肌肉骨骼疾患(通用8篇)
肌肉骨骼疾患 篇1
近20年来我国日光温室产业发展迅速,目前已经成为世界上大的温室大棚(以下简称大棚)蔬菜生产国[1]。研究表明,大棚作业人员最明显的健康损害是肌肉骨骼疾患(musculoskeletal disorders,MSDs),包括腰、背、膝关节、肩关节、颈椎等的疼痛[2],已成为影响大棚作业人员生命质量的重点疾病。大多数对大棚作业人员肌肉骨骼疾患及其相关问题的研究采用定量方法进行,这些研究能够发现肌肉骨骼疾患的相关危险因素,也可提出一些针对性预防措施,如果这些措施不被研究对象认同,干预措施将很难进行。定性研究是由社会学、人类学和心理学等学科发展而来,现在越来越多地被应用于公共卫生等领域[3]。定性研究是指在自然环境条件下,通过现场观察、深入访谈等收集资料,进行深入分析和研究,并归纳总结出概念,对现象合理解释的过程[4]。主要方法有观察法、访谈法、焦点小组讨论等,或是分析文字或影音记录资料等。定性研究能够获得人们想法、感受等方面较深层次反应的信息[5],可以补充定量研究的不足。本研究通过对大棚作业的现场观察及对作业人员的定性访谈,对影响大棚作业人员肌肉骨骼疼痛的工效学因素进行研究,为大棚作业人员肌肉骨骼疾患的预防和控制提供依据。
1 对象与方法
1.1 对象
从山东省寿光市某乡镇从事大棚作业1年以上并签署知情同意书的作业人员中,采用非概率抽样中的偶遇抽样和判断抽样的方法,共选择7名温室大棚作业人员。整个调查时间为2014年6—8月。
1.2 方法
采用定性研究中的现场观察和焦点小组访谈2种方法,观察大棚作业环境及作业人员的作业行为,并深入交流大棚作业中发生的肌肉骨骼系统疾患发生情况及可能的危险因素。
1.2.1 现场观察
采用肉眼观察并辅以数码录像的形式,对大棚作业人员的劳动环境及作业行为进行观察,作业行为采用多瞬间点观察法,选择大棚作业中最常见的点花过程,将点花的整个过程分为10个小段,每段5 min,每5 min做1次记录。点花作业开始后,观察者每5秒钟对作业者姿势进行判断,并用符号记下这个判断。观察者以10~12个/min或55~60个/5 min的判断速度持续不断地记录。
1.2.2 焦点小组访谈
访谈地点为乡镇卫生院会议室,时间为上午10时左右,此时作业者都已完成大棚中早晨的工作任务,有较充裕的时间进行深入的交流,访谈内容包括大棚劳作而产生的主要肌肉骨骼系统不适及误工就医情况;大棚劳作过程中存在的可能引起肌肉骨骼疼痛的不良工效学因素。每次讨论时间为50 min,当没有新信息出现时,认为资料到达饱和,资料收集结束。
1.3统计学分析
将录音和录像的信息转录为文字,采用内容分析法对文字资料进行整理和分析。作业人员作业行为的姿势分析采用修订的芬兰职业安全中心和职业健康机构推荐方法OWAS(the Ovako Work Posture Analyzing System)劳动姿势与负荷分析系统,并细化了背、双上肢和双下肢姿势,计算各单一姿势构成比。
2 结果
2.1 调查对象基本情况
现场观察作业行为的观察对象为1名女性劳动者。定性访谈共进行2次,每次的访谈对象为7人,其中男性6人,女性1人。并有2人为其所在村的乡村医生。
2.2 大棚和大棚作业人员的基本特征
当地的蔬菜大棚为冬暖式大棚,一般长200 m左右,宽8~12 m,墙体高3~4 m,大棚前部最矮处约高1.5 m左右。紧靠墙体有一条宽0.5 m左右的运输通道,通道为水泥地面,大棚侧面有一条长4 m左右、宽0.5~1.0 m、高1.0~1.5 m的运输洞口,作业者进出大棚及作业中所需要的肥料、农药和成熟的蔬菜均需经过该洞口搬运。大部分大棚卷帘方式为自动的卷帘机,但仍有部分大棚特别是老式大棚卷帘方式为人工卷帘。
