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低保

2024-10-07

城市低保(共11篇)

城市低保 篇1

引言

城市低保工作的有效开展, 是维护我国社会稳定, 促进我国经济健康持续发展的关键。现阶段, 我国已经对低保的相关制度进行完善, 但是其依然存在一定的问题。城市低保乱象的出现, 逐渐暴露出了一系列的问题。作为社保资源的重要一部分内容, 城市低保档案的管理效果直接影响了低保工作的有效开展。本文对“城市低保乱象”进行了分析, 并且探讨了低保档案管理相关工作的开展思路。

1.“城市低保乱象”浅析

近年来, 社会中逐渐出现了一系列低保制度实施中的一些不正当现象。现阶段我国低保制度不断完善, 并且相关的优惠政策的出台以及补助标准的增加, 造成了一部分混吃混喝的现象, 一些虚假低保的情况时有发生, 一部分单位和低保对象也存在相互勾结的问题。部分单位为低保对象开具虚假的相关收入证明, 对他们的工资收入进行隐瞒, 一些毫无关系的低保人员也可以享受低保的政策, 这种不正当的关系保的现象在个别地方甚至较为严重。另外, 在低保检查过程中, 一部分单位为了应付低保检查采取“表演”的方式, 使得相关低保管理部门的人员不能真正了解低保工作的开展情况。这种不正当的低保问题, 导致了一些真正需要政府救济, 符合低保标准的家庭不能得到救济, 而一些生活水平较为富裕的家庭则享受着这些本不应该属于他们的待遇。

2. 造成“城市低保乱象”的相关原因

低保档案管理工作中的一些问题, 是导致“城市低保乱象”的最主要原因。不同地区低保的标准和相关确定原则存在一定的不同和差异性, 在对于低保对象材料收集的过程中, 其需要保障相关材料齐全。而档案管理工作开展中, 对于材料收集过程缺乏一个有效的监督控制, 低保对象的相关档案材料不齐全, 在真实性和质量控制上存在一定的问题。相关档案管理部门对低保档案管理工作的重视程度不足, 相关低保档案材料的收集缺乏时效性的控制。部分档案管理人员兼职其他工作, 没有经过专门的低保档案管理培训, 在档案管理工作开展中存在一定的不专业性问题。另外, 在低保档案管理工作开展中, 对于国家的相关管理规范和标准执行不到位, 档案管理方式不够统一。

3. 低保档案管理工作的开展思路

第一, 对低保档案管理的相关内容进行细化。纵观现阶段低保档案管理工作中存在的一系列问题, 细化低保档案管理制度, 明确相关管理办法是低保档案管理工作的开展前提。相关制度中应该明确低保档案材料的收集、存放、保管、分类等不同方面的内容, 并且对于相关档案管理人员进行专项培训工作, 保障低保档案管理工作的效果。

第二, 构建专项低保档案管理制度。低保档案管理工作的开展, 需要具有一套高效的低保档案管理制度。相关档案管理人员要积极参与档案管理工作的培训, 提高自身档案整理、收集、统计和保管水平, 让档案管理工作有序、高效地开展。对于一些低保文件和材料, 档案管理人员要进行全面的整合, 严格执行相关的低保政策, 提高低保档案材料的完整性。针对现阶段的低保档案资料, 要定期的进行清理, 让低保档案材料全面的得到控制。在低保档案管理过程中, 也要积极准备上级的检查和指导, 积极配合各项监督工作, 让低保档案管理工作更加规范、有效地开展。另外, 针对低保工作的开展需求, 档案管理工作也需要积极开展信息化方面的建设。针对电子档案管理工作的各项需求, 相关的民政部门要对内部各项的管理制度进行创新和完善, 结合自身的需求构建一套科学的信息化管理平台, 让低保档案管理工作的效率得到保障, 减少和控制行政成本, 促进档案管理工作的信息化水平的提高。

第三, 加强低保档案管理工作的落实效果。低保档案管理工作的开展应该结合实际情况进行相应的调整, 并且依据不同地区的不同情况制定出不同的标准。在低保档案管理工作开展的过程中, 调控效果的保障需要相关人员进行深入的调研, 确保各项低保政策的落实效果得到保证, 更好地维护当地经济持续发展和社会的和谐稳定。在档案管理的过程中, 相关人员要对一些低保工作开展的效果进行及时的统计, 并且做好记录进行归档。对一些档案数据的管理, 也要做好统一化处理, 在发现一些不符合低保政策和相关标准的档案内容进行及时的处理。

第四, 提高对低保档案工作的关注程度。作为我国社会保障工作中的重要一部分内容, 低保工作的开展效果直接关系到地方社会的稳定。在我国低保工作不断开展推进的今天, 很多低保政策和相关制度都被社会公众所了解, 而低保档案本身的重要性也在逐渐凸显。作为低保工作记录的重要载体, 提高档案管理工作的开展水平, 可以让低保工作的开展具有更好的保障, 让广大社会民众对低保工作有一个更加清晰明确的认识, 同时也可以有效地对当前城市低保问题进行解决。

结束语

总而言之, 造成“城市低保乱象”的原因有很多, 而低保档案管理工作则是众多原因中的一个主要原因。低保档案管理工作的开展, 实现了对低保档案材料的收集, 加强低保档案管理工作可以有效地提高低保工作开展的实效性。另外, 相关的低保管理部门要提高对低保档案管理工作的重视程度, 给低保档案收集提供积极的配合和帮助, 更好地落实国家的低保政策, 从而真正的实现对“城市低保乱象”的有效控制。

参考文献

[1]刘生辉.试论城市低保档案的规范化管理[J].现代妇女 (下旬) , 2014 (12) .

[2]章研.浅谈低保档案的特点及管理[J].青年文学家, 2013 (36) .

城市低保 篇2

您好,我是xxxx学生。这份问卷的调查对象是城市低保人群,目的在于了解城市低保人群的生活现状。本次调查不署名,您在填写时不要有任何的顾虑。每一道题都没有标准答案,请按照您的真实情况填写。我们会严格保密。谢谢合作!

01.您年龄是多少()

A、18—30岁 B、30—40岁 C、40—50岁D、50—60岁E、60—70岁

02.您的教育程度()

A、小学及以下B、初中 C、高中(或中专、大专、技校)D、大学本科及以上 03.您家的月平均人收入(不含低保收入)是()

A、300元以下B、300元—600元C、600元—900元D、900元以上

04.您目前的职业:()

A、企事业单位管理人员B、企业工人 C、企事业单位一般职员D、专业技术人员、教师、医生E、商业服务业人员 F、个体户G、暂无固定工作者H、其他05.您共同生活的家庭人数:__________人。其中,需要抚养的子女人数:__________人,需要赡养的老人人数:___________人。

06.导致你们家庭生活困难的原因是什么?()

A、失业 B、严重疾病 C、残疾受 D、教育程度低 E、缺乏工作技能

07.政府对于每月的低保发放是否及时到位?()

A、是B、否

08.您每月领取的低保补助是多少?()

A、100元以下B、100-200元C200-300元D、300-400元E、400元以上 09.面对物价上涨,您会采取什么应对措施()【可多选】

A、不用,目前的物价我可以应对B、减少主食开支C、减少副食开支

D.减少教育开支 E、减少医疗开支 F、减少服装开支 G、其它

10.下面物品中,您家拥有哪些?【可多选】

①固定电话②手机③电视机④洗衣机⑤电磁炉(微波炉)

⑥电动车⑦摩托车⑧冰箱⑨电脑

11.当有额外较大支出时,您选择()【可多选】

A、向亲友借 B、银行贷款 C、我自己有存款 D、向社区求助 E、向社会求助

12.家庭经济困难,您最希望得到帮助的是什么?()

A、给予物质上的帮助,解决温饱问题B、解决子女的教育问题C、解决家人的医疗问题D、帮我找一份工作,让我能自力更生E、其他(请写明)

13.领取低保金,您是否受到歧视?()

A、完全没有B、有一少部分人会歧视C、较多人会歧视 D、很多人会歧视

14.领取低保,您有什么感受?()

A、这没有什么 B、感谢政府的帮助 C、心中有加大失落感 D、感觉会受到歧视 E、其它

15.您认为现在的社会救助金是否能满足您的生活所需:

A、远远不够B、差不多C、能维持基本生活所需,但一有额外支出就不够

城市低保 篇3

关键词:城市低保制度;马丁法;低保标准;调整机制;财政负担

中图分类号:D632.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0-4149(2015)01-0108-08

DOI:10.3969/j.issn.1000-4149.2015.01.011

收稿日期:2014-09-02;修订日期:2014-12-06

基金项目: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重大项目“养老保险城乡统筹政策优化研究——基于养老金与财政动态契合的视角”(14JJD630012);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优化:基于养老金给付与财政补贴的动态契合视角”(71303101);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一般项目“新型农村养老保险制度优化下的财政适度负担水平研究”(13YJCZH003);辽宁省社会科学规划基金项目“应对辽宁人口老龄化财政政策研究”(L12BRK003)。

作者简介:边恕,经济学博士,辽宁大学人口研究所教授,武汉大学社会保障研究中心·社会保障与民生安全协同创新中心研究员;孙雅娜,经济学博士,辽宁大学新华国际商学院教授;郝悦,辽宁大学人口研究所硕士研究生。

Urban Resident Minimum Living Standard Determination and the Indexation Adjustment

Mechanism Design: Illustrated by the Example of Liaoning

BIAN Shu1,2, SUN Yana3, HAO Yue1

(1. Institute of Population Research, Liaoning University, Shenyang 110036,China;

2.Center for Social Security Studies·Social Security and Life Security Collaborative

Innovation Center ,Wuhan University,Wuhan 430072,China; 3. Sun Wah

International Business School, Liaoning University, Shenyang 110136,China)

Abstract:This paper measured and calculated food line, low and high poverty line based on the reality of social and economic data of Liaoning province using the method of Martin. Comparing with the real low standard this paper found that real standard lies between food line and low poverty line, so it can’t meet the recipients diversity demand. This paper got the dynamic adjustment of low standard of Liaoning province by building an adjustment mechanism of food price index, consumer prices per capita income combination index, the growth rate of per capita income. After comparing with fiscal moderate burden of Liaoning province, this paper also found that local government can not only bear the burden of adjusted low standard, but also entirely borne the low and high poverty line calculated by Martin method. Finally, this article put forward some countermeasures like determining low standard scientifically,realizing the unity of baseline fairness and diverse demand, designing dynamic adjustment mechanism, building multivariate security cohesion mechanism.

