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次性使用

2024-11-25

一次性使用(共12篇)

一次性使用 篇1

一次性使用灭菌橡胶外科手套作为临床上广泛使用的医疗器械,其主要作用是保护病人和使用者,避免交叉感染。因拉伸性能是考察其质量的重要技术指标之一,国家标准对其拉伸性能指标作了严格的规定。目前国内大多使用人工观察标尺和直接跟踪的方法对其拉伸性能进行测试,考虑到该方法人为影响因素多,误差大,我们引入引伸仪对一次性使用灭菌外科手套拉伸性能进行测试,取得了满意效果。

1 仪器及试验材料

1.1 仪器

美国Instron3365P7654型万能材料拉力机及工作站(传感器100N);

美国Instron2603-080引伸仪;

SETH-Z-100L低温调温(调湿)试验箱(上海爱斯佩克环境设备有限公司);

CP-25型冲片机(上海化工机械四厂);

II型哑铃型裁刀(上海丰煌刀模具有限公司)

1.2 试验材料

一次性使用灭菌橡胶外科手套(桂林乳胶厂,批号:90701,规格:7.5);一次性使用灭菌橡胶外科手套(上海科邦医用乳胶器材有限公司,批号:2009-0301,规格:7.5)。

2 万能材料拉力机的工作条件

引伸仪标距长度20.00mm;试样标距长度45.00mm;夹持器的移动速度:(500±50)mm/min。

3 样品的预调节

将待测样品放入低温调温(调湿)试验箱内,在(23±2)˚CTind、(50±10)%Hrel的状态下调节96h。

4 样品的裁切

取预调节后的样品13只(从每一副手套中任意抽取一只进行试验),每只手套用2型裁刀在掌心位置沿平行于材料的压延方向裁切三个试片;试样总长度75mm,狭窄部分长度为(25±1.0)mm,中间狭窄部分宽度为(4.0±0.1)mm。

5 样品的测试

依据上述万能材料拉力机的工作条件,标定,装夹,平衡,启动机器,进行试验,记录扯断力,扯断伸长率,300%定伸负荷;每个样品试验结果取中值。试验结果见表1。

6 讨论

拉伸试验的整个过程,有以下的因素会影响试验的结果:

(1) 样品的预处理:

样品的预处理会对试验结果产生影响。样品的预处理温湿度不能过高或过低。试验结果表明预处理温湿度过高或过低都会加速乳胶的老化,从而影响试验结果。

(2) 试验的环境:

试验的环境温湿度,对该试验的结果会产生一定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试验时的环境温湿度最好控制在样品调节时的温湿度(23±2)˚CTind,(50±10)%Hrel。

(3) 样品的裁切:

样品裁切的质量会对试验结果产生很大的影响。裁切结束后,应借助10倍的放大镜,观察样品的裁切口有无毛边、飞边等缺陷,若发现,应该摈弃。

(4) 试验过程的装钳方法:

用引伸仪测定一次性使用灭菌橡胶外科手套拉伸性能,试样装钳方法的成功与否,将会直接影响测试结果的准确度。如果装夹过紧,会使钳头和试样间的力过大,从而会破坏样品和钳头的接触面完整性,容易产生钳口断裂,使试验结果偏小。如果装钳过松,由于一次性使用灭菌橡胶外科手套厚度很小,大约在0.2mm左右,这样在试验的过程中会出现钳头打滑现象,从而使试验结果偏大。我们的试验方法是:在待测样品狭长部分尽可能中间位置标出20mm长度的两条基准标线,两条标线要与试样中心等距,并与其纵轴垂直,装夹,调节,进行预拉伸试验,直至样品不打滑时为止。该位置可认为是钳头夹的最佳位置。

(5) 夹具夹面的选择:

目前一般万能材料拉力机所配备夹具的夹面有锯齿面和橡胶面两种。在此试验中建议选用橡胶面夹面,因为它对一次性使用橡胶灭菌外科手套样品面的损伤较小;而锯齿面对样品面的损伤较大,建议不要选用。

在实际的试验过程中,还需要试验人员在试验前做充分准备,严格依照标准的规定,对样品进行系统全面的预试验,并注意试验过程可能产生的问题,采取有效、可行的办法,做到科学装夹,减少或者避免对试验结果产生不良影响。

以上是本人在该试验的操作过程中发现的一些细节问题,欢迎各位同行提出宝贵意见。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GB7543-2006《一次性使用灭菌橡胶外科手套》(ISO10282:2001 Single-usesterile rubber surgical gloves-Specification,IDT)

[2]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GB/T528-2009《硫化橡胶或热塑性橡胶拉伸应力应变性能的测定》(ISO37:2005Rubber,vulcanized or thermoplastic-Determination oftensile stress—strain properties,IDT)

一次性使用 篇2

使用一次性真空采血管分离血清的体会

近年来,使用一次性真空采血管分离血清,越来越被临床上广泛采用。虽然其成本略高,但由于管内有疏水性对血液无活性的预置惰性分离胶存在,和常规方法相比据有分离血清时间短、操作简便、血清中化学成分稳定等诸多优点。我院使用一次性真空采血管一年余,几点体会总结如下

1.常规方法制备血清,由于血细胞和血清直接接触,血细胞的代谢会消耗血清中的营养成分,使血清成分不断发生变化。如不能及时进行检测,血清中的各种生化指标会发生改变,尤其是离子指标会次性真空采血管制备血清,离心后管内从上向下依次为血清、分离胶、血细胞三层。分离胶在血细胞和血清之间形成胶状隔层,阻断和减少了血细胞利用血清成分的`通道,使血清成分较长时间保持其稳定性。

2.一次性真空采血管内含惰性凝胶物质和促凝剂,对注人的血液有促凝血、促血清分离作用,具有血清分离快而且多、受温度影响小、分离血清可利用的特点。与普通管相比较不必水浴,节约时间,能很好的满足临床上对急诊标本的要求。

3.使用一次性真空采血管,可减少溶血现象的发生。因为在采血过程中血液是在小负压作用下沿着管壁慢慢注人采血管中,红细胞不易被破坏同时采血管内均涂有的硅酮可以避免血细胞附壁,防止离心时血细胞破碎,不易溶血。这就减少了因溶血因素对检测结果产生的影响,保证了临床上对测定结果准确性的要求。

4.一次性真空采血管具有一次性安全粘合封口,从血液注人采血管到分离完血清上机检测前,管中的血液成分和外界环境始终处于隔离状态,避免了血液被污染相应的,使血液在采集、运送、编号、离心过程中不易洒血,有效的避免了医务人员手指接触血样,防止了院内感染和环境污染。一次性真空采血管主要成分为,是一种硬度较大的塑料管,不怕摔,易携带,即使在米高度自由落地也不会使血标本外溢,便于标本的运送。并且在高速离心时从无漏血现象发生。

5.一次性真空采血管离心后可直接上自动化分析仪测定,与普通试管经水浴、离心、加样器吸血清至一次性塑料小杯再上机检测的繁杂过程相比,操作简便,减少差错的出现。并且,真空采血管使血液在采集、血清分离、上机检测、血样保存、废弃物处理的全过程都在同一只管中进行,减少了一次性塑料用品废弃物,保护了检验科内外环境的污染,提高了分机前的血清质量。

值得注意的是,如标本从采血到分离血清,时间过短或离心时间过短时,易出现分离胶上面有一层云雾状的纤维蛋白团,如未注意即上机检测,可引起自动化分析仪吸样不准确,影响检测结果的真实性可靠性,甚至会堵塞自动化分析仪,造成严重后果。如通上述情况,可将标本再次离心或将血清直接倒人一次性塑料小杯,即可得清澈血清。

什么是稀有血型?

