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设计划

2024-08-17

建设计划(精选12篇)

建设计划 篇1

上海市推进智慧城市建设动员大会9月7日在上海展览中心召开。会上发布的《上海市推进智慧城市建设2011~2013年行动计划》指出,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成为智慧城市发展的有力支撑。上海将以企业为主,重点实施云计算、物联网、TD-LTE、高端软件、集成电路、下一代网络、车联网、信息服务8个专项。据悉,工信部也正在全面部署智慧城市建设相关工作,正在编制的规划中,与智慧城市相关的规划超过10个,这些规划将在9月底前编制完成,年底前颁布实施。

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上海市市委书记俞正声等出席会议。市委副书记、市长韩正,工业和信息化部副部长杨学山出席会议并讲话。副市长艾宝俊作关于上海推进智慧城市建设工作报告。会议透露,到2013年,上海智慧城市建设要基本形成基础设施能级跃升、示范带动效应突出、重点应用效能明显、关键技术取得突破、相关产业国际可比、信息安全总体可控的局面,为全面实现上海信息化整体水平继续保持国内领先、迈入国际先进行列的“十二五”规划目标奠定坚实基础。到2013年,上海信息产业总规模达到1.28万亿元,信息服务业增加值占全市生产总值的比例将达到6.2%。其中,到2013年,上海软件产业要实现经营收入逾2100亿元,集成电路产业总规模要达到850亿元。同时还要创建国家电子商务示范城市,力争2013年电子商务交易额比“十一五”期末翻一番。

韩正在讲话时指出,加快建设以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为主要特征的智慧城市,事关上海全局和长远发展,是上海推进“四个率先”、建设“四个中心”和现代化国际大都市的必然要求。韩正强调,推进智慧城市建设,要抓牢三项重点工作:一要加快城市信息基础设施建设,积极推进宽带城市建设,构建多层次、广覆盖、多热点的无线宽带网络,推进通信枢纽和功能设施建设,推进三网融合试点;二要大力推进信息技术示范应用,进一步提高城市建设管理的智能化水平,提高社会和公共事业领域的信息化水平,提高政务领域的便捷化水平;三要大力提升产业自主发展和创新服务能力,加快推进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发展,加快推进信息服务业发展,加快推进信息化与工业化深入融合。

杨学山在讲话中强调,智慧城市是工业化、城镇化、信息化在特定历史时刻交汇的产物,也是调整经济结构的必然要求。据介绍,工信部特别重视智慧城市相关工作,并正通过制订规划统筹全局,全面部署。他表示,今年工信部制订的与智慧城市相关的规划超过10个,包括“十二五”信息化规划,信息安全规划,电子信息产业、软件业、通信业规划,物联网规划,电子政务、电子商务规划等,这些规划将在9月底前编制完成,今年年底前陆续颁布实施。

此外,工信部还在积极试点总结经验,推进信息技术及产业发展,为智慧城市建设提供坚实基础。据杨学山介绍,去年,北京、上海等5地率先成为国家云计算服务创新示范城市,如今各城市正在部署一系列工作和项目。在物联网方面,除了江苏无锡国家传感网创新示范区之外,全国也正积极推动物联网试点项目,最近已经落实了252个。会上,中国电信上海公司总经理张维华作了题为《勇担责任,践行承诺,全力支持智慧城市建设》的交流发言。

当天,工信部与上海市政府签署协同开展中国软件名城创建工作合作备忘录,上海成为首个部、市共建中国软件名城的直辖市。根据备忘录,工信部与上海市政府将就先行先试的对口试点、共建国家级国产软件应用示范区和体验中心、推动云计算服务创新发展试点示范、建设国家新型工业化示范基地和软件产业基地、建设云海数据中心、联合支持重点项目等方面展开合作。

建设计划 篇2

根据市委、市政府关于加强机关作风建设的部署和要求,制定20**年机关作风建设工作意见如下。

一、20**年机关作风建设的指导思想。

坚持以党的十七大精神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以服务又好又快发展为主线,以开展“优质服务推进年”活动为抓手,以服务企业、服务民生为重点,创新举措,破解难题,强化实效,全面实现效能提速、服务优质,为“全面达小康、建设新南京”提供更加有力的保障。

二、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七大精神,在解放思想上实现新突破。把学习贯彻十七大精神作为机关思想作风建设工作重心,坚定不移地推进思想解放,以思想领先推动机关作风建设的深化。要适应发展的新要求,顺应变化的新形势,大力推进机关思想解放,在广大机关干部中树立勇于超越部门利益、勇于创优争先、勇于承担责任的新境界、新精神,把对上负责与对人民群众负责、依法办事与服务发展很好地统一起来。要把实现又好又快发展作为思想解放的落脚点,紧密联系南京经济社会发展的实际,用新的理念、新的思维、新的眼光,重新审视市情,全面把握优势,破解发展难题,拓展发展思路,在发展中创新,在创新中发展。要以思想大解放推动新一轮的大发展,进一步增强广大机关干部的使命感、责任感和紧迫感,按照“优质服务推进年”的要求,以更新的思路、更大的力度、更实的工作,努力为实现市委十二届五次全会确定的“五个走在前列”目标作贡献。

三、进一步提升为企业服务的水平,在促进发展上争创新业绩。要强化为企业服务的意识,把服务企业、推动发展作为想问题、作决策、干事情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树立“为企业服务无小事”的理念,坚持多指导不干预、多服务不设卡。要在完善发展政策上下功夫,加强重大项目、重大决策的调查研究,根据发展需要及时制定和调整相关政策,以政

策引导企业、促进发展。要在集聚发展要素上下功夫,紧紧围绕“加快推进跨江发展、加快建设五个中心”两项重点战略,以提供优质高效的服务,打造良好的投资环境为抓手,进一步降低企业的准入门槛、经营成本和办事时限,完善服务企业的机制,强化项目研究,加大向上争取和横向引进的力度,使更多的国家大项目、更多的外资民资好项目进入南京、扎根南京。市和区(县)两级成立“重大投资项目推进办公室”,实行全程服务,确保重大投资项目在最短时间内在南京落地。要积极创造条件,抓住国家推进新一轮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的机遇,加快探索建立“大职能、宽领域”的政府事务综合管理体制,解决好多部门办事的接口问题,同级非垂直管理部门上下级协调不顺导致的效益损耗问题。机关各直接服务企业的职能部门,要围绕企业关注的重点问题、关键问题、共性问题,制定为企业办实事的具体项目和措施,充分运用机关的资源和优势,主动为企业提供融资、技术创新、人才培训、市场开拓、政策信息等服务,帮助企业突破发展瓶颈,促进企业做大做强,最大限度地提高服务企业的效率和质量。要建立和落实服务企业责任制,实行重点企业联系点、重大项目联系点制度,及时了解和跟踪有关部门在审批、执法、收费、服务等方面的情况,扎扎实实帮助解决好难题。要将为企业服务的情况和成效作为工作目标考核、领导干部年终述职、公务员考核的重要内容,把服务企业的实效与机关的绩效直接挂钩,切实做到让已经在南京投资的企业有一个良好的发展环境,让准备在南京投资的企业充满信心,为南京又好又快发展提供强有力的支撑。

四、强化为民生服务的实效,努力使人民群众的幸福感和满意度有新提升。

要按照十七大关于使全体人民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的要求和市委、市政府对落实“五有”的具体部署,把服务民生放在机关作风建设的突出位置,在服务民生上做更实在的工作,有更大的作为,让人民群众在改革发展中得到更多的实惠。要强化服务民生 的政治责任,深入基层、深入群众,了解民情、顺应民意、维护民利、赢得民心。要坚持以富民为核心,统筹推进、有序解决民生问题。机关各部门要从各自的职责出发,按照市委、市政府的部署,突破改善民生的重点难点,把力量集聚到增加群众收入、完善民生保障等热点问题上,把资源集聚到解决就医、就学、住房等难点问题上,特别是要努力解决困难群体的生产生活,以重点难点问题的突破,带动民生的加快改善。机关直接为民生服务的职能部门,要在解决“五有”上下功夫,制定针对性、时限性、惠民性很强的办实事项目,努力在完善各项保障机制,保障人民群众享有物质帮助权、劳动就业权、社会保障权、受教育权等基本权益。年底,组织评选“为人民办实事”十佳项目。要努力为基层减负,大力释放基层的活力。针对基层反映强烈的台帐多、检查评比多、考核多等问题,制定科学的工作考核办法和标准,突出绩效考评,减少多头考核、重复考核,逐步取消各类单项评比,实施年终一次性综合考评。对必须进社区进行考核评比的工作,实行准入制度,凡不属于准入范围内的工作一律不得进社区考核、评比。进一步规范基层社区台帐,调整精简台帐项目,试行“电子台帐”,加强对为社区“减负”工作情况的监督,确保基层、社区能把更多的时间和精力投入到服务民生的各项工作之中。

五、深化行政效能建设,不断提升机关的服务能力和水平。在“行政效能提升年”工作的基础上,认真总结、探索建立持续推动行政效能提升的长效机制。认真对照群众评议机关活动中人民群众反映的问题,深入查找行政效能建设存在的问题和薄弱环节,制定落实整改和加强的措施;努力适应新形势新要求,结合推进权力阳光运行机制和电子政务建设,积极开展调查研究、理论论证和试点推广工作,探索建立机关工作标准化管理机制;结合工作考评和公务员考核,探索建立绩效考核问责机制,形成机关各项工作的明晰责权和考核标准,使每个工作岗位、每项工作都有规可依、有据可考,使机关工作更趋规范,运转更加有序,政令更加畅通。

六、继续加强处室作风建设,大力提高机关的执行力。

继续抓好重点处室的作风建设,以提高执行力为重点,强化抓工作落实的力度。抓住不落实的事,盯住不落实的人,切实解决中间梗阻、政令不畅等问题,提高机关服务发展、服务民生的整体水平。继续加强对有项目审批权、行政执法权、资金支配权处室的监督,严格依法行政,严格竞争上岗、重要岗位轮岗等制度,健全内外部的监督约束机制,杜绝行政不作为、乱作为等问题。培养和树立一批先进处室,尝试建立处室作风建设示范点,发挥好先进典型带头示范作用。抓好处室评议结果的运用,各部门党组(党委)对连续两年排名 实情况、执法和服务窗口依法行政、文明执法情况、颁布的各项“禁令”、“不准”落实情况以及机关落实“承诺制”、“办实事项目”的情况进行监督,及时发现问题,督促整改。不断拓展监督手段和监督渠道,充分运用摄影、摄像、电话、网络等简便、快捷、直观的形式,发挥好网络监督员、新闻媒体监督员的作用,丰富监督手段。继续组织开展“百企走访”、“百个社区走访”等活动,深入企业和基层,及时发现“优质服务推进年”活动中存在的问题,加强跟踪检查,推动抓好整改。认真做好群众投诉件、领导督办件的办理工作。

