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电改造工程

2024-10-04

机电改造工程(共9篇)

机电改造工程 篇1

1 引言

建安工程中的主要组成部分之一的机电设备安装工程, 是较为传统的建安项目。一般来讲, 机电设备安装的过程需要经过设备进场、设备安装和设备验收三个阶段。在一切承包式的合约关系下, 大部分机电设备的材料也由施工方代为采购。传统的思维中, “建”与“安”是不同的概念, 其本质的问题在于安装工程在结束时需要有试车过程。

2 机电设备安装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2.1 基础安装方面

(1) 设备紧固与联结问题。螺栓结构是机电设备安装的基础。如果螺栓连接过紧, 长时间受到电磁力和机械力的作用回导致金属疲劳, 容易引起螺牙滑丝或者剪切等问题, 因此出现装配的松动现象。机电设备中的螺栓、螺母连接如果传导电流, 就要对其电热效应加以重视;如果连接过松, 接触电阻变大, 传导电流时容易发生容性电弧, 设备灼烧发热, 极易造成恶性循环, 最终引起接地短路及断开故障。

(2) 机电设备基础位置及标高与现场不符。机电设备的安装过程不可或缺的一步就是对机电设备的基本位置进行标高, 这样做的目的是为了保障安装的准确性。设备配件在车间加工过程中的误差, 很容易造成设备在实际安装中的尺度与设计图纸不符, 这就导致了最初按照图纸设计布置的设备基础或者其他前期安装部分与某个配件不配合。这就加大了设备安装的难度, 同时也提高了安装成本。

(3) 施工强度保证。机电设备在安装使用另一个常见问题则是由于机电设备基础强度不够而引起的基础损坏振动, 一旦安装过程中设备的基础强度不够或者是没有达到标准要求, 机电设备使用过程中就会因振动而发生基础损坏。

2.2 安装工艺问题

首先, 机电设备垫铁问题。在运行过程中, 有效承担设备的重力以及其振动力的是设备的垫铁, 一旦垫铁处理何当或者安装不合适, 设备运行就会出现问题。一般来说, 垫铁过高或者是位置不当是垫铁常见的问题。其次, 轴承或其他轴承相关部件问题。如果轴承或其他轴承相关部件安装调整出现较大的误差, 则会导致设备使用后振动过大, 出现这种现象也有可能是一些零件温度太高的原因, 而使设备无法正常使用。再次, 同轴度和水平度问题。在机电设备安装过程中, 如果没有处理好同轴度和水平度的问题, 则设备就无法正常运行, 极易造成摩擦过大而出现事故。

最后, 缺少检测方法和工具。在设备进行试用的过程中不使用科学的检测方法和工具, 就无法有效检测机电设备相关部位的温度和振动频率, 因此也就不能及时发现设备中存在的问题。

2.3 设备本身的问题

(1) 控制系统与设备结合不匹配。随着科技的进步, 机电设备的种类不断增加, 性能也在不断提高, 可供选择的类型也逐渐增多, 此时, 采购合适的机电设备则显得尤为重要。如果电气控制系统与设备之间无法匹配, 就会使设备在使用过程中启动频繁, 极大的降低了设备的使用寿命。

(2) 现场安装的机电设备类型、规格与要求存在偏差。在采购机电设备的过程中, 常常会出现采购回来的机电设备类型、规格与实际要求的类型、规格不符的现象, 这样极易产生质量事故。

3 机电设备安装工程技术改造办法

3.1 安装过程中的改善措施

(1) 严格按照安装程序实施安装。系统的机电安装程序是长期以来业内人员共同摸索的成果, 也是经过长期的工程实践证实的。但是, 传统的机电安装程序不一定完全符合新型机械的安装。所以, 机械在出厂时, 厂家会编制较为精细的安装程序。按照这一安装程序进行安装会较大程度的节省施工时间, 降低安装成本。

(2) 严格按照计划方案施工。虽然在实际安装过程中, 很容易遇到厂家设计的安装流程与现实安装环境存在不符的情况, 这种状态下, 要经过重新推敲设计, 对于各方面因素都考虑周全的情况下进行施工。因为在厂家的机械设计工程师设计的安装方案要求经过了ANSYS的流媒介测试及设备的应力应变有限元分析, 与现场的即兴设计相比, 前者一定是最科学、最合理的。所以, 在施工安装中, 必须严格按照规定流程来安装。

(3) 安装态度严谨、安装过程要统一规划。大家都知道, 机电设备安装极其繁杂、特殊, 所以在机电设备安装的过程当中, 必须统一规划, 并安排专门的管理人员, 全权负责机电设备安装的监管、督促和检测工作。与此同时, 在进行机电设备安装时要注意征求安装工人的建议, 因为其都是经过长期实践得来的宝贵经验, 会给安装提供不少捷径。在施工前期, 管理人员要统筹做好安装计划, 哪一阶段应该进行到哪一个步骤, 需要如何准备, 特别是原材料何时运到场地, 做到了如指掌, 以保证机电设备正常、有序运行。

(4) 安装工序控制。在人员组织方面, 一定要在施工前明确施工劳动组织方法, 精确计算现场人员需求量, 在有限的人员配给条件下优先对于工序复杂, 人员需求量大的安装项目提供人员保障。对于可以并行操作的安装项目要合理分配施工人员, 保证并行项目齐头并进, 防止出现部分安装完成后其他环节滞后的情况, 更需要防止出现人员配置不合理带来的“一个人干一群人看”的状态。

在电源、压风等能源的供应上, 也应该合理配置, 防止出现能源不足影响安装工期的情况。而对于劳动工具、劳动保护、后路管理、物资供应等环节, 也应该精细设计, 精益管理, 做到万无一失。

(5) 及时检测。机电安装阶段的检测目的, 主要是紧固件的预紧力测试、焊接缝的探伤测试、基础结构的垂直度和水平度测试等。这些安装过程的测试, 是确保机械安装过程中的机械强度符合设计要求, 严防设备运行过程中过早的出现机械疲劳和机械破溃的事故。对于设备机械强度不能负荷设计要求时, 必须采取有效的措施进行整改。

(6) 人力资源管理。部分安装企业安装工人是在人力资源市场上临时招募, 这就导致了管理人员对于安装工人之前的技能及业务素质一无所知, 这给管理带来的较为现实的困难。所以, 建立健全人力资源管理制度, 与劳务人员建立相对稳定的人力资源管理关系, 同时加强资质证件管理, 保证关键岗位的技术工人均做到持证上岗, 是保障施工进度、施工安全和施工质量的有效方式。人本管理并不是表面上的对员工嘘寒问暖, 而是将管理主体放到员工身上, 因为员工既是设备的操作者, 也是方案的执行者, 只要管理好了“人”就可以实现整个项目的有序管理。而在人本管理的模式下, 要严格强调安全的重要性, 在安装项目中, 只要人不主动或者无意的犯错, 就不会出现事故。通过对于人的安全教育, 实现整个团队的“安全第一”的氛围, 才可以使得各种完全管理措施得到有效的实施。

3.2 通电调试

在机电设备安装完工之后, 清扫场地是必不可少的一个重要步骤。通常情况下, 设备安装完成后要经过仔细检查和准备后, 要进行最后的调试步骤。调试过程的原则是“先单机后联调;先手动后自动;先就地后远方 (遥控) ;先空载后负载;先点动后联动。”通电调试应该尽可能的全面, 严格按照调试方案做到不跳步不漏步, 否则很难发现设备安装过程中的一些潜在问题, 造成设备交付后无法正常运转导致“尾款变违约金”的问题。

3.3 验收

设备的验收分为多个步骤, 一般来说, 首先是施工企业的自我验收, 确保按照验收流程没有较明显问题后, 再邀请监理方、投资方、业主等进行正式验收。验收的过程有专门的验收方案逐条进行, 在合理的质量标准化控制体系的管控下, 一般的系统都可以顺利的通过验收。而在企业内部验收中, 如果能够做到对于验收方案中的每一项进行排查, 就不会在实际验收过程中出现任何问题。

如果甲方提出对于工程项目进行修改, 应该严格履行合同, 对于合同规定应完成未完成的项目, 可以无条件修改, 而对于附加要求, 则可以根据后续的谈判逐一解决。甲方在验收过程中添加附加条件的情况较多, 这就考验了安装单位的谈判能力。

4 结语

总而言之, 作为建筑工程项目中一个极为关键的组成部分, 机电设备安装对整个项目施工质量的好坏以及建筑工程的整体性能都有着决定性的作用。而对机电安装过程中存在问题的分析与处理, 不仅降低由安装不当造成的机电设备运行事故的发生率, 提高机电设备的运行效率, 还能提升整个建筑工程的施工质量及使用性能。

摘要:随着我国经济的迅猛发展、科技的进步以及施工技艺的不断完善, 我国机电设备有了质的发展。目前, 机电设备在建筑工程以及一些发电等设施中已经被普遍用到, 且施工技术与管理秩序也越来越规范。从机电设备的安装流程入手, 分析研究了其在安装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并提出了几点改进措施, 希望对行业相关人员安装机电设备能有所帮助。

关键词:机电设备,安装技术,措施

参考文献

[1]解志国.关于机电设备安装施工技术的探讨[J].科技风, 2010, (10) :55-57.

