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调查

2024-09-14

生活调查(精选12篇)

生活调查 篇1

一、博客概念及特征

1、博客概念

博客是个舶来品, 是英文词汇blog的中文译名。Blog是Weblog的简称, Weblog最早指的是日记形式的超链接网页。1997年, Jorn Barger在Robotwisdom.com首页上粘贴了数十个超链接。随后, Jorn Barger在对这些有趣的超链接的更新中, 顺便以日记的方式来记录自己的想法。

2、博客的特征

第一, 操作简单便捷:博客在使用上几乎不需要任何技能, 不需要注册域名, 不需要租用服务器空间, 不需要网页制作知识, 操作起来非常简单方便, 简称“零技术”。

第二, 个人性与公共性的统一。博客具有鲜明的个人性, 博客网站是以个人为单位的, 可以自由地创作和发表文学作品、思想见解等, 用这种方式充分表达自己的个性。

二、大学生群体博客生活调查

1、博客用户数量

根据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CNNIC, 2009年1月13日发布的《第23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显示, 截至2008年底, 我国互联网普及率以22.6%的比例首次超过21.9%的全球平均水平。

2、本校学生调查样本结构

我们以中国计量学院的大学生为对象, 展开了对大学生博客生活的问卷调查, 共发出调查问卷450份, 收回问卷431份, 其中有效问卷431份, 样本有效率为95.8%。

3、博客调查结果分析

调查在使用网络的多项功能中, 网上聊天、博客、BBS的使用率较高。其中在对博客的使用情况来看, 经常使用的占35.6%, 偶尔或有时使用的占40.3%, 从不使用的占剩下的24.1%。

三、加强大学生博客使用引导探讨

当然博客在带来娱乐与方便的同时, 也体现了大学生博客中存在的很多问题。如日志涉及的侵权问题, 内容的真实可信度的高低, 博客内容对他人的名誉损害等都值得大家思考。应该培养较强的辨识能力, 分辨信息的真假, 不要盲目地接受信息;

摘要:本文主要介绍了网络博客的来源和基本特征, 调查大学生博客使用的现状, 结合大学生博客使用的特点进行原因分析, 如何加强大学生博客使用进行了引导探讨, 使我们认识到对博客应该持有的正确态度。

关键词:博客,大学生群体,调研

参考文献

[1]张真继、张润彤等:《网络社会生态学》, 电子工业出版社, 2008.7:3-6[1]张真继、张润彤等:《网络社会生态学》, 电子工业出版社, 2008.7:3-6

[2]欧阳文风、王晓生等:《博客文学论》, 中国文史出版社, 2008.2:1-2, 8-10[2]欧阳文风、王晓生等:《博客文学论》, 中国文史出版社, 2008.2:1-2, 8-10

生活调查 篇2

感谢你参与本次问卷,希望可以永远记得那最纯真的梦想,为梦想努力前行!!三十七中青春梦想问卷调查

1您的青春梦想是什么?

A.美好的爱情 B.无尽的财富 C.一所理想的高中D.一个强壮的身体

3.您的青春梦想现在是否实现?

A.实现 B.有待努力 C.已经放弃 D.从未停止努力

4.神马原因导致您的梦想实现或是未实现?

实现: A.一直在努力 B.梦想太过简单 C.永远没有忘记 D.它是活着的动力 未实现:A.没有动力 B.不切实际 C.已经忘记 D.没有期望

5.谁对您的青春梦想影响最大?

A.老师或是长辈 B.朋友 B.C.亲人 D.其他_________

6.您觉得青春是否需要为梦想去努力?

A.需要 B.可有可无 B.有意义,但不是必须 D.必须有

7.你是否有愿望回到过去去不计后果的努力的追求梦想?

A.是 B.否

8.是否后悔没有努力去追寻梦想或是从不后悔去追寻梦想?

A.是 B.否

9.你的梦想是神马?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写在最后的话: 曾经的梦想,我们的追求,是否会永远记得?那是我们经历的最美好的岁月!我们有能力去追寻就尽情去追寻吧!不要等到时光过去,岁月不在,我们才想到曾经没有努力追寻的梦想!!

感谢您对本次问卷的支持,我们衷心的祝福还追的起梦的我们可以从现在开始努力追寻!去寻找我们的青春梦!

大连市三十七中广播台

你只看见我的成绩,却没看见我的努力;

你有你的满分,我有我的进步;

你否定我的现在,我决定我的未来;

你嘲笑我的年少轻狂,不明事理,我可怜你没有梦想;

你可以轻视我们的年轻,我们将证明谁会笑到最后;

备考是注定孤独的旅行,路上少不了冷眼和偏见;

但那又怎样,就算卧薪尝胆,也要展翅飞翔!

我是XXX,我为自己代言。

我的中国梦

每一个民族都有一个传奇,每一个人都有一个属于自己祖国的梦。我是中国人,我的中国梦——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尽管说我的梦想有点夸张,有点遥远。可谁又能怀疑我的这个梦?毕竟每个国人心中都有和我同样的中国梦,只是有的人没有明说而已。

翻开中国的历史,我们无一不对古老的中华民族感到骄傲。那一串串的科技之光在全世界的各个角落熠熠发光。中国的火药和指南针传到欧洲,开启了人类社会的近代化进程,中国的造纸术传到世界,加快了人类的文明化步伐。在古代,我们拥有着世界最多人口,拥有世界最先进的科技,更有着辉煌灿烂的文明。华夏民族远扬四方,成为了各国仿效的优秀民族,世界各国纷纷与中国建立经济、政治、军事及外交联系。那是的我们很自信,因为我们走在了世界的最前沿。

可是在近代,中华民族早到了来自西方列强的侵扰,中华民族矛盾愈演愈烈。先是英法鸦片战争打开了中国的近代化大门;然后八国联军侵华洗劫了全世界瞩目的圆明园;再者,中日法西斯战争使中国面临着家破国亡的境地。但是华夏子孙并没有仍人宰割。举国上下,团结一致,保家卫国,终于在共产党的带领下取得了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人民当家做了主人。

经过了改革开放,中国的经济突飞猛进,一跃成为世界上第二大经济强国。但是我国的居民幸福指数仍然不高,尤其是城乡贫富差距日益扩大。再加之,西方各国纷纷对中国采取敌对的态度,对中国敬而远之。中国虽想成为负责任的大国,却困难重重。

上海白领业余生活调查 篇3

沈旭如此“贪睡”,真是时间不够、工作太忙吗?时间都去哪儿了?

上海大学2014年8月完成了一份上海市白领业余时间利用情况报告。在这份独家提供给《瞭望东方周刊》的报告中,上海大学对198名在徐汇、杨浦、宝山、闸北等区从事金融、服务、物流、教育、商业、IT、公共事业等白领,进行了詳细的问卷调查。结果显示,上海白领在“拼命工作、尽情玩”的同时,还在“努力学习”。

我的时间去哪儿了

沈旭在国内一家知名的通讯公司上班,每个周一、周二、周四都要加班,周六还要加一天班。每天早上7点坐公司班车从松江到张江上班,路上一个小时的时间对于他来说就是补觉的好时间。

沈旭说,周日是唯一的休息日,什么也不想干,只想好好地睡一觉。

像他这样,不能够自由支配自己空余时间的人并不是少数。上海大学的调查显示,有20%的白领在工作日除去工作与睡眠时间之外,每天只有2~6个小时的空余时间,有2%白领的空余时间更少,只有2~4小时。

在上海、北京这种大城市,除了加班、应酬之外,交通也是影响个人时间的重要因素。有媒体曾针对上海上班族进行过“上下班时间研究问卷”,有28%的受访者认为自己上下班花费的时间偏长。

和沈旭一样住在松江的IT白领杨晨就没有那么幸运。由于公司没有班车,每天要去金桥上班的他,要先乘公交车到9号线七宝地铁站,再到世纪大道换乘6号线,坐到金桥地铁站再换乘公交车,单程近两小时,每天都有四小时时间花在路上。就算每天准点下班,到家也是晚上8点左右。

杨晨告诉《瞭望东方周刊》:“做软件开发要不断学习新东西,但平时可供自己支配的大段时间太少了,没有能够静心学习的环境。”

白领阶层更看中家庭

不管是哪个行业,在竞争激烈的职场环境下,上班族都有提升自己知识素养的需求。

上海大学的调查结果显示,在上海白领业余时间经常进行的活动中,选择阅读纸质或电子版的书刊杂志位于榜首,有近52%的受访者选择了这个选项。

2014年上海书展时,媒体作了“在新媒体时代,你还读书吗”的调查。在离开学校以后,经常阅读的受访者占96.8%,离开学校以后,基本不再读书的受访者占3.2%。离开了学校,你为什么还读书?丰富人生、休闲方式、增加知识是人们选择阅读的最主要原因。

调查显示,除了阅读之外,也有近一半白领选择业余时间经常陪伴家人。此外,网络活动、学习充电、旅游、健身运动等也是白领进行较多的业余活动。

2014年5月,上海社会科学界联合会发布了《上海白领阶层人文社会科学知识与素养调查(2013年)》,报告对2505位上海白领进行了调查,结果显示白领比普通市民更看重家庭。在财富、权利、知识、荣誉、爱情、健康、容貌、事业、家庭等价值追求中,白领首选健康,其次是家庭,再次是财富和知识;而市民的选择则是健康、财富、家庭和知识。

上海大学的问卷有一个选项是“业余时间从不选择的活动”,有56%白领的选项是社会活动(市民文化节、志愿者活动等),有44%的白领选择“偶尔”参加社会活动,没有一人选择“经常”和“总是”参加。

难道白领缺乏社会责任感吗?

在上海大学社科学院副院长欧阳光明负责的上海白领阶层人文社会科学知识与素养调查中,有一道有意思的题目:一艘船在海上遇险,即将沉没,船上有10人,但只有一只至多能乘五人的救生艇。这10个人是:73岁的医生、患绝症的小女孩、船长、妓女、精通航海的劳改犯、弱智的男孩、青年模范工人、神父、事业成功的女企业家、你自己,你会优先选择哪5个人上船逃生?为什么?

“我们希望借此题反映一个人的价值判断和人格修养、人生境界。”欧阳光明对《瞭望东方周刊》说。

调查结果,排在前五名的是:73岁的医生、自己、船长、精通航海的劳改犯和青年模范工人。

被调查的市民,在第一、第二、第五的上船顺序的选择上,与白领基本一样;但在第三位上船的选择上,白领阶层选择了事业成功的女企业家,而市民选择了弱智的男孩;在第四位上船的选项中,白领阶层选择了神父,而市民还是选择了弱智的男孩。

欧明光明解释说,白领阶层凸现了功利本位的观念,虽然表现出了对弱势群体的人文关怀,但总体上过于理性,过于实用。换句话说,白领个体价值判断偏重自我。

尽情玩,不忘学

白领选择业余活动是出于什么样的考虑呢?