Keywords:urban subsistence allowance system; Martin method; lowest standard; adjustment mechanism; financial burden

城市低保 篇4

关键词:低保,社区义工,城市低保义工制度,社会救助,四川省平昌县

1 城市低保义工制度的争议

1999年9月《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条例》将城市低保救助对象从传统的社会救济对象 (三无人员和国家有关政策规定的特殊对象) 扩展到更多有实际困难的城市居民, 虽然扩大了覆盖面, 但是也带来了很多问题, 一方面很多不该享受低保的人领取了低保;另一方面出现了“低保懒汉”现象, 他们宁愿靠低保救济生存也不愿自己劳动。为了解决这些问题, 各地纷纷推出政策, 规定在劳动年龄范围内有劳动能力但尚未参加劳动的低保人员必须参与社区义务服务才有资格领取低保资金。这一制度的推行引起了社会各方的争议。

支持者提出该制度体现了权利和义务的对等, 是低保人员回馈社会的一种方式;有利于低保人员融入到社区中去, 体现自己的价值, 增强自己的自信心;有利于减少“低保懒汉”人数, 同时将不符合领取条件的人排除出去;这一制度与西方很多国家如美国、澳大利亚的制度不谋而合, 符合国际趋势。

反对者的观点则针锋相对, 他们认为享受低保是公民的权利而不是恩赐, 政府没有权利也不应当强迫他们参加劳动;认为该规定是对低保人员的歧视, 会损伤他们的自尊心;提出“低保懒汉”只是少数人, 领取“人情保”“关系保”的现象是制度设计的问题, 应该从严格资格审查入手, 而低保义工制度是仅仅是“头痛医头, 脚痛医脚”的做法;该制度有可能会给低保人员增加负担。

2 四川省平昌县城市低保义工制度分析和评价

2.1 制度制定层面

(1) 对象限定。

平昌县规定凡男性未满60周岁, 女性未满55周岁, 身体条件允许的低保人员都要参加公益劳动, 这一规定有几个问题:一是只规定了年龄上限没有规定年龄下限, 很显然只有劳动年龄范围内的人才应该参与公益劳动, 没有规定年龄下限不利于政策执行;二是没有提到“有时间参与公益劳动”和“尚未就业”这两个前提, 有的低保人员可能没有就业岗位但是家里有小孩、老人或者病人需要照顾没有时间参与公益劳动, 有的低保人员可能自己有就业岗位因此没有多余时间参与公益劳动, 显然这些人不应成为制度包括的对象。

值得一提的是, 现实情况是非常复杂的, 制度设计再周到也有不完善的地方, 比如低保人员自己摆摊卖东西, 规模小赚钱少, 究竟算不算是“尚未就业”的人呢?之所以举这个例子, 是为了说明政府在具体认定对象的时候要考虑到低保对象的具体情况, 不能简单的一刀切。

(2) 时间要求。

参加社区义工是为了回馈社会, 体现自身价值, 在时间上应当适中, 太少体现不出作用, 太多则会给低保人员造成过多的负担, 甚至引起他们的不满, 因此规定一个合理的时间是很重要的。

平昌县规定的是每人每年不少于30小时的劳动时间, 每月参加劳动两次, 应该说这个要求是很容易达到的, 在制度推行初期, 可以按这个较低的标准试行, 当制度推行了一段时间后, 则应当根据具体情况适当增加时间要求, 以达到让低保对象回馈社会, 服务社会的目的。

(3) 奖惩措施。

奖惩措施是体现制度威慑力的部分, 社区义工制度暗含了不参与义工劳动就不能领取低保金的惩罚措施。如第一部分提到的, 很多反对该制度的人的理由也在这里:他们认为低保作为一项社会救助制度应当是公民的一项权利, 不应当有附加条件。他们认为强制低保对象参加义务劳动把低保制度由权利变成了恩赐。

我认为这种说法是有欠妥当的, 因为从总体上说, 权利和义务总是对等的。之所以在社会救助制度中不强调权利和义务的对等性, 是因为一般认为接受救助的对象没有能力承担相应的义务, 如果不给他们救助, 他们就很有可能无法生存下去, 但是如果前提变化了呢?如果他们有能力有时间来承担义务, 并且承担这项义务本身不会影响他们生存下去的能力, 是不是应当让他们来承担这项义务呢?我认为答案是肯定的, 因为这不仅有利于不同情况的接受救助的对象之间的公平 (主要是有劳动能力但未参加劳动的人和没有劳动能力的人) , 也有利于社会福利的最大化。因此, 只要合理限定了低保义工对象, 低保义工制度的惩罚措施就是合理的。

从奖励措施来看, 也是合理的, 因为这一方面可以使有限的工作资源得到最优的配置 (表现最优的义工一般工作能力也很强) , 另一方面也可以激励低保对象服务社区的积极性。

2.2 制度运行层面

按照规定, 每一个参加义工的低保对象, 以其所属居委会为单位进行登记, 填写《平昌县城市低保对象义工服务登记表》, 颁发《城市低保对象参加义务劳动记录簿》, 用于记录低保对象参加义工服务的时间、地点、内容以及完成质量等。这就把具体工作落实到了每一个居委会, 有利于管理好每一个低保对象的义工服务工作;缺陷是没有建立严格的责任制, 有可能出现弄虚作假、敷衍了事的行为。

2.3 制度效果层面

(1) 减少不符合领取低保资格的人领取低保的现象, 提高保障标准。

家庭经济调查及收入排查是我国低保工作的首要难题。低保义工制度没有出台的时候, 一些不符合领取资格的人可以通过托关系、走后门的方式领取“人情保”、“关系保”, 但是由于多了参加义工的限制, 无疑是增加了一道审核门槛, 有利于减少道德风险, 减少骗保行为。使更多应该得到低保保障的人得到保障, 而且由于领取人数的减少, 有可能提高保障标准。

(2) 减少“低保懒汉”的人数, 低保义工制度成为这类人出去工作的推力。

之所以推行低保义工制度, 一个很大的原因就是出现了很多“低保懒汉”, 他们宁愿领取低保也不愿出去工作, 成为社会的寄生虫, 这类人的存在会造成效率和公平的双重损失, 也是目前低保制度的一个困境之一。

“低保义工制度”使这些人被迫参加劳动, 他们很可能因为这个原因选择进入劳动力市场, 依靠自己的劳动生活, 这对于解决社会保障中普遍存在的“贫困陷阱”“失业陷阱”也有借鉴意义。

(3) 有利于低保人员建立社会责任感, 融入到社区中去。

我们都知道, 低保人员处于社会最底层, 他们的生活状况可能因此陷入封闭、无助的境地, 失去生活的信心, 让低保人员参与社区义务劳动, 可以让他们重新认识到自己的价值, 为社区的发展做出自己的一份贡献, 增加自己和社区的联系, 增强自己的自信心。

(4) 体现“人人为我, 我为人人”的和谐社会思想, 有利于建立良好的社会氛围。

将参加义务劳动作为领取低保的前提条件, 不仅不是一种歧视, 而是体现“人人为我, 我为人人”的和谐社会思想, 作为一个社会人, 我们既从社会上得到各种资源维持自己的生活、获得发展的机会, 也应当为社会作出贡献。

现在迫切需要的就是宣传这种思想, 让更多的人认识和认同这一点, 不要再把低保义工制度当作一种歧视性政策。在此我们可以借鉴国外的制度, 比如澳大利亚、新西兰政府实施的“为救济金而工作项目”、“社区工作项目”, 明确低收入家庭做义工的范围项目及时间要求。

3 城市低保义工制度总体合理性分析

以上结合平昌县城市低保义工制度所做的分析, 还停留在制度层面, 这里则主要从权利和义务、效率和公平层面对这一制度的合理性进行分析。

3.1 从权利和义务层面

从社会保障传统上讲, 社会救助经历了从济贫法传统到现代救助制度的演变。济贫法宣扬了这样一种观念, 贫困是穷人自己的错, 因此, 社会救助制度不是一种社会保障权利, 而仅仅是一种“公共慈善”。因此, 接受救助的穷人必须强制劳动。这一阶段强调义务不强调权利。现代救助制度则认识到造成贫困的原因是多方面的, 因此接受救助是公民的一种权利, 一般认为, 社会救助制度的一大特征是权利和义务的不对等。

我认为, 低保义工制度是社会救助制度的又一重大发展, 它很好的将权利和义务二者结合了起来, 打破了以往认为社会救助只讲权利不讲义务的弊端, 它有利于解决社会保障制度的两大难题:“贫困陷阱”和“失业陷阱”。当然, 强调义务也不是对所有人都要强调, 而是对有劳动能力和劳动时间的低保对象应该要求他们履行义务。

3.2 从效率和公平层面

从公平层面来说, 低保义工制度有利于维持社会的比较公平。这种比较公平是指穷人之间的比较公平, 包括有劳动能力但不参加劳动的低保人员和没有劳动能力的低保人员之间的公平, 低保人员和没有低保的穷人之间的公平, “低保懒汉”和其他低保户之间的公平。

从效率层面来讲, 主要是纳税人的钱是否得到了最充分最有效地利用问题。低保义工制度让社会总福利增加, 是一种帕累托优化, 体现了效率的原则。

综合以上论述, 我认为城市低保义工制度符合权利和义务的要求, 符合效率和公平的考虑, 从总体上说具有合理性。

4 城市低保义工制度完善建议及展望

上文第二部分和第三部分分析了制度的合理性, 但是, 正如第二部分分析的一样, 城市低保义工制度在制度制定和运行方面还不完善, 为了使该制度进一步得到完善, 提出以下几点建议:

(1) 把城市低保义工制度和职业培训、职业介绍等结合起来, 帮助低保人员脱离贫困状态。

低保制度给予低保对象的是资金支持, 但毕竟资金支持是有限度的, 并不能保证低保对象走出贫困状态, 所谓“授人以鱼, 不如授人以渔”, 因此应当将低保制度与职业培训、职业介绍结合起来, 使低保人员早日走出贫困状态。社区义工制度可以增强低保人员的工作能力, 可以在社区义工制度中增加职业培训的内容, 提高低保人员的就业能力。

(2) 科学合理界定低保义工对象, 体现人文关怀。

低保义工对象除了符合在劳动年龄范围内、有劳动能力、尚未就业三个条件外, 还应该考虑其家庭因素, 确定是否有足够的劳动时间, 对于家中有危重病人或者有小孩需要照顾的就不应当强制其劳动, 以免给贫困家庭增加负担。主管机关在判定对象时应当认真对待, 对于确实有困难的给予照顾, 同时要防止弄虚作假的情况出现。

(3) 加强引导, 合理界定公益活动内容。

为了避免制度执行过程中相关管理机构借社区义工名义让义工参与非公益活动, 为自己单位或者个人谋利的情况出现, 应当合理界定公益活动内容, 并要求管理机构对公益活动项目进行公示, 接受社会的监督。

(4) 试点城市低保义工制度, 摸索经验, 在此基础上推广至全国。逐渐使其走上法制化和规范化的轨道。

由上面的分析, 我们得出了城市社区义工制度具有相当的合理性, 应当在全国范围内推广, 但是这一制度目前并没有得到社会上大多数人的赞同, 因此建议在现阶段选取几个城市进行试点, 摸索经验, 寻求大多数人的理解和认同, 在此基础上推广至全国。并在制度较为成熟的时候立法, 将其纳入法制化和规范化管理的轨道。

参考文献

[1]李道荣.低保政策“负效应”思考[J].社会工作:实务版, 2011, (1) .

