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理信息集成系统

2024-10-24

管理信息集成系统(精选12篇)

管理信息集成系统 篇1

0引言

《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 ( 2006- 2020年) 中明确提出以“重大生产事故预警与救援”为优先主题。当煤矿企业发生事故灾害的情况不可避免时, 提高煤矿企业的应急管理能力, 建立有效的应急管理体系, 组织及时的应急救援行动, 已成为预测突发事件、抵御事故风险、控制事故蔓延、降低事故危害后果的关键, 也是唯一的手段。本文基于煤矿突发事件的发生机理提出了应急管理系统, 该系统可达到在事故前通过实时分析和数据挖掘技术对突发事件进行超前预警提醒管理者加以预防;在事中做到对突发事件的及时应对, 并提供可参考的应急救援方案指导救援; 在事后总结经验教训分析事故原因给出可供他人参考的事故因果模型, 以便其他具有相同条件的矿井进行参考对比, 杜绝类似事故发生减少损失的目的。在煤矿企业, 拥有一套功能完善、技术成熟的应急管理信息系统至关重要。

1系统需求分析

通过对国内外应急管理技术的研究成果的学习和总结, 将煤矿环境等各种数据通过先进的分析计算模型, 集成应用到煤矿应急管理信息系统中, 建立煤矿企业数字化应急预案并加强管理, 实现煤矿突发事件超前实时预警, 当煤矿发生突发事件时, 系统通过专家系统分析预测、典型类似事故比对分析生成可供参考的应急救援方案, 辅助应急指挥部门进行应急救援物资组织、人员及时搜救; 当煤矿企业未发生紧急事件时, 该系统通过采集监控系统的数据并动态的显示, 对日常监控数据进行分析, 通过数据分析模型, 及时发现并跟踪异常数据, 对敏感数据预警, 发起预警流程, 并通过短信等方式通知相关管理人员及时排除隐患; 提供典型事故特征信息和应急预案的管理, 添加、修改、删除并多方式输出, 方便相关人员查询、学习; 进行深度数据挖掘, 分析出关联数据的趋势走向, 并及时发出参考辅助决策的建议。 通过已获得验证的数据分析算法, 对历史数据进行分析, 预测事故发生。

2系统功能设计

依据需求分析, 煤矿应急管理信息系统主要包括: 基础信息管理、数据服务管理、应急管理、统计分析功能。

基础信息管理包括应急救援物资、人员、组织机构等信息, 支持添加、修改和删除等操作, 支持用户权限管理, 通过用户权限赋予用户不同的浏览权力和职责; 典型煤矿事故特征的管理, 包括煤矿顶板事故、瓦斯事故、煤尘事故、机电事故、运输事故、放炮事故、火灾事故、水害事故等的事故前后的主要特征的管理[1]; 数字化应急预案管理, 目前许多煤矿企业都已经编制了应急预案, 但是实践证明, 仅仅依靠纸质文字预案管理矿山安全工作其作用还是有限的, 基于关键链的应急指挥调度需要在突发事件发生之前, 对未来各种可能发生的突发事件预定义网络计划。

煤矿突发事件是由于各类危险源的失稳或失控引起的, 这些危险源既包括煤矿常见的七大类危险源, 又包括由于诸如洪水、泥石流等外界自然因素, 而各类危险源是煤矿安全生产体系监控监测的重点, 也是应急管理系统中必须提取和利用的数据来源[1 - 2]。基于煤矿六大系统, 比如KJF2000N煤矿安全生产综合监控系统、KJ333煤矿安全生产综合监控系统、KJ208人员定位系统等, 应急管理系统通过数据服务采集现有的系统的数据, 存储到数据库, 通过标准中规定的报警限制条件进行敏感数据的甄别, 显示敏感数据, 并依此进行事故预测分析与应急的管理。

根据应急管理的特点, 煤矿应急管理信息系统在应急管理模块主要包括应急监视预警、应急决策、 应急指挥调度和应急执行四个主要功能, 同时还包括预警流程管理辅助功能。

2. 1应急监视预警

本系统应急预警包含两部分: 实时数据的应急预警、历史数据联合分析预警。

实时数据应急预警可依据数据服务提供的数据, 进行分析判断, 如果达到了敏感范围, 立即进行预警提醒。比如当矿井中可燃混合气体主要成分 ( 如: 甲烷、氢气、一氧化碳、乙烯、乙炔等) 、助燃气 ( 氧气) 等通过环境参数监测获得实时数据, 通过动态爆炸三角形等算法[3]进行实时的动态变化趋势加以分析, 其比例已达到危险范围, 应急预警模块及时的进行预警提醒, 并通过多种方式如程控电话、手机短信、EMAIL等方式通知给相关人员, 进行预防措施, 有效避免突发事件的发生。基于历史数据分析的预警, 除了对实时数据的敏感数据的分析、预警之外, 应用数据挖掘技术, 对历史数据进行分析。数据挖掘是指从数据库的大量数据中揭示出隐含的、 先前未知的并有潜在价值的信息的非平凡过程[4]。 通过数据挖掘技术的关联分析, 将历史数据中两个或多个采集获得的历史数据进行关联挖掘, 分析环境变化趋势, 预测预警可能出现的突发事件, 方便相关人员及时采取措施加以预防, 排除事故隐患[5]。发起预警流程, 并进行跟踪流程, 支持预警流程处理各个环节的数字签名, 多种方式的数据输出。

2. 2应急决策

基于案例推理CBR是国际人工智能利用的一个研究热点[6]。应急管理集成信息系统的应急决策部分主要对突发事件进行分析, 基于案例推理CBR、规则推理RBR等技术, 在应急预案管理中寻找与当前突发事件类似的案例应急预案, 加以分析和改正, 借助于专家干预, 生成基于当前突发事件的应急计划, 提供应急组织机构、成员, 以便及时通知相关人员加入应急组织。

2. 3应急指挥调度

煤矿应急管理信息系统通过信息技术, 自动生成可供参考的突发事件应急救援路线和紧急避险路线; 支持可视化指挥调度, 辅助应急指挥调度, 了解井下实际情况, 分配应急任务, 调配应急物资, 结合语音指挥调度功能发布应急救援路线, 方便应急救援人员及时到达事件发生区域排除隐患, 帮助受困人员及时远离危险区域, 降低可能发生的事故的损失程度, 并支持双向信息通讯功能, 方便井下人员与指挥调度人员随时随地沟通, 有效解决了传统的井下固定电话必须到达特定地点后才能进行联系的缺点。

突发事件应急管理的独特性、一次性和易变性, 与项目管理的特征相似, 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借鉴项目管理的理论, 但是传统的项目管理技术预留大量的安全事件, 传统的项目网络计划技术如CPM和PERT已不能作为应急处理的工具, 本系统基于关键链技术进行应急指挥调度, 在基于关键链技术生成的应急预案的基础上, 以时间最短作为优化目标, 建立应急计划的优化调度模型; 加强应急计划执行过程的监控, 发现问题及时调整。[7]

2. 4应急执行

应急执行用来执行应急决策生成的应急计划。 在本系统中应急执行动态监控应急过程、应急计划执行状况, 发现应急计划执行不力, 及时调整, 并将应急执行的结果进行反馈。

2. 5预警流程管理

预警流程管理主要包括报警流程设计、报警流程配置、报警信息分发、消息处理、预警处理流程跟踪、信息归档五大功能。报警流程设计通过流程设计引擎, 灵活地设计报警处理流程, 包括报警信息分发的不同对象、分发的顺序以及需要数字签名的对象; 报警流程配置对设计好的报警流程进行管理, 包括查看、修改、删除; 当发生报警时, 由应急预警发起预警流程, 系统自动按照设计好的报警流程进行报警信息的分发, 同时进行消息提醒, 并对历史消息进行管理, 包括查看、删除; 跟踪预警处理流程, 及时进行反馈; 将处理的报警信息 ( 相关人员已经数字签名) 分类存储, 并对历史记录进行管理, 可进行历史信息的查看。

同时系统还具有各种信息的报表多条件查询、 显示和多方式输出的功能; 通过图形、表格等形式统计分析历史数据的趋势变化。

3系统流程分析

煤矿应急管理系统的流程分析如图1所示。

煤矿应急管理系统以矿方现有的煤矿监测监控系统为数据来源, 通过数据采集将环境数据采集到系统中并进行数据分析甄别与显示, 如出现异常数据信息, 将数据提供给应急预警功能, 并将异常信息及时体现, 启动预警流程, 结合动态图、人员定位系统, 及时展现井下人员数量以及分布情况, 检索事故案例知识库结合类似案例为应急救援与人员逃生提供决策依据与支持, 通过程控电话、短信等通信联络系统及时进行应急物资的调配, 随时监测应急执行情况, 结合压风自救系统、供水施救系统的集成信息为真正发生事故地点的被困人员进行供水、供氧提供综合支持[8]。在应急处理结束后, 要严格进行事故事件评估, 并将经验教训整理归档到案例知识库中, 以备后用。

4系统集成设计

煤矿应急管理信息系统集成设计如图2所示, 基于技术和功能将整个系统划分成数据存储层、业务逻辑层、展现层、集成Web服务层和集成通讯接口层五个层次。

数据存储层用于存储系统所有数据的物理存储, 包括基础数据、空间数据、预案库、实例库、案例库和知识库。这些数据格式可能是关系型数据库、 还可能是各种格式的数据文件, 如XML文件、Office文件以及图纸文件等。

业务逻辑层是整个煤矿应急管理信息系统的核心部分。如前所述, 将煤矿应急管理信息系统按功能分为应急监视系统、应急决策支持系统、应急指挥调度系统和应急执行系统四个部分。

展现层是用户界面的集成。应急管理集成信息系统的界面开发将结合使用C /S和B /S架构, 其中应急监视系统和应急决策支持两个系统涉及到大量的基础数据, 为确保数据安全性和反应速度, 可以采用C /S架构实现。应急指挥调度和应急执行系统均针对具体突发事件的总体指挥和具体执行, 涉及到来自不同地点的人员和角色, 需要采用B /S系统实现。

集成Web服务是应急管理系统与其他应用系统的交互平台, 应急管理集成信息系统通过它从外部系统获得消息和数据, 外部系统也通过它来访问应急管理系统的核心功能。

集成通讯接口的目标是集成井下监控技术、计算机电话技术 ( CTI) 、移动通讯访问技术、互联网通信技术和全球定位系统 ( GPS) 空间信息技术等, 实现统一的报警接入和位置定位。

5主要关键技术

( 1) 应用成熟的人工智能和优化调度理论, 提高应急管理和应急计划的自动化水平。结合新的项目管理技术关键链技术原理, 在突发事件发生前, 对未来可能发生的各类煤矿突发事件制定网络计划, 即应急预案, 在突发事件发生后, 基于案例推理技术, 查找相似事件确定相匹配的应急预案, 作为指挥调度的有力依据。

( 2) 结合煤矿现有六大系统, 设计可集成的应急管理系统。目前煤矿六大系统基本完善, 但是工作相对独立, 不能共享信息, 形成信息孤岛, 通过制定通用的数据协议, 与数据采集服务, 将充分利用各个系统的数据信息, 用于应急管理的各个环节中。

( 3) 采用数据挖掘技术, 结合爆炸三角形算法, 对历史数据进行分析, 预测突发事件的发生。应用数据挖掘技术, 对历史数据进行分析。通过数据挖掘技术的关联分析, 将历史数据中两个或多个采集获得的历史数据进行关联挖掘, 实时数据应急预警可依据数据服务提供的数据, 结合爆炸三角形算法, 进行分析判断, 如果达到了敏感范围, 分析环境变化趋势, 预测预警可能出现的突发事件。

