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集成系统

2024-10-10

信息集成系统(精选12篇)

信息集成系统 篇1

在医院信息化建设中系统和数据的安全性可以说是至关重要, 系统的不稳定将会严重影响医院的日常工作, 而数据的丢失则会对医院造成毁灭性打击。为了确保医疗数据和系统的安全性, 有必要对医院硬件进行系统集成。

1 系统集成内容

1.1 系统规划、设计

(1) 新旧硬件和运行环境调研、评估;

(2) 实施方案制定[1]。

1.2 群集系统安装、优化

(1) 网络操作系统群集安装 (Windows server 2003企业版+sp2) ;

(2) 数据库系统群集安装, HIS/LIS等业务负载均衡到2台服务器;

(3) 网络操作系统和数据库系统根据实际运行环境优化配置 (硬件资源分配利用合理化、通道负载均衡最大化、系统整体性能最优化、数据库系统配置优化) 。

1.3 应用数据库迁移、优化、备份

(1) 模拟应用数据库上线测试;

(2) THIS、LIS等应用数据库和前台程序迁移 (切换不超过15 min) ;

(3) 根据实际运行环境制定应用数据库日常优化;

(4) 根据实际运行环境制定应用数据库日常备份策略。

1.4 网络设备安装、配置

如果项目中包括交换机、路由器、VPN等设备, 则需要:

(1) 硬件安装、调试、上线切换;

(2) 交换机配置VLAN;

(3) 网络负载均衡 (双核交换机载量平衡) 。

2 数据库安全策略

数据作为医院信息系统唯一性的标志, 医院根据自身信息系统 (THIS4、LIS40) 的特点制定详细的数据备份策略, 以减少数据丢失给系统带来的风险。按照备份周期来对数据进行如下周期性备份:

(1) 自动日备份———保留3 d;

(2) 自动周备份———保留2周;

(3) 自动月备份———保留1个月并通过冷备份存档。

按照备份方式来对数据进行如下方式备份:

(1) 完整性备份;

(2) 增量备份;

(3) 日志增量备份。

按照备份存放位置来对数据进行如下方式备份:

(1) 自动本地存储设备热备份;

(2) 自动异地存储设备热备份;

(3) 自动异地存储设备冷备份。

利用THIS4特点及备份策略灾难恢复应急系统:

该方案可保证在主服务器系统灾难性宕机后, 还可以保证数据损失仅在20 min以内甚至不损失的情况下最短时间内恢复全院系统运行。

3 集成所能达到的目标

不论医院信息系统如何发展, 对于任何一个医院来说, 最重要的是医院的数据不能有任何丢失。任何时候有任何数据丢失发生, 对医院来说都会造成非常巨大而无法弥补的损失[2]。鉴于这个要求, 我们做以下规划:

我们在网络中设置1台小型的服务器作为主域 (primary domain) 服务器, 负责网络的安全性与用户登录工作;而将2台性能较强 (IBM3950) 的服务器作为数据库 (database) 服务器, 分别运行医院的HIS和LIS等医院信息应用系统, 应用数据库的数据存储在共享的磁盘阵列中, 从而确保应用系统数据的安全性与高可用性。通过微软集群服务器服务 (MSCS) 实现双机热备, 当一台主机发生故障或关机时, MSCS会自动地将其上的应用切换到另一台机器。不仅可以实现系统级的服务器切换能力, 而且还可以提供强大的应用级服务器切换能力, 表现在对任意应用可以进行检测, 如数据库。当一台服务器的数据库发生故障时, 系统便会自动切换到另一台服务器上的数据库, 由此服务器接管业务, 并且还可以分为不同的资源组切换到不同的服务器, 而且切换的速度很快, 这一点对于应用是至关重要的。

存储这一环节上采取最安全、读写性能较高的RAID 0+1+Hot Spare技术, 以便在数据安全上做好第一步。

规划方案说明如图1所示。

经过上述的系统集成, 医院信息系统不管从运行效率还是数据安全性上都得到大幅度提高, 有效保障了医院信息系统的正常运行, 能够更好地为临床一线服务。

参考文献

[1]李满琴, 谭敏.医院信息系统集成与研究[J].医学信息, 2009, 22 (1) :32-33.

[2]陈巍, 刘旻.基于面向服务架构整合医院信息系统的研究[J].中国医疗器械杂志, 2010, 34 (5) :378-380.

信息集成系统 篇2

在 国民经济持续发展的大环境下,中国民航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民航运输业取得了长足的发展,运输能力、服务意识和管理水平明显提高。但是,机场条件和 基础设施的严重滞后与航空运输发展的矛盾日益突出。为此,民航正积极采取各种措施,多方筹集资金,通过新建、改建和扩建等多种方式加快机场建设和基础设施 的改造进度和力度。这给民航领域的信息产业发展也带来了极大的机遇和挑战。

万达信息股份有限公司(简称“万达公司”)作为上海浦东国际机场一期弱电系统总承包,在圆满完成工作的基础上,在充分分析了国、内外民航机场信息系统现状和发展要求之后,提出了基于集成平台的集成系统解决方案。解决方案覆盖了机场航班信息管理、运营管理、资源管理、统计与分析、VIP管理、基础数据管理等核心管理功能以及航班信息显示、离港、广播等机场弱电子系统。通过信息的自动获取、自动处理、以及自动发布将机场内异构的子系统有效组织起来,形成一个顺畅的运营指挥环境。

顺 利完成大型国际机场的实施管理后,万达公司又把整套解决方案成功地应用于宁波栎社机场这样中等规模的干线机场的信息系统建设。万达公司实现了宁波机场新、旧候机楼信息系统在一夜之间无故障切换,并平稳运行至今长达八年。此外,宁波机场信息集成系统被评为民航管理局“优良工程”。

万达机场核心生产运营系统(AIIS)及信息集成平台(CUTELNK)均荣获上海市“优秀软件产品”。上海机场集团、浦东国际机场T1航站楼、无锡、温州等机场都先后采用了万达公司提供的机场软件产品。系统结构

万达公司的集成系统是支持机场生产运营集成化的系统。该系统由高速主干网、核心运营数据库(AODB)、核心生产运营系统、集成平台以及其它弱电子系统构成,如图所示。(1)主干网

机场高速主干网是集成系统重要的物理组成。通过IP地址分配策略,可在该主干网上划分功能化子网,核心生产运营系统、航班信息显示系统和离港系统等子系统作为功能化子网共享网络资源。

针对外部接口、驻场单位与主干网之间不采用直接连接的方式,而是通过主干网上的防火墙实现受限的访问。以实现内外部用户不同安全级别上的控制,内外部接入用户使用各自独立的接入交换机。

(2)核心运营数据库(AODB)

核心运营数据库(AODB)集中存储机场运营数据和其他商业数据。是所有集成的信息系统的数据标准,各个系统的数据必须跟AODB的数据保持同步、一致。

(3)集成平台(CUTELNK)

集成平台是信息系统集成的平台,它与各个核心管理子系统、各个弱电子系统以及中央数据库AODB连接。各个信息系统要访问AODB必须通过集成平台来实现访问和操作。

集成平台提供了各弱电子系统与集成系统交互的接口标准和规范。主要弱电系统有:航显系统、广播系统、离港系统、安检信息管理系统、时钟系统、内部通信系统、电话问讯系统及楼宇自控系统。

集成平台提供的接口标准和数据规范也适用机场相关的管理系统和服务器系统,同时外部单位的信息系统也可以通过集成平台接入。

(4)核心生产运营系统(AIIS)

核心生产运营系统是机场的各类日常运营业务处理的表现层。应用系统主要由航班信息处理系统、生产营运管理系统、机场运输资源管理系统、航班综合信息查询系统、航空业务管理系统、用户及权限管理系统、基础数据管理系统、应急处理系统等组成。

(5)外部单位信息系统接口

未来可能接入的外部单位主要有航空公司、空管、海关、联检、货运、食品、公安、油料、地面代理、其他机场以及相关公共交通系统。系统联动

通过信息集成平台,集成系统实现与各子系统的联动,如图所示。核心生产运营系统

万达公司的机场核心生产运营系统主要包括航班信息处理系统、生产运营管理系统、机场运营资源管理(分配)系统、航班信息综合查询系统、机场航空业务管理系统、用户及权限管理系统、机场基础数据管理系统、应急处理系统等。5 应急指挥中心

机场设立应急指挥中心,对内负责整个机场生产运营的总体协调,对外负责与空管、航空公司等单位的生产协调。应急指挥中心将通过运营系统实现对各项服务保障活动的总体监管。

信息汇集和决策分析是通过对信息的查询、分析和展现等手段,为领导指挥和控制提供各类信息依据,指挥控制则是在信息汇集和决策分析的基础上,领导通过指挥控制平台,进行命令的下达和指挥,实现对突发事件的控制、战时的会商协同等工作。

(1)应急预案管理

◆ 预案概况——对紧急情况应急管理提供简述并作必要说明;

◆ 预防内容——对潜在事故进行分析并说明所采取的预防和控制事故的措施;

◆ 预备程序——说明应急行动前所需采取的准备工作; ◆ 基本应急程序——给出任何事故都可适用的应急行动程序;

◆ 专项应急程序——针对具体事故危险性的应急程序;

◆ 恢复程序——说明事故现场应急行动结束后所需采取的清除和恢复行动。

(2)应急指挥

应急指挥是突发事件指挥控制的枢纽,通过应急指挥系统,为现场指挥和控制提供全面的应用支撑。应急指挥包括对各类信息的综合查询,如事件报告、状态跟踪、资源调配部署情况、人员分布情况、控制范围等,通过报表、图表、GIS等方式进行展现,为指挥人员提供各种辅助决策信息,在这个基础上进行命令发布与现场指挥,如:紧急流调、范围控制和预防、现场救治、资源调配等。应急指挥还可以通过各种手段与外界进行信息交流。6 展望

随 着中国民航事业的飞速发展,机场的智能化、信息化建设越来越受到重视,万达公司提供的机场信息系统集成产品,给机场管理者提供实时、全面的机场运营状态信 息,从而有序地组织机场的生产运管,有效地提高机场的运营效率及管理水平,同时,也提升了机场的盈利能力和核心竞争力。

信息集成系统 篇3

摘要:随着我国建设工程不断的壮大,我国工程造价行业也逐渐发展起来,开始了现代化信息建设的步伐,电算化工程造价软件得到了广泛的运用和推广。但是由于目前我国缺乏统一的工程造价信息化规划、建设标准等规范文件,以至于出现了各工程造价软件互不兼容的现象,导致工程造价软件和政府管理部门的信息无法交换使用,从而形成了众多的“信息孤岛”。本文对建设工程造价信息管理系统集成进行研究,并提出了设计方案,解決目前造价信息管理集成的不足。

关键词:建设工程;造价管理;系统集成

0.引言

随着科技的发展和管理水平的提高,计算机已被广泛应用于企业日常信息管理中。近年来,我国出现了一些为工程造价及其相关管理提供价格信息和服务的网站。同时,也出现了一些为行业用户提供整体解决方案的系列产品,但这些都还处在初级开发阶段。目前,我国还处于从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轨的过渡期,有关工程造价管理的许多方面还需一系列的理论研究和实践探索。虽然我国在工程造价管理信息技术方面取得了进展,但从应用深度来看,信息技术应用的进展不大,解决问题较单一,对于网络技术的应用也显得较为表面,对各种价格信息的网络收集、分析、发布还不全面,对价格信息处理的准确性也缺乏专业的依据和衡量标准,同一些信息技术比较发达的国家相差甚远,需对工程造价信息进行集成,发挥造价信息的更大作用。

