房建结构(共11篇)
房建结构 篇1
近几年来,在房地产行业出现了一些类似“楼歪歪”的现象,这引起了人们对房屋建筑的质量的关注与思考。在众多房地产质量问题当中,楼板裂缝是其中一个非常突出的问题。一旦出现楼板裂缝,一方面会严重影响到房屋的美观,另一方面还会影响到用户的正常生活,并会给社会带来一些不良影响及经济损失。因此,应该高度重视房建结构楼板裂缝问题,并努力找到解决这个问题的技术措施。
一、房建结构楼板裂缝的主要类型
一般而言,楼板裂缝主要有以下几种类型:纵向裂缝,即沿着房屋纵向产生裂缝,此种裂缝在房屋楼板裂缝中最常见。横向裂缝,即沿着房屋的横向产生裂缝。不规则裂缝,即房屋产生的裂缝无任何规则。角部裂缝,即在房屋的角部产生的裂缝。楼板根本的横向裂缝,即楼板层之交汇处产生的裂缝。顺埋电线管方向所产生的裂缝,不过此种楼板裂缝并不常见。
二、房建结构楼板裂缝产生的原因
1、设计方面的原因
虽然在房屋开工建设之前,会进行科学设计与论证,但是在实际操作中由于房屋承重是难以在房屋建设结束之前给予准确衡量与估算,导致在设计过程中,房屋设计者往往为了能够增加住房的使用面积,常常将安全储备功能进行设计过小,以及配筋不足,如此制作的房屋梁板的刚度比较差,它的整体挠度也偏大。在此条件下,房屋比较容易产生四角裂缝。另外,如果房屋建的比较长,但是房屋设计者却未设置伸缩缝,如此一来在薄弱的环节容易产生收缩裂缝,由此导致纵向裂缝以及横向裂缝。如果房屋设计不够合理,则会引起楼板受力不够均匀,从而产生不规则的裂缝。
2、混泥土浇灌原因
大部分的房屋都是运用混凝土进行浇灌而成。因此,要高度意识到房屋混凝土质量的重要性。水泥保质期不长,长期暴露在空气中会降低其质量。如果使用不合格的水泥,则会严重影响到房屋混泥土的各种质量指标,比如强度与硬度等指标,这样就容易产生楼板裂缝的问题。另外,运用含泥量比较多的粉砂进行配制的房屋混凝土,其收缩性比较大,其抗拉的强度比较低,则也比较容易产生裂缝。
3、施工或养护过程中原因
依据房建施工的有关规范及要求,混凝土的制作过程中要使用苫盖并给予浇水,可是市场上的苫盖材料并不多见,这样施工人员就不使用苫盖并进行混泥土浇水,如此一来所制作的混凝土之强度与硬度,甚至拉伸度均难以符合房屋建筑设计的有关要求。使用这样的混凝就容易导致房屋产生裂缝。另外,如果拆模过早、所使用的模板的刚度不大、保护层太厚以及承载力有所降低等其他原因,也会导致楼板裂缝。
三、房建结构楼板裂缝问题技术措施
1、设计方面
房屋设计者在对房屋进行设计时,一定要全面考虑清楚如何才能有效避免房屋产生裂缝的各种处理措施。施工人员在房屋施工过程中要严格落实此些处理措施。假如施工人员采用的是直径比较小的钢筋,此时钢筋之总拉伸力是难以达到房屋建筑设计的有关要求,就容易产生裂缝,所以遇到这种情况,施工人员应适当将配筋率给予提高,适当增加使用钢筋的数目,以增强混凝土的拉伸力。另外,在房屋建设过程中要考虑房屋角部的负筋应该进行双向配置,即使使用单向板也要给予四面都要配置负筋,也可以适当将钢筋的间距进行缩小,以提高浇注板之抗裂的能力。
2、混凝土方面
施工单位应注意水泥的保存方法,水泥应该存贮在比较干燥的地方,如果运用罐式方法存贮水泥,则要确保存贮罐必须密封不能漏水。同时要注意水泥是不容易长期进行存贮的,一般都是在确保房屋施工的进度条件下,采用一边使用一边购买的方式。房屋混凝土的搅拌必须依照有关设计要求进行,如果将其运至施工现场发现了离析的现象,则应进行二次搅拌,另外要确保“水泥、砂石料、水”三者之间的混合配比的比例符合有关施工要求,在搅拌混凝土之前必须做关于混凝土的强度以及抗折等多个性能的测试,以确保房屋混凝土达到施工的有关要求。目前,在市场上可以买到减缩剂,如果在混凝土的搅拌过程中结合需要给予掺入一定量的减缩剂,有益于减少楼板的收缩缝。
3、施工方面
在施工方面,现浇板设置一定的伸缩缝具有重要的意义。伸缩缝的设置间距大约在14厘米,抑或依据房屋的实际单元给予纵向长度进行设计,在楼板的支座处可以控制在10厘米左右。在房屋的伸缩缝之内均要加上灌软体的材料,以确保混凝土之骨断筋连。在楼板浇注的过程中,使用钢筋进行绑扎时,应该确保绑扎间距大小一样,同时绑扎应该结实,防止脱落的现象的发生。在楼板浇注的过程中,还要不能让钢筋产生移位,同时施工人员也不要将负筋给予踩住。在对房屋预埋一些电线管之时,应该在电线管的下面安装一些钢丝网,且电线管的预埋方向应该保持跟钢筋受力方向一致。按照有关施工要求,运用覆盖和浇水的方式进行养护混凝土,浇注以后要给予及时浇水,运用草垫的方式或其它方式进行覆盖,同时水干之后要让水给予及时而充分的补充,确保混凝土始终处于湿润的状态以实现养护的目的。
综上,要彻底解决好房屋楼板的裂缝问题,关键是要施工人员认真、严格依据房屋施工的具有要求进行施工,不能偷工减料,不能盲目进行施工,同时要在实践中积极探索新举措及新技术。
摘要:房屋建筑近几年来在国内得到了迅猛发展,但是房建结构楼板问题日益突出,严重影响了房屋的质量以及用户的日常生活。应该高度重视房建结构楼板裂缝问题,并努力找到解决这个问题的技术措施。本文笔者结合多年的工作实践,浅谈了房建结构楼板裂缝存在的问题及成因,并提出了对应的技术措施。
关键词:房建结构,楼板裂缝,施工,养护
参考文献
[1]高丹盈,赵军,朱海堂.纤维混凝土设计与应用[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10.
[2]樊永盛.结构缝设置的一些方法[J].山西建筑,2004,3(5):22-23.
房建结构 篇2
姓 名:xxx
目前所在: 白云区
年 龄: 21
户口所在: 汕尾
国 籍: 中国
婚姻状况: 未婚
民 族: 汉族
身 高: 158 cm
体 重: 80 kg
我的特长:
求职意向
人才类型: 在校学生
应聘职位: 会计,出纳员
工作年限: 0
职 称: 初级
求职类型: 实习
可到职日期: 一个月
月薪要求: 1000以下
希望工作地区: 广州,深圳,
工作经历
汕尾海丰红之旅运输公司 起止年月:—07 ~ 2010—09
公司性质: 私营企业 所属行业:服务业
担任职位: 会计人员
工作描述: 写会计分录,制作记账凭证,科目汇总表,运用会计软件进行相关业务处理
离职原因: 要开学
珠海凯邦电机 起止年月:—07 ~ 2009—09
公司性质: 国有企业 所属行业:家具/家电/工艺品/玩具/珠宝
担任职位: 普通员工
工作描述: 格力空调零配件的生产
离职原因: 要开学
广东省汕尾市德美公司 起止年月:—07 ~ 2008—09
公司性质: 私营企业 所属行业:文娱、体育、办公用品及设备
担任职位: 普通职工
工作描述: 产品的.制作及包装
离职原因: 要开学
教育背景
毕业院校: 广东技术师范学院天河学院
最高学历: 本科
获得学位: 学士学位
毕业日期: 20xx—06
专 业 一: 财务管理
起始年月 终止年月 学校(机构) 所学专业 获得证书 证书编号
语言能力
外语: 英语 良好 粤语水平: 优秀
其它外语能力:
国语水平: 优秀
工作能力及其他专长
1在校期间曾担任职务有:会计学术协会干事,秘书长;财经系宿舍自律委员会干事;女生委员;科代表等。
2考取的证书有:助理会计师,会计从业资格证,英语四级,国家计算机二级access。
