循环资源化

2024-09-14

循环资源化(共12篇)

循环资源化 篇1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 人们对肉蛋奶的需求也不断增加, 致使畜禽生产规模愈来愈大, 现代化、集约化程度愈来愈高, 饲养密度及饲养量急剧增加, 同时畜禽粪便的排放量也急剧增加。2000年国家环保总局的调查表明, 1999年我国畜禽粪便排放总数达到19亿t, 是工业固体废弃物排放量的2.4倍[1], 2003年全国畜禽粪便的年产生量超过24亿t[2], 据预测, 2020年中国畜禽粪便每年排放总量将达到42.44亿t[3]。

畜禽粪便的成分复杂, 除含有多种营养元素外, 还含有很多病原菌、寄生卵虫和重金属等, 并且容易产生温室气体和有害气体。目前, 我国畜禽养殖的污染防治工作严重滞后于产业的发展, 管理和处理应用技术的示范推广力度不够, 已成为农村及城郊面源污染的主要因素和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制约因素。我国畜禽养殖污染排放量大、浓度高, 如果依赖于工业化达标排放处理, 既不经济, 亦不符合目前农村实际情况, 因此必须走资源化循环利用的道路[4,5]。该文对国内外畜禽粪便资源化循环利用的模式和技术进行综述, 以期为各地开展畜禽粪便的资源化利用提供借鉴。

1 畜禽粪便的资源化特征

畜禽粪便虽然是一类污染物, 但其本身固有的特点使它同时也成为宝贵的资源。首先, 畜禽粪便同许多工业污染源不同, 畜禽粪便除含有丰富的有机物质外, 还含有作物所需的大量元素, 如氮、磷、钾等, 施用于农田对提高土壤肥力、改善土壤结构、强化土壤持续生产能力具有重要的作用, 因此畜禽粪便是一种肥料资源。其次, 畜禽粪便中的粗蛋白含量几乎比畜禽采食饲料中的粗蛋白含量高50%, 含有8%~10%的氨基酸和粗脂肪、磷、钙、镁、钠、铁、铜、锰、锌等多种营养元素, 其所含的氮素、矿物质、纤维素等能够取代饲料中的某些营养成分, 因此畜禽粪便也是一种饲料资源。第三, 畜禽粪便中含有大量的有机碳, 将畜禽粪便同秸秆等农业废弃物一起进行厌氧发酵产生的沼气, 不仅解决了畜禽养殖粪便污染问题, 同时还能够为农户提供清洁安全的能源, 可解决我国广大农村燃料短缺和大量焚烧秸秆的能源利用问题。因此, 畜禽粪便又是一种燃料资源。

2 畜禽粪便资源化循环利用的原则与模式

2.1 原则

当前, 可持续发展战略成为社会发展的主流, 以资源利用最大化和污染排放最小化为主线, 逐渐将清洁生产、资源综合利用、生态设计和可持续消费等融为一体的循环经济战略是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手段。传统经济是一种由“资源-产品-污染排放”所构成的物质单向流动的经济, 而循环经济倡导的是一种与环境和谐发展的经济发展模式。它要求把经济活动按照自然生态系统的模式, 组织成一个“资源-产品-再生资源”的物质反复循环流动的过程, 使整个经济系统以及生产和消费的过程基本不产生或者只产生很少的废弃物, 以从根本上消解长期以来环境与发展之间的尖锐冲突。

“减量化、再利用、资源化”是循环经济最重要的3个原则, 每个原则对循环经济的成功实施都是必不可少的。减量化原则针对的是输入、输出端, 旨在减少进入生产和消费过程中物质和能源流量以及废弃物的产生;再利用原则针对的是生产过程, 尽可能多次或以多种方式地使用物品, 避免物品过早地成为垃圾;资源化原则针对的是输出端, 把废弃物再次变成资源以减少最终处理量, 也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废品回收利用和废物综合利用。

循环经济为解决畜禽粪便污染环境问题提供了理论依据。作为资源, 当畜禽粪便在畜禽养殖与生态环境链条中循环流动时, 其中的能量和物质达到了以生态环境能够容纳的形态重新流回生态环境系统中的目的。畜禽粪便在资源化利用链条中与生态环境系统之间的循环流动, 是一种深层次的循环, 这种系统与系统之间的物质循环, 实际上体现了畜禽粪便在循环经济过程中的减量化、再利用、无害化。它将畜禽粪便资源化利用链条作为子系统和谐地纳入生态环境系统中, 促进2个系统的协调共生。这种方式能够减少对自然资源的索取, 可以更有效地利用畜禽粪便, 将其化为可以继续利用的资源, 形成“资源-产品-再生资源-再生产品”的物质流动闭合回路, 最终顺畅地进入生态环境系统中, 降低畜禽粪便对生态环境的影响, 为生态环境减轻负担, 并且提供自我恢复的空间。

2.2 模式

2.2.1 肥料化再利用模式。

目前, 畜禽粪便的肥料化再利用模式主要有直接施用、栽培食用菌利用和堆腐后施用3种情况[6,7,8,9,10]。直接施用主要是将畜禽粪便直接或者简单堆沤后施于农田。新鲜猪粪中的挥发性脂肪酸具有抑制和消除植物土传病害的功能, 因此, 将新鲜的猪粪作为肥料直接施入大田, 既可以为作物提供营养元素, 又可以消除一些土壤中的病害。直接施用的方法不需要很大的投资, 操作简便, 易于被农民接受和利用。但由于畜禽粪便中水分含量高, 直接利用常常会受条件的限制。把畜禽粪便用于栽培食用菌也是一种资源化利用的方式, 畜禽粪便含有丰富的有机质和氮、磷、钾等元素, 将其与一定的辅料堆制发酵后, 可用于栽培食用菌。目前, 加入的辅料主要为含碳量较高的稻草或者秸秆及无机肥料、石膏等。畜禽粪便的堆腐后施用是目前最为常用的肥料化方法, 是在人为控制条件下进行的。

2.2.2 饲料化再利用模式。

畜禽粪便中含有未消化的粗蛋白、粗纤维、粗脂肪和矿物质等, 经过适当处理杀死病原菌后, 能提高蛋白质的消化率和代谢能, 改善适口性, 可作为饲料来利用。目前, 畜禽粪便的饲料化主要利用模式有直接喂养、干燥法和热喷法等[9,10,11,12]。用鸡粪混合垫草直接饲喂奶牛的方式已被许多西方国家所采用, 在饲料中混入上述粪草饲喂奶牛, 其结果与饲喂豆饼饲料的效果相同, 此方法简便易行, 效果也较好, 但要做好卫生防疫工作, 避免疫病的发生和传播。干燥法分为自然干燥和机械干燥, 自然干燥法是将新鲜畜禽粪便单独或掺入一定比例的糠麸拌匀后, 摊在水泥地面或塑料布上, 随时翻动使其自然风干, 然后粉碎、掺到其他饲料中饲喂, 此法成本较低, 操作简便, 但受天气影响大, 且易造成环境污染。机械干燥法是采用相关设备进行干燥, 可达到去臭、灭菌、除杂草等目的。此外, 近年来处理动物粪便的新型微波设备研究已有较大的进展, 该设备主要采取微波技术使动物粪便通过加热器受到强大的超高频电磁波辐射处理, 通过干燥、灭菌、杀虫和除臭, 将动物粪便转化成再生饲料, 该方法目前应用较广泛。热喷法是将畜禽粪便经过热蒸与喷放处理, 改变其组成的结构和部分化学成分, 并经消毒、除臭后, 使畜禽粪便变为更有价值的饲料。如该方法将新鲜鸡粪先晾至含水量30%以下, 再装入密闭的热喷设备中, 经过3~4 min处理, 迅速将鸡粪喷出, 其体积可增大30%左右。此法处理后的鸡粪膨松适口, 有机质消化率可提高10%, 并可消灭病菌, 除去臭味。热喷技术投资少、能耗低、操作简便, 具有广阔的利用前景。

2.2.3 能源化再利用模式。

能源化再利用也是畜禽粪便资源化利用的重要模式, 主要有直接燃烧、乙醇化利用、沼气化利用、发电利用和热解技术利用等[8,10,13]。直接燃烧在我国北方草原地区较为常用, 牧民们收集晾干的牛粪作燃料直接燃烧, 用来取暖或者烧饭, 这是粪便直接作能源的最简单方法。但这种能源利用方式不够充分, 且易造成空气污染。乙醇化利用主要利用畜禽粪便中丰富的纤维素资源, 通过一定的处理 (如碱预处理等) , 将畜禽粪便中的木质纤维素进行预处理, 然后转化为糖, 进一步发酵成酒精, 可作为乙醇化的原料。畜禽粪便的乙醇化利用可替代粮食生产酒精, 进而创造巨大的经济效益, 但目前还未见投入工业化生产的相关报道。沼气化利用在我国应用较为广泛, 即利用受控制的厌氧细菌的分解作用, 将粪便中的有机物转化成简单的有机酸, 然后再将简单的有机酸转化为甲烷和二氧化碳。

沼气燃烧或发电工程中, 沼渣和沼液可以作为肥料或饲料[13]。畜禽粪便的沼气化利用可在多方面代替煤、石油、天然气等不可再生资源, 既节约资源又保护环境, 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但是, 提高沼气出产率及合理利用沼渣和沼液是制约其发展的关键问题。发电利用主要是将畜禽粪便以无污染方式焚烧, 然后发电利用, 焚烧过程中产生的灰分还可以作为优质肥料。这一利用模式既可创造经济效益, 减少环境污染, 又节约了煤炭、天然气等不可再生资源, 但目前在我国应用并不广泛。热解技术主要是对畜禽粪便在缺氧或无氧条件下进行热降解, 最终可以生成木炭、生物油等。畜禽粪便的低温慢速热裂解, 可制取活性炭产品, 活性炭获得率为23%~37%。畜禽粪便的中温快速裂解产物以生物油为主。目前, 关于畜禽粪便的中温热解处理技术大多处于实验室研究阶段, 对投入实现工业化应用还需进一步深入研究。畜禽粪便的资源化循环利用模式可归纳为如图1所示。

3 畜禽粪便资源化循环利用技术

3.1 沼气发酵

沼气工程的总体布置应满足工艺要求, 即布置紧凑, 并便于施工、运行和管理。畜禽粪便的沼气工程一般由4个环节组成:前处理、厌氧消化、后处理和综合利用。以规模化养殖场粪便污水的厌氧消化为主要技术环节, 集粪污处理、沼气生产、资源化利用为一体的系统工程, 由预处理、厌氧处理、后处理、综合利用等部分组成, 厌氧处理是其中最重要的一个环节。养殖场污水通过排污管道自流到调节池调节池前设置格栅, 以清除污水中较大的污物, 人工清出的粪便运到调节池, 与污水充分混合后, 将料液送入沼气池内。为使沼气池内保持适宜的温度, 可在气温降低时采取保温措施。产生的沼气经脱水、脱硫、脱杂净化后作为生产或生活用能。沼渣根据情况定期排出可用作有机肥使用, 沼液进入后处理系统, 可作为营养液喂猪或作为农田的液面有机肥使用[13]。

沼气发酵的过程大体上可分为2个阶段:第1阶段为产酸阶段, 由产酸菌将碳水化合物、多糖、蛋白质等化合物分解成短链脂肪酸 (乙酸、乳酸、丙酸) 、氨气和二氧化碳;第2阶段是沼气和二氧化碳的生成过程。将粪便进行沼气发酵, 其中, 大约有60%的碳素转化为沼气从水中冒出, 积累到一定程度后产生压力, 通过管道即可使用。使粪便产生沼气的条件, 首先, 保持无氧环境, 可以建造四壁不透气的沼气池, 上面加盖密封;其次, 需要充足的有机物, 以保证各种微生物正常生长和大量繁殖, 一般认为在1 m3发酵池容积中, 每天加入1.6~4.8 kg畜禽粪便为适;第三, 有机物中碳氮比应适当, 在发酵原料中, 碳氮比一般以25∶1时产气量最大, 可在进料时应适当搭配、综合进料;第四, 沼气菌生存温度范围为8~70℃, 但沼气菌的活动温度以35℃时最活跃, 此时产气快而多, 如池温在15℃时, 产气少而慢, 发酵期约为1年;第五, 沼液p H值保持在6.4~7.2时产气量最高, 酸碱度可用p H试纸测试。一般情况下发酵液可能过酸, 可用石灰水或草木灰中和。在发酵时将粪便进行稀释, 稀释不足会增加有害气体 (如氨等) 含量和积聚有机酸而抑制发酵, 稀释过度会增加耗水量和增大发酵池容积。通常发酵池干物质与水的比例以1∶10为宜。在发酵过程中, 需要对发酵液进行搅拌, 以加速发酵进程、增加能量回收率和缩短发酵时间。如果能在发酵池上安装搅拌器, 则产气效果更好, 搅拌可连续或间歇进行。

