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循环型住宅

2024-08-05

资源循环型住宅(精选3篇)

资源循环型住宅 篇1

摘要:发展节约循环型农业是河南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 构建环境友好型、生态友好型经济发展机制和推进社会又好又快发展的必然选择。该文从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面临的资源环境问题出发, 指出当前发展节约循环型农业的重要性和紧迫性, 分析了农业面临的资源环境问题和导致这些问题的原因, 最后从优化农业产业结构、治理水土流失和加强生态环境建设等方面提出推进节约循环型农业发展的对策。

关键词:节约循环型农业,资源环境,问题,对策,河南省

“十八大”报告提出, 节约资源是保护生态环境的根本之策。资源利用方式的根本转变, 是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和效益的根本。发展循环经济, 能够促进生产、流通、消费过程的减量化、再利用、资源化。节约循环型农业就是根据建立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要求, 运用循环经济原理和方法, 调整和优化农业生态系统内部结构及产业结构, 提高农业系统物质、能源的多级循环利用, 形成共享资源和互换副产品的产业化链条组合, 最大限度地实现废弃物的综合利用和减少对环境的污染, 从而实现农产品清洁生产和资源可持续利用的农业模式[1]。如何更好地坚持资源节约的原则和按照环境友好型、生态友好型的发展模式, 探索、构建河南节约循环型农业的发展机制, 不仅对促进中原经济区崛起和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作用, 而且对其他地区的农业发展模式也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1 河南发展节约循环型农业的重要性和紧迫性

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是在我国面对资源约束与环境污染日益严峻的情况下确立的经济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的重要指导思想。河南是一个农业大省, 对农业发展要求较高, 又处于城镇化发展的快速推进期和转型期, 使得作为第一产业的农业面临着资源与环境的高度依赖性, 更加要求其发展过程必须充分坚持资源节约和环境友好的原则, 否则将难以实现农业的可持续性。

1.1 农业产业结构调整要求实施节约循环型农业

农业结构调整是推动农业产业化经营和发展生态农业的前提条件。河南农业产业结构从整体上讲, 农产品批量生产小、标准化生产率低、商品率较低, 不适应当前市场经济和现代化农业发展要求。具体来说, 就是传统种植业比例偏大, 经济作物偏少;生态农业专业化生产水平低, 生产经营规模小;传统农业生产经营比重较大, 新兴特色农业发展缓慢。要在未来时期内保持农业的持续和高速发展, 从规模、数量型向集约、效益型转变, 河南就必须大力推进和实施节约循环型农业生产模式, 把循环经济的“减量化、再利用、资源化”的原则真正贯穿到现代农业生产的各个环节, 逐渐构建适应河南区域特色的节约型、循环型农业生产模式。

1.2 农业资源条件要求实施节约循环型农业

河南省是我国第一人口大省, 人口总数占全国的7.5%, 使得人均资源大大低于全国平均水平。在土地资源方面, 人均耕地面积只有0.08 hm2, 不足全国人均耕地面积的25%, 人地矛盾十分突出[2]。全省地下水资源约为216亿m3, 相当于全国水平的7.1%, 北部地区缺水严重, 农业用水效率低[3]。地表水资源总量为409.7亿t, 接近全国水资源总量的1.45%[4]。近年来, 河南省人均林地、牧草地、森林面积、矿产资源都在减少, 且后备资源相当贫乏。农业资源短缺的本质在于传统的高消耗、低效能、粗放型农业发展模式。节约循环型农业的实质就是以尽可能少的资源消耗和尽可能小的环境代价实现最大化的发展利益, 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现实选择。要保持农业资源环境的合理永续利用, 最大限度地发挥资源效益, 必须实现农业发展模式的根本转变。

1.3 农业环境状况要求实施节约循环型农业

《2011年河南省环境状况公报》显示, 目前河南省农村环境问题依然十分突出, 农业面源污染严重, 农业生态环境承载力依然较弱。旱涝灾害频繁, 伏旱发生概率高达60%以上, 常造成秋季作物严重减产, 甚至绝收。大量化肥、农药及其他化学物质无节制地投入使用, 造成地表水污染呈加重趋势, 导致农业环境和食物链遭受污染, 进而加剧破坏了农业生态平衡体系。另外, 农业自身产生的废弃物, 如秸秆、塑料薄膜等也给农业生态环境带来了不利影响。因此, 更应该自觉地优化农业发展模式, 维护农业环境的承载能力, 才能实现农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2 河南实施节约循环型农业面临的资源环境问题及原因分析

资源环境问题是农业经济发展的前提和基本条件。河南省作为农业大省, 长期以来传统的粗放型农业发展模式对资源环境造成了极大浪费和破坏。目前, 河南实施节约循环型农业面临的资源环境问题主要有以下几个。

