蛋鸡产蛋期常见问题

2024-12-05

蛋鸡产蛋期常见问题(通用10篇)

蛋鸡产蛋期常见问题 篇1

在集约化养鸡过程中, 蛋鸡产蛋期容易发生脱肛、产蛋疲劳症、产薄壳蛋、蛋黄颜色浅等问题。这些问题的发生, 影响了产蛋数量和质量, 降低了经济效益。下面就此提出一些预防措施和治疗方案, 以供参考。

1 鸡脱肛

1.1 原 因

(1) 饲料搭配不合理。

产蛋鸡日粮中维生素A和维生素E缺乏。后备蛋鸡日粮中蛋白质水平过高, 能量浓度低。鸡群整齐度过差, 过肥或过瘦。饲料中粗纤维含量过低。

(2) 管理不当。

提前延长光照或延长光照时间过快, 使蛋鸡性成熟过早, 提前开产。笼养鸡运动量不足, 蛋鸡饲养密度过大。人工授精时工作人员操作方法不当。

(3) 环境卫生影响。

环境改变、惊吓等应激因素引起。鸡舍周围噪音大, 鸡群拥挤, 卫生条件差。

(4) 疾病的影响。

某些疾病, 特别是沙门氏杆菌、大肠杆菌、鸡白痢杆菌等会引起卵巢、输卵管和泄殖腔的炎症。腹泻脱水导致输卵管黏膜润滑作用降低。母鸡患球虫病、蠕虫病等时也可降低肌肉弹性而造成脱肛。

1.2 预防措施

(1) 科学饲养。

严格按照蛋鸡不同生长阶段的营养需要来配制日粮, 开产前降低日粮中蛋白质含量, 增加能量饲料, 开产后再提高蛋白质含量, 适当控制能量饲料;在产蛋率上升时, 要适当添加精料和维生素。

(2) 加强管理。

合理光照:育成鸡的光照控制在9 h以内, 开产后逐渐延长到14~16 h, 到淘汰前4周再逐渐增加到17 h, 直至淘汰。鸡分群饲养, 密度以5~6只/m2为宜。做好卫生, 鸡舍内外和饲喂工具定期消毒, 粪便及时清除, 加强通风换气, 供应充足清洁的饮水。

(3) 减少应激。

保持鸡舍及周围环境的安静, 严禁在鸡舍周围燃放烟花爆竹;饲养员要固定, 闲杂人员不得进入鸡舍;堵塞鸡舍内的鼠洞, 用铁丝网封住门窗、通气孔等, 防止鼠、猫、犬、鸟等进入鸡舍。

(4) 注意疾病的预防和治疗。

加强饲养管理, 勤观察蛋鸡的粪便变化, 发现拉稀的鸡只及时检查病因并加以治疗;防止饲喂霉变饲料。在追求效益的同时要考虑鸡只的潜能和鸡只承受能力。产蛋高峰期应特别关注高峰度与高峰期的长短。

1.3 治疗方案

重症鸡大都愈后不良, 没有治疗价值。一旦发现脱肛鸡, 要立即进行隔离, 对症状较轻的鸡, 可用1%的高锰酸钾溶液将脱出部分洗净, 然后涂上紫药水, 撒敷消炎粉或土霉素粉, 用手将其按揉复位;可将补中益气丸适量搓成米粒状让鸡啄食, 每日3次, 连用数日, 效果明显。

2 笼养鸡产蛋疲劳症

2.1 原 因

主要与日粮中钙、磷和维生素D含量不足及环境条件有关。

2.2 预防措施

增加日粮中钙、磷和维生素D的含量, 改善环境条件是防治本病的主要措施。

(1) 在鸡的产蛋高峰期, 日粮中钙的含量不应低于3.5%~3.7%, 磷的含量不应低于0.8%~0.9%, 维生素D3为每天每只175~225国际单位。

(2) 鸡舍温度保持在18~23 ℃之间, 每只鸡应占的笼养面积不能低于行业标准。对病情严重的鸡可从笼中取出, 地面散养, 并喂以调整好的饲料, 待其健康状况基本恢复后再放回笼中饲养。

3 产薄壳蛋

3.1 原 因

日粮中钙的含量不足。饲料中维生素D含量不足, 特别是维生素D3不足, 饲料中钙磷比例失调。鸡舍温度过高, 鸡呼吸性氨中毒, 产蛋时间问题等。

3.2 防治措施

(1) 在日粮中增加磷酸氢钙粉, 观察蛋壳厚度的变化。

如果蛋壳厚度增加, 说明缺钙;如果蛋壳出现畸形说明缺少维生素D3, 应加以补充。夜间补充一次钙粒, 直径为2~3 mm左右。颗粒状能引起鸡的食欲, 提高其采食量, 从而提高体内血钙浓度。

(2) 计算日粮中有效磷含量是否正常。

一般产蛋前期有效磷含量可占日粮的0.30%~0.35%左右。夏季要注意加强鸡舍的通风换气。及时清理粪便, 防止氨气浓度过高引起鸡只中毒。

(3) 炎热季节鸡舍要采取降温措施。

舍内温度最好保持在18~23 ℃之间;同时要适当提高饲料中能量和蛋白质水平及矿物质含量, 这样即使鸡的采食量下降也可维持正常营养需要。加强饲养管理, 鸡舍保持安静, 消除噪音, 尽量减少鸡应激反应的发生, 创造一个良好的产蛋环境。

4 蛋黄颜色浅

4.1 原 因

(1) 日粮中钙含量过多。

蛋鸡日粮中的钙含量过多, 影响色素沉着;霉菌毒素影响;蛋鸡过量食入日粮中的霉菌毒素, 导致蛋鸡血液中的色素降低, 从而导致蛋黄颜色浅。

(2) 疾病影响。

蛋鸡患有球虫病、沙门氏菌病、新城疫、肠道寄生虫病等, 也会导致蛋鸡蛋黄颜色变浅。此外, 蛋鸡产蛋期喂服驱虫药物, 也会导致蛋黄颜色变浅。

(3) 饲料因素影响。

蛋鸡产蛋期间, 喂饲颜色很淡的饲料时, 蛋黄的颜色也会变浅。

4.2 调节措施

(1) 饲喂增色物质。减少饲料中白玉米的含量, 尽量饲喂黄玉米。在保证产蛋性能的前提下, 适当降低饲料中维生素A及钙的含量。饲喂胡萝卜茎叶或其下脚料, 喂量占日粮的5%~10%。在日粮中添加0.3%的红辣椒粉。苜蓿晒干、粉碎, 按5%~8%的量加入到饲料中。采集松针叶、槐树叶等, 晒干、粉碎, 按5%~8%的量加入到饲料中。桔子皮晒干、粉碎, 按日粮2%~5%的量加入到饲料中。

(2) 添加蛋黄增色剂。如叶黄素、胡萝卜素醇, 一般蛋鸡饲料添加30~50 g/t。添加海产植物。海带、紫菜等海产植物, 按干品5%加入蛋鸡日粮, 一般饲喂5~7 d后, 蛋黄即可增色。

(3) 添加海产动物。虾壳等海产动物, 按4%干品粉碎加入蛋鸡日粮, 饲喂7 d后蛋黄即可增色。添加河、湖产动物。泥鳅等河、湖产动物, 按5%干品粉碎后加入蛋鸡日粮, 蛋黄增色效果较好。

