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业单位的必然性蜕变(共5篇)
事业单位的必然性蜕变 篇1
20世纪中期,探索医学美学的曙光在东方地平线上徐徐升起,邱琳枝、彭庆星主编的中外首部《医学美学》于1988年8月由天津科学技术出版社出版。伴随着医学美学这门新兴医学人文学科的兴起,当代中国的美容医学学科逐渐形成的一门新兴医学应用性学科。
众所周知,黑格尔的无可争辩的哲理告诉我们: “凡是存在的,就是合理的。”存在就是必然性的现实。现实存在20多年来的中国美容医学整体学科及其教育事业,顺应和满足了社会经济建设和发展的需要, 确凿而又雄辩地证明了它是现实的、必然的、合理的和科学的。
一、美容医学整体学科的分类及其本质性特征
什么是美容医学?全国科学技术名词审定委员会审定的《医学美学与美容医学名词》(以下简称《名词》)已明确地定义为:“一门以人体审美为核心的医学美学理论为指导,采用各种医学手段来直接维护、 修饰和重塑人体美,进而提高人的生活质量,增强人体各系统的生命活力美感,以追求人的身心年轻化为目标的新兴医学应用学科”[1]。
美容医学整体学科(以下简称“整体学科”)的基本分支有美容外科学、美容皮肤科学、美容牙科学、 美容中医学、美容医疗技术、美容保健技术、美容医学心理学及医学审美技能等[1]。还有正在形成中的必将成为整体学科主流的“美容内科学”。
各分支学科,都是由于同一的学科对象和同一的学科目标而从各自的“母胚”医学学科中分化而来的新兴的分支学科:美容外科学是来自整形外科、颌面外科、眼耳鼻科、骨外科及显微外科等的新分支;美容皮肤科学是来自皮肤科学的新分支;美容牙医学是来自口腔医学的新分支;美容中医学是来自中医学的新分支;医学人体审美技能、美容医学心理学和美容医学伦理学等是来自医学人文学的新分支[2]。
“整体学科”中的各分支学科不同于临床医学学科的本质特征有三[3]:
1.学科对象:以求美为目的的就医人群,称“美容就医者”(aestheticseekingpatient)。
2.学科任务:帮助“美容就医者”维护、修饰和塑造容貌美和形体美。
3. 医疗服务:来自各“母胚”医学学科的这些新兴分支聚合为美容医学整体学科后,同属于社会人群的非基本医疗需求,但它们的“母胚”医学学科中的一些临床医学学科仍属于基本医疗需求。
上述各分支学科的本质特征,是现代医学模式转变和当代医学科学整合大趋势的光辉典范,是社会发展的必然结果。因此,国际美容医学联盟 (UIME) 终身秘书长J-JLegrand[法]强调:美容医学与临床医学的学科关系是并列的[4]。在国内,张其亮、高景恒、夏兆骥、孙少宣、杨希鏸、刘洪臣等学者也多次著文论证这一学科分类问题[3]。
二、中国美容医学整体学科理念的世界领先性
2006年,国际美容医学联盟 (UIME) 终身名誉主席R.Pinto[阿根廷]两次来华考察中国美容医学学科及宜春学院美容医学院,认为“在医学美学与美容医学理论方面,世界各国很少研究,尚处于初始阶段,我们要向中国学习”。
2006年11月30日,《纽约时报》头版头条专栏文章认为,美国于近5年来才开始出现“越来越多医生投奔美容产业”的现象,“目前仍众说纷纭,管理无序,莫衷一是”。
2008年10月17日,UIME终身秘书长J-JLegrand [法]与中国专家彭庆星在中国香港成功会晤,共同签署的《学术会谈纪要》全面认可中国美容医学的整体学科理念[4]。
2011年5月,J-J Legrand在中国北京召开的“第18次世界美容医学大会”的学术报告中指出:“就像在中国宜春学院美容医学院,许多学生正在这所大学接受美容医学教育的课程,他们将会成为中国下一代最棒的美容医学实践者”[5]。参加这次学术大会的27个UIME会员国学会主席及近百名外籍专家,对中国美容医学整体学科的学科理念、专业队伍、专业机构、 专业技术、专业教育、职业道德、政策法规等取得的成功予以了全面的肯定,并被确认世界领先。因此, UIME授予彭庆星教授以学科建设“铂金奖”[6]。这荣誉应属于祖国!