九、抓好机关作风建设的制度落实,提高机关作风建设的整体水平。强化机关作风建设责任制,实行“一把手”负总责,分管领导负直接责任,职能处室负具体责任。抓好领导接待日、周三无会日、决策公示制、预告制、通报制、干部双向选择和重点岗位轮换等制度的落实,增强规章制度的刚性。完善机关作风建设“四位一体”的工作机制,加强机关作风与政风、行风的联动,加强市级机关和区县机关作风建设的联动,加强作风建设各种资源的整合和共享,完善沟通协调和合作办理的机制。加强对相对薄弱部门的重点指导,形成责任明晰、上下协力、整体协调、同步推进的行业、系统机关作风建设机制。探索建立机关作风建设长效机制,从增强自律机制、约束机制、奖惩机制、监督机制和考核机制等方面探索加强机关作风建设的长效管理办法,研究制定机关作风建设的工作制度,逐步建立完善制度体系,使机关作风建设制度化、规范化、科学化。

俄罗斯军队最近建设计划曝光 篇3

俄罗斯国防部长谢尔盖·绍伊古近日向总统普京递交了一份国防部计划,这份计划包括俄罗斯面临的威胁以及军备计划。这是自前任国防部长谢尔久科夫因涉嫌腐败案下台以来,现任国防部长谢尔盖·绍伊古首次对谢尔久科夫主导的新军事改革进行调整。请看特约专稿——

前一阶段旨在打造“新面貌”的俄罗斯军事改革发轫于2008年8月的俄格战争,一直处于改革变化中的俄军尽管在俄格战争中表现出色,但是在实际战争检验中暴露出的问题促使时任总统梅德韦杰夫和时任总理普京下定决心进行新一轮更为彻底的改革。

2007年走马上任的时任国防部长谢尔久科夫担当重任,以“打造军队新面貌”为口号,拉开了俄罗斯新军事改革的序幕。这场军事改革,从其提出那一天就争议不断。最近,随着谢尔久科夫的垮台,新一轮争端又起波澜。

大刀阔斧的军事改革

谢尔久科夫主导的军事改革的“革命性”主要表现为俄军在指挥体系、人员结构和武器装备等方面发生的根本性变化。2008年12月,俄罗斯正式公布了《2009-2011年俄罗斯军事改革规划》,计划于2012年前将俄军建设成为一支编制体制合理、机动能力强、武器装备先进和待遇优良的职业化军队。

首先,原有的6大军区按战略方向被合并改建为西部、南部、中央和东部4个联合战略司令部,负责战时对辖区除战略核力量之外所有陆、空和海军部队的统一指挥。由“师团制”向“旅营制”过渡,以提高指挥效率。师团编制被撤销,旅成为最主要的作战单位,以适应现代战争快速机动、多兵种联动的需要。通过改革。将原有的四级建制(军区、军、师、团)改为三级建制(军区、军、旅)。另外,为加强对战略核遏制力量的统一指挥,2011年底还专门建立了空天防御部队。

其次,俄军按照“裁军先裁官”的原则,优化部队官兵比例结构。军队人员数量由改革前的120万人缩减为100万人,军官比例由原来的58%降低为15%。职业化进程加速,合同制士兵数量已达18.6万人。

第三,俄军武器更新力度达到空前水平。改善军备是俄军此轮改革重点,到2012年底已全部用数字技术替代武装力量的陈旧通信技术设备。俄军武器装备现代化的优先发展方向是核威慑、太空防御和防空领域,俄军将装备现代化的通信、管理和侦察系统,推进第五代战机的生产,并研制新式海军战舰。到2015年,部队中现代化武器装备所占比例应不少于30%,到2020年这一比例应不少于70%。为此,俄罗斯拟大幅增加军费投入,2011-2020年用于实施国家武器采购计划的开支总额将增加到19万亿卢布。

第四,遵循“非对称”的战略原则,提高战略核力量战备水平。俄军加大了淘汰过时战略导弹和潜艇的力度。腾出资金用于技术改造和升级有作战潜力的重型导弹、战略轰炸机和“台风”级核潜艇,用C-400防空导弹对原有的反导系统进行改进,修建远程导弹预警雷达和卫星监控系统。同时,俄军加快打造新一代核威慑力量——海基的“北风”级潜艇,陆基的“白杨-M”机动型导弹系统和RS-24洲际弹道导弹系统,以及空基的X-555巡航导弹等。

2012年3月,时任俄罗斯总统梅德韦杰夫在国防部一次扩大会议上宣布。俄军事力量改革基本结束,改革主要目标已经实现,俄罗斯拥有了一支全新的军队。

广受责难中的不同声音

谢尔久科夫主导的军事改革之所以广受责难,其原因首当其冲的热点是腐败。谢尔久科夫牵连在内的腐败案争端再起,许多评论家再次聚焦腐败问题,将其视为此阶段改革的最大弊病。美国的俄罗斯问题专家马克认为,俄军队中,挪用资金,克扣人员工资,行贿受贿的总金额居然达到国防预算总额的20%。

如果深入探究,可以发现,对于新军事改革进程中腐败问题的口诛笔伐似乎另有深意。一些反对者不仅仅着眼反腐败,而是从根本上否定改革总体的设计,质疑“改革措施的合理性”。有的甚至公开提出“不要惧怕开倒车”。而结合改革过程不断有一些高级将领或被退休或被解职,以及曾一时一浪高过一浪的军官示威游行来看,此次争端,或许暴露出改革中的利益之争、权力之争。

随着新任国防部长谢尔盖·绍伊古履新,下一阶段的俄军新军事改革即将展开。尽管争端再起,面对纷繁复杂的当前局势,俄罗斯当局仍秉持着较为明确的态度,“反腐败,不否定改革”。笔者认为,这种态度是明智的。毕竟,改革的历史无数次证明,完全推倒重来再次取得成功的可能性微乎其微,即便成功,其代价也是惨痛的。

其次。责难的焦点聚集在改革太过激进,缺乏循序渐进的稳妥措施。从新军事改革计划提出的那一天开始,针对此项雄心勃勃的改革计划,争议就未曾间断。有专家认为,如果真的按计划完成此改革,那么俄罗斯将脱胎换骨,完成向真正的现代化军队的转变。也有俄罗斯学者指出,此项改革计划过于激进,许多措施操之过急,基本上不可能实现,即便实现,俄军也将元气大伤。

著名俄罗斯军事专家尤里·卢布佐夫甚至直言不讳地指出,“俄军的‘新面貌’成果仅局限于削减人员以及裁撤指挥机构并用其他机构取而代之”。目前俄军的编制缺员率已达到40%,陆军组建的100个旅被改革者看作常备作战力量,但事实并非如此,大部分新建旅的人员和装备配置并不齐全,没有能力完成作战任务。

责难背后犹存可圈可点之处

关于安全工程专业培养计划的建设 篇4

关键词:安全工程,教育改革,人才培养

引言

安全工程专业的高等学历教育是中国培养安全领域专业型高级人才的主要途径, 近年来安全科学技术迅猛发展的重要体现之一。复杂性和多样性是安全科学的显著特点之一, 这种特性反映在安全工程专业建设中, 就使不同的院校安全工程专业的办学呈现出不同的特色, 这是目前许多高校在进行安全工程专业办学过程中所遇到的问题[1~2]。实现人类更安全、更健康、更舒适的工作与生活环境, 安全科学技术的应用与普及是其根本的保证。因此, 这就需要大量的高素质的安全工程专业人才从事安全工作。高等院校在此方面将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它不仅要从事安全工程专业的教育工作和研究建立、健全安全科学学科体系, 同时, 还要为社会的需求不断地培养高素质专业安全人才, 对改善中国各企业的安全状况, 提高安全管理水平有着重要的意义。那么, 如何培养出高素质的安全专业人才来满足社会需求, 在各高等院校安全工程专业的教育和安全科学学科体系的建设发展过程中, 也还面临着一些困惑和亟待解决的问题。本文主要介绍重庆科技学院 (以下简称我校) 安全工程专业的特色内涵和实施途径。

一、专业平台

打造安全工程专业“政、产、学、研”一体化发展平台。其内涵包括: (1) 以监管部门为主要载体, 充分发挥政府在统筹规划、决策监管、协调指导、服务保障的作用, 打造安全工程学院发展的政府支持平台。 (2) 以中国西部安全 (应急) 产业基地为主要载体, 充分发挥安全 (应急) 产品的研发、制造、交易、培训、演练等于一体的特色“产业集群”、产研“知识集群”在安全工程本科人才实训、实践中的作用, 打造安全工程学院发展的人才实践平台。 (3) 以学校为主要载体, 实施“人才兴安”战略, 构建完善的安全工程高等教育、安全技术培训、安全演示演练等教育培训体系, 打造安全工程学院发展的基础支持平台。 (4) 以中国安科院重庆分院和中国安科院安全工程技术实验与研发基地为主要载体, 构建安全科研协作体系, 实施重大安全科技项目攻关、科技成果转化、科技示范工程, 推广先进适用安全技术, 打造安全工程学院发展创新人才培养支持平台。

二、专业定位

根据当前的实际情况, 安全工程专业办学层次、专业定位、人才培养目标分别为: (1) 办学层次:以安全工程本科教育为主, 积极创造条件发展研究生教育。 (2) 专业定位:培养安全工程本科应用型人才为主。 (3) 人才培养目标:坚持德、智、体、美全面发展, 培养基础知识面宽, 工程实践能力强、具有创新精神, 面向石油、冶金等高危行业, 以安全工程为主体, 以职业安全健康和安全风险控制为两翼的安全工程高素质应用型高级专门人才。

三、人才培养体系

安全学科既不单纯属于自然科学学科, 又不单纯属于社会科学学科, 而是属于综合科学。安全工程教育涉及到数学、力学、物理学、化学和生物学等学科为基础理论, 以安全哲学、安全管理学、安全系统工程、人机工程、行为科学、可靠性理论、毒理学等学科为应用基础理论, 并结合最具有普遍性和代表性的生产技术及安全技术知识, 对人、物以及人与物关系进行安全相关的分析研究, 形成在安全科学技术开发与推广、安全工程设计施工、安全生产运行控制、安全检测检验、灾害与事故调查分析与预测预警、安全评估认证等方面的安全技术理论及其实施方法体系[3]。根据安全工程学科的理论特征和结构体系特点, 借鉴中国高校安全工程学科建设规划的具体特点, 基于我院的学科优势, 结合重庆市安全形势, 确立面向石油、化工等高危行业, 以培养安全工程为主体, 职业安全健康、安全风险控制为两翼的高素质应用型高级专门人才为目标, 全面推进具有行业安全特色的“一体两翼”安全工程人才培养体系建设。该体系以面向石油、冶金等高危行业安全工程人才需求为主线, 突出安全工程应用型人才必须具备的职业安全健康和安全风险控制运用能力的培养, 职业安全健康主要通过职业危害检测检验、评价和评估、职业危害防治等能力构成, 而安全风险控制则主要通过重大危险源检测检验、安全评价与评估和灾害事故定损等能力构成。

四、专业建设条件

(一) 师资队伍

安全工程专业配有专任教师17人, 博士5人, 占29%, 硕士学位 (含3人在读博士) 占53%;教授3人, 占18%, 副教授 (含高级工程师等) 3人, 占18%, 讲师6人, 占36%;40岁以下青年教师占65%, 50岁以上老教师占0.06%;石油类背景6人, 化工类背景3人, 矿山类背景3人, 其他5人。目前师资方面主要不足是缺少高水平的学术带头人和安全工程专业背景人才。培养和引进高层次人才带动师资队伍整体建设。抓住培养、引进、使用三个环节, 选拔培养和引进具有国内先进水平的学术大师和学科带头人, 培养和造就一批具有创新能力和发展潜力的中青年学术骨干。加强本科教学团队、科技创新团队建设, 培养和建设一批以专业带头人领衔、专业方向负责人和课程负责人为核心的结构合理、优势互补、团结协作、具有凝聚力和战斗力的教学团队和科技创新团队, 增强本科教学水平以及承担安全生产科技重大科研项目、创造重大成果的能力。