1项目概述

1.1项目目标

(1)通过价格信息库的架构和功能进行统一规划和设计,严格遵循SOA架构将系统分为3层架构,即数据访问层、业务逻辑层、用户交互层。

(2)用户可以从价格信息库中模糊搜索和条件查询到所有库内存在人材机价格信息及其相关数据,实现数据的集成汇总和全系统检索。

(3)保证数据在各用户之间的可靠传输和通信畅通,做好数据灾备措施,确保数据的完整性。

(4)采用按照岗位角色分级的系统权限管理机制,保证信息在共享过程中的安全性和保密性。

(5)具有较好的扩展性和接口,能够满足将来需求的变化。

(6)软件平台界面直观友好,操作方便。

(7)系统提供价格统计和分析功能,用Flash报表图展现主要材料价格的变化情况,达到对价格趋势分析功能。

(8)系统通过部署Web服务形成对外信息交互能力,可以与其他拥有价格信息的机构与网站(比如各个省市定额站)建立信息共享,对方可以轻松调用我方的 Web服务中的接口获取到我方数据库中的价格信息或者传输相关价格信息到对方价格库中,确保数据传输的高效性。

1.2用户特点

(1)最终使用用户只需要有基本的计算机操作使用水平即可使用该系统。

(2)系统管理和维护人员不需要有任何开发基础和数据库管理的知识。

2项目概要设计

2.1功能性设计

2.1.1整体架构

根据材料机械设备价格的地域、时间及其特有属性,构架工程造价信息系统,并通过政府和市场指导等方面搜集有关工程造价的信息,目前主要信息来源由5部分构成。见图1。

图1工程造价信息来源

2.1.2工程项目造价信息数据库

工程项目造价信息数据库可以将目前经济中心完成的主要工程项目各阶段造价编制文件的成果信息网络信息化,便于用户查询分析其中的数据。该模块按照项目类型分为8类,有常规水电、抽水蓄能、水利、风电、太阳能、市政、交通、工民建等。造价文件中涉及到的人工、材料、机械、建安、设备单价等价格信息作为价格信息中心中的材料信息来源的一部分。所有表格信息均具有Excel导出功能,并可以进行同类项目的不同方案的比选功能,首先选择需要比选的方案,选择方案个数可以是两个或者两个以上,然后用户可自行筛选比较条件进行方案比较。

2.1.3工程价格指数

工程价格指数指该模块数据源主要来自水电水利规划设计总院可再生能源定额站网站半年发布一次的水电工程价格指数。该指数是根据我国行政主管部门和行业相关规定和办法,参考国外通用办法,综合反映了全国和不同地区大中型水电建设项目建筑和安装工程投资在不同时期随国家政策,及外部市场情况变动趋势和程度的相对数。该模块主要包含了3部分造价信息:水电建筑及设备安装工程价格指数(定基)、水电建筑及设备安装工程价格指数(环比)、水电工程单一调价因子价格指数。每一部分信息可以按照发布指数的时间为横轴,指数为纵轴绘制趋势图,反应价格指数变化的规律。

政策法规模块主要发布近年来国家以及各省各地区政府部门针对工程造价,人工、原材料等价格出台的一系列政策法律法规。行业动态主要发布与电力行业相关的新闻或者前沿发展技术等动态内容,主要信息来源为总院发布的价格信息电子期刊以及其他能源行业的网站新闻。该模块具有的另一功能是在发布新闻及信息内容的同时,调用系统内部服务接口使经济中心网站的相关模块也能够同步发布其新闻以及信息内容。如果信息内容有修改,可以做到同步进行修改。

2.1.4格留言板

价格留言模块主要功能是当用户想要获取的价格信息在价格信息库中暂时不存在时,可以随时留言,管理员或若用户通过其他信息渠道帮助用户找到想要的价格信息。该模块可以参考微博的界面或者直接连接到微博上利用微博的功能为用户提供信息交流的平台。

2.2非功能性设计

(1)可操作性。用户界面要简洁,方便用户操作,并且尽量减少输人项,同一界面最好使用一种输入方式。

(2)容错性。对于用户输入过程中有违背业务逻辑的情况,系统应给予友好提示。在正常处理流程下,应允许用户对输入信息进行修改、删除以及取消本次操作。

(4)可扩展性。价格信息系统是一个基础的信息平台,可以供其他系统进行调用。即使当需求发生某些变化时,如操作方式上的变化、运行环境的变化、同其他软件的接口变化、企业组织结构的变化等,系统能够提供丰富的二次开发接口来满足个系统的要求。

2.3外部接口设计

外部接口主要包括省定额站信息共享的Web服务接口,首先通过双方约定好接口名称,需要交换的数据内容,以及参数长度和格式,之后我方将开发数据接口并发布成Web服务,数字中心协助开通网络映射功能,使各省定额站能够顺利通过互联网能搜索并且访问到我方的Web服务。每当各省定额站发布新的材料价格信息时,调用我方Web服务的接口方法,将数据自动插人我方数据库中。同样当我方有材料价格信息发布时,对方调用我方接口方法,返回我方的一个材料信息数据表,使对方也能够共享到我方材料数据内容。

3结语

目前我国工程造价信息管理方面存在许多问题,本文提出了构建工程造价价格信息系统的构思,通过分析各类用户对工程造价信息平台的信息需求,确立了主要功能模块,并提出了工程造价信息平台的逻辑模型,详细研究了信息平台主要功能模块、数据库及数据仓库的设计。

参考文献:

[1]舒昌俊.建设工程造价信息管理系统集成研究[D].武汉理工大学,2013,05:1-164.

[2]沈亚鑫.浅析对建筑工程造价构成与造价信息管理的研究[J].江西建材,2014,05:245.

[3]张军平.浅析吐哈油田地面建设工程造价管理信息系统建设与应用[J].科技视界,2014,05250-251.

会计信息系统集成探析 篇4

会计信息系统, 西方国家常作为会计的代名词, 而我国多指利用当代信息技术构建的会计数据处理系统。文中会计信息系统的含义是后者。

会计信息化和会计电算化, 是同属理论范畴的两个概念。两者分别代表着各自特定历史时期内, 会计理论和会计工作发展的理念、方向、目标和要求。而这些理念、方向、目标和要求, 具体通过相应的会计信息系统得以体现。

会计电算化的基本目标是利用计算机完成手工会计的记账凭证处理, 以及相应的记账、报账等核算工作, 所以, 电算化理念指导下的会计信息系统, 主要特点表现为:其一, 以会计核算为中心;其二, 计算机会计业务系统以会计部门为核心;其三, 业务处理以模仿手工会计为基础。会计电算化是对手工会计的一次冲击。它透过电子和信息技术的初步应用, 推动了会计理论和方法的变革, 提高了会计工作的效率。

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以及社会经济的变革, 会计电算化的局限性也日趋明显化, 数据“冗余”、信息“孤岛”等诸多问题充分暴露。这些问题, 已成为进一步利用当代信息技术, 充分发挥会计职能作用的瓶颈。

会计信息化, 是会计电算化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 是对会计电算化的发展。它就是要解决电算化过程中出现的问题, 促进会计的进一步发展。这是会计自身发展的需要, 也是社会经济和企业信息化需要。会计信息化的直接目标和要求是“信息共享”、“实时控制”和满足信息用户个性化决策需要;根本目标是通过提升会计系统的整体水平, 促进企业价值最大化。

会计信息系统集成与会计信息化相辅相成, 其实质是通过对会计电算化过程中形成的信息系统进行重构、优化, 以及与企业管理信息系统融合, 实现会计信息化。

二、会计业务流程集成

在管理与信息系统集成理念的指导下, 对企业业务流程集成和再造是会计信息系统集成的基础。会计业务流程集成包含会计业务系统内部集成、会计业务与经营管理过程集成及会计与企业外部环境集成。

(一) 会计业务系统内部集成

信息化下的会计信息系统, 应该是完整意义上的系统, 即财务会计和管理会计的统一体。会计业务系统内部集成, 就是要打破会计信息系统“对外”、“对内”服务的界限, 实现财务会计与管理会计的融合。

财务会计与管理会计业务集成是具有可行性的。首先, 两者共同的数量管理特性和一致的信息分类机制是两者实现集成的基础。其次, 随着价值链企业群和虚拟企业的出现, 以及个性化信息需求被认可并得到会计理论的支持, 将会模糊服务企业“外部”和“内部”界限, 使财务会计和管理会计在个性化信息需求基础上形成统一。

财务会计与管理会计业务集成, 着重消除会计系统内部的“孤岛”、“冗余”, 实现系统内信息“共享”。会计系统的“冗余”, 集中体现在财务会计和管理会计在对企业经营活动数据的采集、存储及加工环节。财务会计的核心是按照“公认会计原则”采集、处理已发生的经营业务数据。管理会计中“责任会计”、“成本管理” (标准成本、作业成本等) 则是按照企业管理的战略、目标, 采集、处理已发生的经营业务数据。这种不同数据处理准则目前情况下难以消除, 但它们数据同源的特性, 使之通过“数据源”集成和共享, 实现节约“资源”, 提高会计效率的目标。

按会计管理过程集成、按职能集成, 以及按信息系统的发展规律集成, 是财务会计与管理会计业务集成的基本策略, 即涵盖财务会计与管理会计的信息系统, 应与作用相契合 (无缝链接) 。“分析过去、控制现在、规划未来”是美国3A会计学会对会计功能的概括。这一概括从时间维度观察, 会计涉及企业经营活动的“过去、现在、未来”;从功能维度理解, 会计要进行“分析、控制、规划”。这说明会计是一个管理过程, 在这一过程的不同阶段, 会计有着不同功能。“分析、控制、规划”三大功能是高度抽象的结果, 其含义十分丰富, 加之其间相互交叉包含, 这对会计业务流程集成产生负面效应。而“过去、现在、未来”的界限明确。所以, “功能”加“时间”是会计业务系统自我集成的最佳依据。

(二) 会计业务与企业经营管理集成

会计业务与企业经营管理集成, 是实现“信息共享”、“实时控制”的必要条件。

企业内“信息共享”, 原始意义是各职能部门根据工作权限从其他部门得到处理业务需要的信息。而在信息化下除相互享用其他部门信息外, 又强调企业各部门数据存储不存在重复、没有“冗余”;企业内各部门的数据处理、部门 (系统) 间的数据交换、信息传递都需消除手工“二次录入”现象;提高数据处理效率, 降低信息使用成本。

管理者对经营活动“实时控制”, 除原有的控制机制外, 更要求经营过程中物流、资金流、业务流与信息流保持协同;数据采集在业务活动过程中, 并予以即时处理、即时反馈, 确保信息使用者始终能够取得与经营活动同步的信息。只有这样, 管理者才有可能依据相关信息实时校正经营活动中产生的偏差, 确保预定目标的顺利实现。

“信息共享”, 在信息系统中属于数据存储、传输问题, 面临的困难是:目前企业内各种专业信息系统均是围绕各个部门的业务分工组建, 各个系统表现为“异构系统”, 即系统标准不同、技术不同、数据处理模式不同、构建时间不同等等。“实时控制”, 在信息系统中, 涉及数据采集、加工和传输等问题, 面临的困难是:数据采集与业务活动脱节 (如会计信息系统数据采集从记账凭证开始, 需等原始凭证汇集到会计部门后才能实施) , 以及“异构系统”间的信息传输。

“信息共享”、“实时控制”, 表面是技术问题, 是各种“异构系统”问题, 实质上是管理理念和管理战略问题。这里的管理理念和管理战略问题, 具体体现为企业内部的业务分工和部门设置问题, 即业务流程集成是解决问题根本所在。只有解决了原有业务分工妨碍信息化的问题后, 才是信息技术方面的问题。

从企业整体思考, 会计业务与经营管理集成的实质, 是打破企业现有的组织机构框架, 依据信息化要求重新规划、设置企业的职能部门, 将生产和经营管理业务与重构后的组织机构进行匹配。因为, 业务流程集成意味着业务流程整合和重构;而业务流程遵从、受制于职能部门分工。若欲重构业务流程, 实现业务集成, 就应改变现有的职能部门分工机制。在业务流程集成的过程中, 原有的职能部门, 有的不复存在, 有的业务范围发生改变;与此同时, 也需产生新的部门。

业务流程集成具体又表现为企业内部部门之间业务的结合点上。一个部门业务流程的“终结点”可能是另外其他部门的“起始点”。从这个意义而言, 业务流程的“终结点”、“起始点”是一个问题的两个方面, 所对会计业务与企业经营管理集成, 从“会计业务”的起始点着眼。

