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来城市(共12篇)
未来城市 篇1
城市,是人类为了便利生活、高效交流而创造出来的复合体。城市化是衡量一个国家、地区现代化程度的指标。然而,城市的膨胀也导致了居住环境拥挤、自然环境恶化、交通拥堵及各种污染等形形色色的问题。上海世博会的主题是“城市,让生活更美好”。可是,世博会给人印象更深的是排队的长龙。如何建设一个真正适合居住、可持续发展的城市?美国著名城市生态学家瑞吉斯特的《生态城市》提供了一个基于生态学基础的思路。
书中,瑞吉斯特通过对历史中城市发展轨迹的梳理,以及对城市功能和组织形式的探讨,传达出自己建设生态城市的理念。在本书开篇,作者便开门见山地指出当今城市所面临的种种问题皆是由于城市建设方法缺乏系统考虑以及认识倒错所致。作者对几十年来美国所进行的城市建设及其所依赖的“汽车—城市蔓延—高速公路—石油”复合体给予了入木三分的批判。他一针见血地指出,这种以假定化石能源可无限获得为基础的发展方式注定无法持久,而且以车为主而不是以人为本的城市建设宗旨使得城市功能失调、区划割裂、能耗增加、效率降低。这种发展模式是背离自然,破坏生态的,在繁荣的表面下隐藏着无数的危机和弊端。在此基础上,他提出了建设“生态城市”的美好期许,倡导建设无车化、高密度化、三维化的新型生态城市,建设与自然融合,更适合人们居住的,更富于理性和智慧的健康城市。为了证明自己并非空想,作者在书中不仅表达自己的观点,更提出了许多技术理念、建筑方法和规划步骤。全书图文并茂,让略显枯燥的文本稍稍生动。
然而,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田园牧歌式的理想虽然令人向往,可现实却往往是残酷的。现在,包括中国这个被作者寄予厚望的对象,也同样走上了美国曾经走过的“汽车主导”发展之路。汽车不仅是代步工具,更成为了主流价值观宣扬的高品质生活和社会地位的象征。面对作者“无车化”的呼吁,也许不少国人的想法会是“你们美国人享受了汽车带来的便利,如今却以其产生的弊端为理由要求别人不追求这种生活,这算什么呢?”
其实,虽然作者在书中极力论证汽车文化带来的种种弊端,但汽车的出现本身大大提高了人类社会生产和出行效率的事实却是无法否定的。虽然,这种效率的提高和经济效益的获得是在不计算环境损耗等外延成本的前提下得出,且效率会随着系统的蔓延而逐步降低,但是社会发展具有惯性,往往倾向于维持现有模式。除非经历巨大的失败教训,否则这种模式很难改变。人类作为一个整体,往往是非理性的。因此,在“汽车—城市蔓延—高速公路—石油”复合体已经大行其道,其相关利益集团无比庞大,占据社会主流及主流价值观时,那些质疑的声音显得那么微不足道。对这一点,作者不是没有感受,在十一章中他就以自己的遭遇为此做注。建设生态城市的努力从一开始就阻力重重,遭遇人们的漠视、不解和反对。而且,作者过于强调步行化和自行车城市交通,却忽视了人类自古以来就在寻求非人力代步工具的努力。可以说,“建设生态城市”如今对于大多数人来说,还只是一个遥不可及的梦想。
但是,即使屡屡遭受挫折和误解,但作者仍没有放弃对人类未来的希望,没有放弃对人类社会的理性反思,没有放弃自己建设生态城市的理想,并为之付出不懈的努力。作者在字里行间所显示出的那种对于人类未来的殷切关注,及其为建设生态城市的理念而奔走呼号的坚定决心,着实令人佩服。也许,正如作者所说,当我们每个人都意识到生态城市的建设已经刻不容缓时,人类才能有一个光明的未来。因此,在某种意义上,这部书也堪称一座帮助人们通向未来城市的桥梁。
未来城市 篇2
无论是身处学校还是步入社会,说到作文,大家肯定都不陌生吧,借助作文人们可以实现文化交流的目的。还是对作文一筹莫展吗?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未来城市作文9篇,欢迎阅读与收藏。
未来城市作文 篇13000年科技发达,人们过着快乐幸福的生活。
在城市的中心,有一座城市小区,那里环境优雅,一年四季鲜花盛开。
小区的门口有一个大型喷泉,喷水池一个小时喷出来的水,可以供周围的花草树木用一天一夜,蜜蜂、在花丛中采蜜,蝴蝶在花丛中翩翩起舞。
小区的东边是一个游泳池,分为儿童区、青年区、老年区。分为1米、1米50厘米、1米30厘米。池子里的水可以随着气温的变化,变冷变热。
小区的南边是一个池塘,池塘长150米,宽120米,夏天整个池塘开满了美丽的荷花,蜻蜓在水面轻轻地飞过,青蛙在荷叶上呱呱呱地歌唱。
小区的西边是一家大型商场,商场里不但有世界上所有的物品,还很实惠。
小区的北边是一所世界名牌小学,哪里的学生不用带很重的书包,只需带一个手掌那么大的笔记本电脑就可以了,学校内还有食品屋、运动屋、饰品屋、多功能体验屋……
小区的中心是一个体育馆,体育馆里经常召开运动会,世界杯……
这就是未来的城市小区。
未来城市作文 篇2未来城市是美丽的。
未来城市,是一个大小区,在这个小区里,有商场、有饭店、有学校、有游乐园……应有尽有。但是没有乞丐和小偷。
在未来城市里,人们的生活很富裕,因为没有小偷,所以人们过着夜不闭户,路不拾遗的快乐生活。在那里,因为没有战争,只有和平,所以人们的生活无忧无虑、幸福自由。那里的人们心胸宽广,不会因为一点鸡毛蒜皮的小事而大吵大闹;在那里,人们只会欢笑,不会悲伤。许多外国不断来到这座城市旅游,甚至在这里居住。
清晨,孩子们背着书包,不用爸爸妈妈送,自己骑着自行车去上学。在路上,会遇见其它小朋友和同学,大家快快乐乐地开始一天的学习。爸爸妈妈们也骑着自行车去上班,开始一天的工作。
在这座城市,科技很发达,能将垃圾转换成蔚蓝的海水,将污水净化成高度清洁的饮用水,种植出来的鲜花也可以直接食用。
未来城市真美丽!
未来城市作文 篇3大海,无边无际,广袤无垠。人类自诞生以来,同大海的关系就非常密切,它与人类是一对要好的朋友。更重要的是,大海是我们人类未来的希望。现在,我们正在利用海浪和潮汐的能量来发电,建立了水力发电站。我们人类的餐桌上也有许多高蛋白食物来自海洋,我们还在不断的开采海洋里的矿藏,海洋里的矿藏可以说是“用之不尽,取之不竭”的。如果把整个地球上的海水加以提炼,可得到550万黄金、40亿银铜和137亿吨铁。这么惊人的数字啊!难怪人们都说大海是一个巨大的“蓝色宝库”呢!
未来的海洋水平如镜,天空中还不时有着海鸥在自由自在的飞翔。随着科技的发展,人们早已在海底建造了“海洋住宅区”,建设了世界首座“海洋城”。看!在纵横交错的道路旁,还有一座座直入云霄的高楼大厦、让人目不暇接的商业中心。此时,曾经我毫不关注的海底,将会跟大陆一样,变得更加热闹!