(二) 基地建设

1. 安全工程实验室及石油、冶金等特色学科实验室。

安全工程人才培养是以石油、冶金、机械、化工等特色学科行业安全为主要切入点, 一方面能够进行相关专业基本的教学、科研活动, 另一方面也形成了安全工程学科与其他相关优势学科院系共同享有的特色方向安全工程基本实验设施和实验平台[4]。2007年, 投入40万元建成安全人机工程实验室、安全事故应急训练实验室, 2008年, 投入150万元建设安全仿真实验室、安全风险预测与评价实验室, 安全工程专业实验室与特色学科既有实验室为油气井、机械、冶金、化工、矿山等方向安全工程专业人才的培养创造了基本实验条件与平台。

2. 国家安全生产技术体系实验室建设。

2007年12月国家安全生产技术支撑体系两个省级实验室 (重庆市职业危害检测与鉴定实验室和重庆市非矿山安全和重大危险源监控实验室) , 正式落户我院, 建成后将为重庆及云南、贵州、四川等省市安全生产检测检验提供技术支撑。全面加速建设的上述两个实验室, 为特色行业安全工程人才培养的现场实践、科学研究、事故鉴定、安全评价方面创造完善的硬件保障能力。

3. 中央与地方共建高校特色优势学科实验室。

2009年, 中央与地方共建高校特色优势学科实验室 (安全工程实验室) 投入建设, 实验室包括四大功能, 即安全基础理论实践教学功能;重大危险源监测与监控功能;职业危害检测功能;风险预测与评价功能。四个功能的分别实施, 既满足安全工程及其相关专业的教学需要, 还能满足安全工程技术科研、培训和评价等社会服务的需要。

4. 重庆市安全生产科学研究院。

以我院资源为基础, 联合煤炭科学研究总院重庆研究院、重庆大学等科研院所和高等院校构建重庆市安全生产科研协作体系, 开展安全生产理论与政策、公共安全、安全管理技术、职业危害、危险源监控、应急救援、石油化工安全、矿山安全、危化安全、交通安全、建筑安全等领域的研究, 实施重大安全科技项目攻关, 推广先进实用技术, 实施安全生产科技示范工程。重庆安科院为安全工程学科人才培养、实践基地建设及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物质基础和保证。

五、人才培养途径

(一) 按照“大平台, 小模块”模式科学设置课程体系

所谓“大平台”, 即本着“厚基础, 宽专业”的本科教育要求, 设置一个课程群, 使学生掌握必要的公共基础理论知识和学科基础理论知识与技能, 为学生更深入地学习安全工程学的某个较具体的领域搭建一个平台。所谓“小模块”, 即根据面向行业, 培养安全工程‘一体两翼’高素质应用型高级专门人才的要求, 在大平台的基础上设置若干个模块课程群, 满足安全工程主体, 职业安全健康和安全风险控制两翼的要求, 同时依据行业的要求, 设置不同行业安全的“小模块”供学生选择某个较具体的领域做深入学习, 满足就业市场对人才的要求标准。具体的课程设置思路为:

1.“大平台”课程群。

“大平台”课程群分为公共基础知识体系和专业知识体系两大部分, 包括大学公共教育、自然科学基础、社会科学基础、工程技术基础、管理专业基础、工程专业知识、管理专业知识, 内容涵盖了安全工程学科各个领域深入学习、研究所必须的基础理论知识, 为终身学习和个人的持续发展奠定基础。

2.“小模块”课程群。

根据人才培养目标, 分为安全工程、职业安全健康、安全风险控制三个方向进行小模块课程教育, 而在安全工程的基础上进一步分为石油安全工程、冶金安全工程、化工安全工程和矿山安全工程等四个方向。 (1) 安全工程。以石油、冶金、机械、化工等特色优势学科行业为依托, 培养在石油、化工、冶金、矿山等行业从事安全技术及工程、安全科学与研究、安全监察与管理、安全健康检测与监测、安全设计与生产、安全教育与培训等方面复合型应用型的人才。主干课程主要有《油气安全生产技术》、《冶金安全生产技术》、《化工工艺生产技术》和《矿山灾害防治技术》等。 (2) 职业安全健康。以重庆市安全生产技术支撑体系建设为平台, 培养具备安全科学与技术、劳动安全卫生管理、安全卫生法律方面的知识能力, 掌握预防职业伤害技术与方法, 能够在政府安全监察部门、企事业单位及各级工会组织从事劳动安全与职业卫生方面技术研究、监察、管理、监督检查、评价与咨询的, 富有创新精神的应用型、复合型专门人才。主干课程主要有《职业中毒预防与急救》、《工业卫生》等。 (3) 安全风险控制。以重庆市“安保互动”建设为契机, 培养掌握产品、设备及工程寿命周期 (开发、设计、研制、运行及维护) 中的系统的风险分析、安全评价与理论技术, 掌握安全科学基础理论、安全工程技术与工作环境治理技术及现代化安全管理方法, 具备分析事故隐患、消除或控制潜在危险能力, 能够在安全监察部门、技术监督部门及其他部门从事安全监察与管理、安全环境检测与监测、危险评价安全教育与培训, 在保险公司从事防灾防损、事故调查与处理及理赔、索赔等管理工作的综合应用型人才。主干课程有《责任与信用保险》、《人身与财产保险》、《灾害事故定损》等。

(二) 加强实践性教学, 培养应用型人才

加强实践性教学是培养应用型人才的重要途径, 利用具有行业特色的实验室硬件条件和安全工程实践教学平台, 面向行业生产第一线, 培养具有职业健康检测和安全风险控制现场实践应用能力的安全工程高级专门人才[5]。安全工程实践教学将主要通过应急救援实训平台、安全工程实验平台、职业安全实训平台和安全风险控制实训平台等实践教学环节组成。在应急救援实训平台中通过逃生训练和应急救援训练等培养学生安全生产事故现场应急与救援能力;通过安全工程实验平台, 从机电安全、防火防爆、特种设备、职场环境等四大模块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 掌握通用安全生产技术的动手能力和实验技能, 为今后从事安全生产管理工作奠定扎实基础;利用职业危害检测与鉴定实验室和非矿山安全与重大危险源监控实验室进行职业安全健康、安全风险控制实训, 培养具有行业特色的突出安全检测、安全评价两大能力的“一体两翼”应用型安全工程人才。

结语

通过对我校安全工程专业的分析和研讨, 提出一些新思路和一些创新措施, 笔者认为, 安全工程专业培养内涵不一定强求统一和规范, 各高校可根据自身的特点和服务对象和服务领域灵活确定。对我校目前采取立足行业, 面向社会, 培养安全工程为主体, 发展职业健康和风险控制为两翼的模式, 在实际教学中易于操作, 同时为学生择业创造有利条件, 将工程基础课与相关应用技术课整合成综合性课程的做法值得提倡, 与我校的几大基地紧密结合, 充分开发学生的实际工作能力, 有利于资源整合。

参考文献

[1]倪文耀.关于华北科技学院安全工程专业建设的探讨[J].中国安全科学学报, 2004, (3) :40-43.

[2]许江, 鲜学福, 司鹄.关于安全工程专业培养计划的思考[J].中国安全科学学报, 2004, (4) :16-19.

[3]张小良, 刘英学, 高洁, 等.安全工程学科发展与专业办学思路的思考[J].中国安全生产科学技术, 2009, (6) :232-236.

[4]刘鹏刚, 杨振宏, 杨宏刚, 等.安全工程本科专业实习基地建设探讨[J].中国安全生产科学技术, 2011, (9) :186-189.

建设计划 篇5

20**年,*镇新农村建设要以邓小平理论和“*”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精神和中央、省、市、区新农村建设工作会议精神、紧紧围绕新农村建设20字方针,发挥人和组织八个方面的作用,按照突出重点抓增收,立足实际抓整治,加大投入抓建设,关注民生办实事,完善制度抓管理的工作思路,在20**年新农村建设取得成效的基础上,扎实推进20**年新农村建设,力争完成农业总产值13193.82万元,增长6%以上;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达12.7亿元;农民人均纯收入增长5%以上,力争净增500元以上。

一、突出重点抓增收

1.做强做优支柱产业。柑桔是我镇的支柱产业,是农民收入的主要增长点,要抓住南方受冻害外省柑桔产量受影响的机遇,加大对果园综合改造力度,认真组织开展“三改四比”竞赛活动,打造我镇柑桔品牌,提高柑桔的产量和质量,完成中低产果园改造2300亩,引进种植名、特、优水果500亩,建立“三改四比”竞赛活动示范片4片300亩。

2.做大做活优势产业。要充分发挥农产品流通协会作用和利用区内外农业龙头企业的优势,组织实施渔溪村现代烟草农业试点村,完成烟叶种植面积1100亩。落实毛豆订单3500亩,槟榔芋订单300亩,大球盖菇订单200亩。继续开展钱粮丰收竞赛活动,继续推广“豆—稻—菜,烟—稻—菜,菌—稻—菜,菜—稻—菜等种植”模式,提高耕地利用率和单位土地效益。

3.做精做细林竹业。发挥山地资源丰富优势,进一步深化林权制度改革,加强林权证动态管理,规范森林资源流转,加大力度改造低产竹林,提高林分质量,培育毛竹丰产示范基地20**亩。建立速生丰产林示范基地1000亩,提高林分质量,做到把山当田耕,把竹当菜管。

4.做活做好非农产业。充分利用我镇园区开发、小城镇建设、旅游

景点的提升改造以及本镇能人外出经商办企业的优势,大力实施劳动力培训“阳光工程”,发挥镇劳动保障所作用,组织农村富余劳动力参加劳动力转移招聘会,发布用工信息协调镇属企业吸纳本镇农村富余劳动力,鼓励外出经商经营小吃业等,20**年计划新增转移劳动力200人以上。

二、立足实际抓整治

1.围绕创文明村镇活动,以“创星评户”、“美德在农家”、“五好家庭”、“文化中心户”、“家园清洁活动”等活动为载体,大力实施“三清六改”活动,继续建立“三清六改”示范点,示范户,推进村、六有建设试点村全面铺开,其它村建立1—2个示范点,10—20户的示范户,以点带面,推动“三清六改”有较大的进展。

2.加大环境卫生整治力度。加快清洁式公厕建设及垃圾无害化处理。在台溪、碧溪、大源、棕南、陈墩新建、修缮清洁式公厕5座。各村都要建立垃圾无害化处理场所,建立和完善镇、村环境卫生长效保洁机制,大力推广生态农业,力争完成沼气池40口。结合市区第二水源的启动,扎实抓好碧溪河流域的治理及碧溪河第二期清水工程的实施。

3.改善交通基础设施。抓好乡村道路维护工作,保障公路畅通安全。实施通自然村道路硬化建设,今年完成大源斑竹二期、台溪双江、中山坂、棕南前坑、南岐合计约3公里道路硬化建设。

三、加大投入抓建设

1.围绕镇本点原有850亩概念性规划的基础上,抓好碧玉小区经济适用房项目建设,力争完成6幢342户,3.5万平方米,按照创省级优美乡镇的要求,完善和改造集镇的街道给排水系统,改造人行道和部分沿街楼房,建成五级客运站,积极争取上级资金,建设碧溪河*段防洪堤的护栏及绿化工程。

