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乡低保档案管理(精选7篇)
城乡低保档案管理 篇1
摘要:“城乡低保”是维护和保障困难群体基本生存权的一项根本措施, 规范和加强其管理工作, 是一项艰巨的任务。在网络与信息化的今天, 档案管理工作要继续适应和服务于社会各项事业, 就必须在保证原有的基础性工作中进行创新、改造, 需加强信息化管理, 并与时俱进, 力争低保档案工作与低保工作同步发展。
关键词:档案管理,基础性工作,信息化
0引言
城乡居民最低生活保障 (简称“低保”) 是社会救助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 同时也是保障困难群众基本生活权益的重要措施。低保档案是在低保制度建立及实施过程中产生与形成, 能真实记录困难家庭状况, 并统计享受低保待遇人员然后进行归档, 具有保存价值。它是决策低保资金发放的依据, 是低保工作持续发展的基础, 在日常生活中发挥重要作用。
1 规范化管理城乡低保档案
低保档案是经过县、乡级人民政府和街道办事处对低保的受理、调查、审查等程序中所形成的文件资料, 建立和完善低保档案、实施规范化管理, 既是低保工作顺利进行的需要, 也是以改善民生为重点的客观需求。
低保档案管理原则上可分为分级管理和日常管理。分级管理主要包括:低保户向乡镇提出申请, 填写城乡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审批表, 提交居民户口簿复印件、家庭成员证明以及赡养、抚养证明;居民身份证复印件;家庭收入证明;残疾证明等;经街道、镇政府民政部门进行审核, 提出意见, 最后报县民政局审查做出联审联批决定。若审核通过, 县民政局根据低保对象花名册、低保对象分类统计表, 低保金统计表划拨凭证等相关的低保资料进行低保金社会化发放操作, 并定期对低保户进行检查、临时抽查。由此可见, 低保户的审批过程经过民政部门三个层面:社区、镇、县级部门, 由于每个部门针对管理低保档案资料不同, 在进行管理工作的同时, 应该对低保档案进行规范管理, 这样才能更好地保障档案完整性, 从而能保障低保工作顺利进行。而日常管理类档案是在分级管理工作中所形成的, 是对各类档案进行日常管理, 低保对象申报材料审批后, 以户为单元建档, 实行一户一号制度[1], 在低保户存在期间, 民政部门可根据实际情况对低保户的低保金进行停发、增发、减发等, 实施动态监管。档案的管理人员必须对低保家庭经济状况变动表、收入证明、情况说明、审核材料、调查情况等资料进行归档, 并装订成册, 实行有效管理。
低保档案管理涉及面较广, 工作量大, 必须对低保对象全部建档, 实行审批分级管理、日常管理随时归档的原则;并且应规范管理流程, 统一标准, 确保低保工作进行的井然有序。
2 加强低保档案基础性工作
低保档案真实地记录了低保政策的落实情况, 反映了享受低保待遇家庭的状况, 是决策低保资金发放的依据, 是低保工作顺利进行的基础。因此加强低保档案基础性工作至关重要。
低保档案工作的基本内容:档案的收集归档、整理编目、保管期限及移交、档案的利用。
2.1 低保档案的收集及归档
乡镇指派专门人员, 对申请低保人员填写的审批表及相关的证明收集整理, 建立资料档案。县级民政部门对提交的申报材料进行审核, 并进行全部归档, 做到随办随归, 开口管理。
2.2 低保档案的整理编目
由于低保档案是以户为单元建档, 为妥善管理大批量档案, 应将低保档案按照申请审批过程中材料提交先后顺序或文件重要程度进行排列并编码, 放到档案盒里, 以便补充材料或增加新材料, 低保档案应按照时间顺序对档案进行排列、编号。
2.3 低保档案的保管期限及移交
因低保档案实行一户一号制度, 实行开口管理, 在低保存在期间, 其保管期限应在停保后确定, 一般再保存5年, 须提交机关综合档案室, 因为属于短期保存, 不需向当地同级档案局移交[2]。
2.4 低保档案的利用
低保档案主要供有关的管理机关及单位使用, 不对外开放, 未经县级以上机关, 不允许将相关的低保资料信息对外公开。低保档案一般仅限内部查阅, 不得外借。如若想查询个人低保信息, 可凭借身份证和低保证明经审批查阅, 但仅可查阅本人不得查阅其他人员档案。
2.5 完善低保对象个人申报材料
低保对象个人资料包括:个人申请书、低保对象申报 (审批) 表、低保对象家庭生活状况调查表、诚信承诺书、法定赡养人员签名认可证实表、居民户口薄、身份证复印件、申请人及家庭成员收入状况证明, 以及低保管理机构要求提供的其他相关材料 (如下岗证、社保证明、结婚证、离婚证或判决书、残疾证、学生证或入学通知书、就业状况证明、劳动能力状况证明、按有关政策领取一次性补助费的数额及用途证明、有关裁决判决材料等) 。低保审批表仅有一份, 由县民政局存档。凡低保申报材料不齐全的一律不予审批。
2.6 加强低保档案资料的收集与整理
低保对象个人资料档案, 实行一户一档, 编号管理。城乡低保档案以乡镇 (街道) 为单位收集整理, 做到一户一档;低保对象个人资料档案不齐全的, 各地要以低保对象签到、年审为契机进行收集补齐存档。县民政局应配备低保档案柜和低保档案盒。除低保个人资料建档外, 低保金领取存折发放表、低保对象花名册、调整 (停止) 低保待遇花名册等业务资料和公文材料也要一并建档。
3 审批资料类的管理
