必然结果

2024-10-02

必然结果(精选3篇)

必然结果 篇1

从1840年鸦片战争开始, 中国社会进入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中华民族经历了严重的民族危机, 救亡图存的历史任务摆在了中国人民面前。为了救亡图存, 先进的中国知识分子首先在封建体制内不断探索富国强兵的途径, 林则徐“放眼看世界”, 魏源“师夷之长技以制夷”。中国农民阶级也通过农民战争, 探索救国之道, 在客观上改变了满清王朝满汉统治结构, 为汉族人士发挥更大作用创造了条件。以李鸿章为首的汉族官吏, 本着“中学为体、西学为用”的精神, 在封建体制框架内学习西方先进技术, 开展了二十多年的“洋务运动”, 建立了以江南制造局为代表的近代工业和相当近代化的北洋水师, 使中国近代生产力和国家实力获得了长足的进步。中国人民以勤劳勇敢的精神, 在帝国主义压迫和封建体制禁锢的狭隙中奋斗, 努力向世界先进生产力学习, 发展壮大中国实力的顽强精神是值得敬仰的。

然而, 封建体制强调中央集权而限制地方实力发展的劣根性矛盾和满汉之间固有的国内民族矛盾, 使“洋务运动”湮灭在甲年海战战败的硝烟中。甲午战败, 老大封建帝国被刚刚实行资本主义制度不满三十年的东夷小国所败, 证明在封建体制内拯救国家危亡是行不通的, 对近代中国思想与政治变迁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为了救亡图存, 维新变法与立宪、革命, 成为当时中国社会发展的主轴。

可是, 认识到社会变革之必要, 仍然经历了一个复杂而血腥的过程。1898年戊戌变法, 以六君子被杀害而告终。但是变法所引起的社会震动, 不仅在一般民众中产生了巨大影响, 对于封建最高统治者慈禧太后, 其影响作用也是巨大的。以孙中山为首的资产阶级革命派的革命斗争, 也给封建最高统治者变法维新才得以“图存”的巨大压力。

义和团运动的发展, “扶清灭洋”口号的提出, 不啻给慈禧太后及其势力以民心可用的讯号。由于八国联军镇压义和团运动的入侵, 满清政府与帝国主义签订了《辛丑条约》, 其直接后果是中国史上最大的一笔对外赔款和中国主权的进一步沦丧, 中国正式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但是, 正因为有恶劣的后果, 也带来了新的开端, 甚或说是有利于制度变迁的可喜变化, 满清王朝的最高统治者慈禧太后开始认识到改变国体、发展资本主义新政改革的迫切性。1901年1月29日在西狩的归途中慈禧太后发布上谕, 将盲目排外之臣如载勋、载漪、载谰、英年、启秀、徐桐等或自尽、或赐死、或监禁、或正法、或革职等等, 于是曾在朝中享有强大权势的守旧力量几被“芟除殆尽”, “转为国家权力结构里奄奄一息的一方”, 其结果是袁世凯、张之洞、刘坤一等督抚大臣进一步走向权力中心, 出现了著名的“江楚会奏变法三折”。更为重要的是朝中士大夫再无明目张胆反对政治改革者, 甚至出现“群臣争言新政”的局面。无论是出于自保、亦或是真诚地认识到变革的需要, 这种政治气氛显然是新政改革的必要基础。正如因慈禧太后西狩而得宠的岑春恒所言:“朝廷自庚子之变, 知内忧外患, 相迫日急, 非仅涂饰耳目, 所能支此危局。故于西狩途中, 首以自强为询……辛丑回銮, 即陆续举办各项新政。”清末立宪运动就此兴起。在慈禧太后的支持下, 清末出现了资产阶级立宪派主导的宪政运动。

清末资产阶级立宪派主导的宪政运动, 得到了清末广泛存在的各种政治团体与政党支持, 包括清八旗组织在内的社会各阶级阶层人士都参与到了宪政运动之中, 使中国社会发生了深刻的变化。不幸的是, 倡导宪政运动的最高统治者慈禧太后和光绪皇帝于1908年先后逝世。封建统治的继承者, 对不断发展的宪政运动持消极对抗的态度, 缺乏政治权威的统治集团无法及时将社会变化的情势和人民的意愿予以制度化, 加速立宪进程, 导自了三次大规模的开国会请愿活动。满请封建统治者在请愿活动中威信尽失, 最终为资产阶级革命派夺取了引导社会变革的主导权。“孙中山领导的党和人民一起推”, 埋葬了两千多年的封建专制统治, 建立了中华民国。