6结论

随着国家、社会和煤矿企业对应急管理认识的提高, 及应急管理理论体系的成熟, 开发出一套适用于煤矿的应急管理系统迫在眉睫, 存在巨大的市场需求和煤矿企业的管理需求。在现有的技术条件下, 煤矿应急管理信息系统虽然不能完全消除煤矿事故、避免突发事件的发生, 但可以最大限度地避免煤矿事故、突发事件的发生, 并在煤矿事故和突发事件发生之后, 通过煤矿应急管理信息系统, 将能够在最短的时间选择最优的处置方案, 使事故灾难的影响范围最小化。因此, 煤矿应急管理信息系统设计研究, 并形成煤矿应急管理信息的数字化产品, 能够减少和避免煤矿事故、突发事件带来的危害, 对于煤矿企业应急管理体系的完善, 有着重大的现实意义。

参考文献

[1]安全生产隐患排查治理指导丛书编委会.煤矿安全生产隐患排查治理指导[M].北京:中国劳动社会保障出版社, 2008

[2]田水承, 李红霞, 王莉.3类危险源与煤矿事故防治[J].煤炭学报, 2006, (6) :706-710TIAN Shui-cheng, LI Hong-xia, WANG Li.Three types hazard theory and prevention of coalmine accidents[J].Journal of China Coal Society, Vol.31, No.6, Dec, 2006, (6) 706-710

[3]王刚, 侯世占, 迟晓东.爆炸三角形原理的应用[J].煤炭技术, 2008, 27 (9) :65-66WANG Gang, HOU Shi-zhan, CHI Xiao-dong.Application of explosion triangle principle[J].Coal Technology, 2008, 27 (9) :65-66

[4]陈建辉.一种基于数据挖掘的CRM系统框架的实现[J].华北水利水电学院学报, 2007, 28 (5) :50-61CHEN Jian-hui.An implementation framework of CRM system based on Data Mining[J].Journal of North China Institute of Water Conservancy and Hydroelectric Power, 2007, 28 (5) :50-61

[5]孔芳.数据挖掘技术中关联规则算法的研究[D].江南大学, 2008

[6]郭泳亨, 卢兴华, 刘云.基于案例库的应急决策支持系统研究[J].微计算机信息, 2006, 22 (24) :148-150GUO Yong-heng, LU Xing-hua, LIU Yun.A research of emergency decision support system based on case-base[J].Control and Automation Publication Group, 2006, 22 (24) :148-150

[7]刘士新, 宋健海, 唐加福.关键链——一种项目计划与调度新方法[J].控制与决策, 2006, 18 (5) :513-516LIU Shi-xin, SONG Jian-hai, TANG Jia-fu.Critical chaina new method for project planning and scheduling[J].Control and Decision, 2006, 18 (5) :513-516

[8]张瑞新, 张伟, 吴同性, 等.煤矿应急管理与救援指挥辅助决策信息系统研制与应用[A].第二十届海峡两岸及香港、澳门地区职业安全健康学术研讨会论文集, 2012:339-345

[9]金敏力, 田兆福, 矫庆军, 等.管理信息系统[M].北京:科学出版社, 2009:184-186

[10]国家安全监管总局关于进一步加强安全生产应急平台体系建设的意见.安监总应急[2012]114号

管理信息集成系统 篇2

浅析信息系统集成项目质量管理

徐忠-331080269

2013年4月28日

摘要:计算机信息系统集成项目具有典型的多学科合作、创造性和质量不可控因素增多等特点。以质量管理为核心的项目管理越来越被计算机信息系统集成企业所重视。质量是企业的生命,质量管理已经成为企业管理的重中之重。项目质量管理应当注重从提高顾客满意度、增大项目成功率、增强企业可信度和提升市场竞争力等方面加强和改进质量管理,全面提高企业竞争力。

关键词:信息系统集成项目质量管理

信息产业技术含量高,信息系统集成项目经常会遇到需求多变、技术更新和所处环境变化快速、人员流动频繁等情况,所以信息系统集成行业更加需要科学规范的项目管理。一个信息系统集成项目的成功不能仅仅从时间和费用上考虑,因为决定项目成功的最关键一点就是项目的质量问题。我们所说的质量,是看我们完成的项目是不是符合我们的需求分析,如果项目在完成后,虽然运行正常,界面优美,但是不符合我们的需求设计。那么,这个项目也就是在质量上是非常失败的。

我主要从事通信相关项目管理,接触的单纯计算机信息系统集成项目很少。但计算机信息系统集成应该亦属于信息产业范畴。这里介绍一下我负责开始实施的青藏线格尔木至拉萨线路视频监控系统项目的背景情况:通过有效的自动分析和报警机制,使铁路1142公里沿线的重要区段、重点目标得到集中监控,对异常情况及时了解和采取有效措施,减少危害行车事件和蓄意破坏铁路设施的恶性事件的发生,同时可降低职工的劳动强度和难度,确保铁路运输的安全高效运行。项目集系统设计、设备集成、软件开发、施工于一体,向业主提供整体的集成解决方案。

我现结合新建青藏铁路格尔木至拉萨段线路视频监控系统项目的实践浅析计算机信息系统集成项目的质量管理的几个要点。

1、提高客户满意度。随着质量管理的内容和环境变化,人们对“顾客——企业、项目利润的最终决定者”的认识越来越清,即项目和企业的核心与决定因素是顾客。顾客第一的理念已经成为质量管理方法共同遵守的原则,如ISO9000:2005中质量管理原则的第一条就是“以顾客为关注焦点”;全面质量管理(TQM)将“质量”定义为“满足及超过顾客的期望值”;流程再造(BPR)中第一条原则就是“以顾客为导向”,站在顾客的角度策划流程;六西格玛管理中第一大主题就是“真正关注顾客”。所以,追求顾客满意和忠诚,是企业创“一流质量”的永恒动力,同时也是项目的归宿和企业生存、发展的关键因素。

追求顾客的满意和忠诚比追求产品质量及其标准化更重要,标准也更高,它体现了顾客满意才是项目乃至企业追求的最高目标,才是设计、生产和营销的主要驱动力,才是企业和项目质量管理的中心。一些国际著名公司甚至提出,客户的满意度只能说明质量及格,只有超越客户的期望值,才能获得客户对品牌的忠诚。

青藏线视频监控系统项目由铁道部出资,青藏铁路公司负责管理。项目建成为公安、调度、公务和电务等单位和部门使用。也就是说这个项目的“顾客”更为广泛和复杂,要充分了解其需求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有时还会出现各单位之间需求矛盾的现象。针对这种时间情况,我们加强沟通,多次反复征询项目需求,通过高规格的协调会“整合”矛盾需求。同时根据技术和经验,补充完善相应需求,努力让“顾客”满意。

2、选对质量标准。要确立有效的质量标准体系。建立适当的质量衡量标准是进行项目质量管理的前提性的关键性工作。根据企业在实施项目方面的整体战略规划与项目实施计划,实施项目的主体企业首先要确立衡量项目质量的标准体系。衡量项目质量的标准一般包括项目涉及的范围、项目具体的实施步骤、项目周期估计、项目成本预算、项目财务预测与资金计划、项目工作详细内容安排、质量指标要求以及客户满意度等。这里需要注意的是,项目质量指标体系一定要具备完整性、科学性与合理性,项目实施各相关主体应该事先进行讨论与沟通,以保证其完整、无漏洞,又具备较强的可实施性。

企业在体制上需要采用休哈特、戴明、朱兰、石川、田口等人所创立的质量

管理理论,在组织中建立有效的质量管理体系。但是在在具体的项目过程中,则需要采用克劳斯比的理论,努力第一次就将事情做好。项目的质量管理与常规质量管理的区别就在于:项目的质量管理是在验证了前一过程的质量以后,才会开始进行下一个过程。企业的项目实践也证明了上述观点,无论是软件项目还是工程建设项目的质量管理模式,其共同的特点是在质量计划中确定质量管理的组织机构、工作职责、工作程序、配置资源、确定各个项目阶段的验证标准。在实施中比照阶段的质量标准,验证项目阶段的质量状态和控制项目质量基准的变更。

我们企业通过了质量、安全和环境标准认证,有完整的体系,但我们在质量指标要求确定中遇到了问题。这个项目,没有经验可以借鉴,也不能寻找现成的国家和行业标准。青藏这个特殊环境给我们提出了新的挑战,这要求我们的设备和附件都必需满足特殊要求。我们在大量的现场调查和实验,参照相关标准和专家经验基础上明确了质量指标。

3、注重过程管理。“防患于未然的代价总是小于检查所发现的纠正代价”。就是将质量管理的关注点从结果检验转变为过程监控。这种过程管理体现在两个方面:

a.在时间坐标上,将整个项目实施视为一个工作任务衔接的流程,通过对工作流程的分析,识别和精简那些无效益的工作环节,理顺分工的接口,形成目标合力,减少扯皮内耗。在流程链条上建立相互监督机制,让每个工作环节的下游工序都变成上游工序的客户,依次对上游进行质量监督。

b.在空间坐标上,将整个项目实施视为一个各类资源的集成活动,通过对相互依存的组合要素的分析,识别并优化各类要素功能指标,在其衔接的接口处严格把关,加强沟通,分享信息和技术资源,确保最终产品的质量标准。

要在项目执行过程中采取有效措施来监控项目的实际运行。在项目实施过程中,根据要求收集项目实施过程中的相关信息,观察、分析项目实施进程中的实际情况以便监控。为了达到有效监控项目的目的,可以利用的监控措施与沟通渠道包括正式的监控与沟通渠道,比如我们有:项目进度报告、项目例会、里程碑会议、各种会议纪要等;非正式的监控与沟通渠道,比如我们有:每天的碰头会、与项目小组成员或最终用户进行交谈与讨论,与企业管理层进行非正式的交流等。在这个环节上,要根据项目质量标准体系的要求,通过有效的监控措施与渠

道,全面、客观地跟踪与反映项目实施的实际情况。

4、持续改进。“持续改进”是指提高满足要求的能力的循环活动,其目的是改进质量过程的有效性和效率,其核心的思想可以用“没有最好,只有更好”来概括。这里的“满足要求的能力”即为“质量”;“循环活动”是指PDCA(“策划——实施——检验——处置”)动态循环。所以,“持续改进”是为改进质量而不断进行的PDCA循环。

“持续改进”主要包含以下四个方面:一是持续的质量改进应是项目管理者追求的永恒目标;二是持续改进追求更高的质量目标、效率、效益和更低的成本,让项目更成功。三是持续改进追求总体业绩增值,着力于提升绩效目标值、过程能力、服务质量、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四是持续改进一般通过PDCA动态循环来达到改进目标。

把追求质量精益求精作为组织永恒的目标,不断识别改进机会,不断提高质量目标,不断采取改进措施,从而实现质量的螺旋上升。

我们这个项目的软件开发就是一个多次改进,不断提高的例子。视频监控系统软件系统开发,包含终端访问系统和视频服务系统软件。著名软件工程专家b.w.boehm总结出了软件开发时需遵循的七条基本原则,其中最后一条:承认不断改进软件工程实践地必要性。需求评审、设计评审、代码走查、集成测试、系统测试、验收测试都理解为PDCA中的C。为了这款软件更加成熟和贴近顾客,开发工程中就让用户试用,在这个过程中统计缺陷和BUG,同时征询包括功能和界面等意见,从而修改软件。

5、让管理层重视。体现了质量管理在整个项目管理中的战略地位,甚至可以说项目的质量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最高领导的重视程度。只有最高领导挂帅,才能决定项目的质量方针,才能制定质量计划并确保计划落实,才能动员全员参与,才能调动并配置资源,才能定期评审质量管理体系,才能驱动质量的持续改进。

我们企业是国有制,文化的不良沉淀也就造成这一点尤为重要。我们这个项目最终争取到了集团副总兼任指挥长,公司副总兼任副指挥,得到了领导层的大力支持。

6、全员参与。人是质量的创造者,充分发挥人的主导作用,人作为施工的直接组织者、操作者、指挥者,调动人的积极性,加强质量意识教育,不断学习规程、规范和标准,以提高人的技术水平、业务水平和心理素质。因此,质量控制必须“以人为核心”,以人的工作质量保流程质量,促进项目质量。

质量问题不仅仅是质量检查人员的职责,而是人人有责。团队的每个成员都要以主人翁的心态认识自己的工作使命,加强内部沟通,识别容易出现质量风险的职责边界,把质量责任落实到每一个具体的人头上,并且通过培训把不断提高工作质量变成一种自觉的行为。团队精神在项目质量管理上也要充分体现,成功的项目都比较强调团队精神、合作精神,应该说,项目管理流程本质上就要求员工之间的互相协调和理解。

7、供方互利。指与上游供应商建立长期互利的合作伙伴关系。放弃单纯以价格指标决定采购的政策和杀鸡取卵的短期行为,开放与供应商的沟通渠道,相互信任,共享技术成果及商业信息,联手进行质量改进活动,在合作双赢的基础之上谋求双方长远利益的最大化。

我们这个项目也充分证明这一点。可以这样说,该项目是目前这个领域的先驱。意义很重要,同时对于设备和材料等相关厂商也是机遇和挑战。在这样的环境中,谁也没有成功的经验可言!所以也更加必需相互的紧密合作,更多的问题需要供应方现场解决,当然也需要我们的支持和帮助。例如:HP磁盘阵列在高原就出现了不稳定现象,他们要实验和处理,但高原的特殊情况又不允许更好的交通和医疗条件,我们义无反顾给予援助。我们的理解,项目的成功是大家的,以后的合作是愉快的!

