典型建筑

2024-10-13

典型建筑(精选9篇)

典型建筑 篇1

0 引言

监狱是关押、惩罚和改造罪犯的场所, 监狱建筑包括罪犯用房、监狱人民警察用房、武警用房以及安全警戒设施、场地配套设施等。根据建筑功能的不同, 监狱典型建筑有监舍楼、禁闭室、岗楼、劳务车间、家属会见楼、食堂餐厅等。监狱建筑因其使用对象和使用性质的特殊性, 突显出与其他民用建筑不尽相同的特点, 其暖通设计不仅仅要满足建筑功能所需适宜温度、清洁空气等环境要求, 同时还应满足防逃、防暴、防自杀等监管要求。在此根据自己多年来从事监狱建筑暖通设计的实践经验, 将以上所述几类狱内典型建筑的暖通设计要点及注意事项, 予以总结论述。

1 监舍楼

监舍楼的主要功能是为罪犯提供住宿。一般为4层或4层以下建筑, 每层分为罪犯生活区与干警值班区, 罪犯生活区设置监舍、厕所、盥洗室、晾衣间、阅览室、日常生活品、库房等房间。常见平面布置见图1。

1.1 热水采暖系统形式

热水采暖系统的形式, 必须经过周密考虑确定。监舍楼是罪犯的主要生活场所, 罪犯的很长时间要在监舍中度过, 所以防范罪犯自杀是狱政管理的主要任务之一。选择采暖系统形式时, 尽量放弃上供式系统, 不给罪犯上吊自杀提供条件。一般选择下供下回式垂直双管系统。考虑室温调控以及系统检修等要求, 应在每组散热器的供水支管上设置两通恒温阀, 每对立管上设置低阻阀门 (如闸阀、蝶阀) 。此系统形式的优点是供回水干管均设在一层地沟内, 避免了罪犯利用水平干管上吊自杀的可能性, 同时其水力条件也优于上供下回式垂直双管系统。

1.2 散热器、管材的选用与安装

室内热水供暖系统的散热器应采用高效节能型产品, 其选择及安装是否合理, 会直接影响系统运行的可靠性和节能效率。管材的正确选择应根据采暖水质及运行环境正确选择, 是采暖系统安全可靠运行的基本保证。

1) 散热器的选择。a.散热器的工作压力应满足系统的工作压力, 并应符合国家现行有关产品标准的规定。b.散热器要有好的散热性能, 其外表面应涂刷非金属涂料。c.监舍内散热器应耐实, 外形美观、易于清扫。鉴于此, 我在设计中多选用辐射对流型铸铁散热器, 外刷白磁漆。其发热量高, 并不易被破坏, 与内墙颜色一致, 美观, 易清扫。

2) 散热器的安装。a.散热器宜布置在外墙窗台下, 并宜明装, 不应设装饰罩。若为节省空间在窗台板下做暖气槽, 则应在暖气槽内做加强保温, 并宜采用铝箔等具有反射功能的材料, 以避免其无效散热量的增加。b.至少顶层每组散热器应设手动或自动放气阀。c.散热器支托架安装位置应准确, 埋设应牢固, 散热器支架、托架的数量应符合设计或产品说明书要求。d.散热器背面与其后墙面 (或保温层) 的安装距离应符合设计或产品说明书要求, 如设计未注明应为30 mm。本条尤其应引起重视, 有的施工队不按图集安装, 省去散热器前乙字弯, 严重影响散热器散热及美观, 见图2。

3) 管材的选用。热水采暖下供下回式系统, 应用最广泛的管材是焊接钢管。但考虑到监舍楼一层地沟必须封闭, 虽有活动盖板, 但均加锁, 并设置在隐蔽的地方。地沟内潮湿, 通风条件差, 故在设计中多采用热镀锌钢管, 尽管费用有少许增加, 但管材不容易锈蚀, 延长了系统使用寿命。实践证明, 在使用5年以上的采暖系统中, 地沟内所使用的焊接钢管都严重锈蚀, 管材有严重的脱皮、麻点现象, 但热镀锌钢管却几乎没有任何变化。

4) 管道的安装。a.镀锌钢管当直径不大于DN100时, 应采用螺纹连接;管径大于DN100时, 应采用法兰或卡套式专用管件连接, 镀锌钢管与法兰焊接处应二次镀锌。监舍楼水平供回水干管一般均小于DN100, 按规定应采用螺纹连接, 但有的施工方图省事采用焊接, 如果采用焊接, 原则上应在焊缝处内外二次镀锌, 但事实上根本不可能做到, 特别是管内再镀锌。这样焊缝处就成了系统锈蚀的薄弱环节。故在施工安装过程中应严格要求, 必须使用螺纹连接方式。b.供暖水平管道的敷设应有一定的坡度。热水管坡度宜为0.003, 不宜小于0.002;与立管连接的散热器支管, 坡度不得小于0.01;当热水管道确无条件设置坡度时, 可无坡度敷设, 但管中的水流速度不得小于0.25 m/s。c.供回水干管应尽量利用系统的弯曲管段进行自然补偿, 当不能满足要求时应设置补偿器, 并宜采用波纹管补偿器。波纹管补偿器设置位置、固定支架和导向支架的设置, 应符合工程设计和产品要求。d.水平管道穿过防火墙时应预留钢制套管, 且应在穿墙处设置固定支架。套管内径应较管道外径大4 mm~6 mm, 两端应与饰面相平。管道与套管之间的缝隙应用柔性不燃材料和防水油膏填实, 且端面光滑。管道的接口不得设在套管内。e.管道穿过楼板处应设钢制套管, 套管内径应较管道外径大4 mm~6 mm。套管顶部应高出地面20 mm, 底部应与楼板地面相平;立管穿过卫生间内楼板时, 套管顶部应高出地面50 mm, 底部应与楼板底面相平。管道与套管之间的缝隙应用柔性不燃材料和防水油膏填实, 且端面光滑。管道的接口不得设在套管内。

1.3 典型房间通风设计要点

1.3.1 监舍

一般采用开窗自然通风方式。因罪犯实行军事化管理, 监舍一般采用电动门, 可统一控制。故很容易实现分时段、分时长同时开门, 此时打开外窗即可实现自然通风。

1.3.2 晾衣间

建筑平面布置时, 晾衣间最好布置在建筑端头, 设成南北通透房间, 容易获得穿堂风, 衣服容易晾干。如无此条件, 则需增加吊扇, 甚至暖风机等措施。

1.3.3 卫生间

卫生间应设置机械通风设施, 一般设竖向通风道, 各层风管接入时应有逆止阀。排风量按每大便器40 m3/h、每小便器20 m3/h为宜。

2 禁闭室

禁闭室是针对违反监规监纪, 拒绝改造的罪犯实施严管措施、进行惩罚的建筑场所。所关押罪犯有情绪激动, 破坏力强, 有自杀倾向等特点。禁闭室一般为单层独立建筑, 设置禁闭室、放风间、干警巡逻通道及干警值班室, 其常见平面形式如图3所示。

2.1 热水采暖系统形式

为防范罪犯自杀或破坏, 禁闭室热水采暖系统最好采用低温热水地面辐射供暖系统 (即地暖系统) 。将分、集水器等控制装置放在放风间内的管井中, 管井检修门加锁, 并采取保温措施。各间禁闭室应分室控制, 盘管敷设间距应按计算确定。采暖室内计算温度应比散热器采暖方式低2℃, 热负荷计算应考虑通风热负荷。

