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工作

2024-11-06

城市工作(共12篇)

城市工作 篇1

1城市生态系统建设理念与存在的不足

(一) 思想理念

生态系统的概念是由英国生态学家坦斯利提出, 他认为有机体不能与其环境分开, 而是与之结合成一个自然系统。也就是说生态系统是由生态群落和复杂的环境条件相结合所构成的自然基本单位。若将生态城市视为一个有机整体, 生态系统则是生态城市存在的基本物质环境, 是由各种互相依存、互相制约的因素构成的系统。城市空间中存在着许多不同类型的系统群, 有时这些系统群中关系并不很协调。他们有时会把城市推往新地区与新形势发展, 有些则会成为城市空间变迁与更新上的阻碍。这些系统群间于是产生“时而共生互助, 时而竞争宰制”的制约关系;同时彼此间关系也非一成不变, 而是随着城市时空条件转变而不断地改变。也就是说, 存在于城市之中不同的系统群间的关系, 没有任何成分是持久不变的。生态城市并不是要达到一种宏观静止的平衡状态, 而是必须不断运动、变化的, 其单元存在着作用与反作用的过程, 既有合作、促进, 又有斗争、抑制。各系统单元通过适应机制, 进行自我调节, 化害为利, 变对抗为利用, 进而形成一种合力, 推动生态城市协调稳定发展。

(二) 不足之处

以广东省深圳市为例, 当前该市生态型城市建设面临着如下的挑战:一是资源能源开发利用不尽合理, 对区域生态环境造成破坏。深圳市矿产资源开发、土地开发活动规划还不是特别合理, 不太科学地开发利用加剧了生态脆弱地区的水土流失、土地退化。二是环境基础设施不完善, 区域性的环境污染问题较为突出。城市污水收集系统、生活污水处理厂、生活垃圾填埋场等环境基础设施建设滞后于社会经济的发展。三是企业文化、市民消费理念相对落后, 先进的生态文化体系尚未建立。目前多数企业在市场竞争中只关注如何降低成本, 对如何提高资源和能源的使用效率, 如何减少污染没有深刻认识, 对通过实施清洁生产, 提高国际竞争力, 减少对资源的掠夺式利用、提高产品附加值考虑不足。

2城市生态规划设计准则

(一) 通盘的生态考虑

在生态绿化与网络规划设计准则方面, 主要计划里也提到生态城市中绿化的配置。认为绿化的形式受到该地区的地形气候条件影响而有不同发展。然而, 依据本研究共生的观点, 认为小型绿化的串接交错于大型绿化之中的确有助于生态物质能量的流动, 但绿化的形式除地形与气候条件外, 应是取决于区域的生态特性, 如物种分布情形及习性。我国不少城市应以特殊的盆地地形为研究基础, 调整发展现况, 站在帮助自然生态环境发展的角度, 依照这些特性考虑绿化形式及分布。

(二) 繁盛的生态整体

在植被方面, 主要计划中也提到植被通常发生在线型的空间结构, 作为大型绿化区的缓冲带。所谓缓冲带即是为了将自然栖地与建成环境加以区隔。根据共生观点来看, 则城市必须依附自然, 而自然也必须依赖城市, 它们应该是长期互利的一种必须共生体。因此, 我们可以说几乎没有缓冲带的存在, 因为两者是离不开对方的寄生整体。

(三) 均衡的城市发展

有关生物、能量、物质以及信息的流动, 目前多认为空间模式中的边界, 通常产生较高的流动阻力。城市的空间边界应是指市中心外围地区, 例如高速公路交叉道周边, 大型量贩店或汽车维修厂聚集的地区。以共生角度而言, 这些间中的边界之所以容易形成生物能量及物质流动的阻力, 其原因在于边界地带本身的兼容性不足, 也就是说边界缺乏多样性。以致于在整个生态网络当中, 容易形成缝隙, 或说是整体生态网结中的漏洞而造成能量物质流动的阻碍。这也就说明了城市整体均衡发展的重要性。当生态城市达到一个均衡多样的发展目标, 则物种因不适应而迁徙的现象也可能随之降低, 而达到区域的稳定。也就是说, 发展均衡的另外一个目的, 在于创造一个合宜的适居环境。我国不少城市已具备相关的环境评估研究, 未来可与邻近城市的地区进行整合, 并重新审视边缘空间的使用行为与空间分配, 以达到区域均衡发展的目标。

(四) 面状的生态扩散

生态城市规划设计的程序中, 需选取一些较大尺度的区域范围, 分别就生产力、生态多样性等特性, 选取重要性的区位作为生态复育的参考点。针对策略点的配置提出生态策略点的判释方法, 认为必须选定一些突出的地景特征地区如单一河道地区、台地或发生显着地貌改变的地区及河谷、坡趾等网络节点。根据共生观点而言, 区域点状的分布对高效率生态城市的运作来说是稍嫌不足的。以共生生态的观点来说, 它应该是面状发散的。一个区域或群落的繁盛则能带动其他物种而达到和谐发展。因此, 只要民众对于所居地区具备充分的知识, 都能为一个小区域的繁盛带来·机。我们可以尝试针对某些特定点做重点培育, 但却不是以它们作为特定的生态转绎点。实际上, 生态的迁徙或移动本属自然现象, 只要我们给予适宜的环境及足够的机会的话。然而我国不少城市已是一个高度开发的城市, 未来应审慎评估发展密度下可以释出的共有绿地。相对也就是重新计量整个城市的容积率, 包含绿地生态及既有建成区域。

3城市生态规划工作保障

(一) 建立奖励绿地回馈机制

绿地的引进方面, 民众的力量将是不可忽视的一环。想要建立健全的生态城市绿网, 建构高效率的生态交流机制, 可通过政策奖励, 诱发民众构建友善空间的意愿, 并借此达到共生概念的宣传。使得城市绿地得以串接完整, 达到物质能量流动没有阻碍的状态。例如, 鼓励屋顶花园的设置, 计算每户的绿色覆盖面积, 配合配套奖励措施加以执行。

(二) 提出具体多样性设计方针

我国不少城市自然资源较为丰富, 绿化的形式取决于区域的生态特性。多样性设计是在对区域深入了解之后所做出的关键决定。未来可朝小区域范围作深入的多样性配置及探讨, 以帮助生态环境健全面状发展, 缩小城市建成区与自然环境之间的隔阂, 也就是减少缓冲带, 并生态发展适得其所。

(三) 倡导区域均衡多样发展

多样性是为了降低竞争压力, 而合谐的竞争关系是为共同成长的一大要素。单一的土地利用则会使多样性大量折损。因此, 应有相关对策倡导或鼓励区域间的均衡及多元发展。结合金融、知识、信息的生产与消费网络多方面连结, 在整体城市网络中建立其特殊位置与发展角色, 以减少城市边缘地带因多样性贫乏、涵融性不足而造成生物、能量及物质流动的阻力。

(四) 建立效率评估标准

高效率的生态城市需要配合多方面的均衡发展, 使得每个个体的最小需求能够被满足而不需要耗费过多能量资源。追求多样繁盛的颠峰状态。是一种连锁反应, 由一个区域或某些物种的正向改变所引发的。其功率不仅是对环境生态而言, 对城市本身亦然, 因此, 建议建立一套整体的评估标准, 以评估该地区发展的健全性, 包含生态人文经济社会等多方面发展, 确保城市或环境的发展维持在一定的标准之上, 预防区域发展不均的现象。

4小结

在没有超过饱和及承载力的情况下, 城市紧凑开发优于无尽蔓延型态。紧凑开发型态中, 城市应在三维立体的概念下精致化发展。另外, 越文明的生态城市越应具备更高的多样性, 兼容更多不同个体, 更多互让互利的观念, 也就是提供相对的友善空间作为自然生态的回馈。资源公平分配乃与多样性有关, 多样性程度越高, 分配公平越容易达到, 而公平的本意乃是在满足不同个体的最小生存需求, 而不是以量决定。

摘要:建设生态城市是实现城市可持续发展的必由之路, 是未来城市发展的方向。在这种背景下, 本文首先概述了城市生态系统的理念, 进而分析了城市生态规划设计准则, 最后给出了城市生态规划工作保障策略。

城市工作 篇2

一、市开发园区基本情况

市抢抓机遇、先行先试,近年来。以打造开发区载体建设为抓手,以招商引资和项目建设为突破口,努力把区位转化为优势,把后发彰显为先行,承接产业转移取得显着成效,开发园区建设各具特色,如火如荼,已经成为区域经济发展的重要增长极。全市13个省级开发区(含筹建)实现工业增加值125.66亿元,占全市43.53%完成固定资产投资总额274.98亿元,占全市37.65%完成财政收入30.76亿元,占全市36.3% 分别为经济开发区、经济开发区、经济开发区和广德经济开发区,市现有省级经济开发区13个(含筹建)其中:国家核准的省级经济开发区4个。核准面积14.22平方公里;省政府批准筹建的省级经济开发区9个,分别为经济开发区、经济开发区、绩溪生态工业园区、旌德经济开发区、狸桥经济开发区、港口生态工业园区、十字经济开发区、广德新杭经济开发区、经济开发区,9个筹建省级经济开发区批准规划面积69.96平方公里。