3曾获奖励:会计学原理知识竞赛第三等奖;优秀干部;优秀工作者;优秀表演方队,优秀团员
详细个人自传
房建中的钢结构施工技术研究 篇3
【关键字】房建;钢结构施工技术;研究
前言
伴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以及人口的增长,人们对于生活品质的要求也越来越高。正是在这种大的需求的促进下,钢结构因为其具有体积轻、质量好、轻度高、抗震性能好并且能够快速装配等等特性,正符合现代工程建筑的要求,而逐渐被广泛的采用。不过房建在运用钢结构施工技术的进程中,也遇到了许多方面的问题。因为钢结构施工技术对于工程技术质量的要求很高,而有些钢结构的房建工程因为没有做好建筑设计以及结构设计,导致工程事故不断的发生。所以我们必须要从房建中钢结构的基本类型入手,了解其所具有的特点。然后对主要施工技术进行研究,最后对房建中的钢结构施工技术提出一定的建议。这样才能够提高钢结构施工技术的水平,保障房建中钢结构施工的安全生产,保证人民的安全生产与生活,同时这也推动了钢结构施工技术,是一种进步。
一、房建中钢结构所使用的两种基本类型的钢材
(一)碳素结构钢
碳素结构钢是房建中所常用的钢材之一。而它也是我国房建中最常用的钢材。一般在建筑工程中所采用的碳素钢多为低碳钢。根据我国制定的相关标准,碳素钢一般常用的有Q275,Q255,Q235,Q215,Q195等等牌号。在这其中,Q是屈服点的意思。
而后面的数值则代表的是此牌号的钢材的屈服点的数值。而根据钢材其中磷,硫等元素的含量,碳素钢还被划分为你A、B、C、D四个等级。这些一般都作为后缀出现在碳素钢的牌照中。
(二)合金钢
合金钢是房建中常常使用的另一种钢材。合金钢组成的元素中,除了铁和碳,还有其他的一些金属元素,但是在建筑工程中用的合金钢其中所含的其他金属相对都比较低,是属于一种低合金钢。低合金钢的强度明显高于碳素钢,同时低合金钢也有着比碳素钢更好的更优秀的稳定性、承载力与更强的刚度。一些大跨度及需要高荷载的建筑中一般都会选用低合金钢。而在低合金钢的表示中,根据我国的现行标准,常见的有Q460、Q420、Q390、Q345、Q295這五种。不过Q460、Q420并不用于钢结构的建筑中。因此此处不需要考虑。
二、钢结构技术中所具有的特点
钢结构具有其他工程材料所不没有的很多出色特性。这也是他能够被逐渐接受,并被采用于房建工程中的原因。首先,与其他的工程材料相比之下,钢材自重相对轻,因此体积相对也会小。这种材料特性使得工程运用中可以节省下很多运输中的人力物力。而且目前钢材料在实际工程施工过程中,大多是通过工厂预制,然后运送到施工现场进行连接来形成大的完整的构件的。这样做施工效率高,而且还符合现代建筑产业化的要求,也符合高速发展的要求。相比于其他传统材料的预制化工业化,钢材的运输与现场连接方面也更加的便捷快速,有着很大的优势。其次,钢材料承载力大,刚度强而且稳定性也好。因此钢结构很适合用在大跨度建筑,高层建筑以及需要承载力很高的建筑中,能够发挥良好的效果。同时更高的稳定性也使得钢结构的抗震防灾能力优秀于其他传统材料的建筑。加工精度高,承载荷载,质量稳定均一,方便拆装连接等等都是钢结构的优势所在。但是每种材料都不是完美的,钢材料也有自身所难克服的缺点。比如钢结构不能够防火,其不具有耐火性。虽然钢结构自身不达到足够的温度不会燃烧,但是其受火后会失去刚度,是构件失去承载力,进而坍塌,所以其耐火性不好。其次,钢结构的抗腐蚀性不好,不耐酸碱。而且钢结构后期的维护费用显著高于其他的常用建筑材料。以上这三个特点就是钢材料在实际工程运用中的显著不足的地方。
三、房建中钢结构施工技术的解析
钢结构中,钢材料是影响钢结构施工技术的重要原因之一,而另外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是施工过程中的重点施工技术了。所以我们需要对钢结构的重点施工技术中的许多要点进行探讨与研究。
(一)首先必不可少的就是根据国家的相关规定规范,根据建筑物自身的使用特性等,绘制比较合理的建筑施工图。对建筑施工图纸进行多方的会审与考察,这样才能在施工准备阶段尽量杜绝问题的出现,为钢结构施工打下一个坚实的基础。
(二)吊装技术的分析
在房建工程的钢结构施工中,吊装是很重要的一部分。一般来说,常见的有两种,第一种是钢梁吊装。第二种则是钢柱吊装。因为这两种吊装的方式的重点技术不同其中所用到的安全防护措施自然也不尽相同。
钢梁吊装需要一体化要求比较高,对于施工过程中的一贯性以及施工方案的技术性要求比较高。必须在确定吊装设计方案后,做好一定的安全措施,再开始进行吊装。钢梁吊装通过钢板来互相连接,过程中需要多次校对,完成梁柱的连接。而和钢梁吊装比较,钢柱吊装的防护安全工作比较严格。并且在吊装工作开始前,地脚的螺栓对于钢柱定位有着决定性的作用,因此必须严格控制螺栓的位置。钢柱吊装的要点在于保护钢柱以及钢柱与螺栓的连接。
(三)连接技术的分析
1.焊接
钢结构建筑中常常使用的一种连接的方式是焊接连接。焊接有着严格的技术标准与行业规范。其中焊接的方式有很多。不过这些方法的原理都是通过对焊条加热,然后联结构件。由此可见,焊条是很重要的。平焊、立焊都是常见的焊接方式。具体情况决定着焊接方式的选择。这种连接方式很容易受操作人员的技术影响。不同的人员所完成的工作结果都不尽相同,对于构件的连接有很大的影响。
2.螺栓连接
螺栓连接有很多不同的连接方式。但是螺栓连接的过程中需要注意的问题与其他方式不同。螺栓连接的过程中对于精度要求很高,一般需要对于螺栓的固定点做一块定位钢板,以确定螺栓的连接位置。这种方式还起到一定的加固的作用。螺栓连接最容易出现破坏的地方是在连接处,这与焊接不相同。破坏的方式也有很多种,比如螺栓栓杆的损坏,连接处钢板断裂等。
四、根据房建中的钢结构施工技术出现的问题所提出的一些建议
(一)施工开始前,需要完善施工的管理体系,并且做好建筑施工图的审查讨论工作。在我国的房建中,很多工程建设都贪快求速,在施工开始前都没有做足够的审查谈论工作,对于项目的管理也很缺失,管理方式落后,管理体系混乱。完成这些前期的工是提升我国的房建钢结构施工技术的先决条件。
(二)改变工作方式,选择合理的工程方式。在我国的房建工程和很多其他工程中,都有好大喜功的问题。这是导致工程建设所用的技术与实际所需要的技术有很大的偏差的原因之一。这么做很容易造成浪费或者是造成建筑工程指标不达标的问题。如何解决这种问题,就需要实事求是的去处理。比如根据实际的工程情况,选用合理合适的建筑施工方式。不过在是公共的过程中,安全防护工作上也不能放松。必须保障施工人员的安全,因为钢结构施工的危险系数更高。
五、结语
伴随着我国的科技发展以及房建工程的增多,钢结构逐渐得被广泛使用是一种必然的现象。这是由钢结构自身的特点与优秀的工程特性决定的。不过这个过程中需要注意很多问题。钢结构在施工的过程中对于工程质量以及施工技术的要求也很高。因此在我国房建钢结构施工中,施工技术是必须要提高的。这要求我们从钢结构的施工技术出发来提高自身水平。也只有这么研究,才能推动钢结构施工技术在房建中的发展,促进其发展。
参考文献
[1]魏明钟,李宏生.试论高层建筑钢结构施工技术与管理模式[J]. 科技创新导报,2012,1(711):311-320.