8、使用恰当的工具。项目质量控制7工具是必须要熟悉的,包括在什么场景下应该使用何种工具。因果图(关照问题的根源),控制图(关注偏差),帕累托图(2/8原则关注关键问题),散点图(进行相关性分析),流程图,直方图和趋势图。

9、连续循环培训制度。在很多公司,通常只有很少甚至没有培训,员工们不知道何时才能正确的完成他们的工作。消除不适合的培训是非常困难的。质量管理大师Deming强调:只要工作成果还无法受到统计控制,并且还能获得更大的好处的时候,培训就不应当被中止。

为了应用该原则,一个质量保证组织可以:

a.建立现代的培训辅助和实践;

b.鼓励质量工作者通过参加研讨班或上课不断的提高质量和测试方面的技术知识;

c.奖励工作者建立新的研讨班和特殊的兴趣小组;

d.使用统计技术确定何时培训被需要,并且何时培训可以结束。

项目管理的根本目的是为了达到或实现项目既定的目标,让项目的“所有利益相关者”都满意。质量管理虽然不等于项目管理的全部,但它是项目管理的重中之重,因此,项目经理必须突出抓好项目几个要点进行质量管理。同时,还要注意把项目的质量管理连同项目的时间管理、成本管理、风险管理放在一起通盘考虑,成功实现对项目的有效管理。

参考文献:

[1]张友生,田俊国,殷建民,《信息系统项目管理师辅导教程》[M],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

[2]《PMBOK-2008》PMI;

[3]《成功的项目管理》Jack Gido & James P.Clements(21世纪管理经典教材系列,张金城等译);

[4]《IT项目管理》Kathy Schwalbe(项目管理译丛 王金玉等译);

作者简介:

计算机信息系统集成项目管理研究 篇3

关键词:计算机;信息系统;集成项目;管理

中图分类号: G633.67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3-1069(2016)32-22-2

1 计算机信息系统集成简述

1.1 信息系统的基本内涵

计算机信息系统集成项目涉及了多种学科的有机整合,是一个多协议、多厂商以及面向各种应用的体系结构。计算机信息系统集成具体来说就是将计算机网络技术与综合布线系统结构化,集成各个分离的设备、功能、信息等,例如个人电脑,将其形成相互关联的、统一的、协调的系统中,以便更好地共享各项资源,提高信息系统管理的便捷性、高效性以及统一性。计算机信息系统集成项目的开发设计与实现需要利用功能集成、网络集成、软件界面集成等众多技术,实现时要注意各个系统之间的互联与互操作性问题,要注重各类设备、子系统间的接口、协议、各系统平台、应用软件等与面向应用集成问题的解决,以便集成项目的有效利用。

1.2 信息系统集成的特点

人员流动、环境变化、客户需求等诸多影响因素,使得计算机信息系统集成项目除了特殊性、一次性等特点之外,还有以下几方面的特点:一是创造性强,计算机信息系统集成本身就是创造性工作,根据客户的具体需求,编制完善的方案,为用户提供相应的软硬件产品,满足客户的应用需求。每个客户都有不同的需求,所以信息系统集成项目也会有所差异,为了更好地解决某些特殊问题,需要进行创造性工作;二是综合多学科性,信息系统集成项目涵盖了多种学科,例如网络、计算机软硬件、数据库等技术。在企业中的应用,与ERP管理软件相连接。另外,还具有管理难度大、需求模糊、工程隐蔽与多专业交叉等特点,为了进一步促进计算机信息系统集成项目的实现,应运用项目管理,对其系统进行合理有效的组织,实现项目的最大化效益。

2 信息系统集成项目管理的重点

2.1 进度管理

进度管理是项目管理的关键内容之一,也对整个计算机信息系统项目有着重要的作用。进度管理包括调整和确定工作排序和周期,确保各个子项目能够在预定的时间内进行,实现最优化的计算机资源配置及项目成本,同时还要合理应用各种管理软件有效规划管理系统集成项目的,将项目进行分解,减少不必要人力、物力、时间的投入;计算机信息系统集成项目由于具有不稳定性,会受到外界因素的影响,导致项目的进度与预定的工作分解结构产生差异,因此在项目调研到系统交付使用的过程中项目负责人要在不同的阶段更新工作分解,有效控制整个项目的进度,同时还要根据不同子项目之间的交叉联系规划好具体的实施步骤,更好实现系统的各项功能。

2.2 质量管理

计算机信息系统集成项目的质量管理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建立完善的质量标准体系。质量衡量标准时开展项目质量管理的核心内容之一,其主要涵盖了质量指标、客户的具体要求、各个实施步骤等众多内容,质量衡量标准必须是全面、完整、合理、科学的,同时还要注重与客户及相关人员的沟通,确保质量衡量标准的完整性与实践可行性。二是项目开展时的全过程质量监控。计算机信息系统集成项目在实际的实施过程中必须采取合理、有效的措施监控项目的运行。监控时根据质量标准实时收集相关信息,分析项目的实际情况。另外,还要开展项目进度报告、里程碑会议、项目例会等,加强与执行项目人员的非正式交流、沟通,全面了解项目的实施。三是纠错纠偏。结合项目的实际情况,对项目进行合理的纠正纠错。通过一定的比较和分析,对项目进行的阶段与质量标准存在的偏差进行纠正,保证项目在既定的轨道上运行。一般纠正会对项目步骤进行重新规划,并制定相应的计划,优化配置各项项目资源。

2.3 技术和文档管理

计算机信息系统集成项目在开发设计和实际的运行过程中会出现各种技术难题,有的可能是新的问题,技术时项目执行的关键,这就需要充分、全面的了解和掌握项目涉及的各项技术,学习、记录全方位的技术知识,以便更好地解决项目设计过程中遇到的问题;技术文档也是管理的一项重要内容,这就要求实施项目的技术人员能够及时、详细、明白项目的技术文档,尤其是针对“非标准”的工作,要做好详细留档,方便项目技术后期的审核和改进。

2.4 用户关系管理

计算机信息系统集成项目是根据用户的个性化需求而开展的,所以与用户关系的管理也是项目管理的一项重要内容。用户对信息系统集成项目的评价或者说是满意程度直接决定了项目的成功与否。我们应在充分了解用户真正需求的基础上,与客户建立和谐的关系。我们还要注意:首先是明白客户的项目需求,也就是客户需要具体的项目内容,进而制定出准确、行之有效的项目方案;其次是做好项目的解释、说明工作以及用户的系统培训工作。

3 计算机信息系统集成项目管理改进策略

3.1 强化项目范围管理

我们说的信息系统集成项目范围指的是以客户内部管理需求为出发点,所提出的一个框架性结构,该结构包括财务、采购、库存以及订单等方面的管理。客户主要业务需要是定义系统集成项目范围的主要依据,也就是说,项目范围要以客户项目目标及主要业务为中心,遵循内部价值链这一线索来确定。系统集成项目以客户竞争优势及内部管理效率的提升为目的,所以对于项目系统集成公司而言,主要关注的是效益及效率2方面。在实施系统集成项目过程中,要时刻关注控制项目范围,只有这样才能达到控制项目质量、时间以及成本的目的。

3.2 加强团队管理

计算机信息系统集成项目的成功与否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项目人员的综合素质和专业能力。因此必须加强团队管理,构建一支全优高效的项目团队,配置具有极强素质和能力的项目成員。首先,确保项目团队各个成员对项目目标有全面、深入的认识,包括用户的最终需求、项目的进度计划、预算及验收标准等内容。集成方人员和用户方人员各自扮演着不同的角色,每种角色都有其明确的职责定义;其次,各个成员要认识到这是一个整体共同进行的工作,必须相互支持、互相交流。另外项目经理的作用也不容忽视,其对项目行使管理权,也对项目目标的实现承担全部责任,所以必须具备高度的责任感和专业知识以及相应的管理能力。

3.3 建立项目风险管理机制

一个系统集成项目,无论其规模大小,必然会为用户方在管理、业务经营等多方面带来变革,从而使系统集成项目具有高风险性的特点。因此,必须在项目实施中进行有效的管理风险、控制风险。系统集成项目风险管理包括风险识别、风险分析、风险计划、风险跟踪和风险应对5个步骤,其应贯穿于系统集成项目的整个过程。信息系统集成公司可根据风险控制与项目事件发生的时间将风险管理划分为3个阶段,详见图1。为了更好地控制系统集成项目风险,项目管理者还可以组织专门的从事处理项目风险的小组,记录项目风险,并制定相应的应对措施,降低风险带来的损失。

4 结束语

综上所述,计算机信息系统集成项目管理涉及了项目的进度管理、质量管理、技术和文档管理以及用户关系管理,是一项复杂、综合性的工作,项目负责人应结合具体的情况,强化项目范围管理和团队管理,并实施有效的项目风险管理,保证项目的顺利实施。

参 考 文 献

[1] 祁国宁,顾新建.计算机集成制造系统方法论[J].系统工程理论与实践,1996,16(5):65-71.