一次性使用 篇3

【关键词】:心内科;一次性卫生材料;使用;感染控制

【中图分类号】R197.323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4-4949(2014)09-0745-01

一次性卫生材料主要包括一次性使用静脉输液针、无菌注射器、一次性使用无菌注射针、一次性使用采血器、一次性使用输血器、一次性使用塑料血袋、一次性使用输液器、一次性使用滴定管式输液器、静脉留置针、一次性使用光纤针以及一次性穿刺针等[1-2]。一次性卫生材料购进医院后,无需任何处理,根据诊断治疗的需要,可以与肌肉、体腔以及血管等人体组织直接接触,因此,一次性卫生材料是控制感染的工作重点,完善一次性卫生材料使用,是降低医院感染发生率,提高医护质量的重要手段[3-6]。我院充分认识一次性卫生材料使用的重要性,并在实践中不断完善使用方法,并取得较为理想的成绩,现将我院心内科一次卫生材料使用措施和体会总结如下:

1.一次性卫生材料使用中存在的隐患

1.1专业性强,质量要求严格

一次性卫生材料质量与到患者诊疗效果乃至生命安全息息相关,因此如何建立一次性卫生材料正确评标标准,提高一次性卫生材料产品使用方法始终是医院管理中的难题。部分一次性卫生材料储存不当,存放地达不到相应的卫生要求,而且一次性卫生材料用后消毒毁型处理不彻底;一些卫生材料无生产日期,无灭菌办法、灭菌日期等不合格产品,其次,医生与护士对手的消毒重视不够,基本达不到“一人一消毒”的要求;对患者来说,存在着较大的感染危险,极易造成院内感染。

1.2 植入性材料监管差

科学规范植入性医用材料,保证植入性材料,对提高医疗质量和控制医疗成本具有重要意义[7]。当前植入性材料多价格昂贵,随着临床应用的增多,逐渐成为临床常见的一次性卫生材料。但是目前植入性材料监管力度较差,缺乏市场准入,无一对一使用登记以及产品质量跟踪管理,导致植入性材料的质量和价格杂乱,目前已成为医用材料管理部门急需解决的问题。

2完善一次性卫生材料监管措施11

2.1 加强宣教,提高认识

定期组织学习《一次性使用无菌医疗器械监督管理办法》(暂行)、《医院感染管理办法》以及《消毒管理办法》等法规的学习,加强医护人员对一次性卫生材料相关法规的认识,促进医务人员充分认识一次性卫生材料重要。

2.2完善监管制度

明确科室医生护理人员在一次性卫生材料使用中的职责,并定期组织医务人员学习,提高医务人员关于一次性卫生材料使用重要性的认识,保证一次性卫生材料的安全使用和处理。建立一次性卫生材料档案管理、使用情况定期报告,充分保障一次性卫生材料使用安全,保证患者安全。

2.3 安全储存

对于一次性卫生材料统一进行分区分类储存,并配备垫板、货架、通风、防潮、防鼠、防虫、消防及避光等设施,避免一次性卫生材料污染。同时建立购进、验收、消毒及发放记录本,严格监管使用情况[8]。此外,檢查产品批号、包装标志、生产厂家、出厂日期、有效期、消毒日期以及卫生许可证等。

2.4 加强科室使用管理

在使用一次性卫生材料前严格核查产品名称、有效期等信息,发现可疑产品立即停止使用,并上报医院感染管理科。严格遵守无菌操作规程以及一次性卫生材料使用规定。使用一次性卫生材料发生感染时,应立即停止使用,及时登记发生时间、产品种类、型号、批号、生产日期、生产单位、有效期、供货单位、供货日期、临床表现、处理过程以及结果等,同时保存同批号产品,及时上报医院感染科,采取进一步调查。

2.5 及时集中回收,严禁重复使用

2003年国家为确保一次性医疗器械使用安全,颁布《医疗废物管理条例》以及《医疗卫生机构医疗废物管理办法》,根据相关法规,使用后的一次性卫生材料应进行无害化处理,由回收单位定期回收,切断重复使用源头,保证一次性卫生材料全过程有效监管,确保一次性卫生材料使用安全[9]。我科将医疗废物依据一般医疗废弃物,特殊废弃物及锐器的分类方法进行分类收集,统一封袋并贴医疗废物标签后用专用工具转运至集中存放点,由专人负责签收登记,集中存放点管理人员将所有医疗废弃物转交市危险废物集中处置中心后,立即采取紫外线或熏蒸消毒,消毒液擦拭、刷洗、拖地。第三类一次性卫生材料毁形后专人负责清点回收,特殊感染性废物进行院内随时焚烧,杜绝重复使用和污染源头。

3体会

医院感染不仅严重威胁患者身心健康,而且降低患者治疗效果,加重经济负担。一次性卫生材料作为医疗的重要部分,在医疗过程中应用极为广泛,与医院感染具有密切关系,但是由于其品种多、范围广、数量大,在使用中存在一定缺陷。综上所述,制定并完善一次性卫生材料使用策略,对预防和控制医院感染、确保医疗安全具有积极作用[10-11]。

参考文献

[1] 尤钰.医院卫生材料管理问题分析与解决途径初探[J].现代医院,2011,11(4):131-132.

[2] 宋爱军,王爱武,程晋霜,等.科室一次性低值耗材数据库管理的效果观察[J].护理学报,2013,20(8B):21-23.

[3] 马力,杨庆华,李长庭.医院卫生材料管理[J].企业导报,2009,10(11):102.

[4] 曲培玲,童美英,朱江华.浅谈医用材料管理[J].医疗卫生装备,2011,32(3):116-117.

[5] 于瑞均,马俊.合理控制一次性医用材料使用问题的研究-动因,方法及难点解析[J].中国医疗保险,2010,(5):45-48.

[6] 黄丽萍.一次性使用无菌医疗用品的质量监测与管理[J].实用医院临床杂志,2009,6(5):83-85.讯,2011,32(6):81.分册),2012,29(1):46.

[7] 林志民.医院成本控制的现状及完善策略[J].财经届(学术版),2011,29(12):69.

[8] 张振梅,张秀英.加强医疗耗材库房管理控制医院感染[J].医疗卫生装备,2011,32(10):134-135.

[9] 黄超.加强一次性医疗器械的全程监管 预防医院感染[J].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2010,8(13):149-150.

[10] 罗文琼.病房内造成医院感染的危险因素及原因与管理措施分析[J].医学信息,2013,26(4):192.