上海大学的调查报告问到选择业余活动的出发点时,44%的白领是出于自身兴趣爱好选择休闲活动,也有34%的白领是出于“提升人文素养”。可见,重视休闲和自我充电是白领群体的一个重要特征。

调查结果还显示,有52%的上海白领认为应该把提高人文知识素养的活动纳入自己的业余生活中,有18%的人更是认为这一活动十分有必要。

而人文知识素养对于个人综合素质的影响,大部分白领都认为十分重要。选择“非常重要”的白领有22%,选择“重要”和“比较重要”的有76%。

上海社联的调查显示,上海白领对财经、艺术、法律、管理及文史哲知识等方面的人文社会科学知识,需求相对较大。

对于既渴求知识又渴望休息的白领来说,属于自己的时间十分宝贵。上海大学的调查显示,有74%的白领对业余时间作了规划,但40%的白领执行起来效果一般或者很差,甚至没有执行。

沈旭所在的行业每隔一段时间总会出现一两个因压力过大而崩溃的同行。工作几年下来,他已经开始四处打听哪个产品的生发效果更好。虽然总嚷嚷着要运动锻炼,健身卡、跑步鞋、计步器、心率表等运动装备买了不少,微信总是在分享着运动经验、健身视频,但却发现这更像是一种心理安慰。

《南方都市报》曾报道,虽然超过95%的受访白领认为充电有必要,但真正付诸实践的仅有三成。大多数白领或因工作太忙没有时间,或是花费太高负担不起。

最关心时事热点问题

白领业余时间关心的话题是什么?

上海社科联的调查显示,上海白领在业余时间与家人朋友聊天时,谈论最多、最关心的话题是“时事热点问题”,有37.1%的比例,其次是国内外局势、爱情、家庭和物价。这与上海市民日常所关心的话题有着明显的区别——市民比白领更加关注和自己生活紧密联系的物价、房价的动态变化。

从性别上看,男性对时事热点、国内外局势和房价的关注远高于女性,而女性在爱情、婚姻、家庭和娱乐八卦等方面的关注度则超过男性。

从年龄上看,时事热点问题、国内外局势和物价是大家关注和谈论最多的话题,且年龄越大的人越爱谈论,并且随着年龄的增长,对此的关注度也相应增加。此外,20~25岁的白领在爱情、婚姻和家庭方面的关注度非常高,之后随着年龄的增大,关注度逐渐降低。对房价关注度最高的是26~35岁的人群。

社区空巢老人生活质量调查分析 篇4

关键词:空巢老人,生活质量,上海

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进程不断加快、人均期望寿命延长和生育率的进一步下降, “空巢”现象日趋突出, 空巢老人家庭逐年增加, 已成为我国老龄化进程中不可忽视的重要问题之一。对老年人而言, 医疗保健最主要的目标常常不是治愈疾病或延长生命, 而是维持、改善生活质量和生理功能, 老年人健康评估一个重要内容是生活质量评分[1]。因此, 合理有效地利用社会资源, 提高老年人的健康状况和生活质量, 应对老龄化社会的到来, 是当今各级政府面临的重要课题。本研究对上海市城市社区空巢老人的生活质量进行探讨, 为行业管理部门制定养老服务的相关政策提供依据。

1 研究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研究对象来自上海市嘉定区真新街道, 研究采用现况调查方法, 随机抽取4个社区空巢老人220名, 发放问卷220份, 回收问卷212份, 有效回收率为96.4%。研究对象纳入标准:年龄≥60岁;有子女但不在家居住, 或无子女, 子女探望平均间隔时间≥1周;意识清楚, 有阅读能力或可用言语表达, 与调查人员沟通无障碍;排除精神障碍、意识障碍、重症和终末疾病者。

1.2 研究工具

1.2.1 简明健康状况调查表 (36-item Short Form Health Sur vey, SF-36) 。

为全球应用最广的生命质量测评工具, 是一个多目的、简形式的健康调查量表, 对生理和心理进行综合测量, SF-36中译本的信效度满意, 被认为可适用于我国[2]。SF-36量表包括36个问题、8个维度内容, 每维度设2~10项问题。8个维度内容包括:生理功能 (PF) 、生理职能 (RP) 、情感职能 (RE) 、躯体疼痛 (BP) 、活力 (VT) 、总体健康 (GH) 、社会功能 (SF) 和精神健康 (MH) 。各领域得分越低表明健康状况越差, 反之健康状况较好。

1.2.2 自编个人资料问卷。

包括年龄、性别、婚姻状况、文化程度、家庭经济状况和体育锻炼状况等。

1.2.3 测查程序。

对社区空巢老人由经过培训的社区医生预约上门, 然后当场接受问卷调查。问卷填写通过以自评和访谈方式完成, 填写完毕当场对不合格问卷进行纠正。

1.2.4 数据处理。

本研究所有数据采用Epidata 3.1建立的数据库录入表格数据, 数据录入采用双人双份录入, 统计采用SAS 9.2软件, 单因素分析采用Kruskal-Wallis检验方法, 统计量为χ2。

2 结果

2.1 一般情况

此次调查了212名空巢老人, 被调查老人年龄分布范围60~95岁, 平均年龄为 (70.30±8.04) 岁, 见表1。

2.2 社区空巢老人生活质量影响因素分析

不同性别、有无子女和不同家庭经济收入社区老人生活质量量表各维度分值无统计学差异 (P>0.05) 。

不同年龄组社区老人在生活质量各维度均有统计学差异, 随着年龄的增长, 社区老人生活质量更差;社区老人有无配偶在生活质量各维度均有统计学差异, 无配偶社区老人生活质量比有配偶老人差;不同文化程度老人之间生活质量中除总体健康无统计学差异外, 其他各维度均有统计学差异, 进一步分析显示, 文化程度高者生活质量相对较好;不同居住状况社区老人在生活质量量表各维度分值均有统计学差异, 独居老人的生活质量较差;老人体育活动状况不同在生活质量量表各维度均有统计学差异, 参加体育活动频率高的老人生活质量各维度得分均高;老人一年内是否住院, 其在生活质量量表各维度均有统计学差异, 一年内住过医院的老人生活质量各维度得分均低;老人自我健康评价不同在生活质量量表各维度均有统计学差异, 自我健康评价差的老人生活质量各维度得分均低 (P<0.05) , 见表2、表3。

3 讨论

分析影响老年人生活质量的各种因素, 结果发现, 影响社区空巢老人生活质量的主要因素有年龄、文化程度、有无配偶、居住状况、参加体育活动频率、自我健康状况评价和一年内是否住过院。

3.1 年龄、文化程度对生活质量的影响

随着老人年龄的增长, 机体各部分的功能都将削弱, 与社会和他人之间的来往关系减少, 同时所保留的人际关系也发生了变化, 有一种脱离社会的倾向, 其生理功能、生理职能、总体健康、活力、社会功能、情感职能和精神健康均呈下降趋势。

文化程度较高的空巢老人, 通过阅读学习容易获取更多的信息并加以运用, 有较强保健意识, 故在心理健康和认知功能方面都优于低学历老年人, 也有更多的机会参与各种活动, 从而获得更高效益的社会网络资源, 故较低学历老人生活质量好。

3.2婚姻、居住状况对生活质量的影响

无配偶、独居老人其因无人照顾生活起居, 平时缺少交流, 有些老人也不愿出门, 故生理功能、社会功能相对较差, 精神生活也极为贫乏, 心理非常脆弱, 生活质量严重下降。社会对无配偶、独居的空巢老人应特别关注, 通过完善社区服务, 给予他们更多的关爱。

3.3体育活动频率、自我健康评价对生活质量的影响

经常参加体育活动的老人其生理功能、生理职能、躯体疼痛、总体健康、活力、社会功能、情感职能和精神健康得分均较高。适当的体育锻炼可以降低慢性疾病的患病率, 从而有助于提高老年人生命质量[3]。街道社区要改善老年人的活动场所以及健身设施, 鼓励老年人参与适当的体育锻炼和其他活动, 以提高老年人生活质量。

本研究中, 自我健康评价差的老人其各方面的生活质量得分均低。有文献报道[4], 老人的总体健康属于健康自我评价, 它主要反映老年人对自己健康状况的主观评价和主观体验, 有些老年人虽然健康状况较好, 但由于对身体状况过分担心, 往往容易消极地对待生活, 易产生抑郁情绪。空巢老人自我概念对生活质量有一定影响, 应加强对空巢老人的健康教育, 完善社区医疗保健系统, 帮助他们适应角色改变, 使其能够正确地评价自己, 提高自我概念水平, 从而提高空巢老人的生存质量[5]。

注:表2、表3中, 影响因素分析采用Kruskal-Wallis检验方法, △行数据为统计量χ2值, *P<0.05, **P<0.01。表格中生活质量得分值为中位数 (25分位数~75分位数) 。

此外, 我们发现在一年中住过院的老人其生理功能、总体健康、活力、社会功能、情感职能和精神健康均下降, 社会与家庭应该多关注出院老人的身心健康, 社区医护人员应及时进行出院访视, 为出院老人提供康复服务。

综上所述, 影响社区空巢老人生活质量的因素众多, 社会及家庭应予以关注, 重点关注高龄、独居、文化程度低老人的身心健康, 共同为老年人营造幸福安康的生活环境。

参考文献

[1]吴海云.浅谈老年人健康管理[J].中华健康管理学杂志, 2008, 2 (5) :257-260.

[2]王素华, 李立明, 李俊.SF-36健康调查量表的应用[J].国外医学社会医学分册, 2001, 18 (1) :4-8.

[3]廖八根.体育活动对养老院老年人生活质量影响的纵向观察[J].中国临床康复, 2005, 9 (28) :185-189.

[4]王惠珍, 史雷, 高钰琳.广州市省级养老院内老年人抑郁情绪及生活满意度调查[J].护理学报, 2007, 14 (2) :5-7.

