挖掘新闻线索

2024-10-31

挖掘新闻线索(共9篇)

挖掘新闻线索 篇1

新闻线索是新近发生的事实的简明信息或信号。对于记者而言, 如果新闻线索源源不断, 采访就十分活跃, 新闻版面的内容也会相当丰富;反之, 工作就会十分被动。要让新闻线索源源不断, 记者必须要善于在日常的工作中通过多种渠道去观察思考, 凭借自身的新闻素质、新闻敏感, 从各种信息和显性的现象中发现有价值的新闻线索。

一、从政府文件及各种重要会议当中挖掘新闻

政府部门在各个时期都会根据当前的中心工作出台一些政策文件, 文件出台的背景、工作目标、具体的做法等都会很明确, 而这些政策文件都会在政府的网站公开发布。作为新闻记者本身就应该要多关注这些政策文件, 从中挖掘一些有价值的信息, 发现更多有价值的新闻线索, 通过新闻线索采写出让受众关注的时政及民生新闻。如近期公布的《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分类推进事业单位改革的指导意见》、《节能与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规划 (2012—2020年) 》等, 都引起了众多媒体的关注, 并及时进行了报道。相反, 如果缺少对政府网站的关注, 一些市民关注的热点新闻就不可能及时传递, 媒体作用也得不到有效发挥。

在政府文件中可以发现有价值的信息和线索, 而政府的一些重要会议中也同样可以找到丰富的新闻素材。每次参与政府会议的采访, 在关注中心议题的同时, 记者应用心在会议的材料和领导的讲话中再寻找新闻线索。特别是对于一些领导讲话, 记者要善于捕捉其讲话中所流露出的有价值的新闻线索, 再选好时机进行深入采访。

二、从新闻联络员或部门政务网站、政务微博中发现新闻线索

现在, 政府及部门大多都设有新闻发言人或新闻联络员, 他们对本部门的情况了如指掌, 作为职业记者, 保持与他们的紧密联系沟通十分必要。在交流的过程中, 记者要做一个有心人, 从中掌握一些有价值的线索, 进行跟踪策划报道, 并通过记者的观察思考, 从中挖掘出一系列与之相关的大量信息进行深入采访报道, 来丰富新闻节目的内容, 满足受众的需要。

除了通过与新闻联络员的沟通联系发现新闻线索之外, 我们还可以从政府部门政务网站、政务微博中发现新闻线索。现在, 政府部门的最新工作动态信息、最新的公告等都会在网站或其政务微博中发布, 记者要善于从大量的工作信息中, 审视和判断它的新闻价值, 经过筛选, 抓住时机, 及时进行报道。

三、从基层一线挖掘新闻线索

作为职业记者, 应该多到基层走走, 因为在那里可以与基层百姓面对面地沟通交流, 了解他们生产、生活的一些新变化, 同时可以亲身感受城乡环境的新气象, 从而可以挖掘一些有价值的新闻线索进行采访。包括百姓当中的感人故事、致富能手创业历程、政府提出的民生实事在基层的有效实施、百姓生活水平的提升、城乡环境面貌的改善、当地一些特色产业的发展、生态环境的保护、群众反映的一些社会热点难点问题的解决等, 还可以捕捉一些在基层脚踏实地、默默无闻为百姓做事的好干部的事例进行宣传报道。这些, 都需要记者深入到基层一线走访, 通过亲身体会感受、与百姓面对面地交流来掌握有效的信息, 而这些信息也是贴近实际、贴近群众、贴近生活, 可听性极强的信息, 备受大众关注。如去年在全国各地开展的“走基层、转作风、改文风”的系列专题报道, 广大新闻工作者到农村、到社区、到企业、到基层干部群众中, 采写出大量鼓舞士气、激励斗志、反映火热生活、紧扣时代脉搏的精品力作。所以, 作为新闻工作者, 只有深入基层、深入群众, 才能获得源源不断的新闻线索和灵感, 才能让报道变得更加真实和鲜活。

四、从广泛的阅读、从日常的观察中发现新闻线索

作为职业记者, 还应该是一个广泛的阅读者, 要多阅读一些高发行量的报刊、知名的传媒网站、专业期刊、行业通讯等。通过阅读, 在了解信息的同时, 善于去发现新的线索, 让新闻更好地为受众服务是记者必须履行的义务和责任。

要搞好新闻报道, 还离不开对生活、对工作、对社会现象的观察, 观察是开阔视野、发现新闻线索的重要渠道。只有记者用心观察、用心思考、用心发现, 才能写出更多有价值的新闻, 才能使报道更精彩。

要挖掘到有价值的新闻, 记者在采访中也要讲究技巧。要做好采访, 首先要做好前期的准备工作, 包括对采访对象、采访的事件做初步的了解, 这样更有利于采访提纲的拟定, 采访的针对性、采访的重点会更突出。另外, 一些采访的设备要事先检查好, 确保能正常使用, 以免影响现场采访。采访应尽可能与被采访对象面对面交流, 而不要太多地使用电话等方式进行采访。另外, 并不是所有的采访对象都会轻易接受采访, 遇到这种情况, 还需要记者多费心思, 多想办法, 尽全力挖掘与事件有关的当事人所了解的信息。

在采访的过程中, 提问的思路一定要清晰, 重要的问题应放在最前面, 争取最大限度地缩短采访时间, 也可以避免与被采访者“无边闲聊”。提问的问题应简单化, 如果被采访对象未能很好地回答所问的问题, 可以尝试通过转换角度进行提问, 尽可能多与被采访对象进行交流, 或许会收到更好的效果。

另外, 在采访中, 记者一定要全身心投入, 细心聆听采访对象所述, 要在聆听中思考。在对新闻事件有更深入地了解后, 记者还可以就一些问题作深入提问, 从中捕捉更多的细节, 也让文章更生动起来。■

挖掘新闻线索 篇2

一、教学目标:

1、掌握新闻线索、新闻价值、宣传价值等基本概念;

2、能运用介绍的各种方法寻找新闻线索,进行新闻价值的准确判断;

3、在实践中多加强新闻敏感。

二、教学学时:4学时

三、教学手段:讲授+案例+训练

四、教学内容

引言:我们知道,新闻采访是新闻写作的基础和前提,那新闻采访又从哪里开始?每天世界上发生很多事情,哪些事实值得记者采访报道,我们又从哪里去发现新闻的线索呢?发现之后又怎么去评判它的价值大小?

第一节新闻线索的含义与特点

一、什么是新闻线索

新闻线索也称为采访线索、报道线索,是指新近发生或发现的事实表现出来的某些信号或迹象。

作用:主要是告诉记者到哪里采访,帮助记者确定具体选题。

二、新闻线索的特点

1、相比于新闻事实,多数新闻线索比较简略,没有过程,更没有细节;

2、相比于新闻事实,新闻线索往往比较零碎;

3、新闻线索稍纵即逝;

4、不确定、真假不明。

真假未定,价值未定。如果不加以核实和深入采访,很容易制造假新闻。

第二节新闻线索的发现渠道

(一)从政府各主管部门获得线索

1、每一项新政策的出台都是重要的新闻线索

例:二胎新政策引出哪些新闻线索?

最近教育主管部门有哪些新政策?

