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生作文前心理分析

2024-10-04

中学生作文前心理分析(精选11篇)

中学生作文前心理分析 篇1

一、前言

在排球比赛中, 运动员技战术配合与心理控制能力密切相关。在1991年我们曾分别对省级、市级排球赛的26名运动员进行比赛前后的书面和口头调查, 同时观察了他们的比赛情况, 26名运动员在比赛中出现的30多次明显失误 (特别是在战术配合中) , 85%以上都是由于精神过度紧张, 注意力不集中或信心不足等不正常的心理活动而造成的。

据有关运动心理专家在1988年对参加全国重大比赛的优秀排球运动员赛宁所出现53次失败现象的调查中也同样发现, 由于心理调节失调而造成的失误占80%, 而因技术准备不充分造成的失误只占15%。可见心理稳定是动作及动作配合稳定性的保证。为了帮助运动员克服精神的过度紧张和提高自我控制心理稳定的能力, 本文对部分排球运动员进行了一些赛前心理训练, 并对其效果进行了初步考查和分析。

二、讨论与分析自我控制能力及相互的配合能力具有重要作用

从表中的对照组与实验组平常练习看, 他们两组学生的练习水平、技术技巧及战术配合水平都相接近, 但经过四个月的有效心理训练后, 从表1和表2中的数据反映出在2008年度校级排球赛中, 学生所得的运动效果和成绩比平时练习时还要不稳定, 而在2008年度市级排球赛中, 无论在技术上的发扣球、拦网和战术配合还是在取得竞赛成绩结果上都有了一个很大层次的提高。

1. 运动员在排球赛中的心理状态及心理障碍

运动竞赛是在特定环境下的比赛, 有其特点、任务、对手、环境和方法。就心理角度而言, 由于外界刺激的增强, 而导致较大的心理压力, 并会通过运动员的比赛行为表现出来, 如畏惧心理、过分紧张心理、竞赛动机不端正、目的不明确、信心不足, 甚至还有性格孤僻或情绪暴躁等现象, 这在群体性较强的排球赛运动员中尤为突出。这就导致运动员在竞赛中出现各种心理障碍, 如动机障碍、情绪障碍、心理饱和障碍、激活障碍、攻击障碍等。所以在排球赛前必须针对这些现象进行各种心理调节控制训练。

2. 施加心理影响以建立良好的赛前心理状态及有效的心理训练方法

(1) 恢复体力和脑力的心理训练

一是转移注意力训练。竞赛前后的体力、脑力恢复措施有所不同, 前者须用运动心理学的方法, 后者只需保证休息、睡眠和营养就可以了。学生和运动员在紧张剧烈的竞赛期, 如果吃不好、睡不着, 体力不仅得不到恢复, 反而会提前开始消耗, 尤其是心理能量消耗更大。为了使学生和运动员的体力、脑力得到休息, 可在竞赛前让学生和运动员参加一些轻松愉快的文娱活动, 消除因临近竞赛而提早出现的不良情绪;领队和教练员可有意识地与学生和运动员进行愉快的交谈, 或安排他们短暂的休假、会见亲人和朋友, 转移紧张的注意中心。

二是肌肉、神经放松训练。肌肉和神经放松训练的最佳方法是使学生和运动员很快进入“小睡”状态。这种特殊心理训练方法是让学生和运动员静坐下来调息理气, 依次从头、肩、臂、手到胸、腹、背、腰, 最后到臀、腿、脚做放松动作, 同时放慢呼吸, 逐步进入“小睡”状态。这样不仅可以减少机体的能量消耗, 而且可以通过肌肉的放松和意念的调节, 减少心理能量消耗, 并从各种杂念中摆脱出来。

(2) 回忆技术动作的心理训练

运动技能的掌握过程, 不仅是对肌肉骨骼动作的训练过程, 而且也是智力的训练过程。有些技能动作不能形成, 往往不是由于肌肉运动本身的原因, 而是大脑智力水平低, 缺乏必要的运动心理素质, 如缺乏积极的思考能力、敏捷的记忆力和稳定的情绪状态等。为了提高学生和运动员的智力水平, 加强运动知觉、表象和思维在运动技能形成中的作用, 可采用回忆技术动作的心理训练方法, 亦即念动训练或表象训练。其主要特点是:回忆学过的技术动作, 形成清晰的运动表象和概念, 加深对关键技术动作的理解和掌握, 从而达到提高运动技能的目的。这种训练方法一般在技术训练前后进行, 也可以在技术训练间隙进行。具体做法是:静坐下来, 闭上双眼, 进行肌肉和神经放松的心理训练后, 再系统地回忆所学的技术动作, 目的是掌握动作要领, 形成正确的肌肉感知, 促进动力定型的形成。在回忆中还需唤起相应的肌肉、关节系统的兴奋活动以强化动力定型。

(3) 消除紧张情绪的心理训练

一是参加竞赛。由于不断参加竞赛而获得了实战经验, 学生和运动员的紧张情绪可因不断适应而逐渐降低, 最后达到正常状态。但是, 比赛要有计划和有针对性地进行, 重在帮助运动员通过比赛有意识地控制自己的情绪, 达到消除紧张情绪的心理训练目的。

二是利用模拟比赛消除紧张情绪。模拟比赛就是练习性比赛, 是教师或教练员有意识地控制某些运动条件引起学生和运动员的情绪变化, 并在此过程中使他们增加经验, 提高适应比赛的能力和尝试调节自己的情绪, 掌握自我调节手段, 在正式竞赛中运用。

(4) 情绪对比的心理训练

情绪对比训练方法是要学生或运动员回忆紧张的竞赛场面和十分困难、复杂而危险的技术动作以引起消极的紧张情绪。经过不断重复, 使这种紧张情绪达到一定强度时, 再回忆竞赛中获胜后的欢愉情景, 用积极的情绪抵消消极的情绪。同时还要有放松性练习、注意力集中于放松部位的语言暗示等。这就要求学生或运动员学会诱发自己的消极情绪;学会放松的方法和消除被诱导出来的紧张情绪;学会调动内心的意志力。必须经过反复的对比训练, 才能逐渐掌握这种方法, 并收到较好的效果。

三、结论

教练员在赛前应掌握和分析运动员的心理状态, 找出影响他们心理状态的主要因素, 一起分析探讨解决这些因素的方法, 帮助他们减轻心理压力。其次, 在比赛前, 教练员要制定切合实际的比赛目标, 以稳定他们的比赛情绪, 激发他们比赛的愿望和成功的信心。第三, 教练员要合理安排赛前训练内容, 强化运动员对自己技战术水平的信心, 帮助他们建立积极的心理定势。为了适应比赛中各种情况的变化, 可进行多方面的模拟训练, 以提高运动员对比赛的适应性。

中学生作文前心理分析 篇2

离中考只有20天了,初三学生在进行紧张的复习迎考,希望自己能够在中考中胜出,农村初中学生的压力更大了,面对全市只有一半的学生能够考上普通的高中,竞争压力可想而知了。作为班主任,我对班级学生进行了中考前的心理调查,发现有状态较亢奋的,也有状态不够好的,心理呈现主要有以下几种情况:

1、心态积极:

男生A:中考临近了,三年的努力在此一举!也许我会在这场战斗中胜出,潇潇洒洒地踏进新校门,可以无忧虑地挥洒轻松的暑假,结识新的同学、老师,我的瞳孔里溢满了快乐。一切靠自己去开拓,愿生命像火一样燃烧,放肆却带来温暖,惨烈却没有绝望。

男生B:我现在最想做的只是拿起我的笔在练习上奔驰,正好比一棵树上的五十只橘子,我便是那瘦小的一只,现在只要努力争取我所需要的养料与水分,尽力地生长,长成最大最甜的那一只。

男生C:用乐观是心态面对中考,只要尽自己的一切去考完中考,即使考得不好也不后悔,相信自己,我是最棒的!最后再给自己讲一句话:乐观的心态是最锋利的武器!

男生D:我想在考试那天,会努力做题,做到问心无愧就好了,即使没有考上,那也没有什么好遗憾了。

1、紧张,有压力:

男生E:在这剩下的不到20天的时间里,我好像经历了人生的所有苦难,如今,我的父母给我降低了要求,他们在每一次吃饭时都提到我的成绩,无一次不为我叹气。

男生F:时间已经不早了,在仅剩的20天时间里,我的心情很烦躁,心急如焚啊,如何在有限的时间里挖掘出潜藏的能力,发挥出应有的水平?话已至此,涕泪泗流,心之所想,无法言语。

男生G:郁闷啊,怎么这样!最近有点晕!有些是事,有些是人,天气也有点闷热,心情时好时坏,不知道什么时候才能解脱,还有三个星期决定命运的时刻就要来临了。想到不远的将来,自己是否可以再次坐在教室里或者是站在工厂里上班,真有点紧张。

男生H:时间老人跟我开了一个玩笑,三年初中只剩下20天了,面对四面八方的压力,我开始退缩了,我担心看到老师和父母失望的眼睛。

2、太疲劳:

女生A:现在的我,是一只迷茫的萤火虫,到处乱飞,我真希望在最后的时间里能够复习好,我自己制定了复习计划,但是到了晚上,我就睡意朦胧,直打哈欠。而在睡梦中好几次惊醒过了。

男生I:最近在家里总是静不下心来学习,不知为什么觉得活得好辛苦,虽然老师激情澎湃给我们复习,但我的脑细胞好象没有接受,处于昏迷状态。

3、要放弃:

女生B:在这最后的时间里,我已经无心学习,而像和尚一样,过一天算一天,初中读完了,如果考不上,就在家里带小弟,或者成为上班族,或者去学习一些手艺。

5、很迷茫:

女生C:就这样,迷迷糊糊,昏昏沉沉竟然只剩20天了,这意味着什么?不知道!