一次性使用输液器简介 篇4

1 一次性使用精密过滤输液器

大量药物研究发现, 药液中存在着不溶性微粒通过输液器进入人体, 造成潜在或长期的危害, 如形成肺肉芽肿、静脉炎、热源反应、肺纤维化和癌变等, 甚至直接威胁生命。本品的终端过滤器采用0.02~3μm孔径的过滤介质, 与目前普通输液器过滤介质孔径15μm相比, 能有效滤过药液中的不溶性微粒, 降低由输液带来的不良反应[1]。

2 一次性使用侧面针孔输液器

一直以来, 各医院都在使用针孔开在针头前端的一次性输液器输液, 经常会出现橡皮堵塞针头导致液体滴速减慢、不滴, 甚至出现输液管内液体反流的现象, 使临床治疗的安全畅通性受到影响, 有些被刺破的细小橡皮微粒随液体输入到病人体内, 极易引起输液反应和过敏反应。橡皮堵塞针头的程度取决于针孔受阻力的大小, 由于侧面针孔的针头进针时针头斜面只受挤压力, 不受阻力, 而前端针孔的针头插入时斜面会同时受到周围的挤压力和阻力, 所以侧面针孔输液器橡皮堵塞针孔的发生几率低, 也避免或减少了以上情况的发生[2]。

3 导气式一次性使用静脉输液器

空气中不溶性微粒对输入液的污染占有重要地位。导气式静脉输液器由于静脉输液导气针高出瓶内液面, 经空气过滤器进入的空气通过空心针管直接进入瓶底空间, 置换液体输入病人体内, 完全避免了空气与液体层的接触, 可防止进入空气对液体的污染。与普通静脉输液器不同输液段液体做不溶性微粒对比检测, 研究结果显示导气式静脉输液器在减轻空气中不溶性微粒对输入液的污染方面, 有显著效果, 提高了静脉输液的安全性[3]。

4 一次性使用避光输液器

本品主要用于输注遇光易发生变化的药物。临床上有些药物在光的作用下会发生分解、变质、变色, 降低药效, 有的甚至产生有毒物质, 如硝普钠、硝苯地平、尼莫地平和普萘洛尔等。因此, 在输液时要求使用避光输液器。据报道, 对避光输液器与普通输液器的滴斗和管路分别进行透光率试验发现, 前者漏斗、管路的避光效果分别是后者的4倍、1.4倍[4]。

5 一次性使用空气净化输液器

随着工业的发展, 空气污染也愈加严重。有害气体进入人体主要有以下途径:呼吸道吸入、消化道吞入、皮肤接触以及通过输液器进气口溶解直接进入血液, 后者的危害程度较前3个途径增加30~40倍。本品进气口内含3个小净化室的空气净化装置, 不仅能过滤空气中最微小的颗粒物, 还能消除二氧化硫、二氧化氮等有害物质进入血液, 即使是在空气污染十分严重的地区, 其对有害气体的净化能力也完全能够满足临床要求[5]。

6 一次性医用低位输液器

普通输液器都是采用高位悬挂方式, 即依靠重力原理进行输液的, 缺点是要有一定高度才能保证输液的速度、病人体位受限制、不能准确控制输液速度等。为此, 研制出一次性医用低位输液器, 它是以灭菌净化过的压缩空气为动力源, 应用气体压力与容积之间的关系, 将输液瓶内的液体输入人体, 无需位差实现定量输液的目的, 属非重力输液。在急救、战地救护、病员转运、小儿门诊等处输液使用中体现出良好的优势, 特别是解决了颅内压增高、血管闭塞、失血性休克状态等危重病人的救护难题[6]。

7 低位硅胶管一次性输液器

临床上加入小剂量药物常采用从莫菲滴壶或头皮针处, 或把输液器上方的针头从瓶塞中拔出加药。这些给药方法均存在不足:从莫菲滴壶给药时药物不能迅速进入血管, 在抢救危重病人时起不到争分夺秒的作用;从头皮针处给药时因抽取药液所误入的玻璃或橡胶微粒不能通过滤过网, 引起不良反应;穿刺针头直接插入带有橡胶塞的药瓶中加药时, 橡胶微粒会进入药液, 加上针头反复暴露于空气中, 增加了输液反应的发生机会。本品即在普通输液器滤过网上方6 c m处加一长6 c m的硅胶管, 硅胶管两端各以塑料接头与输液管相连接。此硅胶管弹性好, 韧性大, 易于穿刺, 穿刺后可迅速自行闭合, 避免了上述不足[7]。

8 一次性双叉式输液器

本品是针对普通输液器需护士人员频繁交替换瓶换药输液, 以及使用串联管时液体互混带来的弊端设计而成。双叉式输液器是在莫菲滴管以上分为两叉, 每叉上分别安装止水夹, 可分别控制所连接的两组液体, 具有按一定配比速度同时输注两种不相混液体的优点。如果给予病人大量补液, 需同时补充两组液体时, 可将两管止水夹同时打开, 给护理工作带来不少便利[8]。

9 一次性使用滴定管式输液器

本品基本构造包括穿瓶针、滴斗、流量调节器、药液过滤器、接头, 由输液导管串连在一起, 滴斗上连接带有刻度的量筒, 通过导管设置在两个流量调节器之间。此输液器在传统的滴斗上连接一量筒, 增设一个流量调节器, 可精确计量输液量, 并实现微量、精确地调节控制输液流量。其构造简单, 操作使用方便, 主要用于婴幼儿定量输液, 也可用于成人特殊病人的输液。

参考文献

[1]张鲜利, 张红军, 付敏.精密过滤输液器用于临床静脉输液安全探讨[J].医疗装备, 2009, 22 (9) :55.

[2]刘伟芬, 饶东霞.侧面针孔输液器输液时防止橡皮堵塞针头的效果观察[J].实用临床医学, 2005, 6 (9) :129.

[3]宋静, 宋艳, 叶青, 等.导气式输液器减轻输入液不溶性微粒污染的实验研究[J].中国医疗设备, 2008, 23 (5) :90.

[4]辛凤鲜.避光输液器避光效果的研究[J].中国医疗器械信息, 2009, 15 (3) :29-30.

[5]辛凤鲜.空气净化输液器对空气中有害气体吸收功效的探讨[J].中国医疗器械信息, 2008, 14 (11) :34-36.

[6]周冠旻.新一代一次性医用低位输液器可行性研究[J].医疗卫生装备, 2009, 30 (10) :57.

[7]景子霞, 冯吉焕, 曹克明.低位硅胶管一次性输液器的研制[J].护理研究, 2005, 19 (7) :1221.

拒绝使用一次性筷子的倡议书 篇5

长时间以来,为方便大家就餐,公司午餐供应商一直向大家提供一次性筷子。随着员工人数的增多,公司每天一次性筷子的消耗量也在逐渐增加。但是在地球气候异常情况日益严重的今天,用千千万万树木制成的一次性筷子已经成为“地球的公敌”。我们不应为了一时的快捷,便消耗掉那些吸收二氧化碳的树木。况且被大家一直所使用的一次性筷子也存在着很大的卫生问题。

为此,管理部倡导大家拒绝使用一次性筷子,以保证健康,保护环境。

生铁锅第一次使用怎么处理 篇6

用1:1的水和食用油加在锅里,加一把茶叶,烧开。最好用动物油脂,用油量要足够擦洗隔壁。烧开后,把火调小,用锅铲舀油水淋遍整个锅壁,多淋几遍。停火后,油水热烫的时候,如果有细沙、锯末或是谷壳等,就加几把到油水里,没有也可以不加,然后用个刷子刷洗整个锅壁。然后倒掉油水,用热水冲洗一下,再进行下一步处理。

茶叶的作用是去除铁锅的铁腥味。如果没有茶叶,可以用食盐和姜蓉代替,先干烧热新铁锅,撒几把食盐到锅里翻炒,盡量炒遍整个锅壁,直到盐变焦黄,然后把盐聚拢在锅底,加食用油和姜蓉慢火爆一下,然后加水烧开。水开后,再淋几遍锅壁,然后停火趁热刷洗一遍。

如果不想用油腻腻的方法做去味处理,可以用新铁锅熬煮一锅绿豆稀饭。稀饭开后,就慢火熬煮,一直熬煮到稀饭成浆糊了,然后就让稀饭自然冷却。稀饭冷后,就倒掉稀饭,这种稀饭是不能吃的,把锅用姜片擦洗一下锅壁,用热水冲洗一下。没有姜片,就直接热水刷洗即可。

(林逸荐自生活百科网)

