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尚生活图书

2024-09-19

时尚生活图书(共9篇)

时尚生活图书 篇1

如何全面地、正确地评估一个图书馆的教育功能与质量,长期以来存在一种只重视硬件建设而忽视软件建设,只重视一些客观的、具体的、可测量的因素评估而忽视一些抽象的、不易测量的因素评估的偏向。而其中的读者原因不是影响图书馆教育功能与质量的关键。

近几年来,有一个概念在学校管理学领域十分令人关注,即——“学校生活质量”。作为学校的一个重要部门——图书馆也不例外地要十分关注图书馆的“生活质量”。“生活质量”的概念最早起源于企业界的生活质量运动,目的是为了缓和劳资冲突。随着20世纪下半叶系统理论的出现,心理学家、社会学家、教育学家从社会系统与文化角度讨论教育质量的提高,改变过去只从客观的、易测量的组织特性,如资金、规模、人员特征,获得知识速率,合乎标准的成就等方面来讨论教育质量提高的问题。他们明确指出应当把学校(含图书馆)生活质量作为考虑当前教育条件的重要因素。

图书馆育人环境包括自然环境、文化环境、组织氛围、人际关系等。

自然环境是图书馆开展令人身心愉快阅读活动的基础。一般来讲,图书馆建设设计的优化、环境整洁、周边花草遍地无论对成年人还是少年儿童都能够起到一种激发起美好情感的作用。在这种环境生活、学习,人的心情是愉悦的,精神是饱满的,有助于激发阅读者对美的追求,对生活的热爱。

图书馆的文化环境对阅览者以及生活在图书馆的每一个人都有不同程度的影响。苏霍姆林斯基曾把校园文化环境建设的教育功能形象地称为“使学校的每块墙壁都会说话。”图书馆也不例外。如室内外悬挂中外伟大人物、名人学者的图像及其名言警句等,都在浅移默化影响着读者的心灵,有力地激励他们积极向上、努力进取、促进读者潜能和创造性的开掘。共同的价值取向是图书馆组织文化的核心,它直接制约着管理服务人员对阅览者的控制定向模式。在不同的文化背景下,管理服务人员对阅览者控制的定向模式也有不同。一般来说,各院校图书馆都有着一定的人本主义的倾向,主要因为它受到来自教育界,社会外界影响较大。它与环境不断地进行信息的输入、输出的交换作用,以保持自身与社会环境的协调一致。具体地说,就是整个图书馆的教育资源、藏书量、阅读量、设备、信息、文化、价值观都是在动态地变化着的,更新速度较快。

组织文化的形成和培养过程就是领导(馆长或管理人员)将其信念、理想、价值观、道德规范和行为取向传递给下属成员(管理者或读者)逐步达到共识的过程。控制是组织文化的重要运行手段,领导对管理者的控制方式直接影响到管理者对读者的控制方式,对图书馆生活质量有着直接的影响作用。

一个图书馆经过一段时间的发展就会形成自己特有的组织文化氛围,这是一种特殊的文化倾向。这种文化能够把图书馆内全体成员结合在一起,形成一定的行为方式、价值观念、道德规范。它反映了该组织的整体精神、共同的价值取向,合乎时代的道德和追求发展的文化素质。通过倡导共同的价值观和道德规范,增强图书馆全体成员对图书馆的认同感、归属感和责任感,促进图书馆的一体化建设并与发展中的社会大环境保持动态的平衡。

图书馆的人际关系主要体现为管理服务人员与读者的关系、领导者与管理者的关系。这两种关系都体现了控制,而控制的情况又与控制者的人性观有着密切的关系。

研究人性观对我们树立正确的读者观是有益的。读者观影响图书馆的组织文化,也制约着管理者对读者的控制模式。人本主义倾向的图书馆中,管理者与读者之间平等、友爱,交往的渠道是开放的,信息的沟通是双方的。在此基础上,管理者对读者的影响更乐于被读者所接受,使阅读目标顺利完成。读者的个性得到发展,就会使学习、阅读活动进入到自律水平。与此同时,融洽管理者与读者关系带来的直接的结果是在一种宽松、民主、平等的气氛中,读者对学习、阅读活动积极参加,并将自己与图书馆紧密地联系在一起,关心图书馆的建设发展,积极参加图书馆读书阅览的活动。图书馆管理人员要本着文化自由人的观点,从自我实现、心理健康等方面多角度地了解阅览者,创造一种民主、自由、宽松的氛围,鼓励阅览者自律自我实现。

一项调查表明,图书馆生活质量对阅览者的学习和未来的学习生活有着很大的影响。良好的图书馆环境,较高的图书馆生活质量会给阅览者带来较多积极的影响。

图书馆是人群密集、人员流动量大的公共场所。图书馆环境和生活质量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阅览者的心理状态,即,阅览者的修养、性格、情绪等。当面对绿色清静的环境、优雅别致的建筑环境、和谐的人文环境和良好的学习环境,则大大提高阅览者阅读文献的注意力,从而使阅览者心情愉悦精神饱满、效率提高的进行阅读,提高阅读者的阅读质量。

环境还能对人的心态和行为起到诱导作用,使其受到潜移默化的教育。教育家陶行知先生说:“一种生机勃勃,稳定和谐,健康的环境氛围,本身就具有广泛的教育功能。”

随着西方图书馆生活质量研究课题的深入与发展,我国的学者也就此问题做了初步的调查,有学者对全国省、市院校一百多所图书馆长期进行了图书馆生活质量调查,发现这些院校对图书馆生活质量缺少必要的研究,这应当引起我们的重视。要努力矫正图书馆的这种偏向,要进一步完善图书馆评估体系,优化图书馆育人环境,提高图书馆生活质量,正确引导图书馆发展方向。

那么,什么是“学校(含图书馆)生活质量”,又如何评价它呢?通俗地说,“学校(含图书馆)生活质量”是指一个学校(含图书馆)是否具有一种气氛(环境),是否对人的发展具有积极的作用。就图书馆来说,其评价的标准主要是从阅览者的感受来判断,可分为以下三个方面。

1.对图书馆的满意度。指阅览者对图书馆阅读生活的基本感受。例如,图书馆的良好声誉,图书馆的自然环境、学习环境(阅览室、网络系统设备、藏书库……)和图书馆人际关系等。因为图书馆是阅览者生活的主要部分之一,对图书馆评价积极的阅览者更可能体会到现实生活的良好感受,他们更可能采取社会可接受的行为方式并帮助其他读者。

2.对读者活动的参与程度。即阅览者对图书资料的阅读兴趣水平以及对其他活动的参与程度。

3.对图书馆服务人员的反应包含两个方面,一是阅览者对图书馆服务质量的评价;二是图书馆管理人员与阅览者的相互合作。图书馆管理人员与阅览者的良好关系可以使阅览者接受教育目标,理解图书馆的规程。

许多研究者认为,过去仅从图书馆的资金、规模、阅览量、出勤率等一些客观的、具体的、测量的因素来评估一个图书馆的功能与质量,而对图书馆的组织特性对阅览者的影响如何,阅览者对图书馆生活的感受怎样,这些抽象的、不易测量的因素却被忽视了,而这些因素正是影响图书馆教育质量的关键。正如伊勃斯坦所说“目前我们遗漏的正是生活质量的信息。”因此,有一些学者认为,应当把“学校生活质量”作为评估学校,当然也包括图书馆教育功能与质量的一项重要内容来对待。

一般来说,环境较好,教育功能完备,生活质量较高的图书馆具备以下特征:(1)自然环境优美,例如“花园式”图书馆;(2)图书馆的文化活动丰富多彩;(3)图书阅览者积极参与性高;(4)图书馆管理者与阅览者关系融洽、学习氛围民主等。这样的图书馆对阅览者个人发展是极其有利的。近年来,美国雷德蒙等人的研究表明,“当学习者的学习动机得到精心培养和精心设计而成一个人的个人品质时,他(她)未来的人生旅途上将一定会充满着发明、创新的机会和贡献。”这与图书馆有目的地创设良好读书阅览教育环境是分不开的。

研究图书馆生活质量的目的是为了深化高校教育改革,是为了揭示图书馆教育环境影响学习质量的心理机制,为学校心理教育和管理服务提供依据。那么,怎样才能做到优化学习环境,提高图书馆生活质量呢?

