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汇管理局应用服务平台

2024-07-28

外汇管理局应用服务平台(共8篇)

外汇管理局应用服务平台 篇1

点击进入外汇管理局应用服务平台

外汇局关于开展个人外汇业务监测系统试运行有关工作的通知

国家外汇管理局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分局、外汇管理部,深圳、大连、青岛、厦门、宁波市分局,各中资外汇指定银行、中国银联股份有限公司:

国家外汇管理局(以下简称总局)拟于年1月1日停止使用个人结售汇管理信息系统(以下简称个人结售汇系统),正式上线个人外汇业务监测系统(以下简称个人外汇系统)。为确保外汇指定银行(以下简称银行)、个人本外币兑换特许机构(以下简称特许机构)通过系统办理个人结售汇业务的顺利衔接,总局决定于11月至月开展个人外汇系统试运行等工作,现就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一、国家外汇管理局及其分支局(以下简称外汇局)、银行和特许机构用户通过国家外汇管理局应用服务平台(以下简称应用服务平台)访问使用个人外汇系统,具体访问渠道为:

二、各分局、外汇管理部(以下简称分局)应当按照以下要求,组织辖内中心支局(支局)做好个人外汇系统(外汇局版)的上线准备和系统接入工作:

(一)各分支局应于年10月26日至10月30日期间组织完成网络配置、客户端环境设置、用户管理和访问测试等工作。系统访问设置的具体操作说明,详见应用服务平台主页“常用下载”栏目中的《个人外汇业务监测系统(外汇局版)访问设置手册》。

(二)自2015年10月26日起,各分支局可使用业务管理员用户(用户代码为pmisba,初始密码从上级局获取)登录应用服务平台,创建个人外汇系统业务操作员用户并分配相应权限;对已存在的业务操作员用户,直接分配权限。

(三)各分局应于2015年11月2日前将辖内已取得跨境外汇支付业务试点资格的支付机构信息录入到个人外汇系统。

三、各银行、特许机构均应按照以下要求做好个人外汇系统的上线准备和系统接入工作:

(一)截至2015年10月25日在应用服务平台中已开通个人结售汇系统的银行、特许机构网点,业务管理员用户(用户代码为ba)将自动获得个人外汇系统角色分配权限,业务操作员将自动获得个人外汇系统相应角色。

(二)各银行、特许机构应于2015年10月26日至10月30日期间组织完成网络配置、客户端环境设置、用户核对维护和访问测试等工作。系统访问设置的具体操作说明,详见国家外汇管理局银行信息门户网站“资料下载”栏目中的《个人外汇业务监测系统(银行版)访问设置手册》。

(三)2015年10月26日以后开办个人结售汇业务的银行网点、特许机构网点,应向所在地外汇局申请开通个人外汇系统。

(四)各银行、特许机构采用联机接口模式办理个人结售汇业务,须经外汇局验收合格后方可接入个人外汇系统。总局负责全国性银行总行的验收,各分局负责辖内地方性商业银行总行、外资银行境内主报告分行和特许机构验收工作。联机接口的验收工作参照国家外汇管理局银行信息门户网站“资料下载”栏目中的《个人外汇业务监测系统联机接口接入管理要求》开展。

已开办电子银行个人结售汇业务的银行须于2016年1月1日前通过外汇局验收并接入个人外汇系统,方可继续开展电子银行个人结售汇业务。

已获得通过互联网办理兑换业务资格的特许机构须于2016年1月1日前通过外汇局验收并接入个人外汇系统,方可继续开展通过互联网办理兑换业务。

四、各分局、银行、特许机构应按照以下要求开展个人外汇系统试运行工作:

(一)2015年11月2日至11月28日,广东、上海、四川、河北、浙江、福建、北京、重庆、宁波9家分局(外汇管理部)选择部分银行网点,天津、上海、北京3家分局(外汇管理部)选择部分特许机构网点开展个人外汇系统页面登录模式试运行工作。上述分局(外汇管理部)应于2015年10月25日前将参与页面登录模式试运行的银行网点和特许机构网点向总局报备。同时,试运行期间上述分局(外汇管理部)应关注个人外汇系统操作使用、数据准确和优化改进等方面问题,于每周二报送上周个人外汇系统页面登录模式试运行发现的问题。

(二)2015年11月2日至12月31日,采用联机接口模式并经外汇局验收通过的银行,可选择柜台渠道或电子银行渠道开展个人外汇系统联机接口模式试运行工作。

(三)2015年12月20日至12月31日,所有银行网点和特许机构网点须通过页面登录模式或联机接口模式将柜台办理的个人结售汇业务报送个人外汇系统。各分支局应做好个人外汇系统操作的指导,促使银行和特许机构通过个人外汇系统规范办理个人结售汇业务。

(四)试运行期间,参与试运行的银行网点和特许机构网点仍通过个人结售汇系统办理业务,实现年度总额管理,并于交易当日将个人结售汇业务信息通过页面登录模式或联机接口模式报送个人外汇系统。

五、中国银联股份有限公司系统上线准备和系统接入工作,参照对全国性银行总行的要求执行。

六、各中资外汇指定银行收到本通知后,应及时转发下属分支机构。各分局收到本通知后,应及时转发辖内中心支局(支局)、地方性商业银行、外资银行及特许机构,公布本分局业务和技术咨询电话,组织做好辖内地区的业务和技术支持工作。

在个人外汇系统试运行过程中,如遇有关业务和技术问题,银行和特许机构请及时向所在地外汇局反馈,各分局应及时向总局报告。

总局技术联系电话: 010-68402674

总局业务联系电话(银行): 010-68402673

总局业务联系电话(特许机构): 010-68402295

特此通知。

国家外汇管理局综合司

2015年10月10日

外汇管理局应用服务平台 篇2

(一) 总体设想。涉汇数据信息共享平台设计的原则是注重系统的实用性、通用性、易用性和可维护性, 借助计算机技术开发一个智能式应用系统, 系统界面友好、易操作且具有交互功能。各涉汇管理部门通过因特网就可以共享涉汇数据, 完成对涉汇主体业务申请的预审批, 有利于涉汇管理部门联合执法、打击“热钱”及其他违规资金, 确保汇率的稳定。

系统具体功能如下:一是在线申请涉汇业务, 涉汇企业和外汇指定银行可在网上提交涉汇业务申请, 等待涉汇管理部门预审批。二是网上预审批涉汇业务, 涉汇管理部门对涉汇企业和外汇指定银行在网上提交的涉汇业务申请进行预审批。三是涉汇数据发布, 涉汇管理部门通过本系统发布涉汇数据, 供其他涉汇管理部门共享。四是涉汇数据共享, 涉汇管理部门通过本系统共享涉汇数据。五是办件查询, 涉汇主体可以查看本单位提交的业务申请的审批状态和进度。六是咨询或投诉建议, 涉汇主体可向涉汇管理部门进行业务咨询或投诉不正之风。七是宣传窗口, 包括办事指南、外汇法规和外汇刊物等功能, 各涉汇管理部门发布本部门的业务操作流程, 挂载最新涉汇法律法规, 涉汇主体可以及时了解国家的涉汇法律政策, 指导涉汇主体办理业务, 同时通过外汇刊物也可了解涉汇最新动态、外汇收支趋势分析等。详细的系统流程图如图1所示。

(二) 安全防范。采用的安全防范方式如下:一是分级授权, 用户使用涉汇数据信息共享平台时必须经密码验证通过后才能进入系统业务处理界面, 同时对用户权限进行设置。二是防止黑客攻击, 确保数据安全。系统部署前进行加密处理, 加密后的系统服务器放在停火区内, 如果遇到黑客攻击, 最多只能到达业务逻辑层, 对数据的安全影响不大。三是程序设计有数据备份和恢复功能, 可定期或不定期地进行数据备份, 并做好异地备份数据工作, 一旦出现异常情况, 能立即对系统进行数据恢复处理。