[2]黄丽红.论机电安装工程施工管理[J].中国城市经济, 2011, (23) :69-72.

[3]李庆忠.机电设备安装技术问题之探讨[J].山西建筑, 2011, (04) :12-14.

机电改造工程 篇2

摘要:由于煤矿生产条件和生产环节的复杂性,这给机电设备管理工作提出了新的课题。因此,应加强煤矿机电设备基础工作,重视煤矿机电设备检修工作,进行机电设备的技术改造,强化质量标准化管理。

关键词:煤矿机电设备维修技术改造质量管理

近年来,矿井的机械化程度不断提高,由于煤矿生产条件和生产环节的复杂性,机电设备的使用范围大大增加,这给机电设备管理工作提出了新的课题。传统的机电设备管理方法已不能够适应当前形势的发展,因此,应大力加强机电设备管理工作。

1、加强煤矿机电设备技术的基础工作

(1)建立健全煤矿电机设备管理制度。在煤炭行业中,机电设备管理涉及面广,工作量大,必须有一套健全的机电管理制度。如《机电设备管理制度》、《机电设备大、中修管理办法》《机电设备档案管理制度》等,让设备管理人员在设备管理中有章可循,严格按各种管理制度开展工作,确保设备管理工作的顺利运行。

(2)建立完善煤矿机电管理机构。要在企业中形成完善的设备管理体系,要有专门的组织机构负责领导、协调设备管理与维修系统的正常运作,各基层单位设置专职的设备管理机构,负责制定设备全过程的管理与维修人员完成企业管理的各项技术经济指标。各个机构在设备的选型、采购、现场管理、设备维修、备件质量管理、设备档案资料管理、设备报废等各项工作都有专人负责,所有设备管理人员严

格按照设备管理制度和工作要求,随时对设备的使用,维修情况及设备的技术状况进行检查,确保设备正常运转。

(3)加强煤矿机电设备的监管力度。为保证设备的完好率、待修率、事故率,达到有关规定的目标,就要将各项技术指标作为考核内容,分解到各个生产矿井和基层单位,对生产矿井和基层单位实行月考核、季评比、年表彰,从而调动各生产矿井和基层单位抓好设备管理的自觉性;为保证各项制度的落实,各单位要设置专职设备管理人员,专职设备管理人员、井下现场使用管理人员,并且实行分片包干制度,对专职管理人员的工作,由上级领导负责监督。凡是上级领导查出的问题,而专职管理员未发现,对专职管理员进行处罚,并由其监督整改。凡专职管理发现的问题,要及时下发整改通知单,限期整改,并对使用单位和有关人员进行处罚。严格遵循“四不放过”原则,对当事人及部门领导进行严肃处理,并通报批评,使大家从中吸取教训,降低事故率。严格配件及材料的质量和计划管理,保证设备的良好性能。

2、重视煤矿机电设备检修工作

(1)煤矿机电设备的日常检修。针对生产实际,生产单位要制定机电设备日常检查、检修管理办法,并确定每日检查、检修时间。各生产单位根据本单位生产实际,每天拿出2 ~ 4 h时间作为设备的日检时间,由包机维修工负责,对设备进行检查、检修,确保设备一般隐患不过班,重大隐患不过天,杜绝设备带病运转,将事故消灭在萌芽状态。

(2)煤矿机电设备的定期检查检修。要严格执行每年不低于1-2个检修日进行停产检修制。根据设备平时检查、技术测定及运转状态,年初由机电矿长组织有关设备管理、维修人员进行编制当年设备停产检修计划,并严格按计划抓好落实,检修重点要放在平时不能停运的设备上,重点解决设备零部件磨损或腐蚀超限,恢复设备技术性能,对设备进行技术鉴定,更换润滑油等,确保机电设备性能处于良好运行状态。

(3)煤矿机电设备的大修。要根据各单位设备使用状态,技术鉴定情况,每年编制设备大修计划,上报批准后,将费用分解到各有关单位组织实施,职能部门监督执行。同时应建立设备大修质量验收制度。由职能部门、承修单位、使用单位三方面验收合格后方能投入使用,否则,不予结算修理费用,并责令其返 修至验收合格为止。在管理上要掌握规律,完善制度,严格考核,防治结合,有效地保证了 设备维修质量。

3、进行机电设备的技术改造

在煤炭行业中,技术改造是企业走向内涵为主的扩大再生产,适应市场经济要求,调整产业结构,提高生产装备水平和新工艺水平,提高产业质量和经济效益的有效手段之一。我们要想提高企业的生产效率和经济效益,就必须尽可能的依靠科学进步,采用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本着少投入,多技改的原则,加大更新改造的力度,充分发挥广大知识分子和科技人员的主体作用,不断提高科学技术成果的转化率。依靠科技进步,保证企业在市场 中的竞争能力。

4、强化机电设备质量管理

煤矿机电设备检修与改造 篇3

1 机电设备的检修

1.1 日常检修过程中需要注意的事项

(1) 通过制定标准的日常检修参考, 负责维修的工作人员要对该标准中的各项进行全面的探讨与检测, 若有问题与不足, 及时处理与补充。 (2) 定时对机电设备进行检修, 使煤矿机电设备的检修工作成为一种常规工作。 (3) 加强对机电设备的检查, 若发现部分小问题, 可以在设备闲置时间段进行及时的维修, 并保证不让存在故障或安全隐患的机电设备投入使用, 为了从根本上减少故障的发生, 要求工作人员每天都采取排除隐患的有效措施, 保证生产工作的正常运行。

1.2 定期检修过程中需要注意的事项

对于机电设备上的小问题、小故障, 可以通过日常检修进行解决。在检修的过程中, 需要注意以下几点问题: (1) 通过对平时的使用频率与检修次数进行机电设备检修顺序与时间的编排, 对于使用频率高或平时易出现故障的机电设备要相应增加检修的次数与时间。 (2) 对于不能经常停止的机电设备要进行更加全面的检修, 对设备零部件的磨损与腐蚀情况要一一检修, 通过及时对零部件的修理或更换, 减少机电设备在工作中的故障发生率。 (3) 对于平时工作时间较长或负荷较大的机电设备, 通过全面检修, 对部分没有出现严重磨损的零部件也要进行定期的更换。由于设备经过长期的损耗, 其工作性能已大大降低, 满足不了煤矿开采的需求。只有通过及时的更换, 才能提高机电设备的工作性能与效率。

1.3 大修过程中需要注意的事项

由于煤矿机电设备有具备一定的使用寿命, 经过长时间的运作, 机电设备会出现不同程度的磨损或损坏, 需要通过大修来改善机电设备的整体性能。在大修过程中, 必须要注意以下几点: (1) 针对煤矿机电设备现状编制相应的大修计划, 按设备大修时间要求进行。根据机电设备的实际使用情况, 合理编制, 将编制好的大修计划提交到相关的管理部门批准, 最后在相关部门的监管下实行。 (2) 对设备部件进行检测、修复, 申报配件先检测再装配, 装配工艺应按标准工艺执行, 装配环境应符合设备检修要求。 (3) 机电设备大修标准应遵从设备出厂标准, [添加部分]对进行过大修的设备加大检验测试的力度, 必须是在确保合格的前提下才可以继续使用, 对于不合格的设备需要再次大修, 直至合格为主。

2 机电设备的技术改造

2.1 高新技术的应用

我矿通过对产业结构进行合理的调整, 提高采煤的工艺水平与设备水平, 从而提高企业的产业质量与经济效益。通过对先进技术、工艺以及设备的应用, 使机电设备的改造工作更容易进行, 提高了工作人员的劳动效率, 并缩短改造的工期, 提高机电设备的使用效率, 扩大企业的生产规模, 实现产业结构的合理调整, 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 最终提升企业的竞争力。

2.2 高技术人才的应用

在煤矿机电设备的应用中, 需要高技术人才提供理论知识的支持。国内煤矿行业在过往对高技术人才的要求较低, 在机电设备的使用中, 由于操作者的水平低下, 经常出现不科学操作、蛮干或错误使用的情况, 使机电设备造成极大的损伤, 降低了设备的使用寿命。因此, 当今企业必须要加大高技术人才方面的投入, 通过高技术人才对机电设备进行掌控, 使设备可以长时间进行合理的运行, 保证了其使用效率, 提高企业的经验效益。

3、机电设备的管理

3.1 建立高素质的设备操作队伍

对于煤矿企业而言, 就算拥有先进的机电设备, 倘若没有高科技人才的运用, 就无法发挥出先进设备的主要职能, 浪费了先进的机电设备的投入资金。因此, 必须建立高素质的设备操作队伍。 (1) 要确保每一位操作人员都要有专业的操作技能, 不仅要对设备充分了解, 还要掌握设备的应用技巧。同时, 还要熟悉设备的保养与日常检修工作。 (2) 要建立高素质的设备操作队伍, 提高操作人员的责任感, 能用心对机电设备进行检查检修。