(4) 做好饲料保管, 防止饲料霉变, 饲料中适当添加抗曲霉合剂。

提高蛋鸡产蛋量的措施 篇2

根据鸡的品种、类型、用途、日龄等,按照日粮标准合理配制日粮,不能凭感觉将几种饲料配合。饲料要求营养全面平衡,种类多样搭配,结构比例合理,适口性好,既要考虑饲料价格,又要注重饲料质量。杜绝饲养各种鸡都用一种饲料,切不可鸡、猪饲料不分。一般各类饲料所占比例大致如下:玉米等谷物饲料45%~70%;糠、麸5%~20%;豆饼等植物性蛋白饲料15%~25%;鱼粉等动物性蛋白饲料3%~10%;骨粉、贝壳粉等矿物质饲料5%~7%;微量元素和维生素添加剂(加辅料)1%左右。同时,购买成品饲料注重质量分析,选择正规厂家生产的产品,看信誉、看品牌、讲质量,不能只图价格便宜。自制饲料和购买的饲料量不要太大,要及时配制,适时购买,保证饲料新鲜,加强饲料保管,不能发霉变质。

2. 精心喂料供水

饲养不同阶段、不同用途的鸡要保证饲料的相对稳定,不同阶段更换饲料要经过一周左右时间循序渐进,由少到多,逐渐更换,避免各种应激反应发生,影响生长发育和生产性能。饲喂还要定时定量。一般饲料的用量为:0~10日龄,每只每日用料量(克)=日龄+2;11~50日龄,每只每日用料量(克)与其日龄相同;51~150日龄,每只每日用料量(克)=50+(日龄-50)÷2;150日龄以上的育成鸡,每只每日用料稳定在100克以上。鸡的饮水量根据喂养饲料的不同适当调整,早春喂干粉饲料,饮水量是采食量的2倍。随时查看水槽水量,防止断水。

3. 掌控饲养周期

良种蛋鸡饲养140天左右进入产蛋期,再饲养1年时间生产优势才能充分发挥,此后要及时更新鸡群,保持合理的种群年龄结构。肉鸡早期生长速度快,母鸡在7周龄、公鸡在9周龄增重速度达到高峰,以后增重速度减慢,耗料增加。在公母混群饲养的情况下,采用“全进全出”的饲养制度,肉鸡饲养至56日龄、体重达1.8~2千克上市销售最为理想。注意强弱鸡分群饲养,及时淘汰病鸡、残鸡和低产鸡。

4. 合理鸡场布局

养鸡场的选址要远离动物屠宰场、化工厂、机械厂、公路主道、集贸市场、村庄、饮用水源和人口密集区,要求背风向阳、地势高燥、交通方便、环境安静、排水方便,场区应分为生产区、生活区和隔离区,各区既要相互联系,又要严格划分。鸡舍与鸡舍之间的距离要保持在10米以上。鸡舍的建造要符合养鸡要求,棚舍固定要牢,棚顶和四周要选用质量较好的塑料薄膜扣紧扣实,并留好通风口,光照条件好,做到冬暖夏凉,内外地面整平,建有消毒池、排水系统和沼气池。建设鸡场时,最好对道路进行硬化,鸡舍之间的空地种植一些低矮的树木或草皮,既可增加收入,又可减少疾病的传染机会。

5. 科学使用疫苗

制订鸡群免疫的科学程序,及时检查鸡体内的抗体水平,适时有效地免疫预防,预防传染病的发生。选购正规厂家生产的疫苗,同一时期预防同一疾病最好使用相同的疫苗。严格疫苗的运输,保证疫苗存放条件达标,注意疫苗的使用有效期,不使用过期劣质疫苗。疫苗按照说明书使用,不随意配合和添加药物,合理进行稀释,严格控制用量,且选择有效的免疫途径。做到现配现用,未使用完的疫苗集中处理,疫苗瓶不能乱丢乱扔,特别是接触过活毒疫苗的器具及剩余的疫苗要浸入消毒液中,以防病毒扩散。免疫时要注意鸡群的健康状况,在健康状况差、饥饿、天气骤变、转群等情况下不宜免疫接种。

6. 规范药物使用

在饲料中拌入药物预防疾病时,选择低残留和毒副作用比较小的药物,一般连续使用时间不得超过1周,以免产生抗药性和不良反应。鸡患病后要科学诊断,分析病情,对症施治,选择适宜的抗生素,注重药物的配伍,控制用药剂量,采取饮水、肌注、喷雾等有效的给药途径,确定有效的给药疗程。尽量选择高效低价的药物,多用传统药物治疗,不使用过期或劣质兽药。磺胺类等药物不要长期使用,做到交叉用药,避免产生耐药性。

7. 改善环境条件

保持鸡舍冬暖夏凉,冬季来临要及时堵塞风洞,防止贼风侵袭。每天打开门窗,保证空气流通,排出有害气体,方法是按鸡舍每100米2地面用硫磺5千克拌入垫料中或用过磷酸钙10千克撒在垫料表面,每15天清理1次垫料,可抑制粪便中氨气的产生,降低氨的浓度,有效净化空气。同时,做好鸡舍内外排水沟的疏通工作,经常更换垫草,及时清扫粪便,保持鸡舍清洁干净,清理后的垫草和粪便要进行无害化处理,防止病菌滋生。病死鸡要严格执行“四不准一处理”(即不准宰杀、不准食用、不准出售、不准转运、必须无害化处理)制度。鸡舍光照要合理,温度保持在16~21℃(育雏期温度要相对高一些),相对湿度控制在60%~70%,且要保证鸡群饲养密度适宜,不相互拥挤。

8. 避免盲目引种

引进的蛋鸡等品种,要适宜本地气候等自然条件、满足基本的饲养要求,有较好的市场发展前景。购买雏鸡时既要考虑价格,又要注重质量,严禁从疫区购买。不具备孵化条件的农户不宜购买种蛋自行孵化,也不适宜饲养种鸡,否则弱苗多,死亡率高,养殖风险极大。

9. 加强消毒防疫

制订科学的消毒程序,树立消毒防病的意识,坚持“全进全出”的饲养制度。每次购进雏鸡前要对鸡舍进行严格的消毒,方法是每立方米空间用甲醛溶液(福尔马林)15毫升,加水20毫升加热蒸发或加6克高锰酸钾,进行4小时以上的密闭熏蒸消毒,消毒后打开门窗通风24小时以上。带鸡消毒要选择对鸡无伤害且针对性强或消毒范围广的药物,并严格按照说明书上的用法和用量使用,确保鸡体安全和消毒有效。鸡场和鸡舍门口要设置消毒池,可用浸有消毒液的草苫或麻袋垫在门口供过往人员消毒鞋底,并定期更换消毒药物,若用生石灰进行消毒需要用水溶解。外来车辆和人员未经许可一律不得进入鸡场。设置鸡场管理人员更衣室,进入鸡舍前要严格消毒并更衣、换鞋和戴帽。每天对各种用具和食具进行清洗消毒,特别是多次使用的注射器要清洗干净,煮沸15分钟后方可使用。选择质量合格的消毒药物,交替使用,避免产生耐药性。配制消毒药时要按照说明书操作,稀释用水水温不要超过45℃。在熏蒸消毒时,鸡舍内温度要提高到20℃以上,湿度保持在60%~70%。一般喷雾消毒以每立方米空间用30毫升为宜,用量太大会导致舍内过湿,用量小又达不到消毒效果。定期清扫鸡舍周围环境,严格消毒。

