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业典型

2024-07-01

创业典型(共8篇)

创业典型 篇1

今年十一国庆档, 凭借《心花路放》《亲爱的》《痞子英雄2》三部同档期新片的优异表现, 黄渤个人累计的票房总和已经突破50亿人民币。在感概黄渤个人票房纪录的同时, 他的那张“屌丝脸”却总是盘旋在大家眼前。银幕中的他就像是块正宗的“臭豆腐”:演绎着小人物的荒诞、囧态与执拗, 制造着草根的笑料与包袱——可以看着丑、闻着怪, 但却可口。

如果把黄渤看成一款产品, 那就是无美貌、无肌肉、无身高的“三无产品”, 但消费者愿意买单。在外貌协会盛行的当下, 黄渤是一个例外, We love him!这就是“黄渤式”爆款产品。

大荧幕上的创业者

把时间追溯到十年以前, 黄渤是谁?几乎无人所知。酒吧歌手、工厂工人、死跑龙套的……论长相, 一条街上比他好看的能有一半, 但他怎么就是有能耐从人群里跳出来牢牢抓住你的视线。70后的黄渤, 为了梦想, 他唱过酒吧、唱过草台班子、为工厂采买机床、去电影学院学配音, 演各种挣扎着的角色, 饱尝人间冷暖的他, 摸爬滚打数年, 在演戏、主持、配音、唱歌方面羽翼开始丰满, 积攒了足够的实力。然后, 机会开始垂青这位有准备的人。

电影《上车, 走吧》中, 黄渤小试牛刀饰演一名售票员, 命运开始改变。2006年, 宁浩作品《疯狂的石头》以300万投资得到2300万票房, 电影里没什么特别的大咖, 都是实打实的实力派, 黄渤凭借“黑皮”一角一炮而红。随后在2008年出演的《疯狂的赛车》《大灌篮》和2010年参演的《精武风云》《越光宝盒》均票房过亿。

2011年, 黄渤开始作为主演登上大荧幕, 低成本影片《假装情侣》就成为试水之作。2012年, 黄渤献上了《痞子英雄》和《杀生》, 横跨商业与文艺, 接着是《泰囧》, 行情好得一塌糊涂。至今, 江湖上都还流传《泰囧》的票房神话。再到2013年, 黄渤参演周星驰电影《西游·降魔篇》, 电影以12.46亿元票房为2013年内地电影全年票房冠军。再加上《101次求婚》《厨子·戏子·痞子》《无人区》, 四部作品累积票房19.1亿元, 成为2013年的演员票房王, 2013年甚至被媒体称为“黄渤年”。而如今正在热映的《亲爱的》《心花路放》《痞子英雄2》更是创造了新的个人票房神话。

好产品要有好故事

演了十余年的戏, 黄渤终于媳妇熬成婆。一连几部作品票房大卖, 黄渤一跃成为中国一线影星, 片酬飙到千万。在实力派演员当中黄渤绝对是个异数。这么多的消费者买账, 很大程度上佐证了“黄渤式”产品的商业价值。

再回到产品上来说。产品的设计包装既有外在的也有内在的。为产品配一个优秀的故事, 让别人还没接触产品, 就已被产品的故事吸引, 就对产品充满了了解欲望, 这样的产品无疑能在品类繁杂的同类中脱颖而出。当然, 故事是要激发顾客兴趣的, 不能胡编乱造, 故事的表达要有传奇性, 要能打动人心。

“黄渤式”爆款产品属性

内容是王道。黄渤是公认的内地演技第一人, 2009年他硬是凭借《斗牛》成为金马影帝, 这部电影几乎就是在讲他与一头牛的故事, 过目不忘的形象塑造获得一致肯定。要有好的产品, 才会提高性价比, 吸引更多顾客, 从而打造爆款。

故事传奇性。他一直想唱歌出专辑, 做过酒吧歌手, 小老板, 教舞蹈, 当配音, 阴差阳错才去演了戏, 就是这些五花八门的底层经历成就了他, 故事的传奇性还不够?

辨识度高。黄渤的长相经常被“吐槽”, 殊不知这张辨识度极高的脸, 在这个“丑男当道”的时代, 却成为票房保障, 因为单看他那近乎经典的长相, 以及夸张的肢体动作, 就能让观众大笑不止。

强化顾客的归宿感。故事要激发同情心, 和顾客有一个对位性, 让顾客有归属感。黄渤在圈内圈外都以“朴实、接地气、不花哨”著称, 演了十几年的戏, 一身灰头土脸的打扮, 操着山东味儿普通话, 往屏幕上一蹲, 扮大盗、装民工、演白领、追女神无所不能。这符合“屌丝经济”定律, 这个时代需要一个屌丝代言人, 黄渤就是这样一个有准备的人。

在这个充满喧嚣和混乱的现代社会中, 要想成功地向世人展示出清晰的个人印记, 就需拥有优秀的个人品牌。无疑, 黄渤成功地做到了这点。

创业典型 篇2

记龙河镇康庄村农民------孙长青

孙长青,男,35岁,小学文化,龙河镇康庄村2组,是一位地地道道的农民。康庄村地处偏僻,交通条件不好,但土地肥沃。长期以来,全村以传统农业为主,技术落后,观念陈旧,效益低下。多年的农村生活使人们养成了“几亩地,一头牛,老婆孩子热炕头”的闲散生活,决心改变这种落后的思想观念,他说:“要改变他人,先要改变自己”。

2009年初,针对康庄村缺少大型机械的情况,又逢国家补贴政策,购买了1204型约翰迪尔拖拉机及其配套农具,先后为农民春耕,秋整地大开方便之门,提高了耕种技术,为农民丰收夯实了基础,同时也安排了年轻劳力3人,自己也增加了收入。几年后自己有了一点点积蓄,又在2012年,购置了W210约翰迪尔联合收割机一台,为农民秋收提高提供了有利的条件。

2014年看到村里的大型拖拉机逐渐多了,在种地时拖拉机有了闲余的时间,考虑了几天后决定走出康庄村,在部队农场承包大面积土地,发动十几人合伙组建了自己的合作社,2014年实施特色金谷种植,多年来农民种植杂粮的积极性不是很高,谷子种植面积逐年下降到零。为了改变全村的印象,他发起组织5户农民成立了谷类种植专业合作社,以此带动全村农户发展优质谷子产业。俗话说,打铁先得自身硬,农民专业合作社是一项新生事物,没有现成的模式可循,只能在实践中规范、提高中发展,生产经营上坚持以科技为依托,以市场为导向,以带动农民致富为宗旨,建设优质谷子标准化生产基地,发展绿色农业和品牌农业,秋后自己制米,小包装打入市场,经济效益几乎翻倍。

看到了希望后,在2015年改种玉米,组织社员“走出去学习”,激发合作社社员的创新力,开阔视野,更新观念,不断接受了现代农业的理念和知识,提升合作社的凝聚力,从品种、技术、农资及产品储存销售等环节上,对贫困社员进行系列化服务,并给予一定的资金扶持。巧的是这两年风调雨顺,获得了大丰收,收益可观。

2016年和2017年紧跟省里土地种植的要求改种大豆,现在庄稼长势喜人,有望再创丰收,他经常和乡亲说:“一切事情都是自己想和做才能发生的。”

创业典型 篇3

关键词:创新创业;互联网+;经济管理学院

中图分类号: G717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3-1069(2016)34-123-2

1 学院创新创业工作概况

经济管理学院结合自身专业特色和历史经验,在这一年的创新创业教育改革中摸索出了自己的一些办法和特色,通过学院总体规划、以赛促教、开展创新创业社团、成立创新创业小组,教师引导等多种途径,在创新创业教育中取得了2016年陕西省“互联网+”大赛三等奖、西安高新“挑战杯—彩虹人生”陕西省职业学校创新创效创业大赛三等奖、淘宝创业工作室学生自主创业项目若干项、老年服务与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创新性改革等成果。

1.1 淘宝创业工作室

经济管理学院电子商务专业早在全民创业之前就意识到了线上经营的潜力和市场,因此在2012年就与淘宝进行了校企合作对接,成立了陕西国防工业职业技术学院淘宝创业工作室,由学院多个专业学生参与,工作室利用淘宝网上创业的真实的环境,为学生提供融入企业文化的淘宝创业实验室学习平台,其目的是培养学生网上开店实际操作技能和创业创新能力,为学生创业与成才开辟新渠道。为了淘宝创业实训基地的成功建立和正常运行,并实现基地运营目标,淘宝网作为项目的服务支撑单位,还根据学院及当地实际条件,整合一系列配套服务。

淘宝创业实训基地为大学生提供校内顶岗实习岗位,同时淘宝网通过联合阿里巴巴会员企业和淘宝网会员企业,为参加淘宝创业实训基地实训的学生提供实习和就业机会。

淘宝工作室从成立以来,已经有三届共计五百余名学生开设了自己的淘宝网店,其中有一百余名学生均实现了网店的真实经营和盈利活动,甚至很多学生因为在校期间的出色创业活动和经验,在企业得到了重视和培养,能够全权负责企业的线上经营业务,还有很多学生利用网店的经营成功的得到了人生的第一桶金,开始了自己的创业之路。

1.2 以赛促教出成果

1.2.1 沙盘模拟大赛促进学生的创新创业能力

经济管理学院在近年来十分重视学生的创新创业能力培养,而沙盘模拟训练已经成为我分院非常有效的一种教学工具,学生利用沙盘模拟软件,提前进行企业的模拟经营管理、市场的模拟销售操作和电商环境下的真实企业构建及模拟网店运营,让学生初步具备了自主创业的基本能力,也获得了一定的成绩。在近几年的全国企业管理沙盘大赛、市场营销沙盘大赛和电子商务沙盘大赛上均取得了优异的成绩,特别是2016年代表陕西省参加了全国市场营销沙盘大赛,让学生的价值得到了极大的升华。