(三) 操作方法。以Visual Studio 2010为开发平台, 以SQL Server作为数据库管理系统, 服务端操作系统采用Windows Server 2008, 把涉汇数据信息共享平台开发成B/S架构来实现系统功能。使用上述工具软件的好处:一是Visual Studio开发平台作者已使用多年并成功开发了多个业务系统, 技术上比较成熟;二是由于SQL Server数据库库容较大, 系统使用后可以避免数据库压力问题;三是使用Windows Server 2008作为服务器比较稳定, 有利于用户访问系统;四是B/S架构可以更好地完成客户端和服务端的集成输出功能, 使得Web站点的开发更方便, 功能更强大。

二、系统运行的预期效果

(一) 实现了涉汇管理部门横向联网, 共享涉汇数据。涉汇数据信息共享平台建成后实现了涉汇管理部门的横向联网, 建立了外汇监管协同机制, 为联合年检、出口退税、防堵“热钱”和反洗钱等工作的开展合作提供便利, 降低了行政管理成本, 提高外汇数据的综合利用率。

(二) 网上预审批涉汇业务, 促进了外汇投资和贸易便利化能力。一是涉汇主体可以通过该平台向对应业务的各涉汇管理部门提交涉汇业务申请。二是涉汇管理部门在网上预审批业务。涉汇管理部门在网上受理涉汇企业的业务申请, 对符合条件的应进行预审批, 对不符合条件的应告知原因并提出补件要求。三是系统开通后, 涉汇主体在家就可提交涉汇业务申请, 节约了大量的在途往返时间。

(三) 提高涉汇管理部门外汇非现场监管能力。涉汇数据信息共享平台为涉汇管理部门提供了数据共享平台, 各涉汇部门通过对涉汇数据进行筛查、对比和分析, 可以捕捉异常、违规动向等情况, 便于有选择地开展现场检查, 维护辖内外汇市场秩序。

(四) 政策宣传功能。为涉汇企业提供外汇政策、投资政策、产业政策和货币政策宣传, 疏通企业和涉汇管理部门的沟通渠道, 开通服务热线满足政策解惑、咨询答疑功能, 为支持企业开展国际贸易和投资提供政策和法律支持。

三、提升外汇非现场监管能力

(一) 加快非现场监管体系建设, 构建统一、高效、科学的监测预警平台。一是建立涉汇监管部门联动机制, 实现监管信息资源的共享。一方面, 从技术上实现突破。系统开发后按统一的接口规范从分散独立的涉汇监管部门导出数据, 数据在导入系统后将自动对其进行有效整合, 继以完成涉汇数据信息的采集, 保证从源头采集非现场监管所需要的业务信息, 建立非现场监管综合数据库。另一方面, 以外汇局国际收支统计申报监测系统、进出口核销系统、结售汇系统和账户系统的数据为主要采集目标, 以海关进出口报关数据、商务局涉汇企业的批复和备案数据、财政部门外债担保数据 (外债数据) 、税务部门的出口退税数据以及工商部门涉汇企业的注册数据为辅助采集目标, 进行涉汇数据综合采集整合, 建立涉汇数据信息共享平台数据库, 为涉汇主体和各涉汇管理部门服务。二是建立非现场监管预测预警机制。一方面, 建立非现场监管信息基础数据库, 通过对涉汇数据进行定量分析, 得出涉汇业务发展的基本规律;另一方面, 合理确定预测预警指标。按照可测性、可比性的原则, 设置外汇资金流动异常情况监控指标, 动态反映外汇监管预警和风险状况。

(二) 建立科学、完整的非现场监管指标体系。系统设计人员根据外汇非现场监管的要求, 同时结合不同的经济发展区域、监管对象以及不同时期建立不同的监管指标, 通过编程语言使指标设置趋于科学化、系统化, 从而发挥该平台应有的综合监管作用。此外, 还可以充分转化现场检查成果, 通过现场检查, 为保证非现场监管信息的准确性、真实性和堵塞管理漏洞提供支持, 从而保证非现场监管更有效的运作。

外汇管理局应用服务平台 篇3

关键词:外汇账户;跨境资金流动;全口径数据采集

Abstract:On the basis of analysis to the present foreign exchange account management system,this article discusses the progressive realization of full-aperture data collection of foreign exchange revenue and expenditure,gradually build the basis for a unified data platform and management platform and the monitoring and early warning platforms,and eventually to build one foreign exchange flows monitoring system relying on foreign exchange accounts system, including statistics,analysis, monitoring,early warning functions,comprehensively enhance the effective supervision on the foreign exchange revenue and expenditure.

Key Words:foreignexchangeaccount,cross-bordercapital flow,full-aperturedata collection

中图分类号:F830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4-2265(2010)02-0049-05

随着经济金融全球化和我国涉外经济的快速发展,各种经济主体不同性质的交易行为相互渗透,外汇交易行为日益多元化、复杂化和隐匿化,外汇资金流动的频率和规模不断增大。适应这种变化,我国的外汇管理监管模式将由事前监管转向事后监管、由行为监管转向主体监管、由现场监管转向非现场监管。但现行监管体系下,外汇业务各项数据分散于多个业务系统中,在数据采集、信息共享、监测预警等方面缺乏衔接和相互验证,难以适应外汇监管模式转变需求。因此,在新修订的《外汇管理条例》规定企业外汇收支必须通过外汇账户办理的前提下,为全面加强对涉外主体外汇收支的监测管理,亟需构建以外汇账户体系为依托的全口径的非现场监管体系。

一、加强外汇收支监测管理需要构建新型外汇账户体系

(一)应对日趋复杂的国内外形势变化的迫切需要

近年来,随着我国涉外经济迅猛发展,涉外主体数量迅速扩大,跨境资金流动规模成倍增长,资金流动的速度也大大加快,各经济主体不同性质交易相互渗透,跨境资金流动的方式和渠道日趋复杂,外汇管理面临的形势日趋严峻。同时,随着融入经济全球化的步伐不断加快,国际资本流动的速度越来越快,中国受世界经济、金融环境的影响也进一步加深。2002年以来,我国外汇资金持续大量流入,加剧了我国国际收支不平衡局面,贸易摩擦大幅增加,影响了我国货币政策的独立性。2008年金融危机发生以来,跨境资金流动愈加呈现复杂化趋势。国内外形势的迅速变化,对我国宏观决策的快速反应能力提出新的挑战,而对国际资本流动情况的判断则是制定宏观经济政策的重要依据。目前运行的外汇系统相互独立、数据不完整、监测预警功能不强,无法实施对国际资本流动的有效监管,因此以外汇账户系统为基础构建系统性的监测预警系统成为迫切需求。

(二)加快外汇管理改革,提升外汇监管有效性的需要

随着我国对外开放程度不断提高,我国综合实力和国际竞争力不断增强,加快外汇管理改革步伐,完善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实现人民币资本项目可兑换是我国的必然选择。从国际经验看,阿根廷、智利、印度等国放松资本项目管制的实践表明了强化外汇监管对顺利推进资本项目可兑换的重要性。东南亚金融危机也证明了虚弱的金融监管事实上增大了资本流动可能给经济运行带来的冲击。为进一步完善跨境资金流动监测体系,新修订的《外汇管理条例》规定,企业外汇收支应通过外汇账户办理,以法规的形式确立了外汇账户的核心地位和重要性。因此,以外汇账户系统为依托,建立外汇资金流动的监控系统,是加快外汇管理改革,提升外汇监管有效性的必然要求。

(三)推进贸易便利化,促进涉外经济发展的需要

长期以来,由于外汇管理侧重于对外汇交易行为的监管,配合不同时期不同外汇管理政策的需要,外汇局陆续开发运行了多个业务系统,目前分局运行的总局开发的系统有19个,外汇指定银行、企业办理外汇业务必须登陆使用的外汇系统分别为7个和6个。如此之多繁杂的系统,使得企业和银行人员花费大量的时间来学习系统的使用,并存在重复办理业务现象,也增大了企业和银行的负担,增加了经营成本。2008年下半年以来,随着全球金融危机深化,对我国实体经济影响逐步显现,外贸企业新增订单大幅减少,部分企业生产经营出现困难。在此背景下,整合各外汇业务系统,形成以外汇账户体系为核心的集数据、业务、监管于一体的系统,对推进贸易便利化,促进涉外经济平稳较快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二、现有外汇账户管理体系支撑乏力