3.2 堆肥

堆肥通常需要进行预处理, 对固态排泄物进行必要的水分 (60%~65%) 及营养成分比例调节, 同时对堆肥的通气量和p H值也加以调整, 以避免采用直接干燥的废弃物导致消耗大量能量以及产生氨氮臭气等二次污染物。预处理后, 分别进行一次发酵和二次发酵。一次发酵是利用微生物将易分解的有机物分解, 此时须维持高温。在高温状态下, 将病原微生物、蛔虫卵和杂草种子灭活。此外, 频繁翻动1~2 m高的堆肥垛以达到强制通风的作用。一次发酵的周期一般为7~14 d左右;二次发酵将大分子量有机物进一步缓慢分解, 形成腐殖质物质, 该过程中将一次发酵物堆成2 m左右, 翻堆次数减少, 这样可以在2~6个月内达到完全腐熟的堆肥产品。浆状物的堆肥处理后, 处理水可作为液肥施用。

堆肥时要注意调节堆肥条件, 根据各种堆肥原料的营养成分和混合堆料中碳氧比、颗粒大小、水分含量和p H值等要求, 可将计划中的各种堆肥材料按一定比例混合堆积。堆肥过程中的主要影响因素包括通风、温度、填充料、堆料含水率、C/N比和p H值等几个方面。

近年来, 好氧发酵处理也被用于堆肥处理中。该类堆肥的产品腐熟度高, 易于储存, 是一种适于农田施放的处理方法, 在日本等国有较为广泛的使用[6]。在反应槽内, 可添加木屑等作为载体供高温好氧微生物附着生长, 这些微生物可以将原料中的有机物分解为二氧化碳和水, 有机物几乎完全矿化, 污泥产生量极低。有机物分解过程中产生的热量可以将水分完全蒸发, 与中温菌相比, 高温菌的基质摄取速度与自身分解速度都有明显的提高。

3.3 蝇蛆养殖

养殖蝇蛆也是畜禽粪便饲料化利用的一种重要方式。蝇蛆营养价值很高, 利用畜禽粪便繁育蝇蛆再喂畜禽, 不但能大大降低养殖成本, 而且饲喂效果显著[12]。有试验表明, 用蝇蛆喂鸡, 每日每只鸡饲喂10 g (鲜蛆) , 饲喂10 d, 产蛋率和蛋重均比对照组提高11%, 平均每1.41 kg鲜蛆就可增产1 kg鸡蛋, 而生产1 kg鲜蛆的成本仅0.5~0.6元。

繁育蝇蛆设备简单, 操作简便, 一年4季均可生产 (冬季室内生火) , 尤其适宜饲养户繁育。种蝇的生长发育分卵、蛆、蛹、蝇4个阶段, 每个阶段所需时间是:卵变成蛆约需8~12 h, 蛆变成蛹约需120~144 h, 蛹变成蝇约需72~96 h, 蝇生长96~120 h后产卵。这4个阶段为1个世代, 每个世代约需12~15 d (296~372 h) 。

种蝇既可通过引种获得, 也可用野生蝇灭菌培育代替。野生蝇灭菌培育方法如下:将含水10%的培养基放入羽化缸, 然后放入待蛹化的蛆虫, 5~7 d形成蛹后, 用0.1%高锰酸钾或漂白粉溶液将其浸泡2 min, 再选用粒大饱满的蛹置入种蝇笼中饲养。蝇笼可用铁棍或木条制成0.5 m×0.5 m×0.5m的笼架。为节省占地面积, 也可采用叠层饲养。每笼放养种蝇约1万只, 饲养温度在24~30℃、相对湿度在50%~80%。每个蝇笼中放置清洁饮水1杯 (直径4~6 cm的塑料杯) , 放置2个饵料盘 (普通小醋磲) 用于盛红糖和蛆浆。

蝇蛆培育时需要配制培养基, 可用猪粪、鸡粪加入适量的麸皮, 配制成含水量为65%的培养基。将配制好的培养基装入塑料大盘或特制的方盘内 (大规模饲养可建水泥池培育, 池的长、宽、高为1.2 m×0.8 m×0.4 m) , 厚度为3~5 cm, 夏天所建池厚不超过3 cm。按1 kg培养基接种4~5 g蝇卵, 充分混拌后置于22~25℃的培养室内培养。第2天就能繁育成蛆, 4 d后即可做为饲料产品, 可产鲜蛆0.5 kg/m2。利用蝇蛆有避光性的特点, 把培养盘置于强光下照射, 使蛆钻到底层进行分离。这时将上层培养基去掉, 把剩余部分倒入纱布制成的筛内在水中漂洗, 即可获得干净的蝇蛆。

3.4 蚯蚓堆肥

蚯蚓堆肥处理主要通过养殖蚯蚓、消耗粪便、萃取排泄物中的营养元素, 而生产出高蛋白蚓体副产品, 供应动物生产, 促使生物吸收的营养元素与高蛋白蚓体重新进入养殖系统循环利用;同时, 通过蚯蚓和微生物的作用, 把大量的畜禽粪便转化成无臭、无害、具有生物活性的高品质有机肥, 使氮、磷等养分重新循环到农地生态系统中, 实现废弃物资源化, 发展“禽—粪—畜”和“禽—粪—种植”循环经济模式。

蚯蚓的养殖方法主要有: (1) 池养法:选择遮荫处, 用砖砌成养殖池, 池深70 cm; (2) 坑养法:挖深60~80 cm、长宽各100 cm的坑, 将坑底夯实; (3) 箱养法:小型养殖箱的规格为50 cm×35 cm×15 cm;大型养殖箱的规格为1.5 m×0.9 m×0.6m, 箱面加盖; (4) 棚养法:利用塑料大棚进行养殖, 大棚呈拱形, 跨度6 m, 长度15~30 m, 两边扩充2 m为饲养区, 中间2m为通道, 地面用水泥或砖石铺平, 拱形棚顶遮盖有色塑料布。塑料棚安装通气窗以调节气温和湿度。在较高养殖水平下, 1个30 m×6 m的塑料大棚, 年产蚯蚓2.5 t, 蚯蚓粪250 t。

蚯蚓堆肥环境中主要技术参数为: (1) C/N以25~45∶1时蚯蚓堆肥处理效果最佳, p H值以4~8为宜; (2) 温度以18~28℃为宜; (3) 含水量 (湿度) 以50%~80%为宜 (加秸秆时含水量应该控制低一些) ; (4) 蚯蚓投入密度以1~2 kg/m2或2 000~5000条/m2为宜; (5) 铜、锌浓度控制范围:Cu<500 mg/kg;Zn<750 mg/kg;超过此值会对蚯蚓生长有一定的负影响; (6) 蚯蚓分离宜在晴朗天气的中午进行; (7) 在进行新一次蚯蚓堆肥时, 应从前一次堆肥中提取一部分蚯蚓带陈堆肥扩展到新的养殖床上, 使蚯蚓在接触新料以前有一个缓和时期; (8) 为调节基质的C/N, 畜禽粪便可考虑与木屑、稻草、杂草、草菇渣等搭配; (9) 料堆大小夏季宜窄垄薄料 (15~25 cm) , 冬季宜宽畦厚料 (30~50 cm) ; (10) 应采取防寒防暑、通气、防逃措施。在冬季可通过搭建塑料暖棚或用双层塑料薄膜夹一层麦草铺盖蚓床等措施以增温防寒;在夏季可通过搭建遮荫棚, 给蚓床盖草帘子, 给蚓床早晚各浇1次沼液等措施以降温防暑。

蚯蚓堆肥2~3月后应该及时采收以括土收集蚓体, 利用蚯蚓避光的特性, 在阳光或灯光照射下, 用刮板逐层刮料或用钉耙在表层耙动使其成团, 然后把蚯蚓团置于孔径为5cm的框上, 框下放收集容器, 在光照下蚯蚓自动钻入筛下容器中, 蚯蚓的粪粒和杂物残留在筛上。

蚯蚓的鲜体蛋白含量为8%~12%, 干体蛋白含量为50%~70%, 该含量接近于鱼粉, 且蚯蚓的脂肪含量高于鱼粉, 必需氨基酸含量接近鱼粉, VA、VB、一些微量元素含量远远高于鱼粉, 有较高的经济价值, 可作为动物性蛋白饲料、人类营养保健食品和医药保健品。在我国古代《千金方》《本草钢目》等16本以上的医学著作中记述了蚯蚓在医药上的应用, 仅在《本草钢目》一书中就有40多种药方涉及到了蚯蚓的使用。

3.5 燃烧及炭化处理

当畜禽粪便中的水分含量较低时, 燃烧及炭化处理是目前可选择的另一种资源化处理方式。水分含量低于70%时可以采用自燃法, 水分含量高时需要加入辅助燃料。自燃产生的热量可以回收作为干燥畜禽粪的热源。燃烧处理的设施主要有火格子燃烧炉、流动床炉和回转式燃烧炉等。采用回转式燃烧, 送风机向炉内以100 m/s的速度高速鼓入空气, 畜禽粪便随炉体翻转, 可达完全燃烧状态。

近年来, 取代畜禽粪堆肥化处理而采用炭化处理后得到的炭化物如何有效应用得到广泛的重视。炭化处理的原料为含水率30%以下的畜禽粪便, 采用炭化炉及热风发生炉进行处理。根据处理方法不同, 炉内温度250~750℃, 20 min以上无氧状态热处理生产炭化物, 进一步将炭化物在850℃以上高温条件下加水蒸气活化, 制得活性炭。炭化物可作为融雪剂、堆肥助剂及土壤改良剂等。活性炭可应用于活性污泥处理水 (特别是钙含量高时, 还可用于脱磷处理) 脱色及脱臭剂, 也可作为养殖业中鸡饲料添加剂使用。

摘要:介绍了我国畜禽养殖的发展状况和集约化畜禽养殖的现状, 根据资源化循环利用的原则, 阐述了畜禽粪便资源再利用的模式和技术, 为畜禽养殖的可持续发展提供参考。

关键词:畜禽粪便,资源化,循环利用,模式,技术

循环资源化 篇2

介绍了焦窑煤矿发展循环经济、高效利用劣质资源、延伸煤炭产业链的具体实践.认为煤炭企业走综合开发、深度加工、高效利用、循环发展的道路是实现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途径,应进一步推广.

作 者:杨永仁 任庆仕 作者单位:杨永仁(中国煤炭加工利用协会,北京市和平里,100713)

任庆仕(焦窑煤矿办公室,河北省邯郸市永年县焦窑镇,057150)

发展循环经济 保护资源环境 篇3

在记者的脑海中,发电企业最显著的标志就是冒着滚滚浓烟的烟囱;在记者的印象中,发电企业在生产造福于人类的电能的同时,既消耗大量的能源,也对环境造成巨大的威胁。然而,在对华能伊敏煤电有限责任公司采访的过程中,我们看到了“循环经济”和“环境保护”的旗帜飘扬在呼伦贝尔草原上;听到了环境责任、社会责任的声音回响在厂区内外。

华能伊敏煤电有限责任公司是国内第一个煤矿与电厂“一体化设计、一体化开发”的煤电联营试点项目,1976年开始开发建设,通过露天采煤、坑口发电、灰渣回填、疏干水用作发电循环冷却用水的方式,既实现了资源的循环综合利用,又保护了草原的自然环境和生态。

煤电一体化:因循环而经济

伊敏煤电联营工程是我国能源开发战略的突破,它借鉴了国外煤电联营的管理模式,突破了传统的行业限制,煤电合一、统一经营,项目本身具有得天独厚的循环经济优势。同时,在华能伊敏人的努力下,这种优势发挥得更加突出。

水、煤、灰、土的循环利用

和其他的电厂不同,华能伊敏煤电有限责任公司是露天煤矿和电厂联合,露天煤矿开采的煤,直接通过输煤皮带传送到电厂。这只是循环经济的第一步,即节省电厂所需燃料的运输费用。在此基础上,如何将循环经济的优势发挥到极致,把采煤和发电过程中的水、煤、灰、土循环利用,华能伊敏人下了大功夫。