目前, 会计数据进入计算机信息系统的起点是记账凭证, 记账凭证的录入需等到相应的原始凭证进入会计部门后方可进行。手工录入记账凭证的现象, 从手工会计处理模式和电算化的视角无任何异常, 但从会计信息化、企业信息化的视角分析, 记账凭证手工录入属于“二次录入”。这样的业务流程或数据处理模式的负面效应表现为:由于会计业务流程和企业经营活动流程分离, 而带来的会计部门业务与其他部门业务归属和信息传递的延迟, 以及由此而引起的诸多问题。解决这一问题的关键是原始凭证电子化, 记账凭证自动生成。

由电子原始凭证自动 (或经人工简单干预) 到记账凭证自动生成完全可以实现。事实上, 当前会计软件已能对个别业务, 有条件地实现记账凭证“自动化”。因而, 会计信息化的基本问题是原始凭证电子化, 具体可分为两个阶段进行分析:以纸质原始凭证为主体的现阶段;电子原始凭证为主体的社会信息化阶段。无论现阶段还是社会信息化阶段, 从信息化的角度分析, 企业内部统一标准实现原始凭证电子化, 各专业信息系统对“同源”或反映同一业务的原始数据集中采集, 原始档案集中管理, 共享使用, 是实现业务流程集成的合理选择。

以纸质原始凭证为主体的现阶段, 企业内部各专业子系统对“同源”统一采集, 共享使用, 档案集中管理仍然可以成倍提高效率, 改善信息使用的时效性, 以原材料入库业务为例, 相应的原始凭证为“材料入库单”。同一业务的“材料入库单”纸质凭证, 在企业内部至少有仓库、供应业务管理、会计三个部门保管, 如有三个相应的专业子系统就需要分别三次录入。若集中采集一次录入后, 分发给各个专业子系统即可。在数据集中采集的情况下, 适当集中管理的必要性和优越性不言自明。

原始凭证电子化现已起步 (电子飞机票代理、火车票相继推广) , 伴随着社会信息化的发展, 主体原始凭证电子化指日可待。当原始凭证电子化实现后, 问题转化为“异构系统”的集成问题 (社会范围的“异构系统”) 。解决“异构系统”的技术是“中间件”或数据接口, 即通过“中间件”或数据接口将来自其他部门的电子数据采集到会计信息系统之中。但从企业整体出发, 若内部各个专业子系统各自为政, 分别开发直接对接其他子系统的“中间件”或数据接口, 不仅效率不高, 成本高昂, 而且也失去了集成的意义。

依据企业内部业务流程“终结点”和“起始点”关联性、企业内部、外部各种专业信息系统的“异构”、复杂的特性, 以及系统集成的经济性, 科学的方法是企业设立“信息中心”部门, 首先制定出企业内部统一的数据交换标准;其次统一负责企业内部各专业子系统采集原始数据 (对于来自企业外部的数据采集后, 将其转化符合企业交换标准的数据) , 按专业子系统的需要经初级分类后, 分发给相应的专业子系统。各专业子系统从“信息中心”收到“标准数据”后, 将其转化为本系统可以处理的数据;信息发布前本专业子系统的“系统特征数据”转化为企业的“标准数据”, 通过“信息中心”发布。

此外, 会计业务与企业外部环境集成, 涉及与其他经济组织的业务往来和向有关单位、部门提供信息服务两个方面, 相关问题可以通过企业的“信息中心”得以解决。

三、会计信息系统集成实现

会计信息系统集成实现, 可以从多种角度探讨。而本文主要对企业信息系统物理集成、会计信息系统功能集成和数据库集成三个方面进行分析。

(一) 企业信息系统整体构架

会计信息系统只是企业信息系统中的一个专业子系统, 会计信息化只是企业信息化中的一个环节。因此, 会计信息系统只能置于企业整个信息系统的整体之中, 才能达到系统集成的目标, 才能实现会计信息化。

企业信息化是一个过程。在这一过程中, 由于各个专业子系统本身业务特性、系统的构造技术、系统构建的时间等因素的客观存在, “异构系统”现象难以消除, 所以, 系统集成并非是“消灭”“异构系统”, 而是在承认“异构系统”的基础上, 对专业子系统进行优化, 为“数据共享”提供平台。从这一意义上分析, “松散耦合”是实现企业信息系统集成理性选择。综合相关研究的成果, “松散耦合”企业信息系统构架, 其中, “企业级平台”、“专业级平台”的框架理念值得肯定, 但“企业级平台”功能, 多围绕信息用户构架, 而忽略了“同源数据”采集过程的优化和集成。

改进后企业信息系统构架如图1所示。企业整个信息系统构架仍然分为“企业级平台”和专业子系统两个层次。

“企业级平台”围绕“信息中心”组建, 主要有“系统管理”、“信息平台”和“采集分发”三个板块。“系统管理”板块, 主要功能是保持企业信息系统的正常运行, 协调“企业级平台”和专业子系统之间, 以及专业子系统之间的数据交换关系。“信息平台”是各专业子系统面向所有信息用户的平台;各专业子系统, 一方面利用“信息平台”向用户发布信息, 另一方面又通过“信息平台”获取其他专业子系统提供的信息。“采集分发”采集企业经营活动过程中的原始数据, 经初步分类和必要技术转换后分发给相应的业务、统计、会计专业子系统。

各专业子系统集成后, 发生两方面的变化。第一, 原始数据由“手工录入”为主转化为自动从“企业级平台”收集。第二, 增加了与“企业级平台”进行数据交换的组建“数据接口”。

(二) 会计信息系统的构架

会计信息系统的构架主要从数据接口、功能模块和数据库三个方面分析。

1. 会计信息系统的数据接口。

GB/T19581—2004《信息技术会计核算软件数据接口》, 是针对会计软件与审计软件之间数据交换中“二次录入”问题提出的数据接口。这一标准对“会计核算”软件具有指导意义。本文中的“数据接口”虽然是针对会计信息系统与“企业级平台”之间的数据交换问题提出的标准, 但其中涉及“会计核算”信息交换, 所以, 它应以符合国家标准为前提。

2. 会计信息系统的功能模块。

会计信息系统集成的目标之一, 就是改变当前会计信息系统以财务会计的“会计核算”为中心的现状, 实现财务会计和管理会计共同信息化。依据财务会计和管理会计的内容和管理过程的阶段性, 结合信息系统的特殊性, 可将会计信息系统划分为会计核算、控制、决策支持和系统管理四大模块。

会计核算模块的基本功能是收集、处理、提供经营活动的信息。对“正在进行的”实施“监控”、对“已发生的”予以“反映”, 涉及财务会计、管理会计中责任会计和成本管理的相关内容。会计控制模块具体分为“事前控制”和“事后控制” (事中控制集成会计核算模块) ;前者包含预算、标准和定额处理, 后者主要对进行后的分析、评价。会计决策支持模块, “用来帮助会计问题决策者, 应用会计信息和其他信息, 采取适当的模型来解决半结构化和非结构化问题”。系统管理保持会计信息系统的正常运行。

3. 会计信息系统的数据库。

会计信息系统集成后, 会计核算、控制、决策支持和系统管理之间有着依存关系, 但相对独立, 自成“系统”, 各自分别有着不同的数据来源, 总体分为来自“企业级平台”的数据、来自会计信息系统其他模块的数据、来自本模块的数据。会计信息系统的数据设计, 在共享系统外部数据的基础上, 按照消除系统内部“冗余”, 充分利用资源的原则, 将数据库分为:系统管理数据库、会计法规和准则数据库、会计业务数据库;其中, 会计业务数据库按模块进一步划分为:核算业务数据库、会计控制业务数据和会计决策支持数据库。

摘要:会计信息系统集成, 就是要解决会计电算化过程中出现的问题, 推动会计信息化的实现, 提升会计系统的整体水平。本文通过对会计业务流程集成和会计信息系统集成两方面进行了有益的探索, 为实现会计信息系统集成提供一定的借鉴。

关键词:同源数据,电子原始凭证,信息中心,松散耦合

参考文献

〔1〕刘卫东, 宋佳兴, 方晓彤.一种信息系统集成方法〔J〕.计算机科学, 2005 (5) 67-70.

〔2〕陈新跃, 向阳, 王茜.跨平台下的会计信息系统集成模式研究〔J〕.山东科技大学学报 (自然科学版) , 2003 (3) 32-35.

〔3〕李扬, 陆南燕.图情档一体化系统与现代企业信息管理系统集成构建高新企业知识管理系统〔J〕.现代情报, 2006 (9) 182-184.

〔4〕杜天宇.价值链会计与网络会计比较〔J〕.会计之友, 2007 (10) 67-68.

信息系统集成质量管理论文 篇5

1计算机信息系统集成的特征

在当今各种计算机系统集成的项目中,每个系统集成项目都是千差万别的,但系统集成项目的本身,还是具有一定相同点的。

1.1都具备多学科的合作性

传统的计算机信息系统集成项目都要求多种学科的相互配合,比如计算机的系统编程、数据库的信息技术、通讯技术和通信安全技术以及电子设备接口技术等。

1.2独立创造性

虽然现在很多计算机的系统集成项目早已被商业化,但是由于每一个系统集成项目和集成工程都不一样,所以必须要对其进行量身定做,每一个项目工程都带有自己独特的一面。

1.3后期可见性

计算机信息系统集成的最大特点,是具有后期的可见性,在一般情况下,要等到实施最后,用户们才可以知道整个计算机系统集成的具体情况。

2计算机信息系统集成的项目管理

计算机的信息系统集成的覆盖科学面广、集成项目之间的关系复杂,怎样才可以有效的进行计算机项目管理,是决定整个项目成败的关键所在。对计算机信息系统集成的管理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2.1进度的管理

在整个计算机系统集成中,管理的关键就是对进度的管理,这对计算机系统集成的项目管理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经过对工作排序和工作周期的调整和确定,进度管理可以在满足项目时间的要求下进行,让所有计算机资源的配置以及成本达到最佳状态。

2.1.1在对计算机系统集成进行进度管理时应该注意的几个问题。

计算机信息系统集成项目管理对整个进度的控制管理是一个非常复杂和不断变化的过程,想控制好这个过程,要首先考虑到以下几个基础方面:

(1)从整个计算机信息系统集成项目的调研到整个系统的交付使用,在这个过程中,因为信息系统集成的特殊性、工作的不稳定性以及技术人员的差异性,造成了对计算机系统集成项目的不可控因素,项目的进度会和之前预定的WBS产生一定的差别,所以,在整个计算机的系统集成项目中,作为项目的负责人,必须要在每个不同的阶段更新WBS和甘特图,来控制好项目的整个过程。

(2)因为系统集成项目都是由每个不同子项目和不同功能共同构成的,但这些项目以及功能又不是单独孤立的,它们之间有着很多交叉联系,所以必须要规划好项目和各个子项目之间的具体实施步骤,最好的方法是使用自然流程来对其进行开发集成。

(3)要充分合理应用各种管理软件。比如:在建立好一个甘特图之后,可以通过系统集成项目的各种管理软件获得项目的关键途径,在项目的整个进程中要随机应变,及时解决在系统集成项目进程中的各种突发事件和任务。

(4)对系统集成项目要有规划管理。这里指的规划就是反应在WBS中的项目和进度分解。在整个项目实施的过程中,可以有效防止进程进入一个混乱状态,避免了不必要的时间以及人力物力。

2.1.2在项目管理中必须注意的问题。

在对计算机系统集成项目进行管理之前,必须要对其有一个总计划,然后再细分成为月工作计划与周工作计划,项目计划要灵活运用和控制,对无法证明的任务要在安排进度中充分考虑到。同时,在计划管理过程中必须注意下面几点要求:

(1)因为系统集成项目影响整个进度的原因比较多,所以计划不能一成不变,要根据实际情况作出调整,要将出现的问题记录下来,通知给有关人员。

(2)当计划的草案制定出来之后,必须要由相关工作人员共同讨论和确认,防止可能出现的错漏和疏忽。

2.2项目质量的管理

在计算机信息系统集成项目质量管理上面,它不仅仅限于单个子系统的质量管理,多数情况下,它主要是针对系统进行一个全局的监控和管理,例如整个设备的选择以及对新产品的性能掌握。以指挥调度系统的调度交换机为例,生产厂家必须根据用户对产品的选择和配置来提出解决方案,同时,还要注意站在系统集成的角度上,考虑所选设备对整个系统以及软件开发的影响。