(一)外汇账户管理法规体系建设有待加强

一是外汇账户管理法规系统性不强。主要表现为与账户管理和账户系统管理相配套的管理政策过于分散。自1994年汇改以来,根据形势发展变化,国家陆续出台了一系列的外汇账户管理法规,既有专门的外汇账户管理法规(如《境内外汇账户管理规定》),又有相关法规中分散的账户管理条款(如《保税监管区域外汇管理办法》中有关账户管理的规定)。目前涉及账户管理的法规有28个,这些法规成文于不同的年度,并历经多次修改,有效无效条款混杂,给执行带来了不便。二是外汇账户管理法规对账户数据质量约束不到位。现行政策仅就具体业务操作提出规范性要求,但对账户数据质量控制未作出制度性安排。实践中,金融机构业务操作随意性较大,内容填报错误现象时有发生,影响外汇账户系统数据的质量。

(二)外汇账户管理系统统计数据不全面,无法实现全口径监测

一是系统数据不完整,无法全面反映涉外主体外汇收支全貌。现行外汇账户管理规定中对于企业的外汇收支是否必须通过账户进行收支未做硬性要求,致使直接购汇对外支付或收汇后直接结汇的不通过外汇账户处理的结售汇业务游离于外汇账户系统之外,外汇局无法通过账户系统实现对境内机构外汇存量、流量及流向全口径有效的监测。二是企业异地数据不完整。调查发现,外汇账户开立手续不断简化,越来越多的企业选择在注册地以外开立外汇账户,但是由于分处不同的数据中心,若企业未在所在地外汇局进行备案登记的情况下直接在异地开立外汇账户,则造成企业所属地外汇局无法得知其在异地开立的账户收支情况,给注册地外汇局全面了解企业的外汇收支状况以及实现主体监管带来困难。

(三)外汇账户管理系统监测预警功能不完善,监管有效性较弱

一是监测预警功能不完善。现行账户系统主要发挥数据采集和统计分析功能,反映的是账户使用的总体情况,系统的监测预警功能偏弱,仅能提供有限项目的总量数据组合查询功能。对于单个境内机构账户使用情况的监管,由于账户系统没有可供参考的、科学的、统一的统计监测指标,缺乏对微观交易主体外汇资金活动实时监测和预警功能。二是系统数据质量不高,制约了统计分析和监测功能的发挥。据调查,80%的银行从会计系统中读取的数据不能完全满足外汇账户系统接口规范的要求,部分信息如交易编码等需要银行手工录入,但由于对信息的填报要求也比较低,系统也不具备相应的校验机制,银行报送数据中往往存在错误和空缺信息,迟报和补报情况也时有发生,给利用账户系统进行非现场监管带来一定困难,尤其是当需要进行延伸跟踪核查时,往往因为信息不全而受到制约。

(四)本外币账户管理分离,未能实现对外汇资金流的全程监管

目前对于本外币账户的管理,人民银行和外汇局相关职能部门各司其职,人民银行负责人民币账户的管理,外汇局负责外汇账户的管理。银行账户作为微观经济主体资金活动的重要载体,本应全面地反映企业资金的变动情况。但是,我国目前这种分部门多头管理的账户管理体制割裂了资金的内在有机联系。因系统与系统之间没有实现必要的联通和资源共享,外汇账户系统只能监测企业部分外汇资金流的信息,而无法实现对企业资金流的全程监管,客观上加大了对跨境资金流动监测的难度。

三、构建新型外汇账户体系的应用设想

新型外汇账户体系的总体目标是建立一个集统计、分析、监测、预警功能于一体的外汇资金流动监管体系。根据外汇账户体系建设及应用的现状和现实的监管需求,新型外汇账户管理体系构建的总体应用思路是根据形势发展的要求,实现外汇收支信息的全口径采集,拓展外汇账户系统应用,在外汇账户基础上逐步搭建统一的基础数据平台、管理操作平台和监测预警平台等三大外汇管理平台,以外汇账户系统为依托,建立健全外汇资金流动统计、分析、监测、预警体系。具体应用构想包括以下三部分:

(一)基础数据平台

以外汇账户系统为依托建立基础数据平台,其目的是进行数据源整合,实现外汇收支信息的全口径、集中采集,然后在此平台上实现各管理系统对其所需数据的采集。以此构建的数据平台具有数据采集更全面、以主体为对象、数据质量相对稳定、使用限制相对较少的优势,可为管理操作平台和监测预警平台提供持续稳定的外汇收支基础数据。外汇账户的基础数据平台功能,表现为银行的基础信息报送平台和外汇局各业务监管系统的基础数据来源平台。

1. 银行的基础信息报送平台实现的功能。一是以符合外汇账户系统要求的接口软件,实现外汇账户系统与银行系统的顺利对接;二是系统能自动反馈银行报送数据质量控制结果,确保银行及时确认修改;三是系统的银行端有完善的服务功能,便于银行利用系统加强自身业务统计和内控管理,提高数据报送质量,如增加银行端查询、下载和统计服务功能,完善银行端自动核查功能,增加权限设计等等。

2. 外汇局各业务监管系统的基础数据来源平台的功能。一是为各监管系统提供所需的银行外汇交易数据;二是审核、梳理、合并现有各业务监管系统对银行交易数据的信息需求,对尚未采集的数据及时进行补充,切实满足各业务系统对银行外汇收支数据的需求。

(二)管理操作平台

以基础数据平台为基础,逐步实现各个外汇业务管理系统从外汇账户系统中采集数据,将业务操作系统嫁接到数据平台上,形成管理操作平台。这样可实现管理操作平台与国际收支统计平台的相对分离,从而彻底解决了既要有效监管又要维护国际收支数据保密性的难题。构建外汇账户的管理操作平台,主要设想:

1. 对接管理系统,完善操作平台建设。按照“成熟一个,嫁接一个”的原则,将现有各个管理操作系统的数据来源逐步转换到外汇账户系统上来,由过去直接从报送主体采集,转变为从外汇账户系统中直接导入,逐步实现各个管理操作系统与外汇账户系统的有效对接。

2. 转变监管方式,推进管理体制改革。一是变行为监管转为主体监管,按照市场主体,对同一主体名下的所有跨境收支、境内划转及结售汇业务进行综合监管,特别是加强对跨国公司及其关联交易的综合监管,及时、准确掌握异常资金流动的线索,实现在外汇账户系统平台上的统一监管,解决条块监管带来的“只知其一,不知其二”管理问题;二是改变管理视角,后移监管环节,由过去事前的逐笔审核逐步转变为事后的总量监测、分析,简化相关手续,不断促进贸易投资便利化;三是以非现场监管为支撑,稳步推进资本项目可兑换进程。

(三)监测预警平台

在通过外汇账户系统建立基础数据平台和管理操作平台的基础上,将这些平台的监管资源进行整合,对监管数据进行综合利用,从宏观、中观和微观三个层面建立完善的监测预警指标体系,形成以账户系统为基础的监测预警平台。

1. 宏观指标体系。根据外汇收支运行的外部环境变化,判断跨境资金流动和境内外汇交易行为对我国国际收支平衡形成的风险压力。

宏观指标体系包括三方面内容:一是国际经济金融运行指标,全球主要国家或地区的国内生产总值、消费物价指数、利率、汇率等变化情况;二是国内经济金融环境指标,主要包括我国的国内生产总值、消费物价指数、利率、汇率以及资本市场、房地产市场、信贷政策等的变化情况;三是预期指标,主要是境内外市场对我国国内生产总值、消费物价指数、利率、汇率等的预期情况。

2. 中观指标体系。通过对外汇交易项目和地区收支变动趋势的指标化分析,对变化较大的项目和地区收支进行追踪监测分析,发现一些趋势性问题,为政策调整提供决策依据。

中观指标体系包括三方面内容:一是以项目为基础编制。如全国进出口、货物贸易、服务贸易、利用外资、外债(分短期和长期)、预收货款等的同比、环比变化情况。二是不同口径数据对比形成的指标。主要是进出口、收付汇和结售汇的对比,如对出口、收付和结汇对比,分析贸易收汇率和结汇率的变动;对进口、付汇和售汇对比,分析贸易付汇率和售汇率的变动;贸易顺收顺差情况,包括贸易结售汇顺差与海关进出口顺差、结售汇顺差与收付汇顺差、收付汇顺差与进出口顺差。三是地区变动分析。部分地区的外汇交易变动反应早于全国,可以此构建地区性先行性指标,如可以把广东省贸易收支作为全国贸易收支变动的现行指标,把浙江省个人外汇收支作为全国个人收支变动的现行指标。