因此, 辛亥革命胜利绝对不是一个偶然的事件, 是近代中国历史发展的必然结果, 是清末各种社会政 (下转327页) (上接263页) 治力量相互作用的必然结果, 具有历史的客观必然性, 不存在“速胜”之虞。

同样, 纵观世界历史, 辛亥革命也不存在“速败”之说。辛亥革命的胜利成果被袁世凯窃取了, 不能因此认为辛亥革命“速败”了, 它只是按照自己的轨迹, 不断地延续着革命的使命。纵观世界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的反封建斗争, 没有一国的革命是一蹴而就的。美国资产阶级革命从独立战争开始, 直到南北战争解放黑人宣言的实施, 其反封建斗争才基本结果。英、法、德亦如此。英国资产阶级政体的确立, 始于1640开始的议会斗争, 其间经过内战、克伦威尔统治、斯图亚特王朝复辟, 到辉格党人与托利党人发动光荣革命, 前后经历了四十四年。法国大革命从1789年巴黎起义攻占巴土底狱开始, 三年后废除君主立宪, 成立法兰西第一共和国, 经历吉伦特派、雅各宾派专制、热月党人统治, 到拿破仑帝国建立、波旁王朝复辟, 直至1848年欧洲革命, 反封建的资产阶级革命才基本结束。德国资产阶级革命的启蒙阶段发育最充分, 外有英美法资产阶政革命的熏陶, 内有以康德、黑格尔、费尔巴哈为代表的古典思想家的启蒙, 资产阶级革命发端于欧洲革命, 在19世纪60年代经过三次王朝战争, 建立了普鲁士帝国, 经过铁血宰相俾斯麦统治, 严格地讲直到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 其反封建的资产阶级革命才基本告一段落, 而希特特封建法西斯主义, 更是封建思想在资本主义条件下的翻版。亚洲的日本, 虽然明治维新确立了君主立宪政体, 但在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前, 日本的社会实质是以封建武士为主体的封建法西斯社会。从严格意义上讲, 日本现代资本主义政体的真正建立, 是直到20世纪80年代自民党结束其长期执政才开始的。因此, 从世界历史发展的历程看, 中国的辛亥革命没有“速败”, 它只是按照自身的轨迹在不断地运行和发展。我们今天反对的一言堂、家长制等官僚主义作风, 在一定意义上也是反对封建专制思想的延续。辛亥革命是伟大的, 其后一百年在辛亥革命精神的鼓舞下, 中华仁人志士不断探索, 终于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建立了独立自主的人民共和国。经过六十多年的奋斗, 在邓小平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旗帜下, 改革开放, 在第二、三、四代领导人的领导下, 在辛亥革命跨入第二个百年之前, 中国重新崛起, 迈入了世界第二大国的序列。展望末来, 虽然中国人均国民收入仍然很底, 但我们有理由相信, 有辛亥革命伟大精神存在, 有辛亥革命后一百年不屈奋斗精神的鼓励, 在辛亥革命后第二个一百年中, 伟大的中华民族一定能够取得伟大的成就, 我们吸收世界先进文化的能力和我们优秀文化传统与日月同辉, 光照世界。

摘要:辛亥革命是近代中国历史发展的必然结果。从1840年鸦片战争开始, 中国的仁人志士就开始了在封建体制内探索富国强兵的道路, 甲午中日战争宣告了此路不通。于是, 中国资产阶级维新派、立宪派、革命派相继走上历史舞台, 在封建最高统治者慈禧太后的倡导下, 清末出现了波澜壮阔的立宪运动。但是继任的封建统治者对不断发展的宪政运动持消极对抗的态度, 缺乏政治权威的统治集团无法及时将社会变化的情势和人民的意愿予以制度化, 加速立宪进程, 导自了三次大规模的开国会请愿活动。满清封建统治者在请愿活动中威信尽失, 最终为资产阶级革命派夺取了引导社会变革的主导权。“孙中山领导的党和人民一起推”, 埋葬了两千多年的封建专制统治, 建立了中华民国。

关键词:封建体制内探索,清末立宪运动,辛亥革命

参考文献

[1]蒋翊武.沉寂的辛亥革命英雄[EB/OL].http://www.xinhai.org/yanjiu/191103185.htm.