探讨房建结构施工图设计方法 篇4
不断的研究传统的设计方法, 并且做出相应的措施来弥补设计中的不足, 进而来提高设计的质量, 这是在我国的房建工程设计中所必须要完成的课题。所以我们必须要充分发挥我们的设计水平, 联系科学实际去完成一份完善优秀的房建结构施工图。
1 提出问题
在房屋建筑工程设计的领域, 对于房建结构设计的专业而言, 怎样合理有效的提高房建结构施工图的质量与设计的效率已成为社会上一个热点话题。之所以被人们普遍关心, 主要有3个方面的影响:
1) 为了跟上社会发展的步伐, 并且充分的抓住机遇来加快经济的发展速度, 因此在多数的新兴城镇里还有一些旧城市的改造中他们都普遍加快发展的速度, 进而就产生了紧急工程和三边工程。已经到了房建的施工阶段却还没有一张完善的房建结构施工图, 因此设计人员仍在不断的完善和整理设计的方案。这时就充分的发挥了房建结构设计专业的作用, 他们在这时需要及时的提供设计的施工图, 并且当建筑图发生变化时, 他们能迅速的做出反应并对施工图进行合理的更改;
2) 要想保证建筑物的顺利施工, 就必须先出现一张合理完整的结构施工图, 但是对于结构专业的人员而言, 他们要想进行房建结构的设计, 一定要在建筑图大致的完成之后才能进行。进行这种设计安排的顺序与施工的需要正好相反, 因此要想能按照工时来完成房屋建筑, 就一定要提高结构设计的效率, 并且在这种情况下保证结构设计的质量;
3) 在我国, 设计市场之间的竞争日益严重。能够达到设计工作量70%之上的施工图设计效率已经成为了显示其设计实力的充分证明。在曾经, 有许多的工程项目不能够在规定的时间来完成房建结构施工图的设计, 以此导致了建筑物不能在规定的时间进行投产使用, 这样对于起初希望达到的经济效益化也已成为了浮云;更严重的是有些工程因为没有及时的提供施工设计图, 但在这期间材料的价格又有所上升, 看是微不足道的变化就使房建工程损失了几十万或者多于上百万的资金。如今, 我国在不断完善设计市场的竞争机制, 适者生存, 这样不能按照规定时间内完成设计的人自然会被淘汰。
想要使房建结构施工图的设计效率明显提高, 与此同时还要保证其设计质量。促使结构设计进入现代化的领域。就应在一些方面做出相应的调整与改革。首先, 应该对国家设计的高科技产品进行充分的利用, 例如, 应该由计算机与绘图机取代人手绘图。然后对相应的设计方法也要进行完善, 减少在设计的过程中, 设计图纸的使用数量, 并且将复杂图纸简单化, 让工作人员一目了然, 减少设计的时间, 提高设计的质量。所以很明显的看出, 只要资金充足, 设备齐全, 很容易达到第一条。可是如果设计方法没有创新, 不够先进, 即便有高科技产品也是无济于事。这样只是在外表看来现代化, 但却达不到第二点的目标。也会在其中出现一些新的问题, 像软件无法向手工那样灵活, 这样也许图纸的数量会比手工绘图还多。所以针对以上的问题, 我们对施工图的设计方法还是比较片面, 因此需要不断的思考与创新。
2 对传统施工图的分析
对于传统的结构施工图设计, 在本文以混凝土的结构为例, 在通常的情况下, 由上下部各结构层平面布置图以及各类构件的单件摄影图来进行表达, 主要有楼板、楼梯的配筋图。梁、柱、墙与框架等的详细配筋图。用这些来进行设计有许多的缺点, 图纸的数量会非常多, 并且有极大的劳动强度, 设计之后结果确证明设计效果非常低。之所以效率低, 是因为在进行房建结构设计图的设计过程中有诸多重复内容。这也是导致图纸数量过多与设计工作量加大的原因。另外设计者在进行设计的过程中, 反复应用设计规定的内容, 真正属于设计者本身的想法与创新却少之又少。这种情况下只会使绘图量有所增加, 并且出现了诸多的错误。
3 改革与发展
经过对传统设计方法的分析与探讨, 针对其缺陷, 设计人员进行认真的尝试和探索, 研究出了许多措施, 并对其进行有效改革。例如将楼板的配筋图和结构平面的布置图融为一张图纸, 这样就可以取消钢筋表, 并且对于平面框架而言其画法采用梁柱分开的特点, 用一个配筋断面来表示配筋不变的梁柱等。但是这些做法并不能够完全消除传统设计的弊端, 还是无法消除单件投影详图及其带来的影响。并且对于设计效率而言, 只有稍微的提高。面对这种形式, 梁表、楼梯表等一些可以用表格替代的方法应运而生, 还有在近几年逐渐被应用的平面整体表示法。
对于表格表示法而言, 它脱离了单件投影的方式, 有效的将有规律的构造问题进行集中, 用图例与文字说明对其加以描述。这种方法有效的用表格与图例替代了构建详图, 这对于传统设计而言, 是一次根本上的改革。它成功的减少了绘图工作量, 减少了设计中的许多问题, 使用时觉得更加简单易懂, 使工作人员一目了然。
而平面整体的表示法则相对于前一种则更加新颖, 它只由结构平面图与构件标准通用图来完成设计。它不仅具有表格法的通用图例里的优点, 而且自己又进行不断的创新与完善, 将所有的构造作法都用标准图来作以表达。这样就不需要设计人员经过详细的考虑之后交给施工单位, 只需要将图纸重复翻印即可吸。起在这。种情况下, 施工图上所呈现出来的内容都是设计者的主导内容, 不会有其它多余的部分;对于这一点, 设计者只需要在平面布置图上做出相应的补充即可。
4 改进设想
在一些发达国家的施工图里所呈现出来的是设计者的主导设计内容, 对于剩下的构造部分则由施工方面按照设计规定进行处理。所以可以看出我国在设计方法做出的改革与国外如出一辙。平面整体法已经成为我国极为重视的方法之一, 并且在以后的设计中会将其充分利用。
但是对于平面整体表示法来说, 其设计出来的时间较短, 所以仍会存在诸多的不足之处, 这样就需要我们对其进行合理的改进与完善。在进行改进的过程中, 仍然会以平面整体表示法作为主导, 并将表格法与传统方式与之进行有效的结合, 这样一定会设计出更加全面的设计方法法
对改进、创新设计方法而言, 不是简单的进行设计就可以完成的, 在此过程中仍然需要施工方面的积极配合。所以施工队伍的素质也决定着设计方法的改革是否会成功, 所以我们也需不断的提高施工人员的素质, 使他们在最短的时间内了解并3) 切断继电器 (QDJ) 一旦落下, 将切断本组时切断三相转辙机室内控制电路的三相电 (A相、以上情况都将在瞬间完成, 我们也可以确认这且适应新的设计方法。下状态, 所以切断继电
5 结论
我们要以将房建结构施工图的设计方法进行不断的创新与改革作为自己的首要任务, 因为只有这样才可以明显的提高设计的质量与设计效率。只有突破传统, 不断的创新和总结, 并且积极的汲取国外的一些先进技术与经验, 最后经过合理的筛选, 找出适合我国国情的设计方法, 并在其基础上进行进一步的完善, 创造出属于我国特有的设计方法, 只有这样, 才会使我国在世界的先进技术中脱颖而出, 立于不败之地。
参考文献
[1]王荣宗, 高瑞.结构施工图设计中节点构造处理探讨[J].平顶山工学院学报, 2003, 9 (30) .
[2]庾爱华.建筑结构施工图设计中常见问题及其剖析[J].广西城镇建设, 2003, 10 (30) .
[3]项仲贞.建筑工程结构施工图设计中存在问题及改进建议[J].中国科技信息, 2006, 9 (1) .
房建施工2012总结 篇5
不平凡的2012年已经过去,继往开来的2013年已经到来,新年伊始,万象更新,祝大家新年新气象,百尺竿头,更进一步。在过去的一年中xxx项目部在公司领导的正确指导下,在公司各职能部门的大力支持下,以“弘扬xx精神、发扬xx传统”为指导思想,充分调动项目部全体员工的积极性。项目部全体员工齐心协力,本着“早筹划、严要求”的指导思想,在项目施工成本、工程质量、工程进度、安全文明施工等方面做了大量的工作,也收到了一定的成效,现将项目部2012年工作汇报如下:
一、工程基本情况:
十堰xxxB、D、E栋商住楼工程位于十堰市xxx车站北路,原设计总建筑面积44720.1㎡,框架-剪力墙结构,基础类型为柱下独立基础及墙下筏板基础,B栋原为地下2层地上20层,DE栋原为地下2层地上22层,设计变更后,B栋地上变更为25层,总建筑面积为20910.1㎡;DE栋变更为地上27层,总建筑面积为31862.5㎡。BDE栋变更后总建筑面积为52772.6㎡。
目前,B栋主体结构工程已经完成至地上二十层,已完成的建筑面积为17642.6㎡,占B栋主体结构总建筑面积的84.4%,砖砌体结构已经从五层开始砌筑;DE栋主体结构工程已经完成至±0.00m,累计完成主体结构工程(地下室部分)6023.5㎡,占DE栋总建筑面积的18.9%。
二、项目部人力资源投入情况
工程总共投入人力资源586人(具体人数分阶段投入)。其具体为:
1、项目部管理人员:11人;
2、技术工人:558人(其中混凝土工:66人,钢筋工:45人,模板工:126人,水电工:18人,电焊工:9人,起重工:12人,机械操作员:18人,外架工:36人,砌体瓦工:78人,装饰抹灰:150人)
3、普通工人:10人
4、其他人员:10人
三、项目部设备资源投入和原材料进场情况
(一)自开工到目前为止,我项目共投入机械设备43台,模板8000㎡,钢管1200T,竹脚手板2500块,钢材16567T,水泥185.5T,商砼10856m³,标砖222000块,碎石147 m³,河沙365.5 m³。
机械设备投入:塔吊2台(QTZ80及QTZ63各一台),施工电梯1台(SCD200/200型),电焊机4台,对焊机1台,调直机2台,切断机2台,弯曲机3台,钢筋套丝机1台,空压机1台,木工圆盘机2台,木工平刨机1台,混凝土插入式振动器4台,冲击电锤2台,砂浆搅拌机2台,手枪钻2台,切割机2台,潜水泵4台,电锯5台,多级泵(扬程150m)1台,混凝土布料机1台。