每户低保对象的审批、复核资料。每户的审批、复核资料中须包含:村民代表民主评议对该户的收入核定结果;乡镇的审核意见;县市区民政局“集体审批”的审批意见;各级经办人、入户人、负责人等有关人员的签字。新审批和复核有变化对象的证明材料必须由县市区民政局存档。审批资料按行政区划或类别分册建档, 其中, 城市分类施保对象单独建档。每套档案前附相应的《城市 (农村) 低保对象花名表》, 并编号与每户的审批资料一一对应。低保对象定期复核及新审批对象各次、各级的公示资料。公示资料可以照片、登记表或照片电子版等形式存档。公示资料要有相关责任人、三个以上见证人签字并加盖公章。
4 资金管理、发放类的档案管理
《城市 (农村) 居民最低生活保障资金台帐》。台帐后附每次上级下达的补贴资金文件;地方配套资金文件或进帐单复印件;民政、财政、银行对帐记录。其中, 台帐的收入要与上级每次下达的资金数、本级投入相一致;支出要与每月 (季) 《城市 (农村) 低保对象保障金发放审批表》的数据一致。每月 (季) 《城市 (农村) 低保对象保障金发放审批表》, 及当月 (季) 《城市 (农村) 低保对象花名表》 (光盘) 的总户数、人数、金额等要一致。对《保障证发放登记表》及《保障证》发放情况核查记录。
5 动态报表类的档案管理
城市低保:《城市低保对象综合统计表》、《城市低保对象保障金发放审批表》、《城市低保对象动态情况统计表》、《城市低保对象花名表》 (电子版) 、《城市低保对象分类施保情况统计表》、《城市低保特定救助对象统计表》、《城市低保特定救助对象统计表》按月上报, 每月二十五日前报当月报表。农村低保:《农村低保对象综合统计表》、《农村低保对象保障金发放审批表》、《农村低保对象动态情况统计表》、《农村低保对象花名表》 (电子版) 。以上报表按季上报, 每年三月、六月、九月、十二月三十日前报本季报表。当月 (季) 各报表间的户数、人数、金额等要相互对应吻合。其中, 新审批、复核无变化、终止, 复核有变化等对象填写《城市 (农村) 低保对象花名表》时, 要按规定表样分开填写。
6 注重低保信息化管理
随着经济体制的改革, 社会的发展越来越机械化、电子化、信息化。由于低保工作涉及面广, 要井然有序地管理不同阶段所产生的低保档案, 这对于社会需求发展必定是一种挑战。档案在分级管理时, 若审核通过, 乡镇民政部门应将低保信息录入到信息管理系统, 形成与纸质档案相应的电子档案, 实现信息化管理。
参考文献
[1]祝小艳.抓住低保管理档案的三个“点”, 2009.
[2]何文丽.城市居民低保档案的管理, 2004.11.
[3]孙玲.城乡低保档案的规范与高效管理[J].兰台内外, 2014.04.
城乡低保档案管理 篇2
第一章
总
则
第一条
为进一步加强城乡最低生活保障(以下简称城乡低保)资金管理,提高资金使用效益,确保城乡困难群众基本生活,根据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和财政部专项补助资金管理有关规定,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本办法所称城乡低保资金是指按照国家有关规定用于保障城乡低保对象基本生活的专项资金,包括城乡低保金和城乡低保对象价格补贴、节日补贴等临时或一次性的生活补助资金。
第三条
城乡低保资金管理应遵循以下原则:
(一)预算管理科学精细。
合理编制城乡低保资金预算,提高低保资金预算的科学性、完整性;加强预算执行管理,注重绩效考评,完善资金分配办法,提高预算支出的均衡性和有效性。(二)保障标准动态调整。
根据物价变动情况和经济社会发展变化适时调整城乡低保标准,切实保障低保对象基本生活。(三)管理信息公开透明。
加强低保资金管理的信息公开工作,依法公开相关政策、数据等信息,严格执行低保对象审批和资金发放的公示制度,确保补助资金用于符合条件的困难群体,实现低保对象的“应保尽保、应退尽退”。(四)资金管理规范安全。
规范城乡低保资金管理程序,健全监督机制,确保城乡低保资金专项管理、分帐核算、专款专用。完善资金支付和发放管理,简化环节,提高效率,确保城乡低保资金及时足额地发放到低保对象手中。第二章
资金筹集
第四条
城乡低保资金的筹集渠道包括各级财政预算安排的资金、社会捐赠收入等。
各级财政部门应将城乡低保资金纳入同级财政预算。同时,通过财税优惠政策,鼓励和引导社会力量提供捐赠和资助,多渠道筹集城乡低保资金。
第五条
各级民政部门应按照预算编制要求,根据低保对象人数、低保标准、补助水平和滚存结余等有关数据,认真测算下城乡低保资金需求报同级财政部门。经同级财政部门审核后,列入预算草案报本级人民代表大会批准。上级财政部门应按规定及时下达城乡低保补助资金预算指标,以提高下级财政部门预算编制的完整性。
各级民政、财政部门应规范城乡低保基础管理工作,加强基础数据的搜集和整理,确保相关数据的准确性和真实性,为城乡低保资金预算的编制提供可靠依据。
第六条
在预算执行过程中,如需调整城乡低保资金预算,应由各级民政部门根据实际情况向同级财政部门提出申请,经财政部门审核并按规定程序报批后实施。
第七条
城乡低保资金年终如有结余,可结转下一继续使用。城市低保资金和农村低保资金年终滚存结余一般均不得超过其当年支出总额的___%。
第八条
各级财政部门应当将城乡低保工作经费纳入财政预算,综合考虑城乡低保工作量等因素予以合理安排。基层城乡低保工作经费不足的地区,省市级财政给予适当补助。城乡低保工作经费不得从城乡低保资金中列支。
第三章