责编:我不是雨果

手术室一次性用品的使用管理 篇7

1 手术室情况

我院手术室是符合国家级标准的洁净手术室, 共有8个手术间, 管理上参照了省内几家大医院。一次性物品已经应用于临床多年, 未出现1例医疗纠纷, 完全符合卫生部制定的预防交叉感染的规定。经调查, 病人及手术医生满意率达95%以上。

2 手术室一次性用品的使用管理

2.1 严把进货关

由于一次性的医疗用品越来越多, 消耗量甚大, 生产厂商也越来越多, 我院为了保证质量严防伪劣商品, 降低医疗保险费用, 使采购规范化, 由设备科、手术室组成一个联合采购团体。对于新增项目, 手术室护士长向设备科提出申请, 由设备科检查供应商的“三证”, 即产品合格证、生产许可证、卫生许可证, 并核对价格, 和供应商签订以“保证质量, 随时送货”的协议书, 然后采购进货。手术室护士长每月根据手术例数和一次性医用物品存放面积分批通知设备科的采购员。这样既防止医院资金的闲置, 又减少库存面积的占用。同时也防止物品过期而造成经济损失。价格昂贵的一次性操作器械少量备货以供急诊所需, 其他根据手术通知单, 按随叫随到的协议进货。通过这些措施, 避免临床使用科室的医务人员个人联系采购, 然后再补办入库领用手续, 使不合格产品进入医院。

2.2 一次性手术用品的存放

建立1个库存档案, 制订了出入库登记制度, 入有登记、出有统计, 由双人签字。对于大包装的存放于手术室的库房, 以备用并及时补充, 小包装的存放于手术室的小库房, 专柜存放, 柜内清洁干燥。该室通风良好, 室内空气含菌量500 cfu/m3, 温度保持在18 ℃~22 ℃, 湿度保持在50%~70%, 每日清洁货架、贮物箱, 检查手术用品的外包装有无破损、霉变、有效日期及数量, 按日期先后顺序发放使用, 并及时反馈一次性无菌物品的使用情况。手术后开启包装未使用的无菌物品应重新消毒, 为下一台手术的使用做好准备, 不再放回贮存间, 避免污染贮物箱内的其他物品。

2.3 易耗品的管理

手术室一次性医用易耗品较多, 管理起来很麻烦, 我们设专人管理、专人发放、专人补充。在每个手术间壁柜内固定了一定数量的物品, 根据其特点我们进行了分类管理, 各种麻醉包、气管导管、留置针、可吸收线及成本较高的材料加锁保管, 采取班班交接, 并做使用记录, 巡回护士签名 (病人姓名及病人所在科室) , 手术结束, 由巡回护士立即补齐手术间所有使用物品。对注射器、纱布、胶布、手套、消毒液等低值易耗品, 由于其物品小, 价格较低, 不易引起管理者及工作人员的重视及浪费较普遍的现象, 采取充分发挥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 使全科人员参与管理, 并与每个人的经济效益挂钩, 从而达到控制浪费, 降低成本、提高效益的最终目标。

2.4 合理使用

一次性物品都有成本, 大部分都需要收费, 因此, 临床上选择性使用。对于造价低的用品常规使用, 如帽子、口罩、手套、切口敷料、注射器、输液器、套管针、吸引器、负压吸引装置等;一次性开腹包、手术衣等造价高的用品选择性使用于各种感染手术病人;减张缝合线、可吸收线等相对而言造价高些, 可根据临床需要使用。

2.5 一次性物品登记、统计工作

做到了日有消耗、月有统计、领用物品必须由本人签字, 堵塞了物品外流他科的漏洞。我们每天在计费的时候通过划价单逐一核对一次性物品的消耗情况, 一旦发生不统一, 及时与巡回护士联系。彻底杜绝了漏费和多收费以及手术间物品短缺现象的发生。

2.6 对于拆封未用或疑有污染的物品

应重新包装、塑封、定时环氧乙烷灭菌备用。

2.7 每月定时或随机抽查细菌培养

不合格者查找原因, 如有质量问题与设备科联系退回厂家重新调换。

2.8 做好一次性物品术后处理

大学生一次性餐具使用情况分析 篇8

1 大学生一次性餐具的使用现状

1.1 大学生使用一次性餐具的原因

一次性餐具之所以受大学生的青睐, 一方面是因为其带来的便捷性, 据有关调查数据显示, 大学生中“经常使用”一次性餐具的比例高达41.5%, 几乎不用的仅有5%左右[1]。用一次性餐具打包饭菜可以节省时间还可以省掉洗碗的麻烦, 尤其是早餐, 很多大学生都有赖床的习惯, 造成了上课匆忙, 没时间去食堂或者其他餐厅吃早餐, 而在路边用一次性餐具打包好的早餐便成了他们用餐的最佳选择, 同时许多学生误以为一次性餐具比循环使用的碗筷卫生。另一方面, 聚餐是大学生常有的活动, 随着“光盘行动, 拒绝剩宴”活动的开展, 自觉养成拒绝餐桌上的浪费的习惯, 于是兴起了“吃不了兜着走”的新潮, 现在很多餐厅均有提供打包的服务, 使得一次性餐具的使用量随之增加。

1.2 大学生对一次性餐具的使用误区

一次性餐具在生活中的使用已经非常普遍, 但是很多大学生对于一次性餐具的了解甚少, 只享受其带来的方便, 还可避免乙肝等疾病的传播, 但是却忽略了其带来的危害性。大多数学生对于一次性餐盒的合格标准一无所知, 很多路边摊、饭店使用的一次性泡发餐盒, 其合格性大都存在着严重的问题, 制作劣质餐盒时加入的工业级碳酸钙、石蜡、滑石粉等对人体健康直接构成威胁[2], 有些一次性餐盒只适合用于打包冷的食物, 用于打包热汤热饭时便会产生多种毒素伴随食物进入人体, 长期使用会损害人体健康。

对于一次性筷子的认识很多人都存在较大的误区, 普遍认为越白越干净, 却不知道事实上越白的筷子其存在的危害性也就越大, 劣质一次性筷子通过硫磺的熏蒸“美白”而改头换面进入市场, 在使用时, 二氧化硫进入人体导致呼吸道疾病的发生[3]。超市中销售的一次性纸杯种类繁多, 多数人在选购时往往会被色彩鲜艳图样诱人的纸杯所吸引, 但是用于装饰的图案往往容易“褪色”, 在喝水时图案上的油墨随之进入人体, 损害人体健康。

2 一次性餐具的原料使用现状

我国市场上使用的一次性餐盒大多数是由聚苯乙烯制成, 由于其原料来源丰富, 材质轻便, 保温性能好, 并且在价格上占有绝对的优势, 受广大餐饮业的欢迎。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 人们对于健康的要求不断提高及白色污染造成的环境损害, 我国部分企业投入新型餐具的开发, 不仅改变了餐具的材料, 从难降解的白色塑料转变为可降解的农作物秸秆及淀粉等, 并且对生产工艺和设备进行了改良, 使得更多健康无污染的一次性餐具逐渐进入市场, 但是由于其制造成本较高, 且也存在许多的不足之处, 在市场中的使用情况不容乐观。

3 一次性餐具大量的使用造成的危害

一方面, 长期使用一次性餐具对人体健康十分不利, 轻则引起消化不良、腹痛等症状, 重则导致肾脏、肝脏的损害, 甚至导致癌症。另一方面, 一次性餐具导致的白色污染已经成为环境污染的重要的污染源之一, 在路边、垃圾堆、河流、海洋中都可见到:埋入地下, 百年不腐, 不仅污染水源, 还破坏土地资源, 使得土壤的通透性变差, 农作物减产;焚烧时产生大量的有毒气体, 直接污染大气;抛掷河流海洋不仅直接损害水资源, 还给水生动植物带来厄运。

