苗族服饰原创服装设计(精选5篇)
苗族服饰原创服装设计 篇1
苗族, 一个古老而善迁的民族。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 她几经历练, 在生产和生活过程中早已形成了自己独树一帜、绚丽多姿, 抽象的艺术风格。而苗族服饰更作为一种可触及的文化, 可收集的艺术, 以其无法忽视的魁力吸引着现代人的目光。苗族衣裙主要由红、黑、白、黄、蓝五种颜色构成, 这些苗族元素所具有的特点与独特的魅力吸引着我们对苗族文化学习、理解与探究。
在现代, 越来越多的中国元素走向了世界的舞台, 在国内外秀场中独特的少数民族元素吸引了众多观众的眼球, 而在我国少数民族元素中, 具有独特魅力的要数苗族元素。苗族元素不仅形式纷呈、富于变化, 而且具有现代意义。鲁迅先生曾阐述了这个观点:"越是民族的, 倒容易成为世界的, 极为别国所注意"。众多的国内外服装设计师以苗族元素中的刺绣、蜡染、银饰、造型、色彩、图案为灵感来源, 创作了既有传统意义又有现代感的时装作品, 同时也给我们带来了一场场古老文明与现代文明相结合的视觉盛宴。
2009年, 国内著名的服装设计师林雪飞女士以锡绣元素为特征, 设计具有苗族特点的锡绣晚礼服, 在瑞典首都欧洲婚纱服装发布会上举行, 引起海外的极大轰动。与此同时在欧美等国际大牌秀场中苗族服饰元素也被应用到现代设计中, 例如在Emilio Pucci和Prada 2011春夏季的设计作品中, 苗族的平针绣法极被运用其中。Emilio Pucci 2011春夏成衣和Alexander Mc Queen的作品中镂空绣也相继出现在现代服装设计作品中。
在近代女性内衣的设计上, 也运用到了刺绣的手法, 不仅突出了苗族刺绣的贴肤贴心, 也在无序和有致之间的巧妙结合中, 将女性柔美性感的一面表达得淋漓尽致。例如五色风马品牌在2012年冬, 就推出了带有刺绣的内衣。
扎染、蜡染由于其风格朴实自然、清新健康、个性化并且具有极强的装饰特征, 受到人们的青睐。在现代服装设计中, 蜡染、扎染等少数民族手工业的加入, 无疑给纷繁多变的服装界增添了色彩。苗族扎染、蜡染以其朴实、清淡、雅致的艺术风格不仅给现代服装设计增加了一丝田园山野之气, 同时也使现代人在繁忙的工作中得到放松, 使人与自然更加密切融洽。扎染在今天的运用已经打破了材料的界限, 不再单纯运用传统的纯棉土布, 各种天然和化纤材料都可以做出扎染的纹样:丝绸、麻、皮革、毛衫、针织、牛仔以及化纤面料制成扎染的效果也各不相同, 不同的图案运用到不同质地的服装上, 效果也不一样。苗族的扎染、蜡染等手法, 在大尺度的纹样设计中是现代手法所不能达到的, 而扎染的色泽斑斓、流淌量化、自然机理、纹理风格本身就能够形成点、线、面的交错等艺术效果在大尺度的图形设计中得到更充分的体现, 并且扎染、蜡染注重服装比例上的平衡与协调以及节奏感和韵律感。我国著名的服装设计师梁子将少数民族元素很好的应用到现代服装设计中, 她的作品自然淳朴、清新大方, 突出了民间原始的手工艺的自然特征, 强调了人与自然的高度协调, 更充分的表达了人与自然的和谐共处, 将原始图纹的运用, 与现代技术分解重构, 使原有素材与现代技术相结合, 达到和统一。
在2004年PRADA秋冬女装发布中, 将扎染的特点发挥到极致, 既保持着扎染质朴的表情, 又使其显现出高雅的气质;2005年ICEBERG的春夏新装发布上也出现了大量颜色鲜艳欲滴, 仿佛盛夏绽放的花朵的扎染服装;2006年马来西亚本土设计师设计的作品特色在于布料全是蜡染的;2001年John Golliano的一场时装秀引起了时装界的轰动。在现代人的理念中, 人们注重款式色彩, 同样细节被也越来越多的人们所重视, 然而图案是服装细节表达不可缺少的部分。苗族图案纹样构图、色彩饱满, 在整个画面中布满了植物、动物等图案, 但是并不凌乱, 相反的, 形成协调、富有画面故事的效果。这些图案, 排列自由, 形成活泼。苗族图案的另一特点就是在几何图案中有规律性的同时图案又紧凑、饱满, 同时每个图案有着特殊的象征意义。苗族图案被设计师大胆的应用于现代设计中, 与现代服装样式相结合。苗族图案与现代技术相融合, 不仅在服装表现中撞出璀璨的火花, 也给了人们不同的视觉冲击力。在现代的设计中, 不仅带我们体验了古老文明, 同时也带给我们强烈的民族气息。苗族图案在服装上主要起到装饰作用, 由于图案抽象、饱满, 有规律性再加上与现代面料相结合主要应用在服装衣身, 袖口, 裙摆, 底摆等处。
总之, 古老的苗族服饰散发着浓厚的魅力, 理解并充分的运用于现代设计之中, 不仅传播文化同时又给服装设计增添色彩。在当今, 苗族服饰元素被应用在服装设计的每一个细节之处, 例如:扎染、蜡染、刺绣、银饰、图案、色彩等。在众多的苗族元素中, 怎样恰如其分的将其运用其中, 就需要我们对苗族文化有充分的知识储备。著名的服装设计师依夫·圣·洛朗曾经说过:“人们谈论身体的宁静, 同样也可以谈论服装的宁静, 当服装与身体融为一体而不再成为一种负担时, 那便是服装的宁静。”
摘要:民族特色是一个民族赖以生存的土壤, 是设计的灵感来源, 是一个国家民族文化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在我国众多的少数民族服饰中, 苗族服饰以其绚丽的色彩、精美的图纹、独特的造型和精湛的刺绣而独具魅力。近几年来, 苗族服饰元素被国内外设计师所看好, 苗族服饰元素也在国内外各大秀场上出现。苗族服饰图纹的特点是将人与自然的和谐在服饰上很好的表现出来, 体现了服饰中实用与装饰的共融性。本文结合著名设计师对苗族服饰的应用进行论述, 分析苗族服饰的特点和苗族服饰元素在服装设计中的应用, 使苗族服饰与现代服装设计有机结合, 在服装中很好的应用, 并且符合现代人的审美需求。
关键词:苗族服饰特点,造型,色彩,花纹,材质,苗族服饰与现代设计结合
参考文献
[1]梁钰珠;苗族服饰文化考略[J].民族艺术研究, 2000年01期.