2013年, 美国《 美容外科 杂志》(aesthetic surgery journal) 第1期载文写道:“美容医学领域需要来自整形外科、皮肤科、面部整形外科、眼整形外科等不同专科的成果的协作”。但是,目前“这些专科间缺乏广泛的协作”,尚处在“婴儿期”[6,7]。再次证明,美国同仁认识“美容医学整体学科”理念的起点晚于中国四分之一个世纪。
2014年10月, 美国专家、UIME顾问Michael Polakov来访宜春学院时,在笔记本上描绘两幅图:第一幅,一把大伞下横排五个环以代表美容医学整体学科中的分支学科,将伞杆竖立在一人的鼻梁上。另一幅是“六环图”,先描五个环代表美容医学整体学科中的若干分支,接着在顶部绘一环代表“中国美容医学整体学科思想”。继而在图纸上缘冠题为“Olympic of aes-(美容医学奥林匹克)”。从而,示意当代中国美容医学整体学科独树一帜于世界之巅。
三、从“证伪”哲学看美容医学整体学科理念的科学性
要了解什么是科学和伪科学问题,必须从认识什么是证实与证伪开始。
奥地利哲学家、认知科学家卡尔·波普尔 (Popper. K.1902-1994) 认为:证实与证伪相结合是科学创新的认知科学基础[8]。
所谓证实,通过检验和测度而确证某一科学假说为“真”的一种科学方法。
所谓证伪,归纳推理不能最后证实某一科学假说的真假,而“证伪”可轻而易举地揭穿它的真伪,从而导出新的命题,推动科学的发展。例如,尽管人们看到千万只天鹅是白的而证实了“凡天鹅都是白的” 这一命题。但是,只要看到一只天鹅是黑的,就可否定(证伪)这一命题,推导出一个新的命题:“大多数天鹅是白的,也有个别天鹅是黑的”。这是任何科学创新的新起点。
科学的实施是一种过程,并不在于有没有错误, 而是善于从错误中学习,通过纠正错误而发展。科学与非科学的分界不仅在于“可证实”,还在于“可证伪”。 任何科学理论都是一种有待“证伪”的猜测和假说, 一种向更新理论过渡的暂时形态。证实与证伪相结合才是科学创新的认知科学基础。
由此得知:什么是科学?什么是伪科学 ?
科学的定义:关于一定条件下的事物变化规律的总结。其特点是:可证实(并可重复验证)、可证伪、 自身内在的矛盾无冲突,有一定“范式”(paradigm)。
伪科学的定义:自称为“科学”,但又不遵循科学的规律和方法的知识或理论。其特点是:不可证实(不可重复验证)、不可证伪、无一定“范式”、自相矛盾。
据此,我们的体会是:既可证实又可证伪而发展的事物及其理论就是科学。科学分为经验科学和实验科学两大类。当代美容医学整体学科是经过四分之一个世纪的证实和证伪的反复过程而形成的一门新兴医学学科。因此,她是科学的。
四、美容医学教育事业是创新驱动发展的科学成果
毛泽东曾经提出:“中国革命斗争的胜利要靠中国同志了解中国情况”。今年7月20日召开的中共中央十八届五中全会指出:“认识新常态、适应新常态、 引领新常态,保持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必须有新理念、新思路、新举措”。为了引领中国的新常态, 今天的中国同志务必在习近平为总书记的党中央领导下,根据中国当今的实际国情来认识和把握中国特色的新理念、新思路、新举措。
四分之一个世纪的历史证明,顺应中国医疗美容行业发展的紧急需求而发展起来的,且被国际认可的中国的美容医学整体学科理念及其事业,以及为之服务的教育事业,都是一类符合中国国情的医学新理念、 新思路、新成果、新举措。也都是李克强总理所说的“民之所望,施政所向”新成果。也是黑格尔所说的一种无可非议的“合理存在的现实”。
因此,各级教育与卫生领导机关的主政者们,各院校的领导者们,要遵循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精神, 朝着“民之所望,施之所向”的大目标,坚持美容医学整体学科理念,勇敢地奔驰在美容医学教育创新发展的光辉大道上,实施新举措,迎接新常态,实现新跨越,赢得新希望。
五、现阶段加强美容医学教育专业化建设的任务
1.本(专)科专业教育,至少要抓6个专业项目:
1力争将美容医学列入专业目录,实时扩大招生数。
2力争恢复医疗美容技术专业的本科目录,实时扩大招生数。
3力争解决医疗美容技术专业毕业后的技术职务。
4力争美容医学学科列入国家标准《学科分类与代码》中的合理位置。
5创办中西医结合专业-养生保健美容学方向教育。
6创办公共管理(或公共卫生管理)专业-医疗美容管理学方向教育。
7创办市场营销专业-美容营销与管理学方向教育。
2. 硕士研究生教育(本校计划 / 或 / 与外校合作):
1医学人文专业(或美学专业)- 医学美学方向。
2经济学专业 - 美容经济学方向。
3医学伦理学专业 - 美容医学伦理学方向。
4医史学专业 - 中国美容医学史方向。
5医学心理学专业 - 美容医学心理学方向。
6人体解剖学专业 - 美容局部解剖学方向。
7整形外科学、皮肤病学、口腔医学、中医学、 中西医结合等专业 - 美容医学相关应用分支学科方向。
3. 医疗美容管理MBA教育(以北京大学医学人文学院为基础,与教育与管理分会、宜春学院美容医学院等合作)。
六、发展美容医学教育事业的致命障碍
既然我国美容医学教育事业是一项创新驱动发展的科学成果,为什么国家教育部门还没有完善的专业目录?为什么卫生部门还没有设置专业岗位?为什么人力资源部门还没有技术职务评定?为什么科研部门还没有课题类别?为什么还没有列入国家标准《学科分类与代码》?究其原因至少有四[9]:
1.人们的认识有个过程:总是从不认识到认识,从肤浅认识到深刻认识。
2.个别人士的守旧观念发酵,习惯势力阻碍。
3.相关领导部门主政的个别公务员无视社会审美需求。
4.相关领导部门主政者听了部分“隔行如隔山”的外行专家的偏见。
由于隔行如隔山,某些行外的知名专家说些“外行话”是情有可原的,不必予以任何责怪。但是,有些国家级领导机构的个别主政者,或参政者,或者其所属的相关司(处)的个别掌门人,竟无视广大社会人群不断增长的审美需求和四分之一世纪以来的研究成果和事业存在,把行内专家群的科学远见当成耳边风,而把那些非现实的“外行话”当成真理[10]。因而, 令广大专业人士长期失望!
