。

3 结束语

本文对CGI的基本工作原理、Lighttpd的构建过程和Lighttpd中CGI的执行流程等进行了介绍, 最后描述了在Lighttpd服务器通过采用CGI技术实现上传功能。由于嵌入式系统中Web服务功能的提供, 与CGI技术的相结合, 使得嵌入式设备的控制操作有了更多的选择。

参考文献

[1]黄怀亮CGI技术及其应用[J].计算机应用研究1999, (3)

[2]李勇CGI在嵌入式WEB服务器中的应用和实现[J].微计算机信息2008, (24)

Web应用服务器 篇11

关键词:Web服务器;安全防护;安全设置

中图分类号:TP393.08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7-9599 (2010) 13-0000-01

Web Server Security Protection System

Tian Zilan

(Ocean University of China,Qingdao266100,China)

Abstract:In this paper,to Web server face main threats,namely,the server systems and Web software protection system problems are discussed,the adoption of this article describes improve management of network technology to ensure that enterprises WEB server has a safe,stable,efficient operating environment.

Keywords:Web server;Security protection;Security settings

一、Web服务器面临的主要威胁

Web服务器面临着许多威胁,大部分威胁与系统中配置的应用程序、操作系统和环境有关。

(一)拒绝服务

拒绝服务是一种“老牌”服务器攻击。这种攻击很简单,通常由技术水平较低的被称为脚本小子的年轻人发动此类攻击。总体而言,DoS攻击通过一个系统攻击另一个系统,其目的是消耗后者的所有资源,例如带宽和处理器时间,从而无法进行合法请求,通常认为这是一种无聊的攻击。但一定不要因此放松警惕,为它会使受害主机或网络无法及时接收并处理外界请求,或无法及时同应外界请求。

(二)Web页面更改攻击

在Intranet上经常可以看到Web贞面被更改。顾名思义,Web页面更改源于攻击者利用Web服务器的不良配置修改Web页面,其原因有很多,比如为了捉弄别人或推行某种政治主张。

(三)SQL注入

结构化查询语言(SQL)注入是专门针对数据库的攻击。在这种攻击中,攻击者利用数据库或Web页面的设计缺陷,从数据库提取信息,甚至操纵数据库的信息,虽然不能详细解释这种攻击是如何实施的,但如果了解SQL的话,就可以找到相关的答案。如果在Web服务器上驻留数据库的话,一定要了解这种攻击。

(四)不良代码

任何开发人员或信息技术人员都知道,不良的编程习惯会带来很多问题。不良代码源于众多闪素,包括培训质量差、新手或应用程序的质量没有保证。从好的方面讲,不良代码会给人添麻烦,并且某些特性不能按预期工作;从坏的方面讲,包含不良代码的应用程序就成了最大的安全隐患。

二、服务器的安全防护

(一)密码安全

服务器操作系统安装初期有一部分账号默认状态为开启,这些账号很多都是没用的,比如guest账号。不要使用windows默认管理员账户administrator做为管理账户,同时在建立两个管理员账户,以便不时之需,但是这些账户的权限要严格控制,非必要时不要将整个服务器予以授权。鉴于暴力破解密码的手段和速度,密码复杂度一定要高,最好是字符、数字、字母、特殊符号等组合的十位以上的字符串。并定期更改密码防止破解。

(二)系统安全

我们现阶段常使用的服务器操作系统为Windows2003 Enterprise Edition版。操作系统安装后,要安装正版的服务器专用杀毒软件,做到必要的安全防护。另外,微软公司根据安全需求更新的系统补丁,必须及时为服务器安装上。将可能由这些漏洞引起的安全问题,及时扼杀在萌芽状态。

(三)服务分属、数据管理、保留地址

企业内的服务通常有DNS服务、邮件服务、0A服务、FTP服务等等。尽量做到重要的服务,最好按照不同服务,分属开来,实行单一化。避免一台服务器提供多项服务造成相互影响,增加服务器的自身运行压力。

三、WEB的安全防护

(一)IIS的相关设置

不使用默认的web站点,如果使用也要将IIS目录与系统磁盘分开。

在IIS中展开网站,找到正在使用的网站,在其属性中配置所有站点的公共设置,设置好相关的连接数限制,带宽以及性能等。配置应用程序映射,删除所有不必要的应用程序扩展,只保留asp,php,cgi,pl应用程序扩展。设置I1S的日志保存目录,调整日志记录信息。设置为发送文本错误信息。