在开采煤的过程中会产生大量疏干水(疏干水是在采煤过程中从煤层中涌出的水,也是地下水资源的一部分),疏干水如果被直接排到河里,不仅使大量的地下水资源白白浪费掉,而且公司为此还得支付一笔不菲的排污费。伊敏煤电公司把这部分水经过疏干管路直接送给电厂作为循环冷却水补给水,生产和生活中产生的污水经过污水库氧化处理合格后用于灌溉周边的草原,基本实现了污水“零排放”的目标。

伊敏露天煤矿和电厂犹如一对唇齿相依的同胞姐妹,两条长长的蓝色和红色运输走廊把她们紧紧地连在一起。露天煤矿的煤通过3.7公里的封闭式输煤皮带走廊直接送到电厂用于发电,发电后产生的灰渣被分级利用,一部分用于公司内部粉煤灰砖厂制砖,一部分卖给水泥厂用作水泥添加剂,剩余的则通过红色的除灰皮带直接送回到矿区,与剥离物混合后回填露天矿采空区。

呼伦贝尔草原薄薄的土层下面是白色的沙子,珍贵的腐植土是自然界经过了漫长的岁月形成的。公司在露天矿开采的过程中,剥离的腐植土被单独保存,然后覆盖在回填后的采空区表层,用于恢复生态植被,最大效率地实现土的循环利用。

公司煤电一体化的生产模式实现了煤、灰、水、土之间的科学循环利用,每年可重复利用疏干水1300多万吨,综合利用灰渣50多万吨,利用腐植土恢复植被30多公顷。同时,在生产过程中,公司不断进行循环经济项目建设,投资500多万元,建成了年产2000万块粉煤灰砖的新型建筑材料厂;投入60多万元建成了粉煤灰分选储存装卸装置,提高粉煤灰综合利用的附加值。

循环经济的双赢成效

从社会成效来看,伊敏公司“煤电联营”的“循环”模式不仅节约了煤、水、地等自然资源、而且对保护环境、恢复生态等意义重大。比如,在节地方面:燃料的输送和灰渣的返排均通过封闭式皮带传输,大大节约了常规燃煤电厂建设铁路、煤场、水源地、灰渣场所需的土地资源。另外,随着中国经济的迅猛发展,铁路运输供应量的增加远远不能满足需求,煤电一体化的发展模式有利于减轻中国铁路运输的压力。

该模式不仅仅节约资源、保护环境,而且企业自身也从中得到了“经济”实惠。

首先,煤电一体化的循环模式提升了公司的市场竞争力,从以下数字中可见一斑。

0.12元与6.7亿元——我们首先可以从0.12元这个不起眼的小小数字中分析“煤电一体化”的循环模式的巨大收益。公司给我们算了一笔账:把煤从露天煤矿直接送到电厂发电与把煤从伊敏煤矿通过铁路运输到沈阳电厂发电,每度电可以节约0.12元。公司2006年的发电量为67亿度,这样直接节约成本6.7亿元,明年发电量将达到110亿度,则可以节约11亿元,从而大大提高了伊敏煤电公司的市场竞争力。

800多万元——我们从华能伊敏煤电公司了解到,近5年来,疏干水年利用量从500万吨提高到1300万吨,生活和工业废水的再利用量从300万吨提高到400万吨,按照呼伦贝尔地区用水和废水排放收费标准计算,目前每年可以节约水费和排污费800多万元。

250-375万元——粉煤灰利用量从25万吨提高到55万吨。每年约10-15万吨卖给水泥厂作为添加剂,每吨25元,仅此一项的直接经济效益达250-375万元。随着当地建筑市场的发展和生产规模的扩大,以后每年2000万块砖的生产能力也可以为公司带来几百万元的收益。

其次,煤电一体化的循环模式提升了公司的抗风险能力。

近年来,油、电、煤的价格大幅上升、煤质下降、供应紧张,燃煤电厂的燃料供应风险凸现。在这样严峻的形势下,煤电一体化循环经营的伊敏煤电公司由于改进了采煤工艺,从采煤到传送均由汽油改为电能,而且避开了电煤采购、运输等中间环节,成功地规避了燃料供应风险,不仅显示出强大的市场竞争能力,也大大增强了抵御风险的能力,实现了自我良性发展。

煤电一体化:“美丽与效益共赢”的环保责任

华能集团的宗旨是把华能建成一个“红、绿、蓝”三色公司,建设“绿色公司”表明华能注重科技、保护生态环境和促进社会持续发展的人文观念和科学的发展观。伊敏煤电公司正是基于这一宗旨,从公司开始组建就提出了“不让一滴污水流入伊敏河,不让一寸草地沙漠化”的环保理念,并将“环境领先”作为公司发展目标之一。

公司从开发建设以来,始终从污染控制、节能降耗、维护生态三个方面涵盖了整个开发、生产过程并将各项指标进一步细化,促使企业坚持实施清洁生产,严格加强环境管理,不以牺牲环境为代价获取企业的短期效益,实现“美丽与效益共赢”。

提高认识,健全环保监督管理体系

伊敏煤电公司既是能源生产大户,又是能源消耗和二氧化硫、氮氧化物等大气污染物排放大户。对此,煤电公司把提高认识、转变观点放在首要位置,通过大力宣传,使公司各级干部和全体职工牢固地树立起注重科技、降低消耗、保护环境的社会责任意识。公司设立了环境保护管理委员会、环保科技处、环境监测站等环保管理监测机构,同时建立了公司、厂矿、车间三级环保技术监测网络,可以采取多种形式,对污染源、环保设施进行全面、全过程、全方位监理。

加强治理,提高环保控制能力

伊敏煤电公司在加强环境保护管理工作的同时,加大了环境保护设施的改造投资力度,近几年共投资2亿多元进行环保工程设施建设,比如,投资9000多万元的粉尘综合治理项目,对电厂、露天的输煤、除灰、储煤系统及周边环境进行综合治理。系统外部环境全部绿化,系统内部安装了34台除尘器,使输煤和除灰走廊的粉尘浓度降到了2mg/m3以下,有些地方粉尘还不到0.5mg/m3。对于煤炭生产过程中的扬尘,采用几台大型洒水车对采掘周边进行定时洒水降尘,而且在从露天煤矿到电厂的途中安装了层层挡风防尘网,有效地控制了煤尘对环境的影响。

注重创新,搞好节能减排

伊敏煤电公司认识到“科技是第一生产力,环境保护工作如果没有科技的支撑,永远只能停留在初级阶段。而节能减排是最大的环境保护,节能减排的有效途径在于科技创新”。对此,公司近几年投资2亿多元进行了节能减排的技术改造,比如,锅炉干排渣技术改造项目、发电厂抽汽集中供热技术改造项目以及延长大型车辆润滑油使用周期节能项目等。

通过这些项目实施,公司主要耗能指标大幅下降,污染物排放相应减少。2000年至2006年发电煤耗从325g/kwh降到308g/kwh,厂用电率从7.13%降到5.28%,发电水耗从3.14t/Mwh降到2.18t/Mwh。一期烟气的平均含硫量仅为300毫克/标准立方米(国家标准为不超过2100毫克)、氮氧化物含量260毫克/标准立方米(国家标准为不超过1100毫克)。助燃油由5800吨降到695吨。按照年60亿千瓦时发电量计算,与2000年能耗指标相比,公司年节水576万吨,节约标煤10.2万吨,节电1.1亿千瓦时,节油5105吨。二氧化硫年排放量相应减少540吨,氮氧化物年排放量减少510吨。

植树造林,恢复植被,绿化环境

走进伊敏煤电公司方圆99.28平方公里的土地,到处可见清风送爽的大草原,远处不时的有牛羊在恬静地吃草,那无边无限的蔚蓝和草天一色的美景与伊敏煤电公司和谐地相处在一起。这种和谐来源于伊敏煤电公司“环境友好”的理念和他们坚持不懈的努力。

近年来,公司总计投资4359万元,不断恢复自然生态,美化周边环境,增强周围自然环境对工业生产造成的不良影响的容纳力。到2006年上半年,已经种植各种树木96万株,植草坪20万平方米,植树绿化面积9511亩,建了5座生活区公园。为了恢复因煤炭开采被破坏的自然环境,公司每年对露天矿采掘场及排土场进行水土保持和植被恢复工作,到目前为止,共完成水土保持治理面积540公顷,完成排土场植被恢复面积240公顷,使伊敏煤电成为一个真正的“绿色公司”。

“企业社会责任”日益引起人们的关注,但是谁都明白“言易行难”的道理,必须是智慧与行动一致,理想与决心一体,坚守与开创相契,才能成就一件事。这一点在伊敏公司得到了很好的验证。

循环资源化 篇4

关键词:逆向物流,建筑垃圾,循环利用,模式

1 概述

逆向物流(reverselogistics)理论是20世纪90年代在美国和日本等主要西方国家兴起的。詹姆斯·斯多克(JamesStock,1998)发表了《逆向物流方案的制定、执行与应用》报告,报告从企业物流角度论述了逆向物流在产品回收、资源减量化(resourcereduction)、再循环(recycling)、物料替代与再利用(reuse)、废料处理(disposal)以及整修、修理(repair)和再制造(remanufacture)等方面的作用。美国物流管理协会在2002年认为逆向物流是为了资源回收和正确处理废弃物,在高效和适当成本下,对原材料、在制品、产成品及相关信息从消费点的流动和储存进行规划、实施和控制的过程。

我国于2001年制定的国家标准《物流术语》有关物流的定义中,没有明确提到逆向物流活动,但却分别定义了回收物流(returnedlogistics)、废弃物物流(wastemateriallogistics)和绿色物流(greenlogistics),为学术界对逆向物流的研究提供了依据。国内部分学者对回收利用物流做了进一步的阐述,认为为了满足社会公众的需要,对从废弃物来源地到其加工、处理场所,进行的有效率的回收、分拣、净化、提炼及焚烧、掩埋等加工处理,以及对相关信息进行研究、组织、协调、执行与控制的活动过程。

在城市拆迁改造项目中,存在大量的建筑废弃物与建筑垃圾。2008年5月12日发生在四川省的汶川特大地震,产生天量级的建筑废弃物与垃圾,如何分类处置循环加工利用,对资源循环、废弃物处置有关的物流活动,已受到理论界与企业界的广泛关注。显然建筑废弃物与建筑垃圾的循环使用属于逆向物流的范畴,目前我国在这个领域的研究尚处于起步阶段,基于逆向物流的建筑垃圾的资源化利用的研究成果则很少。

完整的物流系统应该是包括正向物流和逆向物流,这一点长期以来一直被忽视,被排除在企业经营战略之外,建筑业逆向物流也并不例外。我国建筑企业必须转变原有的“重视经济,忽视环保”的思维,慎重对待其建筑废弃物的处理。实践证明,有效的逆向物流管理不仅能保护环境,为企业带来明显的经济效益,而且还能提高企业的竞争创优,提高供应链整体绩效。由于逆向物流所创造的经济效益不像正向物流那样明显,但是随着人们保护环境、节约资源意识的增强以及社会法规约束力的加大,逆向物流逐渐受到物流学者和企业管理者的重视。

2 逆向物流的基本理论

一种观点是从物流要素的角度出发,认为物流系统要素分为功能要素、网络要素和流动要素,其中功能六要素,即运输、储存、包装、装卸搬运、流通加工和物流信息处理,是物流活动的基本作业环节,贯穿于采购物流、生产物流和销售物流三个不同的物流结构中。逆向物流作为物流系统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其操作过程自然也隐含着以上六个方面的功能要素。注意到逆向物流在流向、流量和流程等流动要素有其独特之处,需要从战略和操作两个层面综合理解。战略层面主要由策略成本、总体质量、顾客服务、环境和法规问题共5个具体要素构成,而操作层面的具体要素包括盈亏平衡分析、运输、库存、供应链管理、再制造及循环、包装和目标消费者7个,这些具体要素被看做是一个连续的循环过程。正确认识逆向物流的组成要素,对于指导企业更加有效开展逆向物流活动具有积极的指导作用。

另一种是借助系统观点,解释逆向物流是怎样通过获取输入和产生输出,在保持自然界一种平衡状态中扮演角色的。从形式上看,逆向物流是循环型的闭环(closedloop),其理论产生和发展离不开与环境之间的积极交互作用。

国外一些学者运用包括供应商、竞争对手、政府机构和非营利组织四种外界力量影响渠道成员相互关系的模型,结合营销学及管理学的相关理论,提出了影响逆向物流活动的环境因素模型。该模型详细描述了所有不同类型的外界组织,是如何作用于逆向物流活动。模型中的组织也类似于不同类型的潜在组织间(inter-organizational)的伙伴关系,这个框架有输入、输出、管制、竞争四个作业环境,其中政府管制对逆向物流活动的影响最大,起到主动性的作用。