资金分配
第九条
县级以上财政部门应当会同民政部门按照公开、公平、公正的原则,采取因素分配等方法,科学合理地分配城乡低保补助资金,强化“以奖代补”机制,以加强最低生活保障管理工作。
因素分配方法主要依据城乡低保对象数量、地方财政困难程度、城乡低保资金安排情况等因素;以奖代补主要依据城乡低保资金绩效评价结果。
中央财政城乡低保补助资金重点向贫困程度深、保障任务重、工作绩效好的地区倾斜。
第十条
各级财政、民政部门应建立健全城乡低保资金绩效评价制度,对制度实施和资金使用的效果进行评价。绩效评价的主要内容包括资金安排、预算执行、资金管理、保障措施、组织实施和实际效果等。
第十一条
中央财政应当于每年___月___日前按当年扣除一次性补助之外的城乡低保补助资金实际下达数的一定比例(不低于___%、不超过当年预算数),将下一城乡低保补助资金预算指标提前通知地方。中央财政提前通知地方预算指标后的剩余部分,应当在次年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批准预算后___日内尽快下达。
各省级财政部门应相应建立城乡低保补助资金预算指标提前通知制度。在接到中央财政提前通知预算指标后的___日内,连同本级安排的下一城乡低保补助资金预算指标提前通知部分一并下达各地市县,提前通知文件同时报送财政部、民政部。
第四章
资金发放
第十二条
城乡低保资金原则上实行社会化发放,通过银行、信用社等代理金融机构,直接发放到户。
县级财政、民政部门应当以低保家庭为单位为其在代理金融机构开设专门账户,代理金融机构不得以任何形式向城乡低保对象收取账户管理费用;实行涉农资金“一卡(折)通”的地方,应当将农村低保资金纳入“一卡(折)通”,统一发放。
第十三条
县级民政部门应当及时将低保对象花名册及当期发放的低保资金数额清单报同级财政部门,财政部门应当按照财政国库管理制度有关规定及时审核并支付资金。
第十四条
城乡低保金应当按月发放,于每月___日前发放到户。
个别金融服务不发达地方的农村低保金可以按季发放,于每季度初___日前发放到户。
城乡低保对象价格补贴、节日补贴等临时或一次性的生活补助资金,应当按照有关要求及时足额发放到户。
第十五条终了,地方各级民政部门应按照规定认真做好城乡低保资金的清理和对账工作,并按要求向同级财政部门报送城乡低保资金执行情况及相关说明。
第五章
监督检查
第十六条
各级财政、民政部门和经办人员应严格按规定使用城乡低保资金,不得擅自扩大支出范围,不得以任何形式挤占、截留、滞留和挪用,不得向低保对象收取任何管理费用。对违规使用低保资金的,按有关规定严肃处理。
各级财政、民政部门应当建立健全财务管理制度,健全城乡低保资金发放台账,做好与金融机构的定期对账工作。
第十七条
各级财政、民政部门应建立健全城乡低保资金信息公开制度,对资金的管理办法、分配因素和使用情况等,积极主动向社会公开并接受监督。
第十八条
各级财政、民政部门应建立健全对资金安排、预算执行、资金管理、保障措施、组织实施和实际效果等的资金监督检查制度,定期或不定期地进行检查,及时发现和纠正有关问题。
财政部驻各地财政监察专员办事处在规定的职权范围内,依法对城乡低保资金的使用管理进行监督检查。
第十九条
各级财政、民政部门应自觉接受审计、监察等部门和社会的监督。
第六章
附
则
第二十条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财政、民政部门应参照本办法,结合当地实际,及时制定本行政区域城乡低保资金管理办法。
第二十一条
本办法自公布之日___日后起实施。
第二十二条
城乡低保档案管理 篇3
桐柏县社会救助工作现状
桐柏县位于河南省南部、南阳盆地东缘, 豫鄂之交, 桐柏山腹地。总面积1915平方公里, 辖13镇3乡2园区、215个行政村 (社区) , 总人口47.24万人, 其中农业人口39.7万人。该县下岗失业人员、农村特困户等困难群体较集中且数量较多。
桐柏县2015年共有城乡低保对象17065人, 五保供养对象3257人。截至2016年, 共有城乡低保对象17795人, 五保供养对象3637人。该县自城乡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实施以来, 在各级领导的关心和社会各界的大力支持下, 每年人数上涨, 目前社会救助补助资金工作稳步发展。
1. 领导重视, 社会救助机制不断完善
(1) 加强组织领导, 县委、县政府把社会救助工作纳入年度工作目标考核范围, 形成了“党委领导, 政府主抓, 民政牵头, 多方协作”的社会救助格局。
(2) 夯实基层救助机构, 在全县16个乡镇建立民政所, 并加强基层社会救助工作规范化建设, 配备了社会救助工作专用电脑。
(3) 逐步完善制度。县政府先后出台了《桐柏县城乡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实施办法》《桐柏县城乡医疗救助实施办法》《进一步做好城乡低保农村五保工作的意见》等文件, 明确了社会救助相关标准、认定条件及范围, 规范了申请、审批程序, 建立了资金管理制度, 使社会救助工作有章可循。
(4) 在县财政非常困难的情况下, 县本级配套资金足额到位。2015年, 县财政配套资金270多万元, 不含电费补贴, 五保和低保发放共计5000多万元, 约占当年县民生工程总资金的一半, 为社会救助工作顺利开展提供了保障。