在最后的一段时间里,希望老师家长注意中考生的心理状态,适当引导,多加关心,理解他们,帮助他们。

高考前学生心理健康状况调查 篇3

关键词:高考学生;SCL-90;心理健康

近年来,中学生心理健康问题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已有研究提示,中学生心理障碍具有一定比例。高考学生作为一个特殊群体,其心理健康更值得关注。

加强对高考学生心理健康状况的研究,可以提高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针对性。我们在高考前两个月对高考学生进行了一次心理健康状况调查,以期为中学心理健康教育及心理咨询工作提供参考,对应往届参加高考学生存在的心理问题有针对性地提供必要的帮助与指导。

一、对象与方法

1.对象

阳泉市2015年应往届参加高考学生551人。组成:城区某中学104人、矿区某中学192人、郊区某中学255人。高考前两个月以班级为单位集体测试,在专业人员指导下,用统一指导语,要求15分钟内做完,受试者不留姓名。实际收回问卷544份,去除无效问卷收回有效问卷522份,调查对象的年龄范围17~22岁,平均年龄19.4岁,其中,男320人,女202人;城镇户籍388人、农村户籍134人;应届学生268人,往届学生254人。

2.工具

选用SCL-90为测评工具。包括10个因子:F1(躯体化)、F2(强迫)、F3(人际关系敏感)、F4(抑郁)、F5(焦虑)、F6(敌对)、F7(恐怖)、F8(偏执)、F9(精神病性)、F10(其他)。采用五级评分:1—无;2—轻度;3—中度;4—偏重;5—严重。

3.数据处理

以SCL-90测试结果作为基本数据,对高考学生在SCL-90中表现的总体特征进行分析,并和全国常模作比较,另外,比较城镇农村、性别、应届和往届等不同被试之间的差异,尽可能全面了解应往届参加高考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从中找到比较有价值的结论。数据统计分析用社会科学统计软件包SPSS 11.5版进行。

二、结果

1.总体心理状况

依据临床诊断标准,因子分≥3存在症状,提示存在心理健康问题。各因子分≥3分人数和检出率见表1,比例顺序依次是:F2(强迫)、F6(敌对)、F4(抑郁)、F3(人际关系敏感)、F8(偏执)、F10(其他)、F1(躯体化)、F5(焦虑)、F9(精神病性)和F7(恐怖)。

从因子分≥3分的人数和比例看,高考学生在各个因子上都有一定比例的有症状者。在被调查的522人中有113人存在少则一个因子多则十个因子≥3分的情况见表2,占被调查学生的21.6%,高考学生心理健康问题是一个比较突出的问题。

与全国青年组常模比较见表3,高考学生样本在F1躯体化)、F2(强迫)、F3(人际关系)、F4(抑郁)、F5(焦虑)、F6(敌对)、F8(偏执)、F9(精神病性)八个因子上高于全国青年组常模;与全国中学生常模比较,在F1(躯体化)、F7(恐怖)、F9(精神病性)三个因子上低于全国中学生常模,在F4(抑郁)、F6(敌对)两个因子上则高于全国中学生常模,尤其是应往届参加高考学生在F4(抑郁)因子上显著高于全国中学生常模水平,这表明应往届参加高考学生比其他中学生具有明显的抑郁和敌对心理。

2.城镇农村差异比较

城镇与农村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比较结果见表4,从表4的数据可以看出,来自城镇学生和来自农村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水平总体不存在差异,但来自城镇和来自农村的学生在F1(躯体化)、F5(焦虑)两个因子上存在着差异,来自城镇的学生比来自农村的学生表现出更多的躯体化和焦虑。

3.性别差异比较

性别作为独立的变量进行差异检验结果见表5,男生和女生的心理健康状况水平在总体上不存在显著性的差异。男女学生在F4(抑郁)这个因子上有差异,女生比男生在高考前更加抑郁。

4.应届生与往届生比较

应届生与往届生的心理健康状况比较结果见表6,应届生与往届生的心理健康状况水平在总体上不存在显著性的差异,应届生与往届生在F1(躯体化)这个因子上有差异,往届学生比应届学生具有更高的躯体化表现。

三、讨论

1.高考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

從本次调查结果看,高考学生有一定比例的心理问题检出率,在一个或多个因子上表现症状的比例达到了21.6%,具有统计学意义,反映出高考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并不是很好。原因可能在于:高考作为考生最为重要的应对事件,在心理上的影响极其巨大,一部分心理应对水平低下的学生会表现出或轻或重的心理健康问题。

与全国中学生常模比较,应往届参加高考学生在F4(抑郁)、F6(敌对)两个因子上高于全国中学生常模,尤其是在F4(抑郁)因子上显著高于全国中学生常模水平,这表明应往届参加高考学生比其他中学生具有更加明显的抑郁心理。

2.部分高考学生产生心理问题的原因

高考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与年龄和所处的学习和社会环境有关。

(1)升学的心理压力。心理紧张甚至失衡的重要外在原因是高考。能否考上大学、能否考上理想的大学,与未来的工作生活密切相关,这在当前就业、住房、医疗、养老、子女教育等问题突出的社会背景下尤其如此。

成长经历导致适应不良的认知及人格因素是部分高考學生产生心理问题的重要原因。高考作为重要的应对事件确实会带给考生大的压力,但是否表现出症状,更多取决于考生是否具有内在的适应不良的认知及人格因素。在我们的咨询工作中常常发现一些学生仅仅因为一次月考成绩的波动就出现一两个月的心情抑郁。这样的学生往往有早期功能失调的认知和个性不良等特征,这些才是产生心理问题的关键原因。

(2)自我同一性的混乱。青年期处在自我发展的突变期,实现“主体我”和“客体我”的整合和统一是青年人心理发展的重要心理任务,这一阶段是人一生中心理波动最大、承受压力最大的阶段,他们的心理机能正处在由不成熟向成熟过渡的阶段,面临重大升学压力时,心理机能容易失衡,往往会产生大量的内心矛盾、冲突。在高考的压力情况下,适应不良的认知及人格因素必然导致自我同一性的混乱,最终产生诸如强迫、敌对、抑郁、人际关系敏感、偏执、焦虑等心理症状。

3.城镇户籍与农村户籍的差异比较分析

城镇农村高考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整体上不存在差异,但在躯体化、焦虑两个因子上,城镇学生比农村学生表现出更多的躯体化和焦虑。国内一些研究认为城镇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高于农村学生。我们认为不可忽视的一个因素是,农村考生多数住校,生活相对艰苦、学习比较刻苦,在高考的确定感上好于城镇学生;城镇学生相对来说对当前的就业、住房、医疗、养老、子女教育等问题的体验更加具体而深刻,对未来具有比较多的不确定性。

4.性别的差异比较分析

差异检验结果表明,男女生心理健康状况水平总体上不存在差异。但女生比男生在高考前更加抑郁,如何解释这一现象,我们认为要进一步探讨。

5.应往届对比分析

应届生与往届生的心理健康状况水平总体上不存在差异。应届生与往届生在躯体化这个因子上有差异,往届学生比应届学生具有更高的躯体化表现。高考生躯体化主要的外在原因在于学生为了应对高考而长时间超负荷学习,必然导致身心处在疲劳与应激状态。延长一年的复读生活是往届生具有更高的躯体化表现的关键。

本次研究的调查对象是应往届参加高考学生,所获信息有限,如果能够进一步对高一高二学生开展心理测试,进行对照研究,更有助于全面了解高考学生及其他高中生的心理健康状况。

参考文献:

[1]刘恒.我国中学生症状自评量表(SCL-90)评定结果分析[J].中国心理卫生杂志,2004(2):8.

大学生考研前焦虑及相关因素分析 篇4

1 对象与方法

1.1 对象

采用分层随机抽样方法, 在新乡医学院、河南师范大学、河南科技学院抽取2008年参加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的应届毕业大学生488名, 年龄为20~25岁, 平均为 (22.90±1.20) 岁。其中男生252名, 占总人数的51.64%, 平均为 (23.03±1.09) 岁;女生236名, 占总人数的48.36%, 平均为 (22.76±1.31) 岁。

1.2 方法

采用考研前焦虑量表和考研焦虑影响因素问卷进行施测。 (1) 考研前焦虑量表由申鲁军编制[3], 共包括16个项目4个维度:情绪反应、生理反应、心态、注意分散与思维阻抑。量表的Cronbach α系数为0.850, Spearman-Brown系数为0.792 ;探索性因素分析和验证性因素分析均揭示了量表具有很好的结构效度。 (2) 考研焦虑影响因素问卷由申鲁军等[4]编制, 共包括28个项目, 包括外部因素和内部因素2个纬度, 具体又可划分为:学校干扰、家庭干扰、社会干扰、考试干扰、复习不充分、动机干扰、低效能感、认知干扰因素和身体不适9个子纬度。问卷的Cronbach α系数为0.900, Spearman-Brown系数为0.862;探索性因素分析揭示了问卷具有很好的结构效度。

在被试中进行团体施测, 发放调查问卷, 答题后回收问卷, 剔除无效问卷。共发放调查问卷523份, 回收有效问卷488份, 有效回收率为93.31%。

采用SPSS 13.0软件, 运用相关、多元回归分析 (Stepwise) 等方法对数据进行统计与分析[5]。

2 结果

2.1 考研前焦虑及其影响因素的相关分析

考研前焦虑水平与各影响因素存在正相关。即各影响因素的水平越高, 考研前焦虑水平越高。见表1。

2.2 回归分析

以各影响因子为自变量, 以考研前焦虑为因变量进行多元回归分析, 考察了对应每个自变量值的因变量得分的分布为正态分布;检验了每个自变量的VIF值均<5, 表明不存在共线性[6], 适合进行多元回归分析。

多元回归分析的结果显示, R值为0.736, R2值为0.542, 调整后的R2值为0.535, 估计误差为5.927, 显著性检验F值为81.144 (P<0.01) , 表明回归方程具有统计学意义。9个因子中有2个因子 (家庭干扰以及社会干扰) 没有进入回归方程, 只有以下7个因子:复习不充分、身体不适、学校干扰、考试干扰、低效能感、动机干扰、认知干扰进入了回归方程。见表2。

多元回归分析的残差基本上呈正态分布, 表明该线性多元回归分析满足线性与方差齐性的假设, 本次回归分析正确有效, 据此得到如下回归方程:

方程Yi=14.874+0.785X1 +0.748X2+0.515X3+0.501X4+0.492X5+0.434X6-0.324X7

根据回归方程R2得出X1 (身体不适) 、X2 (低效能感) 、X3 (考试干扰) 、X4 (学校干扰) 、X5 (动机干扰) 、X6 (复习不充分) 、X7 (认知干扰) 可以解释考研前焦虑得分的53.5%。

3 讨论

有研究显示, 社会干扰因素对考试焦虑存在很大的影响[7]。但本研究在回归分析中, 社会干扰这一因素并没有进入回归方程, 也就是说, 社会干扰这个因素对考研焦虑的影响并不显著, 与申鲁军[8]研究一致, 原因可能与研究生就业难度逐年加大有关。通过回归方程可以看到, 身体不适、低效能感、考试干扰、学校干扰、动机干扰、复习不充分、认知干扰7个因子能显著地预测考研前焦虑水平。

对考生来讲, 由于考研复习的内容与所学课程在很大程度上是不一致的, 很多科目都需要自学, 再加上临近毕业还要上课, 还要实习, 很多的事情再加上繁重的考研复习任务就使得考生显得力不从心, 常常感到疲惫, 而且考生这阶段没时间锻炼身体, 有些人还会抵抗力下降, 容易生病[9], 这反过来会降低考研复习的效果, 因此考生特别容易产生焦虑, 尤其是临近考试或考试期间生病的考生, 焦虑程度会更大。

自我效能感也会影响考生的焦虑程度, 在一定程度上决定着考生的考研焦虑水平。对考生来讲, 如果自我效能感强, 觉得自己能力强, 自信心增强, 能使焦虑降低;如果自我效能感差, 总觉得自己能力低下, 注意指向内部, 认为自己的能力低下, 过分关注考研结果, 而不是关心考研的过程, 就会导致焦虑水平增高。