1.2.2 “互联网+”大赛直接带动学生的创新创业积极性

“互联网+”大赛的开展,真正将学生的创业热情点燃,而学院则充分利用大赛的平台,一是在近两年内选优秀教师参加创新创业能力专项培训课程,二是在人才培养方案、课程标准的制定时加入对于创新创业能力培养的素质规划内容,三是利用学生社团、学生兴趣角、行业协会活动来促进学生的创新创业沟通途径和学习方法的更新,四是积极鼓励教师指导学生参与“互联网+”大赛,在近年来初步取得了一些成绩,特别具有代表性的是在2016年陕西省“互联网+”大赛上获得奖励的“互联网+智慧养老”创业案例。

2 “创新创业教育”典型案例——互联网+智慧养老

作为经济管理学院连锁经营管理和老年服务与管理两个专业来说,过去是没有交集的,连锁经营管理专业的学生们着重于研究连锁门店的开发与设计、连锁企业门店的标准化操作、连锁企业如何通过规模效应获取盈利等问题;而老年服务与管理的学生则着重于学习老年人的心理和生理特征、老年群体的服务偏好,常见老年病及老年人的保健护理的专业知识,而在一次偶然的机会,让两个专业的学生走在了一起。

2.1 想法初成

2015—2016年,老年服务与管理的学生走进了西安市各大养老院进行老年保健知识宣传,同时在西安几家大型企业的社区进行了退休职工的社区养老行为调查,在这几次宣传和调查中,学生发现了老年人的需求非常丰富,特别是对于传统的中国老人,居家养老是较为普遍的一种形式,而面对老人身体健康状况不佳、子女未在老人身边的情况下,很多老人连日常的生活用品采购都无法完成,更无法说去享受美好的退休生活。老年服务与管理的学生将这些问题带回了学校,刚好与连锁专业的学生在交谈中提及,而作为学院连锁经营管理专业的校企合作伙伴西安唐久便利店正是广泛存在于西安市的各大片区之中,两个专业的学生初次走在了一起,将他们的想法告知了老师,老师和学生们反复的讨论推敲,觉得利用身边的便利店来为这些社区老人服务,应该是一个很好的方式,于是初步有了为老人提供便利服务的点子。

2.2 调研取证

学生在老师的指导下对想法进行了梳理,首先进行了市场的需求情况调研和统计分析。

根据国家统计局《2015年国民经济运行数据》,2015年底我国60岁和65岁及以上的人口占总人口的比例已达到16.1%和10.5%,远远超过联合国的人口老龄化统计指标。2020年我国60岁以上人口预计将达到2.43亿人。随着社会的进步和经济的发展,人口老龄化,老年人生活问题已经引起的高度重视。切实关心这部分老年人的晚年生活,让他们健康快乐度过自己的晚年,这是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的重要体现,生活总体达到富裕水平。达到老有所养、老有所乐,老年人消费支出的主要差别集中在居住、交通和通信费用等方面。基本生活达到富裕水平,这是社区老人的现有的生活状态。

而通过调查,西安市目前60岁以上的老人达125万人之多,其中80岁以上老人也占有百分之十四。西安市人口老龄化正进入快速发展期,老龄化、高龄化、空巢化进一步加剧。老年人生活保障已成为一个社会问题。据介绍,目前在西安市的老人多数以家庭养老为主。现在的生活中老人在家,儿女都在外工作。老人独自在家生活这便面临更多的问题,如现在所说的空巢老人,他们只是希望得到关心和有人照顾,如何解决他们的生活和安全问题,是很有必要的。

通过对西安市几个成熟社区的退休职工、老年活动中心、养老院和老年大学的抽样调查,学生统计了项目所需信息。受篇幅所限,具体信息不在此列举。

2.3 方案出炉

通过前期的调查分析,学生们最终形成了产品的核心:在APP线上负责与老人和儿女的对接,和对服务企业的审核。主要有以下几个服务方面及内容。

①选择可靠的蔬菜供应企业进行以小区为单元的果蔬配送。老人使用APP或者智能手环网上下单,第二天由果蔬公司专人配送到社区。

②选择有资质的出租车公司如“滴滴打车”这样可以让老人用手环选择出行路线然后下单,由企业为老人服务。当老人迷路儿女找不到老人时线上锁定老人手环GPS定位找到老人。

③提供一个互动的平台让同一个社区的老人互相了解进行帮扶养老,智能手环或者遥控器都有紧急救助按钮保证老人在第一时间可以得到医院和社区朋友的帮助。

如果老人需要保健和检测服务也可以下单做私人订制服务,可以让儿女用APP链接老人智能手环了解老人身体,也可以自己为老人选择服务,帮助父母疗养等。

④为老人搭建桥梁,做辅导公司调查选择有资质的教育机构或者组织大学生为老人服务,老人通过手环下单,利用APP了解孩子的位置和学习情况。

⑤选择一些合适的企业在APP上做销售,满足老人的独特需求。日常生活用品可以用智能手环用语音的形式来进行,然后货到付款。

2.4 项目实现

创业典型 篇4

经济管理学院结合自身专业特色和历史经验, 在这一年的创新创业教育改革中摸索出了自己的一些办法和特色, 通过学院总体规划、以赛促教、开展创新创业社团、成立创新创业小组, 教师引导等多种途径, 在创新创业教育中取得了2016年陕西省“互联网+”大赛三等奖、西安高新“挑战杯—彩虹人生”陕西省职业学校创新创效创业大赛三等奖、淘宝创业工作室学生自主创业项目若干项、老年服务与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创新性改革等成果。

1.1 淘宝创业工作室

经济管理学院电子商务专业早在全民创业之前就意识到了线上经营的潜力和市场, 因此在2012年就与淘宝进行了校企合作对接, 成立了陕西国防工业职业技术学院淘宝创业工作室, 由学院多个专业学生参与, 工作室利用淘宝网上创业的真实的环境, 为学生提供融入企业文化的淘宝创业实验室学习平台, 其目的是培养学生网上开店实际操作技能和创业创新能力, 为学生创业与成才开辟新渠道。为了淘宝创业实训基地的成功建立和正常运行, 并实现基地运营目标, 淘宝网作为项目的服务支撑单位, 还根据学院及当地实际条件, 整合一系列配套服务。

淘宝创业实训基地为大学生提供校内顶岗实习岗位, 同时淘宝网通过联合阿里巴巴会员企业和淘宝网会员企业, 为参加淘宝创业实训基地实训的学生提供实习和就业机会。

淘宝工作室从成立以来, 已经有三届共计五百余名学生开设了自己的淘宝网店, 其中有一百余名学生均实现了网店的真实经营和盈利活动, 甚至很多学生因为在校期间的出色创业活动和经验, 在企业得到了重视和培养, 能够全权负责企业的线上经营业务, 还有很多学生利用网店的经营成功的得到了人生的第一桶金, 开始了自己的创业之路。

1.2 以赛促教出成果

1.2.1 沙盘模拟大赛促进学生的创新创业能力

经济管理学院在近年来十分重视学生的创新创业能力培养, 而沙盘模拟训练已经成为我分院非常有效的一种教学工具, 学生利用沙盘模拟软件, 提前进行企业的模拟经营管理、市场的模拟销售操作和电商环境下的真实企业构建及模拟网店运营, 让学生初步具备了自主创业的基本能力, 也获得了一定的成绩。在近几年的全国企业管理沙盘大赛、市场营销沙盘大赛和电子商务沙盘大赛上均取得了优异的成绩, 特别是2016年代表陕西省参加了全国市场营销沙盘大赛, 让学生的价值得到了极大的升华。

1.2.2“互联网+”大赛直接带动学生的创新创业积极性

“互联网+”大赛的开展, 真正将学生的创业热情点燃, 而学院则充分利用大赛的平台, 一是在近两年内选优秀教师参加创新创业能力专项培训课程, 二是在人才培养方案、课程标准的制定时加入对于创新创业能力培养的素质规划内容, 三是利用学生社团、学生兴趣角、行业协会活动来促进学生的创新创业沟通途径和学习方法的更新, 四是积极鼓励教师指导学生参与“互联网+”大赛, 在近年来初步取得了一些成绩, 特别具有代表性的是在2016年陕西省“互联网+”大赛上获得奖励的“互联网+智慧养老”创业案例。

2“创新创业教育”典型案例———互联网+智慧养老

作为经济管理学院连锁经营管理和老年服务与管理两个专业来说, 过去是没有交集的, 连锁经营管理专业的学生们着重于研究连锁门店的开发与设计、连锁企业门店的标准化操作、连锁企业如何通过规模效应获取盈利等问题;而老年服务与管理的学生则着重于学习老年人的心理和生理特征、老年群体的服务偏好, 常见老年病及老年人的保健护理的专业知识, 而在一次偶然的机会, 让两个专业的学生走在了一起。

2.1 想法初成

2015—2016年, 老年服务与管理的学生走进了西安市各大养老院进行老年保健知识宣传, 同时在西安几家大型企业的社区进行了退休职工的社区养老行为调查, 在这几次宣传和调查中, 学生发现了老年人的需求非常丰富, 特别是对于传统的中国老人, 居家养老是较为普遍的一种形式, 而面对老人身体健康状况不佳、子女未在老人身边的情况下, 很多老人连日常的生活用品采购都无法完成, 更无法说去享受美好的退休生活。老年服务与管理的学生将这些问题带回了学校, 刚好与连锁专业的学生在交谈中提及, 而作为学院连锁经营管理专业的校企合作伙伴西安唐久便利店正是广泛存在于西安市的各大片区之中, 两个专业的学生初次走在了一起, 将他们的想法告知了老师, 老师和学生们反复的讨论推敲, 觉得利用身边的便利店来为这些社区老人服务, 应该是一个很好的方式, 于是初步有了为老人提供便利服务的点子。