第一,要做到观念的现代化。树立“以人为本”的观念是优化图书馆育人环境、提高图书馆生活质量的前提,以管理服务者中心转变为以阅览者为中心,建立图书馆新型的人际关系—平等,友爱,合作。

第二,一切从阅览者角度出发,要经常和深入了解阅览者的需要,包括阅览者的学习和情感的需要。而平常我们只注意了阅览者学习阅览的需要,都忽略了阅览者的情感的需要。

第三,要做到管理现代化。提高图书馆管理人员的素质,营造一种积极的组织气氛。建立民主平等的关系,充分信任图书馆管理人员,调动他们工作的积极性,实行合理的奖励。

第四,在图书馆环境文化建设上,要有机制上的保障,要有资金的投入。在环境文化布局设计上要有创新精神,要注意开发阅览者学习的潜能,开发丰富多彩的阅读活动,与社会的发展变化紧密联系。

随着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会更加注重精神生活的需求,于是环境建设和生活质量成为当前人们关注的内容,图书馆也应重视自己的环境建设和生活质量的提高,从而更能发挥图书馆的育人作用。

摘要:文章阐述了图书馆环境建设和图书馆生活质量对阅览者学习生活和心理健康等方面的影响,提出了图书馆优化学习环境,提高图书馆生活质量的原则和方法,使高校图书馆在现代化建设中发挥积极的作用。

关键词:高校图书馆,图书馆学习环境,图书馆环境建设

参考文献

[1]李铁梅.高校图书馆大流通服务模式下的和谐阅览环境建设[J].内蒙古科技与经济,2007,(16).

[2]石聪.浅谈图书馆环境建设[J].图书馆工作与研究,2009,(12).

[3]黄宗忠.论现代图书馆的原理[J].图书情报,2007,(1).

[4]秦鸿霞.我国高校图书馆建设的最新动态与趋势[J].图书情报工作,2005,(5).

时尚生活图书 篇2

今年7月,新生活集团副董事长安奎丕跟随集团公益团队,为东牛小学的孩子们,送去爱心物资。在那次与本校校长的交谈中,了解到该校的孩子们除了教科书外,课外阅读书籍严重匮乏,这已成为他们开阔眼界,找寻梦想的一大阻碍。

安奎丕副董事长当机决定,与旬邑县底庙镇东牛小学达成10万元的图书捐赠协议,将建立第一家“新生活幸福图书馆”,满足孩子们对于知识的渴求。

在协议签订后,新生活集团公益团队立刻开展图书馆的落实工作,将公益落地,于8月23日成功完成了“新生活幸福图书馆”的建立,并举办了“新生活幸福图书馆”的揭牌仪式。

新生活集团洪晙荣社长、林鳯俊专务、旬邑县的相关领导、“小桔灯”社工服务中心人员以及底庙镇东牛小学全体师生和新生活集团的爱心志愿者们参加了本次揭牌仪式。

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是获取知识的源泉。有趣的课外书可以带给孩子丰富的想象力,可以让孩子了解很多课外书以外的知识和乐趣。本次新生活集团共为该校捐赠图书8000余册、书架4个、椅子20把。

喜欢那种在图书馆看书的静谧感,很美好也很安全,只有那样也才会感觉到我们的天空也总是晴朗。希望孩子们可以在整洁干净的图书室中愉快地阅读,从书中获得更多的快乐,点燃他们心中梦想的火焰。

关注贫困儿童 传递爱心与温暖

贫困孩子任绒绒的家人都因病不能劳作,奶奶更是常年卧床,家里没有稳定的生活来源,新生活集团副董事长安奎丕在了解了情况后,对这家人伸出了爱的援手。为任绒绒家重新修缮了院子,盖了2间新的彩钢板房,送去了温暖的被褥,还为瘫痪在床的奶奶捐赠了轮椅。

我们希望通过企业的帮助可以为孩子以及家人带去一些温暖,让他们生活得更好,让孩子知道,社会是充满爱的。也希望更多的爱心人士能够献出一份爱心,为那些贫困的、需要帮助的人们送去关爱与温暖。

贫困孩子李紫彤、李紫怡姐妹俩非常热爱画画,喜欢用画笔在纸张上描绘美好的事物。在上次走访的时候,新生活集团副董事长看到姐妹俩画的一幅幅天真、美好的图画,真心感受到了孩子对画画的热爱,决定为双胞胎姐妹聘请一位美术老师,为孩子做一些绘画方面的指导,并由新生活集团设计部的员工带领姐妹们去西安美术馆参观、学习,开拓孩子的眼界。

虽然这短短的几天相处和学习并不能让孩子学会所有的美术知识,但是这段美好的经历一定会给孩子留下一段难忘的回忆。

生活类图书出版的隐患 篇3

究竟是什么原因使我国生活类图书脱颖而出呢?随着全民收入及购买力的普遍提高,人们在生活质量及精神享受方面也有了更高的追求,这种需求无疑刺激了饮食、保健、旅游、美容美发及心理解压等生活类图书的出版。另一方面,生活类图书叙述的大众化、通俗化和实用性也是导致其畅销的一个原因。在当今快节奏的、竞争激烈的社会环境下,以往那种经典的、高雅深奥的文化,与社会大众快速达到目标、快速见到功效的要求相比,已不相适应,因而通俗明快、生动有趣、具有直接实用性的大众生活类图书迅速崛起。

生活类图书的四大危机

以通俗性、实用性为基本导向的生活类图书,在短短几年里制造了一本又一本畅销书。但是,生活类图书的出版中还存在着诸多问题。

跟风出版,内容重复目前的生活类图书选题缺乏创新性,图书选题的简单模仿、跟风炒作以及盲目扩大规模,使原本具有代表性的优秀选题被同化。《人体使用手册》畅销不久,市面上便出现了《身体使用手册》、《人体使用手册全集》、《图解人体使用手册》等众多的“孪生兄妹”。

出书太快,质量下滑随着生活类图书的畅销,一些书商和不负责任的出版社为了抢占市场,出版了很多质量不高的生活类图书,造成了生活类图书鱼龙混杂,良莠不齐。例如,最近出现的“食物相克”图书,两本相同主编的书,书中说法却自相矛盾。黄瓜和花生这个组合,一本介绍“食物相克”,一本介绍“食物相宜”,读者看了不免疑惑顿生。

伪书猖獗,恶果自食和经管、励志类图书一样,生活类图书也是伪书的重灾区。以心理自助书为例,一些没有一点心理学背景的人花一两个月的时间,就能拼凑出一本心理自助书来,封面上再印上一些虚假宣传语,作者摇身一变就成了著名心理学家。这种大量注水、东拼西凑之作,必然使读者在大呼上当之后,对此类图书敬而远之。

品牌效应,有待加强现在的图书市场竞争激烈,生活类图书的选题、出版形式多有雷同,很多出版社的品牌意识尚有欠缺。以饮食菜谱书为例,虽然目前市场上此类图书品种繁多、印装精美,但真正以品牌意识引领图书策划的,却只有轻工社、青岛社、纺织社、吉林科技社等少数几家出版社,国内生活类图书还没有形成强大的品牌效应。

