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样尊重孩子了解孩子

2024-06-18

怎样尊重孩子了解孩子(共13篇)

怎样尊重孩子了解孩子 篇1

小班育儿心得:了解孩子,尊重孩子

豆豆从小到大,我不知道写过N篇的育儿心得,不过每次写的内容都是不一样的,可能豆豆一天天的长大,我们育儿方面的重点也在转移和变化,育儿的想法也在成长,有时候甚至会否定前面总结出来的东西,可能这就是长大中的爸爸妈妈,在积累育儿方面的知识。这次是豆豆上小班开学以来,老师第一次要求交育儿心得。其实在养育儿子的过程中,我想我是和大多数的父母一样,也是一边学习一边思考,很多时候甚至道理说起来很明白,但是实际过程中却又会做着相反的事情。那么,如何让自己能在教育孩子的路上始终如一,不偏离目的,坚持我们自己想要的教育理念呢?

思前想后,主要的原因还是家长本身的一些长期以来的坏习惯,如果家长要求孩子一套,自己则做一套,那教育孩子是没有说服力的。所谓家长是孩子最早的老师,就是这个道理,孩子的模仿力和学习能力都是最强的,长时间跟父母在一起,自然而然就会表现出跟父母类似的行为举止。与其如何要求自己的孩子,不如以身作则,自己先做好榜样。这里说个笑话,豆爸有次饭桌上要求豆豆把饭碗里的饭全吃干净,豆豆就反过来说爸爸的饭碗也是很多剩饭,我一看确实哦小班的育儿心得。

另外就是不要太惯着孩子,能做到的尽量让他自己完成,这个其实是我最要检讨的一点,倒不是惯着,而是经常会不知不觉得培养了一些坏习惯,然后改一个坏习惯真的是要花费更多时间。好比吃饭,在家里晚饭豆豆一直要我喂,其实中饭在幼儿园都是独立完成,并且老师一直有夸奖的,但是偏偏在家他就不干,我自己经常为了让他多吃,快吃,就不知不觉的喂到现在,直到前几天,豆爸说要让他独立吃,否则就拿走不给他吃,刚开始他当然不相信,就说自己不吃,最后他还是在全家人吃完以后清洗的时候要求吃,结果一个人在餐椅上很快的吃完。还有就是当豆豆不愿意做的事情,我经常是一番软硬兼施以后没折了,反而被他吃定了,不知道什么方法可以对付豆豆的倔犟,可能唱黑脸功夫不够,在他面前没有权威性,还要加强学习。

最后我想也是最重要的就是要了解孩子,尊重孩子。

没有真正了解孩子是没办法给他应有的尊重的,孩子如果在没有尊重的环境里长大,那么她长大后也很难尊重别人,为了孩子的健康成长,家长应尊重你的孩子。渐渐长大的孩子会越来越有自己的意愿和想法,作为家长,可能不经意中忽略了这一点,于是经常容易因为忽略他的感受,而伤害孩子的自尊心。家长对孩子要讲信用,答应的事情一定要做到,不要轻易的欺骗孩子。上半年豆豆在亲子园里上小小班,有个礼拜豆豆得了好孩子称号,回家后豆爸和我都非常高兴,甚至于邻居的小孩子都有点嫉妒有点失望地说,豆豆有好孩子,我没有诶。但是豆豆却没很大反应,豆爸说豆豆可能对于这个荣誉感还没形成,我们来帮助一下,于是首先我们答应豆豆如果有得好孩子,爸爸妈妈就会买礼物来奖励,然后在亲戚朋友面前,要求大家都特意对得到好孩子称号的豆豆大声表扬。在物质和精神的双层满足下,豆豆很快的对好孩子有个新的认识。接下来的学期里得到好孩子的次数挺

多的,有次好像一周发2次好孩子,豆豆都有得,于是爸爸妈妈依然如约买了2次礼物作为奖赏。现在在五幼,我们又非常重视豆豆的星星数,每次我去接豆豆都要问今天星星有没有多一个,还要他带我去看看他的星星。我答应他星星数达到8颗的话,可以给他买个礼物哦。

希望与老师们,和家长们共同多多讨论和关注育儿这个话题,怎么样使大家都能成为孩子心中称职的父母是我们大家的心愿。

怎样尊重孩子了解孩子 篇2

关键词:“笨孩子”,情感障碍,尊重,了解,良好个性

一、问题的提出

所谓的“笨孩子”是指反应不敏捷, 思绪不灵活, 学起东西来较慢, 接受能力与自理能力较弱的幼儿。他们在幼儿园常常因为不能较快地适应环境而受到老师、小朋友的忽视甚至斥责, 使得他们容易产生自卑、否定自己、自我封闭等情感障碍, 这对他们良好个性的发展是极其不利的。因此分析这些“笨孩子”情感障碍形成的原因, 寻求这些情感障碍的缓解对策, 成了我们本次探究的主要内容, 希望能为幼儿教师的指导提供有效的方法。本文就“笨孩子”幼儿小茹的情感障碍进行研究, 对其情感障碍的形成原因、缓解对策进行了初探, 以寻求促进“笨孩子”良好个性发展的有效方法。

二、实施方案的制定

1.确定研究对象。小茹是学校附属实验幼儿园这学期报名的新生, 今年4岁, 长得白白净净, 是个漂亮的小姑娘。可是通过观察, 我们发现这个孩子与其他孩子相比, 在很多方面表现出她的特殊性。例如, 在教学活动中她几乎没有一分钟能够坐在小椅子上听老师讲话, 老师每说一句话她都要打断好多次。因为起初还不了解她, 老师们只好耐心地听她说完, 但其实都是一些不着边际的话, 而且还经常模仿老师的一言一行, 老师说一句, 她学一句。最让人生气的是, 她还喜欢绕着教室跑, 老师追她, 她就跑得更起劲。这样下去的后果可想而知, 整个教学活动都被她打断了, 根本无法继续进行下去。刚开始老师们以为她只是对陌生环境所表现出的一种不适应, 时间长了就好了, 可是几周过去了, 她的情况一点都没有好转, 甚至还影响到全班小朋友的正常教学活动。小茹的表现典型地反映出“笨孩子”的行为特征, 于是我们确定她为研究对象。

2.制订研究方案。 (1) 建立幼儿个人成长档案:向小茹的家长了解有关情况并观察记录其在幼儿园中的表现。 (2) 分析幼儿现有情况:我们首先和小茹的父母进行了一次深入的交谈, 了解了她在家里的一些表现。她爸爸告诉我们, 这孩子从1岁7个月就开始上幼儿园, 因为频繁换园, 在孩子行为习惯的养成上造成许多负面影响, 如坐不住、喜欢吮吸手指, 还经常会往嘴巴里放一些卡子、钮扣、橡皮筋之类的异物。同时我们也将小茹在幼儿园的表现向她的父母进行了反映, 和她的父母一起分析原因, 商量解决办法, 并且希望她的父母能够积极配合幼儿园的工作, 在家里多关心她, 多和她一起游戏, 循序渐进地培养她的规则意识, 使她能够逐渐适应集体生活。 (3) 确定目标行为:具有良好的自我意识, 能够基本控制自己的情绪和行为;能较多地和小朋友交往, 并逐渐和同伴建立友好关系;初步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规则意识。

三、实施过程

(一) 前期准备

(1) 选择教育材料。教育是幼儿园开展各项研究工作的优势, 应当贯穿于研究的全过程, 提高幼儿对问题的认识, 于是我们在杂志上、教材上, 寻找相关内容的儿歌、故事、游戏等, 帮助幼儿认识自身的缺点和弱点。 (2) 争取家长配合。实施前, 教师通过家访和家长制订实施计划方案。 (3) 确定合作人选。本班两位带班教师共同参与研究工作, 以求教育的统一。