2.2 调研取证

学生在老师的指导下对想法进行了梳理, 首先进行了市场的需求情况调研和统计分析。

根据国家统计局《2015年国民经济运行数据》, 2015年底我国60岁和65岁及以上的人口占总人口的比例已达到16.1%和10.5%, 远远超过联合国的人口老龄化统计指标。2020年我国60岁以上人口预计将达到2.43亿人。随着社会的进步和经济的发展, 人口老龄化, 老年人生活问题已经引起的高度重视。切实关心这部分老年人的晚年生活, 让他们健康快乐度过自己的晚年, 这是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的重要体现, 生活总体达到富裕水平。达到老有所养、老有所乐, 老年人消费支出的主要差别集中在居住、交通和通信费用等方面。基本生活达到富裕水平, 这是社区老人的现有的生活状态。

而通过调查, 西安市目前60岁以上的老人达125万人之多, 其中80岁以上老人也占有百分之十四。西安市人口老龄化正进入快速发展期, 老龄化、高龄化、空巢化进一步加剧。老年人生活保障已成为一个社会问题。据介绍, 目前在西安市的老人多数以家庭养老为主。现在的生活中老人在家, 儿女都在外工作。老人独自在家生活这便面临更多的问题, 如现在所说的空巢老人, 他们只是希望得到关心和有人照顾, 如何解决他们的生活和安全问题, 是很有必要的。

通过对西安市几个成熟社区的退休职工、老年活动中心、养老院和老年大学的抽样调查, 学生统计了项目所需信息。受篇幅所限, 具体信息不在此列举。

2.3 方案出炉

通过前期的调查分析, 学生们最终形成了产品的核心:在APP线上负责与老人和儿女的对接, 和对服务企业的审核。主要有以下几个服务方面及内容。

(1) 选择可靠的蔬菜供应企业进行以小区为单元的果蔬配送。老人使用APP或者智能手环网上下单, 第二天由果蔬公司专人配送到社区。

(2) 选择有资质的出租车公司如“滴滴打车”这样可以让老人用手环选择出行路线然后下单, 由企业为老人服务。当老人迷路儿女找不到老人时线上锁定老人手环GPS定位找到老人。

(3) 提供一个互动的平台让同一个社区的老人互相了解进行帮扶养老, 智能手环或者遥控器都有紧急救助按钮保证老人在第一时间可以得到医院和社区朋友的帮助。

如果老人需要保健和检测服务也可以下单做私人订制服务, 可以让儿女用APP链接老人智能手环了解老人身体, 也可以自己为老人选择服务, 帮助父母疗养等。

(4) 为老人搭建桥梁, 做辅导公司调查选择有资质的教育机构或者组织大学生为老人服务, 老人通过手环下单, 利用APP了解孩子的位置和学习情况。

(5) 选择一些合适的企业在APP上做销售, 满足老人的独特需求。日常生活用品可以用智能手环用语音的形式来进行, 然后货到付款。

2.4 项目实现

根据前期的调研和产品试用反馈, 学生们利用业余时间, 成功研发了初期的APP软件, 并提出了智能手环的概念和设计原型, 目前也在积极地和企业联系之中。从市场层面, 学生们利用假期, 通过对养老院、大型社区、老年大学一部分人进行了初步试用, 普遍反映较好。对于平台后台服务的提供商选择, 学生们根据经济管理学院已有的校企合作单位, 进行了沟通和筛选, 最终确立了交大医附院、永辉超市、唐久便利、58同城、西安普惠健康体检中心、京东商城等七家企业。

摘要:笔者结合所在经济管理学院专业特色和历史经验, 通过学院总体规划、以赛促教、开展创新创业社团、成立创新创业小组, 创业工作室教师引导等多种途径, 对在创新创业教育改革中一个典型案例的特色进行了总结。

妇女创业典型材料 篇5

—妇女创业带头人黄爱群典型材料

黄爱群,女,生于1980年7月7日,远安县鸣凤镇南门村三组村民,汉族,中专学历,现为远安县金喜佳缘庆典公司经理。

主要事迹:1999年毕业于宜昌财贸学校的黄爱群,未能搭上毕业分配的末班车,既没端上公家碗,也没捧上铁饭碗,走上了自主择业的就业道路。经过十多年的打拼,她由一名农家女孩成长为妇女创业带头人,不怨天尤人,不等不靠不要,用自己勤劳的双手闯出了一条小康之路。

一、立足服务业,敢想敢干,由打工妇女成长为创业带动人

毕业踏入社会的黄爱群从酒店端盘子的服务员干起,她先后从服务员到主管,再从主管到管理几十号人的宾馆客房部经理,宾馆改制后自主创业干餐馆老板,创业失败后到成衣店打工当售货员……从走出校门的两眼茫然到历经风雨的日趋成熟,黄爱群在服务行业摔打了近十年。2008年初,经过外出考察的黄爱群瞄准了远安本土的婚庆服务市场。当时远安的婚庆市场一片空白,很多人对这一行业感到陌生,对其服务内容和项目不甚了解,家人也提出了“究竟有没有潜在市场,远安人有没有消费能力”的质疑。许多人认为这一行业市场前景不太明了。眼光独到的黄爱群不顾家人反对,毅然决定投资婚庆行业,做远安本土婚庆市场第一个吃螃蟹的人。她觉得凭她在服务行业从业的经验和市场洞察力,远安婚庆行业一定有市场需求。创业初,她四处找亲友借钱,还卖掉了丈夫老家的一栋旧房子,凑齐资金购买了婚 1 庆道具,高价盘下了城北商城的门店,开起了远安第一家婚庆店。凭着以诚为本,细致入微的服务,耐心向客户推介婚庆项目和服务内容,使她创办的金喜佳缘婚庆社迅速火了起来,成为客户口碑相传的本土婚庆品牌。短短几年,黄爱群由一名打工妇女变成了一个带动3名妇女,4名男青年就业的带头人,还光荣地成为对地方经济有所贡献的纳税人。

二、开拓进取,不断创新,以服务为社会创造价值

在婚庆行业小有名气的黄爱群不固步自封,坚持不断学习婚庆行业新知识,创新服务项目,力求为追求时尚的新人提供最完美的婚礼服务。她先后投入30多万元更新婚庆设备,及时了解武汉、宜昌婚庆市场动态,每每有新产品、新项目推出时,她想法设法及时跟进,推陈出新,不让自己在市场潮流中淘汰出局。她曾经为来自台北、北京、上海、深圳的新人成功举办了风格独特、个性化的婚礼,婚礼的成功以致于来自大都市的客人由衷地赞许:“没想到远安这样的小县城能办出如此高水准的婚礼,比起大城市毫不逊色。”在婚庆市场站住脚跟的黄爱群并不满足于仅立足婚庆市场,她将目光又投向了行业要求更高,更具价值的庆典服务和品牌促销活动市场。她添置了舞台桁架、灯光、音响等专业设备,为县内重点项目、重点企业开工、投产庆典提供优质的专业化服务。近年来,她成功策划了星河水岸地产项目开工典礼、盛世中央项目开工庆典、森源香菇文化村百亿百村项目启动仪式、沮河一桥改扩建和安鹿渡改桥项目开工仪式、2013年远安县第二批重大项目集中开工仪式、宜昌人福药业国家基本药物产业园、吉星化工精细磷化工项目等重大项目开工庆典仪式。严谨、细致、周到的服务受到市县各级领导 2 的好评,黄爱群带领她的员工以诚信服务和精心劳动为社会创造了价值。

三、以诚待人,以心换心,梦想带动更多农家姐妹奔富路

创业典型 篇6

★★★走出阴霾

十年辛苦不寻常, 不思量, 自难忘。

回首逝去的苦难, 内心总有阵阵酸楚。十多年前的一个春节, 由于未及时扔掉点燃的鞭炮而导致爆炸, 顿时, 他失去知觉、昏倒在地。许久, 当他睁开双眼, 一个无情的事实摆在面前。“躺在医院里好几天, 我都没意识到严重性。但是拆掉纱布后, 看到自己的右手变得惨不忍睹, 只有小指完整, 我傻眼了, 泪水哗哗地往下流……”海胜回忆说。右手被白色的纱布裹成一团, 只剩一只完整的手指, 被认定为三级伤残。没了右手就没办法拿筷子, 没办法写字, 没办法打球……那一刻, 他不愿相信这样的事实, 对自己未来“不完整”的生活心灰意冷。很长一段时间, 他觉得自己不如别人, 觉得自己是弱者。一个原本贫困却温馨的家庭也因此蒙上了一层阴影。

父母的关怀, 学生的关心, 老师的关爱, 渐渐唤醒了他对美好生活的憧憬。人生难得起起落落, 还是要坚强地生活。他逐渐认识到:苦难与折磨不是生活的全部, 不是人生的终点。虽身陷苦难, 但应倍加顽强。风雨之后见彩虹, 坎坷路尽是巅峰。挺起胸, 抬起头, 一切都会变得美好的, 只要你勇敢坚强地面对。“上天为你关闭了一扇窗, 他一定会帮你开启另一扇门”。这话曾经被他质疑, 但最终他推开了“那扇门”。