四、工程管理措施
(一)、进度管理
1、项目采用平行流水作业模式安排生产,合理调配,统筹安排工期,最大限度的保证工序合理和顺畅,及时发现存在的问题,分析原因并及时解决。
2、项目部根据工程进展实际情况,对工程施工有计划地作出安排,切实做到早提醒、早落实。对可能影响总进度计划或关键节点工程的环节及早采取措施进行调整。
3、针对十堰冬季天冷的气候原因,项目部按冬季施工的技术要求,在混凝土中掺早强剂及抗冻剂,混凝土浇筑后及时进行盖膜,盖毡子等保护措施,以保证砼施工质量。
4、确保设计变更资料的及时性,在有设计变更时及时与甲方和设计院沟通,并及时对各施工班组进行技术交底。
(二)、质量管理
1、切实贯彻“三检制度”,即自检、互检、交接检,坚决做到上道工序不合格,下道工序不开工,使施工操作程序化,规范化。
2、按照市质监站的检查指导精神,及时落实了项目施工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3、建立质量责任制,实行项目总工对工程质量全面负责制。加强对施工工序的监督管理工作,严格按照审批的施工方案进行施工;严格实施分项、分部、单位工程的检验评定活动。
4、建立一套切实可行的工程质量管理制度,全面推行施工项目质
量目标管理的秩序化和规范化工作;为达到预定质量目标,我们制定了以下制度:1技术交底制度,各道工序开工前进行施工方案、施工措施、操作方法三交底;2岗位责任“追溯”制度,做好施工记录,责任到人;成绩优劣分明、可追溯;3质量检验监控制度,各道工序自检、互检和交接验收,及其各级质检人员职责,进行程序化、标准化操作;4机、料检验控制制度:原材料和机械设备强制达标,从采购、租赁到施工进行全过程的质量监控。
(三)、安全文明施工管理
项目部始终把安全工作作为工程实施的重点,按照“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总体要求,对施工实施了全方位、全过程、全员的安全管理,以保证生产事故“零”目标的实现。
1、强化全员的安全生产教育培训,切实提高全员的安全生产意识。
2、强化安全生产责任制的落实,切实提高各级抓安全生产的紧迫感。
3、强化施工过程中的安全监督检查,切实提高落实安全生产规章的自觉性。在建立健全安全生产管理体系的基础上,我们还定期对各施工班组的安全生产工作进行监督检查,达到了落实规章,杜绝事故的目的。
4、强化安全生产投入,切实提高预防安全生产事故的水平。为做好安全生产工作,项目部根据有关规定,制作了施工现场标示牌,同时在施工现场的主要施工部位、危险区域、作业点增设了各类警示牌,悬挂了醒目的标语,在保证施工顺利进行的同时,起到了安全预防作用。
(四)、综合管理
1、财务管理:严格资金管理,财务制度健全、资金支出规范,做到按计划使用资金,力争每月用额不突破上报计划;申请资金拨付时资料齐全、手续完备,无资金挪出本项目或挪作他用情况;会计档案齐全、规范,账目清晰,保管妥善。
2、材料管理:主要材料采购程序合法合规,采购材料监理审批率100%、业主备案率100%,施工单位自检(或外委实验检测)合格率100%,杜绝不合材料进场。材料现场储存符合《监理计划》和质量管理规定,无串仓、污染、过期材料,无受损变质现象;进场材料批次、批量检测资料齐全,不合格材料及时全部清除出场。材料档案资料齐全,材料报表数据真实。
4、内业管理:管理人员配备到位,办公设备齐全;各项规章制度健全,学习、会议记录齐全、规范;资料管理配备专人、专柜,按照工程档案管理规范对工程资料进行平时预立卷和定期归档整理,无造假、遗漏、缺失、损毁现象。
五、工程存在的问题及发展
项目自2012年4月开始动工,在前期的施工过程当中出现了不少的困难及问题,项目部发现问题后,深刻分析原因,并在公司领导及相关部门的大力支持下及时采取了有效的措施,在技术和管理上都做了加强及调整,确保了后期施工的科学有序进行。本着“成绩不讲不会跑,问题不说不得了”的原则,现将项目运行过程中出现的问题作如下总结:
1、进度方面,B栋4、5、6、7月的基础施工当中,因技术管理力量的薄弱以及前期与参建各方之间的沟通磨合等原因,造成了B栋基础工程施工进度有所延迟,正式开始大面积施工在8月初。DE栋因甲方土地规划问题制约,导致基础施工时间推迟,正式开始大面积施工在11月初。项目部根据现场实际情况,及时调整项目管理组织机构,加大技术力量的投入,加大了我方与甲方、监理以及各施工班组的沟通,在8月初开始大面积开工后,及时克服了技术、人员、沟通等制约因素问题,使工程进入了科学合理的运行阶段,2、质量方面,在前期的施工当中,混凝土浇筑及模板安装方面暴露的问题较大,烂根、蜂窝麻面以及混凝土养护不及时等现象比较多,梁模板起拱及轴线偏移等现象时有发生,由此造成了甲方对我方的不满。出现问题后,我方及时加大了跟劳务各施工班组的沟通,明确并落实了总工对工程质量全面负责的质量责任制度,并对各班组劳务作业人员和承包模式上做出了有效的调整,在主体结构进入标准层以后,质量问题有了明显的改观,最终获得了甲方及监理的认可,确保了工程质量合格。
3、安全文明施工方面,项目部始终把安全文明施工管理作为工地
现场管理的重中之重,把安全意识和安全责任的强调及落实贯穿于整个施工过程当中,不定期对外悬挑脚手架、卸料平台、临边洞口防护、垂直运输作业等危险性较大的部位进行严格检查,但前期的施工过程当中依旧暴露了不少的安全隐患,项目部本着“安全无小事”的管理态度,对发现的安全隐患及安全问题,立即责令改正,确保了工地施工“零”事故。
在过去的一年里,虽然在前期的施工磨合期当中出现了不少的困难和问题,但在项目部全体员工齐心协力,积极与各主管部门、各参建方共同努力下,及时做好了一系列的改进措施,最终取得了一定的成效,在质量、安全、进度等方面都基本达到了要求,同时也产生了一定的经济效益。在新的一年里,项目部全体员工将继续团结一致、通力合作,以确保工程又快又好的完成。
xxx工程建设有限公司
十堰xxx项目部
房建结构 篇6
关键词建筑施工结构变形缝工艺技术要点
房建施工结构变形缝施工是一项极为复杂的工程,因此要严格按照施工工艺的要求进行施工,同时要做好施工过程中的质量控制,以防出现一些常见的质量问题,以保证变形缝的施工质量,进而保证房建施工的整体质量。
一、房建施工结构变形缝的施工工艺
合理的施工工艺是保证房建施工结构稳定的基础,在房建施工结构中,变形缝施工环节非常重要,因此,一定要按照设计工艺进行施工,防止出现工程事故。
变形缝施工中,其施工的难点主要是在模板环节及变形缝内的混凝土处理环节。在施工时,模板的变形、跑模及膨胀都是会影响施工质量的,所以要在模板材料选择及模板支设时,严格按照施工工艺进行。此外,缝内的模板受到挤压以后,在拆除的时候难度较大,应该提前做好拆除模板的必要措施,变形缝施工完成以后,要对缝内长出的混凝土进行处理,但是由于混凝土的凝固,在处理时难度较大,因此要及时对混凝土进行剔除,防止混凝土固结以后进行剔凿的时候破坏变形缝的质量。
二、房建施工结构变形缝施工技术关键
1.梁模板的施工。在将梁底模板铺好并将位置基本固定好之后进行变形缝侧模板的铺设,在变形缝侧模板的铺设中,不用采取加强措施,当两侧的模板立设好之后安装撑条并使其和模板相垂直,用一个圆钉钉在撑条上侧面使得模板和撑条稳定的连接在一起。在设置撑条的时候,要根据梁截面的具体情况来确定合适的间距,一般如果下梁截面的截面不超过30 cm×60 cm时,可以将撑条的间距设为10 cm~20 cm,但是考虑到模板的刚度,撑条的间距最好不要超过20 cm。在进行梁模板的施工中要注意的问题有:
(1)在配置梁底模的时候,方木楞要比模板宽1cm确保梁侧模能完全落在方木上面。
(2)在撑条上端的钉应该交错进行固定,以防出现位移或者是扭斜情况,同时要使得钉钉入之后外漏大约五毫米以便在拆模的时候将钉取出。
(3)如果梁截面比较高梁的侧模不稳定或者是容易出现变形的话,可以通过在梁内按照1 m~1.5 m的水平间距来钢筋支撑来加设进行改善,同时可以通过加设PVC套管钢筋拉结螺栓来对梁侧模板进行加固
(4)要用封盖模板将梁侧模顶的变形缝缝补以免在浇筑混凝土时适当变形缝发生堵塞。
2.柱模板的施工。(1)首先,沿着柱边线立设除了变形缝所在面之外的另外三侧的模板,然后在立设变形缝面的模板,该处模板无需采取加强措施,只用做好柱箍加固的施工。等到校正好模板之后进行变形缝撑条的安装并使其和模板相垂直,并在撑条端部钉入圆钉使其和模板牢固的连接在一起,要确保钉钉入之后要外漏大约五毫米以便于在拆模时将其方便地取出。
(2)对于柱模板变形缝处的模板,应支设到和梁底模底相同的高度,其上部由梁侧模支设并根据梁变形缝校正固定方式来施工。将柱变形缝处的撑条按照10 cm~15 cm的间距来进行设定,撑条要避开拉结螺栓所在的位置。用加长钻从柱的另一侧穿过柱身的方式来实现变形缝处模板的螺栓孔的开孔。当梁和柱模板完成加固之后要做好校正工作,对撑条进行检查确保其牢固没有变形才能浇筑混凝土。
(3)在拆除模板的时候,首先将钉入的钉取出来,然后将加固的支撑以及撑条去掉,随之进行其他模板的拆除,最后在对变形缝处的模板进行拆除。
3.撑条的施工。(1)如果变形缝两侧的结构不相同,撑条的施工方法也有所不同:当梁侧模支模时,在支设好模板之后进行梁撑条的放置,用小钉将撑条和梁侧模之间固定好,然后用楔形小木楔子将撑条和梁侧模固定好。在撑条中部加设一到两根木楔子来加强撑条中部的支撑能力。(2)在拆模的时候,首先取钉,然后拆掉木楔,最后取出撑条;当柱和墙侧模支模时,在采取上述的方法的同时,要将木楔子楔在撑条的前后部以及中部。