(二) 实施过程

1. 与孩子建立感情。

在平时的活动中, 我们经常主动去和小茹交往。她每天来园时, 老师都会去抱抱她、亲亲她, 离园时也会摸摸她的头, 和她说再见。她有时说:“小朋友们都不和我玩。”老师就抱着她说:“老师和你一起玩好不好?”慢慢地, 小茹开始喜欢幼儿园了, 也愿意去听从老师的要求。

2. 在集体活动中培养她的交往能力。

经过一段时间与小茹的交往, 她与老师的关系逐渐亲密起来, 当老师在盥洗室照顾其他小朋友时, 她也会跟在老师后面, 看着老师做事情。但小茹与其他小朋友的交流仍然很少, 尤其是当孩子们在教室里自由活动时, 她显得特别孤单, 总独自在教室里转来转去。针对这种情况, 我们便创设机会促进其他孩子与小茹交往。例如特地安排小茹和班上爱帮助人的欣欣小朋友做同桌, 让欣欣带着小茹一起玩。在欣欣的影响下, 小茹逐渐开始喜欢并学会和其他小朋友一起玩了。后半学期时, 班上来了一个插班新生婷婷小朋友, 我们为了锻炼小茹, 有意识地让小茹去帮助婷婷。没想到平常显得害羞和孤僻的小茹, 在比自己小的婷婷面前却信心十足, 而且显得特别能干。我们抓住时机, 让老师在全班小朋友面前表扬了小茹帮助新来小朋友的行为, 在孩子们佩服的目光中, 小茹的自信心也在一点点地增强。

3. 在感兴趣的活动中培养她的自信心。

通过观察, 我们发现小茹虽然在学习方面不如其他小朋友, 但她也有一定的表现欲, 也希望得到别人的关注。例如她比较喜欢画画和跳舞, 老师们就经常去鼓励她。有一次在美术活动中, 她认认真真地画了好半天, 最后跑到我面前高高地举起自己的画大声说:“老师, 你看我画得好吗?”我低头一看, 忍不住笑了, 原来, 她画了满满一张纸的太阳。说实话, 对于中班的幼儿, 这样的绘画水平是属于比较差的。但是, 当我看到她那张天真的笑脸, 她是多么渴望得到别人的赞赏啊!我蹲下来, 仔仔细细地看了一会儿她的画, 高兴地说:“你画得真棒, 这是太阳一家吧, 你告诉我哪个是太阳爸爸和太阳妈妈, 哪个是太阳宝宝?”小茹的脸上立刻露出自豪的表情, 一一给我指点着, 用含糊不清但却是喜悦的话语说了好半天。

4. 改变评价标准, 保护她的积极性。

在一次幼儿园观摩教学中, 小茹所在的中班有两节观摩课。第一节是王老师上的综合艺术活动, 其中有一个环节是让孩子们用舞蹈动作表现出愉悦的心情。当时王老师示范了一个手腕花的舞蹈动作, 小茹站在王老师身边, 非常认真地学做, 而且做得很漂亮, 给在场的老师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也得到了王老师的鼓励和表扬。第二节是向老师上的音乐欣赏, 主要是让孩子们识别三段身体音乐, 并用动作表现出唐老鸭的不同神态。其他小朋友根据音乐都基本能作出摇摇摆摆、蹦蹦跳跳、跑步的各种动作, 只有小茹, 她站在向老师身边, 跟着音乐节奏一如既往地继续做着手腕花的动作, 从头到尾只有这一个动作, 惹得后面的老师们哄堂大笑。

活动结束后, 我和老师们一起分析, 小茹为什么会这样呢?也许是因为在上一个活动中做这个动作得到了老师的表扬, 使她认为自己这个动作做得最漂亮, 所以她就又一次去做了。对于小茹来说, 她不是在故意捣乱, 她是在按照自己的理解努力在做, 这对她来说已经是一个很大的进步了!于是老师们并没有去批评她, 以保护她的积极性。

四、结论与建议

通过一个多学期的实践, 小茹逐渐适应了幼儿园集体生活。她不再到处乱跑了, 也喜欢和小朋友一起玩, 喜欢观察, 对周围事物有探索的兴趣。在教学活动中她也开始积极举手发言了, 虽然有时候会答错, 甚至答非所问, 但她已经有认真听讲的意识了。在幼儿园的活动中, 小茹也基本能与同伴进行协商和合作, 有了很多好朋友。她的父母也反映说, 小茹比以前快乐了, 也喜欢和他们说幼儿园的事情了。

(一) 结论

(1) 要让有情绪障碍的“笨孩子”与教师形成信赖关系, 这是指导该类幼儿的基础, 只有这样在实施过程中才能具有实效。 (2) 实施前, 教师应根据幼儿的实际情况制定明确、具体的实施目标, 目标的设定要从易到难, 从幼儿容易做到的到不容易做到的, 循序渐进。 (3) 形成“笨孩子”情绪障碍的原因是多方面的, 有来自于家庭的, 也有来自于幼儿园的, 所以, 家长和幼儿园应密切配合, 方法态度一致, 才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二) 建议

每个孩子都是活生生的生命个体, 他们不仅仅满足于被爱与被保护, 他们更渴望得到尊重和理解。对于像小茹这样所谓的“笨孩子”, 虽然在智力与行为上也许与同龄孩子有差距, 但她同样有丰富的情感。正如前苏联教育家赞可夫所说, “了解儿童, 了解他们的爱好和才能, 了解他们的精神世界, 了解他们的欢乐与忧愁, 恐怕没有比这一点更重要的事了。”只有尊重孩子已有的经验, 尊重他们的情感需要, 在这个基础之上所进行的教育行为才是有利于儿童发展的。

参考文献

[1]陈帼眉, 冯晓霞, 庞丽娟.学前儿童发展心理学[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1995.

教育孩子的前提是了解与尊重 篇3

一、俯下身去看问题,理解幼儿的兴趣,尊重幼儿的独立性

瑞吉欧教育经验以支持“儿童的一百种语言”而闻名于世,看完郭思乐老师的《教育走向生本》,我觉得怎样才能“看见”和“理解”儿童的“一百种语言”才是一名幼教工作者首先需要思考的问题。教育孩子的前提是了解和尊重孩子。教师的教育行为有很多,例如:观察、引导、评价等,然而教师的教育行为如何体现尊重儿童,以儿童的发展为本呢?我认为真正的尊重一定是建立在了解的基础上的。而要想了解儿童,就得先学会俯下身去,站在儿童的角度看问题。

有一位年轻的母亲喜欢领着她3岁的小女儿逛商场,可是每次去商场她的小女儿都非常不愉快,甚至哭闹不止。这位母亲很不理解:商场琳琅满目、美观漂亮的商品,怎么不能给她带来快乐呢?有一次,在商场游逛时,小女儿的鞋带散开了,母亲蹲下来给她系鞋带,当她与女儿处于同等高度的时候,母亲的心震颤了,因为,此时她看见的不再是赏心悦目的商品,而是密密麻麻的移动着的脚和腿。原来每次来商场进入女儿视野的景象竟是这样的单调,甚至恐怖,母亲终于了解女儿为什么哭闹了。我们常说“理解万岁”,而理解需要蹲下来平视。