2.规范管理, 提高低保保障
(1) 农村低保补助水平进一步提高。经过各方努力, 桐柏县农村低保覆盖面由原来的3.5%提高到5%, 农村低保保障标准也提高到每人每月115元。
(2) 城乡低保实现非农业人口全覆盖, 待进一步规范。桐柏县城市低保工作经历了建章立制、保障扩面、规范管理三个阶段;保障范围由原来的仅限于“三无人员”发展到覆盖桐柏县所有非农业人口的城市困难户, 做到突出重点, 分类施保, 按月足额发放低保金, 基本实现了动态管理下的“应保尽保”;补助水平逐年提高, 经过几次提标, 月人均补助标准已达到225元。
(3) 进一步规范城乡低保工作。为实施新的保障标准, 桐柏县打破过去平均调补的老办法, 实行分类补保, 将保障对象按照家庭困难程度分成不同的类别, 并设立相应的保障标准, 实行分类保障, 把重病、重残、年老体弱、缺少劳动力的特别困难对象纳入重点保障范围。制定实施方案, 明确工作任务。结合工作实际, 制定印发了实施方案, 明确目标, 细化责任, 建立台账, 为我局开展侵害群众利益的不正之风和腐败问题专项整治工作提供了坚强的组织保障。
(4) 进一步完善保障对象补助水平随物价上涨补贴机制。
3.标本兼治, 达到五保集中供养率
桐柏县为了提高五保集中供养率, 2015年整合资金300多万元, 实行以奖代补形式对回龙乡、月河镇、淮源镇、安棚镇、平氏镇、朱庄镇、埠江镇敬老院进行新建扩建、整修, 提高乡镇敬老院入住能力。同时, 出台桐政办[2014]10号文件, 解决了敬老院管理经费及人员工资严重不足的问题, 进一步提高了乡镇敬老院服务水平。以试点先行的办法在淮源镇实施了3个“村级幸福院”建设。目前, 全县共有五保对象3752人, 建有农村乡 (镇) 、村级敬老院22所, 其中集中供养1511人, 集中供养率提高到46.9%;五保对象集中供养标准提高到每人3800元/年, 分散供养标准提高到2800元/年, 圆满完成为民办实事任务;五保丧葬费提高到2000元以上, 基本实现五保基本医疗费用全免, 实现了老有所养、老有所医。
桐柏县社会救助工作存在的问题
1. 少数低保对象认定不够准确
桐柏县在城乡低保对象的认定上, 按照“4+2”工作法, 实行个人申请、群众评议、入户调查、张榜公示、年检年审、信息比对等程序进行操作, 但是仍然不能做到百分之百的准确。其原因是:
(1) 缺乏科学的核查手段。全国尚无统一的收入核查办法, 入户调查仍然是以估测为主, 加之低保对象的家庭收入情况在不同的调查时段变动不定, 从而影响到对象的认定。
(2) 部门间数据联网、信息共享机制尚未建立, 从社保、房产、工商、税务等部门获取信息需要严格的法律、法规授权和行政许可, 在保守工作秘密和居民隐私等方面存在安全隐患, 导致部门有顾虑, 缺乏有效沟通。
(3) 部分低保对象缺乏诚信, 不如实申报家庭收入和财产等。
2. 低保家庭的第二层次需求难以满足
目前, 城乡贫困群体的诉求焦点不是在最基本的生存问题, 而是在一个特定的时期主要用于医疗、教育、住房等第二层次的最基本需要, 留给自己的“吃饭钱”很有限, 亟待政府专项救助, 帮助其渡过难关。因此, 低保对象的专项救助需求将日益凸显。
3. 政策难以应对现实生活的复杂性
国发[2007]19号文件规定: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对象是家庭年人均纯收入低于当地最低生活保障标准的农村居民, 也就是说农村低保对象的确认必须以“家庭年人均纯收入”低于“当地低保标准”为法定条件。那么, 若有一农户, 家庭年人均纯收入为2800元, 高出该县农村低保标准 (1800元) 1000元, 若该户当年因大病需支出20000元, 又因供养一大学生年需支出20000元, 家庭经济入不敷出, 那么该户是否纳入低保范围?这种家庭收入虽高于低保标准, 但却因支出过大而生活困难的现象在桐柏县较为普遍。现实生活是万花筒, 复杂多样, 如果只以收入核定为纳入低保的决定性条件而忽视了贫困原因的多样性, 那么政策设计的局限性就很有必要调整。
4. 低保对象从业率较低
低保对象中有部分是年老多病、身患残疾、丧失劳动能力的人员, 难以就业;有能力就业的文化水平较低, 小学和初中文化水平的占58%, 低收入家庭的文化程度普遍偏低, 没有一技之长, 这给他们的再就业带来很多障碍, 大都只能从事劳动强度大、工资待遇低的工作。
5.未达到信息共享
建立与电子政务中心信息共享的核对平台。应根据有关规定和社会救助对象认定工作需要, 及时准确向民政部门提供公安局的户籍、车管所的机动车、人社局部门的就业、保险公司的保险、房管局的住房、银行的存款、证券公司的证券、工商部门个体工商户、国地税的纳税、公积金管理部门的公积金等方面的信息。只有达到信息共享的核对平台才能堵塞漏洞。
6.违规享受待遇
社会保障违规, 不符合低保条件的人员违规享受待遇, 其中2014年、2015年涉及金额分别为42万元、10.7万元, 该款正在追缴。现阶段财政局已成立的专项检查小组正在对低保资金进行延伸检查, 检查其是否按照低保资金管理程序进行发放以及是否存在资金被截留、私分、挪用等问题。同时, 财政局督促民政部门严格排查, 取消不符合条件人员的资格, 对违规领取资金进行追缴, 并规范低保领取程序。对存在的问题, 限其90日内整改完毕。
建议
1.加强制度建设
制定相应的操作规程, 完善民政专项资金管理的政策规章体系和长效机制。建立和启动物价涨幅与社会救助联动机制, 保障城乡低保对象、五保对象的基本生活水平不因物价上涨而降低。