[2]孙珑.几个城市低保难题的应对之策[J].社区, 2007, (22) .

[3]吴红缨.“低保富翁”——低保制度的悖论[J].中国社会导刊, 2006, (14) .

城市低保政策解答 篇5

一、基本原则、适用范围、及有关部门的职责 1.什么是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

《沈阳市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实施细则》(以下简称《细则》)中指出:我市的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是指与从业人员最低工资标准、失业人员失业保险金标准、退休人员退休金标准、灵活就业人员行业收入评估标准等制度相结合,保障城市居民基本生活最低费用的救济制度。

2.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的基本原则是什么? 实施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坚持公平与效率并重的原则;坚持权利与义务对等的原则;坚持定期救济和临时救济、政策扶持、社会互助、家庭保障相结合,鼓励劳动自救的原则;坚持严格管理、规范管理与实事求是、因户制宜相结合的原则;坚持动态管理和属地化管理的原则。

3.什么人可以申请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待遇?

凡户籍在市区并且常住的城市居民(包括乡镇非农业户口),家庭月人均收入和实际生活水平低于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标准的,均可以申请最低生活保障待遇。

4.民政、财政和其它部门在低保工作中的职责是什么? 沈阳市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工作领导小组,负责会同 民政、财政、劳动、卫生、教育、物价、审计、统计等部门做好城市低保工作,及有关低保配套政策的制定和实施;民政部门负责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的实施、管理、指导和监督检查工作;财政部门负责落实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资金、工作经费和依法监督资金使用情况;劳动和社会保障、养老保险管理中心、工会、卫生、公安、物价、统计、审计、人事、残联等部门在各自的职责范围内负责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的相关工作。

5.区、县(市)民政局、街道办事处和社区的职责是什么?

区、县(市)民政部门负责本地区的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的审核、批准和管理工作;街道办事处负责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的受理、审核、呈报及具体管理工作;社区委员会受政府部门委托,成立低保协审小组,协助审批机构做好申请低保待遇人员的家庭收入、实际生活水平的调查核实、低保对象情况公开等日常管理工作。

二、保障标准和保障对象

6.目前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标准是多少?

从2013年7月1日起执行的我市城市低保标准是:和平区、沈河区、大东区、皇姑区、铁西新区、东陵区、于洪区以及浑南新区、棋盘山风景旅游区、蒲河新城、细河经济区为每人每月490元;苏家屯区、沈北新区及新民市、辽中县、康平县、法库县(政府所在地)为每人每月420元。

7.共同生活的家庭成员怎样认定? 共同生活的家庭成员是指:具有法定的赡养(抚养)关系、户口在一起或长期共同生活的成员。具体有:夫妻;父母与未成年或丧失劳动能力的子女、养子女、继子女、非婚生子女;祖父母、外祖父母与父母双亡的未成年孙子女、外孙子女;子女与无生活来源的父母、继父母;孙子女、外孙子女与子女双亡的祖父母、外祖父母;兄、姐与父母双亡或父母无力抚养的未成年弟、妹;其他经认定长期共同生活的家庭成员。

三、家庭收入确定范围和计算方法

8.家庭收入和家庭月人均收入如何界定?

申请享受城市低保待遇,首先要核查家庭收入。家庭收入是指:共同生活的家庭成员的全部货币收入和实物收入的总和。家庭月人均收入是将家庭收入除以核定的家庭人口数计算。

9.计入家庭收入的项目有哪些?

货币收入包括:工资(指应发工资)、奖金、津贴、补贴、一次性安臵费、经济补偿金或生活补助费、离退休金、基本生活费、失业保险金、存款及利息、有价证券及红利、特许权使用收入、租(赁)收入、接受馈赠和继承收入、赡养费、抚(扶)养费、灵活就业收入和其它应计入的家庭收入。实物收入按市场价折款计入家庭收入。

10.不计入家庭收入的项目有哪些?

不计入家庭收入的项目有:优抚对象的抚恤金、补助金、护理费、保健金等;义务兵的津贴和退伍费;政府颁发的一次性见 义勇为奖金;工伤人员的护理费、补助金;因公死亡人员及其家属享受的一次性抚恤金、丧葬费、生活补助费;因公致残返城知青的护理费;动迁户领取的一次性货币安臵补偿金(唯一一处房产);灵活就业人员个体参加养老保险和医疗保险,按有关规定比照单位承担应扣除的部分;其它经政府认定不计入家庭收入的项目。

11.家庭收入如何调查?

社区委员会对申请低保的受理材料中有关家庭收入的证明进行审核认定,通过采取行业收入评估、家庭收入核查、家庭财产评估、群众监督、跟踪消费、社区评估、民主评议等方法,准确核实保障对象的家庭经济状况和实际收入。

12.灵活就业行业收入评估标准是如何制定的?

灵活就业人员的行业收入评估标准,由各区、县(市)民政部门会同当地工商、劳动、物价、统计、财政、监察等相关部门,根据就业所在区域和年龄、性别、实际就业能力等情况,本着实事求是、科学合理的原则,统一制定评估标准,并报上一级业务部门备案。

四、家庭成员收入计算方法

13.家庭成员收入如何计算?

⑴ 从业人员收入计算: 从业人员是指在国有经济、城镇集体经济、联营经济、股份制经济、其它经济组织及附属机构工作,并由其支付工资报酬的各类人员,包括长期职工和临时职工。符合从业人员身份的,要按照从业人员最低工资标准计算,即:市政府最新公布的从业人员最低工资标准执行。从业人员工资低于最低工资标准的,按最低工资标准计算;从业人员工资高于最低工资标准的,按实际收入计算。从业人员收入目前是按应发工资计算。

⑵ 退休人员收入计算:按实际领取的退休金计算。⑶ 领取失业保险金人员收入计算:按市政府最新公布的失业保险金标准计算。

⑷ 下岗失业人员收入计算:有劳动能力的下岗失业人员重新正式就业的,按从业人员身份计算收入;下岗失业人员未正式就业的,按灵活就业人员的行业收入评估标准计算收入。

⑸ 灵活就业人员收入计算:灵活就业人员是指为社会、单位、家庭或个人提供临时性、季节性、弹性劳务并获取相应劳动报酬,且无法建立或暂无条件建立稳定劳动关系的人员。此类人员按各区、县(市)制定的灵活就业人员的行业收入评估标准计算,实际收入高于行业收入评估标准的,按实际收入计算。

⑹ 灵活就业人员个人缴纳“两险”的收入计算:灵活就业人员个人缴纳养老保险和医疗保险的(凭缴费单据),在计算家庭月收入时,应按照市政府最新公布的缴费基数和缴费比例(统筹)予以扣除。养老保险缴费基数超过上年在岗职工月社平工资标准80%的,不予以扣除;基本医疗保险缴费比例为上年在岗职工月社平工资标准6.8%或者10的,予以扣除。a.个体缴纳养老保险的家庭月收入计算公式:

家庭月应得收入=[家庭月收入-(上年在岗职工月社平工资标准×缴费比例×12%×家庭核定人口数)] b.个体缴纳医疗保险的家庭月收入计算公式:

家庭月应得收入=家庭月收入-上年在岗职工月社平工资标准×6.8%(或者10%)×家庭核定人口数

⑺ 领取安臵费和一次性经济补偿金人员的收入计算:领取安臵费和一次性经济补偿金人员是指:资源枯竭型关闭企业解除劳动关系领取一次性安臵费的国有企业职工,计算收入应从本人领取的一次性安臵费中,扣除3年应缴纳的社会保险费,剩余部分按3年的月平均额计入本人应得收入。计算公式为:

本人月应得收入=(领取的一次性安臵费-3年应缴纳的社会保险费)÷36个月

⑻ 领取经济补偿金的国企职工收入计算:领取经济补偿金的国企职工,计算收入应从本人领取的经济补偿金中,扣除计算经济补偿金月数应缴纳的社会保险费,剩余部分按经济补偿金依据月数的月平均额,计入本人月应得收入。计算公式为:

本人月应得收入=(领取的经济补偿金-计算依据月数应缴纳的社会保险费)÷计算经济补偿金依据月数

⑼ 因征地而“农转非”人员收入计算:家庭因征用土地而“农转非”、并自愿领取一次性补偿金的计算方法:按照《关于解决被征用土地农民基本生活保障若干意见》(沈政发[2004]6 号)规定:在申请城市低保时,征地变户人员已领取的一次性安臵补偿费、土地补偿费计入其家庭总收入和人均收入。计算公式为:

本人月土地补偿收入=(领取的一次性补偿费—应缴纳的社会保险费及其它应扣除的费用)÷36个月

五、劳动能力认定(鉴定)办法

14.劳动能力等级如何划分?

按照《关于进一步做好沈阳市城市低保人员劳动能力认定的通知》(沈民[2005]10号)、《关于劳动能力鉴定有关程序的通知》规定,患病(下岗、失业)人员收入计算须先进行劳动能力的认定。申请低保待遇人员的劳动能力分为以下3个等级:A完全丧失劳动能力、B具有部分劳动能力(部分劳动能力中还可分为大部分劳动能力和小部分劳动能力)、C具备完全劳动能力。

15.劳动能力认定办法?

申请人需提供所在区、县(市)中心医院诊断、病历和相关资料,在居住地街道、社区协审小组和社区居民代表的初步认定基础上,由区、县(市)劳动能力认定小组认定。

16.对劳动能力的认定有异议的怎样解决?