我相信,我的未来不是梦。海洋的未来向人们展示了辉煌的前景,广袤的海洋将给人类做出巨大的贡献。
未来城市作文 篇4星期五晚上,我做了一个奇怪的梦。梦见我来到了一个陌生的地方。这个地方非常漂亮:绿油油的草地上盖着一座淡蓝色房子,房子后面是一条清澈见底的河,河面上有一座小桥,小桥上面有两座雕像。我一眼就认出他们了——爱因斯坦和钱学森!我心里有许许多多的疑问,想要别人来解答这些问题,可又不知该去哪问。这时,我回头望到一座繁华的城市:其中一栋大厦高耸入云,大厦顶层盖着面包顶的工作室……我想,这里肯定有人,我想去那里问问。我便向那座繁华的城市走去。我回头望了望那座淡蓝色的房子,上面写着“克隆实验室”,“现代,还是未来?”我心里的疑问越来越多了。
这时,一辆电车开了过来,我登上了电车,发现电车上没有驾驶员。“难道是自动电车?这项科技现代可是没有。原来我来到了未来!”这时,电车发出了声音:“您好!欢迎乘坐自动电车,现在将带您参观未来城!”话音刚落,电车就发出“嘟嘟”的声音,然后缓缓的开了起来。
终于进城了,这里有很多很多建筑物,马路交叉纵横……电车快速的行驶并介绍着:“这是赛多街,由于这条街的主人叫做赛多,所以叫做赛多街。”“这是印第街,因为住这条街上的人都是印第安人,所以叫印第街。”“这是KJ摩天大厦,也称科技大厦,许多的新科技都是这边研发的。
我下了电车,走进科技大厦。见到一个博士问:”你是不是赵正旭?“”你怎么知道我的名字?“我问他。”跟我来。“我跟着博士来到一个房间,看到了许许多多新颖的仪器。博士说:”现在是20xx年,这里是和谐岛。现在我们研制了新的克隆技术,克隆出了远古时期的动物;综合各种蔬菜的优点改良出了新品种——百味菜;还发明了自动电车;建造了天文穿梭望远镜,可以实现看到哪个星球就能到达那个星球;太空群岛也已经建造完毕;火星下面的能量收集器已经启动,收集火星的能量……“”哇!未来的世界这么好!“我叫道。”没错,未来是非常好的,有着许许多多的高科技,这些科技让人类更和谐,人类在这里生活非常的快乐和幸福,因为大家更懂得了保护环境、爱护地球!“我醒了,回味着这次未来之旅,有着说不出的兴奋。”未来的城市有着卓越的高科技,有着非常和谐的生活环境,我很开心。我想我一定要努力学习将来也能为高科技的城市贡献一份力量。“
未来城市作文 篇5二十四世纪的城市是一个非常好的地方,没有一点汽车司机按喇叭的声音和汽车尾部的一股浓浓的黑气,像一片片寂静的树林。
假如你来到这里,一定会问为什么一辆汽车都没有啊?哦,是因为有了传送带——每家每户都有。传送带一身米灰色,看起来十分神气。传送带有一头碧绿的毛发,在他的毛发旁边有许许多多的按钮,上面标着地方的名字,如果你想去xxx,就按下xxx的按钮就能到了。如果幸福大道26号开了一家珠宝店,传送带还有一个使用方法——就是传送带左侧的红色按钮,按一下它,传送带就变成一张地图,点一下你想去的地方,就能到达。
要是你问我学校在哪里我一定会说就在那——一户人家的房子里。你准会觉得莫名奇妙,但是请你不要笑,因为现在已经是二十四世纪了。科技很发达不用老师,买一个机器人辅导孩子就可以了。
机器人有很多类型,能做许多美味佳肴的家庭主妇机器人,还有保护人们安全的警察机器人,还有会照顾小孩的逗乐机器人
现在的婴儿车变得不一样了。婴儿车带有自动回家系统和逗小孩系统。
二十四世纪每个机器人都是一个好帮手,可是谁又能知道在三十世纪机器人会和人类成为好朋友吗?
二十四世纪的城市最不好的是太安静了,没有一点热闹的气氛,连闹市也没有。
闹市没有就算了,但是连家也没有家原来的热闹感,暗淡无味。想想在冷冷清清的家里看着无趣的电视,该有多无聊呀!不知道在三十世纪是不是机器人都变成人类。可以哭,可以笑,可以吃饭,可以向人类一样干任何事情。
未来的城市有优点也有缺点。当然因为世界上根本没有十全十美的事。
未来城市作文 篇6“时空穿梭机大功告成了!”木木博士高兴地说道。作为助手的我,也十分欣喜。因为我可以去探索未来的奥秘了!
我怀着激动的心情,登上了时空穿梭机。开始选择年、月、日了,嗯,3000年七月二十日吧!输入日期以后,我按下了“确认”键。只是一阵风的功夫,一句温馨提示便传入了我的耳朵:“3000年七月二十日已到,请乘客下车。”说完这句话以后,我赶紧走下了时空穿梭机。
走下时空穿梭机以后,一条条大路展现在我的眼前,大路上没有一点污渍。是因为大路上有一种去污剂,只要监测系统检查到地上有垃圾和污染物,去污剂就会立即清除掉。而且,大路上还安装了太阳能,可以使大路上的温度在冬天变得很温暖,在夏天变得很凉爽,因为大路上有这些特点,所以人们都赤脚走在大路上。哈哈,我也来试一下吧!
赤脚走在大道上,觉得十分舒服。抬头一看两边的建筑物,呵,别有一番风趣!它们奇形怪状;千奇百态;有三角形、正方形、长方形、椭圆形、等很多形状,我连他们的名字都叫不出,即好看又美丽。我差点不相信我的眼睛了。各种建筑物形态各异,看得我眼花缭乱,我差点不相信我的眼睛了,如同走入仙境一般。
我走进一栋房子:真有意思!房子的客厅里放着一个图案,图案上写着:便利购物。只要你写上物品名称,图案上就会出现价格。这时,你把你的信用卡在图案上刷一下,就OK了!物品这时就会出现在你家的某一个地方,十分隐蔽,需要你千辛万苦才能找到,呵呵,神奇吧?
我走出了房子,觉得肚子有点饿了,便走进了一家餐厅。只见自动扩音器里在说:“欢迎光临!欢迎光临!”进去之后,一份菜单出现在我的眼前,我选择了六种食物,就在我按了“确认”键以后,那几种食物马上就出现在我的眼前。吃完后,我把信用卡在饭桌上刷了一下,便结账了。
“嘀”手机响了,我该回去了。没想到,未来世界这么发达,我有点依依不舍了。但是,时空穿梭机马上就要起飞了,手机铃声再一次催促我马上回去,我暗下决心,一定要把未来世界的高科技知识带回地球,造福人类,让地球上的每一个人都享受到未来世界、未来城市的多姿多彩的所有生活!让我们对未来充满信心吧!!