(一)承接产业转移的主要做法

在实地参观和座谈中,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开发区发展,不断创新承接产业转移的新方法、好做法给我们留下深刻印象,具体可以概括为“六新”:

1.出台承接产业转移新政策。

在省委、省政府《关于加快推进城市带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建设的若干政策意见》基础上,市制定了含金量较高、操作性较强的《关于促进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建设的若干政策意见》40条。其中:市本级产业投资专项基金2亿元已基本到位,运作方案正在拟定;企业运营应急互助资金3000万元也已基本到位。市财政从起连续6年每年投入不少于1亿元的专项资金用于市开发区建设。市委、市政府出台了《关于加快“飞地经济”发展

的意见》,积极探索发展“飞地经济”。广德县还出台了《广德县承接产业转移加快发展二十条》、《广德县加快新型电子元器件产业发展奖励扶持办法》、《广德县pcb产业园发展扶持政策》。县用足用活省示范区建设“40条”政策,充分运用先行先试权,结合该县实际,分产业、分行业制定优惠扶持政策,强化政策引导和产业导向。

2.突出集群补链招商新方法。

在承接产业转移过程中,市注重“产业链招商,集群式承接”,多措并举促进产业集聚。一是补链配套招商。在全面分析本地主导产业上下游及其关键环节的基础上,编制产业需求目录,开展针对性招商,促进产业集聚。二是委托合作招商。通过委托商会、工商联、龙头企业等,采取定向招商、驻点招商等形式,利用客商的人脉资源等承接产业集群。三是园区合作共建。先后建立了玉环机电产业园、经都产业园等合作共建园区,整体承接对方产业集群。四是设立专项资金。市国投公司、希达公司(国有独资)各出资1-2亿元,专门用于开发区重大产业项目的跟进投资。县按照“四个招商、三个紧盯、五个不招”的总体思路,把整体对接、集群承接作为重点用力方向,主攻重点区域和重点领域,大力度开展集群式招商,注重产业链招商,推动和实现“平行转移”和“反梯度转移”,取得了明显成效。全年新引进项目678个,实际到位内资115亿元,增长家园%。其中亿元以上项目82个。落户十字经济开发区、总投资273亿元的(中国)经都产业园一期已动工建设。

3.打造承接产业转移新载体。

以“园区建设推进年”活动为抓手,全力主攻园区建设,提高园区配套承载能力。,省政府批准市筹建了5家省级经济开发区。根据示范区建设的总体要求,该市把拓展发展空间、优化布局和提升产业层次作为承接产业转移的首要任务,全力推进区域空间规划和产业规划的编制。市高起点规划了总面积63平方公里(起步区近15平方公里)的《市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园区规划》,现已上报省政府待批。目前,市承接平台建设速度加快,基础设施建设投入大,见效快。开发区内道路框架全面拉开,路网基本形成,基本实现“七通一平”。区内功能配套齐全,居住、购物、宾馆均以较高标准定位建设。供水、供电、天然气、污水处理等配套设施建设进展快,承接产业转移载体建设步伐加快。

4.产业集聚效应显现新雏形。

通过设立产业投资专项资金,制定产业发展战略规划和产业发展目录等做法,引导承接产业向开发区集聚。在产业导向上,壮大传统支柱产业与发展培育新兴产业并举,各开发区产业集聚效应初显。经济开发区初步形成了汽车零部件、医药、光电、新型建材为主导产业的产业体系;经济开发区初步形成了纺织服装、机械装备制造、农产品精深加工、新型建材、精细化工等主导产业;经济开发区重点围绕金属压延、装备制造、电力电子、轻工纺织、农副产品深加工五大主导产业发展产业集群;广德经济开发区突出发展机械制造、信息电子主导产业,做强做精新型材料、光气医药骨干产业,优化提升轻纺、农产品加工传统产业,培育扶持新能源、节能环保新兴产业。

5.制定资源节约和环保新举措。

一是严把产业准入关。严禁国家明令淘汰的落后生产能力和“两高一资”项目进入园区。全面落实环境影响评价制度,启动了节能评估审查制度,对承接项目的审核严格做好水资源论证、职业病危害评价等工作,加强承接产业的环境跟踪监测。二是推进资源节约集约利用。坚持集约和节约用地政策,科学规划、系统整合、合理利用开发区土地资源。在土地利用上,广德县制定出台了《关于促进开发区土地集约增效的若干规定》,切实把好用地审核和项目准入关,做到“一次性规划、分期用地”。对多层标准厂房建设给予财政补贴,提高土地投资强度和用地密度。县建立项目入园会审制度,制定促进工业园区项目集约节约用地暂行规定,分类确定各园区项目入园标准,明确对5000万元以下单体项目不再单独供地,综合考量项目投资强度、产出率、建筑密度、容积率、税收贡献等指标。

二、存在不足

1.我们在启动新项目按新条例实施操作方面还欠缺经验,建议上级业务主管部门要定期对我们业务指导和培训。

2、到目前我们县所有的项目都有异地土地安置,如果一旦取消异地土地安置,估计房屋征收难度要加大。

3.征地拆迁信访案件处理方法不够多,效果不太明显,致使部分矛盾纠纷化解的不够及时。

三、下一步工作打算

(一)加大房屋征收相关法律法规的宣传贯彻力度。采取发放宣传单、横幅、举办培训班、召开座谈会等多种形式,加强房屋征收法律法规和政策宣传力度,牢固树立科学发展理念和以人为本思想。

(二)进一步规范房屋征收程序。认真总结房屋征收工作经验,及时查找房屋征收工作存在的问题和不足并进行整改。制定出台重大项目社会风险评估办法等各种配套方案,进一步完善工作措施,规范征地拆迁补偿程序。同时,建立日常督查工作机制,由国土、城建、监察、审计、法制等部门不定期对全县征地拆迁工作进行督查,对不符合政策规定的征地拆迁行为及时纠正,对违法违规行为严肃查处,并追究相关责任人的责任,坚决杜绝违法违规行为的发生。

(三)切实保障和维护好群众合法权益。要统筹解决被征地农民的生活、就业、养老、医疗、教育、创业等长远利益问题,确保群众“失地不失利,失地不失业,失地不失居,失地不失医,失地不失教”,从根本上解除被征地农民的后顾之忧。

城市社区消防工作分析与对策 篇3

摘 要 随着社会的进步与发展,城市社区成为社会建设和管理的基础环节,承担的社会管理事务越来越多,城市社区建设作为城市基层管理体制改革的重要内容,正在全国逐步展开,消防工作如何有机融入城市的基层管理体制,并通过社区建设深入到机关、团体、企业、事业单位和居民家庭,是管理部门目前亟待解决的重要问题之一。

关键词 社区 消防 分析 对策

一、社区消防工作的性质与构成

1. “社区”这一概念几经转译,人们难以对其达成一致意见,但其核心所指还是大家基本公认的:具有高度认同感的相互依存的自发性的地域共同体。其主要特征有:民间性、普遍参与、自治性、高度认同、情感依赖等。构成社区的主要元素是人口、地域、时间、设施、文化、归属感,社区消防工作就是将消防安全方面的各项工作通过这些元素之间相互联系、相互作用,融入社区从而形成具备社区特征的独立工作体系。

2.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城市社区发生了重大变化,社区成为城市社会建设和管理的基础环节,承担的社会管理事务越来越多。据不完全统计,目前,社区承担着社会治安、社会救助、就业再就业、计划生育等100多项管理和服务工作,社区建设随着社会的进步与发展,公民的需求及文明程度与文化素质不断提高,也在得到不断的完善和规范,社区消防工作已成为城市社会建设和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目前社区消防工作主要由政府消防管理、社会消防管理和物业消防管理三大部分组成,对社区管理在不同时期和阶段中起到了十分重要的作用。政府消防管理是以政府、街道办事处为主体的政府在坚实的权力作后盾的政府职能作用下,形成条块结合的以块为主各司其职的消防管理网络,长期以来发挥着核心作用,在消防管理方面具有一定的组织基础;社会消防管理是历史形成的老城区、城乡结合部的平房区、棚户区、郊区等,以居委会核心的社区居民,以广泛参与、自我管理为机制参与消防管理工作,具有一定的群众基础;物业消防管理是以市场经济为主导的物业管理单位通过完善各种配套消防设施、组织相应的人力、物力、软硬件措施开展消防管理工作,是目前新型社区建设的重要力量。