2.加强阵地建设, 营造整治氛围
为加强专项整治工作机制建设, 及时挂牌成立了专项整治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 配置了电脑、打印机、档案柜、档案盒等必要设备, 设置了信访举报箱, 公布了举报电话, 并抽调思想素质高、业务能力强的3名同志充实到整治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 全力推进专项整治工作扎实开展。在此基础上, 充分利用局域网、电子屏幕、宣传栏、微博、微信等形式宣传专项整治工作, 在机关大厅开设了专项整治工作宣传展板、在楼道走廊等场所悬挂职业道德、格言警句, 使专项整治工作自然和谐地融入到财政党员干部的习惯之中, 营造出风清气正的良好环境。
3.尽快建立部门信息共享与比对机制
农户家庭财产和家庭收入存在一定的隐蔽性和动态性, 而且低保对象在接受家庭经济状况调查时, 往往隐瞒一些隐性收入和财产。要解决这个问题, 必须建立部门间信息共享及比对机制。长期以来, 公安、房产、工商、税务、住房公积金、人社、财政、农机、金融、民政等部门之间出于对公民个人信息的保护和法律法规的保密规定等原因, 各自为政, 信息封闭, 形成沟通壁垒。各级政府关于低保工作虽然明文规定了各部门要配合, 但是缺乏刚性约束。因此, 应尽快建立部门信息共享与比对机制, 明确部门无偿提供信息的法律责任。并以国家法律条文的形式规定和固定下来。
4.实现城乡低保一体化
我国在1997年就实行了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 而且农村低保标准增幅远远跟不上城市低保的提标速度。桐柏县城市低保人均补差为225元/月, 农村低保人均补差为115元/月, 城乡差距显而易见。随着城乡经济的一体化, 农村居民和城市居民的消费支出已无多大区别, 水、电、煤气、米、油等基本生活必需品已经实现城乡同价。在这种情况下, 如果任由城市低保和农村低保各行其道, 那么差距将继续拉大, 这是对农民的一种不公平, 也背离了党中央提出的“工业反哺农村, 城市支持农村”“统筹城乡发展”“公平、公正、公开”“保障和改善民生”的要求。尤其需要指出的是, 随着户籍制度改革的发展, “农业人口”和“非农业人口”的概念将会变得模糊, 农村居民和城市居民的户口将会实现一体化, 统称为“居民户口”, 在这种大趋势下, 消除城乡壁垒, 逐步缩小城乡低保保障差距, 从而实现城乡低保一体化已是必然。当前, 有必要进一步扩大农村低保保障面, 进一步提高农村低保保障标准, 实现城乡困难人口在低保方面的同等待遇, 从而提升农村贫困人口的幸福指数。
5. 完善顶层设计, 调整国家低保政策
家庭贫困原因多种多样, 并不局限于“低收入”一种类型。一些家庭的人均收入虽然高出了低保标准, 但是家庭负担过重, 开支很大, 导致入不敷出。这些家庭生活的艰辛程度甚至远远超过了那些“低收入家庭”, 他们更应得到党和政府的关心与救助, 更应纳入保障范围。因此, 应适时完善顶层设计、调整国家低保政策、修改低保对象的确认条件, 既要考虑收入因素, 又要考虑财产因素, 更要考虑支出因素, 将低保对象确认条件修改为“家庭收支盈余额低于当地最低生活保障标准的居民人口”。
6. 强化就业技能培训, 创新城乡救助模式
目前, 桐柏县基本上是被动的救济, 即“输血机制”。这种机制是必要的, 但如果不把握好“度”的问题, 则会助长救济对象的依赖思想。对有条件的救助对象要从劳动技能、文化教育、生产发展、经营服务等方面进行切实可行的帮助和扶持, 大力鼓励农村闲置劳动力参加就业技能培训, 积极搭建就业技能培训平台, 对农村劳动力实施就业技能培训指导, 帮助这些低保对象户掌握1—2门实用农业技术, 鼓励并支持他们兴办种养殖业, 增强自我解困能力, 从根本上脱贫致富。
7. 搭建互帮互助平台, 推动城乡救助社会化
要在农村大力搭建“互帮互助”平台。以低保对象生产、生活需求为着力点, 引导建立不同需求的低保互助小组, 做到生产互助、生活互助、信息互助。针对低保对象的实际情况, 大力倡导“和谐相处、互帮互助”精神, 形成“一人有难众人帮”的格局, 解决生产生活中的困难。积极地推行结对帮扶活动, 动员和组织社会各方面力量, 集中人力、物力、财力, 有计划地解决低保对象的实际困难。发挥农村社区优势, 拓展互帮互助空间, 架好互帮互助桥梁。
8. 整合资源, 大力发展慈善事业
除各级政策保障资金投入外, 还可借助社会力量, 发挥民间资本作用, “劝富济贫”, 通过发行彩票、开展捐助等多种途径, 引导社会资金积极投入慈善事业。借助慈善力量, 支持和参与农村社会救助事业。解决部分资金不足的难题。
9. 强化监督检查责任
切实强化监督检查责任追究。加大有关部门的监督检查力度, 违纪违规问题及时查处和纠正。保障正确享受城乡低保五保人员政策落实。为桐柏县涉农惠民资金发挥最大效益提供有效监督。
摘要:桐柏县城乡最低生活保障的标准和覆盖面每年都在稳步增长, 资金管理发放也在不断规范化, 为该县维护社会和谐稳定做出了积极贡献。但该县城乡低保资金在管理发放中仍存在一些问题, 需要加以完善和提高。
河南省城乡居民低保“底线”划定 篇4