在此, 同时提请 关注美国《 美容外科 杂志》 (aesthetic surgery journal)2013年第1期载文强调的:“让我们克服不合时宜的‘门户之见’及对知识分享的‘不情愿’,极力促进美容医学的艺术与科学进步,造福美容就医者!”[7]
列宁有句名言“千百万人的习惯势力是最可怕的势力”。“隔行如隔山”和“门户之见”都是一种习惯势力,是实现美容医学学科目标的致命障碍,是美容医学事业全面深入改革的最大阻力。任何一门新兴学科的发展,都是在不断排除习惯势力的过程中不断创新和发展的。因而,
信息化:审计事业发展的必然选择 篇2
1 信息化环境对审计的影响
(1) 审计线索的变化。审计之所以能够发现问题, 首先要有审计线索。随着信息技术在会计领域的普及, 会计信息存储电磁化, 存储的资料必须借助一定的计算机硬件和软件才能读取, 其上保存的数据可能被篡改, 有些资料还可能是暂存的, 很快会被覆盖, 审计线索不易查找;另外审计线索会通过电子数据表现出一定的特征, 审计人员必须利用计算机审计技术发现问题的蛛丝马迹, 从而获取证据, 定性问题。
(2) 系统内部控制的改变。在电算化会计系统中相当重要的一部分内部控制建立于系统的应用程序中, 由计算机运行时自动执行, 如计算机执行的各种检验、核对、判断和监控以及以系统各功能调用的权限限制, 从而实现了内部控制的程序化。电算化会计系统提供的会计信息是否准确可靠, 除决定于输入数据的合法性、正确性外, 关键在于系统的应用程序。所以电算化环境下控制重点已由会计人员和会计业务部门转移到电子数据部门。
(3) 审计内容的改变。在电算化会计系统中, 各项核算集中由计算机根据有关的程序自动进行处理, 手工系统中的某些职责分离不再存在, 会计信息处理、存储的高度集中和对系统的过分依赖会因为系统出错或被人为非法修改而导致会计信息失真, 所以审计部门除对财务数据、业务数据审计外, 还必须首先对会计信息系统进行全面审计, 以避免出现“假账真审”的情况。
(4) 审计技术的改变。电算化产生的大量数据仅靠人工审计会严重影响审计规模、效率和效果, 只有利用计算机审计技术协助审计才能适应会计电算化的需要, 审计人员通过计算机可以更迅速、更有效地对这些电子账进行抽样、审阅、核对、分析、比较和计算, 有效地提高审计效率, 扩大审查范围, 提高审计质量, 降低审计风险。
2 计算机审计的有益尝试和体会
概括地说, 计算机审计包含两个方面:一是对执行经济业务和会计信息处理的计算机系统进行审计, 即计算机系统作为审计的对象;二是利用计算机辅助审计, 即计算机作为审计的工具。计算机审计技术可分为基于程序分析的审计技术和基于数据分析的审计技术。下面就基于程序分析的审计技术、基于数据分析的审计技术及两者相结合的应用实践情况总结如下。
(1) 以信息系统数据的真实性、完整性验证分析发现特征。在2009年开展本级预算执行审计中, 针对纳入县会计结算中心的630多个核算单位的2008年末结余的财政资金安全性、完整性进行审计, 在充分开展审前调查的基础上, 审计人员克服种种困难, 对数据进行了采集转换并导入AO, 根据审计思路分别编制SQL语句并与会计结算中心纸质电子账存款余额、各存款账户银行对账单核对, 发现有3项存在差异且数额较大, 随后审计人员进行了认真细致的分析, 最后确定核算单位结余资金被占用3 000多万元、少记1 000多万元的问题, 对会计结算中心实施会计核算系统7年来的存款余额进行一次彻底的“摸底”。
(2) 利用勾稽关系来发现特征。在开展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基金绩效审计时, 审计人员重点对基金管理信息系统和补偿电子数据进行了分析。审计人员首先对信息系统进行全面评价, 根据《计算机场地安全要求》 (GB9361-200X) 和《安徽省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信息系统县级平台建设指导方案》, 对新农合数据中心的软硬件情况及安全设置、物理环境进行了评价, 根据系统运行流程表测试了定点医疗机构HIS系统与管理信息系统的对接情况及农合局实时监控、资料审核情况, 最后对信息系统的安全性、稳定性提出了建议和要求。审计人员又对采集转换的新农合补偿数据进行分析, 根据系统内部表格之间的勾稽关系, 编写SQL语句, 将已经申报的住院登记信息表与住院就诊细节信息表关联, 生成中间表———出院用药清单表;然后根据住院床位费的计算规则, 利用聚合函数, 查找出36个定点医疗机构多收取住院病人床位费80多万元的问题。