[2]赵峥一, 丁密金.《苗族刺绣的现代意义》[J]艺术教育, 2008 (10) p121.
[3]钟茂兰, 范朴主编《中国少数民族服饰》北京.中国纺织出版社2006年8月版.
[4]龙湘平, 陈丽霞.苗族刺绣发展史探究[J].装饰, 2004; (08) :47.
[5]缪良云.《中国衣经》.上海:上海文化出版社2005 (6) :564~575.
[6]杨正文.《苗族服饰文化》[M].贵州:贵州民族出版社, 1998.
苗族服饰原创服装设计 篇2
湘西型,流行于湖南湘西州及湘、黔、川、鄂四省交界一带。古代男女蓄发椎髻的习俗已消失。今女我穿圆领大襟短衣。
黔东型,流行于黔东南。男装多为青色土布衣裤,包青头帕。女装以交领上衣和百褶裙为基本款式,以青土布为料。
黔中南型,流行于贵州中南部以及黔、桂、滇交界处。女装上衣多披披领、背帕等,下装有一青色百褶裙,也有蜡染裙。
海南型,流行于海南省。女装多为右偏襟青布长衫,蜡染布筒裙,花饰少。
苗族男装的色彩和装饰较单调,不及女装鲜艳与丰富。女装又有便装与盛装之分。便装是平时穿着的服装,其色彩花样及装饰不及节庆时结婚时穿的盛装鲜艳。
如果说银饰是苗族女性的代表标志,那么服饰则代表着苗家人独特的艺术作品。《辞海》里记载“代表着苗家刺绣最高水平的苗绣已同湘绣、苏绣、蜀绣、粤绣一同并列收入。”苗族刺绣、服饰正如著名艺术大师刘海粟称赞的:“苗女刺绣巧夺天工,湘绣苏绣比之难以免俗,具有很大的商业开发和前景。
苗族服饰以夺目的色彩、繁复的装饰和耐人寻味的文化内涵著称于世。苗族服饰图案承载了传承本民族文化的历史重任,从而具有文字部分的表达功能。由于历史的久远,这些图案所代表的文字功能和传达的特定含义也蒙上了神秘的色彩,无法完全解读,这也是苗族服饰图案所具有的独特魅力。
苗族服饰图案是件随着苗族服装服饰发展起来的装饰艺术,至今仍应用于日常的服饰和生活用品之中,且具有实用功能和审美功能相结合的特点,被赋予了继承民族传统、纪念祖先和传承祖训等丰富多彩的内涵和意义,这些图案背后的意义和由来代表着苗族人民的感性经验和对客观世界的解释。
苗族服饰,历史悠久。由于历史的原因,苗族服饰一直未被任何一部史料记载。但从苗族服饰图案符号所代表的文化内涵看,苗族服饰距今已有几千年的历史了。
虽然苗族没有本民族的文学,但仅凭强烈的认同感,靠世代口传身授,将流传千年的故事、先民居住的城池,迁徙漂泊的路线等点滴无遗地融进服饰文化当中,也一针一线绣进衣冠服饰,世代“穿”承,永不忘怀,因而,苗族服饰被誉为“无字史书”和穿在身上的“史书”。
“呕欠嘎给希”――升底绣花衣是白洗式苗族服饰中最具有代表性的图案,由“呕欠字”和“呕欠闪”两种类型组成,汉泽“红绣花花”和“暗底暗花衣”。二者背块均无刺绣,其他纹样与“呕欠嘎给希”相同。但服饰花纹图案变化最多的是“抛功拨”――袖花,其图案主要以各种几何图形布局,在不同的几何图形中,绣上各种花纹,组成许多不同名称的“抛功拨”――袖花。
如“抛学啸棱”,汉意为“绫销红朵花”;“抛西勒拉学棱”,汉意为“小红朵蛇皮花”;“抛补追归”;汉意为“鸡菌花朵”;“抛刀么”,汉译为“树梢花朵”;“抛赶枝呵”,汉译为“蕨枝花朵”;“抛赶玖”,汉译为“针针花朵”;其花又称之为“抛赶旺”;汉译为“包谷花”;“抛声给学玖丢嘎”,汉译为“十六勾勾蚕花朵”;“抛所戈游”,汉译为“小四朵红花”;“抛所戈说”,汉译“大四朵红花”;“抛宝利学”,汉译为“浮漂红花朵”等四十余种服饰图案组成。
特点:
苗族的衣服又叫苗服,黔东南苗服不下200种,是我国和世界上苗族服饰种类最多、保存最好的区域,被称为“苗族服饰博物馆”。
苗族服饰从总体来看,保持着中国民间的织、绣、挑、染的传统工艺技法,往往在运用一种主要的工艺手法的同时,穿插使用其他的工艺手法,或者挑中带绣,或者染中带绣,或者织绣结合,从而使这些花团锦簇,流光溢彩,显示出鲜明的民族艺术特色。
从内容上看,服饰图案大多取材于日常生活中各种活生生的物象,有表意和识别族类、支系及语言的重要作用,这些形象记录被专家学者称为“穿在身上的史诗”。从造型上看,采用中国传统的线描式或近乎线描式的、以单线为纹样轮廓的造型手法。从制作技艺看,服饰发展史上的五种形制,即编制型、织制型、缝制型、拼合型和剪裁型,在黔东南苗族服饰中均有范例,历史层级关系清晰,堪称服饰制作史陈列馆。从用色上看,她们善于选用多种强烈的对比色彩,努力追求颜色的浓郁和厚重的艳丽感,一般均为红、黑、白、黄、蓝五种。从构图上看,它并不强调突出主题,只注重适应服装的整体感的要求。从形式上看,分为盛装和便装。
盛装
盛装,为节日礼宾和婚嫁时穿着的服装,繁复华丽,集中体现苗族服饰的艺术水平。便装,样式比盛装样式素静、简洁,用料少,费工少,供日常穿着之用。除盛装与便装之分外,苗族服饰还有年龄和地区差别。黔东南境内苗族男女便装均较为简朴。
盛装的各种图案浓缩了苗族生活环境的景物,表现苗族妇女高雅的审美情趣。