河南省城乡居民低保标准划定“底线”:城市低保月标准原则上不低于300元, 农村低保年标准原则上不低于1 800元。4月15日, 记者从河南省民政厅获悉, 近日, 河南省民政厅、财政厅联合下发了《关于做好2013年城乡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和农村五保供养工作的通知》 (以下简称《通知》) , 专门对此进行了规定。
《通知》明确, 省内各地要根据当地经济社会发展、物价水平和居民消费性支出等因素适时调整城乡居民最低生活保障标准, 由市级人民政府民政部门或县级人民政府民政部门会同同级财政、统计、物价等部门制定, 报同级政府批准后, 以政府名义出台。城市低保月标准原则上不低于300元, 农村低保年标准原则上不低于1800元。城市低保资金必须做到按月发放。农村低保资金按季度发放, 要确保每季度初10天内发放到位, 有条件的地方也可以按月发放。
同时, 加强农村五保供养服务机构管理, 提高农村五保集中供养对象入住率。2013年, 河南各地农村五保供养对象集中供养率要达到47%。按照要求, 县级人民政府要将农村五保供养服务机构管理经费、人员工资和其他相关费用列入县级财政预算, 工作人员工资不得低于当地最低工资标准。提高农村敬老院管理服务水平, 确保五保对象住得进、留得住、过得好, 并防止各类安全事故的发生。
我国城乡低保标准将与物价挂钩 篇5
《意见》规定, 各地要运用基本生活费用支出法、恩格尔系数法或消费支出比例法制定城乡低保标准, 建立和完善城乡低保标准与物价上涨挂钩的联动机制, 并随着当地居民生活必需品价格变化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定期调整。
《意见》指出, 各地要将规范城乡低保标准制定和调整工作作为当前健全完善城乡低保制度的一项重要任务, 加强领导, 精心组织, 切实抓紧、抓实、抓好。
《意见》明确, 进一步规范城乡低保标准制定和调整工作, 要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 按照党的十七届五中全会关于“努力实现居民收入增长和经济发展同步, 低收入者收入明显增加”和“实现城乡社会救助全覆盖”的总体要求, 坚持科学性、合理性、动态性、规范性等基本原则。
城乡低保档案管理 篇6
重庆市梁平县自1997年启动城乡低保工作, 近年来, 该县的各级民政部门按照摸清底数, 扩大范围, 提高标准, 加强管理, 逐步实现应保尽保的工作思路, 使城乡低保工作取得了明显成效。一是继续推进城乡低保规范化管理。全面开展核查工作, 实现动态管理;严格审批程序, 实行阳光操作;坚持分类施保, 确保资金补贴合理;抓实信息化建设, 推进城乡临时救助工作。二是城乡低保工作实现应保尽保。该县2013年有城镇低保对象3857户6850人, 占非农人口的3.6%, 人均月补差为204元, 发放城镇居民生活保障金及各类补助金1264万元;农村低保对象12246户28335人, 占全县农村总人口的3.9%, 人均救助达到了1602元, 发放农村低保金及补助资金4540万元。三是着力打造“阳光低保”, 城乡低保法规执行工作全面展开。县民政局从2013年5月开始, 会同县纪委、监察部门, 组成5个调研督查工作组, 深入到全县33个乡镇 (街道) 对城乡低保工作领域的法规制度执行工作进行专项检查。通过检查, 进一步规范该县城乡低保工作申请审批程序, 提高管理水平和工作质量, 树立良好的社会形象。四是再次提高城乡低保保障线标准。2013年10月, 该县城市低保保障线标准提高到每人每月340元, 农村低保保障线标准提高到每人每月195元。
虽然梁平县已形成了较为完备的城乡低保制度体系, 在保护城乡弱势群体、解决贫困问题以及维护社会公平和稳定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但在实际操作中存在着政策宣传不到位, 群众认识有差距;低保工作不规范, 有的对象难界定;动态管理不严密, 信息不够透明;监督机制不健全, 违规成本低等问题, 亟待我们在今后的工作中完善机制, 确保城乡低保工作落实。
2 完善城乡低保工作的机制思考
2.1 加强宣传, 在提高城乡低保认识上完善机制
1) 加强对广大群众的宣传。要充分发挥舆论宣传的正面引导作用, 通过报刊、电视、广播、网络等新闻媒体和召开群众会议, 印发宣传卡册, 书写墙体标语等多种形式, 深入持久地开展低保政策宣传, 使城乡低保的政策、法规、制度和审批程序、动态管理家喻户晓, 让广大群众树立正确的低保观念, 根除等、靠、要的想法, 明白只有自力更生、艰苦奋斗才能改变贫穷落后的现状, 从而为低保工作健康有序发展营造一个良好的氛围。
2) 加强对工作人员的培训。各级党委要将低保业务培训列入年度干部教育培训计划, 各级民政部门要积极创造条件, 组织城乡低保工作人员特别是村级低保协管员进行培训, 让他们进一步了解国家低保政策的意义和作用, 提高政策水平和业务能力。尽快建设一支素质高、能力强、业务精的城乡低保工作队伍。
2.2 健全制度, 在加强城乡低保管理上完善机制
1) 完善制度。一要不断完善城乡低保政策, 制定完善的低保资格准入制度、听证制度、民主评审制度、分类管理制度、公示制度、监督核查制度、档案管理制度及适时提高保障标准等制度。同时完善低保配套政策, 出台详细的实施方案。二要严格执行制度, 阳光规范操作。要严格执行城乡低保政策, 加强低保工作的规范化建设, 做到程序明确、操作规范、方法简便, 保证低保评定发放公开、公平、公正。还要进一步完善个人申请、村 (居) 委会评议审查、乡镇审核、县级民政部门审批的运行机制。