(3) 通过信息系统内部数据之间逻辑关系进行线索特征发现, 查找问题, 借以拓展审计思路, 综合分析, 最终实现审计目标。如最近实施的村干部经济责任审计, 确定了村干部是否利用特权多领涉农补贴的审计目标。审计人员对采集到的各项涉农补贴数据进行分析, 并利用表与表之间的逻辑关系及实地调查情况, 通过编写SQL语句, 从而审计出多领玉米良种补贴、油菜良种补贴25 000多元的问题。在此基础上, 审计人员将生成多领取补贴的中间表和村干部表进行关联, 重点分析了个别村干部多领补贴的事实。审计人员又根据同样思路, 将救灾款领取表与村干部表关联, 审计出部分村干部2009年多领取救灾款的事实。
事业单位的必然性蜕变 篇3
目前, 国内外对图书馆自助服务包括三大部分内容:文献借阅与归还;机房管理;文献的打印、复印和扫描[2]。其中, 文献的借阅与归还除包含传统的纸质文献外, 还包括各种电子文献。如纸质文献有开架借阅、自助借还、自助预约、自助续借等, 电子资源自助在线阅览、多媒体文件的自助点播等[3]。而对于这些自助服务项目, 公共图书馆和高校图书馆皆根据用户的不同需求和自己的实际情况, 在内容和形式的创新及管理方面也是各有千秋。例如北京大学图书馆根据本馆特点, 尝试着构建了一套包括电子资源自助检索, 自助打印、复印和扫描, 自助缴纳图书过期罚款等项目在内的自助服务体系;上海交通大学图书馆引进了自助复印设备, 拥有系统识别卡的用户, 在开馆时间内可自取书刊、自行完成复印操作, 由读卡收费器自行完成收费, 节省人力, 方便用户。为图书馆选择自助服务体系提供了宝贵经验。
1 图书馆用户自助化的意义
1.1 方便用户, 拓展服务空间
自助服务模式让用户利用文献资源更为便捷。因为扩大了馆藏资源与用户的接触面, 最大限度地满足不同类型、不同层次用户的个性化需求。同时, 实施自助服务给图书馆的服务工作带来了新的突破, 虽然纸制馆藏资源的利用受到一定的时空限制, 但数字馆藏资源可以实现24小时的自助, 用户可以随时访问检索到的最新图书信息和利用各种数据库资源, 进行搜索下载打印等, 还可以通过联机对话、电子邮件、实时在线等个性化参考咨询服务来解决疑难, 获取信息, 方便用户, 使服务不受时间和空间限制, 向着更加人性化的方向发展, 自助网络信息服务拓展了数字图书馆的服务空间, 随着技术的发展如RFID技术的应用, 延时长的自助借还系统也将大量应用。
1.2 调动用户主观能动性, 开发用户潜在信息需求
“用户为本”的观念有了新的诠释。用户既是服务的实施者与操作者, 又是享受服务的对象与被服务者。不是被动地以用户为中心, 满足用户对传统信息资源的需求, 而是在明确了解用户信息需求本质的基础上主动对用户进行引导和服务, 使其了解、适应和利用各种新型信息资源及服务平台, 增强用户的主体地位, 让用户拥有借书、还书的自主权, 把被动接受变为主动参与, 用户可以自如地在自助信息服务平台上展示自己的才能, 主动参与文献信息查寻与利用全过程, 了解各自学习研究的领域、科学发展动态、学科专业特点, 建立个人文献知识库, 使自己的专业素质, 处理问题的综合能力得到提升, 特别是高校馆网络信息服务的深入开展加快了信息传递的速度, 激发了大学生用户获取信息的欲望, 增强了获取信息的意识和能力, 有助于用户发现自己的潜在需求, 发挥和开发其潜能。
1.3 有利于降低服务成本
让用户根据自己所需自助服务, 意味着图书馆的部分服务工作被用户的自助所替代, 这是通过阅览环境的改变以及自助设施的配置来实现的。替代的成本等于提供给用户进行自助服务的设备。现在, 随着工业的发展, 设备的成本相对较低, 而服务成本 (主要是人工) 相对较高, 虽然一次性投入的设备比较昂贵, 但维护费用较低, 相对于人力成本, 长远来说, 成本较低, 况且通过网络的自助服务, 它的成本会更低, 因此, 自助服务所节约的综合成本是显而易见的。
1.4 有利于优化人力资源配置, 促进图书馆职能的转变
目前国内图书馆的自助服务主要体现在开架阅览、自助取书、书刊检索、网络续借等形式上, 自助借还书、自助打印、自助缴纳超期罚款等深层次自助服务仅在少数公共馆和高校馆开始尝试。如果能在高校馆工作流程中更多的采用用户自助服务, 则可以让更多的馆员有时间从事深层次的信息服务工作, 有利于增强图书馆的服务能力, 使人力资源得到更优化的配置与开发。近年来图书馆从业人员知识结构、学历层次有了很大改观, 如笔者所在馆从事借还书的4人中, 硕士学历1人, 本科2人, 专科1人, 如果实施自助借还书模式, 相对减轻了工作人员低层次性重复劳动, 让馆员有更多时间熟悉各个学科及业务管理知识, 参与信息服务与参考咨询服务, 从中馆员与用户都将获益。另外, 随着信息社会的发展, 用户信息素质的提高, 他们所需求的信息服务不再是简单地检索和获取文献, 而是需要将知识内容从众多信息对象中挖掘出来并根据其内在特征和价值进行鉴别、关联、重组, 帮助他们识别和创造新的知识也是图书馆人面临的职业挑战。因此, 图书馆应将工作重心转移到多元化信息资源的开发与应用研究上。
