维护开发管理论文(通用12篇)
维护开发管理论文 篇1
摘要:设备维护管理自动化系统, 是针对传统的人工报修流程所存在的缺点设计的。程序使用“MicrosoftVisualBasic6.0”编写, 数据储存于“MicrosoftSQLserver”数据库中。
关键词:Microsoft Visual Basic6.0,Microsoft SQ Lserver数据库,ODBC数据源
传统的报修流程, 是由操作人员或其它发现设备故障的人员根据故障的现象填写好报修记录单, 传递到维修人员手中。维修人员完成设备维修后, 要填写好完整报修记录单用以反馈维修信息, 还要填写好维修记录单, 保存维修信息作为维修资料。最后还要将已填写的维修记录单和报修记录单进行整理、分类、归档存放。这样的工作流程, 在记录归档之前, 要经过多次约质单据的人手传递, 而维修人员日常工作量较大, 多张报修单同时出现的情况非常普遍。易造成某些报修单被遗忘甚至丢失;而高强度的工作也使维修人员在完成维修任务后容易产生疲倦而延迟去填写维修记录及报修回执, 或没有及时将报修记录进行整理归档。以上种种都有可能造成设备档案的缺失。而设备维护管理自动化系统 (下文称为系统) , 正是针对传统的人工报修流程所存在的缺点设计的。它能有效地提高报修效率, 大大减少整个报修流程中的出错率, 而且这个系统的开发效为简单, 硬件需求低, 机动性大, 可根据不同的需要随时进行功能的变更、扩展。下文将对系统进行详细的介绍。
1 系统的结构
系统的结构是以一台服务器作数据库储存数据 (本系统中使用“Microsoft SQLserver”数据库) 。通过局域网作为传输媒介, 实现报修信息之间的传输。而整个系统是使用“Microsoft VisualBasic 6.0”编写。系统的基本操作流程为:中控室人员填写报修单, 上传至服务器, 而维修人员从服务器中查询到这份未处理的报修单, 完成后进出行填写维修纪录上传, 在服务器中与报修单整合成完整的维修纪录储档。而员工也可随时查询服务器中储存的报修单或维修纪录信息。
系统的数据库名称为“任务系统”, 主要分为以下各个表。人员, 包含的列:用户名 (char6) 、密码 (char6) 、部门 (char4) ;设备, 包含的列:安装地点 (char20) 、设备名称 (char40) ;报修表, 包含的列:设备安装地点 (char20) 、设备名称 (char40) 、故障现象描述 (char220) 、报修人 (char8) 、报修时间 (date tim e 8) 、是否解决 (char2) 、处理情况 (char220) 、更换备件 (char220) 、完成时间 (datetime8) 、维修人员 (char 80) 。其中 () 中表示数据类型及长度, “char”表示字符型数据、“datetime”表示日期、时间型数据。
2 系统的主要功能及其实现方法。
系统主要功能包括员工及设备信息录入、修改;员工权限的划分;报修信息的填写、上传、查询;待处理项目的提示;完成的项目的输出。
由于系统是使用VB编写、SQL进行数据存储的, 所以两者之间的通信正是系统所有功能基本。而这个功能是首先要通过在系统的ODBC中的系统DSN将目标数据库设置为数据源 (本系统中设定名称为rw, 帐号为rw、密码为rw) , 再通过的VB语句来实现的。VB与SQL连接的语句如下:
其中“ID”、“Password”是数据库登的帐号密码, “Source”是加入ODBC时设定的。这段程序是各个功能的基础, 下面所列举出来的程序在执行之前都必须先执行这个连接。
2.1 员工及设备信息录入、修改功能
人员录入的目的在于方便日后人员变更后的数据修改;而设置设备录入功能的原因有两个, 其一是为了统一设备名称、安装地点等信息。因为同一个设备, 同一个安装地点的称呼并不完全统一, 因人而异味。如鼓风机房亦可称为风机房、提升泵也有人称作潜水泵。所以不进行名称的统一录入, 会为日后数据查询造成很大不便;其二, 是方便日后设备变更后的修改。所以这两个功能的设定是非常必要的。信息的录入、修改功能由系统的管理员实现。管理员是系统篇写时在数据“人员”表中预先写入的。当使用管理员登陆系统时, 可以激活“人员录入”及“设备录入”功能按键, 对人员、设备两表中的内容进行录入、修改。此功能在VB中可简单地对按键的“visible”或“enabled”两个属性进行修改以实现。
2.2 员工权限的划分
他是按数据“人员”表的“部门”一列中内容划分, 内容则是由管理员在人员录入时按实际情况填写。VB中实现的方法是登陆后将人员的部门标识写入窗口的一个“visible=false”的“label”中, 再用“if then”来判断人员的部门标识并进行处理, 打开不同的工作界面。如部门标识为中控室的人员, 登陆后则打开报修填写、查询界面;而维修人员打登陆则打开待处理项目界面。这样就更有利于工作效率的提高, 也可以减少不太熟悉电脑操作的员工的操作量, 减少出错。
2.3 报修信息的填写、上传
报修信息主要有:设备安装地点、设备名称、故障现象描述、报修人、报修时间, 由报修人员填写;处理情况、更换备件、完成时间、维修人员, 由维修人员填写。其中报修时间和完成时间则是由填写报修表、维修表时系统时间自己生成, 填写人不得修改;设备安装地点、设备名称是在报修窗体中创建一个listbox控件, 填入数据库中设备表中的内容。
先将数据库表中的数据存于rs变量中, 再使用循环语名, 将非空的数据一条一条的填入lostbox控件中, 再由填写人员在其中选择。其它各项则是由填写人员根据实际情况人手填写。关于信息的上传则是调用“insertinto () values () ”写入。
在是否处理的判断上, “报修表”中已设定了一个名为“是否解决”的列作为标识。当中控室人员提交报单时, 该列内容自动记为n;当维修人员完成维修工作填写好维修纪录上传后, 则自动为y。这个标识同时应用于未处理项目的提示, 每当维修人员登陆系统时, 自动将标识为n的项目显示中桌面, 提示维修工作, 避免维修工作的遗漏。
另外, 在查询项目的显示方式上, 因为每个项目所需要显示的信息量都效大, 要能详尽地显示出来, 必须要占一个较大的版面。而每一项的查询都可以查询到不只一个项目, 不可能在一个页面中全部列出, 如分开多个页面显示又为查询带了很大的不便。为保证的查询的效率, 系统在查询时使用了MXFlex Grid控件, 将全部要显示的项的主要参数列于控件中。用户可以找到自己需要的项后双击点开选中的项, 即可在另界面中显示该项的全部详细信息。实现的方法类似写入listbox的方法, 利用循环, 先将符合条件的项逐个写进ADODB.Recordset中, 再逐个导出到MXFlex Grid控件的单元格中。
2.4 信息输出保存的功能实现
数据输出的方法很多, 可以从VB中输出, 也可以从SQL数据库直接输出。本系统采用从VB中输出成EXCLE文件的方法。系统中已事先做好一个与VB对应的EXCLE文件, 用户在用查询方式打开需输出的项目后, 点击输出, 所需数据会以EXCLE文件方式显示, 再将文件另存到用户指定的目录中即可。而输出的程序如下:
3 系统的扩展
本系统目前的功能设定在设备维护管理方面, 其实他的功能实现的方法在生产管理的各个方面都是可以应用的。而扩展的方法也并不困难, 只需在现有的系统中加入所需的页面窗口, 而功能与原系统中的实现方式相识, 开发难度也不大。所以根据生产的需要, 本系统还有着很大的扩展空间的。
参考文献
[1]梁普选.新编Visual Basic程序设计教程.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 2002.
[2]刘炳文.精通Visual Basic6.0中文版.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 1998.
维护开发管理论文 篇2
一个全球性的公司的IT业务系统开发与维护整体外包给我公司后,现有的大量业务系统的维护被划分为若干个维护项目,而为了适应客户公司的业务发展与变化,开发新的业务系统和对现有系统进行修改完善是必不可少的工作,这一部分的工作被划分为开发项目。这样划分的组织结构职责清晰,任务明确,适合于项目管理,是典型的项目型组织结构。
现在的问题是,如何管理两个项目之间的联系?开发项目组开发的业务系统完成后要转到维护项目组进行维护,如何管理这个过程?
业务系统从开发项目组转到维护项目组维护之前,该业务系统应该已经正式运行,而且要求开发项目组维护一段时间,直到维护项目组正式开始维护该业务系统。
在开发项目组认为开发项目可以结束,业务系统可以交接给维护项目组时,两个项目组的manager开始接触协调,这个交接过程就开始了。这个过程其实很简单,就是双方一起审核交接条件,只要维护项目组认为现在的业务系统满足交接条件,维护项目组manager签字同意,那么该业务系统就正式由维护项目组维护了。
满足哪些条件维护项目组才能签字同意该业务系统由他们来维护呢?
首先,客户、最终用户和相关操作者对该业务系统感到满意。
这是最基本的条件。如果这些人对这个系统还不感到满意,那说明该系统还没达到用户的要求,客户还没有验收,可能还有接下来的开发和修改工作。那么这还是开发项目的延续,在这种情况下开发项目都没法结束,维护项目组就更不可能接收这样的系统来维护了。其次,保证系统已经稳定。
开发项目组需要开始向维护项目组做必要的业务系统知识的培训。维护项目组在培训完后,可以测试系统,看系统是否稳定。如果系统有大的性能上的问题,开发项目组也是需要先解决掉了以后维护项目组才能接收。
另外一个条件是所有的系统问题都已经解决,包括用户使用后报告的问题。
业务系统正式运行后如果用户发现问题,都需要在SLA规定的时间内解决。所有的问题都是可跟踪的,在把业务系统正式移交给维护项目组前,这些问题必须都已经被解决。
最后,当以上条件都满足后,开发项目组需要向维护项目组和业务部门展示在该业务系统的开发与短期维护中的经验教训。这样可以让维护项目组充分了解该业务系统的历史情况。在把业务系统从开发项目组移交给维护项目组的过程中,关键的活动包括:
1. 维护项目组测试系统是否达到客户要求,如果需要,实现对系统的监控。
2. 开发项目组报告系统过去的系统维护与修改历史记录。
3. 维护项目组测试过系统后,如果认为系统是稳定的,开发项目组就开始向维护项目组做业务系统的知识培训。
4. 更新业务系统的风险管理文档。
5. 更新业务系统的SLA。
6. 和业务部门一起确定定义维护过程,包括问题如何报告、问题如何解决、什么样的问题什么样的team来负责等等。
7. 确定维护项目的费用与结算方法。
8. 开发项目组与维护项目组和业务部门一起分享业务系统开发与短期维护过程中的经验与教训。
9. 客户对业务系统的满意度评估。
以油气开发维护南海海洋权益 篇3
在中国与菲律宾关于黄岩岛归属问题剑拔弩张之际。中国海洋石油总公司“海洋石油981”深水半潜式钻井平台在南海深水海域开钻格外引人注目。几天后,“海洋石油201”深水铺管船也开赴南海进行试铺管作业。不过,没有必要一定要把981开钻和黄岩岛事件联系起来,更没有必要把981开钻泛政治化。
“海洋石油981”开钻时机是充分考虑装备调试、气候、天气、海域水文等诸多因素而确定的;开钻地点位于南海北部中国海油荔湾6-1油气田,与黄岩岛的空间距离非常大;中海油作为一家企业,在我国领海内的生产作业行为与国际政治争端没有必然联系。
“十二五”时期,海洋经济发展上升为国家战略重点,开发南海油气资源成为国家推动海洋经济发展,维护海洋权益的重要方式。“十二五”规划明确提出,“坚持陆海统筹,制定和实施海洋油气发展战略,提高海洋开发、控制、综合利用能力”,着眼国家安全和发展战略全局,“屯海戍疆”成为海洋渔业、海洋油气等相关单位的重要职责。
中国在维护南海海洋权益实践中一直采取“渔业先行”的策略,作为海洋主权宣示的重要方式。“渔业先行”的长处是。由于其单纯的经济行为特点而不会引起政治和军事上的冲突。但是,渔业本身具有季节性,其主权宣示功能远不如海上漂浮的钻井平台那么强。这也正是很多外媒要把开钻事件政治化的重要原因。一些外媒甚至认为,“海洋石油981”钻井平台宣示主权、强势介入南海油气资源竞争的姿态意义远远大于其技术和经济意义。
“海洋石油981”开钻表明中国正在探索新的方式维护南海海洋权益。南海是我国四大近海中最大的海区,是世界四大海底储油区之一,也是我国发展海洋经济的重要载体。南海争端,主要集中在南海中南部,特别是南沙海域。早在1992年,中国海油就曾经与美国克里斯-通公司合作,签订了在南沙“万安北21”合同区块进行油气勘探开发,但由于越南政府的一再阻挠,该合同一直未能执行。2005年,中、菲、越三国相关国家石油公司在马尼拉签署了《在南中国海协议区三方联合海洋地震工作协议》,成为“搁置争议”与“共同开发”的初次实践。但由于菲律宾国内政治变化,一至二期物探作业完成后,合作协议就处于停顿状态,并已经到期。中国政府为维护南海地区和平与稳定做了大量的卓有成效的工作,推动签署了《南海各方行为宣言》,但是由于南海问题涉及“六国七方”,一些国家和地区又希望将问题国际化,因此,处理南海问题非常棘手。从此次黄岩岛争端来看,中国政府并不畏惧战争,但始终以最大的诚意争取在谈判和沟通当中解决分歧。
实践证明,一味忍让、宽容是不行的,仅仅强调“搁置争议、共同开发”而不强调“主权属我”更是不行的。中国需要做好另一手准备。但南海争端绝非打一场低烈度战争就能解决问题的,必须立足于“持久战”——综合运用经济、外交、军事等手段,主动争议、制造争议,最大限度使用非军事手段立足于长期逐步解决问题。“海洋石油981”开钻是企业经济行为为先导,军民融合维护海洋权益的新方式,在我国处理南海问题上具有重要的标志性意义。
从大的战略上看,南海深水油气开发,关系到我国的能源安全、资源接替以及海洋权益和未来生存空间的拓展;从现实舆论看,南海问题关系到国民的情绪、认同:为什么南沙海域油气开采“万家灯火”,却没有我“华”灯一盏?为什么越南、马来西亚等国可以划定区块全球招标吸引欧美石油公司合作开发,而我们不能?为什么我国至今仍然没有从南沙海域开采一滴石油,反而眼睁睁地看到被周边几个国家每年从我国传统九段线内掠走一个“大庆油田”?