要求:记者与政府部门建立长期的良好关系,保持随时的信息沟通。

2、主管部门直接提供新闻事件的线索(主动提供)例:政协

3、重大的政治事件需要传达政府的声音

4、新闻发布会、记者招待会(本身就是+发现其它)

5、记者从各种会议、简报、情况反映中获得新闻线索。例:两会是新闻富矿

(二)从其他新闻媒体中发现新闻线索

从同行的报道中寻找新闻线索是很普遍的。具体方法:

1、重新进行采访,挖掘出事实的新内容、新视点与新思想。

2、揣测它们的不全面和欠缺之处

3、肤浅的内容可以进行跟踪补充报道

4、变换角度,变换思路进行深入挖掘,重新报道。例:水门事件

(三)基层通讯员和受众提供的线索

1、通讯员,是通讯社、报社、电台、电视台、网络媒体等新闻出版单位聘请的非专职新闻工作人员。任务是经常为其反映情况、提供线索、撰写通讯报道等。通讯员是记者耳目的延伸。

(四)记者的日常生活和人际交往

记者的性格 丰富的生活 人脉关系的重要

1.利用互联网寻找新闻线索 2.广交各方朋友

第四节加强新闻敏感

如何培养新闻敏感? 新闻敏感不是天生的,需要后天的培养:

一、求异思维

二、个人的生活经验和阅历是新闻敏感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使记者善于从身边的各种现象中,直接发现线索。(从凡人小事中发现别人感知不到的)

思考:某电视台的两位记者在外出执行任务的归途中,看到通往机场的道路很堵车。你说他们会怎么做? 例:上海东方电视台《一次成功的迫降》

三、熟知新闻价值等新闻学的基本原理,来准确地判断某一事实和线索是否有一定的报道意义。一是新闻价值

新闻价值就是事实本身包含的引起公众共同兴趣(不是个别人)的素质。这些素质包括:

①时新性

②重要性

③显著性

④接近性

⑤趣味性

含义:事实本身所包含的有利于传播者、能够证明和说明传播者主张的素质。二是宣传价值

宣传价值具有强烈的政治倾向、利益取向(国家或民族利益、团体利益)。

包括:①一致性性②针对性③普遍性④典型性⑤适宜性 案例分析:

客车撞桥坠河七人遇难

司机疲劳驾驶引发车祸(来源:楚天都市报

2004年12月24日)练习2

迅速判断以下线索是否具备新闻价值

浅谈如何挖掘新闻线索 篇3

一、依靠阅读

1. 广泛阅读。

阅读一直以来是获取新闻线索最简单的办法。所谓“书中自有黄金屋”, 广泛地阅读不仅可以开拓视野, 还可以有针对性地获取知识。随着科技逐步发达, 我们进入了互联网时代, 阅读不仅仅局限于从书本、杂志上获得信息了, 博客、微博、微信、论坛等等, 我们可以很快捷地浏览各种文章、各种信息, 了解天南地北, 看到“地大物博”。从阅读中获得大量信息的同时, 可以激发记者的灵感, 从中获取相应知识, 而形成某个或某些个新闻线索。

另外, 从目前互联网内容上看, 部分微博、论坛能提供一些正式场合看不到的内容, 包括技术含量较高的社会分析甚至是某些行业的内幕。但由于是非正式, 其内容的真实性需要记者自己辨别、探究。

2. 记录灵感。

通过广泛阅读, 记者往往会产生一个或多个灵感, 好的灵感将演变成一个好的新闻线索。灵感是一种没有预兆的感觉, 存在的时间是短暂的, 一个好的灵感可能随时随地出现, 如在公交车上读到的车载广告信息、在行走时听到某些人交谈的内容、在休闲时看到附近发生的事件……有些灵感可能一闪而就, 时间长了便会忘记, 这就需要记者养成记录的习惯, 所谓“好记性不如烂笔头”, 将平日里产生的灵感一一记录下来, 以备日后利用。

二、广泛交友

俗话说:“多一个朋友多一条路”。从事新闻工作, 朋友越多越好, 作为记者, 新闻线索获得的多少与及时程度, 往往与他们的社会关系是有联系的。开始从事新闻的时候, 就要有培养自己的关系网习惯, 在各种场合要随身携带好名片, 广泛搜罗各行各业人士的联系方式, 在日后的生活中打打电话、聊聊天, 培养与他人的人际关系。

人的精力是有限的, 所谓隔行如隔山, 一个记者要想知道一切、要想精通各行各业是很困难的。从朋友那里可以了解许多自己不知道的事情, 通过交谈、闲聊, 朋友不但可以为我们提供大量新闻线索, 还可以对我们的采访和写作提供业内知识支持, 让我们少走弯路。记者的关系网越大, 新闻线索获取量也就越多, 采访报道也会得心应手。

三、善于利用“同行”挖掘

报纸、广播、电视、网络, 市民往往是从这四大途径看到新闻、了解社会的。有的记者将同行看做仇家, 其实, 新闻线索也可从同行手中挖掘出来。大众传媒特别是报纸, 是一座储存新闻线索的锦囊, 蕴藏着许多新闻报道的“原料”。看新闻不能只看大篇幅的报道, 小消息也不能放过, 不少精彩报道的新闻线索就是从这些不起眼的消息中获取的。而网络、广播与电视, 相对于报纸传播新闻的速度要快很多, 不少纸媒记者的新闻线索来源, 就是从这些快速度报道上来的。

如本地媒体或其他地方媒体刊发了一则报道, 当你对报道进行深入研究时不难发现, 你可从该报道中挖掘出新的内容。以读者的角度重新阅读报道, 读者想要从报道中了解什么, 便可揣测报道的不全面、欠缺和肤浅之处, 对报道内容进行重新规划, 变换角度、变换思路进行重新挖掘, 肤浅、欠缺内容可以进行详尽的补充, 然后重新采访, 挖掘出事件的新内容、新思想。

四、从政府各主管部门获得

1. 各主管部门的文件。

政府各主管部门在日常工作中都会有一些相关文件, 包括总结报告在内的文件也是获取新闻线索的重要途径。政府各主管部门在各个时期都会根据当前的中心工作出台一些相关政策的文件, 文件出台的背景、主要内容、工作目标、具体做法等都会在其中体现, 记者可以从中挖掘一些有价值的信息作为新闻线索, 根据需要采访的内容、文件精神对相应部门进行采访, 采写出让受众关注的时事及民生新闻。

同时, 各主管部门都会有单位的季度、年度总结, 乃至于科室的总结等, 这些都可以为记者提供数量可观、质量较好的新闻线索。记者需要在这些总结中深挖一些有价值的信息, 将其转化为新闻线索进行采访。另外, 记者不可错过各主管部门的门户网站, 很多有价值的信息都会在网站上进行公布, 此时, 记者可将这些信息作为自己的新闻线索。

2. 从会议中听取线索。

每年各主管部门都会召开大大小小、各种各样的会议, 如工作部署会、研讨会、发布会、座谈会等等, 这些会议往往形成了一个“信息超市”, 让记者选择新闻线索就像在超市中选购商品一样。所以, “听会”是获取新闻线索的重要渠道之一。

在会议中, 也会遇到相关领导讲话, 领导指示要求什么、强调什么、关注什么, 其中必定有记者关注的内容。记者可以结合领导的讲话, 根据该单位的实际情况去发现新闻线索。