医院信息系统集成管理效果分析 篇4

通俗的说, 信息系统集成管理就就是人们把所感知到的各种情况, 或者是细节以及它们之间的相互关系, 把这些信息集中起来进行处理的一项技术。也就是说通过运用一些架构化的综合系统和计算机技术, 将一些分离的信息等集成到一个相互联系的、统一协调的系统中去, 使资料能够得到充分的共享, 实现信息集中、高效、便利的管理。对于信息系统集成管理技术来说, 他不仅要把数据和信息集中起来, 还要使他们能够到达共享, 在确保数据的准确与安全以及保密的情况下, 让各部分之间的资源能够达到共享, 信息能够得到交流以便使各个部门之间能够协调一致的工作, 让个部门之间能够高效、紧密的运转以此提高工作效率, 是信息能够得到很好的整理, 避免出现信息的漏记或重复记录的现象, 这样, 整个医院在运作的时候就会更加的方便。

2 医院为什么要实行信息系统集成管理

2.1 医院发展历史长, 信息多

大家知道, 医院的发展历史是相当长的, 按照以往的理念, 医院在整理档案或者说是给病人治理的时候, 那种记载信息的方法大部分都是比较老套的, 通常是将每个病人的信息记录在病例本上面, 然后在总结的时候, 再交给信息科进行处理, 这种做法不仅浪费了大量的纸张, 同时还浪费了大量的精力, 这显然是很不划算的, 有时候还会造成信息的丢失或者是信息的漏记、重复记载, 这在以后整理信息的时候都是一件很棘手的事情, 很是麻烦。医院如果实行信息系统集成管理, 在医院对信息进行整理的时候, 医生给病人看病的时候以及病人在就医的时候等, 都是很有帮助的。

2.2 可以节省处理信息的时间

同时也可以使这些工作的进行节省大量的时间, 相应的工作效率和质量也会有很大的提高。从病人的角度来说, 当时行了信息系统集成管理以后, 医院可以创建病人的病例信息, 这样在以后, 就方便病人查看病例, 不管是结算医疗费用还是以后的治疗工作, 医生在统计病例情况, 还有相应的手术的安排等等一系列的为病人服务的项目, 都是很方便的, 不会像以前那样显得那么的麻烦, 也不会浪费太多的时间, 效率也会有很大的提高。

3 医院实行信息系统管理以后的好处

现在的科技这么发达, 互联网技术在很多领域都有了应用, 以往那些传统的记录病例以及信息整合的方法显然是比较落后的, 也是很麻烦的, 实行一个系统的管理, 对医院来说是相当的重要的。医院实行信息管理以后的好处是多方面的, 从信息管理人员的角度来说, 管理人员在管理这些信息资源的时候, 也是相当的方面, 避免了以前的翻看病录的手续, 只需要在电脑上输入相应的数字以及代码, 就可以方面的查到病人的信息, 以及病史, 同时在进行药品结算的时候, 也是很方便的, 就像现在的超市那样, 把每件药品的代码或编号记录在电脑里面, 在结账的时候, 既方便又省事, 还避免算错现象。从医生的角度来说每天有大量的病人来医院看病, 医生们不可能将每个人的情况都记得那么的清楚这时候, 信息系统管理的优势就显示出来了, 这样不仅方便了医生还方便了病人。从护士的角度来说, 也是很方便的, 可以清楚的知道哪号房间的那个病人, 需要帮忙等等。所以从综合的角度来说, 医院实行信息系统集成管理以后, 对医院的各方面的运作都是很有好处的。

4 如何让信息系统集成管理技术在医院中发挥更好的效果

大家知道, 信息系统管理技术不管是在医院还是在企业, 或者说是现在大大小小的超市里面, 都是站的很重要的地位。对于医院这个复杂的系统来说, 信息是非常的重要的, 它不仅仅要与其他的信息结合起来, 还要求与人流、物流、财流所产生的信息保持同步, 因为病人的医疗信息的记录, 是整个医院的核心, 所以一定要好好的发挥信息系统管理技术在医院中的作用。

4.1 一定要要保证意料的质量以及医院的运行

尤其是对信息科主任来说, 想要是医院更好的运作, 一定要是信息更好的保存, 那么, 对于工作人员的专业要求必然就得高一些, 他们应舒适怎样去运用信息系统管理技术, 还要对互联网有一定的了解, 学会操作这些东西, 学会处理这些大量的信息, 提高他们处理信息的能力, 和技术管理的能力。

4.2 就是信息管理人员的素质也要严格的把关

医院在医院工作, 相对来说, 工作量就比较大, 就会造成疲劳, 精力不集中等现象, 这样责任心就会比较弱, 有时候, 专业人员又少, 这样在信息的处理当中遇到问题的时候, 就像对象的有些笨拙, 有时候在同一个问题上浪费大量的时候, 不能采取措施及时的纠正, 所以, 人员的专业素养是很重要的, 所以医院最好隔段时间对信息管理人员作一次专业课的指导, 强化他们的责任意识, 让他们能够对自己管理的信息在出现问题的时候能够及时的纠正, 这样才能保证信息系统集成管理在医院中能够有个很好的应用。

5 结语

信息技术高度发达的社会, 不仅企业要掌握信息技术的应用, 超市, 以及个人等等也要掌握信息技术的应用, 信息对于医院来说更是重要, 每一个信息在医院整理档案的时候都是不可以忽视的, 一定要将信息系统集成管理技术运用到医院当中去。本文就信息系统集成管理技术的概念, 以及他与传统的记录信息的方法的比较, 来讨论医院为什么要才信息系统集成管理技术, 以及实行这样即使以后给医院带来的好处, 不仅是信息处理技术提高了, 还增加了处理信息的时间和效率, 同时对怎样让这样技术在医院中发挥得更好, 作了进一步的讨论, 让我们明白信息系统集成管理技术的重要性。

摘要:现在的社会, 是大量信息充斥的社会, 随着信息时代的来临, 信息在管理中的作用愈加重要和明显, 如何让这些大量的信息准确的集中起来, 并有一个快速的应用, 一起发挥它的高效性, 这些都是至关重要的。信息系统集成管理, 它主要是利用现在较为发达的信息技术, 以此来改造我国的传统产业以及生产的产品的重要手段, 也是我国信息化战略发展的重要环节, 随着信息的发展, 我国的信息化建设已经渗透到各个领域, 医院的信息化管理也已经比较成熟了, 医院对于信息技术的应用也越来越广泛, 本文以解放军第117医院信息管理科主任为例, 来谈谈现在有关信息系统集成管理的一些知识。

关键词:信息,系统集成,医院,管理

参考文献

[1]陈东涛.SOA在企业信息系统集成中的应用研究[J].管理观察, 2008.

[2]石登荣.信息系统管理[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 2002, 1.

管理信息集成系统 篇5

本文适用于我公司保密要害部位的保密管理。2 引用文件

《中华人民共和国保守国家秘密法》(1989年5月1日起施行)《中华人民共和国保守国家秘密法实施办法》(1990年5月25日起施行)3 定义

保密要害部位:我公司科研生产和经营管理工作过程中,经常或大量涉及秘密级以上(含秘密级)国家秘密、涉密人员多的部位及集中存放、保管秘密级以上国家秘密载体的场所,涉及秘密级以上国家秘密的研制、生产、试验场所。我公司涉密部位位置。保密要害部位的确立

4.1 确立保密要害部位应当力求准确,并遵循最小化原则。

4.2 保密要害部位的确立,由保密办公室根据实际情况向保密委员会申报,申报时填写“保密要害部位确定申报表”。4.3 保密办公室协同保密要害部位建立健全档案。档案内容应包括保密要害部位确定申报表、人员情况、涉密事项、防范措施、保密管理规定以及保密检查情况等方面的材料。

4.4 保密室主要负责公司日常保密管理,与涉密文件相关的市场营销活动及产品涉密部分的设计管理工作;调试检验室主要用于产品生产时的涉密环节,如总装调试、检验工作及半成品和成品的保密管理工作。保密要害部位的保密工作要求 5.1 一般要求

5.1.1 保密要害部位由主管公司领导负责,定期研究和部署保密工作。

5.1.2 保密要害部位以及各保密要害部位所属部门的主要领导是本部位的第一责任人,要结合部位的保密要求和实际情况制定出具体的保密规定,将保密工作责任落实到具体人员,并报保密办公室备案。

5.1.3 针对保密要害部位业务工作中涉及国家秘密的各个环节,按照保密资格认证标准的要求,须配备完善可靠的安全保密设施、设备,严格落实各涉密环节的人防、物防和技防措施。

5.1.4 涉及保密要害部位的工程项目建设,须同步考虑保密防护措施,要与基本建设同计划、同预算、同建设、同验收。5.2 详细要求 5.2.1 物理防范措施

5.2.1.1 保密要害部位要安装安全可靠的防盗门窗,保密办公室要配备密码文件柜及碎纸机。

5.2.1.2 每天上班后、下班前要认真检查防盗门窗、密码文件柜的安全情况。

5.2.2 技术防范措施

5.2.2.1 保密要害部位均设有红外报警装置,关键部位安装视频监控装置。每天下班后由专职保密员负责将报警装置开启布防,每天上班前由专职保密员将报警装置关闭撤防,公司保安实行全天24小时值班,重点负责夜间安防。

5.2.2.2 综合部保安要定期(每周一次)对防盗报警系统进行检查和测试,确保其灵敏、可靠,正常运行。

5.2.3 人工防范措施

在红外报警系统布防期间,综合部保安要进行定期或不定期巡逻检查,发现问题及时报告和处理。

5.2.4 进入保密要害部位人员的管理

5.2.4.1 非涉密人员与非相关涉密人员(指与调试检验室内的生产过程无关的涉密人员)原则上不得进入保密要害部位,如因工作需要确需进入保密要害部位,须填写《进入保密要害部位审批表》并经公司保密委员会审查批准后,在《出入保密要害部位人员登记表》登记后方可入内。5.2.4.2 外来人员原则上不得进入保密要害部位,因工作需要确需进入的,须由陪同人员填写《外来人员进入保密要害部位审批表》,经公司保密委员会批准,并在《出入保密要害部位人员登记表》登记后方可入内,期间外来人员须由公司涉密人员全程陪同。

5.2.4.3 公司所有涉密人员进入保密要害部位须履行登记手续,在《出入保密要害部位人员登记表》中详细注明姓名、部门、事由及进出确切时间等。对进入保密要害部位岗位工作的人员,须进行严格的保密审查。

5.3 保密室的保密管理工作

5.3.1 保密室的钥匙由专职保密员及保密办主任负责保管,钥匙必须随身携带;密码文件柜的密码及钥匙由专职保密员负责保管,责任落实到个人。严禁将钥匙转借他人或随意放置,一经发现将按规定追究责任。

5.3.2 涉及国家秘密的所有载体均由保密室负责归档保管,且必须放置于电子密码文件柜中,如因生产需要借阅、调用的,须填写《借阅/调阅/复印/携带密件审批表》,经保密委员会审批同意后方可借阅、调用。

5.3.3 保密室内的所有计算机均为涉密计算机,专门用于产品涉密部分的设计,实行单人单机操作,责任落实到个人,严禁私自改装系统及程序或混用计算机。

5.4 调试检验室的保密管理工作 5.4.1 调试检验室无生产任务时由保密办负责管理,有生产任务时由负责生产的生产制造部负责人负责管理。调试检验室内的钥匙(含钢质门钥匙、密码文件柜密码及钥匙)平时由专职保密员负责保管,生产时由部门负责人提出申请,经审批并与专职保密员办理交接手续后借出,使用期间均由其负责生产间、密码文件柜的开启和管理。钥匙严禁转借他人或随意放置,由此造成的损失按照相关规定追究相关责任人的责任,钥匙使用完毕后必须即时归还,保密室对此负有监督的责任。

5.4.2 涉及国家秘密的文件经保密委员会审批同意并履行交接手续后方可从保密室调出。

在生产使用过程中,由部门负责人负责生产使用期间的保密管理工作,并必须与使用该文件的涉密人员进行登记交接后方可用于生产。生产期间部门负责人要随时掌握文件的去向,任何人不得以任何借口将文件私自带离生产间,当天下班前仍由部门负责人收回并放置于密码文件柜,生产完毕后须即时交还,保密室对此负有监督的责任。

5.4.3 在调试检验室所生产的产品,无论当天是否生产完毕,均不得摆放在生产台上,下班时必须填写“产品入库交接表”后,由部门负责人与生产人员共同放置于密码文件柜,再生产之前必须填写“产品出库交接表”,由部门负责人与涉密人员共同从密码柜中取出,继续生产。5.4.4 在调试检验室完成全部生产流程的产品,由涉密仓库保管员进行出库交接后,仍在调试检验室包装,并在调试检验室内完成发货手续后,将产品直接交由其他涉密人员送交需求方,同时将除涉密文件之外的其他生产文件在保密室交由销售部兼职保密员进行确认后,交专职保密员归档。