当地的大棚作业人员的一个显著特征是作业人员以40岁以上的中老年人群为主,年轻人从事大棚劳动的少。定性访谈发现,当地冬暖式大棚兴起于26年前,这群人是从事冬暖式大棚作业的第一代人。由于大棚作业劳动负荷重,身体损伤大,因此这一辈人都不愿意自己的子女继续从事这项职业。并且这群人文化水平相对较低,健康知识欠缺,对自己的健康状况缺乏关注。
2.3大棚作业人员肌肉骨骼疼痛的发生情况
多数访谈对象认为大棚工作人员的肌肉骨骼疼痛发生情况普遍,疼痛的程度严重,“种大棚种的全身都是疼”“从大棚里出来腰也直不起来,胳膊也伸不开”“腰疼、肘关节疼、膝盖疼”,主要原因:①大棚空间狭小,需要经常弯腰,大棚运输通道为宽0.5 m左右,高1.0~1.5 m左右,作业者需要负重弯腰通过该运输洞口;②劳动强度大,作业人员不足;③缺乏专业防护工具及专业治疗:“吃点止疼药,贴膏药,打封闭针”。虽然大棚作业人员肌肉骨骼疼痛发生情况严重,但大多数访谈对象却很少因疼痛去就医,而且大部分访谈对象普遍是忍过去或吃止疼片缓解一下疼痛,只有到了疼得受不了的时候才会去看医生,主要原因是怕耽误工作和怕花钱。
2.4 大棚作业人员肌肉骨骼疼痛的影响因素
性别、年龄、长时间高负荷劳动、不良的工作体位、重复作业是大棚作业人员肌肉骨骼疼痛发生的主要影响因素。
现场观察发现,蔬菜大棚内温度高、湿度大,导致作业人员工作时处于全身被汗水湿透的状态,且在大棚内待一段时间之后会有憋气的感觉;作业者一直处于较快节奏的作业状态而没有任何形式的工间休息;大棚内重复性作业及重体力劳动多,但作业机械化程度低,几乎没有助力工具和辅助工具的使用;作业人员劳作时没有任何专业防护,即使是在喷洒农药时也仅仅是披一件平时不穿的旧衣服;大棚设计不合理,在蔬菜生长期,大棚作业空间狭窄,没有留出足够的作业空间,且工作时需要不停的弯腰、转身、上提等,使作业人员工作时的大部分时间处于不良的工作体位。
在作业行为观察中,发现大棚作业中重复性最多的作业为点花和掐叶。作业人员将一个系有尼龙绳的废旧药瓶挂于颈上,瓶内装药剂,左手基本处于捏住药瓶的姿势,右手手指捏住点花棉棒,蘸1次药剂抹2、3个黄瓜,以此重复。右手还时常将棉棒置于药瓶中而去捏掐掉多余的叶子,左手偶尔也去掐叶。整个作业过程中手指掐叶为徒手作业,没有任何形式的防护。作业行为中的背部姿势构成比由高到低依次是直立、前倾、前曲、侧曲、前曲扭转(表1),上肢姿势以单手高于肘、单肘高于肩、双手高于肘为主(表2),下肢姿势以伸直、单脚重心、蹲为主(表3),可见该类大棚作业中不良作业姿势比重较大。劳动相主要为徒手捏掐。
在焦点小组访谈中,受访者谈到的肌肉骨骼疾患危险因素有年龄、性别、每天作业时间、不良作业姿势、过重的外部负荷等。大部分受访者表示:①肌肉骨骼疼痛随着年龄的增加而增加,年轻人发生肌肉骨骼疼痛的情况相对较少;年龄越大,肌肉骨骼疾患发生越多。②性别也是造成肌肉骨骼疾患发生的影响因素,女性发生肌肉骨骼疾患的情况要比男性多。③大棚作业人员每天从事大棚劳作的时间太长也是肌肉骨骼疾患发生的一个影响因素,访谈对象的工作强度太大,蔬菜成熟的时候,为了保证蔬菜的新鲜并及时将蔬菜收获,所以摘菜的时候经常是晚上干到10点,早晨2点又起来干。④缺乏有效的防护工具,大部分访谈对象在谈到黄瓜采摘劳作时,为了保持黄瓜的新鲜,避免黄瓜因磕碰,摘的黄瓜直接放在胳膊上,直到放到放不下为止,过重的负荷容易造成肘部关节和肩部的疼痛。⑤大棚的空间狭小,作物生长密集,比如黄瓜在育苗期时,大棚劳作人员不得不长时间低头弯腰管理作物。