五、深入社会、重视新闻热点

新闻是从社会中来的, 广泛地参加社会活动是获取新闻线索的有效途径。社交场所是产生新闻、散播新闻信息的重要场所, 深入社会不仅要深入企事业单位召开的群体性大会, 还要参与到社会各界组织的各种公众活动当中。在这种场合下, 记者要注意从有关人员讲话中、群众互相交流中挖掘新闻线索, 并一一记下以便日后派上用场。只有深入生活, 才能了解公众正在关注什么。记者要具备多留心、多观察、勤动嘴、勤思考、勤跑腿的能力, 在各种场合遇到各类人时, 如有机会都要拉拉话, 在闲聊之时往往会得到一些有价值的新闻线索。

浅谈记者如何寻找新闻线索1 篇4

2005级经济管理专业本科班

马文明 2007年11月4日

一、新闻线索及其特点

新闻线索是指示新闻事实发生的讯息或信号,是新闻记者发掘题材的一种凭据,也是新闻记者进行采访活动的出发点。这种线索往往比较简略,甚至一鳞半爪,要素不全,零零散散。

新闻线索首先告诉记者哪里有新闻,新闻或者已经发生,或者正在发生,或者即将发生。其次线索是一个简单而又不完整的信号,需要记者去发现去挖掘。第三,发现新闻线索要求记者有高度的新闻敏感性与新闻价值观念。第四,挖掘新闻线索要求记者紧追不放,连续作战寻根溯源。

二、新闻线索对于记者采访的作用

记者的采访活动往往是从寻找新闻线索开始的,然后依据线索的提示,找到知情人进行采访,从采访中获取事实的全部新闻事实。从采访的整个过程来看,记者寻找新闻线索是采访的第一步。

新闻线索需要记者自己去寻找。假如记者不会寻找新闻线索,别人报什么,他也报什么,毫无优势可言,如果别人 没有发现的新闻,你发现了并且报道出来,那就是独家新闻。独家新闻是只有一家新闻机构单独报道的新闻,具有特殊的新闻价值和权威性,媒体间的竞争力也在于此,鉴于独家新闻的巨大推动力,任何新闻媒体都会要求记者寻找独家新闻进行报道。

一旦记者找到了新闻线索,就可以理清采访思路,拟订采访提纲,然后按照采访计划进行新闻采访,由此看来,新闻线索对于记者采访具有很大的启示作用。到底记者在寻找新闻线索时,要注意哪些信号,哪些信号是新闻线索,或者可以转变成新闻线索,进而使记者发现并挖掘出一条新闻呢?

三、记者要注意哪些信号以及渠道来寻找新闻线索 由于新闻有着与生俱来的时效性,它“喜新厌旧”,因此,寻找新闻线索要抓第一。比如,“911”事件,北京申奥成功,这些在当时都是第一的新闻。这些新闻一定是读者最关注的新闻,因此记者始终要有抓第一的采访意识。比如,红河第一条水泥路面即将通车,作为记者要想到这是一条很有价值的新闻线索,要第一时间赶去采访,第一时间采访第一张车辆,第一个从车车辆里走出的乘客。

预测新闻的发生,也是寻找新闻线索的有效思路。有些新闻具有前瞻性,例如体育赛事,记者预测谁将获得冠军,谁将赢得比赛,实际上这就是在预测新闻的发生,也是在寻找新闻线索。记者去商店购物时发现有大量商品在打折出售,这时候他能想到的是什么?商品为什么要打折,是不是由于商品过剩,这会打破市场格局,可以想到:去采访商家去采访消费者,获得更多更丰富的信息,作出预测性的新闻报道。

寻找第一与预测新闻不完全相同,不仅需要记者自己寻找,自己发现,还需要记者有前瞻性思维的思考和判断,确定是否具有新闻价值。新闻价值是记者寻找新闻线索的重要依据之一。

将以前报道过的新闻与最近报道过的同类新闻做对比,是寻找新闻线索的一种途径。如红河县委制作的MTV光碟专题片《江外名邦——红河》,引用了大量的红河县历史资料,通过解放前与解放后的对比,可以反映出红河县的变化以及人们生活条件的改善,让人体会到红河县在党的好政策下产生的巨大变化。

变换报道角度是记者寻找新闻线索的一个入手点。同样是一件事,其他媒体已经报道过的新闻,如果报道角度与他们一样,那么毫无新闻价值可言;如果记者能够通过他们已经报道过的新闻中挖掘出一些信息,以另一种角度来报道这件事,关注别人没有关注到的问题,寻找别人没有采访过的 人进行采访,就能得到新的故事,这些故事可能是别人没有注意的角度,也可能是迥然不同的故事,也可能是已经报道的跟踪报道,这样寻找线索,这样挖掘线索,也非常有意义。

新闻线索无处不在,看似一句很简单的话,但要寻找起来却不容易。发布新闻的政府机关,或者编辑部送给记者的新闻线索,是具有较高的新闻价值的,但是这些新闻线索是记者等来的,一般这类线索会比较少。平常,记者应当经常主动联系有关机关,企业单位,群众团体,努力获取新闻线索。来自基层广大通讯员和读者提供的新闻线索往往是一条广泛获得新闻线索的渠道。任何一家新闻媒体的记者数量都是有限的,因此各家媒体和记者为了加强同社会各方面的联系,通过广交朋友,进而建立通讯网络,设立热线电话等方式,使媒体成为一个情报中心,只要这条通道畅通无阻,新闻线索就会源源不断地涌入。说完了寻找新闻线索的信号,接下来来说说寻找新闻线索的有效渠道有哪些:

寻找新闻线索,严格意义上来讲是强调记者的发现,要靠记者在自身观察和不断的问问题、挖掘旧闻中获得。记者寻找新闻线索的渠道有很多,常见的有以下几种:

第一种是因特网,国际互联网络的快速发展,使得它成为记者寻找新闻线索的重要渠道。在这个网络时代,记者最直接也是最简单的方式,就是浏览网络信息,特别是那些新 加入新闻工作领域的记者们,认识人不多,报道领域也不了解,这时网络可帮了他们大的忙,他们可以进入聊天室、BBS、博客等,看看最近网民都在关注什么事情,哪些帖子是点击率最高,跟帖最多的,哪些内容是当前大家都在关心,并且还没有结论的。这些都可以看作是新闻线索,只要发现有些内容值得去挖掘的,就可以进一步进行采访、追踪,查个水落石出。网络作为继报纸、广播、电视后的第四媒体本来就是作为消息传播渠道,经常浏览网络寻找线索,应当是当代记者的重要选择。

第二种是经常读报、听广播。也许有人要问了,从报纸广播中寻找线索,不是等于在吃别人的剩饭吗,这怎么能是寻找新闻线索的一种渠道呢?已经刊登出来的新闻里难道还有重大线索吗?有!一些记者就是从刊登出的一些小消息中找到了新闻线索,发觉出新闻价值,采写出了成功的新闻报道。有些电视媒体从报纸上看到一条报道,之后作为新闻线索去采访,去报道,发现新的人物,事物,视点,这些在同行中寻找新闻线索的方法用的很普遍。新闻可以做大也可以做小,就看记者是想把它做大还是做小。例如一条新闻线索,记者去现场采访,他可以为了应付写一条简讯或者短消息,他也可以仔细采访,写成一则完整报道,他更可以深入采访人、事以及相关职能部门,彻底挖掘写出长篇通讯或者 一则专题报道。细心观察,仔细寻找,记者与作家只有一步之遥。