★★★创业维艰

2008年9月, 刘海胜走进了风景如画的福建农林大学。他坚信, 老天不会拒绝任何一个靠自己双手努力改变生活命运的人!他要用精神上的富足和勤劳的双手改变物质上的贫困。大学生活开始没多久, 为了不给患有严重风湿病的母亲和在外地打工的父亲增加负担, 家庭贫困的他就决定自己解决学费、生活费等难题。为赚得生活费, 他利用周末和假期时间, 在美术培训学校兼职做起了培训助教。每天早晨7点多钟起床、赶车, 工作过程中经常受到老板的批评和数落, 每天又忙碌到很晚才能赶车回宿舍。记忆中的赶车, 总是一路小跑。这样的工作确实辛苦, 收益也不多。

到了第二学期, 在同学的介绍下, 海胜参加了学校的创业培训, 感受到了创业的挑战性和魅力, 并暗下决心“自主创业”。2009年, 他参加了学校的创业实践基地项目。他的激情饱满、吃苦勤恳、踏实耐劳赢得了全体团队成员的赞赏和信任, 大家一致推举他为团队负责人。学校的认可和鼓励, 使刘海胜内心无比激动, 自主创业热情更加高涨。

顶住了炎炎烈日、经历了风吹雨淋, 重重磨难让一次次的“练摊”成了海胜创业伊始的“练兵”。摆摊卖花的第一天卖出了46元。“虽然生意不太理想, 但赚的钱够我一天的开销了, 如果坚持下去, 起码可以不用家里再给我寄生活费!”第一次拿到钱, 他百感交集。经过两年的艰苦努力, 刘海胜真正拥有了自己的“诚信花摊”。诚信花摊采取自助经营模式, 无人看守。“卖花的去上课了, 需要买花的同学, 请把钱放到里面柜台上蓝色的‘猪’里面。如果没有零钱的话, 可以找超市的收银员换。”该大胆的经营方式在一定程度上展现了当代大学生的高尚的诚信品质, 对继续提升大学生的诚信意识起到了重要作用, 受到广大师生的一致好评。一年后, 他的诚信花摊实现了连锁经营, 花摊遍布福州市内各大高校。他对顾客的信任赢得了顾客的回报。大学生顾客用自己的实际行动传承了和传承着中华民族“诚实守信”的传统美德。

“人无信而不立”。当今时代, 浮躁、冷漠充斥着社会, 而诚信花摊的成功, 犹如一股清泉注入社会, 让“诚信之花”怒放在大学生的心灵深处。刘海胜希望诚信花摊能在任何地方存活下来。我们也希望诚信花摊传递出来的正能量能够深入到每个人的心底, 希望“诚信之花”开遍社会的每一个角落, 希望整个社会的诚信水平进一步提高。

★★★收获成功

为了积累更丰富的创业经验, 海胜在经营诚信花摊的同时, 不忘寻求新的创业项目。经过认真考察, 他发现福州高校手绘培训市场前景广阔。再加上自己的专业优势明显, 于是他决定只身前往江西的手绘培训基地求学。经过刻苦学习, 他学到了扎实的手绘基本功, 带回了一套完整的教学体系。2011年3月6日, “海派手绘”正式开班。虽然第一批学员只有8个, 但是海胜相信他的事业会越来越兴盛。

两年多时间过去了, “海派手绘”培训班招收的学员已经到第10批了, 现在已经完成了对700多名学员的培训, 培训效果十分好。“海派手绘”教学点也由一个扩展到三个, 分布在福建农林大学、福州大学至诚学院和福建工程学院 (大学城校区) , 每期学员招生数量也达到了100个。2012年年底, “海派手绘”成立了公司。为了满足公司发展需要, “海派手绘”创业团队也不断壮大, 成员由最初的单枪匹马发展到现在的20多人。

创业成功, 给身残志坚的刘海胜带来了较为丰厚的回报。他靠蜜蜂般的勤勉品格、青松般的顽强品格实现了自力更生, 完成了学业;靠耕牛般的拓荒品格、骏马般的争先品格实现了创业梦想, 找到了未来事业发展的方向;靠小草般的奉献品格, 赢得了社会的赞誉和人们的尊重。

★★★播撒爱心

“命运带走了他的右手, 却没有带走他那颗奋斗的心。他自主创业, 吃尽苦头, 却将最美的真心回报给社会。”

海胜的“诚信花摊”有了稳定收入之后, 他便主动放弃学校的助学金, 把机会让给其他同学。“刚进大学的贫困生一般都没有什么特长, 又没有多少人脉, 去校外兼职比较困难。”海胜说, “这种感受可能只有我这种‘过来人’最清楚。”“诚信花摊”日常维护和管理需要人手, 他首先考虑到的是贫困生。每当回想到自己的经历, 海胜就会感慨万千, 后来他萌生了帮助孤残儿童的想法。“诚信花摊”的经营状况越来越好。于是海胜设立了“诚信花摊爱心基金”, 每卖出一盆花都将会有0.5元进入这个爱心基金, 0.5元, 0.5元, 0.5元……等到这份爱心基金足够多的时候, 他就能够帮助很多孤残儿童, 让他们更快乐的生活, 更健康的成长。

“海派手绘”培训班正常运转后, 为了让贫困生能够有机会参加培训, 海胜每期招生都留出3个免费名额, 还积极为他们争取勤工助学岗位, 鼓励他们自力更生、认真学习。另外, 他还特地设立了“海派手绘助学金”。每年从自己的创业资金中拿出5000元, 发放给学院成绩优秀的贫困生, 激励他们继续努力学习, 追寻梦想。截至目前, 已发完三期。“如果以后经济能力允许的话, 我会把这个助学项目继续办下去。”。海胜表示。

刘海胜的爱心, 不仅温暖了孤残儿童, 温暖了贫困生, 也温暖了社会, 温暖了人心。刘海胜用实际行动再次唱响了“只要人人都献出一份爱, 世界将变成美好的人间”的美好祝愿。刘海胜为社会树立了自强不息、友爱奉献的好榜样。

创业典型 篇7

创业要素是创业的基本条件,由于科学商业自身的特殊性,这类创业活动所需的要素与一般的创业活动(包括学术型创业)相比也会存在差异。由于目前从科学商业的角度分析创业的研究还不多见,造成对于科学商业创业要素的研究还属空白。本文以我国中科纳新公司为例探索科学商业的创业要素,为相关创业企业和政府政策制定提供参考。由于创建和发展企业是一个动态过程[4],因此本文将针对科学商业创业的主要阶段分析其创业要素。

1 研究设计

1.1 变量定义

创业要素是一个具有特定含义的名词。对于创业要素,最有代表性的是Timmons的三要素论,他认为创业成败的关键是商机、资源及团队等驱动因素的结合,创业过程中必须不断调适、平衡、整合这三要素[5]。本研究采用Timmons理论,通过3个变量研究科学商业的创业要素:创业机会要素,涉及创业机会的识别、开发及利用等;创业资源要素,对创业过程提供必要支持的技术、人才、资金、政策等各类条件,是机会开发和利用的基础保证;创业团队要素,即作为创业主体的科学家(及其团队)的构成、能力及动力,在机会与资源之间发挥匹配和调节作用。

1.2 研究方法与案例选择

案例研究最适合“怎么样”(how)和“为什么”(why)的问题[6]。案例研究以案例为基础,从中归纳产生理论,理论的产生完全根植并升华于案例内或案例间的构念之间的关系及这些关系所蕴含的逻辑论点[7]。多案例研究在有效性和普适性方面更具优势,但单案例研究更适合深入分析和解释复杂现象[6]。本文对科学商业创业要素的探索正是属于“how”和“why”的问题,考虑到尽量深入地分析和解释科学商业这一复杂的纵向过程,将采用单案例研究。案例的选取要求具有较大的典型性和极端情形,同时要具有独特的研究价值[8]。北京中科纳新印刷技术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中科纳新”)依靠纳米材料绿色制版研究及应用成为印刷业的领军企业,董事长宋延林是中国科学院化学所的著名科学家,其研究领域纳米材料绿色印刷是重要的新兴产业,因此,以中科纳新为研究对象具有典型意义。

1.3 数据来源

案例研究中常用的数据来源包括文献、档案记录、访谈、直接观察、参与性观察和实物证据[9]。我们首先从行业资讯、事件报导、人物专访等公开渠道获得初步的资料,在此基础上通过访问中科纳新公司官方网站以及电话访谈等途径,从中科纳新公司及相关领域的人士处进一步获得数据资料,经过多次反复后确定制作案例所需的基础数据。在数据收集过程中,使用三角验证法甄别数据的质量。三角验证法是指研究者可以通过多重证据来源和多重研究方法减少偏见的影响[10]。

1.4 案例简介

北京中科纳新印刷技术有限公司创建于2009年,创始人宋延林是中国科学院化学研究所新材料实验室主任、中科院最年轻的学术带头人。中科纳新在国际上首创了纳米材料绿色制版技术,这是一种非感光、无污染、低成本的新型快速印刷技术,彻底颠覆了原有的印刷技术及产业,其推广应用正在引发印刷业的根本性变革,有望解决我国印刷业的污染和资源浪费等问题。截至2013年,中科纳新的纳米材料绿色打印制版技术已申请专利30项,授权专利13项,PCT专利7项。中科纳新突破纸张印刷范畴,把纳米绿色印刷技术延伸到电子、建材、印染等行业,通过纳米材料的创新和应用,解决上述行业的环境污染和高能耗问题,同时降低生产成本,形成了一个“纳米材料绿色印刷产业技术集群”。中科纳新的创业历程很好地诠释了“科学成了商业、科学家成了创业者、科学发现成了利润源泉”等特性,有助于从中分析科学商业的创业要素。