4.钢筋的施工。(1)钢筋是房建施工中重要的建材之一,其质量的好坏决定了房建施工的质量,因此施工中应该选择质量达标的钢筋材料。(2)在进行钢筋环节的施工时,只需采用常规的方法将钢筋绑扎固定好并假设垫块即可。
5.混凝土施工。(1)在进行柱和墙的混凝土施工的时候,对于同一为位置的两柱以及墙的混凝土要交替进行浇筑,每侧每侧浇筑的高度不能大于50 cm。(2)同样采用交替的方式来浇筑梁的混凝土,要先浇筑变形缝一侧的梁,然后进行另一侧的浇筑,两侧浇筑的高度均不能大于20 cm。采用这样的浇筑方式可以确保模板两侧受力均匀以免变形缝处的模板出现位移或者是变形。如果柱的高度比较高或者是截面积比较大的话,可以在混凝土浇筑到一定高度的时候停歇一到两个小时然后继续进行混凝土的浇筑。
三、房建施工结构变形缝施工的质量控制要点
(1)要严格按照施工工艺的具体要求做好交底以及施工。
(2)要严格按照相关要求中规定的尺寸做好对撑条宽度的计算和控制,要使得撑条的尺寸稍微比要求的尺寸大一点,然后刨平去侧面并校准宽度尺寸以尽量减小误差。
(3)要使得柱侧模或者是梁底模板的楞面将变形缝处的侧模抵紧。
(4)要控制好撑条的间距,同时要其放置横平竖直。
(5)要确保盖板的严密性以防混凝土流淌给撑条造成破坏。
(6)可以根据实际需要使得梁模板支撑体系起拱,但是要确保盖板是钉紧的。
(7)在梁柱的接头处,撑条应该伸向柱模板上部10mm~20mm进而避免接头处的模板出现严重的变形。
(8)在浇筑混凝土的时候要交替进行进而保证模板受力均匀,在施工的过程中要严格按照施工的顺序进行,要防止混凝土浇筑中间隔的时间过程使得混凝土初凝,要记得个模板的表面刷一层隔离剂。
(9)在完成模板的制作之后要统一放置,尤其是当撑条遭到损坏,要及时进行回收存放。以上都是在房建施工结构变形缝施工中需要注意的质量问题,只要注意这些问题,基本上可以保证变形缝的施工质量。
四、结束语
总之,对变形缝进行施工质量控制,已经成为整个工程质量控制中的难点和重点,关系到整体的工程质量。因此,为了确保房建施工的整体质量,就需要做好对房建施工结构变形缝的施工控制。
参考文献
房建结构 篇7
1 混凝土建筑墙体表面气泡的成因
引起混凝土结构表面气泡的原因较多, 也较复杂, 但经过归纳, 在施工中产生气泡的最主要原因是由于材料、施工方法不当所造成的。
1.1 原材料使用不当
1.1.1
根据骨料级配密实原理, 在施工过程中, 如果使用材料本身级配不合理, 粗骨料偏多, 细骨料较少, 碎石材料中针片状颗料含量过多, 以及在生产过程中实际使用砂率比试验室提供的砂率要小, 此时细粒料不足以填充粗集料之间的空隙, 导致集料不密实, 形成产生气泡的自由空隙。
1.1.2 水泥的多少和水灰比的大小, 也是导致气泡产生的重要原因。
在试验室试配混凝土时, 考虑水泥用量主要是针对强度而言, 如果在能够满足混凝土强度的前提下, 一定限度内增加水泥用量, 减少水的用量, 气泡会减少。但如果不减少水的用量, 气泡数量是否减少不确定, 同时也增加了混凝土的粘度, 影响了搅拌混凝土时产生气泡的排出, 而水量较多也使自由水较多易形成气泡。在水泥用量太少的混凝土拌合物中, 由于水化反应耗费用水较少, 使得薄膜结合水、自由水相对较多, 从而让气泡形成的几率增大, 这就是用水量较大、水灰比较高的混凝土易产生气泡的原因所在。
1.1.3 掺合料也会直接影响气泡数量。
当混凝土中水泥的含量可以保证混凝土的强度时, 用掺合料代替部分水泥, 可以改善混凝土的和易性, 活性料还对强度有一些提高, 适量的掺合料能改善混凝土的和易性, 形成的胶合料能填塞骨料间的空隙, 减少气泡的产生。但掺加过量的掺合料会导致混凝土的粘度增加, 影响气泡的排出, 故混凝土中掺合料较多是导致气泡产生的原因。
1.1.4 减水剂等外加剂对气泡的影响也不可忽视。
不同的类型和掺量都会影响气泡的数量和大小。试验结果表明, 减水剂ZB-1A掺量0.7%的混凝土表面气泡数量是不掺减水剂的混凝土的3.5倍, 而且掺量越大影响越明显。
1.2 搅拌时间不合理
搅拌时间短会导致搅拌不均匀, 气泡产生的密集程度就不同。但搅拌时间过长又会使混凝土中带进的空气气泡更多。
1.3 温度变化的影响
混凝土受水泥水化热作用、大气及周围温度、电气焊接等因素影响而冷热变化时, 发生收缩和膨胀, 能产生表面气泡。温度表面气泡区别其它表面气泡最主要特征是将随温度变化而扩张或合拢。其多发生在大体积混凝土表面或温差变化较大地区的混凝土结构中。这种表面气泡的产生通常无一定规律。
1.4 施工方法不当
《混凝土泵送技术规程》 (GB/T10-95) 中规定“混凝土浇注分层厚度, 宜为300~500mm”但是在实际施工时, 往往浇注厚度都偏高, 由于气泡行程过长, 即使振捣的时间达到要求, 气泡也不能完全排出, 这样也会造成混凝土结构表面气泡。
振捣工艺不当。混凝土振捣不充分, 混凝土里的气泡就没有时间排出。但如果过振, 会使小气泡又出现破裂形成大气泡。由于设计断面尺寸比较小, 截面变化处不容易振捣, 气泡不易逸出。
墙体内大型预留洞口底模未设排气孔, 混凝土对称下料时产生气囊, 或钢制模板封闭太严, 表面排气困难。
使用的脱模剂不合理。混凝土结构面层的气泡一旦接触到粘稠的脱模剂, 就很难随着振捣而上升排出。直接导致混凝土结构表面出现气泡。
2 混凝土建筑墙体表面气泡的防治措施
2.1 配合比方面的预防措施
2.1.1 尽量减小水灰比和控制外加剂中引气剂的含量, 使混凝土中的含气量一般混凝土控制在4%以内。而水灰比越小, 产生的气泡会越少。
2.1.2 在规范允许的条件下, 尽量采用较大粒径级配连续的骨料配制混凝土, 因为增大骨料粒径, 可减少用水量而使混凝土的收缩和泌水随之减少。实践表明, 采用较大粒径的骨料配制同样强度的混凝土, 在水灰比相同的条件下水泥用量可减少40kg-50kg, 用水量也会相应减少。石子规格可根据施工条件, 尽量选用粒径较大、级配良好的石料, 以减少水和水泥用量, 使混凝土的收缩性和泌水性减小, 同时使水泥的水化热减少, 降低混凝土的升温。但骨料粒径增大以后, 易引起混凝土的离析。
2.1.3 引气剂的质量对混凝土表面产生气泡的影响很大。对高标号、高性能混凝土我们一定要选用引气气泡小、分布均匀稳定的引气型外加剂。
2.2 混凝土搅拌方面的预防措施
严格控制加水量。加强计量控制, 使用水量尽量按照配合比要求。
严格控制搅拌时间。混凝土的不均匀搅拌会导致外加剂在混凝土中的不均匀分布, 从而起不到外加剂的作用。
如果用商品混凝土, 也要保证混凝土的均匀性。有的商品混凝土因为某种原因到现场时混凝土的坍落度损失很大.这时可能会利用外加剂进行二次调配, 在这种情况下一定要加强对混凝土的搅拌, 保证其均匀性。
2.3 工艺方面的预防措施
减少温度对气泡产生的影响, 但温度变化较大时, 采取适当的保温措施。
首先混凝土的运输浇筑必须满足施工要求, 当炎热季节浇筑混凝土时, 混凝土搅拌场站宜对砂石骨料采取遮阳、降温措施;当采用泵送混凝土施工时, 混凝土的运输宜采用混凝土搅拌运输车, 混凝土搅拌运输车的数量应满足混凝土连续浇筑的要求。
混凝土的铺摊厚度应根据混凝土的和易性及所用振捣器的作用深度确定, 泵送混凝土的铺摊厚度不大于500mm, 非泵送混凝土的铺摊厚度不大于400mm。要严格控制振捣的时间, 振捣要密实, 做到不欠振、不过振、不漏振。需要分层次浇注时, 在上层混凝土浇注前, 应充分润湿已浇混凝土, 并且将表面清理干净。
墙体内大型预留洞口底模设排气孔, 使气泡能及时排出。合理安排浇注顺序, 给气泡排出留出时间和空间。采用质量好的脱模剂, 避免脱模剂对气泡的粘滞作用。
2.4 气泡的治理措施
2.4.1 经过我公司的多年经验总结, 采用与浇注混凝土同品种、同标号、同配比的水泥和粉煤灰修补的效果很好。在混凝土刚拆模时进行, 用适当粘稠度的混合浆对蜂窝、麻面等小气泡进行修补, 然后用拆下来的模板进行压实、抹面。通过这样的处理之后, 基本看不出是修补过的。
2.4.2 当气泡较大时, 应与建设单位、监理单位、设计单位根据具体情况协调处理。
3 结束语
如上所述, 通过对以上四个方面的深入研究, 我们可以得出, 对于外型简单、线条单一的砼墙面, 一般来说表面气泡问题较易得到控制, 但对于外型复杂, 折曲面较多的墙体结构, 表面气泡的控制问题就显得相当棘手, 并往往影响到结构表面的光滑和美观, 给人产生一种不密实的视觉效果。对此, 为了减少和预防表面气泡, 我们不但要抓住施工振捣这一要害环节, 同时还应从混凝土的配比、搅搅、施工工艺等方面的质量控制着手, 才能保证墙体表面的平整、光滑, 使之符合设计的外观要求, 以及耐久性要求。
摘要:房建结构中, 如果砼墙体表面产生较大气泡、连通气泡, 使混凝土表面形成大麻点的气泡孔, 不但对外观质量产生影响, 更为主要的, 是对墙体结构的耐久性带来的潜在影响。本人结合多年工程实践经验, 对砼墙体表面气泡的诱发成因进行了详细分析, 总结出了产生气泡的诸多因素, 并从控制砂子细度模数、调整混凝土配合比、改进施工工艺、提高混凝土密实度等方面提出了消除墙体气泡的办法, 在实践应用中取得了良好的控制效果。
关键词:房建工程,砼墙体,气泡病害,成因分析,技术措施
参考文献
[1]卜良桃, 王济川.《建筑结构加固改造设计与施工》.长沙.湖南大学出版社, 2002.