第三种是广交朋友。作为记者,新闻线索的获得的多少与及时程度,与他的社会关系网是有联系的。从事新闻工作的第一天起,就要有培养、构建自己关系网的习惯。这对以后工作的帮助是巨大的,有些时候人与人之间的闲聊,也会成为新闻线索,听起来很神奇,因此不能随意放过认识的人和看似无关的线索。下面举一个例子,《红河日报》原本有近60人的记者队伍,每天需要做8大大版面近6万字的采访写作和编辑工作,原可以加班加点挺过去,但从近两年《红河日报》改制后,只有20多个记者,它是如何获取足够的稿源而正常发行呢,首先,是因为该报有一支勤奋的记者队伍。如何勤奋呢?原来他们的记者不仅自己在州县乡村各地采访,勤跑、勤问,还在全州各地发展了相当数量的通讯员、消息员,随时向记者提供稿件和新闻线索。记者的关系网越大,工作也相对轻松,新闻线索的获得也会更加容易,采写报道也会得心应手。

第四种是要重视读者来信及热线电话。很多新闻机构,都开设了热线电话,并设立报料奖,这样的举动就是鼓励人们提供好的新闻线索和新闻素材,而新闻机构可以把这些当作新闻线索,然后让记者去了解新闻事实,采访新闻人物,采写新闻报道。笔者所工作的红河县委宣传部记者站,就设立了24小时新闻热线,确保热线电话时刻有人接听,不放过任何一条新闻线索。大家所熟悉的中央电视台的《焦点访谈》就是重视读者来信与重视热线电话的范例。群众为了反映他们所遇到的问题,打电话,寄信,发邮件,有的还甚至直接登门拜访,目的就是为了能够通过媒体把他们的问题彻底解决掉。《焦点访谈》总是根据群众反映的问题进行深入采访,所以受到群众一致好评。如此一来,媒体的知名度也大大提升,群众有问题需要解决,有线索可以提供,第一时间想到的肯定是他所信赖的新闻媒体。同时,记者个人也要与听众或观众交流,对于一些有名记者来说,群众往往会直接向他们反映问题。例如一些记者写了一则报道后,群众反映强烈,一有没有被发现或者群众觉得可以挖掘的东西,对于记者来说,这些都是新闻线索。

第五种是要有一张特殊日历表。重大节日、纪念日、人物日志、季节变化等,这些都是重要的新闻源。记者能够记住这些日子,在这些日子到来之前找到相关的对象进行采访,进行报道,就是新闻。像元旦、春节、国庆这些日子不用多说,也应该知道是新闻点,有新闻可写,有新闻可做。但是比如像党的十七大精神学习活动这类,也应该意识到在党的十七大召开之前寻找新闻线索,提前构思,提前了解党 的十七大的主要内容以及详细安排。像5月12护士节,3月12植树节,6月26国际禁毒日,这些虽然不是特殊的节日,但是如果记者将这些日子划到特殊日历表内,在这些日子即将到来的时候,把以前看到过类似的报道翻出来仔细研究,就可以让自己有一个基本明确的采访方向,进而寻找新闻线索,采写专题报道。寻找新闻线索的渠道是多种多样的,线索无处不在,记者只要心细,对身边的人和事时刻留意,对听到看到的信息敏感,寻找新闻线索也就不难了。

四、记者的发现力以及培养途径

记者应该如何寻找新闻线索,跟记者的发现力有着密切的关系。有些具备较强发现力的记者,就算是报纸中的一条小消息中,都能找出新闻线索,进而制定采访计划,而有些发现力较弱的记者,就算新闻摆在眼前,也可能会视而不见。

如此看来,发现力的培养尤为重要。发现跟人的认识有关,跟科技发展有关,当然跟日常生活也是密切相关的。作为一名新闻记者应该具有识别哪些是宝的眼力,观察事物的能力,另外还因具有发现的意识,发展的眼光,预见等等的能力。在一个地方进行观察,或许是太狭隘了,如果能够接触更多的地方,记者的生活空间,想象空间,知识积累无疑也会更加丰富。记者的发现力不仅靠眼睛来发现,还要靠思维,靠对所掌握的事实的比较,从中来发现新闻。发现不只 用眼,还要用脑袋进行分析。发现力是一个连续持久的过程,应该贯穿采访开始至结束,记者发现新闻线索前去采访后,除了必须了解原有事实外,还应该不断对新事实进行搜索和追踪,做到能够进行有规律的发现和探索,预测新闻的发生。这种发现力是在采访过程中进行的。所以,发现力是记者采访贯穿始终的能力。

记者的发现力还包括所见与众不同,所看到的其他人看不到,这是对记者发现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独具慧眼的观察,突出思维的思考。

培养发现力,记者还应该注意抓“社会热点”,抓棘手的“老大难”,抓群众中有疑点的问题,抓事物发展中的新变化,抓时效性强的问题等等。对于一些地方记者或者驻站记者来说,抓“小中见大”的问题更加是优势。从这些方面去思考,培养记者的发现力,一些地方记者和驻站记者经常抱怨的地方小,无新闻可写的情况就会大大减少,反过来会发现其实仔细观察,是可以写出有分量,有新闻价值的报道来的。

如红河县电视新闻中播放的一条有关在墙上乱贴乱划违法广告的新闻,虽然短小,但群众反响比较大,社会影响较好,这就是“小中见到”的鲜例。这跟记者立足“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的三贴近原则,放眼全局地进行 报道,是分不开的。

培养记者的发现力,还必须从研究原有事实开始,以原有事实为基础,头脑里形成一条清晰的“地平线”,这条线越是清晰,记者的发现力就越强。任何一个新事实冒出来,记者就有可能发现它。培养记者的发现力主要有三个方面:一是在闲谈中捕捉信息。二是在采访中触景生情。三是要多问多想。