3. 微观指标体系。通过对银行、企业和个人等市场微观主体的进出口、利用外资、收付汇和结售汇等行为的全面监测分析,发现企业的异常外汇收支和违规行为,根据发现的典型性、苗头性问题对全国外汇收支进行先行性预警。

微观指标体系的重点指标是微观主体的进出口、贸易外汇收支、贸易结售汇、服务贸易收支、外债余额、预收货款、预付货款等;监测类型可设置为单笔大额、高频累计、收支异常波动、结售汇异常波动等;异常特征包括重点关注的来源地区(离岸中心)、异常金额、异常用途、异常资金收付活动、异常交易对方、异常交易币种、接近限额的频繁资金活动、超常规非贸易款项流动等。微观指标应充分考虑法规的设定情况,综合投资、债务、货物等业务系统监管数据比对结果,并结合已查办案例的资金收付特征设定。考虑到经济形势变化、法规调整等因素的不确定性,应考虑提供开放式指标设定功能,由监管人员根据需要在日常监管中自行维护。

四、构筑新型外汇账户体系的推进步骤

新型外汇账户管理体系的构筑是一个庞大的系统工程,必须遵循渐进原则,根据现阶段外汇账户管理体系的现状,应从法律法规建设入手,规范和明确外汇账户管理的各项政策,建立起全口径的数据库平台,在此基础上完善各业务部门的操作、监管和分析平台,在远期规划中应进一步拓展监管范围,实现本外币的监管联动,加强账户系统各项数据指标在宏观经济分析中的应用。

(一)完善法规体系,为外汇账户管理提供法律保证

根据《外汇管理条例》和现实监管需求,对现行20多个外汇账户相关法规进行梳理、整合,吸收资本项目外汇账户、特殊经济区域外汇账户和境外机构境内外汇账户管理等的有关内容,形成涵盖机构主体境内、境外外汇账户和个人外汇账户管理的统一的法规体系。进一步细化和明确外汇账户数据质量控制的方式、途径及银行错误报告所应承担的责任等问题,增强数据质量控制的可操作性。

(二)按主体分步推进,实现外汇收支信息的全面采集

目前运行的外汇账户管理信息系统,只包括非金融机构外汇账户信息,尚缺金融机构同业存款账户、离岸账户、居民个人储蓄存款账户等外汇账户信息。应按照新条例的要求,分步骤解决外汇账户系统数据采集的全面性问题。

第一步,非金融机构主体直接结售汇数据的纳入。《外汇管理条例》明确规定了境内机构应根据外汇管理部门要求开立外汇账户,为境内非金融机构全部外汇收支纳入外汇账户系统提供了政策前提,这一步可以使金融机构主体(主体为企业)外汇收支数据实现全口径。

第二步,个人主体的所有外汇收支的纳入。对于个人主体的外汇交易,由于涉及储蓄账户查询法律障碍及保密问题,同时受个人外汇储蓄账户开户数量庞大等因素的困扰,现行外汇账户系统未采集个人主体外汇账户信息。在当前外汇资金流动趋于复杂化、个人化的背景下,个人外汇交易量越来越大,交易中隐藏的违法问题越来越多,对个人外汇交易信息的采集和监管就显得尤为必要。建议设立个人外汇管理公共账户,通过“采集流量,不涉及存量”的办法解决此问题,即要求银行开立居民个人和非居民个人外汇管理公共账户,通过该类账户反映并报送个人主体的外汇存、取、结、售及境内划转等外汇收支交易流量信息。

第三步,将非银行金融机构如财务公司、保险公司、信托公司等的外汇账户纳入系统数据采集范围。这一步完成后,即基本上实现了所有外汇收支主体外汇收支信息的全口径采集,为满足外汇各部门操作管理和监测分析需要构筑了坚实的数据基础。

(三)强化质量监控,着力提高外汇账户数据的准确性

外汇账户系统能否成为外汇管理的核心数据支持系统完全取决于其数据是否及时、准确和完整,取决于其数据质量控制是否到位。外汇账户数据质量控制包括系统自动控制和人工控制两个方面。

1. 数据质量自动控制。分为数据自身逻辑判断和外部信息校验。目前的外汇账户已经在自身逻辑判断方面对开户与收支、收支与余额等错误进行提示,一定程度起到了数据对应的质量控制效果。下一步丰富数据逻辑判断功能,同时,在质量自动控制模块中,要增加数据报送及时性控制功能,读取银行报送的外汇账户交易数据包时,自动检查报送日期与交易日期,对于迟报交易进行记录和反馈,以督促银行按规定及时报送外汇交易信息。外部信息校验,即从系统外部获取信息进行系统数据校验,首先应该考虑与外汇局现有系统的自动数据交换、比对,如与国际收支统计申报数据的比对,比对跨境数据是否准确(主体、币种、金额、日期以及交易编码);与直接投资系统数据的比对,确认投资项下资金流动的准确,等等。校验结果自动提示并反馈给相关银行,由银行修改或确认。

2. 人工质量控制。即开展人工核查。人工核查以非现场方式为主,可定期或不定期组织现场核查。开发外汇账户非现场核查模块,作为外汇账户信息质量控制辅助工具,开展日常外汇账户信息纠错工作。现场核查主要针对非现场核查无法解决的内容开展:一是数据的全面性,主要方法是拆离银行外汇会计业务数据,通过数据比对,判断银行已报送数据的全面性。二是信息的准确性,方法是调阅银行业务审核档案,核查交易编码及交易对方等信息的准确性。为避免重复劳动,提高现场核查效率,跨境收支部分的质量控制可在一定程度上置信于国际收支核查,外汇账户信息质量现场核查主要针对境内划转、结售汇交易部分实施。

(四)建立全口径的非现场监管体系,提升外汇监管的有效性

适应外汇管理新形势的要求,新型外汇账户信息系统应加强和改进监管操作、统计分析、监测预警等方面的功能,建成全口径的非现场监管体系。

1. 升级改造外汇账户系统的监测和统计查询功能。设置任意时间段查询、按要素单笔查询功能以及按经济主体查询,按行业、地区、业务种类、交易性质等分类查询和同比环比统计分析查询等功能。利用在外汇账户基础上构建的综合管理操作平台对外汇业务进行非现场监管,即借助统一的信息数据平台,针对不同地区、不同行业、不同市场主体的外汇收支筛查异常线索,进行全面的非现场监管。

2. 研究设置账户流量、流向、存量类监测指标。充分利用外汇账户具有全口径数据的优势,重点关注企业大额外汇收支、大额结汇、高频资金变动情况,实现自动筛选异常企业、异常交易行为,为企业的分类监管提供依据。同时,通过设定科学合理的监测指标,将外汇账户收支与进出口核报系统、国际收支统计申报系统、银行结售汇报表统计系统、外资外债等系统数据有机地联系在一起,不断提高监测预警效力,为快速判断和预测宏观外汇形势和微观主体交易真实性提供简捷方法和技术保障。

3. 完善对异地开立外汇账户企业的监控体系。通过总局数据库的调用来建立分中心间的数据联系,建立数据分中心数据沟通机制,解决因信息不共享带来的异地开户管理不到位的问题。在此基础上,设置对异地账户进行监测的专用指标,在获得本地区异地开户账户相关信息后,对其账户余额变动、账户收支变动等指标进行分析监测。

(五)进一步扩大监管视角,实现本外币账户协同监管

通过技术手段将现有的外汇与人民币两个账户系统实现内部通联或建立信息共享平台,实行本外币资金划转的双向动态监管。

1. 建立本外币账户管理协调机制。统一管理口径,在政策研究、制度拟定、系统建设等多方面加强交流与合作。如设立外汇业务人民币资金使用专用账户,办理与外汇业务相关的人民币业务。

2. 建立人民币账户系统和外汇账户系统的连接。研究外汇账户和人民币账户在信息的获取、分析、归并等方面的机制,搭建本外币账户信息共享平台,通过人民币与外币账户系统的联动,实现本外币协同监管,不仅有助于降低监管成本,而且有利于实现资金流动的全过程监控,可以直接发现和掌握境内外资金流动的最新动向,能够缩短从发现异常资金流出入到适时介入、依法查处的时间间隔,最终实现对交易主体资金流向和异常资金流入流出的全程监控。

参考文献:

[1]傅霞.适应贸易便利化 改进经常项目外汇账户管理[J].华北金融,2006,(1).