[2]李委.《混凝土表面蜂窝麻面形成原因及抑制方法》.中国新技术新产品.2009年第14期.
房建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工艺探讨 篇8
1 施工过程中混凝土工艺产生的问题
1.1 技术标准可能缺乏的适用性
有些施工企业为少投入, 多产出的一已私利, 采用一些缺乏市场论证的工艺技术做为标准, 这些做法虽然一样可以达到规范控制的结果和评定的要求, 起到明显显的效果, 但对于建筑物本来却留下了安全的隐患, 虽然减少、避免了普通垫块在振捣过程中的易位, 但由于PVC材料的线性膨胀系数和混凝土、钢材线性膨胀系数的不同, 对于裂缝控制要求较严的构件来说, 大量使用PVC塑料不仅会影响钢材、混凝土的协同工作原理, 同样会使混凝土构件在使用过程中过早的形成裂缝, 影响因件本身的耐久性。
企业为防止振捣过程中现浇板的负筋下沉, 采用焊接工艺, 这种通过加大刚度达到振捣要求的方法, 在一定程度上改变了构件受荷后的工作情况。而设计预先采用的弹、塑性设计方法, 此时就不能够达到设计原理的假设要求, 构件的实际承载力出现了核算需要。
1.2 施工过程中的工艺, 工法产生的问题
建筑规范对于不同类型的建筑构件, 有具体的检验部位及要求, 其具体由建设方, 施工方等根据其部件本身的轻重缓急一起选定。从现在的市场情况看, 建筑监理, 监督工作, 尽管对这种要求的最初想法是将因地制宜且灵活性留给了参建各方, 但是, 在实际执行的过程中同时也因此形成了一定的主观弹性空间。对于具体检验的部位的确定, 最终取决于参与建筑各个方面的的责任心和使命感。一般情况下, 每种建筑物根据其结构类型的不同, 所以每个混凝土构件的相对重要性也因此而不同。例如对于结构主体的上部而言, 在砖混结构中, 阳台挑梁的重要性就要比构造圈梁的重要性大;对于框架结构, 柱的地位相对重于梁的地位;在剪力墙中, 剪力墙以及暗梁, 暗柱的地位就要强于板, 对于基础部分, 条形的基础底板, 独立柱的基础底板就要优于地圈梁, 联系梁等的构件。在比较复杂的情况下, 例如筏板的基础、框架, 预制构件、剪力墙、筒体的结构、异形板等这些结构类型中, 如果单纯地把哪一类构件划分到重要的位置, 那就失去了建筑的意义。在整个技术的规程里, 对于监理的规范还没有明确的要求、我国建筑市场的有序的秩序还急需要规范的情况下, 对于具体检验哪个部位, 必须在有明确的规范重要性划分依据的情况下进行, 从而制定并且执行与目标建筑构件结构特点相结合的实体检测的方案。
混凝土构件的形式是多种多样的, 仅对其作梁、板、其它重要构件这三种形式划分, 是远不能满足工程实际取用的需要的。这并非指构件种类确定在制定规范过程中存有难点, 而是强调在规范执行过程中, 这样的划分给检测、判定工作形成了较大的工作困难。从实体检验的情况看, 需要注意以下工作:要注意特殊构件。特殊构件指悬挑构件。规范将控制重点放在了悬挑构件上要求抽取的构件中, 有悬挑构件的需占50%以上。这需要施工中对挑梁、挑板的钢筋摆位要优于同点其它钢筋的摆位。要注意特殊部位。特殊部位指内力作用较大的部位, 如梁的跨中、支座处。架设垫块、构件起拱时, 应优先保障特殊部位的钢筋保护层厚度值。保护层厚度设置应一致。要注意特定工序。特定工序指综合考虑浇筑、振捣等因素作用确定的核心工序。如板工序中的垫块布置密度, 应结合钢筋级别、直径、刚度具体布置:如粱工序中的振捣, 应考虑构件的配筋率、绑扎的材料强度, 采用适宜的工具。突出了特定的工序, 才能突出机具、设备的应用范围、特点, 从而推动工艺进步。
2 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的对策
就目前实体检测中钢筋保护层厚度控制工作的开展来看, 主要的问题在于技术规程不配套、设施分离、工艺技法落后等几个方面, 但问题还在于未能形成建设工程质量控制的综合质量管理体系。所以在建立该综合体系的同时, 应注意以下方面:
2.1 工程监督部门需继续发挥行业主导作用, 创造企业发展所需的技术环境、法规环境。
处理无成例问题时, 应形成可以发挥主观能动性的必要环境, 建立稳定可靠、自我改良的良性循环的监督工作体系。
2.2 发挥地方技术规程的灵活运用的优势, 积极制定地方相关技术规程, 做好国家规范在现场施工中的衔接转换工作。
以条文上的客观、明确、详实, 逐步代替实际工作中的模糊、主观、不明确等等情况。
2.3 加强施工过程的保护层质量控制
要保证钢筋混凝土保护层的厚度符合要求, 除了提高认识外, 关键是要加强施工过程的质量控制。重点是做到规范操作, 不仅要检查钢筋绑扎就位时位置是否准确无误, 还应检查垫块放置的数量、间距、位置等。在混凝土浇筑过程中, 要注意对振捣棒的掌握, 避免振捣棒频繁碰到钢筋, 造成钢筋位移。尤其是混凝土现浇板施工, 往往钢筋绑扎时位置都很正确, 但一到浇捣时情况就变了样。工人直接在钢筋上行走, 或将施工机具直接放在钢筋上, 结果往往使支撑钢筋的马凳被踩倒或变形, 混凝土上层钢筋弯曲变形, 保护层的厚度也就得不到保证。在施工过程中, 必须注意规范操作, 严禁操作人员在钢筋上随意行走, 对上层钢筋应进行有效的固定。混凝土浇捣过程中还应派专人随时检查, 发现问题及时解决。
2.4 对于设计文件中对钢筋保护层的标示, 控制要求和标准必
须明确, 同时设计单位也要明确设对其设计产品的相关的, 后续工作中产生问题的责任以及义务。
2.5 在现场施工的过程中, 需要对重点部位进行强化处理, 新的重点的项目要进行反复的自我检查, 严格执行行业标准;
对于新技术, 新工艺必须在在建项目中进行推广, 应用, 从而提出有效的适用性的总结和论证报告。
2.6 行业监督部门要充分发挥其在行业里的主导作业, 真正成
为企业百年大计质量第一的监督人和监管人, 为企业的实现良好发展创造严格的法律规范环境, 良好的技术条件环境。处理技术规范内的问题时, 应该给企业留有他们可以发挥积极性和观能动性的环境空间, 逐渐建立起既稳定而且可靠的市场监督体系。
摘要:在民用建筑中, 混凝土的应用占整个建筑中的很大的比例, 所以混凝土的施工也成为工民建施工中的重中之重, 混凝土的施工工艺在工程实践中发现了不少问题, 这些问题的产生, 对整个工程的质量都将产生很大的影响。本文论述了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工艺存在的问题, 并提出了相应的应对措施。
关键词: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问题,对策
参考文献
[1]李必瑜著.房屋建筑学[M].武汉理工大学出版社.2003年.[1]李必瑜著.房屋建筑学[M].武汉理工大学出版社.2003年.
[2]沈蒲生著.混凝土结构设计原理[M].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3年.[2]沈蒲生著.混凝土结构设计原理[M].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3年.