生活类图书,何去何从

对于涉足生活类图书出版的出版机构而言,目前重要的是在以下几个方面下功夫。

进一步细分读者,进行精确的市场定位以饮食菜谱书为例,我们可以将读者划分为不同的年龄层次,为他们量身定做最适合的饮食菜谱书。浙江科技出版社就针对不同饮食群体,分别推出了《学生烹饪入门》、《少女成长养颜食谱》、《新娘入厨房》、《成熟女性保养食谱》。我们还可以按照地域划分,对于经济发达地区,可以提供引进版的、图片较多的高端饮食图书,而对于欠发达地区则提供信息量较大、普通纸张印制的家常菜谱和特色菜谱。

注重图书实用性与时尚性的结合对于生活类图书而言,实用性是最基础的要素,再加上时尚元素将是锦上添花。像市面上不断涌现的有关街舞、香水鉴赏、舍宾、足浴、指甲彩绘、芳香SPA等内容的图书,精致漂亮的封面与时尚话题相得益彰,受到不少读者的追捧。但目前品质高的时尚生活类图书多是引进版,国内原创的佳作不多。

加强生活类图书的版权引进在版权引进过程中,需要注意的一点是,引进版生活类图书在引领潮流的同时,也要和国人生活水平和实际情况相适应。一本引进版畅销书往往和它所在国、所在地区某一个时期时事变化、生活习惯、时尚导向、情感诉求有关,未必同样适合中国。例如美国2003年非虚构作品类畅销书《新饮食革命》,被中国青年出版社以较高的版税争得版权后,销售情况却并不如想象中的好。

时尚生活图书 篇4

关键词:读者文化,公共图书馆,休闲文化

图书馆是人类社会教育、科学、文化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 承担着保存人类文化成果、开展社会教育、传递科技信息、开发智力资源的重要任务。随着当代中国经济的高速发展, 城市社会的文化生态逐渐发生改变。作为城市文化生活重要组成部分的公共图书馆, 将读者的文化生活提上日程是公共图书馆发挥其文化休闲职能的重要表现。

一、公共图书馆重视读者文化生活的必要性

公共图书馆是由国家中央或地方政府管理、资助和支持的, 免费为社会公众服务的图书馆。它承担着为科学研究服务和为大众服务的双重任务, 在促进国家的科学、技术、文化、教育、经济事业的发展, 保存人类文化遗产, 提高全民族科学文化素质, 丰富社会公众的精神食粮方面, 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一) 从公共图书馆的社会职能角度分析

读者活动直接或间接地促进图书馆社会职能的发挥。图书馆的社会职能分为文献整序和保存职能、信息传递职能、教育职能和文化休闲职能四类。就图书馆事业整体而言, 社会教育与文献传递职能是其主要职能, 图书馆的教育、情报、学术交流等职能主要面向精英文化群体, 而其文化休闲职能主要满足大众文化群体的需求, 这决定了图书馆文化休闲职能存在的必要。

图书馆的文化休闲职能与图书馆的信息传递、教育职能的发挥, 同向、同化、正相关。开展丰富的面向读者的文化休闲活动, 直接影响着图书馆其他职能的发挥。读者文化休闲活动促使零星的读者反馈流量化、有序化, 从而影响文献入藏种类, 提高文献资源的利用率, 间接地影响了图书馆的文献整序和保存职能。

(二) 从读者心理需求的角度分析

根据利用图书馆文献资源的目的, 可以把读者结构分成四种基本的读者群体—研究型、教育型、拓知型和文化享受型读者群体, 按各自的比例所组成的一个系统, 随着高等教育的普及和终身教育的实施, 读者的素质普遍提高;同时物质生活的丰富和空暇时间的增多, 使人们渴望并需要有更加多姿多彩的精神文化生活, 对文化消费的品位和质量需求也大大提高, 相应地, 要求图书馆能为读者提供更多的阅读、上网和娱乐活动的空间与服务项目。我国当今文化发展呈现高雅文化与通俗文化两大主流, 两种文化周围聚集了相对稳定的群体。其中通俗文化因真实地反映人的生存状态、情感和心理, 具有普及性、趣味性、娱乐性和实用性等特点, 从内容到形式都易于为大众所接受, 发展势头迅猛。图书馆以满足人们精神与文化需求为主旨, 对两种文化需求者都应满足。

二、公共图书馆读者文化活动的内容和形式

(一) 国内公共图书馆读者文化活动的基本内容和形式

(1) 举办各种艺术展览、公益讨论。 (2) 举办休闲性技艺培训。 (3) 成立休闲俱乐部, 定期组织集体活动。 (4) 多媒体娱乐。 (5) 举办各种比赛、竞赛活动。鉴于图书馆消费者中学生群体的优势, 图书馆可以考虑针对儿童、学生举办一些朗诵比赛、征文比赛等活动。

(二) 把吸引更多读者走进公共图书馆作为图书馆文化活动的主要目的

作为新时期的公共图书馆, 需要借助其文化休闲职能将更多的普通大众吸引到图书馆中, 这样做的原因主要有三点:一是能够让更多的人了解到图书馆除了借阅以外的其他功能, 使人们能够充分利用图书馆;二是能够提升居民的文化素养, 为图书馆营造出一种高雅的文化氛围;三是使公共图书馆能够成为人们文化休闲的活动中心。

(三) 针对不同年龄人群设计读者文化活动是公共图书馆工作的重点

吸引更多读者走进图书馆, 以年龄层次对读者群体进行划分, 针对不同年龄的读者群体设计文化活动应该作为图书馆工作的重点。不同年龄阶段的读者对于文化休闲活动的心理需求是完全不同的。调查结果显示, 20岁左右的年青读者来图书馆的主要目的是为能够寻求一个安静的学习环境。30岁至40岁的中年读者来图书馆的目的主要是借阅书籍。而50岁以上的读者来图书馆的主要目的则为阅览期刊。针对不同年龄群体读者的爱好开展图书馆文化娱乐活动, 这样更有助于发挥图书馆的文化休闲职能。

三、公共图书馆的文化休闲职能分析

文化休闲不是一般的消遣、娱乐和休养, 是人们为了精神的健康, 积极创造美好生活, 丰富人生的一种活动, 是最令人愉悦的一种业余生活, 是体现人们为自由发展自我、改变生活质量而存在的价值。公共图书馆的文化休闲娱乐职能是为读者提供愉悦神经、放松心情、调整心态、激发活力的各种读书、观展、益智、交流等活动, 读者通过参加图书馆的这些活动获得休息和娱乐。

(一) 公共图书馆文化休闲职能的定位

图书馆在发挥文化休闲职能时, 要注意发挥图书馆整体文化功能, 要妥善处理发挥文化休闲职能与履行其他职能的关系。因此, 在实际操作过程中, 图书馆要依据服务的主体对象及承担的任务正确定位本馆的文化休闲职能。一般而言, 图书馆发挥文化休闲职能要坚持社会效益第一的原则。

(二) 公共图书馆文化休闲职能发挥的作用

首先, 公共图书馆发挥文化休闲职能, 可以进一步促进精神文明建设。图书馆独特的文化氛围, 可以提升人的精神境界, 使人们轻松和睦相处, 对精神文明建设具有重要的促进作用。

其次, 公共图书馆发挥文化休闲职能, 有助于提高人们的生活质量。人的一生有近三分之一的时间是在休闲中度过的, 在这三分之一的生命中, 人需要开展休闲活动, 就必须有提供休闲活动的场所和空间, 图书馆以其特有的文化休闲满足人们学习、娱乐和精神需求。

再次, 公共图书馆发挥文化休闲职能, 能够促进图书馆事业的全面发展。积极开发图书馆的文化休闲职能, 使读者上图书馆仅仅是为了放松心情、休闲娱乐, 不看书也到图书馆来, 使图书馆成为人气旺盛的地方, 这将会促进图书馆事业的全面发展。