[2]黄太生.特殊经济区外汇账户改革思路[J].中国外汇,2006,(8).

外汇保证金交易平台的选择 篇4

外汇保证金交易平台的选择 C-

1、选择交易平台的重要性

保证金外汇交易平台种类有好十几个,甚至更多,其中区别也不同,选择一个好的平台对我们在做交易来说是非常重要的,在选择平台的同时你也在选择交易商,其中它

们各有优点,也各有缺点,在这里不方面说出来,只能靠外汇的朋友们自己摸索了。选择的交易平台主要是对你做单时候影响为主要出发点的,合适你的交易平台和交易 商使你做单的时候能免除一些不必要的麻烦。C-

2、选择交易平台的要素

我想大多数外汇的朋友对平台了解的也挺熟悉的了,用过的平台也不止一个,总是在寻找一个合适自己的交易平台和交易商,选择平台最重要是什么呢?

个人认为做为投资者来说首先考虑是资金的安全性,直接来说就是交易商的信誉和个人保障问题。目前在国内外汇保证金这一块没有开放的前提下,个人保障问题就变得 空谈了,那么只能靠交易商的信誉来决定了,外汇的朋友可以问问做过的人和在一些监管机构的网站上进行调查。然后是交易平台的问题了,平台的连接稳定性,易用性,下单和平仓的速度,点差,是否滑点,对行情跳空时的承诺,报价的滞后性,具有的指标,图表。在这里说说最 后一个要素,有些外汇的朋友利用交易平台的报价滞后来获利这个在交易商来说是禁止的,俗称“拨头皮”,请外汇的朋友操作时当心被发现。C-

3、选择交易平台的经历

在此之前我想过是否合适把自己的选择平台的经历贴上来,因为开始是被迫选择。然后是自己挑选了。之前在基金公司做的时候开始认识了外汇平台,而公司选用的都

是一些大的交易商平台(不多说了),然后自己空闲的时候做起了模拟,那时候认为外汇交易就这么一个平台了,所以当时一直用着,刚开始做模拟的时候还挺厉害 的,也不知道为什么,随着心情做交易,这样命中率为50%,看着帐户一天天的涨起来,有了开户的冲动。当时也没想那么多就通过公司的朋友在这个交易平台上开了

个小小的户口,还好当时的工作不太忙,一天下来都能有三四小时看盘和做交易,但问题是我的状态不如做模拟的时候了,帐户一天天的少了,做起真实自己不会随心

情交易了,一直做分析,找市场的起涨点。最后,带着一个空帐户只能骂了一句倒霉就完蛋了,暂时告别了外汇也告别了这个外汇交易平台。

也就一直做着自己的工作,在公司里做久了,还知道了其他一些的外汇交易平台,点差也有不同的,告别外汇的那一段时间里我一点也没看关于外汇的资料,反而在一

个做股票的朋友那里拿了一些股票的书无聊的看起来,现在想起来那股票的书还真帮了我的忙。日子总在无聊中过去,于是上网和别人聊天,认识了一些做外汇的人,聊天的时候聊到平台都不同,我也知道了平台对这个人来说是很好,但到了那个人的手上就变的不好用了。为了能够和这些朋友聊上两句,我也找了好几个“有名”的

外汇管理局应用服务平台 篇5

炒外汇其实无论您做些什么都是有着一定的风险的,但是如果我们在遇到风险之前已经了解到了一些关于这些风险的问题的话,那么我想我们也是可以平安度过的,BFS牛汇最佳STP/ECN经纪商总结快速识别外汇黑平台方法如下:提供没有监管能力的无效部门和协会,声称有注册牌照

2.瞎编或者改称注册监管部门的名称 点评:英国FSA,美国NFA。此外的监管部门的号码,都是瞎编的。

3.用普通有限公司注册号,来编造监管部门的注册号 点评:比如英国的公司,只有公司局注册号,没有FSA监管号,则是普通公司,没有牌照的,或者在FSA上面查询栏notices里面显示与上面不一致的。

4.接受虚拟银行汇款、第三方汇款

5.在中国接受人民币,用个人帐户接收资金来开户(100%是假的)。

6.入金帐号为私人账户(非客户名称的个人账户)点评:没有办理第三方托管,没有以公司的名义开设的客户专用账号的公司,当然黑平台。7.交易网站地址和公司注册地不符,没有可靠的地址;很多用的是网络电话,可以转接到任何国家。点评:比如,公司注册美国的公司,英语网站的网址却在北京或香港。那明显是国人或港人创办的。

8.特别是海外注册的骗子公司,通过中介公司注册空壳公司并且开的有当地银行户头,实际股东从来没有去香港;电话是秘书公司代理接听,或者转接到中国的任一电话上

浅析服务贸易外汇管理存在的问题 篇6

【摘 要】服务贸易外汇管理逐渐从以单位审核和限额控制为重点的事前管理逐步转向事前便利、事后监管,从对逐笔交易的具体监管转向对外汇交易主体的综合监管,从全面监管转向重点监管。建立与税务部门之间的数据交换制度,逐步完善服务贸易的监管体系。

【关键词】服务外贸;外汇管理;问题

一、服务贸易外汇管理的主要特点

(一)多部门协同管理

由于服务贸易交易具有无形性和不可比性,无法类似货物贸易可借助海关货物流信息来匹配资金流印证真实性,因此主要依靠商务、税务等主管部门的规定实施协同管理,即要求境内机构办理服务贸易购付汇业务时,除提供合同或协议、发票或支付通知外,还要求其提供对应主管部门的批准文件或备案登记证书。

(二)限额和资格审批管理

对真实性较难把握,且容易成为异常资金出入境渠道的部分服务贸易项目实行限额和资格审批管理制度。

(三)多环节交叉管理

目前,对于境内机构服务贸易外汇收支,实行事前、事中、事后的多环节交叉管理模式。其中事前以真实性审核为重点。境内机构办理服务贸易外汇业务前,需由银行按照规定审核申请书、合同、发票、主管部门批件及税务凭证或外汇局出具的核准件,确认交易的真实性及其与外汇收支的一致性后办理;事中以非现场监测为重点。主要运用服务贸易外汇业务非现场监管系统,通过设立单笔大额、高频累计、异常波动等监测指标对企业服务贸易数据进行数据筛查,对收支较为频繁、总量较大或增长迅猛的服务贸易交易及企业实行专项监测;事后以核查与检查为重点。通过事中监测发现的异常交易线索,核查银行或境内机构留存的业务凭证,查实违规交易情况,并按照相关规定及时移交检查部门进行立案查处。

(四)项目和主体分类管理

现行服务贸易外汇管理制度实行事前项目分类管理和事后主体分类管理。按照国际收支统计口径,服务贸易项目不仅包括运输、旅游、通讯服务、建筑服务、金融服务、保险服务、计算机和信息服务、咨询、其他商业服务、别处未提及的政府服务等11类的服务项目,还包括收益、经常转移项目下的10类传统非贸易项目。由于服务贸易一直注重事前真实性审核,且不同的交易项目特点不同,真实性审核需要的材料也有较大差异,因此目前的政策法规均是针对不同的交易项目特点而分别出台的,实行交易项目的事前分类管理。另外,为逐步实现管理方式由行为监管向主体分类管理方式转变,外汇局在监测、核查的基础上,对存在未能在要求的时间内就相关交易疑点做出合理解释或不配合核查等情况的交易主体实施服务贸易内部分类监管,将其作为“关注类”主体,密切跟踪其服务贸易外汇业务,实行交易主体的事后分类管理。

二、服务贸易外汇管理存在的问题

(一)政策较为分散,尚未形成统一体系

服务贸易外汇管理政策较为零散,缺乏系统性。目前,涉及服务贸易外汇管理的规章制度超过50个,大多是对新问题的临时性规定和对现有规定的补充或调整,缺乏统一的法律规范,尚未形成统一的法规体系,个别银行和境内机构反映办理相关业务时,搜集和学习政策法规的成本较高。