生活调查报告 篇5

分工:xx xx,拟订调查问卷,印发收传单 ;xx,收集、统计数据。xx,写调查报告。

调查方法:以调查问卷的方法进行调查xx

调查对象:南昌航空大学大一学生

调查地点:南昌航空大学

一、前言

大学是人生最美好的阶段、是过渡到成人的关键时刻、也是实现自我价值的理想场所。在这里,大学生生活、学习、成长、成才。进入象牙塔大学生群体有着充足的课余时间,据有关部门统计:除去每天8小时的睡眠时间,以每周40节课每节45分钟计算,每周上课时间为1800分钟,而课余时间为49xx年级间的纵向差异分析和不同性别间的横向差异进行分析;从大学生的课余活动情况与之期望的情况间进行比较分析。

三、数据分析与论证

从总体上看,南昌航空大学大一学生课余时间使用基本合理,能较好利课余时间;但是也有部分同学课余时间缺乏合理的安排,沉迷于电脑娱乐漩涡之中或者在无聊中徘徊,浪费了大量的时间,对身心造成了不利影响。

1、南昌航空大学大一学生经常课余时间较多

【03题】除了双休日、节假日以外,您平均每天有几个小时的课余时间?

a.1~2小时b.2~4小时c.4~8小时d.8小时以上

【调查分析】由于近几年教育改革,减压、减负成为现代教育的主题。南昌高校大学生课余时间也相应的增多,课余时间相对宽余和自由。南昌航空大学大一学生拥有大量、充裕的课余时间,这与部分同学长期习惯于被动学习和自控力较差这一现实,也成为了如何科学、合理安排课余时间的较大矛盾。由此可见,合理安排大学生课余生活的重要性和必然性。

2、关于上自习已成为大学生学习的重要形式,并且年级差异性分明。

【16题】你是否经常去自习?

a经常自习b偶尔自习c基本上不自习

【调查分析】据社会媒体报道,对大学生自习状况不太乐观。然而本次调查对是否到图书馆,自习室去学习这个问题中:对大一新生,高达到52.0%,且因为查阅学习资料去图书馆的同学占到61.3%以上。可见图书馆、自习室是大学生自习的主要场所,在大学生生活中有着重要地位,调查显示大一学生因为中学时代的学习习惯而坚持上自习,他们大多的生活习惯也依然是“三点一线”---即寝室、教室、自习室。对他们而言,习惯大学生活还需要一定的时间。

3.大学生主要课余时间安排,活动内容分布差异性大。

【5题】课余时间你主要是从事于

a:上自习b;社团活动c:运动锻炼d:社会实践e:上网f:其他

【调查分析】从调查结果可以看出大学生上自习是大学生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从表中可以看出,大学生课余活动取向表现出有主次之分和多元化的特点。“课余自习”、“上网、玩游戏”、“社团活动”三项是大学生课余时间参加的主要活动形式。由于大学学习方式和信息传递方式的改变,加之大学生活更加开放和丰富多彩,使得大学生的课余活动不再是传统的“三点一线”模式,呈现出多元化的取向。值得注意的是,与以往的调查结论相比,“上网、玩游戏”、“聊天、社交”成为大学生课余活动取向的第二位和第三位。大学生也普遍承认用在这两方面的时间不少。这表明,网络在大学生课余生活中越来越重要,大学生也钟情于这种新兴的娱乐休闲方式;大学生也已经意识到建立和谐的人际关系,提高人际交往能力在现实生活中的重要作用,对社会性价值观的认可程度正在提高。大学生在分配其他时间(占所有的32%)具有个体差异性,这主要是由个体兴趣决定的。个体兴趣自身具有娱乐性和消遣性的特征,对满足大学生课外业余活动和闲暇生活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也是大学生个性和谐发展和自身社会化不可或缺的途径。例如大学生对文学类课外读物的兴趣,满足了他们认识社会、认识人生、认识生活,并借以抒发和寄托自己的生活理想和表达自己对生活憧憬的美好意愿和情感,这对他们强烈的探索人生、探索生活需要联系在一起。但是,我们也要注意到,大学生对文学类读物的过多重视,而埋头于对他人生活的解读,忽视了自己的现实生活,这也显然不利于大学生个体素质的提高。

4.大学生每天主要活动时间(除上自习)量安排情况。活动种类多,时间安排量差异性也明显

【8-11题】你用于下列项目的时间平均每天会有多少?

a)课外学习a.1~2小时b.2~3小时c.3~4小时d.4~5小时

【调查分析】课外学习顾名思义就是在学习本专业的同时,另外汲取知识。在这个知识爆炸、信息丰富的年代,有着扎实的基础知识和广阔的课外学习是分不开的。越来越多的大学生发现课外的学习是自己腾飞的重要基础。通过课外学习使书本知识更加完善。四、六级等其他证件的获得和平时的课外学习是分不开的。课外学习是竞争中获胜的筹码,切身感到充实自己、提高自己知识素养的重要性。

b)使用电脑a.少于1小时b.1~2小时c.2~3小时d.3~4小时e.更 多

【调查分析】从统计数据看,使用电脑时间过少,仍然是相当一部分大学生的苦恼。尽管各个学校都有微机房和电子阅览室,但由于南昌航空大学教学资源免费开放力度不足和学生经济支付能力的限制,相当一部分大学生特别是经济困难家庭的同学,再加上南昌航空大学大一学生寝室没有联网,因此大一学生得不到充裕的上机操作和实践、练习机会。这与信息化社会对当代大学生信息素养有着较高要求的现实存在较大落差,希望教育主管部门与学校能高度重视这种现象,迅速采取有效措施改变这种现状。

【调查分析】社团是由大学生自己发起、管理、策划、运行的组织。它的精彩之处就是它更接近我们,更懂得我们的需要;虽然也有些不尽人意之处,但它毕竟是我们自己做的,我们更能理解它的意义。社团活动能够锻炼同学们处理事情的能力,提高同学们的素质,为尽快实现培养高素质创新型人才的目标做出重要贡献。加入社团已经成为大学生融入象牙塔的选择,是培养交际能力的场所,这就是越来越多大学生青睐社团的原因。

5.从大学生课余生活的安排的合理性出发,揭示课余生活安排是否合理。

【19】你觉的你的课余时间是否安排合理

a:基本合理b:不合理c不知道

【调查分析】从上图可以明显看出大学生对自己的课余生活时间安排存在着不明确性,认为合理的只有xx年级间与性别间存在诸多的差异,但这些差异是因为个人的兴趣爱好与人生目标的不同造成的,这一方面说明了个人间的价值观异同。

(二)南昌航空大学大一学生在安排和处理课余时间上还存在着许多问题。

通过这次调查分析,我们了解到有部分大学生不能充分、合理利用课余时间。对这方面学习、生活状况感到满意的同学只占被调查同学的五分之一。这不能不使我们感到担心。我们希望那些至今仍然让时间悄悄溜走的同学们,珍惜自己的青春,以乐观、积极的生活态度对待自己的四年大学生活,好好度过自己的大学时光。当我们蓦然回首的一刹那,没有悔恨的青春和遗憾。

高校骨干教师闲暇生活调查 篇6

现状

闲暇意识淡薄

本次调查的高校是天津的普通高校。对于闲暇意识,笔者基于高校骨干教师对于“一个人的闲暇生活比他的职业更重要”问题的态度采取了调查。调查发现,有47.1%的教师选择了“不同意”,9.8%的教师选择了“说不清”。可见,有相当一部分高校骨干教師的闲暇意识淡于职业意识,他们更愿意将生活重心用来发展职业,崇尚工作世界的状态,闲暇意识趋于淡薄。从根本上来看,这主要与文化差异有关。我国经历了并正经历着一段长期的工业化社会,劳动生产、工作效率长期以来都是人们追求的首要目标。作为具有强烈社会责任感的骨干教师,在这样的理念中,他们成为了“夜以继日”的“工作狂”,这些人表现出一种“崇高理想”。一方面,他们认为职业和闲暇是完全对立起来的,没有把职业与闲暇联系起来,而只是把闲暇看作是一种消耗,不仅消费了物质,也磨灭了人的意志。另一方面,他们认为节约型社会中崇尚闲暇有违道德规范,享受型的闲暇生活是不高尚的。这种对“闲暇”不重视不承认的态度使他们漠视了闲暇的积极意义。

闲暇时间缺失

笔者对高校骨干教师在平时(工作日)、周末、节假日(七天以上)三个时间段对闲暇时间的占有和使用情况分别进行了调查。统计结果显示,工作日、周末、节假日平均下来的闲暇时间分别为2.29小时、8.62小时、3.12天。随着时间长度的增加,高校骨干教师的闲暇时间有所增长,大部分高校骨干教师能够较充分利用相对较长的时间来进行闲暇活动。但是,闲暇率(闲暇率指闲暇时间在某一段个人时间(中的比例)偏低,高校骨干教师的闲暇时间显得尤为缺失。

闲暇方式单调

在闲暇方式选择的调查中,要求高校骨干教师从调查问卷列出的各种闲暇活动中选出经常从事的三项活动,本文再将选择结果归为五类,根据调查对象选择的频数分别得出中选频率。其中“延展性工作”指继续从事与本职工作相关的活动,进行专业知识的储备和补充;“人力资本积累”指学习、张扬个性、挖掘潜能、实现自我价值等;“精神活动”指欣赏音乐、观看影视、书法绘画、游览名胜、参观展览等,使身心得到愉悦和陶冶;“休养娱乐”指户外漫步、锻炼身体、走亲访友、聊天等以消除疲劳、恢复体力、保持健康、增进友谊等;“消极行为”指无聊、消磨时间、放纵等。调查发现,高校骨干教师闲暇方式选择排名前三位的分别是“延展性工作”、“人力资本积累”和“精神活动”。“延展性工作”的中选频率最大,达到57.8%,这说明高校骨干教师在闲暇时间里,选择的闲暇方式还是摆脱不了工作环节的束缚,相当一部分人将工作内容延伸到非工作时间里,闲暇方式并不自由。而“人力资本积累”的比例也达到了44.1%。可见,高校骨干教师在闲暇方式的选择上具有一定发展学习的特点,有强烈的提升自身素质的愿望。

闲暇消费乏力

笔者观察了高校骨干教师的整体月收入情况,调查样本的月平均收入为4642.2元,这个收入水平相对天津地区的物价生活水平而言处于中等。然后同样分为平时(工作日)、周末和节假日三个时间段,观察了不同时期高校骨干教师的消费数量。在平时、周末、节假日三个时间段,闲暇消费数量选择比重最高的分别为“50元以下”、“100-300元”、“500-1000元”。可见,随着时间段长度的增加,闲暇消费总量也相应地增加,从数量上表现出一定的消费趋势,但总体消费数量偏低。综合来看,在月收入水平中等的情况下,高校骨干教师虽能理性地选择消费水平,但也表现出其自身消费欲疲软和消费动力不足。笔者在与调查对象访谈时发现,虽然目前高校骨干教师的收入水平正在逐渐增加,但同时物价水平也在猛增。现实中的经济压力,例如买房、子女教育等诸多问题还是困扰着他们,再加上工作压力巨大,收入渠道单一,高校骨干教师顺理成章地将收入用在了生活必需的方面,甚至形成了“有钱也不敢闲暇”的局面,严重影响了闲暇消费力度。

闲暇满意度偏低

调查中,笔者将高校骨干教师对于目前闲暇生活的满意程度进行了调查。选择“一般”和“不太满意”的共占到75.5%,由此可见高校骨干教师对于闲暇生活的满意程度普遍偏低。国外研究表明,教师是职业倦怠的高发群体。我国目前正处于社会变革转型阶段,经济快速发展,组织变革速率加快,职业不稳定加剧。高校骨干教师作为高校发展中的先导力量,巨大的工作负荷使其长期处于亚健康状态,导致其情绪和生理资源过度消耗,甚至逐渐对教学失去兴趣,进而逐渐对闲暇事宜表现出机械化的应付态度,久而久之,也就无从谈及闲暇满意度。