4 减少一次性餐具造成危害的措施

4.1 完善法制, 减少不合格餐具的使用

建立完善的法律, 对于钻法律空子制造不合格的餐具的不法商人应给予严厉的惩罚。各个监管部门当团结协作, 落实管理, 如:卫生部门对一次性餐具提出具体考核要求, 当守好一次性餐具流入市场这一关;城建环卫部门要负责组织实施一次性餐具的接收及处理处置工作……要把假冒伪劣的一次性餐具扼杀在摇篮里, 避免其对使用者的健康造成不可逆的伤害。

4.2 开发新型环保餐具和提高一次性餐具的回收利用率

新型环保餐具的使用可以减少白色垃圾造成的污染, 与传统的一次性餐具相比, 其优越性在于新型环保餐具的可降解性, 现在环保餐具的成本远远高于一次性泡发餐具, 如何降低绿色餐具的成本成为一世界难题。由于现在使用的一次性餐具难以回收, 在使用后都被丢弃, 容易造成各种污染, 因此在控制一次性餐具的使用量的同时加强一次性餐具的回收利用至关重要, 不仅要鼓励各企业对新型绿色环保餐具的开发, 更要大力支持发展一次性餐具的回收利用工程。

4.3 加强宣传力度, 提高大学生环保意识

进一步加强宣传教育, 增加大学生对一次性餐具的认识, 例如向大学生讲解一些关于一次性餐具的合格标准以及如何辨别一次性餐具的优劣的常识, 并提高大学生的环保意识以达到自觉养成不用一次性餐具的目的, 减少一次性餐具对环境造成的负担。

摘要:随着社会生活节奏的不断加快, 一次性餐具也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但是一次性餐具在给人们带来方便的同时, 也存在着安全隐患, 有些不法制造商利用现如今一次性餐具供不应求的现状, 使得不合格的一次性餐具大量涌入市场, 伪劣产品以次充好, 不仅浪费资源, 也给环境造成相当大的负担, 对人体健康的损害更是不言而喻。通过对大学生使用一次性餐具的情况, 了解其对使用一次性餐具的看法, 分析一次性餐具风靡的原因所在, 以纠正人们对一次性餐具使用方法, 并减少对一次性餐具的依赖性以保证健康的生活与减少白色污染对生态环境的损害。

关键词:大学生,一次性餐具,损害健康,环境污染

参考文献

[1]汪雪君, 刘慧刚.大学生低碳意识及一次性用品使用情况调查[J].华章.2012, 01:132, 216[1]汪雪君, 刘慧刚.大学生低碳意识及一次性用品使用情况调查[J].华章.2012, 01:132, 216

[2]江镕.一次性之痛[J].环境, 2009, 09:10-13[2]江镕.一次性之痛[J].环境, 2009, 09:10-13

一次性使用 篇9

一次性使用塑料血袋中的铝是指血袋袋体材料中所含有的一种金属, 它会对血液制品的质量和被输血者产生不良反应影响。人体摄取过多的铝将直接破坏神经细胞内遗传物质脱氧核糖核酸的功能, 不仅使老年人易患痴呆病, 而且还会促人衰老, 引发慢性肾功能损害等病症。本文采用石墨炉原子吸收光谱法, 对一次性使用塑料血袋中铝的含量进行测定, 该法简便快速、结果准确、灵敏度高、稳定性好。

1.仪器与材料

1.1仪器

原子吸收光谱仪 (德国耶拿公司生产, 型号:ZEEnit 700P) 。

1.2材料

选用某厂家生产的一次性使用塑料血袋作为样品。标准物质 (铝单元素溶液标准物质:中国计量科学研究院GBW (E) 080219 12043, 浓度:100μg/mL) 。

2.试验过程

2.1试验原理

将试验溶液注入原子吸收光谱仪光路的石墨管中, 在309.3nm波长下测其吸光度。2.2仪器操作条件的选择 (见表1) 将试验溶液注入原子吸收光谱仪光路的石墨管中, 在309.3nm波长下测其吸光度。

2.2仪器操作条件的选择 (见表1)

2.3操作说明

(1) 试验依据:采用GB 14232.1-2004《人体血液及血液成分袋式塑料容器第1部分:传统型血袋》中“金属:Al”的试验方法对Al进行含量测定。

(2) 顶标标准溶液的制备:精密量取铝单元素溶液标准物质 (100μg/mL) 1mL于100mL容量瓶中, 加超纯水稀释至刻度, 摇匀, 得浓度为1μg/mL的标准溶液。精密量取5m L (1μg/mL) 至100mL容量瓶中, 加超纯水稀释至刻度, 摇匀, 得浓度为50ng/mL的顶标标准溶液。

(3) 标准溶液的制备:仪器自动稀释顶标标准溶液 (50ng/mL) , 得下列浓度标准溶液 (见表2) 。

(4) 试验液的制备:取总表面积为1500 cm2 (包括塑料薄片的两个表面) 的血袋塑料薄片。用100 mL的超纯水清洗材料两次, 并将洗涤液弃去。将薄片浸入250 mL的超纯水中, 在加压的、 (121±2) ˚C的饱和蒸汽下浸提30min。平行制备两份试验液。以同样的方式处理超纯水, 作为对照液 (空白液) 。

(5) 试验步骤

a) 标准溶液每一浓度测定2次, 计算均值;

b) 平行测定两份试验液, 每份测定2次, 计算均值;

c) 连续测定空白液11次, 计算其吸光度的标准偏差, 用公式计算检出限。

检出限= (标准偏差×3) /标准曲线斜率。

3.试验结果

3.1标准溶液 (见表3)

3.2试验液 (见表4)

3.3检出限 (见表5)

4.对试验数据进行分析

原子吸收光谱法较理想的线性范围在吸光度的0.1~0.5之内, 此次试验所得标准曲线的吸光度值虽为0.007~0.23, 但相关系数r>0.995, 且所测试验液的浓度落在线性范围内, 检出限为0.775ng/mL, 由表3、4、5可以得出, 采用石墨炉法测定一次性塑料血袋中铝的含量, 方法和结果均具有良好的准确度。

5.结束语

原子吸收光谱法的线性范围较窄, 绘制一条工作曲线至少要取5至7点, 并且每一个点要重复测定两次或多次, 直到平行样的测定值满足要求后, 再进行下一个点的测定。

试验中为增加稳定性, 在标准溶液的制备中通常会选择用稀硝酸 (0.5%或1%) 作为稀释溶剂, 对高浓度标准品进行相应浓度的稀释。按GB 14232.1-2004《人体血液及血液成分袋式塑料容器第1部分:传统型血袋》的要求, 试验液是用注射用水制备。为确保标准溶液和试验液使用的是相同的溶剂系统, 此次试验用超纯水作为稀释溶剂, 避免了因其他溶剂 (如蒸馏水、去离子水、酸) 中所含杂质对测量带来的误差。

参考文献

[1]肖乐勤.石墨炉原子吸收光谱法测定水中的铝[J].光谱实验室2006年1月第23卷第1期:67-68。

[2]杨汇川, 孟丽等.人血白蛋白制备中铝离子含量的控制[J].中国输血杂志2000年第13卷第4期:239-241。

[3]栗克喜, 黄凤琼等.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测定人血白蛋白中铝离子含量[J].中国输血杂志2001年第14卷第6期:361-362页。

[4]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 中国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GB/T 14232.1-2004/ISO 3826-1:2003人体血液及血液成分袋式塑料容器第1部分:传统型血袋。

