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网维护论文

2024-09-18

电网维护论文(精选10篇)

电网维护论文 篇1

1 概述

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 电力系统的基础设施投入也明显加大, 电网的容量也有了本质的发展, 基于这种情况就应该保证它的安全运行。以供电需求为前提, 根据电网调度的基本原理, 制定出各厂 (站) 之间或机组之间的最优负荷分配方案, 使整个电网的能耗或运行费用最少, 从而获得最大的经济效益。因此, 应从多个方面加强管理, 如:完善电网的网络结构、提高继电保护的可靠性、提高电网调度人员的素质等。

此外, 电网规模在不断扩大, 发生事故的几率也在日渐增多, 电网调度就承担起了保证电网安全的重要任务。电网调度作为保证电网安全、经济、优质运行的一个重要机构, 其安全管理工作的好坏, 直接影响着电网的安全、稳定及可靠运行。所以, 电网内部的各种电气设备技术水平都有待于提高, 以此来降低电网发生故障的几率, 提高电网调度的现代化程度, 维护电网的安全运行。

2 当前电网调度存在的不安全因素

2.1 有的电网运行人员没能严格遵守相

关安全规程, 在交班时未能了解电网运行方式, 就直接发布了调度命令, 引发了严重的事故。此外, 还有的是由于疲劳导致在拟写调度命令时出现重大失误。调度员在现场进行三核对的过程中, 因不清楚现场回报, 或者是交接班时对交接工作没有掌握好就匆忙的进行操作, 这样也必然会出现错误。

2.2 电网调度员的责任心不强, 他们所

使用的调度术语不规范, 而自己还没有意识到, 所以也导致了错误命令。

2.3 没有严格执行电网调度操作的有关

制度, 在工作结束时交接手续还不清楚, 导致了工作许可方面还存在严重错误, 影响了工作组之间的协调。工作完成后, 应及时汇报, 汇报工作太片面, 不完全也会造成严重事故。

2.4 在电网的安全管理方面, 班组存在

严重的漏洞, 使调度员也缺乏了安全意识, 由于无法执行对一二次资料的科学管理, 那么在执行的过程中, 调度员也没有资料作为有效依据。

2.5 缺少有计划性的检修和维护工作,

不断地重复对所使用的一系列设备进行停电检修, 在一定程度上给电网调度员安排电网运行带来了极大的隐患问题。

3 加强电网调度运行管理及维护的有效途径

3.1 建立并完善电网调度的绩效考核制度

要搞好电网调度工作, 具备良好的工作责任心是前提。建立起细致、严谨的绩效考核制度, 并将完成工作的质量情况与经济效益挂钩, 以此来提高调度人员的工作责任心。在工作过程中, 做好绩效考核工作, 充分意识到“有功必奖、违章必罚”的严谨工作作风, 更有效的做好电网调度运行安全管理及维护。

3.2 对运行方式的编制进行细化, 并不断强化对运行方式的管理

一是将电网的运行方式管理模块化, 从制度上规范电网的运行方式, 根据一年中电网存在的问题来编制电网年运行方式, 使各种应对事故的措施都能够应用到具体的运行方式中去, 这样才能够提高对电网运行方式分析的深度;二是在电网运行方式的计算方面, 要对母线和同杆架设的双回线路故障下的稳定性进行校核分析, 分析同时失去两条线路的重要输电断面出现故障的原因, 并在最不利的运行方式下认真计算出最严重的故障将对整个电网带来怎么样的影响, 细化防范措施, 以预防电网事故的发生。

另外, 还要深入分析电网中存在的薄弱环节, 对不同年份的夏季最大负荷进行总结, 以此为依据来加强应急预案工作, 使预案措施更具有可操作性, 目的是最低限度地保证电网的安全运行。

3.3 通过负荷预测, 做到供需平衡

一般来说, 电力系统的调度部门都有专门的负荷预测专职, 其工作范围就是对每一天的地区负荷进行准确地预测, 向各发电厂下发发电曲线, 从而更好的控制电力的发供平衡。系统负荷预测包含了多个方面的内容, 如:计划期内电量、电力、负荷曲线等。负荷预测曲线又分为了两种, 一种是年负荷预测曲线;另一种是日负荷预测曲线。年负荷预测曲线可以作为电网内机组检修安排和燃料订货的有效依据;日负荷预测曲线则是用来确定机组起停水火电协调, 作为联络线交换功率的重要依据。

对比国内外对负荷预测的使用情况, 国外对日负荷预测常用先做出参数负荷曲线 (又称标准负荷曲线) 再预测计划负荷与参数负荷间的剩余偏差, 以此对参数负荷进行修正;而我国通常采用的是负荷预测软件, 超短期预测软件, 这一软件在实际运用中发展得到的数据还是比较准确的, 也取得很好的效果, 已经被广泛地应用。#

3.4 加强电网现场调度的管理

合理安排电网调度人员定期进行现场调度有以下几个好处:一方面, 可以减轻值班调度员的工作压力, 将注意力集中到日常的调度工作中;另一方面, 可以结合实际情况对现场中遇到的问题随时进行解决, 节省了送电操作时间的同时也提高了工作效率。在现场调度原则基础上, 要负责变电站、开闭所内的设备调度, 就要事先编制好具体的充电方案, 按照有关指示来进行。当充电设备均投运都正常中去以后, 还要及时向值班调度员汇报电力运行情况和相关的注意事项, 以免有交代不清楚的纰漏出现, 给电网事故带来严重的隐患。

3.5 加强调度人员业务知识的学习, 提高调度人员的素质

随着电网规模的不断扩大, 在电力系统中已经有大量新技术被应用, 为了顺利达到电网现代化的运用水平, 调度人员就必须加强对业务知识的学习, 不断提升自身素质。调度人员只有深入了解设备的原理、性能、构造、操作方法等, 才能整体上把握好设备的实际状况、掌握设备异常运行的特征及处理办法, 确保电网安全运行。此外, 加强对调度人员的培训工作也是非常必要的, 这对电网安全来说是一个关键因素。调度人员在提高业务技能的基础胜任自身的本职工作, 并以培训为基础, 以应用为目标, 重点对技能进行培训。

4 结语

总之, 电网调度的运行管理及维护是确保电网安全运行的一项主要工作。所以, 应完善相应的应急机制, 提高调度员的处理能力, 加强应急体系的建设, 并不断提高电网的安全稳定性, 定期组织调度员学习和讨论, 从根本上保证电网的安全运行。

摘要:电网调度是保障电网安全运行的基础, 目前, 电力局面相对紧张, 所以强化电网调度管理就显得尤为重要。文章结合着当前电网调度运行存在的不安全因素, 提出强化电网调度运行管理及维护的有效措施, 促进电网调度正常运行。

关键词:电网调度,管理,运行

参考文献

[1]陆朝江.论电网调度安全运行管理中应注意的问题, 技术与市场, 2012年06期

[2]曹霞.浅谈电网调度安全运行管理, 城市建设理论研究, 2012年03期

[3]吕洪波, 冯跃龙, 詹国红, 王跃锦, 罗涛.国内外电网运行管理模式比较研究.陕西电力, 2011年11期

电网维护论文 篇2

电网调度自动化系统运行维护管理制度

为规范本公司调度自动化系统工作,不断提高调度自动化管理水平,使系统达到安全可靠稳定运行,特制定本制度。

1.电网调度自动化管理

1.1电网调度自动化系统是保证电网安全运行的重要技术手段,是电网经济调度的有力工具,电网调度自动化系统应迅速、准确、可靠、具有实时性、直观性。

1.2电网调度自动化系统是电网技术性较强的统一整体,必须实行统一领导、分级管理,县调和地方电厂均应设调度自动化机构或专职人员。必须认真贯彻执行上级颁发的各种规章制度。

1.3工作人员要努力学习专业知识,提高维护水平,调度主站端与分站端密切配合,共同搞好调度自动化系统的运行维护工作。2职责:

2.1分管副经理

负责调度自动化系统生产管理工作。

2.2总工程师

负责调度自动化系统技术管理工作。

2.3生计科

2.3.1是调度自动化系统业务工作的主管部门。

2.3.2负责安排调度自动化系统的设计、验收。

2.3.3负责调度自动化系统大修的审批、技术改造等工作。

2.3.4负责向调通中心通知变电站设备变更工作。

2.4安监科

2.4.1负责组织对调度自动化系统安全运行、人员的安全生产及安全工作规程制度的执行情况进行检查、监督和考核。

2.4.2负责组织调度自动化系统事故调查分析,并提出改进措施。

2.5营销部

2.5.1负责向调通中心通知变电站电度表地址以及变更情况。

2.5.2配合修试工区完成变电站电表数据正确向远动设备传送。

2.5.3负责负控系统采集电量正确向调度自动化系统传送。

2.6运行工区

2.6.1负责变电站自动化系统运行环境的维护及自动化系统的巡视。

2.6.2变电站自动化系统出现异常、缺陷或事故时,及时通知地调及修试工区,并做好记录。

2.6.3变电站值班员,应把变电站自动化系统列入交接班和巡视检查项目,进行巡视和维护,内容包括:清扫设备外部灰尘,保持设备清洁;监视设备运行指示灯是否正常;直流电压、电流是否正常;遥测、遥信是否正确;接线是否完整,有无松动等。

2.7修试工区

2.7.1负责变电站自动化系统及集控系统的正常运行和故障处理,调整试验及运行统计分析,并按规定上报设备运行资料。

2.7.2变电站自动化系统投入运行前,向变电站值班员提供设备使用说明书、工作原理图、安装接线图,并进行技术交底。

2.7.3对变电站自动化系统及集控系统的设备故障、事故进行调查分析,制定改进措施,并将故障、事故报告安监科。

2.7.4贯彻执行上级颁发各项调度自动化规章制度、工作安排和要求。

2.7.5参与有关变电站自动化系统及集控系统工程设计审查、图纸会审及设备招标,组织实施变电站自动化系统及集控系统工程建设并参与竣工验收。

2.7.6编制变电站自动化系统及集控系统的现场运行规程。

2.7.7参加制定本供电区变电站自动化系统规划。

2.7.8编制并上报变电站自动化系统及集控系统的定检计划。

2.7.9编制变电站站自动化系统改进工程和工作计划,并组织实施。

2.8调通中心

2.8.1负责本地区调度自动化技术业务的统一管理。

2.8.2负责调度自动化主站系统的正常运行和故障处理,调整试验及运行统计分析,并按规定上报设备运行资料。

2.8.3对调度自动化主站系统故障、事故进行调查分析,制定改进措施,并将故障、事故报告安监科。

2.8.4负责维护远动信息的传送通道。因通信设备故障检修而影响远动通道时,应采取相应措施防止造成电网事故或损坏自动化设备。

2.8.5贯彻执行上级颁发的各项调度自动化规章制度、工作安排和要求。

2.8.6参与有关调度自动化系统工程设计审查、图纸会审及设备招标,组织实施调度自动化系统工程建设并参与竣工验收。

2.8.7编制调度自动化主站系统的现场运行规程。

2.8.8参加制定本供电区调度自动化主站系统规划。

2.8.9编制并上报调度自动化主站系统定检计划。

2.8.10编制调度自动化主站系统改进工程和工作计划,并组织实施。

3运行维护和管理:

3.1 定期巡视检查和测试运行中的设备,发现故障应立即处理。主站设备每天进行巡视检查,分站设备每季度巡视一次,巡视内容包括:设备运行状态是否正常,UPS工作情况,设备运行环境是否满足要求以及后台计算机的灰尘清理,并做值班记录及巡视记录。

3.2调通中心每年对主站UPS进行一次放电试验,修试工区每年对分站UPS进行一次放电试验,并做好试验记录,对存在问题的UPS要及时汇报、处理。

3.3定期校核遥测精度和遥信、遥控、遥调的正确性,并做好遥信动作、遥控遥调操作的统计。修试工区每年对所有变电站遥测、遥信数据进行一次全面核对,要保证数据的精度,发现问题要及时上报、处理。

3.4定期检测远动通道,发现问题及时处理,保证远动信息正确传送。

3.5对数据库修改后要做好详细备份,并把备份文件归档异地保存。

3.6对关键的硬件设备要做好备份工作,所有的备品、备件要做到账、卡、物对照,由专人妥善保管。

3.7对发现的缺陷要及时处理,对无法处理需要厂家配合的要及时填写厂家缺陷处理单,写明现象、设备详细参数,并做好督促工作。

3.8调度自动化系统故障,应及时报告值班调度员,若计划停运设备应提前向有关部门书面申请,批准后方可进行。每次故障处理后要做好记录,对经常出现的异常情况要归纳、总结,并提出整改意见。

3.9未经自动化工作人员同意,任何人不得在变电站自动化设备及可能影响的二次回路上进行工作和操作。

3.10电网发生事故后,维护人员应当认真检查自动化设备运行及对电网事故记录的情况,并及时向有关部门汇报。

3.11按上级调度自动化管理部门的要求及时报送运行报表及相关资料。

3.12保持设备及周围环境的整齐清洁。

4设备投入运行的条件:

4.1检修后的自动化设备,应在现场检查接线的正确性,并进行调试合格后方可投入运行。

4.2新安装的自动化设备应检查接线的正确性,仪表互感器的量限精度是否符合要求,开关接点动作是否可靠、并调试合格,试运72小时无问题,才能投入运行。

4.3自动化设备应有可靠备用电源,必须经过保护装置才能接入电源。

5自动化设备在下列情况下,可退出运行:

5.1经地调批准的定期检修。

5.2自动化设备发生异常,需要临时停运维修,应先取得地调值班员的同意,方可退出运行。

5.3如有危及人身安全或设备有严重故障时,应先将设备退出运行,但事后立即通知地调值班员。

6自动化设备的检查测试:

6.1自动化设备投入运行后应保证设备的安全可靠必须对设备进行定期测试和检查。

电网维护论文 篇3

关键词:线树矛盾;运行维护;法理分析

一、“线树”矛盾的成因分析

电力线路与树木之间的矛盾与冲突(下称“线树”矛盾)是电网企业在线路运行维护工作中无法避免且非常棘手的问题,而这个矛盾在福建省高压线路段又尤为突出。高压线路穿越的电力线路保护区往往处于林木区,到了林木生长旺季,树木生产迅速快,而林木砍伐许可证的办理难度大、周期长,林木所有者对林木的补偿漫天要价,因而,“线树”矛盾已经成为影响线路维护顺利进行的重要因素。

造成“线树矛盾”的主要原因有:

(1)部分植树专业户在经济利益的驱动下,无视《电力法》,在所承包的土地上大量种植超过树木,结果造成电力线下年年清障,却仍然年年有树的怪现象。

(2)各级政府与林业管理部门为了美化环境、植树造林,并没有充分考虑到树木给电力线路的安全运行带来的隐患与危害,在高压线路通道内种植树木所引发的线路跳闸事故已经被供电企业认定为责任事故。一边是郁郁葱葱的植树造林、保护环境,一边是危及架空电力线路安全运行的障碍物,这两个极端的矛盾形成了“线树矛盾”的两个对立面。一个是只顾及环境保护不顾线路安全运行,一个是为了保证人民群众用电而不断增加的电力线路。一方是根据《电力法》对超高障碍树木的修剪与砍伐,一方是依据《土地承包法》、《森林法》要求的林木损失赔偿,树木与电线到底哪一个优先获得保护?

(3)个别人员无视《电力法》、《电力设施保护条例》相关规定,公然对整改通知书置之不理。待电力部门进行修剪或砍伐时再漫天要价。

(4)林业部门在进行绿化建设时并没有注意对树种的选择。例如:有的林业主管部门在高压线路下选择种植柳树、杨树,一旦几年后树木长大就会出现树木高度与线路的净空距离不够的问题,需要电力部门或林业部门定期对树木进行修剪。不断加剧的“线树矛盾”真可謂是两败俱伤。

二、现行法律下电网企业面临的法律风险

电网企业发现电力设施保护区内种植及生长危及电力运行安全的林木,应及时通知有关部门进行处理,以保障电网运行安全。电网企业对于履行职责或履行程序不当,将带来法律风险:

(1)承担安全生产责任。根据《安全生产法》,电力设施保护区内的林木如果危及电网运行,构成危险源,电网企业未登记建档或未进行监控或未制定应急预案,将招致行政处罚,造成严重后果的,有关责任人将被追究刑事责任。

(2)造成经济损失。电力设施保护区内的林木,常因自然生长导致安全距离不够,引起电力设施损毁,造成停电,电网企业可能面临索赔。此外,电力设施保护区内的林木也极易引起电力事故,造成财产损失。

(3)遭受民事索赔。未遵守法定程序和权限砍伐电力设施保护区内的林木,将导致本为合法的维护行为演变成侵害他人财产权益的侵权行为,遭受权利人的索赔。

(4)招致行政处罚。根据《森林法》,未办理采伐许可证即对林木实施砍伐的,林业主管部门将对电网企业处以罚款,森林公安部门可视情节拘留砍伐人,给电网维护工作造成负面影响。