2 案例分析

创业是一个动态过程,不同阶段所需的要素存在差异。学者们依据企业发展的时间进程,针对创业活动在不同时期的特点划分创业阶段[11]。根据上述思路,针对科学商业的特点,将其创业过程划分为表1所示的4个主要阶段,其中,经过组织规划阶段以后,科学商业的创业企业已经与一般的高科技企业类似,因此不在本文的研究范围内。中科纳新的创业历程很好地契合科学商业的4个阶段,具体分析如下。

2.1 科学研究阶段

印刷业是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典型的高污染行业之一,不论是传统的激光照排还是被称为第二代印刷技术的CTP(Computer-to-plate)技术,不仅过程繁琐,还会由于化学冲洗等原因造成严重的废液、废气和废渣污染。核心技术受制于人也是我国印刷业面临的一大问题,激光照排和CTP技术的基础都是感光材料预涂层及感光成像,而这些技术掌握在跨国公司手中,我国不少企业和科研单位虽曾多次寻求突破,但由于知识产权壁垒和后发者劣势等原因,一直无法打破跨国公司的垄断。宋延林的主要研究方向是信息功能材料和纳米材料,其关于纳米尺度信息存储和纳米材料表面亲油、亲水性控制的研究曾获国家自然科学奖,但作为基础研究成果在一段时间内并没有发现应用领域,更没有将这些成果与印刷联系起来。直到2005年,宋延林偶然去中科院下属的一个印刷厂印资料,在闲谈中了解到我国印刷业的发展现状和面临的问题,触发了他的灵感,即将特制的纳米复合转印材料直接打印到超亲水的版材上,通过对纳米尺度界面性质的调控,在打印区和非打印区形成具有相反浸润性(超亲油/亲水)的纳米微区(图文区和非图文区)直接制版印刷。这可能颠覆印刷制版原有的技术轨道,给印刷业带来一场绿色革命。

创意固然美好,但纳米技术具有突出的“科学技术二元性”[1],研发纳米印刷技术与其说是技术开发,更不如说是基础研究,需要持之以恒的长期努力。同样重要的是突破心理障碍,宋延林说“中国传统的中庸思想加之近百年来科学技术的落后,使中国的科学家们潜意识对自己研发的技术存在自卑心理”。然而,面对纳米印刷这一连柯达、佳能等跨国公司都不曾涉足的领域,宋延林却表现出强烈的自信,他说:“以前中国人总觉得引领科技进步的一定是西方国家,我们只能一味追赶,似乎最好的成绩也只能是缩小与国际先进水平的差距,但事情不应该是这样的。”2007年,宋延林得到中科院重大基础研究项目的支持,经过两年多的潜心研究,完成了直接制版的版材开发、纳米复合转印材料的开发和中试,研制了直接制版样机并进行了多次印刷试验,初步形成了“领跑世界”的先进科研成果,为后续的创业启动提供了必备条件。该技术可以规避激光照排和CTP的感光、显像、冲洗等复杂过程,解决制版过程中的废液污染,并减少繁琐的工艺流程、降低成本;同时,采用水性墨代替油性墨,减少油墨的挥发性有机化合物排放,解决废气污染。后来,还采用基于“塑料基底”的纳米印刷工艺代替铝版基,避免铝材产生的金属离子与石灰石中和产生的大量废渣,解决了废渣污染。

应该说,没有宋延林及其团队对纳米印刷的开创性研究,也就谈不到中科纳新的诞生。这一阶段如下要素起到了关键作用:科学家“敢为天下先”的首创精神、强烈的自信及敏锐的商业嗅觉,这是探索未知世界的前提,也是发现并把握创业机会的前提;市场上尚未被满足、或迫切需要被满足的需求,这是科学与商业融合的催化条件;良好的科研环境和强大的科研基础,如果没有中科院在资金、人才、仪器、设备等方面提供的强有力支持,研究纳米印刷的难度可想而知;先进的科研成果是科学商业的基础资源,而且这种成果应该属于“巴斯德象限”中产生于应用情境下的基础研究[12],才能具备与市场需求直接融合的潜力。

2.2 创业启动阶段

科学突破奠定了科学商业的基础但并不必然带来创业,宋延林就曾面临这样的问题。纳米印刷研究成功并申请专利,作为一名科学家的梦想已经实现了,但宋延林越来越开始自我怀疑:“这些东西到底有没有价值?是不是只是在很小的圈子里互相吹捧,还是真正能给老百姓带来他们认为有价值的东西?”他面临人生的抉择:转让技术,继续进行实验室研究;还是创办企业,将研究成果推向市场?大部分人都认为宋延林会选择前者,因为那是一条几无悬念的阳关大道。此时,科学家的社会责任感促使宋延林下定了自主创业的决心,他说:“我时时想起爱迪生的一句话:‘我们必须拿出成果,不能像有些德国教授那样,毕生研究蜜蜂身上的绒毛。’……,况且中国不能再走先污染、后治理的老路,科研人员要有责任感,为经济和社会发展解决现实问题,必须将科研成果推广到市场中惠及社会。”

从科学家变身为企业家,仅靠先进的科学成果并不够,迫切需要解决商业运作问题。第一,纳米印刷是宋延林的在职发明,知识产权归国家所有,如果筹集民间资本创业会涉及国有资产流失,而同为中科院背景的联想控股和它旗下的联想投资成为理想的投资者。恰逢中科院和联想控股共同发起“联想之星创业CEO”特训班,宋延林抓住这一契机积极参加学习,首期培训结束时,主办方对参加培训的团队进行审慎评估,确定投资其中的优秀项目,纳米印刷被第一个选中。宋延林通过这种方式吸引国有企业投资,同时解决了知识产权归属和创业资金问题。2009年,在北京市科学技术委员会的支持下,怀柔区、中国科学院、联想投资顾问有限公司、联想控股有限公司等著名科研机构和企业共同发起组建了北京中科纳新印刷技术有限公司,宋延林担任总经理,终于使科学与商业融为一体。第二,公司成立后,宋延林在前期申请的专利基础上,对纳米印刷的工艺、配方、设备、产品全方位挖掘并进行专利保护,尤其为长远的专利布局进行规划预先圈定了纳米印刷潜在的应用领域,使公司在专利战略上既能防御又能进攻。第三,不论多么先进的技术,最终都需要市场的认可,尤其对于纳米印刷这类根本性创新而言,在市场上找到“第一个吃螃蟹”的人至关重要。宋延林利用中科纳新的政府和国有背景,发挥社会资本优势,主打科学研究、技术水平及绿色环保方面的独特竞争优势,克服了新创企业经常遇到的市场打开障碍。中科纳新首先寻求《新材料产业》杂志采用纳米制版技术,并推动《北京日报》报业集团成为全国第一家试用纳米制版技术的平面媒体,这标志着纳米印刷正式从实验室走向市场,跨越技术创新“峡谷”,初步实现了产业化。

从中科纳新的创业启动可以发现,五方面要素在这一阶段发挥关键作用:(1)科学家的社会责任感。科学家不同于其他企业家,他拥有在继续开展科研和创业之间进行选择的权力,强烈的社会责任感对科学家走向自主创业具有明显的促进作用。(2)科学家的创业能力决定了能否在既定条件下抓住可能的创业机会,并克服知识产权、资金、政策、体制等各方面的障碍,以及能否设计与创业活动相匹配的商业模式。(3)科学与市场需求融合的契机,即科研成果能否在特定的条件下转变为商业行为。(4)外部环境为科学家创业所提供的创业资源,最关键的是创业资金和创业政策。(5)丰富的社会资本有助于突破市场障碍,加速商业化起步。

2.3 高速扩张阶段

“如果纯粹从技术角度出发,我们完全可以将纳米制版技术研发成一整套体系,从上游到下游都用中科纳新自有的设备及软件。但这对于用户而言是很难的,因此我们主动适应用户。我们的技术不影响用户现有的排版软件,只在电子版完成后通过中科纳新的系统制版。这并非最理想的模式,会牺牲一定的质量表现并要求我们在系统对接方面进行处理,但这是我们的技术与市场融合的必然过程”。这是宋延林谈及中科纳新向更广阔的市场扩张时的观点。不难发现,随着中科纳新顺利渡过危险的起步阶段,宋延林表现出重视迎合市场需求的特质。

与此同时,中科纳新聚焦于科学研究的特质仍未消退,而是更注重科学和商业之间的平衡,这从下面两个例子中可窥一斑:第一个是最初的纳米印刷技术并非针对塑料,但很多小食品都使用塑料包装,传统的印刷油墨在印刷塑料时不仅粘不牢,展色性也不好,容易脱落而带来食品安全问题。针对这种现实需求,宋延林带领团队从材料亲油、亲水性的表面控制入手,攻克了基于“塑料基底”的纳米印刷工艺,不仅解决了污染问题,还解决了食品安全问题,打开了一个新市场。该技术还可以将陶瓷粉、颜料及纳米颗粒做成墨水打印在陶瓷或玻璃上,从而将纳米印刷直接扩展到电子、建材、陶瓷等多个行业,因为这些行业“共性的东西都是高精度打印和控制技术,核心是包含纳米材料的液体在不同基材表面粘附和转移的过程”。至此,纳米印刷已经突破了传统印刷的概念,演变成一种现代制造方式,需要图案的地方都可以采用纳米印刷。第二个是攻克液滴的“咖啡环效应”———这是困扰包括印刷业在内的众多行业多年的难题。墨滴在固体表面的扩散无法控制而不能实现高清成像,好比一滴咖啡滴在固体表面,它的自然干燥结果是一个“环”,而不是一个均匀的“点”,对于进一步提高印刷精度是难以逾越的鸿沟(Science杂志2011年还有科学家就这个问题进行研究)。2012年春节前,宋延林团队攻克了“咖啡环”现象,可以得到比打印机喷孔缩小一个数量级的墨点,完全颠覆了业界的认知。宋延林说,“我们实现几百纳米的精细度,已经超出人类肉眼分辨率的极限,其实只要推出几个微米量级的印刷精度,就足以问鼎世界。”而这一重大突破在包括印刷在内的诸多产业将具有不可估量的应用空间。