“海洋石油981”在南海深水海域开钻是保障能源安全、维护海洋权益方面迈出了重要一步,也是推动我国从海洋大国向海洋强国转变的重要一步。
维护开发管理论文 篇4
1 软件开发环境维护管理模块
环境维护管理模块是THIS EYE眼科医院集成化信息管理系统上的一个功能模块,应用于医院计算机维护工作的管理。该模块是基于MicrosoftVisual Studio.Net框架下Windows窗体的客户机/服务器应用程序。软件开发采用Microsoft Visual Studio.Net2008中文版作为开发平台,VB.NET作为开发语言,SQLServer 2005为数据库。
2 设计思想
维护系统涉及需求,处理,管理等三个方面人员的工作(见图1)。
1)需求人员:为全院职工。一旦出现计算机相关的故障事件,需求人员只需要在THIS EYE中填写维护登记(图2)。维护登记内含发送人员、发送时间、需求部门、联系电话、紧急程程度、维护地点等信息,完成后系统将实时手机短信发送至维护人员。
2)管理人员:可以随时查看维护需求处理情况,据此人工调配或由系统自动安排维护人员,下班前针对本班次的维护需求进行满意度调查(图3)。
3)维护人员:工作时间内手机需保持开机状态,需求人员提出的需求能够及时发短信到手机里。
3 结果
本系统运行一年多以来,维护质量得到明显提高,维护人员工作量以及效率得以体现。全院工作电脑总数为752台,来自全院职工的日平均维护请求数为20件,而这些维护工作每天只有两人负责,工作满意度达到99%。高质高效的医院信息系统维护工作可以保障信息系统的良好运行。但是,维护工作往往难以量化。通过我院自行开发的维护管理模块,不但可以对维护工作实行量化管理,而且同一时期维护量的变化有助于以后优化维护排班,提高信息管理水平。同时,以后通过统计维护结果的满意度反馈,为以后有针对性地改进维护工作打下良好地基础。当然,我们所开发的医院信息系统维护管理模块也有一定的局限性,目前维护结果的满意度反馈还未开发完成,需要在以后实践中不断总结完善。
参考文献
[1]冯世领.关于HIS的一些问题的看法[J].中国医学装备,2005,2(7):35-37.
市场协助深度开发维护合作协议 篇5
甲方:上海精政德金属制品有限公司太太乐营销管理中心
乙方:
甲乙双方秉承合作共赢、平等互信、长期发展的原则,以规范晾衣架市场操作和服务标准、提升网点数量和质量为共同目的,经双方协商特达成以下约定:
一、合作指导思想:
甲乙双方协作在市场推行以“开发高效新网点,增加渠道数量;整顿优
化老网点,提升客户单产量;培训专业人员,规范标准服务”为目的的“精耕模式”。并由甲方派驻专业人员协助实施。
二、合作目标:
1、销量目标:从万元/月均提升到不低于万元/月;
2、开发有效新网点个(竞品个);维护有效网点个(出样标准符合公司要求);动滑轮产品出样套。
三、甲方责任和义务:
1、派驻专业人员协助乙方推行实施。
2、承担派驻人员的基本工资。
3、承担按双方协议内约定的甲方应履行义务。
4、承担甲方派驻人员的来往甲方总部的交通费用。
5、承担开发人员的优异表现激励费用。
四、乙方责任和义务:
1、保障甲方派驻人员的人身安全。
2、为派驻人员提供食宿等基本生活保障。
3、承担甲方派驻的市场开发维护专员的业绩提成及其它激励费用(见<<市场协助深度开发方案>>)。
4、承担派驻人员的本地交通(按协定)。
5、乙方必须有自己的专业的安装人员,在开发专员谈成网点后日内样品安装到位;超出时限仍为空白的将视为已开发网点与已维护网点。
6、乙方在开发维护人员到达前必须备有主推产品的库存。
五、派驻人员薪资标准:
1.总薪资=底薪(公司承担)+绩效(经销商承担)
2.出差补助标准(随着级别调整变动):
省会:70元/天(住宿45元∕天,餐补25元∕天)(经销商承担)
地市:50元/天(住宿30元∕天,餐补20元∕天)(经销商承担)
当地交通费用:实报实销(经销商承担);电话费:158元/月(公司承担)其它交通费:公司规划出差时间内的往返车费实报实销(公司承担)。
3、提成奖励标准:
1)、每成功开发一网络(一月内进货5套以上的且但样品除外)奖励50元。(公司承
担)。
2)、所开发新网络按首次进货额3%奖励提成(经销商承担)。
3)、开发网点平均每个网点超过5套的,超出套数每套奖励10元。举例:新开发两
家,超出10套的;新开发三家,超出15套的,奖励10元/套。(公司承担)。
六、甲方派驻人员职责:
1、协助乙方进行该市场操作方案规划,复制推行“精耕模式”。
2、协助乙方进行该市场新网点的开发。
3、协助乙方进行该市场旧网点的整顿。
4、协助乙方进行团队打造和人员培训、训练、选拔。
5、其它按公司规定或双方约定所确定的职责。
七、其他要求:
1、甲方派驻人员不许涉及参与乙方的非晾衣架行业的销售及业务。
2、甲方派驻人员须遵守乙方规章制度,并接受乙方在协作业务范围内的工作领导。
3、乙方不得利用甲方派驻人员协助开发的资源,拓展非相关我公司产品的业务。
4、乙方应充分支持甲方派驻人员在规定工作范围内的合理工作要求。
5、协作开发期间,乙方至少安排一名业务人员接受甲方派驻人员的培训,以便后期乙方可独立延续操作。
6、乙方应保证按已签协议框架和甲方合作不低于2年。
7、甲乙双方承担的人员费用,各应在次月的10日前发放到位。
8、甲方开发维护人员有责任监督乙方在日内样品安装到位。
八、协议有限期限:
本协议一式两分,双方各执一份,签字盖章后生效。有效期限:年月日至年月日.其它未尽事宜,双方协商处理,协商不成,由甲方所在地法院裁决.甲方:乙方:
代表:代表:
甲方开发维护人员签字:
甲方开发维护人员电话:电话:
维护开发管理论文 篇6
【摘 要】集散控制系统运行维护是过程控制类自动化专业核心课程之一,以该课程为例,从课程开发理念、课程开发路径、课程教学实施等方面探讨学习领域课程的开发模式。
【关键词】高职 DCS 学习领域 课程开发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4)10C-0061-03
集散控制系统运行维护是过程自动化相关专业的一门核心专业课程。课程知识涉及自动控制原理、组态软件技术、过程控制技术等内容,其在人才培养中占据重要地位。但一直以来,课程教学过分重视基本原理,缺乏应用实践,缺少与现场工作相结合的实用知识,学生只会死记硬背书本上的原理和公式,无法掌握知识和技能,不能突出工作实践在课程体系中的逻辑主线地位。
我院电气自动化技术专业团队每年都深入合作企业开展人才需求调研,从企业的反馈信息分析,企业需要的过程自动化技术专业人才不仅能熟练地维护检测仪表、过程控制系统,而且要掌握生产工艺,具备集散控制系统组态、运行、维护的技能,并且企业还重视学生发现解决问题能力、团队合作能力以及敬业精神等方面的职业素养。因此,专业团队按学习领域课程理念对专业核心课程集散控制系统运行维护进行了重新设计。
一、课程开发理念
参照职业岗位任职要求和国家职业资格标准,在课程设计中把培养学生的技术应用能力放在首位,围绕职业岗位必需的知识和能力设置课程内容,以企业真实生产活动为背景设计课程训练项目,内容和过程都实现工学结合,从而实现教学情境对接工作情境,让学生通过完成具体项目来构建相关的理论知识、培养职业能力。使学生今天在学校掌握的知识和技能就是明天到企业从事岗位工作所需的知识和技能,为学生今后的职业生涯打下良好的基础。
二、课程开发路径
(一)工作岗位群调研
调研是课程开发的基础和依据,我们对广西华银铝业、广西南糖集团、北京燕化正邦检修公司等企业进行了调研,对专业面向的工作岗位群进行岗位调研和职业能力分析归纳。
(二)典型工作任务分析
召开企业专家、职教专家座谈会,对岗位(群)的典型工作任务、职业能力进行分析,典型工作任务的确定为课程体系的行动领域和学习领域建立奠定了基础。专业面向岗位(群)的典型工作任务如图1所示。
(三)课程体系构建
分析研究典型工作任务所对应的职业能力(行动能力),归纳培养这些职业能力所需的知识,建立起知识点对应的学习领域内容,再通过分析学习领域和行动领域之间的对应关系,从而确定学习领域的内容、数量,从而确定本专业学习领域课程体系。专业课程体系如图1所示。
图1
(四)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制订
确定了专业的学习领域课程体系之后,以此为基础制订专业的人才培养方案,并经专业理事分会讨论确定。
(五)课程标准制定
课程标准是课程目标、课程内容、实施建议的教学指导性文件。包括以下内容:课程信息、课程定位、设计思路、课程目标、课程内容、要求与教学设计、实施建议等。
(六)核心课程开发
课程的开发涉及职教课程理论、专业技术、教学实践等各方面,因此我院成立了由专业教师、广西华银铝业公司工程师、高教研究室专家组成的课程开发团队。高教研究室专家提供职教理念、课程开发过程指导;企业工程师把关课程内容的技术先进性、项目代表性和理论正确性;专业教师则负责完成课程开发的主要任务。
三、课程的开发与实施
在课程体系中,集散控制系统运行维护是为培养专业核心能力而设置的主干课程,学时 120 课时,安排在毕业设计、顶岗实习之前开设。课程通过相关教学项目的训练,学习过程控制系统的理论知识,培养技术运用能力,为学生学习后续课程,胜任岗位工作,适应职业变换和继续学习打下一定的基础。
(一)课程的岗位与能力目标
集散控制系统运行维护课程参照过程控制系统维护员职业岗位任职要求和仪表维修工国家职业标准,充分考虑学生今后胜任职业所需的知识和技能,直接反映职业岗位或职业角色对从业者的能力要求,在课程项目的训练中培养学生的职业能力。相关的职业岗位典型工作任务与行动领域、专业行动能力分析如表1所示,此表内容为本课程学习领域能力目标确定、课程内容设计的重要依据。
表1 职业岗位行动领域分析表
(二)课程的内容设计
课程设计以项目为载体,任务为驱动,分为基础、专项、综合三大块,共设计有 2 个基础项目,3 个专项项目,1个综合项目。所有项目均来自生产一线,由浅入深设计课程项目内容和教学顺序,符合学生学习的认知规律。所设项目内容涵盖职业岗位能力要求,符合国家职业标准。如表2所示。
表2 课程项目化设计
(三)学习情境设计
所有在项目教学中使用的设备与生产一线同步;所有仿真环境应逼真地反映生产情境;教学现场应能开展理论和实践一体化的教学;所有的项目取自于实际工程,工学结合始终贯穿于整个教学过程,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项目训练中使用国内品牌、主流产品——和利时DCS,该系统已成为项目教学训练的主要设备。控制系统选择典型的检测、控制仪器仪表,采用成熟的控制方案,教学内容与工业实际应用相一致,实现教学内容全面“工学结合”。
模拟企业环境现场教学,课程的教学在实训室现场教学,教学环境贴近企业环境和氛围,教学过程按照实际岗位工作过程,模拟企业部门活动,分配教师和学生担当不同的角色,以典型工作任务为载体来设计活动、组织教学,从而实现理论与实践的有机结合,使学生能够直观地体验工作过程,激发学习的兴趣。
校外企业现场教学和校内教学的工学交替,根据课程教学要求,安排学生到实习基地观摩、见习,企业技术人员现场教学,使学生接触真实岗位,熟悉职业岗位能力的基本要求,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和学习热情。
(四)课程实施设计
按实际工作过程和情境来组织教学,通过“教、学、做”一体化、“任务驱动、行动导向”的项目化教学,每个项目均按照实际的系统开发过程,即控制方案、设备选择、硬件组态、软件组态、系统调试投运的工作流程,分解项目任务,设计组织教学,提供完整工作过程的体验机会,逐步将角色由学习者向工作者过渡,如图2所示。
图2 课程教学的组织实施
(五)实施过程的校企“双教学监控”
企业参与课程实施过程的教学监控。聘请行业专家、企业管理人员与团队教师共同组建成立专业理事分会,企业派出专家全面参与制定质量监控标准与实践教学环节评价,有效监控学生理论教学和项目实训全过程,如图3所示。
图3 企业参与课程的教学监控
(六)教学效果的校企“双评价考核”
考核是对教学效果的直接检验,能激发学生的上进心和荣誉感。为确保考核的公正、合理,由承担课程的校企双方从课程项目学习、课外学习和理论考试三方面进行考核,如图4所示。