特别引人注目的是雷山苗族服饰刺绣,其构图、用色、绣技实为“三绝”。苗族优秀的绣手具有大画家的思维,构图讲究严谨、对称、协调,每幅绣图均有主、副图案;构图内容取材广泛,天空、大地、人、神、植物、动物……无奇不有,且远古、近现代风格均有,往往在一幅图案中可互相融会贯通的内容达五大类:(1)远古神话传说如创世的蝴蝶妈妈等;(2)图腾崇拜如龙凤、水牛、飞鸟、枫树等;(3)大自然憧憬,如人与山水、房屋、田园、五谷和谐相处;(4)历史追忆入苗族大迁徙渡过的黄河、长江、洞庭湖及迁徙路线;(5)崇拜的祖先如姜央(也有说是伏羲)、蚩尤等神圣的形象。优秀女绣手设计的内容丰富的图案,来自苗民先祖的人文观、自然观、历史观、生命观的代代相传,体现了独特、深厚的美学理念。这些刺绣多用于苗女盛装、便装和背带等。
男上装一般为左衽上衣和对襟上衣以及左衽长衫三类,以对襟上衣为最普遍。下装一般为裤脚宽盈尺许的大脚长裤。女便装上装一般为右衽上衣和圆领胸前交叉上装两类,下装为各式百褶裤和长裤。
服饰
对襟男上装流行于境内大部分苗族地区,一件衣服由左、右前片,左、右后片,左、右袖六大部分组成。
衣襟订五至十一颗布扣,左襟为扣眼,右襟为扣子。上衣前摆平直,后摆呈弧形;左、右腋下摆开叉。对襟男上装质地一般为家织布、卡其布、织贡尼和士林布。色多为青、藏青、蓝色与之匹配;下装一般为家织布大裤脚长裤。青壮年多穿中山装,部分青年喜着西装。
左衽男上衣流行于从江,榕江八开,台江的巫脚,反排和剑河久仰等地的苗族村寨。一件衣服由左前大襟、右前襟、后片及双袖组成,左襟与右襟相交于咽喉处正中,沿右胸前斜至右腋下至摆,订有布扣五至七颗,前摆、后摆均平直。
左、右腋下摆不开叉直桶形。左衽上装布料一般为家织布或藏青织贡尼,颜色以青色为主。左衽长衫结构与左衽上衣相同,差异仅在衣上至脚背,是苗族老年男子常穿的便装。男便装下装一般为无直档大裤脚桶裤,裤脚宽盈尺许,裤脚与裤腿一致,由左、右前、后片四片组成,制作简便。
苗族男装盛装为左衽长衫外套马褂,外观与便装相同,质地一般为绸缎、真丝等,颜色多为青、蓝、紫色,各地无异。女便装上装一般为右衽上装和无领胸前交叉式上装两类。右衽上装结构与男上装中的左衽上装大体一致,唯方向相反。
无领胸前交叉式上装称“乌摆”(Edbad,意为雄衣即男人的衣)是传统的苗族女装,如“袈裟”,无纽扣,以布带束腰。
苗族女装质地一般为家织布、灯芯绒、平绒、织贡尼、士林布等,颜色一般为青、蓝等色。
雷山、凯里、台江三县交界地区苗族中青年妇女,一般穿浅色右衽上衣,沿托肩、袖口及右大襟边缘精绣花鸟、花草图案花边或购买现成花边,围围腰,系银质围腰练,下装着西装长裤,挽高髻于顶,着耳柱,中年妇女多包白毛巾头巾,青年妇女多戴银梳或插银衣、塑料花等饰物。
老年妇女上装多穿右衽上衣或无领交叉式上衣,下穿长及脚踝青素百褶裙,系围腰,围与裙长。老年妇女上装饰物一般为家织布或织贡尼。颜色喜尚青、蓝色。
凯里市的舟溪、青曼、麻江县铜鼓、开发区白午及丹寨县的南皋一带苗族妇女便装上装,内穿翻领对襟中长衣,外套大领对襟大袖胸前交叉式上衣,袖口镶挑花花块,银链吊绣花围腰,套挑花护腕;下着过膝寸许百褶裙,扎挑花镶边脚腿,外套织锦式粉红色长袜。
丹寨县的扬武、长青、排调等地苗族女便装上装多穿右衽对襟上衣,前襟长及小腹,下着过膝中长裤,银质围腰练吊与裤长围腰,裹裹腿,中老年与青年服饰无异。上、下装质料多为家织斜纹布、平纹布、灯芯绒、平绒及织贡尼等,头搭蜡染方帕或绣花头巾。
凯里市的炉山和黄平、施秉一带苗族妇女上装为无扣大领胸前交叉式上衣,以布带束腰;下穿过膝青衣红、白蜡花百褶裙,围紫色围裙片,质料多为家织布,颜色以青色为主。
雷山县的桃江、桥港、年显、略果,丹寨的排调、党早、加配、羊巫,台江县的反排等地苗族女便装,上装为齐腰紧身青素右衽上装,下着五至九寸长百褶裙,内穿紧身长裤,裙前后各拴一块二尺见方几何图案挑花围裙片,肩披挑花披肩。上装质料一般为家织布、平绒布和灯芯绒,颜色素青,挑花工艺重红、黄、白三色,少见刺绣工艺品。
榕江县八开,从江县加鸠、宰便以及黎平县的水口,丹寨县雅灰等地苗族妇女便装,上装穿大开领对襟上衣,无扣,内束挑花胸兜,婚前着齐膝素百褶裙或长裤,婚后着齐膝蜡花百褶裙,外以围腰束之,上衣和围腰及胸兜边缘均镶挑花花边,衣袖大臂处镶棱形臂章式花块。
剑河县岑松镇稿旁,柳川镇高标巫尼,观么乡等地苗族服饰为上装为无扣大领胸前交叉式上衣,领上绣彩色条纹。现用丝线绣成1个个三角形,组成五彩形花饰。盛装为夹衣,变装为单衣。
盛装在袖,肩,背部都绣有方形图案,以红色为主,兼有黄,蓝绿等色,形如铠甲。传说苗族在迁徙之时由于时常应付战争,故由铠甲演变而来。
女盛装一般下装为百褶裙,上装为缀满银片、银泡、银花的大领胸前交叉式“乌摆”或精镶花边的右衽上衣,外罩缎质绣花或挑花围裙。
黔南苗族婚礼服饰色彩研究 篇3
关键词:黔南苗族 婚礼服饰 色彩
1苗族服饰
黔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有苗族4万余人,分别聚居杂居在12个县(市)的部分村寨里。其服饰的风格式样、图案色彩、装饰手法、装饰部位等等,千姿百态,五彩缤纷。除支系有不同样式外,同一支系同一种苗族服饰中,还有青年式和老年式的区别,青年妇女服饰中又有婚前婚后之分,生育前和生育后之分,盛装和便装之分。这些丰富多彩的苗族服饰,是苗族人民物质和精神文化特质的重要表现。在没有文字记载的情况下,服饰纹样也可以说就是文字,通过它可以寻找出苗族民族迁徙、民族性格及其审美意识的形成等痕迹。黔南的20余种苗族服饰中,仅以装饰手法来分,可以概括为以下四大类:以挑花为主要装饰手法;以刺绣和织锦为主要装饰手段;以蜡染为主要装饰手法;以青色服装为基本色调的手法。