二、社区消防现状

社区消防工作随着改革开放和社会经济的发展有了长足的发展,但由于地域、经济、文化等的不同,各地的发展还很不平衡,尤其是中西部地区和边远城市的社区消防工作起步较晚,还很落后,处在摸索阶段。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亟需完善和解决:

(一)消防工作工作机制不合理

社区其实是一个浓缩的小社会,涉及社会管理的方方面面,承担的工作任务繁琐复杂,工作量大,涉及面宽,消防工作是社区工作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目前社区的行政管理职能逐步转化为社会服务职能,工作运行机制整体还不协调,部门之间缺乏沟通。派出所、社区、消防、物业、业主等往往注重抓具体工作的落实,未能形成良性工作运行机制,时常出现各自为战的局面,使消防工作难以落实到位。同时,由于社区管理人员文化水平不高,不熟悉消防法律、法规和消防常识,不能满足管理范围内正常开展工作的需要,特别是一些部门单位压缩人员编制,消防工作的经费开支在人、财、物等方面难以得到保证和落实。加之缺少完善的组织领导机制和必需的人、财、物的综合保障,政府职能作用发挥不充分,消防工作在社区中往往流于形式,无法得到足够的重视和真正的落实。

(二)社区成员构成复杂,居民安全意识不强

随着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社区人员广泛流动,房产开发、物业开发等迅猛发展,城市租赁房屋逐渐增多,流动人群普遍缺乏专门的消防安全培训,缺乏防火、灭火和逃生自救知识,消防安全意识淡薄。老城区、城乡结合部的平房居民区、棚户区、郊区等缺乏政府及街道办事处及社区的组织协调,在消防管理方面还没有完全普及和涉及,这是比较突出的薄弱环节。

(三)物业管理不完善,与消防工作严重脱节

物业管理涉及开发建设单位、业户、公安、居委会及城市管理的多层面,他们之间的诸多权利义务关系不清,给物业管理造成一定的困难。一是由于重建设轻管理,造成物业管理单位、建设单位的消防管理脱节,社区消防管理滞后于物业消费使用。二是大部分物业管理单位是从房地产开发企业派生出来的,这种建设和管理不分的体制决定了物业管理从属于、依附于、受制于房地产开发,重销售、轻管理的问题得不到根本解决。三是消防安全管理的法规建设滞后于物业管理的发展,使物业消防安全管理的责任不明确,相关主体间的法律责任不清。物业管理中消防安全管理上的种种弊端,使消防安全隐患剧增。四是许多物业单位为减少开支,精简人力,使物业消防管理人员人才短缺,现有人员身兼多职,素质不高,从业人员的消防知识欠缺,难以承担处理社区消防工作重任。

(四)消防规划得不到有效实施,消防基础设施欠账严重

随着城市改造步伐的加快,虽然社区市政消防基础设施得到了较大改善,但整体发展仍不平衡。由于多种原因,消防设施建设与经济发展不同步,消防规划得不到有效实施,许多老城区的消防基础设施由于历史欠账,严重制约着消防工作的发展。部分老城区房屋结构耐火等级低,电器线路老化,缺乏消防水源,乱搭乱建,违章占道现象十分普遍。由于这类小区建设早,基本未实施物业管理,居民尚未形成良好的消防安全习惯,社区居委会很难实施有效的消防安全管理。

(五)消防经费严重缺乏

社区消防工作涉及消防基础设施建设、消防宣传、火灾隐患整改等多方面工作,这些工作都需要一定的经费保障,但是由于社区消防工作机制不完善,政府行政职能不明确和物业管理法律机制的欠缺等问题,造成消防经费严重缺乏。一是一些社区消防设施不足,消防器材缺少,加之管理不善,公共消防设施破坏、丢失严重,导致消防隐患难以整改。二是一些社区虽然消防设施较为完善,但是由于物业管理中存在的运作机制不规范、整体水平低、对消防设施维护管理积极性不高,投入较少。三是部分长期亏损的物业公司消防设施维护费主要来源于房地产开发公司的补贴以及收缴率很低的物管费,消防设施维护管理举步维艰。物业公司无法长期保证消防设施维护费用的落实,必将直接影响到社区消防工作。

三、社区消防资源

社区建设工作是适应城市社会基层基础的深刻变化应运而生的。近年来社区建设工作受到进一步重视,各级党委和政府自觉把社区建设作为推进城市各项工作和事业的基础工程来抓,使社区建设取得了明显成效,同时也为社区消防工作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一)社区组织

与计划体制时期许多矛盾聚集在“单位”不同,当前,随着市场经济的發展,城市各种社会问题,诸如下岗失业问题、农民工权益保障问题、医疗卫生服务问题、社会治安问题等都向社区聚集,社区组织在调节利益关系、化解社会矛盾、维护社会稳定中处于“前沿”地位,对化解社会矛盾、维护社会稳定具有越来越重要的作用。社区组织形式多样,主要有社区党组织、社区居委会、社区成员(居民)代表大会、社区协商议事委员会、社区业主委员会、社区共青团组织、社区妇女组织、社区工会组织、社区志愿者组织、社区残疾人组织、社区老年人组织等。目前全国100%的社区都有1个以上的社区民间组织。这些社区组织也必将为社区消防工作的实施提供坚强的组织保证。

(二)社区公共服务体系

目前全国大部分城市社区建有服务中心、劳动保障所(站)、社区警务室、社区卫生服务站(点)、社区图书室、社区管理服务信息网络等。不少城市社区还建立了阳光超市、慈善超市、扶贫超市等社会救助载体;基本形成的以社区社会救助为基础的社区服务网络。利用这些社区公共服务体系为平台开展社区消防工作必将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三)社区工作者队伍

目前,我国大部分城市都建立了以社区干部为主体,以社区志愿者、专业社工为补充的中国特色社区工作者队伍。这些队伍为社区开展消防工作提供强大的人力资源。

四、措施和对策

在以人为本,构建和谐社会的今天,安全是一个永恒的主题,社区消防工作在社区建设乃至整个城市建设中,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因此要利用社区的社会资源,充分发挥各有关部门的作用,形成齐抓共管的强大合力。

(一)完善社区消防管理机制、体制

一是把政府主体、社会主体、市场主体三者有机结合,引导市场主体参与到社区消防管理中来,发挥各种社会主体的作用,聯合民政、城建、工商、文化、教育、卫生、公安、街道办事处、社区居民委员会等,形成以街道党(工)委办事处为主导,以居民委员会为依托,驻区单位、行业部门、群众代表共同参与的社区消防工作协调运行机制。二是组建如由热心消防事业的政府救助的低保人员、下岗职工、军转人员、离退休人员等参加的社区消防志愿者、巡逻队,救护帮扶组织,融入社区警务为一体的综合性防护管理网,形成坚强有力的民间组织。三是要建立一种群防群治多元化并举合作的长效机制,把消防管理落实到最基层,夯实社区消防工作的群众基础,促进社区消防建设的全面落实。

(二)将消防资源纳入市场机制

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越来越多的公共行业完全或者部分进行市场化改革,市场具备有效进行资源配置巨大作用,消防资源也是比较典型的公共产品,进行市场化有一定的可行性。政府将公共消防资源委托物业单位、保险机构、企业专职消防队、消防安全服务公司、消防中介机构等介入社区的消防管理工作,形成市场化的社会自主管理系统,发动社区成员参与社区消防活动,为社区提供各类社会性、公益性、群众性的消防服务。这样即解决了政府消防经费跟不上经济发展速度的问题,又提供了社区消防公共服务的需求,提高了消防资源利用效率。

(三)加强社区消防立法工作

目前社区居民和物业单位法制观念不是很高,自觉参与社区消防工作的意识还比较低,只有通过加强法制建设,才能使社区消防管理走向自律。要紧紧围绕《消防法》,制定和完善与社区消防工作配套的法律法规,尽快制定涉及社区消防管理方方面面的管理条例和规章制度,使社区内各系统的运作和管理逐步纳入依法管理的轨道。通过发挥法律制度的作用,使社区消防管理在有序的法制的轨道上正常运行。

五、结语

社区消防管理工作已成为社会发展的必然,也是未来社会化消防工作中的一个重要部分,如何加强社会化的消防进程,使社区消防管理走上规范快速的发展之路,值得深入广泛的探索。

参考文献:

[1]雷洁琼.转型中的城市基层社区组织.北京大学出版社.2001:2.

[2]民政部.关于社区建设情况的报告.2005.

[3]公安部.机关、团体、企业、事业单位消防安全管理规定.2001.10.

[4]建设部,公安部,民政部.关于加强居民住宅区安全防范工作的协作配合切实保障居民居住安全的通知.2001.9.