图4 企业参与、多层面考核
四、课程改革效果
经过近年来对课程结构、教学方法、教学模式等进行的一系列改革和实践,重点培养学生的岗位职业能力和岗位迁移能力,实现“教、学、做”的有机统一。按照职业岗位设置课程,依照工作任务重构课程,参照国家职业资格标准考核。学生在虚拟工厂接受职业训练,技能水平得到显著提高。
【参考文献】
[1]王秩卿,张堤,赵英凯.“集散控制系统”课程教学改革与实践[J].中国电力教育,2009(1)
[2]刘占年. 基于工作过程的《集散控制系统应用技术》课程改革与探索[J]. 兰州石化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9(12)
[3]周哲民,匡芬芳. 学习领域课程开发探析[J]. 职业教育研究,2010(11)
【作者简介】梁广瑞(1979- ),男,广西南宁人,广西机电职业技术学院讲师,硕士;李 宁(1978- ),男,广西南宁人,广西机电职业技术学院副教授,硕士。
(责编 丁 梦)endprint
【摘 要】集散控制系统运行维护是过程控制类自动化专业核心课程之一,以该课程为例,从课程开发理念、课程开发路径、课程教学实施等方面探讨学习领域课程的开发模式。
【关键词】高职 DCS 学习领域 课程开发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4)10C-0061-03
集散控制系统运行维护是过程自动化相关专业的一门核心专业课程。课程知识涉及自动控制原理、组态软件技术、过程控制技术等内容,其在人才培养中占据重要地位。但一直以来,课程教学过分重视基本原理,缺乏应用实践,缺少与现场工作相结合的实用知识,学生只会死记硬背书本上的原理和公式,无法掌握知识和技能,不能突出工作实践在课程体系中的逻辑主线地位。
我院电气自动化技术专业团队每年都深入合作企业开展人才需求调研,从企业的反馈信息分析,企业需要的过程自动化技术专业人才不仅能熟练地维护检测仪表、过程控制系统,而且要掌握生产工艺,具备集散控制系统组态、运行、维护的技能,并且企业还重视学生发现解决问题能力、团队合作能力以及敬业精神等方面的职业素养。因此,专业团队按学习领域课程理念对专业核心课程集散控制系统运行维护进行了重新设计。
一、课程开发理念
参照职业岗位任职要求和国家职业资格标准,在课程设计中把培养学生的技术应用能力放在首位,围绕职业岗位必需的知识和能力设置课程内容,以企业真实生产活动为背景设计课程训练项目,内容和过程都实现工学结合,从而实现教学情境对接工作情境,让学生通过完成具体项目来构建相关的理论知识、培养职业能力。使学生今天在学校掌握的知识和技能就是明天到企业从事岗位工作所需的知识和技能,为学生今后的职业生涯打下良好的基础。
二、课程开发路径
(一)工作岗位群调研
调研是课程开发的基础和依据,我们对广西华银铝业、广西南糖集团、北京燕化正邦检修公司等企业进行了调研,对专业面向的工作岗位群进行岗位调研和职业能力分析归纳。
(二)典型工作任务分析
召开企业专家、职教专家座谈会,对岗位(群)的典型工作任务、职业能力进行分析,典型工作任务的确定为课程体系的行动领域和学习领域建立奠定了基础。专业面向岗位(群)的典型工作任务如图1所示。
(三)课程体系构建
分析研究典型工作任务所对应的职业能力(行动能力),归纳培养这些职业能力所需的知识,建立起知识点对应的学习领域内容,再通过分析学习领域和行动领域之间的对应关系,从而确定学习领域的内容、数量,从而确定本专业学习领域课程体系。专业课程体系如图1所示。
图1
(四)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制订
确定了专业的学习领域课程体系之后,以此为基础制订专业的人才培养方案,并经专业理事分会讨论确定。
(五)课程标准制定
课程标准是课程目标、课程内容、实施建议的教学指导性文件。包括以下内容:课程信息、课程定位、设计思路、课程目标、课程内容、要求与教学设计、实施建议等。
(六)核心课程开发
课程的开发涉及职教课程理论、专业技术、教学实践等各方面,因此我院成立了由专业教师、广西华银铝业公司工程师、高教研究室专家组成的课程开发团队。高教研究室专家提供职教理念、课程开发过程指导;企业工程师把关课程内容的技术先进性、项目代表性和理论正确性;专业教师则负责完成课程开发的主要任务。
三、课程的开发与实施
在课程体系中,集散控制系统运行维护是为培养专业核心能力而设置的主干课程,学时 120 课时,安排在毕业设计、顶岗实习之前开设。课程通过相关教学项目的训练,学习过程控制系统的理论知识,培养技术运用能力,为学生学习后续课程,胜任岗位工作,适应职业变换和继续学习打下一定的基础。
(一)课程的岗位与能力目标
集散控制系统运行维护课程参照过程控制系统维护员职业岗位任职要求和仪表维修工国家职业标准,充分考虑学生今后胜任职业所需的知识和技能,直接反映职业岗位或职业角色对从业者的能力要求,在课程项目的训练中培养学生的职业能力。相关的职业岗位典型工作任务与行动领域、专业行动能力分析如表1所示,此表内容为本课程学习领域能力目标确定、课程内容设计的重要依据。
表1 职业岗位行动领域分析表
(二)课程的内容设计
课程设计以项目为载体,任务为驱动,分为基础、专项、综合三大块,共设计有 2 个基础项目,3 个专项项目,1个综合项目。所有项目均来自生产一线,由浅入深设计课程项目内容和教学顺序,符合学生学习的认知规律。所设项目内容涵盖职业岗位能力要求,符合国家职业标准。如表2所示。
表2 课程项目化设计
(三)学习情境设计
所有在项目教学中使用的设备与生产一线同步;所有仿真环境应逼真地反映生产情境;教学现场应能开展理论和实践一体化的教学;所有的项目取自于实际工程,工学结合始终贯穿于整个教学过程,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项目训练中使用国内品牌、主流产品——和利时DCS,该系统已成为项目教学训练的主要设备。控制系统选择典型的检测、控制仪器仪表,采用成熟的控制方案,教学内容与工业实际应用相一致,实现教学内容全面“工学结合”。
模拟企业环境现场教学,课程的教学在实训室现场教学,教学环境贴近企业环境和氛围,教学过程按照实际岗位工作过程,模拟企业部门活动,分配教师和学生担当不同的角色,以典型工作任务为载体来设计活动、组织教学,从而实现理论与实践的有机结合,使学生能够直观地体验工作过程,激发学习的兴趣。
校外企业现场教学和校内教学的工学交替,根据课程教学要求,安排学生到实习基地观摩、见习,企业技术人员现场教学,使学生接触真实岗位,熟悉职业岗位能力的基本要求,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和学习热情。
(四)课程实施设计
按实际工作过程和情境来组织教学,通过“教、学、做”一体化、“任务驱动、行动导向”的项目化教学,每个项目均按照实际的系统开发过程,即控制方案、设备选择、硬件组态、软件组态、系统调试投运的工作流程,分解项目任务,设计组织教学,提供完整工作过程的体验机会,逐步将角色由学习者向工作者过渡,如图2所示。
图2 课程教学的组织实施
(五)实施过程的校企“双教学监控”
企业参与课程实施过程的教学监控。聘请行业专家、企业管理人员与团队教师共同组建成立专业理事分会,企业派出专家全面参与制定质量监控标准与实践教学环节评价,有效监控学生理论教学和项目实训全过程,如图3所示。
图3 企业参与课程的教学监控
(六)教学效果的校企“双评价考核”
考核是对教学效果的直接检验,能激发学生的上进心和荣誉感。为确保考核的公正、合理,由承担课程的校企双方从课程项目学习、课外学习和理论考试三方面进行考核,如图4所示。
图4 企业参与、多层面考核
四、课程改革效果
经过近年来对课程结构、教学方法、教学模式等进行的一系列改革和实践,重点培养学生的岗位职业能力和岗位迁移能力,实现“教、学、做”的有机统一。按照职业岗位设置课程,依照工作任务重构课程,参照国家职业资格标准考核。学生在虚拟工厂接受职业训练,技能水平得到显著提高。
【参考文献】
[1]王秩卿,张堤,赵英凯.“集散控制系统”课程教学改革与实践[J].中国电力教育,2009(1)
[2]刘占年. 基于工作过程的《集散控制系统应用技术》课程改革与探索[J]. 兰州石化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9(12)
[3]周哲民,匡芬芳. 学习领域课程开发探析[J]. 职业教育研究,2010(11)
【作者简介】梁广瑞(1979- ),男,广西南宁人,广西机电职业技术学院讲师,硕士;李 宁(1978- ),男,广西南宁人,广西机电职业技术学院副教授,硕士。
(责编 丁 梦)endprint
【摘 要】集散控制系统运行维护是过程控制类自动化专业核心课程之一,以该课程为例,从课程开发理念、课程开发路径、课程教学实施等方面探讨学习领域课程的开发模式。
【关键词】高职 DCS 学习领域 课程开发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4)10C-0061-03
集散控制系统运行维护是过程自动化相关专业的一门核心专业课程。课程知识涉及自动控制原理、组态软件技术、过程控制技术等内容,其在人才培养中占据重要地位。但一直以来,课程教学过分重视基本原理,缺乏应用实践,缺少与现场工作相结合的实用知识,学生只会死记硬背书本上的原理和公式,无法掌握知识和技能,不能突出工作实践在课程体系中的逻辑主线地位。
我院电气自动化技术专业团队每年都深入合作企业开展人才需求调研,从企业的反馈信息分析,企业需要的过程自动化技术专业人才不仅能熟练地维护检测仪表、过程控制系统,而且要掌握生产工艺,具备集散控制系统组态、运行、维护的技能,并且企业还重视学生发现解决问题能力、团队合作能力以及敬业精神等方面的职业素养。因此,专业团队按学习领域课程理念对专业核心课程集散控制系统运行维护进行了重新设计。
一、课程开发理念
参照职业岗位任职要求和国家职业资格标准,在课程设计中把培养学生的技术应用能力放在首位,围绕职业岗位必需的知识和能力设置课程内容,以企业真实生产活动为背景设计课程训练项目,内容和过程都实现工学结合,从而实现教学情境对接工作情境,让学生通过完成具体项目来构建相关的理论知识、培养职业能力。使学生今天在学校掌握的知识和技能就是明天到企业从事岗位工作所需的知识和技能,为学生今后的职业生涯打下良好的基础。
二、课程开发路径
(一)工作岗位群调研
调研是课程开发的基础和依据,我们对广西华银铝业、广西南糖集团、北京燕化正邦检修公司等企业进行了调研,对专业面向的工作岗位群进行岗位调研和职业能力分析归纳。
(二)典型工作任务分析
召开企业专家、职教专家座谈会,对岗位(群)的典型工作任务、职业能力进行分析,典型工作任务的确定为课程体系的行动领域和学习领域建立奠定了基础。专业面向岗位(群)的典型工作任务如图1所示。
(三)课程体系构建
分析研究典型工作任务所对应的职业能力(行动能力),归纳培养这些职业能力所需的知识,建立起知识点对应的学习领域内容,再通过分析学习领域和行动领域之间的对应关系,从而确定学习领域的内容、数量,从而确定本专业学习领域课程体系。专业课程体系如图1所示。
图1
(四)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制订
确定了专业的学习领域课程体系之后,以此为基础制订专业的人才培养方案,并经专业理事分会讨论确定。
(五)课程标准制定
课程标准是课程目标、课程内容、实施建议的教学指导性文件。包括以下内容:课程信息、课程定位、设计思路、课程目标、课程内容、要求与教学设计、实施建议等。
(六)核心课程开发
课程的开发涉及职教课程理论、专业技术、教学实践等各方面,因此我院成立了由专业教师、广西华银铝业公司工程师、高教研究室专家组成的课程开发团队。高教研究室专家提供职教理念、课程开发过程指导;企业工程师把关课程内容的技术先进性、项目代表性和理论正确性;专业教师则负责完成课程开发的主要任务。
三、课程的开发与实施