2.2 管材选用安装

1) 地暖系统使用的加热管应根据其工作温度、工作压力、使用寿命、材料价格、可维修性、施工方便程度和环保性能 (如管材回收利用的可能性) 等等因素, 经全面综合考虑和技术经济比较后确定。加热管的质量必须符合相应标准中的多项规定与要求。加热管和管件的颜色应一致, 色泽均匀, 无分解变色。外表面应光滑清洁, 不允许有分层、针孔、裂纹、气泡、起皮、痕纹和夹杂等。目前, 国产PE-RT管材价格相对较低, 质量也过关, 故得到广泛应用。在地暖设计中, 一般首选PE-RT管。2) 管道安装。其一般顺序为:a.毛地面抹水泥砂浆找平, 不允许有凹凸不平及砂石碎块;b.因单层地面, 故加铺一层防潮层;c.铺设保温材料, 一般采用聚苯乙烯保温板35 mm厚;d.铺设铝箔纸;e.铺设钢丝网;f.按设计要求敷设地暖盘管, 用卡钉或细铜丝固定;g.做水压试验, 试验压力为工作压力的1.5倍, 且不小于0.6 MPa;h.试压合格后, 回填细石混凝土, 一般为50 mm厚;i.冲洗管网, 并且在系统运行前调试。

2.3 通风设计

禁闭室均带有卫生便溺区域, 设蹲式大便器。一般在外墙上设固定常开式高窗, 门下部设低百叶窗, 采用自然通风形式。若无此设置, 则需设通风器或方形壁式风机, 风机应紧贴屋顶圈梁下安装, 并应由干警值班室统一控制, 电源需采用24 V低压电源。

3 岗楼

岗楼一般设在监狱围墙转折处, 供武警战士俯视监墙周围及整个监区。岗楼宜为封闭建筑物, 四周应挑出平台, 一般均为回形或环形建筑。岗楼平台应高出围墙1.5 m以上, 故其相对地面高度在7 m以上。

3.1 采暖形式

因岗楼所处位置在监狱的四周边上, 比较分散, 且其高度比较高, 如若采用热水采暖, 则室外管线较长, 很不经济。另外, 岗楼均不允许设可供攀爬物。鉴于这些原因, 岗楼一般采用电采暖方式。由暖通专业计算负荷, 选用电暖气或单体空调等设备, 由电气专业预留插座。

3.2 设计要点

因岗楼地处高处, 计算采暖热负荷时必须考虑风力附加, 且在围护结构做保温时, 一定不要把岗楼底部楼板忘记。岗楼六面悬空, 只有将各个方向的围护结构保温做好, 才是保证采暖效果的最有效途径。

4 劳务车间

劳务车间是对罪犯实施劳动改造的建筑场所。罪犯所从事的劳动一般为服装、印刷、编织等劳务加工。通常为单层或两层厂房建筑, 层高一般在4 m左右。

4.1 热水采暖形式

若车间为单层, 则首选上供上回系统, 其优点是省去地沟投资。若为两层车间, 则可在底部做地沟, 设计成下供下回式垂直双管系统, 具体可参见监舍楼设计, 也可设计成中供中回式垂直单管系统, 省去一层地沟。中供中回式垂直双管系统, 即二层、一层均从一层顶部供回水主管接出的方式慎用, 因二层散热器有自然循环附加压力, 且立管短, 而一层散热器不但没有自然循环附加压力, 且立管长, 不易平衡。

4.2 设计要点

1) 供回水干管一般采用共架敷设。这样必然有一条管路为气水逆向流, 因此就要求水平干管坡度采用i≥0.005。2) 供回水平横管, 支架一般设在柱内侧, 但车间柱间距比较大, 造成管道支架超过规范规定最大间距。处理办法通常有两种, 一种是绕柱做方形弯, 使管道靠墙, 这样会增加很多弯头, 增大系统阻力。另一种方法是与消防横管配合设计, 使采暖管道敷设在消防水平横管下面, 然后利用消防横管做吊架, 如图4所示。

5 家属会见楼

家属会见楼供罪犯家属探视罪犯时使用, 其建筑格局一般呈两个隔绝空间, 中间设置接见台, 上方用玻璃隔离至顶, 双方不能接触, 能通过玻璃看到对方, 通过台上电话通话。其建筑常用形式见图5。内部空间全封闭, 无外窗, 人数较多, CO2浓度大, 应设置送排风系统。其送风量应按每小时每人30 m3, 另外附加10%计算。送风口风速不宜太大, 以免噪声影响。送排风机应设在外墙上或屋顶上, 风机应有遮雨防晒措施。做好气流组织设计, 送排风口距离不可太近, 避免气流短路。

6 食堂餐厅

食堂餐厅供罪犯制餐、备餐、用餐使用, 由操作间、餐厅等组成。监狱标准规定, 小型监狱1 000人~2 000人, 中型监狱2 000人~3 000人, 大型监狱3 000人~5 000人, 食堂餐厅面积按每罪犯使用面积为0.8 m2左右计算, 因此监狱食堂规模相对较大。采暖系统无特殊要求, 但排风系统设计须合理。处理不好排风问题, 则极易出现操作间排除油烟困难, 油烟污染严重, 风管滴油, 甚至餐厅串味等现象, 严重影响餐厅环境。

6.1 排风系统设计要点

1) 合理划分系统。操作间应与餐厅分设机械通风系统, 并且使操作间压强低于餐厅5 Pa~10 Pa, 以防串味。2) 操作间通风系统不仅要在灶台上方设局部排风系统, 而且应设全面通风系统 (包括送排风) , 以保证负压并排除从局部排气罩溢出的油烟。其中排风量按局部排风占65%, 全面排风占35%分配。3) 排气罩的尺寸及安装高度应合理, 一般需要满足以下要求:参见图6。H=1.6 m~1.8 m;A=a+0.4h1;B=b+0.4h1;h2=F1/2 (F为排气罩罩口面积) 。4) 应详细计算, 不但要保证风量, 而且系统有分支时应考虑多支管之间的风量平衡, 在每个分支设插板阀, 便于调试。

6.2 暖通专业应与各方协作

1) 设计时, 从甲方到设计、施工多方面应该保证全面协调配合, 保证提出的设计、施工与最终的使用要求相一致, 否则会导致各种使用问题的出现。2) 建筑设计与设备设计应该协同考虑。3) 根据灶具的实用功能, 应由甲方提供详细参数, 暖通设计初步估算风量, 预留土建风洞及竖井。4) 灶上方伞形罩在土建工程完成后, 由专业厨具厂家根据实际情况设计施工一次性完成。

7 结语

监狱典型建筑, 因其服务对象的特殊性, 在暖通设计时不仅要考虑系统要求, 还要考虑监管改造的要求。以上几种典型建筑基本上涵盖了民用建筑暖通专业设计的各个方面, 由于笔者水平有限, 难免有不当之处, 恳请广大同行予以斧正。

摘要:对监舍楼、禁闭室、岗楼、劳务车间等监狱典型建筑的暖通专业设计要点及注意事项予以论述, 总结了其与其他民用建筑不尽相同的特点, 指出暖通设计不仅仅要满足建筑功能所需适宜温度、清洁空气等环境要求, 同时还应满足防逃、防暴、防自杀等监管要求。

关键词:监狱,典型建筑,暖通,设计

参考文献

[1]GB 50736-2012, 民用建筑供暖通风与空气调节设计规范[S].