城市社区经济工作探讨 篇4

随着中国工业化进程不断加快, 中国经济在持续高速发展。大量农村人口进入城镇, 促使我国城市化率已达到50%。因此城市规模势必增容扩大。为了适应市场经济的快速发展, 实现城市社区经济经营机制的大转换。进而使城市社区经济工作适应当代中国经济工作的大格局, 不断提升人民群众生活水平、进一步改善人民群众的物质文化生活, 也是为践行科学发展观, 建立以人为本和谐有序社会的不断探索。基于城市社区经济是20世纪80年代后期才逐步进入我们的日常生活中的这个现实, 它是从计划经济迈向市场经济的必然产物, 由于市场经济建设的推行而逐步从城市社会福利性的社区服务中分离出来的, 是实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后才开始出现的全新事物。然而, 城市社区经济作为一项客观具体的经济活动, 其实早就存在, 人们几乎每天都在接触它。就其具体特征而言:城市社区经济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这个大前提下产生和发展起来的新兴经济。就其作用来讲:是区域经济增长, 缓解失业矛盾, 提高就业率, 为区域经济的发展寻找新思路、新资源的切入点, 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建设的不断加快社区经济已成为社区持续发展的经济基础, 是国民经济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为便于理解社区经济这个概念我们必须从其基本特征和具体措施入手加以理解。

1 城市社区经济的地缘性特征

城市社区是指城区一定地域中, 因共同生活而形成了相对自然稳定社区关系的人类利益共同体, 是介于城市居民与城市社会之间的中间层次, 是具有纽带、桥梁功用的组织。因此可以推定城市社区经济就是专指在城市特定区域内, 为社区居民物质生活与文化生活的消费需求而提供服务的经济活动, 以及在此区域内所进行的一切经济、文化生活消费要求而提供服务的经济活动。近几年来, 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大大加快, 大量人口迁入城市, 一个新的概念被引入我们的生活———城市化。所谓城市化, 就是指在工业化过程中, 随着社会生产力的不断发展而引起的地域空间上城市数量的增加和城市规模的扩张, 农村人口向城市人口转变, 城市基础设施的改造与物质文化生活水平不断提高的过程, 它是人类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的必然产物。

2 城市社区经济的社会性特征

社会性是指城市社区经济诸多特征中最为突出的表象之一。社区虽然首先是指一种地域性社会, 但社区除了含有地域性特征外, 其内部关系还是具有情感、特殊主义、集体主义与排他主义的价值取向。因此要追求城市社区经济利益的最大化, 显然是具有许多特殊性, 复杂性的。

3 发展城市社区经济的几点措施

a.面对我国城市社区经济的基础差, 底子薄的状况, 一是要在发展方向上适应市场经济的发展潮流, 进一步优化经济结构, 积极参与市场经济的大竞争, 提高城市社区的综合竞争力。b.在管理体制上, 要从直接抓生产经营机制转移到政策指导, 投资决策, 资产经营, 监督服务等间接管理上来, 充分发挥城市社区经济内部管理机制的作用, 做到因地制宜, 扩大社区经营的自主权。c.在经营机制上, 要灵活多变, 积极推行企业经营机制的改革, 明确企业内部产权关系, 全方位放开, 让各经济实体走自主经营, 自我发展的道路。d.在劳动人事管理上, 政府及基层社区只管一个法人, 一个合同, 一个监督机制, 一个服务体系, 各经济主体可以自主招聘, 调动, 使用和解聘人员。不断加大政府的投入力度, 政府一方面要退出社区经济的主体地位, 另一方面要积极地支持和引导社区经济的发展。

积极推进社区经济发展市场化。实践证明市场化是发展社区经济的正确途径。以大力突出社区服务, 增强城市社区经济发展的主导功能。以服务于社区居民为主旨发展城市社区经济, 并通过城市社区经济发展来支持社区其他各项建设事业的持续发展, 从而达到社区经济发展的和谐统一, 是社区建设的基本方式和重要途径, 也是城市社区经济发展的主导功能。因为社区服务具有融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为一体, 突出精神文明建设的特点和趋势。它不仅包括提供满足居民物质需求的服务, 同时也包括满足居民精神文化方面的服务, 而且随着城市社区经济的不断发展, 社区居民物质生活水平逐渐提高, 社区服务将在满足精神、心理和社会需求等方面会表现得越来越突出。为此我们第一要注重整合社区内部资源充分利用驻社区单位经济实力强、联系业务广泛、信息灵通等优势, 为社区经济发展提供各方面的支持。从而把社区资源优势与市场建设结合起来, 不断壮大社区经济实力。第二, 推动社区经济民营化, 发展社区经济必须重视对民营企业的管理和扶持, 民营企业都有一套完整且行之有效的管理方法, 已经建立起了相对科学的运行机制, 大力推进社区经济民营化, 可以有效促进社区第三产业的发展。第三, 推进社区经济股份化。发展社区经济, 要以企业改制为重点, 用股份制形式实现社区内资源的优化配置, 同时促进企业经营机制的转变, 有效实现社会资源的优化配置。

加强组织管理, 积极推进社区经济的健康发展。要改变目前我国城市社区经济规模小, 素质低, 竞争力不强的现状, 就必须加强城市社区经济的组织管理, 长期以来, 我国城市社区经济的发展一直处于零敲碎打、低水平、低效率的状态, 没有长远规划和目标的初级阶段。当前我们亟待解决的问题是管理上相对混乱的局面, 尤其结构层次上尚未理清理顺。主要表现在这里既有政府办, 街道和居委会办, 又有个体办, 私人办, 还有公司合作、合股办的。这样一种形式上混乱, 势必导致内容上的无序。目前, 发展城市社区经济应在有利于政企, 政事分开, 有利于深化经济体制改革的原则下有组织, 有秩序地进行, 充分发挥以街道办事处的主导作用, 加强基层社区的政权建设和社区经济的管理作用。由于城市社区经济涵盖了多层次的服务范畴, 目前应主要发展技术含量较低的便民服务业, 适当发展信息咨询, 网络服务业等。便民、利民、惠民的基本服务内容:主要是指包括社区环境保持, 居民生活服务、家务劳动服务等在内的服务项目, 在此基础上适时开展信息咨询、网络服务, 在服务的过程中, 社区经济要注意尽量规避提供泛化居民服务的领域, 而是通过深入的社区居民调查, 开拓新的服务领域。

以发展社区经济为切入点, 创造新的就业岗位, 缓冲就业压力。城市社区经济主要以第三产业, 非公有制企业和个体私营经济为主, 大部分属于劳动密集型产业。不但可以吸收弱势群体人员, 而且可以为社区富余劳动力提供大量的就业岗位和就业机会, 在解决就业和再就业问题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此外, 可以将发展社区服务业安排、吸收下岗职工重新就业, 在此基础上, 逐渐建立一支专兼结合的社区服务队伍, 不断提高社区服务人员的业务水平。

不断提高社区工作人员的综合素质。一方面, 政府部门应注意拓宽社区人才选拔使用渠道, 采取面向社会公开招聘, 机关干部下派等方式, 遴选出一批基本素质高, 工作能力强的人员到社区工作, 实现社区工作者队伍的年轻化, 知识化和专业化。另一方面, 要重视对现有社区人员的教育培训, 依托社区服务中心, 社区教育中心等机构, 有计划的组织现有社区工作人员进行集中学习培训, 促进他们自觉接受群众的监督评议, 切实增强工作的责任感和使命感。从整体上看, 社区经济发展应以社区居民的需求为导向, 以不断提高广大居民的生活质量为目标, 承担与社区管理组织功能相适应的各项事业, 在这个过程中, 要正确处理好社区与社会发展之间的关系, 最终促进城市社区经济的全面良性发展。

摘要:城市社区经济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这个大前提下产生和发展起来的新兴经济。它是区域经济增长, 缓解失业矛盾, 提高就业率, 为区域经济的发展寻找新思路, 新资源的切入点, 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快, 社区经济以成为社区持续发展的经济基础, 是国民经济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

城市工作 篇5

全力抓好卫生城市创建工作

**街道党工委、办事处

近年来,**街道按照县委、县政府的安排部署,以创建省级卫生县城为目标,以改善和提高人民群众幸福指数为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以基础建设为重点,环境整治为主线,长效管理为抓手的指导原则,坚持高起点、高标准、严要求,全力创建。一是组织领导有力度。自去年以来,按照县里要求,街道党工委、办事处保持对创卫工作的强势领导,成立了以街道主要领导为组长,其他班子成员、相关部门等为成员的创卫领导小组,并以街道爱卫会为主体,成立了由8名专职工作人员组成的创卫办公室。抽调50名机关干部由8名党政班子成员带队专职负责创卫,全力配合县里6大网格开展工作,形成了班子成员带队,机关工作人员包片,村级干部全面靠上的工作机制。二是宣传教育进民心。在县疾控中心健康教育科的具体指导下,广泛开展了健康教育“五进”活动,并开展了卫生宣传周等多形式的宣传活动,装配宣传车20余台次进村居主题宣传,印发了4万份创卫宣传彩页,全部发放到村居到住户,各单位、村居共设置创卫口号、健康教育宣传栏和宣传长廊200余处。通过深入地宣传发动,不仅机关干部和村居干部的创卫积极性调动起来了,广大人民群众的思想认识也实现了由被动参与到