房建结构 篇9
一、砌体房屋结构抗震的加固原则
1. 保证必要的抗震整体性, 基本上不损伤原有结构的强度。
建筑物的抗震整体性就是所有承重构件共同承受和合理传递地震作用荷载的性能。抗震整体性好的建筑物, 能减少由于局部破坏造成建筑物倒塌或部分倒塌的危险性。
2. 使结构和构件的强度满足抗震要求。
砖砌体的抗弯强度和抗剪强度约为其抗压强度的10%, 当砖砌体结构承受水平地震作用时, 抗弯强度和抗剪强度常常不能满足要求, 这就使较多的砖砌体构件要经过加固之后才能达到所需要的抗震强度, 或者增加抗震作用的构件 (如后加抗震横墙等) , 以使之达到所需的抗震要求。
3. 防止局部刚度突变和质量不均匀分布的不利影响。
不仅要防止由于房屋加固以后产生的刚度突变和质量不均匀分布, 而且对原有的刚度突变和质量分布不均匀情况要通过加固使其有所改善。为了防止在抗震加固中出现局部刚度突变, 要求加固楼层综合抗震承载力不超过下一楼层的抗震能力的20%, 非承重或自承重墙体加固后的抗震能力不超过同一层楼层承重墙体加固后的抗震承载力。当超过下一楼层综合抗震能力指数的20%时, 同时应增强下一楼层的抗震能力。
4. 选用合理抗震加固方案。
对非刚性结构体系的房屋, 选用合理抗震加固方案时应特别慎重, 当采用加固柱或墙垛, 增设支撑或支架等非刚性结构体系的加固措施时, 应控制层间位移和提高其变形能力。
二、砌体结构房屋抗震加固的技术方法
1. 增设抗震横墙加固技术。
当原有墙体不能满足抗震需要时, 可考虑增设抗震横墙, 数量由抗震横墙面积率计算确定。为了使增设的抗震横墙能真正分担地震荷载, 抗震砖横墙的厚度应不小于240mm, 墙下面做基础, 墙顶要用细石混凝土与大梁顶紧, 并与原纵墙妥善拉结。增设抗震墙是提高建筑抗震能力的有效措施, 特别对于原建筑的抗震墙较少, 抗震墙间距超过抗震鉴定标准要求时更为合适。
2. 水泥砂浆或钢筋网水泥砂浆面层加固技术。
该法属于复合截面加固法的一种, 当砖墙的抗震承载力不足时, 可采用水泥砂浆抹面或配有钢筋网片的水泥砂浆抹面层进行加固, 这种方法通常称为夹板墙加固法。
3. 混凝土板墙加固技术。
砖房的混凝土板墙加固与钢筋网水泥面层加固法类似, 属于复合截面加固法的一种, 其优点是:施工工艺简单、适应性强, 砌体加固后承载力有较大提高, 可控制墙体裂缝的开展, 且具有成熟的设计和施工经验, 适用于柱、带壁墙的加固;其缺点是:现场施工的湿作业时间长, 对生产和生活有一定的影响, 且加固后的建筑物净空有一定的减小, 具有较大的灵活性。
4. 增设扶壁柱加固技术。
该技术属于加大截面加固法的一种, 其优点与钢筋混凝土外加层加固法相近, 但承载力提高有限, 且较难满足抗震要求, 一般在非地震地区应用, 它属于砌体结构的间接加固方法。一般有两种做法, 第一种为无黏结外包型钢加固法, 该法属于传统加固方法, 其优点是:施工简便、现场工作量和湿作业少, 受力较为可靠, 适用于不允许增大原构件截面尺寸, 却又要求大幅度提高截面承载力的砌体柱的加固;其缺点为:加固费用较高, 并需采用类似钢结构的防护措施;第二种为预应力撑杆加固法, 其优点是:能较大幅度地提高砌体柱的承载能力, 且加固效果可靠, 适用于加固处理高应力、高应变状态的砌体结构的加固;其缺点是不能用于温度在600℃以上的环境中。
5. 联结与拉结技术。
做好联结和拉结是砌体结构抗震加固中的一个重要内容, 联结和拉结的措施是连与锚。通过连与锚, 使后加构件 (如外加柱、后加圈梁) 与原有构件 (如墙体) 连成整体, 使原来联结不好的构件连成整体, 并提高某些构配件 (如山墙、非承重构件、瓦等) 的抗震强度, 防止地震坠落伤人。实现联结和拉结的主要工具有钢筋、销键、螺栓和锚杆, 可按照不同条件和需要采用。
6. 隔震及减震消能加固技术。
目前最常用的隔震材料为叠合橡胶隔震垫, 其作用是使地面水平地震加速度在隔震层处中断, 或使向上传递的地震加速度大大减小。在设计计算中, 其表现形式是上部结构周期加长, 因而地震作用减小, 结构反应亦减小, 从而达到抗震加固的目的。该方法的原理很简单, 然而用于加固时的技术难度却很大。首先必须将上部结构与基础完全切开, 并要放入有一定阻尼的叠合橡胶垫。其必要条件是上部结构整体性好, 因此并非所有结构都能用此方法进行加固。
隔震减震技术用于加固砌体结构, 目前国内外还不多见, 原因是除了技术上存在着尚需解决的问题之外, 比如砌体结构刚度很大而自振周期很短, 用改变原结构的刚度而使其自振周期改变以减少地震反应的方法很难获得成效, 在经济效益比较方面, 与其他常规加固技术相比, 存在着加固投资较大的问题。所以, 用隔震减震技术来加固砌体结构, 还需进行大量的实用上的研究分析。
文中首先阐述了砌体房屋结构的加固原则, 接着结合工作实际经验, 介绍了几种加固技术, 主要有增设抗震横墙加固技术、水泥砂浆或钢筋网水泥砂浆面层加固技术、混凝土板墙加固技术、增设扶壁柱加固技术、联结与拉结技术、隔震及减震消能加固技术。这些方法对绝大部分的砌体房屋进行抗震加固是可行的, 但对为数不少的特殊房屋和更多的其他类型房屋 (特别是古建筑、木结构等) 还需进一步的研究, 特别是对用隔震减震技术来加固砌体结构, 还需进行大量的实用上的研究分析。
摘要:探讨低烈度区加强砌体房屋抗震加固的重要性, 结合工作实际阐述了砌体房屋结构的加固原则, 详细地介绍了几种砌体结构房屋的抗震加固技术方法, 可供低烈度区砌体房屋结构加固工程参考。
关键词:房建工程,砌体结构,加固技术,地震,低烈度区
参考文献
[1]江山, 张传兴.建筑物加固技术研究[J].时代建筑, 2006, (3) :75-76.
[2]张有才, 段敬民.建筑物的检测、鉴定、加固与改造[M].北京:冶金工业出版社, 2004.
[3]GS50203-2002.砌体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S].
[4]GS50010-2002.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S].
[5]李竣, 叶燎原.砌体建筑抗震设计及加固新方法[J].地震研究, 2004, (4) :58-59.
房建结构 篇10
1 房屋建筑工程中的短肢剪力墙的问题以及应用注意事项
1) 数量规定上, 出于房屋结构的抗压力的空间布局, 在短肢剪力墙的数量设计上不要太少, 不宜过短。较多的采用短肢剪力墙会导致在房屋结构设计上高度偏低, 目的是增强其抗震能力;
2) 对于短肢剪力的抗震设计体系, 特别是抗震较薄弱的地方, 需要缩减墙肢轴压比;增加纵筋, 箍筋间的配筋率, 减少因地震的剧烈运动导致的房屋方向扭转, 使原本的墙体出现开裂;
3) 短肢剪力墙的大面积布置。在整个房屋空间设计上, 短肢剪力墙的位置在中间位置及其周围, 并且会连续分布, 短肢剪力墙是整个建筑的主要载荷接受物, 这样集中在一个结构上会出现很多的问题, 包括:如果出现剪力墙的核心部分在大幅度的震动下出现以后, 相继会有很多的伴随性问题, 弱小的短肢剪力墙在延性以及抵抗水平的能力都不够充足, 也许会随着振动被破坏。其次的问题, 短肢剪力墙在大幅度的震动影响下会从弹塑性变形逐渐转化成能力大幅度减弱, 由于本身承受力就不够, 再加上外力的压迫, 致使短肢剪力墙无法承受超负荷的作用力, 导致之后发生一系列的破坏现象;
4) “一“字形的短肢剪力墙数量较多。在实际房屋建设中, “一”字形的短肢剪力墙数量较多, 随处就可以看见。“一”字形的短肢剪力墙的位置是在楼面的梁端部位, 以及长短跨中间部分的短肢剪力墙, 经过检测报告得出结论, 墙体平面外的刚度性, 承载力对工程计算设计上的影响力很大。如果对刚度性, 承载力的计算存在误差, 会形成整个工程的安全隐患。把“一”字形的短肢剪力墙改良的最好方法是增加翼缘的剪力墙, 更改“一”字形的结构, 变成L或者是T形短肢剪力墙, 充分利用翼缘的剪力墙的作用力, 抵抗平面外的弯矩和变形, 改善“一”字形结构剪力墙的受力情况;
5) 房屋建筑底部因楼层的层数增加引起的问题。房屋建筑工程当中, 常常会遇到结构的功能把建筑的底部楼层数增加高于标准设计要求, 这样会造成短肢剪力墙的厚度加大, 建筑技术人员为了保障建筑的稳定性以及承受能力, 会严格计算。上部楼层和下部楼层也是有结构区分的, 如果上部楼层是短肢剪力墙的结构而下部则是加厚的墙体 (但是仍然属于短肢剪力墙) 结构时, 是没有任何问题的;但是上下部分反过来就会有所不同, 存在了结构方面的争议。解决方案是, 上部楼层的结构按照剪力墙的结构进行预算和实体计算, 下部楼层则按照短肢剪力墙计算和结构设计, 房屋的大高度也是随着短肢剪力墙的高度变化;
6) 根据我国的工程经验得知, 在设计房屋建筑过程中, 不应该全部采用短肢剪力墙, 而短肢剪力墙在大多数情况下, 是被布置成筒体的, 把筒体和剪力墙相结合, 共同形成墙体结构的作用力。当建筑当中有少数的短肢剪力墙时, 所承担的作用力较少, 即使受到外界的冲击, 也不会影响到建筑的大体结构, 更不会使建筑楼板垮塌。