[2]陆耀庆.实用供暖空调设计手册[M].第2版.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2008.

[3]建标139-2010, 监狱建设标准[S].

典型建筑 篇2

1.下列各项经济业务属于应计入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入项目的有( )

a.收到出租固定资产的租金收入 b.购货退回而收到的退货款

c.收到出口退回的增值税款

d.取得债券利息收入所收到的现金 e.接受现金捐赠

答案:abc

解析:abc均属于应计入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入项目,收到出租固定资产的租金收入。购货退回而收到的退货款属于收到的其他与经营活动有关的现金,收到出口退回的增值税款属于收到的税费返还。取得债券利息收入所收到的现金属于投资活动产生的现金流入,接受现金捐赠属于筹资活动产生的现金流入。

2.甲公司发生的管理费用为2200万元,其中以现金支付退休职工统筹退休金350万元和管理人员工资950万元,存货盘亏损失25万元,计提固定资产折旧420万元,无形资产摊销200万元,计提坏帐准备150万元,其余均以现金支付。假定不考虑其他因素,甲公司度现金流量表中支付的 “其他与经营活动有关的现金”项目的金额为( )万元。

a.105 b.455 c.475 d.675

答案:b

建筑起重机械典型责任事故分析 篇3

起重机的362起事故中, 合计死亡669人人, 平均每起死亡1.85人。按事故直接责任分分类:

1) 租赁 (使用) 单位事故合计200起 (55.3%) , 合计死亡249人, 平均每起死亡1.25人。其中, 超载59起、散码46起、碰撞13起、断绳19起, 合计136起, 占比69.0%。该类特种作业人员包括, 司机、指挥和司索。以59起超载事故为例, 一类是不知超载后果, 人为造成超载保护装置失效, 强行超载发生事故;另一类是保护装置失效, 且没有进行例行检查, 超载发生事故。以46起散码事故为例, 特种作业人员不懂专业技术基础知识、没有掌握安全操作技能, 操作失误造成事故。

2) 安装单位事故合计150起 (41.4%) , 合计死亡400人, 平均每起死亡2.67人。其中, 塔机顶升结构状态90起, 安装拆卸程序问题2 0起, 合计计110起, 占比773.0%。该类特种种作业人员指塔机机安装拆卸工。这这是相当集中的事事故类型, 作业人人员不知顶升平衡衡的概念、顶升结结构和机构、安装装拆卸程序、顶升作业操作规程程、安全控制环节等基本操作要素, 操作失误造成作业人员群死群伤事故。

3) 制造单位事故合计12起 (3.3%) , 合计死亡20人, 平均每起死亡1.67人。

通过分析证明, 大量事故发生的重要原因是由于特种作业人员不具备相应素质和能力, 使其不但个人成为无知的牺牲品, 而且对整个施工现场和周围环境造成很大危害。418起责任事故之中, 有406起是安装使用单位主要责任, 其直接原因是多种多样的, 虽然共同特点是违规违章, 然而从统计分类中可以归纳出非常显著的类型——由于特种作业人员不具备基本素质和能力而造成事故的组合, 都是由简单的操作失误或疏于基本的日常检查所引发的典型违章事故。

我个人多次参加了政府主管部门和本企业现场专项检查, 对施工现场设备管理人员, 特别是特种作业人员进行了考核, 结果证明, 大多作业人员没有达到住建部《安全技术考核大纲》、《安全操作技能考核标准》要求, 部分司机、指挥和司索甚至没有本专业基本安全技术常识。

典型建筑施工合同纠纷案例研究 篇4

再审案

(2011)豫法民提字第6号

简介:

顺驰公司与施工单位红日建筑公司先签订《建筑安装工程合同》,后举行招投标,并由红日建筑公司中标。后由于红日建筑公司逾期未完成工程项目,顺驰公司起诉要求红日建筑公司及时交工并赔偿逾期交工的损失,而红日建筑公司反诉要求按《建筑安装工程合同》结算工程款。本案由于先签订合同后招投标的做法违反《招投标法》相关强制性规定,因而双方所签订的合同是否有效以及工程价款如何结算?

案情:

顺驰公司与红日建筑公司于2006年4月19日签订了《建筑安装工程合同》,后即开工建设,并于2006年5月8日双方召开了第一次工地会议。随后顺驰公司才举行该项目的招投标工作,而红日建筑公司于2006年5月9日中标。

问题:

1、该《建筑安装工程合同》是否有效?

2、工程价款费用按照什么标准结算?

法院意见:

二审法院认为:

1、本案顺驰公司与红日公司现行签订合同后招投标的行为,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招投标法》第四十三条规定:“在确定中标人前,招标人不得与投标人就投标价格、投标方案等实质性内容进行谈判”。第四十六条规定:“招标人和中标人应当自通知书发出之日起三十日内,按照招投标文件和中标人的投标文件订立书面合同,招标人和投标人不得再订立违背合同实质性内容的其他协议”。因此,顺驰公司于2006年4月19日与红日建筑公司签订的合同违背了上述法律规定,双方签订的《建设工程安装合同》因违反法律强制性规定为无效合同。

2、关于工程价款结算依据,在顺驰公司未与红日建筑公司签订符合招投标文件和中标人的投标文件的书面合同的情况下,双方按照中标文件的内容作为确定工程价款依据的做法

更符合立法的本意。

再审法院认为:

1、根据《招标投标法》第四十三条规定,在确定中标人前,招标人不得与投标人就投标价格投标方案等实质性内容进行谈判。双方签订的《建设工程安装合同》因违反法律强制性规定为无效合同。

2、关于工程价款结算依据,应根据施工方施工中实际发生的各种费用、依照当时相关规定据实结算工程款更符合本案客观情况。

结论:

本案因违反《招标投标法》强制性规定,导致先前签订的《建设工程安装合同》无效,同时招投标文件也无效,因而相关工程价款应当依据施工方施工中实际发生的各种费用、依照当时相关规定据实结。

相关知识点引申:

第一、工程项目是否为必须招投标的项目

根据《建设工程司法解释》第一条规定,建设工程必须进行招标而未招标或者中标无效的,签订的建设工程施工合同无效。如果是必须招投标的项目,先合同因没有招投标,就是无效合同。

第二、先合同和招投标文件都无效,后合同也无效,应当按照双方实际履行的先合同进行结算。

本案因违反《招标投标法》中强制性规定而导致前合同无效,同时招投标文件也无效。若违法招投标之后又签订了一份合同,应当强调,这种情况签订的前后两个合同,不符合黑白合同的规定,“白合同”的成立条件应当是合同有效为前提。本案经过招投标备案的合同也因违法而无效,所以不符合白合同的条件。

典型建筑 篇5

5·12汶川地震中, 中小学校建筑遭到严重破坏 (图1) , 例如什邡山区有7所中小学校垮塌, 都江堰聚源中学两幢教学楼垮塌, 新建小学的部分教室垮塌, 北川县北川中学两栋六层高的主教学楼塌陷等等, 大批学生被掩埋在废墟之中, 伤亡极其惨重[1]。