根据目前的考试规定, 只有初试过关才有考上的可能, 因此, 当时的考试情境对考生来说就显得非常重要[10], 有些考生可能复习得很扎实, 但是可能把这场考试看得太重或者受到考场气氛的影响, 导致严重的发挥失常, 有的人甚至“晕场”。

由于考研复习时间和正常上课时间存在冲突, 很多考生会觉得复习时间紧张, 有些考生便逃课复习考研内容, 但是学校对逃课行为都有一定的处理措施, 这使得考生非常焦虑。

近几年来, 大学生就业难已成为一个不争的事实, 尤其是国际金融危机后, 就业的难度更大, 因此很多大学毕业生为了逃避就业, 纷纷选择考研[11], 且考研动机强烈, 这在一定程度上也加重了考生的考研焦虑程度[12]。

统考之前, 考生没有统一的模拟考试等方式来比较自己和别人的差异, 基本凭感觉来判断自己复习的程度如何。绝大部分考生在考前会感觉自己复习不够充分, 担心自己能否取得好成绩;同时也观察到其他考生的复习状况并不比自己优秀多少。所以复习准备方面一般不会引起考生的过度焦虑。

考生对考研重要性的认识和评价, 影响着考生的考研复习效果和考场发挥[13]。考生如果能正确认识考研, 其心态就会较为平和, 复习效率也会很高, 能正常地发挥;如果考生把考研看得过重, 认为考研关系到前途和命运, 关系到自己的面子问题, 其心态就会失衡, 把考研评价为一种威胁性情境, 进而产生焦虑感[14]。

2011高考前学生心理辅导讲座 篇5

各位老师,同学们,大家下午好!很高兴今天能给各位同学做考前心理辅导。距离高考还有三天的时间,此时此刻我很理解同学们的心情,大多数同学或多或少地出现一些心理上的波动:可能有的同学越想多学就越学不进去;平时一学就会,可一考就懵;一到考试就感到心慌气短、呼吸急促、老想上厕所;或者每天为失眠、食欲不振而烦恼;或者怕考不上理想的学校;怕辜负老师和父母的期望;怕自己的功夫没用到;总之心情越来越烦躁、成绩无缘无故下降和人际关系紧张。为什么会出现这些现象呢? 这些都是考前焦虑的表现。考试焦虑对成绩的影响,呈一个倒U型的曲线。如果一点都不焦虑,那么考试成绩和复习效果都很低。如果焦虑水平太高,那么工作效率、复习效果也很低。只有当焦虑处于中等水平的时候,考试成绩才会最好,工作效率才会最高。

考前焦虑还说明两个问题:一是表明你对应考的高度重视,因为不被重视的事情不会引起过高焦虑;二是表明你面对焦虑缺少对策,因为有把握应对的事情也不会引起过高焦虑。高考关系到一个人的发展方向,引起重视甚至引起焦虑原本是正常的。但是,如果把高考看得过高,引起的焦虑超过一定限度的话,则会对考前复习和考试发挥产生不利影响。不信大家来看一段视频:

2008年北京奥运会,美国射击选手马修-埃蒙斯在领先3.3环的情况下,最后一击打出了4.4环的糟糕一枪,从而将冠军拱手让给了中国选手邱健,四年前的雅典奥运会上,他将子弹射到别人靶上成全了贾占波。为什么他会在如此重大的比赛中,连续两次将冠军拱手送人?

大家说的非常好,心态决定一切!要想高考获得成功,首先是你们掌握知识和运用知识的情况,这是“硬件”,是高考成功的基础;其次是你们的心理状况,这是成功的“软件”,起调节作用,它可以使你发挥失常,也可能使你超常发挥。“硬件”和“软件”同等重要。

中科院心理研究所专家对全国200名高考状元进行四年的跟踪研究中发现,在20个影响高考成功的因素依次为:考试中间的心态、考前的心态、学习方法、学习基础。所以说,考生的心理状态调整与高考成绩好坏之间有着重要关系。那么,怎样调整呢?我们可以概括为20个字:强化信心、优化情绪、合理饮食、进入状态、充分发挥。

一、强化信心。游戏:“掌声响起来”: 请同学们在本子的左上角写下你估计用最快的速度双手鼓掌,一分钟,能鼓多少下。现在我们来实际测验一下,看看估计的准不准。

结果证实,大多数同学都低估了自己的能力。所以,我们一定要树立必胜的信心。任何事情到了最后的关头,拼的都是心理战,考试更是这样。你要能在最后的几个小时里把自己的精神状态调整到最佳,就能在考试当中创造奇迹。怎样调整自己的状态呢?一定要树立必胜的信心。

首先,要摆脱“万一”心理:很多同学在考试前咨询:“老师,万一我那天生病了怎么办?”“老师,万一我那天失眠了怎么办?”这许多的“万一”就是一种消极的心理暗示,会给自己的心理带来许多压力及负面的影响。要学会从正面的角度来理解考试,不要给自己戴这种“万一”的帽子。

其次,进行积极的自我暗示:暗示对人的心理影响是极大的。

1、消极的心理暗示对人身体的生理机能的影响有多大?

国外有人以死刑犯作被试。告知被试以大量抽血的方式结束其生命,来测试人的生命能经受抽多少血。被试不能看到却能听到的抽出血液的嘀嗒声,结果到一定的时间被试真的结束了生命。其实这一切都是虚拟的,根本就没有给被试抽血。可见,是消极的心理暗示摧毁了人的生命。

2、积极的心理暗示也会产生巨大的力量,从而创造奇迹。

比如,有一个人到医院就诊,诉说身体如何难受,百药无效。医生检查发现此人患的是“疑病症”,是心病。后来,一位心理医生接受了他的求治。医生对他说:你患的是一种综合征。正巧,目前刚试验成功一种特效药,专治你这种病症,注射一支,保证三天康复。打针三天后,求治者果然病愈出院了。其实。所谓“特效药”不过是极普通的葡萄糖,真正治好病的是积极的心理暗示。

二、优化情绪。情绪变化会引起人们的生理变化,发生不良情绪时要及时调整。①对高考都要有一颗平常心,过度期望只会增加自己紧张的情绪;②学会放松。不要把考前紧张看得很可怕,考前适当的紧张是正常的;可经常听听自己爱听的音乐;或者到公园散散步、赏赏花,③经常积极地自我想像,当你情绪不高的时候,不妨想像一下你高考成功时的喜悦,以振奋自己的精神;同时做到对待 2 每一场考试,都能高高兴兴上考场,愉愉快快对待每科。④学会深呼吸,先有节奏地缓慢吸气,一两秒钟后,张开口缓慢呼出,呼气的时间要比吸气的时间长,大约是两倍左右。这对调节情绪很有帮助!

三、合理饮食。①考前食谱忌变动。考试期间饮食不要做太大的变动,应和平时保持一致。②考前少喝咖啡,因为咖啡因的作用会使人产生尿频,影响考生的临场发挥。③考生切忌吃大量油腻的动物性食品,应多吃鱼、去掉皮的鸡肉、牛奶、鸡蛋、豆类食物,也可以熬些绿豆粥、银耳莲子汤等,适量放些糖,既美味可口,又清热祛暑。④不乱吃小摊小贩食品及冰镇冷饮。⑤不宜猛补。吃过多补品,容易破坏自身的身体平衡。⑥每天宜吃2个水果。水果蔬菜含有丰富的营养素及各种维生素和矿物质,还能缓解厌食及帮助肠道消化。

四、进入状态。①我建议考生在考试前每天不仅要温习书本、笔记等。②适当地做些以前的卷子,热热身、练练手、找找感觉,这有助于正常发挥。③调整作息,保证自己的考试的时候能够精力充沛。有些学生可能觉得复习了那么长时间,精神处于萎靡状态了,那是极其不好的。要学会放松,做做深呼吸,动动手,动动脚。同时,要学会对自己进行积极自我暗示,如“我的身体很棒,精神非常好。”

五、充分发挥。①答题技巧,要先易后难,但高考一看就会的题目也不多,所以要特别注意陷阱。②在考试中一定要审好题。审题要快、准、全。我建议每个考生审题时要看两遍,第一遍力求掌握题的要求,第二遍力求把握题的内在联系;③答题时,一个方法不行,就要马上考虑换另外一个。要把思路放宽,要学会从不同的角度去分析问题,从不同途径去解决问题。

下面具体讲一讲考试应对策略:

一、考前一天如何安排

考前一天,就是今天6号我们应该做些什么呢?曾有个学生这样问我:老师,最后一天了,我什么都不想做,也不想复习,复习也学不进去,心理焦躁,这样会不会影响考试发挥呢。

考试最后一天,就是6月6号有两种情况,一种情况,有的同学拼命的做题,题海战术,从早忙到晚,有的同学不想做,什么都不想做,或者做做这个,做做那个,都是紧张的表现。那应该怎么度过这一天呢?

1、保持平日习惯。有些人可能这样认为6月7日就要考试了,6月6日晚上早点睡吧,不睡也干不了别的事。结果由于睡得早,与平时的作息时间不一致,在床上辗转反侧不能入睡,产生焦虑情绪。焦虑情绪反过来又影响入睡,形成恶性循环,严重地影响睡眠。据专家介绍,考前一天不必打破日常生活规律而刻意创造一种轻松的氛围。高三学生通常每天都要学习到很晚,身体的生物钟已经从某种程度上适应了这种节奏。所以考生只要按照日常习惯或者稍为提早一点睡觉就行,早上起床时间也尽量跟平时相同,不要破坏自己的生物钟。

2、轻装上阵。在临考前不要再想自己的目标、父母的期望、没有做完的模拟试题和不会做的试题,抛弃各种欲望,抛弃一切压力,放松自己,不要背着沉重的思想包袱走向考场。要轻装上阵,从容应对。

3、保持最佳心态。如果考前情绪紧张,可以采取一些适当的方法进行缓解,来保持自己的最佳心态。常用的方法有:找朋友交谈;适当听音乐;做深呼吸;冥想(想象美好的事物和情景,并让自己陶醉在想象的情景之中。如可以想象蓝天白云,自己在白云上飘,也可以想象在一望无垠的海边,海浪轻轻拍打自己)。

4、适当的复习。考前一天过多做题不仅会使人觉得疲倦,而且若遇到难题还会降低考生的自信心,增加紧张和忧虑感。但是只看不做,或者彻底休息和放松也是不正确的。要像热身运动一样,复习一些基础的知识要点,做做简单的题,使大脑处于一种较活跃、清醒的状态,也许还能为第二天的作文开拓思路。

5、做好考前最后准备。这个环节也是很重要的。最好是,考生亲手准备第二天要用的东西,在这个过程中自然地想象考试的常规环节,逐步认可并愉快地接受现实。

①要准备舒适、宽松、透气性好的衣服,如棉、麻质地,避免考场中暑;我建议学生可以穿那件最幸运的衣服。比如,以前你曾经穿着这件衣服取得了有史以来最好的成绩。或者你自己认为最漂亮的衣服,不要低估了它们的作用。穿着这样的衣服,你回忆的是那次成功的经历,它肯定能激发你的自信心,使你坚信这次考试你也能取得好成绩。积极的自我暗示的作用可不可小视;

②按要求准备好考试用具,如文具、手表等,确认它们的准确性和可用性;特别是手表,我觉得还是比较需要的;有个学生在这方面就吃了亏。平时,这个考生的心理素质还比较好,成绩也都考的不错。结果高考的时候忘带了手表,试 4 场中又没有钟表,考试时,该考生老是去注意考试时间,影响了考试成绩的发挥。

③备足在外饮食、交通的费用; ④依天气情况准备雨具。

⑤准确了解考场的路线及时间安排,考前到校园走走,熟悉考场环境,每科考试提前20—30分钟进入考场,以适应考场气氛。

接下来,具体谈谈我们在考前、考中、考后应该如何进行心理调试,一旦遇到了问题、困难的时候,我们应该怎么处理。防范于未然吧!