在课程体系中,集散控制系统运行维护是为培养专业核心能力而设置的主干课程,学时 120 课时,安排在毕业设计、顶岗实习之前开设。课程通过相关教学项目的训练,学习过程控制系统的理论知识,培养技术运用能力,为学生学习后续课程,胜任岗位工作,适应职业变换和继续学习打下一定的基础。
(一)课程的岗位与能力目标
集散控制系统运行维护课程参照过程控制系统维护员职业岗位任职要求和仪表维修工国家职业标准,充分考虑学生今后胜任职业所需的知识和技能,直接反映职业岗位或职业角色对从业者的能力要求,在课程项目的训练中培养学生的职业能力。相关的职业岗位典型工作任务与行动领域、专业行动能力分析如表1所示,此表内容为本课程学习领域能力目标确定、课程内容设计的重要依据。
表1 职业岗位行动领域分析表
(二)课程的内容设计
课程设计以项目为载体,任务为驱动,分为基础、专项、综合三大块,共设计有 2 个基础项目,3 个专项项目,1个综合项目。所有项目均来自生产一线,由浅入深设计课程项目内容和教学顺序,符合学生学习的认知规律。所设项目内容涵盖职业岗位能力要求,符合国家职业标准。如表2所示。
表2 课程项目化设计
(三)学习情境设计
所有在项目教学中使用的设备与生产一线同步;所有仿真环境应逼真地反映生产情境;教学现场应能开展理论和实践一体化的教学;所有的项目取自于实际工程,工学结合始终贯穿于整个教学过程,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项目训练中使用国内品牌、主流产品——和利时DCS,该系统已成为项目教学训练的主要设备。控制系统选择典型的检测、控制仪器仪表,采用成熟的控制方案,教学内容与工业实际应用相一致,实现教学内容全面“工学结合”。
模拟企业环境现场教学,课程的教学在实训室现场教学,教学环境贴近企业环境和氛围,教学过程按照实际岗位工作过程,模拟企业部门活动,分配教师和学生担当不同的角色,以典型工作任务为载体来设计活动、组织教学,从而实现理论与实践的有机结合,使学生能够直观地体验工作过程,激发学习的兴趣。
校外企业现场教学和校内教学的工学交替,根据课程教学要求,安排学生到实习基地观摩、见习,企业技术人员现场教学,使学生接触真实岗位,熟悉职业岗位能力的基本要求,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和学习热情。
(四)课程实施设计
按实际工作过程和情境来组织教学,通过“教、学、做”一体化、“任务驱动、行动导向”的项目化教学,每个项目均按照实际的系统开发过程,即控制方案、设备选择、硬件组态、软件组态、系统调试投运的工作流程,分解项目任务,设计组织教学,提供完整工作过程的体验机会,逐步将角色由学习者向工作者过渡,如图2所示。
图2 课程教学的组织实施
(五)实施过程的校企“双教学监控”
企业参与课程实施过程的教学监控。聘请行业专家、企业管理人员与团队教师共同组建成立专业理事分会,企业派出专家全面参与制定质量监控标准与实践教学环节评价,有效监控学生理论教学和项目实训全过程,如图3所示。
图3 企业参与课程的教学监控
(六)教学效果的校企“双评价考核”
考核是对教学效果的直接检验,能激发学生的上进心和荣誉感。为确保考核的公正、合理,由承担课程的校企双方从课程项目学习、课外学习和理论考试三方面进行考核,如图4所示。
图4 企业参与、多层面考核
四、课程改革效果
经过近年来对课程结构、教学方法、教学模式等进行的一系列改革和实践,重点培养学生的岗位职业能力和岗位迁移能力,实现“教、学、做”的有机统一。按照职业岗位设置课程,依照工作任务重构课程,参照国家职业资格标准考核。学生在虚拟工厂接受职业训练,技能水平得到显著提高。
【参考文献】
[1]王秩卿,张堤,赵英凯.“集散控制系统”课程教学改革与实践[J].中国电力教育,2009(1)
[2]刘占年. 基于工作过程的《集散控制系统应用技术》课程改革与探索[J]. 兰州石化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9(12)
[3]周哲民,匡芬芳. 学习领域课程开发探析[J]. 职业教育研究,2010(11)
【作者简介】梁广瑞(1979- ),男,广西南宁人,广西机电职业技术学院讲师,硕士;李 宁(1978- ),男,广西南宁人,广西机电职业技术学院副教授,硕士。
维护开发管理论文 篇7
数控机床管理人员了解主轴和程序运行时间等信息, 可改进提高机床效率, 维修人员了解电机温度和电流等机床状态信息, 可为机床故障诊断和预知维修提供依据。为此开发SINUMERIK 840D系统嵌入式管理维护界面, 提取NC和PLC信息并加工成对机床使用人员有用信息, 并把这些信息以画面方式清晰显示。
840D系统具有HMI Programming Package、Wiccflexible和用户扩展接口等开发界面工具。前几种方法开发的界面, 调试时较困难, 可移植性差, 基本需要一设备一调试。用户扩展接口是840D系统的附加工具, 开发不需另外软件和额外费用, 用它开发的界面可以和数控界面无缝融合, 在各个机床之间可移植性强。用户扩展接口以数控界面为基础, 通过调用一系列指令, 实现用户界面定制、外部图像导入以及变量定义。用户界面可方便嵌入到840D系统界面中, 使用者可在加工中随时了解机床维修信息。1个扩展用户接口界面包含表头 (Header) 、标题行 (Display line) 、屏幕窗体元素 (Form element) 、对话行 (Dialog line) 、图表 (Graphic) 、水平8个软键、垂直8个软键等元素。用户可通过编程对这些元素进行定制, 接口界面中的变量可接受来自NC、PLC的信息。多个界面可嵌套定义, 形成树形结构, 界面之间切换非常方便。
二、管理维护界面的定制
50分厂数控机床多为切屑机床, 管理者主要关注主轴切屑时间、程序运行时间以及机床辅助工作时间等信息;主轴电机温度、电流和负载变化情况则是机床维护者关注信息。下面以这些信息作为对象, 介绍开发管理维护界面。
1. 文件的存放位置和文件名的确定
定义新界面的数据被存储于1个配置文件中, 它以.COM作为文件后缀, 此文件被系统自动解释和执行, 结果自动在屏幕显示。文件名的确定不是任意的, 而是具有一定规则, 这和机床工作方式相关, 如要将界面嵌入到840D手动工作方式 (JOG方式) 界面中, 那么定义新界面的数据应该存放在MA_JOG.COM中, 如要将界面嵌入到自动工作方式界面中, 数据应存放在MA_AUTO.COM中。同理, 文件还可存放在MA_MDI.COM、MA_PARA.COM等文件中。为随时查看界面中的信息, 该项目决定把界面同时嵌入到手动、自动工作界面中, 这样就同时需要两个配置文件MA_JOG.COM和MA_AUTO.COM。
2. 界面的定制
(1) 软键的定义。定义840D数控界面中的空白键, 给它赋予新的键名。按下此键时, 进入设计界面, 软键定义编程如下。
(2) 屏幕窗体的设计。包括窗体名称的确定, 窗体主体位置的确定 (窗体距屏幕顶部、左端的距离) , 窗体宽度、高度的确定, 窗体中插入图表的名称及位置确定, 窗体内分栏数的确定。定义窗体的指令格式M (Identifer/[Header]/[Graphic]/[Dimension]/[System or user variable]/[Graphic position]/[Attributer]) , 即M (标识符/[窗体标题]/[待插入图表名]/[窗体位置]/[用NC或PLC变量获取光标位置]/[待插入图表的位置]/[定义显示的栏数]) , 其中带[]的参数为可选项。
(3) 屏幕窗体元素的设计。包括窗体元素名称、位置和色彩的确定, 窗体元素数据类型的确定, 与窗体元素相关的NC/PLC变量的确定, 输入、输出区域位置和色彩的确定等项目。定义窗体元素的指令格式DEF Identifer= (Variable type/[limit values or toggle field or table identifer]/[Default]/[Texts]/[Attributes]/[Help display]/[System or user variable]/[Position of short text]/[colors]/[Help]) , 即DEF标识符= (变量类型/[变量的极限值]/[缺省]/[文本]/[属性]/[帮助显示]/[系统或用户变量]/[短文本位置]/[输入输出区域位置]/[输入输出区域色彩]/[帮助]) , 其中带[]的参数为可选项。
根据项目需求, 管理维护界面定制的程序代码如下, 管理维修界面效果见图1。
三、PLC程序编制
界面定制完成后, 需要选择与界面中变量相关的信号, 将它们加工成有用信息在界面显示。管理信息必须根据用户要求, 选用相应信号, 通过编制PLC程序来实现监控。主轴运转时间监控, 选用驱动信号DB36.DBX61.4和DB36.DBX94.4, 将它们的非信号相与作为采样信号。程序运行时间监控, 选用通道信号DB21.DBX35.0作为采样信号。辅助工作时间定义为主轴不运转, 程序不运行, 选用信号DB36.DBX61.4、DB36DBX94.4和DB21.DBX35.0为采样信号。要求上述3个时间能长期统计, 断电后统计结果不丢失, 开机后能继续累加。但是STEP7软件计时器最大计时为2h46min30s, 不能进行累加计时。该项目通过编制时间片脉冲程序与PLC系统计数功能SFB1相配合, 计时范围可达216h。机床状态信息纷繁复杂, 这些信息显示可根据具体项目采用不同方法。电机电流、负载和功率显示, 可在定义变量时, 通过编程的方法直接读入;电机温度的检测, 可通过STEP软件的FB2功能块把这些参数读入到PLC中, 然后转换成能在界面中显示的数据。为实现上述功能, 编制以下PLC程序块: (1) FC200——产生连续的时间脉冲; (2) SFB1——系统功能块, 用于时间段的计数; (3) FC201——统计主轴运行时间、程序运行时间和辅助工作时间; (4) FC205——读取NC参数信息; (5) DB121、DB122和DB123——调用SFB1时的背景数据块; (6) DB132——调用功能块FB2时所需的背景数据块; (7) DB128、DB133——HMI与PLC交换数据的接口。相关PLC程序在此略去。
四、调试和备份
程序编制完成以后, 实测各项目, 要达到精确计时, 就要观察变量中间值。观察24h内变量MW6、MW7的中间值与理论值的差值, 误差为6s, 误差率=12/ (24×3600) =0.007%, 可满足设备精确计时要求。读取机床主轴信息时, 初次引用的机床变量为$AA_LOAD[AX6] (AX6是主轴的驱动编号) , 变量[AX6]引用不正确, 界面显示“SPINDLE_LOAD########%”, 这是由于控制系统找不到$AA_LOAD[AX6]对应的参数, 用默认符号#填充对应的数值位。通过正确的引用主轴变量$AA_LOAD[SP], 界面中子项目“主轴负载百分比”显示“SPINDLE_LOAD 12.14637%”, 正确显示。
调试完成后, 需要备份系统, 分别备份MMC和PLC, 也可对PLC备份以后, 对硬盘作整体备份。画面制作程序存储在F:DHCUS.DIR目录下的MA_JOG.COM、MA_AUTO.COM文件中。这样若硬盘损坏, 只需更换硬盘, 然后将备份的数据恢复即可, 而不用重新编制HMI界面程序和PLC控制程序。
较之传统的加装外部计时器的方法, 该方法能根据系统相关信息, 精确统计出机床运行效率, 而且计时时间长、不需额外投资, 可在使用SINUMERIK 840D系统的设备间方便互相移植。
摘要:在SINUMERIK 840D数控系统, 利用用户扩展接口的方法, 开发嵌入式管理维护界面, 介绍编制PLC程序, 现场调试效果良好。
维护开发管理论文 篇8
连锁经营管理专业视觉识别系统 (SVS)
我院连锁经营管理专业的标识如图1所示。该标识中间的“L”型标志是LIAN SUO的首个字母的艺术化表现, 代表连锁经营管理专业, “L”好像两张帆, 表示本专业的培养目标, 既注重专业, 又重视就业, 传达出学校、企业、社会在人才培养中的共同责任, 同时也表示本专业的培养方向, 一是商业方向, 二是医药方向。标识上方的亮点犹如初升的太阳, 表达着我们这个专业的朝气和活力, 也表达着我们的使命:我们一直在努力!