只要有过和孩子打交道的经验,就会知道孩子天生是忙碌的,他们会主动体验、探索、思考、交流。这是人的一种最自然、最本真的状态。如果幼儿园真有这么一群孩子,老师不教他们就不去学习,不安排他们游戏就坐在那里不动,这肯定不是一群真正的孩子。

有一个故事:一位绅士站在铁路旁,一个孩子跑过来问他:“到伦敦的火车几点钟开?”绅士答道:“四点四十四分。”孩子再问:“几点钟开?”“四点四十四分。”绅士又回答了他。可孩子还是又问了一遍同样的问题,绅士说:“你不是问过了吗?”孩子说:“我很喜欢你说‘四点四十四分’时,小胡子一翘一翘的样子。”是啊,我们一旦知道孩子的真实意图,便会惊讶,进而由衷地欣赏孩子独有的观察点。遗憾的是,很多时候,我们常常习惯于凭经验判断,于是就“很难”知道孩子的真实意图。还有个故事说:妈妈带着孩子走在路上,遇到狗叫,妈妈说:“不要怕,会叫的狗不咬人。”儿子却担心地问:“我们知道它不咬人,可是狗自己知道吗?”乍一听感觉孩子实在是多虑了,但是他也有他的道理,甚至比大人的思考更精彩,其实这就是儿童。如果成人以惯常经验判断孩子的思维,往往就会引发与孩子的冲突,在冲突中,成人常以权威赢得胜利,孩子则经常被迫沉默,当然随着沉默消失的还有创造的热情和精神。这是多么可怕但又多么常见的现实呀!

二、化“教”为“导”,激发孩子的内在动力

了解和尊重幼儿的兴趣体现了生本教育的理念,但是并非只有儿童表现出感兴趣的东西才能成为教师选择的活动内容,对于幼儿还没有表现出感兴趣或是表现出不感兴趣的但有一定价值的内容,教师该用什么形式进行引导,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也同样是生本教育改革所遵循的一个原则。苏霍姆林斯基认为:“让学生体验到一种自己在亲自参与掌握知识的情感,乃是唤起儿童特有的对知识的兴趣的重要条件。”书中还有一个例子让我眼前一亮。说:“曾经有一位企业家问,什么是教学?我说:‘如果你告诉学生,3乘以5等于15,这不是教学。如果你说,3乘以5等于什么?这就有一点是教学了。如果你有胆量说,3乘以5等于14,那就更是教学了。这个时候,打瞌睡的孩子睁开了眼睛,玩橡皮泥的孩子也停下来……什么什么?等于14?然后他们就会用多种方法来论证等于15而不是14。比如,4个3是12,再多加一个3就是15;数一数,5个3是15,等等。”上例中所说的教学就是激发了孩子的内在动力,变“要我学”为“我要学”,改“学会”为“会学”,从而让孩子真正体验到自主参与学习的愉快。自主学习是孩子学习生命的义务,教师的责任就是充分调动孩子自主学习的义务感,让儿童满怀激情地投入到学习中去。

书中列举了一个表现违背自然,拘泥于传统教学习惯的例子:有一道题目,船上有牛75头,羊34只,问船长几岁?华东师大一位教育专家以此对普通小学、重点小学、初中、职业高中等进行测试,居然都有不下半数的人作答,有答43岁的,有把34和75加起来除以2的。这其中犯下逻辑性错误的孩子绝对不是逻辑思维能力低下,而是他们的思维习惯出了问题,习惯于有问必答的教学常规。试想如果所有孩子都在这样的教育中弄丢了内部的自然邏辑,那我们还能期待拥有一个怎样的未来?

三、创设适合孩子的生本教育环境

“教育走向生本”根本的目的就是要“以人为本”,真正促进儿童的发展。为此,在教学实践中,教师一定要以幼儿为本,以幼儿的发展为出发点,让幼儿在知识、能力、情感、创造性等方面都得到进步。要达到这一点,教师除了要了解幼儿的年龄特征、个性发展特点、兴趣爱好、对知识的掌握情况等,还要尊重幼儿的主观能动性,保护孩子的好奇心,给幼儿创造自由幸福的环境。“好学校应该是一片绿色的植物生态园,这里的每一个生命个体都能同沐阳光;好教育应该是相信种子的力量,尊重生命的存在。”正如书中所说:“我们生本教育的重点,不仅仅在于学生的外部地位,更在于学生的内部自然天性和潜能的发挥。”而且我们从《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中也同样能够看到,无论在哪个学科领域里都明确提出:给幼儿创造自由、宽松、接纳、支持并有积极回应的活动环境。

养在鱼缸里的热带金鱼,三寸来长,不管养多长时间,始终不见其生长。然而将这种金鱼放到大水池中,两个月的时间,可以长到一尺长。这是世界上有名的教育原则中的鱼缸法则,道理很简单:尊重自然就是要顺其自然。那么尊重儿童,也就是要尊重儿童的自然,给孩子创设自然真实的教育环境。

“不要把孩子们束缚在老师的计划中,要让他们到大自然中去,孩子们的梦想,要比老师的计划大得多。”这是日本作家黑柳彻子的小学校长小林宗作先生在开办城成幼儿园时经常对老师们所说的话。黑柳彻子在《窗边的小豆豆》一书中回忆,当年小林先生让孩子们可以根据当天的心情,选择自己喜欢的座位;可以从自己喜欢的科目开始学习;如果说上午完成了学习计划,下午就可以散步、采集标本……正是小林先生实践了自由教育、尊重孩子们个性的教育理念,才会让他的学生对儿时的学习生活印象深刻并久久不忘。早在二战期间小林先生就开始了他的“生本”教育,我们怎能还不赶紧行动呢?

了解孩子,适度调节孩子的行为 篇4

——育儿心得

崇福中心幼儿园小儿班

杨熙佳家长

杨菊红

小班的孩子刚进幼儿园,从一个一切都需要大人照顾到初步成为一个社会化的孩子,也就是要让他成为一个有点独立性,能适度自己照顾自己的幼儿,这是一个转折。要逐步适应这样一个转折、过渡,这需要家长配合好幼儿园老师的教育,还要在平时生活中,观察孩子的行为表现,了解孩子的情绪,个性、喜好,兴趣,并适度地进行引导。让孩子正常地健康地成长。

1、了解孩子的情绪,适度加以正面强化。我宝宝是个女孩,刚进幼儿园时,非常高兴。因为没上幼儿园时,无论是最年长的公公,还是爷爷奶奶,爸爸妈妈都把幼儿园说的非常好。什么“有喜欢你的老师啊,有做伴的小伙伴啊,还有各种各样的玩具等等”。使宝宝对上幼儿园充满着向往。可是,上了一个星期的学,却开始认识到幼儿园不像家里那么自由,也没处去撒娇。有一天,她跟奶奶说:“我读书不高兴去了。”早上起来,哭着不想去上学了。面队孩子的情绪变化,我每天下班后,总是要问她今天幼儿园做了什么事?如果她说唱歌,我就对她说:“我佳佳很喜欢唱歌。佳佳唱歌顾老师非常喜欢听的。”还问问她:“今天幼儿园,吃了什么菜?我对她说,花菜佳佳很喜欢吃的。你看,幼儿园多好。有佳佳喜欢唱的歌,有佳佳喜欢吃的菜,还有很多小伙伴一起玩呢。”每天尽量抽时间对孩子进行正面强化,慢慢消除孩子对幼儿园的负性情绪。不过一个月,宝宝就不再有上幼儿园而哭闹的情况。慢慢地就喜欢上幼儿园了。