(三) 公共图书馆文化休闲职能在读者文化生活中的意义

第一, 提高读者的文化素养。公共图书馆所举办的文化娱乐活动应该成为居民文化生活的导向, 人们可以通过参加这类活动提升自己的文化口味, 提高自身的文化素养。

第二, 拉近人们之间的距离, 促进社会关系的和谐。通过公共图书馆举办的文化娱乐活动能够使更多的人了解现代化社会, 挖掘人们内心深处的热情, 缓解心理压力。

第三, 帮助读者树立正确的人生观。通过开展文化休闲活动将群众吸引到图书馆是图书馆文化休闲职能的主要目的, 使更多人受到图书馆文化氛围的感染, 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将会使人类受益无穷。

四、公共图书馆在发挥文化休闲职能的过程中所存在的问题及应对措施

(一) 存在问题

公共图书馆在发挥文化休闲职能的过程中, 存在以下问题:

第一, 读者参与意识不强。对于部分读者群体来说, 他们不关心图书馆的文化活动建设, 也没有将图书馆作为自己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

第二, 公共图书馆宣传不到位。笔者发现, 包头市图书馆确实在举办摄影展览活动以及讲座活动, 但是活动通知仅以海报的形式贴在一楼大厅中。如此看来, 只有走进图书馆或通过人们的相互转告才能了解到图书馆所举办的此类活动。

第三, 活动形式单一, 吸引力不够。目前, 图书馆所举办的活动不能够完全贴近读者的需求, 再加上活动形式的单一, 更无法吸引大量的读者积极参与。

第四, 受时间、地域的限制。公共图书馆开展读者活动常常受到时间、地域的制约, 活动往往只能因人而定, 只能在不同的时段针对不同的对象确定不同的内容, 时常因为会场地理位置给组织者和参与者带来诸多不便。

(二) 应对措施

针对上述问题, 可以采取以下措施, 进一步完善公共图书馆的文化休闲职能:

第一, 提升人们对于图书馆的认识。需要让读者了解到图书馆这一公共机构在社会文化生活中充当着文化活动中心的重要角色, 提高大众的文化素养, 丰富大众的精神食粮。

第二, 建立图书馆网站及微博。网站是图书馆传统的宣传与互动交流平台, 而微博作为一种新兴的信息交流互动平台, 已经被越来越多的图书馆所使用。在国内, 一些公共图书馆正积极地通过微博来扩大自身的影响力。

第三, 创新机制, 开设书吧、茶室等新型文化娱乐设施。读者的需求层次不同, 除一般阅览室外, 有的读者要求有可以看书、喝茶、谈事的书吧、茶室。有的母亲需要一个可以带着孩子读书、游戏的亲子乐园, 图书馆要满足不同的休闲需求, 充分发挥文化休闲功能。

第四, 打造青少年文化活动基地。图书馆可以利用节假日组织学生开展多种形式的活动。一方面活跃了孩子们的文化生活, 另一方面可以增长孩子的知识, 寓教于乐。

第五, 加强休闲阅读的导读工作。由于休闲读者文化层次不一, 阅读的图书内容面广, 有的读者阅读选择的目的性不强, 馆员可以适当进行导读工作。导读可采取集体讲座和个别辅导相结合的方法, 图书馆应有计划地组织开展读书活动。

第六, 提供旅游信息咨询服务。目前, 旅游已成为人们十分喜爱的休闲活动。图书馆拥有充足的旅游信息资源, 可以满足广大读者的需求。因此, 提供必要的、及时的旅游信息咨询服务, 也是公共图书馆必不可少的服务内容。

参考文献

[1]刘昆琴.论图书馆的休闲功能[J].科技情报开发与经济, 2003, (13) .

[2]陆和建, 赵芷涵.图书馆休闲文化建设[J].大学图书情报学刊, 2009, (10) .

[3]郑瑞爽, 郝春柳.公共图书馆休闲文化建设浅析[J].社会科学论坛, 2012, (5) .

时尚生活图书 篇5

可是今天课堂上肖瑞宽同学却说,因为人的心情好坏,而直接影响到这个人对景物的感受与评价。

第一节课,我们在上《小石潭记》这一课,当问到“你从文中的景物描写中体会到了作者怎样的情感变化?”,肖瑞宽结合“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这一段,他说因为作者是被贬的经历,内心自然悲凉,于是在我们看来是很自然很安静的景,在作者看来却是很凄凉了,当时他的回答出乎我的意料,与我预设的答案也不一样,原本我是想引导学生朝“触景生情”上理解,但是他说的又言之有理,还好,我想到了这其实是作者做到了“情景交融”。这个孩子平时的思维就比其它学生要开阔一些有新意一些,所以当时我也没多想。

可是,惊喜还在后头。

在下课后他们排队准备去跑操时,有一个最近沉迷于“心理学”的叫吕坤的孩子问我是不是学过心理学,我说老师都要学的,这时旁边的肖瑞宽说他课堂上的回答灵感是来自于他正在看的一本关于“心理学”的的书。噫,有意思。学生跑操时,我散步于柔软而又不乏坚硬之感的被绿色覆盖的操场上,思绪还是被这件事牵住:等会儿一定要详细打探一下。

跑完操回来,叫肖瑞宽拿来他正在看的那本“心理学”的书,《漫画心理学》,图书馆借来的。我们立于办公室外的走廊边,此时的阳光变得温热很多,不能直视,旁边还有两个学生。现在想来,刚刚几分钟的交流,还是那么美好,仿佛,现在我即将要敲出的内容也如阳光一般温暖怡人。

他翻到给他带来灵感的那一页,原来是讲述的色彩给予人心情变化的内容,他说这个与他所讲没有直接关系,但是他的灵感正是来自于这里,我听到这句话,惊喜于他的读书中的思考,更惊喜于他的正确学习方式,学会了迁移学习。我问他“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这句话所描写的景,你觉得有什么特点”,他就说很自然,觉得很宁静,很美,我随之也问了边上一个同学,他说也是如此,看来我课堂上犯了一个不该犯的错误,我无意识中把自己的阅读感受强加给了学生。我追问,同样是美景,为何前文给他的感受确实快乐的?他说前文所写的是充满活力的景,比如清脆的流水声、阳光、游鱼,自然强大到快乐充满他的心,可是后文的景虽然也美,但是如此空旷,没有一个人,很容易使他想到自己被贬的经历。我马上接过他的话,我说,你这里说的可是“触景生情”了哦,他面带微笑,表示赞同。我马上补充道:其实你刚开始的分析也是很有道理的,这种写法正是“情景交融”的很好体现。我说,看来多读一点心理学的书对你的学习有很大的帮助哦,其实多读一点哲学、历史类的书也很好的。此时,铃声响起,我们就这样愉快地结束了谈话。

其实,这一节课的课前三分钟演讲也是肖瑞宽带来的,他的同桌点评时提到一点,说他在演讲之前忘记所读书的作者,还特意去图书馆查了一下。当时,我还是只是觉得他有求知求实的学习态度,当得知他去图书馆借了《漫画心理学》的书来看,并对自己的学习有所帮助时,我突然想到了博尔赫斯曾经说过的一句话:如果有天堂,应该是图书馆的样子。

时尚生活图书 篇6

摘要:微博已越来越多地影响着人们的生活,文章从展现“微关怀”、开通“微博客”、推进“微阅读”、把握“微尺度”、凝聚“微力量”五个方面阐述了作为弘扬和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重要阵地的公共图书馆必须与时俱进,充分利用新媒体的优势,认真关注、积极参与、深入落实、全面开拓公共图书馆文化微生活的创新实践。

中图分类号:G258.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3-1588(2014)09-0120-02