[2]刘伟.清末地方官制改革与辛亥革命[J].华中师范大学学报, 2011, (5) .

[3]雷颐.从历史性思维看辛亥革命何以发生[M].太原:山西人民出版社, 2011.

[4]王晓秋.辛亥革命与20世纪初留学日本风潮[EB/OL].辛亥革命网, http://opinion.hexun.com/2010-10-26/125268030.html.

[5]郭展礼.辛亥革命的历史背景与意义, 台湾海洋大学亚太中心[EB/OL].http://www.hncsmg.com/newsshow.asp?id=1586.

[6]涂鸣皋.清末洋务运动、维新运动及辛亥革命之比较[J].贵州文史丛刊, 2010, (12) .

[7]武昌起义[EB/OL].百度百科, http://baike.baidu.com/view/29003.htm.

必然结果 篇2

[摘要]应用型大学是经济社会发展和高等教育大众化的必然结果,是不以人们的主观意志为转移的客观存在。它在中国发展的时机已经成熟,一批优秀应用型大学的建设已是不远的未来。因此,本文针对应用型大学的产生、特点及发展途径进行了分析和阐述,以期为我国一般性高校的发展提供借鉴。

[关键词]高等教育大众化应用型大学

从20世纪末开始,随着社会的发展,我国高等教育出现了一系列变化:招生人数迅速增加,在校生人数倍增,招生和就业制度改革等等。至2008年秋季入学,中国普通高校的毛入学率已达23%,中国高等教育迈入大众化阶段。高等教育的大众化意味着高等学校的多样化。应用型大学作为高等教育大众化发展的产物应运而生,其内涵、特征以及发展途径逐渐成为我国大部分地方本科院校关注的焦点。借鉴国外发达国家应用型大学发展的成功经验,研究我国应用型大学发展的可行途径,这对于保证我国高等教育系统功能的正常发挥,促进各级各类学校的可持续发展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

一、应用型大学的产生

(一)社会的发展与大学功能的分化

随着工业化进程的推进,社会生产和生活不断涌现出大量的新技术,新成果,使得企业对应用型和实用型人才的需求不断增加和细化,这就要求大学不能仅仅为统治阶级培养有知识、有教养的精神贵族,而且要为工农业生产发展培养应用型科技人才和基层工作人员。此外,经济的发展也使得广大民众有能力也有需求接受高等教育,上大学不再是少数人的特权。这些因素都导致了高等教育向着大众化方向发展和高等学校的功能分化。很多高校开始关注工业社会的生活,接近社会文化的底层,把职业课程逐步引入大学课堂,并越来越注重培养应用型、职业型专门人才,以满足更广泛的社会需求和公民个人需求,“直接为社会服务”成为了这些大学的第三个功能。正是由于大学功能的分化促使大学类型也逐渐多样化,一种新类型的大学诞生了,这种大学兼有普通高等教育和职业教育的特点,即在人才培养上,一方面要培养高级专门人才,另一方面又要突出职业能力的培养。我们把这种大学就叫做应用型大学。

(二)国外发达国家及中国台湾地区应用型大学

1.德国的应用技术大学①。20世纪70年代,德国经济的迅速发展,急需面向生产第一线的高级技术人员和现场工程师。当时所有大学的毕业生过于理论化,而职业教育又难以满足科学、技术发展对一线高级技术人员和现场工程师的要求,需要提升教育层次和创新教育类型,因此应用技术大学应运而生,英文翻译为Applied Science University。它定位于满足职业需求,理论与实践紧密结合,并立足于应用研究和开发,以培养现场工程师为主,以服务区域经济为宗旨,属于非学术性的高等教育,学制四年半。这类大学自诞生以来,取得了极大的发展,并与德国的学术性大学一起构成了一种新的高等教育体系,成为德国高等教育的主要类型之一。