2、了解孩子的个性,培养孩子独立做事的能力。随着孩子的成长,我慢慢地发现孩子特别喜欢“听好话”,爱面子,自尊性特强。有一次,我跟孩子的外祖母打电话,外祖母问起孩子去幼儿园乖不乖,我说有时还要哭,不太乖。宝宝听到后说:“你告诉她,我很乖的”。幼儿园拍皮球比赛得了二等奖,她很不开心。涂色比赛得了一等奖,她马上说要给爷爷去看看。小时候,孩子总喜欢跟大人沾在一起,这样不利于孩子独立性增强,自己也要忙自己的事情。因此,想方设法让孩子自己去做自己的事情。有利于增强孩子的独立性。有时我对宝宝说:“佳佳很喜欢搭积木,能搭出水龙头,小自行车,妈妈看了一定很喜欢”。宝宝就开始自己搭积木,一玩就是40分钟或是一小时,玩得时候很专注。培养了孩子认真做事的习惯,同时孩子的独立性也会慢慢增强。根据孩子的特点,引势利导,会取得良好的效果。

3、发现孩子的兴趣爱好,从小培养她健康良好的生活情趣。进入幼儿园,从幼儿园老师组织的几次活动中看,宝宝从涂色的比赛中获得较好成绩,平时我看到她回家时手舞足蹈地表演。说明孩子不仅喜欢画画,还喜欢唱歌跳舞。为了培养她的兴趣,我买了三盘幼儿园歌舞的DVD光盘,星期天让她看看,唱唱,跳跳。看她看光盘的那个表情,觉得孩子真的喜欢。有时我抽时间跟她一起在电脑上搜索一些儿童歌曲,儿童歌舞让她听听,看看。孩子也学会了一些简单的歌曲。会唱的歌也不少了。而且对旋律和节奏的把握也很好。幼儿园老师教的《春眠不觉晓》的小歌舞表演得很好。

现在我买了一台电子琴,我弹些歌曲给她听听,她也喜欢,让她摸摸电子琴的键盘,轻轻地弹弹。当然不知道谱子,也不会弹琴,但对于一个孩子来说,在一个情景里去体验,也是一种教育吧。受到一种潜移默化的影响。

“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这并不否定幼儿园老师作用。而是让我们懂得,对于孩子,最了解的确是自己的父母。当然作为家长,我们没有教育孩子这方面的专业知识,这就需要家长做个有心人,要经常在生活中留个意,点点滴滴地观察积累,还要分析和判断,和幼儿园老师积极交流,看一些有关育儿的书籍,了解孩子,才能有的放矢,取得良好的教育效果。

尊重孩子从善待别的孩子开始 篇5

世上没有两片相同的叶子,也没有两个完全相同的家庭。你希望你的孩子成为一位大家闺秀或是温润如玉的谦谦公子,但其他爸爸妈妈却希望自己的孩子活力四射、热情似火。我们不能单纯的用自己的要求来衡量别人。如果真的担心孩子出现类似的模仿行为,不妨婉转表达“你看小哥哥肯定饿坏了,我们再等一等,我们的好吃的马上就来了”。请对别人的家庭保持尊重,在尊重他人的同时,你就教会了孩子善良。

二、善良地对待别人家的孩子,不口出恶言伤害他们。

曾经有一位妈妈和我分享她和宝宝西西在游乐场的事情,西西在和其他小朋友玩的时候,发现有个小朋友手里的小模具很好看,就请求那个小朋友把模具借给自己玩一会,小朋友同意后要求西西把小铲子借他玩一会。但西西拒绝了小朋友,两个孩子在游乐场僵持着,就在这时那个小朋友的妈妈冲上前来对西西说:“我们都把玩具借给你了,你也应该把东西借给哥哥对不对?要不然是不是太自私了?”

孩子之间的互动过程中出现分歧和争执是正常现象,如果成人仅根据自己的判断或者等价原则来对孩子的友谊横加干涉,甚至口出恶言,非但不能调节好两个孩子之间的矛盾或促进两个孩子的伙伴关系发展,也没有起到教育孩子的作用。请对别人家的孩子多一些善良和包容,不要口出恶言伤害他们。在不伤害他人的同时,你就教会了孩子善良。

三、善良地对待别人家的孩子,不贴标签。

很多爸爸妈妈都希望自己的孩子和自己眼中的“好孩子”在一起,远离那些“坏孩子”。更有甚者会禁止自己的孩子和“坏孩子”在一起玩。我们给其他孩子贴的这些所谓“好”和“坏”的标签真的准确吗?每个孩子都是在犯错和改正过程中成长的。对某种技能和某种能力每个孩子都会有不同的掌握和发展程度。我们不能根据孩子是否听话、技能掌握的程度或能力发展的高低来评判孩子的好坏。不给其他孩子贴标签的时候,我们就给了孩子一双发现美的眼睛。不贴标签,你就教会了孩子善良。

了解表扬孩子的技巧 篇6

孩子的表现:对你的表扬甚至你所有的语言无动于衷。

出了什么问题:问题可能很多:

1、你的表扬可能过于空泛,让孩子觉得你根本不关心他到底做了什么。

2、你的表扬千篇 一律,让孩子不再感到任何刺激。

总之,当“真棒”成为你的口头禅时,孩子对它就没有感觉了。

该怎么改善:首先,在表扬的时候多涉及细节。与其说“亲爱的,你画得真不错”,不如说:“瞧你画的月亮,边上还有一片云,真的很像夜晚的天空啊!”这会让孩子感觉到你真的注意了他的作品,而且,孩子能够从你的表扬中了解自己应该努力的方向。其次,随时提高你的标准,更新内容,如果半年前孩子连续跳3下就得到你的掌声,那么现在他至少应该完成6个。最后,请变换不同的方式对孩子加以赞赏。让孩子激动的事情有很多,这些都可以成为你的办法。

孩子的表现:每天像个小喜鹊,“妈妈我做了这个”“妈妈我做了那个”,然后便等待着你的夸奖。

出了什么问题:你之前的表扬可能过火了,所以孩子已经对你的溢美之词产生了依赖,他做事情的目的可能完全是为了向你邀功。如果你没有像往常那样对他赞赏有加,他反而会因此失落。

该怎么改善:适当压制一下自己的热情,让表扬变得更加可贵。宝宝第一次独立走路,第一次完整背下来“鹅鹅鹅”,的确值得全家欢呼雀跃一下。但如果是那些每天都要做的事情,比如一口气喝完一瓶水,小便前会叫妈妈,平平稳稳地从沙发着陆到地面,我们就不必兴师动众地夸奖、拥抱和亲吻了。

孩子的表现:他对于你的赞扬表现出诧异、失落或者愤怒。

出了什么问题:也许你低估了孩子的.能力,所以你的表扬让他感到不快。比如孩子早就学会了穿珠子,可你还显得很惊讶地“夸奖”他:“真棒呀,都能穿成一串了!”我想,孩子听了这话,要么不满地争辩一下,要么直接忿忿然离开房间。

该怎么改善:了解孩子的兴趣点和现有能力,以及同龄孩子的平均水平,然后在一个相当的水准上评价孩子。记住,要让你的表扬和孩子的能力一起长大,原地踏步的表扬无异于一种变相的批评。

孩子的表现:孩子显得压力重重,甚至反感你的夸奖。

出了什么问题:你的表扬可能不止泛滥,而且夸张。这种言过其实的夸奖会成为一种压力,让孩子心情沉重。而且,如果你总是当着其他妈妈或者孩子的面过分夸奖他,也许反而让他很不愉快。别以为孩子小,他完全能够听出你的话是不是事实,而且他也有小小的面子问题。