沿着将市场需求和科研深入融合的发展路径,中科纳新在极短时间内走上了高速扩张的道路,包括在中国农业出版社等一系列大型印刷企业的示范应用、推出最新款自主研发的纳新100商业型和报业型制版机,发布纳米版材Nanoplate 133和Nanoplate 200等。这一阶段,三方面要素发挥了关键作用:(1)科学家的观念从单纯关注科学研究转向关注科学研究与市场需求之间的平衡。(2)持续的科学突破为企业带来强大的核心能力并为在更广阔的市场内实现商业价值奠定基础。(3)管理能力为科学商业的创业提供基础保证,最为重要的是商业模式的验证和品牌的培育。就中科纳新而言,创业阶段设计的以科学为导向、以技术为手段、以绿色环保为特征的商业模式被一步一步验证是有效的。同时,随着一系列重要科学突破和商业成功,中科纳新成为新型印刷技术的代言人,品牌力量为其发展注入了活力。

2.4 组织规划阶段

中科纳新并不是进行科学商业创业的第一位尝试者,国内外有很多遵循科学商业模式的企业在经过了高速增长后都陷入了低谷甚至衰败的案例(如诺贝尔奖得主吉尔伯特创办的美国生物基因公司(Biogen)在经历了短暂的辉煌后,由于吉尔伯特过于迷恋科学研究而忽视了规范管理,险些造成公司倒闭)[13],同样,也有人怀疑科学家出身的宋延林到底能率领中科纳新走多远。面对令人欣喜的高速扩张,宋延林却保持了足够的冷静,将公司带入了组织规划阶段,走向了稳健的发展历程。

中科纳新成立时,中国科学院作为大股东占股33%,宋延林团队占20%,另外还有联想集团有限公司等多家联合投资者。由于股权结构复杂,公司发展处处受限,宋延林顶住种种压力,顽强地完成了公司治理的改革。接下来,宋延林邀请原就职于神州数码控股有限公司的陈勇出任CEO,宋延林变身为公司的首席科学家兼CTO,借助职业经理人的规范管理,为公司的长远发展构建综合组织能力。这是一次了不起的蜕变,放弃自己一手创办的企业退居幕后是很多科学家都做不到的,但这一做法却使中科纳新既拥有领先世界的科学技术,又有完善的管理机制。宋延林说:“后期要更多依赖产业和商业运作,显然我不是这方面的高手,……。我一直认为,伟大的事业要由大家共同完成,我本人要在适当的时候退居幕后。”最难能可贵的是,宋延林始终理智地衡量发展速度与风险之间的关系,他说:“大家的要求都是做快一点、做大一点。那么快,有什么危险?这个风险是不是我能操控的,速度是不是我能驾驭的?”“理想的状态是要有短跑的速度和长久的耐力”。宋延林表示首先要持续扩大中科纳新的用户,其次在电子行业寻找试点,并在全国布局印染、建材印刷技术的产业和推广基地。这是一个深思熟虑的稳健战略,规避了科学家创业过程中经常发生的信心过度膨胀、头脑发热的不利情况。按照计划,2015年是中科纳新关键性的一年,公司将考虑主体业务上市,而到2020年,实现控股或参股3~5家上市公司,成为行业领跑者,形成数百亿乃至千亿级别的产业链。

组织规划是科学商业的敏感阶段,一旦把握不好,企业发展就可能失去控制或偏离正确的方向。中科纳新的案例显示,这一阶段的关键要素包括:科学家思想的升华,能够理性地认识到完善的管理与杰出的科研对于企业是同样重要的;科学家的冷静思考和稳健行动,可以防止企业发展失控;高水平的专业管理人才对于企业长期稳定发展的作用不容置疑;企业治理水平的提高为公司的长远发展扫平障碍;战略规划为未来发展提供正确的方向和可行的路径。

3 引申研究

前述案例分析分阶段归纳了科学商业的创业要素,在此基础上,可以进一步从要素的分类、演化等不同方面开展引申研究。

3.1 要素分类

Timmons将创业要素分为机会、资源和团队度3类,就科学商业而言,这3类要素具有自身的特定内涵,可以分类归纳(如表2)。

由表2可知,与一般的创业相比,科学商业的创业要素明显表现出围绕“科学”与“商业”的融合进行配置的特点:(1)科学家除了像一般创业者那样具有敏锐的商业嗅觉、较强的创业技能和管理能力外,还必须要有首创精神、对科研能力的高度自信,这是科学商业创业的基石。(2)科学家的观念要适时转变,思想要逐步升华,从而在科学研究与商业行为之间寻求平衡。科学家要学会用规范的管理代替试错式的探索,同时保持冷静的头脑和稳健的行事风格以避免企业发展失控。而对于科学家而言,同时拥有这些特质是关键且困难的。(3)科学家还要具备管理的主动意识,善于网罗管理人才,知道何时退居幕后,重视公司治理和企业的战略规划。(4)良好的科研环境和强大的科研基础是必须的前提,而高层次的科研成果是保证科学商业创业起步的关键,持续的科学突破是科学商业创业成功的保证。(5)科学商业同样离不开资金、政策和社会资本发挥的作用,尤其是有利的政策环境和丰富的社会资本能够显著降低创业的不确定性和风险。(6)现实存在的未被满足的市场需求是科学商业创业的机会来源,但是,科学不同于直接面向应用的技术,它与市场需求之间的关系并不明显,能够敏锐地发现并把握科学与市场需求融合的契机是极其关键的,这种机会可能来自严密的分析判断,也可能来自科学家的灵光一现或某些偶然事件,并可能稍纵即逝。

3.2 要素的演化

Timmons指出,创业是一个持续渐进的进程,在不同阶段,对创业要素的需求发生着动态变化。就科学商业而言,如果从不同的角度观察,可以将其创业要素分别划分为生成要素和发展要素、基础要素和高级要素以及个体要素和组织要素。那么,科学商业创业要素的演化可以如图1所示。由图1可知,科学商业创业过程中,创业要素同时存在着3类演化。

(1)基础要素向高级要素演化。科学家的首创精神、自信、商业嗅觉、社会责任感、创业能力和管理能力,市场需求,科研环境和科研基础条件、先进的科研成果、外部环境和社会资本等要素是科学商业创业起步的基础。一般来说,这些基础要素是独立于创业活动之外的客观存在,越是接近创业的前端,对基础要素的需求越强烈。在创业起步阶段,科学家关键是要很好地组织和协调这些基础要素。但是,科学商业能否真正获得创业成功则需要科学与商业融合的契机,科学家的观念转变、思想升华、持续的科学突破,专业的管理人才,治理结构的完善和战略规划设计等高级要素提供支撑,高级要素更多是创业过程中内生形成的,创业过程越是向前发展,高级要素的作用就越显著。当科学商业向高速扩张和组织规划阶段发展以后,如何组织和协调这些高级要素将是科学家面对的主要任务。

(2)生成要素向发展要素演化。科学研究和创业起步这两个阶段是科学商业的形成过程,但即便发展到高速扩张阶段,科学商业仍然是脆弱的,随时面临失败的风险,只有顺利过渡到组织规划阶段以后,科学商业才真正进入了稳定的发展轨道。这一发展过程也是创业的生成要素向发展要素演化的过程。通常而言,如果缺乏科学家的首创精神、自信、商业嗅觉、社会责任感和创业能力,市场需求,科研环境和科研基础条件,先进的科研成果,外部环境和社会资本等要素,科学与商业融合的契机等生成要素,科学商业是无法形成的。生成要素容易被观察到并且能够有针对性地进行组织和利用,但是,科学商业向高速扩张和组织规划阶段发展的过程中,除了生成要素继续发挥作用外,更依赖科学家的观念转变和思想升华、冷静思考和稳健行动以及管理能力,持续的科学突破,高层次专业管理人才,企业的治理结构和组织规划等发展要素。发展要素的获得需要科学家主动、有意识地进行培育。

(3)个体要素向组织要素演化。在科学商业的发展过程中,绝大部分基础要素和生成要素都与科学家有关,属于科学家的个体要素。除了首创精神、自信、社会责任等附着于科学家身上的纯个体要素外,市场需求、科学与商业融合的契机等机会也是依靠科学家发现和识别的,即便是科研环境和科研基础、科研成果、社会资本等资源也是科学家所能动用或影响的要素。随着科学商业逐渐走向高速扩张和组织规划阶段,创业要素越来越与企业有关(或者是内生形成),逐渐摆脱科学家的个人影响,形成以组织要素为主要的特征。正是个体要素向组织要素的演化,使科学商业逐步脱离对科学家的个体依赖,走向持续发展过程。