对于项目质量的管理,有下面几点:

2.2.1制定质量标准。对质量标准的要求是无止境的,而且要付出一定的代价,同时还要将质量要求作为一个明确的标准,达到了预期目标才算通过,如果没有达到预期目标,就要进行返工,现在的系统集成项目层出不穷,可对质量标准的统一却一直很模糊,要么就是缺少可操作性。其实不然,对系统集成项目质量标准的制定是多方面的。

2.2.2项目的质量管理。对于系统集成项目中的各个子项目而言,必须要安排一名专业的工程师,从不同方案、选型招标、合同以及技术实施进行全程监控,确保可以在每个环节能够在预期的质量标准和期限内完成。

2.3项目的文档管理

一个合格的项目文档会给管理人员提供极大的帮助和便利,同时还可以帮助管理人员及时发现在项目中出现的种种问题,可以总结出实施过程中的经验和教训,为以后的项目管理打下坚实的基础。

3计算机信息系统集成管理的过程

在对计算机信息系统集成管理过程中,可以分为以下三个阶段:

3.1开始阶段

信息系统集成管理的初始阶段是整个管理中的第一个阶段,它的主要目的是为了确定项目范围和衡量项目是否成功的一项准则。初始项目阶段具体包括了指定项目经理;生成合法的定义书;形成一个由集成商与客户双方同意的项目管理计划等。

3.2执行阶段

在系统集成的执行阶段,项目团队的产生、检查项目定义和服务,最后,在与客户达成一致的进度内提供一个交付物。在整个计算机系统集成项目中,工作和支出基本上会出现在执行阶段,执行阶段的具体工作包括了:协调人员与其它资源;确定项目范围;确保项目质量。对整个项目的进度、绩效作出测评,还要在必要的时候作出纠正行动。给出最后准确的成本估算。

3.3结尾阶段

在系统集成的结尾阶段,所有的工作已经完成,开始了有步骤的交接工作,确保客户的期望被满足,同时还要保证系统集成项目的完成对将来的业务有着积极向上的影响。结尾阶段的具体工作包括了:合同的清算,将项目资产还给客户,将项目正式交接给客户;将项目中的资源转到其他项目组或者返回单位;对系统集成项目进行总结,对项目文件中的重要文件进行整理和存档。

4结束语

信息集成系统 篇6

摘要:本文对煤炭企业信息数据的特征从安全性、动态性、多样性、关联性和复杂性等方面进行了分析,提出了基于数据仓库的煤炭企业信息数据集成模式,并就其在淮北矿业集团的实施进行了分析,对其他大型企业实施数据集成有较强的参考意义。

关键词:煤炭企业信息系统数据集成淮北矿业集团

0引言

近几年来我国煤业集团进行了大规模的兼并重组,实行了大集团、大公司化的改革,企业规模的急剧膨胀虽带来效益的相应增长,也造成了“大而全”、“规模不经济”的局面。究其原因,管理模式较生产规模的相对落后是很重要的一方面,由于企业资源充裕,国家扶植,造成了能源企业在一定程度上的粗放经营和凭生产经验作管理的不符合市场经济的做法,往往忽视管理的科学性。因此有必要采用一种新的、适合目前我国煤业集团企业实际情况的先进的管理模式,以促进我国煤业集团的加速发展。

引进设计具有本企业特征的管理信息系统是当前各大煤炭企业进行科学管理的重要途径,并已经取得了显著的经济社会效益。煤炭信息化的一个重中之重是煤炭产运销存财管理信息化,这几方面对煤炭企业提升经营管理水平和效率,提高决策能力具有至关重要的意义。但煤炭企业集团规模庞大,生产地点分散,信息种类繁杂,如一个煤炭企业中存在生产监测系统、运输机集控系统,煤位、水位监测系统、井下运输信号集中闭锁系统、井下移动通信系统、人员定位系统、工业电视系统、煤炭运销系统、物资供应系统、资金结算系统、医疗管理系统和住房基金管理系统等。由于这些系统历史上并不是同时引进使用的,造成各种信息系统之间相互隔离,造成所谓的“信息孤岛”现象在煤炭企业中普遍存在,各种资源信息不能共享。在这种背景下,煤炭行业信息工作的现状已不能适应信息化的发展趋势,如何依据煤炭企业信息系统数据特点,设计数据集成的最优模式,通过数据共享来加强内控降低成本已经成为我国煤炭行业提升管理水平的迫切需要。

1煤炭企业信息系统数据特点

煤炭企业信息数据反映煤炭企业各种活动状态、特征的信息,是对企业活动的运动变化、相互作用、相互联系的真实反映,包含知识、资料、情报、图像、数据、文件、语言、声音等各种形式,它随着采购、库存、生产、运输、消费等活动的产生而产生,是整个企业生产经营活动顺利进行所不可缺少的条件。

煤炭企业信息数据除了具有一般信息的基本属性,还具有自己的一些特点,主要如下:

1.1安全性信息数据要求高。安全是煤炭生产永恒的主题,随着煤炭采掘的进行,巷道状况受到矿山压力的影响而不断变化,采掘作业环境也随之而变,煤炭生产安全问题尤为突出;同时,煤炭企业生产安全另外一个重要保障是煤炭物资的质量可靠性,大部分物资必须具备特殊安全性能和使用许可。因此,煤炭生产和物资采购中对安全方面的信息数据要求较高。

1.2信息数据的动态性。煤炭生产过程属于流程型生产,煤炭资源经过固定的工艺流程连续不断的经过一系列设备和装置被采掘出来和加工成产品,生产活动连续进行,不能中断。另外,受自然因素制约影响,煤炭工作地分散,生产环境较差,缺货所产生的补给时间因上下井和工作地较远等原因比其他行业要长,导致缺货成本较大,客观上要求煤炭物资供给的及时性和连续性,在管理信息系统中表现为动态性信息。

1.3信息数据的多样性。煤炭生产过程的复杂性决定了煤炭信息数据的多样性,包括安全信息、物资信息、地质信息、生产信息、运输信息、再加工信息、销售信息、人员信息等等不一而足;从其稳定程度来看,又有固定信息、流动信息与偶然信息等,从其加工程度看,又有原始信息与加工信息等;从其发生时间来看,又有滞后信息、实时信息和预测信息等。在进行煤炭企业管理信息系统规划时,应根据不同种类的信息数据进行分类收集和整理。

1.4信息数据的关联性。煤炭企业生产经营活动是多环节、多因素、多角色共同参与的活动,目的就是实现煤炭的节约开采和安全供给,因此在该活动中所产生的各种物流信息数据必然存在十分密切的联系,如地质信息、采掘信息、运输信息、储备信息、需求信息间都是相互关联、相互影响的。这种相互联系的特性是保证煤炭企业各子系统、供应链各环节以及企业内部系统与企业外部系统相互协调运作的重要因素。

1.5信息数据的复杂性。煤炭物资品种繁杂,需求总量大、多层级储备、使用地点多变、连续不间断供应等特点使煤炭信息数据复杂多变;同时,煤炭信息广泛性、联系性、多样性和动态性也带来了煤炭企业信息的复杂性,企业管理者需要对不同来源、不同种类、不同时间和相互联系的煤炭信息进行反复研究和处理,才能得到有实际应用价值的信息数据,去指导实践活动,这是一个非常复杂的过程。

2煤炭企业信息系统数据集成模式的选择

煤炭信息的上述特点决定了煤炭企业信息系统构建的首要任务是设计科学的数据集成模式。当前在企业中应用比较成熟的数据集成方案有重新规划、企业应用集成和数据仓库。

2.1数据集成的模式

2.1.1推到重来,重新规划实施。但这对于一个已有众多系统正在应用的大型煤炭企业集团来说,显然是不可行的。

2.1.2 EAI,即企业应用集成。它是将基于各种不同平台、用不同方案建立的异构系统应用集成的一种方法和技术。它强调的是应用层面的集成,各系统之间数据实时交互处理,实现不同业务部门之间的协作,是企业信息化应用的高级模式。但其实施费用高,开发周期长。

2.1.3数据仓库。即根据企业决策的需要,通过数据抓取、挖掘等工具,将异构系统的数据抓取并进行分析处理,形成对企业决策有用的信息,从而达到决策支持作用。

2.2适用于煤炭企业的数据集成模式从煤炭企业生产经营活动的特征分析,本文认为目前国内煤炭企业应该选择数据仓库的信息集成模式。理由如下

2.2.1在信息集成方面,煤炭行业的信息流有自身的特点,如底层信息来自现场设备、PLC系统等基础自动化层的数据采集,具有数据量大、种类繁多、处理困难,与信息准确、实时性强、处理快速的生产操作要求相矛盾。为实现企业目标,必须集成处理包括实时监测信息、辅助管理决策的长期信息以及原煤及成品煤的质量信息等在内的众多信息,这种集成难度很高。数据仓库是一个面向主题的、整合的、稳定的、并且时变地收集数据以支持管理决策的一种数据结构形式,可以有效解决煤炭信息集成时遇到的这些问题。

2.2.2煤炭企业生产过程环节众多,所需要的配套系统也繁杂,因此在生产过程中各个业务环节都将产生大量的信息,如果分散处理,必将会产生大量的信息孤岛,虽然在某个业务局部会提高效率,但其直接后果就是形成更大的集团信息壁垒。作为集团化运作,其规划效益的产生就是要通过不同系统之间和不同数据格式之间的信息共享与交换,快速反映企业经营的方方面面,使得企业经营对外能够快速响应竞争要求,提高处理突发事件的能力,对内能够快

速调配各类资源,使得成本最低,效益最好。数据仓库紧耦合的数据集成将各个数据源的数据预先集成,并存在共享库中,供用户直接查询和分析,从而提高系统共享程度,解决信息孤岛问题。

2.2.3由于煤炭企业信息数据来自安全、采掘、加工、储备、物资、运输和市场等多个方面,数据来源多样,数据类型异构化程度较高,给数据集成带来了困难。数据仓库在处理异构数据源方面有着独特的优势,不仅能集成规则的数据,还能够集成半结构化和无结构化的数据;不仅能够将现有的数据集成起来,还能使得系统方便的加入最新的数据,从而进行系统数据的更新,从而满足煤炭数据的动态性需求。此外,这种数据集成方式还能够将地理上分布于不同区域的煤炭企业数据集成起来,并向用户提供一个统一的数据访问接口以方便使用,从而有效解决了数据分散问题。

3面向数据集成的淮北矿业集团管理信息系统构建

3.1淮北矿业集团数据集成管理现状淮北矿业(集团)有限责任公司坐落在安徽省淮北市,集团现有总资产253亿元,员工9万余人,生产矿井16对,在建、筹建矿井5对,核定年生产能力2789万吨,年产精煤750多万吨,年入洗能力1500万吨,是华东地区最大的冶炼精煤生产基地。近几年,集团信息化工作作为企业重要的管理手段得到的高度重视和长足发展。在硬件建设上,已建成覆盖全矿区的高速光缆主干网,光缆皮长近600公里、网络交换路由设备65台套、服务器50台套(其中小型机6台)、防火墙28台。在软件应用上,建立了集团级财务管理系统、资金结算系统、人力资源管理系统、设备管理系统、物资管理信息系统、煤炭销售管理系统、全矿区分布式安全信息监测预警系统、办公自动化系统等诸多信息系统,并在实际工作中发挥着重要作用,有力促进了企业的快速发展。

就像很多企业一样,淮北矿业集团在发展信息化的过程中,由于缺少总体规划,导致“信息孤岛”林立。随着企业的不断发展壮大,企业的组织机构、业务流程、管控模式等都在发生着变化。“信息孤岛”的存在给企业管理带来的负面影响逐渐显现,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3.1.1数据的一致性无法保证。由于信息定义与采集过程彼此独立,同一数据可能在不同的应用中不一致。

