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概要(精选12篇)
技术概要 篇1
1 影响足球防守技术发展的因素
(1)足球的关注度增高。随着足球运动的普及和提高,越来越多的人关注和参与到足球运动中,专业的足球球员技术和身体素质不断提高,战术的日益丰富,足球比赛中功防节奏的不断加快,足球规则的日益完善,不仅加深了人们对足球赛场中攻守之间的认识,而且使得足球防守战术在不断发展和完善。
(2)足球战术的发展。从19世纪中的“九锋一卫”到“塔式”阵型的布置,我们能清楚地看到现代足球战术的发展。刚开始的后卫队员只负责开大脚,把球踢向前场,进攻队员负责运球或者射门,虽然分工明确,但在前场只有进攻队员个人的防守,难以形成集体互动式的防守体系。随着技术、战术的提高,球员本身个人能力的提高,特别是当越来越多的攻、守兼备的全能球员出现,使得球场上出现了“全攻全守”的踢法。所谓的“全攻”就是调动全队的力量,形成时间和空间进攻的层次性;所对应的“全守”是针对“全攻”提出的,密集防守就是这一踢法的代表战术。密集防守战术是指利用投入的防守队员形成严密的防守体系,通过不懈的努力阻止进攻,为本方由守转攻快速反击创造条件,同时赢得时间和空间的优势。
(3)足球规则的变化。不同的时期会有不同的规则,影响着防守技术的发展。比如对“越位”的规定,在20世纪初期越位的定义是:“在比赛时限制了必须靠近本方端线的对方队员的人数”。这就片面地强调了防守人数的优势,而忽视了在关键防守位置上的时空优势。到了20世纪90年代国际足球理事会对越位重新进行了解释:“如果进攻队员平行于对方倒数第二个防守队员或平行于对方最好2名以上(含2名)防守队员,那么该进攻队员不越位”。同时该规则规定仅仅处于越位位置,而未使本方球员获利不判罚越位。随着这些规则的不断变化,防守技术也随之不断发展和丰富。
2 足球防守应遵循的基本原则
(1)拖延原则:就是在足球场上采取一切可以用的办法尽量拖延和阻碍对方的进攻速度,以保证本队反抢成功。在比赛中,当锋线队员失球后,应当转为防守的第一道防线,尽可能地阻止对方有组织、有计划地反击。同时,锋线队员也应积极地进行抢断球,为本方组织严密的防守布局争取时间。
(2)平衡原则:根据这个原则,防守队员在人数上和进攻队员尽快保持平衡,列如我国国家队曾采取的“434”、“424”等队形。当锋线队员在前场延缓对方进攻时,防守队员应迅速撤回到自己的防守位置上,并形成互相保护、互相接应的合理站位,为随后的防守和断截球做好准备。
(3)集中原则:在该原则的指导下 ,要以近球者紧逼、远球者适当保持距离为基本思想,把注意力专注于进攻者,同时,防守队员要根据场上的情况随时采取积极主动地反抢行动。这些与运动员的抢截、铲球等技术,良好的运动速度,整体防守意识,临场经验等有着直接的关系。
(4)控制原则 :在执行此原则时 ,主要是针对后场区的咽喉地带,通常采用人盯人的方式,以确保球门前的安全。在此过程中,要求防守队员要有出色的位置感和良好的预判能力,以控制对方球员在此区域中的一切行动。
3 足球运动员关于防守意识上存在的常见问题
(1)攻与守转换意识差,速度慢:足球运动作为三大球的代表球类运动,秉承着奥运会“更强、更快、更高”的运动品质,向着更快速度的方向发展,球员一旦得到球,就要求每位队员都必须在最短的时间内找到自己的最佳位置,组成严密的进攻模式;而一旦失球,则要求每位队员在极短的时间内完成整体严密的防守布局,同时进行抢断。在比赛过程中,进攻模式与防守模式没有严格的时间阶段划分,不存在间歇、调整布局等过程,一切只是由对球的控制权决定的。
(2)防守意识差:随着足球战术系统逐渐完善,在风云变化的绿茵场上,随时随地都会出现复杂的进攻表现,防守形式也随之变得多种多样。这也要求队员加强防守意识,提高应变能力。如在盯人的时候,不仅要盯紧自己的对手,还要随时注意全场的变化,进行重新选位、补位等协防方式,发挥全体队员的集体防守作用,避免出现空档的情况,给对方以可乘之机。
(3)进攻方式单一,不能采取多种进攻战术:有些球队采取长传冲吊或传中争顶等单一的打法,如果主力队员被对方队员盯死,那么全队就将陷入无路可走的境地,只能受制于对方踢球的节奏,而毫无办法。这主要是球员缺乏灵活多变的思维,不能采取多种应变措施所致。针对这种情况,在球场上应采取中路突破、短传渗透、两翼传中等不同的战术攻击对方球门。
4 对防守战术的思考
(1)比赛的胜负与抢断次数的多少成正比。通过不同球赛的统计,我们可以看出抢断次数越多,获胜的机率就越大;反之,抢断次数越少,获胜的机率几乎为零。所以,在今后的球赛上,球员要养成抢断球的意识,一旦丢球,则要在极短的时间里组织集体的防守战术,尽可能地从对方脚下抢下球,以确保球队的最终胜利。
(2)思考当今防守技术发展的大趋势。足球比赛中实际是攻与守的不断转换,通过抢占空间、争夺时间,进而有效控制球,合理处理球,最终达到射门近球取胜对方的目的。为此,每个球队都以“抢快为先,掌握节奏”的进攻战术为原则,具体表现在比赛中为能射不传、能传不运、能运不原地活动的行为。因此,随着防守技术的不断运用,赛场上的断球次数和断球成功率在不断地提高,同时,也保证了比赛的最终胜利。
(3)牢固的防守体系也需出色的个人防守能力。作为一名出色的足球运动员,不仅要熟练掌握传、运、射等技巧,还应具备全面的个人防守能力。因为每个队员在比赛中都有防守控球进攻的时候。作为一名球队的灵魂人物,既能运用出色的个人防守能力来形成牢固的防守体系,又能有效的组织进攻战术。而抢断技术则成为衡量一名球员是否优秀的标准。不断提高抢断技术就需要抢断者必须具备对当前比赛形势的准确判断,精确地把握好动作时机,果断地进行抢断,同时,一旦出现抢断失误,则必须及时追抢或快速回到替自己补位的队员位置上去,防止出现空档的现象。
(4)培养“足球意识”。良好的“足球意识”是将技术通过战术行动充分表现出来,使战术在技术发挥的基础上产生效果。只有这样才能使技术更具有实效性、攻击性、针对性。一名优秀的足球运动员应该具有良好的素质、高超的技术、良好的足球意识。在足球运动的实践中,三者互相联系,互相渗透,互相作用,缺一不可。身体素质的提高,是掌握高超技术的基础,也是保证技术正常发挥的基础。技术是战术意识的基础,技术决定战术意识,战术意识反作用于技术,在形成良好的“足球意识”过程中,二者紧密结合,才能真实地反映出一个运动员的实际水平。
在足球比赛中,取得胜利是最终的目的,而攻与守这一永恒的主题一直将伴随着世界足球的发展。在它们的相互较量中,其中的一方面发展必将促进另一方面的进步,相互影响,相互作用。在现代足球比赛中,队员的分工具有相对性,比如,锋线上的队员虽然是进攻者,但也要扮演防守者;而在卫线上的队员除了是防守者以外,也可能是进攻者或是被防守者。在世界杯的大舞台上,各种派别、不同风格的队伍在攻防打法的不断变化中进行训练和比赛。我国足球运动要想尽快缩小与世界的距离,就要深刻反思中国足球目前存在的问题和差距,从理论和实践两方面找出原因,通过不懈的努力,使中国足球再上一个新台阶。
技术概要 篇2
MIMO(Multiple-InputMultiple-Out-put)系统是一项考虑用于802.11n的技术。802.11n是下一代802.11标准,可将吞吐量提高到100Mbps。同时,专有MIMO无线技术可改进已有802.11a/b/g网络的性能。该技术最早是由Marconi于19提出的,它利用多天线来抑制信道衰落。根据收发两端天线数量,相对于普通的SISO(Single-InputSingle-Output)系统,MIMO还可以包括SIMO(Single-InputMulti-ple-Output)系统和MISO(Multiple-InputSingle-Output)系统。
MIMO无线技术概述
MIMO表示多输入多输出。读/maimo/或/mimo/,通常美国人前者,英国人读后者,国际上研究这一领域的专家较多的都读读/maimo/。通常用于IEEE802.11n,但也可以用于其他802.11技术。MIMO有时被称作空间多样,因为它使用多空间通道传送和接收数据。只有站点(移动设备)或接入点(AP)支持MIMO时才能部署MIMO。
MIMO的优点是能够增加无线范围并提高性能。连接到老的802.11g接入点的802.11n站点能够以更高的速度连接到更远的距离。例如,如果使用老站点,从25英尺的距离连接到接入点的速度是1Mbps;而使用802.11nMIMO时站点的速度为2Mbps。增加到2Mbps的范围,允许用户在更远的距离保持连接。
无线电发送的信号被反射时,会产生多份信号。每份信号都是一个空间流。使用单输入单输出(SISO)的当前或老系统一次只能发送或接收一个空间流。MIMO允许多个天线同时发送和接收多个空间流。它允许天线同时传送和接收。
老接入点到老客户端-只发送和接收一个空间流。
MIMO接入点到MIMO客户端-同时发送和接收多个空间流。
可以看出,此时的信道容量随着天线数量的增大而线性增大。也就是说可以利用MIMO信道成倍地提高无线信道容量,在不增加带宽和天线发送功率的情况下,频谱利用率可以成倍地提高,
利用MIMO无线技术可以提高信道的容量,同时也可以提高信道的可靠性,降低误码率。前者是利用MIMO信道提供的空间复用增益,后者是利用MIMO信道提供的空间分集增益。实现空间复用增益的算法主要有贝尔实验室的BLAST算法、ZF算法、MMSE算法、ML算法。ML算法具有很好的译码性能,但是复杂度比较大,对于实时性要求较高的无线通信不能满足要求。ZF算法简单容易实现,但是对信道的信噪比要求较高。性能和复杂度最优的就是BLAST算法。该算法实际上是使用ZF算法加上干扰删除技术得出的。目前MIMO无线技术领域另一个研究热点就是空时编码。常见的空时码有空时块码、空时格码。空时码的主要思想是利用空间和时间上的编码实现一定的空间分集和时间分集,从而降低信道误码率。
通常,多径要引起衰落,因而被视为有害因素。然而研究结果表明,对于MIMO系统来说,多径可以作为一个有利因素加以利用。MIMO系统在发射端和接收端均采用多天线(或阵列天线)和多通道,MIMO无线技术的多入多出是针对多径无线信道来说的。传输信息流s(k)经过空时编码形成N个信息子流ci(k),I=1,……,N。这N个子流由N个天线发射出去,经空间信道后由M个接收天线接收。多天线接收机利用先进的空时编码处理能够分开并解码这些数据子流,从而实现最佳的处理。
特别是,这N个子流同时发送到信道,各发射信号占用同一频带,因而并未增加带宽。若各发射接收天线间的通道响应独立,则多入多出系统可以创造多个并行空间信道。通过这些并行空间信道独立地传输信息,数据率必然可以提高。
MIMO无线技术将多径无线信道与发射、接收视为一个整体进行优化,从而实现高的通信容量和频谱利用率。这是一种近于最优的空域时域联合的分集和干扰对消处理。
系统容量是表征通信系统的最重要标志之一,表示了通信系统最大传输率。对于发射天线数为N,接收天线数为M的多入多出(MIMO)系统,假定信道为独立的瑞利衰落信道,并设N、M很大,则信道容量C近似为:C=Blog2(ρ/2)。
《曲线运动》概要 篇3
■ 一、 基础知识及概念辨析
■ 1. 速度概念的拓展
(1) 物体的速度方向(运动方向),就是该物体(质点)运动轨迹的切线方向.