逆向物流系统具有“输入—转换—输出”等功能,其中的输入主要是指包括生产、流通、生活消费过程中废弃物的产生。转换主要是对回收的产品进行检查、分类,然后根据情况进行清洁、升级,按产品结构特点将产品拆分成零部件后进行再加工和处理。输出包括完好如新的产品;循环回收的物料;再使用的零部件、包装物、托盘;焚烧、填埋的废弃物;捐赠的产品等。逆向物流是使商品自最终目的地回流的过程,其目的是适当地处理商品并获取价值、利润。物资的逆向流动过程中,伴随着信息流、资金流、价值流和商务流,它与正向物流无缝对接而成为整个物流系统的有机组成部分。

3 建筑垃圾的资源化循环利用

3.1 理论研究

理论研究方面,YamadaYuichi分析了物流在日本建立循环型建筑业中的作用;我国的学者提出了将正向物流与逆向物流进行整合,建立循环物流系统,并提出了循环物流系统优化策略;也有从物流过程的角度提出了循环物流和循环物流系统的概念,并从企业、供应链、区域三个层次提出了循环物流系统的结构模型与运行模式。

逆向物流管理是基于循环经济的一种供应链纵向变革模式,强调资源环境绩效,获取经济与环境双重效益,要求人们追求经济效益的同时兼顾环境效益。是经济绩效与资源环境绩效双赢的有效管理模式,是一种系统性发展战略,这也是建筑企业供应链管理发展的一个方向。未来人类社会将面临着更为严峻的生态与经济发展的矛盾,企业如何合理利用有限资源,保持适度增长和持续发展,这是一个非常重要且必须关注的重要课题。

3.2 实践应用

“5·12”四川汶川特大地震后,住房和城乡建设部科技司的领导曾表示建设部门当前正积极研究如何资源化利用地震后产生的大量建筑垃圾。建设部也发布了《地震灾区建筑垃圾处理技术导则》(试行),《导则》提出地震产生的大量垃圾要尽量做到资源利用,并注意到因地制宜,就地利用,性能可靠。北京格林雷司环保科技有限公司也掌握了一定技术,可将部分垃圾制作成二次利用的建筑材料。

深圳市循环经济“十一五”发展规划中提出妥善处理建筑废弃物和建筑垃圾。除围海造地、基础填埋、场地平整等粗放利用外,注重建筑垃圾的深度回收利用,不断提高利用水平,逐步建立建筑垃圾分类回收和余土调剂系统;深化建筑废弃物管理体制、机制改革,加强相关政策法规建设;从设计源头优化方案,削减废弃物产生量,降低建筑材料消耗量,最大限度提高废弃物资源化利用率。

大规模的城市化进程与旧城拆迁改造所产生的大量建筑垃圾,因未得到合理利用,而造成环境污染与严重的资源浪费,同时堆积如山的建筑废弃物,影响城市形象,损害城市景观。我们知道一般的民用建筑物其寿命在50~70年,在进入消费者以后达到使用年限或因改建扩建拆迁,而产生了大量建筑产品废弃物,试想再过百年,庞大的建筑垃圾,将严重影响人类的生存环境。同时面对地球资源的不断枯竭,已呈不可逆转之势,大量建筑废弃物进行简单填埋显然不是我们的选择。应该构建建筑业逆向物流系统,并在实践中不断加以完善。

实际上我国建筑业的物流系统普遍存在诸如规模小、布局分散、设备利用率低、运作成本高等问题,很难为资源循环利用提供有效支撑和保障,导致资源利用与循环过程的流通成本过高,是制约循环型建筑业构建的主要障碍。通过分析可以得出其主要原因是建筑业的正向物流与逆向物流均存在管理割裂与运作分散问题,缺乏整体优化思想和有效协调机制。建筑材料配送与建筑垃圾清运分属不同政府主管部门,行业管理目标也不一致。正向物流更多追求经济效益,逆向物流更多追求环境效益。造成了各类资源,如土地占用,配送中心与固体废弃物分拣中心相关物流设施,材料配送与固体废弃物收集等的车辆运行,不能有效整合,直接影响企业经济效益和可循环利用废弃物资源化利用的社会环境效益。

4 建筑垃圾的资源化循环利用的模式

模式问题显然是逆向物流理论研究的核心与目标,建筑垃圾的资源化循环利用也应该从模式问题着手。

4.1 建筑企业、建筑材料供应商与专业的物流公司合作联营

由生产同类产品的建筑生产企业、供应商与专业的物流公司成立一个联营组织,由该组织负责这些生产商的正向和逆向物流工作。这种模式是“基于共同的物流管理理念上,由多个以上独立企业组成战略联盟”。能够在企业间形成相互信任,共担风险,共享收益的物流伙伴关系,通过契约,形成要素双向或多向流动的中间组织。这种模式的优点是优势互补,企业间利益一致,容易达成共识,新建的物流公司,能很快发挥其作用,但易受到市场的影响,尤其是物流行业本身利润率较低,而逆向物流则更低,一旦哪个企业违约或破产,合作联营就会难以为继。

4.2 建筑垃圾的资源化循环利用物流专业化经营

应用现代物流理念,推动建筑垃圾的资源化循环利用物流专业化经营的物流企业建设,这种模式主要由政府主导,在其成立初期,由政府投资兴建,不以营利为目的。经过一定时期发展以后,实现规模化、效率化、现代化运作,使其能成为自主创造经济效益,又有利于资源节约与环境保护的建筑业循环物流系统执行主体。这样能在较短时间内解决建筑企业物流系统普遍存在的规模小、运作成本高的问题,也不至于使物流企业因成立之初困难较多而导致破产倒闭。

4.3 建筑产品生产企业物流自营模式

企业在现有的资源的基础上,投入一定的资金和人力,强化企业内部物流职能,对建筑废弃产品进行逆向物流。企业逆向物流自营可以降低企业物流交易成本、避免企业商业机密的泄露以及提高企业的品牌价值等方面。从企业长期发展上看,企业逆向物流自营还可以加强企业产品信息的反馈,促进生产工艺的改进,回收处理过程以及与正向网络的结合。这种模式的运作国家必须给予优惠的政策,否则建筑企业将失去动力。

5 建筑垃圾的资源化循环利用运作过程中的问题

通过分析注意到距离顾客最近的代理人收集旧产品的逆向物流的效率最高,直接影响资源节约、循环、替代、再利用、废弃、重新装配、维修、再制造。顾客中使用废弃物的比例和采用再制造建筑材料的比例,揭示逆向物流的运作过程,直接关系到逆向物流的成败。物品回收不可能像生产一样可控制,建筑废弃物存在的时间和数量同样不可确定。对逆向物流网络的需求,物料匹配的约束,再制造操作和高度变化的处理时间下的物料随机安排问题,存在扰动、参数、延迟等因素的不确定性。

建筑垃圾逆向物流回收中心选址问题,以总成本最小化为目标,在被选地址中选择最佳地点建立配送中心或回收中心,并同时确定各需求点的配送方案和各回收点的回收方案。其中各被选地址上既可建立行销中心,也可建立回收中心,甚至可以共建。

建筑垃圾的资源化循环利用过程中,客户价值变得十分重要,客户购买再制造建筑材料的动机,产品的适用范围和服务,以及客户对市场激励的反应,将起到关键性的作用。从物流流程的视角研究,必须确定哪些是逆向物流中最相关的活动,采取有效措施降低这些相关活动的成本,将能大大改善逆向物流的绩效。

6 结论

运用逆向物流相关理论,依托循环经济发展的条例、法律法规,选择典型区域或城市,着手建筑垃圾循环利用物流模式构建的实证试验,投资建设建筑垃圾循环利用回收中心。组织相关科研机构进行建筑垃圾现场调查取样与研究,探讨在保证安全与质量条件下的建筑垃圾回收利用的技术、经济成本低适宜推广的解决方案。倡导以政府投资为主体,辅以财政、税收的优惠政策扶持,积极引导企业及民间资本投资到建筑垃圾循环利用中来,整合现有的物流资源,推动建筑业实现循环型发展模式。引导和约束生产者、消费者的生产和消费行为,使得物流经营者将废弃物及时分类回收加工和妥善处理,最大限度实现资源的再循环利用。

参考文献

[1]黄映辉,等.逆向物流的不同视角与概念界定[J].第四届中国国际物流高峰会,2003(10):72-77.

[2]郝皓.逆向物流不再沉默[J].第三届中国国际物流高峰会,2002(9):1-9.

[3]达庆利,等.逆向物流系统结构研究的现状及展望[J].中国管理科学,2004,12(1):131-138.

[4]Guide V D R,Wassenhove L N.The Reverse Supply Chain[J].Harvard Business Review,2002,80(2):25-26.

矿产资源循环利用及其建议与对策 篇5

本文阐述了矿产资源的特点及其对我国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意义,同时提出了矿产资源持续供应面临的问题,提出了循环经济的.概念,并对矿产资源领域如何发展循环利用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建议,并总结了今后应该研究的方向.

作 者:张成强 Zhang cheng qiang  作者单位:中国地质科学院郑州矿产综合利用研究所・郑州,450006 刊 名:中国矿业  ISTIC PKU英文刊名:CHINA MINING MAGAZINE 年,卷(期):2006 15(5) 分类号:P577 关键词:矿产资源   存在问题   循环利用   对策  

富士施乐:资源循环推动绿色IT 篇6

富士施乐(中国)有限公司高级副总裁陈小恳告诉本报记者,富士施乐的创始人非常重视环保,中国政府也一直倡导企业的绿色环保责任。今年1月1日,中国正式实施《废弃电器电子产品回收处理管理条例》,明确制造商有义务对废旧电器电子产品回收再处理,并且国家将给予回收政策上的扶持。富士施乐早在多年前就开始积极推进资源循环理念,从产品设计开始就考虑到方便拆解、循环使用。目前,富士施乐是工业和信息化部确定的10个再制造试点之一。

废旧电子产品的拆解和零部件再利用,一直以来都是IT业界面临的重要难题:一方面,拆解过程中有可能产生二次污染;另一方面,仅仅将拆解出来的零部件进行再次利用,有旧货翻新的嫌疑,用在整机中,可能会对未来的整机产品质量产生影响。

富士施乐苏州工厂是如何解决这些难题的呢?

零污染、零废弃、零填埋

富士施乐苏州工厂总裁大竹雄二告诉记者,苏州工厂实施的是“零污染、零废弃、零填埋”理念。

“我们的‘零废弃’是指不进行填埋和单纯的焚烧,而是将废旧设备拆解。所回收的废旧电子产品进入工厂后,最后将被拆分成70类零部件和原材料,或者被再利用,或者将原材料交给合作伙伴生产各种不同的产品。”大竹雄二介绍,“在这个过程中,没有丢弃、没有填埋、没有污染。”

据悉,为了实现零废弃,从废旧设备进入工厂开始,一直到被拆分成70类零部件送到各原料加工厂,每个环节都采取了严格的重量管理方法——让废旧设备的原始材料与最后被分解的零部件重量保持100%一致。

“我们不允许对废旧电子产品有任何丢弃,甚至包括粉尘。”陈小恳介绍。

在粉尘收集车间,记者看到巨大的收集机器不放过任何的灰粒。“我们搜集的工业粉尘可用于生产水泥或花园的栅栏等。”大竹雄二说。

在包装泡沫收集车间,记者看到,巨大的泡沫在机器的压缩处理下,变成了体积很小的树脂原材料,大竹雄二指出,这些原材料可卖给合作伙伴用以生产文件夹,他同时向记者展示了利用这些材料生产出来的漂亮文件夹。

陈小恳介绍,即使有极个别的零部件苏州工厂不能处理,例如含硒的感光鼓,也会被送到日本工厂去处理。富士施乐在日本、泰国还各有一个资源循环系统,分别负责回收和处理日本本土以及中国以外的亚太地区的富士施乐设备。

再利用更重视质量

零部件的再利用,让人很容易联想到旧货翻新,产品质量令人担忧。

大竹雄二介绍,资源循环与翻新工厂不同。“翻新只是将损坏的零部件换掉,而那些无法修复的零部件则被填埋或者丢弃,会造成二次污染。同时 ,翻新的设备大都隐含质量风险,是对用户的极端不负责任。”大竹雄二说。