更改IIS日志的路径,避免使用默认的保存、缺省路径。

(二)MySQL安全设置

密码策略。密码策略是所有安全配置的第一步,很多数据库账号的密码过于简单,对于sa更应该注意,同时不要让sa账号的密码写于应用程序或者脚本中。

安全的账号策略。sa是既不能更改也不能删除的超级用户,所以,我们必须对这个账号进行最强的保护。比如使用一个复杂的密码,或者最好不要在数据库应用中使用sa账号,只有当没有其它方法登录到SQL Server实例(例如,当其它系统管理员不可用或忘记了密码)时才使用sa。建议数据库管理员新建立一个拥有与sa一样权限的超级用户来管理数据库。

赋予普通用户update、Delete、alert、create、drop等权限的时候,要限定到特定的数据库,尤其要避免普通客户擁有对mysql数据库操作的权限。

检查mysq1.user表,取消不必要用户的shutdown_priv,reload_priv,proces_priv和File_priv权限,这些权限可能泄漏更多的服务器信息包括非mysql的其它信息。可以为mysql设置一个启动用户,该用户只对mysql目录有权限。设置安装目录的data数据库的权限(此目录存放了mysql数据库的数据信息)。对于mysql安装目录给users加上读取、列目录和执行权限。

四、结束语

随着网络技术的普及、应用及Web技术的不断完善,Web服务已经成为互联网上重要的服务形式之一。保护Web服务器和驻留在其上的应用程序是一项艰巨的任务,但这项任务并非不可完成。通过一些研究和适当的努力,就能够获得更加安全的宿主环境,并避免以后可能发生的问题。

参考文献:

[1]马琰.如何提高个人Web服务器的安全性[J].职业圈,2007,9

[2]王远哲.细说高校WEB服务器安全[J].电脑知识与技术,2008,9

Web应用服务器 篇12

1 嵌入式Web服务器GoAhead

GoAhead是专门针对嵌入式系统开发的Web服务器,它是开源代码,支持Linux,VXWORKS,Windows CE,ECOS等嵌入式操作系统。它支持ASP,嵌入式JavaScript,CGI以及静态页面HTML格式,具有免费、体积小巧、支持多平台、完全针对嵌入式系统设计、嵌入的JavaScript与动态数据页支持的优点[6]。

GoAhead提供了ASP过程和Goform过程。ASP过程用来生成显示在页面中的动态数据,而Goform过程则用来处理用户输入和修改设置,它们一起构成了GoAhead的核心。Goform过程还可以用于制作Web页面[6]。

2 嵌入式Web配置管理功能在电力系统通信中应用的工作原理及功能设计

嵌入式Web配置管理功能在电力系统通信中起到管理、控制和监测的任务,其工作原理可分为远程客户端、嵌入式Web服务器、工业以太网交换机,如图1所示。

工业以太网交换机负责实现电力系统中的通信。嵌入式Web服务器负责读取及修改交换机配置参数等信息,包括系统配置、端口配置、VLAN配置、冗余保护配置、QOS与带宽管理、多播配置、安全性配置、告警与日志,设备诊断与工具的配置管理功能。远程客户端可通过对嵌入式Web服务器发生命令实现用户对设备的远程管理、控制、监测等操作。

基于Web的电力系统通信配置管理通过在嵌入式设备工业以太网交换机中构建Web Server,实现对工业以太网交换机进行远程访问、参数配置及管理,简单直观,用户不需安装特别的客户端软件,使用常规网页浏览器即可。

3 应用软件设计

嵌入式Web服务器的软件主要由嵌入式操作系统Linux,GoAhead,Web Server和在此基础上的应用程序组成,如图2所示。应用程序包括系统配置模块、交换功能模块、告警与日志模块、设备诊断与工具模块。

系统配置模块供用户通过Web页面来修改交换机的系统参数,如网络参数、系统时间、系统标识、时间同步服务器等。

交换功能模块供用户通过Web页面配置交换机的交换功能参数,如端口参数、Vlan参数、冗余保护配置、QoS配置、带宽管理、MAC管理等。

告警与日志模块供用户通过Web页面配置交换机的告警参数,选择需告警及记录的事件,并将告警事件记录与日志中供用户下载。

设备诊断与工具提供系统配置信息供用户查看,并提供端口镜像等设备诊断工具。

3.1 应用软件工作流程

嵌入式Web管理软件系统采用GoAhead作为嵌入式Web服务器,客户端界面大部分采用Dreamweaver制作[7,8]。用户使用时进入某一功能页面,Web管理软件系统自动为该页面进行初始化ASP过程,读取系统该功能配置信息供用户查看,用户更改功能参数后,提交表单修改功能参数,Web管理软件系统执行Goform过程进行参数配置。详细工作流程如图3所示。