(2) 曲线运动是变速运动,有加速度.
■ 2. 物体做曲线运动的条件
(1) 物体保持直线运动的条件:合外力(加速度)方向与瞬时速度方向在同一条直线上. 例如,竖直上抛运动、弹簧下挂重物的上下振动.
(2) 物体做曲线运动的条件:物体所受合力方向与其瞬时速度方向不在同一直线上.
■ 3. 运动的合成和分解
(1) 分运动与合运动 一个二维平面内的实际运动可以看成是两个互相垂直的分运动的合成. 运动的分解就是从合运动求分运动. 位移、速度、加速度都是矢量,均可以列出相应的关于时间的参数方程.
(2) 合运动与分运动具有等时性、独立性和等效性. 运动的合成与分解遵循平行四边形定则.
(3) 两个直线运动的合运动,有可能是静止、直线运动或曲线运动.
(4) 抛体运动是水平方向直线运动(或速度为零)与竖直方向加速度为重力加速度的直线运动的合运动.
■ 4. 平抛运动
(1) 定义:以一定水平速度将物体抛出,忽略空气阻力,物体只在重力作用下的运动. 平抛运动是具有水平方向初速度的抛体运动,其加速度为重力加速度.
(2) 物体做平抛运动的条件是:① 有水平方向的初速度;② 加速度加重力加速度.
(3) 性质:平抛运动是水平方向匀速直线运动和竖直方向自由落体运动的合成. 平抛运动是加速度不变的运动,单位时间内速度变化量相同,是匀变速曲线运动.
(4) 运动规律:
① 速度:vx=v0,vy=gt,v=■,
方向:tan θ=■=■.
② 位移:x=v0t,y=■gt2,
合位移大小:s=■,
方向:tan α=■=■.
③ 时间:由y=■gt2得t=■(由下落的高度y决定).
④ 竖直方向为v0y=0的匀变速运动,匀变速直线运动的一切规律在竖直方向上都成立.
(5) 直线运动中规律的应用:竖直方向上相邻的相等时间间隔内位移差是一个定值. Δy=gT 2.
■ 5. 匀速圆周运动
(1) 匀速圆周运动是轨迹为圆的运动. 匀速圆周运动是变速运动,是变加速曲线运动. 匀速圆周运动线速度大小、加速度大小不变. 匀速圆周运动角速度、周期、频率、转速不变.
(2) 描述匀速圆周运动的物理量:弧长、角度、线速度、角速度、加速度、周期和频率、转速.
① 线速度:大小v=■;方向在圆周该点的切线上;单位:m/s.
② 角速度:大小ω=■;单位:rad/s.
③ 周期T:运动一周的时间,单位:s.
④ 频率 f =■:每秒钟转过的圈数,单位:Hz.
v、ω、T、 f 之间的关系:
v=■=■=2πr f ,ω=■=■=2π f ,v=rω.
(3) 物体做匀速圆周运动的条件是:合外力方向始终与物体的运动方向垂直. 物体做匀速圆周运动的向心力即物体受到的合外力.
■ 6. 向心力和向心加速度
(1) 向心力在圆周运动中,是指向圆心的分力,在匀速圆周运动中,是使物体做圆周运动的合外力.
(2) 向心加速度只描述圆周运动物体的运动速度方向改变的快慢,与速度大小改变无关.
(3) 向心力:大小F=mrω2=m■=mr■2=mr(2π f )2.
方向:总是指向圆心(时刻在变).
(4) 向心加速度:大小a=rω2=■=r■2=r(2π f )2.
方向:总是指向圆心(也总是在变).
■ 7. 离心运动
做圆周运动的物体,合外力提供的向心力不足时,运动半径增大,物体“被甩出”的运动.
■ 三、 曲线运动与直线运动的区别与联系
(1) 直线运动一般选择运动轨迹所在直线为一维坐标系,曲线运动选择二维平面坐标系.
(2) 直线运动一般只考虑位移、速度、加速度的大小变化,不涉及它们的方向变化,而曲线运动必须考虑这些矢量的方向及其变化,使问题显得更复杂,综合性更强. 例如,平抛运动加速度不变,但速度、位移大小方向均变化;匀速圆周运动,速度、加速度大小不变,但它们的方向时刻变化.
(3) 在圆周运动中引入了全新的物理量体系来研究圆周运动,包括线速度、角速度、周期、频率和转速. 向心力、向心加速度也是与直线运动中截然不同的.
(4) 不管是直线运动,还是曲线运动均遵循牛顿运动定律. 从运动学到动力学,牛顿为我们确立了完美的力学体系. 知道初状态和受力情况,原则上,我们可以知道以后任何时间物体的运动状态.
市政排水系统设计技术概要 篇4
在市政排水工程建设过程中坚持突出重点以人为本、节约能源保证功能、保护环境经济实用的原则, 以高效安全及环保经济为诉求, 以高效能管理高起点规划、高标准建设高水平设计为目标, 切实提高城市排水系统服务质量和综合效益努力构建绿色及人文健康的城市排水基础设施服务环境, 构筑经济与文化发展相适应的社会布局, 特点更加突出合理以及更加经济环保的城市排水体系。
1 城市排水水源的分类及系统的组成
(1) 城市排水水源的分类:
在人们的日常生活和生产活动中, 都要使用水。水在使用过程中受到了污染, 成为污水, 需进行处理与排除。此外, 城市内降水雨水和冰雪融化水, 径流流量较大, 应及时排放。城市排水水源的分类如下:
①生活污、废水:在人们日常生活过程中, 根据水受污染程度的不同, 又可分为生活污水和生活废水两种。生活污水。生活污水一般指冲洗便器以及类似的卫生设备所排出的, 含有大量粪便、纸屑、病原菌等被严重污染的水。生活废水。生活废水一般指厨房、食堂、洗衣房、浴室、盥洗室等处卫生器具所排出的洗涤废水。生活废水一般可作为中水的原水, 经过适当的处理'可以作为杂用水, 用于冲洗厕所、浇洒绿地、冲洗道路、冲洗汽车等。
②工业废水:在工业生产过程中所产生的废水, 来自工厂车间或矿场等地。根据它的污染程度不同, 又分为生产废水和生产污水两种。生产废水是指生产过程中, 水质只受到轻微污染或仅是水温升高, 可不经处理直接排放的废水, 如机械设备的冷却水等。生产污水是指在生产过程中, 水质受到较严重的污染, 需经处理后方可排放的废水。工业废水污染物质, 有的主要是无机物, 如发电厂的水力冲灰水;有的主要是有机物, 如食品工厂的废水;有的含有机物、无机物, 并有毒性, 如石油工业废水、化学工业废水等。废水性质随工厂类型及生产工艺过程不同而异。
③雨雪降水:雨雪降水主要是指地面上、建筑物屋面上的雨水和冰雪融水。
(2) 城市排水系统的组成:
城市污水排水系统城市污水排水系统通常是指以收集和排除生活污水为主的排水系统, 主要包括下列几部分:①室内排水系统及设备。室内各种卫生器具和生产车间排水设备起到收集污、废水的作用, 它们是整个排水系统的起端。生活污水及工业废水经过敷设在室内的水封管、支管、立管、干管和出户管等室内污水管道系统流入街区污水管渠系统。②室外污水排水系统。室外污水排水系统主要包括街区污水排水系统和街道污水排水系统。③污水泵站及压力管道。在管道系统中, 往往需要把低处的污水向上提升, 这就需设置泵站, 设在管道系统中途的泵站称中途泵站, 设在管道系统终点的泵站称终点泵站。泵站后污水如需用压力输送时, 应设置压力管道。④污水处理厂。污水处理厂为了处理和利用污水、污泥所建造的一系列处理构筑物及设施, 一般设在城市中河流下游地段, 以利于最终污水的排放。城市污水处理厂是城市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 是城市生产和人民生活不可缺少的公共设施, 处理厂的任务是认真贯彻为生产、为人民生活服务的方针, 充分发挥现有设备的效能, 按设计要求处理好城市污水, 减少污染, 改善环境。再谈谈排出口及事故排出口。排出口是指污水排入水体的出口、是整个城市排水系统终点设备;事故排出口是指在管道系统中途, 某些易于发生故障部位, 往往设有辅助性出水口 (渠) , 当发生故障, 污水不能流通时, 排除上游来的污水设在污水泵站之前的出水口, 当泵站检修时污水可从事故出水口排出。
2 城市排水系统的布设
按设计地区的总体规划、地形地貌、工程地质条件、城市功能分区、地下情况、道路交通、天然水体等情况。在工业企业内部, 车间的位置及地下设施等因素将影响工业企业排水系统的平面布设, 常见的布设形式有以下几种:
(1) 正交式布设形式:
在地势向水体适当倾斜的地区, 各排水干管与地形等高线及水体大体成正交敷设, 主干管与等高线平行敷设, 这种方式可使干管长度缩短, 管径较小, 因而经济、排水迅速。由于充分利用了地形, 使干管埋深较小, 但是污水未经处理直接排入水体, 会对水体产生危害。这种布设形式, 一般适用于排除雨水。
(2) 环绕式布设形式:
环绕式布设形式是指在辐射式基础上, 沿四周布设成一条主干管, 将各干管的污水截至污水厂处理后排放的形式。环绕式布设方式的特点是可减少污水厂及泵站的数目, 降低工程造价和管理费用。在城市市区布设排水管道时, 考虑到市区特殊的地理环境, 排污干管的布设有如下几种方式:①环绕式。环绕式是指在街坊四周的街道下面敷设排水干管的敷设方式。环绕式的特点是较为方便, 不易堵塞, 只是管线较长, 投资较大。②贯穿式。贯穿式是指敷设排污干管时, 把几个街坊贯穿起来, 这样污水可经过本街坊内的排污干管排入另一个街坊内的排污干管的敷设方式。③低边式。低边式是指把排污干管设置在地势较低的一侧, 这样街坊内的污水都可排入较低一侧的污水干管中7。低边式的特点是较为经济造价也低。
(3) 分区式布设形式:
在地势高差相差较大时, 可分别在高区和低区布设管道, 高区污水可依靠重力流人污水厂;低区可用泵提升后, 送入污水厂或送入高区管道。它适用于个别梯形地区或地形起伏很大的地区, 其优点是可充分利用地形排水节省电力。
(4) 截流式布设形式:
在正交式布设的基础上, 沿河岸再设置一条主干管, 将各干管的污水拦截并送至污水处理厂, 经处理后再排放水体, 称截流式布设。其既适合于分流制的城市污水排水系统, 也适合于截流式合流制排水系统。
(5) 平行式布设形式:
在地势向河流方向有较大倾斜的地区, 地面坡度较大, 如果按正交式布设, 则干管敷设的坡度过大, 致使管内流速过大, 管道将受到严重冲刷, 从而降低使用寿命, 为此, 多采用于管与等高线及河流平行、主干管与等高线及河流成一定斜角敷没, 这种方式称为平行式布设方式。
(6) 辐射式布设形式:
辐射式布设形式适宜于地势较高、排水量较大, 或周围有河流分布的时候, 由此可缩小干管长度, 管径小、埋深小, 有利于农田灌溉, 但污水厂和泵站的数量会相对多一些。
3 结束语
城市排水设施主要包括雨水管道、污水管道、排水沟渠、坑池、泵站、污水处理厂及其附属设施等, 是保证人民身体健康以及工业正常生产的重要手段。城市排水的基本任务是及时、合理、经济、安全地排除和处理城市生活、生产活动产生的污水、废水以及大气降水。
(1) 排水管网和附属设施的管理:
建立巡视检查工作制度。在市政工程管理养护部门, 要配备具有一定技术业务能力和经验的职工, 对排水管网进行经常性的巡视检查。巡视人员以巡为中心, 以预防为主, 要求及时发现、解决或上报各种违章问题。内勤工作人员以查为主, 要求及时准确地为养护工作提供原始资料依据, 参加市政工程基建项目的验收工作, 建立健全排水设施技术档案及管理制度, 做到有设施就有档案材料, 并开展对外查阅工作, 配合设计、施工、建设单位现场查勘提供服务, 建立城市排水监测站。为贯彻执行国家法律规定依法管理排水设施, 禁止污水超标排放, 防止超标污水对排水维护工人的危害和排水设施的损坏, 必须建立排水监测站, 使排水管理部门有权力、有能力对排人市政管网的污水水质进行监测。
(2) 城市污水厂的管理:
认真贯彻为生产、为人民生活服务的方针, 按照设计要求处理好城市污水, 减少污染, 改善环境等, 每个污水处理厂都要配备一定数量的工程技术人员, 明确技术责任, 全面掌握污水从进厂到出厂全过程的变化情况, 建立健全技术档案管理制度重视原始资料的完整性和准确性。
城市市政给排水也日益复杂。自然界的水是循环的, 给水和排水是统一的。因此, 做好城市市政给排水规划设计, 对城市人居环境具有重大意义。
参考文献
[1]朱良.浅谈市政给排水的设计探讨[J].建筑科技与管理, 2012, (03) .
北方温室种植火龙果技术概要 篇5
火龙果也叫作红龙果、仙人掌蜜果、芝麻果。属于仙人掌科三角柱属,多年生蔓性热带植物。火龙果具有降血压、降血脂、降低血糖、解毒、润肺、养颜、明目、减肥、预防大肠癌等食疗功效,最佳食法是榨成果汁。火龙果还具有很高的经济价值,它集水果、花卉、蔬菜、保健、医药为一体,不仅可食用、药用,而且茎、花也有利用价值。冬季北方地区的温室火龙果易受冻害,大棚升温发酵剂能够有效改善目前的现状,它利用功能微生物的发酵分解作用,通过发酵产生温度热量、二氧化碳,从而使温室内气温平均提高2~3℃,同时产生相应的生物防病抗病效应,有力提高了火龙果种植的经济效益。
火龙果的种植方式多种多样,一是爬墙种植,二是搭棚种植,三是柱式栽培,其中以柱式栽培最为普遍,其优点是生产成本低、土地利用率高。所谓柱式栽培,就是立一根水泥柱或木柱,在柱的周围种植3~4株火龙果苗,让火龙果植株沿着立柱向上生长的栽培方式。目前在北方柱式栽培又分为两种栽植方法:
1、搭架法。先立柱,顺棚搭架,每柱4株。
2、横杆下垂法。两端用立柱,中间是横杆,苗栽在横杆下,引上横杆后两侧垂下,这种方法便于采摘和管理。有利于枝条吸收地下湿度和水分,又可高产,增加收益。栽种行距和株距:行距1.5米,下垂法株距一般在30厘米,搭架法70~80厘米,每柱3~4株即可。
火龙果的栽培管理技术主要包括:定植、温度管理、水肥管理、摘心、间种与人工授粉、修剪枝条、病虫防治、采收等环节。
1、定植。温室定植时间以每年4~5月为好。火龙果按2×3米的穴行距,栽植支撑用水泥柱,每个水泥柱按照其4个方向各种植1株。注:火龙果是浅根系植物,不可深植,不需挖果坑,只要在平地上整一果盘,植入约3厘米深即可,初期保持土壤湿润,成活率可达100%。
2、温度管理。火龙果最适宜的生长温度为20~30℃。对于比较老熟的枝条,集中高强度日光照射,如果时间太长,积累的温度得不到散发,可能会导致该部分出现灼伤。注意控制室温在适宜的范围,冬季夜间棚室温度不低于8℃;夏季可不揭掉塑料膜,但必须放风,保持良好的通风条件。注:北方地区冬季火龙果易受冻害,以火龙果苗20元/株的成本,每株产果20个以上的产量,每个果子在北方3~4元的价钱计算,一株受冻害,即可损失80~100元/株,再将水肥管理等成本加上,损失费可达200元/株,所以北方应重视火龙果冻害问题。为此,种植户可在秋冬季气温降低时使用金宝贝大棚升温发酵剂,以基本维持火龙果适宜生长的温度范围,避免冻害发生。
3、水肥管理。火龙果种植初期应保持土壤潮湿否则不利于生长。定植苗发芽后,年施肥5~6次,以氮肥为主。因其根系较浅,施肥宜少量多次,防止烧根、烂根。
4、整枝修剪
(1)摘心。当枝条长到1.3~1.4米长时摘心。摘心可以促进分枝,并让枝条自然下垂。
(2)修剪枝条。火龙果的结果枝长度一般大于1.5米,并处在4~11月的生殖生长期内。中上部的枝和下垂枝最容易结果,一般每株培养5条枝,每批会有3条左右枝条结果,其余2条作为不固定的营养枝。
5、间种与人工授粉。种植火龙果时,要间种10%左右的白肉类型的火龙果。品种之间相互授粉,可以明显提高结实率。若遇阴雨天气,要进行人工授粉,授粉可在傍晚花开或清晨花尚未闭合前,用毛笔直接将花粉涂到雌花柱头上。也可在花朵完全张开时采用100~200ppm的赤霉素进行花朵基部涂抹处理,坐果率会更高。
全球油梨市场概要 篇6
1 墨西哥——对美国的关注太多
墨西哥的“油梨季”即将开始。种植者对本产季的开采期存在一些分歧,市场上的价格水平相对较低。这是因为美国市场已经饱和了。种植者现在已经达成一致,避免相互冲击,他们计划停止对美国相对集中的出货量,并积极寻找其他客户。在2015/2016产季,墨西哥出口世界各地油梨超过100万t。其中,860 000 t被运到美国,超过其他市场15 000 t。今年,除了美国以外,墨西哥油梨被出口到中国、韩国和欧洲。通过扩展更多的油梨出口市场,墨西哥生产商希望获得更好的价格。
2 美国:加利福尼亚——从墨西哥进口较少
加州油梨价格很好。这是因为市场需求量的增加,但也是因为从墨西哥的进口油梨较少。近年来,加利福尼亚的油梨需求急剧增加,加利福尼亚商人已经从中获利。夏季的油梨需求特别高。7月21日,一盒32片哈斯油梨价格介于59.25-62.25美元。在剩下的夏季,销售前景很好。在秋季,由于墨西哥将再一次丰收油梨,输出更多的油梨。墨西哥目前出口油梨较少的原因是因为其正处于2个产季间的过渡期。
3 智利——对中国的出口增长
去年,智利出口哈斯油梨90 000 t。大量油梨出口到中国,在新产季,预计将有更多油梨出口中国。中国市场在2014年进口油梨,此后进口量一直在急剧增长,智利从中获益。去年,智利出口了5 300 t油梨,今年这一数字预计将翻一番。在2015/2016产季,智利生产油梨180 000 t,并且2016/2017产季,预计生产200 000 t。油梨是该国水果业第二大出口产品。
4 秘鲁应对厄尔尼诺现象
几周前,受降雨的影响,秘鲁油梨出口量下降,但现在市场再次平稳。今年初,秘鲁预期油梨生产量增加,但由于厄尔尼诺现象,最终结果让人失望。天气原因导致了油梨在开花期的温度较高,导致了果实不按预期结果和成熟。由于果实中低的固体含量,较晚成熟的油梨则存在不规则的成熟细胞。各大洲本产季秘鲁油梨的需求已经很不错了。
5 多米尼加共和国——第7大油梨出口国
在多米尼加共和国,为油梨新产季的准备工作正在进行中。每年,当地油梨消费和出口量均有增长,以至于他们正在尋找机会扩大自己的生产。该国再次被允许出口油梨到美国。种植者从中获益,因为美国是一个主要的消费国。一些常见的国内消费和出口的油梨品种包括鳕鱼、Semil、 莉夏、博士和卡拉。最多的品种是Semil。多米尼加共和国是世界第七大油梨生产国。油梨生产量从2002-2014年增加了近14 %。
6 肯尼亚——潜在的油梨生产和出口国
对于哈斯油梨,肯尼亚有着合适的气候条件和巨大的生产潜力。富尔特品种打入了5月的市场,而该品种产季可以从3月持续到9月。大多数种植区都接近首都内罗毕。由于肯尼亚改进了生产和物流条件,现在也可以出口油梨到中东和欧盟。肯尼亚油梨被运往世界各地的不同市场,从俄罗斯到埃及。预计在未来几年里,肯尼亚油梨出口将进一步增加。
7 南非——油梨减产40 %
南非油梨产季即将结束,但现在仍然有一定的余量。在南非,油梨产量下降了40 %。该国受极端天气影响,2月初,察嫩地区出现了干旱和冰雹,将果子从树上打到地上。生产商对油梨销售市场进行细分,以求最大限度地增加收入。部分油梨在南非销售,并用于加工业。2016年的出口量估计为12.8万箱,略高于2015年的12.6万箱。
8 新西兰——产季开始在八月
在新西兰,油梨收获季将于8月中下旬揭开序幕,这取决于果实的成熟情况。温暖潮湿的秋季对水果生产产生了积极的影响,促进了果径增长。确定上周的暴雨和大风是否对油梨收获产生了负面影响仍然言之过早。就目前而言,油梨质量和果实大小较好。澳大利亚和日本对油梨的强劲需求也将给这个丰收产季中的油梨带来好的价格。