2 图书馆实施自助服务的保障性措施
2.1 建立图书馆与用户互动的管理机制
现在图书馆面向用户的开放程度和便捷性上都在努力体现人性化, 图书馆要提高服务质量, 馆员的现代化服务理念和用户的理解与支持至关重要。管理制度方面, 可实行在图书馆向用户提出一定要求的同时, 图书馆馆员也相应地向用户做出一定承诺, 如员工行为规范, 工作准则等要与用户操作规范、用户守则等一起展示出来;对外公布馆领导和服务人员的联系方式, 以便随时接受读者咨询、设立电子信箱、建立自助网页等, 管理部门还要加强图书馆员职业道德培训, 提高工作人员素质, 强化他们的主动服务意识, 并且常抓不懈, 这样图书馆与用户之间就能很好地进行互动、沟通, 双方各自遵守自己的规章制度, 互相监督, 共同把工作做好。
2.2 建立新的服务管理模式
传统服务与现代服务模式相结合。自助服务方式有个顺序渐进的发展过程, 期初一般要与传统服务工作结合起来, 形成集实体文献、电子出版物、网络信息资源于一体的服务管理模式。如把借还书系统、查询系统、门禁系统、复印系统、消费系统等整合在一起, 实现一卡通, 构建起现代化图书馆管理格局。届时, 用户可以凭一张卡自由出入图书馆, 该卡集用户管理、借阅、消费于一体, 方便用户利用图书馆[5];对网络用户的管理, 依靠技术手段采用身份认证和访问授权制度进行有效控制和管理, 以免有违信息共享之事发生;对用户使用率较高的一些自助服务项目可采取两条腿走路方式, 即传统服务与自助服务同时实施, 双管齐下, 以达到优势互补、安全高效的效果, 避免自助服务因技术、设备出现故障造成服务中断或由于用户的操作能力有限而受阻。
2.3 加强图书馆网站建设[5]
各图书馆网站作为在互联网上的信息服务窗口, 是用户了解图书馆、实现自助服务的一个重要途径。网站的设计, 需要考虑用户的实在需求, 提供齐全、可靠的信息来提高用户的满意度。为了给用户提供—个快捷了解本地网站整体功能的途径, 有利于用户快速、准确进入相关页面并获取信息, 图书馆网站除应提供简洁明了的导航服务, 还应提供诸如网站地图、文献预约、网上文献传递、网上参考咨询、网上馆际互借、网上专题热点服务、定题信息、互动式信息服务等[5]。为解决图书馆丰富的数据库资源闲置和浪费问题, 首先要建立数字资源导航系统, 为用户提供数字资源统一入口。让用户清楚地了解各个数据库收录资源的情况。其次, 建立跨库检索系统, 为用户提供“一站式”的检索和服务, 目前国内211高校馆大部分引进了统一资源检索平台软件, 除了高校图书馆网上资源的整合外, 在网络环境下, 建立高校馆网站之间的合作、互通与共享, 用户通过统一的检索界面能在全国, 甚至国际范围内查找所需信息;同时进行系统维护与更新, 保持网站的系统性、稳定性、连续性, 有效引导用户使用网站。
2.4 加大自助服务相关设备的投入
自助服务的开展需要具备一定的物质条件, 特别是购置自助借还仪。因此, 图书馆应慎重分析本馆开展哪些自助项目。目前图书馆可以实行的自助服务项目有很多, 开架借阅已在大中型馆普遍实施, 自助预约、续借, 检索、查询等这些网上自助服务项目, 大多数图书馆管理系统都可以实现。但图书流通自助服务系统的设备投入是必须的, 如3M公司生产的自助借还书机根据不同功能每台售价在25-38万元左右, 而单功能的自助借书机和还书机的价格每台也在20万元左右[4], 同时图书监测设备也必不可少, 自助打印、复印都需要相关设备来支撑, 还有场馆建设与环境开放程度等因素, 都要具备。各类型图书馆应根据自身的经济条件和资源基础, 有步骤、有选择地开展。如何实现用户的自助化服务, 并且使自助服务项目的便捷齐备是今后图书馆服务品质追求卓越的主流趋势。
2.5 基于自助服务的用户技能培训