建议和对策

加强闲暇教育

首先,提升工作的闲暇含量。许多未来学家都认为,在未来中只有极少部分人从事“生产”,“后工业社会一个最明显的特点是大多数劳动力不再从事农业或制造业,而是从事服务业,如贸易、金融、运输、保健、娱乐、研究、教育和管理。”随着这一潮流的发展,人们很难区别所从事的活动到底是工作还是闲暇活动。可见,当一个人用他的闲暇来做事业,工作与闲暇的界限将逐步消失。作为高校骨干教师,更应充分认识到职业是发挥技能的广阔平台,将工作压力化为一种自我肯定,在很大程度上相信工作本身就是惬意的,学会个体自我调适,缓解自身的职业倦怠,完成从工作伦理到闲暇伦理的范式转换,充分认识到闲暇教育的社会功效,全面提升闲暇的满意度,使职业与闲暇和谐发展,是提高其职业效能和闲暇生活水平的有效途径。其次,科学规划闲暇。胡适曾说:“古来成大学问的人,几乎没有一个不是善用他的闲暇时间的。”高校骨干教师可以在某一段时期根据闲暇活动的时间、频数、顺序、方式、空间和陪伴者等不同指标,制定科学的闲暇明细表。全面了解个人闲暇状况,再根据个人作息表找出能量消耗与恢复的客观规律控制自己闲暇的各种因素,在对自己闲暇情况进行分析、评价和感受的基础上,判断闲暇状况是否与个人愿望相一致,是否与生命意义相一致。

创设社会人文关怀

其一,高校单位成立闲暇部。法国内阁中就有一个“业余部”,设置这样的机构说明了法国对业余问题的重视,反映业余时间支配问题在社会生活中的重要地位。所以,高校针对骨干教师的职业特点,也急需成立一个专门的“闲暇部”,定时根据骨干教师的工作强度、工作时间、工作效率制定更专业、更高效的闲暇活动方案。定时检查其健康情况,及时制定和改善闲暇制度。也可以将“闲暇部”与工会结合起来,有针对性地来发挥高校骨干教师的职业效能。其二,加强高品位的休闲服务。加大社会公共设施的建立,创造非赢利性的闲暇资源,如开设博物馆、研究所、图书馆和其他健康的娱乐休闲部门,根据高校骨干教师的文化层次需求、专业需求提供专门的服务,保证其闲暇满意度。

完善国家闲暇制度

农村幼儿家庭生活习惯现状调查 篇7

一、研究对象与方法

(一) 对象

采用分层随机抽样方法, 以连云港市XX县为例, 随机抽取6家幼儿园。每个幼儿园随机抽取20名幼儿, 一共120名幼儿为样本。回收有效问卷97份, 有效回收率为80.8%, 其中, 大班幼儿23人, 中班40人, 小班34人;一级亲缘监护者65人, 二级亲缘监护者32人。

(二) 研究内容及方法

采用自编的《幼儿生活卫生习惯的调查分析》问卷调查表对家长进行调查。问卷主要包括标题、指导语、调查内容及结束语。问卷内容包括幼儿个人卫生习惯现状、饮食卫生习惯现状、作息时间规律现状、自理能力现状四个维度。所有问卷均由专业人员指导家长完成。问卷回收后, 采用SPSS 22.0进行数据的整理和分析, 根据调查数据和访谈结果, 对调查结果进行分析。

二、调查结果

(一) 幼儿个人卫生习惯现状不容乐观

幼儿年龄越大, 个人卫生情况越好。卫生习惯中, 大班幼儿存在的主要问题是刷牙以及更换内衣外套, 其中43.5%的幼儿做不到早晚各刷一次牙, 78.3%的幼儿不能做到饭后及时漱口, 69.6%和52.2%幼儿做不到每天更换内衣裤以及外套;中班幼儿的卫生习惯存在问题主要表现在吮吸手指以及将玩具放在口中, 且年龄越小, 问题越严重, 其中70.0%和82.4%的中、小班幼儿做不到早晚各刷一次牙, 75%和88.2%的幼儿不能及时更换内衣裤, 更为严重的是, 50%和61.8%的幼儿存在会将玩具放进嘴里的习惯和现象。

幼儿的监护人不同, 幼儿的卫生现状差异明显。数据表明, 父母监护下的幼儿卫生习惯明显好于祖辈监护抚育。父母监护抚育下38.5%的幼儿能够做到早晚各刷一次牙, 明显高于祖辈抚育幼儿的18.8%;且在父母的监护下, 44.6%的幼儿能够做到饭后及时漱口, 而祖辈监护只有18.3%的幼儿能够做到;同时, 50.8%和44.6%的幼儿在父母监护下能够做到饭前主动洗手, 明显高于祖辈监护下的18.8%;但在吮吸手指以及将玩具放入口中, 二者差距并不明显。

(二) 农村幼儿饮食卫生习惯现状令人担忧

阶段不同, 幼儿存在的饮食习惯问题各异。调查显示, 大班幼儿在饮食卫生存在的问题明显多于中、小班, 问题出现频率随年龄降低呈现递减趋势。问题依次集中在幼儿挑食严重、就餐卫生、喝冷水以及吃未清洗的水果。幼儿的监护人不同, 幼儿的卫生现状差异明显, 父母 (一级亲缘) 监护抚育的幼儿在挑食、吃零食以及暴饮暴食问题上明显优于祖辈 (二级亲缘) 抚育者;祖辈监护的幼儿在吃清洗过的水果问题上则优于父母照看的幼儿。

(三) 农村幼儿作息时间规律随年龄增大变化渐趋不合理

调查发现, 幼儿的作息现状并没有因为监护人的不同而呈现明显差异。但在作息习惯上, 则反映出不同程度的问题, 如:30.0%左右的幼儿不能做到早起早睡, 85%的幼儿在家没有午睡习惯, 83%以上的幼儿夜间不能独立入睡。其中, 37.7%、35.5%、23.7%的大中小班幼儿不能做到规律睡眠, 此种不合理的作息现状从小班到大班呈现递增趋势。

(四) 农村幼儿生活自理的自主性普遍较弱

数据表明, 80%左右的幼儿能够独立进餐、独立洗脸、如厕用手纸及独立的脱穿鞋、袜等, 且其自理能力随着年龄增长呈递增趋势。但同时, 在调查中我们发现, 50.0%左右的幼儿不能自觉的把垃圾扔进垃圾桶, 近55%以上的幼儿在玩过玩具后, 不会主动收拾玩具, 可见, 农村幼儿对涉及本身的基本自理活动完成较好, 但对于类似收拾玩具和回收垃圾等自觉主动性不够, 且祖辈监护幼儿自主性明显弱于父母监护的幼儿。

三、分析讨论

根据幼儿的家庭生活习惯在年龄阶段有差异, 通过问卷调查分析及访谈, 提出解决策略:

(一) 加强幼儿卫生习惯教育的随机性, 确保教育的科学性

不同年龄段, 卫生习惯存在的问题各有侧重, 幼儿的监护人不同, 幼儿的卫生现状差异明显。随着幼儿年龄的增长, 幼儿生活自理能力加强, 家长将更多的时间投入在挣钱养家以及让幼儿接受更好的学校教育方面, 忽视了本身作为幼儿首任执教者的影响, 疏于提醒和严格要求孩子在生活细小习惯方面的要求, 不注重教育的长期性和随机性, 且部分家长对幼儿做出要求的口气、方式过于粗暴。

作为父母, 除了要为幼儿提供良好的家庭环境和成长环境外, 更要注重家庭教育的随机性和长效性。首先, 从幼儿角度出发, 父母应该尽早培养幼儿养成良好个人卫生习惯的意识, 强化幼儿对个人卫生习惯的认同。其次, 从家长角度出发, 营造严明的家庭环境, 为幼儿树立好榜样, 严以律己, 潜移默化的对幼儿施加影响, 同时, 家长应该加强自己教育素养, 掌握与幼儿有效的沟通表达方式, 确保教育的科学性。最后, 制定家庭生活个人卫生常规制度表, 运用激励机制反复强化手段培养幼儿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

(二) 坚持幼儿饮食习惯教育的一致性, 发挥家长的能动性

研究发现, 随着幼儿年龄的增长, 幼儿自主性加强, 幼儿饮食卫生习惯情况不容乐观, 好恶表现尤为明显。有些幼儿家长自身素质不高, 对幼儿卫生习惯的重视度不高, 对幼儿饮食卫生习惯养成教育不重视, 有的幼儿父母长期工作在外, 隔代抚养, 教养方口径不一, 对幼儿溺爱现象严重, 通常是幼儿喜欢吃就吃, 不喜欢吃就不吃, 出现多种教养标准, 对饮食习惯教育从不做出规范和一致性要求。有的幼儿在家甚至养成了用脏手抓、吃、含东西的习惯[4]。

首先, 家长要有正确的教育观念, 通过各种途径, 提高自身在家庭教育方面的科学素养和教育能力, 帮助幼儿养成科学的饮食习惯[5]。其次, 家长应主动学习有关幼儿饮食卫生、营养方面的知识, 为幼儿制定营养健康的食谱, 通过调整菜色、味等方式处理幼儿挑食、厌食等问题。最后, 制定家庭饮食卫生常规制度表, 规范自身的言行, 坚持饮食习惯教育的一致性, 运用激励机制反复强化手段培养幼儿良好的饮食卫生习惯。

(三) 尊重幼儿作息时间的规律性, 重视家庭教育的规范性

农村幼儿家庭时间观念教育仍处在自发水平和盲目的阶段, 作息时间规律随年龄变化渐趋不合理, 年龄越大, 时间越不规律。有些父母对幼儿又过于苛刻, 时间规律不科学, 不恰当。有些父母又过分溺爱幼儿, 使幼儿懒散成性, 时间意识淡薄。这种不得要领, 方法不当, 缺乏科学的理性指导的家庭时间观念教育方式所营造的家庭教育环境, 都不利于幼儿个性发展及良好生活习惯培养。

尊重幼儿作息时间的规律性, 重视家庭教育的规范性至关重要。首先, 尊重幼儿作息时间的规律性, 给予幼儿独立自主的空间。再者, 父母要努力创造和保持一种和谐愉快, 互相尊重的氛围, 注重家庭教育的规范性, 幼儿在这样的家庭中感到心情愉快, 情绪稳定, 自觉按每日生活常规生活[6]。

(四) 注重幼儿自理能力教育的渗透性, 提高家庭教育的有效性

幼儿因为家长自身素养的局限性, 较少受到父母的言语上的关注, 情绪活动受到困扰, 为了发泄心情就乱扔纸屑、不能将垃圾及时扔进垃圾桶, 不能及时的收拾玩具等。因此, 家长应该注意缓解幼儿压力, 尊重幼儿, 抓住生活中的每个细小环节, 长期、耐心、细致地观察了解幼儿, 消除幼儿内心矛盾冲突, 增强幼儿自理能力的渗透性, 提高家庭教育的有效性。

首先, 父母要规范幼儿自主责任意识, 内化幼儿对自理能力的认同。其次, 家长应该加强自己教育素养, 掌握与幼儿有效的沟通表达方式, 科学规范的与幼儿进行有效的情感交流, 确保沟通教育的有效性, 同时运用激励机制反复强化手段, 增强幼儿自主性, 提高幼儿自理活动的自主性和有效性。