二、考试前心理调试

1、马上就要考试,自己感觉还有很多的地方没有复习到位,还有很多的欠缺,非常着急怎么办?

不要自我加压。到现在,最后的时刻,应该是回归基础、回归课本,不是做新卷子,不是做新的题了,而是把过去主要的东西、基本的东西搞清楚就可以了。只要掌握最基本的概念、最基本的知识、最基本的理念、最基本的技巧,你就是以不变应万变,你就有利用知识解决问题的水平了。不必做新卷子,有些人说做做卷子比较有感觉,也行,但不要攻难题,也不要花太多时间。想这一两天加油,题海战术,没有必要,反而疲劳、精神紧张,不如顺其自然,平常心对待高考反而考得好。

2、考前遇到最大的困难,也是最多的学生遇到的问题可能就是睡眠问题了。很多学生都这样问我:我最近一直睡不好觉,尤其到了这两天,像您说的像平常一样时间睡觉,上了床反而睡不着,怎么办?

在高考期间,有许多考生会失眠。其实高考期间失眠并不是真正的失眠,而是因紧张导致的“假性失眠”。应如何来避免和应对呢?

①以平常心对待高考期间的睡眠。不要提前睡觉,和平常一样就行。提前睡,往往会睡不着,而越睡不着就越紧张,造成恶性循环。其实晚上没睡几个小时也没关系,只要躺在床上闭目养神,大脑也是处于休息状态,不会影响第二天的考试。但是切记千万不要吃安眠药,以免造成脑子昏昏沉沉不清醒。以往就有这样惨痛的教训。

②不怕失眠。6月6号晚上有的同学确实有很些同学睡不好,而且还可能是很大一部分人,其实这很正常的,大多数同学在失眠后出现恐惧心理。他们早晨 5 起来后,首先想到的是:“一夜没睡好,今天肯定精力不足,肯定考不好。”这种负面的心理暗示,常常会使人无法振作起来。所以当出现一两次失眠时,不要紧张,顺其自然,不要强迫自己入睡。因为一个人何时入睡,完全是大脑本身生理的自然反应,而不是以一个人的主观意识为转移的,如果硬要强迫自己入睡,只会使自己越来越紧张。

③睡前放松心情。在睡前半个小时内不要做太难的题目,可以复习或回忆当天所学的东西。

④你也可以试一试用这些方法,对帮助睡觉可能有帮助。第一,睡前喝一碗热牛奶。第二,睡前用热水泡脚十分钟,然后用右手大拇指顺时针按左脚脚心36次,然后是左手大拇指顺时针按右脚脚心36次,这样有助于睡眠。这样对帮助睡觉可能提供帮助。第三,深呼吸诱导睡眠法。吸进来,“1”呼出去,;吸进来,呼出去,“2” ;吸进来,呼出去,“3”;吸进来,呼出去,“4”。这样不断重复,吸进来,呼出去;大脑就会觉得太单调了,太乏味了,就会睡着了。你的脑子当中要只有数字,而没有高考,没有数学题目。第四,试试使用白云疗法。想象自己躺在一块草坪上,头顶上方是一片蓝蓝的天,天空有一片白云,慢慢地落在自己的身上,然后自己被白云层层地包裹着,可是慢慢地向上飘,身体也跟着白云向上飘,感觉自己越来越轻,越拉越轻,身体好象完全失去了重心,越来越轻,慢慢的,慢慢的,躺在这片云上睡着了。

其实,睡的好不好对你第二天的成绩影响并不大,影响最大的是你的心态。心态好对第二天考试没有影响,心态不好就会有影响。这可不是我忽悠你们的,是科学家研究的成果。因为,处于高考这样紧张的应激状态下,人有这么一个潜能,可以把平时储存的能量都调动起来,你想想,为什么你通宵玩游戏不觉得累呢。但是,为什么很多学生都有前天晚上睡不好,第二天萎靡不振的感觉呢。其实是你的心理作用在起作用。你肯定在心里想,昨晚我没睡好,今天精神应该是多么糟糕啊。有一个状元,高考前一晚上一夜没有睡觉,我说你想什么了,他说什么都没有想,他考的很好,这个同学就是心态好。其实,所以,睡不着的时候,对于睡眠不要重视它,要轻视它。设想一下,如果是一个贼,即使前天没睡觉,遇到警察,它肯定跑得比兔子还快,参加比赛说不定还能拿世界冠军呢。

所以,如果你真的睡不好的话,没关系。早上起来到阳台伸个懒腰,动动手 6 也动动脚,微笑着对自己说:今天天气很好,精神也很棒。不要觉得简单,做起来真的很有效果哦。

3、进考场前,感觉还有很多东西没有复习,怎么办?

进考场前这么一段时间,最好不要再看题目,也不要和同学讨论题目。否则容易加重考试焦虑。到这一时刻,可自我安慰:现在我能做的都已经做了,我已经做了充分的准备,现在考得如何,成绩如何,我就听天由命了。可以跟同学聊点开心的事情,尽量做到说说笑笑、幽默轻松进考场。

4、进了考场,试卷未拿到手,是最紧张的时刻,应该怎么办?

坐下来以后呢,在这几秒钟等待发卷的真空时间呢,有些学生可能就要紧张的要上厕所了,其实,在这段时间,我们可以进行积极的自我想象。默念三遍:“我一定会成功!”。

三、考试中心理调试

1、拿到试卷以后应怎么做?拿到试卷之后,战略上要藐视试卷,战术上要重视试卷,认真对待每一道题。总结自己平时做题的经验。每一个人在各门功课上都有自己的做题方式和应对方式,应该尽量总结和利用,这样做既节省时间又提高效率。看卷子时要做到准、快、全面,防止看错题或漏题。要大体上分配一下时间,哪些题用多少时间,有一个分配,留有余地。做题先易后难,这样一做就会,马上心里就有底了,也有信心。最后一定要留出10分钟左右的检查时间,看看答题有没有错误。

2、在考前或者考试当中出现心跳加快、焦虑不安、头晕目眩、思维迟钝怎么办?

这种情况在心理学上称为怯场。面对这种情况,首先要放松情绪,保持冷静。不要为这种感受而过度担心,因为焦虑的急性发作一般都不会维持太长时间,怯场的状态一般几分钟以后就会过去;其次,停止答卷,调适心理。闭目养神一会儿,让大脑做短暂的休息,或闭目做深呼吸3—9次,然后尽量让自己有轻松舒适之感。可以想象血液从头到脚在缓缓下行,从上到下全身完全放松,能很快恢复正常状态。

如感到眩晕,脸色苍白,可吃点奶糖补充能量;或在监考人员的帮助下,选择适当的场所吸氧,或头低脚高仰卧几分钟,以保证大脑足够的供血供氧。

3、在遇到“久攻”不下的题或连续几道题都不会做时,不少考生就会出现大脑一片空白、思维停顿等“卡壳”情况,怎么办?

将风油精、清凉油涂抹在手背、太阳穴,起到提神作用;用手按太阳穴,活动眼球、颈、腿和腰部,改善全身的供血和供氧,清醒大脑;深呼吸。缓慢地、有节奏地吸气,停一两秒钟,再张开口,缓慢地、有节奏地呼气。3—5分钟就能消除紧张情绪,进入平和状态。

4、有些学生遇到难题和听到别人翻卷子的声音就很紧张,怎么办?其实,你要学会积极自我暗示,遇到难题,你想我不会做,别人也不一定会做。看人家的卷子翻的很快,你也可以这样暗示,他翻的快是因为他不会才翻的快,他都不会。你翻的慢,你做一道得一道分,你更踏实。

5、考试紧张的时候老想上厕所,怎么办?上不上厕所,主要是心理紧张造成。你要相信自己能够发挥正常水平,利用深呼吸、积极想象等等,同时把你的精力投入到考试当中,这样这个毛病就能够得到克服。当然,如果在考试的过程中有想上厕所的感觉,可以向监考老师报告,有人会陪伴你去厕所,当中也是一个调整。

6、有些考生总爱在考后抱怨说,监考老师的脚步声、周围同学的翻卷子声和叹气声,以及考场外发出的某种声音,干扰了他们的思路。其实他们所感受到的这些躁音在很大程度上来说是一种心理上的躁音。心理上的躁音其分心的效果是通过人的心理因素起作用的。你越是注意躁音,越是觉得它正在干扰自己,你就会越感到不安,它的分心作用也就越强,所以考生最好的办法就是不去理会它。这样自己的急躁情绪就会减少,能够心平气和地专心于考试。

7、考试时,碰上自己不会的题或想不起的知识怎么办?试时遇到这种情况,切忌慌乱和胡乱尝试。首先考生应先分析一下自己不会做的大致原因:是忘记了有关知识,还是题目没理解透彻?或是题目线索太多,自己一时难以理出头绪?然后再根据自己分析的原因,运用联想,寻找记忆的线索,采取相应的对策。

四、考后注意事项

1、不追问题目,不校对答案。考一门丢一门,你的担子就会越来越轻松了。马上就可以考完了,就可以休息了,就可以自由的打发这一个暑假的时间。真好啊。有些学生可能会说,我轻松不起来,前面的答案我都错了。你怎么知道自己 8 错了呢,因为我跟别人对答案了,考完以后千万不要跟别人对答案了。所以呢,考完以后迅速让自己消失。

2、考试期间注意休息。中午最好是小睡休息。如果睡不着也没关系。可以闭目养神一会儿,同样也能达到理想的效果。醒来以后可以翻翻自己的资料,练联手感,脑感,但不宜选择难题。

3、考砸了一两门,情绪影响到后面几门,怎么办?很多考生有一个错误的观念,认为考砸了一两门就等于全砸了。实际上在每次考试中,几乎人人都至少认为自己有一两门考得不太理想。更何况你考砸了的这一两门,也可能是太难,因而又算不上考砸了呢?因此考砸了一两门当看作正常情况,可进行积极自我暗示,想象。如可用“我一定行”,“我不会做,别人也不会做”等语言暗示自己,提高信心。