五、记者该如何判断新闻线索的新闻价值

新闻价值是新近事实或相应作品所含新闻构成要素的总和。它是传播者选择事实和接受者选择新闻的客观标准。

记者判断新闻线索的新闻价值,主要从新闻价值的5个方面来进行。一是时新性,指新闻是新近发生并及时传播的。发生与传播的时差越小,新闻价值越大,反之,新闻价值越小。记者判断新闻线索是否具有新闻价值,价值大还是小,首先应该从线索本身进行分析,看这条新闻线索,是否是新近发生的,另外,如果有其他新闻媒体进行了报道,那么就要考虑从其他角度来报道。二是接近性。作为一名记者,如果你是生活中的有心人,与受众接触得越多,获得的信息量也就越大,从获得的这些信息中,能够很容易的找出新闻。另外,经常关注民生,看看老百姓在关心什么问题,例如自来水价格上调,居民用电价格上涨等,这些都是关乎老百姓 利益的头等大事,记者要牢牢抓住这些老百姓关心的重要内容,进行报道。三是显著性。有什么歌星来开演唱会,有什么巨星来某城市训练、比赛,有什么大型展览会是第一次举办,有什么博览会是第一次办而且是国际性的,像这些具有显著特点的新闻,记者也应该要注意把握,往往线索就来自报纸的广告,路边的墙报,商场的海报以及同事之间的闲聊。四是重要性。国家大事,国家政策改变,国家新制度颁发,体育盛事。这些在老百姓眼里都是一等一的大事,都非常关心,而这些事件的新闻线索也是比较好找的,因为通常是通讯员供稿,由媒体集体组织进行报道的大型采访活动。五是趣味性,它指的是受众对新闻感兴趣的程度。这些线索的发现和获得,需要记者有趣味的眼光和思维,例如82岁老头娶了一个18岁姑娘为妻,听起来极为荒唐,一个是快要走到人生终点的老头,一个是刚满18岁开始进入社会的小姑娘。这两人能走到一起,可以说是奇迹,也可以说是一种趣味,这些事情在老百姓看来,觉得挺有趣,那么就具有新闻价值,如果是为了满足少部分读者的兴趣,报道色情、暴力等,不仅影响了社会风气,而且会对社会造成极其恶劣的影响。

新闻线索的深入挖掘策略研究论述 篇5

一、新闻工作者要提高重视程度, 解析民生新闻线索的本质

众所周知, 大多数民生新闻都与市民生活、生计有关, 它作为一种形式独特的新闻存在于缤纷的社会大环境中。对于有些邻里小事的新闻线索, 有的记者认为它们和那些与民生有关的时政新闻相比意义微乎其微, 有些记者甚至将这类新闻线索置之度外, 不予理睬。其实任何新闻线索都富有一定的价值, 记者应从现象挖掘本质, [1]完成对新闻线索的探究工作。

例如, 中国十佳民生新闻栏目江西省的《都市现场》接到来自某小区居民这样的举报电话“小区门前早上经常出现快餐摊位, 每次经商者离开后就会残留下一些垃圾, 风刮过时, 各种杂物满天飞舞。”但是很多的新闻工作者对于这样的信息不够重视, 有的甚至不予理睬。对于这样的新闻, 接收者不应该对居民表现出轻率的态度, 草草应付了事。应该指派记者对该小区的“快餐事件”进行跟踪调查, 拍摄下快餐经营现场, 并对经商者进行正确的引导, 这是对新闻线索提供者最基本的尊重。接下来, 新闻编辑对记者采集的资料进行编制, 使其呈现在《都市现场》民生新闻栏目中, 该播报必然会引起当地政府的关注, 此时政府职能才能发挥出来, 对“快餐事件”采取惩治措施。此时我们可以肯定的是, 民生新闻线索的深层价值被有效地挖掘出来了, 它维护了社会环境的和谐稳定, 与此同时维护了自然生态环境, 践行了我国“中国梦”以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

二、提高民生新闻的时效性, 突显新闻线索的价值

在新闻线索鱼目混珠的时代, 有些电视民生新闻栏目渐渐地偏离正轨, 有很多质量粗糙过时的新闻线索被使用, 所以就必须要求民生新闻的内容具有一定的时效性。时效性是新闻要素之一, 指的是呈现在地方群众眼前的新闻资源应, 不应该出现延缓播报的不良现象。

例如, 有市民向当地民生新闻栏目提供这样的新闻线索 “某街道自来水管道爆裂, 路面积水严重, 市民过街犹如渡河一般”。当该新闻线索被提供以后, 新闻工作者前往现场体验民生疾苦, 对当地自来水公司进行采访, 向他们询问致使管道爆裂的原因, 与此同时记者还需要采访管道维修技术人员, 了解并采集他们维修破损管道的措施以及施工期限, 当然也应该明晰他们施工的制约条件以及需要补充的资源。当上述工作做到位以后, 新闻编辑将其设置为当日民生新闻的头条, 此时就体现出了新闻的时效性, 加强了地方政府对该事件的重视程度, 投放资金去辅助管道维修工作的顺利进行。在这种情况下, 新闻线索的价值被进一步挖掘出来, 此时自来水管道得到了及时的维修, 同时技术人员也积极地对其他管道进行检查工作, 以防爆裂事件再次发生。那么该新闻线索的价值体现在, 首先它保证了市民的正常生活, 其次它维护了交通秩序, 促进了社会的和谐发展。

三、综合事态发展的方向, 深入挖掘新闻线索的价值

任何一个新闻线索总会与其他事件产生关联, 所以新闻线索总会有一个延伸、发展的过程。因此, 我们不能静止、单一地看待某一新闻线索, 应该具有先见的意识, 结合现实情况, 考虑事态发展的趋向, 这样新闻线索的深层价值就会被有效地挖掘出来。例如, 某小区居民向当地电视台提供这样的新闻线索, 自从小区换装了新电表以后, 自己家的电费成倍增长。记者实地采访以后, 意识到这不是个别现象, 并提出检测电表的方案。当新闻播出后, 许多居民打来电话说自己家的电费情况异常。基于这种情况, 《10006新闻热线》对该小区电费异常事件进行追踪报道, 得到社会上的支持, 取得了良好的效应。总之, 结合事态发展的走向, 能将新闻线索的价值进一步深化, 提高其认可度。另外, 综合事态发展的趋向, 能够把握新闻内容的全局, 促进新闻工作取得更大的效益, 获得更好的社会声望, 推动新闻事业的可持续发展。

四、结语

新闻线索是新闻事件播出的开端, 它也是新闻记者采集资料的出发点, 它验证了新闻事实的真实度与时效性, 总之新闻线索在新闻工作中存在的意义是不同凡响的。深入挖掘新闻线索的策略有很多, 除了本文论述的对策以外, 记者还可以通过相关会议, 通过分工合作的形式去深入探究线索存在的新闻价值, [2]还可以通过宣传的渠道扩大新闻线索的影响力度, 此时新闻线索的潜在价值被挖掘出来是毋庸置疑的。当新闻线索的价值淋漓尽致地表现出来时, 它能够切实地播报民生、民情, 让政府以及国家更加关注人民的生活状况, 并采取政策提高他们的生活质量, 提高人民群众的幸福感。总之对新闻线索进行深入挖掘, 具有很大的现实意义。一方面, 它保证了人民的生活质量, 提高了国民的素质水平;另一方面, 它维护了社会这个大家庭的稳定发展, 进一步强化了我国的综合实力。

参考文献

[1]王尚奎.记者如何去发现并获取新闻线索[J].活力, 2010 (11) :59.

