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们的小世界杯

2024-08-30

孩子们的小世界杯(精选4篇)

孩子们的小世界杯 篇1

每个孩子的天性就是玩, 在玩中孩子可以学到许多书本上学不到的知识。众所周知, 大自然是丰富多彩的, 而自然角只是取其中细微的一部分, 是大自然的缩影, 可以让孩子足不出户就能观察操作及管理, 可成为幼儿探索植物的生长奥妙、了解科学种植技术的窗口。总的来说, 自然角的内容可以包容万象, 无所不有, 就我们班, 自然角里的动物品种有:小蝌蚪、金鱼、泥鳅、乌龟、龙虾、螃蟹、蟛蜞等, 植物品种繁多, 水养植物有吊兰、大蒜、洋葱、水仙花等, 盆栽植物有兰花、葱、菊花、萝卜、青菜等, 还放置了各种各样的石头、贝壳、各种种子拼贴成的不同几何图形。以往, 自然角是孩子们的活动区之一, 老师们常常在摆花养鱼, 孩子们却很少“光顾”, 即使停留一下, 也很短暂。孩子们的活动也就是给植物浇浇水, 给鱼喂喂食、换换水。从上个学期起, 我们要求每个孩子在家和爸爸妈妈一起种一盆植物 (可以是花, 也可以是草) 或养一只小动物, 带到幼儿园后, 请每个孩子每天都去看一看自己种的小花小草小动物, 将近两个学期过去了, 我们发现, 自然角对孩子的教育效能“出来”了。

一、观察自然角, 激发兴趣, 增长知识

由于花草或小动物是由小朋友自己带来的, 他们都非常好奇自己的花草、动物, 会天天去看看自己的“小宝贝”长大没有。这样孩子们便逐渐了解动植物的生长离不开水、空气、泥土、养料等, 并且不同季节有不同的植物, 了解小动物在不同季节的变化。比如, 有一个小朋友带来了青蛙和小蝌蚪, 我们先请小朋友回家和爸爸妈妈查有关青蛙的资料, 然后我们就开了一个“青蛙大会”, 小朋友也因此懂得了许多有关青蛙的知识。比如, 青蛙是春天产卵——夏天变成小青蛙——秋天捉害虫——冬天冬眠等。再如让孩子们观察动物角, 并思考一些问题, 如“蚯蚓的血是什么颜色的?”“河蚌没有脚, 怎么走路找东西吃?”“金鱼怎么睁着眼睛睡觉?”“鸡妈妈为什么不生鸡而生蛋?”这些问题, 有的老师给予解释, 有的请孩子再次观察寻找答案, 有的请孩子回家去请教大人。这样, 孩子的知识面不断拓宽, 爱思考、爱提问的好习惯也逐步形成了, 观察、感知、议论、发展的能力更强了。通过观察、比较和种植, 使小朋友们对动植物的生长过程有了一些直观的认识, 满足了小朋友的种植欲望, 激起孩子进一步探索生物科学的愿望。

二、利用自然角, 培养了幼儿爱劳动、关心他人的情感

爱劳动是教育对每个孩子提出的要求, 现在的孩子能够有机会去体验劳动的已越来越少。自然角给我们提供了这样的平台。通过照料自然角, 给植物浇水、给小动物换水、清理死角等, 加之填写劳动记录表, 让参与其中的孩子能直观感受到自己的劳动过程和成果, 体验劳动的光荣与乐趣。有家长反映, 通过这样的活动, 孩子在家更愿意帮助父母做家务了, 也更懂得珍惜别人的劳动成果!小班的小朋友们主要是观察和协助老师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工作, 比如在老师的示范下, 给植物浇浇水, 给小动物们添添食物等。到了中班, 老师安排了每个小朋友都当值日生的方法, 分工轮流照顾自然角的动植物。小朋友通过喂养、管理自然角中的动植物, 体验到劳动的辛苦, 会更加关心、爱护自然角, 也就更加关心身边的人了。进入大班可以与主题教育活动结合, 每月一次的主题教育活动中, 自然角也可以利用起来。如主题活动“秋天的童话”中, 请幼儿带来各种秋天的水果, 做成水果娃娃, 置于自然角供观赏, 还一起收集各种坚果, 如核桃、开心果等, 同样置于自然角, 用于和水果进行比较。再如“我爱滨江”主题中, 将自然角摆满各种便于养殖的螃蟹、蟛蜞等, 还有各式各样的螺蛳、贝壳。我们还摘了孩子自己在盆里种的葱, 平时小朋友都不喜欢吃葱, 但吃自己种植的葱, 却都吃得特别香。由此引发开去, 小朋友们就更会学着关心他人、热爱劳动了。

