护理管理信息系统

2024-10-14

护理管理信息系统(共12篇)

护理管理信息系统 篇1

1 引言

护理是患者治疗过程中的一个重要环节,护士既是医生医嘱的执行者,又为医生的治疗提供部分依据,在治疗中扮演了极其重要的角色。护理信息化建设是医院信息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信息化给护理工作带来了全新的理念,让护士从繁重的手写工作中解放出来,将更多时间和精力用于护理患者[1]。

我院于1998年引入“军卫一号”的医生工作站和护士工作站,优化了从开医嘱到执行医嘱的流程,结束了护士手工转抄医嘱的时代,提高了护理工作的效率和安全。可是,护士的工作是繁杂而精细的,原有的系统不能完全满足护理及其管理的需要。于是我院又引入了多个与护理相关系统,如重症监护系统以及方联护士工作站,以期弥补“军卫一号”的不足,但又引出了新的问题,比如护士要面对多个功能交叉、数据不一的系统等。并且,这些护理信息系统都以“记录”为中心,缺乏人性化的流程管理。

2 研发目标

我院从2009年开始对新护理信息系统进行了需求分析和设计,采集了护士需求,并分析了各系统的优点以及不足,制定了如下目标:(1)在“军卫一号”的平台上将各系统进行整合,建立护理数据中心,统一存储护理记录;(2)优化并规范工作流程,取消不需要的护理环节,减少中间差错,提高护理质量和效率;(3)建立护理规则库,由系统来提示护士护理工作;(4)将护理管理融入日常护理工作中,并将绩效与考评相挂钩;(5)设计更加人性化,提高系统的易用性[2]。新护理综合管理信息系统将是一个标准化、科学化、实时化以及人性化的系统,以达到提高效率、增强质量、优化资源、改善服务和强化管理的目的。

3 设计和实现

3.1 系统高度集成,实现多程序整合

我院与护理及其管理相关的程序有护士工作站、重症监护系统(主要用于监护仪数据采集)、方联护士站(主要用于PDA体征信息床旁采集)、检验系统、护理管理系统、成本核算以及科室物资管理。其中,护士工作站、重症监护系统和方联护士站存在着许多的交叉功能。护士在使用时必须登录多个程序和打开多个页面,不仅繁琐,而且也增大了计算机的系统开销。我们分析了几个系统的优劣点,最后将几个系统进行了整合。整合后功能如图1所示。

整合后,护士只需在一个系统中进行操作,无需重复登录,工作方便快捷,节省了时间,提高了效率,同时也提高了计算机运行速率。

3.2 建立护理数据中心,统一存储,实现及时的医护信息共享

多个功能交叉的临床护理信息系统的并存必然造成数据存储的不统一。而且,数据存在不同的数据空间中,造成无法共享,护士要打开多个程序,才能将患者信息调用完整,或者调用每个程序分别录入,这不仅增加了护士的工作强度,还有可能由于输入疏忽造成数据不统一,引起纠纷。要改变这个情况,就需要建立统一的护理数据中心,将数据进行统一存储[3]。如何以最小的代价完成转换成了问题的关键所在。

首先,考虑到3个临床护理信息系统中有2个是软件公司开发,若要公司按我们的需求进行大量修改,可能性较小且代价较高[4]。因方联护士工作站疏于维护,存在数据丢失现象,针对这种情况,我院自主开发了基于PDA的护理信息系统,在功能上该系统能将其取代,故可放弃对它的使用。而重症监护系统与护士工作站在护理数据记录中虽然使用的表不相同,但字段及属性基本相同,可以考虑将其进行整理合并。由于护士工作站使用“军卫一号”的表空间,其中与护理相关的表名皆使用同义词,且我们可对其代码进行修改,故决定用重症监护系统的表来统一数据。具体做法如下:

将原“军卫一号”的记录表的同义词删除,并将其赋给重症监护系统表,再导入原表数据。这样,在重症监护系统无需修改、护士工作站也仅做较小改动的情况下,实现了数据的统一存储。同时,使医生可及时查看患者的护理信息。

3.3 护士关注信息的集成展现,重要信息一目了然

最初“军卫一号”护士工作站适用的分辨率为640×480,而如今我院计算机使用的分辨率一般为1 024×768。分辨率增大后,护士工作站首页的一览卡将在计算机的左上角呈现,右边和下面空间留有较大空白。如何利用这个空间呢?如果单纯在一览卡上增加床位,势必将造成护士视力疲劳。于是,我们决定在有限的空间里添加护士最为关注的内容。