该怎么改善:实事求是就好了。具体的、恰如其分的并且举重若轻的表扬,可以让孩子既感到受肯定,又明白还要努力。同时让他学到适当的内敛和含蓄也是一种美。

孩子的表现:他承受不了挫折,些许的失败或批评都让他恼羞成怒。

出了什么问题:在表扬过多的同时,你的方法也许值得商榷。回想一下,你在夸奖他的时候,是不是更多地集中在结果,而不是过程,集中在“你能够……”,而不是“你这么努力……”你的态度会引导孩子更多地关注结果,而不是态度和方式。

该怎么改善:把表扬的重点落在他的态度而不是成果上。当孩子掌握了一项新技能的时候,不要夸奖他做得如何如何好,而且鼓励他积极探索的精神或者坚持不懈的意志。比如,当孩子参加完舞蹈演出时,你可以告诉她她灿烂的微笑让所有人心情舒畅,她真的倾尽全力去完成她的舞蹈,这让妈妈非常自豪。

孩子的表现:听到你的表扬后反而变得愤怒或伤心。

出了什么问题:也许你的措辞有问题,你的一些善意的玩笑,反而挫伤了孩子的自尊。比如,你明明想夸奖孩子能自己穿衣服了,但是如果你说“谁说我们乐乐不会自己穿衣服?你看穿得多好!就是裤子前后反了,哈哈哈,拉链跑到屁股上去了,哈哈哈哈……”孩子会觉得很伤自尊。

该怎么改善:请谨慎使用你的幽默感。对于这么小的孩子,要给他明确的语言,而不是模棱两可的半夸奖半玩笑。你需要让他知道他到底哪些值得褒奖,你对他的表现到底有多满意。对于3岁以下的孩子,不要太过纠缠于他的失误。独立完成一件事情,本身就值得肯定,那些无伤大雅的小细节你就当没看见吧。

怎样尊重孩子了解孩子 篇7

家庭是社会的细胞, 孩子是国家和社会的未来, 在当前中国社会世界观、价值观、人生观呈现出多样化的情势下, 加上独生子女、婚姻稳定性日趋下降、社会竞争空前激烈、留守儿童、全职母亲、社会财富分配不均、信仰缺失等现象的出现, 家庭教育产生了各种各样的问题、面临着各种各样的挑战, 进而直接影响到孩子们的健康、幸福与发展。作为一名从教50年的教育实践与研究者, 我认为, 应该将家庭教育提升到国家战略的高度, 采取一系列措施提升家庭教育的质量。

教育家长的重要性与必要性

家庭教育的主体是家长, 好的家庭教育必然来自好的家长。中国人自古有重“早教”、重家教的传统, 至今依然如此, 可以说更为重视。但和过去相比, 今天的家长常将家庭教育的重点放在成才, 尤其是所谓的成功上, 对“做人”的教育要么有所忽略, 要么有所失当, 这是家庭教育的最大误区。

有些家长不懂得如何做家长, 往往是在孩子的问题已经变得非常突出的时候, 才开始反思自己和自己的教育出了问题, 而这时再来解决问题常常是事倍功半、甚至为时已晚。在中国, 更为普遍的情况是, 家长没能意识到独立性与自主性在孩子发展过程中至关重要的作用, 导致孩子在责任感、抗逆力、自信度、主观能动性、抉择能力、与他人建立和谐关系的能力等方面的缺失或低下, 令人担忧。

做家长也需要知识和经验, 而孩子的教育不应该是一个试错纠错的过程, 因此, 合格的家长需要提前接受教育, 教育家长不仅重要而且必要, 家庭教育应从教育家长开始。

解放孩子是家庭教育的要义所在

有学者曾这样说, 人类文明的进化有三个重要标志, 第一是发现了人, 将人从神的笼罩下解放出来, 世界焕然一新;第二是发现了女性, 将女性从男性的统治下解放出来, 世界得以完整;第三是发现了儿童, 将儿童从对成人的依附中独立出来, 世界更加丰富多彩。我深以为然。

将儿童从成人的依附中“独立”出来是一种解放。这种解放, 是相对“桎梏”“控制”而言的, 解放孩子, 就是要让孩子在成长中释放天性, 成为他自己。一个人只有首先成为一个独立自主的个体, 才能在心理上、精神上积极主动地探索世界、拥抱生命、对自己对他人对社会负责, 在从事自己喜欢和有意义的事情中, 实现价值、造福社会, 过幸福的人生。尊重孩子、解放孩子, 是当前中国家庭教育亟须引入的重要命题, 它能从根本上杜绝溺爱、威权、家暴、忽视等一系列问题的出现。

孩子从出生开始, 就接受家长的抚养与教育。在心理学上, 有个概念叫“投射性认同”, 也就是家长如何看待孩子, 会投射到孩子内心, 孩子会慢慢加以认同。如果家长认为孩子有权利、有能力独立自主地思考、选择、做事, 那么孩子也就慢慢认同了这样的看法, 并在日积月累中使之成为现实, 反之亦然。尊重孩子、解放孩子, 并不是放任纵容, 而是通过引导、监督与激励, 促进孩子形成积极乐观、自尊自信的自我意识与自我效能, 这远比考试多考几分重要得多。这就需要家长有相应的教育理念与教育技巧, 而这, 是可以通过学习来获得的。

通过立法等保障家长的受教育权及其他权利义务

十八大以来, 中国开始全面推进依法治国, 然而有关家庭教育方面的立法却严重滞后, 已经拟就的《反家庭暴力法》还未正式出台。美国、日本、法国等都有关于家庭教育的法律法规, 中国需要就此积极开展工作, 国家决不能在家庭教育方面长期缺位。针对教育家长等问题, 我建议国家及地方应在以下几个方面出台相应的法律法规, 先试点、后推广:

家长须持有《家长资质证书》。由政府出面, 成立专门的非营利性质的家长学校。学校可建立在社区, 也可建立在各级各类学校, 以及设立相应的网络学校, 教师由在家庭教育方面有丰富经验的人员组成, 可通过大规模培训先期储备合格的家庭教育教师。要求即将成为家长的准家长, 以及幼儿园、小学、中学各阶段的家长, 包括代家长 (即实际监护人) , 必须在家长学校接受一定学时的学习, 并通过适当的核查后取得资质证书。考虑到第一代独生子女开始为人父母, 中国家长将集中进入一个不懂做家长、不会做家长的阶段, 这样的强制性手段不仅非常必要, 而且也是家长们的需求所在。

延长女性产假。我国职业女性目前的产假一般为3~4个月, 这远远不够, 导致产妇身心健康、母乳喂养、母婴关系等产生问题。科学已经证明, 0~3岁是个体情绪情感发展的关键期, 母亲的陪伴极其重要。在瑞典、挪威、英国、奥地利、捷克和斯洛伐克、俄罗斯等国家, 产妇一般都享有1~3年甚至更长时间的带薪产假、育儿假。我国可阶段性逐步延长女性产假, 先期可延长至6~12个月, 这对我国的人口质量将带来难以估量的积极影响。

用心去了解孩子 篇8

有人问我,把3个男孩都教得这么好,有什么秘诀?其实,也不难。首先就是身教。当你立身为正,儿女绝对歪不到哪里去。平日大人若是对所有长辈谦恭,日后孩子们遇到长辈亦必先招呼问好。大人处事不嫌贫爱富,孩子行事也必正义凛然。所以,管教儿女的第一步,就是大人自我的谨言慎行,让孩子有个榜样可以学习。