从管理的角度来说, 对用户进行分层次、多样化的信息素养教育与培训, 使其具有相应的使用技术设备的知识和技能, 如将自助服务操作流程制作成FLASH, 部署于各个自助服务点, 便于用户在实际环境中模拟操作。帮助用户学会享受自助服务给其工作和学习带来的方便和乐趣, 最终达到网络自助服务的目的。从使用角度来看, 图书馆的信息资源虽然量大, 但还没有充分发挥其作用。据统计, (下转第144页) (上接第150页) 许多图书馆电子资源的点击率较低, 大量信息资源闲置, 导致信息资源浪费的主要原因是许多用户没有掌握文献检索技能。因此, 图书馆应加强用户技能培训, 在传统文检课基础上强化网络文献检索技能的培养。还可以利用网络的优势开展在线信息素质教育, 实现在线信息教育及个性化信息服务, 使用户特别是教师用户掌握检索技能, 现在许多高校馆为了让用户更利用图书馆资源, 无线网络信号已经覆盖全馆阅览区域, 用户可携带自己的笔记本电脑入网使用 (免费) , 开通无线和有线网络认证接入服务, 创造了网络化学习环境。能够在办公室、家中自主学习, 实现用户与图书馆之间的远程交互, 满足用户的不同需求。
3 与时俱进, 推进图书馆服务的现代化进程
自助服务项目的发展目前在我国还处于初级阶段, 未来有着巨大的发展潜力, 随着网络的普及使得信息用户获取信息的一般技能和自我服务能力大大加强, 未来图书馆的服务将是资源、技术、馆员和设施综合作用的结果, 因此, 图书馆应把自助服务系统的建设作为全馆的一项重要工作来抓, 并采取全面协调的发展策略。首先需不断强化对馆员服务意识与技能的培养, 配合自助服务的发展, 让馆员成为自助服务的管理者、培训者、传播者;其次, 更新服务理念, 利用现代信息技术与设备, 建立一套适合本地或本校用户使用的图书馆自助服务体系, 拓展自助服务的新模式, 让图书馆真正实现资料随手可得, 信息共享, 咨询无处不在, 馆员走进学科, 技术支撑服务, 让快捷、简单、无时间地域限制的目标成为图书馆人为用户服务的不懈追求。S
参考文献
[1]史建荣.浅析图书馆自助服务[J].江西图书馆学刊, 2011 (2) :55-57.
[2]夏雁.综论中外图书馆自助服务究[J].河南图书馆学刊, 2009 (5) :166-169.
[3]张培峰.图书馆自助服务模式之我见[J].图书情报工作究, 2005 (10) :60-62.
[4]钱红.自助借还书系统的“功”与“过”究[J].图书馆建设究, 2008 (5) :75-77.
事业单位的必然性蜕变 篇4
1. 认真学习, 做掌握农机新技术的带头人
在从事农机作业服务的20年间, 他认真学习, 善于总结经验, 刻苦钻研农机修理和农机具改革技术, 在推广农机新技术、新机具的过程中, 率先示范, 带头应用, 在多项农机作业质量评比中获第一名, 成为农六师农机作业标兵, 多次受到农场领导表彰, 得到群众的普遍好评。在取得较大的社会效益的同时, 自己也取得了可观的经济效益, 为进一步发展扩大自己热爱的农机事业奠定了经济基础。
2001年杨永新从新疆农牧机械厂购置了1台铺膜播种机 (也是农场的第1台铺膜播种机) , 他成为第一个吃螃蟹的人。当时的铺膜播种机存在很多问题, 作业质量不高、作业速度慢、工作效率低, 他经过仔细研究, 认真总结, 进行了多次改进实验, 使铺膜播种机的作业质量、作业速度、作业效率大幅提高, 得到了农场领导和用户的普遍认可。
2004年他根据改进后的铺膜播种机的使用情况, 大胆设计, 利用农机修造厂的生产条件为农场生产了56台番茄膜上点播播种机。该播种机能够实现膜上、膜下、宽膜和窄膜多项多功能作业, 受到农机户的青睐, 对全场推广番茄膜上点播技术起到了很大的推动作用。
2005年农场推广玉米机械化收获技术, 杨永新积极报名, 为了更好地做好玉米机械化收获技术推广工作, 农场派主管农机工作的陈科长带领杨永新及其他机手一起, 到天津实地考察天津富康农业生产有限公司生产的背负式玉米收获机。在考察学习期间, 他刻苦认真, 虚心学习, 细心考察研究。通过考察, 结合新疆的实际情况, 经分析研究讨论, 形成一致意见:天津富康公司的玉米收获机质量较高, 适宜新疆实际情况, 可以推广。他们决定购买2台背负式玉米收获机, 先做实验, 再示范推广。
他深知玉米收获机操作、保养、调整、维修等技术是保证正常作业的必备条件, 只有掌握使用技术, 才能保证机器正常作业, 才能多服务、多挣钱。回家后, 他利用光盘等学习资料结合新购置的玉米收获机, 进行了系统学习, 在全面掌握了4YW—Q型玉米收获机的操作技能后, 才进行作业。他又结合本地繁育玉米籽种面积较大的实际情况, 在作业中实行分段作业, 即一辆拖拉机悬挂摘穗台、升运器、积粮箱首先进行收获作业, 然后另一台拖拉机悬挂秸秆还田机进行粉碎还田作业。这样即使有个别丢掉玉米的情况, 用户也有时间进行复收, 由于玉米籽种较贵, 这种收获方式很受用户欢迎且方便灵活, 便于维修保养机器。由于他方法得当, 对机器保养及时到位, 加之该收获机设计合理, 质量可靠, 当年他购买的这一台玉米收获机就收获玉米267 hm2, 收入16万多元, 不仅收回购机投资, 还有5万多元的纯收入, 当年被天津富康农业开发有限公司评为全国玉米机收作业状元。