3.1.2信息不能及时共享和反馈。由于信息分散在各个不同系统之中,各系统之间没有信息传递的和共享的平台,因此,信息不能及时充分共享和反馈,导致资源大量浪费。

3.1.3信息需要重复多次的输入,导致信息失真。对信息的多次采集不仅导致大量额外劳动,更重要的是容易导致数据失真,信息利用价值降低。

3.1.4由于信息的共享性、时效性差,不利于对数据进行挖掘分析,从而降低决策质量和效率。

这些日渐成为企业信息化发展的“瓶颈”问题,乃至影响到整个企业的进一步发展壮大,因此必须加以解决。

3.2淮北矿业集团信息系统数据集成方案淮北矿业集团通过考察、调研、收集分析资料并向有关专家咨询,结合淮北矿业集团信息化应用现状和煤矿生产经营特点,对淮北矿业集团信息集成方式达成了共识,即:由于煤矿生产经营的特殊性,真正意义上的ERP无法实现,且各业务系统的关联不紧密,绝大多数业务对数据的实时性要求不严格。而企业最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是对各系统中最关键的数据进行分析、挖掘、分析,达到监控企业运行,保障企业经济运行平稳的目标。因此,集团最终确定了以数据仓库为最终方案并选择了上海宝信作为合作伙伴,经过认真研究后,提出了中心资源库的数据集成方案,如图1所示:

方案中,通过建立一个中心资源库,进行数据抓取,将目前各个应用系统的异构数据及集团公司网站、子网站及外部互联网上的数据根据需要抓取,放到中心资源库中,再通过数据挖掘工具对中心资源库中的数据进行挖掘分析,展示在一个综合信息平台上。企业的企业高层领导、决策参谋机构及有关部门通过企业综合信息平台获得企业决策所需数据,从而达到决策支持目的。

3.3淮北矿业集团信息系统的实施效果2006年8月,淮北矿业集团中心资源库建设正式开始,经过一年多的开发和不断修改、补充、完善、调试、试运行。项目在2007年底结束并投入正式运行。通过一年时间的正式运行,项目基本达到了预期目的。总的来说,实现了以下几个方面的功能:

3.3.1决策支持功能。这是本项目最主要的目的。首先集团高层管理人员及决策支持部门提出关键信息需求,信息技术部门根据需求定制抓取内容。目前,物资管理信息系统、营销管理信息系统、生产调度信息系统数据均采取ETL工具直接抓取,财务管理信息系统由于对数据保密的特殊要求,采用系统定时推出数据,再通过ETL工具抓取的方式。数据抓取后放到中心资源库中,将集团公司经济运行相关数据通过OLAP进行切片和切块(Slice and Dice)、钻取(Drill)、旋转(Rotate),达到对数据信息的挖掘和分析,并且采用数据、图表(饼状、柱状、曲线、趋势、分布图等)方式进行展现。比如,在产量指标上可以通过表格方式看到集团公司当天总产量、分矿产量、当月产量、历年同月产量、分矿历年同月产量等等。在物耗指标上,可以看到当天物资消耗情况、分矿物资消耗情况等等,只要有异常情况,立刻能够显示出来。同时,以上数据还能够以柱状图、条形图、饼图等图形形式显示,非常直观且便于对比及进行趋势分析。

3.3.2丰富门户网站内容。淮北矿业集团内部门户网站很早就已建立,但由于缺乏维护,内容更新慢,功能少。而集团下属各单位、各部门都建立了各自独立的网站,且内容丰富、更新及时。对各子网站及外部网站的数据抓取也是淮北矿业集团数据集成应用的一项重要工作。项目组采用一种叫“e-paw”的技术,将集团公司各子网站及外部网站的内容,按照需求抓取到集团公司门户网站的不同栏目上,实现了数据的及时更新,门户网站的内容和及时性得到了保证。

3.3.3基于门户网站的一站式登录。采用“ePASS”统一认证系统,将办公自动化系统、电子邮件系统、综合信息平台、生产调度系统、机电运输管理系统、绩效考核系统、计划管理系统、企业短信平台等子系统集成到门户网站中,实现了“一站式”登录。即只要登录门户网站时输入一次用户名和密码即可实现所有子系统的登录,工作效率有了较大提升。

4结论

由于生产经营活动的特殊性,煤炭企业数据来源多样、数据结构复杂,容易造成“信息孤岛”问题,给企业生产经营决策带来困难。本文通过分析煤炭信息数据特征,提出了基于数据仓库技术的数据集成模式,并就其在淮北矿业集团的应用实践进行了分析,论证其应用的可行性和实施效果。

参考文献:

[1]李焕荣,杨鉴淞.大型煤炭企业物流信息系统的设计[J]中国煤炭2007,33(5):27—28

[2]陆卫国,卢国斌,黄晓丽.管理信息系统在煤炭工业中的应用[J]辽宁工程技术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8,5:260—262.

医院信息系统集成关键要素 篇7

第一点, 医院的信息化建设是一个长期的、不断完善和不断深入的平衡的循环过程。只要患者的需求在提高, 医疗服务形式在增加, 医疗环境在变化, 经营理念在更新, 技术在发展, 这个循环就不会停止。随着每一次循环, 医院的数字化的程度在加深, 而范围在扩展。

改变。根据医院的发展目标, 确定需要优化的流程、改变的工作方式和需要的信息。

构建。根据改变阶段确定的用户需求, 建立系统需求, 即系统需要提供的以支持医院业务运作和管理要求的功能, 以及数据支持。在系统需求的基础上采用适合自己特点的方式构建应用。

运行。医院服务的特殊性使客户对业务连贯性有苛刻的要求, 因此需要建立一个稳定、安全、可靠的及可伸缩的环境, 保证应用的正常运行。

利用。使用业务智能化解决方案, 通过对数据的分析, 使管理者方便即时地获取有助于了解、分析医院的运作状况的信息。在这些信息的基础上, 管理者客观的发现和判断问题, 并制订和调整医院目标。

第二点, 一个成功的数字化医院的建立是在先进的信息技术和产品的支持下, 通过符合医院发展目标和战略的业务流程的重组来获得实现, 而不是仅仅通过现代信息技术对人力工作和纸张的简单取代, 其核心的内涵是改进和优化。例如, 对病历而言, 数字化医院要实现的是数字化的病历, 而不是病历的数字化;对流程而言, 数字化医院要实现的数字化的流程, 而不是流程的数字化。

基于上述考虑, 下列因素将作为医院对医院信息化建设关键要素:

系统的生命周期。HIS系统应该具有先进的技术, 清晰的和代表技术发展趋势的架构设计, 以保证该HIS系统能持续的得到发展和演进, 即能不断扩充新的特性和功能, 融合进新的技术。随着数字化医院实践的深入, 管理手段的不断丰富, 医疗环境的不断变化, 病人对医疗服务要求的提高, HIS系统必须能在不影响其重要质量属性 (性能、稳定性、可靠性等等) 的前提下, 可以不断的加入新的功能, 扩展新的模块, 来适应这些变化, 以保证医院数字化的循环过程的进行。

系统能体现业界对数字化医院的最佳实践。产品能反映数字化医院实践中所取得经验和成果, 包括:对流程的最佳实践、管理的最佳实践、医疗服务质量管理的最佳实践、知识管理的最佳实践等等。

系统的开放性。可以使用第三方的工具来访问和利用在此产品上建立的系统中的数据;可以利用现有系统的功能或服务来组建新的应用;医院可以利用该系统提供的架构作定制化开发。

系统提供良好的集成能力和集成机制。HIS系统可以同第三方的系统集成, 包括数据的集成、功能的集成、流程的集成和安全的集成。

系统具有良好的弹性。HIS系统提供工具, 以方便医院对产品的界面、流程、数据和规则做适应性的修改。

系统具有高品质的质量属性。HIS系统具有良好的稳定性、可靠性、安全性及性能以保证业务连贯性。

系统选择的几个重要要素如下:

以病人为中心, 以服务为重点。以给病人提供优质的服务为目标建立医院的临床业务过程和管理过程, 突出服务的概念, 即一线为病人提供服务, 支持业务过程为一线人员提供服务。HIS系统数据模型要围绕实现这一理念而构建。

优化工作流程, 自动化工作过程。以工作流程为驱动的数字化医院解决方案有别于传统的解决方案。通过跟踪, 监控当前活动, 自动驱动下一任务的执行, 将传统方案中线性的被动任务, 变成了动态, 可管理的过程。

以信息共享核心。医疗服务是高度的智力活动, 需要大量的和准确的信息及知识来支持这一活动。现代医学技术的发展提供了丰富的检测手段来获得病人的准确情况;病人的病史资料对诊断和确定治疗方案有着宝贵的价值;对疾病成功的诊断和治疗过程是知识财富。数字化医院的首要任务是让医疗服务提供者获得准确的病人信息。

开放集成。任何一家的HIS系统不可解决医院所有方面的应用需求, 医院需要选用第三方的一些产品;出于信息共享和合作关系, 医院需要与其它医院、供应商的系统集成。用中间层技术集成平台实现无缝地与其它系统快速集成。包括:数据集成、功能的集成和流程的集成。

管理信息财富, 充分利用知识。信息容纳了知识, 知识产生明智的行为, 因此数据是医院的宝贵财富。医院信息系统对医院业务过程和管理过程产生的所有的数据进行管理, 并提供数据分析工具, 帮助医疗服务提供者和管理者有效地作出基于循证的决策。

中小企业信息集成系统研究 篇8

随着市场竞争的加剧, 企业对信息的关注和需求越来越迫切, 企业需要收集来自内部和外部的信息, 并对这些信息加以有效的利用。对信息的收集、筛选、分类、比较、整理, 从而实现信息功效的这一过程被称为信息资源的整合。信息资源的整合是企业整体资源整合的一个方面, 也是企业提高管理水平和效率, 获取竞争优势的关键因素。

信息资源的整合不仅是大中型企业, 同样也是中小企业亟待解决的问题。目前, 我国中小企业正处在快速发展期。截至2011年5月, 我国中小企业数已超过4 000万户, 占全国企业总数的99%以上, 中小企业工业总产值、销售收入、实现利税分别占总量的60%、57%和50%, 中小企业大约提供了75%的城镇就业机会, 在20世纪90年代以来的经济快速增长中, 工业新增产值的76.7%来自中小企业。因此, 通过解决中小企业信息资源整合, 进一步促进中小企业发展有着十分现实的意义。

2 构建中小企业信息集成系统的设想

针对我国中小企业信息资源整合的需求和现状, 笔者认为可以借鉴会计信息系统应用和ERP信息集成的思想, 构建中小企业信息集成系统。该系统通过生成反映企业业务流、资金流的信息链并加以整合, 从而发挥信息的集成效应。

企业信息集成系统与会计信息集成系统既有联系又有区别, 两者的联系是无论是企业信息集成系统还是会计信息集成系统, 财务人员都将在其中起关键作用;两者的区别是会计信息集成系统的目的是满足企业对会计信息的需要, 业务信息模块只是起辅助作用的模块;而在企业信息集成系统, 各个模块都只是信息链条的中间环节, “产品”是会计信息、业务信息集成整合后的结果, 信息资源最终实现共享。

在企业信息集成系统中, 各个模块从各自独立的系统转化为整体系统的有机组成部分, 互相支持, 信息传递实现实时性、一致性和系统性, 经过系统集成并共享后, 信息有效性和信息的价值明显提升。

3 财务人员的角色定位

构建中小企业信息集成系统, 财务人员应在其中发挥关键作用, 主要有以下几方面考虑:

(1) 会计的职能之一就是为企业决策提供信息支持, 包括对信息的收集、整理、分析。在战略成本管理、平衡积分卡等现代管理理念的冲击下, 财务人员从只关注财务信息、报表信息转变为开始关注订单数量、生产能力、客户满意度等全方位的企业信息, 结合各种财务指标和非财务指标为企业决策层提供更全面、更可靠的决策支持。