3 讨论
本研究采用定性研究中的现场观察和焦点小组访谈的形式,对大棚从业人员肌肉骨骼疼痛发生的影响因素进行深入研究,与定量研究相比,能够节省时间和费用,而且可以弥补单纯问卷调查中信息设置的不足[6]。
肌肉骨骼系统疾患可见于多个行业的多个工种,已成为影响工人健康、降低工人生命质量和造成经济损失的重要因素[7]。农业作为劳动力密集型产业,尤其受到肌肉骨骼系统疾患的影响[8]。本研究表明,蔬菜大棚作业人员中肌肉骨骼疼痛高发且严重,与定量研究的结果一致[2]。蔬菜大棚作业中普遍存在劳动强度大、劳动时间长的现象,给作业者的身体带来了很沉重的负担。大多数大棚作业人员遭受着肌肉骨骼疼痛的困扰,但对肌肉骨骼疾患危害性认识不够,加上大棚作业人员经济压力较大,导致就医率偏低。蔬菜大棚作业人员呈现老龄化的趋势,原因是蔬菜大棚种植的辛苦程度使父辈们不愿意让自己的子女再承受由此带来的身体损害,这些问题是定量研究中得不到的。
研究显示,长时间、重体力劳动、不良工作体位是大棚作业人员肌肉骨骼疼痛发生的主要影响因素,这与多数定量研究的结果一致。导致蔬菜大棚作业人员长时间重体力和不良工作体位工作的重要原因是大棚设计不合理和大棚作业环境的恶劣。研究发现,大棚内空间狭窄,造成大棚作业机械化程度低和作业人员不良劳动姿势,从而导致作业人员长时间重体力和不良工作体位作业,对肌肉骨骼关节等造成严重的负担。此外大棚内高温、高湿的作业环境,加重了对骨关节的损伤,从而导致肌肉骨骼疼痛的高发。
总之,大棚作业人员肌肉骨骼疾患高发且大棚作业人员对肌肉骨骼疾患的认识不足,应该对大棚进行合理设计,改善劳作者的作业环境,并提高劳动者的健康意识,减少肌肉骨骼疾患的发生,降低肌肉骨骼疾患对大棚作业人员的危害,在引用发达国家相应的干预措施到欠发达地区时,要根据当地农业的实际情况而定[9]。农民知识水平普遍偏低,这会影响先进工具的使用效果,所以在进行专门的产品设计时,要符合当地的文化和社会习惯[10]。此外,从事农业劳动的女性较多[11],尤其在发展中国家,要开发更多适用于女性的干预工具。
作者声明
本文无实际或潜在的利益冲突
摘要:目的 定性了解温室大棚作业人员肌肉骨骼疾患的工效学影响因素。方法 选择山东省寿光市温室大棚种植区,采用现场观察及定性小组访谈的方法对温室大棚作业人员的作业姿势、肌肉骨骼疾患的发生及其引起的误工就医情况以及温室大棚作业中的不良工效学影响因素进行研究。结果 温室大棚作业人员肌肉骨骼疾患主要发生在腰部和肩部,作业人员作业时背部姿势构成主要为直立(50.4%)、前倾(31.1%)、前曲(10.4%);上肢姿势构成比主要是单手高于肘(47.2%),单手高于肩(32.3%),双手高于肘(15.1%);下肢姿势构成比主要为伸直(60.3%),单脚重心(20.9%),蹲(14.4%)。因肌肉骨骼疾患误工、就医的情况较少,肌肉骨骼疾患发生的主要影响因素有性别、年龄、长时间高负荷劳动、不良的工作体位、重复性作业等。结论 我国温室大棚作业人员肌肉骨骼疾患的情况严重,主要影响因素有性别、年龄、长时间高负荷劳动、不良的工作体位、重复性作业,应针对温室大棚特殊的劳动环境和劳动方式,选择合适的干预措施,减少肌肉骨骼疾患的发生。
关键词:温室大棚,作业人员,肌肉骨骼疾患,影响因素,定性研究
参考文献
[1]倪淑君,高春艳,于锡宏,等.我国温室生产的现状及发展对策[J].黑龙江农业科学,2004,(4):31-34.