其次,“关爱”不是“溺爱”,这点区别是非常必要的。当孩子的行为逾越规范的时候,先给予说明;再次犯规时,就必需有适当的处罚。我的处罚方式,轻的是面壁思过5分钟,情节严重的就关厕所1分钟(面壁思过是在客厅之类的开放空间,时间可以稍长。在这段时间里,孩子还会用脸部表情及肢体语言来表达他认错的态度,以争取缩短处罚时间。这也是亲子互动及沟通的好时机。厕所是一个封闭的独立空间,孩子在那里呆得过久会恐惧,从而产生心灵阴影,所以意思一下就好,时间不能太长)。不管如何惩罚,我都会让孩子知道:犯错的是他的某个行为,妈妈不喜欢的是这个错误的行为,改正了就好,妈妈对他的爱永远不变。

还有一点很重要,就是要用心去了解孩子。这也是孩子在启蒙当时,我的主要功课之一。有一次,二儿子的幼儿园考试,考卷上画的是一条鲸鱼和一头大象,要孩子在体积比较大的动物上打勾。我们家的天才二爷,不假思索就在大象上打勾。去接孩子的时候,老师满脸不悦地跟我说:“我在课上已经讲了好几遍,鲸鱼比大象大,是世界上最大的动物,偏偏你家孩子就是听不进去!”回家后,我并没有立刻批评他,而是耐心地问他:“宝贝,你为什么选大象呀?”老二兴冲冲地他跑去他的房间,拿出我买给他的《牛顿科学小百科》,里面画了一只古代的长毛象,比鲸鱼大,他认真地对我说:“这就是我在大象上打勾的原因。”

孩子的世界,你必须走进去才会懂。如果不跟孩子沟通、不了解孩子“犯错”背后的原因,就给予处罚,不但会伤了孩子的心,而且会让他对是非的判定变得模糊,会影响他一辈子呢!爱孩子,就从了解孩子做起吧!

你的孩子,你了解吗? 篇9

今天,本来是要儿子就他昨天不礼貌的行为向我道歉的,他不肯。我便说,在你道歉之前,我不会理你的。

儿子撇撇嘴说:“不理就不理,反正你也不喜欢跟我讲话!”说着竟流下委屈的泪水。

我惊愕了:“我什么时候不喜欢跟你说话了!”我的职业就是说话,决不至于吝啬和儿子交谈。

“走路的时候,你一老跟爸爸讲话,很少陪我说话。”说到这里,泪水更奔流得厉害了。

一种愧疚汹涌而来,儿子说的是事实。有时儿子走累了,落在后面玩着画片或者吃着零食。我们意识到儿子丢了很远的时候,才会停下来催促他快点。

我不知道如何是好,这时候,任何解释都是狡辩。我巴巴地望着儿子,乞求他的原谅,但是他沉浸在自己的悲伤里,不肯原谅我。

老公打圆场说:“那时本来是爸爸妈妈有事,你又走得慢些,况且妈妈给你讲那么多故事,又没有给爸爸讲过,我还不是不吃醋。”

可这个非常合理的解释丝毫不能减轻儿子的委屈,孩子还不懂得换位思考。

老公又说:“也许是你太矮了,爸爸妈妈的耳朵离得近些,说话方便些。东烨,你有话可以跟我们讲,我们会听啊”狡辩里有黔驴技穷的无可奈何。

儿子依然执拗地说我不喜欢跟他说话。跟盛怒和悲伤的孩子讲理是白费力气的。我挪过身子,搂着他的肩膀,差不多是讨好地说:“你什么时候觉得妈妈不喜欢跟你讲话的?”

“很久了……”哭,大声。

我原以为,儿子是可以自得其乐的。原来还有着这样深沉的委屈,这真是我不可原谅的错误!

“我们今晚就去散步,爸爸妈妈都和你说话,我们三个手牵手好不好?”

“我不去,你们下次就不记得了。”

“我们都记着,好不好?”

“不好,现在记得,明年你又不记得了!”儿子说得那样肯定,使我的难受又加了一层。

大人以为孩子是不可理喻的,而孩子却以为大人是不值得信任的。我不知道我哪里给他留下这样的印象,尽管我还算讲信用,但是百密也难免一疏,答应了却做不到的时候一定也不会少吧。

有时候,会觉得对孩子讲信用是一柄双刃剑:不守,伤了孩子,蒙受欺骗的感觉多了,孩子会渐渐远离父母并且关上沟通的门;坚守,累了自己,追求每个承诺的兑现,意味着时间金钱还有心灵能量源源不断的输出。作为老师,我得以了解孩子的心声;作为母亲,我更能体会父母的无奈。这个命题,很重要,但谁也没有把握求证出通行的法则。

后来,我用零食来行贿,儿子才好不容易从悲伤中回过神来。

今天晚上这件事,在一般大人看来,是多么微不足道。但也正是通过这种认为,可以很准确地判断出大人的不了解孩子。

送儿子上学时,我常常会望着他的背影注目许久再缓缓离去。我看到,他和许多其他孩子一样,慢慢地走向学校,走向他将要呆上一整天的地方,走向他将要面对竞争和挑战的地方;我希望,他的老师会像我们一样关心他的心情包容他偶尔的小脾气,他的同学能够像兄弟姐妹一样互帮互爱接受他无伤大雅的小缺点;但是,我知道,儿子虽然是家里耀眼的太阳,是众星捧着的月亮,但是,在集体里,在社会里,他可能连小行星都算不上一颗!

世间所有的爱,恋人、朋友、甚至师生,都是以接近为目的的,只有亲子之爱,指向远离。纵使不放心,也要放手!纵使不甘甜,也要甘愿。成功的父母之爱,要给孩子远行的力量!

孩子最需要了解的作文知识 篇10

■现在最有影响力的作文大赛

★“春蕾杯”征文比赛。由中国儿童少年基金会主办。已举办八届。

★新概念作文大赛。是当今最有影响力的作文大赛之一。1999由上海《萌芽》杂志社创办。

★语文报杯作文大赛。由共青团中央、《语文报》等共同举办,已九届。

★奥林匹克全国作文大赛。由文坛巨匠、文学大师冰心生前亲笔题写。是文科竞赛迄今为止“唯一”的“奥赛”。■孩子最应该读的儿童文学

★《安徒生童话》。丹麦著名童话大师安徒生著。★《格林童话》。德国格林兄弟著。共216篇。★《爱丽斯漫游奇境记》。由查尔斯·卡洛尔著。★《汤姆·索耶历险记》。马克·吐温著。★《爱的教育》。亚米契斯著。小说原名《心》。★《小王子》。法国文学家圣·埃克絮里著。★《一千零一夜》。■孩子们最应该读的古典文学