因此,富士施乐采取了严格的方法控制零部件再利用中的产品质量。首先,富士施乐产品从产品设计开始就已经考虑到资源循环,在整个产品的生命周期中,每一步都确定了哪些零部件要达到什么样的标准,因此,从制造到资源循环再利用,形成了一个封闭式的循环体系;其次,部分可循环再利用的零部件需要经过富士施乐严格的质量检测,合格的才可以循环再使用。

“我们的循环再利用零部件绝对有质量保证,目前工厂内有一条生产线使用的零部件都是经过严格检测的可循环再利用材料,生产出的硒鼓质量和使用全新材料生产的硒鼓质量完全一样。”大竹雄二解释说。

呼吁关注废旧设备回收

虽然富士施乐苏州工厂已经运营两年多,但一直没有盈利。制造新硒鼓也是为了弥补亏空。

陈小恳介绍说,目前苏州工厂不以赢利为目的,首先考虑的是社会责任,其次才考虑将来赢利的可能性。目前工厂的收入来源大致可分为3个方面:一是将设备拆分后的铜、铝、塑料等原材料出售给相应的原材料加工厂;二是新硒鼓的生产;三是富士施乐中国的财政补贴。

“回收来的废旧设备远远满足不了产能的需求,而出售可再生利用的原材料也远远满足不了工厂运营的成本。因此,工厂开工两年来,还一直处于亏损状态。”陈小恳说。

2010年富士施乐苏州工厂生产的再生材料达到了800吨,今年的目标有可能达到1500吨,但这“只有预期目标的50%”,工厂远远“吃不饱”。

他分析,原因是多方面的,其中包括两个重要原因:一是很多用户单位面临着处理固定资产的一系列手续问题;另一个重要的原因,是很多用户和经销商不愿意花费更多的精力和物力来处理废旧设备,这给回收工作带来了极大的困难。

目前,苏州工厂回收的废旧设备都是富士施乐公司直营后回收的,来自渠道经销商回收的设备并不多。陈小恳呼吁更多的中国用户和渠道销售商关注废旧设备回收,为中国的环保事业做出自己的贡献。

循环资源化 篇7

1 项目实施的意义与必要性

随着规模化、集约化养猪业的蓬勃发展, 猪场污物排放量急剧增加, 同时也给环境保护造成巨大压力。据测算:一个万头猪场每年排出的粪污高达3万多吨。根据实践观察, 湖北健丰牧业有限公司种猪场常年存栏生猪8 000头左右, 年产干粪约5 500 t, 污水约37 000 t。对如此大量的排污物若不进行科学、妥善的处理, 必将带来污染环境的压力与忧患。为了实施健康养猪、生态养猪, 实现规模化养殖业的可持续发展目标, 我们在湖北省科技厅的资助下, 在华中农业大学养猪研究所和省农科院畜科所的大力支持下, 承担并完成了“生猪生态循环养殖与废弃物资源化利用模式示范”的研究开发项目。该项目秉持猪场污物“减量化、资源化、无害化”的处理原则, 结合本场生产工艺要求及生猪生产各阶段的排污特点, 采取综合利用处理的技术措施:对保育和生长阶段的猪实行发酵床养猪的工艺改造, 实现猪粪便零排放的目标;对种公母猪和育成猪实行人工干清粪工艺, 对尿水和冲洗水进行固液分离, 对分离出的固体有机物和干猪粪采用生物发酵技术制造有机肥, 供给果树、花卉、蔬菜、青绿饲料种植利用;废水再采用厌氧+好氧生化技术处理, 厌氧产生的沼气收集利用, 废水经处理后水质达到《畜禽养殖污染物排放标准》 (GB18596-2001) 后再排放。实实在在打造了一条“健康养殖、减排处理、综合利用、循环受益”、符合可持续发展的养猪产业链, 为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做出了积极、有意义的探索性工作。

2 生猪生态养殖及废弃物资源化处理利用模式的建立

2.1 实施零排放饲养方式

对部分养殖阶段如保育和生长猪进行生物发酵床的养殖技术开发研究, 共计改建2栋1 200 m2的猪舍, 已经饲养周转8个批次, 共计出栏6 400余头, 效果良好。

零排放养猪技术原理:根据微生态理论和生物发酵理论, 在猪舍内铺垫一定厚度、加入菌种的有机物垫料, 猪在垫料上饲养, 所排出的粪尿被垫料内的微生物迅速降解、消化, 从而达到免冲洗猪栏、无臭味、实现环保型、无公害、零排放式的养殖目标。

发酵床养猪的关键点:① 发酵床垫料应有一定厚度, 50~100 cm为宜, 垫料太薄不能保证微生物正常分解粪便, 垫料太厚则会增加成本、浪费资源;②选择合适有效的“洛东菌种”。菌种的活力强弱和数量的多寡决定其对粪便的分解能力。 ③垫料层的水分要适宜, 控制在55%~65%较好。④发酵猪舍内的通风性能良好。通风状况不好不利于好氧菌的繁殖、湿度的降低、有害气体的排除和室温的调节。可采取自然通风和机械化通风相结合的方法。夏季要注意降温, 冬季要注意保温除湿。⑤勤翻垫料, 适时更新。发酵床的垫料要经常定时翻动, 提高其透气性, 使用到一定时期 (2~3年) 要进行垫料更新。

2.2 实行干清粪工艺

猪场实行干清粪是减少污染的重要措施之一。中国农业大学动物科技学院陈清明教授认为:干清粪与水冲粪、水泡粪相比, 日产污水量分别为两者的1/4和1/2, 污水的BOD浓度分别为两者的1/5和1/8, 是污水减量排放的有效措施。鉴于以上干清粪的特点, 我们在公母猪和育成猪等阶段全部实行干清粪, 由饲养员将猪粪用铁锹收取装到专用积肥车运送到指定的堆粪区, 少量残渣则用水冲洗, 排放到沉淀池后做固液分离。

2.3 生物发酵制造有机肥

项目实施期间, 已建立第一条年产3 000 t的有机肥生产线, 将干清粪、固液分离的有机物和发酵床用过的垫料等集中到生物肥车间, 接种有益微生物 (菌群) 加入一定的辅助性原料, 根据菌群需要调整碳氮比进行发酵处理, 生产出天然无害、无污染、高效率的有机肥。其工艺流程如下:干猪粪+固液分离粪渣+沼渣+发酵床垫料→加辅助性原料→接种菌群→搅拌→堆积发酵→粉碎→筛分→烘干→冷却→料仓→包装计量→出厂使用 (还田) 。

有机肥的特点:经特殊零污染环保发酵制作而成, 无异味、臭味;养分丰富、均衡、温和, 不致肥伤;疏松土壤、活化土壤微生物, 改善土质, 保持土壤肥力;促进植物根系发育, 茎叶饱满、厚实, 增产增效;用途广泛, 可适用于蔬菜、瓜果以及绝大多数经济林木和农作物的施肥。

2.4 厌氧发酵沼气利用

猪场污水经固液分离机分离后, 成形猪粪与人工收集的干粪进行生物发酵处理制成有机肥, 产生的液体部分直接进入厌氧净化池。该净化池的设计采用半地下折返推流型砖混结构, 有效容积为1 000 m3, 常温发酵, 冬季池温保持在15℃以上, 停留时间4~5 d, COD去除率60%~80%, 产气率为0.1~0.2 m3/m3·d, 厌氧池出水COD 500~600 mg/L, 经兼氧、好氧曝气后进入氧化塘处理后的COD≤400 mg/L, 实现达标排放。

该项工艺的技术特点是:技术成熟, 设计合理, 重点遵循节能、减少动力消耗、降低运行成本的原则, 设备选型精良、性价比优越, 运行稳定、效率高, 充分运用生化技术和高效节能的处理工艺, 将猪场产生的粪污进行分类完全化、无害化、减量化处理, 最终达到资源化利用的目的。其工艺流程如下:① 雨污分流后的冲洗污水→格栅沉沙池→集污池→固液分离→厌氧池→兼氧池→好氧池→氧化塘→氧化沟→达标排放。② 厌氧池→沼气→气水分离→脱硫、卸压→贮气袋→沼气增压→沼气贮压→沼气阻火净化分配→沼气利用。③ 固液分离后的粪渣、沼渣+人工收集的干猪粪+发酵床废弃垫料→制作有机肥 (详见2.3生物有机肥生产工艺流程) 。

2.5 与环保有关的辅助性技术应用

① 使用微生态饲料, 促进猪肠道有益菌群的增殖, 提高饲料养分的消化吸收率, 减少猪体内有害物质的排放量, 减少臭气。② 使用复合酶和植酸酶, 提高饲料转化率, 减少氮、磷的排放量。③ 不使用高铜和高锌饲料, 减少铜和锌的排放量。④ 使用环丙氨嗪预混剂, 杀灭苍蝇的幼虫, 减少苍蝇对环境卫生的污染和传播疾病的几率。

3 经济、社会及生态效益

3.1 经济效益

通过项目的实施, 取得了较好的经济效益。① 猪的育成率提高, 保育阶段育成率达到95%, 比项目实施前提高了5%, 生产规模15 000头, 可增加育成猪750头, 每头按300元计算价值则新增经济效益225 000元。② 生物有机肥年产3 000 t, 可实现利润300 000元。③ 沼气的利用可节约能源费 (电费) 10 000元。① 至 ③项累计增效535 000元。

3.2 社会生态效益

循环资源化 篇8

一、农业废弃物资源化利用现状

随着现代农业的快速发展, 大部分农民意识到农业废弃物对生态环境的影响, 但传统的农业废弃物处理方法已不适应现代农业的要求, 无法及时处理的农业废弃物已经对农村生态环境造成严重的压力。临洮县在农业废弃物资源化利用方面进行了有益的探索, 30%的农作物秸秆直接用做炊事和烧炕的燃料, 40%的农作物秸秆作为畜禽饲料, 10%的农作物秸秆作为食用菌基料和造纸原料加以利用, 畜禽粪便主要通过修建沼气池进行处理利用。此外, 废旧农膜回收利用、蔬菜尾菜无害化处理和资源化利用工作得到了各级政府的高度重视和大力支持。临洮县农业废弃物利用现状呈现以下几个特点。一是总体数量大。每年产生的废弃物逐渐增加, 但有益成分含量低, 处理成本相对较高。二是处理技术落后, 传统处理技术无法适应农业废弃物处理的实际需求。虽然近年来加大了对农业废弃物资源化利用的工作力度, 也取得了一些成效, 但目前农业废弃物的利用率并不高, 大部分农民并没有把它作为一种资源利用, 随意丢弃或排放的现象时有发生, 使本来的“资源”变为“污染源”, 对生态环境造成了很大影响。三是利用空间大。从循环农业的角度看, 农业废弃物是某种物质和能量的载体, 是错位的农业资源。农业废弃物转化成燃料、饲料、肥料、基料等, 可有效缓解农村能源短缺, 减少环境污染, 拓展农业的外部功能, 提高农业综合效益。

二、农业废弃物资源化利用潜力及存在问题

㈠农业废弃物资源化利用潜力农业废弃物蕴藏着巨大的资源。从资源经济学的角度上看, 农业废弃物本身就是某种物质和能量的载体, 是一种特殊形态的农业资源, 农业废弃物中蕴含着丰富的能源和营养物质, 是一种具有潜在利用价值的农业资源, 是一种放错了地方的资源[1]。长期以来, 农作物秸秆都是农民生活和农业发展的宝贵资源。废旧农膜回收后, 经晾晒、粉碎、漂洗、甩干、高温溶化、挤出、切粒后制成塑料颗粒, 因依旧保持着塑料原料的化学特性和良好的综合材料性能, 可满足吹膜、拉丝、拉管、注塑等技术要求, 成为加工PE管、膜及再生塑料制品的原料, 被广泛地应用到再生塑料制品行业。蔬菜尾菜可以就地转化为优质有机肥, 有效解决种植业肥源问题。畜禽粪便等废弃物原料通过沼气发酵产生沼气, 实现资源再生利用, 减少其他能源消耗, 沼肥也可作为优质有机肥加以利用。

㈡农业废弃物资源化利用中存在的问题虽然近年来农业废弃物在肥料化、饲料化、燃料化、基料化上取得了显著成绩, 但由于农业废弃物的数量大、品质差的特点, 人们对农业废弃物的价值认识不足, 没有放在整个社会循环系统中考虑, 阻碍了农业废弃物资源化利用技术的发展、推广和应用。

1. 农业废弃物资源总量不清。

目前, 农业废弃物总量仅是根据农作物种植和畜禽养殖规模进行估算, 农业废弃物处理利用途径和比例及具体应用尚没有量化的数据。农业废弃物的产生量和危害性仅停留在估算上, 只能根据各自特点和经济发展状况探索农业废弃物的处理利用途径, 因此, 存在一定的盲目性。