9 以色列——不断增长的产量
上产季,霜冻对以色列造成了严重的损失,但今年以色列仍有望有一个很好的产季。然而并非所有油梨树完全康复,但就目前,预期结果比去年好得多。这是因为没有受到霜冻的树木将有更高的产量,一些幼龄的种植园进入了收获期。加之国内需求正在上升,促进了产业发展。去年,油梨价格较高,而本产季价格仍然有望达到良好水平,甚至供应短缺。此外,出口前景尤为乐观。今年,预计收获油梨100 000 t,比上产季相增长了10 %以上。近年来,以色列已经成为欧洲市场的油梨主要供应国之一。油梨产业仍被认为拥有很大的潜力,因此该国的油梨种植面积每年都在增长。可采摘的油梨收获面积已经达到8 000 hm2,并以每年平均200 hm2的趋势扩大。
10 欧洲——良好的需求和价格
由于油梨的需求很高,欧洲油梨市场具有良好的消费量和价格。这和秘鲁的低价供应量相关。此外,市场上南非供给的水果不多,并且巴西产季已经结束。肯尼亚油梨遭遇质量问题。智利产季尚未开始。在一些欧洲国家,每盒油梨价格在11-13.50欧元。预计这样的市场行情将继续。如果油梨价格太高,将会抑制消费者消费,消费量可能有所减少。
11 西班牙——投资油梨种植
西班牙正在成为拉美出口商通往欧洲的通道。该国是最大的油梨进口国和再出口国之一。拉丁美洲船运油梨到西班牙,西班牙再出口至欧洲。西班牙国内油梨市场行情良好。消费量由15 %迅速增长到20 %。欧洲的油梨消费量也在迅速增加,人均每年消费1 kg,预计将很快达到2 kg。西班牙油梨生产量约为80 000 t,亩产约5-7 t。西班牙的种植面积并没有增长很快,但政府将对油梨的产业现代化加大投资。
nlc202309081424
12 意大利——小众商品
尽管需求不断增长,油梨在意大利仍是小众商品。但是它正在养生家和素食主义人群中开始流行。由于今年油梨的低产量,意大利进口商表示货源严重短缺。在市场上绿色平克顿油梨几乎无处可寻,因此消费者不得不凑合着购买海思或Zutano代替。在意大利,市场上也有一些南非的油梨。它们的价格都非常高。因为资金问题,有些批发商不收购它们。尽管油梨仅占有小众市场,但预计在未来的几年里销售量将有所增长。此外,意大利还计划在国内种植更多的油梨。西西里岛的产季将在九月或十月开始,持续到4-5月。在意大利,油梨批发价格为2.30-4.30欧元/kg。
13 比利时—进口越来越难
在未来的几个月,油梨市场供应量预计将会更加短缺。智利预计收获季为9月下旬,所以在8月底到9月,进口情况将特别困难。目前油梨价格仍在上升。从水果交易记录来看,几个星期以来,巨大的贸易缺口已经导致油梨价格达到天价。受有限供应的影响,哈斯油梨市場再次需求强烈。尤其是南非,受冰雹的影响,今年油梨产量较小。此外,该国还必须应对极端干旱气候,所以今年果实也较小。秘鲁也受到厄尔尼诺现象的冲击。这导致仅有少量油梨出口欧洲。相反,厄尔尼诺现象对于智利的影响是积极的。
14 荷兰—油梨从货架上起飞
荷兰油梨仍保持天价。绿色油梨供应短缺,哈斯油梨市场销售情况良好。绿色油梨价格维持在13欧元左右,哈斯售价12欧元,RTE售价14.50欧元。进口商也希望可以在短期内改善市场情况。总供给量不比去年多,但消费量已经超过几个产季的产量,这在很大程度上说明了供不应求的市场现象。来自秘鲁的油梨供应仍不够,南非将继续出口油梨。10月初,坦桑尼亚和肯尼亚的油梨出口季将开始。
15 丹麦—销售皆为鲜食现货市场
今年丹麦的油梨主要供应商是秘鲁。平均而言,价格每盒比去年高出2欧元。在6月,油梨市场需求明显下降,但在7月初已经恢复。目前,只有秘鲁少量供给油梨,间或有来自南非的油梨。丹麦的消费者并喜欢肯尼亚油梨。目前市场上最流行的品种是海思,而绿色油梨仅占较小的市场份额。大多数零售商参与现货市场,目前没有未成熟的油梨在销售。油梨一般在荷兰成熟,然后运送到丹麦。
(金琰摘译自http://www.freshplaza.com,2016-7-22)
技术概要 篇7
1 系统方案概要设计
本系统由便携移动终端、中央控制器、智能家居各子系统 (如智能窗帘控制、智能家电控制、智能安防控制、智能灯光控制等) 和通用系统设备组成。其中便携移动终端是基于IOS/Android系统的手机或平板电脑, 中央控制器是智能家居系统的核心, 对各子系统的设备进行添加删除等各项管理, 各子系统是具体的应用操作层, 系统通用设备使子系统设备的工作范围更广, 具体的系统框图如图1。
系统的主要功能有:
(1) 通过中央控制系统软件进行系统管理, 对各子系统进行添加、设置等管理。
(2) 通过监控设备或便携移动终端获得视频图像、监控信息并进行相应管理, 并可在盗贼分入侵时通过短信息SMS向用户报警。
(3) 通过中央控制管理软件完成室内灯光及家电的本地控制和状态显示, 如家用电器、灯光和音响的控制。
2 系统硬件设计
系统硬件设计包括中央控制系统、各监控子系统和通用系统设备的设计。
2.1 中央控制系统
中央控制控制主要功能有: (1) 组建无线Zig Bee网络, 做为Zig Bee网络的核心, 按要求添加其他节点;并实现新设备的数据接收与控制。
(2) 扮演智能网关的角色, 便于移动终端设备通过Internet进行远程访问和控制。
(3) 自带成熟的3G模块, 可随时观察视频图像, 传输速率高, 永远在线, 可以实时传输数据。
(4) 当有盗贼入侵室内时, 接收相应的传感器报警信息发送短信信息报警。
(5) 系统单机运行时, 中央控制器液晶显示当前系统运行状态, 方便用户查看, 并设置相应的功能键, 便于手动进行相应的系统设置。
Zig Bee模块选用TI公司的CC2530芯片做为核心控制器, 并组建相应的Zig Bee协议栈。CC2530是标准的增强型8051 CPU, 具有良好的RF收发性能, 支持支持载波监听多路访问/冲突检测, 运行模式切换短, 适用系统超低功耗要求。通过中央控制系统的Zig Bee协议栈, 在室内组建无线星型Zig Bee网络, 并将所有子系统设备添加到中央控制系统中, 进而实现整体的无线Zig Bee网络控制。
中央控制系统MCU选择具有DSP功能的TMS320LF2407A, 主频40M, 供电电压为3.3V, 指令周期可缩短到25ns, 提高了处理器的实时控制能力, 使用芯片扩展的64K字节SRAM用作图像的缓存。与3G模块、液晶模块、Zig Bee控制器和WLAN相连, 构成整个控制系统的核心, 完成各种操作响应。
3G模块选用中兴的MG3732模块, MG3732支持WCDMA/HSDPA/GSM/GPRS/EDGE制式, 通过UART接口直接与微处理器MCU相连。液晶模块选用1602液晶、与中央控制系统MCU的通用I/O接口相连, Zig Bee模块与MCU采用2线接口即可实现两者间的数据双向传输。通过MCU的LAN端口接口接入Internet, 便于进行实时数据传输, 系统可靠、安全。
2.2 各子系统设计
智能家居各子系统:如智能窗帘控制器、智能家电控制器、智能安防、智能影音娱乐系统、智能灯光控制等子系统。主要功能为:
(1) 通过无线网络或触摸控制开关控制窗帘的开启和关闭。
(2) 远程控制家电设备的开启, 如下班前通过移动终端打开空调、热水器等操作。
(3) 通过电子门禁和IC卡、红外微波设备构成安防系统, 有非法入侵时进行声光报警。
(4) 可根据室内环境和温度, 系统选择相应的背景音乐。
(5) 通过灯光控制实现调光调色, 并可结合窗帘控制器实现场景联动。在在这里我们以智能灯光控制和窗帘控制器为例。
中央控制系统将上位机下达控制指令通过Zig Bee网络发送至各子系统控制器实现, 不同的子系统控制的识别码是不同的, 子系统通过识别码来确认是否响应中央控制器的指令。在这里, 窗帘控制器采用钢化玻璃触摸开关和Zig Bee控制无线控制相结合的方式, 即可手动操作, 也可无线控制。
系统采用市电供电, 通过开关电源降压到12伏, 整流后采用LDO HT7550将12V电压稳压到5V给整个电路供电。触摸芯片采用国产的ADPT008, 有8个独立的电容触摸通道。窗帘控制器芯片采用通用的PIC16f690单片机, 采用4M晶振, 芯片的10脚、12脚数据接收发送端与Zig Bee模块的数据端相连, 传输数据。
灯光控制系统分为单火线控制器和零火线控制器, 提供两种接线方式供用户选择, 单火线控制器系统采用MO3023可控硅光耦隔离控制晶闸管BTA12-600SW导通与截止来点亮和熄灭灯。零火线控制器通过MCU控制继电器的打开和闭合来点亮和熄灭灯, 最终通过Zig Bee模块连接中央控制器。
同时灯光控制器和窗帘控制器通过Zig Bee网络联动形成场景控制, 提前设定好相应的场景, 通过场景控制器触摸开关同时控制灯光和窗帘的开合。两样, 也可以与智能影音娱乐系统结合起来。
2.3 通用系统设备
这里通用系统设备主要指红外转换器, 智能开关、智能中继器、智能红外插座, 如智能红外插座是通过Zigbee模块与中央控制器通信, 可远程控制接入插座的电源开关, 并通过学习相关家电的红外信号实现远程控制家电的功能。
智能插座的核心控制部分采用STC系列单片机STC11F04E, MCU接收到网关的控制指令后, 发送相应的空调控制指令给红外模块。红外模块采用一体式下载型学习模块, 学习遥控器按键, 并接受MCU发送的控制指令向外发送红外信号。
3 系统软件设计