三、管理自然角, 培养幼儿的意志品质

幼儿好奇心强, 特别是我们班的小朋友, 对新鲜的事物特别感兴趣, 求知欲也非常强。他们希望能通过自己的观察、记录, 去发现别人没有发现的事物。春天到了, 有个小朋友带来许多小蝌蚪, 于是小朋友争先恐后的照料小蝌蚪, 当小朋友们发现小蝌蚪长出了第一条腿时, 老师要求小朋友用画画的方式给它们记录下来, 并请小朋友再仔细观察, 小蝌蚪接下来又会发生什么变化。过一段日子, 小蝌蚪又长出了两条后腿, 小朋友们发现了, 他们可兴奋了。久而久之, 老师经常对小朋友提一些问题, 让小朋友们带着问题去观察、记录, 就会培养幼儿持之以恒的品质, 对他们将来的成长路上有着功不可灭的作用。

新《纲要》指出:“幼儿的科学教育应密切联系幼儿的实际生活进行, 利用身边的事物与现象作为科学探索的对象。”不管怎么样, 我们幼儿园里开设自然角, 让小朋友自己去观察、操作, 正是从中去获取知识, 增长见识的有效途径, 由此可见, 自然角正发挥着其真正的教育效能。

总之, 我们应赋予自然角更深层次的意义, 充分利用好这份教育资源, 让自然角发挥其具有的潜在价值!

孩子们的小世界杯 篇2

孩子的世界里,有欢乐,也有烦恼;有沮丧,也有激动,但是生活在这个世界里的孩子都有一个同样天真的心、同样直白的话语、同样可爱的笑容。

初春是萌发的季节,放风筝成了最热闹的话题,孩子们争先恐后地牵着风筝,像奔驰的骏马似的,那一只只风筝有着各不相同的形态,我想:那一定就是每个孩子心中特殊的梦想吧。玩儿累了,他们便舒适地躺早草坪上,迎接和煦的春风,倾听小鸟的心声。

盛夏是成长的季节。似火的骄阳使孩子们难以忍受,便自然而然地养成了白天酣睡,晚上出行的习惯。你看,傍晚十分,哪个孩子不在树下,或拿着自己心爱的玩具,或空着手互相打斗,玩着自己酷爱的游戏?即便不在树下,也一定是在惦记着谁家的花开了,哪户的果子又熟了。

深秋是收获的季节,孩子们一改以前的活泼,呈现出无与伦比的沉默。为什么呢?哦!原来是在寻觅那完全相同的两片树叶,虽然结果总是不尽人意,但还是难不倒他们——因为他们又可以比比谁的最相似了。“孩子的创造力还真是神奇的”。现在连我都不得不承认了。

隆冬既是最有趣的,又是孩子们忙透了的季节。下雪后,男孩女孩分成两组,互不相让地打起了雪仗。因为如此,孩子们的脸上、身上总会“挂彩”,他们也倔强地发誓以后再也不去理会。可是过了几天,还不是又被纯洁的雪花诱惑走了?

写到这里,我也考试向往起或者说是怀念起以前的生活了,不论是“忙趁东风放纸鸢”、“最喜小儿无赖,溪头卧剥莲蓬”还是“霜叶红于二月花”或者“孩童雪中戏,小手白染丹”,都深深地吸引着我。可我的确不是小孩子了,我能学习的,不应是他们贪玩的性格,而是他们对事物的好奇心和敏锐观察以及热爱探索的精神。哦,还有《皇帝的新装》中孩子的真与美!