(二)宽进严出特征明显,为实现均衡管理

现行服务贸易外汇管理总体呈现“重流出、轻流入”的格局,除捐赠外,绝大多数服务贸易外汇收汇和结汇缺乏明确的管理规定,仅凭客户描述,由其提供合同或发票等证明材料即可在银行办理,随意性较强。

(三)政策设计缺乏前瞻性,难以适应形式变化

新的服务贸易交易项目和交易方式不断涌现,而由于服务贸易外汇政策在设计时未充分考虑形势发展变化,缺乏前瞻性,导致服务贸易外汇管理政策与形势发展不太适应。

(四)真实性审核难度较大,实际效果欠佳

服务贸易项下外汇收支范围广、项目多,特别是国外提供的单据更是名目繁多,交易真实性审核难度和复杂程度远高于货物贸易等有形贸易,由于相关材料真实性难以保证,当前以审核合同、发票等材料为主的传统审核方式难免浮于表象、流于形式。另外,由于服务贸易本身具有无形性和虚拟性特征,其市场公允价格难以判定,一般不存在实物进出口,不能像货物贸易外汇管理可借助货物流匹配资金流来核实真实性,因此,服务贸易真实性审核难度更大,容易成为关联企业间异常资金流出入的便利渠道。

(五)行政许可标准较低,企业申请核准业务频繁

目前,涉及服务贸易外汇管理的行政许可项目共计有6大类,其中部分项目许可的标准较为严格,造成企业服务贸易交易中需要核准的业务数量较多,一定程度上增加了企业的经营成本,影响了服务贸易外汇业务的顺利开展。

1、分类管理规定不够完善,对市场主体约束力不强

《国家外汇管理局经常项目司关于印发(暂行)的通知》(汇经函[2012]4号)明确了服务贸易“关注类”交易主体的核定标准,银行和企业也没有相应的渠道知晓“关注类”主体名单,“关注类”主体在银行办理服务贸易外汇收支也不会受到任何限制,对其没有约束力,主体分类管理政策执行效果难以充分发挥。

三、结束语

坚持外汇管理理念和方式的“五个转变”,顺应服务贸易的发展趋势,进一步简化真实性审核凭证,取消不必要的限额和资格审批,满足市场交易主体合理的服务贸易用汇需求。同时整合服务贸易与货物贸易、资本项目外汇监管资源,建立外汇局内部联动监管机制,拓宽非现场监测渠道,并构建与税务、商务等部门的电子信息交换机制,借助税务、商务部门业务数据核查服务贸易外汇收支真实性,全面实现服务贸易的主体监管,形成有效监管和促进服务贸易便利化的有机统一。

作者简介:王婷,女,汉族,1993年出生,本科学历,财务管理专业,湖北仙桃人,江汉大学文理学院管理学部。

参考文献:

外汇管理局应用服务平台 篇7

服务贸易外汇管理总体目标是要做到对跨境流动资金能监测、能预警、能控制。这要求资金监测预警体系必须具有全口径、合适的灵敏度以及有效的异常情况处置手段。根据不同的预警监管模式, 分别按照企业主体、地区、行业、经济类型等进行指标设计, 有针对性的对异常交易行为从市场定价、银行资金流向、现场核查等方面进行跟踪调查, 形成正常交易模式和异常交易模式的管理信息库。

根据现有信息源情况, 服务贸易管理收支监测模式具体可分为以下两种。 (1) 时间序列预警监管模式:依托外汇管理部门服务贸易项目各类外汇收支统计与结售汇统计监测体系, 完善数据整合分析功能, 建立以时间序列为基础、以数理统计、指标预警为手段的异常资金流动监管模式。 (2) 数据匹配预警监管模式:采集税务、商务、交通等服务贸易行政管理部门跨境服务贸易数据, 将监测期内企业所有服务贸易外汇资金收入和支出数据与相关部门统计数据进行总量上的匹配, 交叉核对, 采用定量分析与定性分析相结合的方法, 同时参照服务贸易与货物贸易、资本项目交易联动性强的特点, 设立联动指标, 建立一整套服务贸易收支风险预警指标, 反映地区总体和单一企业主体综合考核监测情况。

2 服务贸易监管体系实现机制

服务贸易非现场监管的基本流程包括:数据收集、数据整理、数据分析、甄别异常、核查确认。

(1) 数据收集:收集外汇管理部门监管形成的国际收支申报、外汇账户监管、银行、个人结售汇等业务统计数据, 这是实现服务贸易非现场监管的基础。同时, 从商务部门、统计局、税务局、商业银行搜集服务贸易统计数据、服务贸易市场价格信息、银行外汇资金划转、结汇人民币流向等信息, 作为服务贸易非现场监管信息的有效补充。

(2) 数据整理:统一不同来源数据的口径、完善交易主体档案、建立相关数据之间的关联, 实现非现场监管数据的可比性分析。

(3) 数据分析:利用目前外汇管理部门服务贸易非现场监管系统提供的功能, 设置合理预警值, 对数据进行从宏观到微观、从总体到个体的统计分析、监测预警。

(4) 甄别异常、核查确认:对监测预警的总体和个体交易情况进行甄别, 对异常可疑情况通过多部门联合核查确认结果。

3 监测指标体系设计

3.1 时间序列监测预警指标体系

总量指标:可自主选择时间段, 分别按交易项目、资金性质等编制时间序列数列, 剔除长期趋势影响后, 计算阶段交易异常波动指标, 设置预警值, 对外汇收支或结售汇数据发生明显异动的情况进行预警。

阶段交易总额差额=某统计期服务贸易交易金额-前n个统计期交易金额的平均值

阶段交易总额比率= (某统计期服务贸易交易金额-前n个统计期交易金额的平均值) /前n个统计期交易金额的平均值

主体指标:按照特定统计口径, 分析收付汇主体在币种、国别、支付对象、交易项目等方面的分布情况。

大额交易判断:对单一主体按时间序列绘制折线图, 对明显异动的交易金额进行预警。

高频累计指标:对单个主体服务贸易交易在一定期间内发生次数和交易金额都超过一定数值, 利用频繁交易分拆资金的交易行为进行预警。

交易项目、国别异常波动:对单一主体统计期间内服务贸易交易种类 (国别) 与前n个统计期种类 (国别) 的平均数量比值进行预警。

价格指标:对服务价格进行分析是监测企业交易合规性的重要手段。由于服务贸易种类繁多, 对每种交易价格监测存在一定难度。根据“抓大放小”原则, 可以从三个方面构筑监测体系。

一是根据历史情况和地区特点, 选取交易量大的前n位项目进行监测。外汇管理部门从税务、商务、国际市场等收集国际市场价格在系统公布, 各商业银行和监管部门根据实际进行价格比对, 判断高报或低报价格行为。二是根据收付汇情况, 选取交易量大的前n位企业进行监测。三是结合数据匹配指标, 选择未匹配量大的企业进行价格监测分析。

3.2 数据匹配预警监管指标体系

匹配指标:以企业主体、地区、行业、经济类型为监测主体对服务贸易应收汇额与实际收汇额进行匹配分析, 具体的监测指标如下:

收汇匹配率=∑ (核查期内实际收汇额-核查期内应收汇额) /∑核查期内应收汇总额

正数为多收汇、负数为少收汇。

付汇匹配率=∑ (核查期内实际付汇额-核查期内应付汇额) /∑核查期内应付汇总额

正数为多付汇、负数为少付汇。

服务贸易收支均衡率=∑[ (核查期内应收汇额-应付汇额) - (核查期内实际收汇额-实际付汇额) ]/∑ (核查期内应收汇额+核查期内应付汇额)

定性分析指标:监测分析指标以量化指标为主, 同时辅以定性分析作为参考。定性分析包括企业自身的资质状况以及人民银行和工商、经贸、海关、税务等相关职能部门的信用记录, 具体包括企业资质、违规记录、诚信记录等。