主动创卫的转变,市民的卫生意识、文明程度和创卫热情极大提高。

三是旱厕改造见实效。在旱厕改造工作中,街道投入100万元完成西山社区和学校等部门及村居办公场所的旱厕改造;居民户旱厕改造,在上级补贴300元的基础上街道每个再补贴100元,目前2087个已全面完成。

四是集市整治大手笔。街道、村居两级累计投入600万元对原有**3个农贸市场进行改造提升。其中,农贸市场完成硬化3500平方米 市场新建钢结构交易市场2排,村市场新建二层门头1.3万平方米,硬化地面7.3万平方米,新建熟食交易大厅1300平方米,严格做到了流动摊点进市场、商品划行归市、垃圾日产日清、禽畜宰杀分区经营。

五是汪塘治理下真功。按照“疏导结合,标本兼治”的办法,配合县住建局、水利局投入资金230万元完成了4条污水汪和3条水渠的清理疏通,彻底清除了水面垃圾,完成了周边环境绿化提升,昔日的“臭水沟”成为如今的“观光带”。

六是环境提升遍城乡。经过去年以来的共同努力,城乡环境卫生面貌极大改观。街道按照“户集、村收、街道运”的原则,村居环卫保洁体系基本健康运行。各村居共配备保洁人员240人、配备垃圾转运车6台,城区村和城乡结合部的各社区、各条道路的保洁时间均达到了12小时以上,道路清扫率达到100%,做到了生活垃圾日产日清,并逐步向其他农村辐射延伸。

投入资金360万元对13个城区村的20个社区、30多条巷子进行全面绿化硬化美化,完成各主次干道和建筑物墙体粉刷40000平方米,城乡环境档次大大提高。

下一步,**街道将严格按照县委、县政府的部署安排,以这次卫生城市验收为契机,进一步梳理查摆,完善机制,创新工作,切实把创卫的各项工作纳入规范化、常态化、科学化的管理轨道,努力推动经济社会健康协调持续发展。

城市园林病虫害防治工作要点 篇6

城市园林病虫害防治、植物规划、植物检疫、病虫害治理、植保信息报送等是环环相扣、相互依赖、相互联系的,要做好防治工作,就应把方方面面的事情联系起来通盘考虑,每个环节都不能放松、不能疏忽。

1搞好植物的规划设计

园林绿化讲究植物的搭配,其景观效果也是通过各种不同颜色、不同生长特性的植物的组合来形成的,但是某些病菌、害虫会因为某些植物的搭配而发生的更为严重。如梨、海棠等植物若与桧柏类植物混栽则会诱发梨、海棠的锈病;松树和芍药混栽易诱发松芍锈病;在杨树、苹果树周围种植桑、栎、小叶朴等树种会加重桑天牛的危害等,因为此种病、虫在这两种植物之间存在转主寄生,形成循环危害。因此,在规划设计中应避免配置病虫转主寄生植物而引发病虫害的发生;另外,在规划设计上,要适当控制一下植物的间距,如果间距太小,一旦长的丰满、茂盛后就会造成通风透光不良,从而增加发病虫的机率,所以在规划时不仅要搭配好植物,也要适当控制密度。

2做好植物检疫工作

病虫害可以通过各种途径传播,如风、机械、人等,其中由于人的携带会使一些病虫跨区域、跨国际地传播,从而造成爆发性的灾难,所以做好植物检疫工作,预防因人为原因造成的病虫害是对植保理念“预防为主”的一个重要体现。植物检疫除通过检疫部门的检测外,购苗单位还应通过直观目测,杜绝一些非检疫性病虫的流入,一旦流入后应及时用药治理,以减少病虫的传染、蔓延,减少发病的机率。

3做好园艺防治

园艺防治主要是指通过日常养护过程中的一些小细节来减少病虫害侵染源基数,从而达到减轻甚至杜绝病虫害发生的目的。如秋冬季做好绿化带内的土壤翻盘工作,既有利于树木生长又可杀灭在土壤中越冬的病虫;做好树木冬季刷白工作,既可保护树木免受冻害,也可杀灭一些在树干上越冬的病虫;通过整形、修剪、抹芽,既可增加树木的通风透光,又可除掉一些病虫枝,减少再侵染源;人工摘除在树干上越冬的鳞翅目类害虫的茧,人工捕杀一些钻蛀性害虫的成虫,如天牛类害虫,可大大减少幼虫的基数,从而减少虫害发生面积;做好除杂草、抗旱、抗冻、防损伤等养护工作,提高树木的生长环境、增强树势、增强抗病虫害能力等。

4做好病虫害发生后的治理工作

前面所讲的三条主要是针对怎么样预防病虫害发生的,在病虫害一旦发生后则需做好治理工作,一般的治理主要分为物理治理

和药物治理。物理治理主要是利用某些病虫的趋性,使用超声波、频振灯等诱杀害虫,如用黄板诱蚜、黑光灯捕虫、杨树枝诱杀天牛成虫等,其特点是无污染、环保,但是局限性较大,对于大面积园林绿化来说实用性不强。目前,用的最多的还是化学药物治理,其特点是杀灭率高、见效快,使用方便,适合大范围使用,但在使用化学防治过程中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①要“防早、防小、防少”,要在害虫低龄化、病菌发生初期时进行药物治理,可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②药物要勤打、打均匀。要想起到好的治理效果,一定要连续几次喷施药物,且在喷洒药物时要均匀,不留死角,叶片的正反面、树干等都要喷洒到;③要尽量选择低毒、低残留、高效的生物农药。目前,生物农药对环境的负面影响要小许多,荆州市是“两型社会建设”试点城市,要保护生态环境,用生物农药喷施对市民也相对安全。

5做好病虫害预测预报及信息发送工作

成立专门的测报机构,建立健全的测报体系,做好预报工作既信息的定期及时发送,可阻止病虫害的发展蔓延,减少损失,也有利于同行之间的交流、探讨。

从事园林植保的人员要把病虫害发生前后的各个环节都一一做好、做细、做全面,任何一个环节太薄弱都会影响到整个防治效果,这就是所谓的“木桶效应”。

城市工作 篇7

这座享有众多荣誉光环的城市, 在城市管理这个大课题中, 做了哪些有益尝试, 总结出哪些可供借鉴的经验呢?

一路的走访, 让我们得知, 是“为人民管理城市”的理念在襄樊城管人脚踏实地的实践中成就了今天襄樊的华丽转身, 而这也正是襄樊城管人在具体的城市管理工作中奉献给其他城市管理工作者最重要的经验。

坚持以人为本, 秉持“为人民管理城市”的核心价值观

刚到襄樊不久, 就听说了襄樊城管人为全面推进城市管理, 从城市管理的价值观入手, 对城市管理理念进行的改革创新。

城市管理是发展工程, 抓城市管理就是抓科学发展;城市管理是社会工程, 抓城市管理就是建设和谐社会;城市管理是民生工程, 抓城市管理就是提高广大市民的城市生活质量。

据襄樊市城管局局长叶传辉介绍, 正是认识到城市管理与城市发展、民生工程之间千丝万缕的联系, 襄樊市委、市政府才适时地提出了“为人民管理城市”的创新型管理理念。

在坚持以人为本, 改变“为城市管理人民”和“为市容管理城市”的旧观念, 确立“为人民管理城市”的核心价值观的指导下, 襄樊把“从严管理”贯穿到城市管理的方方面面。

为严格工作标准, 2007年, 襄樊市政府出台《襄樊市区城市容貌标准》, 这在湖北省内尚属首例, 全国亦不多见。随后的2008年, 《城市公厕管理办法》、《查处违反城市规划建设暂行办法》等一系列城市管理的相关法规、政策等也适时出台。正是如此, 管理执法才有章可循。

严明队伍纪律, 是保证严格的工作标准可以化为现实的基础, 为此, 襄樊市委、市政府把“特别能吃苦、特别能战斗、特别能奉献、特别能忍耐”的城管精神作为城管队伍的思想境界和精神追求, 对城管队伍实行准军事化管理。

在采访中, 我们还得知, “定人、定时、定岗、定责、定管理标准、定奖惩制度”的“六定”管理制度以及多层次, 多角度的“精细管理”、“公众城管”的理念等, 也是襄樊市当前得以形成“大城管”局面的基本原因。

坚持科学高效, 实行“规、建、管分离”的城市管理体制

科学高效的体制是城市管理工作的重要保障。那么, 襄樊是通过怎样的管理体制来保障城市的管理工作高效的开展, 从而实现襄樊市容市貌的日新月异?