作者简介:郭勇(1972-),泰州市图书馆馆员,流通部主任。微博、微信、微视,通过网络逐渐走进人们的生活,并成为人们日常生活中必不可少的交流工具,每天不刷一刷、不看一看,好像生活中就缺少了什么似的,越来越多的人在这个看似微观的世界里徜徉、流连,或恣意、或愤青、或享受,曾经有人说过这样一句话:“我们已经走在微文化的路上,正享受着从未有过的微生活。”将这样的“微”理念逐渐上升为文化的范畴,并形成具有普遍意义的生活常态,“文化微生活”以其锐不可当的态势迅速占据了人们的日常生活,宣告了“微时代”的到来。在这个“微文化”充斥生活的时代,公共图书馆必须与时俱进,走下神坛,充分利用新媒体的优势,在保持传统纸质文献借阅的基础上,努力拓展知识信息服务新空间,以泛在、实时、海量和交互的创新服务,引领风尚,传导先进文化,开拓公共图书馆文化微生活的创新实践。1展现“微关怀”,为公共图书馆文化微生活创新实践创造良好氛围都说“细节决定成败”,公共图书馆服务的内涵更多地表现在细微之处,尤其是在当今这个微博、微信无处不在的微时代,给公共图书馆服务提出了更新、更高的要求。广大读者更为关注服务的及时性和方便性,并积极要求参加图书馆举办的各项活动,读者的参与性有了明显提升。这就要求新一代图书馆人不仅要具备优质的服务态度和专业的服务水平,更要掌握熟练的信息沟通技巧,通过微博、微信等现代化的平台实现与读者的资源共通、信息共享,让更多的读者关注图书馆的最新动态,提出合理的意见和建议,同时也让图书馆人通过这些平台及时了解读者的需求并快速解答读者的疑问,让关怀真正落到实处,实现图书馆与读者之间的紧密互动沟通,使图书馆的服务品质得到进一步的提升。所谓“见微知著,一叶知秋”,一抹浅浅的微笑、一句真诚的问候、一个小小的互动,在这样一个浮躁的社会都显得难能可贵,这些细微的关怀使读者服务工作更加完美,体现出图书馆人的真功夫。微关怀润物无声,但意义深远。2开通“微博客”,真正落实公共图书馆文化微生活创新实践活动“微博客”简称“微博”,如今几乎无人不知,无人不晓,无人不用,只要你愿意表达、愿意记录、愿意讨论、愿意分享,你就是这个微博时代的主人。微博内容简洁,通俗易懂且互动及时,对于公共图书馆而言,这是一个发布和收集信息、与读者交流沟通,扩大图书馆影响的最简单、最快捷的平台。长期以来,传统的公共图书馆总是端着高端的架子,认为拥有知识的海洋就可以坐等读者的到来,殊不知,浩如烟海的网络信息铺天盖地而来,百度一下就可以上知天文,下知地理;微博一下,就可以想说就说,畅所欲言;微信一下,就可以天南海北,知音遍地。走在文化前沿的公共图书馆在信息时代的今天,必须与时俱进,开通微博,以谦虚、大气的包容之态快速地融入微时代的大潮,不遗余力地利用微博、微信等新手段、新渠道来扩大图书馆的影响力,吸引越来越多的人,尤其是年轻一代走进图书馆、利用图书馆。

2.1利用微博进行信息的发布、收集和传播

公共图书馆可以将微博作为一个重要的信息中转站,具体体现在两个方面:①图书馆可以通过微博向读者发送各种服务信息(如新书好书推荐、每日活动信息、政府公开信息、规章制度信息等),图书馆员可以通过微博回答读者问题,帮助读者进行书目查询、检索和预约,可以征询读者意见,接受读者监督,反馈问题解决方案等。②读者也可以通过微博了解图书馆的服务信息,及时参与图书馆组织的各项活动,并第一时间提出自己的意见和建议,读者可通过阅读、回复、评论、链接等形式,针对图书馆发布的信息提出自己的观点,对图书馆的新书或多媒体资源、服务质量进行评论。两方面相互结合,形成良性循环,图书馆利用微博这一平台既可以增加图书馆为读者服务的机会与渠道,又可以利用微博的即时性和分享性,与读者建立起动态的联系,随时跟进,及时服务,准确掌握读者需求,并根据读者需求快速改进服务,提高服务效率,进一步提升图书馆的服务品质,创建图书馆服务品牌。

2.2利用微博进行学术交流

微博以其简明扼要的内容,交互及时、传输方便的特点在图情界起到了不可估量的学术交流推动作用。微博已不再是年轻人的专利,好多图书馆学者通过微博了解国内外图情最新新闻快递、学习吸收参与探讨其他学者的理论见解、分享自己的学术灵感和实践经验,通过微博进行学术交流和研讨已经成为公共图书馆员之间互动的重要渠道。3推进“微阅读”,深入实践公共图书馆文化微生活创新活动3.1“微阅读”

所谓“微阅读”,是指借助智能手机这一媒介,可以随时随地阅读。人们不再埋怨没有时间阅读,公车里、站台前、银行、医院等,哪怕只有一丁点的等待时间,人们都会拿出手机阅读,微阅读已经渗透到都市人业余生活的每一个角落。这不是一种颠覆,更像是一次推动,或许,这种新的阅读模式可成为激发新文体的动力。

郭勇:开拓公共图书馆文化微生活创新实践郭勇:开拓公共图书馆文化微生活创新实践3.2搭建“微阅读平台”

微阅读已成为一种常态,针对这一现象,围绕文化微生活创新实践活动,公共图书馆可以开通“微阅读”平台,尝试新的阅读推广模式。以发布名言警句、名作摘要等内容为主要形式,同时推介文化小品、微型小说、微漫画、图文资料等特色文献,阅读材料目前主要由馆员提供,以后将适时引进团队或个体参与,平台将突出知识性、趣味性和互动性,同时可以组织开展与微阅读相关的一些活动,如微书评,可每天推荐一本精选书籍,读者可以通过微信、微博、短信等方式进行微书评;如微话题,可选取一个与读书有关的话题展开讨论;如微相册,可围绕一个主题,给读者创造一个晒生活的平台,通过这一系列活动的开展,拓展微阅读的广度和深度,使阅读真正成为一种习惯,成为一种生活常态。4把握“微尺度”,为公共图书馆文化微生活创新实践活动找准方向并不是所有的微博力量都是正面的,因为微博拥有极高的自由度,任何人在任何时候都可以针对任何问题发表自己的看法,宣泄自己的情绪,并形成一定的影响力,这就要求公共图书馆在开拓文化微生活创新实践活动时必须适度地把握“微尺度”,规范和引导正确的舆论导向,构建健康的网络舆论场。目前任何一家公共图书馆想要开设微博都已不是难题,问题在于微博建立之后,图书馆该如何构建其良性发展秩序。

4.1指定专人负责微博信息的发布和更新

公共图书馆必须确定专人负责微博的信息发布和更新,读者意见的及时回复,以确保信息的正确性、及时性和适当的网络活跃度,提高公共图书馆微博的点击率和知名度。

4.2确保微博内容的真实性

图书馆在开设微博服务时,对于包罗万象的各种信息必须有选择地进行整合,要做到信息真实、条理清晰、语言简洁、情感真诚。

4.3开展特色微博服务

有针对性地选择一些健康向上的课题,开展有特色的微博服务,形成相对稳定的用户群落,建议联合对文学感兴趣的读者定期开展网上文学沙龙,沙龙除探讨文学课题内容外,还可以推荐优秀作品予以刊登发表;联合摄影爱好者开展网上摄影展;联合“驴友”读者进行旅游攻略和旅游心得的交流等,通过这些活动的开展,引导读者把更多的时间和精力用于学习和交流,丰富自己的生活。5凝聚“微力量”,提升公共图书馆文化微生活创新活动的正能量微博使每个人都成了信息的源头,在其快速发展和传播的过程中,小微博已具有了大力量,140个字的微博虽然做不了什么大文章,但其社会影响力确实不容小觑。一条看似普通的微博可能会引发万人大讨论,可能会引起一系列的新媒体形为,最终将凝聚成一股固不可破的“微力量”。因此,作为公共图书馆,开拓文化微生活创新实践活动就必须开通微博,理性参与、合理规范,充分利用微博的方便性、及时性、交互性,积聚更多的“微力量”,形成更大的“正能量”。

参考文献:

[1]司姣姣.图书馆开设微博的实践探索[J].图书馆杂志,2011(5).