如本人对区、县(市)劳动能力认定小组的认定有异议时,可以向劳动能力鉴定部门提出申请,进行鉴定。具体办法是:

⑴ 申请。本人到市劳动局服务大厅购买《职工非因工伤病劳动能力丧失程度鉴定表》、《职工患病或伤残情况调查表》。⑵ 填表。本人将《职工非因工伤病劳动能力丧失程度鉴定表》、《职工患病或伤残情况调查表》及本人历次就医诊断,交由社区填写并由社区、街道、区三级盖章。

⑶ 体检。本人持上述材料到市劳动部门指定医院(沈阳市中医院)进行体检,体检后将所有材料上报社区。

⑷ 鉴定。社区将所有材料上报街道和区、县(市)民政部门签署意见,由区、县(市)民政局、劳动局统一组织,市劳动能力鉴定部门(每季度)进行鉴定,⑸ 费用。收取的专家鉴定费和因鉴定中需做的各种检查费均由本人承担(专家鉴定费减半收取)。

⑹ 根据认定(鉴定)结果,确定本人的劳动能力和收入。17.如何根据劳动能力认定(鉴定)结果确定本人收入? ⑴ 具有完全劳动能力的是指:身体健康,男16-60周岁、女16-55周岁以内,应首先申请就业。经二次介绍拒不就业,不予受理低保申请或按从业人员最低工资标准计算收入。

对有就业意愿暂未就业的,本人需提供区、县(市)、街道劳动保障服务机构出具的《城市低保人员就业跟踪服务卡》、《城市低保人员接受就业服务承诺书》上签署的非本人原因暂时无法安臵就业的认定证明,可按实际收入计算。

⑵ 具有部分劳动能力未就业的下岗失业人员、丧偶的单亲家庭,应综合考察其家庭生活状况、身体健康状况和实际就业能力,本人收入可酌情计算。对具有部分劳动能力人员“酌情计算收入”这一条,是低保工作的重点和难点。在“酌情计算收入”尺度的把握上,要本着上为政府分忧,下为百姓解难的精神,全面理解和运用好城市低保政策。

“酌情计算收入”,就是要坚决杜绝“视为收入”、“视同收入”、“模拟收入”等简单化、公式化的计算方法,充分体现人性化、合理化的工作理念。具体的说,就是要求社区协审小组,在对具有部分劳动能力人员进行收入评审时,应本着实事求是的原则,从实际出发,从同情照顾弱者、不姑息迁就懒汉的基本点出发,公平公正合理的,酌情按照从业人员最低工资标准的比例(或 “档次”)确定其收入。

例1:某些人以身体有病为由,(有的确实有病,但仍具备部分或大部分劳动能力;有的是通过不正当手段获取到残疾和病历诊断证明),不去根据自身能力去自食其力,但却整日打麻将、游手好闲,隐瞒隐型收入的,可采取群众听证评议的形式,在评审其收入时,可按从业人员最低工资标准的50-80%认定其收入;群众反映较大的,可取消其享受低保待遇。

例2:某些人自己主观上努力工作,但因身体状况,每月只能不定期的工作几天,且收入微薄,可按从业人员最低工资标准的20-50%认定其收入。

例3:有些人具有部分或全部劳动能力,但由于家庭里确有重病卧床病人或幼儿需要照顾,无法从事全日制工作,社区、街 道应动员或帮助其本人找到适合的就业岗位(零工、钟点工),按其行业评估标准计算其收入。对有适合的就业岗位(零工、钟点工)以种种借口不去就业的,可按为其介绍岗位行业评估标准下浮一定的比例计算其本人收入;如确属特殊情况不能就业的,经群众听证评议小组通过,可按实际收入计算。

例4:有些人的身体状况较差或智力不健全,虽然具有部分劳动能力,在个人找不到工作的情况下,社区、街道也不能帮其找到适合的就业岗位,经群众听证评议通过,可按实际收入计算。

⑶ 完全丧失劳动能力的,则按实际收入计算。

完全丧失劳动能力的,也应分为:终身丧失和阶段性丧失,这就需要我们对阶段性丧失劳动能力人员进行动态管理。

六、抚养(赡养)费计算方法

18.子女抚养费是如何规定的?

根据我国《婚姻法》规定,父母离婚后,仍应对未成年人子女尽抚养的义务,对因种种理由不尽抚养义务的一方,应通过司法程序追究其责任。所以,在计算子女抚养费时,法院判决和协议离婚有子女抚养费规定的,按规定计算,并根据离婚年限和收入水平的变化,酌情增减抚养费;无子女抚养费规定的,一般抚养一个子女按承担方本人总收入不低于25%付给,抚养两个以上子女的按承担方本人总收入不低于50%付给。

另外,对离异后,抚养子女一方死亡的,应视为抚养关系变更,应要求另一方对未成年人子女尽抚养义务和责任。因另一 方确实无抚养能力或者失去联系的,子女可单独申请城乡低保。对能够证明确实无法支付抚养费的,可根据实际情况计算抚养费收入。

19.对以办理离婚来规避低保收入核查的情况如何处理? 针对目前低保工作中“假离婚”情况增多的现象,如社区协审小组和广大社区居民,对申请人离婚真实性无法判定的情况下,对离婚后仍共同居住共同生活、无法认定其真实离婚事实的,还应按夫妻共同生活共同计算其家庭收入,符合低保条件的,应按一户申办低保待遇并发放《低保证》;对明知自身无经济能力,却要求独自抚养子女,放弃对方支付抚养费和财产的,并以生活困难无力抚养子女为由申请低保待遇的,按夫妻共同生活、共同计算家庭收入。

20.赡养费如何计算?

孝敬和赡养老人体现了中华民族几千年的传统美德,也是每个子女义不容辞的责任和义务。在申请低保时,要实事求是的根据其申请人子女的经济实力和赡养能力,计算其每个子女对父母的赡养费。

在计算每个子女对父母的赡养费时,首先要计算子女家庭的月人均收入。月人均收入低于保障标准1.5倍的,可不计算该子女的赡养费。子女家庭的月人均收入高于保障标准1.5倍的,其家庭总收入高出部分的25%作为单方父母的赡养费。计算公式为:

赡养费=(子女家庭总收入-城市低保标准×1.5×家庭人 口)×25%

七、特殊情况的收入计算方法

21.征地补偿费如何计算收入?

用征地补偿费购买商品房或者用出售原住房款购买现住房的家庭,购房款低于征地补偿费或者卖房款的差额部分计入家庭收入。

22.对财产被占有的老年人和丧失劳动能力的残疾人家庭收入如何计算?

对财产被占有的老年人和丧失劳动能力的残疾人,财产占有人承担其赡(抚、扶)养责任,赡(抚、扶)养费计入财产持有人的家庭收入。

23.供养关系与经济关系如何认定?

在同一户口共同生活,有法定供养关系与经济关系的应共同计算家庭人口,(含子女在外地就学户口已迁出的)共同计算家庭人口,对虽在同一户口,但属于长期各自独立生活的完整家庭且无法确定供养关系及经济关系的,应单独计算家庭人口,如:兄弟俩已各自成家立业,但同在一套单元两个房间居住的,兄弟俩应各自计算家庭人口。

24.有收入的老人与成年已婚子女共同生活的如何计算收入?

60周岁以上有收入的老人,与成年已婚子女共同生活时,如老人(含配偶,以下同)的月人均收入低于保障标准5倍的,不计入子女家庭收入;高于保障标准5倍的,其高出部分的30%计入子女家庭收入。老人不算保障人口,不享受低保待遇。

25.无收入的老人与成年未婚子女共同生活的如何计算收入?

60周岁以上无收入或享受遗属补贴的老人,与成年无劳动能力的未婚子女共同生活时,符合低保条件的,老人和子女共同享受低保待遇,并参照“三无”人员享受分类救助。

26.家庭成员中同时有非农业人口和农业人口的如何计算收入?

家庭成员中同时有非农业人口和农业人口的,对农业人口有劳动能力的,其本人收入高出当地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标准的部分,计入家庭收入,但本人不计入家庭保障人口。

27.患重大疾病家庭收入的计算?

经三级以上医院诊断,父母患有恶性肿瘤、重大器官移植术或造血干细胞移植术、终末期肾病、重型再生障碍贫血等重大疾病(由市级恒生行政管理部门公布),且子女为全日制本科及以下学历的在校学生及学龄前儿童的,按照实际收入的50%计算家庭收入。

28.因哺乳、护理病人等特殊原因无法劳动或者就业的人员收入如何计算?

有劳动能力的家庭成员中,因哺乳、护理病人等特殊原因确实无法劳动或者就业,并与所在社区建立登记见面制度的,按照 实际情况计算家庭收入。

八、政策性农转非人员享受低保待遇相关问题 29.因在城市购买商品房而农转非的是否可以申办低保? 按照《关于在沈购房落户人员享受低保待遇的规定》(沈民[2003]86号):因在城市购买商品房而政策性农转非人员,自购商品房办理《户口准迁证》之日起5年内,不得申办城市低保待遇。

九、分类救助政策

30.哪些人可以享受按当地城市低保标准上浮30%的分类救助?

无劳动能力、无生活来源、无法定抚养(赡养)人,经相关部门办理低保“三无”认定手续的,均按当地城市保障标准上浮25%享受分类救助。(低保“三无”人员,参照国家、省市《农村五保供养工作条例》等相关标准进行认定)。

31.哪些人可以享受按当地城市低保标准上浮的分类救助? “三无”人员上浮60%。

70周岁以上高龄老人;重度残疾人员(持有《中华人民共和国残疾人证》二级以上的重度残疾人员);长期生活不能自理的重病人员;丧偶单亲家庭中16周岁以下未成年人;本科及以下学历全日制非义务教育阶段学生均按当地城市保障标准上浮30%享受分类救助。

60周岁以上老人;双残户中的残疾人;义务教育阶段学生; 优抚对象均按当地城市保障标准上浮20%享受分类救助。

十、低保申请的受理原则和条件

32.低保申请的受理原则是什么?

低保申请的受理原则是属地化原则,即户籍地和居住地一致的,在户籍地街道受理;如户籍地与居住地不一致,并且不具备户口迁移落户条件的,应由居住地(连续居住6个月以上)的街道受理。

33.长期居住养老院、医院等的人员如何申请低保? 长期居住(1年以上)养老院、医院等非集中供养的人员申请低保时,到户籍所在地街道办事处办理。每月由监护人或者亲属提供生存证明;无监护人或者亲属的,由户籍地社区负责生存认定。

34.居无定所人员如何申请低保?

居无定所人员申请低保时,应提供相对固定居住地。申请人连续居住6个月以上的,可向居住地街道办事处申请办理;如无法提供相对固定居住地时,由其亲属或者监护人提供联系方式,在本人户籍地街道办事处办理。本人或者监护人应按时向低保审批管理部门提交续领申请和生存认定,否则取消其享受低保资格。

35.哪些情况不符合低保条件?

⑴ 虽然家庭月人均收入低于当地城市低保标准,但实际生活消费水平明显高于当地城市低保标准。⑵ 家庭存款数额超过5000元。

⑶ 家庭人均住房标准(建筑面积)明显超标(人均30平方米,1人家庭按2人计算;2人家庭按2.5人计算;2人以上家庭按实际人口计算)的。

⑷ 城市居民三年内购买商品房、高标准装修现有住房或者在本市购房落户,从办理《户口准迁证》之日起不满5年的。

⑸ 家中购买高档非生活必需品(包括高档家用电器、服装、金银首饰、装饰品和其他用品)的;家中有小汽车、摩托车和其它非经营性机动车的;有高值收藏或投资有价证券行为的;有高于当地低保标准的馈赠、礼金支出的;家中饲养按规定需交费办证观赏宠物的。

⑹ 家庭成员有出国留学的、经商、务工的,自费安排子女择校就读的,自费攻读研究生的。

⑺ 动迁地区的居民(政府正式下发动迁通知之日起),暂停办理低保待遇。如家庭遇特殊变故造成生活困难的,可申请临时救助。

⑻ 家庭离异人员主动放弃婚姻存续期内共同财产分割的。⑼ 因家庭成员有赌博、吸毒、嫖娼行为而造成家庭生活困难,且尚未改正的;非法同居、违法收养的;家庭成员经常出入餐饮、娱乐场所消费的。

⑽ 其它政府规定的不能享受城市低保待遇的。

十一、保障金的审批和发放 36.低保申请审批程序有哪些?