2黔南苗族婚礼服饰
2.1黔南苗族婚礼服饰背景
婚礼服饰作为婚礼的重要表现符号逐渐以文化的形式传承下来。从古至今,婚服文化的发展都与人类社会生活方式和生活文化密切相关,显现了其社会价值和文化价值。
苗族婚礼服的民族特性在其自身的发展变化中表现尤为明显。与其他地区苗族相同,黔南苗族的婚姻是自由的,他们在择偶时,在民俗社交节日中,很少受到长辈、家庭或是家族的干涉。但是,这不代表苗族社会放纵性关系的自由,反而对于婚前性行为有着相当严格的约束。为了维护择偶和恋爱的自由,同时又保证正当的性关系,对社交的秩序和规范就有了一定的要求,用以分辨人们青春期、未婚、已婚的界限。由此,苗族服饰就成为了一种标志,用以表明社会成员在不同时期,分为青春期、成年未婚和已婚。这既反映了社会的需要,也反映了民族集体意识。
2.2黔南苗族婚礼服饰文化
少数民族婚礼服的民族特性与汉族有很大差异,但也是其民族特性的表现,许多民族的婚礼服饰都有着一些世代流传下来的特殊风俗讲究。少数民族的婚礼服饰,很大程度上是把盛装当作嫁衣,精装版的民族服饰便是他们的礼服。黔南苗族主要由黔东南、黔中南型服饰组成。黔东南主要流传于贵州省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除男子服装基本相同外,妇女服饰差异较大。黔中南型服饰的特点是以黑、白、蓝色线绣织衣裙或蜡染,其他则与黔东南型大同小异。妇女穿大领对襟衣、百褶裙,系包头帕或头巾,髻发,但各式之间又有明显区别。多穿百褶裙,以黑蓝为主色。再加上亲手刺绣的花腰带、花胸兜。婚礼服饰极其华丽,样式复杂多样。
3黔南苗族婚礼服饰受各因素的影响
苗族在中国主要分布在贵州、湖南、云南、四川、广西、湖北、海南等省内,其中黔南贵州最多,又以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最多,也最集中,而台江又是全国苗族人口比例最高的一个县,苗族占全县人口97%,被称为“天下苗族第一县”,其余分布在毕节、铜六、遵义、黔南、黔西南、安顺、六盘水、贵阳市等,人们常说:“贵州是苗族的大本营”。由于地势高,温度下降,男子还多了大襟长衫,增加了保暖性,左右开衩的大襟长衫利于山地活动。女子服饰仍然以百褶裙为主,但是长度均为中长较为常见。丰富的服饰刺绣图案便来源于这里的秀美景色。山林中的苗人多以花鸟刺绣为主,水域附近的苗人则更多以绣鱼虾为主,由此可见当地的气候在关系着服饰款式的同时,也与图案有很大的关系。
不管是黔南苗族还是其他地区的苗族,无论是在造型时,还是在设色时,都表现出一种按照自己的意志来构建的能动心态。造型手段多采用象征、夸张、变形、添加的装饰手法,既没有装腔作势,也没有故作姿态,它是一种真情实感的自然流露,处处显露出淳朴自然美的特色。特别是在婚礼服饰中体现得尤为重要,在婚礼服饰上主要以蓝色和黑色为主,在头饰、领口、袖口、腰带、百褶裙边、裤脚等刺绣中体现尤为突出。在对自然的向往和崇敬中,苗族人民最为喜爱盛开的花朵,所以在苗族的婚礼服饰中,把他们最钟情的十几种花卉作为服饰的主要图纹,并赋予艳丽的色彩。在苗族服饰中没有定式的龙形象,这正好说明了苗族人民自由、放任的原生态主义的审美观念,苗族服饰中苗族人对龙的概念正好反映了无定式的这一现象,符合中国古代对龙的描绘。
由于风俗和日常生活的习惯差异,苗族未婚女孩子穿着的裙子是样布做好之后的刺绣,然而已婚的妇女穿用裙子是在整条都做好之后,一起放进染缸进行染色,从而得到统一的色彩。苗族的裙子还有新款和旧款的差异,从长短的角度来讲,旧款裙子前面要比后面短两寸,后者一样。婚礼当天,男方上身要穿着6、7件衣服。女方则穿多条裙子,一般是6条,从而突显出女孩子的心灵手巧。杆洞苗族的结婚服饰则不同,他们的男装上衣一层就可以了,女装也不需要层次感。但是融水的苗族服饰又不同,他们同样会多镶嵌几层布在边饰上,显示女孩子的手巧。由此可以看出,婚礼服饰能够反映苗族人很多的日常生活。
4黔南苗族婚礼服饰的发展
苗族传统婚礼服作为苗族社会形象的标志,在保持自己独特风格的同时,又与其他文化交融产生新的文化因子,一直处于不断变迁当中。黔南是贵州省古人类活动较早的地区之一。自唐来以后,黔南的主体民族苗族和侗族在这里定居下来,并共同创造了具有明显民族特色和地域特色的原生态文化。少数民族特色文化产业为代表的刺绣、银饰开始兴起是在80年代初期。
黔南苗族妇女蜡染作为主要装饰,她们将蜡染运用到头巾、围腰、灰服、裙子、绑腿上。蜡染生产工序基本上是手工操作,成为贵州最具有代表性的民间手工艺术品类之一。黔南苗族服饰文化产业的发展就应主动利用自身丰富多彩的民族文化吸引更多消费群体,提升和完善服务质量和商品的质量,通过消费群体的消费来开发和壮大苗族服饰文化产业,从而更广泛地实现苗族服饰文化产业的经济价值和社会价值。黔南一直以其民族文化所具有的色彩图案丰富、风格独特、工艺突出,成为其文化资本的特色,为苗族婚礼服饰产业的发展提供了充足的养料和良好的发展前景。
nlc202309020043
5黔南苗族婚礼服饰特点