2. 农民群众重视程度不够。

农业废弃物是潜在资源库, 如果不能有效地无害化处理和转化为资源, 那么就会变成农村最大的污染源。目前, 人们对农业废弃物的这种双重性认识不清, 重视不够。

3. 处理利用技术设备落后。

农业废弃物转化产品品种相对单一, 转化率低, 商品价值低, 不能形成产业化, 缺乏市场竞争力。在设备投入上, 吸纳社会资金能力不足, 一些好的技术在产业化的转化过程中得不到应用研究和推广, 致使农业废弃物的资源化在低水平上重复, 不能适应现代农业发展的需求。

三、农业废弃物资源化利用的对策

农业废弃物的产生是不可避免的, 对其进行资源化利用是可行和必要的。如何科学利用农业废弃物这一具有潜在利用价值的资源对于实现可持续发展战略意义重大。将现有的资源化利用技术在最大程度上进行科学组合, 综合治理, 使农业废弃物得到多层次的循环利用, 才能有效解决农业废弃物对环境的污染问题及农业和农村发展中出现的诸多问题。

㈠调整农业产业结构, 实行农业清洁生产农业废弃物来源于农业生产, 综合利用必须坚持与农业生产相结合。在满足农业和畜牧业需求的基础上, 统筹兼顾, 合理引导农业废弃物资源化综合利用, 不断拓展利用领域, 提高利用效益。

㈡依托技术支撑, 强化科技推动推进产学研相结合, 整合资源, 着力解决农业废弃物综合利用领域共性和关键性技术难题, 提高技术、装备和工艺水平, 加快先进成熟技术的推广和普及。探索建立有效的、多种模式互补的农业废弃物田间处理、收集、储存及运输系统模式。

㈢提高农村居民环保意识采取面向基层、贴近农民的形式, 普及相关知识和技术, 通过多种形式, 大力宣传农业废弃物循环利用对促进资源节约、环境保护方面的重要意义。用技术指导群众, 用示范带动群众, 用效益吸引群众, 逐步提高全社会对农业废弃物循环利用的意识和自觉性。

㈣完善农村环境保护的法规和法制建设政策法规是消除农业废弃物污染环境的根本保障。通过制定、完善切实可行的相关法规, 制约和教育全民提高生态环保素质, 最终从根本上解决农业废弃物污染问题, 保证农村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和农村生态环境的进一步改善。

参考文献

[1]孙永明, 李国学, 张夫道, 等.中国农业废弃物资源化现状与发展战略[J].农业工程学报, 2005, (08) .

铝资源循环利用管理浅谈 篇9

推进园区循环化改造, 用循环经济理念改造存量、构建增量, 有效引导园区调整产业结构, 推进产业集聚发展, 培育战略性新兴产业和新的经济增长点, 促进园区迈入创新驱动、自主增长的发展轨道, 可实现经济快速发展、资源高效利用、生态环境改善的有机统一。

1 园区铝资源循环利用管理总体思路、原则和目标

1.1 总体思路

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 按照循环经济“减量化、再利用、资源化”和“减量化优先”的总体要求, 以提高能源利用效率和资源综合利用率为核心, 以减少污染物排放、保护生态环境、提高效益为目标, 以工艺创新和技术进步为手段, 依托园区核心企业, 加快构建和完善园区循环经济产业链, 构建以铝产业为主导, 物流、信息服务等产业共同发展, 产业循环链接、互补互动、共生共利发展的生态园区, 实现区内上、下游企业合理布局, 上下游产品连接成链, 关联产品复合成网, 最大限度实现资源能源高效节约利用, 促进废渣、废水、余热、尾气综合利用。力争用五到十年时间, 将园区建设成为管理运行高效、主导产业明显、自主创新能力强、基础设施完善、循环经济特色突出、生产环境优美、投资效益显著的“现代化、信息化”和“创新型、生态型、和谐型”的园区。

1.2 基本原则

1.2.1 坚持发展循环经济与提高园区竞争力相结合

遵循循环经济“减量化、再利用、资源化”原则对园区进行全面规划和升级改造, 构建具有特色的循环经济产业链, 通过产业结构调整升级, 减少生产对资源和能源的依赖;通过循环化设计、清洁生产、物料替代、工艺革新以及一体化管理等手段和措施, 降低单位经济产出的物耗、水耗、能耗水平和污染物排放量, 提高园区的资源利用效率并形成竞争力, 实现投入少、产出高、环境好。

1.2.2 坚持总体规划与重点突破相结合

科学编制园区循环化改造实施方案, 优化产业布局, 调整产业结构, 统筹安排促进循环经济发展的各项任务;同时要针对园区产业链条短和资源环境限制问题, 以优先发展铝产业为重点, 重点解决产业升级、产品换代和废弃物综合利用问题, 建立公共服务平台, 推进园区整体联动, 大幅度提高园区资源产出率。

1.2.3 坚持技术进步与强化管理相结合

园区铝产业是主导产业, 按照循环经济发展要求, 统筹规划铝产业的空间布局和产业布局, 构建具有可操作性, 切合当地实际的产业链条。发展循环经济, 可以使铝工业企业降低产品成本, 提高经济效益, 实现企业利润的最大化, 使经济增长方式由粗放型向集约型转变, 增强企业的竞争力;可以使铝工业企业实行资源减量化、再循环与回收利用、废物资源化, 能大大提高资源的利用效率, 减少资源的使用量;可以改变铝工业企业传统的污染处理方式, 以末端治理为主向全过程污染预防与控制为主发展, 再辅以末端的污染治理方式, 能最大限度的减少污染产生, 从而降低对环境的破坏程度, 有效保护环境, 改善区域的环境质量。

2 园区循环化改造效益分析

2.1 经济效益分析

通过对铝产业循环经济链及机械制造、现代农副产品及林木加工、有色金属冶炼等产业发展, 对铝产业关键链条进行补链和完善共享服务设施, 经济增长质量将有效提高。产业发展模式更加优化, 资源、能源消耗水平显著降低, 成本和市场竞争优势愈加明显。

根据国家循环化改造的主体要求, 共提出了多个重点项目工程, 以此循环化改造促进园区经济总量稳定快速增长的同时带动市的经济增长。这些重点项目的实施, 充分体现了园区循环化改造对于物质减量、循环利用和节能减排的要求, 因此在带来直接经济效益的同时, 也将带来巨大的减排、环保等间接经济效益。

2.2 环境效益分析

随着产业链的不断形成和完善, 园区实现上下游产业资源互补利用, 能源梯级利用, 企业清洁生产水平、园区资源共享水平等将不断提高, 企业内物料循环利用水平、能源替代水平, 企业间废物交换利用、能量梯级利用、废水循环利用水平都大大提升。通过生态保护、园区绿化等措施, 使园区的大气环境质量、水环境质量达到我国西南地区先进水平, 使广大人民群众享受有更多的碧水、蓝天和白云, 全面实现产业发展与生态环境的和谐。

2.3 社会效益分析

工业园区循环经济的建设不仅对相关产业、行业起到带动和推动作用, 还将有力改善当地就业状况, 增加当地居民和地方财政收入。新增就业人数, 有效缓解就业压力。进一步带动周边交通、物流、商业、房地产业、餐饮服务业、金融业等相关生产、生活型服务业的协同发展。通过发展园区产业将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发展优势, 进一步改变本地区国民经济结构, 促进社会和谐发展。

3 保障措施

为确保园区循环化改造方案顺利实施, 增强循环经济发展理念, 营造良好的市场环境、服务环境、政策环境, 建立统一、高效的政府协调工作机制, 确保主要任务的落实及重点项目建设, 园区采取措施如下:

3.1 组织保障体系

(1) 加强政府主导, 完善调控体系。 (2) 各管理部门协调园区工作。 (3) 实施领导干部目标考核与问责制。 (4) 充分发挥园区管理委员会作用。 (5) 充分发挥企业主体作用。 (6) 建立园区稳定运行风险应急预案。

3.2 法律保障

认真贯彻落实《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中华人民共和国节约能源法》、《中国人民共和国清洁生产促进法》、《民用建筑节能管理规定》等现有法律、法规, 坚持走可持续发展道路。应依据《环境影响评价法》开展环境影响评价, 对不合格的项目或企业实行一票否决制。此外, 还要加快制定并颁布加强低碳产业园区建设的规定。

3.3 政策保障体系

政策环境优势和政府的扶持。循环经济产业作为是“十二五”规划中重点发展产业, 国家制定和实施了大力发展再生资源产业的各项政策措施, 为工业园产业基地的发展起到了政策保障作用。

3.4 经济保障

3.4.1 广开渠道, 以项目带资金

在财政资金的大力支持下, 还应充分发挥市场机制的作用, 进一步健全多元化的投入机制, 多渠道筹措资金。应充分利用区内外、国内外各种资源, 加强与国际相关组织、国内外先进地区和研究机构的合作, 吸引更多资金、技术和人才投向循环铝生态产业链。通过国际技术交流与合作, 扩大对外贸易, 增强循环铝生态产业的后劲, 提高国际竞争力。扩大对内、对外交流, 争取国内、外基金。

3.4.2 加大对企业经济政策的优惠力度

(1) 在贷款政策方面, 将铝产业链延伸项目及低碳项目作为优先扶持的项目, 在贷款条件方面给予优惠。 (2) 根据我国对经济技术开发区的区域倾斜政策, 开发区内举办生产、科技型的三资企业, 其从事生产、经营所得税和其他所得, 减按15%的税率征收企业所得税。 (3) 征收低税率碳税。开征碳税不仅考虑到要减少二氧化碳和二氧化硫的排放量, 更重要的是释放强烈的信号:凡是排放污染的生产者, 都要付出成本。

3.5 技术支持体系

3.5.1 信息交流技术体系

建设具有信息基础设施、信息管理体系和信息交流平台的数字园区, 允许园区成员利用该系统进行数据的存储、搜索和分析, 充分发挥信息在园区的管理、企业间信息交流、技术支持、环境咨询等作用。

3.5.2 铝产业链技术研发与引进

加强国际合作, 通过气候变化国际合作的新机制, 引进、消化、吸收先进适用的低碳技术, 使低碳产业园区内的低碳技术、设备和产品达到国际先进及至领先水平;减少“锁定效应”对园区建设的影响, 避免传统燃煤发电技术的弊端。

3.5.3 科研机构服务平台

园区企业走“产、学、研”结合的路子, 通过与科研机构等平台合作, 进行技术创新产品开发, 园区企业创品牌意识逐步增强, 企业核心竞争力不断提高。

围绕园区内铝加工主导产业, 研究中心实行多方共建共享, 开展铝工业先进技术研发、引进、推广和应用。国家铝质检中心是第三方公益性质量监督检验机构, 主要承担铝金属产品的各种监督抽查、专项抽查、定期监督检验以及接受社会各种委托检验、仲裁检验等公正检验工作。

3.6 公共服务平台建设

加快园区研发、投融资、人才、技术、信息、中介等公共服务平台建设, 营造循环经济发展良好环境。

提高服务水平。加强对入园项目的协调服务, 切实解决企业在项目审批、开工建设、生产经营过程中出现的问题, 积极创造条件, 促使签约项目尽快开工建设, 力促在建项目加快实施进度, 确保更多入园项目按时竣工投产。

搭建循环经济信息平台。加快开发建设园区循环经济信息系统, 提供企业与企业之间, 企业与政府之间、园区与园区之间的信息交流平台, 构建企业与企业、园区与园区间的废弃物利用信息网络, 促进园区循环经济快速发展。循环经济信息平台主要包括:园区智能用能支撑平台、园区废弃物交换平台、园区信息化网络管理平台。

3.7 污染防治监督管理体系

园区管理委员会对全部能耗单位和污染源进行调查摸底。建立健全涵盖全社会的能源生产、流通、消费、区域间流入流出及利用效率的园区循环经济的统计评价指标体系和调查体系, 实施指标季度核算制度。

建立并完善年耗万吨标准煤以上企业能耗统计数据网上直报系统。实现对园区废弃物排放的实时检测, 向社会公告重点监控企业年度污染物排放数据。

3.8 产业链的保障体系

3.8.1 加大科技投入, 提高产品科技含量

加快建设产学研相结合的技术创新体系。加大研发投入, 组织开展关键技术、共性技术联合攻关。加强铝产业链条的技术衔接, 加快二氧化碳、二氧化硫、废水、废渣等综合利用技术攻关及产业化, 大力推进节能减排, 建设生态园区。