系统软件设计原则上每在中央控制器上添加一个或一类子系统设备, 就需要一部分的软件程序, 在这里我们系统组成图, 系统软件设计主要包括以下几个部分。分别是基于IOS/android的移动终端控制程序设计、中央控制系统管理程序设计、CC2530协议栈程序设计、各子系统控制等程序设计。
3.1 中央控制器程序设计
首先进行系统初始化, 进行初始参数设置, 对各子系统进行查询和巡检, 查询各子系统的工作状态, 判断各子系统是否工作正常, 如不正常进行错误提示并进一步对错误的子系统进行进一步设置。如系统各部分都正常工作, 刚中央控制器等待用户操作或根据子系统传递的信息进行相应操作。
3.2 通用设备智能红外插座程序设计
首先上电初始化:进行MCU的初始化, 驱动继电器使插座通电;中断等待接受网关指令。假设控制器收到网关打开空调的指令, 则发送相应的红外控制码发送至红外模块, 并返还控制成功的指令给网关, 之后继续中断等待网关指令。
4 结束语
本文通过Zig Bee技术和最新的移动3G/4G技术相结合实现的智能家居, 进行初步的概要设计, 本系统基本实现了智能家居的必备功能, 搭建好了基础框架, 是切实可行的, 但在实际的开发过程中仍需要结合新技术、新的需要和具体应用去开发产品, 在此基础上扩充和完善智能家居的系统功能。
摘要:根据智能家居的定义, 利用便携移动终端和无线网络控制方式, 将CC2530构成的无线ZigBee模块、TMS320LF2407A芯片、身份识别技术和移动3G模块组成中央系统控制中心, 通过移动终端、无线ZigBee网络、3G网络对智能家居各子系统进行控制, 该系统可以自由添加设设备, 根据要求设置场景, 形成设备联动, 为用户提供灵活、方便、智能的生活空间。
关键词:智能家居,ZigBee,CC2530,3G
参考文献
技术概要 篇8
从管理学角度看, 随着组织管理的现代化, 业务过程问题日益受到重视。这是因为产品和服务变得越来越多样化, 由于技术进步速度加快, 产品和服务的生命周期也比以前大大缩短。其次, 组织机构为了适应激烈的竞争, 需要经常进行业务流程再造和持续过程改进, 业务过程的数量因此急剧增加, 处理过程也变得复杂。这种现代管理的实际需求促生了工作流管理理论。
工作流管理的概念是按照现代管理学理论, 将传统的以职能为基础的组织机构运作机制转变为以过程为中心的动作方式。许多内部具有复杂业务过程的组织机构认为有必要建立一整套理论、技术和工具来支持工作流管理, 同时也需要有支持快速进行业务设计和执行业务处理过程的高级开发工具, 所开发的系统需要能够更快地对应用需求的变化作出反应。但是由于自动化技术的限制, 这种理论一直未能得到充分发展。直到高度发达的信息化技术使得对这种过程的自动化管理成为可能, 工作流管理才从理论走向现实。随着计算机网络的发展, 信息处理模式从集中式处理向分布协作式处理发展。在这种新的处理模式中, 应用系统不仅用于处理单个的任务, 还需要对业务处理过程进行能够控制和监视, 即对组织机构内部的工作流进行管理。因此, 把业务流程逻辑从具体信息化工具中分离出来的工作流实现技术的研究和发展也开始快速发展, 各种工作流管理产品纷纷问世。工作流管理不仅在银行、保险、法律等行业中得到广泛应用, 也在行政和公共管理中受到重视。工作流技术正在对下一代的信息系统产生重大影响。
工作流管理系统 (Workflow Management System, Wf MS) 基于工作流技术的管理信息系统, 它是由计算机支持的协同工作 (Computer Supported Cooperative Work, CSCW) 的技术的应用, 它使用计算机技术处理工作流逻辑, 实现工作流的定义、执行和管理, 协调工作流执行过程中任务及成员之间的资源分配和信息交互, 驱动软件实现自动化的业务处理。为实现工作流的定义、创建、执行, 工作流管理系统需要具备以下功能:
(1) 构建功能:对工作流过程及其组成活动进行定义和建模。
(2) 运行控制功能:在运行环境中对工作流进行管理, 对活动进行调度。
(3) 运行交互功能:在工作流运行中, 实现与用户及应用程序的交互。
由于日趋激烈的商业竞争, 组织机构对业务流程进行改进和优化的需求越来越强烈, 独立、零散的自动化应用难以满足需要, 人们希望有综合的、集成化的解决方案来实现更好的业务过程控制, 提高工作效率、流程柔性和服务质量。在这种市场需求下, 许多公司都推出了自己的工作流产品。目前, 工作流产品主要分为两大类:
面向开发的工作流系统:主要提供工作流引擎、表单设计器、开发接口等基础工具, 这种系统主要是面向设计和开发的需求, 可以基于此类系统可以自行开发适合自己业务的应用软件。
面向应用的工作流系统:内置较完整的工作流功能, 直接面向最终用户的流程化应用, 并集成部分OA和ERP、CRM等功能。
由于企业再造和工作流系统的关系较为人们所关注, 国外的商用化更为成熟, 当前的主流发展方向是基于Browser/Ser ver风格的Int r anet工作流应用, 系统趋向开放化, 提供更多的开发工具和更易用的界面是当前工作流产品的发展方向。
代表性的工作流产品有:
Domi no Workflow
Domino Workflow是IBM群件产品的应用扩展, 可以方便地与现有的Lot us Domino/Notes应用紧密集成, 搭建工作流管理系统。
Forté Conductor
Forté Conductor是Forté Software的For té4GL开发环境的工作流引擎, 拥有灵活的建模语言。SUN Microsyst ems于1999年收购了Forté Software, 目前Forté Conductor 3.0版是SUN iPlanet Integration服务器的主要部分。
MQseries/Workflow
MQSeries是IBM的消息队列产品, 作为IBM早期工作流产品FlowMark的延续, MQSeries/Workflow以MQSeries为底层支持, 将业务过程从应用逻辑分离出来, 从而使用户用更少的时间、更快的速度集成非常复杂的应用与资源。
InConcert
InConcer t原为施乐 (Xerox) 的产品, 于2000年被TIBCO Softwar e Inc收购。目前TIBCO InConcert 2000工作流产品在全球拥有将近2000家用户, 包括思科 (Cisco Syst ems) 、雅虎 (Yahoo!) 、日电 (NEC) 、飞利浦 (Philips) 、升阳 (Sun Microsystems) 、通用电气 (GE Capital) 、美国电话电报公司 (AT&T) 等。
ActionWorkflow
ActionWorkflow是Action Technologi es公司的产品。ActionWorkflow注重员工和/或团队间的协作为主的过程, 与传统的工作流系统 (如COSA和Staffware) 较大区别。
BizTalk Server
BizTalk Server是微软公司产品, 它具备业务进程管理以及SOA/ESB功能, 提供了电子数据交换 (EDI) 、非接触智能卡身份识别 (RFID) 技术的支持, 并能与Windows操作系统、Office办公组件、.NET Framework开发框架等紧密整合。
WebLogic Integration
BEA公司的WebLogic Integration提供了一个将应用程序开发和集成聚集的统一平台。它可与SOA和BPM (业务流程管理) 工具集成, 使企业用户能够迅速解决复杂的应用流程集成方面的难题。
Net Weaver
SAP的Net Weaver集应用平台和集成平台于一身, 它采用互联网通行的HTTP、XML、Microsoft.NET和Java 2平台企业版本 (J2EE) 等技术标准, 具有极佳的开放性, 容易和现有的IT应用无缝对接, 同时也具备灵活迅速地设计和构建能力。
国内的现代化管理和信息化应用相对欠发达, 多数组织机构面临的主要问题是管理随意性大、运行不规范, 业务重组的阻力较大因此, 依托成熟产品的引用促进规范化管理更现实、更可行, 国内工作流产品也因此更多的面向实际应用, 集成化程度较高。
代表性的工作流产品有:
EasyFlow
神州数码工作流软件EasyFlow是一个以工作流引擎为核心、同时涵盖办公自动化应用的集成产品, 主要功能包括工作流、公文处理、文档管理、协同办公、ERP等。适合于企业办公自动化系统的应用。
DLFlo/LiveFlow
东兰公司工作流程软件由流程管理系统与个人消息桌面两部分组成, 通过在计算机上定义流程与表单, 使电子表单按预先定义好的流程在各成员之间传递, 最终归档于数据库。可与ERP/HRMS等集成, 能将数据导出到Excel/Word/Visio。
SunFlow
信雅达工作流系统是一个可在Jboss/WebLogic/WebSphere上运行的基于J2EE平台的分布式工作流引擎, 支持结构化和非结构化数据, 可支持行业、大型企业的应用。
Justep X3
起步科技的X3平台是一个协同平台, 它提供统一的工作环境和业务门户, 用户可以在统一的环境里进行高效沟通和协作, 通过其建模和开发工具可以实现基于基础平台的快速开发, 符合集成平台快速开的要求。
JBFlow
北大青鸟工作流系统基于J2EE, 支持业务过程的各种动态修改, 核心服务采用EJB实现, 后台数据库采用关系数据库。支持更多的工作流模式