3.2 推进设备的信息化管理

目前, 可通过运用信息化技术进行煤矿企业的有效管理, 提高管理的水平, 促进煤矿机电设备的应用与发展。 (1) 在进行机电设备的选型、安装、调试时, 可以利用计算机进行调节, 使操作更加方便, 提高工作的效率。 (2) 通过机电设备管理信息数据库的建立, 把每一台设备的维修情况与使用寿命全面记录下来, 并进行提醒功能的设置, 保证机电设备及零件的及时维修或更换。 (3) 通过档案管理制度的构建, 将所有的机电设备信息记录在档案上, 并将财务管理与相关管理人员进行统一的编制, 将机电设备管理和经济、行政管理直接挂钩, 确保机电设备在工作中的正常运行。

3.3 责任制管理的实行

在煤矿机电设备的管理过程中, 可以采用岗位责任制进行管理。在每个岗位上都要安排专门的管理人员, 落实该人员的岗位职责, 全力做好本职工作。 (1) 操作人员要严格按照标准进行操作, 并安排相关的监督人员, 确保每个岗位上的工作都符合操作标准。 (2) 对每个维修人员安排不同的维修工作, 使维修工作人员的岗位职责更加细致化, 提高工作人员维修的质量, 避免了由于疏忽引起的设备故障。 (3) 管理人员也应进行分工管理, 明确自己的岗位职责, 明确自己的管理区域与内容, 提高管理人员的管理意识, 确保机电设备的安全使用。

结束语:在煤矿开采的过程中, 要加大对机电设备的检修力度, 并通过先进技术与技术人才的投入, 使机电设备的优化改造得以实现。同时, 要加强对机电设备的管理力度, 通过科学有效的管理, 确保煤矿机电设备的安全、高效运行, 在提高企业经济效益的同时, 保障采煤人员的安全。

摘要:机电设备的应用是煤矿生产的前提条件, 本文从机电设备的检修与技术改造进行分析, 并对机电设备的科学管理提出合理的建议。

关键词:煤矿企业,检修,技术改造,机电设备

参考文献

机电改造工程 篇4

1.1 为规范机电类特种设备安装、改造、维修单位行政许可评审工作,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许可法》、国务院《特种设备安全监察条例》和国家质检总局《机电类特种设备安装改造维修许可规则(试行)》(国质检锅[2003]251号)(以下简称“许可规则”)的有关要求,制定本指南。

1.2 本指南明确了机电类特种设备安装、改造、维修行政许可评审工作的基本程序、内容及相关的注意事项。

1.3 机电类特种设备安装、改造、维修单位资格许可评审分为取证评审、换证评审、增加施工类别评审和提高施工等级评审四种。

1.4浙江省的单位申请机电类特种设备安装、改造、维修许可的受理机构是浙江省质量技术监督局。从事机电类特种设备制造、安装、改造、维修的单位,可以一并向制造许可的受理机构申办安装、改造、维修许可,也可以按管理权限分别向国家质检总局和浙江省质量技术监督局分别申请制造和安装、改造、维修许可。

1.5申请单位对所提交的申请书和见证材料的真实性负责。评审机构应当遵循公开、公平、公正、便民的原则,遵守评审工作纪律,尊重申请单位的知识产权和商业、技术秘密,对评审结论承担法律责任。

1.6机电类特种设备安装、改造、维修单位资格许可评审的内容、要求和方法详见《浙江省机电类特种设备安装改造维修行政许可条件评审细则(修订)》及其附件(以下简称“评审细则”)。2 基本程序

浙江省机电类特种设备安装改造维修行政许可工作基本程序:详见行政许可工作流程图(图1)。2.1 申请

申请单位经自评认为具备评审细则所规定条件的,可持以下申请材料,报送浙江省质量技术监督局办事大厅:

(1)申请单位的法人营业执照的复印件;

(2)《特种设备安装改造维修许可申请书》(以下简称《申请书》);(3)申请单位的质量手册。

申请单位在注册地之外的省、自治区、直辖市设有分支机构的,如分支机构独立承担法律责任,分支机构应在所在地单独申请相关资格;如分支机构不独立承担法律责任,其特种设备施工资格应向其“法人”注册地的受理机构一并申请,约请分支机构所在地的评审机构评审,并与其“法人”相应资格的评审同期进行,评审结果应征求分支机构所在地省级特种设备安全监察机构的意见。取得许可的,其“法人”的《许可证》上应注明该分支机构及许可的施工类别范围。施工单位在注册地外本省其他市设立施工点的,应在《申请书》中注明已设立的所有施工点,并建立与其实际工作相适应的控制程序。2.2 受理

受理机构接到申请材料后,在5个工作日内,作出受理或不予受理的决定。2.3 约请

申请单位收到受理机构的同意受理的通知后,持经签署同意受理意见的《申请书》、申请单位的质量手册和自查报告,填写《约请函》(附件1),约请经国家质检总局核准的机电类特种设备安装改造维修评审机构进行许可条件的评审。

同时申请制造、安装、改造、维修许可的单位,可以一并向经国家质检总局核准的具有制造、安装、改造、维修许可资质的评审机构进行评审,也可以单独向本省机电类特种设备安装改造维修评审机构进行评审。

评审机构在接到申请单位的《约请函》后,应在5个工作日内,作出接受或不接受约请的决定,并和申请单位商定现场评审的大体时间。2.4 评审

评审工作基本程序:详见评审工作流程图(图2)

评审机构应向申请单位及时提供许可规则、评审细则和评审指南,说明评审注意事项和应准备的材料(申请单位的质量管理体系准备工作还应按评审细则要求,做好相应内审和管理评审工作。)评审工作分为:准备、现场评审、出具评审报告三个阶段。准备阶段评审机构应组成评审组,指定评审组长、对申报材料进行书面审查、确定现场评审时间、通知省局特种设备安全监察机构。现场评审主要是首次会议、现场检查、意见交流和末次会议。现场评审结束后,评审组长应汇总评审记录和提出《现场评审意见书》报评审机构,有整改期限要求的还应当确认整改结果,经评审机构审查合格,按批准程序制作和出具评审报告。2.5 审查发证

受理机构接到评审机构提供的评审记录和《评审报告》等材料后,在20个工作日内作出是否颁发《许可证》的决定;20日内不能作出决定的,经本行政机关负责人批准,可延长10日,并将延长期限的理由告知申请单位。决定颁发《许可证》的,按规定报送国家质检总局特种设备安全监察局并公告;决定不予许可的,应按《行政许可法》的规定向申请单位出具《不予行政许可决定书》,说明理由并告知申请单位享有依法申请行政复议或者提起行政诉讼的权利。2.6 公告

取得《许可证》的单位及其许可的施工范围,由发证部门公告。

浙江省质量技术监督局的网站是浙江省质量技术监督局政务网。申请单位向浙江省质量技术监督局申报安装改造维修许可的,可以在浙江省质量技术监督局政务网查阅受理和审批结果(见“政务公告”栏),也可以查阅全省已经取得特种设备行政许可的单位名单和许可范围。3 评审工作 3.1 评审准备

3.1.1 评审机构收到《约请函》后组成评审组,确定评审组长和评审组成员。评审组由2名以上(包括2名)经国家质检总局特种设备安全监察机构考核合格的评审人员组成,必要时可邀请专家参加。

3.1.2 评审组长应依据评审细则对申请单位提供的资料特别是质量手册进行初步审查,对于存在不符合内容的应及时向申请单位进行反馈。

3.1.3 申请单位可在自我评定合格后,与评审机构协商确定现场评审时间。评审机构在确定评审时间后,向申请单位发出《现场评审通知函》(附件2),将现场评审计划通知申请单位。评审机构应将现场评审时间通报省局特种设备安全监察机构。省局特种设备安全监察机构可以指派1名特种设备安全监察员(以下简称“监察员”)到场,现场监督评审工作。3.2 现场评审要求

3.2.1 评审组应当实行评审组长负责制。组长负责现场评审工作的计划安排、人员分工、主要会议主持、起草《机电类特种设备施工单位许可条件鉴定评审报告》(附件1,以下简称“评审报告”),确定评审组意见等。评审组长对评审组现场评审工作程序的规范性、现场评审结论意见的客观性和公正性负责。

3.2.2 评审人员对承担的具体评审工作及所填写的各项评审记录的客观性和公正性负责。3.2.3 现场评审工作接受省质量技术监督局特种设备安全监察处派出的安全监察员(省局指派,下同)和申请单位的监督。3.2.4 现场评审重点:

3.2.5 取证评审、增加施工类别及提高施工等级评审:

评审重点是施工单位基本条件的真实性、符合性和质量管理体系的适宜性、可操作性尤其是持续改进的能力。

对于已经取得相应特种设备制造许可的单位申请安装、改造、维修许可证的,其评审重点是人员持证、设备、质量管理体系尤其是施工方案管理等条件。

评审应注重实际,提高效能,取证评审的时间一般为1-2天,增加施工类别和提高施工等级评审的时间一般为1天。需要对省内其他施工点现场评审的,可酌情增加评审时间。3.2.6 换证评审。除了取证评审规定的内容外,换证评审的重点是以下内容:(1)是否存在超出许可范围施工等违规行为;

(2)有关法律、法规、规章、安全技术规范、标准的执行情况;(3)质量管理体系运转情况,尤其是持续改进机制的建立;

(4)按照《许可规则》中《基本条件》和《业绩要求》考核施工业绩;

(5)随机抽查安装、改造、维修保养现场工作质量(每种施工类别原则上均需抽查);(6)为用户服务情况和用户反馈分析和处理情况;(7)有无重大设备安全质量事故等。

换证评审的时间一般为1天,不超过2天。

对本省设有施工点的申请单位在进行现场评审时,还需审查对施工点的控制要求及其执行情况,必要时随机抽取一个施工点进行现场核实。3.3 现场评审过程

3.3.1 预备会(评审组长决定,必要时举行;申请单位不参加)确定评审实施计划,明确评审方法及注意事项,进行人员的分工。

评审组长应提前通知省质量技术监督局特种设备安全监察处评审的具体时间、地点、联系方法,以便省局特种设备安全监察处指派安全监察员(包括委托市县局特种设备安全监察机构指派安全监察员)监督现场评审。3.3.2 首次会议

评审组长主持,评审组成员、安全监察员及申请单位法人、质量管理和技术负责人及其他有关部门负责人参加,参加会议的人员应签到。会议内容主要包括:

(1)评审组长介绍评审依据、介绍组员及分工、评审计划安排,明确需要配合事项;(2)申请单位负责人介绍单位概况、资格许可评审准备情况和自查情况;

(3)申请单位负责人明确联络人员,落实现场评审工作场所及其它相关配合事宜。(4)评审组长向申请单位提交《评审工作反馈意见表》(附件3)。3.3.3 现场检查

现场检查应根据《评审细则》规定的内容和要求,采取巡视、观察、听取汇报、交谈、查阅文件和记录、口试(必要时笔试)、现场实际操作等方式进行。3.3.4内部交流及与企业意见交换

现场检查结束后,评审组应当内部交流评审情况,汇总和研究发现的问题,确定初步评定意见。评审组向申请单位负责人及有关人员通报现场评审意见,反馈存在问题,听取申请单位申辩,必要时应进行复核。

评审组长确定评审组现场评审意见,出具《现场评审意见书》(附件4)。3.3.5 末次会议 评审组长主持,评审组全体成员、监察员和申请单位负责人、技术和质量负责人及有关部门人员参加,参加末次会议的参加人员应签到。末次会议内容主要包括:(1)评审组成员陈述现场评审工作概况;(2)评审组长宣读《现场评审意见书》;(3)申请单位负责人讲话;

(4)申请单位负责人确认《现场评审意见书》。

3.4.1 评审机构根据评审组的评审记录和评定意见以及《许可规则》中的规定,经评审机构负责

人批准,确定最终评审结论。

3.4.2 对现场评审意见定为“基本具备条件”的,申请单位应在6个月内,根据《现场评审意见书》的内容进行整改,并向评审机构提交整改报告及相关的见证资料请求整改复核。评审机构一般采用资料审查方式进行复核,必要时进行现场评审确认。如申请单位在6个月内未向评审机构提出整改复核请求或复核结论为不符合的,其评审结论定为 “不具备条件”。

3.4.3 评审结论定为“具备条件” 或“不具备条件”的,评审机构在完成现场评审(或整改复核)后的15个工作日内,汇总《申请书》、评审记录与签署了评审结论的《评审报告》,报送

受理机构。投诉、申诉及行政救济

4.1建立许可评审反馈制度。评审机构的评审组长在现场评审首次会议结束前应将《评审工作反馈意见表》交申请单位负责人,并告知在现场评审结束(有整改要求的在整改期满)后的5日内直接寄送省质量技术监督局特种设备安全监察处。

4.2 申请单位认为评审组评审人员有违规、违纪行为的,可以书面形式或其他方式向省质量技术

监督局特种设备安全监察处提出投诉。

4.3 申请单位对浙江省质量技术监督局作出的行政许可决定不服的,有权按《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复议法》、《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诉讼法》的规定,在收到决定书之日起60日内,向浙江省人民政府或国家质检总局申请行政复议或者在3个月内向杭州市西湖区人民法院提出行政诉讼。收费

5.1 申请单位应按有关规定,在约请评审时向评审机构交纳评审费用。

5.2 除上述费用外,评审组及评审人员不得接受申请单位以任何形式赠与或支付的酬金、补助费、劳务费、礼品等。

5.3 因评审机构工作失误或错误造成的申请单位损失,由受理机构依法承担民事赔偿后,向评审

谈机电排灌站技术改造措施 篇5

广东省地处祖国南疆, 由于濒临海洋、海岸线长, 易遭西太平洋及南海台风袭击, 台风以及台风带来的暴雨洪水灾害相当严重。广东降水充沛, 年平均降水量在1300mm~2500mm之间, 全省平均为1777mm。降雨的空间分布基本上也呈南高北低的趋势。降水的年内分配不均, 4~9月的汛期降水占全年的80%以上;年际变化也较大, 多雨年降水量为少雨年的2倍以上。洪涝和干旱灾害经常发生, 台风的影响也较为频繁。

为抗旱排涝, 减少自然灾害损失, 保障人民财产安全, 提高农业生产能力和改善农民生活条件, 从上世纪60年代开始, 我省建设了一大批机电排灌工程。目前, 我省已有固定机电排灌站2.6万多宗, 3.2万多台总装机110万千瓦。机电排涝面积491.43万亩, 占全省排涝面积758.45万亩的65%;机电 (含水轮泵) 灌溉面积421.95万亩, 占全省有效灌溉面积3121万亩的13.5%。

2 存在的主要问题

我省的机电排灌目前存在的主要技术问题有如下几点。

2.1 设备老化、工艺落后、技术性能差

我省现有的机电排灌工程大多建于上世纪60、70年代, 受当时的机械生产条件及测试检验水平的限制, 加上年代久远, 设备老化严重, 且大多数设备已经停产, 维修更换零配件困难。受限于当时的设计水平, 工程及设备大都存在布局不合理、机泵不配套、水泵选型不当等问题, 一直以来又受经济条件的制约没能给予必要的维修和更新改造, 导致工程设备老化严重, 运行效率低下。据统计, 现有的机电排灌设备中, 机组效率一般只有30%至40%, 出水量不足70%严重影响排涝抗旱能力。目前全省有80万千瓦 (占总装机的72%) 设备进入老化期, 其中近40万千瓦急需更新改造。

2.2 装机规模小, 设计标准低, 设施严重不足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 农业结构的调整及农业机械化的提高, 对排涝的要求也越来越高。1995年我省制定了城镇24h暴雨1天排干、农田3天排干的排涝标准, 与国内其他省市标准相比并不算高, 但我省大部分地区至今仍达不到这个标准。目前我省装机规模仅有110万千瓦, 根据规划, 要达到目前的排涝标准, 全省装机规模需160万千瓦, 相差31%。受当时的设计水平限制, 我省的大部分排灌站装机规模普遍偏小, 不能满足目前的实际要求。

3 技术改造措施

根据我省泵站实际情况, 对布局不合理、泵型不合理、设备老化严重、泵站能源单耗高的情况进行分析, 采取了如下具体技术改造措施。

3.1 老化泵型的更换

原有的水泵大多是产于五六十年代的轴流泵, 配电机等淘汰型设备。过去按水泵的富裕扬程加大来作为高保证率, 致使与经常工作的扬程差距很大, 水泵设计扬程太高, 而实际运行中根本用不上这么高, 水泵长期在低效率区运行, 另外会增加与水泵配套的电动机容量。这样导致一次性投资增大, 运行时的电能消耗增大, 对节能及经济运行都极为不利。改造时, 应根据泵站多年平均的工作扬程重新选择水泵。选择新泵时, 应先做好可行性分析, 可在原设备装置条件下对新泵进行装置特性试验, 根据水泵生产厂家提供的产品样本, 水泵性能曲线等资源, 对该水泵的运行效率η, 出水流量Q, 抽水扬程H进行校验, 根据工况点的校核确定水泵型号的最佳方案, 并给出有关性能参数, 和总流量要求一律调整为新型、高效通用水泵。