一次性使用 篇10

一次性密码(One Time Password,简称OTP):又称动态密码,是只能使用一次的密码。一般的静态密码在安全性上容易被木马盗取,或者只要花上一定的时间,也可也被暴力破解。为了解决一般密码容易被破解的情况,因此开发出一次性密码的解决方案。

2 原理

传统的密码通常只能在用户需求时才进行修改,这类密码大多缓存在计算机硬盘上,因此很容易被破解。

与静态密码不同,一次性密码只会在用户每次登陆时才发生更改。动态密码有2种产生访方式:1)与时间同步;2)与计数器同步。

这2种方式都要求用户携带一个与服务器同步的小型硬件设备,并且使用一些算法来生产密码。而手机无疑是目前大多数人携带的移动设备,大多智能手机都支持Java环境,这就便于用户安装java密码产生器程序。手机上的时间一般与标准时间非常接近,所以我们采用与时间同步的OTP。对于可能出现时间偏差的问题,需要在提示用户同步标准时间,这点用户也很容易接收。OTP是建立在某种加密算法处理之上,以根据时间参数,密钥以及用户必须提供一个以知值(比如个人个人标识符(PIN))产生当前的密码。例如,基于哈希的OTP试用加密哈希算法来计算密码。加密哈希算法是一种单向函数,即:将任意长度的消息映射为固定长度的字符串。因此基于哈希的OTP首先进行输入(同步时间,密钥,PIN),然后通过单向函数运行它们,并且产生固定长度的密码。

下面来讲讲如何利用手机来建立OTP解决方案。在这个方案中,我们使用J2me和密钥哈希消息身份认证来创建与时间同步的OTP。手机作为客户端程序来创建OTP,而密码验证服务器,采用jsp和Mysql技术。

3 手机OTP解决方案

OPT解决方案中,主要有2部分,一个是OTP身份验证web服务器,该服务器由MySQL提供支持并且集成到JSP中。另一部分是手机客户端OTP产生器,用户通过安装手机客户端,就可以运行它来生产新的OTP。

每个用户在获取手机客户端OTP产生器的时候,由web服务器为每个用户安装的客户端程序产生不同的PIN和哈希密钥,这样制约OTP的3大要素在用户使用手机来产生密码时都确定了。

已了解OTP在用户级别的工作原理,但此解决方案是如何在功能级别上工作的呢?这个基于哈希的OTP解决方案有两个输入值:密钥和时间。但是,OTP解决方案还具有与实现程序相关的元数据,包括执行身份验证时用户必须键入的密钥的长度和预期OTP值的长度。

示例程序将生成长度为六个字符的OTP,并且可支持最多八个字符。为安全起见,该实现使用将密钥长度设置为512个字节的一些固定长度缓冲区。但是,假设密钥是密码学角度上的高质量随机数字,则会需要巨大的密钥空间。此类密钥将不会成为生产部署中的脆弱环节。

特定用户(或从技术角度讲,具有特定密钥)每次进行身份验证尝试时,当前时间都会变化。OTP解决方案的安全性依赖于永不重复使用的当前时间;这一点由OTP服务器保证。密钥哈希消息身份验证代码(HMAC)是基于密钥的一种加密哈希。或换句话说,HMAC接受任意消息和密钥,并将消息映射成固定长度的摘要值(如20字节),从而确保只有具有相同密钥的人才能从相同的消息生成相同的摘要值。

HMAC-OTP的首个计算步骤是接受计数值,并将其编码为HMAC计算的输入消息。实际使用时,消息是设为计数器值的8字节缓冲区。

图1为方案整体流程图。

当收到Web浏览器提示时,用户需要启动手机客户端程序,将客户端显示的口令键入OTP值并单击“Submit”(提交)按钮进行身份验证。OTP插件模块从JSP得到通知,并且随后调用Web服务来检验身份验证请求。Web服务在My Sql表中查找用户的密钥和计数器值、检验OTP计算,并响应身份验证为成功还是失败。

4 手机客户端

此解决方案是基于哈希的OTP解决方案有两个输入值:密钥和PIN,此外,OTP解决方案还具有与现实程序相关的元数据,包括执行身份验证时用户必须键入预期OTP值的长度。

用户从web服务器或者wap服务器获取手机客户端,服务器端对每个产生的客户端都包含不同的密钥和PIN。PIN区分不同的用户,保存在MySql中。过程如图2所示:

手机客户端采用标准J2ME开发语言,适用java描述哈希算法,根据获取手机的当前时间(年-月-日-小时-分),用户PIN,用户512位密钥生成6位或者8为字符,即一次性口令。由于时间精确到分钟,所以口令每分钟变化一次。如下图所示,描述客户端工作流程。

5 身份验证Web服务器

身份验证Web服务负责执行实际的OTP身份验证,方法是确定提供的OTP值是否表明用户已拥有密钥。在MYSQL数据库中保存了每个用户的PIN,密钥。当用户提交验证时,需要用户输入PIN,Web服务器根据PIN查找用户的密钥,根据用户PIN,密钥和当前时间,采用客户端相同的哈希算法,计算出口令,验证用户就是验证用户输入的口令和Web服务器产生的口令是否一致。

6 结束语

采用时间同步的方法,需要用户手机的时间与标准时间一致,时间不一致,就会导致身份验证失败。为了便于用户在手机上更新到标准时间,可以在手机客户端上添加《同步标准时间》的功能。

在手机上实现一次性口令方案,将手机的特点融入其中,为用户非常方便的提供安全高效的验证方式。

参考文献

[1]Bruce Schneier.应用密码学[M].吴世忠,译.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7.

一次性使用 篇11

【关键词】正压留置针;并发症;护理正压留置针

【中图分类号】R473.5 【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2-3015(2011)02-0055-02

由先进的生物性材料制成,现在广泛用于神经内科,神经内科患者的特点有:住院时间长、容易躁动、多存在肢体偏瘫、脑出血急性期患者具有凝血功能障碍、甘露醇应用广泛。应用留置针输液,优点是避免反复穿刺,保护病人血管,尤其对躁动病人使用,可避免短时间内便出现液体渗漏或针头脱出的情况。

现将留置针并发症的防治与护理综述如下。

1 常见并发症及其原因

1.1 皮下血肿:护理人员技术不熟练、因一部位反复穿刺、血管弯曲或弹性差、病人躁动等因素导致留置针穿破血管形成皮下血肿。

1.2 液体渗漏 血管过细,针头固定不牢、外套管与血管壁接触面积太大、输液速度过快等原因导致液体渗漏。

1.3 导管堵塞:输入高渗液体后未彻底冲洗导管,封管所用液体的种类、用量、封管方法不佳。

1.4 静脉炎:消毒不严格,输入液体过快、浓度过高,长期输入刺激性液体,导管留置时间过长。

1.5 静脉血栓:多发生于血流缓慢的静脉内,久病卧床的病人发生下肢静脉血栓比上肢静脉高3倍[1]。

2 并发症的防治

2.1 选择合适的穿刺部位和静脉,根据病人具体情况选择粗细适宜的静脉。偏瘫患者避免在患肢输液。正压留置针的留置部位应避免关节。尽量避免选用上肢贵要静脉及其分支,因贵要静脉对强刺激性药物更为敏感,容易发生静脉炎[2]。尽量避免下肢静脉留置针,如必须穿刺时,则在输液时抬高下肢20-30度,输液完毕后对下肢进行热敷,以减轻药物对下肢静脉的刺激。

2.2 针头型号、留置针时间的选择:留置针按输入药物、输液速度等要求,尽量选择较小的型号。有关结果表示,静脉炎发生在6d-7d。因此5d为常规留置时间,并配合完善的护理常规。