从功能角度来讲,苗族婚礼服饰与其他民族的服饰一样,美观、大方、自由、民族、标识等都体现了苗族婚礼服饰的实用功能。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衣料大多是麻布,生产条件有限使得工艺上只能用手工自纺、自染、自织,大多数服饰在制作的过程中,都比较简单、粗糙,相对来说,服装缝制量比较少,衣服大多数没有扣子,体现出了苗族服饰材质的朴素美。材质上,表达了苗族人民崇尚自然、热爱生活、憧憬未来的审美意义,从某种程度上来说,黔南苗族婚礼服饰也有“意味的形式”。苗族婚礼服装所蕴含的朴素自然美为人类共同之美。正如卡西尔说:“艺术为人生开启了一道崭新的层面,它为人生提供的深度,我们仅凭对日常事物的领悟是不可企及的。”苗族百褶裙的造型元素之一的“褶”在黔南苗族婚礼服饰中也十分耀眼,百褶裙的质感、立体感、造型、韵律感具有浓厚的民族风格和极高的审美价值。黔南苗族妇女的百褶裙,不仅记载传承了苗族历史和文化的发展历程,而且蕴含着艺术韵味和文化内涵,同时也表现出苗族妇女的美丽、勤劳、朴实、热爱自然的美。
6黔南苗族婚礼服饰中色彩的运用
黔南苗族婚礼服饰色彩的自然美也是重要的元素之一。苗族常年居于崇山峻岭之间,自然环境清幽雅静,所以自然环境中的所有都是苗族服饰的色彩搭配题材,不论是色块还是纹样的色彩,几乎是自然痕迹的模仿。黔南地区的苗族,老年人喜穿青黑色,大多取自然之物染色,这本身就是一种创造与自然和谐的表现。姑娘多以蓝、黑等深色或白色为底色,上面用各种植物花卉或动物来衬托,其中绿叶红花又分为不同的层次,绿色象征田野,红色代表田野中的硕果累累。苗族传统百褶裙的材料多为麻布,色彩浓郁、明亮、层次丰富,再上其它色彩,显得鲜而不艳,华而不俗。裙子多以百褶为主,裙摆绣有色彩丰富的图案花纹,亮丽活跃,大方美丽。
苗族婚礼服饰上的图案特征带给了我们很多的启示:图形结合了当地人民的思维与生活;在进行图案设计时,富有底蕴。例如:在苗族婚礼服饰图案中,小花苗女裙上有形式各异的抽象图案,染印痕迹明显。图案一般有三层,三层图案分别为大江、土地、天空。这三部分表达了小花苗先民的对自然的向往和世俗场景的描绘,洁净的天空,也同时表现了苗族人民对美好未来的向往。
苗族婚礼服饰对于现代社会有着无可比拟的利用价值,从色彩特征来讲,当下,消费者和企业都越来越重视产品色彩带来的视觉冲击。使用色彩更为单一、纯度高、强对比在设计制作上十分显著、特点明确。黔南苗族喜用红、蓝、青白,忌用黄色,恰如中国传统婚礼服饰以红色为主,彰显其喜庆红火,这种用色的偏好在现代设计中也常有出现。例如可口可乐在中国的广告中,抓住了中国人过年过节喜用红色来寓意红红火火,特意推出了“泥娃娃阿福”的红色主题形象。将可口可乐红火、喜庆的象征,充分利用了中国人对色彩的偏好。黔南苗族婚礼服饰中,装饰图案色彩多为撞色,如在佩戴大量银饰时常着青色里衣来衬托银饰的洁白与华贵。在袖口或裙摆处可常见以红、绿、蓝、白为间隔装饰,色彩亮丽独特。现代社会中,撞色搭配越来越受到重视,黔南苗族服饰红中带绿,绿中点红这样的搭配图案花纹随处可见,是苗族色彩搭配的经典之处。
结语
黔南苗族婚礼服饰的传承与发展,随着生命的流动而发生着变化。苗族婚礼服饰发生的变化,突出表现在配饰上,以前,苗族女子婚礼服饰的银饰重达10多公斤,但是到了今天,这种配饰已经不便携带,苗族婚礼服饰的繁琐也不符合现代生活需求和审美需求,苗族人的婚礼服装和配饰,在当今也开始走向时尚和简洁,顺应时代的浪潮,从色彩、工艺、纹理图案、面料等各个方面都发生了变化,同时也吸取了其他民族服饰的结构元素,改变了服饰面料和制作工艺,这些变化都是时代发展的必然。当下,对苗族婚礼服饰的色彩研究刚好可以为更好的传承与发展提供依据和寻找方向。笔者认为充分提炼苗族婚礼服饰色彩,用服饰色彩作为这一民族婚礼服饰的符号进行现代服装设计是一条活态传承的理想道路。
苗族服饰原创服装设计 篇4
一、云南苗族服饰图案暨图形元素的再创造
云南苗族服饰图案是特定历史和环境下的产物, 在漫长的历史发展过程中, 形成了大量的“母题”图案, 所谓“母题”图案, 即是被苗族全民所共识的主题纹样。通过分析云南苗族服饰主题图案的发展演变过程, 可以得知, 传统民族图案在每一个历史的演变过程中, 都不是对原有“母题”图案的彻底否定, 而是以新的审美观念赋予其新的形式, 注入新的元素, 使“母题”图案得以不断地发展与创新。因此, 对云南苗族服饰图案的传承与应用, 就必须对图案纹样进行再创造, 使其更加适应现代社会的设计语言。需要强调的是, 云南苗族服饰图案再创造, 其本质是以原型图案的元素为切入点所进行的二次创造。
1. 元素的分解与转换
元素的分解与转换是云南苗族服饰图案的再造方式之一, 即从图案的原形中提炼最具有特征的元素和单位, 再运用新的形式将这些元素进行变异、重构, 打破图案原形的组织结构形式, 从而产生新的图案形式。这种方法既保留了云南苗族传统图案的个性特征, 又促使图形向新的样式转化, 也是单一图案再造的主要手法。
2. 新元素的置换
新元素的置换是现代图形创意中的一种表现方法, 也可以运用到云南苗族服饰图案的再创造中, 即选择一个简洁的云南苗族服饰图案形态, 在保持图案原形的基本特征的前提下置换新的元素以完成二次创造。
3. 元素的重组