2.澳大利亚的科技大学网络,②。澳大利亚的大学大致分为三个集团,即三类:第一类是研究性大学,属于学术、研究型大学;第二类是20世纪60年代伴随着工业化进程建立的大学,这类大学很想发展成为研究性大学;第三类是从技术学院升格为大学的学校,统称为科技大学网络,它们属于应用型大学,英文翻译为University For Application。这些应用型大学多是20世纪80—90年代成立,是伴随着澳大利亚在高技术和迈向信息社会的过程中建

立起来的,它们实施以学科为基础、面向职业和产业结合的学位教育,可以提供面向研究的大学教育,更强调面向行业、结合企业开展应用性的教育和培训。

3.中国台湾地区的科技大学③。20世纪90年代以来,我国台湾地区由技术学院升格了一批科技大学。这些科技大学的出现是因着台湾经济发展产业升级对技术性人才需求的层次高移而产生教育层次提升的结果。面向职业、产学结合、强调应用是这类大学的特点,学制有4年本科、2年专科起点本科、硕士、博士等。台湾的科技大学类型突出,特点明确,深受企业界的欢迎。

二、应用型大学的基本特征④

首先,以为地方区域或行业经济发展服务为宗旨。不同类型的大学为社会提供的服务也是不同的。研究型大学要承担国家经济发展所必需的尖端技术的研究和开发任务;而应用型大学则必须以为地方区域或行业经济发展服务为宗旨。其次,以应用性人才培养为目标。与研究型大学培养的精英人才相比,应用型大学培养的人才首先是要直接为生产生活工作服务的一线应用性人才,其应用性集中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学术、技术和职业三者的结合,二是学生社会适应能力和工作能力的提高⑤。第三,专业设置以新兴专业或新的专业培养方向为主体。应用型大学是与经济、生产第一线和地方大众生活紧密联系并为之直接服务,其培养的人才必须适应社会需要。因此,它的专业设置应以社会经济发展需要的新兴专业和新的专业培养方向为主体,主要培养工程应用性、技术应用性、服务应用性、职业应用性、复合应用性等专业应用性人才。第四,以构建应用性学科体系,发展应用性科学研究作为学科建设的指导思想。随着高等教育的发展,高等学校改革的出发点应从学科转向市场,也就是说办高等学校并不是单纯地办学科,而是为了社会服务。应用型大学必须以应用为指导,在努力建设工程性学科、技术性学科和复合性学科。第五,课程体系设计强调学科和应用两个方面,两个体系之间是平台建设和应用培养的关系,而非主从关系。应用型大学的培养目标具有培养一线工作服务的应用性人才的特点,对应的课程模式分为三个平台:学科基础课程平台、应用能力平台、基本素质课程平台。每个平台都包括理论课程和实践课程,三个平台的课程都贯穿于本科四年,学科基础课程平台和基本素质课程平台课程逐年减少,应用能力课程逐年增加e。第六,教学方法是学科性教学方法与应用性教学方法相结合。应用性教育认为学科不仅是专业的基础,也是专业的背景,学科基础课程体系和应用能力课程体系可以同步进行,学生应在学习和实践过程中掌握理论,训练技术:,因此,应用型大学的本科教育教学过程中把学科性教育和应用性教育两种教学理念结合起来,构建应用性教育的教学模式和方法。第七,师资队伍应具备应用能力素质。应用型大学培养的是应用性人才,所以师资队伍不仅要具备较高的学术水平,同时还要有丰富的实践经历和较强的应用能力。第八,产学研结合是实现应用性人才培养的根本途径。应用型大学培养的是面向生产一线的应用性人才,因此建立产学合作的机制是保证其健康和可持续发展的关键。

三、我国应用型大学的发展途径

借鉴国外及我国台湾地区应用型大学发展的途径,结合应用型大学的特征以及我国大陆的实际情况。我们认为我国应用型大学的发展主要有三种途径:

(一)由教学型大学向应用型大学发展

教学型大学在我国为数众多,并且多属于以本科层次教育为主的地方院校。它们侧重于教学,科研规模和力量相对较小。随着近年来的扩招,教学型大学的录取分数线越来越低,生源主体多数为居于高考成绩中间段甚至是中间偏下的学生。对于这样的大学,从理论上分析可以有两种发展途径,一种是按照沿着我国高校发展的传统途径,向着研究型大学发展;另一种是向着应用型大学发展,、基于对两种发展途径的可行性分析,可以看出根据我国目