3.2 电动机与水泵的配套

电动机要与水泵配套, 除要满足实际性能和制造质量的要求外, 还应根据水泵转速与轴功率进行选配, 首先, 根据所选定的水泵流量Q, 扬程H及运行效率η, 求出水泵在选定参数下运行所需要的实际轴功率。电动机的额定转速应与水泵转速相适应 (直联者与水泵转速相同, 间联者视传动比而定) , 而电动机的额定功率则要符合最佳负载率β的要求。所谓最佳负载率, 就是电动机在此负载率下运行, 其可变损耗与不变损耗相等。此时电动机运行的总损耗最小, 电动机在最经济、效率最高的运行状态。通常当工作负载为额定负载的80%~100%时效率最高。电动机的额定功率选得过大, 则运行负载率会下降, 而导致电动机运行的总损耗增大。同时, 电动机的额定容量也不可太小, 否则会使电动机长期在过载情况下运行, 长期运行会损坏设备, 其结果是排灌站运行既不经济又不可靠。

3.3 选用经济管径, 提高管路效率

水管的阻力损失与管径的5次方成反比, 水管直径越小, 阻力就越大。出水管的经济管径为水泵流量开方后的0.65~0.8倍, 进水管的经济管径为水流量开方后的0.8~0.92倍。减少管路滤网损失可使用0.8mm钢丝代替滤网, 使过水断面空隙率增大而减少耗电。

3.4 改进进出水池、改善进水流, 提高水池效率

旧的进水池设计均采用结构简单的矩形进水池, 但矩形进水池两角易形成回流和漩涡, 致使水泵进水条件差而导致水泵效率下降。为提高水泵效率可将矩形改成多角形进水池, 经实践表明, 对进水池进行改造后两角的回流、漩涡消失。另外, 进水管要有足够的淹没深度, 当淹没深度不够时, 水亦会产生漩涡, 将空气带入水泵, 降低泵的效率。枯水期进水管的淹没深度应大于0.5m。

对原设计全部有出水池的泵站, 取消出水池, 改为直接出水。原有出水池无形中增加了出水池的损失, 水位涌高0.3m~0.5m。其效率损失在6%至10%之间。将水泵斜装 (或将水泵蜗壳转向) 这样可使进出水管直对进出水池, 以减少弯头。

3.5 对布局不合理的泵站进行重建

对进水流态极不合理, 严重影响水泵运行效率, 而且进水池淤积严重, 容易引起边侧回流、漩涡的泵站, 进行合理重建。避免“高射炮”式出水法由于出水管高于出水池的水面, 扬程损失大, 管口流出的水会在侧壁上产生反射波, 增加出水口的压力, 影响出水。及时清除流道堵塞物如果有杂质堵塞进出水管、叶轮或导流壳流道, 将使水量减少。

3.6 加装无功补偿装置

对没有安装无功补偿装置的泵站进行加装, 这是降损节能的有效措施。另外, 由于原设备老化、低压线路过长, 造成线路损失大。改造时, 可增设高压配电设施, 以提高用电质量、降低低压沿路损失。此外, 原LJ铝绞线一律改为VV2形护套电力电缆低压进线。

4 结语

兴建机电排灌工程, 必须认真做好规划工作。制定规划时, 要根据建设旱涝保收、高产稳产农田的要求, 结合本地区的自然地理条件和社会经济状况, 因地制宜进行规划和设计。在规划中要注意提水与自流结合, 提水与蓄水结合, 提灌与提排结合以及大、中、小泵站结合。合理地处理投资、耗能与效益三者的关系, 局部与整体的关系, 眼前与长远的关系。要通过认真的经济论证和比较, 使机电排灌工程的规划设计方案尽可能作到技术上可行, 经济上最优, 力求以社会最小的投入获得最大的产出。

摘要:我省的机电排灌工程大多建于六、七十年代, 由于当时的技术限制及年代久远, 目前存在运行效率低、装机规模小、设计标准低、设备老化、电能损耗大等问题。与当地社会经济的发展、农业结构调整对排涝灌溉的要求不相适应, 针对目前存在的问题, 就有关机电排灌站技术改造措施进行探讨。

大型泵站机电设备改造的技术措施 篇6

关键词:大型泵站,更新改造,机电设备,技术措施

一、工程概况

白银市白银区工农渠电力提灌工程大型泵站设计灌溉面积0.59万hm2, 设计流量6.41m3/s, 装机183台套, 装机容量3.57万k W, 总干总提水高度316.48m。由于工程始建于20世纪70年代初期, 建设标准低, 且随着设备的不断老化, 工程效率下降, 能耗逐年提高, 农民负担不断增加, 制约了农业生产的发展和产业结构的调整。针对存在的问题, 国家于2008年年底启动了大型泵站更新改造项目, 进行了泵站及机电设备的改造。

二、机电设备更新改造

泵站机电设备的更新改造应根据泵站安全鉴定复核结论确定更新改造方案。机电设备安全评定类别分为一、二、三、四类。其中, 一类设备技术状态良好, 保留使用;二类设备技术状态基本完好, 维修后可继续使用;三类设备技术状态较差, 设备的主要部件有损坏, 存在影响运行的缺陷或事故隐患, 但经对设备进行大修后能保证安全运行;四类设备技术状态差, 设备严重损坏, 存在影响安全运行的重大缺陷或事故隐患, 零部件不全, 经大修或更换元件也不能保证安全运行以及需要报废或淘汰的设备[1]。简而言之, 一类设备保留使用, 二类设备维修后使用, 三类设备大修后使用, 四类设备更新后使用。

㈠主水泵更新改造主水泵是实现泵站供水的核心设备, 也是其他设备和建筑物选型配套的依据, 合理选择主水泵可以有效降低工程造价、提高装置效率。

一是根据泵站安全鉴定复核结论和复核分析报告, 确定更新改造方案。评定类别为三类的设备, 其技术性能和参数基本满足泵站安全供水需求, 进行大修技术改造。评定类别为四类的设备, 技术性能和参数不能满足泵站安全供水需求, 进行更新改造。二是应符合《泵站设计规范》中的有关规定, 体现主水泵高效和优良抗空蚀性能。充分应用新材料、新技术, 确保性能上的先进性, 结构上的实用性、可靠性, 技术上的成功性。将原有的SH型主水泵更新为S型以及TS型高效节能水泵。三是进行更新改造后, 主水泵设计工况下的装置效率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中规定的数值。四是对于不拆除重建的泵站, 如果更新改造的主水泵存在空蚀或振动现象, 应在更新改造前分析空蚀、振动产生的原因, 经分析论证后采取相应的技术措施。五是更新改造主水泵应与继续保留使用的设施在结构尺寸和性能参数上合理衔接, 与水工结构相协调。六是针对黄河水质多泥沙的情况, 为提高水泵耐磨及抗空蚀性能, 泵体、叶轮等重要过流部件应采用优质铸铁、不锈钢或采用高强度合金粉末表面预处理技术保护。七是更新改造后的主水泵应便于运行管理和检修维护。

㈡主电动机更新改造主电动机是泵站的主要传动设备, 普遍采用异步电动机。合理选择电动机能够提高泵站的装置效率和安全运行。对技术要求及参数达不到使用要求的电动机除更新外, 对线圈绝缘老化、运行中温度偏高的评定类别为三类的电动机可更换定子线圈, 更新优质的绝缘、导电材料等措施进行技术改造。

一是全鉴定复核结论及复核分析报告评定为三类的, 可采取更换定子铁芯, 提高绝缘等级、电压等级等技术措施进行改造。评定为四类或列入淘汰产品目录的老系列电动机, 进行更新改造。二是通过技术经济性能选比, 确定主电动机的型号、规格和电气性能, 将原有的JS、JSQ型老式电机更新为高效节能的Y型电机。三是根据直配电线路电压等级和技术经济条件计算比选, 确定电动机额定电压等级, 若供电条件满足, 优先选用10k V电压等级, 可有效减少降压变损耗及基础设施费用。同时, 10k V电机F级绝缘具有良好的防潮、抗老化、耐热性能, 在延长电机使用寿命方面效果显著。四是主电动机的容量应按水泵运行可能出现的最大轴功率选配, 并留有一定的储备, 储备系数宜为1.10~1.05。《泵站技术改造规程》提出储备系数宜为1.05~1.20, 主要考虑超扬程运行情况, 宜采用1.10~1.05。五是主电动机绝缘材料老化, 可更换线圈, 恢复其性能参数。改造前、后均应对主电动机进行性能试验。六是经复核确认配套主电动机的功率偏小时, 应对该主电动机进行增容改造, 或予以更新。七是对于扬程或流量变幅较大, 主机组产生强烈振动或汽蚀的泵站, 可将主电动机改为变速电动机, 调节主水泵转速, 扩大主机组的安全运行范围。八是绕线式异步电动机进行电容器手动投切更新为自动控制补偿的改造方式, 实现同步无功补偿, 提高供电功率因数, 使电机处于高效运行状态。

㈢电气设备更新改造电气设备改造是泵站机电设备改造的重要内容之一, 对影响泵站安全运行的, 应进行更新改造, 对经过更换元器件后能够实现原有各项功能并便于同自动控制保护系统衔接的, 进行技术改造。