摘要:本文采用问卷调查方式对连云港市XX县所在辖区的农村幼儿的家庭生活习惯现状进行调查, 问卷内容主要包括幼儿家庭生活中个人卫生习惯、饮食卫生习惯、作息时间规律现状以及自理能力现状四个方面。并利用SPSS22.0统计软件对调查变量进行相关分析后, 对所得数据进行统计分析。

关键词:幼儿,家庭,生活习惯

参考文献

[1]唐春梅.浅谈幼儿良好生活习惯的养成[J].中国教育学刊, 2011, (S1)

[2]齐晶晶.促进幼儿良好生活习惯养成的“四个必须”[J].福建论坛, 2010, (9)

[3]黄琴林.农村幼儿的饮食卫生习惯调查[J].科教导刊, 2011, (3)

[4]张静等.河北省农村幼儿卫生习惯养成的现状调查[J].邯郸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1, (24)

[5]朱玲.浅谈幼儿良好生活习惯的培养[J].武汉市教育科学研究院学报, 2006, (8)

大学生课余生活调查研究 篇8

随着大学生独立意识增强、自由支配的课余时间逐渐增多, 大学生对课余生活的时间安排与利用方面呈现了多样化的趋势。同时, 课余生活的质量也不断随之下降, 严重影响了大学生的学习, 甚至造成学生的行为偏差。因此, 增强大学生对课余生活的认识, 控制课余生活的负面影响, 提高大学生课余生活的质量尤为重要。本文主要是通过分析、研究大学生课余生活的现状及所存在的问题找出产生大学生课余生活问题的因素, 并通过对这些因素的分析提出相应的、可行的解决大学生课余生活问题的对策, 以丰富大学生课余生活、提高大学生课余生活的质量。

二、调查研究对象与方法

本次调查主要采用问卷调查方法, 以随机抽样的方式对江苏省某学院的100名在校的全日制的大专生进行了调查。其中, 男生56人, 女生44人, 城市的学生31人, 农村的学生69人, 大一29人, 大二39人, 大三32人, 机电工程系17人, 材料工程系15人, 化学工程系19人, 环境工程系15人, 管理工程系人18, 信电工程系16人。

共发放问卷100份, 回收有效问卷100份, 有效回收率100%, 并对所得的数据进行统计及分析, 以实现最终的分析与研究。

三、调查数据及分析

1.大学生课余生活的现状分析

这里所指的课余生活是指在课余时间里所做的各种活动。而课余时间分为两部分:一部分是周一至周五从早九点到晚九点期间除去用于上课的时间所剩余的时间;另一部分是周末的全天时间。

(1) 大学生课余时间及课余活动状况

①学生的课余时间比较充裕

通过对所得数据的分析可以看出, 统计的100名大学生周一至周五平均每天的课余时间多在三到六小时, 其人数为63人, 比例占总人数的63%, 而九小时以上的人数仅占5%。

②大学生的课余生活类型以娱乐主导为主

根据某种活动在课余生活中的主导地位为标准, 可简单地将大学生课余生活分为学习主导型、活动主导型、运动主导型、娱乐主导型等类型。在学生课余活动中选择率最高的是上网占89%, 而和同学闲聊及打扑克、棋牌等也分别占55%和35%, 这说明大学生课余生活类型是以娱乐主导为主。

(2) 大学生对待课余时间的状况

学生对课余生活基本处于盲目状态, 调查结果表明对课余时间认真安排的仅占12%, 有一小部分会对课余时间稍做安排, 而大部分的同学对于课余时间都基本不安排或随心所欲。

2.对比分析

(1) 不同年级的大学生课余生活的对比分析

不同年级的大学生课余生活的差异主要通过如何安排课余生活方面来反映。调查显示大一的学生在安排课余生活时最易受学校活动或课程安排影响, 而大二、大三的学生在安排课余生活时主要由自己决定。这也说明了高年级的学生与低年级的学生相比在安排课余生活上更有自主权。

(2) 不同时间的大学生课余生活的对比分析

首先, 周一至周五的课余时间里, 学生们所从事的最多的活动是学习 (包括读课外书) , 占总人数的37%;而周末的时间里, 学生们所从事的最多的活动则是上网。其次, 周一至周五的课余时间与周末的时间里学生们使用网络的目的也不同, 周一至周五的课余时间使用网络主要是用于学习;而周末的时间使用网络主要是聊天, 看电视节目等。这充分说明了当代的大学生能够结合自己的实际课余时间去从事课余活动。

(3) 大学生主观想法与实际行为的对比分析

在回答“您认为课余时间最应该用来做什么”的问题时, 有42%的同学选择学习社会经验和技能, 而在课余活动中选择兼职或义工的人仅有15%。此外, 在对于以下三种说法“①在课余时间里就应该尽情的娱乐交友;②在课余时间里应该抓紧时间学习;③在课余时间里学习固然重要, 但也要适当放松”的评价中, 对于第一种说法普遍认为有点同意, 占37%, 对于第二种说法也普遍认为有点同意, 占49%, 但第三种说法同学们的普遍看法是非常同意, 占83%。这说明了同学们都认为在课余时间里要劳逸结合, 但实际上在课余时间里上网的比例却大于学习的比例。这这充分体现了大学生在课余生活上的主观想法与实际行为不协调, 存在着矛盾。

3.大学生课余生活存在问题及产生问题因素分析

根据对本学院大学生课余生活现状的了解及对比分析从中发现了大学生课余生活目前所存在的问题及形成问题的原因。

(1) 大学生课余生活所存在的问题

①课余时间充裕, 但有效的利用率很低

即存粹为了消磨时间而花费的时间过多。调查结果表明, 目前大学生的课余时间比较充裕, 有60%的同学认为自己的课余时间正好, 但在大量的课余时间里无论是周一至周五还是周末利用课余时间上网的人数居高不下, 而使用网络的目的也主要以聊天玩游戏的居多单独用于学习的较少。此外, 在课余时间里和同学闲聊、睡懒觉居多。

②对课余生活安排盲目

调查表明, 大学生在课余时间的安排上并没有认真的考虑, 仅有12%的同学认真安排, 38%的同学稍做安排, 而其余的占一半的同学是对课余时间基本不安排或随心所欲。因此, 大学生的课余生活基本处于一种盲目的、自发的状态。

③对课余生活的认识及评价不正确

通过对本学院大学生课余生活现状的分析可以看出, 目前大学生的课余活动普遍为学习、和同学闲聊、睡懒觉、上网等明显比较单调普通, 但却有13%的同学认为自己的课余生活非常丰富, 37%的同学认为比较丰富, 仅有9%的认为不太丰富, 10%的认为非常枯燥。这就体现了大学生对于自己的课余生活的认识及评价不够正确。

④课余生活对大学生的负面影响大于正面影响

从“课余生活对您有何影响”这一问题的回答结果上看, 认为课余生活在提高学习成绩方面所占的比重仅24%, 而远远小于课余生活对大学生所造成的经常无所事事及上网花费金钱和时间的负面影响所占的比重。

⑤课余生活脱离社会, 不利于技能和经验的提高

在大学生课余活动中做兼职或义工的人数很少, 仅占15%, 并且对于课余生活在“做兼职增加了社会经验”的影响的比例也很小, 仅占16%。这就体现了大学生的课余活动脱离了社会, 不利于大学生在技能和经验上的提高, 也不利于大学生以后走向社会。

(2) 产生大学生课余生活问题的因素分析

大学生的课余生活之所以存在各种问题, 之所以有上述种种不尽如人意之处, 不仅与大学生自身因素有关, 也与大学生所处的生活环境及接触的人群等其他因素有直接关系。因此, 分析造成大学生课余生活问题的因素就要从上述几方面入手:

①主观因素

产生大学生课余生活问题的主观因素是大学生自身。首先, 在经历了多年的寒窗苦读之后, 进入了大学, 不仅升学的压力解除了, 而且大学的学习压力小、空余时间多了、自由活动的空间也相对以前大了许多。因此, 大学生就会放松自己, 并对自己的课余生活没有一个合理的安排与利用, 只是随心所欲的从事自己想做的事。其次, 爱玩是每个大学生处于这一时期的天性, 大学生是比较活跃的群体, 喜欢接触新鲜的事物, 再加之自控的能力较差, 久而久之没有养成好的课余生活的习惯, 以致于造成了课余生活对自身的负面影响大于正面影响。

②客观因素

第一, 同辈群体。

易受同辈群体的影响是产生大学生课余生活问题的客观因素之一。如果说家庭是对一个人的社会化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 那么, 同辈群体对一个人的社会化也起到了举足轻重的作用。大学生离开家庭来到学校, 朝夕相处的是同学、室友, 同龄人的相似性使他们彼此影响。由于大学生的交往关系是一种平等地位关系, 在与同伴的接触中, 如果发现某种举动是别人喜欢的, 那么这种举动出现的频率就会增强;而另一些举动是别人不喜欢的, 就会减少这类行动的出现, 由此调整自己的行为。

第二, 家庭教育方式。

不良的家庭教养方式也是产生大学生课余生活问题的客观因素的另一方面。由于中国独生子女家庭较多, 一些独生子女家长产生了“四过” (过分宠爱、过度保护、过多照顾、过高期望) 和“四怕” (一怕孩子学坏、二怕孩子不成材、三怕孩子不孝顺、四怕孩子出意外) 等倾向, 而这些心理倾向往往就成了影响这一代大学生教育和发展的重要因素之一, 当这些孩子来到大学之后, 一旦脱离了父母及家庭的约束之后, 就会变得放任自流, 生活和学习没有规律。

第三, 学校及各种社团活动。

由于学校及各种社团在大学生课余生活上没有发挥应有的作用这也是产生大学生课余生活问题的一个重要客观因素。首先, 学校对于大学生的课余生活缺少关注及适当的引导, 即使学校或社团组织了一些活动也是以宣传及创建校园文化为目标, 但却忽视了学生的真实想法及要求, 不仅浪费了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 同学参与的主动性也不高, 而且没有对学生的课余生活加以指导, 帮助其分析和灌输正确的课余生活态度和行为方式, 使之能够建立起属于自己的积极的课余生活方式。其次, 学校缺乏相应的娱乐设施来丰富学生的课余生活, 也许正是因为这些课余生活场所的缺乏才导致大学生在课余时间里无所事事, 和同学闲聊、上网等。最后, 学校缺少给学生提供接触社会、学习社会经验及技能的机会, 使学生完全与社会隔离, 不利于学生的社会化。

四、调查结论与建议

1.调查结论

通过对江苏省某学院大学生课余生活的调查, 从总体上对大学生的课余时间及课余活动状况、大学生对待课余时间的状况以及课余生活对大学生的影响状况等课余生活状况有了一个初步的了解, 并对不同性别、不同年级、不同时间的大学生的课余生活及大学生在课余生活上的主观想法与实际行动之间进行了对比分析。同时通过上述的课余生活状况和对比分析发现目前大学生课余生活所存在一些诸如课余生活安排盲目、对课余生活的认识及评价不正确、课余生活对大学生的负面影响大于正面影响等问题, 并从主观和客观两个方面分析产生大学生课余生活问题的因素。总之, 通过本次调查, 反映出目前当代大学生的课余生活的质量不高, 无论是学生个人、还是学校都要高度的重视这一问题, 及时从各个方面采取有效的措施来解决大学生课余生活的问题。