10. 加强日常管理

农村养鸡户要分析市场发展规律,加强人们对产品需求的调研,适时调整养殖规模,做到规模、质量、效益统一协调,提高养鸡的经济效益。推行运用新技术,增加科技含量。保证鸡场有适度的规模,一般保证在3000只以上,合理饲养密度。制订鸡场完善的管理制度,职责明确,合理安排鸡场人员的具体工作,增强工作的责任心。同时,鸡场要做好耗料量、饮水量、光照、生产性能、环境情况等的记录,及时分析,总结经验。抓鸡动作要规范,科学分群与合群,保持周围环境的安静,禁止燃放烟花爆竹,减少各种应激的发生。用铁丝网将鸡舍、饲料库洞口、通风窗口等封闭,使鼠类、鸟类不能进入。每月对鸡舍内外和蚊蝇滋生的场所喷洒2次,充分利用苍蝇有趋光的特性,在鸡舍内安装黑光灯进行诱杀。

(作者联系地址:重庆市万州区周家坝凤仙路99号周家中学 邮编:404040)

蛋鸡产蛋期常见问题 篇3

1 注意保温与通风

春季虽然舍外气温逐渐升高, 但气候多变, 早晚温差大, 常有寒流侵袭, 要注意天气变化, 常收听、收看天气预报, 采取防寒保温措施, 以免鸡群患感冒。蛋鸡的产蛋期最适宜温度一般在16~25℃, 低于5℃时, 产蛋量明显下降, 低于16℃饲料消耗便明显增加。因此, 在气候多变的春季, 要使蛋鸡保持稳产和高产, 就必须进行科学的饲养管理。产蛋鸡每日采食量、饮水量较多, 排粪也多, 空气易污染, 加之鸡群密度过大, 舍内潮湿而氨气较多, 会影响鸡的食欲和健康, 降低产蛋率, 并可能诱发呼吸道疾病, 因此要加强通风换气。在通风换气的同时, 还要注意保温。要根据气温高低、风力、风向而决定开窗次数、大小、和方向。要先开上部的窗户, 后开下部的;白天开窗, 夜间关闭;温度高时开窗, 而温度低时关窗;无风时开窗, 有风时关窗。

2 注意光照管理

春季昼短夜长, 自然光照不足, 必须补充人工光照, 以创造符合蛋鸡繁殖生理所需要的光照。方法是将带有灯罩的25W或40W灯泡 (按3W/m2的量算) 悬吊距地面约2m高处, 灯与灯之间距离约3米。若有多排灯泡应交错分布, 以使地面获得均匀光照和提高电灯的利用率。要采取早晚结合补光法, 补光时间相对固定, 防止忽前忽后, 忽多忽少。要保持蛋鸡的总光照时间为15~16h。

3 注意饲料营养

随着气温上升, 日照延长, 母鸡产蛋量迅速增多。对于高峰期的产蛋鸡, 当产蛋率在85%以上时, 蛋白质进食量应为18g/d, 代谢能为300大卡, 因此应供给营养均衡的产蛋鸡饲料以满足高产稳产的需要。同时, 要保证清洁、充足饮水, 以提高鸡只的采食量。

4 添加预防药物

春季是鸡病多发季节, 要做到早防早治。由于新母鸡产蛋高峰来的快、持续时间长, 应在不同阶段添加预防药物, 防止发生输卵管炎、腹泻、呼吸道等疾病。如环丙沙星、阿莫西林、杆菌利健、泰乐菌素、罗红霉素、支呼安等。

5 搞好舍内卫生

引起产蛋鸡脱肛的原因与防治 篇4

关键词:产蛋鸡;脱肛;原因与防治

产蛋鸡在开产时发生脱肛在蛋鸡中是一种常见的现象,而有些脱肛现象会延续至蛋鸡的整个产蛋期。产蛋鸡脱肛的发病率为1%~10%之间,产蛋鸡脱肛会造成养鸡户的产蛋率下降和经济效益的下降[1]。很多的养鸡户不清楚产蛋鸡脱肛的原因以及防治方法,本文主旨即是为其提供参考。

1 产蛋鸡脱肛的原因

1.1 疾病原因

产蛋鸡在生长时期和开产时期要注意预防疾病,发现了脱肛疾病时要进行及时治疗。比较容易引发产蛋鸡脱肛疾病有:球虫病、腹腔肿瘤、鸡白痢、体表寄生虫感染等疾病。

1.2光照原因

长时间的光照或者短时间光照都不利于产蛋鸡的生产和生长。养人员对产蛋鸡的光照时间控制不恰当,很容易导致产蛋鸡患上脱肛病。光照时间太长会不断刺激产蛋鸡体内的性腺激素分泌,性腺激素分泌过于亢奋时开产的产蛋鸡,生产出来的鸡蛋过大或者是双黄鸡蛋,甚至有可能是蛋中蛋,这些种类的鸡蛋都会导致产蛋鸡在产蛋时用力过猛,从而极容易患上脱肛病。

1.3过于肥胖

在养鸡过程中把鸡喂养得过于肥胖会促使产蛋鸡肛门组织的弹性度降低。这样就会阻碍产蛋鸡输软管的正常复位,容易患上脱肛病。

1.4日粮因素

很多的养鸡户过度追求产蛋率,过分看重短期经济效益,在产蛋期开产后每天给鸡喂食大量的含有高蛋白的饲料,使得产蛋鸡饲料中长期缺少维生素 A、维生素 E 以及粗纤维等也是很容易导致产蛋鸡的脱肛病。

1.5鸡舍管理

鸡舍管理不当如没有及时清洁和消毒或者鸡舍过于拥挤等,鸡舍环境不好会提高鸡舍内的氨气浓度,促使鸡群容易变得烦躁,长时间处于紧张状态或者应激状态也是导致产蛋鸡患上脱肛病的重要原因。

2 产蛋鸡脱肛的症状

患有脱肛病的病鸡产下的鸡蛋在蛋壳的表面会带有少量的血迹,产蛋鸡的肛门会出现较为明显的水肿、发红等现象,在产蛋鸡的泄殖腔里面会流出颜色为红白色的分泌物。此外,病鸡的精神状态差,食欲减退或没有食欲,行动不灵活或者行动拘谨。

3 防治措施

3.1断喙

在产蛋鸡的仔鸡时期,一般是在6~9日龄进行断喙,在仔鸡10~5日龄时要再检查一次喙的长短,长的要进行再次断喙。养鸡人员一般使用专门的断喙器或者剪刀等在仔鸡的上喙切除 1/3,下喙切除1/4,断喙的长短要掌握好,防治流血[2]。

3.2控制光照

加强鸡舍的光照的管理,光照时间不适宜长时间光照也不适宜光照不足。一般情况下在仔母鸡生长时期的每日光照时间以8~9 h为适宜,不适宜超过11 h;在产蛋鸡成年时期每日的光照时间以14~16 h为适宜,不适宜超过17 h;鸡舍的光照强度主要以产蛋鸡可以看见鸡饲料以及饮水为适宜,注意在夏天时鸡舍要尽量避免阳光直接射入,避免鸡舍光照时间过长。

3.3 保持产蛋鸡的营养均衡

在产蛋鸡的每日的饲料中要注意改善鸡饲料的饮食结构,在鸡饲料中要应注意补充维

生素 A和维生素 E ,条件允许的可以在饲料中添加胡萝卜、苜蓿以及青菜等富含维生素的蔬菜。日粮中要注意防止微量元素的缺乏以及粗纤维缺乏现象,注意提高饲料中的含盐量以及矿物质含量,注意保持产蛋鸡饲料的营养均衡。