值得注意的是, 工作流管理系统的引入是与管理思想和管理业务的转变密切相关的。系统的引进不仅是规范化管理的契机, 更是实现企业再造和业务重组的机遇。这种规范化和模式的变革可以促进系统组织结构和运行的改善。
摘要:工作流技术是利用工作流理论对业务过程进行建模和优化、借助管理信息系统实现过程管理与集成, 达成业务过程自动化目标的现代化管理技术, 也是信息化资源管理、电子政务等应用的核心技术。本文回顾了工作流技术和工作流管理系统的发展过程, 概要介绍了国内外主流工作流软件产品。
关键词:工作流,管理,信息系统
参考文献
[1]王建民, 闻立杰, 等译.工作流管理——模型、方法和系统[M], 清华大学出版社, 2004, 11-14, 22-24
[2]范玉顺.工作流管理技术基础[M], 清华大学出版社, 2001, 57-60
技术概要 篇9
本标准规定了数字接口安全传输数字内容时所需遵照的规范,为有保护需求的数字内容在数字设备间安全传输提供了有效的技术实现方案。
本部分确立了一个用于消费电子数字设备间安全传输数字内容的内容保护系统框架,适用于消费电子数字设备,其他数字设备也可参照使用。
本部分适用的数字设备接口包括DisplayPort接口、H D M I接口、D T V-C I接口、D V I接口、I E E E 1 3 9 4接口、U S B接口以及其他数据接口。
本部分附录A为资料性附录。
数字接口内容保护系统描述
数字接口内容保护系统 (Content Protection System for Digital Interface, DICP) 组成
一个DICP应包含一个DICP发送端、一个或多个DICP接收端、零个或多个DICP转发器。本部分描述的DICP规定了数字内容在DICP发送端和DICP接收端之间传输时传输参与各方所需完成的一组操作。
当传输的数字内容无需保密时,数字内容直接在D I C P设备间传输。
当传输的数字内容需要保密时,应首先执行认证过程,认证过程包括D I C P设备中识别管理单元与设备自身D I C P接口间的认证以及直接相连的两个D I C P接口间的认证。认证完成后,在直接相连的两个D I C P接口间加密传送数字内容。同时,D I C P必须能随时通过C R L更新来维护系统的完整性,把被吊销的设备和接口排除在系统之外。D I C P连接拓扑结构见图1。
注1:在接口和本地识别管理单元之间,也需要执行认证协议,该协议参考本标准中接口之间的认证协议。
注2:如果在接口和本地识别管理单元之间使用本标准规定的安全传输技术,可以去掉接口和本地识别管理单元具有物理安全传输信道的假设,这部分内容不属于本标准的范围。
认证机制
认证机制包括:协商流程、认证过程、信息收集和密钥激活四个过程。
(1) 协商流程
认证过程以协商流程开始,协商本次传输使用的认证方式、传播方式以及加/解密算法。
当满足本标准5.3.3.1a) 所述条件时,执行如下协商流程:
a.如果协商流程由内容发送方接口 (以下简称源接口)触发 (见标准5.4中b) 3) 步) ,则源接口向内容接收方接口(以下简称目的接口) 发送消息Mes1_Consult,内容如下:
DICP标志||协商标志||第1轮消息标志
b.如果协商流程由目的接口触发 (见标准5.4中c) 5)步) ,或者目的接口接收到源接口发送的协商请求消息M e s 1_C o n s u l t,则目的接口发送消息M e s 2_C o n s u l t,内容如下:
DICP标志||协商标志||第2轮消息标志||接口能力列表
其中,接口能力列表包含以下内容:
认证方式||传播方式||所能支持的加密算法接口能力列表字段说明:
认证方式:单向认证和/或双向认证;
传播方式:单播和/或广播;
加密算法:流密码算法和/或A E S-C C M算法。
c.源接口接收到目的接口的协商消息Mes2_Consult后,根据Mes2_Consult中的目的接口能力列表、本地能力信息以及已确定的传播方式,根据标准中规则生成协商结果。
(2) 认证过程
协商流程结束后即触发认证机制,认证机制是认证过程的核心。本条规定了认证机制所依赖的公钥证书体系及认证机制的实现。
信任模型:D I C P中采用的公钥证书体系信任模型见图2所示。该模型具有唯一的根C A(即D I C P根C A),使用二级C A的P K I结构,由根C A给每一个二级C A签发证书,再由相应得二级C A签发D I C P设备证书或D I C P接口证书。
D I C P中规定了可以使用的两种认证方式—双向认证和单向认证。
双向认证中,参与通信的双方应互相鉴别对方身份的合法性,并在鉴别通过后在双方之间建立新的共享密钥。
单向认证中,只需通信一方鉴别通信另一方身份的合法性,不必做相反方向的身份合法性验证,并在鉴别通过后在双方之间建立新的共享密钥。
(3)信息收集
信息收集由D I C P发送端接口发起,收集该接口下游连接的所有激活的D I C P设备的连接拓扑信息及设备信息。连接拓扑信息包括连接数量L C和连接深度L D。单播和广播具有不同的信息收集过程。
(4)密钥激活
密钥激活过程使用认证后建立的主密钥生成加密密钥和完整性校验密钥。根据传播信道的不同分为单播信道密钥激活和广播信道密钥激活。
安全传输
传输双方接口在检测到本地ISI0、ISI1和ISI2同时为0时,根据协商的加密算法执行安全传输。
安全传输过程中使用加密密钥以及完整性密钥,完成有保护需求的数字内容的保密传输,以及和该数字内容相关的保护标志及控制信息的完整传输;同时定期更新加密密钥以及完整性密钥。
本标准分别以A E S-C C M算法和流密码算法为例说明D I C P安全传输过程。
系统完整性
一个完整的D I C P应保证系统中所有的D I C P设备、D I C P接口都是合法的。D I C P授权组织将非法的D I C P设备持有证书的标识ID放入C R L中,同时将非法的D I C P接口持有证书的标识I D放入C R L中,并定期组织签发C R L。
任何能够接入D I C P系统的D I C P设备必须支持C R L存储和更新功能。
注1:D I C P设备的合法性由D I C P设备中识别管理单元所持证书的合法性来标识。
注2:CRL只考虑DICP设备证书和DICP接口证书的吊销问题,D I C P根CA证书和二级CA证书的吊销不在本部分范围之内。
注3:DICP中的CRL可以由DICP根CA直接签发,也可以由具有相应授权的二级C A签发。
发布:中华人民共和国工业和信息化部
发布日期:2010-01-20
实施日期:2010-03-01
归口单位:全国音频、视频及多媒体设备与系统标准化技术委员会
起草单位:四川长虹电器股份有限公司、西安电子科技大学、中国电子技术标准化研究所,等
定价:92元
本标准已由工业和信息化部电子工业标准化研究所出版,有需要的读者请与工业和信息化部电子工业标准化研究所标准信息网络服务中心联系。
技术概要 篇10
本部分规定了数字接口内容保护系统中数字证书的测试规范, 测试内容为判断一个证书是否为数字接口内容保护系统认证机构颁发的合法证书, 在确定为数字接口内容保护系统认证机构颁发的合法证书的基础上给出证书中各个字段的取值, 并判断一致性, 适用于有关单位研制、生产、销售、使用、检测和管理数字接口内容保护系统中的数字证书。
数字证书信任模型
公钥证书体系信任模型采用如图1所示的具有唯一根C A的树形结构。使用二级C A的P K I结构, 即由D I C P根C A给每一个子C A签发证书, 再由相应的子C A签发设备中D I C P安全模块所持的公钥证书 (包括D I C P识别管理单元所持有的设备证书和D I C P接口模块所持的接口证书两种) 。
DICP数字证书格式
(1) CA证书格式
C A证书 (包括D I C P根C A证书和子C A证书) 格式如下:
DICP标识 (8 bit) ||证书类型 (4 bit) ||证书版本号 (4 bit) ||保留 (10 bit) ||持有者ID (22 bit) ||持有者公钥 (384 bit) ||持有者功能标识字段说明 (10 bit) ||证书签发者标识 (22 bit) ||签发日期 (16 bit) ||签名 (384 bit) — (合计864 bit, 即108字节)
(2) 设备证书和接口证书格式
设备中所持有的证书有设备证书和接口证书两种, 其格式如下:
DICP标识 (8 bit) ||证书类型 (4 bit) ||证书版本号 (4 bit) ||保留 (10 bit) ||持有者ID (54 bit) ||持有者公钥 (384 bit) ||持有者功能标识 (10 bit) ||证书签发者标识 (22 bit) ||签发日期 (16 bit) ||签名 (384 bit) — (合计896 bit, 即112字节)
DICP数字证书测试一般要求
D I C P数字证书测试软件的硬件工作平台:根据软件运行占用资源来选择测试计算机 (1台) 。硬件配置:内存大于256 MB (主频高于266 MHz) 、硬盘容量大于20 GB、网卡所支持的速度大于10 Mb/s、主板支持USB2.0传输协议。
D I C P数字证书测试软件的软件工作平台:选用比较普及的操作系统和软件平台, 工作平台支持“Windows9 X/ME/NT Workstation/2000 professional”和“MS O f f i c e 9 7/2 0 0 0/X P”, 采用“W i n d o w s 2 0 0 0professional+MS Office 2003”的流行环境。