2.对策建议

(1) 从学生自身入手, 加强课余生活指导

要想改变大学生目前的课余生活状况, 解决大学生课余生活上的问题, 首先就要从大学生自身入手, 通过调查有33%的同学在对安排课余生活提的建议是希望能够认真地安排好自己的课余生活, 因此, 需要加强对大学生课余生活的指导, 使他们从思想上认识到的与生活的重要性以及如何安排好自己的课余生活已提高课余生活的质量。

(2) 从理论准备入手, 加强课余生活研究

要对学生的课余生活加以指导首先要有充分的理论准备。于光远先生在1993年就提出:“要玩得有文化, 要有玩的文化, 要研究玩的学术, 要掌握玩的技术, 要发展玩的艺术”。但是到目前为止, 我国还没有一个关于课余生活的专业, 没有专门的课余生活的课程, 也没有知名的课余生活方面的专家。因此, 要大力开展在课余生活方面的研究, 为指导大学生的课余生活奠定好理论基础。

(3) 从学校及社团活动入手, 开展丰富的课余生活

调查结果显示, 在对大学生课余生活方面的建议中有18%的同学希望学校和社团能多组织一些丰富的活动。学校及社团活动应该是在“业余、自愿、多样、收益、”的原则下开展的, 学校及社团在开展活动时不仅要考虑到学生的兴趣、爱好, 而且要合理、全面、丰富, 既要包括各种专业知识的学习, 又要包括各类文体性与社会性的活动, 在学生们学习到各种知识、技能和社会经验的同时找到自己的兴趣与爱好丰富自己的课余生活。此外, 也有20%的同学希望能多接触社会学习社会经验, 因此, 学校还应多组织一些校外的活动, 让学生多与外面的世界接触, 学习必要的社会经验, 为今后走向社会奠定坚实的基础。

(4) 从学校的设施设备入手, 完善课余活动场所

学校除了对学生进行课余生活指导、开展丰富的课余生活之外, 还要加强对基础设施及设备的建设, 尽可能为学生营造广阔的活动和娱乐空间。

随着大学生课余时间的不断增多, 课余生活将会逐渐的演变成大学生活的中心内容。因此, 在不久的将来, 还会有更多的人认识到课余生活对于大学生发展的积极意义以及提高大学生课余质量和丰富课余生活的重要性, 并积极地投入到这方面的研究之中。

参考文献

[1]庞桂美.闲暇教育论[M].南京:江苏教育出版社, 2004.

[2]王雅林, 黄鸿扬.闲暇社会学[M].黑龙江:黑龙江人民出版社, 1992.

[3]夏永华.大学生闲暇生活的道德教育[J].长沙大学学报, 2007, (04) .

[4]成功, 莫可今.大学生课余生活状况的心理分析及对策[J].广西财政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2000, (04) .

[5]王广红.理工科大学生课余生活状况及成因分析[J].广西青年干部学院学报, 2002, (02) .

[6]杨建新.透视女大学生的课余文化生活[J].中国青年研究, 2003, (09) .

[7]张凯.试论网络与大学生的课余生活[J].内江科技, 2005, (03) .

生活调查 篇9

1 对象与方法

1.1 对象

八里店前村社区的100位老年人。男39例, 女61例。年龄55~59岁17例 (17%) , 60~69岁47例 (47%) , 70~79岁25例 (25%) , 80岁以上10例 (10%) 。其中年龄最小的为53岁, 年龄最大的为92岁, 平均年龄为68岁。

1.2 方法

1.2.1 编制调查问卷

通过访问新农村老年人, 了解新农村老年人目前最急切, 最关注的问题, 对其进行整理及参考相关文献, 制定相关调查问卷, 其内容包括健康问题8项, 精神文化生活方面7项, 经济状况方面5项, 居住及养老方面4项。

1.2.2 调查方法

调查以问卷形式进行, 采用随机抽样的方法。由于新农村老年人的文化水平普遍较低, 大部分由我们问话进行填写, 实行当场回收问卷, 发放问卷100份, 回收有效问卷100份, 回收率100%。

2 结果

2.1 新农村老年人目前感到最困难的

据调查统计分析, 有27%的老年人认为最困难的是经济情况, 只有养老金的补助。有41%老年人则是心理孤独, 感觉生活了无生趣。余下的则认为主要是自己的身体不好, 长期以来忍受疾病的痛苦, 也不能很好的睡眠。

2.2 新农村老年人的生活满意情况

主要是针对老年人在经济, 精神文化生活, 住房及养老, 健康方面的调查。结果显示:在经济方面有23%的老人感到满意, 54%的老人感到一般, 余下的则觉得不满意。在精神文化方面有1 7%的老人觉得满意, 2 6%的老人觉得一般, 5 7%的老人则感到不满意。在住房及养老方面满意、一般、不满意的比例相差不大, 分别为34%、29%、37%。在健康方面大部分的老人 (58%) 觉得一般, 满意的较少, 不满意的占30%。

3 调查分析

3.1

本次调查显示, 有90%的老年人担心自己有病, 认为应该做全面的定期检查, 但并无一人去检查过, 原因主要是检查的费用昂贵, 自己无力承担。浙江省城乡老年人的医疗保健调查结果显示:88.9%农村老人看病自费[2]。老年人的睡眠质量也是衡量老年人健康的重要因素之一。调查显示, 近90%的老年人晚上的睡眠时间在7~8h左右, 但仅有35%的老年人对其晚上的睡眠质量表示满意。

3.2

随着新农村的正式建立, 田地的消失, 老年人的劳动量减少了许多, 他们空闲的时间也就相对的增加, 这样老年人对精神文化的追求也有了一定的要求与提高。调查显示多年来农村老年人几乎没有参加过有组织的文化娱乐活动, 看电视成了他们文化生活的主要内容[3]。

3.3

新农村的老年人都有一定的养老金。养老金也成为了他们主要的经济来源。这样就使得老年人有了一定稳定的经济基础, 但由于目前新农村正处于建设发展中, 给老人的养老金的还相当有限, 只能满足基本的生活温饱。

3.4

关于住房, 目前新农村的老年人, 只有不到25%的老年人拥有自己的房子, 近75%的老年人没有自己的房子而是跟儿女住在一起。

4 讨论

从调查中可以可以看出, 新农村的老年人在身心健康等各方面都有所提高, 许多老人基本都解决了老有所养的问题。但是, 我们也看到由于新农村建设还刚刚开始, 其所实施的政策也相对的不够完善。尤其是对老人的精神文化以及生活的质量方面还有待加强:我们要: (1) 完善老年人的医疗保障制度。针对老年人对合作医疗了解不足, 有关人员要加大宣传力度, 让更多的老年人明白合作医疗对自身的利益, 还要尽可能使老年人看病的费用降到最低, 做到能使老年人有病就能去看。政府还应组织社区医疗队定期的为老年人进行体检。 (2) 加强老年人的精神文化生活。在新建的社区中为老年人提供一定的文化活动设施和体育锻炼的场所, 使得老年人可以从以前单一的休闲方式看电视向多元化文化活动发展, 拓宽老年人的兴趣和爱好, 社区能定期组织一些适合老年人的文化活动, 丰富老年人的晚年精神生活。同时也可有助于老年人的身心健康。 (3) 社会支持对老人的身心健康有显著影响, 除了子女从物质、心理、精神情感上赡养老人, 尽量多拿出时间来陪陪老年人, 解除老年人的孤独寂寞感, 使老年人从中得到精神上的安慰, 享受天伦之乐外, 社会还应要构建“老人关怀体系”, 让老年人体会到社会对他们的关心。

参考文献

[1]曾尔亢, 王红.面对全球人口老龄化:关注老年人生活质量[J].国外医学社会医学册, 2004, 21 (4) :145~146.

[2]李鲁, 叶旭军, 朱善宽.中国人口老龄化及医疗保健问题与对策[J].卫生经济研究, 1998, 7.

[3]樊金娥, 刘建坤.农村老年人生活现状研究[J].吉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 2007, 2.

生活调查 篇10

一.小学品德与生活 (社会) 课程开设情况的调查结果

本次问卷共分为三个部分:教师的自然状况问卷, 包括学校、年级以及所教授的科目;学校对该课程的态度状况问卷, 包括课程的开设情况、任课教师的选派两个方面;教师教学状况问卷, 包括教学的目标、方法、内容与评价四个方面。我们以五所小学的教师为样本发放问卷100份 (每校20份) , 回收100份, 并利用社会科学统计软件SPSS 19进行了数据处理。

(一) 学校对该课程重视程度的调查

就调查的普遍情况而言, 小学“品德与生活 (社会) ”课程, 无论从开课、师资, 还是教学方法等方面, 情况都令人担忧。看出学校对这门课程的重视程度不够, 表现在两个方面。

1. 兼职教师为普遍现象, 专职教师基本空缺

小学“品德与生活 (社会) ”课程要求做到:教学内容综合化;教育以及社会功能多元化;课堂教学形式多变化。因此, 对教师选派要求较高, 需要具有专业知识的专职教师来担任和研究该课程的教育工作, 这也将在很大程度上影响教育教学的效果和质量。但调查问卷显示, 小学里该课程的教师选派存在着较大漏洞, 专职的小学教师只占3%, 班主任兼任品德课为普遍的现象, 其比例达到了76%, 而语文老师以及其他任课教师兼课分别达到了20%和2.7%。品德课对于学生的身心发展和树立正确的人生价值观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 需要有专职的教师在学生一年级的时候就开始重视此项工作, 而就目前调查的数据来看, 显然情况并不理想。

2. 课程的贯彻实施存在问题, 品德课被占用的情况突出

调查结果表明, 小学的“品德与生活 (社会) ”课程的课时安排总体上符合国家标准要求, 但实际实施情况不容乐观。被调查学校对该课程的课时安排, 总体都遵循了国家新课程标准小学课程设置标准的要求, 而在实际教学中, 只有32.5%的教师是每节品德课都在认真从事教学, 有55.6%的教师认为, 品德课的一半时间用于其他科目的学习, 占12%的教师则将品德课用来上语数外课程。此外, 还有1%的教师将品德课留给学生自习。从调查结果看, 品德课被其它课程占用的情况比较严重, 占用率达到了一半以上。一二年级相对其他年级而言稍小一点, 六年级的占用情况最为严重。可见, 学校对该课的重视程度急需提高。

(二) 任课教师教学状况的调查

我们此次问卷的第三部分是针对该课程任课教师教学情况的了解与调查。

1. 教学目标制定的情况

制定教学目标是教学的前提, 是具体实施教学的重要环节。一节课的成与败、得与失, 首先取决于教学目标的确定是否准确、全面、具体、切合实际。品德课程的主要任务是促进学生良好品德的形成和社会性发展, 教学目标的制定要体现以人为本的基本理念。