3.4 控制饲养密度

饲养密度过密蛋鸡容易长期处于应激状态,不利于产蛋鸡的生长和产蛋量的。一般情况下在蛋鸡开产前的饲养密度应控制在从每平方米 8~10 只下降到 5~6 只宜。

3.5控制饲料量

很多的养鸡户为了增加产蛋率过度增加饲喂次数或者喂食过多的饲料。这个不利于长远利益以及产蛋鸡的健康,严重的会导致产蛋鸡患上脱肛病。

3.6及时清理和消毒

鸡舍要保持干净清洁,预防禽流感的等疾病,要严格做好鸡舍消毒等鸡舍清理工作。每日要清扫粪便,注意保持育雏室的垫料长期干燥和清洁。

3.7防治原则

对于产蛋鸡的养殖管理要遵循早发现早治疗的原则,及时发现才能及时有效地防控。对于病鸡要及时进行隔离,防止传染病发生以及传染。生长期和开产鸡要分开养殖,育雏室和鸡舍要实行不同的管理方法,鸡舍的管理要更加严格和高效化,这也可以提升经济效益。有效的产蛋鸡管理和脱肛病的防治可以有效提高产蛋量和减少死淘率。(编辑:狄慧)

参考文献:

[1]李江华,倪慧勇,蛋鸡脱肛不可轻视[J].北方牧业,2010(05):21.

初产蛋鸡常见病的诊治 篇5

1.慢性小肠球虫速病、肠毒综合度慢, 粪便细丌征。病鸡采食量少、采食小或过于干燥, 个别鸡只瞌睡, 蛋壳色泽浅 (影响色素沉积) , 蛋壳质量好, 部分病鸡粪便发黄或夹杂有脱落的肠黏膜等。治疗时, 建议选用肠霸等不影响产蛋的药物。

2.新城疫。由于防疫程序不合理, 蛋鸡初产阶段各种类型的新城疫较为常见, 以新城疫和慢性小肠球虫病并发最为多见。病鸡表现出非典型新城疫病理现象, 如有较多的软蛋、“杏核”蛋, 部分排绿色粪便, 口流灰白色黏液。剖检病死鸡一般只见盲肠扁桃体肿大出血或严重的肿大出血。发生此病后, 可用新城疫克隆疫苗接种, 间隔1天用高效抗球虫或治疗肠毒的药物饮水4天, 产蛋率即有明显上升;部分非典型新城疫鸡群, 使用抗病毒药物就可使产蛋率上升到90%。

3.肌胃炎。肌胃炎在产蛋初期主要是引起产蛋率异常:鸡群产蛋率升到80%以上, 快到高峰时开始直线下降;或产蛋率上升到70%左右即不再上升。对于引发该病的原因, 目前存在很多争议, 有病毒说、细菌说等几种观点。笔者认为该病是由霉菌引起的:受收获季节天气影响, 有的玉米质量较差, 食槽积水也是诱发该病的关键因素。因此, 治疗该病时可选用腺胃肌胃康等, 同时用脱霉剂拌料。

4.其他因素。如夏秋的霉菌病、光照管理不善、肿瘤病、免疫抑制病、肾型传染性支气管炎后遗症等。对此, 建议在鸡群开产前, 用高效抗球虫药物和治疗肠毒的药物饮水4天, 必要时可延长疗程, 适当增加治疗用量。做好鸡群120日龄的新城疫巩固免疫工作, 此次免疫的成功与否, 决定着该批鸡新城疫防疫水平的高低。如果在鸡群80~120日龄未按要求做预防性新城疫接种, 一般120日龄时的最后一次接种就很难成功, 初产蛋鸡患非典型性或典型性新城疫的概率也会随之增大。鸡群开产后每2个月用一次抗球虫药物 (球立消或者克球粉) 。针对肾型传染性支气管炎后遗症, 可以通过鸡的形态进行鉴别区分, 淘汰低产鸡。

二、产蛋猝死征

1.发病特点。有人称产蛋猝死征为新母鸡病。初产蛋鸡易患此病, 主要由热应激和机体代谢紊乱所致。该病诊断要点:初产蛋鸡多发, 经产鸡群也常有发生;多在夜间或18:00左右死亡, 死鸡颈部软, 大多子宫内有硬壳蛋;鸡群内出现瘫痪鸡。剖检死鸡可见:胸肌发白或花白, 胸廓红染;腺胃组织变软或液化, 腺胃局部或两个胃丌交接处穿孔丌或断裂, 饲料食糜流入腹腔, 腺胃乳头能挤出红褐色液体;严重的肠黏膜脱落, 甚至肠道黏膜被严重污染。

该病主要由环境高热或通风不良, 引起机体代谢紊乱, 导致细胞膜内外钙离子平衡失调引起。负责调控钙泵正常运行的机能失衡后, 整个机体的微循环出现代谢紊乱, 导致鸡休克或肺脏毛细血管破裂, 部分血液流入气管或口腔引起死亡。剖检死鸡可见:肺脏严重充血、出血, 挤压肺脏可挤出带泡沫的血液, 血液甚至溢流入口中。

蛋鸡产蛋期常见问题 篇6

1.1 开产前常见原因

(1)育雏期发生肾型传支或衣原体感染,在育雏期发生肾型传支后产蛋鸡的卵泡发育正常而输卵管发育严重异常、缺失,导致无法排卵造成很大的经济损失。(2)育雏、育成期发生法氏囊病或内脏型痛风病,由此,导致尿酸蓄积和尿酸盐沉积,开产后产蛋鸡虽没有输卵管缺失现象,但可影响生殖功能,导致产蛋性能低下。(3)育成阶段发生喉气管炎等,这可导致鸡群产蛋性能较差,高峰推迟10~20d。(4)育雏、育成阶段的均匀度。鸡群的均匀度好、群内体重差异小说明鸡群发育整齐,性成熟也能同期化,开产时间一致,产蛋高峰也高。(5)育雏、育成阶段的体重。体重过小、过大、过肥的鸡,性机能较差,产蛋持续蛋异常下降的原因及对策性较差。据有关资料报道,尤其是35日龄体重和开产前的体重不达标,蛋鸡开产后就推迟达到产蛋高峰,而且全期的产蛋量就低。