据介绍, 襄樊如今虽然已经足以骄傲地张开双臂迎接南来北往的宾客, 但是, 襄樊也曾经有过脏、乱、差的昨天。为改变以往城市管理基本无序的状态, 襄樊城管人从管理体制的源头抓起, 进行了一系列的改革。

2001年底, 襄樊市委、市政府遵循“规、建、管分离”的原则, 决定改革城市规划建设管理体制, 实行规划、建设、管理分离, 撤销原市建委和市容委, 合并组建市城市管理局, 为政府组成部门。

2003年底, 襄樊市城市管理行政执法局, 与市城市管理局一套班子, 两块牌子, 开始履行城市管理综合行政执法职能。

2004年8月, 襄樊市政府根据“以块为主, 重心下移, 事权下放, 强化督察”的原则, 出台《深化市区城市管理体制改革实施意见 (试行) 》, 明确城区政府、开发区管委会为城市管理的责任主体, 并通过在各区设立城管行政执法局, 实现了城管执法全覆盖。

从理顺城市管理体制至今, 襄樊城市管理工作中曾经出现的“各吹各的号, 各唱各的调”的现象销声匿迹, 并逐渐实现了襄樊城市管理工作的更上一个台阶。

坚持探索创新, 实践“四个转变”的城市管理方式

现代城市管理包括城市的自然管理、经济管理、社会管理和城市建设管理, 必须创新才能增强活力和动力。为此, 在城市管理工作中, 善于探索, 并不断总结经验的襄樊城管人正在脚踏实地地实践“四个转变”的城市管理方式。

说到“四个转变”, 叶传辉介绍, 首先是从经验式管理向科学化管理转变。

据了解, 城市管理大致需要经历整治、规范和无为而治阶段。过去, 襄樊市大多采取集中整治方式, 也积累了一些丰富的经验, 但这种粗放管理方式不利于城市管理的健康长足发展。在实践中, 襄樊城管人逐步将管理目标、管理标准、管理流程、管理方法、监控手段、效果评价、危机处理等内容量化、细化、具体化, 并逐步建立起严格、规范、科学、可操作性强的城市管理指标体系。其中, 城管110信息指挥工作流程, 执法车辆GPS监控定位管理系统, 静态交通违法处理市局、区局、中队信息联网, 公厕114查询台和违法停车电台即时查询业务等就是这一转变的直接体现。

在襄樊, 从运动式、突击式、游击式管理向制度化、长效化管理转变, 通过春风化雨般的制度性潜移默化过程, 是其城市管理的必由之路。

同时, 襄樊城管人还通过从问题式管理向预防式管理转变、从依赖行政权力管理向依靠法制权威管理转变, 建立起“文明执法、和谐共生”的城市管理大环境。

当然, 在城市管理中, 离不开科学高效的创新实践。

记者了解到, 在具体的城市管理实践中, 襄樊城管人通过不断地改革创新, 将该市环卫工作实行市场化运作, 变以费养人为以费养事。同时, 在“城管就是服务”的理念指导下, 襄樊城管人采取疏堵结合的方法解决了小摊小贩流动经营给城市面貌带来的负面影响, 也化解了城市管理与小摊小贩生存空间之间的矛盾。

城市管理不仅限于环境卫生和小摊小贩的管理, 而是涉及方方面面, 是一个系统而复杂的工程。据介绍, 襄樊城管人通过对城市管理的所有工程实行绿化、亮化、净化、美化等, 才使得襄樊逐渐显露出流光溢彩的城市面貌。

襄樊城市管理工作的成绩, 是有目共睹的。正如记者在行车途中多次听见的, 诸如“襄樊变了”、“襄樊变美了”等溢美之辞一样, 襄樊已经通过自身一点一滴的改变积累成华丽的蜕变, 给了世人莫大的惊喜。

有效推进城市道路绿色照明工作 篇8

1 长沙市市政道路照明基本情况

(1) 长沙市市区路灯目前数量及分布范围。截至2013年12月底, 长沙市市区 (不含宁乡县、浏阳市、长沙县以及望城区除先导区范围以外的地区) 共有路灯9万余盏。2012年 (此时还没投运节能设备改造之前) 该市路灯运行共计耗电1.17亿千瓦时, 相当于消耗了约1.44万吨标准煤。

(2) 长沙市路灯的主要节能措施。该市传统的路灯节能措施是通过合理的开关灯控制方式来实现节能。一是根据光照度和日出日落调整主次干道的开关灯时间;二是敷设双回路供电线路实行上半夜全亮、下半夜亮一半的长半夜控制。

自2012年底以来, 长沙市河东地区采用合同能源管理模式进行的路灯节能改造项目已陆续竣工并投入运行。目前已有50%的路灯电源安装了节电柜, 其节电控制的路灯为3万余盏, 节电率经测算达到28%。

2 城市道路照明存在的问题

(1) 传统的节电方式效果不佳。敷设双回路供电线路实行长半夜亮灯的控制方式, 节电率不足25%, 且严重依赖供电线路的完整性。路灯负荷较重的中心城区因为线路老化以及外力破坏的原因, 已经不具备双回路供电的条件。

(2) 街巷及社区照明设施落后。该市大部分背街小巷及部分开放式社区使用的是架空寄挂线路给路灯供电, 且其开关灯控制设备仍采用20多年前技术的时间控制器, 无法实时根据光照度的变化调整开关灯时间, 也无法实现远程监控。

(3) 部分路灯箱变设备陈旧。由于设备老化等原因, 老旧箱变可靠性逐年降低, 故障频发, 且初期箱变的结构设计不合理, 不利于长期稳定运行和日常维护。

(4) 部分路灯箱变占道严重。因原来城区道路规划设计以及后期改扩建的原因, 部分路灯箱变将原已狭窄的人行道路面占据得所剩无几, 严重影响行人行走及城市美观。

(5) 照明用电与非照明用电的电能计量没有准确分离。目前该市路灯箱变内的路灯负荷与非路灯负荷均通过一块总电表计量, 只有部分非路灯负荷安装了单独计量的表计, 因此无法准确得知全市路灯用电量, 也无法满足全国城市照明节能减排年检的要求。

3 解决措施

(1) 将传统的高压钠灯更换为新型节能光源。通过更换新型高效光源, 提高灯具光效, 降低灯具自身能耗, 预计节电率可达到30%~50%。更换新型光源使节能改造不受线路影响, 方便大面积更换, 灯具的显色指数、功率因数都有明显提升。

(2) 全面改造背街小巷及社区的路灯控制系统。该所将陈旧的257台路灯杆上控制箱更换为带远程监控功能的路灯智能无线控制箱。合理调整路灯的开关灯时间, 实现实时监控, 提高供电可靠率和故障处理的效率。

(3) 全面更换老旧路灯箱变。该所对91台运行时间超过10年的老旧路灯箱变更换为结构更合理、性能更优良的新型箱变, 以实现消除故障隐患, 提高供电可靠率。

(4) 将占道严重的箱变更换为地埋式变压器。该所拆除22台严重占用人行道的箱变, 在原箱变位置将箱变更换为地埋式变电站, 低压部分采用景观式配电柜, 减少电气设备对地面空间的使用面积, 美化城市环境。

(5) 改造路灯电能计量系统。将所有路灯配电设备的负荷计量与非路灯负荷计量分离, 为路灯负荷安装独立的计量用电表, 实现对路灯负荷与非路灯负荷用电量的精确计量。

4 结束语

创新城市管理工作方法探讨 篇9

思路决定出路, 理念决定工作水平, 因此, 在当今经济形势条件下, 城市管理者要结合工作实际, 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不断创新工作思路和理念, 开创城市管理工作新局面。

一、树立科学理念, 提高群众满意度

一是要紧扣构建和谐社会主题, 树立科学理念, 提升城市包容度。倡导管理即服务的理念, 坚持疏堵结合, 以疏为主, 寓管理于服务之中, 以服务促管理。针对摊点管理、停车管理等日常城市管理难点, 实施摊群点自治管理, 在城区规划设置早餐点;开辟“自产瓜果销售绿色通道”, 设置自产自销瓜果销售点;合理设置停车泊位、协调启用社会地下停车场、设置自行车停放点;以有效化解管理者与经营者之间的矛盾, 做到既方便群众, 又加强管理。

二是要倡导亲情执法的理念。把群众满意作为城市管理的出发点和落脚点, 充分尊重人、关心人、理解人。坚持教育和处罚相结合, 以教育为主, 对轻微违法行为和违反规定的下岗工人、残疾人、进城务工人员坚持零处罚, 重在教育。最大限度地体现城市的包容性, 减少和化解社会矛盾。