未来城市作文 篇7光阴似箭,逝者如斯,转眼间,已经过去了17年。现在,我已经成为了新一代的设计师,我将为全国设计理想的城市。
我将楼房改为悬空大楼,别的地方呢?全种上树,所以,我设计的城市将是绿树成荫空气清新,没有粉尘,雾霾,空气清新。我设计的悬空大楼是利用纳米技术改建,不会浪费大量人力物力,每家每户的设计都是通过软件设计样本房,然后在5分钟之内系统自动生成,省去大量的装修时间,我们可以轻松入住。如果要出行,也是可以乘无人机的`。但无人机上装有特殊的飞行装备,是用太阳能为动力,在天上飞行时,从排气孔中排出的新鲜空气,新鲜空气循环利用,不用担心废弃物污染环境啦,而且我们的绿色生活得以实现。关于路面交通八,如果你在路面行走时是不用担心迷路的,因为地上都有智能路标,当我们走到一个路口的时候对着路标说出我要去的地方,他会给你推荐最佳路径,然后智能路标随机派一个无人机带你到达目的地。我们的食物哪里来?可以在楼房顶上种上蔬菜,太阳能发电的机器人在楼顶工作,施肥,除草,每家每户上班之前把今天想吃的菜一键导入智能系统,系统会按照程序自动做好,自动配送,我们不再为每天吃什么而烦恼。
这是多么美好的国家啊!没有雾霾,全都是新鲜的空气,不因交通和住宅而烦恼,智能化家园,新时代生活。这就是我设计的理想城市。我希望我们的国家越来越美好,越来越强大。
未来城市作文 篇8中午放学回家的路上,在一个十字路口,远远地就看到了堵车。附近盖楼房扬起的灰尘,让人们睁不开眼。大人们有的用手捂着鼻子,有的直接戴上了口罩。
我心里想着,在不久的将来,我们的城市一定会比现在更好。
未来的城市,楼房很多,而且都可以移动,人们想去哪旅游,房子就移动到哪,大大方便了人们的生活。家家户户的楼房里都有电梯。每层会设计一个滑梯,人们可以直接坐滑梯下来。汽车变的可以在天上飞,而且无尾汽排放,不用汽油,无污染,只要投一元硬币就可以飞了。
未来的城市,没有商场和超市,人们不用再排队去购物了。因为在路边都有自动售货机,里面什么都有,而且物价也便宜。一盒烟一角钱,一瓶墨水才三角钱。
未来的城市真的很好。
未来城市作文 篇9一眨眼,20年过去了。陆地上的资源被人类用完了。大片肥沃的土地变成沙漠,厄尔尼诺现象时时发生,地震等自然灾害常常危及人类的生存。
不得已,科学家在海底建了一座城市。这座城市在外表上与陆地上的城市不同。它像一只硕大的海蟹卧在软软绵的海底。“海蟹”有三只螯。一只是供人类进出的,一只是给城里输送氧气和能源,一只是主控室。“海蟹”壳和八条腿是人住的地方。因为在海底生活必须穿着笨重的潜水服,十分不便,所以科学家又研制了一种“缩水”的潜水服,它只有0.3千克。考虑到人类不能在水中呼吸,科学家研发了一种氧气药。吃了它人就能在水中呼吸。科学家将海水淡化了,水中的鱼儿会说人话了。人类在海底没有吃的,因此一种吃一颗能饱一个月的药丸问世了。人在海底生活的无忧无虑。
未来水下城市 篇3
设想源于古老的传说
在中国的神话传说中,海底有“水晶宫”,那是龙王居住的地方。“水晶宫”远离陆地,却依然生机勃勃、空气清新。在西方的神话传说中,大西洋中曾经有一个神秘的古城——亚特兰蒂斯。那是一座建造在海岛上的城市,拥有高度文明,却一夜之间在地震和滔天的洪水中沉没了。然而,不少人认为,亚特兰蒂斯并没有遭受灭顶之灾,而是陷落在深海中继续发展,而亚特兰蒂斯人则学会了在深海中生存。
受这些神话传说的启示,日本一家著名的建筑公司——清水建设公司的设计师提出了建造水下城市的宏伟计划。他们认为,水下城市可以满足人们到水下度假的美好愿望。当然,建造水下城市不仅能满足人们的度假需求,而且或许是未来城市的发展趋势,因为,按照目前全球气候的发展趋势,海平面会逐渐上升,越来越多的陆地将被淹没,一部分失去陆地家园的人们最终不得不选择到海洋中居住。
蜿蜒在深海中的水下城市
这座水下城市主要有三个部分:球体城市、螺旋形通道以及海底沼气制造厂。整座水下城市靠海面上巨大的浮体部分和深入海底的缆绳来固定,以免城市“随波逐流”。球体城市完全浸入海水中,直径为500米,可以容纳5 000人在里面工作、居住或休闲娱乐。球体城市的中央是绿色垂直公园,其中种植了大量的绿色植物,那里不仅是城市居民休闲玩耍的地方,更重要的是,能为城市居民源源不断地提供新鲜的空气。
水下城市的能源主要来自海底沼气制造厂,它可以利用海底淤泥和人们的生活垃圾制造沼气,并用沼气发电。除了沼气外,水下城市可以利用的能源还有很多,比如波浪能、洋流能、风能、太阳能,等等。除了能源之外,水下城市居民还将修建漂浮农场来满足日常的饮食需求。
你肯定注意到了那条通往海底的透明螺旋形通道。它的首要功能是让人们在其中行走,欣赏深海风光。另外,这个通道中还分布着一些管道,可以将生活垃圾运送到海底沼气制造厂,也可以将产生的沼气和电能输送到球体城市。
并非空想的浩大工程
清水建设公司的设计师说,建造水下城市并非空想,而是真真切切的计划。他们希望在2015年年底前开始建设水下城市,施工时间为漫长的15年,预计在2030年完工,估计整个工程需要耗资3万亿日元(约合人民币1 568亿元)。
不少海洋学家相信,清水建设公司将要建造的水下城市绝不会是“大海中的孤儿”,将来,会有越来越多的国家或公司建造水下城市。或许到2030年之后,你就可以“任性”地向你的亲朋好友宣布:“我不要住陆地上,我就要住到大海中去!”
有趣的水下酒店
你想过让大海中的鱼儿伴着自己进入甜蜜的梦乡吗?虽然目前我们不可能到水下城市中生活,但与鱼儿共眠的想法还是可以实现的。
东非坦桑尼亚的奔巴岛就有一个水下酒店。这个酒店的客房共有三层,最上面一层是一个平台,客人白天可以在这里沐浴阳光,晚上可以来此观赏星空;中间一层为处于海平面的甲板,建有餐厅和休闲室;最下面一层是卧室,位于水面以下4米,房间的四周都有窗户,客人可以一览海底的绝美风景,尽情观赏五彩缤纷的海鱼缓缓游过,与鱼儿共眠。
健康城市与未来的城市交通 篇4
从世界上第一辆小汽车问世以来,都市生活便离不开这种便捷的交通工具,汽车在成为城市交通主导的同时,也带来了众多城市问题。可持续发展社会要求人类减少能源消耗、控制城市小汽车发展,这将大大提高城市的可持续性,使城市更为宜居。世界上许多大城市都在积极建设并改进城市公共交通,通过鼓励步行和自行车等健康、环保的交通方式,引导人们减少或以低碳方式使用小汽车。
1. 健康城市理念及其双重性
(1)健康城市的基本理念
1986年,哥本哈根健康城市项目会议将“健康城市”定义为“一个有连续性、创造性的,经常改良该市生活和社会环境的城市,并扩展社会资源,使市民能够互相支持日常的生活运作并协助他们使其潜能能够发挥到最高点。”同年,世界卫生组织(World Health Organization,以下简称WHO)在《渥太华宪章》中指出:“健康是一种积极的概念,是社会、经济和个人发展的主要资源和生理能力,是生活质量的重要部分,应将健康看作是日常生活的资源而不是生活的目的。”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健康的追求正成为时代潮流,这要求城市在发展经济的同时更成为人类生活、成长的愉悦空间。WHO还认为健康城市应是“一个不断开发和改善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并不断扩展社会资源,使人们在享受生命和充分发挥潜能方面能够互相支持的城市。”
1996年WHO对健康城市提出了10项具体标准,包括安全环境的营造、市民群体的建立、文化遗产的保护、公共政策的制定、市民健康的保障等,涉及政治、经济、社会、生态环境、医疗卫生、社区生活及个人行为等七方面,并将健康视角提升到关注整个城市社会生态系统的高度。