4、考得好,要调整心态,乘胜追击,力争考得更好。

最后,提醒大家进考场要注意快速调节心态“三步曲”,特别在6月7日。第一步曲,穿上最漂亮的衣服,特别是女生。然后雄赳赳的出发。路上碰到同学,主动打招呼,某某同学好,老师好,别人也会回答,你好。心情愉悦,大家心态都好。第二步曲,到了考场,对监考老师热情地说:“老师好!”老师也会说“你好!”这样整个氛围就温馨了。第三步曲,找到座位以后,在座位上闭上眼睛,默念三遍:“我一定会成功!”经过快速心态调节“三步曲”,你就会以良好的心态迎接高考,必将取得高考成功。

谈谈学生作文前观察指导 篇6

关键词:作文 材料 观察 指导

指导学生作文,首先要解决材料的问题,而观察生活获得真实材料是学生作文素材的重要来源。好多学生怕写作文,烦写作文,或写起来空洞,言之无物,其原因主要在于不会留心身边的各种事物,不注意观察、体验自己的生活,缺乏动脑分析的能力。社会生活是写作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源泉,只有以知识为基础,经常走进生活,观察生活,积累材料,聚神凝思,写作才会境界高远,个性凸现。法国有位写作大师这样指导莫泊桑观察生活:“拉车的牛,早上和晚上的神態不样;赶车的人喝醉了酒和没有吃饱,对牛的态度也不一样……这些不同细节举不胜举,如果仔细加以观察就是写出一百篇文章也不困难。”的确如此,要提高学生写作水平,就要培养学生随时随地观察的能力。不过,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分析能力不是一朝一夕可以养成的,还有赖于在各种教学中有意识的进行培养,在作文前的指导中给以充分的重视。

一、引导学生直接观察和调查

生活是丰富多彩的,湖光山色、花鸟草虫、日月星辰……一个人,一件事,一个场面……这些丰富复杂的自然、社会、生活现象都是学生观察的对象。老师可以结合日常学习生活,随时拟一个小题目,如:“我爱我家的……”、“我们来到农贸市场”、“新来的英语老师”等,引导学生随时注意自己身边的事物,认真细心的进行观察、感受、思考,并以写随笔,日记的形式及时记录观察的结果,之后进行交流讲评,以激发学生的观察兴趣,调动写作的积极性。

与此同时,可以有目的、有计划的开辟语文第二课堂,专门组织学生深入农村、工厂、军营、企事业单位、大自然进行参观、调查、访问、学习,与工人、农民、机关干部、军人交流、对话,了解他们的生活、学习、工作、训练情况,让学生了解并亲身感受生活,体验生活,直接获取最真实、最生动、最感人的生活素材,为写作提供丰富的生活题材。

二、指导学生间接的观察事物

人的精力毕竟是有限的,而自然现象和社会生活又是丰富、复杂而多变的,学生不可能对所有的事物都直接进行观察,因而除指导学生直接感知事物外,还可以利用其他各种手段进行间接观察,如:书籍、报刊、杂志,唱片、幻灯、光盘、电影、电视、录象、特别是将多媒体、网络等现代化教学手段充分、合理的运用到作文教学上来,一定会收到显著效果。鲁迅曾预言:“用活动电影教育学生,一定比教员的讲义好,将来恐怕要变成这样。”现今的生活实事证明,视听教具在发展视觉形象和听觉形象上的作用超过了其他力量和手段。如,电影教学、录象教学,尤其是多媒体、网络教学就能打破时间和空间的限制,把历史的或远方的人、事、物、甚至宇宙空际的事物,通过各种形式的画面,多层次、多方位,清晰、鲜明、生动、形象的呈现在学生面前,让他们可以看到他们未曾见过的事物,并且还可以通过反复重播画面或展示特写镜头,使学生得到更细致、更具体、更深刻、更透彻的观察机会,最大限度的激发学生的兴趣。

中学生在观察事物时,往往只对形象生动的部分感兴趣,缺乏全面性、细致性和深刻性,往往还容易东看看、西听听,缺乏观察的目的性和条理性,写出来的文章也浮浅、空洞、笼统,因此指导学生观察时应注意做好以下几方面的工作。

(一)阐明观察的意义,明确观察的目的和任务

首先,成功的经验表明如果学生理解了观察的意义和作用,把所观察的事物和所了解的生活同他们的思想情感联系起来的话,他们就会以更大的热情去注意它、感受它、认识它。如:以《春天》为题作文,虽然每个学生都经历了许多个春天,但是春天的景象对许多同学来说如过眼云烟,留下的印象并不是很深的,假如老师稍加指导,阐明意义就会引起学生前所未有的兴趣,他们会发现:阳光是暖的、风是柔的、雨是润的;山是青的、水是绿的;草是嫩的、花是香的;人们的脸上是喜洋洋的,学生会感到曾被他们无数次经历过,接触过却并未精心留意过的事物,充满了无限的趣味。

其次,要明确观察的目的和任务。观察的目的和任务是否明确是影响观察效果的主要原因。目的任务明确,学生就知道观察什么,不观察什么,哪些是观察的重点,哪些可以作一般了解,哪些还应该更深入细致一些,这样就会收到更好的效果。

(二)教给学生观察的方法

1、指导学生抓住重点和特点细致观察。抓住重点细致观察,抓住特点留心观察,只有抓住重点观察细致,才能写好细节,只有抓住特点才能写的逼真。

指导学生可以按:部分-整体-部分,或整体-部分-整体的顺序进行;可由远及近,也可由近及远;或由中心到四周……观察的顺序不是固定不变的,要依观察目的,所观察事物的具体特点,具体情况而定。不论用哪一种顺序观察,都要做到全面、精细、深刻,尤其要善于抓事物的本质特征。不仅要注意事物的静态,还要注意事物的动态。只有做到全面的了解,才能进行概括分析,才能认清事物的本质进而更好、更准确地反映事物的特点。

2、启发学生积极思维。在观察过程中要启发学生对观察到的每一个事物,甚至事物的每一个细节,都要从不同的角度,不同的侧面加以分析、思考,不要满足现成的答案。毛泽东同志曾说:“文章是客观事物的反映,而事物是曲折复杂的,必须反复研究,才能反映恰当,在这里粗心大意,就不懂得文章的起码知识。”训练学生观察事物时,要启发学生积极思维,通过思考和分析发现新的问题,观察时要多问几个为什么?培养他们观察,感受事物能力的同时培养他们分析生活的能力,养成多动脑子,积极思维,分析研究的习惯,学会通过思考,透过现实生活的表面现象捕捉生活的本质和主流。

3、还要考虑到观察后如何写成文章。观察与表达是相辅相成的,表达的需要可以促使观察更细致、更准确、更有目的,而细致准确的观察也有助于选择恰当的语言来表达,因此在指导学生观察时一定要考虑到表达的需要,考虑与否效果大不一样。

(三)在作文指导课上注意加强对学生观察分析能力的训练。

可以通过范文或介绍作者的创作经验,让学生体会学习作者是如何观察分析客观事物的。如:学习《看云识天气》这篇文章时,教师可让学生仔细体会作者如何勾画出千姿百态的云,如何描绘随着云的变化而带来的天气的变化情况,既有静态又有动态,既从现象入手,又触及事物的本质。《核舟记》一文之所以写得如此的生动、形象、逼真,是作者细致入微观察,认真思考、分析的结果。不少范文,所写者小,所见者大。若能有意识地引导学生思考,就能引起学生对生活中的小事、平常事的重视。鲁迅先生笔下的《一件小事》,就是一个典型的例子。

还可以根据教学内容让学生对某一实物和图片进行详细观察,当堂练习写看图作文培养学生观察能力。

(四)结合观察进行练笔,指导学生写观察笔记,做好观察总结。

指导学生经常写观察日记,将观察的东西记下来,写出观察心得体会,不仅积累了大量素材,而且是一种有效的写作练习。写观察日记时要做到:真实,记录必须来自对生活的观察,而不是抄袭或编造出来的;集中,在一定范围内只选择、截取一个事、物或场面来写;具体,既要写出自己看到听到的真事,实景,又要有自己的切实感受。这类练习应给学生充分的自由,选材自由,命题自由,文体自由,字数自由。只管写自己最熟悉、最感兴趣、印象最深的人、事、景。可记叙,可抒情,可议论,可描写,随心所欲,洋洋洒洒几千字,不嫌多;点点滴滴几十 字,不嫌少;有话则长,无话可短,尽兴而写,随意而止。他们写的内容起初可能比较简单,渐渐地,观察视野不断扩大,就从身边的小事写开去,写自然、社会、人生,内容越来越丰富:学校的生活与风波,家庭的欢乐与忧愁,社会万象等等,小到自我,大到宇宙,尽入笔底,不仅有话可写,而且更真实,更贴近生活。

中学生作文前心理分析 篇7

“ 前书写” 是近几年在幼儿教育领域出现的一个全新词汇,其意义是指学前幼儿所进行的非正式的书写活动。《 3~6 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 教育部2012 年9 月颁布) 对学前儿童( 5~6 岁) 提出了“ 具有书面表达的愿望和初步技能”的目标,然而现实幼儿的“ 前书写”现状远非如此简单。 作为长期从事第一学段语文教学的老师,甚感焦虑。

一次,路上遇到一个朋友和她的女儿,小女孩在柯桥城区一所比较有名的幼儿园就读,9 月份即将进入小学。 闲聊中,朋友不无自豪地说,女儿不仅认识许多字,还会写很多字,读一年级肯定没问题了!小女孩本子上密密麻麻写满了字,这些字东倒西歪的,可以说是“ 惨不忍睹”,但老师却打了A,外加一串五角星。 不知道是出于鼓励,还是其他小朋友写得更差强人意。 谈及写字姿势时,朋友却说让一年级老师纠正也来得及。

幼儿“ 前书写能力”中不良的书写姿势,早就成为一道深深的坎,横亘在我们一年级老师面前。 因为这些孩子在入学前,往往已有了近一年的“ 笔龄”了。 每一次的写字指导,都是一次和不良写字姿势做斗争的过程,这个艰难的过程,真是一道深深的坎,但是,不管它有多深,我们必须跨过这道坎。

二、调研:一次书写学情的统计分析

为了了解学前孩子真实的书写起点, 我以问卷形式调研了本校一年级新生, 了解幼儿动笔书写的经历,接受书写指导的途径,书写、握笔姿势的正误等( 如附录) ,并对家长进行正确书写坐姿、握笔姿势的辅导,通过数据分析为后续的教学提供样本依据。

我尝试从“ 学情视角”分析一年级新生的“ 前书写”学情。陈隆升在《 语文课堂“ 学情视角”的重构》 一书中提出两个“ 学习起点”理论,一是“ 教材说”,即根据知识逻辑、教材进度等确定学生“ 应该的起点”;二是“ 直接经验说”,即学生现实的起点。 调查中发现,来自不同幼儿园的幼儿呈现出不同的“ 前书写”学情,为此我走访了柯桥城区三所幼儿园。

柯桥区轻纺城中心幼儿园( 公办) 俞园长:我们定位的幼儿“ 前书写能力”可能跟你们小学老师不同,不是让孩子用铅笔写,而是通过画画、涂鸦等形式让幼儿体验用笔“ 书写”的感受,培养书写的兴趣。