★《三国演义》。罗贯中著。★《水浒传》。施耐庵著。★《西游记》。吴承恩著。★《红楼梦》。曹雪芹著

★《论语》。孔子弟子记录而成。★《唐诗三百首》。清·蘅塘退士编。★《三字经》。宋·王应麟撰。■孩子最喜欢读的校园文学

★《窗边的小豆豆》。日本作家黑柳彻子著。

★《淘气包马小跳》。儿童文学家杨红樱著长篇儿童小说。

★《女生日记》、《男生日记》。日记体儿童作品,引人入胜,发人深思。■孩子们最值得读的科普读物

★《昆虫记》。法国昆虫学家、文学家法布尔创作。★《海底两万里》。科幻小说家儒勒·凡尔纳代表作之一。★《儿童科普十万个为什么》。

■孩子们最喜欢读的报纸杂志

★《小学生导刊》。由湖南教育报刊社出版。

★《小学生学习报》。由河南教育报刊社出版。分低、中、高三个年级出版。★《语文报》。由山西师范大学创办。■孩子们最爱看的漫画书刊

★《哪吒传奇》。根据中央电视台52集同名动画片改编。★《名侦探柯南》。推理题材漫画,作者青山刚昌。★《蜡笔小新》。日本著名漫画,作者臼井仪人。

★《儿童漫画》我国第一本以儿童为读者对象的漫画专刊。■现在最有帮助的学习网站

★中国儿童网()★少儿信息港()■现在最有效的阅读方法

★三步阅读法:我国历代学者所推崇的读书方法。第一步是概要了解读物的内容;第二步是在掌握内容大意的基础上,对重点的内容进行深入的钻研,以求真正领会;第三步是将全书融会贯通,分析作者为什么这样写,了解其精蕴,吸取精华。这种方法常用于阅读古代作品。

★五步阅读法:国外称“SQ3R”读书法,最早出现美国衣阿华大学,后来,美、英和欧洲各国普遍采用。其过程为:浏览、发问、阅读、复述、复习。这是教育家和心理学家认为最符合读书思维规律的一种读书法。

★定向阅读法:即按自己兴趣、目标、能力进行定向阅读。★选择阅读法:即读一流的书或者说读一流作家的书。★比较阅读法:即将两种或多种阅读材料对照阅读。

尊重孩子,站在孩子的角度去聆听 篇11

每天中午,待我们班同学都吃完饭后,我都会要求孩子们到午睡室的一角安安静静地阅读。这天,孩子们一如既往地陆续拿了书去看,可我发现有几个孩子只看了一会儿就心不在焉了。然后便开始叽叽喳喳地嘀咕个不停。君君第一个喊道:“看,我的烤面包,谁来买我的烤面包!”然后熙熙小朋友也跟着说:“卖烤面包,卖烤面包喽!”起初也没有人搭理他们,但是受到他们热情叫卖的感染,不一会儿,居然有人加入了他们叫卖的队伍。这下子,午睡室的小角落可热闹了!当时的我觉得教室里乱哄哄的,并立刻用教师的权威制止了他们的行为。教室顿时安静了下来,孩子们的热情也随即被我的呵斥声浇灭了。后来我才了解到,孩子们叫卖的原因是因为他们看了《天线宝宝》那本书,书里有天线宝宝们爱吃的烤面包,而孩子们阅读的书中有几幅插图和烤面包有几分相似,孩子们将自己阅读获得的内容通过表演的方式演练出来。他们所展现的是多么富有想象力和表演天赋啊。

《指南》一书中明确指出要多给幼儿提供交谈的机会,引导幼儿学会认真倾听。幼儿在倾听和交谈的过程中,他们的语言交流以及思维能力都会得到很大的提升。而我时常在无意中压制了孩子们的想象力和表演天赋。认识到自己行为的不当后,我迅速做出了调整。以后在孩子们每天的阅读时间里,我不再要求他们安安静静的,而是希望他们把音量压低到不要影响其他小朋友阅读就可以了。另外,我经常做的一件事就是搬着小椅子坐到孩子们的中间,去认真聆听他们的对话,从对话中去了解孩子们的想法,而且我时不时地还参与到他们之间的阅读交流中去呢。有一次,妍妍和瑞瑞正在合看一本书,书中出现了很多好吃的水果。于是他俩在那里想象着吃这些水果。“我喜欢吃苹果。”瑞瑞边说边用手在插图上空抓了一把填到嘴里,并慢慢地嚼了嚼。“我喜欢吃西瓜。”妍妍也选出了自己喜欢的水果……他们俩此时的品尝,就是他俩此时最快乐的事。虽然这些小班的孩子们时常并不能将想象与现实完全分离开来。此时,我将小椅子挪到他们身边,用手指着香蕉说:“我喜欢吃香蕉,你们能给我尝尝吗?”她俩先是一愣,然后很大方地说:“可以的!”然后用两只小手捧着送到了我的嘴边。我张大嘴巴“啊呜”一口,表现出满意的样子说:“真好吃!”。他俩很开心。接着,瑞瑞又“拿”了一个橘子给我吃,“啊!好酸呀!”我们间的交流引起了旁边幼儿的注意。辰辰说:“老师,我这有糖,给你吃,就不酸了。”我接过辰辰的糖:“真好吃,真甜!”“老师,你尝尝我的蛋糕吧!”小星把手伸给我。“你的蛋糕啥味道的?”“是草莓味的,可好吃啦!”……与孩子间的交流就这样快快乐乐地进行着。

来自美国的丽萨·波曼女士于2005年推出儿童教育力作《老师,你在听吗?——幼儿教育活动中的师幼对话》。这本书提出了教师要创造一种民主对话的环境和支持高质量的交谈。事实上孩子之间的对话,孩子与老师间的对话发生在每个教室和每一处的教育场景里。只是,作为教师的我们有没有很好地去关注孩子们的这种自发性的谈话,有没有给孩子们创造出这种民主、宽松的对话环境。

孩子们的对话就如我们吹出的彩色泡泡般精彩,但是再美的泡泡也会很快破灭。即便我没办法记录下孩子们的点滴对话,我也要去尊重孩子,努力给孩子们创造一个自发性的对话环境。这时我想到了《爸爸去哪儿》这档节目,从另一角度去看,我认为很多人喜欢这档节目也是被节目中孩子们那纯真、有趣的对话所吸引所感染。孩子们朴实天真,不经修饰雕琢的话语和行为更能打动人。因此,作为一名幼儿教师,应该放低教师高高在上的师道尊严,融入到孩子们之中,去尊重他们,聆听他们的心声。从孩子们的角度出发,与孩子们共同成长。

浅谈家长如何了解孩子的需求 篇12

关键词:家长,孩子,需求

家庭教育对儿童的成长非常重要,作为父母要不断探索好的教育方法,提高自己的教育能力。在生活中锻炼和培养孩子,因材施教,让孩子茁壮成长。了解孩子是作为家长必须具备的能力,因为它是家长教育孩子的前提。假如家长不了解孩子,就无从关心孩子,自然也无从教育孩子。家长只有全面深入地了解自己的孩子,在教育过程中才能运用恰当的教育方法,对孩子有的放矢,进行针对性的教育。现在很多家长对孩子的了解还停留在孩子的物质需求和身体一般状况这个层次,就是只了解孩子的生理发展需要,对孩子的饱暖、疾病、卫生等很关注,但很多家长却忽视了孩子的精神需要。对如何了解孩子,同时也存在着主观、随意、缺乏沟通、专制、轻信等的毛病。家长只有了解孩子的需求,才能提高自己了解孩子需求的能力,通过教学实践,我认为应从以下几方面入手进行。

一、在日常生活中了解孩子

父母和孩子无可取代的血缘关系和密切接触的日常生活提供给家长不少有利的条件。日常生活是父母了解孩子的最基本的途径,父母要主动接近孩子,关心孩子,和孩子一起阅读,听听孩子的心声,了解孩子的所思所想。因为孩子的内心常常会无意识地流露出来,比如孩子对今天老师给他的小五角星会喜形于色,到家后恭恭敬敬地贴在家里最显眼的位置,说明孩子有成功的需求。对此,家长应充分给予肯定,让孩子有成功的体验。