(2)健康城市理念的双重理解
城的健康—健康城市的原旨在于使城市实现健康的过程与保持健康的状态并重。1996年,WHO公布的健康城市10项标准明确了健康城市规划设计的具体内容,包括城市规模合理、居住模式多样、开放空间充足、绿化率和氧气量足够、垃圾处理和再利用以及噪声控制等。该标准赋予市民选择有利于健康行为的权利,政策上必须为步行环境的建设创造条件,使市民有足够的步行空间。
人的健康——WHO描述的健康是人身体、精神、社会方面的良好状态,不仅是无病痛。消除种族、宗教、政治信仰或经济社会条件差别,享有可获得的最高健康水平,是每个人的基本权利之一。
人的个体健康状况受到很多内在与外在条件的影响和限制,要满足居民的健康要求,城市规划首先要从根本上解决产生这些矛盾的原因(1)(图1)。健康的层级模型(2)(图2)显示了一定范围内社会健康因素间的交互作用,每个高层级都要依靠低层级的支撑,才能达到顶层的良好健康状况,说明任何改善健康状况的行动,必须同时涵盖多个层级。
2. 健康需求促进交通方式改变
(1)环境健康的需求
由机动交通引起的环境污染和生态恶化已成为备受关注的问题,导致全球暖化的主要气体——CO2的总量的22%~25%由机动交通产生,要降低CO2排放量,需通过有效手段控制私人小汽车的拥有量及使用量。国内外许多城市的成功经验证明,大力发展公共交通和清洁能源是促进城市环境健康发展的有效途径,建立舒适、便捷、吸引人的公共交通系统,是未来城市交通发展的重点。
(2)公众健康的需求
目前我国70%的人口处于亚健康状态,原因可归为缺乏锻炼、精神紧张,以及公共交往缺失等,其根源在于城市空间中缺乏满足健康要求的物理环境。小汽车的增多,使道路拓宽,车辆增多,交通更拥挤,产生更多的噪声、尾气,更多的人坐在私家车里与外界缺乏交流,步行空间被侵占,行人时刻受到过往车辆的威胁,城市开放空间被停车场挤占等一系列问题。这些都会引起城市居民生理、心理和社会健康问题,而解决问题的根本,在于通过合理的规划和设计,完善城市公共交通体系,建立慢行系统,限制小汽车的使用,从而复兴城市步行生活空间。
二、面向未来的城市交通发展
1. 城市公共交通的改善
公共交通的CO2排放量与占用道路面积均远小于小汽车,实现城市的可持续发展,应大力发展安全、准时的公共交通,并及时改进不足,使其有益于城市生态环境和居民的健康。
(1)公交车的发展
近年来,时尚的车体设计、清洁能源的使用及专用车道的设置不但改善了公交车的形象,也提升了运行效率。例如巴西库里蒂巴市,在高强度交通走廊上,运行运量达1.5万人/小时的BRT快速公交,在密度较低的街区,运行小载量的小型公汽与公交主系统进行接驳。作为大众交通工具,公交车的通用设计是必要的,如设置低底板以方便乘客上、下车;增加车门宽度以减少上、下车时间;配置GPS系统,以提示司机准时驾驶;设实时信息牌,便于乘客掌握候车时间;配备语音提示系统以方便视障者乘车;提供庇护空间和售票服务等。
(2)轻轨交通的发展
大运量的轻轨系统已成为公共交通的典范,全世界100多个城市建有轻轨,车辆以10~40km/h的速度运行,在交通接驳地区,快速、舒适、可靠的轻轨也有助于吸引人们使用,这是发展公共交通网络的重要目的之一。与其他公共交通相比,轻轨为大量人流提供优越的可达性的同时,也发挥了低耗能、无污染的优点。轻轨系统是快速轨道交通的发展趋势,公交系统应尽可能地为其提供便捷条件,如在道路交叉口处拥有优先通行权,合理安排与其他交通方式接驳距离,以及在站点沿线进行综合开发以提高街区活力等。
(3)慢行交通系统的建立
慢行出行作为零污染、有益健康的交通方式应被广泛推广。自行车需要专有的道路空间,以保证骑车者与行人的安全。同时,要求道路规划以及系统化管理对自行车出行进行合理的引导,如城市中心区的自行车路网、租赁点、停车架以及与公交接驳的相应设施等。荷兰和丹麦的哥本哈根在此方面做得比较成功,日本也在建设自行车交通系统。
步行作为最传统的交通方式,在城市居民出行中占有重要地位,重视步行者的利益,帮助居民重新找回步行的乐趣,建立系统、安全和有活力的步行网络,并使之与城市公交系统紧密联系,提供舒适、可达、设施完善以及充满吸引力的步行环境,是未来城市建设的重点。
2. 新型交通技术的应用
(1)自动步道的新发展
1874年,纽约首次进行了自动步道的尝试,自动步道以3~6miles/h的速度在街道上移动,方便了出行距离较长的人们,后又逐渐成功地解决了乘客安全上下步道的问题。第一套自动步道系统是为1983年芝加哥世博会建造的,在大阪、洛桑、蒙特利尔和汉诺威世博会上也分别对其进行了展示。
自动步道的主要问题是速度慢,40m/min的速度仅为步行速度的一半,而且成本较高。目前日本正在进一步开发可变速的高速自动人行道系统,速度可达120m/min,既降低成本,又提高安全性。若此技术得到推广,对城市中心区内距离500m左右的出行是非常适合的,其主要服务对象是需要疏散大量人流的大容量交通系统,如地铁等。
还有两项更为成熟的系统分别是由日本开发的线性加速(Accel-Liner)系统和澳大利亚工程师发明的“Loderway”快送系统,这些系统的移动速度可达到登上时的4倍,在较长距离的移动中可保持2倍的正常步行速度。可以说自动步道的继续研发与推广必将成为一种新的趋势,以填补机动交通和传统步行交通之间的空白,另外其低能耗、低污染的优点也日益被重视。
(2)智能车辆管理系统
智能汽车管理系统—理想状态下,城市车辆停放时应占据小空间,在街道上能轻松驾驶,私人拥有或租赁使用,在指定地点获得并归还,根据车型和行程付费。现在的汽车共享主要有两个发展方向,一是日本的城市汽车俱乐部,主要使用小型电动车,为人们日常短途出行服务;二是欧洲的汽车共享俱乐部,会员通过预订,在城中指定点获得不同类型的车辆,且使用时间不受限制。
日本的汽车俱乐部采用智能车载管理系统,在控制中心确认车辆位置,电量是否充足等。俱乐部的会员可通过电话预订车辆供自用或共用,上班族可以早晚使用,车辆在白天可以被另外需要的人使用。会员可在城市任一“终端”获得车辆,车辆也需要放在“终端”以保证充足的车辆以供使用。
欧洲的汽车俱乐部目前在德国、瑞士和荷兰发展得较好,在管理部门的许可下,停车场按一定间距设置在中心城市周围,会员通过电话或互联网预订车辆可就近取车,并按行程付费。智能自行车管理系统——1998年法国雷恩市建立了“智能自行车”租赁系统,系统在重要交通节点周围,如火车站、商业中心,设置了25个站点,共有约200辆自行车,超过1 300名居民和大学生可免费获得智能卡,用于使用任何一辆自行车。除特殊情况需要长距离使用外,自行车要在2小时内归还到任一站点,调度中心依具体使用情况调节各站点车辆分布情况。在人口稠密的新加坡部分住区也建立了类似的系统。智能自行车零能耗、零污染,并对城市居民的身体健康有极大的促进作用,其在未来的城市交通中有无限的发展潜力。
三、结语
健康的城市交通能够促进城市生态环境、社会环境的改善,同时保持城市居民身心健康发展。解决小汽车交通带来的城市健康问题,应从城市交通规划出发,合理发展公共交通系统,从根本上解决人车矛盾,并不断提高交通系统的科技含量,真正做到以人为本,鼓励和推广低碳的出行方式,改善城市步行环境质量,为人们创造一个宜居的、可持续发展的和充满生活趣味的健康城市。
参考文献
[1]WHO.Basic documents40th ed.Geneva:World Health Organization,1994