5.4.5 在调试检验室内设有部门专用的密码文件柜,用于涉密文件、产品的放置及发货时的准备工作,严禁将涉密文件、产品放置于其他部门的密码文件柜中。

5.4.6 在生产期间所产生的所有文件与记录均交由保密室负责归档。保密要害部位的保密监督

6.1 保密办公室要具体指导保密要害部位制定保密防范措施,并监督实施。

6.2 保密办公室要抓好保密要害部位工作人员的保密教育,组织必要的保密培训。

6.3 对保密要害部位的工作人员要按照《涉密人员管理制度》的要求严格审查,保密要害部位负责人要严格管理,对不适宜在保密要害部位工作的人员,要及时提出调离建议。

管理信息集成系统 篇6

关键词:项目管理;系统集成;应用趋势

中图分类号:C93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2374(2013)35-0061-02

进入21世纪以来,计算机网络已经越来越广泛地应用于国民生活各个领域,并成为信息化社会的载体和基础设施。而系统集成就是借助于计算机网络将各个不同地区的用户信息和要求组合成一个统一整体,以提高效率和经济效益。要达到这种整合要求,必须要使操作对象之间及时沟通和交流,但信息系统集成项目本身具有自己的弱点和缺陷,譬如目标不明确、劳动量大对人力资源要求高,而客户给定的工期比较短,致使无法预料大的花费太多,还有常常出现的过于乐观以及做事不切实际导致计划和控制不相符,从而带来严重的隐患,所以需要采用项目管理的方法来解决这些问题。项目管理是一个综合性的技术,包含很多其他技术指标,这些指标之间相互联系、相互影响,共同完成对信息系统的集成工作。近年来,随着项目管理系统在全世界的普及应用,其优越性也被普遍认同和接受,这使得项目管理在系统集成工程项目中的作用越来越重要、越来越不可或缺。

1 项目管理的各个阶段

项目管理在信息系统集成项目中的实际应用一般包括范围管理、时间管理、成本管理、质量管理、人力资源管理、沟通管理、采购管理、风险管理和综合管理九个方面,它们之间的管理过程又可以归纳为五个过程组,分别是启动、计划、实施、控制和收尾。在具体运行中,它们之间可以反复迭代、相互制约,也就是说,这个过程的输入可能是另一个过程的输出。

1.1 启动阶段

这个阶段需要对项目总体进行分析和了解,例如背景资料、现实需求、是否行得通、查找文献、初步设计出一个方案、往上级提交报告,然后是投标和招标,到最后要签订合同,这些都要在启动阶段完成。总体而言,在这个阶段要把所给项目的目标、范围都确定,还要明确自己的责任,并作出承诺。启动之后就要进行调研、实地考察、总领全局,不能得到一点市场上的信息就急于开始。

1.2 计划阶段

对项目管理要做好计划,无论是程序设计方面、获取、选择确认和验证方面,还是部署运行和维护方面都要提前做好各种计划和应急预案。没有计划只顾走一步算一步的方法是不可能做好对信息集成系统的项目管理的,对质量和成本也没办法保证,进度更是无从改良,所以做好计划至关重要。其主要作用是将各种假定的计划制作成文档,这对于决定工作的进程有很大帮助,还方便项目各关系人之间的交流沟通以及探讨,能够在未知情况发生时做好准备。但项目的计划书不是一成不变的,要在项目完成过程中随着进度一点一点改进和完善。最终的计划要将各种制约因素甚至管理方针包括在内。

1.3 实施阶段

项目实施阶段在项目管理中至关重要,实施之前要做好各种准备工作,把质量、成本、时间等都考虑进去,然后对安装好的系统进行调试,在调试过程中磨合系统的使用性能,还要建立良好的管理体系,以便对操作者进行严格的培训工作。在实施过程中领导者要发挥领导艺术,使每个成员都清楚自己的职责并充分参与其中,对每个成员的职能工作都充分授权,从而提高所有人的工作热情和创造性,并使竞争减到最小,所有人团结合作、互帮互助、彼此适应,这有利于保证项目的最终顺利完成。

1.4 项目控制阶段

所谓项目控制就是指对项目的操作过程进行控制,主要是针对项目的牵涉范围、工程的进展情况、所消耗的自筹资金、最终成品的质量及工作时的绩效和工作状态的控制。在大部分的项目管理中项目控制都被表述为项目的实际综合情况和工作前所做的计划的比较。事后才对成本和进度的跟踪控制进行分析,但事实上,不纠正措施就不算是正式的项目控制。在项目管理的控制环节中,最重要的步骤是控制风险和控制项目的流程,归根结底也就是最终的项目成本低廉、可靠性强、流通方便合理有序、能够达到各项技术指标。

1.5 收尾阶段

项目的收尾阶段主要包括两个方面,即合同收尾和管理收尾。其中合同收尾是指把合同的范围再三确认一下,所花费的金钱要统计出来,各项步骤是否落实要审核清楚;管理收尾是指在项目结束的时候把所用到的各种资料进行验收,合格后客户和实施者之间要进行项目的交接和最终清算,项目完成的效果如何,放在后面评价。

在现代科学技术迅猛发展的情况下,竞争的核心转移到把握时间、节省周期上面,要提高企业竞争力,就要快人一步,在最短的时间内完成符合甚至超越要求的项目服务,这离不开对项目的有效管理。在实际操作项目时,无论简单的项目还是复杂的项目,都要运用先进的科学技术和合理缜密的逻辑思维,对项目进行严格的管理,然后按步骤做下来,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2 项目管理的应用机制和发展趋势

2.1 应用机制

图1 项目管理职能集成示意图

项目管理最终要达到三大技术指标:(1)成本尽可能少;(2)工期尽可能短;(3)质量尽可能好。其他的因素像是否安全可靠、对环境是否有损害等也要综合考虑。图1包含了项目的生命周期的各个环节,在实际的项目管理中对这些项目活动和信息指标要综合规划和考虑,并且进行统一协调和控制,才能实现对工期、资金和质量保证的要求。项目管理是一项很复杂的工作,项目成败取决于很多因素,要想完全保证所有因素都做到极其完美是相当困难的,但好的项目管理者就要想尽一切办法满足要求,这样才能在强者如林的社会环境中争得一席之地。虽然各子系统在某种程度上都是相互独立的,但是各个系统之间的系统信息转移却是不可缺少的,这种转移一定要利用,还要使最终的项目成果达到转移的目的。对于风险的管理要尤其重视,只有提前考虑到各种风险,并及时做好应对措施,在发生故障时才不会手忙脚乱,才不会如无头苍蝇一样感觉无处下手,才能节省我们完成任务的时间,尽快交付客户。

2.2 发展前景和趋势

从前面的论述可知,项目管理还存在着不少缺陷和弱点,但时代在发展、社会在进步,项目管理的系统集成的发展只会越来越完善、越来越标准,虽然标准化只是个理想的模式,却也可以进行完善和推广。在网络技术快速发展的今天,为了实现资源共享和信息集成,为了对项目更好地管理,可以借助互联网的力量,譬如利用项目网格或者采用基于本体论的系统集成方法,来解决严重制约信息技术在项目管理中的应用的问题。网格技术还能提供更广阔的平台,以便在动态环境下协同工作,所以项目管理未来的发展必然以项目网格作为支撑。

3 结语

本文总结了项目管理的各个阶段的内容和作用及其在项目集成中的应用,并对其未来的发展方向和趋势做出了判断和估计,可见项目管理的效率跟互联网技术的发展和进步息息相关。

参考文献

[1] 杨卫东.网络系统集成与工程设计[M].北京:科学

出版社,2010.

[2] 林春农.项目管理在计算机信息系统集成中的应用

管理信息集成系统 篇7

随着企业信息化建设的不断深入, 在业务应用的集成过程中通常会遇到一些来自技术层面或者管理层面带来的问题。管理层面上, 随着公司信息系统建设项目增加, 多用户多账号, 权限规则多样化、公共账号。权限管理散落在各个系统中, 业务功能会存在重复建设, 系统之间对共性的管理需求仍然存在壁垒, 用户面临多系统的使用也降低了用户的使用体验。技术层面上, 不同的开发平台中权限模型各不相同, 导致不同系统中的组织机构数据、权限管理模式的差异性。映射可能是现在绝大多数的处理方式, 但这样一来往往会造成很大数据清理工作量和较差的后期维护性, 其中最为普遍的是用户组织管理问题或因其牵涉出来其他业务数据集成问题。

一、基本功能分析

身份权限管理是信息系统的基础功能, 根据系统复杂度不同可能设计到十余种场景。其中, 身份管理, 功能权限分配、功能权限定义、权限资源维护是权限管理的核心功能。其他主体功能根据实际应用场景不同可能会增加。例如, 拥有大量用户的系统会增加业务组织的管理以方便对账号进行检索, 拥有大量管理员操作的系统会考虑加入身份分级管理、权限分级管理的功能, 当系统功能不断累加产生多个子系统时会考虑将业务组织或者角色共用等, 当系统中有不相容岗位时要考虑加入角色互斥等。

二、功能实现分析

业界在进行权限功能大致分为了三个大的阶段, 自主访问控制 (DAC) 和强制访问控制 (MAC) 、基于角色访问控制 (RBAC) 阶段和基于SOA的RBAC权限控制阶段, 在每个阶段里面又有一些衍生模型出现。从理论上讲, 我们认为华北电网公司在2010年提出应用了R3权限功能实现的方法论基本可以较为浅显易懂的表达权限管理的功能实现关系, 即角色 (Role) 、规则 (Rule) 、请求 (Request) 。角色实现了基于角色的管理 (RBAC) 的功能权限控制。规则建立了对用户角色分配的规则的数据权限控制, 某人应该拥有什么样的规则。请求是想通过工作流来规范企业对用户权限的分配。并给出了计算给定用户拥有的目标系统访问权限P:P=User-Role x Role-Definition+Rules-Function (User-Attributes) +Request-Definition

通过将系统权限赋予角色, 灵活地支持IT系统权限调整, 并对企业的变化有很大的伸缩性。通过将角色赋予用户, 代替繁琐的逐个用户操作, 减小授权管理的复杂性。用户能够根据工作需要申请承担相应的业务角色, 而不必了解后端IT系统的权限定义。根据用户的身份属性 (部门、职务、职位等) 进行匹配, 动态计算角色成员资格。角色加规则可预测自动化权限分配, 多余的系统权限自动撤销, 避免权限过度堆积。将请求作为对规则和角色的有益补充集中统一管理。

但不论采用哪种功能实现模型, 都是要解决分散的流程和不一致的管理界面带来的权限服务于安全管理问题。与未来能够将申请审批流程在系统内固化, 与实现自动化多种系统设计思路和授权模型不同, 为降低实施风险, 统一权限平台应能够支持多种授权模式, 并能够支持集成业务系统向基于角色授权的模式演进。

三、集成粒度与需求分析

把权限的控制粒度分为登录级、功能级和数据级三个等级。

登录级集成粒度。主要为哪些页面需要登录控制、登录验证逻辑、登录后页面转向哪里, 以及权限菜单等问题。严格意义来说, 登录控制并不属于权限管理内容, 它属于用户身份认证内容。但是权限基本都与用户相关, 首先涉及到用户名密码验证。从开发角度需求主要考虑几方面, 哪些页面需要登录后才能查看, 而且哪些页面还需要进一步验证角色权限。登录页面的位置, 登录用户名、密码验证, 登录后转向的页面。