1.2 开产后常见原因

(1)病毒性疾病。主要有禽流感、传染性支气管炎、新城疫、传染性喉气管炎、产蛋下降综合征、传染性禽脑脊髓炎、淋巴白血病、鸡痘、马立克氏病。目前发生较多的病主要有新城疫、传支、产蛋下降综合征,但由于现代蛋鸡基本上都已免疫,故出现的征状都是非典型的。例如,非典型新城疫鸡只死亡率很低,剖检后病理特征不明显,但产蛋率下降幅度很大,达到20%~30%,且持续时间长,达1月左右。(2)细菌性疾病。主要有败血霉型形体、传染性鼻炎、禽霍乱、大肠杆菌病、沙门氏菌病。尤其是鼻炎及支原体引起的产蛋缓慢下降,此类疾病有一个共同特点是病程长,发展缓慢,由于疾病的发展逐步影响采食量及生殖系统,在一个饲养管理比较好的鸡群中表现为产蛋率的持续缓慢下降。(3)初产蛋鸡水样腹泻。初产蛋鸡代谢旺盛,肠道对饲料变化非常敏感,而产蛋期饲料和育成期饲料相比较无论是营养水平还是原料成分上都有很大区别,如石粉、贝壳粉的突然增加,粗纤维含量的突然减少。另外,杂饼 (粕) 含量过高、豆饼过生等因素均可引起稀便,不仅引起产蛋率较低且长期迂回不前,如果时间稍长,由于肠道粘膜损失而导致进一步的细菌感染,会使机体状况更加恶化。(4)产蛋期寄生虫病的影响。近几年来笼养蛋鸡的绦虫病、球虫病、蛔虫病已成为养鸡业中不可忽视的问题。(5)营养。由于饲料霉变或维生素缺乏。微量元素添加剂质量低劣所致的鸡群产蛋量突然下降的病例,屡见不鲜。(6)环境。突然停止光照、缩短光照时间、减少光照强度等都有可能使产蛋率突然下降;通风严重不足,如密闭式鸡舍天气酷热又遇停电,未及时打开应急窗;或已打开而天气很热停电时间又长,还有连续几天天气闷热,舍内形成高温高湿环境;或气温突然变高或变低,使鸡群采食量普遍下降,产蛋量也随之显著下降。(7)饲养管理。由于饲养管理人员缺乏经验知识或不负责任,致使连续几天喂料不足;突然更换饲料或饲粮成分、质量发生显著变化,例如:饲粮中鱼粉含盐量过高,或熟豆饼突然换成生豆饼等,由于适口性差而采食量下降,或引起消化障碍而产蛋突然下降;由于管道堵塞、水槽漏水或检修不良而造成的供水障碍,导致缺水;异常的声响,陌生人、畜的出现,新奇艳丽的颜色使鸡群突然受惊;饲养人员或作业程序发生变动等;疫苗接种或驱虫对鸡群的惊扰、应激及引起的副作用。例如:产蛋鸡群应用球虫药引起产蛋缓慢下降,几乎所有治疗球虫的药物对产蛋性能均有影响,故产蛋鸡群要慎用球虫药。(8)蛋鸡休产日同期化。在产蛋处于相对平衡的时期或状态下,如果休产的鸡数在某一天突然增多,呈现出产蛋量突然下降现象。这不是由于外界条件所造成的,也不是鸡群健康状况或产蛋强度有何变化,只不过是休产日同期化的鸡数暂时增多而形成产蛋率假下降的现象。因此,这种情况在很短的时间内就会恢复到原来的产蛋水平。

2 延长蛋鸡产蛋高峰期的技术措施

按目前生产水平,通常认为产蛋率达80%以上即为产蛋高峰,高峰持续期可达4个月左右。其中,品种优良、饲养均衡的鸡群还有5周左右时间产蛋率在90%以上。因此,蛋鸡产蛋高峰期越长,全年产蛋量越高,经济效益越显著。因此,要延长蛋鸡产蛋高峰期必须采取如下技术措施:

2.1 供应充足的蛋白质

鸡每产一枚蛋约需蛋白质13~15g,在产蛋率达90%时必须喂给蛋白质含量为19%的日粮;在70%的产蛋率时就应喂给含17%蛋白质的日粮。其规律是:产蛋率每提高10%,日粮蛋白质水平应大约提高1%。此外,当预见产蛋率上升时,要提前一周喂给较高蛋白质日粮,促使产蛋高峰迅速到来。当产蛋率开始下降时,日粮的蛋白质水平也要推后一周再降低,以减缓产蛋率下降速度,延长产蛋高峰期。

另外,在满足产蛋鸡对蛋白质数量的需要外,更要注意蛋白质的质量,实际上是对各种必须氨基酸的需要。产蛋鸡的必须氨基酸有蛋氨酸、赖氨酸、色氨酸、精氨酸、组氨酸、异亮氨酸、亮氨酸、苯丙氨酸、缬氨酸和苏氨酸,尤其前三种氨基酸更为重要,称为限制性氨基酸。当饲粮蛋白质不足或某种氨基酸受到限制时,产蛋量和饲料利用率下降。如补加合成氨基酸添加剂可提高产蛋量和饲粮利用率,从而使产蛋高峰期延长。

2.2 控制能量的供给,并注意日粮蛋白能量的比例

一般认为,在自由采食条件下,鸡对不同营养浓度的饲粮采食量可根据生理需要营养浓度相应减少或增加0.5%。所以,当日粮中能量高时产蛋鸡就吃得少,造成蛋白质的不足,产蛋减少;若含能量低,则吃料较多,但易造成浪费。因此,日粮能量与蛋白质及采食量之间要科学地平衡,当产蛋率达90%时,饲料代谢能应在11340~11550kJ/kg,这样增加饲料蛋白质就能促进产蛋高峰的迅速到来。

2.3 合理补钙,并注意日粮中的钙、磷比例

产蛋鸡对钙的需要特别高。饲料钙的利用率以50%~60%计,每产一个蛋约需要3~4g钙。产蛋鸡日粮中钙的含量一般以3%为最好。在产蛋高峰期 (产蛋率达85%以上) 日粮中钙含量可增加到3.5%~4.0%。产蛋鸡虽然对磷的需要没有钙那么迫切,但也不能缺乏,否则就会影响钙的吸收利用。据研究,日粮中钙、磷比为5~6:1可使蛋鸡获得最大产蛋量和最佳蛋壳质量。除饲料中补加钙、磷外,在舍内或运动场上放置盛有贝壳、骨粉等矿物质补饲槽让鸡自由采食,效果十分理想。

2.4 适量补喂青绿饲料

青绿饲料含有丰富的蛋白质、维生素、叶绿素,尤其是含有未知营养因子,对激活鸡的生殖机能提高产蛋量有好处,故每天要适量喂给。

2.5 光照制度要合理

适宜的光照可通过对采食、饮水和内分泌的调切,增加产蛋量。18周龄转群后第一周仍维持育成后期的光照时间,从19周龄开始,要增加光照时间,实行人工补充光照。19~24周龄每周增加光照时间0.5h;25周后每两周增加0.5h,直到光照时间达到16h/d为止,以后光照16h/d,直到产蛋最后4周,再增加1h/d,光照17h/d,直到第1个产蛋年度结束。

实践证明,人工补充光照以每天早晨天亮以前效果最佳。补充光照以3~5W/m2为宜。灯距地面2m左右,舍有灯罩聚光,灯与灯之间距离约3米,舍内各处受光要均匀。

2.6 正确使用添加剂

喂适当比例小苏打可提高产蛋率和蛋壳强度,减少破蛋。适当添加氨基酸添加剂,可提高饲料转化率、产蛋性能和蛋壳质量。添加0.15%氯化胆碱可维持产蛋率79%以上,蛋重平均可达60g。

2.7 采取有效措施减少应激

鸡群达到产蛋高峰时,必须尽力创造一切条件,保持鸡群的健康和高产、稳产,维持高峰的持续时间。主要应保证充分饮水,做好冬季防寒保暖、夏季防暑降温工作,搞好环境卫生。还应保持环境安静,饲养员工作时手脚要轻,生人不要随便进入鸡舍,特别要防止其它动物骚扰,以免鸡群受惊产生应激。

2.8 控制合适的性成熟期

当今多数蛋用鸡种的性成熟期都有提早的趋势,生产中需要精确调控,使其适时开产。如性成熟过早则蛋重偏小、高峰持续期短、中后期死淘率偏高;性成熟过迟则产蛋期缩短、蛋重偏大时易脱肛,体重较小时产蛋平低。

蛋鸡产蛋期鼻炎的防治 篇7

该病潜伏期较短, 从零星发病到大群明显发病约经过3 d。最明显的症状为鼻腔炎症, 流浆液性、粘液性鼻液。单侧眼睑和眼周围肿胀 (偶见双侧肿胀) 。精神沉郁, 采食和饮水明显减少, 病鸡常摇头, 鼻孔堵塞后常张口呼吸, 触摸其肿胀部位有明显的热感。