柯岩街道中心幼儿园( 公办) 胡园长:我们大班开始指导孩子的握笔姿势,主要是让孩子写写名字和数字,不做刻意指导,但是因为“ 前书写能力”缺乏明确的目标,幼儿园也没有专门的评价,所以很多时候,指导幼儿正确的书写姿势成了老师的“ 良心活儿”。

柯桥区中心幼儿园( 民办) 尹园长:对幼儿的“ 前阅读”“ 前计算”“ 前书写” 能力的培养我们一般放在 “ 学前班”( 暑期) ,很受家长欢迎。 但是对于握笔姿势、笔顺指导幼儿教师不够专业,希望优秀的低年级骨干教师能为我们做专业的师资培训。

以上对三位园长的访谈记录, 体现了三个幼儿园对“ 前书写”的定位,也体现了公办、民营幼儿园面对市场竞争和家长需求的底线坚守和价值追求,更造成了幼儿进入小学前复杂的“ 前书写”学情。

那么, 作为一年级语文教师该如何准确定位幼儿“ 前书写”的学习起点呢? 我认为,应该回归到《 3~6 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 中对于“ 阅读与书写准备” 提出的建议“: 让幼儿在写写画画的过程中体验文字符号的功能,培养书写兴趣。“” 在绘画和游戏中做必要的书写准备, 如通过把虚线画出的图形轮廓连成实线等游戏,促进手眼协调,同时帮助幼儿学习由上至下、由左至右的运笔技能。鼓励幼儿学习书写自己的名字。 提醒幼儿写画时保持正确的姿势。 ”

当然现实的起点并非如此。统计问卷数据如下:

如表1 所示,64.5%幼儿在学前已经有过书写经历, 而且接受书写指导的途径较杂, 学前班占到35%, 家长也是幼儿书写指导的主力军, 占27.8%( 见表3) , 但64.8% 家长发现自己的指导不正确,12% 的家长表示不清楚自己的书写姿势是否正确( 见表4) 。

如何准确把握幼儿的“ 前书写”学情,正视学情,把幼儿“ 应该的起点”和“ 真实的起点”高度契合,使“ 幼小衔接” 段的书写指导更具针对性和有效性,是每一位一年级语文教师亟待思考的问题。

三、策略:一次诊断性的教学改进

基于以上学情分析, 我从以下三方面进行了教学改进:

( 一) 调研诊断,抓住关键,纠正姿势

开学一周后,拼音书写起步,学校组织书法老师对每个孩子的书写能力进行观察、 调研、 记录和评定,为每个孩子的书写习惯做一次详细“ 诊断”。调研内容包括书写姿势、握笔姿势、书写正确率、用笔习惯、个性化问题描述等( 以一( 6) 班部分数据为例,见表1、表2) 。

通过大量样本数据分析, 我们发现造成坐姿不正确的关键是“ 眼离书本一尺远”,一年级学生并不理解“ 一尺”。 通过反复实践,改成“ 眼到桌面一曲臂”;学生在书写前以“ 一曲臂”为参照尺,容易操作,纠错率高,自然而然就做到了“ 头正、身直、臂开、足安”。

握笔姿势不正确的关键点是“ 手离笔尖一寸距”“, 一寸距”科学吗? 我借鉴绍兴市嵊州逸夫小学的一项教改项目成果, 对学生的握笔距离进行专项调研。 ( 以学生座次排列)

( 单位:CM)

如表3 所示,40 名学生平均握笔距离1.9CM,最低1.1CM,最高3.3CM,如果按“ 一寸距”要求只有2 个学生达标。 但是幼儿手指的小肌肉群发育不成熟,为了使上力,导致握笔越来越低。 经过反复尝试矫正,发现手离笔尖2.5CM更合适“ 幼小衔接”段儿童。

( 二) 建立机制,关注养成,形成合力

良好的书写习惯需要多方合力, 形成一整套规范书写的长效机制加以推进。经过实践,我们已形成多项写字教学长效机制:

1.不定期家校反馈制度,形成家校合力。 如调研后,把学生问题描述反馈给家长。

2.写字教学随堂记录制度。 书写不仅是语文老师的事情,更是每个任课老师课堂必须关注的问题。我们要求每位一年级老师在课堂中保证课堂书写时间,关注板书规范、姿势纠错、书写指导等,形成教师合力。

3.定期调研制度。 除上述第二周的书写专项调研外, 学期中和学期末还有跟踪调研, 形成纵向合力。

4.作业检查制度。 不定期检查学生作业情况,发现问题,分析原因,寻求对策,形成反馈合力。

5.班级写字教学达标制度。 根据以上维度制定学生书写能力检测标准, 对每个班级进行书写能力综合测评,形成评价合力。

( 三) 开发微课程,小步推进,培养情趣

语文课作为专门指导书写的课程, 语文老师如何针对一年级“ 幼小衔接”这个特殊群体进行专业指导呢?我们从儿童的视角开发出一系列小步骤、有实效的“ 书写第一课”微课程,如:《 书写第一课:不会写字的狮子》《 观察第一课:田字格旅馆》《 笔划第一课:趣识横划》《 交叉第一课: 吵架的横和竖》《 结构第一课:拼字游戏》《 入格第一课:多变的习字格》 等。 ( 附教学故事《 吵架的横和竖》)

《 吵架的横和竖》

今天学习横竖交叉,指导书写“ 上”和“ 土”。 但我发现孩子们书写时,把握不好横竖交叉,尤其是“ 土”字,不是竖过高,两横过紧,就是竖过低,两横过疏。 该如何指导呢? 还是让故事代替我说话吧。

我把孩子们书写的两个“ 土”模仿写到黑板上。“ 有一天,短横和长横吵架了! ”一听这有趣的开头,孩子们马上来了兴趣。“ 短横和长横都想跟竖做游戏,可是你们看,这两个‘ 土’字里面,竖跟谁亲热些呢? ”孩子们马上进入了故事,有的说:“ 第一个‘ 土 ’里,竖和短横好,因为他把手伸得长长的,要跟短横做游戏! ”还有的嚷:“ 第二个‘ 土’里,竖和长横好,因为他把脚伸得长长的,要跟长横玩踢脚扳扳呢! ”孩子们编出了更有意思的故事。“ 可是这样一来,长横和短横就要吵架了,因为他们都想跟‘ 竖’玩。 怎样才能让他们不吵架呢? ”“ 张老师,我有办法,竖要上下一样长,都跟他们做朋友! ”“ 张老师,我也有办法,两横不要太近,也不能太远,要刚刚好。 ”“ 那么咱们再来写写‘ 土’,让长横和短横不吵架。 ”“ 好! ”

第二次,孩子们的“ 土”全变了样,有的孩子边写边偷乐着,“ 看,我的‘ 土’不吵架了。 ”“ 哎呀,我得改改,长横又要生气了。 ”

四、思考:每一天都有“ 黎明的感觉”

从发现问题到样本调研, 从数据分析到思索改进,对学前儿童“ 前书写”这一问题不断发现和思索的过程,也逐渐改变着笔者的教学行走的方式:如何以学情视角为起点,从关注全部学生,到关注某个特定阶段的学生? 如何正视儿童,以儿童情怀为根本,以教学改进为目标,促进儿童真正的成长?这种发现和思索的能力, 应该就是钱理群教授所说的每一天都应该保持的“ 黎明的感觉”吧!

附录

一年级新生书写情况调查

孩子姓名毕业幼儿园

亲爱的家长:

您好!欢迎您的孩子进入柯桥小学学习。为了使我们的教学更有针对性,请您配合填写以下调查内容:

1.您的孩子在上小学前动笔写过拼音或汉字吗?()

A.写过B.没写过

2.您的孩子在哪里接受过书写指导?()

A.幼儿园B.学前班C.家里D.没有

3.您或家人对孩子的写字姿势和握笔姿势进行过指导吗?()

A.有B.没有

4.请对照下面正确的握笔姿势初步判断您孩子的握笔姿势正确吗?()

A.正确B.不正确C.不清楚

摘要:“前书写”是指学前幼儿所进行的非正式的书写活动,然而因为“前书写”的宽泛定位导致了学前儿童“前书写能力”参差不一的学习起点,为一年级的书写指导带来了巨大挑战。基于学情视角,对柯桥城区三所幼儿园进行了问卷调查、教师访谈和数据分析,在此基础上提出了“抓住关键纠正姿势”“建立长效机制形成多方合力”和“开发‘书写第一课’微课程实施情趣教学”等改进策略。

中学生作文前心理分析 篇8

一、中学生在听力测试前容易出现的心理问题

1. 焦虑不安

出于家长、老师等各方面压力, 一些学生在考试之前都会出现焦虑不安的现象, 尤其是看着其他同学的复习进行得十分顺利之时。通常表现为, 复习进行不下去, 练习听力时大脑一片空白, 睡不好觉, 心烦意乱, 等等。

2. 消极松懈

某些学生对自己的英语听力水平不自信, 或者认为自己听力水平很差, 没有复习的必要等, 因此在考试之前表现出十分消极的情绪, 在复习过程中极度松懈, 甚至将考试抛到脑后, 使自己沉溺于游戏等。

3. 心浮气躁

在听力测试进行之前, 有些学生会表现得极为浮躁, 自认为自己的复习已经进行得很好, 或者在测试前的自我测试中成绩不错。因此, 将自己的主要精力放在与考试无关的其他事项, 从而导致浪费时间, 无所事事。

二、听力测试前的心理辅导策略

1.科学总结考点, 随时巩固

中学英语听力测试内容和考点相对而言变化并不多, 甚至大多数考点都可以总结出规律, 而且在平时上课的听力练习过程中都是有迹可循的。因此在考前进行科学的考点总结, 可以帮助学生更加了解考试内容, 从而“心里有底”, 这样不仅可以指导学生针对自己的弱势进行高效的复习, 还可以缓解学生因恐惧等产生的心理压力。另外, 相关教师应在测试前的早自习或者课堂上安排学生进行相应的模拟, 以便随时巩固复习效果, 使学生提前适应考场环境, 避免这些因素导致的怯场、紧张等。

2. 合理安排饮食、作息

考试本身就是体力劳动和脑力劳动的结合, 因此, 合理安排作息可以缓解因复习而导致的身心困乏, 如应避免测试前熬夜复习, 在中午增加小睡时间, 使之与考试时间相适应。同时, 教师应结合实际情况通知家长安排合理的饮食, 保持与平时同样的食谱即可, 且应尽量避免刺激性、难消化的食物, 如过量饮用咖啡, 或者摄入过多高蛋白的食物等, 而应增加蔬菜和水果的摄入。另外, 测试前若学生身体不适, 其用药也应咨询专业医师, 避免这方面的失误。