[2]董红运,李红军,于素芳.大棚菜农肌肉骨骼疾患及其影响因素[J].中华劳动卫生职业病杂志,2012,30(3):198-200.
[3]李赞华,杨英,陈新勇.定性研究在糖尿病临床研究中的应用[J].循证医学,2009,9(2):115-117,128.
[4]刘建平.定性研究与循证医学[J].中国中西医结合杂志,2008,28(2):165-167.
[5]张孔来,刘民.定性研究方法在流行病学研究中的应用[J].中华流行病学杂志,2000,21(1):72-73.
[6]林琳,叶冬青.定性研究方法在预防医学研究中的应用[J].中华疾病控制杂志,2011,15(3):246-248.
[7]MAETZEL A,LI L.The economic burden of low back pain:a review of studies published between 1996 and 2001[J].Best Pract Res Clin Rheumatol,2002,16(1):23-30.
[8]DAVIS KG,KOTOWSKI SE.Understanding the ergonomic risk for musculoskeletal disorders in the United States agricultural sector[J].Am J Ind Med,2007,50(7):501-511.
[9]MESHKATI N.Ergonomics of technology transfer to developing countries:issues and alternatives[C]//Ergonomics international 88:proceedings of the Tenth Congress of the International Ergonomics Association,Sydney,1988,Sydney:Taylor&Franci,1988:221.
[10]MEYERS JM,MILES JA,FAUCETT J,et al.Ergonomics in agriculture:workplace priority setting in the nursery industry[J].Am Ind Hyg Assoc J,1997,58(2):121-127.
[11]BURGESS-LIMERICK R.Squat,stoop,or something in between[J].Intal J Ind Ergono,2003,31(3):143-148.
肌肉骨骼疾患 篇2
模型毕竟是模型,同学一定想知道自己的骨头到底是什么样的,于是我利用课件安排学生观察一组人体各部分的x光片,满足学生的探究欲望。
利用出示猪腿骨头解剖实物观察,学生直观观察知道骨骼内部有骨髓,间接了解了人骨的结构,教师对学生所不知道的骨髓作用向学生介绍——制造血红细胞。关于人的股骨结构,骨是有生命的用电脑播放课件,学生看得很清楚,这大大丰富了课堂教学资源。学生的思维很活跃,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
可以说这一单元的课是信息技术与科学课程进行整合,通过的网络资源,让学生直观观察内部构造以及骨的可生长性,体会到探究学习的快乐,也培养了学生运用网络获取信息能力。学生不仅了解了书上骨髓等问题,也可以更多的获得有关信息,课堂中有了多媒体的辅助教学,学生就更容易集中注意力投入教学活动,教师能更便捷地突出教学重点与难点,从而构建一个更生动、更全面、互动性更强的教学氛围。
肌肉骨骼疾患 篇3
1 对象与方法
1.1 对象
被调查的990名工人来源于北京市丰台区4家机械加工工厂,主要工种有铸工、电焊工、机加工、辅助工和管理等。其中男性835人,平均年龄为(36.5±11.4)岁,平均工龄为(16.0±11.9)a;女性139人,平均年龄为(37.2±8.1)岁,平均工龄为(14.4±10.4)a。
1.2 方法
1.2.1 调查的内容
采用由北京大学医学部公共卫生学院提供的《肌肉骨骼疾患调查表》,包括:①工人的年龄、性别、身高、体重、文化水平、是否吸烟、外伤史、对身体健康满意度;②工人健康状况,过去1年内有无肩部、颈部、背部、肘部、腰部、手腕、髋臀、膝盖和踝足的疼痛或不适;③工作状况,包括搬举重物、不良劳动姿势、反复性操作、劳动空间及使用振动工具等。
1.2.2 诊断标准
肌肉骨骼疾患:身体各部位出现不适、麻木、疼痛和活动受限等,而且症状持续时间超过24h,经下班休息也未能恢复,同时排除其他内科急症及身体残疾或病症后遗症等。
1.2.3 数据处理
调查表由工人本人填写,并由经过统一培训调查员在现场审核合格后,在EpiData中建立数据库,用SPSS 17.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