2 剖检病理变化

病死鸡只多有混合感染症状。除鼻腔和窦黏膜有急性卡他性炎症, 黏膜充血、肿胀, 表面覆有粘液, 窦内有纤维素性渗出, 后期变为干酪样。除呼吸道症状外, 常可见气囊炎、心包炎等继发性病理变化。

3 确诊经过

通过动物接种实验、治疗性诊断, 结合鸡群临床症状和外界发病情况, 并参考剖检病理变化等症状, 最终确诊为传染性鼻炎。

4 发病治疗经过

4.1 发病后饲养单元加强消毒

每天上、下午各一次0.2%的拜洁、四季金典消毒, 同时大群饮水中添加0.2%氧氟沙星和新霉素, 连饮五天。根据病情变化, 在投药效果不佳的情况下采用全群肌注阿米卡星120 mg/羽 (一日量) , 连续3 d。病情得到有效控制。

4.2 打针治疗结束后全群饮水添加0.1%复合多维+溶菌酶

连用四天后鸡群整体采食饮水恢复, 产蛋率回升, 但死淘数增加明显, 为预防疾病复发, 在投营养药结束后再次全群投饮0.1%恩诺沙星可容粉, 连饮4 d。

鸡传染性鼻炎传入后, 污染饲养环境, 康复鸡只隐性带菌, 为彻底根除此病增加了难度, 当鸡群体质下降, 外界环境剧变时就会引起复发现象, 因此在发病治疗结束后必须加强消毒措施, 选用刺激小、效果好的消毒药物做好鸡舍的日常消毒工作。

5 发病原因分析

鸡群体质下降:鸡群在产蛋高峰阶段, 产蛋时间持续较长时鸡只的内耗大, 机体抵抗力下降, 因此外界病源传入后极易发病。

外界疫情扩散:该饲养单位周边近期有鼻炎疫情发生, 鼻炎病菌可能随空气中的花粉、尘埃颗粒传入该养殖场。

换季因素:春夏交替, 空气对流频繁, 常有大风降温天气, 加之昼夜温差大, 容易诱发鸡群呼吸道疾病。

6 疾病、治疗方式对鸡群产蛋的影响分析

疾病影响:该病引起的肿头肿脸, 口腔粘液增多等病理性变化导致鸡只采食下降, 精神沉郁, 导致鸡群采食量下降, 从而导致产蛋下降。

打针治疗对机体的损伤与应激:蛋鸡产蛋需要良好的休息、稳定的环境, 并避免不良刺激, 在打针治疗过程中, 鸡只 (群) 不断受到应激, 产蛋量势必下降。

药物影响:对产蛋无影响的治疗药物很少, 治疗药物本身对鸡体具有一定的毒副作用, 所选药品的种类、时间、用药剂量都会对产蛋有较为明显的影响。

7 治疗建议

细菌性疾病属于条件致病性疾病, 当环境气候适宜其大量繁殖, 鸡群体质、抵抗力水平下降时, 就会诱导发病。目前在尚未推广有效疫苗接种保护的情况下, 现有的治疗方法还是能够减少损失的。

7.1 发病初期大群投药

发病后的第三天开始采用全群投饮与喷料相结合的形式进行投药, 上、下午各一次添加敏感性较高的治疗药物如速服宁、氟苯尼考、新霉素、恩诺沙星等。考虑到鼻炎病程最短4天、大群投药个体摄取药量、鸡群体质差异、鸡群复发感染、药物的蓄积毒性等各方面因素, 无论初期还是后期大群投药, 均应以5 d为一个治疗周期较合适。在治疗的同时做好带鸡消毒, 鸡舍消毒药物用量加倍, 消毒次数视环境温度适当增加。

7.2 发病中期个体打针治疗

若发病后大群非正常死亡量达0.3%, 视病情变化再采取打针治疗的方案, 打针治疗应以三天为一个治疗周期, 可考虑氨苄西林与阿米卡星联合用药。

7.3 转归期大群投药与支持疗法相结合

发病治疗后期应投以广谱预防继发感染、增强体质类的药物, 如新霉素、恩诺沙星、复合多维、溶菌酶、黄芪多糖等。同时应考虑采用个体支持疗法如:自制的口服液体 (葡萄糖+VC+VB) 灌服补液等, 以促使鸡群尽快恢复体质, 同时做好鸡舍的通风管理工作。

8 预防建议

在做好常规的预防、人员车辆严格控制与消毒工作时, 外界发病, 相临的饲养单位极有可能爆发传染性鼻炎。饲养场内某单元发病, 整个养殖场也会相继发病。根据传染病的特点和现有技术手段分析, 建议从易感动物角度出发, 同时兼顾传播途径来做好鼻炎的预防工作。

蛋鸡产蛋期的饲养管理 篇8

产蛋母鸡在不同的阶段有不同的产蛋规律。在第一个产蛋周期体重、蛋重和产蛋量均有一定规律性的变化。依据这些变化特点, 可分为三个时期:产蛋前期、产蛋高峰期、产蛋后期。

一、产蛋前期的饲养管理

1. 转群

在转群前3~5天, 将产蛋鸡舍准备好, 消毒完毕, 并在转群前做好后备母鸡的免疫和修喙工作。关于转群时机, 由于近年来鸡的开产日龄提前, 转群最好能在16周龄进行, 但注意此时体重必须达到标准。

2. 换料

当鸡群在17~18周龄, 体重达到标准, 马上更换产蛋料, 能增加体内钙的贮备和让小母鸡在产前体内贮备充足营养和体力。实践证明, 根据体重和性发育, 较早些时间更换产蛋料对将来产蛋有利, 过晚使用钙料会出现瘫痪, 产软壳蛋的现象。保证满足鸡的营养需要。

3. 环境

开产是小母鸡一生中的重大转折, 是一个很大的应激, 在这段时间内小母鸡的生殖系统迅速发育成熟, 青春期的体重仍需不断增长, 要增重400~500克, 蛋重逐渐增大, 产蛋率迅速上升, 消耗母鸡的大部分体力。因此, 必须尽可能地减少外界对鸡的进一步干扰, 减轻各种应激, 为鸡群提供安宁稳定的生活环境。

4. 体重

凡是体重能保持品种所需要的增长趋势的鸡群, 就可能维持长久高产, 为此在转入产蛋鸡舍后, 仍应掌握鸡群体重的动态, 一般固定30~50只做上记号, 1~2周称测1次体重。

5. 光照管理

产蛋期的光照管理应与育成阶段光照具有连贯性。开放式鸡舍如转群处于自然光照逐渐增长的季节, 且鸡群在育成期完全采用自然光照, 转群时光照时数已达10小时或10小时以上, 转入蛋鸡舍时不必补以人工照明, 待到自然光照开始变短的时候, 再加入人工照明予以补充。人工光照补助的进度是每周增加半小时, 最多1小时, 亦有每周只增加15分钟的, 当自然光照加人工补助光照共计16小时, 则不必再增加人工光照。若转群处于自然光照逐渐缩短的季节, 转入蛋鸡舍时自然光照时数有10小时, 甚至更长一些, 但在逐渐变短, 则应立即加补人工照明, 补光的进度是每周增加半小时, 最多1小时, 当光照总数达16小时, 维持恒定即可。

产蛋阶段需要的光照强度比育成阶段强约1倍, 应达20勒克斯。鸡获得光照强度和灯间距、悬挂高度、灯泡瓦数、有无灯罩、灯泡清洁度等因素有密切关系。人工照明的设置, 灯间距2.5~3米, 灯高 (距地面) 1.8~2米, 灯泡功率为40瓦, 行与行间的灯应错开排列, 这样能获得较均匀的照明效果, 每周至少要擦1次灯泡。