4 配套措施

4.1 推广合同管理系统, 构建服务贸易信息共享模式

以税务部门信息交换为例, 目前国际税收情报交换规定使税务部门掌握了大量涉外服务贸易境内外交易的详细信息, 对我国服务贸易收付汇真实性监管大有裨益。而外汇管理部门掌握全面的服务贸易收付汇信息, 对税务部门税源管理、反避税管理意义重大。建立与税务部门信息共享模式, 外汇管理部门需要对国际收支申报项目进行修订, 增加企业与境外签订的合同名称、合同号等信息要素。鉴于此, 可考虑实行合同备案制, 向企业推广“合同管理系统”, 对合同执行进程的各个环节进行记录, 为外汇管理部门的后续监管和现场检查提供依据。

4.2 参照《国际服务贸易统计制度》, 统一各部门统计口径, 实现服务贸易数据的可比分析

2008年1月1日起, 商务部与国家统计局联合发布的《国际服务贸易统计制度》正式实施。因在统计口径、统计范围、数据认定方面的诸多差异, 上述部门统计数据与服务贸易国际收支统计数据可比性较差。建议尽快制定《国际服务贸易统计实施细则》, 厘清相关基础概念和统计口径之间关系, 明确具体相关部门的具体职责, 并就国际服务贸易统计监测工作中涉及的基本原则、统计方式、数据源引渠道、报送频率、业务流程、信息公布及要求予以规范和指导。

4.3 建立一体化监管模式

一是继续完善宏观看趋势-中观看行业-微观看企业的分析方法, 对占地区服务贸易收支规模比重较大的行业和企业, 建立“一对多”的样本组分析制度。二是灵活运用货物贸易与服务贸易一体化监管模式, 将地区货物贸易及服务贸易收支规模最大的企业, 列为便利化的主要服务对象以及外汇监测的重点对象, 建立货物贸易和服务贸易现场核查一体化流程。三是以创造性工作提高事后监管工作的针对性和时效性。鉴于金融机构在服务贸易外汇管理中的重要作用, 应建立重点银行的联系制度, 加大定期沟通交流力度, 这既有利于外汇管理部门掌握外汇收支变化的活情况, 也为外汇管理部门的现场核查提供有力线索支撑。

参考文献

[1]陈耕.提高服务贸易外汇管理的针对性[J].中国金融, 2013 (5) .

外汇管理局应用服务平台 篇8

摘 要:随着国家“互联网+”战略的不断推进和移动互联网的普及,微信逐渐成为人们主要的沟通和获取信息的工具,为传统媒体中农业信息传播滞后问题提供了新的解决方案。针对当前形势,借助微信公众平台,笔者设计并实现了广东农业专业镇信息服务平台官方微信公众号。该公众号包括农产品服务交易商城、技术咨询和信息传播的微站以及实时信息和政策推送服务三大模块。借助该公众平台,可以向农业专业镇用户提供最及时的资讯和政策解读,最优质的农业信息服务。

关键字:互联网+;微信公众平台;专业镇

中图分类号:TN948.61 文献标识码:A DOI 编码:10.3969/j.issn.1006-6500.2016.05.026

Wechat Public Platform Application in the Service Platform of Guangdong Professional Town

LIU Shaoji1, HE Yongxian2, XIE Gangsheng3,4, CAO Yang1

(1. School of Compute Science,South China Normal University, Guangzhou, Guangdong 510631, China; 2.Guangdong Youyuan Land Information Technology Company, Guangzhou, Guangdong 510642, China; 3.Guangdong Land Information Engineering Technology Research Center, Guangzhou, Guangdong 510642, China; 4.Guangzhou Serveying and Mapping Geographic Information Industry Engineering Center,Guangzhou, Guangdong 510642, China)

Abstract: With the advancement of national strategy of "Internet +" and the popularity of mobile internet, WeChat gradually becomes the main tool of communication and acquiring information, which provides a new solution to the lag of agricultural information dissemination in the traditional media. In view of the current situation, with the aid of WeChat public platform, the paper designs and realizes an official WeChat called "information service platform of Guangdong agricultural professional towns". The public WeChat includes service trading mall of agricultural products, small-web for technical advice and information propagation, as well as real-time information and policy recommendation. With the help of the public platform, we can provide all the users with the timeliest information and policy, the most high-quality agricultural information services.

Key words: internet +; WeChat public platform; professional towns

1 背 景

随着国家“互联网+”政策的推进落实,移动互联网服务深入到广大农村地区。智能手机的普及、移动网络的覆盖为农民朋友带来了最新的技术资讯、国家政策等信息。据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CNNIC)发布的第三十六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显示:截至2015年6月,中国网民规模达6.68亿,半年新增网民1 894万人。其中,手机网民规模达5.94亿,网民中使用手机上网的人群占比由2014年12月的85.8%提升至88.9%,手机作为网民主要上网终端的趋势进一步明显[1]。微信作为国内用户量最大的社交APP软件,已经在占全国人口50.32%的农民中间迅速普及。与此同时,微信公众平台在农业信息传播过程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微信公众平台是向所有订阅了该服务的用户提供点对点[2]、个性化服务的自媒体服务平台。不仅如此,微信公众平台还克服了传统信息传播方式中普及率低、时效性差等缺点,它可以通过文字、图片、音频、视频等多种方式与用户交互,真正做到不管是国家的大政方针还是发生在大家身边的大事小情都能让农民朋友看得清楚、听得明白。

农业专业镇经济是广东省一种重要的经济形态,对广东省的经济发展起到了重要作用,为农业的发展、转型提供了新的活力。中小微企业的科技进步是专业镇经济发展中最重要的推动力,中小微企业的健康发展是专业镇经济持续健康发展的保障。特别的,针对“三农”问题,广东省政府早在2010 年就提出了“现代服务超市”的概念,并结合广东省现代服务业发展实际情况,制定了一系列发展规划及具体的实施方案,组建了“广东现代服务业交易中心(MSTC)”,使其成为广东省专门面向专业镇服务的现代服务产品“超市”,近年来成绩斐然、影响深远。

针对广东农业专业镇建设过程中对于现代信息服务的迫切需求,以及传统媒体在信息传播、服务中的种种不足,基于广东农业信息服务平台,并充分利用微信公众平台在移动网络环境下信息传播的优势[3],笔者设计并实现了广东省农业信息服务平台官方微信公众号。该平台下设微站、商城系统服务;农业资讯、国家政策等信息的推送服务;常用的信息服务如:天气查询,灾害天气预警等。它克服了传统媒体在信息传播中实时性差、移动性差、目标群体针对性差等问题,同时引入了扫码、语音等新的交互方式,大大提高了应用的易用性,使之能够在广大农村迅速普及。该官方微信公众平台的推广和运营将会给广大农民朋友提供更及时的资讯信息、更全面的政策解读、更便捷的交易服务。

2 系统设计

当前微信公众平台的开发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相比于传统媒体,它在信息传播、推广中的优势使之能够在短时间、低成本条件下获得更多的用户。特别的,微信公众平台精准的点对点产品营销和信息推送所产生的购买率转化和影响力是传统媒体无法比拟的[4]。本文基于广东农业信息服务平台,借助微信的高普及率和移动互联网的便捷优势[5],针对农业从业者流动性强的特点,开发了其官方微信公众平台。该公众平台致力于为广大农民朋友提供最便捷的政策资讯和技术服务。公众平台分为以下几个模块:商城模块、微站模块、信息推送和附加服务模块。图1是公众平台的总体设计框架示意图。

2.1 商城模块的设计

商城模块是该微信公众平台的核心内容,通过将各种农业服务进行“商品化”,让农民朋友能够像买普通商品一样挑选适合自己的服务,同时满足广大用户移动下单的需求[6]。针对广东省政府提出的“服务超市”的概念,参照经典的电商后台管理模块,本文设计的商城后台主要分为:门店管理、支付设置、商品分类、商品管理、订单管理几个子模块,分别行使不同的功能,协同管理商城的运作。

2.1.1 门店管理子模块 主要管理该商城平台上的所有店铺,包括前期门店入驻时对申请者的各种资质的认证和材料的核对,待通过各项资质审查后方可分配店铺账号;门店经营过程中根据官方制定的商城管理规定进行统一管理;最后根据规定管理和监督所有门店售后事宜。门店管理模块由官方派出专职管理人员进行运营、监督和维护,盖子模块是整个商城健康发展的保障。