从这些倒塌的中小学校建筑中可以发现, 外廊悬挑式单跨框架结构, 抗变形能力差, 抗侧刚度低, 在强烈地震作用下不能满足现行抗震规范“大震不倒”的要求。多数建筑, 其框架柱节点破坏严重, 导致房屋倒塌;有些房屋楼梯间损坏, 堵塞的逃生通道, 或悬挑走廊破坏, 影响灾后救援。

2 破坏原因分析

2.1 由结构体系引起的

结构体系宜具有多道抗震防线, 框架结构应尽可能增加超静定次数, 提高结构的冗余度。学校建筑多采用外廊悬挑式单跨框架结构, 没有多余冗余度, 属于单道设防, 在地震中容易破坏, 且破坏严重, 只要有少量柱子损坏就易引起整体倒塌[2]。

学校建筑也可设计成内廊式多跨框架结构[8]。与外廊悬挑式单跨框架结构相比, 内廊式多跨框架结构的超静定次数较多, 当某些局部构件破坏时, 结构仍有足够的整体稳定性。此外, 内廊式多跨框架结构的抗扭能力优于外廊悬挑式单跨框架结构, 在地震作用下不易出现扭转破坏。

2.2 由强梁弱柱引起的

“强梁弱柱”易引起框架结构垮塌破坏, 规范明确规定, 框架结构应设计成“强柱弱梁”。“强柱弱梁”是指在强烈地震作用下, 为使框架保持足够的承载能力并避免结构整体倒塌, 塑性铰应首先在梁上形成, 同时应尽可能避免在柱上出现塑性铰。为了实现“强柱弱梁”, 抗震规范规定梁柱在节点处的弯矩设计值应符合:

∑Mc=ηc∑Mb (1)

式中, ηc——强柱系数, 一级框架为1.4, 二级为1.2, 三级为1.1。但汶川地震震害调查表明[2], 即使按式 (1) 的要求进行设计, 大多数结构的塑性铰仍首先在柱端出现 (图2) , “强柱弱梁”难于实现。

本文认为, 典型框架式学校建筑没有真正实现“强柱弱梁”的设计意图, 主要由以下几个原因造成:

(1) 现浇混凝土楼板对梁的影响:楼板与梁整浇, 共同承载, 由于楼板的作用, 框架梁的刚度增大很多, 导致了梁的抗弯能力明显强于柱子。规范规定, 在结构内力与位移计算中, 现浇楼面和装配整体式楼面中梁的刚度可考虑翼缘的作用予以增大。楼面梁刚度增大系数可根据翼缘情况取为1.5~2.0。但在实际计算中, 楼板对梁刚度的增大作用往往被忽视或考虑不足。

(2) 梁端的内力被高估, 配筋过多:虽然在实际设计中采用了塑性内力重分布, 并采取将梁端内力调整到柱边等减少梁端设计弯矩的做法, 但在截面设计时却把对应的配筋全部集中在梁端, 楼板再另配钢筋, 导致梁端配筋过多。

(3) 柱子的截面太小:柱子截面根据轴压比确定, 规范规定, 一级抗震的框架柱的轴压比限值为0.7[3], 而在日本等地震多发地区, 这个限值要小得多。这也导致按规范设计的柱子截面偏小。

(4) 地震时框架柱处于复杂的双向受力状态, 在双向地震力作用下, 框架柱承载力退化显著[4]。

3 抗震性能分析

3.1 典型框架式学校建筑

为更好地说明问题, 本文以一幢五层外廊悬挑式单跨框架为例, 进行整体抗震性能分析。抗震设防类别丙类, 场地类别Ⅱ类, 抗震设防烈度7度 (设计地震基本加速度0.15g) , 抗震等级三级, 场地特征周期0.35s。建筑面积2474m2, 层高3.6m。梁、柱、板混凝土强度等级均为C25, 现浇楼板厚度100mm, 柱尺寸400mm×600mm (楼梯间两边柱尺寸350mm×350mm) 。结构平面、剖面示意如图3~图5。

楼面活荷载:教室2.0kN/m2、资料室2.5kN/m2, 楼梯间和走廊3.5kN/m2、屋面2.0kN/m2。计算采用刚性楼板假定。考虑砌体填充墙对结构抗侧刚度的影响, 周期折减系数0.8。为便于分析比较, 暂不考虑楼板对梁刚度的增大作用, 梁刚度增大系数取1.0。用ETABS建立的计算模型 (如图6) 。

3.2 计算结果及分析

本文分别取横向和纵向平面框架进行pushover分析。恢复力曲线采用两折线模型[5], 屈服点根据构件实际配筋情况确定, 屈服后刚度折减系数取为0.05。考虑P-△效应, 采用第一振型的加载模式施加侧向荷载。纵向框架和横向框架的顶点位移见表1。本文再以表1的顶点位移值作为控制条件, 从零开始, 逐级加大侧向荷载, 直至结构顶点位移达到该限值。在加载过程中考察结构的塑性铰的出现顺序及构件塑性铰的分布, 并结合结构层间位移角和顶点位移的变化, 评估结构的抗震性能。

3.2.1 横向框架

横向框架在小震和中震作用下, 构件端部均无塑性铰出现。在大震作用下, 仅底层柱底出现塑性铰 (图7) 。

3.2.2 纵向框架

在小震作用下, 构件端部无塑性铰;在中震作用下底部三层框架梁端部形成较多塑性铰 (图8) ;在大震作用下, 框架梁各层塑性铰形成非常充分, 框架柱端部塑性铰仅形成于结构底层个别框架柱底端 (图9) 。

层间位移角见表2, 从表2可以看出, 在多遇地震下, 不管横向还是纵向位移角均能满足规范规定的小于1/550的限值[6]。横向框架中二层的层间位移角较大, 纵向框架中第二层、第三层的层间位移角也较大 (图10、11) 。

3.2.3 结果分析

通过以上计算可以得出:结构在多遇地震作用下, 不管是横向框架还是纵向框架均未出现塑性铰;结构在设防烈度地震作用下, 纵向框架的框架梁端部形成较多的塑性铰;在整个加载过程中, 纵向框架的塑性铰首先在梁端形成, 然后在柱端形成, 但横向框架在罕遇地震作用下, 其塑性铰首先出现在底层柱端;此外, 结构的第二层层间位移角相对较大, 属于较薄弱的一层。

可以看出, 若不考虑楼板对梁刚度的增大作用, 在罕遇地震作用下柱子虽也出现塑性铰, 但仅出现在底层柱底, 而其它节点均能满足“强柱弱梁”的要求。底层柱底容易出现塑性铰, 第二层层间位移角又相对较大, 因此底部两层相对薄弱, 设计时应予加强。

3.3 问题探讨

若不考虑楼板对梁刚度的增大作用, 通过上面的分析可知, 该结构具有较好的抗震性能。但这实质上是一种假象, 这也是为什么许多外廊悬挑式单跨框架按抗震要求进行设计, 而在遭遇地震时又容易垮塌的原因之一。现浇楼板对梁刚度有明显的增大作用, 不容忽视。下面分别取梁刚度增大系数1.5和2.0对结构进行分析, 纵向框架在大震作用下的塑性铰位置如图12、13。通过对比可知, 在考虑楼板对梁刚度的影响后, “强柱弱梁”就变成了“强梁弱柱”。

4 结论及建议

(1) 为真实反映结构的受力特性, 抗震计算时应考虑现浇楼板对梁的刚度增大作用。当楼板对梁的刚度增大效应考虑不足时, 会出现结构满足抗震要求的假象, 误导设计, 从而遗留下大震时倒塌的隐患。