三、“线树”关系的法理分析

在实际工作中电力企业依法修剪或砍伐高压线下违法种植的树木阻力重重,有时甚至发生工作人员被扣押的情况。这实质上触及到一个争议已久的问题:处理树线矛盾究竟是适用 《森林法》还是 《电力法》。可见,如何解决“树线矛盾”冲突中的法律问题,不仅仅是电力企业的职责,更是各级政府、林业主管部门的职责,不仅要考虑到长远的利益,更要合法、合理的解决这一矛盾。

(1)《森林法》、《电力法》的立法目的不同。这两部法律都是由国家最高权力机关制定的,具有相同的法律效力,但是并不能简单的将这两部法律混为一谈。《森林法》属于自然资源法的体系范围,其立法目的:保护、培育合理利用林业资源,并不断规范森林采伐中职及经营管理活动。但是任何个人或单位对林业资源的采伐必须拥有许可证。对于不具备许可证进行的滥伐、盗伐行为予以严惩。《电力法》归属于公共事业法体系,在《电力法》中,专门对 “电力设施保护”做出了明确规定,由于电力设施的安全运行涉及到千家万户,必须加强对电力设施的安全的保护、维护公共安全。可见,《森林法》与《电力法》立法目的不同,调整的对象不同,适用条件必然不同,但是在实质上彼此并不冲突。

(2)《森林法》、《电力法》的立法性质不同。这主要是就两部法律到底是普通法还是特别法而言的。简单的来看,《森林法》属于普通法,而《电力法》属于特别法。例如:《森林法》中对危及到人民群众生产、生活安全的无证采伐、盗伐、滥伐等行为予以了明确的制止;《电力法》中针对电力设施、电力线路在施工建设过程中出现的“线树矛盾”做出了明确规定,电力企业可以在电力设施保护区内对产生“线树矛盾”的林木予以采伐。因此,在法学理论中,特别法是优先于普通法的执行的,一旦出现“线树矛盾”,我们应该遵循的是《电力法》。

(3)《森林法》、《电力法》的法律涵义不同。《电力法》中对线、树的先后原则做出了明确规定。即:先有树还是先有线。对于先有树的情况,应该由电力部门及时与当地的林业部门、政府部门、树木的所有者进行友好协商,根据相关法律的规定对其损失予以补偿,防止树木造成的危害,保护广大电力用户的安全。如果是先有线后有树的情况,电力部门必须严格遵照《电力法》中的规定,由地方政府出面责令树木的所有者无条件砍伐,或由电力部门直接进行砍伐,不做任何赔偿。另外,砍伐后不得再种植,以防止新的危险源出现。

在实际工作中电力部门依法修剪或砍伐高压线下违法种植的树木阻力重重,有时甚至发生工作人员被扣押的情况。在处理树线矛盾时,定性不准,适用法律不当,对违反电力法规的当事人处理偏轻,使电力企业的合法权益得不到有效保护。因此,大力开展《电力法》的学习普及和宣传活动,是一个应当引起全社会重视的问题。依法维护电力企业的合法权益,任重而道远。

作者简介:

电网维护论文 篇4

1 建立机制, 统一农村低压配电设备的维护管理标准

建立农村低压配电设备维护管理常态运行和联责考核机制, 该公司以SG 186安全生产管理信息系统为依托, 进一步解决农村低压配电设备日常维护管理不及时, 消缺质量不高, 维护材料的审批、使用不规范, 废旧料的回收率低等问题, 有效规范农村低压配电设备运行维护管理, 从而不断提高农村低压配电设备健康水平。为规范农村低压配电设备的日常管理, 统一农村低压配电设备的维护管理标准, 该公司编制了《供电所专业化管理标准》、《农电工考核细则》和《供电所实施联责考核的规定》等规章制度, 明确了农村低压配电设备日常管理的工作流程、内容、职责分工等方面内容。通过规范农村低压配电设备的各项规章制度, 有效保证了农村低压配电设备维护管理各项措施的落实, 确保了农村低压配电设备维护管理的及时、到位。乡镇电管部和供电所按照各自的分工职责, 对农村低压配电设备的巡视、材料的使用、废旧料的回收等过程进行了全面监督, 各供电所安全员、技术员、营销员坚持每月深入到所辖低压线路、配电台区, 检查农电工设备巡视消缺情况, 并提报相关的考核意见。

2 开展农村低压配电设备定级, 实行设备调配

为有针对性地提高农村低压配电设备的日常维护管理水平, 该公司积极部署, 要求各供电所有针对性地开展农村低压配电设备定级。通过对农村低压配电设备的摸底排查, 掌握管辖区域内农村低压配电设备的实际运行状况, 从而更新了农村低压配电设备台账, 掌握了农村低压配电设备的基础资料, 为开展农村低压配电设备的维护管理奠定了坚实基础。在设备定级期间, 各供电所进行了变压器负荷测试, 对于负荷增长较快和变压器超负荷运行的情况进行了摸底与统计, 并向乡镇电管部提报了设备调配申请。如2011年共有27台变压器因超负荷需要统一调配, 根据“先内调、后外调”的调配原则, 内部调换20台变压器, 新增7台变压器, 从而解决了变压器超负荷运行的问题。通过开展农村低压配电设备定级, 及时发现了威胁电网安全运行的各类缺陷, 促使各供电所及时制定详细的物料需求月度计划和月度消缺计划, 保障了农村低压配电设备维护管理工作的顺利开展。

3 建立群众护线员制度, 确保线路安全可靠运行

为加强农村低压线路的运行管理, 主动预防和减少外力破坏事故的发生, 减轻一线农电人员繁重的巡视任务, 提高巡视线路的工作效率, 该公司积极运作, 建立群众护线员制度。一方面, 要求各供电所认真选拔责任心强, 有一定工作经验的群众, 对他们进行短期集中培训, 经考试合格后聘请其上岗巡视。要求群众护线员严格按周期巡视, 特别在重大节日及特殊天气情况下如大风、暴雨、大雾、大雪时要加强巡视。发现紧急缺陷及异常情况, 应立即向供电所汇报。发现有正在危及线路安全运行的现象时, 如正在线路保护区内违章构建、打桩 (钻探) 、机械施工、钓鱼、射击、堆放易燃物、植树、偷窃杆塔附件、采石放炮、放风筝等违犯《电力设施保护条例》的行为, 应立即予以制止, 劝阻无效时, 应马上报告上级部门。另一方面, 为促进群众护线员的工作积极性, 实行奖罚制度。对巡线到位, 责任心强, 年度护线工作完成好, 自己分工的护线区段全年未发生责任事故的群众护线员, 护线费按公司规定标准全额发放;对巡线工作未达标的群众护线员, 严格按照公司的考核制度进行处罚, 以此来提高农村低压线路的巡视质量, 确保线路安全可靠运行。

4 加大智能台区建设, 定期抽查巡视质量

电网维护论文 篇5

关键词:农村电网 安全保护装置 剩余电流动作保护器

0 引言

剩余电流动作保护器(RCD)即人们通常所称的漏电保护器,作为农村低压电网及电气设备的安全技术保护装置,因它能防止电气设备绝缘损坏或其他原因造成的漏电,有效避免或减少触电伤亡事故,故在农村地区广泛推广和使用。装设剩余电流动作保护器的低压电网必须是电源中性点直接接地系统(TT系统),即网络内所有受电设备的外露可导电部分用保护接地线(PE线)接至电气上与电力系统的接地点无直接关联的接地极上。农村低压电网基本上采用的是配变低压侧中性点直接接地,根据TT系统保护器的设置要求,应在低压配电室设置总保护,在受电设备处装设剩余电流动作末级保护,对于供电范围较大或有重要用户的低压网络可酌情增设中级保护。剩余电流动作总保护有三种安装方式,可根据实际情况合理选择:①安装在电源中性点接地线上;②安装在电源进线回路上;③安装在各条低压出线回路上。

1 剩余电流动作保护器的选型

为了简化低压网络的电气接线,保护器应选用总保护、中级保护及三相动力电源末级保护并应选用具有漏电、短路及过负荷性能的剩余电流动作断路器,总保护器的动作电流最好带有可调档值,以满足低压电网的安全运行需要。

单相剩余电流动作末级保护器应选用具有短路保护功能的断路器,并且剩余电流动作值应满足以下要求:①家用电器、固定安装电器、移动式电器、携带式电器以及临时用电设备≤30mA;②手持式电动器具≤15mA;③环境恶劣或特别潮湿的场所≤6mA。其动作时间t<0.1s。