建设计划 篇6

关键词:土地管理;国有建设用地,供应计划;核心技术环节

国有建设用地供应计划是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中土地利用计划的组成部分,是有效控制土地供应总量,客观、准确地了解实际用地需求,科学安排国有建设用地供应,提高供地的科学性、针对性和合理性 [1],促进土地供应的规范化、制度化、科学化以及经济和社会平稳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措施。根据国土资源部的统一部署和要求[2],我国已全面开展并完成了2011年和2012年的国有建设用地供应计划编制工作工作,从实施情况来看,供地计划对我国国有建设用地的科学、合理供应起到了十分重要的作用,但计划编制的过程中还存在一些不足。本文就计划编制过程中所涉及的核心技术环节进行探讨,以期指导进一步科学、合理地编制国有建设用地供应计划。

1 国有建设用地供应计划的内涵

国有建设用地供应计划,是指市、县人民政府在计划期内对国有建设用地供应的总量、结构、布局、时序和方式做出的科学安排[3]。计划期为一年,即每年的1月1日至12月31日。计划编制的内容主要包括:明确国有建设用地供应指导思想和原则;提出国有建设用地供应政策导向;确定国有建设用地供应总量、结构、布局、时序和方式;落实计划供应的宗地;实施计划的保障措施。从性质上来看,国有建设用地供应计划确定的指标是指导性指标,是计划指标对计划年度供地起指导和引导作用,而非指令性指标。

2 国有建设用地供应计划编制的方法与思路

国有建设用地供应计划编制应采用实地调查与科学预测相结合、对比分析与统计分析相结合的方法。计划的编制思路为:①通过调查,全面掌握当地在计划期内可实施供应的国有建设用地供应能力;②在科学调查分析经济发展情况、土地利用、地产市场状况的基础上,科学预测国有建设用地需求总量和结构;③通过调查,摸清楚各用地单位及部分在计划期内的国有建设用地需求;④在需求审核分析的基础上,结合需求预测结果,综合确定国有建设用地需求量;⑤将计划期内可实施供应的国有建设用地量与第④步确定的需求量综合平衡后,最终确定国有建设用地供应计划指标。

3 国有建设用地供应能力分析

国有建设用地供应能力分析的目标是详细掌握计划期内可实施供应的国有建设用地供应能力,是供应计划编制的基础。供应能力分析主要包括供应潜力分析和计划期内可实施供应的国有建设用地供应能力分析。供应潜力分析包括供应潜力的初步分析(宏观潜力)和供应潜力的确定(具体潜力)两个阶段,前者从宏观上对计划范围内的供应能力进行约束,后者从微观上(具体宗地)上对计划范围内供应能力进行分析,是计划期内可实施供应的国有建设用地供应能力分析的基础。

3.1 国有建设用地供应潜力的初步确定

国有建设用地供应潜力的初步确定是通过对土地利用现状和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城市规划进行对比分析,依据规划实施状况,用规划的国有建设用地面积总量扣除现有国有建设用地面积总量后的余值。

3.2 国有建设用地供应潜力的确定

由于供应潜力初步确定的结果是从全域对供地能力进行宏观控制,并没有落实到具体宗地上,因此,需要对供应潜力进行具体分析。一般来说,计划编制过程中最常用的供地潜力来源可归纳为四类:一是当年新增国有建设用地指标、二是批而未供土地、三是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土地、四是存量土地。其中,批而未供土地分析是供应能力分析的核心内容,也是整个计划编制的最关键的基础环节之一。

3.3 计划期内可实施供应的国有建设用地供应能力分析

供应潜力不一定会转化为计划年期内可实施供应的能力,只有潜力达到或在计划期内能达到土地供应条件,供地潜力才能转化为计划期内可实施供应的供应能力。计划期内可实施供应的供应能力需要对当年新增国有建设用地指标、批而未供土地、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土地、存量土地四个供应潜力来源中每宗宗地进行具体深入分析,提取出计划期内达到供地条件的宗地,明确各宗地的位置、用途、面积等信息。

4 国有建设用地需求预测

国有建设用地需求预测是供应计划编制的依据,是在对当地经济社会发展情况、土地利用、地产市场状况等调查分析的基础上,根据不同的土地类别,选择相应的预测方法,科学预测国有建设用地需求总量和结构。需求预测时,需要对总量和结构进行分别预测。预测方法主要包括趋势预测法、回归分析法、指数平滑法、用地定额指标法、灰色模型法五种方法。总量需采用两种以上方法进行预测,公共管理与公共服务用地、交通运输用地应采用定额法进行预测。

5 国有建设用地需求审核

需求审核是计划编制过程中最关键的一个环节,要在保证供应能力大于供应需求的前提下,结合需求预测结果和项目的实际情况进行综合确定。需求审核基于以下几个原则:①审核项目是否为禁止或限制供地项目;②项目是否完成选址、用地是否符合规划要求、宗地是否完成拆迁、补偿安置是否到位、规划容积率是否下达、项目资金是否落实到位;③优先安排已列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的水利、能源、交通等重点建设项目用地,保障重点;④优先保证保障性住房用地指标,在已完成前期工作的前提下,做到应保尽保[4];⑤积极盘活存量建设用地;⑥优先利用批而未供的土地;⑦严格控制城市用地规模,严格控制商品房用地单宗出让面积;⑧以供制需、以供引需,统筹兼顾,合理安排和平衡各业用地;⑨与土地利用年度计划、城乡规划、房地产发展规划、国民经济与社会发展规划相衔接。

6 国有建设用地供需平衡分析

国有建设用地供需平衡分析是检验计划编制合理性的首要工具,主要是分析计划期内可实施供应的国有建设用地量与通过需求审核确定的需求量之间的关系。一般前者大于或等于后者,则说明国有建设用地供需能够达到平衡。供需平衡要达到三个方面平衡:即总量供需平衡、结构供需平衡和新增存量用地供需平衡,只有三者同时满足,才能说国有建设用地供需达到平衡。

7 结语

2011年以来,我国已全面开展了两轮国有建设用地供应计划编制工作,且每年都要开展计划编制工作。当前,我国计划编制工作还处在一个初级阶段,计划编制的技术、方法还需要逐步完善,计划确定的指标与实际供应情况还有一定的偏差。因此,笔者结合计划编制经验,对国有建设用地供应计划的核心技术环节进行探讨,以期进一步提高计划成果的科学性、客观性。

参考文献

[1] 曲波.北京市土地供应计划编制及执行:问题与对策[J].中国土地科学,2008,22(6):51—56.

[2] 《国土资源部关于印发<国有建设用地供应计划编制规范>(试行)的通知》[S](国土资发[2010]117号).

[3] 《国有建设用地供应计划编制规范》(试行)[S].

建设计划 篇7

(一) 确保新建建筑符合建筑节能标准

2008年新建建筑在设计阶段基本达到节能标准, 但在施工阶段还存在一些建筑不能达到建筑节能标准。

2009年要确保全部新建建筑符合建筑节能标准。

具体措施:

⑴加强专业技术人员建筑节能技术培训。各地级以上市建设行政主管部门要组织至少两期的建筑节能政策法规、技术标准培训班, 加强专业技术人员建筑节能技术培训。

⑵继续加大对建筑节能设计的监管力度, 提高设计文件质量, 落实建筑节能标准, 进一步加强节能设计审查监督管理, 对违反现行建筑节能设计强制性标准的责任者, 坚决依法进行处罚。

⑶加大施工阶段的监管, 严格执行建筑节能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将建筑节能作为全省工程质量检查的一项重要内容。对不执行节能设计的项目要追究相关单位的责任、通报批评, 并依法给予经济处罚。

⑷进一步加强建筑节能设计标准化工作。对墙体、屋面、门窗等成熟的建筑节能设计构造争取编制标准设计图集, 提高设计人员执行建筑节能设计标准的自觉性。

⑸启动新一轮计价依据的修编工作, 补充建筑节能项目的定额子目。建立节能材料、工艺造价信息发布的长效机制, 加强节能项目造价信息的发布工作。完成建筑全生命周期造价管理研究。

⑹各地市上半年组织开展建筑节能自查工作, 6月底省建设厅组织专家抽查两个地级市;下半年10月省建设厅组织全省建筑节能大检查。

⑺12月配合建设部开展年度建筑节能检查。

(二) 推进既有建筑节能改造工作

2008年既有建筑节能改造有所开展, 但与目标要求相差较远。2009年各地要大胆创新, 采取多种措施推进既有建筑节能改造工作。

具体措施:

⑴改造重点选定能耗较高的政府办公建筑和大型公共建筑, 各地在6月底前至少确定两个项目 (单个项目面积不低于5000m2) 作为改造试点项目, 进行改造跟踪。

⑵鼓励优先采用遮阳、隔热、自然通风等低成本节能技术措施应用于改造, 积极培育既有建筑节能改造市场机制, 推广节能改造的成功模式。

(三) 新型墙体材料革新

2008年全省65%的城镇建筑已应用新型墙材。

2009年全省70%的城镇建筑应用新型墙材, 同比提高5个百分点。

具体措施:

⑴根据《国家发展改革委办公厅关于征求对第三批限时施行禁止使用实心粘土砖城市名单意见的函》 (发改办环资[2008]2572号) 要求, 抓好汕尾、河源、清远、云浮等16个城市实现禁止使用实心粘土砖。

⑵根据财政部《新型墙体材料专项基金征收和使用管理办法》, 继续同省财厅抓紧修订我省新型墙体材料专项基金征收和使用管理具体办法。

⑶积极联系省编办, 争取设立省墙材革新与建筑节能管理办公室, 进一步加大新型墙体材料专项基金的征收、管理和解缴工作力度。

⑷依法抑制实心粘土砖的生产, 严格禁止新建、扩建实心粘土砖生产企业。

⑸加强监督检查。从规划、设计、招标、施工、质量监督、监理、竣工验收等环节抓起, 采用施工图审查、行政审批、工程验收、城建执法等控制手段, 推动“禁实”工作, 提高禁实比率。10月和全省节能监督检查一起开展一次全省“禁实”抽查。

⑹跟踪落实省墙材革新与建筑节能工作联席会议纪要, 4月底前完成省墙材革新与建筑节能工作联席会议组成人员的变更。

⑺6月底前督促各地完成一年一度的墙改统计工作。

⑻继续加大宣传力度, 营造全社会墙改氛围。

(四) 太阳能在建筑中的应用

加大力度, 推广太阳能等可再生能源在建筑中的应用。

具体措施:

⑴建设单位、设计、图审、施工、监理、监督等单位严格执行《公共和居住建筑太阳能热水系统一体化设计施工及验收规程》和《太阳能设计导则》。各级建设行政主管部门要加强对《规程》、《导则》执行情况的监督、检查。

⑵组织申报2009年国家可再生能源应用示范项目, 跟踪广州亚运村等三项可再生能源应用示范项目的落实情况, 并每半年向建设部汇报一次。

(五) 国家机关办公建筑和大型公共建筑节能监管体系建设

根据建设部《关于加强国家机关办公建筑和大型公共建筑节能管理工作的实施意见》 (建科[2007]245号) 的要求, 继续做好国家机关办公建筑和大型公共建筑的建筑能耗统计、审计、公示和监测平台的建设。各市建设行政主管部门要认真做好组织工作, 并协助广东省建筑科学研究院等四个技术支持单位, 做好统计工作。