[2]WHO.City planning for health and sustainable development.Copenhagen:WHO Regional Office for Europe,1997
[3]许从宝,仲德.健康城市:城市规划的重新定向.城市管理,2005(4):33~38
[4]陆化普.城市绿色交通的实现途径.城市交通,2009(6):23~27
[5]徐苏宁,吕飞,赵志庆.城市的健康与安全.城市规划,2005(10):60~64
[6]理查兹著.未来的城市交通.潘海啸译.上海:同济大学出版社,2006
[7]吕飞.健康城市营造策略.[学位论文].哈尔滨工业大学建筑学院,2004
未来城市作文 篇5
未来城市的房子很特别,它可以随意伸缩,就如同孙悟空的金箍棒一样。
如果想换个地方居住,只需要把房子装进胶囊里就能随意带走。
未来的学校建在绿色的树林里,校园就是一个“天然氧吧”,空气别说有多清新了!下课的时候,同学们可以跑到操场上和小草为伴,还可以跟大树做游戏。这个“生”在大树林的学校少了城市的喧哗声,更多的是清脆的鸟鸣声和小朋友的欢声笑语。
未来城市的交通安全了许多,地下有宽阔的马路,供各种车辆来来往往,停车场也设在地下。地面上,老人、儿童可以随意出行。再看看路边的垃圾桶,它们都是智能的,可以自动确定垃圾分类是否正确。如果正确,就会给你相应的语音称赞;不正确的,垃圾就会自动弹出来。
走进未来城市 篇6
或许你觉得手中的3G手机已经能为你提供足够的功能和消遣,但在世博园内中国移动架设的准4G网络会告诉你这还远远不够。在新的网络中,所有手机都会有一个位置信息,把它提炼出来后,根据用户位置信息变化,后台就会知道手机主人的活动轨迹和运动速度,通过数学模型,就可知道这条路上有多少车,以什么速度移动。如果你需要转乘多重交通工具也无需等待,手机就能为你提无缝对接方案。
或许“低碳”刚刚成为生活中的流行词,但在世博园内,“无碳”才是建筑师们追求的目标。在最佳城市实践区内,英国“零碳馆”的6间样板房向我们展示了这种难以想象的生活:无需电力就能实时保持室内空气的新鲜,朝南的房屋会在白天准备好夜晚的能源,房屋的雨水收集系统会将屋檐流下的雨水储存起来,生活垃圾会被送入生物炉用于发电和发热,些微残留的碳排放也会被屋硬的绿色植物迅速分解……
未来城市 篇7
建设海绵城市是党中央、国务院的重大决策。一是党中央、国务院在城市雨水方面提出的新理念、新要求,充分吸取了发达国家的经验和教训。我们现在所遇到的这些矛盾,发达国家无一例外的都遇到过。随着工业化、机械化的大规模推进,过度地使用了征服自然的能力,但忽视了自然的强大报复能力,造成了今天城市中的种种矛盾。解决这些问题,发达国家都在观念上、行为方式上实现了转变。二是党中央、国务院在城市雨水方面提出的新理念、新要求,继承了我国的传统理念。我们的祖先早就提出了天人合一、道法自然的理念,历来重视自然渗透,建设海绵城市是对传统理念的继承和发扬。三是党中央、国务院在城市雨水方面提出的新理念、新要求,可统筹解决城市中出现的诸多矛盾问题。城市中出现的地下水位下降、逢大雨必涝、山水林田消失、城市养护成本增加,以及对气象造成影响等问题,都可以通过海绵城市建设得到有效缓解。四是党中央、国务院在城市雨水方面提出的新理念、新要求,是城市文明的重要标志之一。也是稳定经济增长的需要。据估算,海绵城市建设投资约为每平方公里1亿元- 1.5亿元,这是一个巨大的投资空间。面对当前经济下行压力,建设海绵城市是重要的投资方向。把这件事抓好了,就是为党分忧、为国分忧、为民分忧。
建设海绵城市要实现重大转变。一是思想观念上要转变。雨水不是负担,是宝贵的资源。城市建设要从破坏生态转向恢复生态,这是海绵城市建设的根本。二是在行为方式上要转变。从原来的末端治理转向源头治理,雨水当地收集、当地渗透,少形成径流;从原来的单一途径转向多途径,利用好河湖蓄水、马路渗水等多种方式;由重视结构性措施转向结构性措施和非结构性措施并重,抓好法律法规、政策、体制机制、科学管理、公众参与等一系列工作。三是在筹集资金方式上由政府单一渠道转向社会多渠道筹资。当前,社会资本十分充足,企业热情很高,要创新融资方式,把工作做到位,努力拓宽融资渠道。
海绵城市建设要做好以下五个方面的工作:一是要确立目标。要争取把70%左右的雨水在当地积蓄、渗透,目标一旦确定,就不能动摇。二是要千方百计把雨水留下。要借鉴国内外经验,敢于发明、创造,因地制宜利用好自然恢复、人工工程等办法留住雨水。三是要推进区域整体治理。雨水的收集、渗透涉及方方面面,必须在一定地域范围内统筹考虑、系统治理。不仅要划定区域,更要明确区域内的径流控制要求。借鉴国外做法,研究实施雨水排放收费制度,建立责任制。四是要总体规划,分布实施。要按照海绵城市建设的目标要求,设置若干自然的、人工的工程项目,必须把目标要求工程化、具体化,一项一项抓好落实。五是各级住房城乡建设部门、各个城市要切实把海绵城市建设提上工作日程,全面规划、全面建设、全面启动。
未来城市 篇8
我国许多城市都存在高峰时段道路拥堵的状况, 在面对城镇快速发展的同时我们也必须反思:随着城镇现代化高速发展, 公共交通系统逐步完善, 甚至采取了错峰上下班、软件管理等措施, 但是否真正解决了城市交通的诉求以及目前存在问题?如何让城镇居民体会、享受到公共空间营造带来的生活品质的提升?如何体现城镇的低碳和绿色?如何塑造幸福的中国?
我们曾做过关于地下空间研究的考察和学习, 日本对地下空间利用率和开发在世界范围内算是比较早也相对比较成熟的。以银座为例, 其属于东京最繁华的地段之一, 车道的宽度只有上下四车道, 然而在早高峰时段的道路状态是非常畅通的。东京的人口规模和陆地面积并不亚于北京, 北京现在人口规模约是2018万, 东京约是1300万, 而建城面积是相近的, 北京的汽车保有量是500万, 东京是800万。那么东京是如何做到交通分流?做到车量及行人高峰期的合理安排?关键就在地面上看不到的空间里, 也就是我们考察和研究的重点——地下空间。
传统的认识方法认定其为“地下空间”, 实际上我所感受到的第一印象应该称其为“地下城市”。这个城市是在卫星上、地面上通过肉眼看不到的。地下城市的构造复杂、功能繁多、层级延伸重, 形成了立体城市空间, 东京人很大一部分活动是在地下空间进行的。当我们提到地下空间的时候, 传统意义上指的是地铁、停车场、地下商城, 所以在对地下空间的应用上相对于发达国家我们还处于初始阶段。这就是我们的地上问题在地下空间寻找到的解决思路。
我国之所以把地下空间建设提到议程上, 主要原因是目前快速推进的城市轨道交通的建设。国家计划到2015年, 全国地铁运营总里程将达到3000公里, 全国城市规划交通总投资将达到1.2万亿元。那么到2020年, 将会有40个城市建设地铁, 总规划里程达7000公里, 是目前总里程的4.3倍。国务院办公厅2003年规定, 城市申请发展地铁, 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应在100亿元以上, 国民生产总值达到1000亿元以上, 城区人口在300万人以上, 规划线路的客流规模达到单向高峰时段每小时3万人以上。而其中还有一些中小型城市, 虽然在做总体规划时未达到国家可建造轨道交通的标准, 仍然在远景规划中做了这方面的规划。比如, 城区人口不足300万的包头、株洲、济宁、柳州等城市, 也加入了地铁申建的大军。这说明, 第一, 地铁的修筑是一个城市现代化的象征。第二, 大家看到了大中型城市未来发展的现状局面, 也想通过地下的轨道交通建设来预防未来的发展状态。但是建了地铁就能解决这些问题吗?我们如何理解地下铁路建设的真正含义?