此外,在选用时,还必须考虑到被保护回路正常的泄露电流,如果剩余电流动作保护器的额定剩余动作电流小于正常的泄露电流,或者正常泄露电流大于额定剩余动作电流的50%,则供电回路将无法正常运行,即使能投入运行也会因误动作而影响供电可靠性。

2 剩余电流动作保护器的安装

2.1 安装剩余电流动作保护器前,应先摇测整个低压回路绝缘,保证装设保护器的电动机及其它电气设备的绝缘电阻不小于0.5MΩ,装设在进户线上的带有剩余电流动作保护的断路器,其室内外配线的绝缘电阻,晴天不应小于0.5MΩ,雨天不应小于0.8MΩ。配电变压器低压侧中性点的工作接地电阻,一般不应大于4Ω,但当配电变压器容量不大于100kVA时,接地电阻可不大于10Ω。

2.2 确定保护器的动作值。首先测量低压网络中的泄漏电流,先将配电变压器中性点的接地线断开,在N线与PE线之间串人一个内阻较小的mA表,先送出一分路,其它分路停用,所测的不平衡泄漏电流为这一分路的泄漏电流。用相同方法测出其它分路泄漏电流以及低压网络总泄漏电流。

需要注意的是,由于低压网络绝缘电阻值受气候影响变化幅度大(指一年内的变化),现场实测值应给予修正后,才能作为动作电流值,即:In=K×Io

式中In——剩余电流动作总保护器的动作电流值,mA

Io——现场实测的不平衡泄漏电流,mA

K——季节修正系数,非阴雨季节K取3.0;阴雨季节K取1.5

为了避免总保护器发生频繁的误动作以及对网络上的直接接触电击有较大的保护功能,其动作电流在躲开正常泄漏电流的情况下,应尽量选小,以泄漏电流不大于保护器的额定剩余电流动作电流的50%为宜。

2.3 漏电保护装置应安装在通风、干燥的地方,避免灰尘和有害气体的侵蚀。安装位置应与交流接触器保持20cm以上的距离,应避开临近导线和电气设备的磁场干扰。

2.4 在接线时应特别注意保护装置的进线接线端子不要接错,应将被保护线路用胶布扎紧并穿过零序电流互感器圆孔的中心,在零序电流互感器圆孔前后的20cm范围内线束不应散开。外壳应妥善接地,以保安全。

2.5 漏电保护器后面的工作零线不能重复接地。

2.6 采用分级漏电保护系统和分支线漏电保护的线路,每一分支线路必须有自己的工作零线;上下级漏电保护器的额定动作电流与漏电时间均应做到相互配合,额定漏电动作电流级差通常为1.2-2.5倍,时间级差0.1-0.2s。

2.7 漏电保护器安装后应进行试验,实验有:①用实验按钮试验3次,均应正确动作;②带负荷分合交流接触器或开关3次,不应误动作;③每项分别用3kΩ试验电阻接地试跳,应可靠动作。

3 剩余电流动作保护器的运行维护

由于剩余电流动作保护器是涉及到人身安全的重要电气产品,因此在日常工作中要按照国家有关剩余电流动作保护器运行的规定,做好运行维护工作,发现问题及时处理。

3.1 剩余电流动作保护器投入运行后,应每年对保护系统进行一次普查,普查重点项目有:①测试漏电动作电流值是否符合规定;②测量电网和设备的绝缘电阻;③测量中性点漏电流,消除电网中的各种漏电隐患;④检查变压器和电机接地装置有无松动和不良接触。

3.2 每月至少对剩余电流动作保护器用试跳器试验一次,每当雷击或其他原因使保护动作后,应作一次试验。停用的保护器使用前应试验一次。

3.3 剩余电流动作保护器动作后,若经检查未发现事故点,允许试送电一次。如果再次动作,应查明原因,找出故障,不得连续强送电。

3.4 严禁私自拆除剩余电流动作保护器或强迫送电。

3.5 剩余电流动作保护器故障后要及时更换,并由专业人员修理。

参考文献:

[1]电工作业.国家经贸委安全生产局编.气象出版社.2001.10.

电网调度自动化系统运行维护研究 篇6

1 电网调度的主要任务

电网调度的首要任务是保障电网稳定、 安全、 运行, 为用户提供可靠、 安全的电能。 基于此, 在电网自动化调度系统中, 通过自动化装置、 继电保护等设备, 做为电力意外事故的防范措施。 一旦发生事故, 能够准确迅速地确定故障范围, 锁定故障影响。 另一方面, 电网调度自动化系统的运用, 可以很好保证供电质量, 使发电和用电达到平衡状态。 这就需要电力调度中, 对用电计划和需求量做准确预计和监测, 同时, 对发电厂的运行情况进行密切监控, 这些都需要处理大量的信息和数据, 而自动化系统的运用, 可以很好的解决这一难题。

2 电网调度自动化系统的基本结构

2.1 数据采集和控制执行系统

数据采集系统的作用是在电力系统中各发电厂、 变电站或线路上收集各种电力系统运行状态的实时信息, 并根据需要向调度控制中心提供各种监视、 分析和控制所需的信息。 控制执行系统接受上级调度中心根据需要发出的操作、 控制和调节命令, 直接操作或转发给本地执行单元操作。

2.2 数据传输系统

数据采集系统采集的实时数据通过数据传输系统传送到调度中心。一般的传输信道包括电话、 电力线载波、 微波、 同轴电缆和光纤。 数据传输系统首先要考虑的是传输的可靠性, 尤其在电力系统事故的情况下必须保证数据传输的有效性。

2.3 数据处理系统

传输到调度中心的数据经过数据处理系统得到精确、 完整的数据反映给调度员。 数据处理包括剔除粗差、 越限判断、 定时记录等。

2.4 运行状态分析和控制系统

调度控制的高级功能, 为运行人员的控制决策和自动控制提供依据。 这些高级应用可以分为4 类:

1) 电能质量。 AGC控制发电厂的出力分配, 目标是维持系统频率或维持联络线交换功率为给定值。 2) 经济运行。 短期负荷预报、 EDC经济调度控制确定各发电厂的负荷分配, 使发电成本最小。 3) 安全运行。 安全监视: 越限报警、 断路器跳闸报警、 保护动作报警等。 安全分析: 静态安全分析, 执行n- 1 规则, 即针对一个假想事故, 检验系统的安全性。 事故恢复指导, 在发生事故的时候辅助提出合理的对策。 4) 计划编制。 编制中、 长期发电计划, 检修计划。 进行运行数据统计等。

3 电网调度自动化系统运行维护中常见故障及处理方法

在电网调度自动化系统运行维护中, 及时定位和排除故障, 是对维护人员基本的要求。 因此, 为了及时排除故障, 恢复系统正常运行, 就需要定期对故障处理方法进行总结, 不断提高维护技能。 电网调度自动化系统运行维护中常见故障及处理方法如下:

3.1 断路器拒控故障

1) 检查装置控制部分合闸、 分闸继电器触点外引线是否正常。 一般在此种情况下, 需要对分合闸、 分闸继电器触点进行检查, 检查其触点通断是否正常, 触点外引线连接是否牢固。 2) 通信地址 ( 点号) 设置错误。 可以通过对分站遥控号与主站进行核实, 检查两端通信地址是否一致。 3) 断路器机构卡涩。 直接在断路器上面进行通断操作, 如果仍不能正常变位, 检查产生卡涩的原因, 检查重点放在机械装置连接和转换部位, 必要时直接更换断路器。 4) 就地/ 远动转换开关位置是否正确。 一方面对现场就地/ 远动开关进行查看, 看其位置是否在远动状态, 如果位置正确, 进一步检查其开关闭开、 断开是否正常。 5) 控制回路故障。 首先对控制回路的保险进行检查, 如果正常, 进一步检查控制回路的接线部位是否连接牢固, 也可以采用电源直接短接控制线, 检测其开关是否动作。 6) 主站系统故障。 主要检查电网自动化系统主站工作是否异常, 如果所有开关都出现拒动, 可能是系统事项服务模块出现问题, 可重启该模块看故障是否消除。 如果仍不能正常工作, 可能通过模块替换法, 进一步排除故障。