具体措施:

⑴组织编制民用建筑能耗统计制度实施细则, 5月底前完成;组织编制能源审计工作手册, 7月底前完成。

⑵继续组织力量在全省范围内开展国家机关办公建筑和大型公共建筑的能耗统计、能源审计、能效公示, 10月前完成公示。

⑶协助、督促省建科院初步建立省级国家机关办公建筑和大型公共建筑监管平台, 对广州、东莞等个别城市建筑实施监测。

(六) 节能示范项目

继续组织省建筑节能示范项目。各市建设行政主管部门要加强管理, 督促节能示范项目的实施, 并将示范项目的落实情况、采取的措施、取得的效果、存在的问题等及时向我厅汇报。

具体措施:

⑴各地市筛选确定1~2个以上建筑节能示范项目, 于6月底前报给省建设厅。

⑵组织编制建筑节能示范项目评定标准, 10月底完成。

⑶组织建筑节能示范项目的验收, 全省分三大片进行。

⑷召开建筑节能施工现场会, 确定一批建筑节能施工示范工程, 促进建筑施工企业加强建筑节能工程施工工法的研究总结。

(七) 推行能效测评标识制度

为实现建筑节能信息的公开, 让全社会来监督这个工作。根据建设部的部署, 省建设厅将加大工作力度, 加快推进建筑能效测评标识工作的实施。

具体措施:

⑴加大力度实施建筑能效测评标识制度, 推进建筑能效测评标识工作。10月前对通过测评标识的项目发文公示。

⑵开展民用建筑能效测评机构认定, 5月底前完成。

⑶建筑节能示范项目必须进行建筑能效测评。

(八) 其他重要措施和任务

⑴协助省法制办、省人大修改、完善《广东省民用建筑节能条例》。5月份组织省法制办、省人大等部门有关人员对国内建筑节能立法开展比较好的地区进行一次调研;下半年争取将《条例》提交省人大审议, 争取年内出台。

⑵组织省内相关管理人员及企业参加国家“绿博会”。

⑶按林木声副省长的要求分别向省财政等职能部门申请省建筑节能资金。3月份起草建筑节能工作专项申请报告向省财政厅提出经费申请, 上半年组织科研项目向省科技厅申报2009年省科技项目, 争取科技厅经费支持。

⑷6月前组织有关人员到省外考察建筑节能与墙改工作, 并形成调研报告。

⑸9月份举办“2009中国 (广东) 绿色建筑与节能产品博览会暨建筑节能论坛”。

⑹加强建筑节能材料和产品质量监督管理, 编制节能产品推广目录。上半年开展全省各地建筑节能材料和产品质量监督检测能力调查, 8月形成《广东省建筑节能材料和产品质量检测情况调研报告》, 9月根据调研的情况, 发文对我省建筑节能材料和产品质量监督工作提出指导性意见和工作要求。

⑺组织开展每年一度的节能宣传周活动。开展《民用建筑节能条例》、建筑节能标准规范等的宣贯, 加大节能减排宣传培训力度。

⑻督促省建科院每个季度至少完成一期节能减排简讯的编印工作, 并向省政府、省信息中心等单位汇报。

二、污水处理

截至2008年11月, 全省共建成污水处理厂160座, 日处理能力1032万立方米, 污水集中处理率达到50%以上, 比2007年底新增污水处理厂33座, 新增日处理能力158万立方米, 污水集中处理率提高5个百分点。地级以上市全部建成污水处理厂, 县级市 (县城) 建成污水处理厂的比率为39%。

省“十一五”规划目标是:到2010年, 全省污水日处理能力要达到1400万立方米, 污水集中处理率达到70%。根据这一目标, 2009年底前珠三角地区的中心镇、东西两翼和山区的县城必须全部建成污水集中处理设施并进水调试。

具体措施:

⑴建立污水处理厂评估运行机制。从2009年起, 依托全省城镇污水处理管理信息系统, 建立全省污水处理设施运营季报和通报制度, 每季度向省委、省政府上报我省污水处理设施运行情况, 组织对在建和已运行污水处理厂情况进行抽查, 每半年通报全省污水处理设施运行和填报数据情况。

⑵继续编制完成《珠江三角洲城镇污水治理规划评价与优化方案》, 优化珠江三角洲污水处理厂的整体布局, 提高污水处理的规模效应, 推进珠江三角洲中心镇污水处理设施建设。

三、垃圾处理

截至2008年11月, 全省共建成垃圾无害化处理设施37座, 日处理能力共3.5万吨, 垃圾无害化处理率达65%, 比2007年底新增垃圾无害化处理设施3座, 新增日处理能力0.4万吨, 垃圾无害化处理率提高5个百分点。

省“十一五”规划目标是:到2010年, 全省城镇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达到80%以上。根据这一目标, 2009年全省城镇生活垃圾日处理能力要达到3.8万吨, 垃圾无害化处理率达到70%。

具体措施:

⑴研究推进我省垃圾处理设施建设的方案, 提出推进全省垃圾处理设施建设的具体意见和措施, 力争以省政府名义下发各地, 加快县城垃圾处理设施建设。

⑵组织对中央和省补助的项目进行指导监督, 确保项目落实。

⑶完善生活垃圾处理场基础信息统计制度和生活垃圾处理场评估机制。

⑷完成省治污保洁 (垃圾处理工程) 专项资金项目计划, 加快推进全省的垃圾处理设施建设。

四、散装水泥

2009年度拟实现本省散装水泥供应量4300万吨;实现预拌混凝土量达1亿m3, 即在混凝土生产过程中掺入粉煤灰1000万吨, 变废为宝;完成预拌砂浆400万m3。

具体措施:

⑴待《广东省散装水泥和预拌混凝土管理规定》出台后, 在全省范围内分片召开有关单位宣传贯彻会议, 以及完善行政许可执法监管等相关工作。

⑵认真贯彻节能减排的有关政策, 全面抓好建设工程项目禁止使用袋装水泥和现场搅拌混凝土、砂浆的各项工作, 保障建设工程质量。

⑶加快农村建立推广使用散装水泥销售网点, 提高全省使用散装水泥率。

⑷继续加强散装水泥专项资金征收工作。

计划生育协会与人口文化建设 篇8

1.1 组织原则方面。

基层计划生育协会一般采用“两上两下”作为制定计划生育村 (居) 规民约的组织原则。“两上两下”指村 (居) 协会制定村 (居) 规民约的流程的简称。村 (居) 协会先通过上门入户座谈讨论等形式广泛征求村 (居) 民意见, 拟定出村 (居) 规民约讨论稿, 然后发放到村 (居) 民手中继续征求意见。村 (居) 协会在充分吸收村 (居) 民合理化建议的基础上, 制定出村 (居) 规民约的正式稿, 在公开场合发布。“两上两下”是“充分相信群众, 充分依靠群众, 从群众中来, 到群众中去”工作路线的真实写照。

1.2制度建设方面。

基层计划生育协会在建立村 (居) 规民约时提出如下要求:群众性, 充分听取群众意见和建议, 并由村 (居) 大会或者村 (居) 民代表大会表决通过;匹配性, 在建章立制的同时, 制定与之相匹配的实施细则, 如孕检、随访、奖惩、评议等制度;相互制约性, 做到权利和义务对等, 使群众监督干部有实际内容, 干部行使职权有明确标准;可操作性, 规章制度的内容要与当地具体实际相结合, 条文清晰, 目的明确, 措施要具体, 表述条理, 操作方便。以上要求对保证村 (居) 规民约的权威、规范群众和“村 (居) 两委”的权利和义务起到重要作用。

1.3组织建设方面。

基层计划生育协会要有好的领头人, 确定会长人选是重要环节。一般来说选择会长的基本条件是, 德高望重、保证时间、保证精力、热情, 有感召力、有耐心, 不辞辛苦、有一定文化水平, 组织能力强的本社区居民。协会会长多是在村 (居) 里居住的老教师, 老干部, 他们退休以后, 利用这个机会发挥余热。随着社会管理的需要, 一部分以身作则, 年富力强的热心青年逐渐吸收做协会领导。村 (居) “两委”成员均是村 (居) 级计生协会会理事会成员, 他们在协会兼任的职位有会长、副会长、秘书长、理事。村 (居) 级计生专干属“两委”成员, 由村 (居) 民大会或村 (居) 民代表大会从有文化、热情高、年轻的女性村居) 民中选举产生, 一般兼任村 (居) 级协会的秘书长。村居) 级计生协会有村 (居) “两委成员”和专门的计生人员成为理事会成员, 体现出计生协会在村 (居) 民自治中的地位和以计划生育为中心的主旨。村 (居) 级计生协会理事会一般由10以上组成, 除兼职村 (居) 干部外, 其余都是退休的老同志, 有国家干部、退休教师等。理事会成员必须是有文化、有威望、见识广、觉悟高、热心公益事业的村 (居) 级协会会员。

2 计划生育协会引领人口文化建设

人口文化是人类在繁衍、生存、发展中逐渐形成的, 是人类对自身生产、抚育后代、婚丧嫁娶、道德教育等以及人的族类、群落、生存状况、生态环境及其发展规律的认识和反映。群众文化以人民群众活动为主体, 以自娱自教为主导, 以满足自身精神生活需要为目的, 以文化娱乐活动为主要内容的社会历史现象。首先, 群众文化概括了主体为群众, 客体为活动;其次, 群众文化内容广泛, 以文化娱乐活动为主要内容的。最后, 群众文化包含了群众文化活动、群众文化工作、群众文化事业、群众文化队伍。人口文化是群众文化的一部分, 它包括简单的器物层次, 制度层次和理念层次三个部分。

计划生育协会在人口文化建设中将“群众路线”作为工作的出发点。毛泽东同志曾经指出:“在我党的一切实际工作中, 凡属正确的领导, 必须是从群众中来, 到群众中去。”“一切为了群众, 一切依靠群众, 从群众中来, 到群众中去”的群众路线是毛泽东群众工作思想的核心内容, 是党的根本路线, 是我党根据党的性质和马克思主义认识论创造的一种科学领导方法和工作方法。计划生育协会带头实行计划生育, 搞宣传教育, 搞生育服务、生活服务、生产服务, 倡导文明村 (居) 风, 在人口控制和农村 (居) 两个文明建设中发挥了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

人口文化建设是基层计划生育协会的重要任务之一。群众成为计划生育协会的成员以后, 会积极踊跃地参与到其中来, 多数人做少数人的工作, 计划生育工作很快取得成效。计划生育工作是一项经常性工作, 任何政策的波动都会引起生育率的反弹。因此, 从根本上讲, 要政府和村 (居) 民相互做到诚信, 人口文化建设才有出路。基层计划生育协会经常组织活动, 活动采用腰鼓队、文艺宣传队、宣传栏、宣传标语等群众喜闻乐见的宣传形式, 内容丰富多样, 例如, 妇科病、不孕症治疗咨询, 计划生育法律法规解答等。特别指出的是, 逢每年的“5.29”和“12.1”村 (居) 级计生协会都要组织大规模的宣传活动。集市是农村人口集中的地方, 很多基层计划生育协会抓住这个良好的宣传阵地, 通过发放明白纸、小知识、宣传册、有奖竞答等活动搞好法律法规和计划生育科普宣传。