一位专家说过“地铁建设是一项复杂的工程, 必须做立体式规划和城市总体规划相结合, 地上和地下相结合, 才能实现资源利用最大化”。我们现在做地铁建设的时候只关注了地铁的流动性, 所以当上下班高峰的时候就会出现像国贸地区那样拥挤不堪的现象。而在日本地下空间中人流并不是很多, 因为他们在城市建设的时候就考虑到将一天的生活全部在地下完成, 比如下班之后买菜、吃饭或者娱乐等活动都可以在地下空间完成, 而这些空间恰恰是缓解和容纳居民地下空间流动的非常重要的载体。我们现在对地下空间利用之所以出现这种状态, 是因为我们在地下的活动就只有一件事——交通。
基于上述思考和对目前大规模建设地下空间标准化设计施工、管理的标准的制定, 及在此基础上通过考察和学习把地面城市设计和规划全部纳入其中, 做一个总体的、地上和地下的、以地铁空间为核心的规划理念——五维空间规划。
五维城市规划概念是在传统三维城市空间概念的基础上, 引进两个隐性维度, 其中一个是地下维度, 另一个是管理维度, 也可以叫做时间维度。地下空间土地权属和规划管理等需要可行性文件来指导未来地下空间的建设和管理。高效且有效地管理是节约公众时间的前提下, 保证地下空间和地上空间良好流动性, 在短时间内实现更多城市功能的依据。
我们古代城市基于历史上皇权、政权和建筑技术的约束, 大部分空间设计局限于二维空间概念, 至今仍保留着体现皇权至上的轴线、左祖右社的特点。随着现代化的发展, 虽然引进了国外三维城市设计的概念, 但实际上并没有在真正意义上理解三维城市, 也并没有很好的运用到城市规划设计中。我们现在追求三维城市是作为形象体现, 以及增加地面空间承载力而需要向上、向天空要“地”、要空间的思路和理念。
五维城市概念的提出是希望我们不但能向天要“地”, 也能向地下要空间, 并且形成良好的流动性。高楼大厦的建设结果永远是静态空间的建设, 就像一个容器, 两层不够了建三层, 三层不够建十层, 实在不行建成一百层, 但是当需要不同空间之间人的行为流动的时候, 我们的活动仍然还是要回到地面上来。在香港, 利用了一些废旧的立交桥做了2层或3层的立体空间, 但实际上这种立体空间是受限制的, 是缺乏联通性的。缺乏联通性是因为我们的城市建设是先有的建筑, 后有的交通, 发现地面交通不够用了, 然后就开始修建立交桥、过街天桥、建筑间的走廊, 把建筑物串连成片、连成网络, 而这些空间的可利用性还是有限的。然而现在的地下空间建设相当于一张白纸, 应当加以系统化的合理规划, 真正的把地下空间利用起来, 变成合理流动的空间。
在目前地下空间的利用方面, 主要是以防灾减灾人防空间为基础, 做了轨道交通、停车场、小商品市场, 而这种比较单一、低端的小商品市场无法满足轨道交通大量人流滞留和缓解的作用。因为在上下班时间是不会有人去逛街的, 人们需要的是在回家的路程当中完成购物、文化娱乐等活动, 现在必须回到地面上才能完成这些事情。这说明二维空间和三维空间并没有从真正意义上解决人们生活和工作的需求。我们所有的公共空间、所有的活动全部在地面上, 这就造成了所有的城市职能和城市功能都在争夺有限的地面空间, 在这种情况下是没有承载空间再去做绿色低碳的。
所以, 需要把三维地下空间概念引入进来, 在地面空间之下做些文章, 这个文章就是指隐性空间。虽然在地面上看不见, 也不会让人感觉多么辉煌、多么漂亮, 但是他却对城市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修建地下空间的目标不只是解决交通问题, 十八大也提出了要建设美丽的中国, 那么美丽的中国怎么建?我们需要看到蓝天、看到绿地、看到所有的公园。而现状是北京居民在车水马龙的立交桥下的一点点空地和建筑物前的一点点空地跳舞、健身, 旁边都是汽车。原本健康的生活方式, 却呼吸着汽车尾气, 因为我们的空间太少了, 能够让我们呼吸的真正的绿色空间太少了。有限的空间和城市发展之间的矛盾急需解决。
目前国内涉及地下空间开发利用的法律法规, 基本为原则性规定, 对于涉及到城市地下空间利用的主要方面:权属、功能、利用模式等方面缺乏法规约束, 这与城市地下空间资源在城市发展中的价值和地位不相称。未来城市随着轨道交通和城市问题的逐渐增加, 向地下空间延展将成为必不可少发展趋势, 在这种情况下现有的法律法规就显得捉襟见肘了。
举一个例子, 蒙特利尔的地下城从最早时候某个点的地下空间建设开始, 随着需求扩大慢慢增建地下轨道交通、地下商业街等等, 由此从一个点变成多个点, 多个点又变成了线, 由线变成了网络, 最后变成了整个面, 形成了蒙特利尔地下城。蒙特利尔冬季漫长而寒冷, 夏季又十分闷热, 气候恶劣。然而由于有了地下城, 商业和社会文化活动已经扩展到了一年中的所有月份。现在蒙特利尔是一个无论白天夜晚都充满人群的城市, 大多数的商业街都是活跃的、热闹的, 相对也是很安全的。蒙特利尔地下城包括有市中心80%的写字楼和35%商业面积。服务项目包括购物中心、旅馆、办公、银行、博物馆等。还包括七个地铁站、两个火车站、一个长途汽车终点站和一个贝尔中心。蒙特利尔地下城有120多个出口, 迎送50多万进出人流, 是躲避严寒和繁忙交通的理想去处。
我国三分之一的地区处在寒带或高寒地带。例如, 与长春市规划院合作的地下空间课题, 也是因为城市轨道交通迅速发展带动了对于城市总体地下空间的研究, 这个研究最大议题就是想要建立一个冬天的绿色长春。全球温室效应已经造成东北地区冬季看到雪景的时间越来越少, 在既看不到绿色, 也看不到白色的情况下, 通过这个课题形成一个可实施的想法, 从而付诸实践, 建立一个地下城。
身处日本的地下空间是完全感受不到地下的感觉的, 他们利用地下空间心理学, 让人感受到这是一个充满阳光、空间开阔, 并不压抑的地方, 而且是内容、功能繁多的, 可以娱乐、购物的地方。所以, 我们一定要转变思想, 未来城市发展是建立一个地下城, 而不只是地下商场和停车场。
要在交通建设基础上, 通过交通地铁站的建设带动整个城市其他功能的发展。比如, 剧院和部分博物馆是不需要太多阳光的, 尤其是影剧院的演出都在晚上7:30以后, 基本上太阳已经没有了, 阳光本身就是没有丝毫作用的, 并且进入到那么大的密闭空间里, 需要的是灯光和音效。但是, 因为公共建筑功能性占据了地面偌大的空间, 如果把他置于地下, 把地上这么大空间变成绿色, 就可以成为我们的公共活动空间。老人、孩子可以在空间内享受阳光, 不用到立交桥底下、街头、或者是停车场健身、跳舞了。
开启未来城市之潜能 篇9