理念识别 (SMS)
专业使命
强化专业, 完善标准, 缔造统一。具体释义:连锁经营管理专业的专业使命是连锁经营管理专业向社会发展做出的承诺, 是其教学和科研等一切活动的最高指导思想。“强化专业”的诉求是加强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教学, 历练专业知识丰富、专业技能过硬的专业人才。“完善标准”是连锁经营企业提高工作效率和经济效益的有效途径, 连锁经营管理专业将通过自己不懈的努力, 尽力为连锁经营企业完善经营和管理标准。“缔造统一”是对连锁经营管理人的最高要求, 同时也是连锁企业的最高境界。
专业愿景
成为中国优秀连锁企业管理人才的输出基地。具体释义:“成为中国优秀连锁企业管理人才的输出基地”清晰地表述了连锁经营管理专业的远大目标, 胸怀宽广的连锁经营管理人才能实现产业报国的伟大理想。“成为中国优秀连锁企业管理人才的输出基地”追求的是一个动态的过程, 连锁经营管理人的奋斗、连锁经营管理人的自强不息, 是为了让连锁经营管理专业成为中国优秀的连锁企业管理人才的输出基地。同时, 还包涵了更深刻的寓意———让中国培养出自己优秀的连锁经营管理人才。
教学观
以人为本, 强化技能, 开拓创新。具体释义:教学理念是连锁经营管理专业一切教学活动的准则。“以人为本”是指重视连锁经营管理专业所有关系利益人, 关系利益人可分为内部和外部, 内部关系利益人是指该专业的学生, 学生是推动教学的决定因素, 而外部关系利益人是指循环于连锁经营管理专业以外的所有可能接触的人或组织 (包括政府、关系企业、教育主管部门等等) , 通过教学行为使其成为连锁经营管理的命运共同体, 连锁经营管理专业将人视为进行教学的核心资源。“强化技能”是指连锁经营管理专业在教学过程中, 从人才培养方案的制定、实验、实训和实习基地的建设等方面加强对学生的技能教育, 以便使学生快速适应企业的经营活动。“开拓创新”是指在教学过程中要善于重构教学内容, 探索新的教学方法、教学手段和人才评价方式。
科研观
树立科研意识, 提升专业发展。具体释义:“树立科研意识”是要求连锁经营管理团队成员都要树立正确的科研意识, 积极做好选题, 养成搜集资料等良好的科研习惯。“提升专业发展”是指对于在专业发展过程中发现的问题, 通过科研攻关, 促进和提升连锁经营管理专业的发展。
人才观念
能力是多层次的, 人尽其才。具体释义:“能力是多层次的”是指连锁经营管理专业是从多个方面评判一个人才的, 首先是个人能力———主动性、适应性和创新性;其次是团队能力———沟通能力、团队合作能力和个人学习能力;再次是与公司协调关系的能力———客户服务能力;运作功效即工作效率以及对公司策略的承诺;人才理念是企业重视人才、爱护人才、合理开发人才、使用人才、留住人才、提升人才的指导思想和价值观念。“人尽其才”是指在学生培养方面, 坚持“扬其长避其短”的原则, 连锁经营管理专业培养学生的宗旨在于挖掘每个学生的潜能, 注重个人能力的同时也重视团队的协作性。
价值观
整洁有礼, 知行合一, 优化细节, 主动假设, 合作共赢。具体释义:连锁零售企业的立足点是服务于顾客, 因此, 连锁经营管理专业的学生在成为职业人的过程中, 要树立优秀连锁企业的价值观。“整洁有礼”, 即要求学生做到服饰整洁, 周围卫生洁净, 待人接物有礼有节。“知行合一”, 即要求在培养学生的过程中, 要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 以问题为导向培养创新型、实践型人才。“优化细节”, 即要求在学习和工作过程中注重细节管理, 不以善小而不为, 以此提升绩效。“主动假设”, 是指作为连锁经营管理专业的学生, 在思维模式和行动路线上要以主动为契机, 以有根据的假设作为进一步实践的指导, 从而达到创新、优化的目标。“合作共赢”, 是指在学习和工作中要注重合作, 强调团队建设的积极意义, 以双赢为处事目标。
专业口号
为社会输送一流的连锁经营管理人才, 我们一直在努力。具体释义:这既是我们专业建设的使命, 也是我们不断追求的动力。
对于理论部分的渗透, 项目组通过班级文化宣传栏、班级形象大使选拔、提出教学要求、制定管理制度等方式加以实施。
专业行为识别 (SBS)
在专业理念的指导下, 我们将专业学习与不同的技能比赛相结合, 完善专业技能的目标。现阶段项目组与相关的连锁企业合作已开发出以下技能比赛和行为识别项目。
(一) 技能比赛
POP技能大赛
由于本专业的就业主要集中在各连锁零售企业, 制作POP广告是提高销售额、提高产品和企业形象的一个有效方式。结合“广告学实务”及“连锁企业门店营运与管理实务”两门课程的教学, 项目组于2010年6月与亳州金色华联合作开发了以“喜迎端午”为主题的首届POP技能大赛。从报名到培训, 从团队组建到现场作品展示, 企业指导教师和参赛选手一起将在校学习与日后就业完美结合。此次比赛极大地提高了学生对专业学习的兴趣, 提升了POP绘制技能, 学生对连锁企业的门店营运管理操作有了更深的体会, 并激发了进一步学习的积极性。
校园购物节
2011年6月, 项目组在“市场营销实务”课程学习的基础上, 举办了以“校园购物, 你的满意, 我的追求”为主题的首届校园购物节。从商品的采购、商家的引入到现场销售和环境维护, 参赛团队都在购物节指导委员会的统一指挥下有序开展活动。该次比赛最终成绩以分项目成绩、顾客服务水平、现场管理水平、销售业绩等几个方面作为评分依据, 依次评出一等奖、二等奖、三等奖和若干优秀奖。这种实训性质的比赛极大地提高了学生的谈判能力、沟通能力、营销技巧及综合管理能力, 同时也展现了本专业的服务水平, 在广大师生面前树立了良好形象。
营销策划技能大赛
在校园购物节的基础上, 项目组结合“营销与策划”课程的教学, 于2012年6月举办了以“柳暗花明, 前方有我”为主题的学院首届营销策划技能大赛, 重点在于通过策划水平提高营销技能, 从策划方案的撰写到团队名称、口号、现场展示、POP解说, 在大赛指导委员会的指导下, 参赛团队从形象展示到策划视角, 充分展示了该专业学生的专业素质。
客户服务技能比赛
“客户服务技能比赛”的主要目的是为了体现连锁经营管理专业培养内容与零售服务业人才需求接轨, 提高本专业学生的服务意识和服务水平, 提升本专业学生的职业素质。 (1) 活动要求:各参与班级在活动开始前需提交一份参与活动的申请书并提交参与小组及人员名单;在活动月期间接受“活动组委会”的监督并共同协商活动中出现的问题;比赛主要以现场服务的形式进行, 主要围绕商品销售, 从顾客接待、商品介绍、服务内容等多方面体现服务水平, 参评辅助资料包括小组服务策划方案及为比赛而准备的过程性资料, 如学习资料、参观图片、录像等;本次活动评出“优质服务班级”一个, “优质服务员”若干名, “金牌服务员”若干名, 优秀指导教师若干名, 并颁发奖品。 (2) 宣传条幅:提升服务品质, 培育连锁经营管理专业群复合型人才;用心做好服务, 从学习生活的点滴做起;服务能力是连锁企业的核心竞争力;提高服务技能是我们始终如一的追求。
礼仪技能大赛
在“整洁有礼”理念的指导下, 项目组开发了以“礼仪2012”为主题的礼仪技能大赛。本次比赛主要有两个阶段:第一阶段是准备阶段, 主要包括宣传、报名、预选到统一组织培训;第二阶段主要包括现场表演、知识竞答、评委提问等环节, 展现连锁零售人才应当具备的礼仪形象。项目组下一阶段拟开展的主要活动有创业设计大赛、与连锁企业合作举办门店整改方案选拔与收银技能比赛、“我会是一名好店长”的演讲比赛等等。
(二) 礼仪识别
为了更好地体现连锁企业“服务第一”的经营理念, 项目组开发了连锁超市服务礼仪手册, 主要内容包括:连锁超市中礼仪和服务的重要性, 连锁超市服务流程, 员工工作要求, 服务用语规范, 导购服务, 礼仪技能训练等。其中的礼仪技能训练部分主要有以下内容: (1) 仪容要求。通过图文并茂的讲解和实训的方式规范连锁经营管理专业学生的站姿、坐姿。 (2) 常用礼节。主要包括握手、鞠躬等动作的规范指导。 (3) 常用文明用语。主要包括“欢迎光临”、“不好意思, 打扰一下”、“欢迎下次光临”等基本用语以及“请”、“对不起”、“请稍等”等常用语言。 (4) 电话礼仪。包括拨打电话应先确认对方的姓名、电话号码以及要讲的内容等准备工作, 打通电话要先告知自己的姓名并确认电话对象, 在向对方明确了电话内容后以“谢谢, 麻烦了”结束通话并将电话放回, 以及接电话时应注意的四原则及重点事项等内容。 (5) 座位次序。主要包括会谈时的座位安排、宴会时的座位安排、乘汽车时的座位安排、乘列车时的座位安排等。 (6) 名片的使用方法。主要包括名片的准备、接受名片和递送名片的礼仪规范。 (7) 办公室礼节应用。主要包括引路、开门、搭乘电梯等的礼节。
为了突出连锁经营管理专业学生的礼仪行为, 项目组以“连锁企业礼仪实务”这一课程为主要平台, 分别采取分项目实训、分技能考核、礼仪大赛等教学方法培养学生的相关素质。
(三) 听觉识别
为了提高本专业师生的凝聚力, 项目组创作了班歌———“青春没有地平线”, 并根据歌谱制作了伴奏乐, 在这个基础上组织班级合唱并完成了录音工作。
通过连锁经营管理专业识别系统的开发与维护, 可以使本专业培养的学生专业性更强, 更好地满足连锁企业对人才的需求。
摘要:高职院校连锁经营管理专业担负着为零售企业培养懂理论, 会操作, 具备协调能力、沟通能力、管理能力和创新能力的一线高素质复合型人才的责任。其培养目标决定了校企合作是最佳的培养路径, 因此, 应以专业文化建设为视角, 以专业识别系统的开发为切入点, 提高校企合作的深度, 提升连锁经营管理专业的建设水平, 更好地培养能满足连锁零售企业发展需求的高素质人才。
关键词:高职院校,连锁经营管理专业,识别系统,校企合作
参考文献
[1]朱发仁, 傅新民.高职院校职业本位的专业文化建设初探[J].职教论坛, 2007 (4) :22-23.