2.3 静脉选择与保护:选择弹性好,回流通畅,粗、直的血管,便于穿刺、固定和观察的部位。对长期输液的患者,有计划地使用静脉,穿刺部位从远端向近端推行,避免靠近关节,硬化、受伤、感染的静脉。固定留置针用无菌包装的透明敷料,以便于观察穿刺点和及早发现静脉炎。

2.4 正确的封管方法:对刺激性较大的药物,输液完毕进行有效的封管液冲洗,缩短药物在血管局部停留的时间,是降低静脉炎的有效途径。常用的封管液有0.9%生理盐水3ml和 10~100IU/ml肝素钠液2~5ml,脑出血急性期避免使用肝素钠封管。

2.5 合理饮食:增强患者自身抵抗力,促进疾病早日康复。保持皮肤清洁,保持室内空气清新,减少感染机会。

3 护理

3.1 正确及时的指导:向病人及家属解释使用正压留置针的优点、注意事项、常见并发症和预防方法。指导病人避免碰撞或按压置管局部,避免穿刺手臂剧烈运动,注意保持穿刺部位的干燥,清洁。

3.2 提高穿刺成功率:护理人员提高业务水平,选择合适的穿刺部位和留置针型号,动作轻、稳,准,争取一次穿刺成功,见回血后缩小角度,再进针0.2cm,然后将外套管针沿血管走向缓缓推进,使穿刺点至针柄03cm,用透明敷料紧贴皮肤妥善固定。对于意识障碍、躁动的患者应对其肢体适当约束。

3.3 预防下肢静脉血栓的形成:正确的封管,避免堵管现象发生。每次重新输液导管若有堵塞,则重新选择血管穿刺,避免血凝块冲进血管形成栓塞。我科对瘫痪患者广泛应用下肢静脉泵/静脉脉冲气压治疗仪以减少下肢静脉血栓的形成。输液完毕后对输液肢体进行肢体锻炼。

3.4 严格灭菌操作:对穿刺点皮肤碘酒乙醇或安尔碘消毒,消毒直径大于8cm,消毒液不宜过多,消毒液待干再行穿刺,每次输液前严格检查正压留置针的生产日期、质量。透明敷料应二天更换一次,每次输液前应仔细检查留置针保留局部皮肤,观察有无红肿渗液,若穿刺局部出现红肿热痛等反应及时拔管,并进行硫酸镁湿热敷。

3.5 正确输入药物:从远端静脉输液时,输液速度宜慢,以减少对血管壁的刺激,输液顺序方面先输高渗或刺激性强的药物再输等渗或刺激性较小的药物。如输入甘露醇等需要快速输入药物之后选择等渗药物,避免多种高刺激性药物连续注入。输液时输液肢体注意保暖,输液后进行局部热敷。

4 结语

正压留置针在神经内科的应用意义非常重大,为长期卧床的患者减轻了痛苦,提高了护士的工作效率,我们应该发展正压留置针使用的优点,避免或降低各种并发症的发生几率,提高护理水平。

参考文献

[1] 李珊,丁小萍.化疗药物所致静脉炎防护的进展[J].解放军护理杂志,2004.36-37

一次性使用 篇12

1 临床资料

本组74例病人, 男45例, 女29例;年龄11岁~83岁 (50.6岁±2.73岁) ;颅脑外伤59例, 高血压脑出血15例;置管时间4d~91d (44.1d±4.32d) ;治愈45例, 好转21例, 死亡7例, 自动放弃治疗1例。

2 护理

2.1 病房环境的管理

病房室温保持在20℃~24℃, 相对湿度60%~70%, 每日应对室内空气用紫外线消毒2次, 并用84消毒液擦拭床头、桌面等物体表面, 地面用含有效氯500mg/L消毒液湿式拖地2次或3次。每日开窗通风1次或2次, 每次30min;禁止摆放鲜花及喷洒各种香水和空气清新剂[2]。对病房进行严格管理, 限制探视人数, 防止交叉感染。

2.2 正确吸痰

我科在传统吸痰法的基础上经过不断实践和创新, 最终确立了改进法吸痰。

2.2.1 传统法吸痰

在无负压的情况下将吸痰管插入气管切开处的套管深处, 然后打开负压, 边旋转边向上提吸, 每隔2h~4h按医嘱吸痰1次。使用一次性吸痰管, 严格无菌操作, 防止交叉感染。

2.2.2 改进法吸痰

2.2.2. 1 随吸痰管插入深度调节负压

吸痰管可带负压插入气管切开处的套管, 估计导管下至最深处关闭负压再上提1cm, 直达支气管内 (一般情况下常可插入右支气管, 如遇插入左支气管可将病人头部尽量向左转) , 刺激呛咳 (可轻轻按压胸骨上窝的气管处) , 开放负压后旋转上提吸痰管, 不可上下提吸。清醒病人鼓励其咳嗽, 再配合翻身、叩背。如果管道限制、病情危重不便翻身时可叩击胸部。

2.2.2. 2 按需、适时吸痰

病人出现咳嗽或呼吸窘迫征象、出现痰鸣音或观察到血氧饱和度突然下降, 应立即吸痰。根据双肺呼吸音、有无痰鸣、血氧饱和度下降程度、病人出现呛咳、气道压力增高及呼吸机高压报警情况给予及时吸痰。对于痰多且黏稠者不宜一次吸完, 操作程序为:2min 100%高浓度氧→吸痰→气道湿化→呼吸囊膨肺, 配合体疗→吸痰→2min100%高浓度氧。

2.2.2. 3 准确掌握吸痰指证

临床上吸痰过于频繁可导致不必要的气道黏膜损伤, 加重低氧血症;吸痰不及时可使痰液黏稠、呼吸道不通畅、肺不张, 甚至窒息。根据病人的痰鸣音有无呛咳、血氧饱和度下降、听诊双肺有痰鸣音、呼吸机高压报警、气管导管内分泌物、吸气峰压增加或潮气量减少、可能发生胃内容物误吸等情况综合判断, 痰多者多吸, 无痰或痰少者尽量少吸痰, 这样不但减轻了病人的痛苦, 而且避免了痰液阻塞现象。

另外, 据于晓芬等[3]报道, 吸痰前后若不给病人高于原来使用浓度的氧气, 气管内吸痰会导致低氧血症, 造成脑组织缺氧缺血, 加重脑损伤, 因此, 在吸痰前后应给其2min纯氧十分必要。吸痰操作时由两人配合完成, 一人吸痰, 一人膨肺。膨肺者还应密切观察病人的心率、心律、血压及口唇颜色, 出现血压下降、血氧饱合度<95%、心率增加、心律失常, 应立即停止吸痰。

2.3 充分湿化气道

气管切开后建立人工气道, 使吸入的气体失去了上呼吸道的温暖、湿润功能, 极易引发气道阻塞导致继发性感染和肺不张等并发症, 湿化呼吸道能有效预防此并发症的发生。我科将α-糜蛋白酶4 000U及地塞米松5mg加入灭菌注射用水250mL中使用输液泵24h持续气管内滴入。

2.3.1 吸入气体的最低温度不能低于20℃, 最高温度不能高于40℃, 因为温度低于20℃可引起支气管纤毛运动减弱, 气道过敏者还可引起应激反应, 诱发哮喘。

如果吸入气体的温度高于40℃, 也可造成支气管纤毛运动减弱或消失, 并出现体温升高、出汗, 严重时可发生呼吸道烧伤[4]。根据痰液黏稠度和吸引是否通畅, 判断和调节湿化液量并辅以沐舒坦300mg每次加生理盐水2mL雾化吸入, 6h雾化吸入1次, 以加强气道湿化。沐舒坦主要作用于呼吸道分泌细胞, 调节黏液及浆液的分泌, 使浆液分泌增加, 运动空间增加, 黏液运输系统的清除能力增强, 从而促进黏液的排出和溶解分泌物, 促进呼吸道黏稠分泌物的排出, 减少滞留, 以改善呼吸道状况, 咳嗽、痰量显著减少[5]。