从调查结果看, 该课程的教学目标的确定总体较为合理, 能够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来制定, 但仍存在一定的问题, 需要进一步改进。数据反映, 7.1%的教师能够根据课表的要求来制定教学目标, 有17.9%的教师根据书本的内容制定教学目标, 达到71.2%的教师能够结合学生实际和教学要求来制定, 3.9%的教师表示在教学过程中没有明确的教学目标。从调查结果来看, 超过50%的教师能够结合学生的实际来制定课程教学目标, 这一点比较令人欣慰。但在五六年级的品德课教学中仍然存在教学目标缺失的现象。总体而言, 教师对于品德与生活 (社会) 课程的教学目标的设定情况较好, 但仍需加强。

2. 教学内容较为单一, 以选取课本内容为主

小学“品德与生活 (社会) ”课程的教学内容从形态看, 包括文字的和非文字的;从获取的途径看, 包括教材中的和教材外的;从呈现的方式看, 包括整体的和局部的。但无论怎样的教学内容, 其作用是促成教学目标的达成。

调查结果显示, 教师对于教学内容的选择没有很好地立足于学生整体。有63.1%的教师根据课本选择教学内容, 根据课标选择的教师所占的比例仅为4.1%, 6%的教师自主选择品德课的教学内容, 而26.9%的教师表示会根据学生的兴趣和与实际情况来选择。我国的新课程改革要求, 教学内容的选定应立足学生, 而从调查现状来看, 只有26.9%的教师能够做到, 这样的情况的确令人担忧。

3. 教学方法较为传统呆板, 需要多元化

该课程任课教师的教学方法较为刻板, 学生的主体性缺乏体现。63.5%的教师对品德与生活 (社会) 课程采用教师讲授法, 而使用探究式教学法、活动课教学法和师生互动法的教师, 分别为5.9%、12.9%和17.8%。可见半数以上的教师在教学方法的采用上还是传统和呆板, 缺乏多元化教学方法的使用。另外, 师生互动法虽然所占比例不多, 但是在高年级的品德课实施过程中相对其他年级运用较多, 这一点值得肯定。

4. 有效教学评价方式的缺失

调查显示, 任课教师对该课程的教学评价存在缺失, 有效的多元化的教学评价方式运用不足, 许多评价流于形式。本次调查数据表明, 24.2%的教师选用了过程性评价的方式, 通过考查、考试的形式进行教学评价的教师分别占了19%和11%, 而41.7%的教师则表示没有教学评价方式。教学评价对课程的教学至关重要, 教师通过这项活动能了解学生学习的情况, 并且对自己的教育教学做出相应的调整, 但41.7%的教师缺失了这一环节, 这让人不免对品德课的实施效果感到担忧。而选用考试、考查等教学评价形式, 也无法从中看出学生的实际学习情况, 这样的评价方式效果不大。总体而言, 教师对“品德与社会 (生活) ”课程教学评价方式的选用情况不容乐观, 需要引起学校领导与教务部门的重视。

二.调查结果反映的问题与原因分析

从调查结果可以看出, 现今小学的“品德与社会 (生活) ”课程的实施存在较多问题, 其中有如下几个方面值得我们分析、讨论和探究:

(一) 师资队伍建设与课程被占用的问题

从本次问卷情况来看, 小学的“品德与社会 (生活) ”课的专职教师基本缺失, 专业师资队伍建设存在较大漏洞, 品德课被占用情况比较严重。造成品德课教师选派存在专职教师少的原因, 我们认为是社会、学校以及有关教育部门对小学“品德与生活 (社会) ”课程的专业性认识不足所致。“长期以来, 许多人都持有这样的观点:品德课教学不需要多深专业知识, 任何教师都能胜任。这样的课程定位使得品德课教师的学科地位和社会地位相对较低。社会、学校和有关教育部门对其重视程度远低于语数外, 甚至也不能和音体美相比”, 因而对专职教师的培养缺乏重视。而品德课专职教师的缺失, 又进一步导致了该课程被其他课程所占用。因为兼职教师居多, 他们难免会利用该课的教学时间来完成自己科目的教学任务, 又加之考试和升学的压力, 所以这种现象时有发生, 而在六年级, 占用情况最为严重, 也进一步说明了这一点。学校对品德课虽然课表上按照国家设置课程的标准来安排课时, 但实际实施现状却不令人满意, 也是由于学校对品德课的真正重视程度不够, 因而, 虽课表上有明确的设置, 却缺失行之有效的贯彻实施。

(二) 课程教学内容存在的问题

通过调查数据的统计我们认为, 该课程存在的主要问题是:教学目标与教学内容脱节, 教学内容较为呆板。教学内容的选择应为更好地完成教学目标服务, 然而, 为何会出现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脱节的现象呢?这在很大程度上还是由于课程的任课教师是兼职教师导致的。对兼职老师而言, 他们的教学和管理任务本身就很繁重, 再兼任这门课程, 精力必然不够, 而面临考试和评比等压力的时候, 他们难免会把时间放在自己所教授的“主科”上, 而对于“品德与生活 (社会) ”课程的教学质量和效果难免无暇顾及。

许多教师有正确的教学目标, 但因为其自身又是其他科目的教师, 所以会对品德课的教育有所忽视, 不会在这门课程上真正用心去探索和研究。在教学内容的选择时, 为了教学简便和节省备课时间, 于是就简单地照本宣科。但这样的做法效果可想而知, 可见, 脱离学生实际的教育教学难以取得成功。

(三) 课程教学方法方面的问题

呆板单一的授课方法, 实际上就是由于专职教师缺少所导致的。由于只是兼课教师, 难免缺乏专业的理论知识和技能, 也缺乏对该课程的教师角色认同, 不会专心进行深入的探究和摸索。因而, 在选取教学方法的时候就采取教师授课这种传统的教学方式。但是, 品德课作为一门综合性的课程, 对于教学方法的选取应该多元化, 以此来达到教学目标, 激发小学生们学习的兴趣, 并培养探究能力和自主学习能力。但是, 现在的兼职教师只将其作为一项任务来完成, 至于对学生的长远发展和任务完成的效果无暇思考, 正因如此, 教师授课的传统教学方法仍在被广泛使用, 自然也就保证不了该课的教学效果了。

三.课程开设情况调查后的思考与建议

小学“品德与生活 (社会) ”课程的教育教学, 对于学生形成正确的人生观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针对调查中呈现的品德课实施中存在的一些问题, 我们提出如下几点建议:

(一) 加强专业师资队伍建设, 增强教师的角色认同

现今小学品德课专职教师缺乏, 兼职教师普遍存在, 这就导致教师对该课普遍缺乏角色认同, 很少有教师会把自己的专业发展定位在这门课程上, 以致在调查中出现了一个发人深省的现象, 那就是在填写自己的基本情况时, 除个别的专职教师以外, 兼职教师几乎没有填写自己是品德与生活 (社会) 课程的教师。也正因如此, 所以许多教师对这门课程的研究以及投入程度不免打折, 因而加强对该课程的专业师资建设势在必行。这不仅会让教学内容以及教学方法的选用更为合理, 也是从根本上解决品德课被普遍占用的有效途径, 进而也有助于课程教学目标的达成和教学质量的提高。

(二) 选取多元化的教学内容, 改革传统的教学方法

调查表明, 超过半数的小学教师仍采用传统的教师授课的教学方法, 教学内容的选取也大多为书上的内容, 这样的教学不免刻板、呆滞, 无法吸引学生。小学品德与生活新课程标准指出:“教师要由单纯的知识传授者转变为儿童活动的指导者、支持者和合作者;其主要的任务不是讲解教科书, 而是努力创设适宜的活动环境与条件, 灵活多样地选用教学活动和组织形式, 结合实际地培养儿童的品德和习惯, 保护儿童的好奇心, 引发儿童探索的欲望, 让他们能够生动、活泼、主动地学习, 身心健康地成长。”因而, 对于品德课的教学方法和教材内容的改革迫在眉睫, 我们认为该课程的教学除了传统方法之外, 还可以使用一些全新的教学方法, 比如:探究式、讨论式和体验式的教学法等, 这样, 不仅能够发挥学生在课堂上的主体地位, 更能够使学生获得快乐学习的情感体验, 进而能够达到更好的教学效果。

小学品德与生活新课程标准要求:“教科书主要不是作为知识的载体来供教师讲授的, 它应是教师引发儿童活动的工具, 是儿童开展活动时可利用的资源。教师应创造性地使用教材, 联系当地和儿童的实际, 及时地把社会中新的信息、科学技术新的成果、儿童生活中新的问题和现象等吸收到课程内容中去, 不断提高品德教育的针对性、实效性和生动性, 提高整个教育的质量。”改革传统的授课方式, 尽可能使用多元、有效的教学方法, 选取多元化的教学内容, 这是我们对此次调查提出的主要建议。

(三) 应采取多元化的教学评价形式

教学评价是对教学效果的一种检验。小学“品德与生活 (社会) ”课程虽然不像语数外一样需要通过考试制度进行检验, 但是仍需要切实有效的评价方式。评价应体现多主体和开放性的特点, 且要注意对学习态度、学习能力和方法以及学习结果进行综合性的评价。本课程的评价方法我们建议使用的有:观察、访谈、问卷、成长资料袋评价、作品分析、描述性评语、达成水平评价等等, 应根据实际情况加以选用, 应注意评价方式的多元化。

农村老年人生活质量调查 篇11

一是收入低,物质生活质量差。农村老年人的生活费用绝大多数靠子女供给,收入明显偏低。据调查,靠子女月供100——200元左右的占77%,少数子女甚至连这个标准都难达到。每月100——200元的生活费,在苏北农村仅仅能解决最基本的温饱问题。

二是看病难,健康状况令人担忧。调查表明,农村老人生病有时治有时不治的占35.9%,有病不治的占4.87%。同时,还出现这几种现象:有病在小医院治疗的多,在大医院治疗的少;小病治疗的多,大病治疗的少;有病靠自理,靠配偶照顾多,靠子女照顾的少,雇保姆照料的为零。在医疗保健方面,能吃上保健品的为14.7%,拥有保健器材的就更少,只有2%左右。此外,由于农村社会保障水平偏低,大病合作医疗制度刚刚起步,许多农村老人最怕生病,一旦生病,因病致困,因病返贫的事例不少,成为目前农村一个比较普遍的问题。

三是文化设施不健全,文化生活贫乏。在回答“你是否经常参加老年文体活动?”的问卷中,有87.3%的农村老人回答:“否”。农村老人文化生活贫乏还表现在对大众传播媒介的接触上,据调查,目前仍有23.1%的农村老人无电视看,78.7%的人没有报纸杂志看,67.1%的人看不上电影、戏曲。

四是缺少关爱,精神状态不佳。农村老年人的精神状态可以从他们的自我感受中表现出来。调查表明,有50.1%的农村老人精神状态比较差,往往认为自己没用了,成了包袱、累赘,只是在打发残年,也有相当多人因子女对其精神上缺少关爱表示不满。