2. 大胆尝试, 用户成为经销商
杨永新对什么问题都爱动脑筋, 认真思考, 寻求最佳方案, 追求最大效益。2005年秋收后, 通过使用玉米收获机, 自己的腰包鼓了, 他预感到有更大的商机。于是他在新疆做了市场调查后得知, 新疆玉米种植面积很大而玉米收获机却很少;玉米种植户想用机械收获, 减轻劳动强度;农机户想购买玉米收获机, 却又不知从哪个厂家选择哪种机型好。于是他大胆做出了决定, 做富康公司玉米收获机的销售代理, 在新疆大面积推广4YW—Q型玉米收获机。由于他有实践经验和知名度, 很多机手相信他, 加上领导支持以及自身的勤奋努力和服务得及时到位, 2006年1年就销售67台。几年来, 他跑遍了新疆的玉米主产区, 通过自己的艰苦努力, 销售玉米收获机200多台。随着销售、“三包”服务范围的加大, 他接触的人员增多, 视野越来越广, 知识越来越丰富, 加之他头脑灵活, 对玉米收获机提出了多项改进意见, 并被公司采纳, 得到了公司、用户的认可, 为他今后的事业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3. 勇于创新, 经销者成为创新者
通过几年的使用、销售和服务, 杨永新积累了越来越多的有关玉米收获机方面的知识。经过长期观察, 他发现4YW—Q型玉米收获机虽然在机具质量、作业性能等方面优于其他类型的产品, 但也存在一定的问题, 如:机具体形偏大、作业损失率较高、小地块作业困难等。据此, 他依据多年积累的知识, 参考其他机型的优点, 利用农六师军户农场农机修造厂的加工能力, 改装山东生产的小两行玉米收获机为三行, 使其性能大大提高。2007年—2008年两年共改装64台, 改装后的玉米收获机全部销售一空。
事业单位的必然性蜕变 篇5
1 新时期档案管理信息化的内涵及必要性
1.1 新时期档案管理信息化的内涵
档案管理信息化是新时期档案管理现代化的重要内容, 利用信息技术, 建设档案网络平台, 在国家档案行政管理部门的组织和管理下, 对档案进行科学的应用、处置和管理。数字化技术是档案管理信息化的关键技术, 是实现档案信息存储、传递、利用信息化的决定性因素。档案管理信息化的主要特点为数字化、网络化和共享化, 与传统的档案管理方式相比, 信息化的管理方式能够更加深入地挖掘档案的价值, 充分利用档案资源为社会提供档案信息服务。在形式上, 信息化的档案管理形式更加多样、灵活, 增加了图片、文字、视频、音频等电子文件形式。在档案资源的利用上, 信息化的档案管理在存储、检索、查阅、安全性等方面都有大幅度的提升, 在档案资源的传递和共享上, 也具有明显的优势。
1.2 新时期档案管理信息化的必要性
在经济社会发展的过程中, 信息资源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和重视, 已成为一种重要的战略资源。档案作为记录个人成长的重要载体, 在人力资源管理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加快档案管理的信息化建设, 是经济社会转型和变革的必然趋势。建设信息化的档案管理方式, 不仅能提高档案的利用效率, 同时也增强了档案信息的安全性, 能够有效避免信息丢失。传统的档案管理工作不仅工作量较大, 而且人力成本较高, 人事档案的信息化建设能够极大节约人力成本, 提高信息资源利用率和时效性, 确保档案管理部门的工作质量和效率。此外, 实现档案的信息化管理, 能够保持原始档案的完整性和客观性, 并通过使员工了解自己的档案, 发挥档案的价值, 为人力资源部门的管理工作提供信息支持, 建立起良好的劳动关系。
2 新时期档案管理信息化建设面临的问题
2.1 对档案管理信息化认识不足
现阶段, 我国档案信息化管理还处于被忽视的地位, 受传统档案管理思维的局限, 很多人对档案管理的认识还停留在单纯的存储和保管阶段, 对档案信息的利用率较低。对于档案信息化管理的理解也比较片面, 认为信息化的档案管理仅仅是存储形式和保管方式的转变, 忽视了其对人力资源管理和企业经营管理理念产生的重要推动作用。这种思维上的偏差严重制约了档案信息化管理的进程, 对档案信息化管理工作的配合度和资源投入较低。在实际工作中, 档案信息化管理仅仅停留在自动化办公阶段, 并没有从企业管理的层面将档案信息化建设作为一项综合系统工程进行建设。
2.2 档案信息化基础设施不完善