[2]胡彩虹.基于微博的公共图书馆信息服务探讨[J].江西图书馆学刊,2012(5).

[3]周戊香.图书馆微博的应用现状及需注意的问题浅析[J].新世纪图书馆,2012(7).

[4]张天颖.微博在省级公共图书馆中的应用探讨[J].现代情报,2012(3).

[5]麦子. 微的哲学[M].北京: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2008.

时尚生活图书 篇7

1 学习型社会与学习化生活方式

1.1 学习型社会的内涵

学习型社会的概念最早是由美国学者H.M.Hutchins在《学会学习》一文提出的, 学习型社会是“不只提供定时制的成人教育, 而且以学习成就、人格形成为目的而成功的实现价值转换, 以便实现一切制度所追求的目标的成功社会”。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则将其概括为4点:学会知识, 学会做事, 学会共同生活, 学会共存。知识经济的来临, 为社会经济生活的发展带来了极大的变化, 终身学习、掌握知识成为人们谋身立命的第一需要。可以说, 21世纪的学习型社会, “人人是学习之人, 时时是学习之机, 处处是学习之所”, 学习化生活方式也正是在这一趋势下自然形成与发展的。

1.2 学习化生活方式的基本内容

君子之学必日新, 日新者日进也。适应知识经济时代的大发展、大变革、大调整, 要求社会成员自我否定、自我完善、自我创新, 学习化生活方式正是基于社会成员汲取人类文明成果的需求不断发展、进步的, 其内容主要包括以下2点:首先, 学习成为社会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终身教育理念渗透至社会生活的各个角落, 学习化生活在近十余年来逐渐发展成为一种自觉选择的生活行为。由于人们对于知识学习价值的重要性与必要性的深刻感知, 学习者的主体范围不断扩大, 学习进程表现出终身行为的特征, 可持续的学习权利和责任成为社会公民的基本权利。

其次, 学习表现为社会组织成员追求理想生活、追求自我价值实现的重要反映。心理学认为, 学习是社会个体经过生活、工作经验而产生的行为或行为潜能的相对持久的适应性变化。追求高品质生活与社会认可, 是人类重要的精神性价值需求, 学习化生活方式的形成可以丰富、充实人的精神情感世界, 缓解工作生活压力;陶冶性情, 健全人格, 全方位地拓展知识能力, 最终达到塑造自我、完善自我、创新自我的学习目标, 为舒缓日趋紧张的职场生活和提高品质生活提供不竭动力。

2 图书馆对学习化生活方式形成趋势的影响

图书馆是人类文明的保存者和传播者, 是社会文献信息资源最大的集合体。在学习行为社会化、普遍化直至生活化的发展过程中, 图书馆的灯塔效应无疑对学习化生活方式的形成产生了深远影响。

2.1 知识信息服务开放化, 奠定了学习化生活方式的物质基础

书籍是知识的基本载体, 除学校教育外, 阅读文献成为人们获取新知、实现终生学习教育目标最主要的方式。而图书馆是人类历史文化的主要收藏者、有序组织及提供者, 纸制载体、非书材料收藏丰富, 是纸质、电子、声像等文献收藏最为完整、集中的机构, 尤其是公共图书馆所收藏的文献信息资源更突出地反映了综合性、研究性与普及性相融合的特征, 最适合于广大群众多层次的学习需求。

此外, 《公共图书馆》还指出:“每一个人都有平等享受公共图书馆服务的权利, 而不受年龄、种族、性别、宗教信仰、语言或社会地位的限制。”由此, 公共图书馆的文献优势不仅能够为社会成员提供终生学习的机会, 更承担了向全体社会成员提供开放性学习化生活服务的重任。某种意义上来讲, 只有公共图书馆才是没有任何障碍、没有围墙, 向全社会公众开放的“知识广场”, 是“大众的大学”。目前, 在学习化生活方式普遍盛行的社会环境中, 图书馆更是主动打破传统图书馆规程的束缚, 深入社区、各行各业开展富于针对性、实效性的学习活动, 如建立与企业人力资源机构的“知识干线”, 为社区活动中心“援建社区图书室”等, 都有计划、有组织地利用图书馆的馆藏资源为社会服务, 使人们能够更多更好地享受到图书馆开放性的知识信息服务, 并由此进一步推动了学习化生活方式的形成与发展。

2.2 馆藏建设数字化, 引领了学习化生活方式的潮流

随着现代人生活节奏的加快, 人们的学习环境也渐趋变化, 享受狭义上的学习环境, 在图书馆中坚持长期学习、查阅文献以发展新知, 很大程度上已经成为现代人生活中的一种奢侈。而计算机、文献缩微、多媒体等现代化设备的应用, 特别是图书馆收藏文献的数字化整理工作, 包括书目、全文数据整理, 光盘文献等, 都为学习者能在狭窄的学习空间内、短时间中完成学习任务提供了可能性。

截至2011年6月, 我国网民规模激增至4.57亿, 宽带普及率达到98.3%。为进一步促进文献信息资源的社会共享, 自1996年第6届国际图联大会提出数字图书馆概念以来, 我国已相继建成中国国家数字图书馆、超星数字图书馆等运行在高速宽带网络上的数字化信息资源库群。它不仅具有信息储存空间小、查阅检索便捷、远程传递快速等优势, 更可在线为多人同时提供文献数据, 使学习者免去来回奔波之苦;另一方面, 馆藏资源的数字化建设也能借助于日益普及的宽带网络, 将信息资源传递至更普遍的社会人群中。毫无疑问, 图书馆作为储存丰富知识的宝库, 凭借不断丰富的文化馆藏与先进的技术支持, 完全能够在知识经济社会, 以先进文化的旗帜角色引领学习化生活方式的潮流发展。

2.3 文献服务多元化, 支持了学习化生活方式的发展

学习生活化趋势的形成, 使得图书馆用户的学习需求也产生了极大的变化, 图书馆作为重要的信息集散地和交换平台, 其传统专业化、技术化文献服务的逐渐转变为特色化、个性化服务, 突出地反映为4方面内容:

(1) 现代化数字服务:通过电子阅览室、数字图书馆等形式, 学习者能够通过Internet网络随心所欲地获取、学习知识, 享受专题文献服务、跟踪定题服务等特色服务, 并由此建立自身的终生学习情报系统。

(2) 学习指导与服务:图书馆丰富的馆藏文献以及现代的信息搜集与整理手段, 能够为不同类型学习者提供最具价值和最前沿的资料与情报, 如新书导读、图书馆知识讲座等等, 都是如此。

(3) 职业教育与继续教育服务:由校园走向工作岗位, 是学习工作化与工作学习化的开始。以学校图书馆、公共图书馆直至企业、社区的图书室为架构的终身学习网络, 使学习者能够长期享受到有力的知识信息服务, 如大连市倡导的“总馆+分馆+流通站”的图书馆运营模式, 深圳市“文献港工程”都通过覆盖全城的图书情报系统与资源共享网络, 为服务全民的学习化生活方式的养成提供了有力支持。此外, 依托高速无线信息传输逐步完善的“3G图书馆”, 也正逐步向社会公众提供新书报导、专题文献目录等信息增值服务, 成为人们学习化生活中的重要一环。

3 结语

总之, 图书馆在知识经济社会中拥有着广阔的发展前景。面对信息社会学习华盛的发展趋势, 图书馆应不断地重塑自我、整合与共享文献信息资源, 充分利用数字图书馆建设的便利条件, 实现用户与信息资源的零距离接触, 打造终身学习的硬环境, 最终完成知识经济社会赋予的历史使命。

参考文献

[1]童世骏.当代中国人精神生活研究[M].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 2009:267.