在前期安全鉴定复核结论评定为三类或四类, 列入国家或部门淘汰产品名单的电气设备进行更新改造;对更新改造中不能接入计算机控制保护系统的老式电气设备进行更新改造;电气设备选型上宜选用性能良好、可靠性高、寿命长、节能环保型设备, 具有功能合理、经济适用、成套化程度高的轻型封闭式结构。高压开关柜可选用满足“五防”要求的KYN28型, 配ZN28G-12、ZN40A-12、VS1、VD4型手车式高压断路器。低压配电柜可选用GCS、MNS型, 进线柜配智能万能型断路器。操作电源采用带逆变电源的先进可靠的免维护蓄电池直流系统;电气设备对风沙、污秽、腐蚀性气体、潮湿、凝露、地震等危害, 采取有效的防护措施;异步电动机采取电容器组就地调节无功功率的运行方式, 用自动控制补偿器根据机组运行方式补偿容量, 自动控制补偿器可通过485接口与后台连接, 实现补偿容量的动态监控;电气设备元器件选择以能够提高控制保护系统的稳定性、可靠性为基础, 以增强系统的集成性、拓展性为目的, 充分发挥泵站自动化系统处理故障能力和自身管理能力。

三、综合自动化系统的主要内容

更新全部设备材料的泵站, 应采用先进技术, 提高泵站的自动化水平, 并根据自身条件逐步实现“少人值守”和调度自动化。对于已建成的泵站, 应通过更新或改造设备, 建立泵站综合自动化系统, 逐步实现泵站自动控制保护。

泵站综合自动化系统的内容包括电气量、非电量的采集和机电设备 (如断路器位置、闸门开度等) 的状态采集、控制和调节[2]。发生事故时, 由微机综合保护器完成瞬态电气量的采集和控制, 并迅速切除故障和完成事故后的恢复正常操作。从长远看, 综合自动化系统的内容还应包括高压电器设备本身的采集信息 (如断路器、变压器等的绝缘和状态采集等) , 除了需要将泵站所采集的信息传送给中央控制室外, 还要送给上一级管理单位的调度中心, 以便为泵站机电设备的控制和检修计划的制订提供原始数据。

四、结语

大型泵站机电设备更新改造, 应先进行安全鉴定, 查明机电设备病险原因, 进行安全复核, 比选更新或改造方式, 确定满足泵站供水安全的更新改造方案, 对泵站机电设备实施更新或改造, 并对泵站运行进行信息化管理, 以确保泵站机电设备安全和有效长期运用。

参考文献

[1]中国灌溉排水发展中心.大型泵站更新改造关键技术研究[M].北京:中国水利水电出版社, 2011.

机电设备自动化改造及维护管理 篇7

机电设备在运行、管理、维护工作中, 存在很多问题和不足, 对机电设备的自动化水平产生不良影响, 不利于在相关行业生产中发挥应有的价值。

1.1 现场管理工作不到位

机电设备的常规检修工作落实不到位, 是机电设备运行管理中的主要问题, 对机电设备不能认真的检测和维修, 基础工作做不扎实, 仅靠发生故障时进行事后的检修排除, 缺乏对机电设备的整体系统的检查和修理。忽视对机电设备的运行环境的维护, 卫生经常不合格, 达不到相关的质量标准, 不能进行彻底和及时的清理和打扫, 不利于机电设备的维修, 增加了维修时的难度和工作量。卫生问题会导致机电设备的污染, 使灰尘和絮状物在机电设备中沉积, 对机电设备的运行速度和质量产生阻碍作用。管理人员不能将暂时不用的机电设备归入仓库, 及时进行常规检查和维修, 使设备发生不该有的损害, 浪费资源、增加整改成本。

1.2 管理者的理念陈旧

机电设备管理者的管理理念过于落后, 没有对机电设备的维护和改造工作产生应有的认识, 影响了管理工作的效果, 导致机电设备运行发生质量问题。机电设备的运行和管理是个复杂的系统工程, 具有很高的技术性和专业性要求。在工作实践中, 部分管理者自身缺乏专业化水平, 对机电设备的管理制度和设备工作原理、性能不能科学掌握, 在日常的运行管理和改造维护中, 缺乏主动寻找和发现问题的眼睛, 解决问题的能力不强, 只是被动地应付检查, 不能有效开展对机电设备的运行管理和改造, 不能将安全隐患和技术问题降低在最小范围内, 导致毛病恶化, 因此容易引发运行故障和事故。

1.3 机电设备相对落后

部分老企业存在机电设备落后问题, 因为企业建成时间早, 现有设备大多陈旧, 不能及时大量改造和更新。因此给机电设备运行带来很大的质量问题, 给维修和改造工作带来了巨大挑战。机电设备的检测技术也相对落后, 无法及时发现设备中存在的安全隐患和质量瑕疵, 解决效率不高, 致使机电设备运行效果不好, 导致运行中出现安全事故现象。

1.4 管理标准缺乏统一性

机电设备管理人员必须具备规范的检测标准, 这是对其管理水平进行衡量的主要指标, 我们的管理员对不同机电设备的检测标准缺乏规范和统一性, 有时文件与标准文件的说明不相符合, 实践工作中, 对机电设备的维护和管理并不能遵循标准说明进行。而且, 管理人员对机电设备的运行情况不能全面掌握, 使一些问题不能及时有效解决, 给机电设备的安全运行造成隐患。

2 机电设备的自动化改造和维护管理策略

2.1 设计科学方案

了解当前机电设备运行管理中存在的问题之后, 为了实现对机电设备自动化的改造和维护, 我们首先制定科学的机电设备自动化改造和维护方案。机电设备自动化改造以及维护方案的制定, 首先需要对机电设备有一个全面的认识, 对企业现有的机电设备进行全面的检查, 了解机电设备在运行中存在的安全隐患以及机电设备自身存在的缺陷。只有对机电设备进行一个全面的了解和认识, 才可以制定出合理、有效的机电设备自动化改造和维护方案。将机电设备的自动化改造任务进行确定之后, 就需要制定切合实际的机电设备自动化改造和维护措施。根据机电设备自动化改造和维护任务说明, 制定相关的整改措施, 同时绘制机电设备自动化改造的图纸, 针对机电设备进行逐一的校对, 最后将机电设备的自动化改造和维护方案进行确定。在完成方案制定、改造图纸绘制等一系列工序之后, 进行机电设备自动化改造和维护工作。在机电设备自动化改造和维护的工作进行中, 需要根据机电设备自动化改造的内容和改造过程中出现的各种问题进行综合分析, 对机电设备自动化改造人员进行研究, 将机电设备自动化改造方案进行修改和调整, 保证机电设备自动化改造和维护工作更加精准。在机电设备自动化改造和维护的过程中, 需要对机电设备的自动化改造效果进行检测, 验收人员对其自动化改造效果的验收, 需要进行分布验收。在验收小组完成自动化改造验收之后, 企业领导再进行机电设备自动化改造效果的验收, 在各项验收合格之后, 对机电设备自动化改造和维护的等级进行评定, 并做好相关资料的整理和收集等。

2.2 机电设备自动化改造和维护技术

机电设备自动化改造和维护方案出台后, 应该有效开展方案的实施工作。自动化改造是一项技术性要求较高的工作, 工作人员应该积极参与和配合, 能开展实用性和规范性的工作, 努力研究和分析, 充分发挥专业化水平。工作人员要明确分工, 将机电设备的自动化改造效率和责任充分落实到人头。机电设备自动化改造和维护工作中, 应该合理统筹各项工作, 将改造方案逐层落实, 科学完成整改和维修工作。遇到了技术性或细节性问题, 应该谨慎对待, 将发现的问题及时解决, 不能让机电设备的自动化改造存在事故或者质量隐患, 要在维修的过程中将问题都解决, 对机电设备自动化图纸和相关方案及时的修正和完善, 同时严格记录, 为后续工作打下基础。工作人员要在维修和改造过程中, 做好安全处理问题, 能保证自动化改造工作的顺利开展。可以组建安全管理小组, 对机电设备自动化改造活动全程监控, 使各项工作和技术达到规定标准。要将预防事故发生放在首位, 坚持安全生产规范, 加强机电设备自动化改造和维护工作监督和管理。结合不同的工作性质, 制定相应的安全规则和防范措施, 同时设置专业的安全技术管理人员, 对改造和维护现场工作进行巡回检查和监督。自动化改造和维护的工作环境分为场内和场外两个, 包括高空作业和深井作业, 场地之间和施工工程之间相互联系和影响, 因此解决安全问题必须保证工作人员的自身安全。机电设备的自动化系统可以分为三个组成部分:监控系统、安全防范系统以及报警系统。每一个系统的功能不同, 在机电设备运行中发挥的作用也不相同。在监控系统中包含了各种设备和子系统, 为机电设备的安全、高质量运行进行保证, 我们对机电设备中的监控系统功能进行分析, 可以将其概括为对设备运行中的参数进行检测和处理, 便于对机电设备运行环境和运行状态进行及时掌握, 在实现对机电设备状态监控的同时, 对所有机电设备进行集中的启动和关闭控制等, 所以该系统的自动化改造需要在此基础上, 将系统的安全性、稳定性、监控性等进行提升, 为机电设备的安全运行提供一个良好的监控环境。

摘要:我国计算机技术的进步, 带动了机电设备的自动化技术水平提高。机电设备运行中有效运用自动化技术, 能够进一步提高机电设备的精度, 节约人力资源。我国机电设备在大型的企业、建筑业、煤矿企业中广泛运用, 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功能。必须对机电设备中的自动化技术不断改造, 进行良好的管理和维护, 促进我国经济更好地发展。

关键词:机电设备,自动化,改造,维护管理,策略

参考文献

[1]贾启升.简述机电一体化技术发展状况及趋势[J].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 (上旬刊) , 2012 (1) .