很多地方的基层计划生育协会组织专题人口文化活动。比如, 山东省菏泽市以“促进家庭幸福, 构建和谐人口”为主题举办文艺调演赛, 旨在宣传计划生育群众自强自立建设文明家庭的典型事例, 让社会各界充分了解、积极参与新型婚育文化建设和文明幸福家庭建设, 努力为人口计生工作的深入开展创造良好的舆论氛围。山东省昌乐县坚持把倡树婚育新风作为打造新型人口文化的着力点, 用群众喜闻乐见的方式宣传人口计生政策, 营造了浓郁的计生文化氛围。组建“幸福计生·和谐家园”文艺宣传队, 队员全部为周边村 (居) 的育龄妇女, 她们定期到各村 (居) 巡回演出, 自编自演自导的快板、相声、秧歌、小品等节目深受农民群众喜爱;以重大节日为契机, 联合镇团委、妇联、文化站等部门, 开展了丰富多彩的计生主题宣传活动。

3 计划生育协会进行人口文化建设的保障措施

3.1 加强组织领导。

为加强人口文化建设, 提高计划生育协会的整体工作水平, 应按照党、政一把手负总责的要求, 将计划生育村 (居) 民自治列入重要议事日程, 成立由党政主要领导任组长的计划生育村 (居) 民自治领导小组计生办、计生协、财政、民政、妇联、共青团、司法等部门负责人为小组成员, 具体负责计划生育村 (居) 民自治工作中的组织领导, 明确各部门在计划生育村 (居) 民自治中的具体职责任务。领导组织的建立, 为计划生育村 (居) 民自治的开展在方向定位、业务指导、基层组织建设、财政支持等方面提供了条件。同时, 为计划生育协会开展工作, 加强人口文化建设提供了保证。

3.2 一定的经济基础是必要的。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 人口文化建设要有一定的经济条件做支撑。首先, 需要支付给协会理事会成员报酬, 以此作为他们耗费劳动的补偿。在农村 (居) , 大部分年轻人到外地打工获取工资性收入, 未能外出的村 (居) 民在当地寻找门路发家致富。如果理事会成员没有报酬, 他们忙于人口文化建设, 占用大量的时间和心血, 而不能从事其他的有酬劳动, 顾此失彼, 会导致家庭生活水平下降。所以说, 无论从激励的角度还是从劳动交换的角度看, 理事会成员获取报酬是正常的, 而工资的来源必须解决。第二, 人口文化宣传活动本身需要经费。一是协会定期组织活动的费用, 例如, 发放宣传品、文艺汇演、慰问计划生育户等。如果村 (居) 里有计划生育困难户, 对他们进行帮扶也需要一些费用。二是宣传品制作需要费用。明白纸、宣传册的印刷, 标语制作等, 需要打字店或印刷厂来完成, 而这些琐事都是商业行为, 必须支付相关的费用。那么, 经费来源问题如何解决呢?我们认为政府财政拨付是首要来源, 因为人口文化建设的目的是使群众自觉接受计划生育, 稳定低生育水平, 为经济社会发展创造良好的人口环境。集体经济、协会经济实体是活动经费的另一重要来源。个人捐助、企业赞助、募捐活动等是弥补经费不足的有益补充, 不能作为活动经费的可靠来源, 适当搞这样的活动大有裨益。再一个是, 自力更生, 创造经济条件。为了扎实做好人口文化建设工作, 许多村 (居) 计划生育协会创办经济实体, 用实体创收作为协会运作的开支和扶贫济困活动经费。

3.3 注意解决人口文化建设面临的新问题。

当前农村计划生育工作的重点是流动人口管理。外出打工的村民数量多, 分布分散, 回家探亲没有固定时间, 人口文化建设没有有效的载体。国家人口计生委曾明确指出, 计划生育管理实行以流入地为主的目标管理双向考核。在人口城市化加速的今天, 流入地和流出地政府还没有实现对接的情况下, 双向考核没有得到彻底落实, 基本上停留在流出地考核的水平上, 流出地计划生育工作非常困难。很穷的村因缺乏经费而难以开展人口文化建设。个别的很富裕的村对人口文化建设不当一回事, 视计划生育政策如儿戏。村 (居) 计划生育协会开展人口文化建设只能是多交流, 多沟通。

参考文献

[1]萧君和.论人口文化和人口文艺[M].黑龙江教育出版社, 2003年12月.

[2]张纯元, 陈胜利主编.生育文化学[M].中国人口出版社, 2004年9月.

能源企业计划经营管理系统的建设 篇9

随着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 利用信息技术和现代管理方法相结合来加强企业管理越来越受到各行各业的广泛青睐和应用。能源企业是我国经济发展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然而我国多数能源企业计划经营管理模式还比较落后, 计划经营没有合理的安排, 各种主客观因素导致能源企业的良性发展受到制约。为了早日适应日益严峻的市场竞争, 这就需要我们采取科学的方法对能源企业全面实施计划经营管理系统, 以实现有效加强企业管理, 增强企业核心竞争力, 提高企业赢利能力的目标。本文以国内某大型能源企业 (集团) 计划经营管理系统为例, 向用户介绍如何有效的建立计划经营管理系统。

1 目前我国能源企业计划经营管理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随着我国能源企业发展脚步的不断加快, 企业发展对计划经营工作的要求也越来越高, 传统的计划经营管理模式存在的问题越来越明显, 已经不能满足能源企业的现代化管理需求, 存在的问题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2,3]:

能源企业的计划经营未能在企业中得到有效贯彻。企业计划经营与基层经营目标之间的平衡和沟通不足, 管理层与员工就企业计划经营问题缺乏沟通和交流。

忽视计划经营在能源企业实施过程中的控制、追踪和反馈作用, 很多能源企业重视年度计划经营的制定, 却在计划的执行过程中缺乏对计划实施的检查以及计划实施结果的有效评价。

企业工作人员对基础数据重复录入, 计划经营的相关信息管理不够统一, 不能准确、及时的了解能源企业计划经营管理数据的变化情况, 也不能动态监控计划进度和计划的状态。

能源企业对计划的编制、上报、审批、下发和组织实施等全过程的管理不够规范和统一, 缺乏科学性和严肃性。

计划经营数据不一致和报送程序不规范, 报表之间不能有效的关联, 统计分析功能有待改进。

2 关键技术

系统采用基于SOA的技术路线, 以B/S架构为主, C/S架构为辅的多种技术架构, 主要关键技术如下[4,5,6,7,8]:

2.1 面向服务架构 (SOA)

SOA (Service-Oriented Architecture) 意为面向服务架构, 是一种IT架构的组织模型, 它可以根据需求通过网络对松耦合的粗粒度的应用组件 (服务) 进行分布式部署、组合和使用。企业级的业务流程是SOA的骨骼、组织框架, 服务 (应用组件) 是SOA的基础, 是实现对业务流程各个环节、服务的不同组合, 可以支撑不同的业务流程。业务流程、服务是SOA的两个元素。

一般来讲, SOA架构包含以下部分, 如图1所示:

通过建立SOA架构, 可以实现能源企业各级部门、各个业务系统的信息服务, 不论是旧的或新的, 都能够通过服务的包装, 成为“随取即用”的IT资产, 以服务的形式对外发布, 以松耦合原则实现共享, 构建新的业务流程, 对组织中的业务流程进行灵活的重构和优化, 增强业务的敏捷性, 达到“整合即开发”的目的, 实现对业务需求的快速响应。

2.2 B/S架构

当前国内外主流的软件开发模式为B/S结构。B/S结构 (Browser/Server) , 是一种网络结构模式, 即浏览器和服务器结构, 它是对C/S结构的一种改进。在B/S结构下, 在B/S结构下, 用户界面完全通过浏览器实现, 而且只有小部分事务逻辑处理在客户端实现, 大部分事务逻辑处理在服务器端实现, 使得系统的开发、维护和使用更简化, 无需下载、安装任何插件, 完全达到客户端免维护要求[4]。

2.3 快速业务搭建能力

平台在传统中间件技术之上, 提供了完整的业务模型。业务模型是对现实业务的高度抽象, 围绕着业务模型, 平台提供了各种工具和支撑设施, 包括业务设计器、模型转换器、运行时基础设施、系统监控和管理工具、日志工具等。利用这些工具, 系统设计和实现人员可以方便、直观的描述业务并快速的搭建出业务系统。

2.4 流程分析和监控能力

流程的运行通过任务来驱动。在流程运行期间, 能够根据流程图来记录每个环节的执行内容、执行人员、执行时间等信息。这些信息是进行分析和监控的基础数据。还可以对这些基础信息进行进一步的统计分析, 获取在业务开展过程中的延迟、退回、转发等异常情况, 作为绩效考核基础。

2.5 Web报表能力

平台具有突出的报表能力, 可以直接基于Excel进行报表界面设计, 完全支持复杂的中国式报表, 支持多源数据分片、不规则分组、单元格格间计算、外置查询、离线填报、展现。

3 能源企业计划经营管理系统分析

计划经营管理系统的主要研究内容是能源企业计划经营部的管理业务, 包括生产计划、经营计划、考核、对标、统计报表和快报等。通过对计划经营业务流程梳理, 建立集团的指标体系, 对指标进行管理。通过经营目标、计划、对标和统计业务的抽象, 开发符合能源企业要求、具有灵活配置和快速搭建特点的计划经营管理系统。

3.1 系统需求分析

国内某大型能源企业 (集团) 计划经营管理系统的具体需求如下[9,10,11,12]:

(1) 对业务流程进行梳理, 建立指标管理体系, 设计的报表、指标和内容符合能源企业所涉及的行业特点和管理要求。

(2) 建立报表关系、报表模板、统计模板、计划模板、数据填报模板等, 建立过程应具有灵活性和可配置性, 满足计划经营管理业务不断改进的需求。

(3) 建立报表报送关系, 满足目前的两级报表报送要求, 并可实现多级报表报送, 按照报送统计关系进行逐级统计和上报, 可跟踪有关联的计划, 进行差异分析, 找出异常情况。

(4) 按照经营目标和指标制定年度计划、月度计划, 跟踪计划完成情况, 根据计划执行的偏差进行调控, 对计划进行考核。

(5) 按照基础报表填报数据, 生成报表和统计报表, 对基础报表数据可以进行多维度综合分析、模型分析和数据挖掘分析, 根据计划执行偏差情况和分析结果, 对下属企业及时实施调控并跟踪调控效果。

(6) 提供短信、移动发布、通知通告等协同功能和多级权限分管管理功能。

3.2 系统业务流程

计划经营管理系统的业务流程指的是能源企业从承接设计项目到完成项目的整个设计实施的管理过程, 具体业务流程如图2所示[13,14,15,16]。

基础层:通过对能源企业计划经营业务流程进行梳理, 建立能源企业统一的的行业信息、行业标准、考核标准、指标分类信息等指标体系信息, 对指标进行管理。制定报表模板、建立报送关系和机构信息, 进而发布报送任务。其中报表模板包括基础数据、计划、统计、综合报表部分。

数据层:对发布的报送任务, 分别进行制定、修改生产经营计划和录入、修改生产经营数据, 由主管进行审核, 审核未通过需重新制定、修改生产经营计划和录入、修改生产经营数据, 审核通过则上报, 进而汇总、调整之后再次由上级进行审核, 审核未通过需再次重新制定、修改生产经营计划和录入、修改生产经营数据, 审核通过则确认生产经营数据、发布生产经营计划之后对其进行年中调整, 所有数据归入数据中心管理。