2 结果
2.1 过去一年内OMD患病情况
在被调查的990人中,OMD总的患病人数为603人,患病率为60.5%。9个人体解剖部位的患病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617.466,P<0.01),其中腰部年患病率最高,为45.1%。见表1。
注:不同部位患病率比较,χ2=617.466,v=8,P<0.01。OMD为职业性肌肉骨骼损伤
2.2 不同工种OMD患病情况
在调查的5个工种中以铸工的患病率最高,为69.3%,其他依次为机件冷加工64.2%,其他类58.3%,电焊58.1%,管理48.3%,不同工种患病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7.510,P<0.01)。见表2。
注:不同工种患病率比较,χ2=17.510,v=4,P<0.01。OMD为职业性肌肉骨骼损伤。
2.3 不同工种不同部位OMD患病情况
各工种OMD均以腰部患病率最高,而且不同工种腰部患病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管理类腰部患病率最低,为35.4%;铸工的腰部患病率最高,为52.8%;其次为颈部、肩背部在18.6%~28.3%之间;髋臀部患病率最低,在6.1%~9.8%之间。其他工种手腕和膝部患病率较高,依次为20.0%、21.9%。见表3。
2.4 不同工龄组人体解剖部位OMD患病情况
颈部、肩部、背部、腰部、髋臀、膝部的患病率在不同工龄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或P<0.05),肘部、手腕、足踝的患病率均无显著差别(P>0.05)见表4。
注:OMD为职业性肌肉骨骼损伤。
注:OMD为职业性肌肉骨骼损伤。
2.5 logistic回归分析
调查表主要涉及工作疲劳感、年龄、工龄、自我健康状况评价、受教育水平、重复性操作、性别、搬运重物、外伤史、不良体位10个因素,以身体各部位疼痛或不适感有无为应变量。在α=0.05水平进入回归方程的6个危险因素,分析显示,6个危险因素与疾病均有关联强度。经分析,logislic回归模型的χ2=139.935,P<0.01,模型拟合在α=0.05水平上有统计学意义。见表5。
3 讨论
国际劳工组织在其新发布的职业病名单中,包括了7种骨骼肌肉系统疾病[2]。美、英、德等国家也已将其列入职业病范畴,而我国则列为工作有关疾病,据有关报道,丹麦建筑工人的腰背部疾患患病率达65%,瑞士体力劳动者患病率达60%,办公室人员达40%;法国护理女工患病率达47%,腰背部患病率在40%~65%之间。国内有调查显示,我国机械工人的职业性肌肉骨骼疾患患病率达到64%,下背痛患病率为49%[3]。本次调查结果表明,铸造工人的肌肉骨骼疾患患病率为60.9%,腰部患病率为45.1%,其结果与国内外报道基本一致。
研究表明,长期站立,颈椎要承受头部产生的负荷,腰椎需要承受腰以上身体各部位产生的负荷,久之易造成颈部、腰部受损[4]。此次调查的990名工人中,腰部受损比例相对较高,并且有随着工龄增加而较重的趋势,其次是颈部、肩背部,手腕和膝部均有不同程度的损伤,符合机械加工行业作业的特点。
经过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重复性操作、不良体位在多元logistic回归方程中有统计学意义。一般认为OMD的发生与年龄和工龄均有一定关系,主要在30岁以后年龄组高发,并与工龄呈正相关[5]。但本次调查年龄因素并未进入logistic回归方程,可能与调查对象总体年龄偏低有关,而腰部年患病率随着工龄的增加有增高的趋势。同时,工作疲劳感和自我健康评价虽然是工人的主管感觉,但罹患OMD的危险性均较高,表明工作进程中应遵从工人的意愿,适当增加休息时间和调整工作时间,杜绝随意延长工作时间和加班现象,使工人有充分的体力恢复时间,减少不必要的肌肉疲劳损伤。
终上所述,在所调查4个工厂的工人中,存在较严重的OMD。OMD严重威胁到劳动者的身心健康、工作效率和生活质量,是我国职业人群劳动力下降的主要原因之一。OMD的发生是多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通过流行病学调查,制定出相应的预防措施,例如改善劳动姿势、减轻劳动强度、加强职业培训和技术交流、改善劳动环境等,能有效减少OMD的发生。我们通过对机械加工行业工人OMD患病情况调查并探讨其可能的危险因素,为进一步深入研究和采取相应防治措施提供了科学依据。
参考文献
[1]白璐,王建新,岳朋朋.职业性肌肉骨骼疾患研究现状[J].中国工业医学杂志,2009,22(5):356-359.