三是倡导和谐城管的理念。开展“城管六进” (进学校、进社区、进工地、进机关、进商户、进家庭) 、“我为市容建言献策”和“我做一日城管”等城市管理互动活动, 提高公众参与度, 充分听取社会公众的意见和建议, 与相对人进行沟通合作。以真诚的服务, 人性化的关怀, 博得群众的真心拥护, 实现管理者与被管理者的良性互动, 为城市管理工作的开展营造一个和谐的社会环境。

二、创新管理体制, 完善城管执法体系

城市管理工作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 涉及面广, 必须加强制度建设, 理顺关系, 形成合力, 从体制上确保城市管理工作顺利实施。

一是建立高效的协调配合机制, 明确城市管理执法机构的职责权限, 规范与城市规划、园林、市政、环保、工商、公安交通等相关部门的职权关系。注重与各相关部门的协调联系, 积极争取配合支持, 提高执法管理效率。建立城管执法联席会议制度、双向告知制度, 形成联动执法机制, 确保部门间城市管理工作衔接有序、运行顺畅, 以解决噪音污染、油烟污染、乱扔垃圾、乱泼污水等问题。

二是建立完备的执法管理体系, 完善执法标准, 建立健全裁量权基准制度, 合理细化、量化行政裁量权, 明确适用规则。建立完善的城市管理制度, 搭建依法行政的制度平台。

三是建立科学的考评考核机制。围绕各种行政执法行为的环节和流程, 研究制定执法基本要求和标准, 并以案例评析、以案说法等多种方式, 指导行政执法工作。制定岗位责任量化考核标准、执法过错责任追究制度、执法案件质量监督评查制度, 签定执法岗位目标责任书。强化执法案件质量监督, 开展执法检查活动, 提高执法人员办案水平。

三、实施精细化管理, 提高执法工作效能

精细化管理, 是提高政府管理效率和服务质量的基本要求。因此, 城市管理者要不断探索管理方法, 完善内部运作, 提高工作效能。

一是实施网格化管理。划分管理责任区, 按照“定人、定责、定岗、定时”的要求, 实行网格化管理新模式, 建设城市管理监控中心, 对市区重点地段进行24小时监控, 实现城市管理的全天候、无缝隙、全覆盖。

二是建立快速反应工作机制。成立“城管110”等应急机构, 24小时接受市民群众的投诉、建议、举报和求助, 形成受理投诉服务、应急指挥、快速协调、及时解决的城管指挥调度机制。

三是开展综合治理。要围绕市民集中反映的热点难点问题, 在加强日常监管的同时, 实行综合治理, 开展户外广告、空调室外机侵占城市空间和热污染、车辆乱停乱放、乱搭乱建、饭店油烟污染、噪声污染等整治活动, 有效改善市民生活环境, 提升城市形象。

四、强化一流意识, 提升城管队伍形象

事业成败, 关键在人。因此, 城市管理者要始终坚持建一流班子、带一流队伍、创一流业绩的工作目标, 着力打造纪律严明、素质优良、作风过硬、敢打硬仗的队伍。

一是强化教育培训。严把培训上岗关, 对录用人员进行军事化训练, 加强政治理论、法律知识、组织纪律、业务技能等方面的培训教育, 经考试合格才可上岗。建立学法用法制度, 采取以会代训、以执代训等形式, 突出对一线执法人员的培训, 不断提高执法人员的法治意识、法律素质和执法管理水平。

二是强化队容风纪。开展“百日文明执法竞赛”、“摘星扛旗”等争先创优活动。严格执行行政执法人员基本行为规范, 以军事化的标准规范队员的言行举止, 打造执法形象, 培养严谨的工作作风和严明的组织纪律性。

三是强化执法监督。建立考核管理办法, 制定文明执法工作制度, 面向社会公开聘请政风行风义务监督员。发挥人大代表和政协委员、相关部门、新闻媒体和群众投诉热线的监督作用, 以增强执法人员依法行政、文明执法的自觉性。

人民城市人民建, 管好城市为人民。只要城市管理工作者坚持走群众路线, 以群众需要为出发点, 创新工作方法, 更新工作理念, 认真履行职责, 通过的智慧和不懈努力, 通过群众的积极参与和支持, 一定能为群众管好城市, 创建整洁、方便、舒适、和谐的人居环境。

参考文献

[1]安徽省人民政府关于进一步改进和规范行政执法工作的意见.安徽省人民政府法制办公室网站, 2009.

城市供水管网维护抢修工作探讨 篇10

城市供水管网是城市基础设施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城市供水的命脉。城市供水管网运行状况的好坏直接关系到广大市民的切身利益,供水管网因部分使用年久老化,爆管漏水现象时有发生。它不仅造成大量自来水白白的流失,还会影响工业生产和居民生活的正常用水,增加了供水管网的漏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供水公司的经济效益。因此如何有效地降低城市供水管网的漏水状况以及缩短抢修时间,确保供水管网的安全供水已经成为各个供水公司密切关注的问题。

1 蚌埠市供水管网概况

蚌埠中环水务有限公司前身是蚌埠供水有限公司,始建于1952年,1954年建成投产,当时的日供水能力为3000立方米,最大供水管道为DN300mm;供水范围只是在市区内部地段供水,多设水站供水,供水管道总长不超过20千米,管材均为灰口铸铁管。五十多年来,蚌埠供水有了长足发展,特别是近十年,现日供水能力已达约50万立方米,是前四十多年发展日供水能力总和的一倍多。蚌埠中环水务有限公司负责全市龙子湖区,蚌山区,禹会区,淮上区四个行政区域和郊区部分地区的工农业生产和生活供水,供水管网上截止2009年12月,管网总长为600多千米,DN100mm以上阀门5000只,消防栓1300只等供水设施。随着供水管网的不断延伸,仍有部分“服役”近五十年的老旧管网,散落在市内各区,这些供水管网多为铸铁、塑料管道,其材质韧性比较差,抗压性也不足,所以遇到天气骤然变化、重压、外力碰撞等,特别容易破裂,造成大量的水量损失。要确保全市供水管网的安全运行,加强和科学管理供水管网管理工作就显得尤为重要。

2 城市供水管网维护抢修工作的重要性以及提高供水管网维护抢修工作的措施

蚌埠中环水务有限公司在确保管网安全供水方面一直给予高度的重视。管线管理所作为公司下属的一个管理部门,专门负责全市供水管网的维护与抢修工作,主要业务范围包括供水管网的维护与抢修工作、阀门和消防栓以及其附属设施的维护管理工作、巡检供水设施和危害供水安全施工现场的监护工作等,在管网安全供水工作中扮演着一个非常重要的角色。笔者将结合实际情况,把管线管理所在管网维护抢修工作中的心得与体会和同行们共同探讨。

2.1 发放“供水服务联系卡”,尽快得到供水管网漏水信息

为了进一步加强与用户的沟通,发动广大群众一起监护供水管网,及时得到供水管网漏水信息,蚌埠中环水务有限公司管线管理所设计了便捷美观的供水服务联系卡,并通过社区下发的形式,把卡片发放到用户手中。在供水服务联系卡上注明了抢修服务热线电话,并简要介绍了服务范围。

供水服务联系卡的发放,搭建了一个快速、便捷的联系通道,充分利用了社会资源,方便了用户参与,使供水公司和用户“联手”共同维护供水设施,给及时修复供水管网提供保障,确保了供水安全。

2.2 着力提升供水管网抢修队伍素质

职工技能人才培养是全面提升职工队伍的整体素质、增强企业的核心竞争力、促进公司各项事业快速健康发展的关键。蚌埠中环水务有限公司狠抓抢修队伍的培训和实战演练,提高队伍的应急处置能力,进一步减少供水管网漏损。抢修队伍的每个成员都必须熟悉管网的分布,熟练掌握抢修机具的使用与维护,明确闸阀等重要部件的具体位置、口径和控制范围,做到有抢修任务时,能快速反应,准确操作。业务上定期举行岗位练兵和技术比武活动,以此来促进业务学习,进一步提高实作能力。同时还制定有效地联络方式,遇到有抢修工作时,做到能“招之即来,来之能战,战之能胜”,力争在实践中不断探索与创新,充分发挥人的主导作用,勤学苦练,积极进取。

2.3 采用科学实用的供水管网抢修方法

多年来,传统的供水管道抢修方式是停水法作业,一般需要经过以下几个步骤:(1)开挖土方,(2)寻找漏点,(3)停水,(4)再开挖土方,(5)确认管道破损状况,根据管道破损情况确定抢修方法。

常见的抢修方法有:(1)管身裂开,抢修步骤:截去漏点管道———加短管、套筒——打麻丝——做灰口———养护———送水;(2)管身有漏洞,抢修步骤:加钢制套筒———打麻丝———做灰口;(3)大头口填料处漏水,抢修步骤:剔去原接口填料———打麻丝———做灰口———养护———送水