3. 增强自信

听力测试结果与学生在测试进行时的精神状态有极大的联系, 因此, 保持良好的精神状态是重中之重, 而关键的方法就是增强自信心。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自信一般与周边环境有重要关系, 包括家长、老师和同学。首先, 家长应当适当缓解考试给学生的压力, 使考生保持平常心。其次, 老师不应过多强调考试的重要性, 而应积极引导学生进行合理复习。最后, 同学之间应尽量避免互相攀比, 学生自身也不要树立过高的目标, 以免给自身带来重大的精神压力。

4. 学会放松方法

唯有放松, 在听力测试进行的过程中, 才不至于因为紧张等原因造成学生大脑间歇性空白, 从而导致失误。因此掌握一定的放松方法和技巧, 对考生而言也十分重要。首先, 是宣泄法, 通过倾诉或者大吼大叫使自己的紧张和压力得到充分的释放, 从而使自己身心放松, 在测试开始时轻装上阵。其次, 是通过听音乐等自己喜欢的活动, 调动学生快乐、正面的情绪, 使其感染自身的负面情绪直至消散。再次, 是心理暗示方法, 无论是老师还是家长, 都应该进行积极的心理暗示, 避免考前心理辅导时强调“紧张”“焦虑”“压力”等字眼。最后, 掌握一些使学生考前缓解紧张的小技巧, 如深呼吸法、推墙法等对缓解学生考前的心理压力和焦虑具有直接的效果。

综上所述, 尽管中学生在进行听力测试之前会出现各种心理问题, 但是, 只要家长和老师同心协力, 采取积极的方式进行合适的心理辅导以及备考指导, 就能最大限度地缓解学生英语听力考试时的压力。

摘要:在当前的中学教育中, 心理辅导具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尤其是在中学英语听力测试前, 学生在心理上更容易出现各种不同的波动, 因此在考试前更需要得到老师和家长的积极辅导。本文总结了中学生在听力测试前容易出现的心理问题如焦虑、松懈、浮躁等, 并针对这些问题提出了相应的辅导策略。

关键词:中学英语,听力测试,心理辅导

参考文献

[1]袁小进.对中学生心理辅导的几点感悟[J].教师博览 (科研版) , 2012, (6) :59.

中学生作文前心理分析 篇9

1 对象与方法

1.1 对象

随机抽取上海市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卫生学校2007年进校学习的中英合作中职护理班女生144名, 平均年龄 (18.70±0.73) 岁;上海医药高等专科学校2008年进校学习的中美合作高职护理班女生105名, 平均年龄 (21.90±0.96) 岁。

1.2 研究工具

1.2.1 一般情况调查表

内容包括年龄、学历、生源、家庭所在地、父母情况、家庭收入情况、是否为独生子女等。

1.2.2 交往焦虑量表 (IAS)

该表为自评问卷, 共15个条目, 按五级评分, 从1分“与我一点儿也不相符”至5分“与我极其相符”。总评分从15分 (社交焦虑程度最低) 到75分 (社交焦虑程度最高) [3]。与得分低者相比, 得分高者在人际交往之前和之中都更加焦虑、缺乏信心, 更关注他人对自己的评价。

1.3 调查方法

以班级为单位集中填写问卷, 在统一指导语下独立完成并当场回收。本次调查共发放问卷250份, 收回有效问卷249份, 有效回收率达99.60%。数据采用SPSS 11.5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学处理。

2 结果

2.1 调查对象一般情况 (见表1)

2.2 中、高职生实习前社交焦虑水平比较

144份中职生问卷中, 得分最低16分, 最高68分;105份高职生问卷中, 得分最低15分, 最高55分。中职生得分最多的前三项为8、9、14号题, 高职生为9、8、12号题 (见表3) 。经SPSS 11.5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 结果发现中职生IAS得分明显高于高职生 (P<0.01) ,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比较结果见表2。

注:t=3.96, P<0.01

把农村、县镇、城市学生IAS得分进行两两比较后, 出现农村学生IAS得分高于城市学生 (P<0.05) ,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见图1。农村学生与县镇学生IAS得分比较P>0.05, 镇县学生与城市学生IAS得分比较P>0.05, 均无统计学意义。

IAS中各条目得分排序比较见表3。

中职生均分最高的前6项题号为9、8、3、15、6、10, 高职生均分最高的前6项题号为8、9、6、3、15、10, 顺序不同但6个项目内容一致。

3 讨论

3.1 中、高职生社交焦虑状况存在差异的相关因素

中职生年龄小, 心理调节能力较差, 易产生心理压力。高职生社会阅历相对丰富, 就业情况较好, 有一定优越性。为此, 需针对不同学生, 指导其进行心理调节, 鼓励他们积极参与临床实践, 加强护理专业认知度及面对未来的信心。

3.2 不同生源地学生社交焦虑状况存在差异的相关因素

农村学生与城市学生相比, 存在一定程度的自卑感、不安全感, 往往通过取得优良成绩平衡负面心态。但他们不太愿意参加社会活动, 导致与城市学生差距较大。面对实习时, 心态调整不良, 无法有效应对, 导致焦虑感明显高于城市学生。所以, 农村学生需加强锻炼, 用积极的心态消除自卑和焦虑。

3.3 提高自我评价能力和社交技能

中、高职生15项IAS得分排序的位置上下相差多为1 (见表3) 。其焦虑程度有明显统计学意义, 但在焦虑项目上未表现出明显差异, 主要体现在缺乏社交自信、环境适应力、异性交往能力等方面。故提高自我评价能力和社交技能是改善社交焦虑状况的主要措施之一。

3.3.1 增强成就感和认同感

增强中、高职生成就感和认同感, 可使其保持良好的心态。教师需根据中、高职生特点, 运用不同引导方式, 使其接受自我, 增强信心, 提高社交能力。

3.3.2 掌握人际沟通技巧

护生在实习中会面对不同人群和社交环境, 沟通能力尤为重要, 且良好的人际关系有益于身心健康。影响人际沟通的因素主要有情绪、肢体语言、价值观、社会文化背景等。据此, 班级可以组织演讲比赛, 锻炼学生语言运用能力、应变能力, 教师可以创设护理操作、病情评估等模拟场景, 师生共同发现并解决问题, 掌握交流技巧。另外, 提高护生与异性交往能力, 有益于树立正确的情感观、恋爱观。

3.4 提高应对能力

应用消极或不恰当的应对方式面对环境刺激, 易引起过度心理压力及不良情绪[4]。护士应具备开朗、沉着、敏锐等心理素质, 以冷静、果断地处理问题。引导护生学会积极的应对方式是减轻焦虑、缓释精神压力和不良情绪的捷径。

3.4.1 增强环境适应能力

长期生活在比较固定的环境, 很少接触社会等因素造成学生环境适应能力不强。实习是从学校走向社会、从理论跨向实践的第一步, 学生心理健康状况直接影响实习质量。为此, 教师应积极组织学生参与社会实践, 以提高其环境适应能力。

3.4.2 增强心理抗压、抗逆能力

要具备良好的心理素质需要通过一定训练。 (1) 提高知识与技能水平, 只有这样才能从容应对比赛、护理过程中的突发状况; (2) 建立良好人际关系, 有效防止心理封闭; (3) 增强主人翁意识和社会责任感, 提高心理承受能力; (4) 加强人文修养, 陶冶情操, 通过体育运动发泄不良情绪。

3.4.3 提高角色转换适应能力

加强护生对医患角色的认识, 强调其健康照顾者的角色;实施“预见习”, 让护生尽早接触临床;将护理教学与临床实践相结合, 加强对护生职业价值观和自我防范意识教育等[5]。

摘要:目的 比较欧美教学模式下的中外合作护理专业中、高职生实习前社交焦虑状况的差异及相关因素, 探索教育干预措施。方法 随机抽取即将实习的中职生144名, 高职生105名, 采用Leary编制的交往焦虑量表 (IAS) 进行问卷调查, 由学生无记名自评。结果 中职生IAS得分明显高于高职生 (P<0.01) , 农村学生IAS得分高于城市学生 (P<0.05) 。结论 由于教学程度及教学背景不同, 学生在面对社会交往时表现的自信度、心态有一定差异。需根据学生特点, 让其掌握有效沟通技巧, 具备社交能力, 调整心态, 为实习做好准备。

关键词:中外合作护理专业,社交焦虑,心理健康

参考文献

[1]杨权, 张献共.焦虑障碍的诊断和治疗[M].成都:四川科技出版社, 2005.

[2]陈英.护理大专生社交焦虑情况调查与对策[J].护理研究, 2008, 22 (3) :742~743.

[3]叶冬梅, 钱铭怡, 刘兴华, 等.社会交往焦虑量表和社交恐惧量表的修订[J].中国临床心理学杂志, 2007, 15 (2) :115~117.

[4]王丽颖, 杨蕴萍, 林涛.社交焦虑障碍的防御方式及应对方式的研究[J].中国临床心理学杂志, 2006, 14 (2) :180.

中学生作文前心理分析 篇10

近些年来,我国高等教育体制改革不断深化,招生规模不断扩大,大学毕业生人数激增,就业竞争日趋激烈。虽然国家以及高校对大学生就业给予高度重视和大力支持,但每年仍有很多的大学生不能如愿找到相应的工作。 如此严峻的就业形势,使得大学毕业生在找工作期间的焦虑情绪严重,心理健康水平普遍下降。 高校毕业生本身处于人生角色转换的特殊时期, 即将离开学校的温暖环境,面对陌生的社会。

研究主要通过问卷调查来获得研究的基本资料,咨询本学院心理学、社会学方面的专家,对这些资料进行分析讨论,找出毕业生出现生活、心理状况的原因,结合商丘师范学院的实际情况,提出恰当可行的应对方案,为此类院校对大四学生的教学、心理指导、就业指导等工作提供理论依据。

1、研究对象与方法

本研究以商丘师范学院体育系2010级学生为研究对象, 依据大四学生可能会出现的各种生活及心理方面的问题,拟设计出调查问卷,共发放问卷100份,回收100份,有效回收率100%。 在学校图书馆和知网数据库大量查阅有关大学生心理,生活方面的文献资料,并对资料和调查数据进行归类整理。

2、结果与分析

2.1、大四学生在校生活情况调查结果

(1) 大四学生生活费的来源与支出 。

表1显示, 我校体育系大四学生的生活费主要来自于家庭,少数来自其他渠道。 生活费大部分都花在吃穿和恋爱方面,很小一部分用于学习。 表明处于这一阶段的学生生活还不够自立,多数依靠家庭提供的生活费来维持在校日常生活,从消费支出上看,学生们对恋爱和吃穿方面比较重视。原因是,现代社会家庭生活富裕,这一时代的学生大都从小过着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生活, 在家养尊处优,因此在学校就会对吃饭穿衣比较讲究,另外虚荣心也促使同学们和恋人在一起时花钱毫不犹豫。

(2)大四学生时间的支配。

表2统计结果显示,79%的学生学习时间在5小时以下,76% 的学生上网时间在6小时以上,每天工作5小时以上的有72%,休息时间6小时以上的有71%, 表明大四学生每天的休息时间还在正常范围内,能得到较充分的休息,但大部分已经不重视学习,开始浮躁,注意力转移到其他事情上面,时间浪费在上网方面的占大多数,此时的学生已经有了较强的工作意识,已经开始与社会接触。