2.1 农业水土资源稀缺程度日益加剧

农业生产所依靠的最基本的自然资源是“光、热、水、气、土”, 水土资源是农业生产发展的命脉性资源和支撑条件, 也是受社会经济发展影响最大的2种自然资源。从土地资源看, 自改革开放以来, 在不断加快推进实现工业化、城镇化进程的趋势下, 尤其是耕地非农化日趋严重、资源数量不断减少、稀缺程度日益增强, 直接影响了河南农业的可持续发展。河南省人均土地资源、人均耕地面积都远远低于全国的平均水平。据资料显示, 全省水土流失面积60 567 km2, 现有水土流失面积约3.46万km2, 约占全省山地丘陵面积的44.1%, 每年新增水土流失面积约160 km2。全省土壤流失量达1.2亿t/年, 折算成流失土壤中的氮、磷、钾肥力100万t, 比全省山区每年施用的化肥量还要多。严重的水土流失使得耕地中有效耕层变薄, 土地肥力下降, 养分严重流失, 水库、河道淤积, 又进一步加剧了水土流失区域农业旱涝灾害。

与土地资源稀缺的现状相同, 河南水资源情况也不容乐观。从表面看, 全省水资源总量相对丰富, 但近年来下降趋势却十分明显, 更为严重的是地下水过度开采, 地表水污染趋势加剧, 农田水质污染严重, 农业水资源利用系数低。无论从人均上还是从单位面积土地占有水量看, 河南省水资源都是极度缺乏的, 因缺水造成部分地区的农业基础生产力下降, 农业可持续发展受到严重影响。

2.2 农业生态退化态势日渐增强

农业生态退化, 土地生态力下降, 使得河南省的各种自然灾害次数增多, 周期缩短, 频繁发生的自然灾害不仅给农业生产、农村稳定和农民生活带来了影响, 也进一步加剧了农业、农村生态恶化。据统计, 2006年河南省由于生态退化造成直接经济损失达到109.7万元, 由于森林火灾造成的经济损失达到103万元, 由于地质灾害造成的经济损失达到825万元;2011年全省年平均降水量为717.4 mm, 较常年偏少2%, 秋季出现了近50年来罕见的低温阴雨天气, 部分地区出现雾霾天气。生态恶化造成的各种损失, 已经成为农业和社会发展的沉重负担。另外, 滥用农药、化肥、农膜, 导致农业生产的二次污染和重度污染, 土壤和农产品中高毒、高残留农药风险加大, 严重影响人民群众的生命健康。据统计, 目前全省每年使用化肥300余万t, 有效利用率仅为1/3, 大量化肥存留土壤或渗入地下, 形成污染暗流;由农产品中的农药残留造成的帕金森病、老年性痴呆以及运动神经疾病等大脑功能紊乱性疾病的死亡人数大幅上升, 近年来食用蔬菜中毒事件也时有发生。

2.3 农业环境污染趋势越发严重

随着河南工业化进程加快, 农业环境污染治理欠账太多, 使得环境容量相对不足, 环境承载能力较弱, 局部地区的农业环境仍在恶化, 人与环境、农业与环境的矛盾日渐尖锐, 这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当地农业及经济的可持续发展。目前, 废水及主要污染物排放、废气及主要污染物排放、固体废物等是影响农业发展和农村环境的主要媒介。2011年, 全省工业和城镇废水排放量为38.99亿t, 化学需氧量排放量143.67万t, 氨氮排放量15.38万t, 工业废气排放量为40805.34亿标m3, 氮氧化物排放量166.54万t, 一般工业固体废物产生量14 584.85万t[5]。近年来, 农田秸秆燃烧也成为大气污染的重要原因, 全省大部分秸秆被弃置不理或直接焚烧, 不仅浪费了大量的资源和能量, 也污染了大气环境, 甚至引发火灾。同时, 一些地方还把污染严重的企业搬迁至农村地区, 造成城市污染向农村、农田“漂移”。地下水抽样检测, 水质较差和极差的占73.5%;全省没有一个城市空气质量达到优级, 近半数省辖市大气环境质量属于轻度污染, 少数城市属于中度、重度污染。

3 推进河南节约循环型农业发展的对策

发展节约循环型、生态友好型农业, 是实现河南农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举措, 也是助推中原经济区建设的重要途径。长期以来, 传统农业对资源环境依赖程度较大, 农业经济技术升级缓慢, 产业机构选择范围狭窄, 反过来又导致资源环境综合利用率低、生态破坏、资源耗竭、产业竞争力弱等一系列问题。因此, 河南农业发展迫切需要按照十八大及十八届三中全会的要求, 调整产业结构和发展模式, 治理水土流失和加强农业生态环境建设, 促进农业资源环境的良性循环, 着力构建节约循环型农业发展模式。