(2) 由于只有单道设防、没有多余冗余度, 外廊悬挑式单 跨框架结构抗震性能较差。为了提高其抗震性能, 可以把单跨框架变为双跨框架 (如图14) , 以增强结构的抗侧刚度。对于新建学校建筑, 设计成双跨后, 可按现行学校建筑建设标准[7]的规定, 考虑到逃生及消防要求, 增加走廊宽度, 外廊可大于2.1米, 内廊可大于3米。

(3) 为实现“强柱弱梁”的设计要求, 对既有学校建筑进行加固时, 可优先加大柱截面, 柱尺寸可加大至600mm×600mm, 也可采用增加柱间支撑的办法 (详见本文作者的研究论文[8]) , 或者采取变填充墙为剪力墙的加固方案 (两侧山墙) , 在轴压比较大的框架柱截面两侧 (沿纵向) 加翼墙, 并相应加大框架梁端部配筋 (如图15) 。

参考文献

[1]林树枝.汶川地震灾区学校建筑的震害分析[J].福建建筑, 2008 (10) :63-66.

[2]林树枝, 李刚, 程耿东.提高学校建筑抗震能力的对策建议[J].大连理工大学学报, 2009, 49 (5) :644-649.

[3]中国建筑科学研究院.GB50010-2002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S].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2002.

[4]Pantazopoulou S J, French C W.Slab participation in practicalearthquake design of reinforced concrete frames[J].ACI StructuralJournal, 2001 (7-8) .479-489.

[5]北京金土木软件技术有限公司, 中国建筑标准设计研究院.ETABS中文版使用指南[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2004.

[6]中国建筑科学研究院.GB50011-2001建筑抗震设计规范[S].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2008.

[7]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建标109-2008农村普通中小学校建设标准[S].北京:中国计划出版社, 2008.

木结构古代建筑典型震害调查研究 篇6

1.1 木结构古建筑现状

我国的古建筑以木结构为主, 其他还有砖石及砖木结构等结构形式。中国木结构古代建筑具有独特的结构形式, 是世界公认的三大建筑体系之一, 具有杰出的历史、艺术和科学价值。然而, 我国处于地震灾害多发区, 木结构古代建筑在经历了长期的使用以后, 由于其原有结构不合理, 材质老化, 以及各种自然和人为因素的损坏等原因, 降低了抗震能力, 在地震作用下, 损失惨重。如2008年汶川8.0级地震造成四川省83处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和174处省级文物保护单位遭受不同程度的破坏。因此, 开展木结构古代建筑的抗震防灾研究工作十分迫切。

1.2 木结构古建筑震害程度分类

古建筑根据破坏的程度, 可分为如下四种震害:

1) 扰动。受震时, 古建筑柱脚侧移小, 墙壁出现细小裂缝或小块剥落, 梁柱节点仅个别松动或拔棒, 梁架完好, 瓦面基本没有掉落现象, 结构不需修复或仅需稍作修复即可正常使用。

2) 损坏。在地震作用下, 古建筑的薄弱部分有损坏, 柱脚产生侧移, 墙体出现明显裂缝, 个别砌体局部崩塌, 部分梁柱节点产生拔棒、断棒, 梁架出现轻微歪闪, 屋面瓦面、脊件有明显掉落现象, 如逍遥楼 (广元市, 木结构) 、秦幢楼 (都江堰市, 木结构) , 需要进行局部修复, 但主体结构的性能仍能满足正常使用要求。

3) 破坏。在地震作用下, 古建筑柱脚移动, 墙体有明显开裂或倒塌现象, 梁柱节点拔棒、断棒现象严重, 部分梁架产生歪闪, 瓦面大部分掉落, 主体结构力学性能受到严重影响, 需要进行梁架大修。

4) 倒塌。在地震作用下, 古建筑出现墙体大部分倒塌, 梁架显著倾斜或倒塌, 瓦面基本掉落, 主体结构完全不能满足正常使用要求且无法修复, 需要重建。

2 木结构古建筑的抗震机理

木结构古建筑抗震性能良好, 主要有以下几个原因:

2.1 平面规则

我国古代很少建造平面复杂的建筑, 主要采用长宽比小于2∶1的矩形。规则的平面形态和结构布局有利于抗震。传统建筑往往是中间的一间 (当心间) 最大, 两侧的次间、梢间等依次缩小面宽, 这样的设计非常有利于抵抗地震带来的扭矩。

2.2 竖向多层隔震

中国古代建筑一般由台基、梁架、屋顶构成, 高等级的建筑在屋顶和梁柱之间还有一个铺作层。中国古代建筑的台基用现代结构语言描述, 堪称“整体浮筏式基础”, 好比是一艘大船载着建筑物漂浮在地震形成的“惊涛骇浪”中, 能够有效地避免建筑的基础被剪切破坏, 减少地震波对上部建筑的冲击。中国传统建筑的梁架一般采用抬梁式构造, 在构架的垂直方向上, 形成下大上小的结构形状, 实践证明这种构造方式具有较好的抗震性能。优雅的大屋顶是中国古代传统建筑最突出的形象特征之一, 而且对提高建筑的抗震能力也做出过相当的贡献。形成大屋顶 (尤其是庑殿顶、歇山顶等) 需要复杂结构和大量构件, 大大增加了屋顶乃至整个构架的整体性。

2.3 斗拱减震

斗拱是中国古代建筑抗震的又一个重要减震构件, 它像汽车的减震器一样起着变形消能的作用。当地震发生时, 屋顶与柱之间的若干组内外檐斗拱像弹簧层一样起着变形消能的作用, 从而大大减少了建筑物的破坏程度。历史上, 很多带斗拱的建筑都能抵御强烈地震, 比如山西大同的华严寺, 没有斗拱的低等级附属建筑被破坏殆尽, 带斗拱的主要殿堂仍能幸存, 充分说明了斗拱对抗震的贡献。斗拱能起到“减震器”的作用, 而且被各种水平构件连接起来的斗拱群能够形成一个整体性很强的“刚盘”, 按照“能者多劳”的原则把地震力传递给有抗震能力的柱子, 大大提高了整个结构的安全性。

2.4 榫卯连接耗能

榫卯是极为精巧的发明, 祖先早在几千年前就开始使用, 这种不用钉子的构件连接方式, 使得中国传统的木结构成为超越了当代建筑排架、框架或者刚架的特殊柔性结构体, 不但可以承受较大的荷载, 而且允许产生一定的变形, 在地震荷载下通过变形吸收一定的地震能量, 减小结构的地震效应。还有如柱子的生起、侧脚等技法降低了建筑的重心, 并使整体结构重心向内倾斜, 增强了结构的稳定性;柱顶、柱脚分别与阑额、地袱以及其他的结构构件连接, 使柱架层形成一个闭合的构架系统, 增强了建筑构架的整体性。梁架系统通过阑额、由额、柱头枋、蜀柱、攀间、搭牵、梁、檩、椽等诸多构件强化了联系, 显著增强了结构的整体性;在高大的楼阁中, 大多都在暗层中设有斜撑, 大大强化了构架对水平冲击波反复作用的抵抗能力;在外檐柱间设置较厚的墙体, 起到现代建筑中“剪力墙”的作用。诸如此类, 举不胜举, 处处都展示出古代工匠们在抗震设计方面的知识和匠心。