[2]徐国庆.职业教育原理[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 2007:36-41.
[3]宋威.企业文化与专业文化的关系[J].黑龙江科技信息, 2007 (21) :200.
[4]林丽萍.专业文化:高等职业院校文化建设的重要纬度[J].现代教育科学, 2009 (4) :86-88.
[5]张丽.关于我校连锁经营管理专业建设的思考[J].广州航海商业专科学校学报, 2010 (6) :62-64.
维护开发管理论文 篇9
1 斜拉桥数字化维护与管理系统的特性及目的
哈尔滨松花江斜拉桥是黑龙江省第一大跨径斜拉桥, 它是哈尔滨市高速公路的主线。主桥为双塔, 主缆为钢筋混凝土梁。跨度为 (44+136+336+136+44) m, 宽度为33.12m。为了科学地管理与维护该大桥, 开发了斜拉桥数字化维护与管理系统。
斜拉桥数字化维护与管理系统的核心是改变传统被动的技术预测, 包括现场调查、检测和监控、识别和鉴定、维护和预测。通过操作该数字化维护与管理系统, 可以瞬时获得桥梁的现状及发现结构的异常, 也可以查询出现的原因和提供解决的方案。另一方面, 实时操作系统的应用可以收集大量的有关组件 (或结构) 的缺陷信息, 不断地更新有限元模型, 使受损的结构和提前预报的分析更加准确, 从而避免桥的突然破坏。有限元模型考虑的累积损伤包括疲劳、环境腐蚀、老化材料及抗灾害能力的衰减[1]。此外, 斜拉桥数字化维护与管理系统的数据及分析对于同桥型的编程、设计、维护及管理具有重要意义。
2 系统的功能
斜拉桥数字化维护与管理系统不仅可以存储大量的数据, 而且还可进行维护和管理的复杂分析。该功能和主要模块的关键技术将介绍如下:
2.1 基本数据模块
(1) 手动检查数据库
近年来, 虽然桥梁健康监测系统已经发展到一定程度, 但由于其内在的缺陷, 还是难以对数据进行维护和管理[2]。基于上述原因, 我们仍然要用传统的人工检测方法来定期检测桥梁状况, 找出环境变化下桥梁受损的部位, 然后采取相应的维护和管理措施。不过, 健康监测子系统为数字化维护与管理系统提供了数据源。
斜拉桥数字化维护与管理系统的人工检查数据库包括四个数据来源:定期检查、定期检修、专项检查和桥梁的综合状况检查。桥梁的定期检查、定期检修和专项检查可及时发现问题, 而综合状况的检查可通过全桥整体全面的检查确保问题的发现。
(2) 桥基础数据库
桥基本数据库是斜拉桥数字化维护与管理系统的基础, 包含设计数据、施工控制数据、完成项目的数据、通过重型车辆的记录、桥事故记录等。考虑维护和管理系统中施工控制的数据会让我们更详细地了解到结构的工作状态, 并可有效分析病害的原因。
(3) 监控子系统
健康监测系统包括两部分:负载监控和响应监控。人工检查数据库和健康监测子系统相互补充, 并提出了桥梁维护这一重要基础。
2.2 结构分析模块
采用有限元软件ANSYS建立斜拉桥的二维及三维有限元模型, 并比较了这两种模型 (包括索力、梁截面内力、边界条件等) , 根据现场荷载试验的结果, 通过检查材料参数、边界条件、元件连接、加载模式及其他方面确定模型是否正确。因此, 该模型可以反映桥的实际情况。
桥服役一段时间, 检测其动力特性、索力和梁截面内力, 然后与有限元计算的结果进行比较。最后, 根据检测的结果、定期检查数据、病害数据库及材料的退化模型来更新有限元模型的参数, 获取可以反应结构当前状态的更精确的有限元模型。二维有限元模型与三维模型的协同验证可以提高验算的效率及结果的精度。
2.3 评估和诊断模块
2.3.1 评估子系统
评估子系统由两部分组成:综合评估子系统和承载力评估子系统。
(1) 综合评估子系统
有两种评估方法的综合评估子系统:不确定型AHP法和模糊综合评价法。前者给出分数, 而后者给出从属度。由于大跨度桥梁综合评估的复杂性, 目前的方法在理论上存在一定的局限性。特定的评估方法保证结果的可靠性非常困难。所以在本系统中同时采用这两种评价方法, 并随着过程的进行, 这两种方法会被持续改进和验证。
评估步骤如下:
(1) 建立综合评价层次模型, 列表评价指标;
(2) 确定整个考核体系的每个评价指标的最终比重;
(3) 由专家或技术人员调查, 确定每个考核指标的价值;
(4) 使用变权合成方法得到最终的评估结果。
从综合评价子系统, 可以得到斜拉桥的技术状况评估结果, 为进一步维修提供定量决策。
(2) 承载力评估子系统
由于大跨度斜拉桥的承载能力评估的复杂性[2], 该子系统采用了两种方法:标准方法和有限元模型的方法。
(1) 承载力评估的标准方法
根据公路桥梁承载能力评估的规定, 本系统采用了现有桥梁检测方法的应用程序和结果, 将定期检查与维修紧密联系, 介绍了修改有关组件的外观质量、动态特性、结构强度的系数, 并且输入了检查结果的恶化系数、部分削减系数及对活载的影响等修正系数。通过基础数据模块和及时更新的有限元模型可以合理评估出桥梁的实际承载能力, 且评估结果反映了桥梁的实际情况。
(2) 有限元模型的数据更新基于承载力评估, 通过结构分析模块来实现桥梁计算。根据当前状态更新有限元模型, 可以测试出设计车辆载荷下桥的承载力。所以可以判断桥梁在服役期间是否具有通行能力。
2.3.2 结构性预警功能
人工检查和健康监测后, 如果一些组件的性能超过或将超过允许值, 就会出现预警。此外, 通过结构分析模块和综合评价子系统, 可以计算出桥的各部分的状态, 如果超过或者达到指定的范围, 会出现警告。
2.3.3 疾病诊断模块
疾病的原因复杂多样。一种疾病可能是由许多因素引起, 一种因素也可能产生多种疾病。斜拉桥的疾病包括因环境而造成的温度和应力疲劳损伤, 不仅有腐蚀损坏, 还包括由风、地震、船撞动力损失及车辆的影响制动力等因素。
现有的斜拉桥管理系统很难对斜拉桥进行检测和维护, 其根本原因是斜拉桥的复杂性。因此, 根据本文对桥中病害信息的调查, 可以分析破损原因, 然后通过建立精确的模型, 来模拟桥梁在病变过程中, 桥的静态和动态特性。最后, 根据这些参数确定桥的状况。此外, 将斜拉桥有限元模型与疾病信息相结合, 可以分析其主要部件。以上工作可以打下建立疾病数据库的基础, 提供了有限元模型更新数据的参考, 为传感器的动态测试提供了依据。
2.3.4 预测功能
预测功能, 可随时随地预测桥梁的工作状态, 使维修部门可以提前获得风险或危险状态, 作出必要的防范措施, 避免发生结构性损坏。
2.4 决策管理模块和其他功能模块
结构分析模块及评估和诊断模块可以为维修管理及斜拉桥的进一步检查发出指令。决策管理模块主要是针对各种疾病给维修建议, 如加固和强化裂缝, 更换缆索和加固桥墩等。这些方法能够满足正常的维护斜拉桥的基本需求, 具有一定的意义。此外, 该模块还可以扩展。
3 结束语
目前, 桥梁的维护和管理在国内仍处于初级阶段, 桥梁管理的总体水平低于国际领先水平, 尤其是大跨度桥梁维护和管理系统方面的理论和方法。因此, 这方面的研究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
数字化维护与管理系统为大跨度斜拉桥建立了完整的维护和管理系统。基于手动检查数据库、大桥基础数据库和健康监测子系统的数据, 该系统可以通过更新2D及3D有限元模型实现其功能, 如疾病的诊断、结构性预警、寿命预测、维护和管理。斜拉桥数字化维护与管理系统采用两套综合评估方法及承载能力评估方法, 评估桥梁的状态。此外, 该系统建立了斜拉桥维护和疾病的一般数据库, 提供了更全面的维护和管理目录及实验方法手册。因此该系统为大跨度斜拉桥提供了详细的技术指导。
摘要:在哈尔滨松花江斜拉桥的背景下, 开发了大跨度斜拉桥数字化维护和管理系统。该系统主要包括八个模块, 有数据管理模块、检验和测量模块、评估模块、有限元分析模块、诊断和预测模块、维护模块、查询模块和帮助模块。该系统利用人工检查数据库、基础数据库和健康监测系统的数据, 通过斜拉桥数字化维护与管理系统分析和计算, 可以预测桥梁寿命, 进行疾病诊断, 通过全面评估分析, 达到维护和管理桥梁的功能。因此, 大跨度斜拉桥的维护和管理系统非常智能化及使用化。通过使用这个系统, 可为大跨度斜拉桥及类似桥梁的维护和管理进行实时跟踪及管理指导。
关键词:斜拉桥,系统的开发,维护和管理,综合评估
参考文献
[1]任远, 黄侨.大跨度斜拉桥综合评估系统的研制与开发[J].南京航空航天大学学报, 2007 (8) :535-539.
[2]叶爱君, 胡世德.超大跨度斜拉桥的地震位移控制[J].土木工程学报, 2004 (12) :38-43.