注1:营造相对简单、独立的软件测试环境。除了操作系统, 测试机上只安装软件运行和测试必需的软件, 以免不相关的软件影响测试实施。
注2:无毒的环境指利用有效的正版杀毒软件检测软件环境, 保证测试环境中没有病毒。
证书测试系统模型 (见图2)
DICP数字证书测试目的
(1) 测试待测证书是否为DICP证书;
(2) 测试待测证书是否是DICP机构颁发的合法证书;
(3) 测试待测证书的类型:设备证书还是接口证书;
(4) 测试待测证书的版本;
(5) 测试待测证书的ID;
(6) 测试待测证书的功能标识;
(7) 测试待测证书的签发日期;
(8) 测试待测证书的签发者标识。
在第 (1) 项检测出是DICP的证书后才进行第 (2) 项检测。在第 (2) 项检测后确定是合法的DICP机构颁发的证书后, 对于CA证书进行第 (4) 项到第 (7) 项的检测, 对于设备证书或接口证书进行第 (3) 项到第 (8) 项的检测。
DICP数字证书测试流程框图
根据测试结果要求和测试目的D I C P数字证书测试流程见图3。
任何一次检测到证书非法退出测试后要给出提示:退出原因、测试进行到的环节、已经测得的各比特位的值。
测试结果报告要以文本的形式显示出来, 包括测试结果 (数据表格的形式) 、测试日期、测试负责人等信息。
在分别测试证书的版本、I D、功能标识、签发日期与签发者标识过程中, 按此顺序依次测试这些内容, 在任何一步骤中检测到非法或者不能识别证书都要退出检测程序, 同时给出检测报告。
发布:中华人民共和国工业和信息化部
发布日期:2010-01-20
实施日期:2010-03-01
归口单位:全国音频、视频及多媒体设备与系统标准化技术委员会
起草单位:中国电子技术标准化研究所、四川长虹电器股份有限公司、西安电子科技大学, 等
定价:28元
本标准已由工业和信息化部电子工业标准化研究所出版, 有需要的读者请与工业和信息化部电子工业标准化研究所标准信息网络服务中心联系。
茶陵革命新闻出版概要 篇11
在茶陵革命出版史上,产生过重要影响并有迹可寻的珍贵报刊有如下6种。
《雅言》:1921年创刊,三日刊,石印。刘澹、周庭藩等在他们创办“茶陵私立甲种师范讲习所”的同时,编辑出版了《雅言》,这是民国年代茶陵办得最早的一家民办报纸,主要宣扬维新自治。报社由刘澹任社长,周庭藩、肖光国先后担任主笔。
直到1924年“私立汇文中学”创办后,两个学校形成门户之见,经常在报刊上展开争辩,针锋相对。1926年,县长王化桂应陈应炳等的要求,以阻挠进步为由,将刘澹、肖光国逮捕入狱,《雅言》停刊。
《自治周刊》:尹任、陈应炳等在创办了“私立汇文中学”后于1924年创办该刊,由陈应炳任社长,王友德(王友德:茶陵人,中共党员,另任进步报纸《洣声》编辑,1927年南昌起义中牺牲)任主笔。陈应炳是当年茶陵农运领导者之一,王友德是当年茶陵工会的负责人。《自治周刊》是以宣传工农运动为宗旨,他们以办报为阵地,大力宣传工农运动,与《雅言》形成对立,是“国民党左派”(尹任、陈应炳等均属国民党左派)对抗“甲师派”的重要工具,先后共有4期问世。
1927年,“马日事变”后,汇文中学的进步人士遭通缉,陈应炳流亡南洋,尹任也远走他乡,《自治周刊》随之而终。
《农运周刊》:1927年2月下旬,茶陵县农民运动讲习所创办,目的是迅速培养本县的农运干部,以推动茶陵农民运动深入发展。同年5月2日,创办《茶陵农运讲习所周刊》(即《农运周刊》),刊定为石印,周刊,每周日出版,由罗养真负责,谭调元参与排版。其宗旨是“灌输农友知识,领导农友革命”,唤起农民的觉悟,宣传农民运动。《农运周刊》第一期刊登了《总理遗著》、《发刊词》,刊登农运消息,这些文章短小精悍,言之有物。后因形势突变,仅有4期问世,其中第一期现存于茶陵县革命纪念馆。
《茶陵实话》:1932年1月创刊,是中共茶陵县委机关报,油印,4开4版。因处革命战争环境,未能定期出刊。现仅存第三期,1932年4月24日出版,存于湖南省博物馆,共登有3篇文章,分别是潘祖浩的《肃清目前党内几点不正确的倾向》、曾毅之的《切实执行新的工作方式的建立》和段苏权的《建立党与团正确的关系》。
《茶陵列宁青年》:1932年5月13日创刊,16开,油印,是共青团(少共)茶陵县委团报。少共茶陵县委重视对团员青年及少年进行政治训练和文化知识的灌输,1932年开办团训班(列宁青年学校),并编印《茶陵列宁青年》,指导团的工作,向广大青少年宣传革命理论,报道好人好事,交流工作经验。据创刊号《<茶陵列宁青年>的任务》一文宣告,它的任务是:“执行团领导方式的转变,传达国际和四中全会及省委的正确路线,接受党的政治领导和执行党的中心工作,发动团内的两条路线的斗争,帮助执行新的工作方式的转变,收集团内外的斗争和实际工作的经验,很具体浅显地给下级团部一切工作的指示,而成为团的工作及青年群众工作的领导者,成为扩大团在青年群众中影响的有力宣传者和青年群众的组织者。”
由于政治、经济的原因,《茶陵列宁青年》只有两期问世,第二期是1932年5月26日出版。第一期现存于湖南省博物馆,第二期已逸。
《开明日报》:1939年8月13日在茶陵创刊,由当时湖南政界名流刘岳厚任社长,中共地下党员黎澍任总编辑。报社社址设在米江书院附近刘家祠。《开明日报》坚持抗日、民主、进步的宗旨,积极宣传中国共产党和全国人民以及其他各爱国民主力量的抗日主张,热情讴歌抗日英雄事迹,深刻揭露日本帝国主义法西斯暴行及其反动本质,强烈呼吁全国人民团结战斗,一致对外,所发表的文章及言论,都有进步意义。
因为茶陵交通不便,发行困难,1939年冬,《开明日报》迁往衡阳,继续出版。1941年9月,国民党反动派为控制舆论、排斥异己,由中央宣传部以“言论荒谬”的借口勒令停刊。
除以上6种报刊以外,茶陵还出版了4种革命刊物,分别是进步革命报刊《洣声》、《光明周刊》、《红报》和《茶陵红军》,这几种报刊已逸,概莫能详之。
另外,1928年创刊的《茶陵民报》宣传“三民主义”也具有一定的革命精神,1932年也曾因为针砭时弊,揭发茶陵县长佘屿克扣“挨户团”的军饷遭查封。但《茶陵民报》总体上仍是国民党反动派的机关报,是国民党的喉舌,以宣传国民党的政策、法令为主,破坏和阻挠进步革命思想,有极大的局限性。
还有一些书籍的出版、各式各样的墙报等对传授科学文化知识、宣传革命思想、指导革命事业也起过积极辅助作用,如茶陵县立列宁高级小学自编出版的《我们的责任》、《新三字经》等,通俗易懂,内容丰富;1929年中共茶陵县执行委员会印制的《共产党组织根本原则》等。
除此之外,湘赣省和中央苏区的报刊,如《湘赣红旗》、《红色湘赣》、《列宁青年》等对茶陵宣传工作的开展也给予了有力的指导和推动。
从以上的介绍,我们不难发现,茶陵现代革命新闻出版具有以下一些基本特点:
一、报刊是共产党和其他进步团体宣传各种革命主张、扩大影响、传播知识、开启民智的重要手段,也是与落后、反动报刊展开舆论斗争的阵地,正如列宁指出:办报的目的是使报纸成为集体的宣传者、鼓动者和组织者。
1921年的《雅言》主要是宣扬维新自治,到第一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后的《自治周刊》、《农运周刊》则宣传工农运动;《茶陵实话》和《茶陵列宁青年》都是向人民群众宣传正确的革命思想,纠正错误观念,号召广大劳动群众积极投身革命事业,为革命斗争服务;《开明日报》创刊,正值国共第二次合作期间,中日战争也早已白炽化,该刊则主要是宣传抗日,号召全国人民一致对外。
二、内容方面都能紧密配合当时的形势,为当时的革命斗争服务,反映和引导当时的革命舆论。
《农运周刊》第一期便刊登了《总理遗著》和一系列农运消息,指导人民群众认清革命形势,更好地开展农民运动。《开明日报》创刊于抗日战争白炽化的年代,积极宣传抗日、深刻揭露日本帝国主义的侵略本质、号召全国人民共同抗日是其核心内容。
《茶陵实话》中的3篇文章均是当时我党出现的各种问题,提出了非常重要的指导思想和原则。《肃清目前党内几点不正确的倾向》主要是针对反动派的反攻,部分党员出现了种种错误倾向,进行了详细的分析,给予严肃批评和正確指导;《切实执行新的工作方式的建立》则主要针对当时新的工作方式建立不到位、形式主义等问题,提出了一套切实可行的执行方案;最后一篇《建立党与团正确的关系》则主要是针对当时党团关系混乱的局面提出的规范性指导思想,维护党团的紧密关系,又保持相对独立性。这些适时的文章,对搞好党的建设、团结革命队伍、更好地发动群众都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甚至对我们今天党的建设都有一定的借鉴价值。各种革命刊物宣传主题的不断变化,也反映了我国革命事业的不断深入和发展。
三、从报刊的形式上来看,除《开明日报》使用了木刻画以外,其他报刊基本上是属文字内容,排版也是较生硬,编排形式与书籍并没有什么区别,简单排列内容,版面没能成为报刊的一种独立性工作。一方面使报刊缺乏生机与活力,更重要的是,在茶陵山区,以不识字的农民占绝大多数,纯文字内容给广大农民造成了阅读障碍,同时,绝大部分报刊发行量仅在300份以下,这都影响了报刊传播的速度和新闻宣传功能的发挥。