鼓励企业应用信息技术, 突出抓好信息化与工业化深度融合, 提升园区循环经济整体水平。进一步提高产学研水平, 支持企业与研发机构合作, 实现企业促研发, 带动企业的良性互动发展。鼓励科研机构和高等院校的科技力量进入循环经济领域或创办循环经济企业。

3.8.2 创新园区开发体制, 提高载体能力

推进园区基础设施和服务体系建设。进一步完善基础设施条件, 加快标准厂房建设, 完善生活配套设施, 鼓励园区建设主导产业发展所需的供能、环保、物流等公共配套设施, 加快构建园区公共服务支撑体系, 增强园区产业配套、商务服务和物流配套送等综合服务能力, 努力增强园区承接项目的能力。

积极创新工业园区建设机制。大力推动政府和社会力量共同建设园区的新模式, 引进外来企业、行业协会通过市场化运作方式合作开发建设园区, 鼓励各地政府、大型企业集团、各类行业协会在园区中兴办特色产业园区或“园中园”, 积极发展共建共享、收益分成的“飞地经济”。

3.8.3 重视人才, 强化人才支撑

一方面要通过制定各种人才政策, 积极吸引国内外优秀人才在园区开展短期和长期的工作;另一方面要加快科技进步, 大力培养人才, 培养和造就一支掌握各类先进科学技术和管理知识, 有奉献精神和创业意识, 创新能力强, 懂管理, 善经营的科技人才队伍和企业经营管理者队伍。完善人才引进和使用方式, 积极采取项目合作、智力入股、兼职兼薪、成果转化、特聘岗位等多种形式, 吸引国内外高层次创新型人才开展智力服务, 加快引进各类高级专业技术及管理人才。

3.8.4 建立专家咨询机制

建立以国家、省、市有关领导和科研单位、大专院校相关方面专家组成的专家咨询小组, 负责对园区的规划、设计、建设、运行中的全局性、方向性、技术性问题提出咨询意见和建议。

3.9 其他措施

(1) 完善土地征用程序和补偿机制。 (2) 快制定生态工业示范园区相关标准, 以及重点行业清洁生产评价指标体系和有关污染控制标准。 (3) 加强园区污染防治和基础环境建设。 (4) 推进入园企业清洁生产。 (5) 发挥舆论监督作用, 鼓励公众和媒体监督。

总的来说, 通过制定针对性的组织保障措施、技术支撑体系、公共服平台建设, 污染防治监督管理体制建设、园区稳定运行风险应急预案等一系列保障措施, 确保园区主要任务的落实和重点任务顺利建设。

4 结束语

在我国大力推进生态文明, 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的背景下, 资源循环利用产业作为国家和地方重点扶持的战略性新兴产业, 其可持续发展离不开相关技术的支撑以及相关配套的完善, 只有各方主体共同努力方能推进园区循环化改造, 建成“现代化、信息化”和“创新型、生态型、和谐型”的园区。

参考文献

淮钢特钢资源循环利用实践 篇10

国家“十一五”规划纲要提出:落实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基本国策, 建设投入少、低消耗、少排放、能循环、可持续的国民经济体系和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 江苏沙钢集团淮钢特钢有限公司 (以下简称“淮钢”) 作为“全国千家企业节能行动”和“江苏省循环经济百家试点”企业, 在推进节能减排、打造绿色企业、建设生态文明方面进行了积极的探索, 取得了显著的成效。

1利用先进装备和技术实现节能减排

淮钢在发展过程中始终坚持 “高起点、高科技、高效益”, 围绕结构调整、配套完善、节能降耗、环境治理, 加大科技投入, 公司于20世纪90年代从国外引进了一条具有国际先进水平的超高功率电炉、连轧短流程生产线, 成为全国中小钢铁企业最早引进的全新全配套的现代化短流程生产线, 实现全连铸→热装/热送→全连轧, 铸坯热能得到了有效利用, 吨材重油消耗下降12 kg, 在该电炉上采用节能型铝合金电极横臂代替铜钢复合横臂, 并采用了负荷控制技术, 年节约用电1 000万kWh以上。

淮钢根据冶炼优特钢对钢水高纯净度的要求和大幅度降低电炉炼钢能耗的设想, 组织“铁水热装”新工艺攻关, 经过半年多的探索, “铁水热装”成为可操作的生产工艺, 仅电费一项每年节约成本1 200万元。

淮钢开展“低纯度氧气在超高功率电炉上运用”技术攻关, 每年节电1 200万kWh, 实现年综合经济效益超千万元, 此项技术目前已在全国推广。

“十五”期间, 淮钢在高炉改造中, 引进俄罗斯卡鲁金热风炉技术, 该技术应用使同类型高炉配套热风炉体积减少1/3、个数减少1/3、节约投资30%, 而且煤气燃烧充分、热效率高、风温高。

2008年5月, 在电炉大修期间, 对电炉除尘系统进行综合改造, 采用热管技术, 回收电炉炼钢除尘烟气余热, 将热管技术和除尘技术有机地集成为一体, 成功开发了既能治理电炉烟尘又能回收高温烟气余热的“电炉负能除尘技术”, 回收蒸汽17 t/h, 年节约标准煤可达1.2万t, 实现电炉负能除尘。

淮钢目前正组织实施烧结环冷机低温废气余热回收进行发电。以前这部分废气除少部分烟气余热回收作为预热点火、保温炉助燃空气以降低燃料消耗利用外, 大多数直接排掉, 既浪费了废气中的热量, 又造成了粉尘污染和热污染。通过回收利用原放散的低温烟气, 供双压余热锅炉, 所产蒸汽供应纯凝蒸汽轮发电机组, 年供电5 740万kWh, 节约标煤量约2.2万t, 节能效益明显。

目前, 淮钢又投入近两千万元, 采用智能化复合控制节电技术, 对所有水泵进行了节电改造, 经现场测试, 节电率可达20%~40%, 每年可节电700万kWh。

2综合利用资源 发展循环经济

为推进节能减排、实现降本增效, 淮钢致力于变革“大量生产, 大量消费, 大量废弃, 大量污染”的传统增长模式, 积极发展循环经济, 实现了资源能源的高效利用。

2.1含铁固体废弃物循环利用

将烧结作为含铁固体废弃物资源化的重要工序, 全部回收电炉除尘灰、转炉除尘灰、高炉除尘灰、烧结除尘灰、轧钢氧化铁皮、含铁量达到一定比例的转炉钢渣、电炉钢渣等废弃物, 用于烧结矿生产, 使含铁固体放弃物得到了有效利用。

2.2非含铁固体废弃物的利用

采用国际先进的高炉渣无害化处理方法, 利用高炉渣生产超微细粉, 微细粉可直接掺入水泥, 掺入比例可达40%以上, 混凝土强度可提高30%, 该项目投产减少了水泥生产的矿石资源消耗和有害气体的排放, 降低建筑行业的生产成本。钢渣经磁选后, 用于人行道彩砖制造, 建筑用机制砖及工程回填等。

2.3二次能源的回收利用

淮钢目前转炉、高炉、焦炉煤气均得到充分利用, 转炉吨钢回收煤气、蒸汽分别达107 m3、75 kg, 转炉工序实现了负能炼钢。

2.3.1 高炉、焦炉、转炉煤气的回收利用

(1) 以气代煤。

利用焦炉煤气生产球团矿, 取消原球团厂煤气发生炉, 每年节约煤炭达36 000t;利用高炉、焦炉煤气及高炉煤气余压每年可发电4.2亿kWh, 达总用电量的40%左右;利用转炉煤气生产石灰, 目前淮钢回收转炉煤气不仅能够满足两座日产石灰800 t以上的套筒窑的需求, 还有部分富余返回转炉厂用于钢包烘烤。

(2) 以气代油。

采用蓄热燃烧技术, 利用低热值高炉煤气加热钢坯;利用焦炉煤气加热钢坯, 取消重油消耗, 实现轧钢加热炉无油化, 年节约重油消耗近10万t。转炉炼钢、电炉炼钢利用焦炉煤气烘烤钢包及中间包, 每年节约柴油6 500 t以上。

2.3.2 蒸汽的回收利用

转炉炼钢过程中回收大量的蒸汽, 吨钢回收蒸汽量已达75 kg。

(1) 以汽代煤。

回收转炉炼钢生产过程中产生的蒸汽, 用于公司食堂蒸馏、浴室供热, 取消食堂、浴室燃煤。烧结利用蒸汽对混合料进行加热, 提高烧结矿混合料的温度, 减少烧结生产过程中的固体燃料消耗。

(2) 以汽代电。

将蒸汽用于操作室、休息室、办公室的冬季取暖, 取消冬季电热器、空调取暖, 每年节电260万kWh。

2.4炼焦副产品回收

对炼焦过程的副产品全部进行回收利用, 焦油用于一轧生产, 弥补焦炉煤气不足, 回收苯、萘、硫胺等作为化工企业的生产原料, 对焦化烟气进行脱硫处理, 减少大气污染, 促进企业的清洁生产。

2.5积极进行产品结构调整

淮钢在节能降耗工作中, 坚持“合理用能、节约优先”, “依靠科技、优化结构”, “循环利用、持续发展”的原则, 加快淘汰落后产能, 积极进行产品结构调整。淮钢先后淘汰了小电炉、小发电、横列式轧机、小烧结、小高炉等, 并实现了产品从“普转优”到“优转特”的结构调整。

2.6循环循序用水

淮钢一直实施“分级供应、分级使用、分级处理”和“循环循序利用”相结合的用水方案。电炉、轧钢、转炉、炼铁、烧结用水均实现厂内循环;发电厂工艺排水用于高炉冲渣, 实现区域循环。转炉联合泵站在软水循环使用达到排放指标后, 排入净化水池或二冷水池进行循环利用, 净化水或二冷水达到排放指标后, 再排入烟气水池进行循环利用, 最后将生活废水、工艺排水用于电炉、转炉热泼渣和厂区树木、草坪灌溉, 实现公司内循环综合利用。

高炉、转炉、电炉在建设之初, 坚持节约用水的原则, 改变浪费水资源的传统湿法除尘, 一律采用节水的干法除尘。通过水资源的循环利用, 淮钢吨钢耗用新水量3.4 t, 水循环利用率达95%以上, 极大地减少了水资源消耗和污水排放量。

3创新管理机制

为了保证节能降耗的长效管理, 企业成立了以总经理为组长的能源管理领导小组, 并成立能源管理办公室, 将节能降耗指标纳入企业目标责任和干部考核体系。各分厂建立厂、车间、班组三级能源管理网, 并设立兼职能源管理员。制定用水、用电、用汽等专项节能降耗管理规定, 推行节能降耗定额管理, 明确节能降耗责任, 每月进行考核, 由于责任明确, 奖罚分明, 极大地提高了各用能单位和全体人员做好节能降耗工作的主动性。

4结束语

淮钢通过加快技术进步, 积极淘汰落后产能, 大力发展循环经济, 坚持管理创新, 有效地促进了节能降耗工作的开展, 在获得良好的经济效益的同时, 也取得良好的社会效益。

摘要:介绍了淮钢特钢坚持节能减排, 发展循环经济的实施措施。

循环资源化 篇11

关键词:煤炭资源综合利用;循环经济;节能减排

1 概况

1.1 大柳塔矿区简介 大柳塔矿区位于神府东胜矿区中部,主要开发有大柳塔矿井、活鸡兔矿井和地方煤矿。大柳塔选煤厂扩建后原煤处理能力为34.00Mt/a,每年产生煤矸石约300万t、煤泥约260万t。煤矸石堆放占地越来越大,煤矸石对环境的污染也逐年加重,花在煤矸石上的处理费用逐年增多,煤泥的处理也非常困难。

1.2 矿区废水

1.2.1 矿井水。活鸡兔矿井生产规模1100万t/a, 2009年矿井水处理站处理水量为226.82万m3,回用水量139.36万m3,回用率61.4%。目前矿井水处理后大部分回用于该矿井井下生产用水和工业场地绿化用水,多余部分排至乌兰木伦河。

大柳塔矿井生产规模1100万t/a, 2009年矿井水处理站处理水量为347.39万m3,回用水量120.28万m3,回用率34.6%。目前处理后的矿井水中,有部分回用于大柳塔热电厂作为循环水补水和矿井工业场地、大柳塔生活区绿化用水,多余部分排至乌兰木伦河。大柳塔、活鸡兔的井下排水经处理后水质较好,除个别指标高于标准值外,绝大多数指标满足工业用水水质要求。