应用层:对已建立的行业标准和考核标准进行行业对比和经营考核, 对计划、报送数据和报表进行综合查询、统计汇总和经营分析。

表现层:系统对应用层的各项结果, 可以选择多种图形、表格、文字等直观的综合方式展现, 便于对比分析。

4 能源企业计划经营管理系统功能设计

根据计划经营系统业务流程图, 利用系统设计理论构建系统功能结构图, 归纳出计划经营管理系统主要由11个功能模块组成, 其功能结构图如图3所示[17,18]。

(1) 公共管理。系统将实现建立组织机构信息、角色信息、用户信息和用户权限分配等业务功能, 帮助系统管理员快速搭建起系统的权限平台。

(2) 指标管理。系统提供建立指标体系的框架结构, 通过指标框架建立行业类型、指标分类信息、指标编码、指标关系、考核标准、行业标准等指标体系信息。

(3) 系统配置。系统将提供建立灵活报表模板的属性、样式、勾稽关系的功能, 帮助开发人员、系统管理人员快速搭建计划模板、数据录入模板、报表模板、统计报表模板、计划跟踪关系、报表关系和报送关系等。

(4) 计划管理。是本系统的核心功能模块, 主要包括计划维护、计划审批、计划汇总、审批下发、计划的分解、调整和考核。计划考核周期包括月度计划、季度计划、年度计划。

(5) 经营考核。制定年度考核目标与指标, 按照考核目标逐级进行分解, 制定各单位的年度计划和月度计划, 计划经上下互动、领导审批后生效, 并作为考核依据;按照经营目标任务, 年末对经营结果进行考核并维护考核结果。

(6) 报表统计。按照统计数据录入模板定义的数据录入格式、要求及内容, 生成统计报表, 检查确认后进行上报, 下级上报来的报表数据满足要求后审批生效。按照定义的报表关系、统计模板、报表报送关系和分配的报表报送任务, 进行报表统计汇总。

(7) 综合查询与分析。对计划、报送数据和报表进行综合查询、统计分析和关联分析, 对查询、分析结果导出电子表格, 生成上报报表。

(8) 行业对比。包括行业对比数据维护和行业对比考核。按照定义的对比指标模板维护能源企业行业对比指标。能源企业收到下属机构的行业对比报表后, 对行业对比情况进行分析, 对完成行业对比数据进行考核, 对差异进行分析找原因, 制定改进措施。

(9) 综合展现。系统提供将重要的生产经营指标数据图形、表格、文字等直观的综合展现方式帮助能源企业中高层管理人员能够及时全面地掌握企业生产运营概貌, 快速了解企业运行状况、抓住管理重点, 同时关键的生产经营活动运营指标可进行实时的排行、监控、显示和预警。

(10) 短信提醒。短信平台与各运营商的短信中心连接, 完成短信的收发。短信业务根据短信平台提供的接口来开展, 短信平台通过多种方式与各种业务系统相连接。其主要功能应包含短信群发、短信查询、业务统计、企业客户管理、号码库维护、短信互动、通讯录模块。

(11) 移动发布。移动发布系统将以手机、IPAD终端为载体, 使用GPRS、CDMA、网络与信息系统进行连接, 建立起移动发布系统, 帮助用户摆脱时间和空间的限制, 随时随地进行连接和处理业务, 提高工作效率。

5 实施效果分析

通过计划经营管理系统的实施, 将会给能源企业计划经营管理工作带来巨大的变化:一是能源企业的市场开拓、项目管理能力和综合竞争力将得到一定程度的提高;二是改变传统的计划经营管理方法, 提高计划经营队伍的整体素质;三是为企业发展以及相关部门的决策提供准确、全面的信息支持, 企业各级领导能及时了解企业内部生产情况, 并根据统计信息做出具体的决策。

6 结束语

综上所述, 随着我国能源企业发展脚步的不断加快, 企业计划经营管理工作也必然会得到企业越来越高度的重视。通过本文的分析可知, 建立计划经营管理系统, 解决了能源企业计划经营管理中的一些问题, 为能源企业经营决策提供可靠依据, 提高企业的创新力和竞争力, 实现能源企业持续、稳定发展, 促进能源企业经济效益最大化。

摘要:本文指出目前能源企业计划经营管理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选取国内某大型能源企业 (集团) 作为研究对象, 从系统研究的关键技术、系统需求、业务流程及功能等方面介绍了该能源企业计划经营管理系统的建设情况, 为能源企业的计划经营管理工作建设提供有价值的参考依据。

建设计划 篇10

1.1 网络计划技术及应用。

网络计划技术是一种通过网络图的形式来表达工程项目的计划安排, 并利用系统论的科学方法来组织、协调和控制工程项目进度和成本, 以保证达到预定目标的一种科学管理技术。近几年, 随着科技的发展和进步, 网络计划技术的应用也日趋得到工程管理人员的重视, 且已取得可观的经济效益。如上海宝钢炼铁厂1号高炉土建工程施工中, 应用网络计划技术法, 缩短工期21%, 降低成本9.8%。

1.2 网络计划技术的优点。

(1) 作业之间的逻辑关系非常严密。网络计划技术能充分反映作业之间的相互联系和相互制约关系。 (2) 所提供的是动态的计划。网络计划技术可以告诉我们各项作业的时间参数, 包括最早开始、最早完成、最迟开始、最迟完成时间及总时差和自由时差等。 (3) 可以区分关键作业和非关键作业。因此, 项目的负责人和相关领导者只要集中精力抓住关键作业或活动, 就能对计划的实施进行有效的控制和监督。 (4) 可以将计划项目分解成多个子系统。对于一个较大的项目, 可以先分成若干个子系统, 然后再对各个子系统进行控制, 由局部优化达到整体优化。 (5) 可有效控制工期。在工程项目实施过程中, 经常会发生一些条件的变化, 比如, 天气的变化、原材料价格的变动、设备的供应延期等, 网络计划技术能适应这种变化。 (6) 能够和先进的电子计算机技术结合起来。网络计划的编制、优化到执行过程中的调整和控制, 都可借助电子计算机来进行, 从而为计划管理现代化提供了基础。

1.3 网络计划技术的原理。

网络计划技术的原理是利用网络图来表示计划任务的进度安排, 反映其中各项作业之间的相互关系;在此基础上进行网络分析, 计算网络时间参数, 确定关键路线和关键作业;并且利用时差, 不断改进网络计划, 以求得工期、资源和成本的优化方案。

2 建设项目价值及价值管理

2.1 建设项目价值。

建设项目的价值是指项目具有明示和潜在的功能, 能满足利益相关者明示和潜在的需要。项目的价值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 一方面是项目的经济价值, 另一方面是项目的社会价值。这里主要讨论项目的经济价值。

2.2 建设项目价值管理。

建设工程项目价值管理是通过以价值为导向的有组织的创造性活动, 实现项目利益各方最高满意度。这种价值管理是贯穿了建设项目全寿命的各个阶段, 通过网络技术技术实现对建设项目全过程的管理, 通过计划和全方位系统的研究, 来提升项目的价值。

3 网络计划技术的实施准备

3.1 工程项目的分解。

项目分解就是将一个工程项目分解成个种活动。在进行项目分解时可采用“任务分解结构图”, 先将整个项目分解成项目构成要素或任务包, 再将项目要素分解成其主要支持活动, 最后再将主要支持活动分解成实现这些活动的具体活动清单。任务分解结构图为弄清项目所需要的活动建立了一个逻辑框架, 有助于管理人员确定所要做的工作, 便于管理人员编制预算和作业计划。

3.2 确定各种活动之间的先后关系, 绘制网络图。

项目分解成活动之后, 要确定各种活动之间的先后次序, 即一项活动的进行是否取决于其他活动的完成, 它的紧前活动或紧后活动是什么。

3.3 合理估计活动所需时间。

活动所需时间是在一定的技术组织条件下, 为完成一项任务所需要的时间, 是一项活动的延续时间, 可采用单一时间估算法或三点时间估算法。

3.4 计算网络时间参数, 确定关键路线。

网络计划的核心是突出关键工作, 哪些工作是主要的, 哪些是次要的, 哪些工作是影响总工期的关键因素等等, 都可以在网络图中清楚的反映出来, 便于管理者抓住关键, 围绕主线开展工作。

3.5 计算时差。

时差的概念是网络计划中的重要概念。总时差是在不影响下道工序最迟开始条件下完成该作业所宽裕的时间。自由时差是不影响下道工序最早开始的条件下完成该工序所宽裕的时间。通过总时差可以调整非关键路线上工作的时间, 在时差时间范围内通过调整时差可以安排其他部分的工作, 充分、合理利用和平衡各方资源, 合理安排项目进度, 节约投资。

3.6. 监控。利用网络计划技术对项目进行监视和控制, 以保证项目按期完成。

3.7 优化调整。

包括对时间优化、时间———资源优化和时间———费用优化。按实际发生的情况对网络计划进行必要的调整。建设项目管理是一个动态过程, 利用作业的总时差不断改善网络计划的最初方案, 使之获得最佳工期, 最低费用和对资源的最有效利用。

4 网络计划的措施

4.1 建设项目组织措施。

首先要成立专门的项目组织, 明确专人负责。其次要转变观念, 充分认识应用网络计划技术的重要性。企业的领导应该有充分的认识, 把应用网络计划技术放在关系到企业生死存亡的高度去重视, 逐步抛弃传统的凭直觉管理的方式, 克服困难, 精心组织, 推动网络计划的应用实施。项目组织得好坏是关系到目标能否实现的关键性因素。

4.2 建设项目管理措施。

工程管理是个动态的过程, 在实施过程中往往要对计划进行不断的调整和修改, 要对进度计划方案进行比较和优选, 人工、机械、材料等人力、物力安排要得当。同时, 在工程管理中要借助于计算机技术, 以提高管理水平和管理效率。规范建筑管理体制, 为应用网络技术提供良好的环境。

4.3 建设项目经济措施。

建立严格按网络进度计划拨付项目工程款的机制。工程款拨付与网络进度计划紧密结合, 不仅提高了企业应用网络计划进行项目管理的自觉性, 同时也促使网络计划编制更可行。

在工程管理中要制定合理的资金需求计划, 确保资金供应总量, 落实资金来源以及资金供应计划等, 资金计划与项目进度相吻合, 确保建设项目的顺利实施。

4.4 建设项目技术措施。

加强工程设计管理, 合理确定建设工期。通过建章立制, 促进工程设计和工期的确定科学合理, 严禁设计的频繁变更和建设工期的主观确定。完善项目监理制度。工程监理在监督工程质量的同时, 要对工程项目的进度进行监理, 保证进度控制与质量控制、投资控制的一致性和协调性。

5 结论

通过网络计划技术的采用, 可以全面提升建设项目的价值。

5.1 加强项目的进度计划管理, 合理安排项目的进度, 明确关键路径, 确保工程项目按进度计划完工。

5.2 合理调配各种资源, 减少项目不必要的开

支, 以最经济的成本、取得高效率的产出, 最大限度地为建设项目节约资源。

5.3 科学分解工程项目的各项工作任务, 明确

各工作任务的先后逻辑关系, 合理制定工作计划, 做到主次分明, 有条不紊地推进项目的进程。

5.4 在确保工程项目质量的前提下, 权衡因进

度加快而增加的成本小于工程项目提前投入使用所取得的效益的前提下, 加快工程项目的进度计划, 使工程项目提前投入使用, 提升工程项目的价值。

5.5 借助计算机管理信息系统, 推进项目的信息化管理进程。

使建设项目的管理工作, 做到信息化、规范化、科学化、精细化、智能化等, 提升工建设项目的管理水平, 提升建设项目的价值。

摘要:随着竞争的加剧, 建设项目的管理也越来越受到管理者的重视。如何提升项目的价值, 让项目尽早尽快投入使用, 发挥经济效益, 成为管理者面临紧迫问题。提升工建设项目价值的策略和方法有多种, 从利用网络计划技术方面来探讨提升建设项目价值。

关键词:网络计划技术,项目价值,价值管理

参考文献

[1]殷焕武.项目管理导论[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 2008, 4.