(2) 财务业务一体化是会计发展的趋势, 财务人员的工作将向业务端延伸, 不再是事后处理分析, 而是在事前就开始进行参与与控制。“因解决‘业务问题’需要了解企业的战略、业务过程、组织结构、计量标准等情况, 财务人员无法得到所需信息, 就将视野局限于‘会计问题’而不是‘业务问题’。这种隔阂可能导致业务过程管理与会计工作之间不必要的紧张关系。解决这问题的一个较好办法就是建立一种新的会计体系结构, 使得财务人员能参与制订和实施整个业务处理过程的处理规则。”

(3) 作为企业信息化建设核心组成部分, 会计信息系统率先在各个企业得到成熟的应用, 财务人员的电算化知识技能得到深入普及。

中小企业信息集成系统的应用在一定程度上打破了财务人员的传统角色定位, 现行的财务岗位是根据财务固有的职能, 如稽核、出纳、核算等划分, 在企业信息集成系统内, 记账人员直接负责业务模块的数据录入;财务分析人员转变为对企业整体的信息分析;财务人员将更多地参与到业务中去, 参与业务流程的优化, 分析业务活动, 从企业层面提供决策信息。通过财务人员角色的转变, 实现财务系统和业务系统的无缝连接和信息集成, 财务人员关注的不再是分割的财务信息和业务信息, 而是企业整个信息链。

4 构建中小企业信息集成系统的思路

构建中小企业信息集成系统, 具体有以下步骤:

(1) 定义信息需求。确保信息系统能够满足管理层所关注的各类信息需求。按照1994年美国注册会计师协会财务报告专门委员会发表的综合报告指出, 管理层的信息需求“主要包括以下五类: (1) 财务和非财务数据; (2) 企业管理人员对财务和非财务数据的分析; (3) 前瞻性信息; (4) 关于管理部门和股东的信息; (5) 企业的背景信息。”

(2) 设计优化业务流程。信息系统中信息的传递也是信息处理的过程, 系统设计应既保持与原有业务流程的衔接, 又要从提高信息效率和信息质量着手, 优化业务流程。应该注意到的是现有的会计信息系统已经包括存货与仓储、应收模块、应付模块、预算控制等涉及业务信息的模块。但这些模块的设计与开发是从满足会计核算和会计分析角度出发, 而新的企业信息集成系统应从业务流程的角度重新设计和开发, 满足业务部门使用环境和对信息的需求。

(3) 利用系统各业务模块生成信息数据, 按对应的标识进入信息集成模块, 生成企业信息链。企业初始信息的生成在各业务模块完成, 每项信息都被赋予特定的标识, 按照标识归类;在信息集成模块, 信息通过关联的标识再次组合, 生成完整的业务信息、资金信息信息链。信息集成模块同时也承担会计信息生成的职能, 会计信息是业务信息、资金信息另一种形式的反映, 是对业务活动用会计语言的描述。

5 结语

中小企业信息集成系统是解决中小企业信息资源整合的一种方案, 与ERP系统相比, 它侧重于整合企业资源的一个方面———信息资源, 同时避免了ERP系统应用的一些限制, 在中小企业实施和应用相对容易。从发展的观点来看, 随着中小企业规模的扩大和技术进步, 以及对供应链资源、人力资源等企业资源整合的需求, 采用ERP等先进的管理信息系统仍是企业提升管理能力和竞争实力的趋势。

参考文献

[1]陈虎.会计流程再造的集成网络财务系统研究[D].南京:南京理工大学, 2005.

[2]胡仁昱, 褚彦淑.如何突破中小企业ERP选型难[J].财务与会计, 2009 (16) .

[3]王钰.ERP在中小企业的应用分析[J].价值工程, 2011 (2) .

[4]张同.实时会计信息系统的集成与优化[J].财政监督, 2007 (8) .

浅析办公综合信息系统集成 篇9

办公综合信息系统的集成应基于计算机与通讯理论与办公实践相结合的设计理念。在系统的稳定性、可操作性、实用性的基础上满足各个终端的使用需求, 同时满足管理方便、简洁的要求, 确保办公综合信息系统能够真正实现为客户的服务。

从办公综合信息系统的设计理念上具体看, 包括了两个方面, 一是适当的环境, 即能够为使用终端与管理、维护端正常使用的物理环境, 同时能够适用于网络安全使用。二是配置公共资源的服务体系。对综合信息系统中的使用、管理、维护等环节进行有效的规划、研发、使用、维护, 实现客户端、信息资源、权限、配置等多方面的统一有效管理, 实现统一的管理端口, 达到后台管理统一化与终端服务个性化的统一。

2 系统构架

办公综合信息系统的构架应基于标准的系统应用与物理安全环境, 同时实现标准、统一、合理的构架体系, 实现业务开展的需求, 客户终端可以根据自身需要选择单项业务与组合业务的开展, 在规范的综合信息系统平台上实现网络办公的需求。

3 系统功能设计

该系统实现了用户身份、资源、授权和配置的综合管理, 使各项管理更规范、更高效。

根据业务需要设计了如下功能模块:

公文流转:

按照WFMC等国际标准设计公文流转的工作引擎, 实现公文管理系统中的公文流转系统集成。公文流转系统集成了标准模式下的并发、顺序等功能, 实现满足客户的各种复杂的业务办理需求。并且根据客户的需求实现客户端自定义方式的相关工作需求, 从而达到使用不同客户需求的公文流转系统。

交换公文系统:

用于不同部门间的无纸化电子办公中的公文处理。包括公文起草、公文修改、公文编号、涉密公文管理等等子栏目。并可针对交换的文件进行催办、回执、拒收等操作。

档案管理:

公文运转完毕, 进行归档, 公文将归到部门档案室管理系统。部门档案室管理系统管理本部门的档案, 进行档案的基本操作, 最后移交到档案馆;档案管理系统管理档案, 将归档的档案、案卷进行整理, 最终形成可以供单位查询、借阅的标准档案。

信息公开:

信息公开与发布是办公信息系统中信息资源管理的环节, 是客户端及外网客户查询的重要平台, 信息发布系统能够轻松构建OA系统的信息内容, 同时, 具有管理统一化与子栏目个性化的特点。其中, 含有工作动态, 信息发布, 单位日志、相关制度查询、政务信息组织机构管理信息、大型项目监管信息、企业文化等相关子栏目与管理模块。

会务管理与服务:

通过办公信息视同, 实现对于会议场地、会议设备资源等管理, 并通过上述时间管理模块, 实现会议场地的合理有效使用, 并通过信息发布平台实现会议时间、地点、参加人的计划, 并发布会议通知。会务管理与服务模块同时还能够对于可公开的会议内容进行视频、文字等方式的记录, 同时将会议纪要等相关内容发布于信息发布平台上。按照以上需求, 会务管理与服务模块主要内容有:会议时间、地点、参加人、可使用座位数、相关音响、相关视频设备的管理等相关内容。

制定会议计划时, 需要填写会议级别、名称、议题、主要内容、召集部门、会议室、出席人数、人员、主持人等各项内容, 软件会自动判断相关人员、会议室的时间安排是否有冲突并给出提示信息。

另外, 还可以实现对会议的经费、会务人员、办公用品、文件材料、代表、议程等分别进行更详细的管理。

微信平台:

建立微信平台, 随时将会议通知、提醒、待办事宜等消息发送到相关工作人员的手机上, 同时具有反馈功能。

领导活动安排:

发布领导一周的活动安排, 主要功能包括:

定位查询日期, 以万年历的方式显示出来。

创建日程安排:实现办公规范化, 完成日程安排的秩序化, 内容涵盖会议、提醒、例会等相关内容。

日历功能:实现员工个人工作安排的时间有序管理, 提供直观立体的日历表格, 方便员工提高工作效率合理安排个人时间。

日历简表:通过公布于内网中的日历时间安排, 给他人提供个人的时间安排, 便于使用空余时间联络。

时间冲突检查:通过对日程安排、日历功能、日历简表的时间检索, 发现时间冲突的事端, 提示用户, 实现时间的合理安排。

时间提示功能:通过闹铃、短信、微信等方式提示用户日历安排中的时间, 提高工作效率。对于紧急的活动, 还可利用手机短信、微信等方式提醒。

网上论坛:

提供一个基于web的BBS讨论系统, 允许用户发布主题、答复别人的主题, 可根据需要新增子系统。

个人工作台:

包括任务提醒、电子邮件、个人通讯录等。

4 信息系统安全

煤矿应急管理集成信息系统设计 篇10

《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 ( 2006- 2020年) 中明确提出以“重大生产事故预警与救援”为优先主题。当煤矿企业发生事故灾害的情况不可避免时, 提高煤矿企业的应急管理能力, 建立有效的应急管理体系, 组织及时的应急救援行动, 已成为预测突发事件、抵御事故风险、控制事故蔓延、降低事故危害后果的关键, 也是唯一的手段。本文基于煤矿突发事件的发生机理提出了应急管理系统, 该系统可达到在事故前通过实时分析和数据挖掘技术对突发事件进行超前预警提醒管理者加以预防;在事中做到对突发事件的及时应对, 并提供可参考的应急救援方案指导救援; 在事后总结经验教训分析事故原因给出可供他人参考的事故因果模型, 以便其他具有相同条件的矿井进行参考对比, 杜绝类似事故发生减少损失的目的。在煤矿企业, 拥有一套功能完善、技术成熟的应急管理信息系统至关重要。

1系统需求分析

通过对国内外应急管理技术的研究成果的学习和总结, 将煤矿环境等各种数据通过先进的分析计算模型, 集成应用到煤矿应急管理信息系统中, 建立煤矿企业数字化应急预案并加强管理, 实现煤矿突发事件超前实时预警, 当煤矿发生突发事件时, 系统通过专家系统分析预测、典型类似事故比对分析生成可供参考的应急救援方案, 辅助应急指挥部门进行应急救援物资组织、人员及时搜救; 当煤矿企业未发生紧急事件时, 该系统通过采集监控系统的数据并动态的显示, 对日常监控数据进行分析, 通过数据分析模型, 及时发现并跟踪异常数据, 对敏感数据预警, 发起预警流程, 并通过短信等方式通知相关管理人员及时排除隐患; 提供典型事故特征信息和应急预案的管理, 添加、修改、删除并多方式输出, 方便相关人员查询、学习; 进行深度数据挖掘, 分析出关联数据的趋势走向, 并及时发出参考辅助决策的建议。 通过已获得验证的数据分析算法, 对历史数据进行分析, 预测事故发生。

2系统功能设计

依据需求分析, 煤矿应急管理信息系统主要包括: 基础信息管理、数据服务管理、应急管理、统计分析功能。

基础信息管理包括应急救援物资、人员、组织机构等信息, 支持添加、修改和删除等操作, 支持用户权限管理, 通过用户权限赋予用户不同的浏览权力和职责; 典型煤矿事故特征的管理, 包括煤矿顶板事故、瓦斯事故、煤尘事故、机电事故、运输事故、放炮事故、火灾事故、水害事故等的事故前后的主要特征的管理[1]; 数字化应急预案管理, 目前许多煤矿企业都已经编制了应急预案, 但是实践证明, 仅仅依靠纸质文字预案管理矿山安全工作其作用还是有限的, 基于关键链的应急指挥调度需要在突发事件发生之前, 对未来各种可能发生的突发事件预定义网络计划。

煤矿突发事件是由于各类危险源的失稳或失控引起的, 这些危险源既包括煤矿常见的七大类危险源, 又包括由于诸如洪水、泥石流等外界自然因素, 而各类危险源是煤矿安全生产体系监控监测的重点, 也是应急管理系统中必须提取和利用的数据来源[1 - 2]。基于煤矿六大系统, 比如KJF2000N煤矿安全生产综合监控系统、KJ333煤矿安全生产综合监控系统、KJ208人员定位系统等, 应急管理系统通过数据服务采集现有的系统的数据, 存储到数据库, 通过标准中规定的报警限制条件进行敏感数据的甄别, 显示敏感数据, 并依此进行事故预测分析与应急的管理。