1.2.2 生活污水。大柳塔生活污水处理厂负责收集处理大柳塔井、活鸡兔矿井两个工业场地的生活生产废水和大柳塔生活小区的全部生活污水进行处理,该污水处理厂总规模8500m3/d,处理后的中水目前除部分用于生活区道路撒水和绿化外,其余均排至乌兰木伦河。外排水水质执行《污水综合排放标准》(GB8979-1996)一级标准。2009年污水处理厂实际处理污水量为249.89万m3/a,回用于小区绿化撒水17.3万m3/a,回用率6.9%。

2 煤炭资源综合利用的技术可行性

2.1 煤矸石、煤泥综合利用发电供热 我国目前300MW等级的循环流化床锅炉机组,燃料采用煤矸石、煤泥等劣质燃料,都运行稳定并取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环境效益,在技术上也是比较可靠的。

2.2 矿井水 矿井疏干水可采用多种工艺进行处理,处理后的水井下复用,或用于喷雾灭尘及发电厂辅机的循环冷却,技术成熟可行。

2.3 灰渣、矸石 灰渣的主要成分由硅、铝、钙、镁、铁等氧化物组成,灰渣包括粉煤灰和清渣,广泛应用于建材行业。粉煤灰陶粒是一种性能良好的人造轻集料,用于配置轻质混凝土可减轻建筑工程和公路桥梁等土木工程的自重,提高使用功能,使建筑和土木工程获得良好的经济效益。粉煤灰砖可以和普通粘土砖一样,作为承重墙体应用于工业及民用建筑。

矸石利用途径包括用作煤矸石电厂劣质燃料,制砖、生产硫酸铝、制造建筑材料、生产高标号水泥、生产无机复合肥和微生物肥料等。

3 资源综合利用规划方案

3.1 废水综合利用规划

3.1.1 综合利用电厂用水。规划综合利用电厂将替代现有大柳塔热电厂,预计新建电厂每天生产用水量约8320m3/d,规划分别取自大柳塔井和活鸡兔井矿井水处理站的矿井水,活鸡兔矿井可以提供2300m3/d,大柳塔矿井可以提供6200m3/d,可以满足电厂用水水量和水质要求。

3.1.2 大柳塔矿区生活杂用水。规划将大柳塔井的矿井排水进行深度处理,使其水质达到《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GB5749-2006)的要求,作为矿区除饮用水外的生活用水水源,以减少地表水取水量,设计处理规模为10000m3/d。

3.1.3 选煤厂补水。大柳塔选煤厂入洗能力为3400万t/a,扩建后的补水量将增至10000m3/d,由于洗煤补充水对水质要求较低,因此选煤厂扩建后优先采用大柳塔矿生活污水处理站中水8500m3/d作为补充水水源,不足部分采用矿井水,约需1500m3/d。

3.1.4 绿化用水。矿区的全部绿化用水采用矿井水,用水量为1520m3/d。

按上述规划实施后,大柳塔矿井水回用率82%,活鸡兔井矿井水回用率达到100%,生活污水回用率达到100%。

3.2 煤泥、煤矸石综合利用规划 依据大柳塔矿区煤泥、煤矸石、矿井疏干水资源量规划建设4×350MW循环流化床发电供热综合利用电站,近期工程建设2×350MW机组,装机方案拟采用直接或间接空冷汽轮发电机组,年耗煤量约为230万吨,燃煤为大柳塔矿矸石、煤泥。

电厂用水取自矿井水处理站的矿井水,用水量约8200m3/d,活鸡兔矿井可以提供2300m3/d,大柳塔矿井可以提供6200m3/d,可以满足电厂用水水量和水质要求。

根据《西北“十二五”电网规划》报告中的陕西省负荷预测,陕西电网2011年以后各年出现电力缺额,2012-2015年电力缺额达到1330-6570MW,规划电源建设有需求。

根据矿区热力发展规划,规划近期(2014年)热负荷达到500t/h,矿区有供热需求。

3.3 灰渣、煤矸石综合利用规划 大柳塔煤炭资源综合利用发电工程预计产生粉煤灰约36.88-64.82万t/a,工业炉渣32.70-57.48万t/a。在大柳塔矿区规划建设一座煤矸石、灰渣新型建材厂,建材厂工艺方案选用先进的砖机及窑炉。

建材厂位置毗邻电厂布置,新型建材厂的主要原料煤矸石、粉煤灰及炉渣。粉煤灰及炉渣由拟建电站供给,生产用水利用电厂废水,新型建材厂供电、供水及供汽均由电厂统一考虑。

根据电厂灰渣排放量,设计新型建材车间的生产规模如下:年产蒸压砖3.6亿块(折标砖),年产烧结砖1.2亿块(折标砖),合计生产规模为生产新型建材折标准砖4.8亿块。

4 结论

大柳塔煤炭资源综合利用方案相当于每年节约优质原煤约450万吨(考虑到煤矸石自燃浪费等);替代原有发电小机组及周边采暖小锅炉,煤矸石的自燃排放得到控制,该地区实际每年减排SO2排放量525t/a,减排烟尘排放量239t/a;矿井、电厂产生的废水处理后可全部利用。

大柳塔矿区煤炭资源综合利用打造了一个完整的循环经济鏈条,符合国家产业政策,技术方案合理可行,是一个经济效益、环境效益、社会效益均非常好的循环经济项目。

作者简介:

浅析循环经济下的资源节约 篇12

1 循环经济的多元化

循环经济之所以成为热点问题, 首先是由资源问题的凸显性决定的。我国是一个资源消费大国, 但同时又是一个人均能源总量并不高的国度。实现经济高速增长的同时, 如何不受资源制约, 的确是一个无法回避的问题。时下, 经济增长与资源、能源之间的供需矛盾实际上并未得到真正缓解, 环境和资源将承载发展带来的更大的压力。

循环经济是新时期、新形势下一种新的发展理念, 是对传统的经济观念、资源利用模式的重大变革。和实现节约经济目标、建构节约型社会一样, 实现循环经济目标侧重需要解决两方面的问题:一是思想认识的。其中不仅包括了对循环经济的正确解读, 而且应使国人认知循环经济是中国国情的迫切需要;既涉及国家利益, 也涉及个人利益。二是具体实践操作环节的落实, 即如何推广、创新各种循环经济的技术等。尤其应当重视的是, 循环经济是科学发展观内涵的应有之义。科学发展观强调以人为本, 强调实现经济社会全面协调、持续发展, 特别是可持续发展。循环经济将促进人与自然的和谐, 实现经济发展和人口、资源、环境相协调, 坚持走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循环经济是以生态价值为核心的可持续发展的先进经济模式。

循环经济的核心内容与科学发展观、可持续发展并行不悖。首先, 作为一个经济系统, 循环经济目标及其实现已经体现出了“人本经济”的要求, 即人在这个系统中将发挥决定性作用。其次, 循环经济理念及其落实的积极后果应是造福当代, 惠及子孙。所要实现的效益目标既是当代的, 也是长远的。或者说, 循环经济既应满足当代人的欲望、需求, 也要顾及不牺牲后代人的利益。所谓“代际公平”, 实际上体现了循环经济可持续发展层面的影响和历史意义。在以人为本的社会里, 各种经济理念的提出, 各种经济模式的出台, 都应考虑到人的各种利益和需求。

循环经济是一个涵盖非常宽泛的概念, 涉及社会的方方面面, 循环经济目标的实现需要全社会的共同努力。例如, 在解决了认识和观念上的问题后, 许多相关技术层面的问题也需要与之配套;某种意义上讲, 循环经济也是节约经济的一部分, 需要通过各种媒体和宣传教育, 大力倡导节约意识。推进循环经济时, 一个不容忽视的重要问题是循环消费, 即我们不仅倡导产生实现“绿色”和循环, 也应倡导人们消费过程中的“绿色”和循环。

循环经济与人们的消费行为联系在一起, 也与人们的日常生活关系密切。也就是说, 以循环经济的多维视角考察, 循环经济不仅关涉可持续发展观、科学发展观, 而且与每个人的日常生活行为密切相关。落实循环经济发展战略过程中, 人们常常从微观视角强调企业应节能降耗。但循环经济并不仅仅是某个企业、生产经营单位的行为, 而且需要全社会共同参与, 必须使国人认识到, 循环经济是全民参与的经济。据此, 我们有理由认为, 循环经济的微观视角在于个体行为人的各种经济行为。无可置否, 时下国人的节约意识、循环经济意识相对比较薄弱, 甚至漠视资源、环境等与个人休戚相关的问题。因此, 有计划地开展节约经济、循环经济教育是非常必要的。论及节约经济时人们见仁见智, 但归根结底一定是资源的节约。人永远是资源消费的主体, 对人的日常行为应当有资源意识的诉求尽在情理之中。

2 走资源节约型的城镇化发展道路的必要性

走资源节约型城镇化道路是贯彻科学发展观的必然要求。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一个重要方面, 就是要在城镇化进程中处理好经济建设、人口增长、资源利用、环境保护的关系。在节约资源, 保护环境的前提下快速发展经济, 促进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 提高人民生活水平和生活质量。在发展经济的同时, 加强环境保护和治理, 让人民群众喝上干净的水、吃上干净的食物、呼吸清洁的空气, 在良好的环境中生产和生活。科学发展观是以人为本的发展观。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是发展的最终目的和最深厚的动力。要始终把提高人民物质文化生活水平和健康水平作为发展的出发点和归宿。高度重视城镇化进程中的城乡居民就业、失地农民利益补偿、健全公共服务、提高教育医疗水平等与人的全面发展密切相关的问题。

走资源节约型城镇化道路是解决资源供求矛盾的重要途径。从全国来看, 我国资源禀赋较差, 总量虽然较大, 但人均占有量少。我国淡水资源人均占有量为2670立方米, 仅为世界平均水平的25%;耕地人均只有1.43亩, 不到世界平均水平的30%;森林人均占有1.9亩, 只有世界平均数的20%;45种矿产资源不到世界平均数的50%;石油的可采储量仅为世界平均值的8%。按专家预算, 我国煤炭剩余可采量为900亿吨, 可供开采年数不足百年;石油剩余可采量为23亿吨, 仅可开采14年;天然气剩余可采量为6310亿立方米, 可供开采年数不足32年。

3 资源节约型城镇化模式选择

坚持走可持续发展的城镇化发展道路。可持续发展是一种新的发展思想和发展战略, 它的目标是保持社会经济具有长时期持续性发展的能力, 谋求经济发展与人口、资源、环境的协调, 以实现经济和社会的长期可持续发展。总的来说, 可持续发展的原则有以下几条:可再生资源的利用率小于或等于其自然再生率。例如对淡水、森林、草原、渔业资源的开采占用的数量不能大于它们的自然再生率;不可再生资源的使用率在基木资源和技术进步的替代性基础上, 实现最优。例如石油、矿产、土地等这些不可再生的资源, 我们的占用量或开采量应保持在最小的数额内;废弃物的产生小于或等于环境的自然降解率, 也就是说要杜绝制造环境不能容纳的垃圾;需要一个多元的、协商的社会体制, 有利于社会阶层间的信息交流, 以期找到更少物资消费和污染产生的循环经济型的城镇化道路。

坚持“紧凑型”的城镇化规划建设方针。我国现正处在城镇化与机动化同步发展时期, 必须在城镇体系规划和城市规划的调控下做到较密集的城市开发布局, 城市必须要成为紧凑的城市, 与开放的生态空间相结合。我们坚持每平方公里一万人的城市人口用地标准, 尽叫能地节约利用各种自然资源, 是经得起历史检验的。

坚持以“新型工业化”带动城镇化发展的原则。我国人口多, 就业压力大, 绝对不能像发达国家那样, 以牺牲就业为代价来实现工业化和城镇化。我们既要注重发展资本密集型产业, 也要注重发展劳动密集型产业。不断提高劳动者的素质, 使人力资源在实现工业化和城镇化的过程中得以充分发挥。在科技飞速发展的今天, 自然资源对经济发展的作用相对下降, 而现代信息技术的高辐射性、高增长性和高带动性, 为经济的发展提供了广阔的施展空间。因此, 新型工业化应从开发自然资源转向开发人力资源和知识资源, 使知识要素成为加快工业化、城镇化发展的最主要动力。通过走新型工业化带动城镇化发展道路, 使生产末端处于无废或少废的排放状态, 节约资源, 改善工作环境, 保护职工健康。通过走新型工业化带动城镇化发展道路, 促进产业结构不断优化, 发挥劳动力资源丰富, 成本相对较低的优势, 解除信息化条件下劳动力转移的障碍, 加快城镇化建设步伐。

上一篇:机电专业化下一篇:统计管理水平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