木结构古建筑具有隔震、减震、消能等特点, 使其具有良好的抗震性能而在地震中破坏轻微。

3 典型地震震害分析

3.1 唐山地震

1) 年久失修的砖木结构古庙等古建筑, 在高烈度区一般都倒塌。修建质量较好的木结构房屋, 也有经受强地震考验的。如河北蓟县的独乐寺, 现存的山门和观音阁, 距今已有一千年历史, 观音阁的木屋架高22.5 m, 震后仍巍然屹立 (7度区) 。

2) 砖结构古塔震害一般较重。如位于8度区的丰润县天宫寺古塔, 塔高约25 m, 砖结构, 震后塔体碎裂, 塔顶震落。

3) 位于6度区的北京古建筑, 除了个别完好无损外, 都有不同程度的破坏。有的大殿柱子与墙拉开, 有的大殿台阶、琉璃栏杆花堵下洽错位, 有的木结构的长廊梁、柱接头拔禅错位, 有的古建筑平房山墙墙体震散, 贯出木骨架或后枪绮塌落。

4) 有些虽然建造历史很长, 但曾进行多次修缮, 解放后又列为重点文物保护而精心大修的建筑物, 一般震害较轻, 但也有破坏。

5) 古建筑的一些装饰物一般较易震落或破坏。

3.2 汶川地震

江油市武都镇的窦团山云岩寺 (始建于唐代, 明末毁于兵火, 现存主要是清代建筑) , 由于地震造成窦团山山道下陷, 窦团山峰顶的窦真殿、玉皇殿东岳殿已全部垮塌, 中轴线上的山门、文武殿、护法殿、大雄殿、振经楼五重主体建筑无一完好, 屋面、屋脊、墙体垮塌严重。

绵阳李杜祠为典型的四川民居式祠堂, 也是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现“东津”八字形门楼上部垮塌, 诗圣堂墙体裂缝, 屋顶脊饰部分垮塌, 但其余部分损害不大, 仅穿斗屋架微有歪闪尚不构成威胁。

青莲镇李白故居陇西院照壁全部垮塌;李白旧宅屋脊损坏、屋面受损, 内墙开裂;序伦堂屋脊垮塌严重、屋面受损、内墙有裂缝;陇风堂屋脊屋面损毁严重;太白祠则屋脊全部垮塌, 墙体开裂, 围墙倒塌70%以上;粉竹楼亦有照壁上部倒塌, 屋面部分受损。

表面上看, 此次地震中古代木结构建筑损失惨重。但仔细分析不难看出, 相对于现代建筑, 木结构建筑 (包括传统的砖木混合结构) 还是展示出其卓越的抗震性能。在地质条件稍好的条件下, 传统木结构建筑确实展现了“墙倒屋不塌”的独特性能, 而且同等条件下传统木结构建筑确实比其他建筑更具抗震性能。

3.3 玉树地震

据青海省文物管理局统计, 在“4·14”地震中, 国家级、省级文物保护单位古建筑共受损16处。地震发生后国家文物局专家组对其中的两处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贝大日如来佛石窟寺和勒巴沟摩崖、新寨嘉那嘛呢, 以及5处省级文物保护单位:结古寺、当卡寺、禅古寺、原江南县政府旧址、赛巴寺进行了现场损害调查, 并获得了文物古建筑损害资料。资料显示这些木结构建筑的主要破坏形式有地面损害、墙体损害、大木构架损害、椽望损害、屋顶损害 (苫背、瓦件) 和装修损害等。

4 震害原因分析

经勘查分析, 可得出木结构古建筑产生震害的主要原因有以下几个方面:

1) 地震烈度过大。其中汶川地震的震中烈度达11度, 具有极强的破坏力。地震时强烈的竖向和水平地震作用是木结构破坏的一个主要原因。由于古建筑承重木料选取时一般未作抗震计算, 大部分由工匠凭经验选料, 部分木构件截面尺寸过小, 导致地震作用下产生折断或过大变形, 或棒卵节点的连接无法承受如此大的地震力导致拔棒、断棒, 使得古建筑产生破坏。

2) 木结构古建筑缺乏及时的修缮。部分木结构建筑年久失修, 缺乏及时的修缮与加固, 曾因糟朽、虫虹、挠度等原因已经产生了柱底侧移、梁柱节点拔棒、柱身侧移、开裂、梁架歪闪等问题, 使得木构架强度及稳定性能降低, 导致在地震中破坏加剧。

3) 施工问题。当古建筑选址在不良地基上时, 如果未对地基进行加固处理, 地震作用下, 古建筑将因地基不均匀变形而破坏;立柱放在柱顶石上而缺乏与柱基础的牢固连接时, 柱底摩擦力小于水平地震剪力使得柱根错位或滑移脱落柱顶石, 导致木柱支撑失效引起主体构架倒塌;装修构件及维护墙属非承重构件, 在施工时往往在主体构架安装完成后进行, 因此缺乏与主体构架的拉接而导致震坏;此外, 由于墙体与木构架的自振特性不同, 在地震中产生的位移也不相同, 因此会引起墙体开裂、错位甚至倒塌;当棒卵节点安装不严密时, 地震作用下, 很容易产生拉棒、折棒现象, 导致木构架局部破坏或全部塌落;墙体、瓦面与基层粘结不牢时, 地震作用下将产生掉落现象。

5 讨论与建议

5.1 推广使用木结构建筑

木结构的优势在于它的韧性大, 自身结构轻, 又有很强的弹性回复性, 对于瞬间冲击荷载和周期性疲劳破坏有很强的抵抗能力, 所以在大地震中吸收的地震力小, 结构在基础发生位移时可由自身的弹性复位而不至于发生倒塌。用现代的建筑材料对木结构的别墅进行内外装修, 对别墅的木结构实行完善的保护 (例如用呼吸纸包裹木结构的外表面, 使结构中的湿气能顺利排出, 又避免外界的雨水不能侵入内部结构, 外露的木结构进行必要的防腐处理等) , 能使木结构别墅的保用寿命达到70年以上。在使用和维护得当的前提下, 木结构中的木材是稳定的, 寿命长, 耐久性强的主结构材料。像大家熟知的北京故宫等皇家木结构建筑, 亦经历数百年。同时, 木结构建筑也是一种真正的可持续节能绿色建筑, 具有保温性好, 节能效果显著等特点。据加拿大木业协会与哈尔滨工业大学建筑节能技术研究所对一栋轻型木结构住宅进行为期12周的建筑节能及空调供热系统跟踪检测显示, 轻型木结构住宅实测采暖耗热量比砖混复合保温结构住宅耗热量节省41.99%, 采暖季耗煤量节省45.4%。因此, 在农村人口不太密集的地区可以推广使用经过改进的抗震性能更优越的木结构建筑。

5.2 推广使用隔震或减震技术

木结构古建筑之所以具有良好的抗震性能, 是因为木结构古建筑具有多层隔震、处处减震等消能减震机理。借鉴这种消能减震机理, 将其应用于其他结构, 将会大大提高其他结构的抗震性能。对于自重大、刚度大、周期短的结构, 如砌体结构、RC剪力墙结构等, 隔震技术是非常适合的, 已有不少工程例证。隔震技术与结构抗震的最大区别在于它能大幅度消减甚至隔绝地震动, 从而减少地震作用。一些研究报告表明, 和抗震结构相比, 隔震技术抗震指数能提高6~8倍, 已建隔震建筑的实际地震反映表现良好, 比抗震结构的地震反映要轻得多, 甚至感觉不到。另外据统计资料表明, 隔震建筑与相同设防烈度下非隔震建筑相比, 其每㎡造价增幅在50~60元。这个增幅是不大的, 特别对每m2上千元、数千元、甚至近万元的住宅建筑, 是一个很小的比例。从抗震安全角度来说, 每m2造价增幅非常值得付出, 而且也是有市场的。