[2]马洪喜.试论我国机电一体化技术的发展现状和趋势[J].科技资讯, 2012 (2) .

论机电设备的运行管理与技术改造 篇8

1 中小型水电站存在的问题

1) 水轮机的选型问题。

早期我国编制的水轮机模型转轮型谱中, 可供选择的转轮型号少。因此, 很多中小型水电站只能“套用”相近转轮, 机组性能参数偏离电站实际运行参数。对中小型水电站水轮机选型设计, 有的地方管理部门不太重视, 有的设计单位不够认真或技术水平不够, 使得一些水电站的水轮机转轮直径、额定水头或额定转速选择不当, 造成机组性能参数与电站实际运行参数不匹配。有些水电站建成后, 其实际的来水量或水头等水文数据与设计资料不符, 以致选用的水轮机性能参数与电站实际运行参数不适应。这些情况都会导致水轮机偏出最优工况区运行, 造成机组运行效率低、耗水量多、振动、噪声、发电损失大乃至水轮机的使用寿命大大缩短。

2) 水轮机设计水平差。

1964年我国颁布的水轮机模型转轮系列型谱中包含ZZ460, ZZ560, ZZ587, ZZ600, HL123, HL263, HL365, HL638, HL702等型号的水轮机转轮, 至今有的仍在使用。这些转轮相当于国外二十世纪三四十年代的技术水平, 其主要性能指标都比较低。有些小型水电站的水轮机加工质量差、缺陷多、长期带病运行、出力不足、安全可靠性差。

3) 水轮发电机可靠性偏低。

有些中小型水电站的水轮发电机因运行年代长, 定子、转子的绝缘已严重老化, 容易引发接地故障, 威胁机组安全运行。由于制造或安装质量较差, 水轮发电机的推力轴承和水导轴承可靠性低, 常发生烧瓦事故。

4) 水轮机磨损、气蚀现象严重。

据有关部门统计, 我国中小型水电站中, 约有1/3的水轮机存在空蚀和泥砂磨损问题, 导水叶和水轮机进水阀严重漏水, 有的甚至难以正常开、停机。有的水轮机转轮叶片发生严重裂纹或断裂, 不能保证安全运行。

5) 水轮机与发电机不配套。

有些中小型水电站水轮机的输出功率大于发电机额定容量, 形成“大马拉小车”, 大大限制了机组出力;也有的水电站发电机容量大于水轮机出力, 形成“小马拉大车”, 既浪费了设备容量, 也增大了运行损耗。

6) 保护装置自动化水平低。

早期建成的小型水电站, 限于当时二次保护发展的技术水平和资金不足等问题, 致使发生故障或事故的时候保护误动或拒动, 这对安全生产构成威胁, 甚至会损坏设备, 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另外, 一些小型水电站的运行人员技术水平比较低, 经常会误操作。

7) 水轮机调速器性能比较落后。

水轮机调速器普遍存在性能指标低、磨损现象突出、静特性差、运行死区大、动作笨拙等问题, 因此, 机组的稳定运行得不到保证。

2 如何进行技术改造

1) 优化设计。

依照先进性、合理性、经济性和特殊性原则, 对中小型水电站进行技术改造。根据各个水电站的具体情况, 因地制宜进行优化设计。先进性即要择优选用一个性能先进、技术成熟的好转轮和配套性能先进、运行可靠的水轮发电机及其辅助设备;合理性即是要紧密结合和妥善处理水电站的不可变更或不宜变更的制约条件;经济性就是要在有限的投资情况下, 增加年发电量, 提高水电站的经济效益;特殊性是特殊问题用特殊办法处理。

2) 提高发电水头。

利用新技术因地制宜, 在原有挡水建筑物顶部安装橡胶坝、自溃坝及水力自动翻板闸门等, 以提高河道非行洪时段的发电水头, 同时也增加了发电水量, 从而达到提高机组出力, 增加发电量的目的。以上方法一般适用于无调节 (日调节) 轴流式低水头水电站 (水头小于10 m) 。

3) 增加流道过水流量。

20世纪90年代以前生产的轴流式水轮机转轮叶片, 与水平面最大夹角为15°, 限制了较大流量的通过。90年代以后生产的ZDT03系列转轮, 其夹角可以达到30° (根据不同情况, 可选用20°, 25°, 30°等) , 可以较大程度地提高机组过水流量, 从而提高其出力。某水电站1998年率先使用这种转轮, 单机出力从72 kW增加到95 kW (设计单机容量为100 kW) , 年发电量从550万kW·h提高到680万kW·h, 经济效益十分显著。

4) 改造发电机励磁系统。

在早期, 中小型水电站的发电机大部分是采用双绕组电抗分流励磁系统, 运行中普遍存在无功不足、无功振荡等现象。对于此类问题, 采取减小分流变阻器阻值的方法可以扩大励磁调节范围。实践中, 一般减小到励磁绕组电阻值的1.5倍~2倍时效果最佳, 发电机空载电压调节范围可以从原来的40 V左右提高到80 V~100 V, 大大提高了励磁系统的增励容量, 降低了发电机的功率因数, 从而得到较大的无功输出, 使机组的运行稳定性和电能质量得到了显著的改善。

5) 做好输水系统的调保计算。

水轮机输水系统对于中小型水电站改造十分关键, 尤其是一管多机的引水式压力输水系统, 应当从水力和调节保证参数两个方面进行核算。水力核算即是对水轮机输水系统的过流量和水头损失的数值关系进行核算, 并绘制水头损失与流量关系曲线, 以分析选定最大允许的水轮机额定水头和设计引用流量。调节保证核算就是从机组运行特性和输水系统水力特性两个方面来核算机组运行的过渡过程中可能发生的最大水压力及最大转速升高值, 并检查前者是否在水轮机输水系统设计水压力的范围内, 以确定采取加固补强措施的合理性和可能性。

3 机电设备运行管理的建议

1) 完善设备的归档管理。

建立健全的各项设备档案管理制度, 对所有施工机械设备进行统一编号, 每季度清查、核对一次固定资产, 做到账、卡号一致。对大中型设备, 建立完整的技术资料、技术图片档案。各水电站、泵站、水闸管理局机电设备都要认真做好运行记录, 如实反映机电设备的运行养修的全过程和各个阶段的技术状态, 并为各种定额指标的考核提供准确的基础资料, 做到使用修理有原始记录, 数据准确齐全, 设备终身有案可查。

2) 建章立制。

从抓岗位责任制入手, 做好设备档案、事故档案、修理档案和运行档案四个档案管理;从节约成本入手制定油料消耗指标、维修保养指标、增收节支指标和利润计划指标四个指标;从管好各种机电设备入手, 建立四本台账, 同时, 还应该制定设备配件采购管理办法、设备维修操作管理规定等。

3) 确立合理的机电设备诊断程序。

如生产线上的重点设备、发生故障后损失大的设备等, 对于水电站而言重要的机电设备是水轮机发电机, 对于泵站而言重要的机电设备是水泵, 对于水闸管理处而言重要的机电设备是闸门启闭机, 先对其中的部分设备进行监测, 取得诊断经验后, 再进一步扩大诊断对象的范围。

4) 加强培养高素质的专业技术人员。

首先提高管理人员的理论素质, 主要通过对管理人员的选配和培养, 以送出去培训、在职自学函授等形式增加他们的理论知识;其次, 提高管理人员的实践经验, 采取集中学习与分散自学相结合、定时辅导与集中测试相结合以及走出去、请进来的方式, 分层次地进行政治理论学习和专业技术培训, 积极开展评先创优岗位练兵和技术比武活动, 多手段培养职工的爱岗敬业精神。

5) 实行点检制。

实行点检制即以点检员作为设备的主人, 将设备的管理责任完全落实到点检员身上, 由点检员对设备进行全过程管理。点检员负责对运行人员进行设备操作看管和维护的情况进行评定、考核, 并根据设备的实际情况对运行维护的内容和方法等提出意见, 还负责确定设备的检修时间、项目、检修方法、质量标准、工时、费用等。

4 结语

在水利水电工程机电设备的设计中, 要充分利用已成熟的科研成果, 选择那些技术先进、性能良好、质量可靠、效率高、损耗低的设备。例如, 选择运行范围大、高效率的水轮发电机机组, 充分利用水力资源提高电站效益。采用TC型操作器、重锤式蝶阀和球阀来提高机组运行的安全可靠性。低能耗变压器和新型大容量的低压断路器的使用, 为大容量低压发电机组的安全高效运行开辟了新的道路, 此外, 还应努力提高机组运行的自动化程序。机电设备的运行管理不容忽视, 高效、科学的管理方案对提高经济效益和社会声誉都有着举足轻重的影响, 管理方案的研究需要持续进行, 需根据实际情况不断调整策略。

摘要:指出在早期建成的中小型水利水电工程中, 选用的机电设备存在若干问题, 已不能适应当前发展的需要, 技术改造势在必行, 本文就机电设备的技术改造与运行管理问题展开了论述, 以达到充分利用水力资源, 提高电站效益的目的。

关键词:机电设备,运行管理,技术改造,发电机组

参考文献

[1]河南九龙设计有限公司.河南省灵宝技术改造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R].2005:11.