档案信息化建设对企业的信息化水平要求较高, 需要完善的基础设施作为支持。资金投入的匮乏, 使档案信息化建设缺乏高性能的硬件设备作为保障, 不仅相关的基础设备不够齐全, 在更新、维护、升级等方面也比较落后, 不利于档案信息化建设。另一方面, 档案信息管理对企业的信息化水平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企业的信息化管理为档案的信息化建设提供了平台和基础, 信息化程度直接影响档案信息管理系统的稳定性和安全性。
2.3 缺乏档案信息化管理人才
档案信息化管理人才的匮乏是很多企业档案信息化建设过程中面临的重要难题, 严重制约了新时期我国档案事业的发展。档案信息化管理需要具备足够的档案管理知识和计算机应用能力, 并且了解网络技术和信息处理技术的高素质综合性人才。目前, 很多企业的档案管理人员综合素质较低, 缺乏足够的专业技能和管理能力, 无法满足现代社会对档案信息化建设人才的需求。
3 进一步推进新时期档案管理信息化的思考
3.1 完善基础设施, 加强档案管理信息化
档案信息建设需要一定的软硬件基础设备提供支持, 因此, 要加大资金投入, 更新档案信息化建设的技术基础载体。采用高性能、质量可靠的软件和硬件设备, 包括计算机、扫描仪、服务器、打印机等硬件设施, 以及档案管理系统、电子签名、CAD制图软件、文档加密等应用系统和信息资源安全管理软件等。建立档案管理网站, 面向社会和公众, 提高档案资源的利用率, 进行档案信息资源的传递和共享。综合运用多媒体技术和信息技术, 实现档案信息资源的整合, 建设多媒体档案数据库、档案目录数据库, 推动新时期档案管理工作的数字化和信息化。同时, 提高企业信息化水平, 为档案信息化管理提供平台, 在企业信息化的基础上, 推进档案管理信息化建设。
3.2 建立档案信息化管理制度, 注重档案信息安全性
档案信息的安全是档案信息化建设中的重要内容, 因此, 应建立健全的档案信息化管理流程和制度, 规范档案信息的使用和管理。建立科学、合理的档案信息化管理制度, 严格落实到实际工作中, 建立奖惩制度和问责机制, 确保档案管理人员认真对待档案管理工作, 并保持足够的警惕性, 对威胁档案信息运行安全的行为和系统运行漏洞及时处理。注重网络系统的安全性, 做好病毒的防范工作和数据库的备份工作, 严格控制系统的查阅权限, 对电子文档进行加密保护, 提高档案信息系统的安全性。
3.3 提高档案信息化管理意识, 支持档案信息化建设
提高档案信息化管理意识, 转变企业管理理念和模式, 从企业战略层面, 自上而下地推进档案信息化建设。管理层和领导层应认识到档案信息化管理的重要性, 将档案信息作为重要的信息资源利用, 提高企业的管理能力和管理水平。在实际工作中, 形成管理层支持、档案管理部门主持工作、信息技术部门配合、全体员工共同参与和关注的良性工作模式。
3.4 加强档案信息化人才建设, 打造高素质的档案管理队伍
新时期, 开展档案信息化建设需要大量具备专业技能、勇于创新的高素质人才, 推动档案事业的进一步发展。档案管理人员是档案信息化建设的核心要素, 作为档案管理工作的实施者和执行者, 不仅需要具有足够的操作技能和管理能力, 还需要对档案信息化建设的目标和方向有一个整体的把握, 制定档案信息化管理方案, 协调各部门工作, 对信息化建设过程中需要的基础设备进行选择、测试、维护和更新等。因此, 应加强对档案人员的培训, 打造一只高素质的档案信息化管理队伍。
4 结语
实现档案信息化管理, 能够有效整合企业信息资源, 提高档案信息的利用率, 提高人力资源管理水平, 是新时期档案事业发展的必然趋势。面对档案信息化建设过程中的问题, 应进一步完善基础设施, 建立档案信息化管理制度, 规范档案信息化管理流程, 加强档案信息化人才培养, 推动档案信息化建设进程。
参考文献
[1]覃兆刿.中国档案事业的传统与现代化——兼论过渡时期的档案思想[M].北京:中国档案出版社, 2003.
[2]黄芝虹.新时期人事档案管理信息化建设探讨[J].现代商贸工业, 2010, 15 (3) :294-295.
[3]周喜强.推进人事档案管理信息化建设的思考[J].山东档案, 2011, 21 (3) :13-14.
【事业单位的必然性蜕变】推荐阅读:
2017上海事业单位招聘行测必然性推理综合型题目解题技巧10-19
网络招商平台成为企事业招商必然选择07-26
事业单位改制的启示10-21
事业单位的效益评估06-13
事业单位的预算管理06-29
事业单位的会计监督07-06
事业单位会计的特点07-09
事业单位档案的管理07-12
事业单位的会计核算08-04
事业单位的绩效考核10-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