二、产蛋高峰期管理

1. 减少应激

尽可能维持鸡舍环境的稳定, 减少各种应激因素的干扰。

2. 适时投药

根据鸡群情况, 必要时进行预防性投药, 或每隔1月投3~5天的广谱抗菌药。

3. 满足营养需要

注意在营养上满足鸡的需要, 给予优质的蛋鸡高峰料, 根据季节变化和鸡群采食量、蛋重、体重以及产蛋率的变化, 调整好饲料的营养水平。从产蛋开始到42周龄, 产蛋高峰料的饲喂必须无限制地让鸡自由采食。要使高峰期维持时间长就要满足高峰期的营养需要。能量摄入量是影响产蛋量的最重要营养因素, 对蛋白质的摄入量反应只有在能量摄入受到限制时才表现显著。对蛋重来说, 蛋白质中蛋氨酸摄入量是关键, 日粮中的含硫氨基酸对产蛋率极有影响。

三、产蛋后期的饲养管理

当鸡群产蛋率由高峰降至80%以下时, 就转入产蛋后期的管理阶段。

1. 产蛋后期的管理特点

(1) 鸡群产蛋性能逐渐下降, 蛋壳逐渐变薄, 破损率逐渐增加。 (2) 鸡群产蛋所需的营养逐渐减少, 多余的营养有可能变成脂肪使鸡变肥。 (3) 由于在开产后一般不再进行免疫, 到产蛋后期抗体水平逐渐下降, 对疾病抵抗也逐渐下降, 并且对各种免疫比较敏感。 (4) 部分鸡开始换羽。

2. 主要措施

(1) 营养调整。母鸡产蛋率与饲料营养采食量有直接关系, 可根据母鸡产蛋率的高低, 调整饲料能量的营养水平, 降低日粮中的能量和蛋白质水平。但在调整日粮营养时要注意, 当产蛋率刚下降时不要急于降低日粮营养水平, 而要针对具体情况进行分析, 排除非正常因素引起的产蛋率下降。鸡群异常时不调整日粮, 在正常情况下, 产蛋后期鸡群产蛋率每周应下降0.5%~0.6%, 降低日粮营养水平应在鸡群产蛋率持续低于80%的3~4周以后开始, 而且要注意逐渐过渡换料, 增加日粮中的钙。 (2) 注意日粮中钙源供给形式, 每日供应的钙源至少应有50%以3~5毫米的颗粒状形式供给, 这样能增加鸡对钙的吸收率。 (3) 及时剔除病鸡、寡产鸡, 以减少饲料浪费, 降低饲料费用。

四、产蛋期日常管理

1. 饲喂次数

每天饲喂3次, 为保持旺盛的食欲, 每天12~14点必须有一定的空槽时间, 以防止饲料长期在料槽存放, 使鸡产生厌食和挑食的恶习。

每次投料时应边投边匀, 使投入的料均匀分布于料槽里。投入后30分钟左右要匀一次料, 这是因为鸡在投料后的前10多分钟内采食很快, 以后就会挑食勾料, 这时候槽里的料还比较多, 鸡会很快把槽里的料勾成小堆, 使槽里的饲料分布极不均匀, 并常常将料勾到槽外, 既造成饲料的浪费, 又影响其他鸡的采食。所以要进行匀料, 并经常检查, 见到料不均匀的地方就要随手匀开。每次喂料时添加量不要超过槽深的1/3。

2. 饮水

产蛋期蛋鸡的饮水量与体重、环境温度有关, 饮水量随舍温和产蛋率的升高而增多。产蛋期蛋鸡不能断水, 鸡群断水24小时, 产蛋率减少30%, 须25~30天的时间才能恢复正常。各种原因引起的饮水不足都会使饲料采食量显著降低, 从而影响产蛋性能, 甚至影响健康状况。因此, 必须重视饮水的管理, 用深层地下水供做饮用水最为理想, 一是无污染, 二是相对冬暖夏凉。笼养鸡的饮水设备有两种, 即水槽与乳头饮水器。用水槽供水要特别注意水槽的清洁卫生, 必须定期刷拭清洗水槽。水槽要保持平直、不漏水, 长流水的水槽水深应达1厘米, 太浅会影响鸡的饮水。使用乳头饮水器供给要定期清洗水箱, 每天早晨开灯后, 须把水管里的隔夜水放掉。

3. 拣蛋

为减少蛋的破损及污染, 要及时拣蛋, 每天拣蛋3~4次, 拣蛋次数越多越好。

4. 注意观察鸡群

喂料时和喂完料后是观察鸡只精神健康状况的最好时机, 有病的往往不上前吃料, 或采食速度不快, 甚至啄几下就不吃了;健康的鸡在刚要喂料时就要出现骚动不安的急切状态, 喂上料后埋头快速采食。

发现采食不好的鸡时, 要进一步仔细观察它的神态, 冠髯颜色和被毛状况等, 挑出来隔离饲养治疗或淘汰下笼。

饲养人员每天还应注意观察鸡只排粪情况, 从中了解鸡的健康情况。例如黄曲霉毒素、食盐过量、副伤寒等疾病排水样粪便;急性新城疫、禽霍乱等疾病排绿色或黄绿色粪便;粪便带血可能是混合型球虫感染, 黑色粪便可能是肌胃或十二指肠出血或溃疡;粪便中带有大量尿酸盐, 可能是肾脏有炎症或钙磷比例失调、痛风等。

浅析蛋鸡产蛋规律与饲养方法调整 篇9

一、蛋鸡产蛋规律

鸡群开产后,最初5~6周产蛋率迅速增加,以后则平稳地下降至产蛋末期。将每周蛋鸡的日产蛋率标在图纸上,将多点连接起来,即可得到该鸡群的产蛋曲线。鸡群第一个产蛋年的产蛋曲线通常呈低-高-低的变化趋势。

产蛋前期是指从开始产蛋到产蛋高峰之前的时期(21~26周龄)。这个时期产蛋率上升很快,每周以12%~20%的比例上升,同时鸡的体重和蛋重也在增加,体重每天增加4~5克,蛋重每周增加1克左右。

产蛋高峰期产蛋率通常在85%以上,一般28周龄产蛋率可达90%以上。正常情况下,产蛋高峰期可维持3~4个月。在此期间蛋重变化不大,鸡体重略有增加。

产蛋后期产蛋率逐渐下降,每周下降0.5%左右,蛋重相对较大,鸡体重增加。72周龄时产蛋率下降为65%~70%。

由蛋鸡的产蛋规律可知,要想提高蛋鸡的年产蛋量,必须努力促进产蛋高峰期早日出现,尽量延长产蛋高峰期持续时间,减缓产蛋率下降速度。为此,必须根据各期特点给予充足的营养,实行阶段饲养、调整饲养和限制饲养等方法,使之更符合生产实际,这样才能保证鸡群健康高产。

二、饲养方法的调整

1. 阶段饲养

阶段饲养是根据鸡群的产蛋率和周龄将产蛋期分为几个阶段,不同阶段喂给不同营养水平的日粮,这样既满足了鸡群的营养需要,又不浪费饲料,可谓一举两得。

生产中一般采取三阶段饲养法。开产至40周龄(产蛋率50%以上)为第一阶段,40~60周龄(产蛋率70%~80%)为第二阶段,60周龄以后(产蛋率70%以下)为第三阶段。