该软件系统中大部分客户端页面采用Dreamweaver制作,在页面代码中指定onload初始化及form动作与服务器端的调用函数,并采用JavaScript[9,10]语言对页面参数进行判断。Dreamweaver作为一款图形化设计软件,设计过程可视化,故便于修改及美化,但由于每个页面均要制作一个ASP文件,占用较大空间,且ASP文件制作完成之后在应用过程中不易根据功能参数自动修改页面,在使用过程中受到限制。

3.2 应用软件关键技术

工业以太网交换机在电力系统应用时,部分功能较为复杂,故对配置管理端要求较高,既要满足复杂的配置要求,又要达到客户端操作的方便性,如果以传统Dreamweaver制作客户端页面、GoAhead作为服务器的方式制作Web配置管理功能,很难达到客户端操作的方便性。故针对此问题,该软件系统针对复杂交换功能配置采用嵌入式Web服务器GoAhead的Goform过程进行客户端页面制作。GoAhead中Goform过程制作客户端页面可根据功能参数实时生成页面,根据功能参数的不同,为用户生成不同的操作界面,可给用户带来良好的操作感受,且由于不需单独制作页面文件,占用极少的存储空间。但Goform制作页面过程为纯代码过程,在制作完成且运行软件系统之前无法看到页面效果,故不易进行修改与美化。采用嵌入式Web服务器GoAhead中Goform过程制作的客户端页面的工作流程不固定,需根据具体需求进行灵活制作。以该软件系统中VLAN配置为例。在电力系统中应用的工业以太网交换机中,VLAN配置需对各端口VLAN进行配置,各端口VLAN可配置为Access,Trunk,Hybrid三种类型中的一个,且各类型VLAN下的配置参数不同,其中Access类型只需设置本地VLAN号、Trunk类型需配置本地VLAN号及包含VLAN号、Hybrid类型需配置本地VLAN号、包含VLAN号及各VLAN是否需带标签、接收报文类型。在该软件系统中,通过嵌入式Web服务器GoAhead中Goform过程制作客户端VLAN配置页面,由于是在服务器端制作,故可随时获取服务器中数据。当用户点击VLAN配置页面时,Web服务器向客户端浏览器打印已初始化参数的配置页面,默认显示端口1的VLAN配置,当更换端口或类型时,服务器重新按用户选择的端口或类型打印已初始化参数的配置页面,当用户点击提交表单时,服务器执行另一配置Goform过程完成配置。VLAN配置流程如图4所示。

4 结语

本文详细讨论了嵌入式Web服务器在电力系统中的应用,对GoAhead Web Server进行了简单的介绍,讲解了该软件系统嵌入式Web配置管理系统的设计及实现方法,并针对电力系统应用中的工业以太网交换机交换功能的复杂性,提出了能够既保证复杂的参数配置需求、又满足用户使用方便性的嵌入式Web配置管理功能的实现方法,有效地提高了系统的管理水平及用户操作的便利性。

摘要:嵌入式Web服务器作为工业以太网交换机的控制管理核心具有重大的研究意义和应用前景。简单介绍GoA-head嵌入式Web服务器的基本特点,接着讲解了嵌入式Web配置管理功能在电力系统通信中应用的工作原理及设计方法。以工业以太网交换机为实例,介绍了软件系统功能,并详细讨论了软件系统工作流程。针对电力系统中工业以太网交换机交换功能参数的复杂性,提出了运用GoAhead中Goform过程实现复杂交换功能Web配置的方法。

关键词:Web,嵌入式服务器,GoAhead,配置管理,Goform

参考文献

[1]唐琳.配电自动化通信系统的设计与实现[J].电力系统通信,2003(12):45-47,54.

[2]国家电网公司.用电信息采集系统建设通信技术方案-第二阶段[M].北京:国家电网公司,2009.

[3]毕永军,尹传平,林孝康.通信网的现状及发展趋势[J].电力系统自动化,2001(1):63-65.

[4]孙才新.输变电设备状态在线监测与诊断技术现状和前景[J].中国电力,2005(2):17-19.

[5]杨贵,王文龙,熊慕文,等.千兆交换机在智能变电站的应用探讨[J].电气技术,2010(8):21-32.

[6]GoAhead.GoAhead Features[EB/OL].[2011-02-22].ht-tp://webserver.GoAhead.com.

[7]王劲松.Dreamweaver MX 2004完美网页设计[M].北京:中国青年出版社,2005.

[8]吴大非.网页界面的视觉设计研究[J].电脑知识与技术,2010(29):18-20.

[9][美]戈瑟林.JavaScript深度剖析[M].卢云鹏,译.2版.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4.

上一篇:关节软骨缺损下一篇:机房的网络化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