根据应急管理的特点, 煤矿应急管理信息系统在应急管理模块主要包括应急监视预警、应急决策、 应急指挥调度和应急执行四个主要功能, 同时还包括预警流程管理辅助功能。

2. 1应急监视预警

本系统应急预警包含两部分: 实时数据的应急预警、历史数据联合分析预警。

实时数据应急预警可依据数据服务提供的数据, 进行分析判断, 如果达到了敏感范围, 立即进行预警提醒。比如当矿井中可燃混合气体主要成分 ( 如: 甲烷、氢气、一氧化碳、乙烯、乙炔等) 、助燃气 ( 氧气) 等通过环境参数监测获得实时数据, 通过动态爆炸三角形等算法[3]进行实时的动态变化趋势加以分析, 其比例已达到危险范围, 应急预警模块及时的进行预警提醒, 并通过多种方式如程控电话、手机短信、EMAIL等方式通知给相关人员, 进行预防措施, 有效避免突发事件的发生。基于历史数据分析的预警, 除了对实时数据的敏感数据的分析、预警之外, 应用数据挖掘技术, 对历史数据进行分析。数据挖掘是指从数据库的大量数据中揭示出隐含的、 先前未知的并有潜在价值的信息的非平凡过程[4]。 通过数据挖掘技术的关联分析, 将历史数据中两个或多个采集获得的历史数据进行关联挖掘, 分析环境变化趋势, 预测预警可能出现的突发事件, 方便相关人员及时采取措施加以预防, 排除事故隐患[5]。发起预警流程, 并进行跟踪流程, 支持预警流程处理各个环节的数字签名, 多种方式的数据输出。

2. 2应急决策

基于案例推理CBR是国际人工智能利用的一个研究热点[6]。应急管理集成信息系统的应急决策部分主要对突发事件进行分析, 基于案例推理CBR、规则推理RBR等技术, 在应急预案管理中寻找与当前突发事件类似的案例应急预案, 加以分析和改正, 借助于专家干预, 生成基于当前突发事件的应急计划, 提供应急组织机构、成员, 以便及时通知相关人员加入应急组织。

2. 3应急指挥调度

煤矿应急管理信息系统通过信息技术, 自动生成可供参考的突发事件应急救援路线和紧急避险路线; 支持可视化指挥调度, 辅助应急指挥调度, 了解井下实际情况, 分配应急任务, 调配应急物资, 结合语音指挥调度功能发布应急救援路线, 方便应急救援人员及时到达事件发生区域排除隐患, 帮助受困人员及时远离危险区域, 降低可能发生的事故的损失程度, 并支持双向信息通讯功能, 方便井下人员与指挥调度人员随时随地沟通, 有效解决了传统的井下固定电话必须到达特定地点后才能进行联系的缺点。

突发事件应急管理的独特性、一次性和易变性, 与项目管理的特征相似, 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借鉴项目管理的理论, 但是传统的项目管理技术预留大量的安全事件, 传统的项目网络计划技术如CPM和PERT已不能作为应急处理的工具, 本系统基于关键链技术进行应急指挥调度, 在基于关键链技术生成的应急预案的基础上, 以时间最短作为优化目标, 建立应急计划的优化调度模型; 加强应急计划执行过程的监控, 发现问题及时调整。[7]

2. 4应急执行

应急执行用来执行应急决策生成的应急计划。 在本系统中应急执行动态监控应急过程、应急计划执行状况, 发现应急计划执行不力, 及时调整, 并将应急执行的结果进行反馈。

2. 5预警流程管理

预警流程管理主要包括报警流程设计、报警流程配置、报警信息分发、消息处理、预警处理流程跟踪、信息归档五大功能。报警流程设计通过流程设计引擎, 灵活地设计报警处理流程, 包括报警信息分发的不同对象、分发的顺序以及需要数字签名的对象; 报警流程配置对设计好的报警流程进行管理, 包括查看、修改、删除; 当发生报警时, 由应急预警发起预警流程, 系统自动按照设计好的报警流程进行报警信息的分发, 同时进行消息提醒, 并对历史消息进行管理, 包括查看、删除; 跟踪预警处理流程, 及时进行反馈; 将处理的报警信息 ( 相关人员已经数字签名) 分类存储, 并对历史记录进行管理, 可进行历史信息的查看。

同时系统还具有各种信息的报表多条件查询、 显示和多方式输出的功能; 通过图形、表格等形式统计分析历史数据的趋势变化。

3系统流程分析

煤矿应急管理系统的流程分析如图1所示。

煤矿应急管理系统以矿方现有的煤矿监测监控系统为数据来源, 通过数据采集将环境数据采集到系统中并进行数据分析甄别与显示, 如出现异常数据信息, 将数据提供给应急预警功能, 并将异常信息及时体现, 启动预警流程, 结合动态图、人员定位系统, 及时展现井下人员数量以及分布情况, 检索事故案例知识库结合类似案例为应急救援与人员逃生提供决策依据与支持, 通过程控电话、短信等通信联络系统及时进行应急物资的调配, 随时监测应急执行情况, 结合压风自救系统、供水施救系统的集成信息为真正发生事故地点的被困人员进行供水、供氧提供综合支持[8]。在应急处理结束后, 要严格进行事故事件评估, 并将经验教训整理归档到案例知识库中, 以备后用。

4系统集成设计

煤矿应急管理信息系统集成设计如图2所示, 基于技术和功能将整个系统划分成数据存储层、业务逻辑层、展现层、集成Web服务层和集成通讯接口层五个层次。

数据存储层用于存储系统所有数据的物理存储, 包括基础数据、空间数据、预案库、实例库、案例库和知识库。这些数据格式可能是关系型数据库、 还可能是各种格式的数据文件, 如XML文件、Office文件以及图纸文件等。

业务逻辑层是整个煤矿应急管理信息系统的核心部分。如前所述, 将煤矿应急管理信息系统按功能分为应急监视系统、应急决策支持系统、应急指挥调度系统和应急执行系统四个部分。

展现层是用户界面的集成。应急管理集成信息系统的界面开发将结合使用C /S和B /S架构, 其中应急监视系统和应急决策支持两个系统涉及到大量的基础数据, 为确保数据安全性和反应速度, 可以采用C /S架构实现。应急指挥调度和应急执行系统均针对具体突发事件的总体指挥和具体执行, 涉及到来自不同地点的人员和角色, 需要采用B /S系统实现。

集成Web服务是应急管理系统与其他应用系统的交互平台, 应急管理集成信息系统通过它从外部系统获得消息和数据, 外部系统也通过它来访问应急管理系统的核心功能。

集成通讯接口的目标是集成井下监控技术、计算机电话技术 ( CTI) 、移动通讯访问技术、互联网通信技术和全球定位系统 ( GPS) 空间信息技术等, 实现统一的报警接入和位置定位。

5主要关键技术

( 1) 应用成熟的人工智能和优化调度理论, 提高应急管理和应急计划的自动化水平。结合新的项目管理技术关键链技术原理, 在突发事件发生前, 对未来可能发生的各类煤矿突发事件制定网络计划, 即应急预案, 在突发事件发生后, 基于案例推理技术, 查找相似事件确定相匹配的应急预案, 作为指挥调度的有力依据。

( 2) 结合煤矿现有六大系统, 设计可集成的应急管理系统。目前煤矿六大系统基本完善, 但是工作相对独立, 不能共享信息, 形成信息孤岛, 通过制定通用的数据协议, 与数据采集服务, 将充分利用各个系统的数据信息, 用于应急管理的各个环节中。

( 3) 采用数据挖掘技术, 结合爆炸三角形算法, 对历史数据进行分析, 预测突发事件的发生。应用数据挖掘技术, 对历史数据进行分析。通过数据挖掘技术的关联分析, 将历史数据中两个或多个采集获得的历史数据进行关联挖掘, 实时数据应急预警可依据数据服务提供的数据, 结合爆炸三角形算法, 进行分析判断, 如果达到了敏感范围, 分析环境变化趋势, 预测预警可能出现的突发事件。

6结论

随着国家、社会和煤矿企业对应急管理认识的提高, 及应急管理理论体系的成熟, 开发出一套适用于煤矿的应急管理系统迫在眉睫, 存在巨大的市场需求和煤矿企业的管理需求。在现有的技术条件下, 煤矿应急管理信息系统虽然不能完全消除煤矿事故、避免突发事件的发生, 但可以最大限度地避免煤矿事故、突发事件的发生, 并在煤矿事故和突发事件发生之后, 通过煤矿应急管理信息系统, 将能够在最短的时间选择最优的处置方案, 使事故灾难的影响范围最小化。因此, 煤矿应急管理信息系统设计研究, 并形成煤矿应急管理信息的数字化产品, 能够减少和避免煤矿事故、突发事件带来的危害, 对于煤矿企业应急管理体系的完善, 有着重大的现实意义。

参考文献

[1]安全生产隐患排查治理指导丛书编委会.煤矿安全生产隐患排查治理指导[M].北京:中国劳动社会保障出版社, 2008

[2]田水承, 李红霞, 王莉.3类危险源与煤矿事故防治[J].煤炭学报, 2006, (6) :706-710TIAN Shui-cheng, LI Hong-xia, WANG Li.Three types hazard theory and prevention of coalmine accidents[J].Journal of China Coal Society, Vol.31, No.6, Dec, 2006, (6) 706-710

[3]王刚, 侯世占, 迟晓东.爆炸三角形原理的应用[J].煤炭技术, 2008, 27 (9) :65-66WANG Gang, HOU Shi-zhan, CHI Xiao-dong.Application of explosion triangle principle[J].Coal Technology, 2008, 27 (9) :65-66

[4]陈建辉.一种基于数据挖掘的CRM系统框架的实现[J].华北水利水电学院学报, 2007, 28 (5) :50-61CHEN Jian-hui.An implementation framework of CRM system based on Data Mining[J].Journal of North China Institute of Water Conservancy and Hydroelectric Power, 2007, 28 (5) :50-61

[5]孔芳.数据挖掘技术中关联规则算法的研究[D].江南大学, 2008

[6]郭泳亨, 卢兴华, 刘云.基于案例库的应急决策支持系统研究[J].微计算机信息, 2006, 22 (24) :148-150GUO Yong-heng, LU Xing-hua, LIU Yun.A research of emergency decision support system based on case-base[J].Control and Automation Publication Group, 2006, 22 (24) :148-150

[7]刘士新, 宋健海, 唐加福.关键链——一种项目计划与调度新方法[J].控制与决策, 2006, 18 (5) :513-516LIU Shi-xin, SONG Jian-hai, TANG Jia-fu.Critical chaina new method for project planning and scheduling[J].Control and Decision, 2006, 18 (5) :513-516

[8]张瑞新, 张伟, 吴同性, 等.煤矿应急管理与救援指挥辅助决策信息系统研制与应用[A].第二十届海峡两岸及香港、澳门地区职业安全健康学术研讨会论文集, 2012:339-345

[9]金敏力, 田兆福, 矫庆军, 等.管理信息系统[M].北京:科学出版社, 2009:184-186

信息集成系统 篇11

关键词:建设工程项目;信息管理;需求分析

中图分类号:TP39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3044(2014)09-1960-02

迄今为止,我国建筑工程业发展较为迅速,但是依然存在着不够重视科学管理和决策,相应的技术不够先进,导致产品质量下滑。因此,结合目前工程建设的管理情况开发工程项目集成管理系统,实现现代化建筑工程的管理,让集成化管理实施科学、系统、高效的集成化管理,促进整个建设业经济的全面发展和核心竞争力的提升。

1 建筑工程项目信息化集成管理系统开发的意义

1.1 工程建设业是我国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之一

我国自从建国后,尤其是改革开放的作用下,对工程项目建设的投资速度和幅度都呈现跨越式发展。国内工程建设市场发展空间巨大,但是随着我国进入世界贸易组织后,虽然机会增大,但是来自国际承包商的挑战和压力也是与日俱增的。任何行业的发展和企业技术的改革都离不开工程项目。因此,建设工程项目管理的水平直接影响到相关行业的发展和效益。因此,工程项目集成管理系统充分考虑自身建设业的特点,借鉴制造业现代集成管理系统的理论和实施的成功经验,从而将现代信息技术、现代管理技术和工程项目三者之间融会贯通,实现面向工程项目全生命周期的集成化管理系统的开发和应用,将有利于管理水平的迅速提升,从而增加相邻和相关行业的生产效益。