功能即集成粒度。RBAC已经广泛运用于各个系统, 基础RBAC0关系并不复杂。通过给用户赋予角色、角色拥有权限的模式, 达到控制用户具有权限的目的。同时, 还复用了角色, 这样可以让多个相同职务 (或职能) 的人拥有同样的角色。功能级权限也有大小之分, 大的可以是一个业务模块, 小的也可以是一个按钮。功能级权限一般由菜单、url、按钮这些元素组成。列举几个功能访问权限典型场景进行举例: (1) 给张三赋予“人资管理员”角色, “人资管理员”具有“员工查询”、“员工新增”、“员工信息修改”和“员工删除”权限, 此时张三能够进入人资系统并可以进行这些操作。 (2) 去掉李四的“人资管理员”角色, 此时李四就不能够进行系统进行这些操作了。

数据级集成粒度。主要指访问数据的可见范围, 一般包括当前操作人可见、部门可见、部门及子部门可见等。数据级权限目前常用做法就是在业务模块的表中增加操作人字段, 然后通过AOP或者是在基类的查询、查看、更新、删除中, 把字段值与可见范围进行特殊处理。列举几个数据权限控制的典型场景进行举例: (1) 因为张三是北京分公司的“人资管理员”, 所以他只能够管理北京分公司员工其下属子公司的员工。 (2) 普通审查员审查财务数据的权限, 在教育业审核最高限额是50万元, 在生产制造业最高限额是1000万元, 高级审查员不受该限额限制。

数据级权限管理需求主要包括:支持不同用户查询到数据是不同的, 支持数据库行级、列级查询, 支持分页查询包括分页查出数据并能告知总数据条数是多少两方面;支持自定义条件 (比如:张三在自己的查询权限范围内, 查询50w以上的订单) 。

四、集成方式与策略

信息系统的权限集成方式主要有四种。第一种方式是做业务应用级的权限管理、统一权限管理业务应用可以由哪些单位的用户从门户进行访问、改造存在较大难度的业务应用。对用户来讲能够实现单点登录的效果, 例如电子邮件系统。第二种是做角色级的权限管理、统一权限管理角色与用户的关系, 业务应用管理角色与权限对象的关系、只能针对部分进行改造的业务应用。例如SAP系统, 他的权限管理员主要是做用户与通用角色与本地角色的关系维护, 具体TCode与角色的关系多为BASIS顾问完成。第三种是功能级的权限管理, 统一权限管理所有权限信息, 适用于拥有较强改造能力的业务系统。第四种是做到数据级权限的权限管理, 最后一种权限管理可能更多的是根据不同的权限控制业务场景划分到二次开发人员通过权限中间件定制策略实现, 一般不由管理员定义。

五、总结

本文首先阐述了信息系统统一权限管理的概念, 并对信息系统的权限管理的基本功能进行了分析, 系统提出了业务系统与统一权限平台的集成粒度划分, 探讨了统一权限平台在推广实施过程中应对不同研发实施厂商的不同业务系统可以采取的集成方式和策略。

参考文献

信息系统集成项目管理路径初探 篇8

信息行业的发展势头迅猛,同时带动了信息系统集成的发展和推广。在我国,系统集成行业已经速度惊人地迈进了各大行业,并且在我国经济社会的发展过程中占据着十分重要的地位。信息系统集成是指,在迎合用户需求的前提下,运用系统的、科学的解决办法对各种技术和产品进行选择,从而提出能够解决用户所面临问题的有效方案,并且将这些方案应用于实际之中,对组成系统的各个子系统进行有效地集成,增强原本分离的各方面信息之间的有效连接,并使其成为一个完整有效的整体系统。这个整体系统不仅能够通过各个部门之间的协调工作产生巨大效益,更能够达到优化整体需求的目的。而项目管理是一种科学的管理方式,无论是在领导方式、管理机构,还是在管理目标和手段上都是有着十分完整和成熟的运作手法,因此,信息系统集成经常选用项目管理的方式进行运作,这样能够更加有效的整合资源,以期尽快的完成项目的目标。

1 信息系统集成的特点

与传统的、常规的组织管理方式相比,信息系统集成具有以下突出特点 :

第一,技术性强。信息系统集成属于高智力密集型产业,在这一产业链之中发挥最重要作用的是人才,这也是信息系统集成行业最宝贵的财富。因此,信息系统集成具有流动性以及年轻化的特点,只有能够吸引并录用高新技术人才,并且让其掌握的技术站在世界前列,才能真正实现信息系统集成的迅猛发展。

第二,渗透性广。信息系统集成能够有效的带动我国各行各业的发展,并且随着各个行业的发展,系统集成也会随之渗透和完善。目前,信息系统集成已经渗透进我国社会经济发展和人民生活的各个阶层,达到了多面覆盖,也为社会生活的发展带来了巨大变化。随着信息系统集成行业的不断发展和壮大,其带动作用也逐渐引起了各行各业的关注。信息系统集成以其高度的渗透性为我国产业的发展、产业结构的调整和技术的改造都带来了革命性的拓展。

第三,投入、风险与收益呈现正相关性。信息系统集成需要砸下高昂的资金作为资本,只有在产业建设初期投入巨大的资金、人力、物理,才能有效保证这一行业的产品研发、产品生产和市场推广的一系列过程。然而,这一产业受到市场的巨大制约,市场发展的不确定性也导致了高风险和高回报的现象。

第四,时效性强。信息行业本就是日新月异的行业,产品的更新换代速度步步更迭,市场变化逐渐加快,这些都是行业发展的规律,信息系统集成也是如此。这也促使了这一行业竞争的激烈。

2 信息系统集成项目管理现状及问题

2.1 信息系统集成项目管理现状分析

就目前来看,我国系统集成项目管理的成功率处于下峰值,其现状十分严峻。由于在系统集成项目管理的各个方面都存在着不确定因子,尤其是在针对用户需求所进行的成本预算控制、人员流动控制以及技术控制方面都与理论存在着若干差距,信息系统集成项目管理依旧受到如此多的制约。作为这一行业的管理者只能实事求是,用实践去检验理论、发展理论、努力填补理论空白。

由于一些实际操作是不以理论作为指导的,因此项目管理没有固定的模式,在系统集成项目的实施方面也存在着诸多问题。除了实际经验不足之外,对理论研读不够、缺乏系统规范的成本预算手段来迎合用户需求等,也是导致最终成果质量低下的重要原因之一。信息系统集成项目不仅要把握用户需求,而且要赢得在市场范围内存在的激烈竞争,这一切都对前期投入、资源能力、项目执行等方面提出了十分严峻的挑战。这要求管理者必须在时时刻刻都保持着十分清醒的理性头脑,而且能够在多重压力之下寻找出合理对策,方能化险为夷。而就目前情况而言,由于固有模式的不存在性,为了实现自身发展,管理者一般采取具体情况具体分析、以变应变的对策,使项目管理更加牢靠。只有正视这些困难,才能深刻了解信息系统集成项目管理的现状,最终找到正确的发展方向。

2.2 信息系统集成项目管理的问题

目前存在于信息系统集成项目管理中的问题主要由以下几方面 :

第一,范围管理不精准。客户的不断需求与项目管理完成的困难之间总是存在着诸多矛盾。项目到底需要做到什么程度才能避免其面临失败局面,这是一个需要考量的问题。尤其是项目的范围管理十分欠缺,导致在实施信息系统集成项目管理的过程中总是会出现许多意想不到的麻烦。

第二,项目管理的团队不完善。信息系统集成行业本就充满着未知与挑战,良好的团队管理和团队能力能够为自身赢得更多的可能。但是现在鲜有管理完备的团队,从而导致项目运行的低效性。

第三,风险机制不完善。系统集成类项目的风险和不确定性是并存的,而且由于多重风险的压制导致针对风险的判断容易出现误区,不完善的风险机制更会加速信息系统集成项目管理运行的失败。

3 信息系统集成项目管理路径探究

针对上述信息系统集成项目管理的现状以及问题,现提出几点信息系统集成项目管理的路径。

3.1 把握项目范围管理

项目范围的管理是信息系统集成项目管理中十分核心的环节,要注意把握项目实施过程中的范围,制定合理的度量标准。由于信息系统集成项目管理本身就涉及到不同双方的利益,只有把握好项目实施范围的“度”,才能成功保护双方自身的利益不受损失。

范围管理要从多方面入手,从项目启动的初期,客户就将提供一个相对稳定的范围以供选择,再这样一个大前提下才能保持日后项目的开展。在编纂范围计划时,要注意实际操作中的范围管理,一旦有变动就有可能为整个项目管理带来一定风险,因此要保证在实施过程中的稳定性和持久性,方能把握好项目范围的管理。

3.2 建设创新型团队

由于信息系统集成项目管理的创新性,创新型团队是其必然的诉求。这种高度依赖高科技人才的工作十分需要一个良好的团队。团队的人员配置既要专业背景完善,并且要善于管理,才能有效发挥自身职责,在项目运行中发挥出巨大的作用。

3.3 加强风险机制建设

信息系统集成项目管理的高风险、高回报特性导致风险机制的建设成为了项目管理中必要的一环。在加强了对风险的预判、识别、分析、应对等各个环节之后方能在风险来临之时提前应对、迅速反应,达到规避风险的效果。良好的风险机制不仅能够保证对客户需求的满足程度,更能够提升项目的成功几率。因此,完备的风险机制建设是项目成功的必要条件之一。

4 总结

管理信息集成系统 篇9

2005年9月, ISO颁布了ISO 22000 (食品安全管理系统——对食品链条中所有组织机构的要求) 。这一标准具有如下特点:只聚焦于食品安全管理系统、可用于食品链条中的所有机构组织、结合食品法典委员会定义的被认可的食品安全系统要素、提供了可用作第三方认证部分的可审核性标准 (这个标准也可供食品加工者用于开发食品安全管理系统) 、允许通过HACCP或运作预备程序 (PRPs) 达成食品安全控制、保证用于控制食品安全过程的有效性, 并且整个过程被验证、贯彻、监控和管理。

ISO 22000与HACCP相融合

ISO 22000是作为一个管理系统标准撰写的, 因此, 标准主要针对政策、计划、实施及操作、运营评估、改进、管理评审等管理系统要素。ISO 22000定义了需要达成食品安全管理系统的管理行为, 这一标准要求文档化具有可测量目标的质量政策, 比如, 减少国外事件投诉20%、提高第三方审查分值10%等。管理评审保证了食品安全管理系统的持续有效性, 评审不仅能验证管理系统的效率, 还可以给高层管理提供一套交换关于食品安全新想法的系统, 并且对食品安全管理系统进行开放式讨论和评估。管理评审的结果应该提供具体的数据来支持食品安全管理系统的运营改进计划, 以及产品和过程的运营目标。另外, 管理评审还要为日后工作生成一系列建议, 包括食品安全管理系统结构改进, 资源分配, 确定性风险的缓解计划, 以及满足机构将来关于食品安全需求的战略规划等。食品安全团队领导人的职责不仅是管理食品安全团队, 还需要对保证食品安全团队成员的培训与教育, 以及保证食品安全管理系统的建立、实施、维护及更新, 这个人将向高层管理汇报关于食品安全管理系统的有效性及适宜性, 而不需要顾及其他分配任务。

ISO 22000架构强调三方面主要内容:与食品法典委员会HACCP相融合、强调预备程序和食品安全管理系统的连接、定义管理行为以确保一个动态的管理系统。ISO 22000融合了食品法典委员会 (法典) HACCP五个初始步骤及七项原则, 这样, 通过ISO 22000认证的任一机构组织将满足所有法典委员会HACCP的要求。ISO 22000要素与法典HACCP要求的比较见表1。