积累新闻线索做出精彩新闻 篇6

一、长时间关注某一新闻线索, 在恰当时机做深度挖掘

《板子房西瓜在“困”中求变》是我们在报道多次的新闻中再一次挖掘, 最终成就的一篇获得省级新闻奖的好新闻。集贤县板子房西瓜已经成为国家地理标识, 十几年来各种各样的报道不计其数, 2010年9月, 我们再一次采访板子房后, 几乎半个月没有动笔, 就是希望从老旧新闻线索中挖掘出具有亮点、可以深度报道的新闻。10年前我们第一次去板子房蔬菜大市场采访, 就捕捉到板子房西瓜这条新闻线索, 10年后我们再次走进板子房西瓜大市场重新采访, 在深入调查了解后, 结合板子房市场10年间走过的路, 我们调整了采访思路与写作手法, 写出了这篇《板子房西瓜在“困”中求变》新闻稿件。

可见, 旧的新闻线索也可以重新做出更鲜活的新闻。

二、在会议报道中寻找新闻线索, 做出真正的新闻

会议是新闻报道的富矿, 政教记者经常参加一些重要的会议, 如果只注重写会议消息而忽略了里面大量的新闻线索, 就失去了记者的责任感。

记者应该拥有一双发现新闻的慧眼, 新闻无处不在, 众多的会议报道中蕴含了大量的新闻线索, 记者可以从中找出百姓最关心最关注的热点新闻。建龙集团是我市招商引资的重点企业, 落户双鸭山时, 我们的政教记者就在众多的会议消息中发现了一则好的新闻线索, 写出了《六亿元商机谁来把握》的好新闻, 并获得省级新闻奖。同时, 记者也可以从会议文件、简报中发现新闻线索, 这就要求记者要有一定的发现力, 因为新闻不是等来的, 而是发现来的。

三、捕捉时下热点, 整合新闻线索, 做好新闻策划

每一个时期都有百姓关注的热点、焦点, 这些都是新闻线索。网络、电视以及其他媒体关注的也是我们要关注的, 例如食品安全、医疗卫生、衣食住行等, 这些都是与百姓息息相关的, 记者可以找好突破口、寻找一个点, 做好策划, 将众多新闻线索进行整合, 以多种形式写出一篇或几篇新闻报道, 这样既增加了报道的力度, 也强化了新闻的深度。《经济导刊》的记者就是经常对一个热点问题连续关注, 将多条新闻线索进行整合, 做出关于水、供热、住房、煤气等系列报道, 并配以评论, 稿件见报后取得了较好的社会效果。

四、多与通讯员沟通, 从他们提供的新闻线索中获取有价值的新闻

每家媒体不仅有专业记者, 也有众多的通讯员队伍, 他们不仅给媒体投稿, 还是记者编辑可靠的新闻线索来源。我报拥有来自煤矿、县区、农场的众多新闻通讯员, 并多次举办培训班, 培养了大批的通讯员, 他们是生活在最基层的报道员, 他们提供的新闻线索往往是最贴近群众、贴近生活的, 只要我们利用好他们提供的新闻线索, 就可以发现更多、更生动、更鲜活的新闻线索。我们有的记者与基层通讯员保持了数年的联系, 因此也从中获取了很多重要的新闻线索, 并写出了多篇获得各级奖项的新闻作品, 这都与通讯员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所以说, 通讯员是新闻线索不竭的资源, 取之不尽、用之不竭。

五、深入基层、深入群众, 新闻线索处处都有

广泛获取新闻线索 篇7

一、从聚会上的一句话获取新闻线索

2004年12月26日, 印度尼西亚海域发生里氏9级地震并引发海啸, 造成23万多人丧生。仅印度尼西亚, 死亡人数就接近17万。

印度尼西亚发生海啸与齐齐哈尔能有什么关系?作为记者, 这种想法必须摒弃。我们都是地球村的一员, 你中有我, 我中有你。鹤城晚报记者就从这次印度洋大海啸中捞到了一条新闻“大鱼”。

当时, 在一次朋友聚会中, 一位朋友提起, 自己的一位亲属正在泰国普吉岛上。印度洋大海啸是热点社会话题, 酒桌上的朋友们七嘴八舌立即追问, 齐齐哈尔人怎么到了普吉岛?原来, 普吉岛是旅游胜地, 齐齐哈尔市马戏团受聘到普吉岛一家娱乐场所演出。

说者无心, 听者有意。鹤城晚报记者立即与齐齐哈尔市马戏团领导取得了联系, 核实有关情况。记者通过采访了解到, 海啸来袭时, 齐齐哈尔市马戏团的演职人员与当地民众一样, 迅速向附近的一处高地奔跑转移, 跑到山顶后才躲过了大自然的这次大劫难。当地中国领馆立即派出人员联系齐齐哈尔市马戏团人员, 采取必要的措施, 确保同胞的人身安全。

记者立即采写了《印度洋海啸来袭我市马戏团演职人员安然无恙》的报道。报道见报后, 引起了广大读者的广泛关注, 为齐齐哈尔马戏团的演职人员安全脱险感到万分庆幸。这篇报道在省新闻奖评选中获得二等奖, 在齐齐哈尔市新闻奖评选中获得一等奖。

记者参与的社交场合众多, 这是记者从中获取有价值新闻线索的重要渠道, 不同的人带来不同的各种各样的信息源, 记者要在这些信息源中筛选, 及时锁定对自己有用的消息, 能否做到这一点, 关键是记者要做有心人才行。

二、从橱窗张贴的广告获取新闻线索

2002年起, 鹤城一些饭店的橱窗上张贴出了招聘广告, 并且这些小广告越来越多, 几乎随处可见。这一现象引起了鹤城晚报记者的注意, 为什么家家都贴出了招工广告, 难道服务员还缺吗?

记者在饭店就餐时有意和一些饭店老板聊了起来, 老板向记者诉苦:现在招人可费劲了, 活太累人家不干, 工资待遇不好人家不干, 待遇都上去了, 也不一定招到人。

记者随后又到劳动就业部门进行了采访, 掌握了第一手资料, 对此进行了详尽的调查采访。通过采访, 记者了解到, 鹤城中心城区服务业出现了严重的用工荒。以餐饮业为例, 一些高档大饭店的服务员人数众多, 有的多达200余人。大饭店环境好, 工资高, 吸引了大批求职者, 小饭店自然招工难。

此外, 一些农村进城务工人员, 多数选择北京、上海、广州、大连等经济发达城市, 到了那里不但开眼界, 而且干同样的活, 工资要比三线城市高不少。农村劳动力流转人员青睐大城市, 让流入三线城市的从事服务行业的人员明显减少, 是造成服务业用工荒的又一大原因。

记者以“鹤城服务业出现用工荒”为题, 对此进行了报道。这篇深度报道及时分析了影响鹤城服务业发展的人力资源因素, 对形成的原因和破解的办法进行了有益的探讨, 受到了相关管理部门的高度重视。

记者是时代的瞭望者, 从一张小广告发现一个行业发展面临的困境, 是记者责任担当的体现, 要担当起这份责任, 必须要有高度的使命感和责任心, 细心观察生活中的变化和出现的新现象, 多问自己几个为什么, 新闻敏感性就会与日俱增, 获取新闻线索就会驾轻就熟, 新闻作品就会越来越多, 研究问题的有影响力的深度报道就会越来越多。

三、从其他媒体的消息中获取新闻线索

2014年3月8日, 马来西亚MH370航班失踪的消息一经披露, 立即牵动了全球华人的心, 失联飞机上面有150多名中国人。

这条世界各大媒体争相报道的消息, 立即引起了《齐齐哈尔日报》记者的高度关注。这样重量级的新闻, 对于《齐齐哈尔日报》这样的三线城市媒体来说, 一般也只有播发新华社电稿和转发其他中央媒体新闻的份儿。

《齐齐哈尔日报》社会生活部记者却没有气馁, 而是千方百计想办法, 积极挖掘新闻线索, 经过不懈的努力最终获得了一条新闻线索, 让马航失联航班新闻“落地”。

齐齐哈尔市第八中学老师曹蕊与失联航班第89号乘客同名同姓, 并且用字相同。碰巧的是, 曹蕊老师一位吉林的陈姓朋友的名字与失联航班上的另一位乘客同名同姓, 陈姓朋友接到了大量朋友的问候。陈姓朋友看到曹蕊的名字后, 立即通过QQ与曹蕊联系:你在哪儿呢?没去马来西亚吧?