[2]李启章.提高大型水电机组的运行稳定性[J].贵州水力发电, 2002, 16 (3) :62-64.

机电改造工程 篇9

机电设备安装改造业作为一个传统的领域已经发展了很多年, 积累了许多的理论和实践经验。但是随着如今社会的发展, 人们的生活水平不断提高, 各个方面的个性化需求越来越强烈。所以, 已经深入到各行各业并发展成为基础工业的机电设备安装改造业正面临着严峻的挑战。“先进自动化技术”概念的提出为机电设备安装改造业的发展指明了方向。虽然这个名词没有确定的定义, 但目前被公认的认识是:传统的技术不断吸收机械、电子、信息、材料、能源和现代管理等方面的成果, 并将其综合应用于产品设计、制造、改造、检测、管理、销售、使用、服务的全过程, 以实现优质、高效、低耗、清洁、灵活的生产, 并取得理想经济效益的机电设备安装改造技术的总称。

现阶段, 机电设备安装改造技术正从以往技术、条件和原材料均落后的情况逐步发展成为相对成熟的技术, 它具有以下特点: (1) 由按照一定顺序工作的方式向同时开工并列的工作方式转变, 从而提高了工作效率, 缩短了工作周期。 (2) 由以技术为中心向以人为中心转变, 这使技术的发展更加符合人类社会的需要。 (3) 由专业化分工向统一分工、一专多能转变, 从而使劳动人民的聪明才智得到了充分发挥。 (4) 由原始的多层管理结构向横向的网络化结构转变, 减少了管理层次和中间环节。

2 机电设备安装改造技术的发展趋势

现代社会快速发展, 机电设备安装改造业作为服务性行业, 同时也是生产生活的基础性行业, 其技术在未来的发展趋势有以下6个方面:

2.1 人工智能化

智能制造系统是由电气自动化控制的智能机械流水线和专业技术人员共同组成的一体化智能系统, 该系统在机电设备安装改造过程中能够进行简单、单一、普通的自动操作, 如自主推理、自主构思、自主分析、自主判断、自主决策等。在这个智能制造体系中, 设备改造要具有协调性和适应性。可利用模块管理办法使智能系统具有较大的适应性;同时, 智能系统对于专家管理具有良好的协调性和安全性。

2.2 高度集成化

计算机集成制造系统 (CIMS) 被认为是21世纪机电设备安装改造企业的主要生产方式。作为一个由若干相互联系的部分 (分系统) 组成的系统, CIMS通常可划分为以下4个部分:

(1) 加工中心 (MC) 、工业机器人 (Robot) 、制造自动化分系统 (MAS) 。包括各种自动化设备和系统, 如计算机数控 (CNC) 、自动装配 (AA) 、柔性制造单元 (FMS) 等。

(2) 管理信息分系统 (MIS) 。包括经营管理 (BM) 、生产管理 (PM) 、物料管理 (MM) 、人事管理 (LM) 、财务管理 (FM) 等。

(3) 质量信息分系统。包括计算机辅助检测 (CAI) 、计算机辅助测试 (CAT) 、计算机辅助质量控制 (CAQC) 、三坐标测量机 (CMM) 等。

(4) 工程技术信息分系统。包括计算机辅助设计 (CAD) 、计算机辅助工程分析 (CAE) 、计算机辅助工艺过程设计 (CAPP) 、计算机辅助工装设计 (CATD) 、数控程序编制 (NCP) 等。

2.3 提前模拟化

“模拟”的概念于20世纪90年代初期提出。模拟机电设备安装改造以系统建立模型和计算机电脑仿真技术为基础, 集高科技人工智能化管理技术、现代制造工艺、计算机图形学工艺、信息技术专业、多媒体等先进技术于一体, 已发展成为一种涉及多种相互关联、相互作用的各个领域相关知识的综合自动化技术。模拟改造运用全自动化技术, 配合计算机编程技术、高科技数字化技术, 对施工者、工程材料、数字信息和整个改造过程进行全方位的模拟, 有助于施工者发现安装改造过程中可能出现的各种问题, 从而在生产线安装改造完成后、业主的产品实际生产前, 提前预测风险并采取具有可行性的相应预防措施, 以达到一次性改造成功的目的。这样, 就缩短了业主的产品开发周期, 增强产品的竞争力, 同时还降低了施工方的施工成本。

2.4 过程清洁化

当今社会特别注重能源清洁和环境保护, 这就要求我们机电设备安装改造企业更要从源头上做好清洁生产工作。改造过程中的清洁是指, 在工作中力求将绿色环保可持续发展战略坚持不懈地运用在整个机电设备安装改造生产和产品中。在改造过程中, 清洁的生产过程有2个最基本目标: (1) 对环境资源的综合利用; (2) 对环境的保护。对于业主生产产品的过程而言, 清洁生产贯穿于其整个生命周期中的各个阶段, 从最初原材料的购买整合到产品的最终处理, 包括了生产流水线改造、设计创意、产品包装、运输过程、流通通道、产品销售和报废手段等。清洁生产能节约能源及原材料, 提倡用环保的原材料来替代有毒的原材料, 用相对富裕的原材料来替代稀缺资源, 充分发挥二次能源和再生资源的作用价值, 改进生产工艺、生产流程和生产设备, 做到合理利用资源, 最大限度地减少各个环节可能出现的对人类和环境将发生不利影响的污染, 尽可能将所有排放物的毒性和排放数量降到最低。

2.5 绿色节能化

环境保护是全球发展的重中之重, 是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关键, 机电设备安装改造技术也要让业主从缩短产品开发周期、生产过程绿色节能、降低生产过程中的能耗等角度出发, 运用模拟改造、网络改造、快速成型技术、并行工程、智能改造及敏捷安装等先进改造技术, 实现绿色改造的目的。但是现阶段, 能将绿色改造技术真正应用于企业生产的只有汽车、家电等流水线性产业。

(1) 采用先进的加工工艺。21世纪初期, 康明斯、卡特彼勒等著名汽车发动机公司率先启动了名为“绿色柴油机”的行动, 首先对整个流水线进行绿色改造, 使生产技术有了较大改进, 大大降低了汽车尾气的排放量, 进一步保护了环境。

(2) 报废的零部件进行二次回收、再次制造。20世纪中期起, 仅从汽车零部件的翻新、回收、拆卸、出售等方面, 相关企业每年就可获利数十亿美元。

(3) 利用对环境破坏相对较小的原材料。使用新型、绿色、对环境破坏较小的原材料替代之前用的汞、铅、石棉等有害物质;另外, 采用质量相对轻型的材料例如铝材等制造车身, 使汽车重量减少40%, 降低能耗。

2.6 反应快速化

快速反应才能适应飞速发展的当今社会。机电设备安装改造业应以竞争力和信誉度为基础, 选择合作者组成模拟公司, 分工合作, 为同一目标共同努力, 增强整体竞争能力, 从而对用户需求做出快速反应。这也提高了工作效率, 节约了工程成本。快速反应改造制造是现代机电设备安装改造系统从信息集成发展到企业集成的必经之路, 其发展水平代表了现代改造系统的发展水平, 是现代改造生产系统的发展方向。

3 结语

综上所述, 机电设备安装改造业的发展方向是将传统技术与现代信息技术、管理技术、自动化技术、系统工程技术进行有机结合, 通过计算机电气自动化技术使企业产品在生命周期中有关的组织、经营、管理和技术有机融合和优化运行。未来, 机电设备安装改造技术应在企业产品生命周期中实现信息化、智能化、集成化, 以达到产品上市快、服务好、质量优、成本低的目的, 同时也使处在基础地位的机电设备安装改造企业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摘要:概述了机电设备安装改造技术的现状, 并从实践角度分析了机电设备安装改造技术的发展趋势。

关键词:机电设备,安装改造技术,发展趋势

参考文献

[1]白建华, 黄海峰.开放式CNC与现代运动控制技术的发展[J].机电工程, 2001, 18 (4)

[2]汪小平.中国轻工机械行业发展趋势[J].城市建设理论研究, 2011 (13)

[3]路艳艳.2009纺织机械自动化技术研讨会在沪成功举办[N].机电商报, 2009-07-06 (A01)

上一篇:中学生作文前心理分析下一篇:高中立体几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