前的实际情况,教学型大学向研究型大学发展是很难成功的:首先,研究型大学在高等教育大众化阶段实施的是—种“质”的教育,是着重优秀的教育。因此,其科研规模、教学经费以及生源质量都与优秀教育相匹配。从教学型大学目前的实力看,它想要发展成研究型大学是在短时间内无法实现的。其次,研究型大学培养的是未来的国家政界、商界、科技界以及教育界的领导人,这些人才是我国社会发展所必需的,但是需求量较小。我国目前的经济建设还需要数以万计的面向生产第一线的应用型人才、实用型人才。这些人才的培养仅靠专科层次的高等职业教育来完成是不能满足社会需要的。因而,作为本科层次教育的教学型大学必然要成为培养应用性人才的主力军,它如果继续向着研究型大学的方向前进就会与社会发展产生矛盾,不符合高等教育的发展规律。

综上所述,我们认为教学型大学向着应用型大学的方向发展才符合科学的发展观,与我国高等教育改革和发展的主旋律保持一致,教学型大学已经具备成为应用型大学的办学基础和条件。但是受精英教育的影响,当前我国多数教学型大学仍采用学术性教育的办学理念和办学模式,这种办学理念和模式的存在就成为其发展为应用型大学的障碍,必须进行改造:

(1)转变办学理念。教学型大学应认识到不同类型大学应有不同的人才质量标准。应用型大学承担的是为国家培养面向生产一线的应用型人才,与研究型大学同等重要,而且也能在自己的层面上办出水平,达到一流。(2)进一步明确办学定位。教学型大学要建成应用型大学,还须进一步明确自身的定位。它首先应能为地方生产、建设、管理、服务第一线培养下得去、留得住、用得上的大量高级应用型人才,为地方经济的发展提供智力保障;其次能为地方经济建设与社会发展解决难题,尤其是为生产、建设、服务与管理第一线推广高新实用技术,为提升地方企业的科技含量,提高产品的市场占有率服务;第二能为地方各类专业技术人才继续教育、终身教育提供培训基地与教育基地。(3)转变办学模式。主要有三方面:第一,应改变传统的“先理论、后实践”的教育理念和“正三角型”课程模式,按照“学科—.应用型”理念设计课程体系。第二,应要加强具有应用能力的教师队伍建设。第三,应紧密依托行业和当地政府与企业,建立产学研密切结合的运行机制,推进教育和应用性科研的结合。

(二)由高职院校向应用型大学发展

高职院校升本发展成为应用型大学应注意以下几点:(1)注重应用性学科体系的构建,发展应用性科学研究。高职院校的课程摆脱了学科系统化的三段式模式课程,其专业学科体系让位于专业的职业能力体系,在学科建设方面与本科层次的院校有很大差距。所以,高职院校要建成本科教育层次的应用型大学,就必须加强工程性学科、技术性学科和复合性学科等应用性学科的建设,制定鼓励应用性研究的政策措施。(2)课程设计应注意本、专课程衔接。由于高职院校注重学生职业能力的培养,使学生在专门技术能力的掌握和熟练程度上要优于本科生,但其缺少的是学科基础和职业能力的进一步提升。因此,课程设计应注意学科基础知识的补充和职业能/J的提升,尤其是加强对学生技术研发能力和分析解决问题的方法能力等应用能力的进一步培养。(3)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提高其从事应用性教育的执教能力。高职院校的师资整体条件和实力与应用型大学要求的师资条件还有一定距离,特别是学术水平和科研能力。因此,高职院校必须加强师资队伍建设,不断提升教师学历层次和应用性研究能力,促进教师从事应用性教育的执教能力的提高。(4)进一步突出产学合作教育。凡是已取得良好社会声誉的高职院校基本都是在产学合作教育方面取得了很多成绩,建立了良好的产学合作运行机制的学校。但是,应用型大学不仅要为本地区培养大批应用性人才,更要有通过应用性研究,将研究成果转化成生产力,从而促进区域经济的发展方面的服务。就目前而言,高职院校在产学合作教育方面,所欠缺的是科研成分较少。因此,高职院校除继续加强产学合作教育外,还应鼓励教师开展应用性研究,积极参与企业的科技创新活动,促进科研成果的转化。