3.1 优化农业产业结构, 整合构建节约循环型农业的核心力

产业结构优化是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的动力和源泉, 也是实现资源节约、环境良好, 消除资源环境对农业经济发展制约, 构建节约循环农业的重要措施。调整农业产业结构主要围绕农业生产结构、区域布局和产业化经营来实现。调整农业内部各产业结构之间比例关系, 稳定种植业基础上, 加快发展畜牧业和林业、渔业的结合及农牧结合、农林结合、林牧结合、牧渔结合等, 更加合理地开发利用农业资源;结合市场导向, 调整农民增收方式和产品结构, 大力发展多种经济作物和饲料作物, 着重发展具有生态环保价值的果业和林业, 发展无公害、绿色的肉、禽、蛋、果、蔬等市场畅销的涉农产品, 尤其是一些名特优产品和精细农产品;依托区域比较优势, 实现农业的产业化经营, 如独特的自然条件、生态环境、人力资源等, 因地制宜地发展具有巨大经济效益的农产品, 实施集约化经营, 深化新品种发展及深加工, 以龙头企业和农业专业合作组织为依托, 积极促进农、企合作, 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 形成种、养、加工、运输和服务一体化的产业化经营链条, 解决好小生产与大市场之间的矛盾;积极推广先进农业技术, 开发科技含量高、附加值高的优势农产品, 切实提高农业产业化主体生产能力。如河南沈丘将农业产业化经营与生态农业建设相结合, 走出了一条以农生工, 以工促农, 拉长产业链, 推进产业化经营, 实现“产加销一条龙、贸加工一体化”循环经济发展新路子。

3.2 治理水土流失, 发挥构建节约循环型农业的巩固力

水土保持是一项重要的社会公益事业, 是农业经济发展的重要内容。坚持抓好水土保持宣传教育工作, 建立健全水土保持执法机构、执法队伍和规章制度, 强化水土保持国策意识、生态文化理念和水土资源科普知识, 不断增强广大干群水土资源保护意识;进一步强化水土保持的监管措施, 统筹规划水系、道路、农田、村庄、绿化、美化、景观建设和整治, 提高生产建设单位履行水土保持义务的自觉性;建立资源环境承载能力监测预警机制, 对水土资源、环境容量、环境承载力实行限制性措施, 实行资源有偿使用制度和生态补偿制度, 从根本上改变过去“少数人受益、多数人负担”的状况, 强化“谁受益、谁负担”的生态补偿机制;按照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要求, 严控非农建设用地, 科学配置水土资源, 最大限度地提高土地资源的利用率和生产力, 妥善解决群众的生产和生活问题, 努力转变用地方式, 加快经济发展由外延向内涵挖潜、由粗放低效向集约高效转变, 促进土地利用方式的创新和土地利用效率的提高, 以土地供应的硬约束来促进经济发展方式的根本转变[6], 有效协调人口、环境、资源的矛盾, 持续维护生态环境, 有力保护水土资源, 达到“治一方水土、建一个产业、活一方经济、富一方群众”的目的。

3.3 加强生态环境建设, 增强构建节约循环型农业的发展力

十八届三中全会指出, 建设生态文明社会, 必须建立系统完整的生态文明制度体系, 实行最严格的源头保护制度、损害赔偿制度、责任追究制度, 完善环境治理和生态修复制度, 用制度保护生态环境。面对日益严重的农村、农业生态环境, 加强生态环境建设, 无疑是正确而理性的选择。进一步改革生态环境保护管理体制, 各级环保部门和农业部门要密切协作, 治理工业“三废”对农业生态环境的污染, 加大事前、事中和事后监控力度, 实施环境评价指标体系, 严格惩处破坏农业生态环境的单位和个人;积极运用经济杠杆对生态环境的保护作用, 推动实施资源税改革, 健全自然资源资产产权制度、用途管制制度和有偿使用制度, 逐步将资源税扩展到占用各种自然生态空间;严格控制化学合成物质的使用, 尽量减少化肥、农药对农业生态环境的污染和破坏, 实现经济、社会和生态效益的统一和可持续发展, 如改用有机肥料、配方化肥, 推广无公害生物农药, 使用可降解的农膜等;开展环境价值量核算, 建立健全绿色国民经济核算评价体系和绿色GDP核算制度, 如资源核算、环境核算, 改变过去单纯以GDP作为衡量经济发展状况和政府工作的做法, 把发展循环经济、建设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要求纳入到农业经济建设中, 构建科学完整的生态环境资源统计指标体系, 及时反映自然资源、生态环境和环境污染的统计指标, 真正实现在节约资源、保护生态中实现农业的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田华, 陈杰, 王莉.构建河南省节约循环型农业的对策分析[J].河南农业科学, 2011 (11) :4-7.

[2]喻新安.策论中原崛起[M].北京:经济管理出版社, 2006:50.