“城市居民和企业依赖于高效、可靠的基础设施系统,如何使基础设施助力城市更可持续发展是目前中国乃至全球面临的共同挑战。西门子认为,打造智能基础设施将成为城市发展的关键。”西门子基础设施与城市业务领域亚太区总裁肖松博士表示,“通过工程技术能力和数据处理能力的完美结合,西门子可以在交通、电力、楼宇等领域使新建和既有的基础设施发挥出最大的潜力,提高其效率,降低其运行成本,增强安全性并更有效应对自然灾害,同时减少给环境带来的负担。”
西门子的综合绿色交通解决方案将各种交通系统整合到一个网络,实现以高效、安全、环保的方式运送乘客和货物。全集成能源管理解决方案能够实现安全、可靠、不间断的供电。智能电网技术将能源管理从一个集中、被动、由生产商控制 的网络转换成 一个分布式、主动、按需控制的电网。楼宇科技让楼宇变得更绿色、更智能,而安防解 决方案确 保更安全 的城市生活。
现阶段研究显示,智能基础设施为城市带来的收益巨大且可量化。智能楼宇可减少约20%~30%的能源消耗;跟传统电网的扩建相比,可再生能源集成可节约25%~40%的成本投入;无人驾驶列车使运载量提升了20%~30%。
西门子以全面的解决方案、领先的科技以及丰富的全球经验,助力中国城市更环保、更宜居、更具竞争力,并致力于以不断的创新提高人们生活质量水平。2013年9月,西门子为亚洲最大的展览馆———中国进出口商品交易会展馆进行的一期节能改造项目竣工,改造后的展馆每年节能收益约250万人民币。在配电方面,西门子与香港中华电力合作,帮助中华电力为其服务区域的200多万户家庭提供可靠的供电。西门子的领先科技也被广泛应用于城市交通基础设施中,西门子参与建设的广州市海珠区100%低地板有轨电车项目将有效填补公交系统与地铁系统间的运量空白,大大满足了城市公共交通的多样性需求,该线路计划于2014年开始运行。在武汉,西门子为城市的500个路口提供全套的交通控制技术,提高出行效率,减少停车次数,并减少市民因拥堵而损失的时间。
未来城市的“绿色”趋势 篇10
截至目前, 全世界有一半以上的人口生活在城市中, 到2030年, 全球的城市人口将达到50亿。尽管城市面积仅占地球表面积的2%, 但是目前城市所排放的碳约占全球总排放量的78%, 工业生产中木材消耗量占76%, 自来水消耗量占60%。 (图1)
自20世纪以来, 城市以突飞猛进的速度在发展, 使得城市对环境的影响大大增加。1990年, 城市人口只有16亿, 占世界人口总数比例的1/10。到2006年, 全世界就已经有一半的人口 (32亿) 居住在城市, 城市人口数量将比1900年增加19倍 (图2) 。气候变化已经给全球的自然生态系统和社会经济系统带来了重要影响, 而且许多影响是负面的。
2009年12月7日—18日在丹麦首都哥本哈根召开的联合国气候会议, 被喻为“拯救人类的最后一次机会”的会议, 最后因为利益的冲突而没有能达成预期的共识, 面临着很多困境与挑战。而在2010年年底, 新一届气候大会将在墨西哥坎昆举行, 这一次的气候会议能否充分吸取哥本哈根会议的教训, 解决其遗留的问题, 并且最终达成一个有法律约束的协议, 前景并不乐观。
人类的生存和发展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危机, “绿色”的城市建设理念必将成为未来城市的发展趋势, 并且通过低碳经济的发展模式与节能减排来最终达到保护环境的目的。
未来城市的“绿色”发展趋势
在城市高速发展的今天, 环境保护已经跟不上经济发展的脚步, 土地空间紧张和能源的巨大消耗已经成为一个不可逆的过程, 为了达到以人为本的目的, 给人类提供一个舒适的生活环境, 一些新的城市规划理念, 例如植物城市与以及以植物城市为发展方向的城市立体绿化将成为解决城市建设的最佳途径。与此同时, 城市人口住房问题也有了新的解决方法, 有待研究。
1. 立体绿化。
立体绿化又叫垂直绿化, 是为了充分利用空间, 在墙壁、阳台、窗台、屋顶、棚架等处栽种攀缘植物, 以增加绿化覆盖率, 改善居住环境的一种绿化形式。
现在的城市绿化大量地局限于地表, 这样的绿化方式却忽略了浪费了大量的绿地的上层空间, 采用立体绿化的形式可以改善城市用地紧张的情况。
立体绿化可有效减少阳光直射, 降低温度。在有紫藤棚遮荫的地方, 光照强度仅有阳光直射地方的几十分之一。城市墙面、路面的反射甚为强烈, 进行墙面的垂直绿化, 墙面温度可降低2—7摄氏度, 特别是朝西的墙面绿化覆盖后降温效果更为显著 (图3) 。同时, 墙面、棚面绿化覆盖后, 空气湿度将会提高10—20%。立体绿化使绿色在三维空间中得到延伸, 人们可以获得良好的心理美感。正因为如此, 它可以调节人的神经系统, 使紧张和疲劳的心情得到缓和, 给居住于烦乱的城市中的人们一种宁静的视觉体验。
世界各地的许多城市十分重视立体绿化, 这已成为全世界绿色运动的一部分, 日本在这方面已走在世界前列, 各大城市也开始了兴建高档天台的空中花园 (图4) 。在美国, 许多城市所有空地几乎都被绿草覆盖, 各大超市的护栏、建筑物的墙面和屋顶等都种植了绿木花草, 充分增加了增加绿化量;芝加哥屋顶花园现在也已经十分普及, 节省市政府在夏季的开销, 而每年节省下的4000万美元降温费也将用于建设新的绿化屋顶, 其寿命比传统屋顶长一半;匈牙利的布达佩斯也成为了繁花似锦的花园城市, 该市居民楼的每户阳台上布满藤蔓植物, 每个楼梯上及转弯平台处也摆放盆盆鲜花 (图5) 。随着植物和花草在空中花园中的出现, 在阳台或屋顶上种植绿色植物在欧洲也开始普及, 城市机关、学校、商厦、居民住宅的屋顶花园随处可见。
2. 植物城市。
植物城市是一种新型的城市发展模式与理念, 这个由布鲁塞尔建筑师提出的惊人构想, 为人类勾勒了一副百年之后的“完美城市”的蓝图, 也是将立体绿化发展到极致的一种城市形态。
在植物城市中, 所有的城市元素都被巨大的植物体块所覆盖和链接, 它们模拟了植物的生长形态 (图6) 。在这些未来城市的模型里, 有莲花城、梭织城、树房城、海浪城等。每个城市都根据其环境采用一个独特的性质。以梭织城为例, 其特色是将无花果树缠在主树上, 从而形成一个“植物网”, 建筑物将坐落期间, 而建筑物本身是由能获得太阳能的生物纺织物组成 (图7) 。
人类对生存环境的思考与幻想从来没有停止过, 新材料无限拓展, 风力、太阳能、雨水都成为当下炙手可热的打造城市新的生命循环系统的能源。植物城市犹如一个庞大的植物体系, 由错综复杂的主干与分支组成, 能量在这些“管道”中得以循环和充分利用, 人们可以自由地穿梭, 与大自然真正意义上的融为一体 (图8) 。
这是一个魔幻般的世界, 这样的设计是很理想化的, 但可以肯定的是, 这样和谐统一的规划创意是改善气候与环保节能的发展趋势, 只是会存在形式上的差异。人们的生存空间与脉络开始更加紧密地联系起来, 这是否与神秘的巴比伦空中花园有着异曲同工之妙呢!