采用三阶段饲养法时,日粮中蛋白质水平依次降低,分别为17%、16.5%、15%,符合鸡的产蛋曲线变化规律和我国蛋鸡饲养标准。第二阶段可以在不控制采食量的条件下适当降低饲料能量浓度,第三阶段在降低饲料能量浓度的同时对鸡群进行限制饲喂,以免鸡过肥而影响产蛋。

采用三阶段饲养法,产蛋高峰出现早、上升快、持续时间长,产蛋量多。

2. 调整饲养

调整饲养是根据环境条件和鸡群状况的变化,及时调整饲料配方中各种营养物质的含量,使鸡群更好地适应生理与产蛋的需要。调整饲养更符合蛋鸡养殖的实际需要,是保证鸡群充分发挥遗传潜力,健康高产,降低成本,增加经济效益的有效措施。

①按产蛋曲线调整饲养。调整时应遵循的原则:上高峰时要“促”,饲料营养先行;下高峰时应“保”,饲料营养后降。具体调整方法是:在鸡群产蛋还没达到产蛋高峰时,需要提前更换为高峰期饲料,以促进产蛋率的快速提高;在产蛋率下降1周后要更换为产蛋后期料。

②按季节、温度变化调整饲养。季节和环境温度对鸡的采食量与产蛋水平有较大影响。冬季环境温度低时,鸡的采食量增大,营养物质摄入量增加,因此需要提高饲料中能量水平,抑制采食,同时降低其他营养物质的浓度;夏季环境温度高时,鸡的采食量下降,营养物质摄入量减少,此时需降低饲料能量含量促进采食,同时增加其他营养物质浓度。

③按鸡群状况调整饲养。当对鸡群采取一些管理措施或鸡群出现异常时应调整饲养。如在断喙前后3天,每千克饲料中添加2~3毫克维生素K,可以减少出血;接种疫苗后,将日粮中的蛋白质含量增加1%,可以减少应激;当鸡群出现啄羽、啄肛等恶癖时,可在采取其他措施的同时适当增加饲料中粗纤维的含量,这样有助于减少啄癖的发生;当鸡群发病时,可将蛋白质含量提高1%~2%,多种维生素含量提高0.02%等,这样可以增强鸡的体质,有利于病情的好转。

在采用调整饲养法时,应以饲养标准为基础,保持饲料配方的相对稳定,尽量微调,不可大增大减,并且要注意观察调整效果,如发现异常应及时找出原因采取对策,或恢复调整前的饲养。

3. 限制饲养

限制饲养是根据蛋鸡的产蛋规律,在产蛋高峰过后减少饲喂量,但不会对鸡的产蛋性能产生影响的一种措施。具体做法是:在产蛋高峰过后两周,每100只鸡的日喂量减少230克,连续3~4天。如果饲料减少后鸡群产蛋量的下降未超出正常范围,则保持这一给料量数天,然后再尝试类似的减量。如发现产蛋量下降异常,应立即将给料量恢复至前一水平。正常情况下,蛋鸡限制饲养的饲料减少量不能超过9%。

对蛋鸡进行限制饲养,遵循了蛋鸡的产蛋规律,既防止了蛋鸡产蛋后期过肥,提高了存活率,又降低了饲料成本,增加了经济效益。

蛋鸡产蛋期常见问题 篇10

2010年6月1日至8月26日于河南科技学院实验鸡场, 选用2000只24周龄体重均一的产蛋高峰期海兰褐蛋鸡, 分别饲喂用“黑金刚”4%蛋鸡产蛋期预混料DA43和某知名外资品牌5%蛋鸡产蛋期高档预混料进行饲喂效果对比实验。

1. 周产蛋率和周平均蛋重

第2~11周 (第8周除外) , DA43组的周产蛋率显著高于某外资品牌组。实验开始后, 气温陡升, 日平均最高气温皆在30℃以上, 大部分时间34℃以上, 极其炎热, 无论DA43组还是某外资品牌组, 产蛋率皆较好, 尤其是DA43组, 产蛋率基本稳定在90%以上, 说明两种饲料的抗热应激能力较好。DA43组的全程平均蛋重 (57.64克) 显著高于某外资品牌组 (56.95克) 。

2. 日产蛋量与日采食量

DA43组日产蛋量 (53.14克) 显著高于某外资品牌组 (50.89克) 。夏季高温高湿, 蛋鸡的采食量往往出现明显下降。DA43组 (108.3克) 和某外资品牌组 (106.9克) 平均只日采食量均低于110克, 但从实验第五周开始DA43组开始高于某外资品牌组, 尤其是实验的最后5周。

注:饲料成本和鸡蛋价格以实验时价计算。

3. 料蛋比

DA43组实验全程的料蛋比 (2.04∶1) 显著低于某外资品牌组 (2.1∶1) , 且除第8、11周外, 其余时间均低于某外资品牌组, 说明DA43组提高饲料利用率的作用显著优于某外资品牌组。

4. 蛋品质

DA43组鸡蛋密度、蛋形指数、蛋黄色度、蛋黄重量比例皆显著高于对照组 (表1) ;蛋壳厚度、蛋壳强度没有显著差异。D A43组鸡蛋密度大, 蛋形指数更佳, 而某外资品牌组的鸡蛋过于圆, 因此长期使用“黑金刚”4%蛋鸡产蛋期预混料DA43可显著降低产蛋过程对产道的损伤。蛋黄颜色来自于饲料的叶黄素, DA43组饲料叶黄素的吸收利用率更佳, 显著改善蛋黄色度。

5. 血清新城疫抗体水平

免疫后第7天, 血清新城疫抗体水平提高了约1个滴度;第14天, 提高了约4个滴度;第42天, 两组抗体水平仍然较高。未观察到两组新城疫抗体水平有显著差异, 但免疫后的第14、42天, DA43组抗体水平略高, 分别高0.7个、0.9个滴度。目前, 很多蛋鸡场新城疫免疫1个月后, 抗体水平已经低于保护值。DA43组免疫一个半月, 鸡群仍有很高的抗体水平, 长期使用可减少免疫次数, 既减少鸡群的免疫应激, 又节省药费、劳动力。

6. 血清尿素氮、总蛋白、球蛋白含量

试验初始时, 两组的血清尿素氮没有显著差异, 实验第28天、第70天, 某外资品牌组血清尿素氮显著高于DA43组。血清尿素氮反映了饲料氨基酸的平衡状况和蛋鸡对氨基酸的利用效率, 说明添加“黑金刚”4%蛋鸡产蛋期预混料DA43利于饲料氨基酸平衡, 减少了肝脏和肾脏降解、排泄多余氨基酸的负担, 尤其在炎热夏季极具意义, 蛋鸡多喝水多排泄以降低体温, 肝、肾负担很重, 若饲料氨基酸平衡不佳, 无疑“雪上加霜”。血清总蛋白和蛋鸡肝脏合成蛋白质能力、产蛋性能密切相关, 实验第28、70天, DA43组血清总蛋白显著高于某外资品牌组, 证明“黑金刚”4%蛋鸡产蛋期预混料DA43利于保证肝脏健康。通过测定血清球蛋白浓度可间接掌握蛋鸡抗体水平, DA43组血清球蛋白水平显著提高, 说明“黑金刚”4%蛋鸡产蛋期预混料DA43可有效促进形成各种抗体。

7. 鸡只死亡状况

由于高温应激导致死鸡数相对较高, 集中在6月底至8月初, 和对照组 (3.5%) 相比, DA43组 (2.3%) 死亡率减少1.2%。

8. 经济效益分析

上一篇:生活环境质量下一篇:农机安全宣传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