此外,一些民办高职院校在向应用型大学发展的过程中还应注意规范教学管理和基本教

学要求。

(三)独立设置的重点大学二级学院尝试以新机制向应用型学院发展

除上述两种应用型大学的发展途径外,还有一种途径就是独立设置的重点大学二级学院尝试以新机制向应用型大学发展。独立设置的重点大学二级学院在向应用型学院发展的过程中.除应与教学型大学一样在办学理念、办学定位以及办学模式方面进行改造外,还应注意:第一,二级学院要充分利用重点大学的声誉和学术优势与行业和企业建立良好的产学研合作关系,以促进应用性教育的发展。第二,重点大学应给予二级学院更多的自主权利和优惠政策,扶持其发展应用性教育。同时,通过发展应用性教育,改变目前大学教育的传统模式和培养目标,加强同企业和地方的联系,进而提高自身的竞争能力。第三,重点大学应为二级学院创设条件,建立学术性教育和应用性教育的相互融通和交流。学生可以在两条教育通道互换跑道。

上述是我国应用型大学发展的主要途径。为了保障我国应用型大学的顺利发展,国家和地方政府机构必须为这些学校提供必要的政策和经费支持:第一,地方政府要加大对应用型本科教育的投入,提高应用型本科教育投入在高等教育投入的比重,并在办学用地以及其他社会资源等方面给予优惠政策或政策性的倾斜;第二,政府应分类指导,针对不同类型的本科教育制定不同的评估标准和评价方案,鼓励学校按照自己的定位要求,健康发展,争创一流。同时国家应像实施“211工程”那样,实施建设优秀应用型大学工程。

[注释]

①②③④高林.坚持科学发展观,建设应用型大学——北京联合大学发展的必由之路

[z].北京工委文章.

必然结果 篇3

精准印刷公司李·帝默曼( L e e Timmerman) 总裁日前接受了记者采访,介绍了精准的工作重点、挑战和成功。

李·帝默曼首先对胶印薄膜给予了肯定:“精准印刷公司的印刷制品帮助我们的客户在卖场的销售起了极大的作用,因为消费者在商店采购时,决定的时间大约只有12秒。以平版方式印制的塑料薄膜,对于品牌制造商来说,不仅可以降低成本,而且让产品在货架上有栩栩如生的效果。POP卖场陈设对于在商店里的消费者是非常重要的,他们会寻找包装上的图形,以帮助他们确定自己的选择。如果商品外观看起来很具吸引力,消费者甚至可能会尝试不是他们所熟悉的品牌。塑料薄膜一般都采用柔版方式印制,相对于柔版印刷,以平版胶印的图案会使产品看起来有如照片般的真实与美味。今天,我们有超过30台窄幅与中等幅宽的轮转平版胶印机用于印刷薄膜,并取得了非常好的成果。”

新高斯平版胶印机加装马汀自动换卷设备的惊人效果

6年前,精准印刷在马天尼印刷机的前后端都安装了马汀自动换卷设备(ECPFI搭接式自动放卷机和LRD自动收卷机),马汀设备的精确度和可靠性,让精准印刷留下了非常深刻的印象。要保持最佳印刷质量,张力控制是关键,而且当你想要运行多种不同的基材时,卓越的放卷/收卷设备是不可或缺的,而马汀的设备组件真的是极度可靠。

李·帝默曼表示:“当我们决定增购一台较大宽幅(850mm)和更快且具9个印刷单元的高斯Sunday Vpak 500印刷机时,我们计划开拓以前从没接触过的新材料市场。新的高斯印刷机是生产的重要环节,我们必须充分扩展我们的投资效益。而马汀设备令我们非常满意,它的确是最精密和最可靠的,也是我们的最佳选择。我们坚信,这是我们新高斯印刷机的最佳搭配。我们选购了马汀的低摩擦阻力升级改造,使设备可以印刷只有12μm的薄膜。此次升级已安装完成,效果如同马汀所承诺,这是一个非常好的投资。”

马汀设备有基本机型,同时可让客户根据不同的需求增添选购功能。无论是印刷非常厚的胶膜或特别薄的薄膜,都能完全符合需求。马汀设备非常稳定,因为有越来越多的胶膜印刷采用胶印,这对于马汀来说非常有利。