[2]Meeting of Experts on the Revision of the List of Occupational Diseases(Recommendation No.194)(Geneva,27-30 October 2009)[OL].ht-tp://www.ilo.org/2010.3.
[3]孙天国,赵胜典.职业性肌肉骨骼疾患的研究进展[J].航空航天医药,2001,12(2):99,101.
[4]金泰廙.职业卫生与职业医学[M].6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7:60-62.
肌肉骨骼磁共振成像诊断 篇4
(高元桂张爱莲程流泉主编2013年1月出版)
本书共计180多万字、MR图像2636帧, 分11章, 第1章介绍磁共振成像的物理基础和与肌肉、骨骼有关的磁共振成像技术新进展。其中6章为骨盆、髋关节和大腿, 膝关节, 小腿、踝和足, 肩关节和上臂, 肘关节和前臂以及腕关节和手。该部分内容主要介绍这六个部位的肌肉、肌腱、韧带、软骨和关节囊的正常MRI表现, 这些微细解剖结构和组织的外伤和与运动有关病变的MRI表现和诊断。关节镜和微创外科的迅猛发展, 希望影像学清晰地显示上述微细解剖结构的正常表现和病变。而在各种影像学方法中, 只有MRI能满足上述要求。另有4章讲述骨和软组织肿瘤、感染、关节病变和骨髓病变。本书体现了肌肉、骨骼磁共振成像诊断和技术国内外新进展, 图文并茂, 实用性强。适合于从事影像学诊断的专业人员、临床医师及医学院校师生学习参考。本书定价:398.00元;书号:978-7-5091-6323-8。
肌肉骨骼磁共振成像诊断 篇5
(高元桂张爱莲程流泉主编2013年1月出版)
本书共计180多万字、MR图像2636帧, 分11章, 第1章介绍磁共振成像的物理基础和与肌肉、骨骼有关的磁共振成像技术新进展。其中6章为骨盆、髋关节和大腿, 膝关节, 小腿、踝和足, 肩关节和上臂, 肘关节和前臂以及腕关节和手。该部分内容主要介绍这六个部位的肌肉、肌腱、韧带、软骨和关节囊的正常MRI表现, 这些微细解剖结构和组织的外伤和与运动有关病变的MRI表现和诊断。关节镜和微创外科的迅猛发展, 希望影像学清晰地显示上述微细解剖结构的正常表现和病变。而在各种影像学方法中, 只有MRI能满足上述要求。另有4章讲述骨和软组织肿瘤、感染、关节病变和骨髓病变。本书体现了肌肉、骨骼磁共振成像诊断和技术国内外新进展, 图文并茂, 实用性强。适合于从事影像学诊断的专业人员、临床医师及医学院校师生学习参考。本书定价:398.00元;书号:978-7-5091-6323-8。
全国新华书店和医学专业出版社有售。为方便读者购买, 出版社可以邮购。邮购联系人:王兰, 电话:01051927252。
肌肉骨骼磁共振成像诊断 篇6
(高元桂 张爱莲 程流泉 主编 2013年1月出版)