3.2 测量功率与实际不符

1) 相序不对。 首先对进行测量单元端的电压和电流进行测量, 如果正常, 进一步检查相序是否正常, 对相序进行调整。 2) 装置问题。通过对测量单元输入端的电压电流值进行测量, 看其与测量装置显示值是否一致。 必要时, 利用高精度测量源直接对测量装置进行加量, 查看与装置显示值是否相符。 如果仍不相符, 重点对通道系统和装置的精度进行检测。 3) 接线错误。 如果装置测量单元输入端的电压、 电流测量值与装置显示一致, 应进一步检查PT、 CT二次端电压电流值是否正确, 如果误差较大, 检查线路是否存在分压和分流故障, 接线是否正确。 4) 系数问题。 这个问题主要是后台和主动的系数设置失误造成的, 对系数进行调整可恢复正常。

3.3 正常情况下保护装置启动频繁

1) 突变量启动装置。 在出现启动频繁故障时, 应重点对二次电流的波动情况进行观察, 看是否在变量启动值以下, 如果是因为变量启动设置过小引起的, 在规定范围内, 对启动定值进行调整。 2) 定值运行区号不对。 对所投定值区和运行定值区号进行核对, 如果不同, 应立即进行更正。 3) 闲置保护定值不合适。 在自动化系统中, 为了安全起见, 设定有多重保护功能, 如果某一闲置定值设定不当, 也会间接导致保护装置启动, 因此, 应对相关的定值进行检测, 将其设定在一个安全的范围。 4) 保护定值。 重点检测保护装置频繁启动时, 核对二次电流是否达到保护定值的90% , 如果达到, 需要对保护定值进行重新修定。 5) 电网参数突然改变。 如果电网负荷快速变化, 当幅度超过一定范围, 也会引起保护装置启动频繁。 这就需要对相应保护定值的大小进行调整, 等负荷恢复正常后, 再进行重新修定。

4 结束语

电网调度系统也是一个自动化的系统, 随着技术的进步, 电网调度自动化系统已经从最初单一功能的数据采集与监控系统, 发展为以EMS (能量管理系统) 为核心的多功能系统。 因此, 通对电网调度自动化系统运行维护做进一步的研究和探讨, 才能不断符合系统的维护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参考文献

[1]张建庭.电网调度自动化系统存在的问题与管理维护[J].装备制造, 2009.

浅谈电网配电线路的运行与维护 篇7

1 当前配电线路运行维护中存在的问题

1) 对配电线路的安排不合理。当前城市基础建设日新月异, 然而有些地方的配电网络却没有更得上城市发展的步伐, 在配电线路的整体结构安排上表现的并不合理, 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首先, 许多的线路交叉穿插在同一根电线杠子上面, 一旦发生故障, 检修起来很是麻烦, 耽误时间不说, 还会由于延误而对停电区域造成更为严重的经济损失。其次, 变电所的分配也不合理, 有远有近, 这回导致一些配电线路的长度过长, 不光浪费材料, 而且由于线路分支较多, 使得电能在输送的过程中, 产生过多的损耗, 影响供电质量。第三, 对配电线路没有建立起严格的管理制度。虽然有许多单位对配电线路制定了一些维修、保护、管理的方案和制度, 但是由于工作人员对配电线路管理的经验不足等原因, 并不能保证及时的查出故障电路的原因, 严重影响人们正常的生产、生活。

2) 配电设备比较落后。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 配电线路虽然正在逐步得到加强, 然而由于目前有很大一部分地区的配电网络设备已经使用了很长时间, 但是并没有及时的得到更新换代, 比较落后, 例如断路器操作方式落后, 无法进行远方操作, 高压熔断器、避雷器质量差会发生损坏故障和爆炸等, 这些因素的存在使得配电设备难以适应现代电力市场发展的需要, 既影响供电质量, 也容易留下安全隐患, 也不利于工作人员进行有效的维护与检修。

3) 自然因素对配电线路的影响。由于配电网络运输长, 地域广, 且大部分都是在野外, 很容易受到自然界风雨雷电的侵蚀, 而造成掉闸断电事故的发生, 如由于二氧化碳污染形成的酸雨会对线路的绝缘体造成腐蚀, 而一些穿过树木或者离树木比较近的线路则会容易遭到雷击, 而引起变电所跳闸事故的发生, 甚至一些高寒、高海拔的地区由于地质条件以及气象条件的影响, 都会给配电线路的运行与维护增加一定的难度。

4) 缺乏专业的运行维护管理人员。随着大量高科技含量的技术设备的应用, 对配电线路的运行与维护给我们的工作人员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然而目前我国的专业的具有高水平的运行维护人员还是相对来说比较缺乏的, 一些新设备对于现有的工作人员来说很难在很短的时间之内掌握其相应的操作方法, 传统保守的思维模式依然是困扰配电网络安全、可靠运行的重要因素。

2 提高配电线路运行维护水平的措施研究

1) 合理安排配电线路的结构布局。为了保障配电网络安全、可靠运行, 提高工作人员对配电线路进行管理与维护的效率, 必须要对配电网络的结构布局进行合理的安排, 同一根电线杠上要尽量减少电线的分配, 对于一些易发生自然灾害或者地形比较特殊的地区, 也要尽量减少线路的安排, 并对变电所的位置进行合理的布局, 配电线路不易过长, 同时还要注意减少不必要的线路分支, 这样不仅可以降低电流在传输时的线路损耗, 而且由于提高了供电末端的电压, 还能确保供电服务质量的提升。

2) 更换陈旧设备, 注意设备缺陷的问题。对于目前严重影响配电线路运行与维护的一些陈旧设备要及时的进行更新换代, 同时还要注意在线路运行维护工作中发现设备存在的缺陷, 对于发现的问题要认真的做好记录, 并及时汇报, 对于在一定时期内仍然可以维持线路运行, 但情况较严重并使得线路处于不安全运行状况的重大设备缺陷, 应在短期内尽快进行消除, 消除前要加强巡视。对于那些随时都有可能导致事故发生的紧急设备缺陷要临时采用安全措施后尽快进行处理。

3) 防止自然灾害对配电线路造成影响。由于自然界风雨雷电等自然现象的因素对配电线路的安全运行造成的危害时有发生, 因此我们在架空的配电线路上要采取安装金属氧化物避雷器等防雷措施, 更换、安装支柱式绝缘子或瓷横担, 检查、整改接地装置, 同时对影响安全供电的树木进行适当的修剪, 对城市树木生长茂盛的街道, 可提高配电线路电杆高度来解决。尤其是距离一些化工企业较近的配电设备, 要进行防锈蚀, 更换绝缘导线、瓷绝缘子及金具等工作, 定期开展防污, 改善设备的防污性能。

4) 引入先进技术和设备进行管理维护。为了提高工作人员对配电线路运行维护的有效性, 我们可以利用国外的一些先进经验, 并大力引进一批国外先进的建设设备和检修设备, 方便我们能够及时的查找出出现故障的线路, 从根本上大大缩短维修时间, 以此来提高配电线路运行维护的有效性, 提高供电服务质量的同时, 也加强了配电线路的正常运行和安全性。

5) 建立一支高水平的配电线路运行管理人才。拥有一支高素质、高水平的运维专业人才是做好配电网络管理工作的首要条件, 而对人才的培养则是一项长期行的工作, 首先我们必须努力提高运行维护工作人员的责任心和积极性, 要高度重视运维工作的重要性, 其次是要重视对他们业务技能的培养, 要针对配电线路发展和设备运行实际情况, 积极组织管理维护人员学习新理论、新技术, 及时更新管理和维护思路, 提高工作水平和质量。

3 结束语

综上所述, 配电线路的正常运行直接关系到整个电网的运行是否安全、可靠, 而这取决于我们对配电线路的科学化、规范化管理。因此, 做好配电线路的日常维护工作, 减少并预防事故的发生, 不仅是促进经济发展, 维护人们正常生产、生活的需要, 也是全面提高供电企业自身服务质量的必要手段。

摘要:当前, 随着电力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与发展, 智能电网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这在大大提高供电能力, 促进经济发展的同时, 对配电网安全运行的管理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做为整个电网中的重要环节, 配电线路由于距离长、地域广, 且大部分在野外等特点, 极易受到自然环境的影响和人为因素的干扰而发生故障, 给人们的生命财产安全和经济生活带来影响, 因此, 认真做好配电线路的运行与维护工作, 提高供电线路的可靠性和经济性就成为我们亟待解决的大问题。本文就目前配电线路中存在的问题展开探讨, 就如何做好配电线路的运行与维护, 实现科学化管理提出自己的建议。

关键词:配电线路,故障分析,运行维护,措施

参考文献

[1]李建忠.如何做好输配电线路安全运行维护工作[J].电力安全技术, 2007.

[2]张澄波.浅谈输配电线路运行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及改善措施[J].广东科技, 2009.