⑴ 就业申请。本人身体健康有劳动能力的,首先向街道社保科和区劳动保障部门提出就业申请,填写求职登记,由劳动保障部门提供就业岗位,并出具《城市低保人员就业跟踪服务卡》、《城市低保人员接受就业服务承诺书》等相关证明。

⑵ 申报受理。凡家庭月人均收入和实际生活水平低于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标准的居民,由户主在每月5日前向户籍(居住)所在地街道办事处提出享受最低生活保障待遇书面申请;家庭成员中有劳动能力未就业的,需提供所在街道劳动保障部门签署意见的《城市低保人员就业跟踪服务卡》、《城市低保人员接受就业服务承诺书》等;行走不便或无行为能力的居民可委托他人协助办理;家庭成员中有工作单位的,按照申请人家庭成员中的职工人数,每人填写《职工申请最低生活保障金证明》;填写《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金待遇申请审批表》,并提供有关要件。

⑶ 社区委员会协查。社区建立5-7人协查小组,实行联签制度。受管理审批机关委托,根据当事人申请,对家庭收入进行调查核实、民主评议、集体讨论后,填写《社区协审核查联签单》,在每月11日前报街道办事处。社区核实家庭收入应采取入户调查、单位邻里走访、信函索证、部门联动、跟踪消费、居民民主评议等方法,及时了解掌握对象的家庭收入和实际生活水平变化情况。

⑷ 社区委员会对上报的申请人员名单(包括续领保障金人 员,以下简称续领人员)予以公告,如3日内无举报,则在3日内上报街道办事处。

⑸ 街道办事处审核。街道办事处对《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待遇申请审批表》进行初审,经集体讨论、入户复查后,于每月18日前将审核结果上报区、县(市)民政局。

⑹ 区、县(市)审批。区、县(市)民政部门对上报材料进行审查审批,于每月23日前审批完毕,并录入相关数据。

⑺ 社区委员会在每月25日前,对民政部门批准的新申请人员(包括续领人员)名单张榜公告,如3日内无举报,由社区委员会对新申请人员发放《保障金领取证》;对有异议的,由管理审批机关进行核实,予以纠正。两次张榜公告后填写《公告结果回执单》,反馈给街道办事处。

⑻ 次月5日起,向上月被批准人员和续领人员发放保障金。37.申请保障金所需证明有哪些?

⑴ 户籍证明:由申请人户口所在地的公安机关出具的户籍证明。

⑵ 身份证明:核定家庭成员的身份证原件及复印件。⑶收入证明。

⑷残疾证明:残疾人需提供残疾证及复印件。

⑸劳动能力认定证明:因病丧失或部分丧失劳动能力的人员,经有关部门进行劳动能力认定、鉴定。

⑹ 婚姻证明:离婚人员提供离婚协议书或法院判决书。⑺ 赡养关系证明:有子女的老年人应提供全部子女的收入证明。

⑻ 失业证明:领取失业保险金人员应提供《失业证》。⑼ “三无”人员证明:低保“三无人员”认定审批手续。⑽学生证明:16周岁以上在校学生学籍证明。

⑾申请就业情况证明:由区县(市)、街道劳动就业保障服务机构签署意见的相关材料。

⑿迁移证明:动迁户提供有关迁移材料。

⒀参保证明:灵活就业人员的个体参加养老保险和医疗保险缴费证明。

⒁ 承包土地证明:街道办事处或者村委会土地统计台账,土地被征用后的失地证明。

⒂ 房产证明:家庭所有成员所持房产证原件及复印件。⒃其它相关证明。

十二、保障对象的管理

38.什么是低保对象的动态管理?

低保对象的动态管理,就是对低保家庭成员、收入、实际生活水平发生变化的,要及时增发、减发、停发保障金。

39.低保对象家庭收入定期核查制度?

低保对象家庭收入定期核查制度和低保工作定期检查制度: 社区委员会每月对辖区内享受城市低保待遇的居民家庭收入情况进行一次全面核查,并向街道报告;街道办事处每季度重 点对有劳动能力未就业人员家庭收入变化情况进行一次核查;区、县(市)民政局每半年对城市低保对象整体情况进行一次检查,检查的重点是家庭收入变化情况、低保待遇的落实情况、保障金管理发放情况、规范化管理情况,同时每年对《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金领取证》进行一次年检。

市民政局在平时不定期检查的基础上,每2年进行一次低保对象抽查。

十三、按低保标准发放生活费人员的管理

40.什么是按低保标准发放生活费人员?

经劳动部门审批,由民政部门按低保标准发放生活费的人员,即:未参保企业退休人员和下乡回城未招工知青,这类人员均参照享受低保待遇人员进行管理,但不享受低保人员在就医、就学、供暖、住房、“两节”救助等优惠政策。按低保标准发放生活费的人员,如又按国家有关规定办理了正式的退休(参保)手续,民政部门应从该人员享受退休金之月起,取消该人员按低保标准发放生活费待遇,停发其生活费(退休金和生活费二者不可兼得)。

41.按低保标准发放生活费人员如何管理?

每季度由居住地社区进行一次入户走访或通知本人携带《生活费领取证》到社区进行认定登记,由家属(或监护人)代替认定登记的,需携带领取生活费本人户口本和《生活费领取证》,逾期六个月不进行认定登记的,停发其生活费,直至继续认定登 记,期间停发的生活费不予补发。人户分离人员按低保属地管理和有关迁移规定执行。按低保标准发放生活费人员如存在冒领资金等违法行为的,应给予一定处罚。其处罚参照对低保人员违纪处罚的规定执行。

十四、低保迁移制度

42.对有固定住所、具备户口迁移落户条件的如何管理? 对已货币化安臵有固定住所,有户口迁移落户条件的,要将户口迁移到长期固定居住地。如有迁移落户条件而不迁户,造成长期无法掌握情况,进行动态管理的,原审批部门可取消其低保待遇。

43.对非户籍地租房(借房)居住半年以上的,且不具备迁移落户条件的如何办理低保?

对非货币化安臵但在短期内不能回迁,或在异地租房(借房)居住半年以上的,且不具备迁移落户条件的,由长期固定居住地接收并管理。

44.保障对象户口在本区、县(市)内迁移的如何办理? 保障对象在本区、县(市)内迁移的,由本区、县(市)、街道办理保障待遇迁移手续,变更管理关系,不再重新履行申请、审批等程序。

45.保障对象户口跨区、县(市)迁移的如何办理? 对跨区、县(市)迁移的,应与拟迁入地社区取得联系,或出具长期居住证明后,办理保障待遇迁移手续。为保证低保迁移 的连续性,应在当月审批结束后及时办理迁移,由区、县(市)低保审批管理机关报市民政局批转,并确保迁移档案在下月25日前由迁入地社区接收,并从当月起发放保障金,再对迁移家庭收入和实际生活水平重新核实。对符合迁移条件的,不得以各种理由拒绝接收。

十五、档案管理和计算机网络建设

46.档案管理和计算机网络建设

低保档案的管理按照市民政部门下发的《沈阳市低保档案管理办法》(沈民办发[2007]10号)规定执行。建立健全全市保障制度计算机网络管理系统,逐步形成市、区、县(市)街道(乡镇)、社区委员会四级计算机网络管理系统。

十六、监督与处罚

47.怎样坚持好“张榜公告”制度?

“张榜公告”制度,社区对新申请低保和续领低保人员名单的张榜公告,要做到固定时间、固定地点、固定栏目、统一格式、多地点(各居民楼门栋)进行公告;社区公告栏要求统一规格样式(封闭窗式),具有防风防雨防撕毁功能,切实保证公告效果;对公告情况,要建立反馈制度,落实处理结果。市、区、县(市)民政部门和街道(乡镇)要不定期抽查社区张榜公告和举报查处情况。

48.什么是城市低保工作“四公开”?

要充分利用各种新闻媒体、公开办事场所、政务公开栏和宣 传栏等形式,加大城市低保工作的宣传力度,做到低保政策公开、办事程序公开、保障对象公开、保障金发放结果公开,接受居民的监督。市、区、县(市)、街道要建立举报箱和监督、咨询、举报电话,受理居民的举报、投诉和咨询。

49.低保工作人员的违法、违规行为有哪些?如何处理? 从事低保工作的人员有下列行为之一的,给予批评教育、通报和党纪政纪处分:

对符合低保条件的家庭申请拒不受理的; ⑵为不符合条件人员办理低保待遇的;

在工作中弄虚作假、欺上瞒下,造成恶劣影响的; ⑷ 收受低保对象财物的; ⑸贪污、挪用保障金的。

50.低保对象的违纪、违规行为有哪些?如何处理? 低保对象有下列行为之一的,由区、县(市)民政部门给予批评教育,追回冒领的保障金(实物);情节严重的,由公安机关依照治安处罚条例及其它法律、法规的规定予以处罚:

⑴ 采取隐瞒虚报家庭收入,伪造证明材料等手段骗取保障金的;

家庭收入好转不及时向审批管理机关申报的; ⑶

无视有关政策规定,扰乱办公秩序;无理取闹、漫骂、伤害低保工作人员的。

⑷ 不按月领取保障金、不按规定申报家庭收入的; ⑸ 不按规定提出续领申请的;

海南农村低保乱象 篇6

记者在海南部分农村调研发现,一些村民申请低保要向村干部送礼,不够条件的村干部或其亲属反能享受低保。

近日,记者根据群众举报从海口乘车两小时来到海南临高县和舍镇,再换乘三轮车来到龙贤村。走进村民吴潘(化名)家,记者看到院门破乱不堪,院内随意堆放着一些枯柴枝。吴潘从2010年开始申请低保,三年来,每次申请均被拒绝。“低保指标都在村干部手里。”吴潘无奈地说。龙贤村多位村民反映,村里谁家是低保户不得而知。村干部会告诫已领到低保的人不要对外声张,否则明年将不再批准申请。

记者从和舍镇布大村委会(管理加帝村)2013年全村低保名单里看到,加帝村村主任王恩防的名字赫然在列。一位村民说:“老人王世昌家徒四壁,是村里真正的穷人,村主任家里至少还有电视机、摩托车,经济条件要好得多。哪能谁管低保谁就吃低保?”