拯救世界,是孩子们的事儿 篇3

故事背景设定在未来世界,那时候人类已步入太空时代,但却在短短数十年间遭到一种外星生物——虫族的两次袭击,史称“第一次入侵”和“第二次入侵”。在“第二次入侵”中,人类的主力舰队遭到毁灭性打击,几乎全军覆没。然而,一个名叫梅泽·瑞克汉姆的指挥官仅靠一支小舰队竟奇迹般地消灭了无论在数量上还是质量上都占据了绝对优势的虫族舰队,从而挽救了人类。

很多年以后,为了抵御即将到来的“第三次入侵”,人类把地球上几乎所有的天才儿童送到外太空舰队中接受特殊培训,希望能培养出像梅泽·瑞克汉姆一样优秀的指挥官,率领人类舰队与虫族战斗。《安德的游戏》中的男主人公安德·维京就是其中一个被选中接受重点培养的天才儿童。

《安德的游戏》Ender’s Game

导演:加文·胡德

主演:阿沙·巴特菲尔德/阿比盖尔·布蕾斯琳/哈里森·福特/本·金斯利/维奥拉·戴维斯

类型:动作/科幻/冒险 国家/地区:美国 国内上映时间:2014年1月7日

看点

1.《安德的游戏》作者是美国著名科幻小说作家奥森·斯科特·卡特,该作品发表于1985年,曾获得星云奖及雨果奖,其续集《死者的代言人》发表于次年,也获得星云奖和雨果奖,这使卡特成为唯一连续两年获得星云奖最佳长篇奖的作家。

2.由本·金斯利饰演的传奇指挥官梅泽·瑞克汉姆以满面刺青的形象出现,他是安德真正意义上的老师,对其产生了重大影响。饰演安德的童星阿沙·巴特菲尔德与本·金斯利早在《雨果》中便有过合作,此次是“师徒”二人再度联手。

微评

风信子:推荐大家去看,虽然把孩子当作军人一样训练这一点我不太喜欢,不过每个人都有一个英雄梦。Asa确实演得太好了,是我心目中的Ender,那双眼睛表达的无数内容,深深地打动了我。

花痴袭人:可以放心地说,这部片子起码可以打75分以上,已经很不简单了。节奏相当快,叙事简洁,特效自成一格,华丽宏大,跟想象中的很多场景吻合,比如无重力战斗训练场和安德的心灵游戏。

cn_panda:根据知名小说改编的电影,很多时候匠气就比较重,而科幻片还要注重特效,因此我们看到的是一件精美的,严格按照图纸生产出来的产品……

喜欢这个题材吗?也许你还可以看看——

1.《哈利·波特》系列电影:这个真是不要太有名了,还有什么比上魔法学校,跟坏巫师们大战更刺激的吗?

2.《纳尼亚传奇》系列电影:西方穿越小说,电影拍出来三部,钻个衣橱就能到新世界开始新历险什么的,想起来就热血沸腾了。

3.《波西·杰克逊与神火之盗》+《波西·杰克逊与魔海之兽》:具有神族血统的高中生大戰各种妖魔鬼怪,并且在训练营中跟拥有神力血统的小伙伴并肩作战。

如何让高雅音乐走进孩子们的世界 篇4

上午听了一位老师在三年级教授的一堂音乐课, 课程的内容是学习一首蒙古族儿歌。教师在歌曲的学习之前, 放了一首德德玛演唱的《草原夜色美》。优美的旋律加上浑厚的女低音, 本来是想给我们营造一种悠然自得的草原生活景象, 但是孩子们不仅没有陶醉, 反而用古怪的眼神相互张望, 最后竟然哄堂大笑起来。等下课后, 我仔细询问了几位同学对于这首歌的感受, 大家都觉得这种粗粗的声音和圆润的美声唱法平时没怎么听过, 觉得很奇怪。

听到孩子们这样说, 不禁让我愕然。想起了前几天在网上看到过的一则新闻, 说的是上海音乐学院, 为了普及高雅艺术而举办了音乐会, 每场的票价不过区区3元钱, 可是来欣赏的中小学生却寥寥可数。当主办方和众多中小学校联系, 向他们推荐一台台精彩演出的时候, 却只有两家学校表示出了兴趣, 而大多数学校都以学生功课太忙, 票价太高而婉拒。难道高雅音乐真的是如此晦涩让人不可亲近吗?还是我们并没有真正去了解过它?

京剧, 集杂技、文学、美术、音乐、舞蹈、武术、表演等艺术门类为一体, 是我们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但如今又有几个人还津津有味欣赏呢?就连我这个音乐老师也曾经不能理解它的美, 但是一次全国教育学习却让我对它彻底改观。那是一场亲身体验的表演, 不是在家中看着电视屏幕, 而是坐在戏院里, 舞台上的人物精美绝伦, 仿佛穿越时光隧道从古代飘然而至。那本觉得拖沓的唱腔竟如此华美, 只随着戏里的情节跌宕起伏, 荡气回肠。

上一篇:故障管理实施下一篇:基层医院脑出血防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