元素的重组, 即是选择云南苗族服饰图案美的部分或角度为元素单位, 并保留最具特征的部分, 再将这些元素按照和谐有序关系进行重新组织和编排, 进而完成图案的再创造, 使它产生新的式样。比如苗族“菱形纹”和“虎爪花纹”元素的重组形式, 是将元素按照新的秩序关系进行组合, 发挥元素特质的同时又产生了新式样。
二、云南苗族服饰图案暨图形元素在现代设计境遇中的传承与应用
云南苗族服饰图案元素对现代设计、民族化设计有着直接的借鉴与指导作用。但在具体应用过程中, 绝不是简单地将图案进行拼凑和挪用, 通常要根据前文当中所提出的图案再创造方式, 将图案元素进行转换与整合, 使之与现代设计语言相吻合。如此, 云南苗族服饰图案元素才能适用于现代设计的各个领域。
1. 云南苗族服饰图案元素在民族化包装设计中的应用
民族化的包装设计具有直接和间接的提升商品文化价值的功能。从现代消费和商品包装形式上讲, 创新是市场竞争与发展的必然, 但创新并非摒弃民族传统文化和随意拼凑, 创新应该是以继承传统文脉为起点, 所进行的形式与内容的重新认识。云南苗族服饰图案元素在民族化包装设计的具体应用过程中, 需要注重以下几点: (1) 根据包装的形式和商品特质, 采用与之相适应的图形元素。 (2) 善用简洁化、抽象化、形式化的苗族图案元素, 因为这些元素往往具有几何感的式样, 通俗地讲, 就是显得不“俗”, 从而较易与现代包装的形式相吻合。 (3) 图案元素的组合应强调其形式美感, 使用面积不宜过大。 (4) 采用元素的置换处理方法, 根据苗族图案形态特质, 取其神似为元素, 并结合汉字所做的银饰系列包装设计, 使之看似苗族图案的造型但又非图案本身。 (5) 善于抽取传统图案当中最具特色的元素并对其进行形式化的处理, 多尝试将简单元素进按照对称、叠加、拼接等方式进行重组, 使之产生独特和意外的新造型, 更能够适用与现代包装中图案的设计。
2. 云南苗族服饰图案元素在装饰设计中的应用
装饰的作用是在物体的表面添加辅饰的要素, 其目的是强化形式上的美感。云南苗族传统纹样虽然是服饰上的装饰图案, 但通过上节中所述的方式方法对其元素进行再造, 可使图案在形态、形式、组合关系上充分发挥出装饰的效能, 使它在装饰设计的各个领域中发挥重要的价值。需要强调的是, 在运用云南苗族服饰图案元素进行装饰设计的过程中, 当图形元素的每个部分相互结合时, 在结合部常常会有“意外”新空间的产生。所谓“意外”, 是因为它往往是在结合过程中偶然产生的, 可能超出事先的预想, 具有意想不到的奇特效果。云南苗族服饰图案的“意外”效果是构成新装饰效果的积极因素, 随机性也变为必然性, 变化与统一的秩序关系也自然在构成中得以呈现。此外, 在云南苗族服饰图案的形式中, 很多图案原本被称为“负形”的背景在构成中参与了造型, 起到了正负形转换的作用, 在视觉上呈现出底色与起花之间的流动美感, 装饰效果的视觉张力显得更为突出。以下是我对“昆明市滇池路公共设施形象设计”这一工程所做的具体案例, 道路公共设施的装饰风格设计体现出云南少数民族传统特色。在道路公共广告牌设计当中 (如图) , 将云南苗族服饰“田连阡陌纹”和“螺蛳花纹”为元素应用于该设计的装饰效果当中, 并将元素进行重组和一系列形式化的处理, 使之更加符合现代人的审美。按照同样的方法, 在其他道路景观设施和公共休息椅设计当中, 云南苗族传统图案元素在发挥装饰效能的同时, 也使设计显得更具民族特色, 同时提升了作品的文化价值。
3. 云南苗族服饰图案元素在广告招贴设计中的应用
传统图形是现代广告招贴设计创意的必要元素。云南苗族服饰图案元素在广告招贴设计中的应用, 需要注重图形背后蕴含的特质和规律。也就是说, 强调其神似, 使其在应用后呈现出具有传统图形的特征, 但又并非是民族图案本身的特点。例如在需要表现传统民间艺术形象的招贴设计中, 可以抽取苗族传统图形式样为元素, 并融合汉字, 利用汉字组成具有苗族传统图案样式的设计, 既体现出汉字的表达意念, 又传达传统图案的视觉效果, 从而传神、达意。
三、结语
元素是云南苗族服饰图案的构成要素, 直接反映着图案的性格特征, 具有强烈的传统特质。因此, 传统图形在现代设计中的运用, 绝非简单地挪用与拼凑, 需对传统图形元素加以转换、重构, 使其在发挥传统民族特色效能的同时又符合现代设计的语境。只有这样, 才能使传统民族图形的价值得以展现。为此, 本文提出了云南苗族服饰图案及图形元素的再创造方法, 使其形式美感得到增强, 并根据这些方法结合实际案例加以论述。这一研究, 对苗族服饰图案的传承与发展, 以及构建民族化特色的艺术设计都具有积极的意义。
摘要:云南苗族服饰图案在漫长的发展和演变中, 已不仅仅是简单的视觉符号, 而成为一种凝聚着人的情感和思维意识的独特艺术体系。因此, 云南苗族服饰图案具有不可限量的艺术价值。为了进一步研究云南苗族服饰图案的传承, 以及在现代设计境遇中的应用, 作者提出了基于云南苗族服饰图案暨图形元素再创造的迫切性、必要性和方法, 同时做出了大量传统图案元素在包装、广告招贴及装饰设计中应用的作品案例, 并提出了在具体设计应用时需要注重的方式方法。这一研究, 对苗族服饰图案的传承与发展, 以及构建民族化特色的艺术设计都具有积极的指导作用。
关键词:云南苗族服饰图案,图形元素,现代设计传承与应用
参考文献
[1]杨正文.苗族服饰文化[M].贵阳:贵州民族出版社, 1998.08.