记者在临高县部分乡村采访的大部分村民都表示,對谁吃低保、怎么才能吃低保等不知情。

海南省社会救助局长杨晓刚介绍,农村低保申请与审批程序为:先由村民提出申请,村(居)委会入户调查、评议、公示、乡镇(街道办)审核,市县民政部门审批,村(居)委会再次公示。

一位村民说:“低保户人选往往在村委会开会讨论前就已确定,拿到‘指标’的村民才会向上提交申请,其他贫困户即使申请也不会有回音。”

记者从临高县和舍镇布大村工作会议记录上看到,民主测评环节参会人员由村两委成员构成,未有村民代表参加。“关键环节取决于村委。”一位乡镇干部告诉记者,即使有村民代表参加民主测评环节,对村干部指定的“低保对象”有异议,也是敢怒不敢言,害怕得罪乡镇干部。摘自《法制晚报》

浅析城市低保入户调查存在的问题 篇7

首先,入户调查作为确定城市低保制度救助对象的一个较为直接的方法, 是以财产或收入进行的目标确定。我国城市低保制度的收益目标群体定位于人均收入低于当地最低生活保障标准的家庭,对“三无”人员实行全额补贴,对非 “三无”人员采取入户调查后差额补贴的方式。各地方政府在相应的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实施办法中,对家庭收入核查进行了较为详细的规定,制定出计入和不计入家庭收入的各种要素与条件。同时对入户调查过程中,居民需要提供的材料和进行收入核查的机构都进行详细的规定。

其次,最低生活保障制度的资金来源主要由财政资金构成,而财政收入的具体使用途径都有具体的规定,最终分到低保的使用资金其实是有限的。有限的资金只能使一部分申请者得到救助, 入户调查之后才可能更公平地使有限的最低生活保障得到合理、优化使用,真正起到社会救助的作用。入户调查是低保制度运行的必经阶段,没有经过调查就无法确定申请人是否具有低保资格。

最后,入户调查制度将不断推进我国社会救助制度的完善,实现国家保障和改善民生的最终目标。入户调查制度的完善有赖于我国社会救助项目的构建与不断完善,而完善的社会救助体制将使家计调查制度的功用得到进一步发挥,这两者之间的相互作用也将推动我国社会保障制度不断发展,为全体社会成员构建牢固的安全网,为社会发展构筑有力的减震器;通过这种入户调查的方式基本可以确定能够进入低保制度救助范围的家庭。

从目前的制度设计来看,入户调查是确定低保救助对象难以取代的一种方法,目前的问题应该在于如何进一步地改善这种入户调查的方式,使得这一方法在制度实践过程中更好地发挥它的效率和功能,真正地体现制度的公平与效率的有效统一。家庭收入核查应该不会成为一个难以突破的问题,最为关键的是在控制制度成本的同时,又能很好地进行家庭收入核查。

二、入户调查中存在的问题

在实际的低保对象确定过程之中, 入户调查是最常用的方法。社区工作者在确立申请救助者的资格时,需要对所有的申请者进行家庭经济调查,核算方式是以家庭成员的收入为主进行计算, 只有家庭人均收入低于当地最低生活保障标准,才有资格申请救助。

(一)入户调查项目少,难以落实

入户调查项目主要集中于家庭成员收入,对于其他项目的调查比较欠缺(银行存款,有无其他房产,其他固定资产)。 而这些其他项目的审查核实,都需要得到其他部门的配合,如需要工作单位提供可靠的收入证明记录,或者需要银行提供申请对象的储蓄情况等。另外,如果低保人员利用资产(如房子)获取投资收益,那么这部分收入就会因为资产调查的欠缺而被遗漏。实际操作中也难以完全获取到其家庭资产的准确数据。显然在基层的社区工作和街道办事处的日常工作之中,根本不具备这样的人力和物力,况且部门间合作也是一大难题。在实际的操作过程之中,入户调查难操作,难落实的问题是比较明显的。

(二)入户调查缺乏专业的调查人员

入户调查的主体是居委会和街道办的工作人员,他们对专业知识和调查方法的欠缺,对收入核查产生了一定的阻碍,这就使得“人情保”的现象屡次出现, 导致入户调查的准确性降低。入户调查的方法也大多数以低保申请人出示收入证明、邻里取证等形式为主,根本不可避免瞒报、少报或不报家庭实际收入的问题。

有些地方为了弥补家庭收入核查手段的不足,采取民主评议和张榜公示的方法加强监督。虽然产生了一定的作用, 但是很多人不太关注他人的事情,监督的效果也不是很好。如果社区要严格审查,所要付出的是巨大的成本。

(三)对在职、失业、下岗劳动者的收入认定问题

一般情况下,低保家庭的家庭成员多存在有下岗职工、失业人群,这部分人群在找到新工作之前,多会采取临时就业的方法来保障家庭生活。而这类非正规就业或灵活就业渠道,工作状况极不稳定,而且收入时高时低,这给入户调查带来巨大的难度。

下岗职工的基本生活费,失业保险金在衔接过程之中有断裂,很多下岗职工根本无法按时领取全部的生活费。而在实际的收入核定操作过程之中,凡是下岗失业职工,都可以视同为按月足额领取基本生活费和失业保险金,这样就会造成入户调查的家庭收入高于其实际收入,使得一些贫困家庭失去了申请救助的资格,或者获取的救助资金数变少。

三、改进入户调查的建议

入户调查的方法的改进方向,就是在控制执行落实的成本同时又能很好地进行家庭收入核查。而现行城市低保救助中家庭收入核查,问题是在于没有找到一个执行成本较低的办法。如果为了核查清楚申请救助家庭的收入情况,而付出巨大的制度成本,最后的结果也是得不偿失,因为入户调查的目的之一就是将有限的福利资源的效率尽可能的最大化。为此,可以根据以下几个方面对入户调查进行相应的改进。

(一)增加消费支出项目,保证调查主体专业性

确立基本的调查项目如家庭人口数、工作情况、财产数额、家庭用品等,用可以量化的调查方法,进行评价,但各地应该根据本地实际情况,增加或减少调查项目。

对于某些退休金养老金较低的退休人员,适当保留“收入豁免”的余地。以上海为例,市政府对这部分困难群体实施 “收入豁免”政策。先从该家庭有正常劳动收入人员的收入汇总,扣除等额于就业生活补贴的部分收入,剩余收入再计入家庭收入,若低于低保线标准,便可纳入低保。在调查项目的增减上具有一定灵活性。

提高家计调查人员的专业化水平, 家计调查是审核低保资格的一个重要依据之一,提高家计调查人员的专业化水平,首先,要对家计调查人员进行专门培训。相关工作不仅仅要熟悉家计调查的相关程序,调查项目和调查方法,而且必须要保证在调查过程中要做到公正客观,防止“人情保”现象出现。其次,尽量聘用社会保障专业或者相关专业的工作人员,不仅可以提高专业化水平,也可以大大提高工作效率。最后,将低保申请受理工作移交到街道办事处事务指导中心办理,由各地基层街道办具体安排下属区域的低保申请、调查、审批工作。

(二)制度设计要做到统一性和一致性

各地政府为落实城市低保政策,结合本地的实际情况分别探索出一些低保对象确定的新方法,在制度的实际运行之中起到了一定的作用,但是往往造成多种制度相互之间,不能很好地配套衔接,影响了制度的效率和公平性。同时也可能增加制度的运行成本。

针对这种情况,为了减少入户调查的执行成本,不需要设立专门的调查部门,但是一定要将调查的方法、项目、核查标准等细则进行统一的规定,甚至应该上升到法律制度的层面,这样才更加容易判断调查双方的责任和义务。同时制度的一致性和统一性,也更加容易得到其他职能部门的配合,以劳动部门为例,可以直接向民政部门提供救助申请对象的劳动就业情况;银行等金融机构可以直接提供申请对象的储蓄情况,有无金融产品投资收益等信息。根据各个部门综合提供的信息,可以更加合理、公平地确定城市低保救助对象。

(三)收入核定标准兼顾地方经济发展水平

在许多地方的收入核查标准中,出现了类似于“饲养宠物,出入某些消费场所的家庭不符合低保救助申请标准”的规定。显然这些标准并没有考虑到有尊严的生活的“基本需要”,会给受助者造成心理负担,而这些并不是社会救助的初衷。因此在标准的确定过程之中,应该将这些民政部门制定的规章制度规范化,使用也不能过于死板固化,并随当地经济发展水平适时的取消不切实际的旧标准,加入一些合理的新标准。

标准的制定还需要考虑到受助家庭的子女教育、医疗保障问题,这类家庭在有限的可支配收入范围内,教育支出、医疗支出等导致了家庭在经济上难以维持基本的生活。对于有医疗教育救助需求的家庭,对入户调查的收入核查标准可以另行专门进行规定,保障申请者可以获得应有的救助。

(四)加强法制化建设,对“骗保”行为加大惩处力度

在家庭收人核查过程中一些群体, 可能会存在一些瞒报、少报收入来骗取低保救助金的行为,但即使发现了这些行为,由于处罚的力度不大,现行制度没有严格的惩罚措施,制度缺乏强有力的约束力,导致个别社会员的骗保行为屡禁不止,使得社会福利资源和救助资金极大的浪费。不仅仅是低保救助申请家庭,相关管理审核者也可能会由于惩罚力度较低,存在违纪行为。

要杜绝这类骗保行为的发生,必须走法制化的道路,出台相应的法律,例如可以配合 《社会救助法》制定相应的细则,同时要具备可执行性,提高违法成本,使那些企图违反规定的个体,认识到其中的收益成本关系,从而放弃这类违法行为。除此之外,制度的运行有了法制化的保障可以更好地贯彻执行。

四、小结

因为社会救助的资金来自于政府财政,花的是纳税人的钱,所以,必须保证这项制度救助的都是真正“有需要的人”。这就意味着,政府必须先对所有申请社会救助的家庭进行调查,确认申请者的家庭人均收入确实低于社会救助标准,有时还要确认申请者拥有的家庭财产也符合相关的规定,然后才能向其提供保障最低生活水准的现金或实物。

入户调查的作用,就是在于合理、公平地确定真正应该被帮助的对象。虽然目前中国无法向其他国家那样做到,将个人和家庭的收支账户对于国家的税务机关和社会保障机关完全开放。但是通过入户调查方法的改进,参照基本生活保障标准来实现“应保尽保”。对一些接受入户收入核查后不符合生活援助条件但又存在特殊需要的群体,可以通过综合性的目标定位方式纳入相应的制度化的专项救助,而不是临时性的救济。

参考文献

[1]张时飞,唐钧.中国社会政策研究十年专题报告集[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0

[2]白维军.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中的“贫困陷阱”研究——目标定位制下的负激励分析[J].西北人口,2010(2)

[3]祝建华.我国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的目标定位[J].2008

[4]徐月宾,张秀兰.我国城镇最低生活保障制度若干问题探讨[J].东岳论丛,2009(2)

[5]郑功成.中国社会保障改革与发展战略一理念、目标与行动方案[M].2008

[6]祝建华.城市低保制度目标定位过程中的家计调查及方法改进.浙江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3)

[7]罗丹.我国低保制度中家计调查探析.西南政法大学硕士论文,2011

[8]唐钧.社会救助莫忘家计调查.中国人力资源社会保障,2013(9)

城市低保 篇8

《阜新市人民政府关于调增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标准有关问题的通知》规定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标准在市内五区、市辖镇、阜蒙及彰武县、所辖乡镇四个地区2006年为170、140、140、110;2007年为180、150、150、120;2008年为210、180、180、150;2009年为225、225、225、195;2010年为280、250、250、220。 (单位:元/月) , 根据《辽宁省人民政府办公厅转发省民政厅等部门关于建立城市低保边缘户救助制度意见的通知》规定, 阜新市城市低保边缘户界定标准为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水平上浮40元。