社会住房
目前, 人类75%的能源都用在交通和建筑上。而在这75%中, 有近1/3用于住房。因此, 如何能更有效地对建筑特别是住房进行设计安排, 对未来城市的发展将至关重要。目前, 在中国建筑业物质的消耗约占全部消耗总量的15%, 建筑能耗占全部能耗的28%左右, 建材生产、建筑活动造成的污染约占全部污染的34%, 这些数据触目惊心。
不断减少的土地资源对住房的分配和设计提出了新的要求, 资源需要被优化配置, 建筑物的使用需要进入能源循环系统, 使其更合理, 在满足了最基本的居住功能的需求外, 能够起到节能环保的作用。
奥地利维也纳市政府举行了设计竞赛, 希望设计出新型的社会住房, 来解决城市资源紧张的问题。理想的社会住房不仅有单户家庭住房, 也要设置多户家庭住房。但是, 由于公共资金的框架收紧, 分区法令中地产靠近绿带, 是否能实现这一设想还有待观察。
为此, 奥地利一家事务所设想了一种新的城市化形态, 这是一种介于花园城市和配置花园之间, 以及介于排屋和夏季房屋之间的一种建筑形态。房屋的布局是点对称的, 能够从一幢房屋的四个方向与另外一座房屋结合起来 (图9) , 避免了建筑死角, 节约了建筑空间。采用这一方法可以形成各种大小的房屋和公寓, 满足更多的居住需求。在简单的形态下, 住房的开发同时显示出统一和多样化。
每一座房屋设置了私人使用的露台和花园, 其间有公共和半公共的路径和场所, 也在这些私人空间中形成了网络 (图10) 。房屋中间还建有一座社区用房, 一旦交付, 开发商将支持居民自我组织并选举出自己的顾问委员会。
这是未来城市新型住房的很好的例子, 也成为了一种可借鉴的发展趋势。
结语
面临巨大的生存压力和环境的日益恶化, 城市需要寻求新的发展方向。大型城市的严重超载, 让城市管理者必须引起重视并且为城市未来的发展做出合理的规划。“绿色”城市, 与自然和谐发展, 包含了节能、低碳、环保在内的城市发展方向, 现在已经萌芽并处在起步阶段, 受到了越来越多的肯定。
中国城市的未来 篇11
不光霍华德,精明的企业家都看到了这样的事实:中国正在重演城市化进程中最精彩的一部分——巨型城市带的形成。“十二五”期间,中国城镇化水平要从47.5%提高到51.5%,这是温家宝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里目标。而在《中国城市发展报告》里,我们能看到更为清楚,未来二三十年,2亿至3亿人在迁移,从农田走进城镇,从城市涌向更大的城市,一座一座城像牵牛花一样绽放,高铁和高速公路用藤蔓串联起它们,牵引成巨型城市带,小城市消费力蓬勃发展。但面对这块刚刚开启的市场,很多小城市创业者却无功而返。
去小城市寻找机会前,先来了解城镇化的趋势吧。
未来20年中国城市发展图景
1978到2008这三十年,我国城镇化率由17.9%提高到45.7%,大大快于改革开放前的速度,也快于同期世界城镇化水平,我国与世界的差距也由1978年的20.5个百分点,缩小到4.3个百分点。在这期间,城市数量大幅增加,面积不断扩大,各种基础设施不断完善,并初步形成若干规模较大,联系较紧密、功能互补性较强的城市群。
城市变得更大,中心城市和周边城市的产业转移
1920年至1930年间,纽约市制造业就业下降35-46%,底特律下降54-65%,由于大公司把制造业外迁到大城市外围的卫星城,如芝加哥的加里、海蒙德、东芝加哥。与制造业外迁同步出现的是,财政金融、管理、专业服务和信息传播等方面的机构和就业明显增加,同样是在1920-1930年间,美国10个最大的城市市中心区办公室空间增长30倍,在1929年,仅在5个最大的城市就有295座21层以上的高楼——这些商业设施取代了工厂、小型零售店、公寓和中下层居民区,至70年代,中心城市彻底完成了从制造业中心向生产服务业和信息中心的转变。
掀开中国城市未来的篇章 篇12
创刊之前,刊名备选为《智能城市》及《智慧城市》。最终的刊名选定颇费周章。“智能城市”是把基于感应器的物联网和现有互联网整合起来,通过快速计算分析处理,对网内人员、设备和基础设施实施,特别是对交通、能源、商业、安全、医疗等公共行业进行实时管理和控制的城市发展类型。“智能城市”不是一个纯技术的概念,是对城市发展方向的一种描述,是信息技术、网络技术渗透到城市生活各个方面的具体体现。对于拥有广大农村人口的中国城市而言,建设“智能城市”就是将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四化”有机融合发展。综上,“智能城市”更适合表述具有中国特色的城市智能化发展。据此,最终杂志名称《智能城市》一锤定音。
从2012年开始,我国在行业信息化市场保持了高速发展。据不完全统计,现有300个以上城市已提出了具体的智能城市建设目标和行动方案。但同时我们也看到,智能城市建设面临着诸多挑战。从全球范围看可以借鉴的经验不多,需要对智能城市建设的方法做创新性探索。同时,国内许多城市对“智能城市”的理解不够深刻,“智能城市”的精髓有待探索;另一方面,各城市之间如何结合自身实际实现差异化也应予以思考,否则也难以真正地落地生根。虽然国家有关部门已认识到了这个问题,采取了一系列相关措施,如中央部委与省市政府,组织产学研用部门联合进行有关智慧医疗、智能交通、智慧教育等关键技术及产品协同创新和技术攻关的研究,积极促进组织科研成果商品化、产业化并在一批试点城市推广;组织中国科学院、工程院、社会科学院、行业、地区科研院所及高校力量分工协作,尽快研究制定智能城市顶层设计规范和参考文本,制定有关技术标准、设计和验收规范,以指导我国智能城市建设与发展。
党的十八大提出,走中国特色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的道路,促进我国经济持续健康发展,到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我们相信,一座智能的城市,将有力地推动经济转型与可持续发展,城市管理将进入新的模式,企业发展将获得更加良好的环境,居民生活将更加便利与和谐……
《智能城市》杂志作为自主创新知识的重要载体,将深度参与智能城市建设与发展进程,为智能城市建设相关领域科技成果的传播、交流、转化和应用提供广阔的平台,成为科技自主创新中心和孵化基地。通过大力发掘、组织原创性科技稿件,促进科技创新和成果转化,有效推动产学研链的形成。
《智能城市》这棵小树将在大家共同的呵护下长成参天大树,为新型集约、智能、绿色、低碳的城镇化建设打造一片阴凉。它的诞生,将掀开中国城市未来的篇章!
【未来城市】推荐阅读:
未来城市与未来交通12-07
未来的城市10-08
未来城市发展07-26
立体城市未来趋势08-01
智慧开启城市未来09-18
未来的移动城市12-06
城市的未来属于中国08-31
想象作文:未来的城市11-06
智慧的城市人类的未来10-17
预知未来的城市交通06-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