随着马航失联客机事件不断向前发展, 曹蕊老师接到了越来越多的问候, 有些朋友甚至急切地在深夜给她打来关切的电话, 朋友、同学的关爱之情让曹蕊老师倍感温馨, 她在微信圈朋友中发布消息:谢谢大家的关心, 我在齐市, 并没有去马来西亚, 再次为失联飞机上的乘客祈祷。

3月13日, 齐齐哈尔日报社会新闻版以“市民与失联航班乘客同名引来问候一片”为题, 对此事进行了报道。

《新闻学简明辞典》对新闻线索的界定是:“新闻线索是新闻事实发生的讯息或信号, 是新闻敏感的捕捉对象, 也是新闻记者进行采访活动的出发点。”而《新闻学大辞典》则认为:“新闻线索是新近发生的事实的简要信息。”也有人说:“新闻采访线索可能是一件很简单的事, 一个数字、一句话、一种现象;也可能是比较复杂的事。它的来源十分广泛, 记者的所见所闻, 都有可能成为线索。”

如何获取“社会新闻”线索? 篇8

“社会新闻包括反映社会道德风尚的公共生活、人际关系、社会秩序、治安状况、环境保护等社会问题和民情民俗、生活情趣等内容的新闻, 有的社会新闻还与经济、政治、文化等新闻相互交叉。”与政教新闻、财经新闻、文体新闻相比, 社会新闻没有具体的分工面, 初跑常觉无从下手, 笔者认为可试着从以下几方面获取社会新闻线索。

从热线中获取线索

时下, 不少党报开通了24小时党报热线或新闻值班热线, 期间, 经常有读者拨打热线, 反映各种各样的问题, 这其中不乏好的新闻线索。比如济南日报2007年8月16日刊发的《凤凰山庄小区欲在绿化带建房》一稿, 就是从读者打党报热线反映问题中得到的线索, 然后由记者前往调查采访所写, 稿件见报后, 引起相关部门重视, 并进行了查处, 最终还绿化带于民, 记者也做了追踪报道, 可谓有始有终。9月12日7版《用热单位想窃热供热公司要停供》一稿, 线索也源自读者拨打党报热线提供。党报热线每天都会接到很多读者来电, 并不是每一条线索都具有采访价值, 这需要记者细心甄别, 做个有心人。

从新闻中获取新闻

每天一睁开眼, 报刊、电视、电脑、手机、收音机等就会刊播各种消息, 其中有些完全可为我所用。比如2004年济南日报一版《好“的姐”薛平香》系列报道, 就源自记者从收音机听到的一则小消息。记者听到此消息后, 觉得题材很好, 还有很多需要了解挖掘的地方, 遂立即展开详细的追踪采访, 并刊发了系列报道, 稿件见报后在社会上引起很大反响。同年2月, 济南日报特别报道专版稿件《我省首次中药材太空育种揭秘》, 写了为何要进行中药材太空育种及其重大意义等。整版稿件近万字, 而其线索来源就是由于记者晚上偶然间看到的电视台播的一句话新闻。由此可见, 媒体虽为竞争对手, 有时也能互为新闻线索来源。

从聊天中获取线索

济南日报社会新闻中心主任牛继兴常说, 记者要广交朋友, 朋友多了, 新闻源自然就多了。济南日报2006年4月16日一版的《竟敢在太岁头上动土市环保局给省环保开出首张罚单》的稿件, 其新闻线索就是源自记者与环保局工作人员聊天, 纯属偶然所得。

从特殊部门、特殊人物获取线索

记者有时私下将部门分成容易出新闻的和不太容易出新闻的两类。社会新闻中心的记者自然更关心那些出新闻多的部门, 尤其是容易出好新闻的特殊部门, 如公安、妇联、福利院、救助站等。济南日报刊登的获2004年度山东省新闻奖一等奖的《福利院走出的首个大学生》, 写的就是发生在济南市社会福利院的事。当时, 并没有人告诉记者福利院有孩子考上大学, 线索是记者自己想到的, 正值高校录取时节, 高三毕业生纷纷收到高校录取通知书, 除了关注全市第一位收到高校录取通知书的准大学生, 记者突然想到福利院也有孩子参加高考, 不知是否考上, 于是试着拨打济南市福利院的电话, 这一打就逮住了一条大鱼, 一名叫福乐的女孩子刚刚收到大学录取通知书, 并且是福利院30年来走出的第一个大学生, 记者当即前往采访, 并连夜写稿, 第二天稿件见报后在社会上引起强烈反响。济南日报刊登的获2005年度山东省新闻奖二等奖的《市长给〈市民地图〉做批示》稿件, 线索也来自一特殊人物。“市民地图”的作者叫杨宝生, 是一名户外运动的爱好者, 在业内颇有些名气, 曾孤身骑摩托车万里行宣传香港回归, 算是有点特殊, 记者经常与之联系, 得知他自费考察做市民地图的消息, 记者进行了采访报道, 并帮助他完成市民近效旅游图。特殊部门、特殊人物常给我们意外的惊喜, 这样的新闻常是独家的、轰动的, 社会新闻中心的记者应多关注这些部门、这些人物, 最好能与之形成互动。

从“社会”中获取线索

社会生活、社会问题、社会现象、社会经历等皆可成为社会新闻源。如2006年9月11日社会版头条《“绿色装修离‘绿’还有多远”》, 就源自记者装修房子的经历和感受。类似的还有记者生病去医院排队看病后写的《看病难“难”在哪里》等。9月8日社会版头条《记者亲历揭秘“黑发票”》一文, 是记者在街头巷尾看到有人送代开发票的名片这一社会现象后所写, 稿件见报后, 引起公安部门的重视, 出动警力打击不法分子, 记者紧接着又作了追踪报道, 受到好评。

从网站论坛获取线索

互联网给我们的生活尤其是新闻带来极大的方便, 其便捷快速的传递方式, 使现代人随时随地能在网上发表各自的观点、看法、问题。尤其是各大网站为吸引网民, 纷纷开辟各自的论坛, 也称BBS, 随便进入一家论坛, 都会看到各种各样的帖子, 其中不乏新闻线索。如济南日报刊登的获2008年度山东省新闻奖一等奖的《济南黄河大桥该不该继续收费》报道, 就是记者从某网站论坛中看到网友发的帖子后, 认识到这条线索的重要性, 随后采访报道的。

挖掘新闻线索 篇9

在新闻单位, 记者有“穷记者”与“富记者”之分。“穷记者”就是指那些手中新闻线索匮乏的记者, 而“富记者”则是指那些手中新闻线索源源不断的记者。“穷”、“富”之分根源何在?归根结底就是记者的新闻发现力, 也就是对新闻线索的获得与认知能力。