二、两群体社会救助现状对比

(一) 医疗救助

阜新市城市低保户根据阜政发[2006]57号印发《阜新市城市低保对象医疗救助办法》, 包括门诊救助和住院救助。其中门诊救助标准为每人每年最高40元;住院救助标准为每人每年最高2000元, 政府救助与个人承担1∶1。阜新市城市低保边缘户没有门诊救助项目, 其中住院救助标准按低保对象救助标准的50%救助, 即最高金额为1000元。

(二) 子女就学援助

阜新市2009年调整城市低保对象分类救助标准, 首次将非义务教育阶段的高中学生和硕士研究生纳入到分类救助范围, 分别在享受低保待遇基础上每人每月增加30元和100元。城市低保边缘户则按就读义务教育阶段低保对象救助标准50%救助, 无非义务教育阶段的补助。

(三) 冬季取暖补助

根据2012年阜新市政府工作报告, 阜新市低保户取暖救助标准提高到100元以上。

城市低保边缘户则有范围限定:无单位交采暖费、需自己承担费用的边缘户。

三、两群体相关配套政策实施现状对比

(一) 档案健全状况

阜新市城市低保边缘户准确数据每年都收录于《阜新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统计公报》, 2007~2010年人数分别为16.7万人, 16.8万人, 16.7万人和14.36万人。但因缺乏较为严密的登记制度以及宣传力度的不足, 阜新市城市低保边缘户准确的数据很难统计, 并没有确切的人员档案。

(二) 住房安置状况

阜新市城市低保边缘户拥有优先申请廉租房的资格, 同时正式启动棚户区改造回迁居民优惠工作, 对象为正号低保和低保特困户、患有四种重大疾病的低保边缘户, 对低保户私有产权的原面积拆一还一, 免收新旧房屋结构差价, 但对低保边缘户则需要家庭成员中有一人患有四种重大疾病, 即尿毒症并进行定期血液透析、腹膜透析、恶性肿瘤、再生障碍性贫血、中晚期慢性重症肝炎及并发症并且家庭人均收入低于当地最低工资标准的经审核公示后才享受低保特困户优惠政策, 条件更为苛刻。

四、解决措施

(一) 提高边缘户界定标准

阜新市现行的城市低保边缘户界定标准过低, 应该根据当前的物价水平、消费水平和通货膨胀率综合考虑, 如果在现有救助水平不变的情况下, 适当提高界定标准, 从而将更多的边缘户纳入低保群体, 减少相对贫困情况的出现, 使更多的低保边缘户享受到完备的社会救助制度带来的福音。

(二) 实现救助形式灵活性

城市低保边缘户与城市低保户有较多差异, 对于该群体的救助实际情况进行有针对性的按需补助, 例如该家庭老年人所占比重较大, 可以适当增加医疗补助, 减少其他方面的补助;同时, 该群体劳动能力一般比城市低保群体劳动能力强, 所以可增加就业培训和技能培训, 获得更多劳动收入等。

(三) 建立专项救助基金

城市低保边缘户社会救助匮乏的一个重要原因是因为现今各项社会救助制度与低保制度捆绑实施, 而将城市低保边缘户排除在外, 可以建立专项资金, 有针对性对该群体进行补助, 不仅能满足该群体需求, 与低保基金区分, 同时也增强制度的可操作化。

(四) 完善低保监督机制

完善和运用低保监督机制, 解决低保对象退保难问题, 采取措施让更多的人参与监督, 更好的发挥居委会作用和群众力量, 同时对于骗取低保救助的对象适当加以处罚措施, 建立低保对象诚信机制, 其中诚信等级较低者可以取消纳入资格, 从而将这笔资金用到实处, 向城市低保边缘户倾斜。

(五) 利用社会慈善力量

充分利用社会力量, 尤其是社会慈善力量, 近年来这股力量已发挥巨大作用, 可以在充分发挥政府救助的前提下, 利用好社会互助的形式, 积极筹集资金, 切实减轻政府财政负担, 使该制度更好的运营。

(六) 转变各方陈旧观念

就政府而言:应加强对该群体的关注程度, 物质救助和精神救助两手抓, 组织有关部门加强对城市低保边缘户有关知识的宣传和普及工作, 使该群体了解自己的权利与义务, 推进制度的完善和工作的顺利进行。

就城市低保边缘户而言:应该积极配合有关部门工作, 转变观念, 提高劳动技能, 增加收入, 摆脱生活困境, 而不是消极怠工。同时, 积极了解相关知识, 保障自己的权益。

阜新市大量存在的城市低保边缘户社会救助匮乏问题亟待解决, 处理好该群体的社会救助问题, 不仅可以很好的保障该群体的基本权利, 体现社会的关怀, 更有利于社会的和谐和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在阜新市加快经济转型的大背景下, 这类问题的解决更加不容忽视, 从资金、制度、观念等多角度加以考虑, 希望可以有利于该类人群社会救助不足问题的解决。

摘要:阜新市经济转型以来, 城市低保边缘户大量涌现, 该群体是指非农业人口中家庭人均收入高于当地城市低保标准, 但由于未充分享受长期性救助政策, 实际生活水平低于城市低保对象, 处于相对贫困状态的城市居民家庭。中国社科院社会政策研究院研究员唐钧等专家学者已经开始关注和研究城市低保边缘户的相关社会救助问题, 但其研究限于宏观层面, 对某一地区或城市低保边缘户社会救助匮乏问题的研究还不多见。在阜新市经济转型的大背景下, 笔者通过实地调查研究, 对阜新市城市低保边缘户社会救助匮乏问题展开研究。

城市低保 篇9

关键词:城市低保,存在问题,解决对策

前言

在城市化进程日益加快的今天, 我国城市人口不断地增多, 随之而来的出现了一系列的问题, 尤其是因为贫困导致问题频频出现, 城市低保工作的有序开展将在很大程度上缓解这些矛盾, 保障城市居民的基本生活。因此, 需针对城市低保工作中出现的问题采取有效的改进策略, 构建更为和谐的城市生活环境。

1 城市低保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1.1 对低保对象审核缺乏科学合理的依据

我国目前是通过差额保障的方式来推行低保制度的, 对低收入家庭现有收入水平的核准是有效推行差额保障最为关键的问题。但是我国目前对就业这一内涵没有明确的规定, 缺乏科学的管理。此外, 对于个人消费的信用制度也没有建立起来, 这就使得对于低保对象的经济情况审核缺乏科学的依据, 审核难度增大。这就使得一些生活较富裕的人享受到了低保待遇, 或者是一些不符合低保条件的家庭通过谎报家庭实际收入而被纳入到了低保体系中, 因此, 一些本来该享受低保待遇的困难户被远离了低保金的接济, 仍然过着非常贫困的生活。导致这一现象的原因是多方面的, 有低保工作人员的责任也与缺乏合理的审核办法有关, 这些复杂的原因使得低保“瞒报”“错审”的现象普遍存在于低保工作中。

1.2 相关工作人员素质不高且数量不足

低保工作人员是低保工作有效开展的人力保障, 但是目前我国低保工作中的少数工作人员违规操作, 滥用职权。低保资格的认证以及低保金额的审核具有伸缩性, 这就给了部分有私心的工作人员可趁之机, 这些人员私下联系相关申请者, 以骗的更高的低保金额, 这严重违背了低保政策的初衷。此外, 对工作在低保调查一线的工作人员未进行系统化的培训, 使得低保工作人员缺乏与低保相关的专业素养。同时, 低保工作人员数量不足使得工作效率低下。民政部门主管低保工作的开展, 但是在实际的操作过程中, 真正深入居民中进行调查的是居委会以及街道办事处的相关工作人员来进行的, 这些人员是综合性的, 并没有专门成立负责低保工作的小组或者是指定专门的负责人, 这就导致了低保工作在开展的过程中缺乏人手。随之而来的就是低保工作效率低下, 覆盖面不精准。

1.3 对被保者收入的动态变化缺乏及时的监督

目前的低保工作大多都停留在静态的审定上, 对低保对象的发展及经济的变化状况缺乏动态的监督与评审。疾病、下岗、失业等等这些因素导致人民生活水平下降是暂时性的, 这些边缘的低保者被纳入低保范围后, 在低保对象摆脱困境以后, 其退出过程是非常缓慢的, 同时, 对于低保年限没有明确的限制, 容易让低保对象产生“终身吃低保”的懒惰思想。会造成在低保工作中的不公平现象频频出现, 影响低保工作的有效开展, 阻碍低保政策的有效落实。

2 城市低保工作的改进策略

2.1 制定更加详细的低保评定标准

目前我国实行的低保标准基本上是按城市来制定的, 同一城市的低保评定标准是相同的, 但是, 在同一城市, 低保者的情况也是多种多样的, 简单来说, 同一城市不同的年龄阶段所需的最低生活保障金是不同的, 因此, 应当制定与儿童补助、学生教育经费、老年人医疗等相关的详细的低保评定标准。此外, 同一城市的不同地区, 也应根据其实际的发展情况制定详细的低保评定标准, 对一些发展相对较快的地区, 在低保经费方面要做好合理的开支, 尽可能的减少一些低保金, 对一些相对贫困落后的地区, 可以向有关部门申请较多的低保经费或者是在同一城市的不同地区之间进行合理的调配。总之, 根据实际情况制定更加详细的低保评定标准是低保工作有效开展的前提和关键。

2.2 保证低保工作人员的数量和素质

保证低保工作人员的数量提升低保工作人员的素质是低保工作有序进行的人力资源保障。因此, 要充分的发挥社区的作用, 搭建起低保工作的平台, 从基层工作入手来改善低保人员的问题。首先, 各级政府要充分的认识到低保的作用, 根据实际的情况成立相关的机构, 选择有专业素养和能力的人员进行低保工作, 并且要与时俱进, 根据时代发展的需要, 不断地更新办公设备, 充分的利用网络资源, 对低保对象的家庭信息和经济发展情况进行动态的跟踪调查, 确保低保工作的公开公正。

2.3 加强对低保工作的监督

低保工作能否公平有效地开展, 需要靠社会各方面的共同努力, 对低保工作进行有效地监督。首先, 政府要充分的发挥其监督的职能, 对开展低保工作的社区进行有效的监督;其次, 要重视舆论监督, 低保工作的相关信息要透明化, 让民众都可以参与监督, 保证低保工作的公开化透明化。监督的作用是对相关的低保工作或信息进行合理的评论或者提出修改的意见而不是无理取闹, 因此, 民众和相关的部门应对低保工作进行合理的科学的监督, 以确保低保工作的顺利进行。

3 结束语

总之, 低保工作是保障人民基本生活水平的有效措施, 良好的低保政策需要社会各界的有效配合, 低保对象要如实的填报自己的经济情况, 相关的工作人员要进行严格的审核, 并在低保发放后对一些低保对象进行跟踪监督, 尽可能的缓解因贫困而带来的城市不稳定因素, 促进社会和谐的有序的发展。

参考文献

[1]宫春子.城市低保工作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郑州航空工业管理学院学报, 2009, 2:130-133.