[2]邬适荣.现代企业管理[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 2008, 9.

[3]陈荣秋, 马士华.生产运作管理[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 2004, 1.

[4]冯记德, 金翔.利用网络计划控制项目进度[J].石油科技论坛, 2007, 2.

建设计划 篇11

【关键词】电网;投资计划;规划;管理体系;成本控制

一、电网投资计划的可行性分析

(一)电网建设投资的计划要科学严谨

电网建设投资计划需进行可行性研究,同时还要充分保证其科学严谨性。公司领导者在对电网建设项目进行规划决策时要能够充分考虑该决策研究是一项集技术性、政策性和经济性于一体的研究,因此在电网方案建设时要实事求是。即在进行待建电网投资之初,工作人员要对实际电力负荷情况或城市发展规划进行深入调查,收集现实数据并对其进行分析整合,根据分析数据进行电力负荷预测,形成电网规划方案,并决定电网建设投资计划。另外在对各方案进行分析比较时要本着实事求是的原则,避免上位者的主观臆断和行政干预,保证最后的方案的性价比最高。

(二)电网项目建设投资的质量要高效

电网项目建设在结合实际分析的基础上,还要贯彻国家技术政策和产业政策,以保证投资方案的质量和深度为目标。在我国,电网建设对可行性研究内容及深度都有相关规定,因此,电网公司在方案投资选择时要能认真执行国家法规,保证自身方案内容完整,相关文件齐全,保证电网建设造价的有效控制。

另一方面,严格执行项目建议书和可行性研究报告的审批制度也是电网项目建设投资高质量的重要保证。电力公司在执行审批制度时可以先建立项目法人责任制,在此基础上利用职责分工及权限对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进行审核,通过严格审核充分论证项目建设的必要性以及方案的投资效益,在选择出最优方案的同时按照业务让职员分工作业,从而提高建设的高效性。

二、电网建设投资计划存在的问题

电网建设投资计划存在的问题主要表现在制度、建设环境以及规范建设与用电需求三个方面。

(一)制度方面

现在电网建设项目施行核准(备案)制,即国家和地方政府按照一定的程序决策电网建设项目后,将其纳入投资计划中,然后在选址选线、环境评估等方面进行综合评定获得相关资料后,才会批准允许建设,很显然这些工作的进行需要花费大量的时间,且核准(备案)的要求较高,涉及的内容较为广泛,无疑给确定电网建设的核准(备案)时间带来较大难度,使编制电网建设年度投资计划存在较大的不确定性。

(二)建设环境方面

国家相关电网建设的法律法规相继出台,加上人们的维权意思不断提高,给电网建设项目的顺利开展带来不少难度。例如,建设项目征地与青苗赔偿之间的矛盾时常发生,严重阻碍了电网建设项目进度,使电网建设项目投资计划无法顺利完成。另外,由于城市发展的需要,电网建设施工过程中常常发生政府部门需要更改线路工程路径的情况,也导致电网建设项目投资计划无法执行。

(三)规范建设与用电需求方面

电网建设必须遵守国家的相关规定,并按照一定程序办理电网建设手续,且只有经过相关部门批准同意才能施工。另外,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用电需求的要求越来越高,这些限制因素容易引发供需不平衡的矛盾。

三、电网建设项目投资计划的策略

(一)加强投资计划与规划融合,编制合理的投资计划

电网建设项目的投资计划不能过于独立,要与规划融合并编制合理的电网建设项目投资计划,这样才能进一步保证电网建设规划目标得到有效的落实。

首先,电网建设项目投资计划是一项综合性、政策性、专业性较强的项目工程,在编制的过程中,要将经济效益作为年度总投资计划的中心,尤其是要考虑到经济的增加值,这是很多投资计划都会忽视的一项重要因素,对整体投资计划有着极大的影响,同时,还要对实际的情况进行充分的论证,对整体投资计划进行综合性的测算,这样才能保证投资规划在详细的预算和计划之下进行有效的融合。其次,要对电网建设项目投资计划进行合理的分配,尤其是对各个环节要进行投资比重的调整,电力企业还应协调好各个部门之间的关系,同时,要将各个部门的专家抽调出来,针对电网建设项目投资计划组成专业组,对项目进行全面的论证,打好项目投资计划实施的基础,进一步确保电网建设项目投资计划的有效性、规范性。

(二)保证投资计划的执行力度,完善电网建设管理体系

电网建设工程量大,涉及专业知识强,因此为了保证投资计划的执行力度需要建立健全电网建设管理体系。要求电力建设项目计划下达后,根据电网建设的实际情况,合理安排年度计划,并将其细分到季度计划和月计划之中,要避免出现年底扎堆投产和支付工程款的情况。同时做好电网建设前期准备工作,尤其注重工作计划部署、施工进度控制、图纸交付等方面工作。施工过程中通过采用跟踪、监督和调查等方法,确保每个环节都在监督之中,针对未按计划完成的施工内容,应协调不同部门间的关系,以此保证电网建设各环节质量满足整体电网建设目标要求。定期召开电网建设工程协调会,及时协调解决施工过程中遇到的问题;除此之外,明确电网建设负责人的职权,并对其工作落实情况进行考核,发现其工作问题应进行处罚,对于在工作中表现比较突出的人员,应进行物质和精神的奖励,做到赏罚分明,以保证投资计划的执行力度。

(三)加强对电网建设项目投资计划的成本控制

电网建设项目投资计划中涉及到的投资环节,在投资的过程中也经常出现大的投资得不到相应的回报,其中也有很多投资资金不知去向,还经常发现采用质量不合格的设备、材料来施工,对电力企业造成极大的经济损失,因此,应加强对电网建设项目投资计划的成本控制。

首先,要根据电网建设的实际环境,确保电网建设管理符合一定的逻辑性,对工程进行有计划、有组织、有审查的施工,合理分配施工资源,一方面要提高人力的利用效率,另一方面要提高物力的利用效率,严格把好材料、设备的质量关,避免不合格材料投入使用,保证资金花费的合理,减少一些不必要的成本,进一步提高对电网建设项目投资计划的成本控制效率。其次,要充分利用现代化管理手段,对电网建设项目进行管理,要确保电网建设投资计划有序的进行,将经济效益最大化,进一步确保投资成本的利用率,坚决杜绝出现超出概算的现象发生。

四、结语

综上,为了使电网建设实现最大的社会与经济效益,本文对电网建设项目投资计划进行分析,探讨了电网建设项目投资计划存在的问题,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应对措施,总结了电网建设项目投资计划分析过程中应注意的事项,从而使电力企业在电网建设项目立项之前,做好充分的投资分析,保证其在满足社会需求的同时,创造最大的价值。

参考文献:

[1]赵吴鹏.电网项目投资管理分析及应对措施[J].经济研究导刊.2013(09)

[2]詹伟,郭峰,王婕,刘芬.省级电力公司投资计划管理系统的设计与应用[J].电力信息化.2011(12)

建设计划 篇12

一个有效的安全防范主体, 首先要有人力防范, 就是通常我们说的保安要执勤、巡逻。其次要有物理防范, 就是要根据医院内外部环境和安全要求, 科学、合理、有效地实施环境隔离。三是要有技术防范, 就是要利用现在的安防产品, 做一个安全防范的技术体系, 来辅助达到防范的目的。但并不是说建立了安全防范体系, 就可以规避所有的风险, 为此还需要制定科学的应急处置预案。风险永远存在, 不管你做多大的投资, 对一个组织和单位来讲, 必须清楚自身可以忍受什么样的风险, 什么样的风险带来危害性是怎样的, 然后才能依此制定相应的应急处置预案。因此, 提高风险认识、做好风险评估是建设安全防范体系的前提和基础。开展风险评估对一个组织来讲, 主要以下几个方面的作用:一是可对组织的安全态势有一个深层次的理解, 为组织制定安全策略提供有效的参考;二是可为组织的安全防范体系建立提供设计和设备输入依据;三是可为组织的风险管理提供操作依据。从目前的安防系统发展现状分析来看, 主要还存在两大方面的问题:一是建设安防系统的质量控制。作为一个医院来说, 我们拥有非常多的医疗卫生方面的专业人才, 但在安防系统方面还不具备或缺少专业化的人才队伍, 社会上又没有专业的安防工程监理, 因而医院安防系统建设工程中的质量控制有待完善和解决;二是系统建成以后的综合管理能力与安全管理要求存在较大差距, 亟待提高。这些方面的问题不解决, 安防管理系统的效能就很难有效地发挥。

安全防范管理体系, 是在风险意识下建立的技术体系。安全管理体系的构建包括两方面的内容:一是安全计划;二是安全审计。对医院而言, 安全计划实际上就是一个医院安全行动的纲领性的文件。即医院如何管理安全、如何做安保。其目的是为了指导我们的安保行为。安全计划的编制步骤包括:组织的特征和识别、安全政策识别、基本框架编制等。制定医院安全计划, 不仅要考虑其适应性, 还要不断地填充和细化, 做有持续的发展和改进。安保是组织的重要战略, 需要进行科学地决策和制定长期稳定的安保计划, 需要我们对防范空间进行合理规划, 对安保体系规划进行合理评价。

安全审计是一个符合性评价的过程, 其通过调查和分析, 将被审计对象与事先存在的参加系实施对照, 证实被审计对象的现状符合参照。安全计划是安全审计的基础, 目的是通过审计检查我们的计划有没有什么地方需要改进, 实施效果如何。安全审计通常分为常规审计和专项审计。常规审计是指定期 (一般一年) 对安全工作及计划进行审计;专项审计是指对一些事件或政策按需要开展的审计。安全审计通常包括了两个过程:一个是文件审计;另一个是执行审计。安全审计不仅要检查和评估安全计划的合理性, 还要对文件的执行过程进行监督和检查。就其操作流程而言, 首先是要确定目标, 组成流程组;其次是要制定审计计划, 并执行审计;三是要将审计结果进行梳理, 检查是否有满足自身安全需要的信息。如果没有满足, 再回去从头做一遍, 然后看看有哪些需要改进。总之, 对于安全防范管理体系, 从其具体地操作来说, 就是一个安全计划制定和审计的过程。实际上, 制定计划本身, 就是一个系统梳理的过程;就是一个全面规划系统梳理的过程, 然后再用审计检查我们当初计划制订得怎么样、执行得怎么样, 如何改进。它是一个闭环, 这就是所谓的管理。

上一篇:清华同方计算机论文下一篇:工程地质实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