对预备程序经常或持续性的违反可能会导致食品安全危害。从管理标准角度出发, 预备程序涵盖食品安全管理系统中广泛的要素, 其中包括设施、培训、好的生产习惯等等, 因此, 预备程序必须要完备的设计、实施、验证及 (或) 监控, 从而达到持续的效果。然而, 许多预备程序并不一定遵循传统的核实、验证和监控格式。ISO 22000阐明了预备程序 (PRPs) 在食品安全管理系统中的角色, 预备程序描述了让食品安全管理系统 (FSMS) 正常运行所需的环境, 预备程序支持并保证HACCP计划的有效性。食品安全专家们可能在预备程序的标准条款上存在分歧, 但是, 所有的预备程序有四点是共同的:都针对间接的食品安全问题;涵盖与食品安全相关的常规程序;可应用于多条生产线;瞬时性的预备程序不满足, 很少造成食品安全危害。ISO22000为法典HACCP提供了更易于理解的方式, 可提供审核性格式让食品加工企业很容易的确定现有食品安全管理系统中是否存在不足。

NWA eHACCPTM是一个全方位支持ISO 22000标准的集成化食品安全管理系统 (FSMS) 的典型范例, NWA基于NWA质量信息系统, 提供ISO 22000及HACCP标准要求的操作、监控及分析等食品安全管理功能, 集合软件可追溯性功能, 可以满足食品安全管理系统所有要求。NWA eHACCPTM包含数据采集、实时监控、数据分析、持续改进、原因分析和纠错措施、数据储存以及电子化文件管理等功能模块, 为食品安全管理提供一个一体化的解决方案。

ISO 22000与ISO 9001集成

ISO 22000的范围是食品安全, 而ISO 9001的范围是食品质量。ISO22000可以用于两个方面:可以作为一个独立的标准提供给那些想开发具有技术水准的食品安全管理系统的机构组织;可以和ISO 9001一起, 开发针对食品安全和质量问题的管理系统。

ISO 22000和ISO 9001有如下几点不同:ISO 22000不允许排除任一要素;ISO 9001是可以适用于任何机构的通用标准, 而ISO 22000是描述开发食品安全管理系统特殊过程领域的特定标准;ISO 22000假定机构开发产品概念及后续的制造流程;ISO 22000假定机构已经选定了供应商, 而且供应商有能力满足质量要求;ISO 22000假定验证计划及控制计划都已经建立, 并且满足用户需要;ISO 22000假定现有制作过程已经被验证满足质量要求。ISO 22000有许多提及的内容要求机构组织满足所有食品安全法令、条例及客户要求。另外, 应该注意ISO 9001及ISO 22000中的要素数量存在差异。有关ISO 9001和ISO 22000的比较见表2 (当标准之间语句不同但意思相同时, 表中用“等同”一词) 。这个表不是一个官方比较, 而是旨在帮助读者深入理解如何平行使用两套标准来开发有效的管理系统。

管理信息集成系统 篇10

信息系统集成是指利用现代信息技术, 将计算机软件、硬件、网络通信等技术和产品集成为相互关联、统一协调、并能满足用户特定需求的信息系统。信息系统集成作为改造传统产业和产品的重要手段, 使资源达到充分共享, 实现集中、高效、便利的管理, 是很多企业事业单位开展信息化建设的重要利器, 近年来已成为信息服务业中发展势头最为强劲行业之一。信息系统集成具有技术更新速度快、项目队伍结构年轻化、人员流动量及规模大等特点, 常由于各种各样因素造成项目进度延期, 使项目各方干系人利益受到影响, 后果不堪设想, 如何做到顺利的按时保质完成信息系统集成项目的实施, 满足用户的特定需求, 也逐渐成为广大项目负责人经常讨论的话题。

2、信息系统集成项目进度管理经常碰到的问题情况

笔者认为要做好信息系统集成项目进度管控, 必须先认真总结分析找出问题所在, 根据具体问题情况采取相应的解决方法, 才可做到万无一失。那么, 信息系统集成项目通常大家都会遇到哪些方面问题, 笔者根据自己多年从事计算机信息系统集成项目管理工作经验, 总结出以下主要几个常见问题:

(1) 对项目进度计划过于乐观, 未充分考虑评估技术风险。

信息系统集成项目通常会涉及到多个技术专业, 包括软件开发、硬件设备、软硬件集成、网络、通信、电子等多个技术领域, 而且具有非常明显的独特性, 一些项目负责人通常会根据自身项目管理经验单独完成制定项目计划, 觉得自己曾经负责实施过类似的项目, 对新接手的项目胸有成足, 过于乐观, 殊不知可能由于某项特定功能或者新技术未组织内部有关行业专家进行探讨确认, 导致在项目实施过程中发现问题后才调整实施计划, 从而影响项目工期。

(2) 需求沟通不畅、理解有误。

需求沟通是信息系统集成项目的第一步工作, 主要目的是为了充分了解获取用户各方的需求, 准确理解用户需求, 约定项目范围, 为下一步系统分析设计提供基础。由于需求沟通对象有可能从上到用户高管, 下到一线员工等不同类型客户, 他们的计算机和语言表达能力参差不齐, 加上中国汉字的博大精深, 容易对某一需求理解存在偏差, 若没有及时发现纠正, 直接将导致下一阶段系统功能设计的错误, 从而引起系统返工, 对系统进度造成影响。

(3) 人员跳槽导致措手不及。

当前IT行业队伍结构偏向年轻化, 人员流动量大, 经常听到同行人士提到项目在执行半途中出现人员跳槽而烦恼, 若是碰到重要岗位人员跳槽, 可想而知, 将会对项目的进度产生多大的影响。

(4) 对项目人员的能力及经验估计不足。

为了按时完成某一个项目, 企业老板通常会通过招聘或从兄弟公司借调人员方式来扩充项目团队力量, 短时间内项目负责人可能很难对新进员工或借调人员的工作能力有一个比较充分的认识, 容易产生由于所分配给他们的工作任务与其实际能力存在不匹配而导致影响项目工期。

(5) 为了赶工忽略对项目质量的把控。

为了在规定时间进度内完成项目的所有工作, 相信每位项目负责人往往会采取各种各样的赶工方法和措施, 比如加班, 来确保项目按进度要求完工, 可到最后系统联调测试阶段, 发现系统出现各种各样的bug, 项目人员为了寻找修补bug而忙的焦头烂额, 最终系统无法按期交付客户。

3、确保信息系统集成项目进度的主要方法

众所周知, 项目进度管理在整个项目管理过程中所处的重要位置不言而喻, 要使项目能够顺利实施, 准确的项目进度安排和合理的分配工作至关重要, 如果不考虑项目特点, 不采用科学的方法, 盲目确定工期目标, 使得工期要么太短, 无法实现, 要么太长, 效率低下。针对以上信息系统集成项目的特点, 以及项目进度管理中常碰到的几个问题, 根据笔者多年从事信息系统集成项目管理经验, 从以下几方面分享个人在从事项目管理过程中, 是如何去做好项目管理中的进度管理, 供行业人士参考。

(1) 合理估算工作量, 精心制定进度计划。

合理地估计工作量是保证进度不发生偏移的关键。在制定项目进度计划时, 除了依据自己的工作经验外, 更重要是要召集项目组核心人员或邀请有关行业专家共同探讨确认项目工作量情况, 并精心制定项目实施进度计划。采取头脑风暴法充分讨论项目实施过程中的每一个环节要求, 尤其是项目实施中可能存在的难点、关键点内容, 按照用户交付时间要求, 根据项目团队力量及企业技术、知识库储备情况, 确定采取自主开发还是外包方式实施, 从而规避技术风险对进度可能带来的影响, 确保项目工期;采取类比估算法、PERT法进行估算工作量, 并留有10%工作量余地;最后通过网络甘特图及项目管理工具软件将商讨确定下来的项目进度进行可视化管理, 形成进度基准, 用来指导项目进度的管理。

(2) 采用原型法进行需求分析确认, 降低软件功能的返工几率。

需求分析是软件项目的第一步工作, 如果需求出现偏差, 可能会导致信息系统的返工几率大大增加, 最终影响项目进度, 因此如何顺利的与客户进行需求沟通并达成一致意见, 变得至关重要。由于在需求沟通过程中, 将会接触到用户方的各种不同层次的工作人员, 由于这些人员的计算机应用技术水平参差不齐, 为了确保需求分析确认环节工作顺利完成, 避免开发出来的软件产品与用户的需求相去甚远, 影响项目的整体进度, 必须改变传统需求沟通确认方法, 改为采用快速原型法开发原型系统, 通过原型系统与用户进行需求沟通确认, 用户根据图形可视界面, 可以理解判断原型系统是否与自身需求相符, 并提出相应的改进意见, 经过多次的交流反馈和改进, 形成最终需求, 有效解决了需求沟通障碍导致需求偏差, 避免出现系统返工风险, 有力保障了项目进度。

(3) 对关键活动的人员进行双配制, 以防人员跳槽或进度延迟。

鉴于信息系统集成行业人员流动性比较大的特点, 同时为了有效避免在项目实施过程中出现人员跳槽而导致工期受到影响, 很有必要对项目进度关键路径活动的人员进行双配置, 比如对系统分析师设置A/B角, 确保关键活动任务按期完成, 为整个项目的顺利实施奠定基础。

(4) 指派经验丰富的人去完成或帮助完成项目工作, 有力保障项目进度。

信息系统集成项目实施队伍庞大, 人员结构复杂, 有时根据需要还会引进新员工, 团队成员技术力量及工作经验层次不一, 项目负责人无法对每个项目活动都安排技术能力或工作经验比较好的人员去完成任务, 此时, 可采取对项目进度关键路径上的一些重要活动指派有经验的人员去完成或帮助完成的方法, 来确保关键活动按时完成, 比如, 在需求沟通分析阶段, 安排1名行业专家带领需求沟通小组人员共同完成该项工作, 保证需求沟通分析顺利完成;在代码开发阶段, 定期安排资深软件工程师走查技术能力相对比较弱的人员的编码情况, 及时发现解决问题, 避免项目质量问题影响项目工作进度。

(5) 定期检查项目进度, 适时调整控制项目进度。

有效地进行项目进度控制的关键是及时测量项目实际进展情况, 并与计划进行比较, 如有必要就立即采取纠正或预防措施, 问题越早发现越好解决, 造成对项目进度的影响也就越小。首先是要做好进度跟踪, 定期收集进度信息, 要求每个团队成员每天填写工作日志, 记录自己每天的工作做详细记录, 每周对自己的工作进展做出结论, 并向项目组汇报;其次在里程碑阶段, 通过会议形式对本阶段的工作进行确认、总结, 对本阶段的进展情况做出结论, 并决定是否调整下一阶段的进度计划;最后是与计划进度进行比较, 采用偏差分析技术进行进度比较分析, 如果实际进度影响项目总工期, 则启动进度变更控制系统, 按照变更管理流程调整更新进度, 否则继续执行原进度计划。做好信息系统集成项目进度管理, 必须对项目进度情况进行严格的跟踪控制管理, 通过定期检查项目进展情况, 适时调整和更新项目进度, 才能保证项目如期完工交付用户。

4、结束语

以上是笔者多年从事信息系统集成项目管理过程中对项目进度管理的一些体会及措施。个人认为, 项目进度管理是实施信息系统集成项目成败的关键之一, 项目进度延期将直接影响项目实施成本, 良好的项目进度管理, 可有效控制项目实施成本, 为项目各方干系人赢取最大效益。

参考文献

[1]柳纯录《信息系统项目管理师教程》清华大学出版社

管理信息集成系统 篇11

关键词:医疗信息系统;集成技术;技术探究

随着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集成技术逐渐走进医疗领域。医疗信息系统的集成能够体现出医院的不同层次需求,主要有医疗内部集成以及国家地区的集成需求。可以将医院内部集成需求看成是一个医院的内存LIS(Laboratory Information Syste,医疗检验系统),还有PACS(Picture Archiving and Communications System,图像存档与通信系统)、CIS(Clinical Information System,临床信息系统)、RIS(Radiation Information System,放射科信息系统)等各种医疗信息系统,所有这些医疗系统都是由特定的开发商研发的,在医疗系统中形成一个个单独的子系统。而集团中的集成需求指的是不同医疗场所信息系统会存在异常,不能使用同一个数据工具,对病人采用不同的标志。BPEL医疗信息系统是建立集成框架基础上的,设计的依据为IHE,基础软件是JBOSS ESB,Active BPE。此框架能够支持数字化的医疗实验系统,通过各项实验表明,该框架为医疗信息系统的集成提供了一些借鉴。