[2]张东升.对城市低保工作中存在问题的思考[J].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 (社会科学版) , 2006, 5:122-126.

[3]夏少琼.当前城市低保工作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分析[J].唯实, 2004, 5:81-83.

城市低保 篇10

关键词:城市低保标准,扩展线性支出模型,食品保障力度

一、文献综述

常见的测量贫困和低保标准的有市场菜篮子法、恩格尔系数法、收入比例法、生活形态法和数学模型法。市场菜篮子法根据维持体力的生活必需品的种类、数量、市场价格计算最低生活保障标准, 该法忽略了低收入人群除食品外的其他需求, 且不能反映相对贫困状况。恩格尔系数法用维持人生存的基本饮食费用除以0.6得出最低生活保障标准。收入比例法一般以一个国家或地区中平均收入的50%—60%作为贫困线, 但这一比例缺乏理论依据。生活形态法涉及人们的生活形态, 过于复杂, 计算过于抽象。数学模型法有扩展线性支出模型法和马丁法, 邓大松, 仙密花使用扩展线性支出模型测算了湖北城市最低生活保障标准并与现行的低保标准进行比较。祝建华等认为目前低保标准的制定呈现无序化和随意化, 应该使低保标准的制定程序更统一和规范化。周娟通过比较广西城市低保标准和人均GDP、财政收入、平均工资、人均消费支出等得出目前城市低保马丁法, 邓大松, 仙密花标准偏低的结论。杨立雄认为应统一低保标准的制定方法, 低保标准分为食物线和非食物线, 用热量支出法计算食物线, 用恩格尔系数法计算非食物线。本文尝试使用扩展线性支出模型方法测算不同保障水平的、多层次的城市最低生活保障标准。

二、多层次最低生活保障标准的模型构建和应用

(一) 最低生活保障标准预测模型的构建

扩展线性支出模型 (ELES) 可以表示为:

(二) 多层次最低生活保障标准的预测

1.研究方法及数据来源。式 (4) 中变量为人均收入和人均消费支出, 用OLS估计参数。估计参数所需数据来自2004年—2014年《安徽统计年鉴》。综合各地城市低保的实践和相关理论研究成果, 单一的低保标准难以满足不同人群的需求, 有必要探索适应不同人群、保障不同水平的多层次的城市低保标准, 因此笔者尝试将最低生活保障标准划分三类:温饱型、基本型、发展型低保标准, 温饱型低保标准对应着食品、衣着、居住等3项消费开支, 基本型低保标准对应的消费开支项目包括食品、衣着、居住、医疗保健、教育文化娱乐服务等5项, 发展型低保标准对应8项消费开支。

温饱型和基本型低保标准的差距不是很大, 但两者与发展型低保标准的差距较大, 2013年温饱型低保标准相当于基本型低保标准的86%;温饱型低保标准相当于发展型低保标准的58%, 基本型低保标准相当于发展型低保标准的67%。

3.多层次低保标准的适应性分析。在得到多层次的城市低保标准之后, 对测算得到的低保标准的适应性进行分析, 因为最低生活保障主要保障低收入人群的基本生存, 因此选取温饱型和基本型低保标准与城市居民的人均食品支出和人均消费支出进行比较, 以衡量两种低保标准在生活消费开支方面的保障力度。结果见表2。

2003年—2013年温饱型低保标准占城市居民人均食品开支的比例平均约为79%;基本型低保标准相当于城市居民人均消费开支的比例平均为35%, 如果以预测的基本型低保标准作为政府实际的低保标准, 则低保对象的低保金只相当于居民人均消费支出的3成。发展型低保标准相当于城市居民人均消费开支的52%。

三、结语

利用扩展线性支出系统模型, 结合安徽省城市居民相关数据, 测算了满足不同消费水平的三个层次的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标准。研究结果表明, 温饱型低保标准的保障能力主要限于食品需求方面的保障, 基本型和发展型低保标准能保障低保对象在获得低保金后的收入相当于城市居民人均生活消费支出的3到5成。多层次城市低保标准的研究为各地因地制宜、弹性地设定不同水平的保障标准提供了有益的参考和借鉴。

参考文献

[1]邓大松, 仙密花.基于ELES模型的湖北省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标准评估[J].武汉理工大学学报, 2015 (03) .

[2]祝建华, 倪克敏, 徐丹彤.最低生活保障制度救助标准的法定化研究[J].中共杭州市委党校学报, 2014 (02) .

[3]周娟.广西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与经济适应性分析[J].社会福利 (理论版) , 2013 (09) .

[4]杨立雄.最低生活保障标准计算方法和调整机制创新研究[J].黑龙江社会科学, 2012 (06) .

[5]柳清瑞, 王玥, 翁钱威, 苗红军.农村低保线的理论标准及实际给付差距分析[J].沈阳师范大学学报 (社会科学版) , 2013 (06) .

我国农村“低保”问题探析 篇11

摘要: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简称“低保”)对提高农村贫困人口基本生活,实现我国城乡统筹发展和社会公平正义具有重要意义。基于此,本文首先界定了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的基本概念,进一步分析了现今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在实践中存在的问题并对有关问题提出了解决方案。

关键词:农村低保;准入;动态管理;退出

一、农村“低保”的基本概念

依据我国《社会救助暂行办法》第九条、第十条和《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最低生活保障工作的意见》的相关规定,我们认为,农村“低保”,作为社会救助的一种,是指对农村中那些生活贫困居民,且其收入低于国家或当地确定的最低生活标准,由当地政府通过国民收入再分配方式给予其一定补助,以满足农村居民当地最低生活水平。

二、农村“低保”在实践中存在的问题

(一)“低保”准入机制不健全

首先,由于我国地区经济差距大,我国《社会救助暂行办法》对有关低保标准规定:家庭人均收入低于当地最低生活水平。而最低生活水平的确定标准主要依靠地方市、县人民政府结合当地实际情况确定。而影响标准的因素很多跟当地的收入水平、消费水平相联系,且这些条件往往出于动态变化之中,因此,关于低保的标准难以有一个统一的恒定的标准,这使得低保准入往往不透明。其次,由于低保标准的难以界定或难以恒定,同时由于某些偏远农村关于低保政策宣传不到位,人们往往不太了解到底什么样的标准或者条件才能“吃”低保呢,这在某一方面就给予农村基层组织——村委会,很大的自主权。

(二)对低保对象缺乏监管

由于农村“人情”社会的存在,对于低保对象缺乏管理和监督。一般只要成为保护对象,这种资格不会被取消。根据我国民政部《关于建立健全社会救助监督检查长效机制的通知》,应当对社会救助从政策制定和实施,采取专项监督、日常强化监督等方式保障社会救助政策落到实处。现实呢,也只有在针对申请低保时候,由有关人员(一般是村委会成员)到申请人员家庭核实,并且核查依据比较单一,有时可能并不能真实反映其家庭困难程度,这直接影响了后期的低保核准工作。同时,在我国对低保人员后期监督工作主要由当地乡镇政府主管。在我国农村,尤其偏远和地广人稀的农村,由于人们分散性和受于当地政府财政不足和人员的紧缺,往往导致对监督工作的落实不到位,这就很有可能导致国家这项托底性民生保障工程出现“失真”。

(三)“低保”退出机制的缺失

作为一托底性民生保障工程——“低保”制度,是对公民经济的再分配,是体现和保障社会公平的一项惠措施。根据《社会救助暂行条例》和国务院关于农村最低生活保障的有关规定,对低保实行“应保尽保”的理念,最大限度实现社会公平,满足人民最低生活需求。同时也规定对不符合低保对象的人员实行退保制度。国家实行“主动退保”和“被动退保”,但在广大农村地区,由于对低保对象监管不到位,使得一些不符合“低保”条件的低保对象仍享受这项待遇。除此之外,农村大多数群众(包含非低保人员)在对低保这项政策上存在观念错误,大多认为一旦享受上低保,就会永久“吃低保”。这些导致这项“应退尽退”的政策不能很好落实,反而出现“只进不出”的现象。

三、解决我国农村“低保”问题的对策

(一)健全农村低保准入机制

由于当前信息化快速发展,给社会生活和人们工作带来很大的便利。国家各项政策的落实也必然需要依靠信息化技术。根据我国《民政部关于加快推广应用全国最低生活保障信息系统的通知》,由发改委批准实施的“低保一期系统”,将有助于低保家庭信息完善、条件审核。同时这项过程是建立在一定条件基础上的。因此我们必须完善配套的政策。首先,针对低保标准,必须有当地政府有关部门综合确定,并根据物价水平、收入变多等因素,进行动态标准确定。其次,要加强低保政策在农村的宣传力度,便于广大群众了解这项政策的目的、有关标准及退保事宜,对这项托底性工程有进一步了解和认识。

(二)加强分类监管,实行财产申报制度

最低生活保障制度是针对生活水平在贫困线以下的人们给予适当补助,满足他们最低生活需求。但是由于“低保”标准和家庭收入是成动态的。为确保这项工程的落实,有必要加强对那些纳入最低生活保障范围的“低保”对象监管。在监管时,坚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依据我国《社会救助暂行办法》规定的救助对象,实行分类监管。具体来说:1、针对农村“五保”人员,由于他们的收入来源少,支出也不大,一般变化不大,可以进行一年一查。2、针对由于较大疾病而丧失劳动能力的“低保”对象以及没有稳定工作收入支出不固定,其家庭收入变化可能性较大,实行半年或者季度审查,但最终按照全年的月均收入计算。除此之外,为保障这项政策的公平性落实,可以在全国范围内低保对象实行家庭财产申报保制度,有关申报材料以及财产变动情况进入“低保一期系统”,实行动态监管。

(三)完善“低保”退出机制

最低生活保障制度作为我国托底性民政工作的一部分,由于覆盖全国、资金量大,关乎人们的最低生活需求,关乎到社会和谐问题。要充分发挥该項政策的作用、实现资金效益 的最大化,必须根据“低保”对象的收入支出变化,有针对性完善农村退保机制。首先,加强人们对这项政策作用和目的的了解,尤其是“低保”对象,在他们不符合低保标准时,主动退保,使空出的名额和资金更好的实现其价值,帮助那些需要帮助的人们。其次,村民代表负责制。在我国农村,一般低保对象的提出都是先有有关村名代表向村委会提出。因此赋予其权利的同时,村民代表也必须履行义务。对于纳入最低生活保障范围的“低保对象”,当其财产或收入发生明显变化时,应当向村委会报告,由村委会有关人员对低保家庭进行进一步核实。(作者单位:兰州大学法学院)

参考文献:

[1]王佐.扶贫传递系统缺乏有效识别机制,反贫困战略急需完善和加强.科学决策,2003.

[2]傅航.民政部排查全国特贫人口,农村低保新政策暂无消息[J].21世纪经济报道,2003.

上一篇:读书真好下一篇:企业电子商务网站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