从以上的抢修环节可以看出影响抢修速度的环节主要有:(1)、确定漏点,(2)、土方开挖,(3)抢修材料。下面就这三个环节进行探讨。

2.3.1 确定漏点

管道漏水可分为明漏、暗漏和工程漏。快速确定漏点位置是实现快速抢修的第一环节。现市区多为水泥路面,下水道又纵横交错,特别容易形成暗漏,即使是明漏,往往由于水泥路面的原因,地面冒水点并不是管道漏水点,错误的开挖一方面会延误抢修时间,另一方面大面积的开挖要付出高额的破路费用,解决这一问题的唯一方法就是建立一支装备精良、经验丰富的专业听漏队伍。早在2001年,蚌埠中环水务有限公司管线管理所就组建一支听漏队,配备了麦克6相关仪,以及雷迪管线仪等国内先进的设备。经过近10年的实践发现,效果非常明显,使漏点定位和管道抢修得到了很好的结合,减少很多工作量。

2.3.2 土方开挖

土方开挖是管道抢修中必不可少的环节,又是比较费时的一个环节,目前,绝大多数供水公司抢修时大都采用人工开挖,费事又费时,遇到水泥路面只能用风镐一块一块地啃。漏洞大时不停水就无法继续开挖,停了水就会给用户造成困难。以往的挖土机械多是大型挖土机,马力较大,但机动性能差,机械就位要靠平板车拉,挖斗容量大,用于管道抢修就有牛刀杀鸡的感觉,不适用,并且在市政道路上,也不允许大面积开挖。因而,用于抢修,必须要采取一种小型、多功能的土方开挖设备。经过调研,一种新型的挖掘装载机凯斯(CASE)(俗称“两头忙”)能够比较适合供水管道抢修工作。这种设备采用橡胶轮行驶,一台主机可实现路面切割,液压路面破碎,土方开挖,管件设备吊装和土方回填等多项工作,既能够提高工作效率,又能够降低工人劳动强度,如果能够引进该设备,将使供水公司抢修的时间缩短一半以上。

2.3.3 抢修材料

针对不同的管材,不同的漏水情况,要采用不同的抢修材料,管道漏水和破损的形式有:(1)接口漏水,(2)管身穿孔漏水,(3)纵向断裂及环向开裂等。

(1)接口漏水:原先多采用停水后,剔除原接口填料重新打麻丝做灰口,接口养护后送水的做法。近年来,一些厂家开发出在漏水较小状况下使用的快速抢修管件:哈呋大头。见附图3。该配件能够在不停水状态下,安装于漏水处,安装完毕即可送水。但由于泄水孔较小,在漏水较大时,无法安装,因此,我认为在哈呋大头上留有两孔,孔径DN50mm,在漏水较大时可在两孔处加阀,泄水,排气,安装完毕后即可关阀、送水。该材料最大的优点是安装快速,因为是胶圈密封,如经过改进后,可基本实现不停水抢修。

(2)管身穿孔漏水:传统抢修方式是加钢制套筒,打麻丝做灰口养护后送水。现由于新材料开发也可使用哈呋节(见附图4),可基本实现不停水抢修。

(3)管身环向断裂及纵向开裂:管身环向断裂时也可采用哈呋节。但管身纵向断裂时,必须视纵向断裂的情况而定如裂缝较短(30cm以内)可用锯条在裂缝端点处浅浅地横锯一刀,以防裂缝继续纵向延伸,然后加上哈呋节即可送水。

现厂家生产的哈呋大头和哈呋节多是定型产品,尺寸是根据球墨铸铁管和铸铁管外径制作的,砼管和塑料管则无法使用。

对于砼管和塑料管仍要采用钢板卡进行抢修,但目前采用的是停水加钢板卡的做法,用水泥打口后养护时间也较长,因而抢修时停水时间很长,下面就砼管和塑料管不停水抢修进行一些探讨。

不停水抢修也就是我们常说的带水带压抢修,其抢修时的关键难点有二,其一是在抢修处是否能够排除残留空气和成功泄压,其二是做好灰口后能否快速养护,让灰口承压。

在翻阅参考书籍并和有经验的职工探讨后,我们认为这两个难点都可以解决,于是提出了以下设想:在钢板卡上部设置DN25mm排气孔,并加装阀门,在钢板卡下部设置DN50mm泄水孔,并加装阀门见附图3,钢板卡安装完毕后,排气孔和泄水孔打开,打麻丝阻水并生根(麻丝要打得相对硬些),然后做石棉水泥灰口,注意做灰口后,灰口槽内留有2-3cm不做灰,最后用快速堵漏剂UPI封口,待UPI凝固后(常温下UPI凝固时间约为5~10分钟),关闭泄水阀和排气阀即可。

供水管网快速抢修方法涉及到很多方面的因素,做好管网抢修工作首先要做好供水管网管理工作,充分掌握抢修各个环节的信息,在工作中不断总结经验,改变工作思路,从而最大限度地实现安全、优质、高效供水。以上是对供水管网快速抢修方法的一些探讨和设想,随着科技的发展,新材料和新工艺的出现,不停水抢修将不再是无法解决的难题,我们的供水将更有保障。

参考文献

[1]张琴,汪冰.《如何提高供水管网抢修效率》.

最适宜高科技工作的美国城市 篇11

No.1西雅图华盛顿州(seattle.Wash

2001年-2011年就业增长:14.4%

2006年-2011年就业增长:15.7%

2009年-2011年就业增长:4.4%

2011年高科技工作密集度:2.03

NO.2巴尔的摩马里兰州(Baliimore。Md,)

2001年-2011年就业增长:18.6%

2006年-2011年就业增长:15%

2009年-2011年就业增长:4.2%

2011年高科技工作密集度:1.5

NO.3哥伦布俄亥俄州(Oolumbus。ohio)

2001年-2011年就业增长:0.5%

2006年-2011年就业增长:16.7%

2009年-2011年就业增长:5.5%

2011年高科技工作密集度:1.26

NO.4罗利北卡罗来纳州(Raleigh。N.C.)

2001年-2011年就业增长:2.8%

2006年-2011年就业增长:8%

2009年-2011年就业增长:6%

2011年高科技工作密集度:1.83

NO.5盐湖城犹他州(Salt LakeCity Utah)

2001年-2011年就业增长:3.8%

2006年-2011年就业增长:5.6%

2009年-2011年就业增长:5.2%

No.6杰克逊维尔佛罗里达州(Jacksonyilfe。F1a.)

2001年~2011年就业增长:14.6%

2006年-2011年就业增长:5.4%

2009年-2011年就业增长:1.4%

2011年高科技工作密集度:0.81

N0.7华盛顿特区(WashingtonD.C.)

2001年-2011年就业增长:3.8%

2006年-2011年就业增长:1.4%

2009年-2011年就业增长:1.7%

2011年高科技工作密集度:2.39

No.8新奥尔良路易斯安那州(NeW 0rleclrls.La.)

2001年-2011年就业增长:79.8%

2006年-2011年就业增长:9.8%

20D9年-2011年就业增长:9.7%

2011年高科技工作密集度:0.63

No.9河滨一圣伯纳迪诺加利福Ze,亚州(Rivers-de-sanBernardino.Calif.)

2001年-2011年就业增长:21.2%

2006年-2011年就业增长:4.1%

2009年-2011年就业增长:4.7%

2011年高科技工作密集度:0.51

No.10圣迭戈加利福尼亚州(san Dieclo.Calif.)

2001年-201 1年就业增长:0.5%

2006年-2011年就业增长:2.6%

2009年-2011年就业增长:1.5%

2011年高科技工作密集度:1.73

四川省启动“无线城市”规划工作 篇12

本刊讯为服务“两个加快”大局,加速我省3G建设步伐,促进信息服务业快速发展,2009年6月四川省政府决定启动“无线城市”规划工作,由省通信管理局负责组织落实。

“无线城市”即“宽带无线城域网”,是用高速宽带无线技术覆盖全市所有行政区域,向用户提供在不同地点获取信息的服务,是现代城市重要基础设施之一。四川省“无线城市”规划范围为全省,重点是成都、德阳、绵阳、乐山和眉山五个城市,规划期从2009年至2012年。

按照工作计划,省通信管理局和支撑单位组成的调研组在6月下旬分别到电信、移动、联通三家基础电信企业和五个重点城市收集地方社会经济发展和3G网络建设情况,了解当地信息服务需求,并就“无线城市”建设目标、运营模式、技术路线、保障措施等进行深入的交流,为规划的编制打下良好的基础,预计全省“无线城市”规划将于8月底编制完成。

上一篇:无机发泡保温板下一篇:生活地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