[2]甘小兰.发挥图书馆在创建学习型社会中的作用[J].图书馆论坛, 2005, 11 (6) :233-234.

[3]联合国教科文组织, 国际教育发展委员会.学会生存——教育世界的今天和明天[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 1996:203.

[4]黄宗忠.图书馆学导论[M].武汉:武汉大学出版社, 1988:135.

时尚生活图书 篇8

近年来, 随着城市的高速发展, 大量农民工涌入到城市的打工浪潮中。虽然各级政府也为进城农民工提供了诸多方面的帮助和支持, 解决了很多实际问题, 但这些主要是外在的物质层面, 而对他们的精神层面的帮助却寥寥无几。据调查, 我市绝大多数农民工的的业余文化生活非常单调, 过着“工作、吃饭、睡觉”的三点一线生活, 偶尔的娱乐就是打麻将、玩扑克, 还有的就是进网吧打游戏或者结伴喝酒。这种单调、乏味的生活无论对农民工本人还是对社会都会造成很多不良影响:精神空虚、赌博酗酒, 甚至由于道德、法律意识淡薄而导致偷到、抢劫……致使产生严重的社会危害。所以, 如何丰富农民工的业余文化生活, 已成为社会亟需解决的问题之一。

1 公共图书馆有义务为农民工提供所需服务

作为传播先进文化的公共图书馆, 满足农民工读书学习需求, 提高其科学文化水平和整体素质是其义不容辞的社会责任。2008年中国图书馆学会正式发布了《图书馆服务宣言》, 公开向社会承诺:“对社会普遍开放”“平等服务”“以人为本”, 向全社会传递了一个公众早就应该知晓的信息, 那就是向所有的人免费开放, 为大众服务是图书馆的神圣责任, 利用图书馆是每个人的文化权利。当代的公共图书馆理当顺应时代要求, 充分利用自身资源优势, 把开放性落到实处。而在城市人口中占绝大部分的是城市流动人口, 其中最具代表性的便是农民工。把农民工纳入图书馆服务的读者群体, 为农民工提供文化服务, 便是对《图书馆服务宣言》服务理念的最好诠释。

2 公共图书馆有自己独特的优势

2.1 丰富的馆藏资源优势。

公共图书馆拥有丰富的文献信息资源, 包括图书、报刊、杂志以及音像、电子文献等, 学科种类齐全, 结构合理, 适合从事不同行业的农民工朋友来此获取知识, 汲取信息。

2.2 专业的人才优势。

图书馆拥有一批专业人士, 他们不仅具备图书馆的基本业务技能和专业素质, 还拥有丰富的工作经验, 能够为农民工朋友们提供及时、有效、全面的咨询、指导以及培训服务。

3 公共图书馆可以开展具体活动, 切实提高对农民工的服务和帮助

3.1 主动宣传服务:

现在很多农民工视图书馆为高高在上的知识殿堂, 即使走到图书馆前, 也会望而却步, 所以公共图书馆要向农民工宣传自己的社会服务承诺:“对社会普遍开放”“平等服务”“以人为本”。要让农民工朋友知道自己可以享受馆内的一切资源, 同时我们图书馆员还要尽可能为农民工朋友们提供热忱便捷服务, 让他们感受到图书馆对自己的温馨服务, 有宾至如归的感觉。

为了便捷农民工借阅, 我们可以设置农民工专业服务咨询台、在阅览室和借阅室提供农民工专柜:把他们所需要的报刊、杂志、书籍归类、整理, 集中摆放在明显的位置, 同时图书馆员要具有热情的服务态度, 让农民工朋友们感受到图书馆欢迎着自己的到来。同时由于农民工朋友们的住所一般都远离市区, 所以在图书借阅时间、数量上, 笔者认为可以特殊对待, 如把借阅时间半个月推迟为一个月, 借阅图书总数价格只要没超过押金价格就行, 或者直接拿押金借书等等。

3.2 为农民工朋友们提供上门服务:

农民工一般每天都进行着繁重的劳动, 很少有集中的空闲时间去图书馆。所以, 我们图书馆服务人员可以建立工地图书流通站, 提供专业书籍及阅读指导咨询服务, 然后定期轮流到各个图书点配送他们所需图书, 以满足他们的需求。还可以播放共享工程的优秀影片, 并将“公益讲座等活动带进工地。

3.3 定期为农民工提供公益讲座以及技能培训服务, 让他们找到自己的人生方向、且能够掌握一技之长。

很多中学生刚刚迈出校门, 就懵懵懂懂的离开家乡, 随进城大军飘进了城里, 结果要技术没技术, 要目标没目标, 成了城市里的盲流。我们公共图书馆有义务承担起这份社会责任, 为他们提供指导及服务, 如定期召开人生规划和就业指导公益讲座, 利用馆内丰富资源的为他们提供专业技术培训, 法律培训、计算机知识培训, 有条件的还可以设立一个专门心理咨询室。

3.4 在为农民工朋友提供服务的同时, 还不能忘记他们的子女。

农民工们朋友们大都从事长时间、高强度的工作, 所以子女放学放假了, 很多都没有父母的陪伴。我们公共图书馆可以充分利用少儿图书室, 尽可能的延长服务时间, 还可以用电子阅览室的绿色上网通道为孩子们课外查阅资料保驾护航。同时, 我们有必要专门设立一个学生课外自修辅导室, 配备专职辅导教师, 来满足孩子们的需求。让图书馆成为农民工子女们的第二课堂, 以解决他们在工作中的后顾之忧。

4 结语

公共图书馆只有尽其所能发挥馆内资源优势, 帮助农民工满足他们的精神需求, 让他们从内心深处感到被呵护、被关爱, 才能增强他们对城市的认同感和归属感, 才能使他们不再有孤独和漂泊感。图书馆应该以人为本, 突出人文关怀, 切实为农民工服好务, 让他们和我们同享一片蓝天, 让他们的生活和我们的城市一样, 越来越美好。

摘要:文章分析了农民工朋友的生活现状和对精神文化生活的需求, 根据公共图书馆的服务宗旨和对社会的承诺以及其独特的优势, 提出了公共图书馆为农民工朋友的服务策略。

关键词:公共图书馆,农民工,优势,服务

参考文献

[1]熊军.经济发达地区公共图书馆为外来务工服务问题的研究[J].公共图书馆, 2010 (2) :25-28.

时尚生活图书 篇9

摘 要:本文阐述了什么是留守儿童,农村留守儿童生活现状,图书馆为留守儿童服务的措施。

中图分类号:G25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1588(2012)03-0061-02

收稿日期:

作者简介:高山(1972-),铁岭市图书馆馆员。1 留守儿童文化生活现状

1.1 学校教育乏力,义务教育难保证

留守儿童因为远离父母,平日里的生活起居都是和年迈的爷爷、奶奶、外公、外婆照顾。留守儿童的爷爷、奶奶、外公、外婆绝大部分本身就没有良好的文化基础,加之长年没有时间看书读报,基础文化知识匮乏,很难教育指导、帮助留守儿童学习及督促和引导他们的自学了。这样就养成了留守儿童学不学习无所谓,更谈不上关心和教育了。因为留守儿童大部分在校,学习成绩都不太好,家长会也没有人参加,学校对这些留守儿童的教育,也没有更好的办法,所做的那么点工作,也是苍白无力的。有个别老师认为留守儿童是学校的差生,不在本班是最好的。这些问题导致了留守儿童无组织无纪律,想干什么就干什么;有的孩子早上背着书包走了,晚上回来,他上没上学校,干什么去了,爷爷、奶奶、外公、外婆全然不知,只是饿不着、不生病就完成了任务。