刘海贵教授指出:“所谓新闻线索, 即指新近发生的事实的简明信息或信号。新闻线索不等于完整的新闻事实, 不能现成地拿来构成新闻报道。它比较简略, 没有细节, 没有事物的全貌和全部过程, 常常只是一个片断或概况, 它只是将事物的个别属性反映在记者的头脑之中。”由此可见, 新闻线索远不是真正的新闻, 它只是一种信号。而记者要做的就是寻找和发现这种信号, 通过采访过程逐步弄清事实真相, 最后形成新闻报道。笔者以为, 一个善于发现新闻线索的记者要具备以下几个特质。

1. 强烈的责任感

有人说, 记者是社会发展的记录者。新闻发生时, 记者的职业特点决定了他必须在现场, 记录最鲜活的新闻。现如今, 一些记者责任感不强, 采访用眼不用心, 只想着完成任务应付了事, 忽略现场可能存在的其它新闻点, 导致采写的新闻浮于表面。所以, 一名合格的新闻记者必须始终牢记自已的责任, 这样才能保持积极主动的工作态度和深入生活、贴近群众的工作作风, 不错过遇到的每一条新闻线索。

2. 细致的观察力

深入实际细心观察是记者寻找新闻线索最主要的途径, 也是记者的基本功。随着互联网的发展, 任何题材的新闻报道都可以随手找到, 容易滋生记者“照葫芦画瓢”、“不劳而获”的心态, 导致记者观察力缺失。新华社总编辑南振中在《影响新闻发现力诸要素的分析》中说道:“每一位年轻记者都应该成为我们国家职业的‘观察家’。在采访和调查中要想发现真正有价值的东西, 必须有意识地观察、集中精力观察、随时随地观察, 只有这样, 才能防止‘视而不见’现象的发生, 才能真正做到‘见人之所未见’”。善于观察, 可以帮助记者从社会生活中找到客观事物的变化, 并转化成为新闻线索。

3.广泛的好奇心

新闻的一个突出特点是新鲜, 我们从客观事物中发现新闻, 就是要发现其中具有新鲜特性的内容。不少记者面对新闻线索时, 总是在完成既定题目的采访后, 就把这一事件抛诸脑后了。如果再多一点好奇心, 试着深入了解新闻事件背后更深层次的成因, 往往还能发现“水面”之下更大的“活鱼”。新闻史学家方汉奇说:“新闻工作者总是在和陌生的事物打交道, 因此要不断学习, 要永远保持对新事物的新鲜感和好奇心。”对于新闻记者来说, 保持广泛、持久的好奇心, 就可以挖掘出源源不断的新闻线索。

善于发现新闻线索是一名优秀新闻记者的必备素质, 但并非一朝一夕所能练就的, 它是记者在长期的工作实践中不断总结和领悟的结果。要成为一名善于发现的“富记者”, 笔者认为, 应该在日常工作中注重从以下几方面进行提高。

1.学习能力

首先, 记者必须注重思想政治修养, 不断提高政治理论和政策水平, 增强政治敏感度。政治敏感就是对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的理解和把握, 一个记者具备较强的政治敏感性, 有助于他从大局的高度审视所观察的事实, 把握事实的新闻报道价值。

其次, 记者要不断学习业务知识。这里的业务知识包含新闻理论知识和优秀新闻作品两部分, 二者相辅相成。新闻理论知识可以帮助记者了解作品的闪光点, 并加以借鉴;而优秀新闻作品可以帮助记者更好地消化掌握新闻理论。通过这两方面不断更新充实自已的业务知识, 有助于记者提高对新闻事件的判断力, 挖到最有价值的新闻点。

最后, 记者要注意拓展知识面。丰富的知识是记者增强新闻敏感的重要条件。新闻工作者接触的事物非常广泛, 各行各业, 各种人物都要涉及。如果一名记者孤陋寡闻, 面对一些专业性强的新闻事件时像无头苍蝇般摸不着头脑, 又怎么能发现新闻价值。所以, 记者对各领域的知识都尽可能多了解一些, 有助于对新闻事件作出分析判断。

2. 交流能力

记者也是社会活动家, 枯坐在办公室里是找不到新闻线索的。新闻来源于生活, 好记者就要具备较强的交流沟通能力, 在与他人的交流中发现线索。善于与党委、政府部门交流, 可以准确把握一个时期党和政府的工作重点, 这里经常能出大新闻;加强与群众交流, 可以拓展记者的生活空间, 随时从老百姓那里了解群众关注的热点在哪里, 这里往往能够出好新闻;善于与被采对象交流, 则有助于挖掘新闻现象背后可能蕴含的其它新闻线索。笔者曾经采访过一次火灾事故, 这场事故是由于燃放鞭炮引起的。如果按照正常的报道思路处理, 这只能算是一条再普通不过的社会新闻。但我在完成既定采访任务后并没有急于离开, 而是留在现场与现场群众就此次事件继续交谈, 从一位居民口中了解到这里的违章搭建现象十分严重, 是造成火势难以控制的主要原因, 而居委会对这一现象的管理也是力不从心。我意识到这是一个被忽略的报道线索, 立刻对采访进行充实, 写出报道:《谁占据了“生命通道”》。在接下来的几天里, 我又顺着这条线索采写出系列报道尴尬》, 反映城市管理中存在的种种缺失, 收到了良好的反响。如果没有当时与被采访者的深入交谈, 那么这条新闻线索很可能就被忽略了。

3. 创新能力

在纷繁复杂的现象中发现有价值的新闻, 是一个创造性思维的过程。要创新, 记者就不能墨守成规。主动突破“常规动作”的束缚, 多做“自选动作”, 就可以找到与众不同的报道角度, 容易出好新闻、独家新闻。2003年3月, 新华社记者随同温家宝总理到三峡库区考察, 一名妇女向总理反映打工欠薪的事情, 总理当晚就让人把2000元工资送到她手中。这两名记者没有固守重大时政报道的条条框框, 写出一篇《总理为农民追工钱》的报道, 获得了中国新闻奖一等奖。要创新, 记者还必须练就一双“透视眼”。生活中处处都有新闻点, 要发现它们, 就要求记者具备“透过现象看本质”的本领。在一次采访活动中, 我发现当地许多专业市场总逃不开从开业时热热闹闹到一段时间后门可罗雀的怪圈, 这种现象引起了我的兴趣。顺着这些被大多数人忽略的新闻线索, 我经过一番前期调查了解, 发现这种现象折射出了专业市场发展中存在的误区, 于是我通过实地采访, 层层探究这种现象背后的成因, 并采拍成连续报道《三明的专业市场怎么了?》, 引起了许多共鸣。试想, 如果当时我对这种现象没有好奇心, 没有积极主动地展开调查了解, 这样的一条好新闻也许就被错过了。所以, 在平时的工作生活中多观察、多思考, 努力发现事物或显著或细微的变化, 找到其中的特殊点、共同点、问题点等, 从而捕捉到有新闻价值的事实材料, 是成为一名“富记者”必须具备的能力。

参考文献

[1].南振中:《影响新闻发现力的诸要素分析》 (上、下) , 《新闻战线》2004年第7期、第8期。

[2].张持坚:《绵延的“25公里”——漫谈新闻的发现力》, 《新闻记者》2009年9月。

上一篇:高综采面下一篇:筹划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