维护开发管理论文 篇10
一、课程开发的基本流程
通过专业市场调研分析, 结合专业建设委员会论证, 得出交通安全与智能控制专业高职毕业生应该能够胜任交通领域智能产品生产, 智能交通系统建设, 施工组织与管理, 系统应用与维护, 交通运输安全管理, 产品营销, 售后技术支持等工作, 制定了人才培养方案。通过本专业实践专家访谈会, 认真分析实践专家职业成长, 找出实践专家在职业成长过程中经历的、工作过程完整的“典型工作任务”, 其中在“业务成熟”至“综合管理”阶段, 典型的工作任务有:智能交通系统工程施工、智能交通系统应用、智能交通系统维护、产品售后技术支持、项目现场施工组织及管理、项目招投标管理、系统方案设计、项目全面管理。我们结合专业发展实际, 将实践专家访谈会得出的典型工作任务, 通过教育专家与专业教师教学化处理, 设置本专业核心学习领域, 其中就有《城市停车管理系统集成与维护》, 并且完成了该学习领域的描述。确定了该领域的典型工作任务 (职业行动领域) 描述、工作与学习内容 (工作对象、工具材料、工作方法、劳动组织、工作要求) 、学习目标、学习组织形式与方法、学业评价。专业教师和企业技术人员一起完成了《城市停车管理系统集成与维护》课程的学习情境与课业设计, 并且由电子科技大学出版社出版了相应的校本教材。对2010级和2011级交通安全与智能控制专业学生进行了课程实施与评价, 根据实施情况不断完善本课程。
二、设计思路
本课程的设计思路是以培养高素质技能型人才为指导思想。通过本门课程的学习, 使学生不仅可以面向技术操作岗位, 也可以面向技术管理岗位。基于该指导思想, 本课程以任务驱动实施教学, 采用理论与实践一体化教学, 将工程勘察设计、工程招投标、工程成本预算、系统方案设计、工程施工组织与管理、施工文件的编制与整理归档、系统安装与调试、系统应用与维护等知识和相关标准规范所涉及的知识融入实践操作, 让学生“做中学, 学中做”, 利于学生知识的掌握和职业能力的培养。课程结构以某智能停车场系统建设项目实施为主线, 紧紧围绕完成工作任务的需要及高职学生的认知规律选择课程内容。学习任务包括:编制施工文件;按照施工文件布线施工、系统硬件安装接线与调试、系统软件安装与调试、系统统调与试运行;施工组织与管理, 施工质量和进度控制;编制竣工资料, 系统竣工交付;系统日常维护和故障排除;系统方案设计和设备选型等内容。教学过程中以学生为主体, 依托智能停车场系统真实环境, 以真实工作项目为载体, 做到“做中学, 学中做”, 以实际工作任务引导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制定方案解决问题。采取任务教学法、引导文教学法、分组教学法、小组讨论法、角色扮演法等方法教学, 现场教学与多媒体教室理论教学相结合, 分组学习和讨论相结合, 开放实训场地, 为学生提供充分的实践机会。过程评价与综合考核相结合, 知识评价和操作评价相结合, 突出实践操作的评价。
三、课程目标
通过校企合作、工学结合方式培养学生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专业技能水平、可持续发展能力, 使学生掌握停车场工程勘测方法、招投标文件的编制方法、系统安装与调试和系统应用与维护方法, 施工文件的编制和归档方法、工程施工组织与管理方法、相关国家及行业规范以及工艺要求等知识, 并形成一定的学习能力和实践能力, 同时培养学生诚实、守信、善于沟通和合作的团队意识及创新意识, 提高学生各专业方向的职业能力。并通过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教学方式, 把学生培养成为具有良好职业道德的、具有停车场管理系统集成与维护实践能力的, 具有可持续发展能力的高素质高技能型交通安全与智能控制专门人才, 以适应市场对智能交通人才的需求。职业能力目标:懂得停车场工程勘测、方案设计、施工组织管理、系统装调与维护方法;能够独立编制施工文件;能够按照施工文件布线施工、系统硬件安装接线与调试、系统软件安装与调试、系统统调与试运行;能够组织人员施工, 能控制施工质量和进度;能够编制竣工资料, 将系统交付业主验收, 进行业主培训;能够进行系统日常维护和故障排除, 编制维护报告;能够进行系统方案设计和设备选型。
四、学习情境与课业设计
1. 学习情境。
在学习领域描述的基础上, 根据我院的实际情况, 如教学时间、教学条件、学生学习能力和教师教学经验等, 设计了9个学习情境。按照从“初学者到专家”的职业成长规律对9个学习情境进行了排序, 如下所示。学习情境一, 城市停车管理系统认识;学习情境二, 停车场管理系统施工准备;学习情境三, 停车场管理系统布线施工;学习情境四, 停车场管理系统硬件安装与调试;学习情境五, 停车场管理系统软件安装与配置;学习情境六, 停车场管理系统联机测试与竣工验收;学习情境七, 停车场管理系统维护;学习情境八, 停车场管理系统集成方案设计;学习情境九, 城市停车管理系统案例分析。
2. 课业设计。
课业, 是学习情境设计的“物质化”产品, 是一个综合性的课程作业;课业是理论实践一体化的用于学习新内容的载体, 主要采用先实践后理论归纳式学习方式;课业需要专门的文本文件表达, 主要包括针对教师的“课业设计方案”和针对学生的“学习材料”, 简称“学材”。为此, 本专业教师制定了《城市停车管理系统集成与维护》的课程标准, 并且编写出版了以引导课文形式组织的学材。该学材由若干工作页和信息文构成, 工作页以引导问题的形式出现, 引导学生完成学校情境下的每个学习任务;学生完成这些学习任务需要的理论知识可以从信息文中找到。专业教师还与相关企业充分合作, 建设该课程的电子资源库, 建设了教学课件、二维教学动画、虚拟动画、三维教学动画、实践视频、教学视频、图纸、图片等大量的教学素材。
五、课程实施
在课程实施过程中, 学材的主要教学文件之一, 遵循有效职业学习的4个基本原则, 即:以学生为中心的学习;行动导向的学习;整体化的学习;自我管理式的学习。采用了4阶段教学法、引导课文教学法、角色扮演法等教学方法, 充分利用学院的专业教室、专业机房、实训场地开展工学结合一体化的教学。
本文介绍了我院进行《城市停车管理系统集成与维护》课程开发的一些方法和经验, 从往届学生学习该课程的教学效果来看, 基本能实现本课程设定的教学目标。但是, 如何从教与学两方面的需求, 从专业发展的角度, 建立科学的课程质量与监控评价体系, 根据技术、经济和社会发展需求以及学校实际, 不断修订课程标准, 并对课程实施过程进行持续、批判性和建设性的评价, 提供适合学生多样化需求的个性化教育, 是亟待深入研究的课题。
摘要:本文介绍了四川交通职业技术学院在进行工学结合一体化课程《城市停车管理系统集成与维护》开发的方法, 取得的成绩、经验。
关键词:工学结合一体化,课程开发,城市停车管理系统集成与维护
参考文献
[1]赵志群.职业教育工学结合一体化课程开发指南[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 2009.
[2]张国红.课业设计:工学结合视域下的概念界定与重构[J].机械职业教育, 2013, (2) .
维护开发管理论文 篇11
【关键词】工作 中职 机械 课程
【中图分类号】G7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5)08-0243-02
“以工作过程导向”的课程是将工作过程与职业教育结合,在特地搭建的情境教学里,传授职业能力,让学生可以适应职业[1]。中职教育侧重提高中职学生的职业技能,为了适应社会发展对人才的需求,应当更加重视培养中职学生基于“以工作过程导向”的职业能力,让学生提高职业技能,从而更快适应岗位。作为一名中职农业机械使用与维护课程的教师,探究“以工作过程为导向”的课程开发具有重大的意义。本文探讨有关“以工作过程为导向”中职农业机械使用与维护课程开发的基本思路和过程,分析其教学成果。
一、中职农业机械使用与维护课程的开发
1.“以工作过程为导向”模式的概述
我们重视过程使得一项工作顺利完成,成为“工作过程”。我们课程可以以这个过程为导向,称之为“以工作过程为导向”,因此结合需求我们构建了相应的专业课程模式。为了让中职学生更快速具备职业能力,学校组织中职学生参与职业模拟,这样可以培养学生职业能力,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养成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习惯,提高学生的职业素养和职业意识,将职业工作过程融入课程中,促进中职教育改革。
2.课程的目标以及开发的过程
(1)确定“农业机械使用与维护”课程的目标
课程“农业机械使用与维护”是农业机械技术应用的课程,重点目标是讲解农业机械维护、使用以及培养相关职业能力,依据现实工作任务选择课程和划分内容,侧重将实际与理论联系起来,让学生在工作任务过程中培养独立确定方案计划、独立实施和独自评估的能力[2]。
(2)“以工作过程为导向”课程开发的过程——基于中职农业机械使用与维护
第一,对农业机械专业相关的职业岗位作调研,分析工作任务。课程开发小组通过与用人单位、专家与毕业生等多方交流沟通,确定中职农业机械使用与维护专业可以从事这样的职业岗位:农业机械的维修和检测、农业机械售后服务和营销、农业机械维护和使用、农业机械监督管理等。分析职业岗位的现实工作任务,依据工作任务的典型特征以及重要程度确定典型工作任务,主要有:日常保养农业机械、驾驶拖拉机、检测维修农机、鉴定农机具的故障、联合收获作业等。
第二,确定中职农业机械使用与维护课程的能力目标以及工作领域,并且课程定位。通过分析职业岗位,中职教师主要培养该专业的学生以下能力:管理农机能力、修理农机能力、加工一般农机的能力、调试和装配农机的能力;推广农机技术的能力等。针对上述的典型工作的任务进行归纳和总结,行动领域主要有保养和使用拖拉机、驾驶农业机械、维护和使用农机液压系统、维修与检测农机、调试和装配农机等。中职农业机械使用与维护课程是农业机械应用的专业课程,定位主要考虑以下几点:掌握学生学习的规律,选择贴近农业实际生产的工作任务安排教学,侧重培养学生职业能力;培养学生实践能力,让学生熟悉作业机械的调试、维护、安装和使用等技能;将职业资格与教學内容结合;学习设计情境;考核学生掌握的知识、技能和学习态度,培养中职学生的专业技能和职业能力。基于“以工作过程为导向”的课程可以为中职学生提供丰富的学习资源,打造完善的实践基地和平台,为中职学生踏上职业岗位奠定基础。
第三,设计学习教学情境以及实施。基于原先的教学模块,参考国内外的教学先进模式,实施“以职业能力培养为核心,以工作过程为导向”的课改。通过分析课程相应的典型工作任务,依据学生学习的规律,把典型工作任务设计为学习型的任务,依照从简单到复杂的规则建立学习情境,让每个学习情境有着相应的一个工作过程。比如鼓舞联合收割机的维护和使用,可以有收割台、脱谷部分、谷物收割三个工作过程。每个情境依照“资讯、计划、决策、实施、检查、评估”6个步骤进行。在过程中,除了基本的教学设施,还提供厂家维修手册和其他参考资料等,为学生获取资讯提供便利;通过学生完成具体的工作任务,对学生完成质量、态度进行评价,激发学生参与的热情。
此外,还要注重考评。学习情境考评主要是过程、目标、阶段三种评价结合的方式,并且综合技能和单项技能结合。侧重考核学生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制定具体的评价方法。
二、教学效果
一是“以工作过程为导向”的教学模式提供理论联系实际的平台。以农业机械的使用和维修为主要线索,把农业机械维护和构造结合,在维护和使用的过程中,学生自学和教师讲解结合,更加生动具体,有利于学生学习;二是在生动的教学情境中加强团队合作。在教学情境中,设计团队合作的工作任务,方便学生将书本与实践结合,建立过程知识,强化学生的动手和创新精神,不仅可以快速完成工作任务,而且培养团队精神应对日后职场的各种挑战。如建立一个学习平台,由4-6名中职学生构建一个小组,在平台学习职业岗位所需的知识和能力,这样的平台通常培养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以及自学的能力。教师、培训中心人员和企业管理人员负责指导学生学习活动,引导学生在真实的情境中完成任务,使得理论与实践结合,建立过程知识,深化工作过程的理解与认识。
基于“以工作过程为导向”的中职农业机械使用和维护课程,构建了一个崭新的教学模式,教学实践表明,不但显著提高中职学生的专业知识、技能、职业能力和素养,大大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和主动性,而且为其他课程改革树立了榜样,促进教学课程改革。
参考文献:
[1] 金明辉.以工作过程为导向的中职机电专业实训教学模式探究[J].职业教育(下旬刊),2014,(11):6-7.