[3]肖宁.10kV配电线路故障及防范处理措施分析[J].价值工程, 2010.

[4]李艳萍.浅谈配电线路缺陷管理与事故处理[J].科技促进发展 (应用版) , 2011.

电网维护论文 篇8

最近,国家税务总局下发了《关于农村电网维护费征免增值税问题的通知》(国税函[2009]591号)。《通知》明确,根据《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关于免征农村电网维护费增值税问题的通知》(财税字[1998]47号)规定,对农村电管站在收取电价时一并向用户收取的农村电网维护费(包括低压线路损耗和维护费以及电工经费)免征增值税。为保持政策的一致性,对其他单位收取的农村电网维护费免征增值税,不得开具增值税专用发票。

电网维护论文 篇9

2011年我公司以王台矿井为试点, 引入了KJ137电网监测监控系统。该系统为矿井供电提供了各种保护、监视和控制功能, 并且通过可靠的井上下通讯, 将监视与控制延伸到井下, 使地面监控中心的工作人员可以清楚了解井下供电网络的实时供电状况和数据。该系统的建立, 实现了对井下变电所的遥测、遥控、遥信、遥调和遥视, 充分发挥了“小系统大作用”。

该系统由硬件和软件两部分组成。硬件是系统运行的基础和骨架, 软件是系统稳定运行的灵魂和大脑, 是实现各项功能的中枢。但是随着该系统的运行, 陆续出现了由于维护、检修不到位等因素, 引起系统运行不稳定的情况。因此搞好系统的日常维护和保养必不可少, 是发挥其作用和稳定运行的关键。

2 KJ137电网监测监控系统的结构

根据自动化运行模式, 该监控系统主要由以下几个部分组成:地面监控中心、KJF81井下监控分站、开关综合保护装置、传输网络、防爆摄像头等。各个监控变电所设备与该变电所的监控分站间用MHYVRP双绞线相连, 构成现场总线网;各个监控分站与地面监控中心系统间用光纤 (MGTSV-8B) 环网相连, 构成光纤以太网。

3 地面监控中心维护管理

3.1 机房环境要求

(1) 温度。环境温度对计算机的可靠运行以及使用寿命有着重要的影响, 温度过高可导致内部电子元器件性能不稳定, 严重时有可能造成死机;温度过低会对具有磁介质的设备如磁盘, 产生影响。因此连续运行的监测系统机房必须采用空调设备来保证机房内温度的稳定, 一般温度应控制在15℃~30℃。

(2) 磁场。强磁场可破坏磁介质的储存信息, 也可导致操作命令不能执行或产生误动作。所以机房的位置选择一定要避开高压电线、广播天线, 使机房周围磁场强度小于800A/m。

(3) 防尘。计算机及关联设备应当在清洁的环境中运行。灰尘可对其造成不良影响:造成各接插件的接触不良;造成发热元器件散热不良;使元件器及线路之间的绝缘降低;能使盘片污脏, 划伤盘片, 甚至损坏磁头;能使风扇阻力增大, 造成电机发热, 致使计算机散热不良。因此应保持室内清洁卫生, 定期进行机内除尘。

3.2 机房供电要求

电源必须稳定可靠。由于电力系统因素、监控设备本身、以及其他因素均可造成停电, 因此必须采取应急措施进行补救。一般情况下均在监控中心配备UPS电源, 保证停电2小时供电不中断。

3.3 机房接地及防雷、防静电

(1) 接地。地线可分为工作接地和安全接地2种, 各种接地电阻均不得超过4Ω。每季度要对其进行接地电阻摇测, 并进行防腐除锈工作, 必要时进行更换。

(2) 防雷。传输网络入井或进入机房都要接入避雷装置, 以防设备及计算机接口遭雷击而危及系统的安全运行。雷雨过后要对避雷装置进行检查, 及时更换受损的保护元件。

(3) 防静电。机房应采用防静电地板, 进入机房要更换拖鞋, 否则严禁进入机房重地。

3.4 机房计算机的保养及维护

(1) 禁止带电插拔计算机与外设的信号线路及电源。 (2) 禁止在计算机上安装其他软件, 不可使用USB接口与计算机进行数据的下载。 (3) 系统运行时不得在本机上进行任何与监测无关的操作。 (4) 除非死机不得随意重启或退出系统, 以免数据丢失。 (5) 严格区分系统管理员以及岗位操作员之间的权限, 非系统管理员严禁进入系统操作。 (6) 计算机外壳一定保持接地良好。 (7) 定期对计算机除尘, 保证其良好运行。由于计算机24小时运行, 每月要选择时机对其进行1小时停机操作。

4 传输网络维护及保养

信号传输质量的好坏, 直接影响系统采集数据的准确性和可靠性。因此传输网络的敷设以及日常维护、保养直接关系到整个系统是否稳定运行。

(1) 光缆的敷设一定要选择有利于光缆的维护和保养, 以及对光缆的保护进行, 敷设沿线要做好与其他光缆的区分和标识工作。 (2) 光缆尽量避免中间接头出现, 如有要经常保持连接盒的清洁, 并采取必要的防潮措施。 (3) 定期对光缆全程进行巡检工作, 并对隐患及时处理, 确保光缆的安全运行。

5 KJF81井下监控分站设备维护

电气设备的故障表现和原因十分复杂, 缺乏维修经验的人员切忌轻易下结论或更换元器件, 故障的错误判断可导致故障的进一步扩大或延伸, 因此维护人员应掌握系统的结构以及工作原理, 并根据故障的性质对工作点进行查找, 逐步缩小范围, 直到找出故障部位。

(1) 保证各类监测监控设备防爆性能完好, 失爆的电气设备严禁入井使用。 (2) 本安型电气设备在使用过程中, 必须特别注意保持本安电路的电气参数和保护性能。更换本安电路以及元器件不得改变电路的电气参数和本安性能, 也不得擅自改变电气元件的规格、型号等, 特别是保护元件更应注意。 (3) 带电插拔线路板是非常危险的操作, 可造成线路板的芯片和器件损坏。因此在检查各类分站、光纤交换机时, 严禁带电插拔线路、集成块和更换元器件等。 (4) 注意防潮工作, 定期进行防潮剂的更换, 确保分站内的干燥性。 (5) 由于计算机全天24小时运行, 每月要选择时机 (如:矿井检修班时) 对其进行1小时停机工作, 确保分站运行的可靠性。

6 开关综合保护器的维护

所有高低压开关均采用了数字微机保护装置。保护器是控制高低压开关实时数据传输、监视各类故障跳闸、定值调整等功能的中枢, 是连接系统的重要环节, 保护器的好坏直接影响整个KJ137系统的可靠性, 因此维护显得非常必要。

(1) 每年至少进行一次保护的校验工作, 确保综合保护器的完好性和可靠性。 (2) 做好综合保护器的备用工作, 如需更换立即可以使用, 注意保护器地址的重设, 避免出现系统紊乱。 (3) 每年至少进行一次保护和高低压开关的联合测试工作, 确保故障时综合保护器和高低压开关的的可靠动作。

7 防爆摄像头的维护和保养

防爆摄像头作为KJ137系统的组成部分, 为矿井各变电所“无人值守”创造了有利条件, 达到了智能变电所的“四遥一监视”功能。

(1) 防爆摄像头的进线口, 必须用橡胶密封圈密封, 禁止采用填充密封胶泥、石棉绳等其他方法代替;禁止在腔体内填充任何物质, 失去防爆性能;禁止为了连接方便, 将进线口处的密封圈及与之相配的压紧螺母弃除;禁止多股单根导线合并后经单孔弹性密封圈进入进线口。橡胶密封圈上的油污应擦洗干净, 以免老化变质。 (2) 严禁随便改动防爆摄像头的结构、零部件及设备的内部线路。紧固螺栓不得任意调换或缺少, 其多余的进出线口的弹性密封垫和金属垫片必须保持出厂时密封状态, 并应将压紧螺母拧紧使进线口密封。 (3) 禁止带电检修电气设备和线路, 禁止约时送电、停电。并应在断电处挂上“有人工作, 禁止合闸”的警告牌。检修时, 如将防爆摄像头拆开, 现场的设备电源电缆线头应做好防爆处理, 并严禁通电。 (4) 日常运行维护检查时, 应尽量避免打开防爆摄像头外壳, 必须打开时应先切断电源。如若隔爆外壳打开, 应妥善保护隔爆面, 不得损伤, 在检修时隔爆面应向上放置, 不得直接接触地面, 隔爆面经除锈后应涂以磷化膏或凡士林油。

8 结束语

任何硬件系统和软件系统如果无人维护和保养可想可知, 反之良好的维护和保养习惯, 将使得KJ137电网监测监控系统在王台矿井的可靠性、稳定性大幅提高, 进而提高了王台矿井供电安全水平。井下变电所全部实现四遥 (遥测、遥信、遥控、遥调) 一监视的智能化水平, 在地面监控中心便可以实现对井下供电系统进行实时监控, 实现了电网的无序管理向有序管理转变, 促进了王台矿井供电系统综合自动化的发展, 保障了矿井的安全生产。

参考文献

[1]上海山源自动化有限公司《王台KJ137电网监测监控使用说明书》, 2010年10月.