5.3 针对木结构抗震薄弱环节的细节处理

1) 进一步加强对古建筑的检查与维护, 对木结构梁柱已有显著裂缝等不良情况, 应及早采取适当措施维护, 对柱根部木质的腐蚀情况应予以重视, 发现问题及时处理。

2) 对屋面系统中角梁、由戗及脊瓜柱的固定部位, 在条件具备的情况可采取措施加强其连接的可靠性, 使屋面系统整体性得以提高, 减轻其震害损失。

3) 围护墙和山墙宜贴砌在木柱外侧, 不宜将木柱包在墙内。如有可能, 可考虑将碎石土墙改为下半部为实心砖, 窗台以上为轻质材料的墙, 以避免在低烈度时出现墙体开裂、倾斜等震害。

4) 在古建筑修葺、修复和重建工程中, 在满足屋面系统各方面功能要求的前提下, 尽可能减轻屋面系统的重量, 这对于古建筑的抗震是十分有利的。

5) 实际震害表明, 中、低地震烈度下柱脚移位现象多发生在檐柱中, 建议对木结构古建筑的檐柱柱基础进行检查, 如发现有连接固定较薄弱的情况, 应采取适当措施进行加固。

6) 对砖石结构的古建筑, 应注意检查砌体及砂浆的腐蚀、风化程度, 发现问题及时补强, 如有可能, 可在结构中增设拉结构件, 提高建筑物的整体性和抗震耗能能力, 对难以加固的建筑也可考虑采用外部支斜撑等方式加以维护。

摘要:本文通过对木结构古代建筑的结构特征与震害分析, 以木结构古代建筑典型震害发生的统计规律为研究目标, 通过文献调查, 对其典型震害情况进行震害特征调查与数据的搜集整理。根据调查结果, 对各种典型震害的发生机理和特征等进行分析, 为木结构古代建筑抗震的加固提供依据。

关键词:木结构,古代建筑,震害

参考文献

[1]GB50005-2003木结构设计规范[S].

[2]薛素铎, 赵均, 高向宇.建筑抗震设计[M].2版.北京:科学出版社, 2007, 37-41.

[3]柯吉鹏.古建筑的抗震性能与加固方法研究[M].北京:北京工业大学出版社, 2004, 66-71.

[4]何玲, 潘文, 陶忠, 等.村镇木结构房屋震害及抗震技术措施[J].工程抗震与加固改造, 2006, 28 (6) , 94-101.

[5]高大峰.中国木结构古建筑的结构及其抗震性能研究[M].北京:科学出版社, 2008.

[6]李钢, 李宏男, 刘晓宇.汶川地震村镇建筑结构震害调查与分析[J].大连理工大学学报, 2009, 60 (5) .

典型建筑 篇7

目前, 我国智能建筑还处于发展阶段, 工程建设水平和工程质量有显著提高但还不能完全尽如人意, 从一些地区调查情况来看, 智能化系统运行正常, 能够完全发挥重要作用的比例不高。由于相当一部分智能化系统不能实现预期的目标, 造成大量的人力、物力的浪费, 已引起相关政府主管部门以及业界各方的高度重视。

2008年, 本刊先后在广州、北京、上海等地分别举办了以酒店、医院和机场智能化、信息化建设为主题的“IB商务沙龙”活动, 主要邀请了有关业主、设计院、系统集成商及产品厂商的专业代表有针对性的进行一些技术探讨。与会代表认为, 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发展、科学技术的进步以及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 大型公共建筑尤其是酒店、医院和机场等建筑的智能化建设在提升建筑功能、提高运营效率、保障服务能力等方面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越来越引起各方的重视。但从已建成的项目来看, 现有的智能化系统和设备尚未完全发挥应有的作用, 造成这一现状的因素是多方面的。本刊通过“IB商务沙龙”活动, 针对酒店、医院和机场的智能化建设进行了专项调查和采访。通过对这些数据的初步分析以及采访问题的汇总, 希望能够引起各方面对建筑智能化按需建设、适度发展有一个客观理性的认识。

典型建筑 篇8

北京磊鑫建筑工程有限公司已获得建筑装修装饰专业承包壹级、建筑幕墙专业承包壹级、建筑幕墙工程设计专项甲级、钢结构工程专业承包叁级资质,具备商务部核准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对外承包工程经营资格,是集设计研发、材料供应、施工管理、咨询服务一条龙服务于一体的“双甲”规范化企业,是中国领先的幕墙系统整体解决方案提供者。公司现有注册分公司十一家,分布在华北、华东、华中、西南等地区。公司于2003年通过ISO9000、ISO14001、OHSAS18001三大体系认证。先后获得信用等级AAA级企业、全国建筑幕墙行业50强企业、鲁班奖、全国建筑工程装饰奖、国家优质工程银质奖、北京市建筑装饰优质工程奖、北京市建筑长城杯金质奖、北京市著名商标等数十项荣誉。

磊鑫建筑典型案例介绍

厦门国际油轮城港务大厦办公楼,建筑外形似帆船,外立面全部为玻璃,其西立面渐变式的圆弧角双曲面玻璃幕墙设计,显露出强烈的光影效果,突出阳光的概念与挺拔的风格,极大的丰富了建筑效果。

厦门大学翔安校区主楼群,以“一主四从”为结构,外墙石材幕墙总面积12万平米,石材采用晋江巴厝白G603,其表面为烧毛面处理。

大兴枣园波普工社由5栋楼组成的一个建筑群,外立面主要以陶板幕墙、玻璃幕墙、铝合金隔热窗、铝合金百叶窗为主,外墙保温材料采用憎水岩棉,防火等级达A级。

宁波火车站建筑造型构思来源于《易经》中的“天一生水”的哲学思想,建筑中央椭圆型的“水珠”造型是宁波站建筑造型的亮点,其双曲面外形对施工和材料加工又是一次全新的考验。

典型建筑 篇9

Grand Front Osaka位于大阪站北口附近, 原身为车站北方废除的铁道中心, 现在它们肩负起各类型的日常生活及观光、商务需求的复合式商业中心。整个项目从南至北, 主要由“梅北广场”、景观大道、创造之路、南馆、北馆及其屋顶庭院, A、B、C三座塔楼和Grand Front Osaka Owner’s Tower ( 拥有者之家 ) 几部分构成。

项目档案

项目地点:日本大阪

建筑设计:日建设计、三菱地所设计、NTT设施

占地面积:29823.99㎡

建筑面积:567 927.07㎡

项目功能:综合体

开业时间:2013年4月26日

项目背景

作为日本第二大城市的水都大阪, 向来以富有热情和活力的城市精神立足日本。2013年4月, 被称作“日本关西最后的黄金宝地”的大阪站北地区综合性开发项目Grand Front大阪一期工程正式完成并对外开放。该项目改变了以往仅以交通枢纽功能为主的单一性, 为该地区注入了崭新的魅力和活力。该项目的整体设计理念由株式会社日建设计在2003年的国际招标中提出, 并获得最优秀设计奖。此后, 经过包括政府机关、学术界、金融界、民间开发组织在内的12家合作开发者历经2006年两个阶段共同完善的提案后, 才正式启动。