4 启示与展望

上述研究对于我国制定产业政策,促进相关产业创业具有如下启示:(1)重视创业培训。科学家群体自身的特质决定了他们在创业意识、商业化运作、企业规范管理等方面相对比较缺乏,类似“联想之星创业CEO”特训班等培训有助于激发科学家的创业热情,提高创业技能。事实上,我们在深圳、东莞等地访谈由科学家创建(或参与创建)的企业时,有些科学家也提出政府应开办“创业学院”为科学家提供培训。(2)帮助科学家网罗创业资源。科学商业一方面依赖科学家杰出的科研能力,另一方面还要具有互补的创业资源,如资金、科研仪器、检测设备等,很多资源靠科学家个体解决起来难度较大。目前我国对于科学商业缺乏专门的支持,例如现有的孵化器等载体面向高科技企业的普遍需求,却不一定契合科学商业的特殊要求。(3)强化对科学家创业的管理辅导。像宋延林这样在企业发展到一定水平后自觉开展治理结构、职业经理人、战略设计等方面的规划和变革的科学家并不常见,这一点国内外并无差异。政府应全程跟踪关注科学商业创业,尤其是在企业进入高速发展阶段以后要加强对科学家创业在管理方面的辅导,引导企业走向组织规划阶段,提高科学商业的成功率。(4)促进科学与商业深度融合。究其根本,科学商业是科学与商业深度融合的结果,科学家其实是这一融合过程的载体,政府应该从多个方面入手大力促进科学与商业的深入融合,如帮助评估科研成果的商业潜力、建立科学界与产业界之间的信息交汇平台等。

本文的不足之处在于单案例研究设计自身的特点决定了虽然能够深入分析科学商业这一创业现象,但研究结论是否适合更多的企业却存在不确定性,而且,案例研究有可能会受研究人员主观想法的影响而忽视了一些重要信息。虽然在研究过程中尽量严格遵循案例研究的规范,但仍不排除先入为主的理论对结论的影响的存在,因此,未来需要通过更多的案例研究进行验证。同时,本文是在中国情境下进行的,国外没有同类研究可以进行比较,因此,研究结论能否推广到更加普适的层面,仍需对国外案例展开研究后才能得到检验。

摘要:将科学商业的创业过程划分为科学研究、创业起步、高速扩张和组织规划4个阶段,采用Timmons的创业要素理论,针对科学商业创业的不同阶段归纳其创业要素,分析各要素的特殊表现和内涵。在对创业要素进行分类归纳的基础上,进一步分“基础要素—高级要素”、“生成要素—发展要素”、“个体要素—组织要素”3种情况,研究创业要素在科学商业创业过程中的演化,旨为促进我国相关产业创业提出政策启示。

创业典型 篇8

一、历届竞赛情况回顾[1,2]

中国创业计划竞赛最早于1998年在清华大学举行。1999年由共青团中央、中国科协、全国学联主办,清华大学承办的首届“挑战杯”中国大学生创业计划竞赛成功举行。从2000年开始,每2年举行一次,举办学校分别为2000年的上海交通大学,2002年的浙江大学,2004年的厦门大学,200年的山东大学,2008年的四川大学,2010年的吉林大学,2012年的同济大学,2014年的华中科技大学。具体情况见表1。

二、创业竞赛典型特点解析

“挑战杯”中国大学生创业计划竞赛发展至今,显现出一些较为突出的特点。综合上述九届“挑战杯”中国大学生创业计划竞赛的举办情况,我们对其主要特点进行了归纳与分析。

(一)形成了举国体制、自上而下的竞赛实施格局

此特点的体现具体表现在两方面:一是在创业竞赛的组织机构方面。首届和第二届“挑战杯”中国大学生创业计划竞赛是由共青团中央、中国科协、全国学联主办。从2002年第三届“挑战杯” 中国大学生创业计划竞赛开始,教育部成为竞赛主办单位之一,同时,地方政府作为承办单位也参与其中,并提供了一定的经费支持。这一变化表明国家已将其纳入到高校创新人才培育体系之中。可见,国家层面对此项赛事的高度重视。二是在创业竞赛的覆盖区域方面。纵观九届“挑战杯”中国大学生创业计划竞赛,我们发现该项竞赛的发展经历了三个阶段:第一阶段是以首届和第二届赛事为主的起步发展阶段,参赛区域覆盖范围为大陆24个省、自治区、直辖市;第二阶段是以第三届和第四届赛事为主的拓展发展阶段,参赛区域覆盖范围拓展到了29个省、自治区、直辖市,且台湾的大学首次派队参加,香港和澳门的大学也应邀观摩竞赛;第三阶段则是从第五届赛事开始为深入发展阶段,参赛区域覆盖范围发展为中国内地以及港、澳、台地区的高校。 相比前两个阶段,区域覆盖范围及参赛高校更加广泛。这些情况较为客观地说明:经过十余年的发展与实践以及自上而下的推进实施,“挑战杯”中国大学生创业计划竞赛已成为国家高度重视、社会广泛关注、高校学生积极参与的全国性赛事,已形成了举国体制、自上而下的竞赛实施格局。

注:带有“※”的届次表示竞赛逐年受到社会各界尤其是企业界和风险投资界的关注,并开始有部分参赛作品和项目获得了风险投资或企业资助。

(二)实现了由模拟创业向实战创业设计实施转变

此特点主要体现在创业竞赛环节上的设计变化,且这一变化主要集中在第七届、第八届、第九届竞赛环节的设计上。具体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2010年第七届吉林大学承办的创业竞赛开始,主办单位在项目计划书评审、公开答辩和秘密答辩三个原有环节基础上,新增了网络虚拟运营竞赛环节。 该环节要求参赛创业项目要在网络虚拟环境下完成企业模拟注册、创建、运营、管理等所有决策, 并与其余参赛团队模拟对抗实战,模拟运营环境的成绩将作为项目评审的重要参考依据;二是2012年第八届同济大学承办的创业竞赛首次将参赛团队分为“已注册公司”和“未注册公司”两个组别, 对于已注册公司的创业项目在评审时给予一定分数奖励。2014年第九届华中科技大学承办的创业竞赛将参赛团队分为“已创业”和“未创业”两个组别,并进行了专业分类申报。这些分组、分类环节的增加表明“挑战杯”中国大学生创业计划竞赛已不再仅是评计划、看创意的“坐而论道”与“纸上谈兵”,而是赋予其新的内涵与意义,成为高校大学生模拟创业向实战创业转变的综合性实践教育平台。

(三)促进了优秀创业项目与风险投资的有效对接

随着“挑战杯”中国大学生创业计划竞赛的推进与实施,其社会成效日趋凸显,社会影响不断扩大。首先,从2002年第三届竞赛开始,一些优秀创业项目获得了风险投资机构的关注。以第三届竞赛为例,部分参赛作品开赛前就吸引了部分风险投资,金额达上亿元,决赛后正式签约项目4件,金额达576 0万元。自此,优秀创业项目与风险投资机构的有效对接则成为此项赛事的重要亮点,此后每届都有成功获得风险投资的典型案例。这一情况表明风险投资机构的引入一方面在连接高校资源与社会资源上发挥着重要的桥梁与纽带作用;另一方面也极大地调动了学生参与创业竞赛的积极性与主动性,有效地促进了优秀创业项目的成果转化与市场转化。其次,从2014年第九届竞赛开始, 竞赛采取“3+2”全新赛制。这一全新赛制的实施一方面促进了该项赛事的多元化与精细化发展,另一方面促进了更多优秀创业项目的脱颖而出,大大增加了这些项目成果市场转化的机会,极大地实现了这些项目与风险投资的有效对接。

三、创业竞赛现存问题

从上述历届竞赛情况回顾、创业竞赛典型特点解析两方面,我们可知作为由国家多部委联合举办的国内顶级赛事,在高校创新人才培养、推进产学研用以及创新国家建设发展等方面发挥了重要功能与作用。但在其实施与运行等环节过程中,与美国等国外高校大学生创业计划竞赛相比,我国的创业竞赛还存在一些不足之处,需要有效解决与科学改进。

(一)创业竞赛功能定位不清

无论是国内高校还是国外高校创业竞赛都已成为高校创新型人才培养及其开展创业实践教育的重要平台之一。但在实际操作过程中,我们从高校、教师和学生三个主体进行考量认为,当前创业竞赛的实施操作与国家最初开展此项活动的初衷出现一些不相一致的方面,存在由于对其功能定位理解不清而呈现出功利化倾向。具体地说,一是从高校视角,已将诸如创业竞赛活动成绩的取得作为自身办学实力与水平的评价砝码,而忽视了它们在人才培养方面的重要意义与现实价值。于是,在操作过程中存在一些高校直接选拔能够取得好成绩的项目直接参赛,而不组织相应的校园选拔活动, 创业竞赛的参与面相对很小。对待此问题,高校要有清晰与理性的认识,切记把握好其中“度”的问题;二是从教师视角,很多高校将指导学生获得创业竞赛成绩作为本学校教师职称晋升的一项硬性指标。当然高校出台激励机制鼓励教师积极参与学生的各类大赛指导也是无可厚非的事情,也确实吸引了一大批教师参与其中,调动了教师们的积极性。但在现实操作过程中,存在有的教师为了能够取得比赛好成绩,却将自己科研项目中的一部分成果直接拿出来让学生参赛,虽然取得了好成绩,但学生参与面以及学生主体性发挥等方面都受到了影响;三是从学生视角,学生参与创业竞赛也不简单是学生一次创业体验活动,而是一项关乎学生个人前途命运的人生大事,由于一些高校将在比赛中取得突出成绩的学生作为学校推荐免试研究生的一项指标或举措。这一情况就使得一些学生不是为了创业梦想而参加竞赛,不是为了锻炼自己而参加竞赛。这也导致了一些具有创业潜质的学生未得到进一步的激发,一些较好前景的创业项目最终处于被搁浅的状态。