一、BPEL的基本概念

BPEL是一种商业流程执行语言(Business Process Execution Language)能够有效的整合Web服务,并且BPEL在应用中有一套规范标准。该语言形式是由IBM公司在2002年发起。提出的基础是Web Services Flow Language(WSFL)和Microsoft的XLANG。该语言已经升级到了WS2.0版本。

BPEL4WS主要作用是能够将医疗机构中的各项服务整合起来,进而对We进行重新构建和定义。能够调用Web服务,对数据进行设置,对故障进行终止。可以将以上这些内容连接到一起,从而提出一些复杂的程序流程,可以将其融入到结构化的系统活动中,这种结构形式能够对活动类型进行控制。将所有的资源和服务整合到一起,对Web服务重新定义。

二、BPEL文件及引擎

BPEL的文件是一个XML形式的文档,能够对文本进行编辑,但是手工编写文件的效率较低,并容易出现一些错误。为此,对BPEL的文件编写人员一定要能够对指标和要求有所了解。为此,有专门的BPEL设计工具完成文件的构建。BPEL设计工具能够为用户提供需要的界面,并且所有的工具都能够以各式各样图像表示出来。文件设计人员要能够充分了解业务需求和设计流程,要能认清设计工具界面的图形样式。BPEL还能够按照用户提出的设计流程,实现文件的自动生成,文件的样式还能够符合BPEL标准。形成的BPEL文件能够作为一种文件输入到系统中,并由专门的引擎指示其运作。BPEL引擎运行情况是由其管理工具进行监督和控制的。下图表示的就是BPEL设计工具与引擎以及管理工具三者之前的关系。

图1中的BPEL模块中的文件输出是由其内部的设计工具控制的。BPEL引擎能够对流程进行重新的定义,在定义完成以后就可以进行生产特定的流程。一般,流程的产生都是由BPEL流程系统中的消息接收中心对相应条件进行反映而形成的。为此,一个单独的BPEL模块能够产生很多个流程实例。鉴于这种BPEL引擎能够长期运行,该引擎实现信息的存储是由数据库机制控制的。

三、BPEL的组件及功能

在BPEL模块中,内部很多的实体应用过软件都称为一个伙伴。这种伙伴可以是运行伙伴,也可以是一个网络形式的伙伴,也可以是内部服务形式。另外,在该模块中还有一个应用组件就是Partner,该组件是一个启动流程应用组件。在执行流程过程中,一个单独的流程能够调用很多个伙伴,为此提供必要的服务。同时也可以接受很多个伙伴的请求,为此,要想将通信中的多义性剔除,就要对服务和流程进行划分。合作伙伴的流程也是其定义中的一部分,在BPEL中,该流程和合作伙伴之间关系都是通过各种元素进行定义和划分的。这样一来,流程活动中的交互就可以通过伙伴的组合来完成。

四、IHE

IHE是一种处理信息传播和医疗系统之间信息集成问题的辅助手段,是一种医疗信息系统形式,能够管理和产生某些医疗信息,并有效开展一些医疗系统的集成。其主要目的是确保病人应用的诊断信息都是正确或者是有效的。其存在的意义是能够定义一个技术性的系统标准。该手段被广泛应用在医疗领域,在一些企业中也应用的较为广泛。

结语:

本文主要基于BPEL应用模块,对医疗信息系统的集成技术进行了深入探讨,通过论述表现了该医疗信息系统对处理集成问题的重要作用。

参考文献:

[1]赵晨晖.医疗信息系统集成问题研究及实践[D].浙江大学生物医学工程与仪器科学学院,2010.

[2]许庆,徐静,耿庆山等.基于异构系统的医疗信息集成研究[J].中国数字医学,2011,06(6).

[3]郑君君.医院综合信息系统与医院检验信息系统集成技术的研究[D].厦门大学,2010.

关于计算机信息系统集成项目管理 篇12

计算机信息系统集成项目是一种为某项独特产品或服务所做的临时性努力工作,它不同于传统的制造工业,可以在车间中进行批量生产。每个项目都具有确定的开始和确定的终止,其所提供的产品或服务有别于其他产品或服务。即项目应当在规定的时间内,由为此专门组织起来的人员来完成;它应有一个明确的预期目标;还要有明确的可利用的资源范围;它需要运用多种学科的知识来解决问题;没有或很少有以往的经验可以借鉴。

二、信息系统集成项目的特点

在各种不同的计算机信息系统集成项目中,虽然各个项目的内容可能千差万别,但项目本身也都有其共同的一些特点。

1、典型的多学科合作性

一般的计算机信息系统集成项目都需要多种学科的综合配合,如计算机编程技术、数据库技术、通信技术、通信安全、图像识别、电子设备接口技术等。

2、独创性

虽然现今已经有很多的计算机信息系统已经被商品化,但是,我们也不得不看到,更多的时候由于每一个系统集成工程都和其他工程不完全一样,因此需要量身定做,带有一些非标准问题,每一个工程都可以带有自己的一些独特的地方。

3、后期可见性

系统集成项目大都具有后期可见性的特点,往往要等系统实施到最后的时候客户才能确切知道系统的情况。

三、信息系统集成的项目管理

信息系统集成项目由于其覆盖学科广、集成各部分之间的关系错综复杂,如何有效地组织进行项目管理,是决定项目成败的关键。下面主要谈谈在该项目进展过程中所涉及的项目管理。

1、进度管理

进度管理是项目管理中的关键,对项目进展的控制至关重要。在范围管理的基础上,通过确定、调整合理的工作排序和工作周期,进度管理可以在满足项目时间要求的情况下,使资源配置和成本控制达到最佳状态。

(1)进度管理中应注意的问题

信息系统集成项目的整个进度控制过程是一个十分复杂的、不断变化的过程,要想尽量准确地控制好整个过程,那么基本上要考虑以下几个方面:

(1)从项目的需求调研开始到系统的交付使用,整个过程中,由于信息系统集成的特殊性、团队的不稳定性、人员能力的差异性、技术难度的难以准确估算性以及子任务分包商很大程度上的不可控性等等因素影响,项目的进度都会跟先前制定的WBS产生一定的差异,因此在信息系统集成项目中作为项目负责人一定要在项目的各个阶段不断更新WBS以及甘特图来控制项目的整个进程。

(2)由于整个项目是由各个不同的子项目或各个不同的功能块合并构成的,但是各个子项目或功能块又不是单纯的孤立的,它们之间存在着各种交叉的联系,所以一定要正确的规划好项目各个子项目或功能的实施步骤,建议最好使用自然的流程来进行开发集成,比如我们要开发一个运动会信息管理系统,那么最好按照组织进行一次运动会的自然顺序来进行系统的集成与开发。

(3)充分利用各种管理软件。例如:在建立了项目的甘特图后,通过项目管理软件可得到项目的关键路径,在项目的整个进程中应随时关注关键路径的变化,及时解决影响项目进程的事件或任务。

(4)项目计划管理。所谓计划即反映在甘特图及WBS中的项目时间进度分解。项目实施计划可以防止项目在实施过程中进入无序的混乱状态,从而避免了在某阶段发生的意外事件投入不必要的时间、人力和物力。

(2)项目计划管理中要注意的问题

项目必须有一个总计划,再细分为月计划和周工作计划,项目计划要求做到灵活与可控制,对于当时无法明确的任务在安排进度计划时务必充分考虑、留有余地。在计划管理中一定要注意以下几点:

(1)系统集成中影响进度的因素较多,要求计划不能一成不变,要不断随具体情况做出调整,并且要将调整进行文档记录并通知相关人员。

(2)计划草稿制定出来以后,一定要组织相关人员进行共同讨论确认,防止出现一些遗漏、疏忽,从而导致影响工作进展和人员内部关系。

(3)最后,切记一条准则:不要以为你的人员都是健康的满负荷运转的机器。

2、项目质量过程管理

质量,在计算机系统集成项目中,往往我们会认为这是甲方客户最关心的问题,作为乙方的开发单位,往往是能瞒则瞒,能藏则藏(系统中存在的问题),但其实稍有远见的管理者都知道,质量其实乙方更在意,毕竟质量是企业立足之本。

针对整个项目质量过程管理,我们需要关注以下几个方面:

(1)质量标准的制定。对质量的追求是无止境的,并且要付出代价,必须将对质量的要求制定为明确的标准,达到了标准就算通过,没达到标准就要返工,现在各种系统集成项目层出不穷,可是质量标准却一直不明确或缺乏可操作性,其实,质量标准的制定是多方面的,例如,已有的国际或国家质量标准体系;根据用户需求综合主流产品生产厂家的质量性能指标制定适合特定项目的质量标准,召开专家论证会对制定的质量标准进行评审等等。

(2)项目质量管理。项目质量管理应有明确的程序和质量保证体系。程序和质量保证体系的建设应以ISO9000的作业标准来进行。

3、项目文档管理

程序+文档=软件,这个公式广泛流传于计算机行业,由此可见文档的重要性。作为一个规范的软件企业,对项目文档的管理绝对举足轻重,而规范的文档对整个项目的顺利、及时、高效完工也起到有力的保障作用。

对项目的文档管理,有很多现行的标准可以遵守,比如ISO9000和CMM等。合格的项目文档可以给项目管理人员提供很大的帮助,有利于项目管理人员回顾项目中出现的问题,总结项目实施过程中的经验教训,为将来更好地进行项目管理打下基础。

4、项目的用户关系管理

用户满意度是项目成功的关键,用户关系管理是用户满意度管理的一部分,系统集成要求以用户需求为导向,对用户关系的管理也要紧紧围绕它展开。

针对用户关系管理,我们认为需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1)弄清什么是用户的真正需求。所谓用户的真正需求即指项目管理人员在系统集成的错综复杂的关系中应理清思路,明确用户的意图和想法。

(2)分清用户需求的主、次要部分。所谓主要部分即用户最关心的需求,尽可能抓住用户的主要需求对提升用户满意度十分重要。

(3)对用户的超出系统设计功能的需求给予必要的合理解释。

5、项目的技术管理

项目的实施过程中会涉及到大量的技术问题,有些是以前遇到的,有些是新的,在这一过程中一定要做好项目中的技术管理,需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1)重视在项目管理中不同学科之间的技术沟通和平衡,对于系统集成中出现的很多问题都需要结合不同知识领域的专业技术进行解决。

(2)重视技术文档的作用,在项目的实施进程中要求技术人员的技术文档要及时、具体、明白,特别是一些“非标准”的工作,更要详细留档,以便项目技术回顾审查和改进。

四、小结

总之,计算机信息系统集成项目的管理是一门跨学科的综合性的管理工作,除了上面列举出的要素外,还有大量的要素需要注意。作为项目管理者,主要也就是学会如何权衡这些关联项目的要素,使它们更合理的围绕着项目存在,进而保障整个项目良性的向前发展,而这需要我们不断的思考和实践探索。

摘要:计算机信息系统集成是一门多学科综合且富有一定创造性的学科。它是当今工程学领域的一个新的分支,但它本身又存在一些不同于传统的工程领域的一些方面,如何较好的掌握信息系统集成技术并将其应用于实践中以保障工程的顺利进行就变的比较困难,本文着重阐述如何在计算机信息系统集成项目中进行工程的控制和管理。

关键词:WBS,Work,Breakdown structure

参考文献

[1]Frederick P.Brooks,Jr.人月神化.1995.

[2]中国软件评测中心.计算机信息系统集成项目管理基础[M].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2004

上一篇:网站中的视觉艺术设计下一篇:党建、精神文明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