我国已逐步进入老龄化社会,全国共有老年人1.45亿,其中80%生活在农村,他们的生活质量如何不仅关系到整个农村能否实现全面小康,也关系着国家的稳定与发展。因此,笔者认为,政府必须加强对这一问题的研究,尽快制订计划并采取有效措施,努力提高农村老年人的生活质量。

着力构建农村社会化服务和保障体系。首先是要加大改革力度,大力发展农村经济,实现农民致富。有了经济基础,才能从根本上提高农村老年人的生活质量。二是要积极推进农村社会养老保障体系的建设。我国目前尚处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在今后一个相当长的时间内,家庭养老仍然是农村养老的主要形式。因此要强化家庭养老功能,积极探索家庭养老的新路子,认真开展签订赡养协议书工作,在宣传尊老敬老典型的同时,从社会舆论和法律上对那些不赡养老人、侵犯老年人合法权益的行为进行谴责和处罚,使人人都知道赡养老人是国家法律规定的义务,是子女应尽的职责。在经济发达和有条件的农村,应当进一步加大投入,不断扩大社会养老覆盖面,积极推进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工作。三是要建立和完善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增强农村老年人抵御疾病的能力。卫生部门要积极送医到农村,大力开展对农村老年人的卫生宣传教育,提高农村老人的自我保健水平;在加快建立健全农村合作医疗制度的前提下,还应建立以大病为主的农民医疗互助共济制度,解决农村老人因病返贫、因病致困,看大病难的棘手问题;通过政府投资、群众集资、社会捐助等多种渠道筹集医疗救助基金,建立长效机制,确保老有所医。四是要加大投入,加快公共老年文化设施和服务网络建设。通过引导和动员各方面力量共同投入的办法,力争做到给每个村建立一个文化娱乐中心,以利开展形式多样的文体娱乐活动,丰富老年人的精神文化生活。

加强农村基层老年协会组织建设。首先要建立健全农村基层老年协会组织管理网络。地方政府老龄机构应切实加强对农村基层老年协会的组织管理,制定分层次的目标管理,确立分层次的行动策略,建立县、乡、村、组四级管理网络,强化日常管理。同时,主动提供各种服务,构建以重点乡镇、行政村为中心的协作网络,加强对基层老年协会骨干人员的培训,开展协会间的合作与交流,促进区域老年协会组织管理水平的全面提升。其次,充分发挥农村基层老年协会的作用。农村基层老年协会应当始终把为老年人服务作为协会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关心老年人生活上的难处、精神上的苦恼、医疗保健上的难题、养老上的问题,尽心尽力为他们排忧解难,维护其合法权益。再次,依法管理和开展农村老年协会的工作,建议尽快制定《农村老年协会工作条例》,促进农村老年协会向正常化、制度化、规范化发展。

营造全社会尊老敬老的良好社会氛围。首先应当大力弘扬中华传统美德,建设孝道文化。孝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是调节代际关系,实现家庭和睦的一剂良药。在构建和谐社会的过程中,我们更应当理直气壮地提倡建设孝道文化。其次,进一步完善规章制度,提供政策上的保障和支持。农村老年人是社会的弱势群体,应当采取特殊政策给予照顾,各级政府必须根据《老年人权益保护法》制定配套的法规,为提高农村老年人生活质量和维护农村老年人权益提供制度上的保障。再次,加强宣传教育,大力营造尊老敬老的社会氛围。要改变敬老宣传仅仅面向领导、老年人及老龄工作者的局面,转而面向全社会,动员全社会成员为改善农村老年人生活出一份力。在贯彻《公民道德实施纲要》时,应加入尊老敬老的主题教育,在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中,更应当加强尊老敬老教育,让儿童从小养成尊老敬老意识。

(作者单位:沛县人大常委会、沛县老龄工作委员会办公室)

生活调查 篇12

1 调查对象与方法

1.1 调查对象

2011年11月至2012年3月在绍兴市妇幼保健院进行雾化吸入治疗的哮喘患儿114例。

1.2 调查方法及内容

在雾化吸入治疗时与患儿家长进行面对面的询问交流。内容包括:婴儿湿疹史, 家族过敏史, 母乳喂养史, 饮食习惯, 衣着起居, 活动等。

2 调查结果

2.1 一般情况

114例中男70例, 女44例;年龄1~11岁, 平均4岁。有婴儿湿疹史36例 (31.6%) , 家族过敏史23例 (20.2%) 。

2.2 母乳喂养情况

114例中人工喂养27例 (23.7%) ;出生初期母乳喂养87例 (76.3%) , 其中47例 (54.0%) 婴儿在早期 (1~3个月内) 就因母乳不够而添加奶粉, 41例 (47.1%) 在3个月内就因无奶而停止母乳喂哺, 改用人工喂养, 仅有16例 (18.4%) 坚持母乳喂哺到1岁左右。

2.3 饮食习惯

5 4位 (47.4%) 家长承认自己的孩子很挑食。大部分喜欢肉食或鱼虾蟹甲鱼等, 少数喜欢蔬菜, 或者荤、蔬菜都不肯吃, 只喜欢零食;个别甚至3岁了仍然以米糊、奶粉类为主, 还未添加其他辅食或不肯吃其他食物;个别喜腌菜、干菜汤之类或只吃白米饭。

2.4 衣着起居

65位 (57.0%) 家长认可衣服穿得很多, 主要是因为怕受凉感冒。睡眠方面, 多数儿童在晚上9点以后就寝, 有的甚至在11点以后。

2.5 活动

45例 (39.5%) 患儿从小以室内活动为主, 很少到户外活动。

3 讨论

母乳喂养是婴儿最理想的喂养方式, 可降低“四病”患病率[2]。母乳中的免疫球蛋白IgA性质稳定, 可防止过敏原从肠道黏膜吸收。母乳中还含有乳铁蛋白、溶菌酶、其他酶类、补体和巨噬细胞等, 较早为婴儿提供了足量的免疫物质, 降低其感染发生率[2]。母乳喂养又可间接影响辅食添加[3], 合理的喂养方法又可为今后养成健康的饮食习惯打下良好基础[4]。据报道, 近几年国内母乳喂养率有下滑趋势[5]。

本次调查显示, 哮喘患儿的母乳喂养率极低, 人工喂养及3个月内断乳的母亲都是因为无奶而放弃母乳喂养。无奶是因为早产或其他原因母婴分离, 或家庭社会因素, 极个别认为初乳 (清) 不是奶而不喂, 甚至有长辈认为孙儿 (女) 吸奶累, 不赞成母乳喂养。因此, 必须加强母乳喂养的健康教育, 特别是早产、剖宫产或有其他妊娠并发症的产妇, 更应做好母乳喂养指导, 尤其是如何保持泌乳。

有报道, 哮喘可能跟高蛋白饮食有关。本文调查显示, 62.1%的患儿挑食, 多喜欢肉食类或鱼虾蟹等海鲜类、零食, 而少食新鲜蔬菜、水果。高蛋白、食品添加剂都可能成为食物过敏原, 而且饮食营养失衡, 机体抵抗力低下。

哮喘多发于冬春季节, 此时气候变化大, 多数家长唯恐孩子受凉而让患儿穿衣过多过厚, 但有时过热反而容易促使哮喘发作。小儿好动, 穿得太多由于过热出汗反而易受凉感冒, 适得其反。另外, 保暖过度反而削弱了机体自身的调节能力, 是一种被动的预防方法。

现代年轻父母夜生活丰富, 许多小孩随父母的节奏作息, 睡眠时间普遍偏迟, 养成了迟睡的习惯, 甚至没有规律。早睡早起, 对小孩的生长发育和具有良好的免疫能力无疑是十分重要的。

有近40%的患儿从小以室内活动为主, 很少去户外, 可能是冬春季节怕冷, 有的是住宅楼层高等原因。哮喘是一种变态反应性疾病, 且80%以上对螨虫过敏[6], 主要是屋尘螨。随着生活条件的改善, 空调的普遍使用, 尘螨一年四季均可繁殖。关于过敏性疾病与哮喘之间相关联的科学研究已经证实, 儿童早期对家庭中尘螨变应原的暴露程度与后来哮喘病发展的可能性之间是密切相关的。室内活动过多, 相对的暴露于尘螨变应原的程度也越高。因此, 从婴幼儿开始每天应有一定的户外活动时间, 减少室内活动时间, 还能提高对外界环境的适应能力。对花粉过敏者, 花粉季节到来时避免在午间及午后外出。

总之, 哮喘作为当今世界最常见的慢性疾病之一, 我们的任务不仅是如何去治疗、控制疾病的发展, 更重要的是如何去预防, 减少其发病。改善我们的生活环境, 提倡母乳喂养, 适时添加辅食, 确保饮食平衡, 减少室内活动时间, 多亲近自然, 衣着冷暖适当, 养成早睡早起的习惯, 提高自身抵抗力, 在一定程度上可预防、减少儿童哮喘的发病。

摘要:目的 通过调查哮喘患儿的饮食与生活起居状况, 为哮喘的一级预防教育提供依据。方法 对114例哮喘患儿进行雾化吸入治疗的同时, 与家长进行询问交流。内容包括:婴儿湿疹史, 家族过敏史, 母乳喂养史, 饮食习惯, 衣着起居, 活动等。结果 母乳喂养87例 (76.3%) , 其中47.1%的婴儿在3个月内就因无奶而停止喂哺。孩子很挑食54例 (47.4%) 。衣服穿得很多65例 (57.0%) 。45例 (39.5%) 从小以室内活动为主, 很少去户外活动。有婴儿湿疹史36例 (31.6%) , 家族过敏史23例 (20.2%) 。结论 提倡母乳喂养, 适时添加辅食, 确保饮食平衡, 减少室内活动时间, 多亲近自然, 衣着冷暖适当, 养成早睡早起的习惯, 提高自身抵抗力, 在一定程度上可预防、减少儿童哮喘的发病。

关键词:哮喘,儿童,饮食,生活起居,调查

参考文献

[1]董静, 闫焱, 杨俊海.健康体检中超重与肥胖人群的分布特征分析[J].中国健康教育, 2010, 26 (8) :627.

[2]许静, 石峻玲, 亢秋芳.婴儿早期喂养对1岁前疾病与生长发育的影响[J].中国妇幼健康研究, 2010, 21 (5) :652-654.

[3]刘云芬, 赵艾兰, 等.昆明市五华区5岁以下儿童生长发育与辅食添加状况调查[J].中国妇幼保健, 2010, 25 (9) :3609.

[4]朱玲, 姜峰, 席卫平.不同健康教育模式对婴儿营养性疾病干预效果评价[J].中国健康教育, 2010, 26 (11) :859.

[5]黄艳红, 陈起燕, 等.福建省2001~2008年爱婴医院母乳喂养变化趋势分析[J].中国妇幼保健, 2010, 25 (10) :3536-3538.

上一篇:小学数学课的导入艺术下一篇:电动汽车充换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