孩子虽小,但也有自己的活动圈子,随之产生自己的喜怒哀乐,他需要有倾诉对象。父母即使工作再忙,天天也要拿出一定的时间与孩子待在一起。不要看电视,不要读纸,也不要听音乐,而是专心致志地与孩子互相交流,倾听孩子的心声,解除他们的疑虑,适时地加以引导。家长要善于倾听孩子诉说,不要孩子说什么都要评价几句,而是倾听,专心地听。听孩子诉说幼儿园的、班里的或孩子感兴趣的事。高兴的事,不高兴的事都听,这样对孩子就比较了解。当然,主要在听,少些评价或教育。这样,孩子得到了宣泄,以后也愿意与家长进一步沟通,家长也可更进一步、更深入地了解孩子。

二、在游戏活动中了解孩子

孩子在成长的过程中会分成几个阶段,那么每个阶段孩子的需要也是不一样的,孩子游戏的内容有很好的灵活性,而孩子们可以得到的游戏启发式是一般教育所不能给予的。从游戏活动的出现与发展历史来看,游乐活动是孩子学习和生活的交流平台,游戏中所需要的道具(玩具)其实很简单,可以是一个手帕、一个小板凳、一个小粘贴,孩子们玩的方法和发明是孩子天生的具备的,只要给他们时间和游戏的平台,他们可以玩出各种新花样。因此,爱游戏是孩子的天性,孩子在游戏中无拘无束,其个性特点在游戏中暴露无遗,因此,游戏是父母了解孩子的最重要的途径。在孩子游戏的过程中,父母可以观察到孩子是喜欢独自一人游戏,还是喜欢和邻居小朋友一起游戏,或是和爸爸妈妈一起游戏,从而反映其交往的需要。孩子喜欢扮演什么样的角色,是主角,还是配角,是“娃娃家的爸爸”,还是“娃娃家的儿子”,这些角色游戏的内容可反映孩子对安全需要的情况。孩子在游戏中经常使用哪些材料,是用买来的现成玩具做材料,还是利用废旧物品做材料,从而反映孩子创造的需要……通过了解到的情况,家长就可进行及时的教育,使教育更具有针对性,从而提高自己的教育能力。

三、在劳动活动中了解孩子

蒙台梭利认为:动作训练可以培养幼儿自我管理能力,培养其责任感和良好的生活习惯,代替、限制动作技能的发展不利于独立性和自我管理能力的培养。实践证明,在幼儿期适时开展一些自我服务的劳动锻炼,不但能促进幼儿肌肉、骨骼等发育和肢体动作的灵活性,而且还能将在动手、动脑的反复实践中所获得知识、成功体验等“迁移”到其他教育领域,从而使幼儿变得更加聪明、能干、懂事。

在家庭劳动活动中,父母可要求孩子自己的事情自己做。比如,让孩子自己洗脸刷牙、穿脱衣服,从而根据孩子的反应来了解孩子成功的需要。让孩子自己整理玩具,在孩子整理玩具的过程中,父母可以了解到孩子是如何整理玩具的,是从大到小、从高到低、从宽到窄排列,还是杂乱无章随机排列,从中可反映孩子探索的需要。此外,父母也可以给孩子分配一点力所能及的劳动任务,比如,要求孩子每天傍晚给阳台上的盆花浇水,看看孩子是否能按时去完成,有无责任心,从而反映孩子被信任的需要。

四、在学习活动中了解孩子

现在的孩子在家里往往都是独生子女,缺少伙伴,这就要求家长在孩子回家以后,尽量营造有利于其学习的环境,同孩子一起学习,能够使她在学习的过程中不感到孤单,通常会收到良好的效果。比如孩子学唐诗,就和她一起背诵,然后再给她说说诗歌的意思;孩子体育课要学跳绳,就经常和她比赛,看谁跳得快,这些都对她顺利地学习知识起到帮助作用。再比如,在数数、识字、绘画、弹琴、讲故事、朗诵儿歌等多种家庭学习活动中,父母可了解到孩子创造的需要、成功的需要等。如孩子画画,是临摹还是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创造力等。

此外,家长还可以借助孩子幼儿园老师的评价和孩子同伴的反映来了解孩子。父母不能只相信自己的眼睛,不相信别人的反映,也不能偏听偏信,而要注意从多方面来了解孩子,“兼听则明,偏听则暗”。孩子在渐渐长大,我们作为父母,得和孩子一起成长才行,对孩子的教育方法也要不断调整变化,要不断地通过细心的观察,倾心的交谈去多了解他们成长的烦恼和心灵的需求,通过悉心的照顾,耐心的帮助,去当好孩子的暖心人。希望在我们家庭和学校的共同努力下,能使孩子更健康,更快乐地成长。

因此,家长通过这几种途径了解孩子,就可根据孩子的特点、需求进行有针对性的教育,从而提高自己教育孩子的能力,进一步提高家庭教育的有效性。

参考文献

[1]李生兰.学前儿童家庭教育[M].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

[2]唐淑.幼儿园艺术、健康和社会教育[M].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0.

尊重理解孩子 篇13

人们常说每个孩子都是一本有趣的书,要想读懂这本书并不容易。只有爱

他们的人才能读懂。每个孩子来自不同的家庭,有着不同的生活经验和生活环境,他们性格特点不同,发展水平不同,存在明显个体差异。作为教师,应善于发现幼儿的差异,捕捉幼儿的闪光点,利用不同的教育方法尊重和理解幼儿。

我们班有一位叫佳佳的小朋友,第一天来班上时,她一直拉着姥姥的手不放,恋恋不舍地说:“姥姥,早点接我,早点接我。”在我的劝说下,佳佳满眼含泪地松开姥姥的手。佳佳的姥姥在临走前,悄悄地对我说:“佳佳的性格比较内向,胆子比较小,有什么事情她都不敢和老师说。尤其是吃饭比较慢,她害怕吃饭慢了老师会批评、指责她,所以一直都不爱上幼儿园。听了这些话,我开始留心注意佳佳。在活动区游戏时,佳佳静静地坐在椅子上,于是我走过去,轻轻问她:”佳佳,你喜欢玩什么?“她说:”我喜欢看书。“"老师和你一起看好吗?”佳佳高兴得点点头,于是我和她一起看起书来,开始是我讲,讲着讲着,佳佳也不由自主的讲起来,我高兴地说:“佳佳,你好棒呀!能自己看书讲故事,你愿意把故事讲给小朋友听吗?”“愿意”,于是我叫了好些小朋友来听佳佳讲故事,佳佳很高兴,讲得也更起劲了。

午餐时,为了减轻佳佳进餐的紧张心情,严老师给她少盛了一些饭菜,可是当一部分小朋友吃完饭,离开座位后,佳佳哭了起来,我忙走过去,问她:“佳佳,你怎么啦?”“我吃不下”,“佳佳,别着急,你瞧,就剩下这么一点点了,来,我帮你!”佳佳在我们的耐心帮助下,终于把饭吃完了,尽管她是最后一个吃完饭的,但是我们没有批评她,反而给她以鼓励,以信心,帮助她逐步克服紧张、自卑的心理,逐渐培养她进餐的良好习惯。

第二天,佳佳和姥姥一早就来到幼儿园,姥姥手里还拿着几本书,她对我说:“杜老师,太谢谢你们了,佳佳以前不愿意上幼儿园,可今天一早说,姥姥,我要上幼儿园,快,咱们别迟到了,我要讲故事给小朋友们听呢!老师还夸我故事讲得好呢。”望着佳佳姥姥高兴的样子,我也会心地笑了。这一切对于一位幼儿教师来说,虽是一件很平常的小事,但对于家长和孩子来说,却是多么重要。

上一篇:蒋书记在作风建设动员大会上的讲话下一篇:自做早餐三明治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