2.2、大四学生心理情况调查结果

表3显示,有40%的学生处于焦虑和烦躁中,表明出现此类心理的学生这一时期的心理压力是很大的,已有研究显示,毕业生的压力基本来自三大方面:社会就业压力、家庭状况的压力、能力不足的压力。随着经济的高速增长、科技的进步的突飞猛进,社会对人才综合素质的要求必然大大提高, 加上我国本科毕业生逐渐增多,导致这类院校的毕业生就业压力越来越大。

3、结论与建议

3.1、研究结论

体育类本科毕业生由于就业机会少, 对自身能力缺乏自信,导致一部分学生在毕业前一年内出现生活萎靡,沉迷于电脑游戏和网络;少部分提前工作,但没有明确目的,有的仅仅是为了赚取生活费;有些把时间和主要精力放在了恋爱上,忽略了作为学生的主要任务———学习。 此类学生的心理由于各方面的压力,近一半学生出现了焦虑和烦躁甚至忧郁的心理。

3.2、建议

(1)大四体育生应提前早作规划。

目前二本体育类毕业生的本专业就业渠道趋向体育教师和健身教练两大类,由于我国体育类就业机会少,因此一部分已毕业学生从事销售,培训等职业。基于目前的就业情况,体育生应提前为自己的将来早做规划并努力实施,如考会计证,计算机等级证和英语等级证等一些常用且重要的证件,将自己塑造成全能型人才,为自己的就业途径拓宽道路。

(2)树立良好的就业心态。

心理专家认为, 在满怀期待寻觅职业之前,首先要给自己的心理“充电”。 只有具备良好的就业心理,才能以积极的精神状态参与激烈的竞争。 目前,不少高校的心理咨询中心引进了兴趣、人格、职业能力倾向等测试表,就是想为学生提供职业心理定位的服务。 通过这类测试,让学生了解适合自己的职业,以便在学习中拾遗补缺 “心理充电” 最大的好处是,能让大学生尽早了解自己, 找工作时能沉稳应对。

(3)学校应对学生进行恰当的心理辅导和就业指导。

中学生作文前心理分析 篇11

一、研究方法

研究对象为湖南第一师范学院旅游系酒店管理专业 (方向) 的学生。研究采用非几率抽样的便利抽样, 以即将进行校外实习的143名二年级学生为样本母体。问卷发放时间为2009年3月10日至2009年3月13日, 问卷共印发143份, 回收143份, 有效问卷共计143份, 有效问卷回收率达100%。

二、问卷分析

(一) 实习前大学生心理压力

1. 压力程度。

对即将到来的实习生活会不会有压力?17.5%感到压力“很大”或“特别大”, “不太大”的占27.3%的比例。只有15.4%受访学生表示在实习前“偶尔”或“从不紧张”。可见, 实习前存在一定程度的心理压力, 甚至有近两成的学生感觉心理压力很大。

2. 压力因素。

调查显示, 在各种压力因素中, 压力最大的首推“选择满意的实习单位”。仅有4.2%受访者明确表示没有这方面的压力。“理想与现实的冲突会让你感觉到困惑吗?”近一半同学认为“很大”或“非常大”。理想和现实的冲突是受访学生们选择满意的实习单位最大的心理障碍。究其原因, 首先是中国社会传统对酒店业等相关服务行业的歧视, 大学生自身的眼高手低以及实习酒店提供的低职位高强度的实习岗位等因素是引发酒店专业大学生此项心理压力的三大源泉。其次是实习竞聘带来的压力。无论是学生自己找寻实习单位还是学校安排都需要经过一轮轮面试, 当回答“当你实习竞聘受挫时, 你会觉得心烦气躁吗”, 三成受访者表示“很少”或“不会”。最后, 来自于身体状况方面的压力。在调查对自己身形容貌压力时, 有49%的受访者“非常渴望”在条件允许情况下能改变身形容貌, 不希望改变的仅占3.5%。与对外表的苛求相比, 对自己身体健康状况的担忧明显弱化, 在回答“对即将到来的实习, 你是否对自己身体状况感到担忧”, 仅有8.4%的受访者选择了“经常有”, 而大部分却“较少或从未有”, 这部分占54%比例。调查显示, 大部分的受访者更加关注自己的外部容貌特征。事实上, 酒店实习生工作时间长, 工作劳动强度较大, 他们更多地是面对身体体力的挑战。对困难的估计不足和对自己体力的盲目信任, 以致部分实习生中途中断实习, 甚至毕业后仍拒绝从事酒店相关行业的工作。

3. 消除压力的方式。

“你会采取何种方式应对实习压力?”可喜的是41%的答题者选择自然调整, 仅有5%用“压抑”调整心理。当遇到压力时, 你会向谁求助?有82.5%的学生会向“朋友”倾诉, 52.5%的受访学生求助于家人, 仅有20%的学生选择了老师 (1) 。专业学习中, 教师和专业人员缺位, 这不能不引起我们的反思。

(二) 大学生实习前期望心理

1. 对实习效益的期望。

大学生对实习效益的期望值相当高。99.4%学生期望从实习中获得某些收获。调查数据显示, 大学生期望从实习中获得的各种收益。受访学生的实习期望最认同的前3项分别为“实习是为增强我的专业知识和技能” (得分=95.2%) , 其次为“达到独立作业的能力” (得分=94.5%) , 第三则为“加强我的沟通应对能力” (得分=94%) 。显示受访学生对于实习期望平均最想获得的是属于实际职场环境中的实际操作技术与经验, 其次为提高人际交往能力。由此可见, 学生认为理想中的实习为实质的专业技能与知识的获得。问项排序中以“应付学校以获得学分” (得分=52%) 为最低排序, 显示学生对于实习抱有积极态度。

对于实习单位期望影响因素 (2) 的分析显示, 首先“实习单位声望” (得分=92.4%) 是对学生影响最大因素, 其次为“自己兴趣专长” (得分=86.9%) , 第三为“实习单位规模” (得分=85.5%) , 第四为“实习单位提供的岗位” (得分=84.8%) , 第五为“合理的薪酬福利” (得分=84.2%) 。这说明实习单位的综合情况决定了学生的选择。“老师和学长的推荐” (得分=63.4%) 排在最后, “父母的建议”排在倒数第三, 这与前面关于“面对压力, 你会向谁求助”的调查结果相吻合。综合上述调查数据, 学生在选择实习单位时很有主见, 较少受到外界因素干扰。

2. 对实习方式和实习时间期望。

目前, 在实习单位找寻方式方面, 酒店管理专业毕业实习模式大约有三种:一是学生自主实习;二是由学校安排统一实习;三是两者结合。调查数据显示, 接近七成学生更愿意由学校安排实习。究其原因可能是目前高星级酒店更愿意与校企合作, 一次接收数量较多且有学校协助管理的实习生。另外, 由学校出面组织实习让学生们有更多的安全感, 可避免在实习过程中出现诸多不可控因素, 当然从另一侧面也反映出学生缺乏独立和闯荡精神, 依赖思想较严重。

在实习时间的期望方面, “6个月”是大部分实习生愿意接受的实习时间 (得分=44.8%) , 其次是“9个月” (得分=31.8%) , 最不愿接受的是“12个月” (得分0.6%) 。这与实际的酒店实习模式相背, 高星级酒店接受的实习时间通常为9个月及以上 (如我系省级优秀实习基地北京昆仑饭店实习为12个月) , 中低档酒店及酒楼对实习时间要求相对宽松, 主要是因为两者对岗前培训投入的时间和金钱差别较大。在每天工作时间期望上, 近七成受访的学生理性地选择了8—10个小时, 几乎没有人愿意加班至10小时及以上。

在对实习行业的选择, 选择专业对口的酒店业仅占44.8%, 还不到一半的比例。其他行业依次为文教业26%、旅行社业14%、娱乐业13%。传统文教业受到青睐, 其原因可能是文教业工作轻闲, 且较之酒店业、娱乐业具有更高的社会地位, 较之旅行社业又有相对的稳定性。而娱乐业和旅行社业是传统的实习单位, 实习机会也多, 在没有其他选择的情况下, 这两个行业就成为候补之选。但在学生实际选择的实习单位的调查中发现七成以上的学生实习工作单位仍为酒店相关行业。学生意向和实际情况有一定的差别, 主要原因还是实习单位接受意愿不是很强烈。

在实习酒店档次的选择上, 高星级酒店规范化的企业管理运作, 较好的薪酬和福利使之成为从事酒店业大学生的首选。但调查数据也十分明显地揭示了实习生心态的好高骛远, 九成以上的受访者把票投给了高星级酒店 (93%) , 知名酒楼、中档酒店、经济型酒店各占3.5%、1.4%、2.1%比例。

三、研究结论

综上所述, 研究得出如下结论。

1.实习前存在一定程度的心理压力, 但并没有出现普遍的焦虑心理。找寻自己满意的实习单位成为最大的心理压力因素, 相当一部分学生较为忽视酒店专业实习对身体素质的要求。

2.面对压力, 通常学生能进行正确的自我调节, 但是, 遇到困难向人求助时, 很少有学生选择更具专业知识的老师。

3.学生对于实习抱有相当积极的态度, 对于实习期望平均最想获得的是属于实际职场环境中的“技术”与经验。学生在选择实习单位时自主性高、较不易受外界环境影响因素左右, 以实习单位综合条件及自我兴趣专长为优先考虑条件。

4.对实习时间、实习行业的期望很高, 偏离了现实, 高期望能否带来实习的高效益还需要进一步论证。

以上结论对于酒店管理专业人才培养中如何提高实习效果、探索新的实习模式具有相当价值的指导意义。因此为了提高实习的效果, 根据以上研究发现, 提出如下建议。

第一, 将实习基地建设放在实习教学管理的首位。建立一批以高星级为主的多层次的酒店企业作为长期实习基地。在校企合作的基础上, 以学校的名义与实习单位签订实习协议, 为学生实习工作生活环境、薪酬福利提供法律保障, 并在工作轮调、岗前培训等方面给学生提供更多的机会。实习基地的建设不仅可以缓解学生找寻实习单位的心理压力, 也可满足学生的高期望值。

第二, 通过各种途径让学生对实习抱有合理的期望。过低的期望不利于实习成效的取得, 但过高的期望一旦遭遇到实习中的挫折很容易造成挫败感。向学生展示真实的实习生活, 灌输正确的工作态度是建立合理期望的有效途径。

参考文献

[1]刘红梅.基于酒店专业学生实习心理谈酒店实习管理[J].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 (社会科学版) , 2008, (3) .

[2]邓振锋, 温卫宁, 林增学.酒店管理专业实习效果调查与分析[J].桂林旅游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2004, (2) .

[3]劳动与社会保障部教材编写组.饭店服务心理学[M].北京:中国劳动社会保障出版社, 2006.

上一篇:学好中学化学下一篇:机电改造工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