2 短肢剪力墙的结构布置及其特点
1) 对于房屋的结合窗之间的墙体以及四个墙角的布置是不同的, 在结构处理上要做到均匀, 对齐, 中心稳定, 目的是减少墙体的扭转, 剪力墙正好解决了这一问题。在空间结构设计上, 要遵循以下几条原则: (1) 在连梁的剪切破坏比弯曲破坏提前发生时, 为了避免这种情况的发生, 应该在设计上达到强弱弯的规定要求; (2) 根据“强柱弱梁”的延性的框架空间设计结构原则上, 首先要先把剪力墙设计成“强墙肢弱的连梁”延性结构;
2) 房屋建设中连梁刚度性的增大, 结构震动幅度也会相应增大, 墙肢和连梁的内里都会变大, 因此, 纵筋, 箍筋间的配筋率会人为的加大, 但是相反的是, 工程的成本支出也会随之增长, 严重的话会导致因构件的超筋施工进程减慢甚至无法施工。对此, 针对房屋的结构设计方面, 应该采用弱连梁, 搭配着短肢剪力墙建筑;
3) 短肢剪力墙的构造方式。短肢剪力墙的设计和构造方式应该遵循《建筑抗震设计规范》中相关规定, 剪力墙的设计原则等, 通过墙体的正截面的偏心受压, 偏心的受拉计算, 以最小的配筋率来确定墙肢端部的钢筋受力情况, 也就是说, 约束边缘的构件组成部分的纵筋, 计算出墙肢的腹板水平下的钢筋分布;
4) 短肢剪力墙的高和宽尺寸比较大但是厚度却相对较小, 几何特征像板, 力墙的受力形态接近于墙柱, 而力墙与墙柱的主要区别是其长度和厚度的比值, 当比值小于或者等于4时, 要按墙柱设计;当墙肢长和肢宽之比略大于4或者略小于4时, 这种空间结构被称作异形柱, 需要按双向受压构件设计。除此之外, 剪力墙除需满足刚度强度要求外, 还必须满足非弹性变形反复循环下的延性, 能量耗散和控制结构裂而不倒的要求, 也就是说墙肢必须能防止墙体发生脆性剪切破坏, 因此, 注意尽量将剪力墙设计成延性弯曲型;
5) 房屋建设中的剪力墙的最大适用高度应该比一般的剪力墙结构规定值要人为的适当降低, 并且不应该大于100m (7度抗震) 与60m (8度抗震) , 短肢剪力墙所承受的第一振型底部的地震倾覆力矩不应该大于总力矩的一半。还有, 短肢剪力墙面的内边长应该小于300毫米的洞口要按要求预留。
3 短肢剪力墙结构设计的案例分析
某商住楼工程项目, 主体地上共19层, 低下共2层, 建筑底部有很大的空间要求, 是用来框支的剪力墙结构的设计, 以梁式筏板为基础。
结构设计:1) 规范上要求转换层上下层的刚度性比值尽量相近;2) 在进行抗震设计时, 计算值应该小于2。并且在设计时, 增加装换层的以下层的剪力墙数量, 以及减少转换层以上的剪力墙数量来达到减少上部抗侧刚度, 这是减少剪力墙的面积的有效方法;3) 根据房屋建筑的平面设计, 有效利用间隔墙的位置来布置竖向构件, 对于剪力墙, 数量依据实际情况而定, 剪力墙是否为短肢长肢都可以, 从而把轻质结构填充到建筑里, 使房屋的总重量大幅度减轻, 同时也可以降低建筑结构的刚度性, 从而使地震的冲击作用减小, 对基础设计形成有力的影响, 也减少了房屋的成本支出, 加快工程进度等很多优势。
4 结论
我国近几年, 房屋建设受到利用面积和成本造价的影响, 大多数建造者以及相关的设计人员会采用高层建筑, 并且使用高强度的钢筋混凝土, 作为高层建筑的结构支架。但是根据实践总结出由于房梁, 房柱使运用面积减少。短肢剪力墙则解决了这一问题, 放宽了房间的空间布置, 增强了房屋的使用性能, 并且这种设计方式满足了消费者的需求。
参考文献
[1]张立俊.基于性能的短肢剪力墙结构弹塑性分析[D].兰州理工大学, 2008:04-20.
房建结构 篇11
1房建结构楼板裂缝的类型
根据我国建筑行业房屋建设楼板裂缝问题的调查和研究,目前我国房建结构化楼板裂缝有六种主要类型:第一,纵向裂缝。纵向裂缝,顾名思义,就是沿着建筑纵向墙壁产生的裂缝,通常来说这种楼板裂缝最为常见,后续控制处理起来也较为容易;第二,横向裂缝。横向裂缝是沿着房屋横向墙面出现的裂缝,这种裂缝的危险性较高;第三,角部裂缝。角部裂缝出现在房屋各面墙壁交汇的角落,出现这种裂缝通常都意味着房屋几面墙壁都出现了不同程度的承载问题;第四,楼板根本的横向裂缝。楼板跟本的横向裂缝指的是各个楼板交汇层之间所形成的裂缝,这中裂缝与楼板铺设技术的优劣有一定的关联;第五,顺着预埋电线管方向产生的裂缝。这种裂缝通常都是沿着墙壁内镶嵌的电线边缘产生,但是这种裂缝并不常见。第六,不规则裂缝。不规则裂缝,即不符合上述五种裂缝描述的裂缝,这种裂缝的危险程度较高,对用户的安全威胁也相对较大。
2房建结构楼板裂缝出现的原因
房建结构楼板裂缝出现的原因较为多样,同一裂缝也有可能由不同的原因综合导致。本文从建筑设计、混凝土烧灌以及建筑施工和后续养护三方面入手,对房建结构楼板裂缝出现的原因进行了深入探讨。
2.1建筑设计原因
建筑的设计阶段主要是基于建筑项目基本的设计理念,对建筑施工地点进行各方面的勘测,对建筑做出精细的图纸设计,并对建筑施工及后续使用过程中可能产生的问题进行合理预估并已提出主要解决措施。但是建筑的实际承重能力只能在建筑竣工后才能得以精确测算,因此在建筑设计阶段,有关建筑的承重问题只能由建筑设计工程师参照建筑行业标准进行一定范围内的规定,这也就从侧面导致了建筑承重问题设计与规划成为建筑设计阶段的一个“盲区”。此外,一些建筑开发商为了在节省建筑成本的基础上最大化地扩大建筑实际可用面积,就盲目地缩小建筑的安全储备区,如略去承重墙、削减承重墙宽度或长度等,这样一来就会使得建筑四角以及墙壁容易出现张裂的情况。
2.2混凝土浇灌原因
现代建筑大多都是用混凝土浇灌而成,所以混凝土浇灌质量的高低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建筑质量的优劣。就目前我国建筑业施工混凝土浇灌环节主要存在两点不足,一是部分建筑开发商目光短浅,以单纯的企业盈利为目标,偷工减料,建筑施工中所用水泥质量不达标,从而导致混凝土浇灌后其硬度和强度都不不符合建筑设计初衷。二是部分建筑工程队用泥渣含量较高的粉砂进行混凝土配置,而泥沙含量高的粉砂往往收缩性较强、拉伸性差,这就使得混凝土的整体可拉伸性大大降低。建筑虽然是水泥钢筋构建起来的,但是气候和地形以及其它外力都会对建筑施以外力,因此建筑也需要有一定程度的拉伸性和延展性,而目前我国建筑行业混凝土浇灌存在的这两种情况则可以说是建筑质量的“大敌”。
2.3建筑施工和后续养护原因
建筑施工的过程是保证建筑质量最重要同时也是最关键的环节,建筑施工严格按照国家标准进行,那么建筑的质量就不会有太大差池,但是如果建筑施工环节偏离国家规定,那么建筑的质量就难以保证。例如,我国建筑行业对混凝土浇灌有着明文规定,即混凝土浇灌后期需要在混凝土上加盖毡盖,然后再进行浇水环节。但是一来毡盖在市面上越来越少见,二来不少建筑施工队伍为了省去"建设麻烦",不给混凝模型施加毡盖就开始浇水,虽然加盖毡盖这一行为看似事小,但是不加毡盖就浇水往往会大大降低混凝土的硬度、强度还有拉伸性,从而使得混凝土的品质难以保证。
3房建结构楼板裂缝问题技术措施
3.1建筑设计方面
在建筑设计环节,设计人员应当充分考虑建筑楼板裂缝问题,并针对特定的建筑提前预估容易出现裂缝的建筑部位,从而做出针对性的加固及改善措施。例如,建筑设计人员应当充分考虑房屋四角以及承重墙附近的承压能力,对压力大但承压能力较弱的区域换用直径较大的钢筋进行加固,或者也可以适当增加钢筋数量。对建筑四角可以利用单向板进行加固,或者对四面边角都配置负筋。
3.2混凝土浇灌方面
在混凝土浇灌方面,建筑开发商首先应当端正建设态度,不受眼前利益驱使和诱惑,保证建筑施工所用的建筑材料完全符合国家建筑标准。其次建筑开发商应当以身作则,对建筑施工过程进行全程监督和指导,并定期对建筑施工方的工作进行全面系统的检查。最后,建筑施工单位应当严格遵循国家建筑标准,并履行建筑开发商所提建筑要求,采购符合建设标准的施工材料,并且要特别注意水泥等材料的保存方法及保质期。
3.3建筑施工及后续养护方面
在具体的建筑施工环节,建筑施工方要严格按照国家建筑标准进行每一环节的施工建设。我国建筑行业对混凝土浇灌有着明文规定,伸缩缝的间距应在14厘米左右,且后期楼板排列时楼板的支座应当保持在10厘米左右,所以,建筑施工方在施工过程中一定要严把“数字关”,力求精益求精。其次,建筑施工方在进行楼板浇注时,要把握好每根钢筋之间的距离,并确保钢筋与钢筋之间固定牢固,防止钢筋意外脱落。再次,在进行墙壁电线嵌入时,应当安装钢丝网对电线加以固定,且电线和钢丝网的受力方向应与重力及钢筋受力方向一致,只有这样才能在最大程度上保证电线的固定。
结束语
建筑行业的快速发展使得现代建筑如雨后春笋般涌现,但诸多建筑的质量却总是良莠不齐。随着社会生产力及人民生活水平的稳步提高,社会及大众对建筑质量的要求愈来愈高,而且建筑质量和安全也应当成为建筑开发商和建筑施工方不懈追求的目标。笔者相信随着建筑技术的发展及施工人员素质的提升,我国的建筑质量将愈加有保障。
参考文献
[1]樊永盛.结构缝设置的一些方法[J].山西建筑,200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