[2]杨鹃国.苗族服饰——符号与象征[M].贵阳:贵州人民出版社, 1997.10.
[3]彭晓.云南民族民间艺术 (下) [M].昆明:云南人民出版社, 1994.02.
[4]张永发.中国苗族服饰研究[M].北京:民族出版社, 2004.09.
融水苗族服饰解析 篇5
关键词:融水苗族服饰,视觉形象,文化精粹
引言
广西是全国少数民族人口最多的省区, 境内约有40多个少数民族, 而柳州则是汉族和岭南各少数民族最重要的交汇点, 一个典型的多民族“大杂居、小聚居”的区域。各民族在这块土地上繁衍生息, 孕育积淀了浓厚的、独具魅力的传统民族服饰, 尤其是柳州融水苗族服饰堪称中华民族文化艺术中的瑰宝。
融水俗称“大苗山”, 其苗族支系服饰以款型、图案、色彩、材料、配饰等元素有机组合的外在视觉形象为载体, 折射出无形的灿烂而丰厚的文化精粹, 成为了平凡生活中不平凡的“走动艺术”。从大苗山服饰文化艺术这块沃土中, 我们可以发掘与汲取现代艺术设计“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养分。
一、融水苗族服饰的视觉形象
1. 传统的造型款式
融水苗族支系服饰在核心深处, 蕴藏并坚守着古老苗族上衣下裳 (裙) 的形制。女装华丽精美, 典型的妇女上装是无领无扣交襟或对襟的咖啡色调亮布外衣, 也有少数外衣为紫色调或红色调, 内穿一件菱形胸衫, 下穿及膝百褶裙, 小腿打“绑腿”系花带, 衣服多处镶贴着十分精致的苗绣花边, 盛装时佩戴银冠、银胸牌、银手镯等品种繁多的银饰品, 未婚姑娘还在裙侧挂俗称“裙彩”的令箭形装饰条, 如下图1所示。而男装则相对简朴, 男子穿多颗布扣对襟咖啡色调亮布上衣, 下着大裆宽脚裤, 用土布裹头。
2. 多样统一的图案组合
融水苗族服饰的图案绝不以单一的形式出现, 而是人、神、动植物、战争迁徙等不同题材、不同时空、大大小小的纹样密密地布满在衣服上。大苗山的苗族先民们认为蝴蝶妈妈、继宇鸟孕育了包括人类始祖姜央在内的世间万物, 在当地的苗族服饰上很容易就可以看见立体或平面的蝴蝶、继宇鸟图案造型。同时, 妇女们还尤为喜爱用寓意美好的植物花卉纹样作为图案的主体, 赋予最丰富绚丽的色彩, 宽条状或大面积放置在服装的各个显著部位, 再搭配条饰宽度、面积均小一些的几种甚至十几种其它纹样, 围绕主纹样作烘托, 如下图2–a、2–b。通过交互编排、巧妙组合, 各式图案纹样主次分明、疏密有致地布局在服饰上, 显示出一种多元化的和谐美感。
3. 大胆绚丽的色彩搭配
融水苗族妇女们大胆地追求服饰色彩的绚丽感, 其用色几乎囊括了自然界一切美好的色彩。她们在衣服领口、袖口、底摆等处的布料上镶贴花边条饰, 把淡紫、桃红、嫩绿、黄绿、天蓝、蓝绿、明黄、橙黄等十几种颜色处理成细碎星点的花草, 这些亮丽的花草恰到好处地点缀、提亮了暗沉的咖啡底色, 并用条饰边框界定, 使这些鲜亮的五颜六色不至于游离出去。虽然整套服饰的色种多、对比强、明度高, 但色调却不感觉杂乱、生硬或浮躁, 反而觉得充满张力、气韵生动, 很有高低起伏的节奏感, 如下图2–a、2–b。这种大胆、斑斓、绚丽的服饰配色, 带给观者愉悦的视觉刺激和深刻的心理感受。
4. 古朴独特的服饰用料
融水苗族“靠山吃山”, 利用当地及周边的环境资源就地取材, 经家庭作坊手工制作而成主要的服饰材料。桂北大苗山气候湿暖, 适合种植棉花和蓝靛, 20世纪90年代以前, 那里的苗族妇女们自种、自纺、自织、自染而得窄幅的土布。聪慧的她们还利用当地特有的某种植物汁液、河底淤泥、鸡蛋清等自然资源, 将织好的土白布几埋几洗、几椎几晒, 最终制成平整结实、有光泽的“亮布”, 这种“面料再造”后的“亮布”难以被树枝、荆棘划破, 还能够阻挡湿气和山风, 因而成为了大苗山主要的服装面料。装饰辅料方面, 也是点点滴滴都来源于当地及周边环境的原始自然物或自然加工品, 如白鸟绒毛、果壳木珠、白银等。
5. 花样繁多的配饰
融水苗族服装的配饰花样繁多, 有银冠、银牛角、银扇、银插花、土布头帕、木梳、银耳环、银项圈、银胸牌、披肩、围腰、腰带、裙彩、银手镯、银戒指等, 每一种配饰又有各式各样的款型花样。其中, 银质饰品是最重要的组成部分, 大苗山苗族妇女戴银“以多为美、以大为美、以重为美”, 整套银饰从头到脚“全副武装”重逾十公斤, 走起路来环佩叮当、银光闪闪, 见下图3。
二、内在的文化精粹
1.“天人和一”的理念
天就是我, 我就是天, 天的本根与人的心性相通, 人是天地万物中不可分割的一部分。融水苗族先祖以自觉的、深沉的“原始感悟”, 将整个服饰文化体系建立在“天人合一”的理念上。