这个超级地块的开发除了时尚的购物、美食之外, 主要集约了两大设计主题, 一个主题是通过设置多样化的丰富绿化与水景, 创造出立体的街道空间, 体现水都大阪的街道意向;另外一个主题是开拓和创造未来的生活, 通过引进新型业态促进商业化发展, 创造创新型、集约型的场所空间。在清水与绿树环保的自然之中, 游客、居民、上班族等各种人群汇聚一堂, 全新的邂逅与感动由此而生, 并逐步成为城市的力量。

项目亮点

单一的展示面, 最大化地引流

Grand Front由一字排开的四幢建筑和商业裙楼依次展开。其中, 两栋写字楼和洲际酒店插在裙楼上, 另外一栋销售型公寓单独设置。而连接整个综合体的, 则是综合体最南侧的A栋与大阪市最大的铁路和轨道交通综合枢纽, 大阪——梅田站。

从连接二 层的人行 天桥也可 以进入Grand Front, 由此形成了地下、地面、地上的三入口 (地下亦与大阪车站城地下空间相连) , 最大程度上利用了大阪站带来的人流。融合自然的“水之广场”

梅北广场占地约1100㎡, 是日本著名建筑学家安藤忠雄以「水」元素为题打造, 安藤忠雄融合周遭环境, 以大阪水都为意象, 透过自然元素中最常见的「水」串连广场各个空间区块, 并柔软一般大型公共广场给人的冰冷印象。水与光影摇曳出的清新自然氛围, 让梅北广场有别于周围十分现代化的刚硬建筑, 反倒充满着几分恬适与恰如其分的诗意美感。

梅北广场以水池为主景, 不论是顺着阶梯咆哮而下的水流瀑布、波光粼粼的水域、或是以一个个方型灰石横跨水间, 令人联想到京都鸭川的「跳石水池」, 一连串为广场及建筑带来独特风味的关键要素, 安藤忠雄在创造空间变化与延伸上皆表现得相当精彩。

贯通南北的“创造之路”

以站前广场为起点, 向北展开总长约500m的立体空间走道——“创造之路”。其主干道宽约6m, 贯穿南馆、北馆等中央区域, 通过挑空空间延展到商业区域。在北馆区域, 裙房的屋顶花园以及塔楼的檐口等剖面要素构成了一个充满活力的挑空空间, 随后主干道经过中庭“知识之都”, 继续延伸连接到高层住宅楼, 同时与环绕在南馆和高层住宅周围的外围走廊连接, 实现整个区域内的循环连通。

充满亲和力的购物空间

南馆面向JR大阪站的北出口, 位于整个“创造之路”门户的位置。对于以直线、直角为基调的车站大楼和北馆, 南馆的外立面和内装设计在呼应周围大楼的同时, 融入了一部分的曲线和有机肌理, 给人柔和而又不突兀的感觉。

裙房商业约由200间店铺组成。商业内部的各楼层注重自然采光和空间的开放感, 不仅挑空的部分有足够的采光, 在围绕核心筒的各通道尽头设置了窗户, 并零星布置了艺术雕塑品, 增加整个空间的亲和力。

空间开阔的“知识中庭”

由12家联合开 发单位组 成的KMO ( 知识之都 的经营管 理组织) 所运营的“Knowledge Capital” (知识之都) 位于北馆中庭, 其目标为“开创人与人相连接的未来以及知识型的大型娱乐空间”, 为大家打造一个知性化的设施和场所。中庭“知识之都”通高六层, 高达37m, 这里自然采光充足, 汇聚了展示厅、沙龙、办公等功能, 扶梯系统环绕中庭设计, 形成开阔宽敞的空间感受, 是整个综合体的象征。

高品质的空中花园

虽然临近大阪著名的城市观景台空中庭园, 但Grand Front呈现出了完全不同的城市客厅意向。不仅有草, 还搭配有根系较浅的树木和灌木丛, 毫不含糊的地面园林体验感。写字楼的人员可以经由空中大堂便捷地通到这里, 观赏开阔的城市景观。

高科技的办公大楼

塔楼A和塔楼B是引领关西地区最有象征性的高科技办公大楼。无论是外观还是内部空间都有着新锐的设计理念, 采用最先进的环保技术。为了增加塔楼主体拐角部分的透明感, 设计师在拐角部分只使用了玻璃, 这些玻璃组成了用来支撑和维持楼层自然换气系统的重力换气塔, 给这个一年内有半年时间风速不超过2m的梅田地区创造出一个良好的自然换气系统。另外, 外立面上采取了局部照明的手法, 夜晚将灯光照在L形的梁上, 让这个平面总长度超过60m的塔楼看上去通透轻盈。

复合功能的塔楼设计

北馆上部塔楼C的功能构成是最复杂的, 高层部为首次进入大阪的洲际酒店, 中层部为办公和会议室, 低层部为办公与酒店的公用空间。NTT设施的设计师意在表达出塔楼复合功能的同时, 保持塔楼的统一感。

为了确保高层部酒店的客房符合国际标准, 高层部与中层部的柱子位置是错开的。外立面上, 不但在眺 望视线上 考虑到要 与OWNER'S TOWER错开, 还在中高部统一设置了竖向装饰百叶用于遮阳, 并通过结构转换层进行切换, 以确保室内空间的舒适度。

办公部分沿用了贯穿酒店部分的自然换气系统, 并利用大幅高低差的风道, 实现有效自然换气的效果。低层部分以北侧自然轴的水系与绿化为基本基调, 立面材料上采用了相近石材的肌理, 借助外部绿化衬托室内空间, 并最大限度地发挥其效果。

建筑品鉴:

据说大阪grand front开业的一周内就有超过700万人到场, 在电商横行的今天, 这种成功让我们切实看到了体验型、参与性商业不可替代的活力。

在汽车品牌体验店, 不只发布产品信息, 也提供咖啡店和周边商品贩卖;水产养殖研究所, 不止推广水产养殖知识, 也有餐厅, 同时客户反馈的信息也反馈给研究所成为改进的依据;有机食品餐厅也提供农庄体验, 你看得到食物的生长还能亲手采摘;攀岩产品品牌开了攀岩店, 客人们大玩一番后带走了产品。

另一处命名为“the lab”的场所, 针对大学、科研机构或非零售类型的企业提供最新科学技术、产品发明的展示和交流场所。延展了学术交流, 大众参与与展示的功能, 增加了整体商业的趣味性和丰富度。

知识沙龙、合作办公室 (Collaborate Office) 、大阪创新Hub (Osaka Innovation Hub) 、会议中心及剧场, 这些场所区域以租赁、会员或门票等方式向公众开放, 是企业在综合体中的延伸, 也是商业综合体对产业上游的反哺。利用综合体的公共性与开放度, 企业也能获得更直接的成长动力。

grand front的商业业态展现了从品牌体验店到产业商业融合, 再到产业促进平台的完整链条, 其成功是否也能给我们带来一些建筑手法与空间之外, 更深层次的启发呢?

上一篇:修辞特点下一篇:闸门埋件的安装工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