1.2 有利于提高我国工程建设业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力

在一些数据统计中显示,我国的工程承包发展已经跻身于世界的前列。但是,目前而言,虽然技术在革新,但是所拥有的市场份额却不容乐观。主要原因在于,企业缺乏核心竞争力,与世界市场需求脱轨。因此,将现代信息技术与管理技术有效结合,有利于推动我国工程项目集成管理系统的发展,能够促进管理水平的提升,尤其是可以提高企业的核心竞争力,进而为拓展国际市场扫清障碍。

2 建设工程信息的特点和建设工程项目信息化集成系统设计思路

2.1 建设工程信息的特点

建筑工程信息设计工程进展的各个阶段,关系到各个部门内部和外部的沟通、决策以及协调,这对工程的影响是是全方位的。因此,复杂的信息需要有效的管理,如何设计管理模式,需要考量信息的特征。

首先,建筑工程项目的信息除具有一般信息的典型特点外,还具有内容构成的复杂性、广泛来源性、阶段形成性征、时间产生延续性以及信息类型和载体多样性的综合特征。

因为建筑工程项目是跨部门、跨专业、跨地区的综合产品。整个工程项目由始至终的各个环节都是与信息密不可分的。由于工程项目阶段大约有五个,所以相应的信息也是具有五个阶段。工程从开展至结束以及后期的维护和使用都体现了时间上的延续性特征。工程项目中涵盖各种体裁的文件、规划图等信息,每个阶段产生的资料和信息都具有显著的差异化,信息类型和载体的多样化等特点。

2.2 建设工程项目信息化集成系统设计思路

工程项目的上述特点决定了管理过程的全方位统筹。结合上述特点,具体的信息系统设计开发的理念和步骤应该分为注重以下几点。

第一,前期需要加强需求分析,进行总体规划,设置具体目标,实现多方协同,注重效益。

第二,工程项目全生命周期集成化管理系统设计的内容较为繁杂,涉及各种层面的技术,所以难度较高,应该开展联合科技攻关。

第三,基于联合攻关的技术难题解决之后,应该借鉴典型重大工程项目管理的实践,设立工程示范,将系统的功能进行不断的完善。通过试用,进行反复测试,反复评价,从而实现系统集成的目标。

3 建筑工程项目信息化集成管理系统的主要功能特色及系统定位

3.1 建筑工程项目信息化集成管理系统的主要功能特色

第一,能够实现信息的远距实时共享。此外,系统针对使用者的权限加以区分,能够将信息分配给各种不同的使用者,让他们分别具备修改和阅读或不可见的权限,能够实现档案资料的安全管理和使用。

第二,数据统一集成管理也是系统的主要功能。系统管理对象为工程建设各管理过程中参与各方产生的一切文档、图纸和相关数据,且兼容不同格式。能够可以通过数据处理有效集成各种表格,涵盖工程建设的各个环节、各种项目用表。

第三,历史数据回溯功能和信息关联能力。如果有需要记录项目进展过程发生的事件,那么可以根据集成管理数据中的管理指针,去追溯所发生的事件轨迹。集成管理系统具备数据按工程进度回顾分析的能力。而且系统中存在的各种信息数据能够实现内部关联,并且能够为关联查询提供支持。

第四,层次化至直观查询功能能够可以根据分类或主题进行查询,建立相互间的动态链接,实现数据、图文件的关联性。这样能够保证查询时,既能够查到数据内容,也可以翻阅相关的图纸或其他形式的信息。

3.2 建筑工程项目信息化集成管理系统的目标定位

多样化的系统功能设置充分满足了建筑工程项目信息的管理,实现了信息管理的现代化发展,为项目完成夯实了基础。只有有效结合工作流程与系统的实际开发,才能够推动项目的完成。在该系统的应用中,还发现其功能可以进一步的强化、细分和扩充。例如,可以构建办公系统、资源管理系统、过程控制系统和项目管理系统。该系统的推广,可以通过模块化结构进行营销,制定个性化生产方案,能够符合各种单位和部门的差异化需求。

此外,为了有效发挥建筑工程项目信息化集成管理系统的优势,充分实现其社会价值和经济效益,要实现目标产品的产业化发展,既能够推动项目工程建设的自身发展,实现其自身的经济效益,同时也能够带动相关领域内的产业发展,提升技术含量和科技附加值。

4 结论

我国各地工程建设工程信息管理水平都不是很高。而且资料的获取性存在着一定的差异,在工程质量检查过程中,很多与信息相关的问题都凸显出来。因此,建筑工程项目信息化集成管理系统的构建有效解决了这些暴露的问题。而且显著地提升了工程信息资料的管理效率。为各个单位和部门提供了方便快捷的管理工具,这将推动工程项目管理水平及工程质量的提高,而且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也都非常可观。

参考文献:

[1] 孙继德,王大伟. 项目信息门户在大型烟草建设项目中的应用研究[C]//美国James Madison大学、武汉大学高科技研究与发展中心、美国科研出版社.Proceedings of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Engineering and Business Management(EBM2011).美国James Madison大学、武汉大学高科技研究与发展中心、美国科研出版社,2011:4.

[2] 王莹. 项目管理理论综述及其前沿问题探讨[C]//中国通信学会.Proceedings of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f China Communication and Technology (ICCCT2010).中国通信学会,2010:4.

军队信息系统的集成建设刍议 篇12

信息系统集成建设对军队发展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可以大大提升我军内部信息的协调统一,强化对各系统的管理。 信息系统集成建设既是军队发展进步的必然,也是应对世界军事新挑战的要求。 从军队实际出发, 根据军队的性质、特点以及构成等因素,建设覆盖全面、 高度统一、功能强大的信息系统,已经成为军队信息化建设的最重要目标。

2军队信息系统集成建设的目标

建设目标是军队信息系统集成建设的方向,只有明确建设目标,才能据此制定科学合理的建设方案。 一般来说,军队信息系统集成建设的目标主要有四个。

第一, 通过信息系统集成建设全面掌握我军信息。 就目前的实际情况来说,军队信息系统不仅技术手段落后,而且功能较为单一,信息极不全面。 军队高层领导无法根据信息系统对全军形成直接的认识了解,无法及时掌握军队动态。 在制定相关工作方针的时候,信息系统的数据无法提供强力的参考作用,导致工作方针缺乏有力的数据支持。

第二,通过信息系统集成建设强化军队各系统的协作融合。 军队构成系统众多,各系统之间又存在各不相同的规章制度、工作内容,导致不同系统之间信息堵塞, 在实际工作中存在配合问题,不能及时发挥出各系统的真实力量。

第三, 通过信息系统集成建设提升军队作战水平。 通过信息系统集成建设,可以将军队全部人员的基本信息全部登记入网,提供给相关部门,进而针对不同系统不同人员存在的作战缺陷展开专项训练,全面提升军队的作战水平。

第四, 通过信息系统集成建设实现信息化作战指挥。 传统的作战指挥中,作战指令基本是逐级传递下来的,对于实战来说可能发生贻误战机的情况,但是通过集成化的信息平台,实现对全军的信息化指挥,可以大大提升作战指令的执行效率,强化作战效果。

3军队信息系统集成建设的功能需求分析

在明确信息系统建设的目标之后,就需要结合实际目标明确信息系统集成建设应该具备的功能。

第一,多通道信息数据采集功能。 信息数据采集功能是信息系统集成建设的基础,传统的信息系统一般采用的是单通道信息数据采集模式,不仅信息数据采集能力较弱,而且传输速度很慢,拉低了信息系统整体性能。

第二,多元化信息数据处理功能。 传统的信息系统信息数据处理能力很弱,往往只能进行很单一的数据处理,无法发挥更大的作用。 多元化的信息数据处理功能, 不仅可以同时展开多项数据处理工作,更具备多种数据方法,比如立体建模、函数分析等等。

第三,信息系统可以适用于多种移动终端。 传统的信息系统只能适用于PC端, 只能在办公室进行数据录入、处理分析以及输出等相关工作,场地限制较为严重。 信息系统集成建设应该开发出适用于不同终端的多种版本,比如使用于手机、平板电脑以及其他智能设备。

第四,统一的数据端口及传输标准。 统一的数据端口和传输标准对于信息系统集成建设具有重大意义。 传统的信息系统在不同系统的数据端口存在差异,传输标准也并非一致,导致某些系统信息在传输时需要通过适配器才能进行,而且速度很慢也不稳定。 只有统一数据端口和传输标准,不同系统以及不同军队之间才能进行及时稳定的数据传输,便于信息交流和沟通,对于指挥作战更是具有重要的作用。

4军队信息系统总体构成

军队信息系统一般是由多个部分构成的, 主要来说包括了数据采集系统、通信系统、数据处理系统和控制系统四个部分。 数据采集系统的作用就是采集所需数据并且录入系统。 信息采集系统可以分为软件和硬件两个部分,软件部分就是信息系统的数据录入部分,负责将数据录入系统;硬件部分包含对象很多,包括了雷达、卫星、无人机、监控、以及各类侦查设备。 通信系统主要是指信息系统不同系统之间、系统与终端设备之间、不同终端设备之间的信息通讯。 通信系统将每个分散的个体统一有机地连接成了一个整体,加强了军队的整体性,提高了对军队的协调指挥能力。 数据处理系统主要是指信息系统中的数据处理中心,能够对输入系统的各种数据进行分类、 对比、计算、预测等一系列处理活动,将数据背后的深层次意义进行挖掘,用以指导实际工作。 控制系统主要作用就是对信息系统以及军队人员进行控制, 比如设定人员的系统权限、更改系统的数据设置以及发布作战指令等。 总的来说,信息系统主要有这四个部分构成,进行集成建设也应该从这几个方面重点进行。

5军队信息系统集成建设具体方案

5.1数据采集系统集成建设

数据采集系统集成建设主要可以从两个方面进行, 一是优化数据信息采集硬件的协调性,二是优化数据采集传输。 前文讲过, 军队数据采集硬件主要有卫星、雷达、无人机等设备,这些设备之间的信息数据采集原理、 信息数据传输方式都存在很大的差异,彼此之间很难形成信息交流。 所以,优化信息数据采集硬件的协调性就显得很重要了,在相关设备的基本原理基础上,可以通过加装一定的协调装置,用于信息数据转化,使信息数据在回传系统前可以先进行交互。 优化信息数据采集传输主要应该在信息系统上增设传输端口,将单通道传输优化为多通道传输,提升信息数据的传输性能。

5.2通信系统集成建设

通信系统集成建设可以从三个方面入手,即对不同系统之间、系统与终端设备之间、不同终端设备之间进行信息系统集成建设。 在不同系统之间进行集成建设, 需要根据各系统的实际情况, 统一通信渠道和通信方式,确保在作战中能够通过统一的通讯平台实现及时通讯。 在系统和终端设备之间进行集成建设,需要优化终端设备与系统平台的连接稳定性,确保系统信息数据可以及时传送到各终端设备,并且被迅速执行。 在不同终端设备之间进行集成建设,需要协同不同设备的通讯频率,优化通讯方式,确保战时各作战人员之间可以进行及时的战术交流沟通,提高作战能力。

5.3数据处理系统集成建设

数据处理系统集成建设应该从功能集成这个点出发,所谓功能集成,就是将不同数据处理功能进行集成。 在数据处理系统建设时, 要考虑数据处理的实际需求, 对需要进行对比分析的数据引入对比分析处理技术,对需要利用函数分析的信息数据引入相关的处理函数。 数据处理系统集成建设需要根据军队信息系统建设的需求和相关信息数据的特点进行。

5.4控制系统集成建设

控制系统集成建设需要从军队作战指挥的高度出发,根据军队作战的实际需求进行控制系统的集成建设。 控制系统集成建设首先需要明确军队领导层的控制权限,能够对信息系统中的信息数据进行浏览、修改以及输出等多项操作。 其次,要加强信息系统对各系统各人员的控制,通过统一的信息通讯发出指令实现具体控制。

6结束语

上一篇:初中数学的生活化思考下一篇:初中语文拓展教学刍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