1.2 心理情感不健全,道德行为差

“留守儿童”因为长年不能与父母在一起,又得不到良好的家庭、学校教育,和身边的爷爷、奶奶、外公、外婆或其他人,不能多沟通、常常交流,难免心理会产生不快,这些不快又得不到父母的痛爱和关照,心理就压抑。时间长了,就会导致留守儿童心理扭曲,性格异常。遇事不用脑子想,时常会出现好坏人不分,正确与错误不清,什么道德观念、法律意识,在他们心中没有印象。因此说,留守儿童心理情感不健全,道德行为差,表现在说话不诚实,看见自己喜欢东西,就想归为已有。据《农村留守儿童家庭教育活动调查分析报告》显示,32.9%的家长每天会和孩子联系一次,39.8%的家长每周会同孩子联系一次,21.1%的家长每个月才和孩子联系一次,4.9%的家长每年才和孩子联系一次,1.3%的家长甚至和孩子没有联系。由于长期远离父母,逾四成以上留守儿童感到孤单,三成以上留守儿童出现心理卫生问题,并且他们这个年龄很容易被社会上坏人利用。

1.3 受父母的影响,认为读书无用

留守儿童的父母心中,总是认为当今社会不公平,要么有权,要么有钱,学习没用。我们都以打工来维持生活,自己的孩子长大了还能做什么,不也是得打工生活吗?所以常对自己的孩子说:“学习好没用,上大学后也没有工作,不如长个好身体,长大干点力气活,能挣钱吃饭就行了”。

1.4 基础文化设施缺乏

由于现阶段农村经济的相对落后,文化设施普遍缺乏,乡镇文化站很少有图书室,留守儿童没有课外阅读的条件,而学校图书馆也存在不少问题。笔者走访的农村中小学,他们的图书馆普遍现象为馆舍里空空荡荡、藏书甚少,有的图书馆里收藏的都是旧书,或社会捐赠的书,几乎没有新书。并且大部分馆的藏书为考试辅导书;多年来,学校在采购图书中考虑的是为学生的考试服务,而没有兼顾到学生对其他方面知识的需求,使藏书体系存在严重缺陷,学生到图书馆找不到课外阅读书籍。并且图书馆开放时间少,学生阅览少,利用率不高。更有的,图书室不对学生开放,常年大门紧闭。还有的说:学校建一个图书室不容易,向学生开放次数太多担心图书被弄坏、弄丢、弄脏;另外,现在学生的学习任务很重,空闲时间少,学生没有时间阅读课外书,所以这样的环境留守儿童要想健康地进行文化活动,确实没有条件。

2 关怀农村留守儿童的文化生活的对策

农村留守儿童教育问题,已经不是个别问题,要解决这一问题必须在全社会形成合力,标本兼治。图书馆是社会文化教育机构,是人们终身学习的课堂,对留守儿童的教育,图书馆理应发挥教育职能作用,为留守儿童送去精神关怀,笔者根据多年参与此项工作的经验认为要做以下几项工作:

2.1 建立健全留守儿童信息卡

图书馆应在每年进行一次,对留守儿童进行调查摸底,填写“留守儿童信息卡”,全面掌握其家庭、学习、生活及父母外出务工留守代管情况,建立留守儿童档案和联系卡,实行动态管理,随时了解留守儿童信息信息档案,对留守儿童的文化、学习、生活信息,做到心中有数,为图书馆教育服务打好基础。

2.2 组建自愿者义务补课

自愿者的服务宗旨是提供自愿服务。图书馆可以通过宏扬自愿精神,利用新闻媒体发广告、多宣传,通过自愿报名的形式,招聘一批年轻自愿者,通过简单培训,利用图书馆的“留守儿童信息卡”的信息,每周3次义务家庭文化教育活动。为这些留守儿童补习文化课,指导阅读课外读物。让留守儿童充分体会到社会的关心,让他们的心灵得到温暖。铁岭市外研学校,三年前就开展了这样的活动。每当周未时校长和学校的志愿者一行4人,前往开原市白歧沟小学进行2个小时的义务补课活动,得到了学校和孩子们的赞扬,也得到社会各界的宣传报道。

2.3 开展 “馆校联合”文化服务

留守儿童文化服务工作牵涉面广是一个系统工程,仅靠图书馆单方面的努力是无法取得最佳效果的。因此要和当地学校联手开展文化教育服务,才能达到预期目的。在实践中我们体会到,几年来我们馆校联合服务形成了资源共享、优势互补、协调配合、共同推进的良好局面。图书馆和学校通过各种活动、专题讲座、座谈会等形式对留守儿童进行文化教育服务效果很好。定期举办家长培训班,转变家长育人理念,提高家长育人水平,并且以“亲子活动”为载体,不断密切图书馆与家庭的联系;另外建立图书馆与家庭沟通联系制度。

2.4 建立留守儿童图书馆流动点

教育职能是图书馆的一个重要职能,对于留守儿童文化生活服务,图书馆有着义不容辞的责任。留守儿童有很强的求知欲,图书馆有充足的资料、各种形式载体的文献能够让他们进入一个新天地。对于图书馆来说,丰富的馆藏是服务留守儿童的基本保障。所以,建立专为留守儿童服务的流动点是图书馆应该做的事,通过图书馆的优秀藏书,在潜移默化中,让孩子们获得课堂知识以外的补充,如我馆今年和市妇联及市教委技术条件装备处联合,在铁岭县大甸子小学,温庄子村小学,熊官屯村夜校、花豹冲村中学等留守儿童相对集中的地方,建立起7所留守儿童图书室和流动儿童图书室,在建立图书馆流动点前,我们对这7所中小学逐个进行了考察,对留守儿童的家庭背景,道德水平,知识水平、阅读需求进行了初步了解,2009年3月中旬将书籍送到这几所学校,并帮助這些学校建立图书室,定期为他们更换新的、适合他们阅读的图书。在留守儿童中建立了“图书接力阅读箱”,供学生用于接力、交换阅读。

2.5 帮助农村中小学建立健全图书馆(室)

建立健全农村中小学图书馆,通过普及青少年阅读来提升学生的综合知识,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但是,占全国中学校88%的农村中小学普遍缺乏馆藏资源,以及与之相应的阅读指导。有的学校领导重视不够,管理上疏忽松懈,图书馆的有限资源出现经常性闲置,流通率很低。老师和学生都不能阅读到自己喜欢看的好书,除了现有的基本教辅教参以外,在知识的学习扩充上几近于停滞。因此,加强农村中小学图书馆建设迫在眉睫,各地教育部门应督促农村中小学自身建设和利用好图书馆,充实包括留守儿童在内的学生的课外活动。同时,公共图书馆可以提供相应的帮助,将有关儿童学习、娱乐性的文献资料集中于此,免费为留守儿童或当地的农村儿童服务。铁岭市少儿图书馆近年来就利用扶贫对口支援,在铁岭县大甸子等小学建立了7个图书室,每年免费为当地学生送去图书和学习文具。

2.6 开展丰富多彩的读书活动

儿童的天性是好动,所以儿童的阅读不同于成人,需要生动活泼的形式,这是由孩子的生理和心理特点决定的。他们往往对直观形象的有声、光、电的读物更感兴趣。在留守儿童中开展形式多样的读书活动,一定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每年,在普通中小学生中进行的知识工程读书活动,可以让留守儿童参与进来。同时,还可以推荐优秀科普读物,宣传普及科学知识。为了让读书生动活泼,还可以在他们中间进行知识竞赛活动,让他们在竞争中学习知识,学习与人相处,培养他们的团队精神,帮助他们排除心灵上的孤独感。这样,留守儿童不仅在活动中增长了知识,还学会了关爱他人帮助他人,从而更加健康地成才。

参考文献:

[1] 关素芳.谈高校图书馆采访人员应具备的基本素质[J].科技信息,2006,(2):36.

[2] 辛希孟主编.文献信息服务文集[M].北京:北京图书馆出版社,1999.

上一篇:电视上的银行下一篇:园林施工规划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