2.1.2 支付设置子模块 主要是解决商店交易过程中交易资金的支付问题,分为线上和线下两类。由于该公众平台依托微信建立,因此最佳的线上支付方案自然是微信支付,当然,这需要向腾讯公司提供相应的文件材料通过腾讯官方的资质审核后方可使用微信的相关支付功能;线下是选择货到付款,买卖双方可以通过微信沟通,自行达成付款协议,更加灵活。

2.1.3 商品分类子模块 该模块由官方预设,通过这种方式规范商品的类别,便于用户查找相关商品,同时便于后台对商品的管理。商城参照广东农业信息服务平台,结合广东省提出的“服务超市”将农业服务进行商品化,把农民需要的服务迁移到公众平台上进行交易,让农民可以像交易农产品一样交易农产品的服务。

2.1.4 产品管理子模块 主要是设置产品的名称、种类、数量等商品的基本信息,以及对商品的添加、修改或删除等基本操作。通过门店审查的店铺管理员可以获得该权限,并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对本店铺提供的商品进行自由管理。

2.1.5 订单管理子模块 该模块用于店主管理自己店铺中订单的基本信息。该权限赋予通过门店资质审核的店铺管理员,是商城系统必备的模块,店主可以通过该模块提供的相关功能方便地对用户的订单进行管理。

以上几个子模块相互协同,构建了一个完整的微信商城模块,用户可以从推送和微站模块获得需要的信息,确定自己需要的服务类别后到商城挑选适合自己的服务商品。借助微信的即时沟通功能和庞大的用户群,用户可以在购买商品的过程中,随时随地通过微信与商品的提供者取得联系,获得全面详细的产品信息以及更有针对性的服务。

2.2 微站模块的设计

微站模块是对广东农业信息服务平台的浓缩和改进,主要是满足广大用户通过移动互联网随时随地获取最新资讯的实际需求。在保留原有特色服务的基础上,将系统中冗余陈旧的信息进行过滤,再对经过筛选的信息针对微站迁移的要求进行性能和布局上的优化,使之适合微信公众平台的传播特点。该模块的主要目的是将传统互联网网站迁移到微信平台,借助微信的高普及率和移动特性,利用人们的碎片化时间将信息对用户进行最大限度的交付,从而获得更好的传播。

该模块中的每一个子模块都对应微信商城中商品的一个分类,用户通过该模块的信息浏览可以按照自己的需求对相关信息进行浏览,之后可以在微信商城中的对应商品分类中获得自己需要的商品。通过打通微站和商城,形成完整的闭环,提供给用户一站式的服务。

2.3 信息推送和附加服务模块的设计

信息推送模块是将最新的咨询和国家政策等实时消息通过微信公众平台的推送功能定点推送到用户手中,使那些没有时间浏览新闻的用户得到最新最重要的消息。

附加服务模块中提供了天气查询,灾害天气预警等等功能,并且不断针对用户的反馈对功能进行完善,旨在能够让用户方便地得到最全面的信息。

关于官方微信公众平台的客服服务,本模块中将提供机器人客服和人工客服两种形式,对于用户反馈较为集中的问题,管理员会定期进行处理,并制作成常见问题的方式向用户提供反馈。借助微信语音的功能,人工客服可以提供语音服务,最大限度满足所有用户的需求。

3 系统实现

基于微信公众平台的开发本质上是把PHP搭建的网站迁移到微信中来。首先订阅了公众号的用户发送请求到微信服务器,微信服务器将信息转发给开发者搭建的服务器进行数据的处理,然后将结果返回给微信服务器,再通过微信作为载体返回给用户。本文中设计并建立的官方微信公众平台是由WEIPHP+新浪SAE+微信公众号三部分组成,后台服务器采用新浪SAE,使用的数据库为MYSQL,开发语言为PHP+CSS。

3.1 商城模块实现

商城模块的后台按照前期设计实现,每个模块的具体功能在第二部分已经阐述,而实现细节不做过多描述。公众平台的后台提供给各店铺的店主和管理员登陆使用,两种角色按照设计分别被赋予不同的权限,同时后台还提供了店铺流量和订单数量的实时分析图表作为分析决策使用。其中,管理员拥有最高权限,可以获得完整的后台管理权限,店铺店主相比管理员少了门店管理和商品分类这两个子模块的权限。管理员登陆公众平台后台的所看到的管理界面如图2所示。

商城模块的前台部分按照经典的商城风格建设,首页包括几种服务类别的幻灯片,往下分为:全部商品、商品分类、店铺简介、联系卖家4个子项目,还设有首页推荐等等子项目,首页如图3-a所示。当用户点击某个商品链接后进入该商品的详细介绍页面,该页面包括商品的图片、名称、价格、商品介绍等,如图3-b所示。

在商品介绍页面下方点击购买后即跳转到提交订单页面,如图3-c,在该页面用户可以设置收货地址和联系方式(图3-d)、查看将要购买产品的概览、给卖家留言、提交订单,也可以选择加入购物车,多个商品一次下单。提交订单后跳转到支付页面如图3-e,该商城设置了微信支付和货到付款两种方式,付款结束后可以到订单管理页面查看订单处理情况如图3-f。

3.2 微站模块实现

微站模块参照广东农业服务平台的主体内容,根据微信商城的风格将广东农业服务平台的内容进行了迁移,保留其中最新最有效的信息以及服务不变。主要是借助微信的普及率,利用人们的碎片化时间把用户感兴趣的信息高效地推送给用户。微站的首页如图4所示。

用户点击首页服务的图标即进入对应服务的子页面,子页面分别展示每个服务中包含的详细信息,该微站提供和广东农业服务平台相同的信息服务。当用户结合自身需求浏览完某个服务模块后,可以点击页面底部的商城即可进入广东农业服务平台的官方微信商城,并方便地找到对应服务商品的分类,挑选自己需要的服务商品。整个过程中,如果用户有任何疑问,可以点击联系我们,即可与微信公众平台的官方客服取得联系。

3.3 信息推送和服务模块实现

信息推送模块主要是对最新资讯和国家政策解读向用户做推送服务,使用户能够及时准确的获得最新的咨询信息。附加服务模块目前包含了天气查询、灾害预警、语音客服等几个子服务模块。该模块是在用户的反馈过程中不断扩展的,通过不断调整附加服务,真正做到能够满足农民朋友真实的需求。

3个模块有机结合,共同构成了广东农业服务平台官方微信公众平台,构成了从前期信息、中期购买、后续服务的完整结构。用户关注该公众平台后将会定期获得资讯和政策的推送服务,可以访问微站获取全面的农业相关信息,根据自己的需要刻意到商城中采购自己需要的服务。通过该平台,不仅解决了信息和知识的普及工作,还可以足不出户购买到最有针对性的优质服务。

4 总 结

随着移动互联网和智能手机的快速普及,微信公众平台在信息的快速、高效传播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本文针对这一背景设计并实现的广东省农业服务平台的官方微信公众平台,弥补了传统网络、媒体在信息传播中的不足。充分考虑到农民在生产生活中对移动网络的需求远远大于传统网络,微信公众平台在农民中间的普及传播将会比传统媒体的传播方式更加顺利,能够给农民带来的实际影响也会远大于传统媒体的效果。关注该公众平台可以获得最新的资讯、最权威的政策解读,微站解决了各种服务的详细信息的普及,微商城彻底解决了农民们不知道自己需要什么服务的尴尬。

参考文献:

[1] 作者不详.第36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EB/OL].(2015-07-22)[2016-02-01].http://www.cnnic.cn/hlwfzyj/hlwxzbg/hlwtjbg/201507/t20150722_52624.htm.

[2] 陈果.农产品微信营销的途径分析与研究[J].中国内部审计,2014(10):86-89.

[3] 陈文静.微信服务在福建省农业信息传播中的应用探索[J].台湾农业探索,2014(2):65-68.

[4] 罗煦钦,张科良,童小虎.微信公众平台在农业技术推广中的应用[J].浙江农业科学,2014(7):1115-1118.

[5] 林明和.手机4G微信公众平台在农业科技期刊推广中的探讨[J].农业图书情报学刊,2015,27(7):133-135.

上一篇:骨科护理健康教育下一篇:祝福诗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