[2]上海山源自动化有限公司《王台KJ137电网监测监控技术协议书》.2010年11月.

[3]《煤矿监测监控综合技术手册》.2005年2月

[4]《GB50581-2010煤炭工业矿井监测监控系统装备配置标准》.中国计划出版社.2010年3月.

电网维护论文 篇10

随着特高压电网建设和华北、华东、华 中 (“三华”)电网通过特高压交流线路实现联网,“三华”同步交流电网将成为世界上最大、最为复杂的交直流混联同步电网,各区域控制中心之间的相互依赖和耦合程度越来越高,电网特性由区域主导转向总体模式,对电网一体化运行和统一协调控制提出了新的要求。一体化电网的统一协调控制需要在多个调控或多级调控中心之间实现电网图形和模型的一体化维护和在线共享[1],这不仅需要在调控中心内部实现各专业的信息融合和图形共享,还需要在多级调控中心之间、调控中心和变电站间实现画面的在线远程浏览和告警直传等功能。

国内外研究机构和电力自动化厂商对于不同调控中心之间、调控中心和变电站间的信息交换做了大量研究。文献[2]描述了厂站端向主站端提供接线图用于可缩放矢量图形(SVG)模型的方式。文献[3]讨论了智能变电站和主站模型基于SVG、通信一体化共享建模的解决方案。文献[4]实现能量管理系统(EMS)图形文件与SVG文件的动态转换机制和不同EMS间基于SVG图形的导出/导入方式。以上文献主要侧重于基于公共信息模型/可扩展置标语言 (CIM/XML)的模型交 换和基于SVG的离线交换。文献[5]利用变电站端组态工具解析变电站配置文件(SCD)内容,自动绘制出变电站接线图,并存为CIM/G图形文件提供给调度端。

IEC 61970-556CIM的图形描 述规范 (CIM/ G)[6]作为IEC国际标准草案,由中国国家电网公司提出,并于2011年10月在IEC TC57范围内成功立项。该标准 是IEC 61970组件接口 规范 (CIS) Level 2的5xx系统标准,具体地定义了CIM模型中电力设备的图形绘制和存储方式,并描述了电力图形离线交换、在线渲染和远程浏览的机制。

本文介绍了CIM/G国际标准草案主要内容和特点,提出了基于CIM/G的智能电网调控中心图形维护与共享方案。该方案关注基于CIM/G的多应用图形共享、基于CIM/E或CIM/XML的模型自动生成CIM/G图形以及不同调控中心之间、调控中心和变电站间的图形在线远程浏览。

1 CIM/G 标准

1.1 制定背景

为了实现不同系统、不同电力企业间的图形交换,IEC 61970-453的图形布局子集中描述了基于CIM和SVG格式的图 形交换标 准[7]。作为IEC 61970 CIS Level 1的4xx系列标准, IEC 61970-453以独立于底层具体实现技术的形式进行描述,与实现技术无关[8,9]。该标准说明了交换图形定义的指导方针,阐述基于CIM的图形交换格式特征和原则。按照IEC TC57 WG13的规划,在IEC 61970CIS规范Level 2的5xx系列标准中,以SVG作为图形 绘制和存 储的具体 实现格式 形成IEC 61970-553描述扩展SVG的XML格式标准。由于工作组标准制定人员的更 换,IEC 61970-553制定工作进展严重滞后,最终没有形成基于CIM的SVG图形交换 具体实现 的标准。图1阐述了CIM/G与IEC 61970其他标准间的关系,并明确了CIM/G在IEC 61970标准体系中的定位。

从2002年开始,国内各电力科研机构和厂家在国家电 力调度通 信中心的 组织下,进行了基 于IEC 61970CIS系列标准的互操作实验[10]。在互操作工作中,工作组根据IEC 61970-453第1版制定了《基于SVG的公共图形交换格式》用于各厂家调度系统间的图 形导入与 导出,该格式规 定了基于SVG的能量管 理系统/数据采集 与监控 (EMS/ SCADA)等系统间的系统图和一次接线图的图形交互规则,目的是实现不同系统、不同厂家和不同电力企业间的图形离线交换[4]。该格式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了电网图形在不同系统、不同调度机构中的离线交换问题,但在实际应用中,存在以下问题:1各个厂家由各自私有图形格式导出通用格式的SVG图形,但各自定义的图元尺寸并不一致,图形导入时存在不同程度的变形,导致图形在各系统间共享实用价值低,若每次离线交换时在SVG中加入源系统的图元库,导出的SVG文件必然过大,导入目标系统时效率低下;2由于SVG基于XML格式设计,面向网络的通用矢量图形通用描述格式[11],其表达方式非常灵活,但不能够直接描述电力设备模型。以SVG完整描述一个电力设备对象需要十几行,并需要在行与 行之间进 行关联引 用。这种方 式导致SVG文件尺寸较大,而且在线运行时解析效率低, 无法满足不同调控中心间在线远程浏览的需要。

针对以上问题,在智能电网调度控制系统研发过程中制定了更高效、更简洁、更适合电力系统的基于CIM的图形描述规范来满足当前智能电网建设“源端维护、远程浏览”的迫切需求。

1.2 CIM/G 格式

CIM/G分为定义文件和图形文件2种文件格式。定义文件格式用于图元库、着色配置库和动态显示风格库的描述。图形文件格式用于厂站图、电网潮流图、电网地理信息系统(GIS)图的公共信息引用和图形元素的描述。图形文件格式主要元素包括Include标签和G标签。Include包括element, color和style这3个属性,用于图形显示时加载公共信息包,分别调用公共信息包中的图元库、着色配置库和动态显示风格库3个文件,包括图元库存储预定义的公共电气图元;着色配置库存储预定义的着色配置方案;动态显示风格库存储预定义的图形动态显示风格,比如:闪烁方式、填充模式、线型和线色等。G标签内定义绘制图形的基本图形元素和电力系统图形元素。电力系统图形元素又分为图元定义和图元引用,图元名称直接采用CIM模型的设备类名,既可以是IEC 61970设备类名,也可以是IEC 61850设备类名,甚至自定义的类名。电力设备图形元素通 过引用图 元定义来 实现图形 对象的实例化。

1.3 CIM/G 特点

CIM/G克服了基于SVG的公共图形交换格式无法直接表达电力系统图形的缺点,以XML作为文件存储格式,基本图形元素完全兼容SVG标准, 在遵循IEC 61970-453第2版定义的图形交换规则基础上,实现了图表布局模型子集。电力系统控制中心方式间信息交换的关键是图形和与CIM模型的关联关系[12],CIM/G通过XML的标签直接表达CIM模型对象的方式,实现电力设备信息和电力图形数据的高效存取;不同系统之间的电力设备信息、电力图形数据的离线交换和在线交互。在已经投入运行的智能电网调度控制系统中,CIM/G作为图形文件存储格式,完全满足上层各类电力高级应用的需求,在上下级调控中心间以及调控中心与变电站间高效地实现了图形的远程在线浏览。CIM/G标准的主要特点体现如下。

1)电力设备 和电力图 形元素的 便捷关联。CIM/G的图形分为基本图形元素和电力图形元素。基本图形元素直接采用SVG的直线、折线、矩形、圆形、椭圆、多边形、路径和文本等图形元素[11]。基本图形元素用于定义图元模板和绘制静态图形,如河流、道路等地理信息背景。电力图形元素除了描述形状外,还可映射CIM电力设备模型,并具有动态属性[12]。形状采用SVG图形元素 定义的图 元模板;CIM电力设备模型通过XML标签直接表达,电力模型对象与电力图形对象一一映射,CIM/G定义文件中电力图形元素名称就是CIM模型中的类名称,通过电力图形元素的全局设备资源ID与CIM模型关联,并获取动态属性。