2) 加强管理。一是坚持动态管理, 定期审核低保家庭人口和收入状况, 做到低保类别清、致贫原因清、补差金额清、家庭收入清、家庭住址清, 及时调整家庭经济条件有所变化的低保对象, 做到该进则进、该出则出, 杜绝“一保定终生”和保障标准长期不变等现象, 切实建立公平、公正、公开的动态管理长效机制。二是建立定期入户调查制度, 随时了解低保户情况。各级党员干部要坚持走群众路线, 发动广大群众监督, 确保低保金用在最困难的居民身上, 充分体现党的温暖。
2.3 严格程序, 在规范城乡低保审批上完善机制
1) 完善认定条件。在实际操作中, 要进一步明确从家庭成员、家庭收入和家庭财产三个方面认定最低生活保障对象的具体条件, 完善认定标准体系, 切实做到以标准为参照, 实行差额救助。一是规范共同生活家庭成员认定条件。最低生活保障以家庭为单位按户施保, 每户应是共同生活的具有法定赡养、抚养、扶养关系的家庭人员。二是完善家庭收入核算认定条件。要进一步完善家庭收入核算办法, 细化家庭收入计算项目和方法, 科学量化核算申请人的家庭收入。三是明确家庭财产超标认定条件。将家庭财产状况纳入最低生活保障认定条件, 完善家庭财产状况认定办法, 明确不符合保障条件的财产超标认定情形。
2) 优化审批程序。一是规范申请受理。最低生活保障实行居住地申请, 凡符合条件的城乡居民, 由户主或者其代理人直接向乡镇政府民政办提交申请, 也可通过所在地的村 (社) 委员会向乡镇政府提出申请。二是强化调查审核。乡镇政府作为审核最低生活保障申请的责任主体, 应会同村 (社) 委员会对申请家庭逐一入户调查, 组织群众代表进行民主评议, 主管领导会同相关人员共同详细核查申请材料的真实性和完整性, 再集体研究提出是否救助和救助金额的审核意见。三是严格把关审批。县民政局是最低生活保障审批的责任主体, 在作出审批决定前, 应当全面审查乡镇政府报送的调查材料和审核意见, 并按照不低于30%的比例入户抽查, 然后通过评审会讨论决定。四是增强公示实效。全面实行审批公示制度, 县民政局作出书面审批前, 应将拟审批纳入和不予纳入保障的家庭相关信息在乡镇政府和村 (社) 委员会政务公开栏进行公示, 公示的内容要全面, 公示期不少于7天。同时, 坚持享受对象长期公示制度。
2.4 加强监督, 在强化城乡低保责任上完善机制
1) 落实管理责任。一要分级落实管理责任。县政府承担最低生活保障政策制定、资金投入、工作保障和监督管理责任。乡镇政府要健全工作机构, 加强队伍建设, 确保力量到位, 提供经费保障。二要建立健全低保工作行政责任制和责任追究制。督促民政、财政、劳动和社会保障、统计、物价、审计、工会等部门, 立足自身职责, 积极发挥职能作用, 形成“政府领导、民政主管、部门配合、基层落实”的社会救助工作机制, 共同做好城乡低保工作。
2) 加强监督考核。一是各方面参与监督。加强各级政府对所属民政部门及其所属村 (社) 低保工作机构的监督, 强化政府监督;加强县级民政部门对下级民政部门及其所属村 (社) 低保工作机构的监督, 强化上级监督;加强各级财政、审计、纪检监察部门对同级民政部门及其所属村 (社) 低保工作机构的监督, 强化审计监督;充分发挥村 (社) 务监督委员会的职能, 全程监督对低保对象的审定和资金的发放;向社会发放监督卡, 公布举报范围、电话等, 强化社会监督;加强不定期抽查监督。各级政府和有关部门要不定期深入农户进行抽查, 对享受农村低保对象的登记、清理、审核、资金发放情况进行监督。二是严格考核追责。各级政府要将低保工作纳入科学发展考评体系, 建立低保考核制度, 明确评估指标、考核方式和奖惩措施。县政府要把低保政策落实情况纳入各乡镇政府综合目标考核, 考核结果作为领导班子和相关领导干部综合考核评价的重要内容, 作为干部奖惩任免的重要依据。对因工作重视不够、管理不力, 发生重大问题、造成严重社会影响的各级政府和部门负责人, 以及在低保审核审批过程中滥用职权、玩忽职守、徇私舞弊、失职渎职的工作人员, 要依纪依法追究责任。
2.5 社会救助, 在推动城乡低保脱困上完善机制
1) 建立全方位救助体系。进一步完善以最低生活保障为主体、社会帮扶为辅助、配套优惠政策为补充、村 (社) 组织为依托的社会救助体系, 加强临时救助工作, 加大资金投入, 完善实施办法, 强化与最低生活保障在制度层面和操作层面的有效衔接, 形成针对贫困人口的多层次、全方位的救助机制, 构建保障城乡贫困群众基本生活的安全网。
2) 健全就业援助机制。进一步完善最低生活保障与就业联动政策, 健全城乡困难群众的长效帮扶机制, 特别是低保对象在务工、个体经营和医疗、教育、法律援助等方面的优惠政策或帮扶措施, 通过免费职业指导、职业介绍和就业培训, 帮助其寻求就业渠道或脱贫项目, 增强自身“造血”机能, 尽早脱贫致富。
摘要:低保是我们党和政府一直关注的民生工作, 可当前低保工作存在群众认识有差距、低保工作不规范、动态管理不严密、监督机制不健全等问题。需要在提高城乡低保认识上、管理上、审批上、责任上和脱困上完善机制, 确保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人民群众。
城乡低保档案管理 篇7