马汀公司亚太区总经理贺克明表示:“马汀公司随时聆听客户的声音,除了与世界主要设备供货商一起努力开创新局面与引领市场变化外,我们也努力地满足世界各地市场中不同客户的独特需求。在过去几年里,我们观察到包装市场多样和少量的订单越来越多,因此中窄幅的市场需求也因而更加的强烈。在此情况下对低成本、高效率控制的要求也变得极其重要,从业者除添加自动化设备外,均努力地降低设备调校时间与提高产品的质量,拥有具备精密张力控制的不停机换卷设备是从业者成功的必要条件之一,因此过去几年我们对世界各地的主要供货商均提供了必要的不停机方案,加工材料涵盖了从薄膜到纸板。”

能源成本降低8%

精准印刷一直致力于减少能源消耗,目前已降低能源成本8%。

印刷机的UV和EB固化会消耗大量的电能,因此节能与降低成本是精准印刷追求的目标。这不仅仅是从永续发展的角度来看,而且它确实带来了成本优势。李·帝默曼表示自己特别为精准印刷感到自豪,因为精准印刷是一个零垃圾掩埋的工厂,不会因让生产过程更容易而使用有污染的化学用品,精准印刷使用的化学用品都必须是安全的,能较少挥发到环境中。目前,精准印刷凡是可以回收的都会回收,不能回收利用的才送去电力公司作为燃料烧掉,以产生更多的电力。

精准印刷公司的未来展望

柔版和凹版曾经是收缩材料和软包装唯一的标准印刷方式,但李·帝默曼认为,轮转胶印的薄膜印刷将会持续增长。虽然柔版印刷持续改善质量,柔版印刷的质量仍会因时间变化及版材损耗而降低,且版材制作成本高,因此印刷操作人员不愿轻易更换印版,印版往往会被过度使用,这导致印刷质量不稳定,而平版印刷就没有这种问题。柔版印刷则需要多达十种颜色,而平版使用四色印刷就可以印制非常漂亮的图案,而且企业不必向客户收取版材费用。

由于平版胶印机制造商改进产品和使用胶印印制的产品在货架上显现高价值,更多的人看到胶印在薄膜印刷市场的利好,胶印在市场上的占有率也会大大增加。不只是因为逼真的图案,虽然这是最重要的部分,而且费用比用昂贵的柔版和凹版方式印制的节省很多。这相当于企业可以在节省成本的同时提高图案质量。

过去8年,精准印刷已经在模内标签(In-Mould Label)市场投入巨资。“模内标签在欧洲已经是非常重要的包装要素,在美国也会继续成长,其发展缓慢最大的原因是自动化问题。相较于欧洲,我们有较大的市场规模,要做到这一点,我们需要有大量模具。模内标自动化生产非常复杂,所使用的特殊标签必须有极为稳定的质量。”李·帝默曼如是说。

此外,还有能透气的屏障标,可供注塑容器使用。目前使用沉重和易碎玻璃瓶包装的产品,现在可以用较便宜且更轻的塑料容器包装,这类包装也会需要大量的屏障标。此外,精准印刷的卷标组成也能配合容器制造成分, 以方便回收。

精准印刷的产品也能进行消毒,这是因为精准印刷独创的基材适合于巴氏灭菌法,这也许是未来消毒/灭菌的方向。

精准印刷不是一个守旧不变的公司,所以他们选择了用胶印的方式印刷薄膜,并致力节能和新材料的开发。随着精准印刷不断创新与发展,相信能为客户展现更多更新的解决方案。

马汀自动科技是一家具有超过40年历史的公司,该公司所生产的全自动不停机放卷、收卷及张力控制设备早已成为全球轮转加工业极佳的生产利器,并远销全球50多个国家。主要市场包括不干胶印刷、商业印刷、新闻印刷、烟包烟盒印刷、柔性包装印刷、无菌包印刷、无纺布加工、包装加工、纸类与膜类卷筒材料生产、无纺布原材料生产等。在印刷机的搭配上包含了世界主要印刷机制造商:如博斯特、小森尚邦、赛鲁迪、欧米特、德兰特、纽博泰、麦安迪、捷拉斯、F&K、Flextechnica、Gidue、太阳、罗铁等,马汀几乎与所有的知名印刷加工商都有成功的合作案例。

上一篇:禀赋效应下一篇:拟合预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