《开明日报》使用了木刻画,形式新颖,编排形式多样化。《开明日报》在茶陵时,由木刻家李桦和木刻家温涛合作,出过副刊《抗战木刻》和《诗与木刻》,共9期。特别值得一提的是,1939年年底,他们合刻了两幅《抗战门神》,每幅4开纸大小,由黎澍题字,红黑套色精印,随报附送,除夕前,几千份“抗战门神”散布湘东、赣西各地。1940年元旦,茶陵街上店铺,家家都在门上贴有象征军民合作的“抗战门神”木刻画,为当年的春节增添了浓厚的抗战气氛。从形式到内容,为茶陵当时其他报刊所不能及,很受读者欢迎。
画报作为报刊的一种特殊形式,以图画为主,文字为辅,生动形象,含义深刻,便于不识字或识字少的农民阅读理解,在江西苏区很受群众欢迎,但在茶陵县的报刊编辑中没能得到及时的推广和运用。
四、绝大部分报刊没有固定的办报经费,且受反动当局的种种限制,生存境遇堪忧,出版时间不长。
大部分社会团体或党派筹到一些经费便开始出版,经费用完,报刊难以维系,一般半年至一年便自动停刊了,《农运周刊》只出了4期,《茶陵列宁青年》仅出了2期。
所处时代、办报的宗旨和经营的理念等原因,报纸内容均没有广告,没有后续资金来源,加上发行不力,也是导致办报经费紧张,常常青黄不接而不能长期出版的原因之一。
大部分报刊难以长期出版还有一个非常重要的原因,就是国民党反动政府对报刊的种种限制和摧残。省会长沙早在1919年7月14日创刊的《湘江评论》,由毛泽东主席主编,当第五期未及发行就全被查扣。1930年12月,国民党反动政府正式颁布了《出版法》,对报纸、杂志、书籍及其他出版物的限制无不涉及,对有关于党议或党务事项更是控制甚严;1931年10月,国民党政府又颁布了《出版法施行细则》25条;1932年11月,国民党中央宣传部又有《宣传品审查标准》的公布,在这个《审查标准》中,规定凡是宣传共产主义,便被认为是“反动”;凡批评国民党的不抵抗政策,要求抗日者,便被认为是“危害中华民国”;凡对国民党政府有些微不满的,便被认为替共产党张目,一律严予禁止,如此种种,不胜枚举。再加上国民党反动政府的印刷统制、纸张统制、邮运统制、阅读统制,在这些种种规定的限制下,即使经费充足,进步刊物也难以顺利出版,宣传抗日的进步刊物《开明日报》在坚持了两年之后便遭查封。
另外,报社设备简陋,印刷及通信器材全无,也没有专业性的编辑人员,纸张是薄型土纸,用石印只能单面印刷,出版日期一般是三日刊,有的是五日刊、周刊、旬刊,甚至是不定期出版。这些因素都影响了报刊的发行量和影响的范围。
茶陵的革命新闻出版事业,是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利用报刊唤醒广大民众,使他们积极投身于民族救亡运动中;传播了革命理念,培养了一批革命志士,推动了茶陵革命事业乃至全国的革命事业不断深入发展。
(注:本文的写作得益于茶陵县档案史志局提供的一系列资料,特别感谢该局彭东明局长和谭旭光副局长的大力支持与帮助)
参考文献:
1.湖南省茶陵县地方志编纂委员会:《茶陵县志》,中国文史出版社,1993年。
2.胡涤非:《茶陵人民革命史》,中共党史出版社,1994年。
3.湖南省地方志编纂委员会:《湖南省志·新闻出版志·出版》,湖南出版社,1991年。
4.湖南省地方志编纂委员会:《湖南省志·新闻出版志·报业》,湖南出版社,1993年。
5.胡昭镕:《湖南革命出版史》,湖南人民出版社,1997年。
6.中共茶陵县委党史资料征集研究办公室:《茶陵党史丛书》第三辑,内部发行,1991年。
7.茶陵文史委员会文史学习委员会:《茶陵文史》第一辑,内部发行,1986年。
8.江西省档案馆选编:《湘赣革命根据地史料选编》下册,江西人民出版社,1984年。
9.张静庐辑注:《中国现代出版史料》(甲编),中華书局,1954年。
10.张静庐辑注:《中国现代出版史料》(乙编),中华书局,1955年。
11.张静庐辑注:《中国现代出版史料》(丙编),中华书局,1956年。
(作者单位:湖南工业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
智慧城市概要设计 篇12
随着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 城市的智慧化建设已成为继工业化、电气化、信息化之后的“第四次浪潮”;也是国内各大城市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破解城市发展难题、更好地保障和服务民生的重要途径。智慧城市的建设, 是当今世界城市发展的前沿趋势, 同时亦是社会对建设更智能、更绿色、更协调未来城市的美好愿望, 是对城市转型的一种积极探索和对城市发展新模式的不懈追求。
2 智慧城市应用规划
2.1 智慧城市总体架构
智慧城市的建设需要庞大的技术体系、政府规范支撑。云计算、云存储、RFID (物联网) 、无线城市等为此业务拓展提供了相应的解决方案, 其中云计算与物联网技术则是此类技术的核心, 而“云”则被称为智慧城市综合解决方案的基石。
智慧城市系统架构设计如下:
智慧城市系统以云计算中心为核心, 实现智能感知、互联互通、数据共享和城市服务中心。系统由下向上分别由感知层、网络层、平台层、应用层4层组成。
感知层由各种终端、摄像头、传感器、信号灯等组成, 是城市的神经末稍, 收集和获取各种信息。
网络层通过通信网、互联网、物联网实现各种终端设备的无缝接入, 并承载到相应的业务网络。
平台层基于计算机技术 (IT) 、通信技术 (CT) 集成信息处理与信息传输的过程, 并借此数据中心的云计算、物联网及运营支撑系统向用户提供综合信息服务解决方案, 对收集到的数据进行存储、处理和转发, 支撑上层具体业务应用。
在业务应用层上的所有子系统涉及城市智能化建设的各个领域, 如公安系统的平安城市、卫生系统的智慧医疗、交通系统的智慧交通等应用系统, 均实现统一门户, 方便、快捷地为市民服务, 构建服务型新型政府。
决策服务层以全方位的信息数据分析方法, 针对城市各系统数据指标加以提取、分析、挖掘、汇聚, 采用直观的可视化图表、颜色体系等为城市管理者提供清晰、明确的城市运行指标, 有效助力管理者制定快速有效的解决方案。
2.2 云计算数据服务中心
智慧城市系统是以多应用、多行业的复杂系统组成的综合体。多个应用系统之间存在信息共享、交互的需求, 各不同的应用系统需要共同抽取数据、综合计算和呈现, 如此众多繁复的系统需要多个强大的信息处理中心进行各种信息的处理。
要从根本上支撑如此庞大系统的安全运行, 需采用基于云计算的架构建设智慧城市云计算数据中心。
2.3 建设与运营
云计算数据服务中心平台依靠科学、经济、合理的投资建设一套综合运营管理系统, 实现对主机、交换机、路由器、UPS、防火墙等IT基础资源的集中管理监控, 提供更高水平的云服务。
云计算数据服务中心架构设计如下:
云计算数据服务中心通过架构即服务 (Iaa S) 的构建模式, 将传统数据中心不同架构、不同品牌、不同型号的服务器进行整合, 通过云操作系统的调度, 向应用系统提供一个统一的运行支撑平台。同时借助于云计算平台的虚拟化基础架构, 可以有效地进行资源切割、资源调配和资源整合, 按照应用需求来合理分配计算、存储资源, 以达到最优化的效能比例。
云计算数据服务中心具备大量的基础软硬件资源, 实现了基础资源的规模化。从而有效提高资源的利用率, 降低单位资源的成本。
云计算数据服务中心可实现资源的多方应用。通过业务的历史统计信息, 配合业务、资源调度管理, 可以有效提高资源的利用率。采用节能技术的云计算数据中心, 可以将资源负载提高到80%, 除去资源调度过程中的损耗, 可以将资源的有效负载提高2倍以上。
2.4 服务与应用
通过引入云计算数据服务的智慧城市, 可在一个基础共享平台上, 为各部门和公众提供所需的各类服务, 对于各部门个性化任务, 也可组织快速开发。同时, 由于云服务架构下, 已经汇聚了大量的共享信息, 可满足公安、城管、调度等业务需求量较多的部门之间有效交互。
2.5 城市决策服务中心
智慧城市建设涉及到多个政府部门和组织机构, 涉及公共安全、交通、环保、社区等多个方面。本方案建议在顶层建设城市决策服务中心, 将政府各部门和组织机构建设的不同系统进行整合和优化, 将各系统中的各类信息汇总、分析并提供给城市管理者进行决策, 同时针对企业和市民通过互联网等渠道提供各类政府公共服务信息, 并提供管道供企业和市民反馈意见和建议, 极大提高了城市的管理效率和市民满意度。
城市决策服务中心通过商务智能分析系统对收集和整合的各类信息进行分类、整理、综合分析后以直观的图表方式呈现给城市管理者。同时该系统对收集到的数据进行处理和汇总后, 形成城市性能分析数据库, 并在此基础上提供城市管理者各类决策信息、法律法规等建议。
城市决策服务中心将汇集整合的信息和数据反映成为城市运行指标, 包括公共安全指标、交通指标、环境指标、农业指标、能源指标等, 各类城市运行指标的建立, 方便城市管理者对整个城市整体运行状况及时掌握和跟踪、处理, 并通过各类指标的动态变化及时作出各种预警措施。
3 总论
【技术概要】推荐阅读:
多媒体技术概要06-25
信息技术基础复习概要09-25
现代教育技术作业概要08-10
计算机技术专业发展概要07-15
高中信息技术 算法与程序设计教案 粤教版选修1概要09-29
概要数据07-18
概要设计01-19
玉雕设计概要01-20
英语概要写作08-03
策划培训概要06-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