[3]张淑萍.河南省农业可持续发展的思路与对策[J].乡镇经济, 2008 (5) :99-104.

[4]贺卫华.河南省农业生态环境承载力分析[J].学习论坛, 2010 (7) :38-40.

[5]2011年河南省环境状况公报[Z].河南省环境保护厅, 2012-06-04.

[6]路燕, 宋莉莉.河南省粮食核心区建设背景下耕地保护机制研究[J].农业科技管理, 2010 (29) :11-13.

资源循环型住宅 篇2

一、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在循环经济的实施过程中面临的问题

循环经济和传统经济不管是在资源配置方面,还是在经济增长方面,都有着很大的不同。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离不开市场经济环境,所以,企业在人力资源管理方面将会面临很多问题:

(一)我国循环经济法等相关法律的出台,主要是为了解决废弃物过多和排放量过多的问题。虽说能够在一定程度上促使企业经营活动的规范化与标准化,但该条例也对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作出了限制。该法规中的有关条例鼓励企业领导者生产有利于环保的产品,使用清洁能源,节约水源和材料。对于资源浪费和破坏环境的行为,公民有权制止和举报。对于政府发布的循环经济政策和信息,公民有知情权和监督权。在颁布循环经济法后,法律将会影响到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和生产工艺流程。在循环经济的要求下建立健全资源利用和废物回收制度。同时,为了加强企业人力资源的社会责任感,提高其环保意识,应重新调整人力资源的管理理念和生产理念,实现理念创新。

(二)在实施循环经济发展战略时,将会对企业的产业链产生多种影响,从而使产业中的原材料和企业排除的废物得到有效地控制,原来以牺牲环境为代价的经济发展模式已经不再适用。企业所创造的价值也要符合循环经济发展的要求,从而使企业的目标得以实现。在循环经济中,技术指导和服务的作用主要是企业人力资源管理部门负责。在进行企业人力资源管理战略制定时,企业人力资源管理部门应该具备循环经济发展的观念。

二、循环经济下企业人力资源管理战略

从企业发展的高度来看,一个企业的人力资源管理战略可以是一个企业发展的动力,也可以是企业竞争力重要的来源。企业的人力资源发展战略一方面应该与企业自身发展情况相适应,另一方面,也应该符合循环经济发展的要求。确保企业组织的发展战略和社会的发展战略相一致。影响企业发展战略的主要因素有:人员选择、薪酬系统、信息及信息系统。下面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分析:

(一)制定合理的人力资源管理战略

循环经济法的实施在一定程度上改善了企业的经营状况,同时也改变了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的`劣势。因此,必须在循环经济的背景下,根据现有经济资源的新特点,制定新的经济发展战略。循环经济实施的主体是政府,政府和行业部门应该大力提倡资源节约和环境保护的宣传,通过教育的力量加强人们和企业的可持续发展意识,为企业培养具有环保意识的人才。为了在循环经济中增强企业竞争力,应该设置专项的循环经济发展资金,完善企业创新机制,提高企业人力资源从事节约资源和清洁生产的技术能力。另外,还要定期对企业员工进行循环经济知识的培训,提高员工的环保意识,也提高企业领导者对循环经济的驾驭能力。培养员工的创新意识和发展意识。

(二)制定科学的循环经济的公司政策和保证制度

公司的政策在公司发展过程中非常重要,因此需要制定科学的循环经济的公司政策和保证制度。企业应建立完善的信息沟通渠道,及时了解国家的环保政策和经济政策,行业关于循环经济的政策、法规动态这些都是重点信息,应该根据政府对循环经济的创新和政策,制定科学合理的公司政策和保证制度。现代社会是资源节约型和环保型社会,应该结合社会背景,促进企业在循环经济下的运行效果,为企业发展战略创造新的条件吗,强化企业领导者在企业管理模式变革中的职能。企业应加强循环经济的教育宣传,加大循环经济的文化经济建设,培养员工的环保意识。遵循循环经济发展战略,调整企业的组织结构和管理机构。建立专业的团队,负责循环经济创新的工作,鼓励这些组织进行技术创新,把这些创新成果应用于企业的发展和人力资源管理,取得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三)制定全面的薪酬制度

基于循环经济的再生资源回收利用 篇3

基于循环经济的再生资源回收利用

循环经济是以资源的反复利用为核心,再生资源回收利用是实现资源宏观循环的主要环节.本文分析了目前我国再生资源回收利用面临的`困难,探讨了循环经济理念下的再生资源行业体系构成,并提出了相应的对策.

作 者:黄少鹏 作者单位:安徽财经大学研究生部刊 名:技术经济英文刊名:TECHNICAL ECONOMY年,卷(期):“”(10)分类号:F0关键词:循环经济 再生资源 回收利用 再生资源行业

上一篇:模式预测下一篇:腹腔镜修补疝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