浅谈客户开发与维护 篇12
客户关系管理
目前主要由中国石油、中国石化和中国海油这三家大型国企主导着现今的国内成品油市场的资源供给和保障,今后随着改革开放的进一步深化,还将会有更多的国外大型石油企业涉足其中,今后的成品油市场的竞争也将更加激烈。随着社会和信息化的进步和发展,我们的客户将有更多的信息来源渠道、他们的维权意识逐渐增强、他们选择适合自己需求的供应商的渠道和机会将会越来越多。也就是说,我们的客户已经愈来愈聪明,要求也愈来愈高,同时,顾客忠诚度将会不断降低。为此,做好客户关系管理无论是对我们油品销售企业还是营销人员都更显重要。
所谓客户关系管理,是指通过管理客户信息资源,提供客户满意的产品和服务,与客户建立起长期、稳定、相互信任、互惠互利的密切关系的动态过程和经营策略。其实质就是“以客户为中心”。这就要求我们每一个营销人员要不断深化与客户之间的关系,仔细了解客户的需求并对其进行系统化的分析,为客户量身定制不同的营销模式,在此基础上进行“一对一”的个性化服务,以满足客户的需求,提高客户的满意度和忠诚度,最终为企业带来更多的利润。通过有效的客户关系管理,可以与客户建立起更长久的双向关系,培育出更多长期的、忠诚的客户,以保留更多的老客户,并更好的吸引新客户。
客户关系管理的核心是客户价值管理。对企业来讲,客户的价值是不同的,一般来讲,企业80%的利润来自于20%的价值客户,是众所周知的实践真理。客户关系管理通过对客户价值的量化评估,能够帮助企业找到价值客户,将更多的关注投向价值客户。它通过满足客户个性化需求,提高客户忠诚度和保有率,以实现销售增加,市场扩展,从而全面提升企业的赢利能力和竞争力。在提供市场营销的全程业务管理的同时,对客户购买行为和价值取向进行深入分析,为企业挖掘新的销售机会,使企业在快速变化的市场环境中保持永续发展能力。
1.客户信息资源的收集
从客户关系管理的概念可以看出,客户信息资源的收集是基础,在此基础上对客户信息进行汇总分析才能找到适合客户“一对一”的个性化服务模式。客户信息资源主要有以下几方面:
(1)客户基础信息
企业名称、企业简介、经营领域、企业规模、经营状况、主要产品或服务、信用状况等级、法人代表或采购负责人、用油品种、储油设施情况等
(2)地址信息
公司名称、公司名称的缩写、详细通信地址、邮政编码、主要电话号码、传真号码、电子邮件地址、网址等
(3)财务信息
帐户类型、开户银行、帐号、第一次订货(购买)日期、最近一次订货(购买)日期、付款期限、信用状况等级等
(4)行为信息
一是客户的购买习惯、购买品种、数量、提货方式、购买频率、购买时间;二是每次与客户进行接触的时间和方式(信件、电话、人员往来等);三是客户的抱怨及其解决的记录、售后服务的记录等方面的详细资料
2.客户信息资源的作用
一是帮助营销人员找出最好的客户;二是开发新客户,拓展新市场;三是从现有客户身上拓展更多的业务;四是精确锁定目标客户群,调整营销策略;五是给客户提供个性化的服务。
3.客户管理的规划及流程
(1)识别客户
将更多的客户信息资源保存到数据库中,验证并更新客户信息,删除过时信息。
(2)对客户进行差异分析
①根据客户对于本企业的价值,把客户分为A、B、C三类。
②识别企业的“金牌”客户。
③汇总分析都有哪些大客户对我们的产品或服务提出了抱怨?抱怨的理由是什么?
④通过客户购买记录,列出客户购买频次或购买量波动较大的客户名单。
(3)与客户保持良性接触
①把客户打来的电话看作是一次销售机会。
②走访竞争对手的客户,比较服务水平的不同,找出商机。
③制定不同客户的走访计划,主动上门服务。
④认真对待客户的抱怨,积极改进服务措施。
(4)改进服务以满足每一个客户的需求
①每年安排2次向大中型客户发放客户意见征询表,书面征求客户意见,从中寻求不同客户的个性需求。
②加强重点行业、重点客户的实地调研,为他们提供独具特色的特殊服务。
③加强信息沟通,要求营销人员经常就资源供给情况、市场价格变化情况及时告知客户,为客户购买油品提供咨询服务。
开发新顾客
营销大师科特勒认为,客户资源远比市场占有率重要,要不断提升客户对企业的忠诚度。拥有客户就拥有了效益,要在不断扩大市场占有率的同时,继续开发潜在客户,因此,“创造并保持客户”是决定成功的关键因素。
要把开发新客户作为营销部门的主要工作重点之一,通过有组织的潜在客户的市场调研,由经验丰富的营销管理人员专人牵头,发挥每一个营销人员的主观能动作用,按照潜在客户的分类和在其行业中的影响力大小,制定不同的开发计划。
(一)新客户的分类
一般来说,主要分以下四类,一是新的潜在客户;二是以往有过交易但目前没有来往的客户;三是由于某种原因不愿购买的客户;四是“现有的客户”也可能是“潜在客户”。
(二)新客户的来源
1.充分利用工商名录。工商名录主要是指国内工商名录。国内工商名录收录了工厂、贸易公司、商号的名称、电传、电报、电话、传真的号码,公司的地址,主要经营项目及历史经营情况。
2.各种朋友。(包括朋友的朋友,客户的朋友)。
3.自己主动上门的客户。
4.在媒体上刊登广告的客户。
通过以上新客户的梳理,列出新客户开发清单,同时不断收集和完善潜在客户相关资料,及时制作潜在客户资料卡,为下一步进入客户开发做好准备。资料卡的主要内容应该包括:公司或企业的名称、地址、电话、所属行业、公司或企业实力、规模、信用状况、行业内的影响力、采购部门负责人、联系人的爱好、习惯、兴趣等等。
(三)新客户的拜访
营销人员在进行新客户的拜访前,首先要准备好新客户开发报告表和营销人员工作日志,以便及时记录相关情况。
新客户开发报告表
姓名:
★为建立起与客户的交情,每一个客户的拜访次数最少要5次以上。
营销人员工作日志
其次,营销人员在进行新客户的拜访前还要对以下内容做出发前的检查。
个人服装、形象是否得体;装备是否带足(比如名片、企业介绍、笔记本、笔等);信函、电话是否使用过,有否预约;是否对拜访客户的行业情况有正确的掌握;是否做好了遭挡驾或拒绝的准备;是否有关系人士介绍或口碑效应;是否了解采购人员或决策人的兴趣爱好;是否了解到关键人或做出决策的人等等。
此外,还可以通过寄送企业介绍、广告函件、寄送私人性质信函、寄送小纪念品、寄送展览会参观卷、逢有喜丧寄送贺卡或慰问信、寄送简单生日礼物等形式在短时间内拉近与客户的距离,为今后的合作打下比较好的基础。
开发新客户是一项具有挑战性质的任务,它既可以磨练自己的意志,又可以锻炼和提高我们与人交往的技巧。我们都知道,新客户的开发是一个持续缓慢的过程,需要我们花费许多时间和精力去与客户不断的沟通的过程,需要我们在与客户的沟通中不断打消客户的疑虑、取得信任的过程,要有坚定不移的意志。所以在开发新客户的过程中,要制定潜在客户拜访计划,并根据实地拜访情况将潜在客户的拜访细分为继续拜访的,不放弃的,放弃的。要抓住重点,对那些我们认为需要继续拜访的客户加大攻关力度,通过频繁的交往,找出客户的需求点,针对性的提出解决方案,以我们的企业实力、我们的服务和我们“以客户为中心”的理念感动客户,得到客户的真心认可。
老客理
一般来讲,开发新客户所产生的费用5倍于维护老客户所产生的费用。更重要的是运用老客户的口碑影响力能吸引更多客户,在此过程中老客户会在很大程度上影响其他客户的行为。客户的口碑效应在于:1个满意的客户会引发8笔潜在的生意,其中至少有1个成交;1个不满意的客户会影响25个人的购买意向。因此,如何留住和维护好老客户就显得非常重要。
1.完善客户档案卡
客户档案卡一般应包括客户名称、住址、所属行业、联系人及负责人的生日、喜好、电话、所购油品品种和用途、购买习惯、交易记录、信用状况、售后服务记录、参加活动记录、以及其他特殊要求或投诉记录等。卡片内容应随时更新调整。
同时,根据客户对本企业的贡献程度和其重要性,把客户按照ABC分类法分为三种:占80%销售额的20%的客户为A级,占15%销售额的30%的客户为B级,占5%销售的50%客户为C级。对A级客户应该重点对待,加强拜访,频率要高,有时可安排主管甚至更高级领导拜访;对B级、C级次之。要列出每月每周客户拜访计划,制定重点客户的个性化服务措施,定期对不同客户购买情况进行分析总结。
2.老客户的维护方法
(1)回访。营销人员应定期回访,通过面对面的交流与客户建立友谊,这样做对留住客户非常有效。营销人员在登门拜访的同时,可以及时了解客户的经营状况、客户的信用状况、我们还有哪些需要改进的地方、客户还有哪些需要、我们还能给客户做些什么。通过以上信息的收集,尽量改进我们的服务,使我们的服务超出客户的预期,这样往往更能赢得客户的信赖。主要有登门拜访、电话(邮件)回访、短信回访三种方式。对于大中型的重量级客户一定要安排一年数次的拜访,及时给予客户针对性的服务,这样可以更能体现我们对该客户的重视程度。
(2)售后服务
可以通过油品使用状况调查、服务检查、送货收款、现场提供技术、咨询服务、寄送宣传资料等名义强化公司对客户的承诺,及时解决解决客户可能存在的问题,体现我们与客户的交往并不只是简单的买卖之间的关系,而是双方合作共赢的不可缺少的伙伴关系。
(3)人文关怀
如在节日、生日、客户升职、乔迁等对客户有特殊意义的节日,可以通过寄贺卡、打电话、发电子邮件、信函等形式进行祝福以及邀请参加公司的任何活动,既能保持与客户的紧密联系,又能加深与客户的亲切感,同时还能提升公司与营销人员本人的良好形象。
(4)积极应对处理客户的投诉
客户有投诉是难免的,关键是如何处理好他们的投诉。一般来讲,能提出投诉的客户是忠实的客户,是真正的客户,是你的真正财富源泉。投诉可为我们提供比较有价值的信息,可及早提示我们目前工作中存在的问题,需要我们尽快加以完善。若是对他们的投诉处理不当,甚至不加理会,他们将很可能投入其它公司的怀抱,甚至散布对本公司不利的言论,最终吃亏的是你自己。
①虚心接受批评,鼓励客户说话。我们要用80%的时间去听,用20%的时间来说,喋喋不休的解释只会让客户的情绪更差。冷静地接受客户的意见,并且抓住客户意见的重点,明了客户的要求到底是什么。
②查明原因。仔细调查原因,只有确定实际情况是什么,才能解决问题。必须明确告知客户,为修正这些失误哪些能做哪些不能做,以及相应的原因,不推卸责任,掌握客户的心理。
③化解不满。诚恳地向客户道歉,表示感谢,征求客户对问题的解决意见,找出客户满意的解决办法。
④克服缺点。以客户的不满为契机找出差距,追查投诉的原因,以期达到改善的目的。
⑤强化后续服务。为了恢复公司的信誉,除对客户进行一定的补偿之外,更要加强客户的后续服务,给客户留下真诚友好的印象,使客户恢复原有的信心。
(5)健全客户投诉制度
【维护开发管理论文】推荐阅读:
外贸客户维护开发05-20
网站开发维护合作方案08-19
泛微oa开发及维护心得06-09
CRM程序开发维护合同01-07
大客户开发与维护培训心得05-21
DCS的维护和管理论文05-12
蓄电池在线维护与管理论文07-14
机械设备现场管理与维护策略论文06-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