2)基于间隔图元模板的高效图形描述。CIM/ G采用电力设备图形、间隔图元模板、电力设备图元模板的多级引用方式实现电力设备信息和图形数据的存储。间隔在IEC 61970-301中定义为电力系统资源的集合,包括导电设备、保护设备、量测量和远程控制,可以理解为由若干相互关联的设备与设备组成的设备集合[13]。传统的电力系统自动化厂家都将间隔作为设备容器处理,间隔内部的电气设备在厂站图形文件中以独立的图元保存。CIM/G按照单母、单母带旁母、双母、双母带旁母、3/2、4/3、母联等接线方式,把间隔定义为若干间隔图元模板,每一类间隔图元模板按照接线方式的全设备进行保存。厂站图形文件中只保存对间隔图元的引用,间隔内部的电气设备图元并不保存。在实际应用中, 间隔的接线方式会发生变化,但一般采用减少或者增加设备的方式来适应变化。例如:单母带旁母的接线方式中旁母的隔离开关可能在变电站建设初期没有投入,而在运行期间投入。CIM/G采用间隔图元模板中定义的消隐参数,可以灵活设置间隔模板内的电气设备图元在厂站图或间隔接线图中的投入与退出,通过该方式可以大量减少间隔模板图元的定义。间隔模板图元的采用,在实际应用中大大缩小了图形文件的尺寸,降低了远程浏览时图形文件对网络带宽的要求,提高了远程浏览的效率。

3)公共信息包全网统一全局共享。电力设备图元、间隔模板图元、电压等级颜色和图形绘制风格按照统一格式公用,以公共信息包方式存储,并在不同系统间全局共享。在同一系统不同控制中心间进行图形远程浏览时,由于公共信息包全网共享,所以只需要传输厂站图;而在异构系统不同控制中心间进行图形远程浏览时,可以在首次调阅时从远端系统中获取对应的公共信息包,以后浏览时只需传输厂站图。

2 基于 CIM/G 的图形维护与共享

2.1 多应用的图形共享

智能电网调度控制系统的设计目标是采用统一的平台规范标准和接口规范标准,实现平台的高度开放性。在标准化和开放的平台基础上实现实时监控与预警、调度计划、安全校核和调度管理4类共26项应用的高度集成[14]。

CIM/G除了作为不同调度系统间的图形离线交换格式,还设计为面向上层应用的通用图形存储格式。基于CIM/G的图形文件能够在上述4类应用中共享,如图2所示。

应用开发商可 以根据需 要的设备 模型,遵循CIM/G定义的规则,直接把设备模型类名映射为电力图形元素名,根据电力图形元素名称在图元库文件中自行定义设备图元,作为公共信息包供全网共享。针对不同应用需求的着色方式,比如电压等级着色、电源点追踪着色和拓扑着色等,应用开发商可以自定义或者扩展定义着色配置方案,既可以供自身应用使用,也可以放入色彩配置库作为公共信息包供全网共享。

2.2 CIM模型自动生成图形

由于“三华”特高压同步电网的形成,国家电网一体化特性增强,需要在国调和“三华”电网实现电网调度运行控制的一体化。在智能电网调度控制系统建设初期,模型和图形的维护是系统建设和运行的基础,而图形的绘制工作量较大,因此如何把国调和“三华”电网已有运行系统的厂站图导入当前建设的智能电网调度控制系统就显得尤为重要。国调和“三华”电网原有调度系统分别由不同厂家建设,图形都是以二进制保存的私有格式,为了在较短时间内以较少的人力完成图形的绘制,需要把已有私有格式图形转换成基于CIM/G的图形文件,可以采取以下2种方案。

1)直接把各自私有格式转换成CIM/G格式的电网图形文件。

2)转换成基于SVG格式的图形文件,然后把SVG格式的图形转换为CIM/G格式的电网图形文件。

第1种方案需要各厂商开发基于CIM/G的图形文件转换工具,在实际实施过程中困难重重,无法在短时间内完成。大部分厂家采用第2种方案后, 都可以在以往多次互操作试验的成果上,顺利把私有格式图形转换为基于SVG的电网图形格式,并成功导入智能电网调度控制系统中,生成CIM/G格式的图形文件。但部分系统由于采用AutoCAD绘制厂站图,图形不能够直接和设备模型关联,无法导出有效的基于SVG的电网图形格式。另外,由于需要在国调和“三华”电网间共享图形,必须采用1套公共图元,而各厂家原有系统的图元尺寸与新系统的图元尺寸不完全一致,导致导入的CIM/G图形在新系统中变形,显示效果差,无法满足实际需求。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智能电网调度控制系统根据CIM/G的特点,设计了基于CIM模型的自动生成厂站图的方案。

目前国内针对电网图形自动生成的研究归纳为3个方向:1调控中心电网潮流图的自动生成,侧重基于厂站的布局和线路的布线研究[15];2集控中心间隔接线图的自动生成,侧重基于典型电气接线方式的间隔模板定义和图库自动关联[16];3地区控制中心厂站接线图的自动生成,侧重以典型接线形式的图形排布为依据,根据设备连接信息自动生成厂站接线图[17]。通过以上研究发现,自动生成图的关键技术在于电气图元的布局、电气图元间的布线以及图库的自动关联。

综合以上研究成果,结合CIM/G特点,智能电网调度控制系统自动生成厂站图的过程为:1根据典型电气接线 方式设计 若干间隔 模板,以CIM/G格式保存图元;2根据CIM模型生成间隔,引用定义的间隔图元,以间隔图元为单元进行布局;3根据间隔内电气设备与母线、负荷或发电机间的连接关系进行布线。这种基于CIM模型自动生成CIM/G格式厂站图的方式主要有3个优点。

1)间隔和电气设备通过CIM模型生成,图模自动关联。

2)以间隔图元为单元进行布局,大大降低了布局的复杂度。

3)以间隔图元的出线与外部设备间的连接关系进行布线,大大降低了布线的复杂度。

基于CIM模型自动生成CIM/G格式厂站图的流程如图3所示。

根据以上自动生成厂站图技术,可在较短时间内快速生成国调和“三华”电网220kV以上的所有厂站接线图,满足了智能电网调度控制系统建设的紧迫需求。

2.3 基于 CIM/G 的在线远程浏览

随着国家电网公司大运行体系的建设,国调、分调运行业务一体化运作加强,同时调控一体化推进了各级变电设备运行集中监控与调度业务高度融 合。基于以上调度运行体制的变化,上下级调控中心间需要远程浏览对方图形,以便及时掌握电网运行的现状。同时,若调度运行人员希望关注变电站内重点设备的运行状态,也需要通过远程浏览变电站内图形,及时了解现场情况。

根据以上需求,智能电网调度控制系统实现了基于CIM/G和远程通信服务的在线远程浏览技术方案。该方案结构示意图如图4所示。

远程浏览由本地人机界面发起,通过远程服务向远端系统请求图形浏览;远端系统接受请求后,通过服务总线传输CIM/G格式的图形文件;本地人机界面获取图形文件并打开显示;获取图形对象关联的设备资产ID,通过设备资产ID向远端系统请求刷新实时数据。通过以上流程,为调度运行控制人员提供了在线显示本地和远端厂站接线图统一效果的图形浏览功能。图5详细说明了图形远程浏览的交互流程。

3 应用实例

基于CIM/G电网图形存储和共享机制的智能电网调度控制系统,在国家电网公司范围内,形成国调、网调和省调三级图形统一维护机制;同时,利用图模一体化和远程浏览机制,在国调、网调间实现互备关系;而在同一调控中心,实现多专业、多应用的统一协调运行。本文以国、三华分(网)、省(市)三级调度支持系统为例,简要说明以上方案的实际应用。

按照调度隶属关系,国调、三华分(网)调负责维护所属区域 的500kV以上电网 图形和模 型,省 (市)调负责维护所属区域330kV和220kV的电网图形和模型。按照图模一体化原则,以上图形和模型在三级调控中心间共享。同时,上级调控中心因为运行需要,通过远程浏览,可以调阅任何下级调控中心的电网图形;同级调控中心间,通过授权,也可以调阅对方电网图形。图6概要描述国、三华分 (网)、省(市)三级调度图形维护和共享的具体实现。

4 结语

随着智能电网和大运行体系的建设,实现各级调控中心、调控中心与变电站之间的图形一体化维护和共享显得尤为重要。根据目前已投入运行的智能电网调 度控制系 统的实际 运行情况 来看,利用CIM/G面向电力系统并且描述高效、简洁的特点,实现了图形统一存储、全局共享,自动成图和远程浏览等功能,满足了各级调控中心、调控中心与变电站之间的图形一体化维护和实时在线共享的需求。

上一篇:变速圆周运动下一篇:可视对讲门禁系统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