(二)创业竞赛覆盖范围有限

有学者针对“创业大赛”主题,就“是否了解国家组织的各种创业大赛”“是否了解省市组织的各种创业大赛”和“是否了解学校组织的各种创业大赛”等问题对北京市部分高校进行调研数据分析显示:分别只有8%、6%和10%的学生表示“很了解”创业计划大赛,分别有34%、28%和36%的学生对创业计划大赛表示“一般了解”,分别有38%、 35%和31%的学生表示“听说过,不太了解”,分别有21%、30%和23%的学生表示“不了解”,即使是已经具有一定参赛经历的学生,也分别只有15%、13%和10%的学生表示“很了解”创业计划大赛[3]。我们采用同样的主题与同样的问题对吉林省部分高校进行调研,其数据分析显示:分别只有6%、4%和10%的学生表示“很了解”创业计划大赛,分别有32%、29%和39%的学生对创业计划大赛表示“一般了解”,分别有44%、45%和34%的学生表示“听说过,不太了解”,分别有18%、22% 和17%的学生表示“不了解”,即使是已经具有一定参赛经历的学生,也分别只有19%、12%和24% 的学生表示“很了解”创业计划大赛。

综合上述这些数据分析结果表明:当前高校大部分学生对于国家、省市、学校组织的创业大赛不了解,即使是参加过创业大赛的学生对其了解也是非常有限。由此可知,当前高校组织的创业大赛覆盖学生范围有限,还没有惠及大多数学生。

(三)创业竞赛实施成效欠佳

“挑战杯”创业计划竞赛作为一项自上而下由国家多个部委联合牵头组织实施的竞赛项目,得到了各级政府、各类高校的高度重视与广泛参与,在一定程度上取得了良好社会反响。但在具体实施操作过程中,存在着竞赛规划与竞赛实施脱节的现象,使创业竞赛实施成效欠佳。具体表现在两方面: 一是创业竞赛普及性较差。有学者针对“创业大赛”主题,就“是否参加过国家、省市和学校组织的各种创业大赛”等问题对北京市部分高校进行调研, 数据分析显示:有22%的学生回答“参加过”,有78%的学生回答“没有”[3]。我们采用同样的主题与同样的问题对吉林省部分高校进行调研,其数据分析显示:有16%的学生回答“参加过”,有84% 的学生回答“没有”。这两组数据分析结果表明: 当前高校有近80%以上的学生没有参加过此类大赛,可见创业竞赛普及性较差;二是创业项目社会转化低。通过对历届“挑战杯”创业计划竞赛的梳理,我们发现:自其举办以来,吸引了一些风险投资机构的关注与参与,但现有的竞赛体制未能充分发挥包括风险投资机构和企业行业主管在内的社会资源的作用,创业项目与社会资源之间未能形成良性互动与彼此充分信任,造成了“学校热、社会冷”的局面。由此,大部分创业项目“纸上谈兵” 的结果,就是创业项目签约率低,创业项目社会转化率低,制约了创业竞赛孵化功能的发挥。

四、创业竞赛改进建议及举措

基于上述对历届竞赛情况回顾、竞赛典型特点解析、竞赛现存问题简述等内容的分析,我们认为要更加充分地发挥创业竞赛的教育功能,进一步推进其良性运行与优质发展,应在原有好的基础和传统上,进一步加强创业竞赛教育功能的充分发挥及其体制机制的完善与创新。为此,我们提出以下三方面的建设举措。

(一)进一步明确创业竞赛的功能定位,实现教育功能与实践功能的有效融合

正确理解和明确创业竞赛的核心功能与定位是办好此类赛事的根本与关键。“挑战杯”中国大学生创业计划竞赛宗旨明确指出:“作为学生科技活动的新载体,创业计划竞赛在培养复合型、创新型人才,促进高校产学研结合,推动国内风险投资体系建立方面发挥出越来越积极的作用。”[4]这一宗旨充分体现了创业计划竞赛的教育功能与实践功能的双重定位。对此学者们也有专门的研究。如有学者在论述MIT创业大赛对完善研究型大学创业教育的启示内容时指出:“创业大赛要真正实现创业教育与创业实践的融合。具体地说,理论上看, 创业大赛是实现创业教育与创业实践相统一的桥梁;然而在实践中,如果创业大赛的组织者本身没有创业经验或商业实践,竞赛程序的设计不能实现教育目的,理念的实现缺少资金赞助与人员支持, 创业大赛将与教育和实践的统一相去甚远。”[5]还有学者系统梳理了国外研究型大学创业计划大赛的主要特点认为:“从知识结构看,美国研究型大学创业大赛通过研讨会、训练营和导师制等多种形式,实现了创业教育与创业实践的结合。”“通过邀请创业企业家和创业教育研究专家开展的研讨会、 训练营,以及一对一导师的指导和帮助等形式,美国创业竞赛实现了知识基础与实际运用的结合,创业教育与创业实践的统一。”[6]

明确创业竞赛这一核心功能定位后,我们认为要实现教育功能与实践功能的有效融合,就要从高校、教师和学生三个主体入手,转变他们的观念与误区就显示出了其重要性与必要性。具体地说,就是要转变三个主体现有对创业竞赛参与的功利化倾向,走出“唯成绩、为比赛而比赛”的认识误区: 一是高校作为创业竞赛组织机构,要改变将“创业竞赛”看作学校办学水平的比拼,成为学校追求社会声誉的一张名利双收的名片等认识误区,而是将这一典型载体作为学校教育教学革新,提升人才培养质量的重要途径,通过与教育教学、专业教育相融合的一些体制机制的创新,采取丰富多彩的竞赛形式等有效举措来全面培养与锻炼学生的专业素质与综合能力,以高质量的人才输出作为学校真正实力的硬指标;二是教师作为创业竞赛过程中教书育人的重要主体,在创业竞赛参与或指导学生过程中, 要改变为追求个人职称晋升等功利化的目的性,才能在指导过程中更好地以身示范发挥教师的引领与带动作用以及学生参与竞赛的积极性与主体性激发作用,做好学生的专业导师、知心朋友与人生导师; 三是学生作为创业竞赛参与的主体,也要改变参与创业竞赛是为了个人追求荣誉或成绩、获得保研资格与奖学金奖励等功利化的目的,而是将其作为个体职业发展过程中一次就业创业的人生体验与能力锻炼,才能实现个体的更大发展与超越。

(二)进一步完善创业竞赛的运行机制,不断扩大创业竞赛的覆盖面与影响力

创业计划竞赛自在中国实施至今,都是坚持校赛、省赛、国赛三级自下而上的组织运行模式。十余年的实践与探索证明,这一运行模式确实在高校创新型人才培养、学生创业实践能力锻炼等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效,形成了良好的社会声誉。为此,为更加科学高效地运行创业竞赛,实现创业竞赛的可持续发展,提高学生的创业实践能力,促进学生创业成果项目的有效转化,不断扩大创业竞赛的覆盖面与影响力,我们认为,在坚持原有自下而上的组织运行模式基础上,还要重点在机制方面做出三方面的努力:一是要转变高校、教师和学生三个主体现有对创业竞赛开展目的与意义的狭隘认识以及一些功利化倾向,不断创新竞赛方式。对此有学者以国外15所著名高校的创业竞赛为例,从竞赛的目标定位、运行时间和程序设计、覆盖范围等方面对其进行了系统归纳,认为:国外高校创业竞赛的组织形式呈现出多样化的特点,虽然各有不同但却可以相互弥补,满足各个层次学生的创业需求[6]。 基于此,创业竞赛各级实施主体要在原有开展竞赛环节的基础上,通过论坛讲座、参观考察、技能培训、网上模拟等多种形式,扩大创业竞赛的覆盖范围,提升创业竞赛的普及程度,在高校、教师和学生群体中形成良好的创业教育与创业实践氛围;二是要充分借鉴国外高校创业计划大赛的成功经验, 扩大创业竞赛参与主体的范围。除高校、教师和学生参与外,还要突出企业行业、社会资本、风险投资等机构在创业竞赛的重要作用,汇聚更多的社会资源参与融入竞赛的组织评选、项目孵化、成果转化等关键环节中,切实地把创业竞赛办成一项集教育功能、实践功能与社会功能于一体的学生活动; 三是加强学生创业竞赛项目的跟踪指导与多方多维辅导。在创业竞赛整个运行过程中,要组建一支由专家学者、企业高管、创业人士、政府人员等构成的全程性、多方多维的咨询服务团队,在帮助学生科学理性评估项目、认清行情和规避风险、提高创业成功率等方面提供高质量的智力支持与有效保障。

(三)进一步改进创业竞赛的评价机制,促进创业竞赛健康有序科学理性发展

当前,关于创业竞赛评价方面的研究较少。我们仅以“挑战杯”创业计划竞赛为例,一些学者对其评价方面的问题进行了研究,提供了一些有价值的科学指导与学习借鉴。如有学者从数理分析视角对“挑战杯”创业计划竞赛的评审方式进行了细致分析,尤其是细致研究了评价方案中的指标体系并进行了科学论证。具体地说,研究者将设计的创业计划竞赛评价指标体系,运用AHP层次分析法确定了各指标权重,在此基础上借助专家评价信息以灰色聚类分析方法对各项目进行了综合评定,并配以算例来说明该评价的过程和结果[7]。还有一些参与创业竞赛的评审者从评审原则视角指出“挑战杯”创业计划竞赛的评审方案不应局限于一纸策划书的评审方式,还应考虑到创业项目的创新性、操作性与可持续发展的空间等指标。

上一篇:海平面变化下一篇:畜牧水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