他们在这一理念上建立其服饰体系的方方面面, 包括服饰形制、款式、图案、色彩、用料、工艺等。上有天, 下有地, 融水苗族服饰上有“衣”与天相应、下有“裳”与地相称, 保持着“上衣下裳”的本色。其大部分款型源于赖以生存的大自然, 是对自然生物形象的模仿, 比如妇女们穿着的及膝百褶裙, 细密、垂直的皱褶布满裙身, 据说是模拟山坡上青杆菌的褶子和外形而创作的;久负盛名的“百鸟衣”, 把轻盈的白色鸟羽点缀在衣裙上, 则是模仿美丽的小鸟在身上轻舞飞扬。创作的图案人、神、动植物多体结合或同在一个画面出现, 十几种颜色的花草绚丽开放, 人与世间万物和谐共生。以及采用全天然无污染的原材料, 手工自制纯棉土布、银质或木质饰品, 面料再造“亮布”等等——“崇尚自然、天人和一”这一文化理念在大苗山苗族服饰中被表现得淋漓尽致。
西方人总是企图以高速发展的科学技术征服宇宙、掠夺自然, 而融水苗族服饰仿佛告诫世人, 人与宇宙自然是息息相通的一个整体, 与自然界相融合是人类生存和可持续发展的根本, 也是现代艺术设计应该致力追寻的本源。
2.“跨界创作”的方式
融水苗族先人以针为笔、以线为墨、以布为纸在服饰上记述民族历史和信仰, “跨界创作”, 成就了一本独特的、生动的“无字史书”, 形象地向后人讲述着大苗山深沉的民族历史和永不磨灭的民族精神。
立体或平面的蝴蝶妈妈和继宇鸟图案造型明显地出现在盛装银冠、胸牌、裙彩等处, 是这一民族尊奉她们为本族先祖的体现。造型颇为壮观的银牛角头饰, 形象地反映出大苗山人对“牛角人身”的祖先蚩尤的永恒记忆和讴歌。还有银项圈上挂着的鱼形吊坠, 那是在述说先民稻田养鱼的生活习惯;而银冠上雕刻的“骏马飞渡”浮纹, 则是在描绘族人悲壮的迁徙场景……融水苗族服饰与其历史信仰文化交融在一起, 成为了一本穿在身上的活生生的“史书”。
由于长年从事一个行业门类的设计工作, 长时间服务于商业客户, 设计师们通常会逐渐丧失兴奋点和新鲜感, 设计思路日趋僵化枯竭。融水苗族人的“服饰史书”, 开辟了一个崭新的创作方式——“跨界创作”, 指引并鼓舞着今天的设计师以全新的艺术角度和表达方式, 将服饰、书画、陶俑、瓷器、剪纸、建筑艺术等不同种类的文化艺术有机的嫁接融合在一起, 大胆、自由地去寻求非常规的突破。
3.“多样统一”的规律
“多”与“一”是个性与共性的关系, 事物既要多样有变化, 又要统一不杂乱, 成为矛盾的统一体。融水苗族妇女潜意识地遵循着“多样统一”的基本艺术规律, 把诸多不同元素协调地融为一体, 将民族审美观念中的整体感作了极为透彻的表现。
她们胸有成竹地把人、神、动植物、战争迁徙等各类题材、相异时空、大大小小的图案纹样, 淡紫、桃红、嫩绿、天蓝、明黄等十几种鲜亮的、绚丽的、充满张力的颜色, 还有从头到脚满满当当、繁花似锦的银冠、银牛角、银耳环、银胸牌、银手镯、腰带、裙彩等配饰, 以及纺织、浸染、刺绣、镶贴、缝制技艺和几埋几洗、几椎几晒的面料再造手段……方方面面的不同元素统统放置在一套服饰上, 同时运用对称、均衡、对比、节奏、韵律等形式法则老道地掌控、整合这些元素于一体, 使整体饱含一种繁复绚丽而又高度统一的和谐美感, 营造出服饰浓郁的民族风韵与艺术魅力。
现代人求新求变的心理需求和审美素质的不断提高, 使千人一面的国际化风格之路越走越窄。大苗山苗族妇女将变化的、不同的多方配置在一起, 探求“个性化的创新、多元化的和谐”的做法, 非常值得我们在现代艺术设计中去大力借鉴、传承和弘扬!
结语
在大苗山的田野考察中, 笔者一次次被那漂亮的、独具魅力的苗族服饰, 以及苗族人的智慧所深深折服;却也一次次痛心于这种珍贵的民族服饰正逐渐朝着灭绝的方向发展!作为广西少数民族文化遗产的融水苗族服饰艺术, 是一块宝贵的、充满审美华彩的沃土, 将我们的艺术血脉根植于此, 深刻感悟和活化运用, 以期具备深厚有力的民族文化底蕴, 创作出独特的、富有魅力的现代艺术作品!
参考文献
[1]广西壮族自治区人民政府.中国少数民族人口最多的省区——广西壮族自治区[EB/OL]. (20011-5-24) [2011-12-28]http://www.gxzf.gov.cn/zjgx/gxzz/sh/201105/t20110524_323788.htm
[2]韦荣慧.云想衣裳:中国民族服饰的风神[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 2008.9:16–17.
【苗族服饰原创服装设计】推荐阅读:
苗族服饰文化05-26
苗族服饰加工厂简介范文09-22
服饰品设计08-10
服饰品牌标志设计06-22
传统服饰设计理念12-24
描写服装服饰的成语11-11
《多彩服饰》教学设计及反思08-16
对调服饰设计工作室介绍11-11
苗族蜡染06-04
台江苗族08-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