本书共计180多万字、MR图像2636帧, 分11章, 第1章介绍磁共振成像的物理基础和与肌肉、骨骼有关的磁共振成像技术新进展。其中6章为骨盆、髋关节和大腿, 膝关节, 小腿、踝和足, 肩关节和上臂, 肘关节和前臂以及腕关节和手。该部分内容主要介绍这六个部位的肌肉、肌腱、韧带、软骨和关节囊的正常MRI表现, 这些微细解剖结构和组织的外伤和与运动有关病变的MRI表现和诊断。关节镜和微创外科的迅猛发展, 希望影像学清晰地显示上述微细解剖结构的正常表现和病变。而在各种影像学方法中, 只有MRI能满足上述要求。另有4章讲述骨和软组织肿瘤、感染、关节病变和骨髓病变。本书体现了肌肉、骨骼磁共振成像诊断和技术国内外新进展, 图文并茂, 实用性强。适合于从事影像学诊断的专业人员、临床医师及医学院校师生学习参考。本书定价:398.00元;书号:978-7-5091-6323-8。
全国新华书店和医学专业出版社有售。为方便读者购买, 出版社可以邮购。邮购联系人:王兰, 电话:010-51927252。
肌肉骨骼磁共振成像诊断 篇7
本书共计180多万字、MR图像2636帧, 分11章, 第1章介绍磁共振成像的物理基础和与肌肉、骨骼有关的磁共振成像技术新进展。其中6章为骨盆、髋关节和大腿, 膝关节, 小腿、踝和足, 肩关节和上臂, 肘关节和前臂以及腕关节和手。该部分内容主要介绍这六个部位的肌肉、肌腱、韧带、软骨和关节囊的正常MRI表现, 这些微细解剖结构和组织的外伤和与运动有关病变的MRI表现和诊断。关节镜和微创外科的迅猛发展, 希望影像学清晰地显示上述微细解剖结构的正常表现和病变。而在各种影像学方法中, 只有MRI能满足上述要求。另有4章讲述骨和软组织肿瘤、感染、关节病变和骨髓病变。本书体现了肌肉、骨骼磁共振成像诊断和技术国内外新进展, 图文并茂, 实用性强。适合于从事影像学诊断的专业人员、临床医师及医学院校师生学习参考。本书定价:398.00元;书号:978-7-5091-6323-8。
全国新华书店和医学专业出版社有售。为方便读者购买, 出版社可以邮购。邮购联系人:王兰, 电话:010-51927252。
肌肉骨骼磁共振成像诊断 篇8
本书共计180多万字、MR图像2636帧, 分11章, 第1章介绍磁共振成像的物理基础和与肌肉、骨骼有关的磁共振成像技术新进展。其中6章为骨盆、髋关节和大腿, 膝关节, 小腿、踝和足, 肩关节和上臂, 肘关节和前臂以及腕关节和手。该部分内容主要介绍这六个部位的肌肉、肌腱、韧带、软骨和关节囊的正常MRI表现, 这些微细解剖结构和组织的外伤和与运动有关病变的MRI表现和诊断。关节镜和微创外科的迅猛发展, 希望影像学清晰地显示上述微细解剖结构的正常表现和病变。而在各种影像学方法中, 只有MRI能满足上述要求。另有4章讲述骨和软组织肿瘤、感染、关节病变和骨髓病变。本书体现了肌肉、骨骼磁共振成像诊断和技术国内外新进展, 图文并茂, 实用性强。适合于从事影像学诊断的专业人员、临床医师及医学院校师生学习参考。本书定价:398.00元;书号:978-7-5091-6323-8。
全国新华书店和医学专业出版社有售。为方便读者购买, 出版社可以邮购。邮购联系人:王兰, 电话:010-51927252。
【肌肉骨骼疾患】推荐阅读:
骨骼肌肉系统01-28
骨骼、关节和肌肉教案01-07
《骨骼、关节和肌肉》教学设计06-07
教科版小学科学四年级上册《骨骼、关节和肌肉》优质展示课教案设计附反思11-21
骨骼疾病07-13
骨骼动画10-10
骨骼发育11-30
骨骼损伤12-12
骨骼生长发育08-01
骨骼肌疾病10-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