城市低保工作的有效开展, 是维护我国社会稳定, 促进我国经济健康持续发展的关键。现阶段, 我国已经对低保的相关制度进行完善, 但是其依然存在一定的问题。城市低保乱象的出现, 逐渐暴露出了一系列的问题。作为社保资源的重要一部分内容, 城市低保档案的管理效果直接影响了低保工作的有效开展。本文对“城市低保乱象”进行了分析, 并且探讨了低保档案管理相关工作的开展思路。
1.“城市低保乱象”浅析
近年来, 社会中逐渐出现了一系列低保制度实施中的一些不正当现象。现阶段我国低保制度不断完善, 并且相关的优惠政策的出台以及补助标准的增加, 造成了一部分混吃混喝的现象, 一些虚假低保的情况时有发生, 一部分单位和低保对象也存在相互勾结的问题。部分单位为低保对象开具虚假的相关收入证明, 对他们的工资收入进行隐瞒, 一些毫无关系的低保人员也可以享受低保的政策, 这种不正当的关系保的现象在个别地方甚至较为严重。另外, 在低保检查过程中, 一部分单位为了应付低保检查采取“表演”的方式, 使得相关低保管理部门的人员不能真正了解低保工作的开展情况。这种不正当的低保问题, 导致了一些真正需要政府救济, 符合低保标准的家庭不能得到救济, 而一些生活水平较为富裕的家庭则享受着这些本不应该属于他们的待遇。
2. 造成“城市低保乱象”的相关原因
低保档案管理工作中的一些问题, 是导致“城市低保乱象”的最主要原因。不同地区低保的标准和相关确定原则存在一定的不同和差异性, 在对于低保对象材料收集的过程中, 其需要保障相关材料齐全。而档案管理工作开展中, 对于材料收集过程缺乏一个有效的监督控制, 低保对象的相关档案材料不齐全, 在真实性和质量控制上存在一定的问题。相关档案管理部门对低保档案管理工作的重视程度不足, 相关低保档案材料的收集缺乏时效性的控制。部分档案管理人员兼职其他工作, 没有经过专门的低保档案管理培训, 在档案管理工作开展中存在一定的不专业性问题。另外, 在低保档案管理工作开展中, 对于国家的相关管理规范和标准执行不到位, 档案管理方式不够统一。
3. 低保档案管理工作的开展思路
第一, 对低保档案管理的相关内容进行细化。纵观现阶段低保档案管理工作中存在的一系列问题, 细化低保档案管理制度, 明确相关管理办法是低保档案管理工作的开展前提。相关制度中应该明确低保档案材料的收集、存放、保管、分类等不同方面的内容, 并且对于相关档案管理人员进行专项培训工作, 保障低保档案管理工作的效果。
第二, 构建专项低保档案管理制度。低保档案管理工作的开展, 需要具有一套高效的低保档案管理制度。相关档案管理人员要积极参与档案管理工作的培训, 提高自身档案整理、收集、统计和保管水平, 让档案管理工作有序、高效地开展。对于一些低保文件和材料, 档案管理人员要进行全面的整合, 严格执行相关的低保政策, 提高低保档案材料的完整性。针对现阶段的低保档案资料, 要定期的进行清理, 让低保档案材料全面的得到控制。在低保档案管理过程中, 也要积极准备上级的检查和指导, 积极配合各项监督工作, 让低保档案管理工作更加规范、有效地开展。另外, 针对低保工作的开展需求, 档案管理工作也需要积极开展信息化方面的建设。针对电子档案管理工作的各项需求, 相关的民政部门要对内部各项的管理制度进行创新和完善, 结合自身的需求构建一套科学的信息化管理平台, 让低保档案管理工作的效率得到保障, 减少和控制行政成本, 促进档案管理工作的信息化水平的提高。
第三, 加强低保档案管理工作的落实效果。低保档案管理工作的开展应该结合实际情况进行相应的调整, 并且依据不同地区的不同情况制定出不同的标准。在低保档案管理工作开展的过程中, 调控效果的保障需要相关人员进行深入的调研, 确保各项低保政策的落实效果得到保证, 更好地维护当地经济持续发展和社会的和谐稳定。在档案管理的过程中, 相关人员要对一些低保工作开展的效果进行及时的统计, 并且做好记录进行归档。对一些档案数据的管理, 也要做好统一化处理, 在发现一些不符合低保政策和相关标准的档案内容进行及时的处理。
第四, 提高对低保档案工作的关注程度。作为我国社会保障工作中的重要一部分内容, 低保工作的开展效果直接关系到地方社会的稳定。在我国低保工作不断开展推进的今天, 很多低保政策和相关制度都被社会公众所了解, 而低保档案本身的重要性也在逐渐凸显。作为低保工作记录的重要载体, 提高档案管理工作的开展水平, 可以让低保工作的开展具有更好的保障, 让广大社会民众对低保工作有一个更加清晰明确的认识, 同时也可以有效地对当前城市低保问题进行解决。
结束语
总而言之, 造成“城市低保乱象”的原因有很多, 而低保档案管理工作则是众多原因中的一个主要原因。低保档案管理工作的开展, 实现了对低保档案材料的收集, 加强低保档案管理工作可以有效地提高低保工作开展的实效性。另外, 相关的低保管理部门要提高对低保档案管理工作的重视程度, 给低保档案收集提供积极的配合和帮助, 更好地落实国家的低保政策, 从而真正的实现对“城市低保乱象”的有效控制。
参考文献
[1]刘生辉.试论城市低保档案的规范化管理[J].现代妇女 (下旬) , 2014 (12) .
【城乡低保档案管理】推荐阅读:
城乡低保档案07-04
大乘镇城乡低保动态管理制度10-17
城乡低保05-27
城乡低保工作总结08-27
城乡低保年审工作总结06-05
城乡低保申请处理工作措施09-03
城乡低保家庭认定申请书06-08
城乡低保制度历史现状与前瞻07-12
城乡低保自查自纠工作汇报07-30
上半年21市州上调城乡低保标准(已上传)08-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