2.3.2 在吸痰过程中注意湿化效果

根据痰液黏稠度和吸引是否通畅作为衡量湿化的可靠指标, 湿化效果好, 痰液较稀薄, 容易吸出。湿化满意:痰液稀薄, 能顺利吸出或咳出, 套管内无痰栓、结痂及黏液块, 听诊气管内无干鸣音或大量痰鸣音, 呼吸通畅, 病人安静;湿化过度:痰液过度稀薄, 听诊气道痰鸣音多, 病人烦躁不安、人机对抗, 出现缺氧性发绀, 脉搏氧饱和度下降等;湿化不足:痰液黏稠不易吸出或咳出, 听诊气道内有干鸣音, 套管内形成痰痂, 出现突然的吸气性呼吸困难、烦躁、发绀及脉搏氧饱和度下降等[6]。如痰液过于稀薄应暂停湿化, 只要吸痰即可。

2.4 切口护理

气管切口局部应保持清洁、干燥, 每天换药2次, 切口周围用0.5%碘伏消毒后更换无菌纱布。气管切开术后带管期间, 每隔3d~10d留取标本进行细菌培养1次, 为临床用药提供可靠依据。拔管前清洗并消毒切口周围皮肤, 拔管后用蝶形无菌胶布将创缘拉拢, 一般不做缝合处理, 创口1周左右即可愈合。

2.5 拔管

病人肿胀消退、喉头水肿消失、上呼吸道梗阻排除、炎症消退是拔管适应证[7]。拔管前要先试行堵管, 堵管24h~48h无呼吸困难、咳嗽排痰功能佳即可拔除气管套管。我科对有拔管适应证的病人直接拔管, 使变小的气道重新开放, 病人感觉轻松、舒适, 不适应症状少, 拔管成功率达95%。

2.6 加强消毒管理, 防止医院感染

医护人员在进行治疗时必须戴好帽子、口罩、手套, 严格无菌操作;在接触病人前后、诊疗护理操作前后及接触不同病人之间等均应严格执行手卫生制度;鼻饲时适当抬高头部, 防止胃内容物反流入气管, 减少误吸的危险;套管系带经常更换, 并保持清洁、干燥, 防止感染。病人餐具、用具专人专用, 用后及时消毒;雾化器、湿化器、呼吸机管道用500mg/L含氯消毒液浸泡消毒后晾干备用;雾化器一人一用一消毒, 用后干燥保存, 包括贮水槽、药罐等每日必须更换, 消毒后再用;湿化瓶及湿化器应放无菌蒸馏水, 并且每天更换1次, 若需补充液体时应弃去剩余的液体, 清洁后重新放入无菌液体[8];加强室内感染性废物的管理, 凡接触病人血液、体液及分泌物的废物均应封闭式收集, 减少空气污染, 降低感染机会。

2.7 心理护理

气管切开病人不能发音, 存在语言沟通障碍, 将给其带来巨大痛苦和心理创伤。良好的沟通是解决病人心理问题的最佳护理方法。护士首先要加强职业道德修养, 做到言谈轻柔、待人温和、着装整洁、步履轻盈, 塑造美好的护理职业形象, 以此拉近护患之间的距离;其次, 及时告诉病人气管切开只是一个阶段性的治疗, 等颈部创面消肿、喉头水肿消退就能拔掉套管, 恢复语言功能。对于能写字的病人要给予笔和纸, 让其充分地表达自己的内心感受, 这样不但缓解病人紧张无助情绪、满足心理需求, 而且也能更好地帮助其配合治疗。

2.8 并发症护理

2.8.1 气管套管阻塞

一次性气管套管因无内套管, 无法取出清洗, 内壁易黏附痰液, 导致套管阻塞。置管时间长, 内壁易黏附痰痂阻塞管道, 临床上除吸痰、湿化气道外, 应及时用长直钳或枪状镊夹取清除痰痂;适时更换气管套管, 据王秀云等[9]研究报道, 长期留置一次性气管套管更换的间隔时间以2个月为宜;协助病人取半坐卧位, 给予叩背, 叩背时手背拢起呈杯状, 四指并拢用空心掌叩击胸背部, 方向由下向上、由外向内, 用力均匀地拍打背部, 这样有利于促进痰液排出, 保持呼吸道通畅。

2.8.2 气管套管滑脱

气管套管滑脱是非常紧急而严重的情况, 如不及时处理, 易致窒息死亡。一旦发生滑脱应立即协助病人取仰卧位, 迅速将原气管套管顺着气道放回。若有阻力不成功, 应将套管先拔出, 取气管撑开器沿切口插入, 并撑开气管切口软组织至气管环再插入。临床上要选择大小适宜的气管套管;经常检查调节套管系带的松紧度;处理病人躁动、剧咳、翻身等情况时应及时、细心, 一经发现气管套管滑脱立即处理。

2.8.3 出血

气管切开术后伤口及套管内有少许血性物是正常的, 一旦观察伤口及气管套管内不断渗血、咯出鲜血, 应引起临床医护人员的高度警觉。手术切口少量出血, 可用碘仿纱条或吸收性明胶海绵加止血剂压迫止血;气管套管内出血量不多时可通过调整气管套管位置、增加气管内湿度止血;如果气管切开时间较长且发生气管内大量出血时, 可能是气管前壁破裂引发无名动脉破裂出血, 应立即通知医生进行抢救。

3 小结

气管切开术在临床抢救危重病人, 特别是在昏迷病人及神经、呼吸系统疾病所致呼吸衰竭、下呼吸道分泌物阻塞病人的救治过程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术后对一次性气管套管的护理十分重要。做好基础护理的同时采取充分湿化气道、正确及时吸痰、控制感染、心理护理等综合护理措施, 可促进病人早日拔管、减少并发症、提高病人的抢救成功率。

摘要:回顾性分析74例气管切开病人的临床、护理资料, 护士在做好一般基础护理的同时, 采取充分湿化气道、正确及时吸痰、控制感染、给予心理护理等综合护理措施, 结果74例病人治愈45例, 好转21例, 死亡7例, 自动放弃治疗1例。

关键词:气管切开术,一次性气管套管,护理

参考文献

[1]盘娟, 黄毅玲.一次性气管套管在置管期间护理问题及对策[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 2006, 21 (8) :56.

[2]王俊荣.重型颅脑损伤气管切开的护理[J].中华现代临床护理杂志, 2007, 2 (3) :23.

[3]于晓芬, 刘淑霞.吸痰应注意的几个问题[J].中国实用医药, 2010, 34 (12) :217-218.

[4]庞金敏.沐舒坦和万托林吸入治疗毛细支气管炎[J].临床医学, 2009, 29 (7) :105-106.

[5]王凤玲, 汪红, 黄媛.2种气道湿化法应用于气管切开术后病人效果分析[J].中外医疗, 2011, 35 (12) :26-27.

[6]潘美飞.人工气道湿化的护理研究进展[J].护理研究, 2004, 18 (4B) :668-669.

[7]王丽娟.吸入性损伤的气管切开病人的观察与护理[J].家庭护士, 2008, 6 (3B) :699.

[8]李学存, 张静.336例气管切开病人的护理[J].宁夏医学杂志, 2009, 31 (7) :669-670.

上一篇:贵州果树下一篇:现实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