本系统首页在原“军卫一号”护士站一览卡的基础上,增加了概览、关注医嘱、注意事项提醒以及检验危急值报警等功能。其中,概览包括护士关注的本护理单元患者分布概况,例如各护理等级人数、病危病重人数、入出转人数以及今明手术人数等,并可点击进行过滤筛选;关注医嘱主要使护士方便知道患者需要什么治疗;注意事项提醒将需要注意的事项呈现在首页醒目处,提醒护士注意;检验危急值报警主要结合检验系统及时提醒护士查看有危急报告患者的检验记录,不致延误救治。首页示意图如图2所示:

将护士最关注的内容集中在一个界面,并提供便捷入口以查看详情,减少了差错的发生,提高了工作质量和效率。

3.4 医嘱的全流程管理,加强过程监控

医生开出医嘱后,从医嘱的转抄校对、医嘱拆分、拟定执行计划、计划执行提醒到执行签名是一个全流程闭环管理。在校对签名时调用一个用于医嘱拆分的Web Service程序,来实现医嘱计划的拟定,具体如图3所示。之后,再由基于PDA或移动计算机的护理信息系统实现医嘱计划的执行签名。

3.5 护理行为规范化,将护理落到实处

系统通过护士对护士工作站的操作动作调用护理规则库,生成护士的护理计划,具体流程见图4。例如执行患者的入院操作,即相应生成护理评估和健康教育的护理计划。将护士脑中的护理规则体现在计算机中,更加明确护士的任务,提醒护士定时执行,减少遗漏,以更好地服务患者。其中,生成技术和执行过程与医嘱计划相似,不再赘述。

3.6 引入患者腕带,准确辨识患者

腕带功能是对患者的识别。在使用PDA以及移动计算机执行护理任务时,可通过腕带识别患者,核对用药、抽血等信息跟患者匹配与否,用机器代替人工的查对进一步降低了错误的发生率。

3.7 与智能呼叫整合,实现护士站床位牌、患者床头牌电子化

智能呼叫系统是集实时信息发布、医患呼叫对讲以及护士定位显示等功能于一身的系统。护士工作站为其提供接口,实时传入患者信息,护士即使在床边也可及时了解患者的情况,方便快捷,也省去了原始抄写的麻烦,减少错误的发生概率。

3.8 融入护理管理功能,使管理更科学有效

本系统的护理管理功能主要由护理质量测评和护士(长)绩效考评2部分组成。护理质量测评将日常护理部及护士长对护理工作抽查的结果记录、统计、分析,根据结果进行监控并即时反馈,督促病区不断整改,提高护理质量。护士(长)绩效考评是对个人在一段时间内的工作及思想进行考评,可作为对护理人员评价以及改进服务质量的依据,使对人员的管理更加公平、公正和科学[5]。

3.9 加强科室物资二级库及高值耗材的管理,节约成本

本系统对物资从科室向仓库申请到仓库发货、本科室入库再到该物资的最终流向进行全流程管理,更有利于控制科室成本。高值耗材请领单在收费时同时产生,与患者信息对应,有效减少了高值耗材的流失。

4 小结

护理综合管理信息系统的应用明显提高了护理质量,改善了护理管理水平。对护理质量进行实时监控,跟踪医嘱的全生命周期,落实医嘱执行情况,明确护理计划的执行人以及执行时间,避免了责任区分不清、执行时间随意的工作状态,有效规范了护理行为,预防和避免了纠纷的产生。在护理管理方面,以数据资料为依据,对个人、病区进行考评,实现了经验管理到科学管理的转变,更加严谨规范。另一方面,系统的使用调动了护士的积极性,从被动的服从系统到主动发现问题、提供建议,从软件的使用者到软件研发的参与者,大大推进了系统的研发和实施。

虽然本系统目前还并不完善,仍有许多需求还未满足,但是已改变了护士的工作方式,提高了工作效率,将机械的工作交给计算机,将更多的时间和精力还给患者。

摘要:目的:探讨护理信息系统的改进与完善。方法:针对原有护理系统中存在的问题,指出护理综合管理信息系统的研发目标,并介绍了新系统的设计理念和实现过程。结果:该系统的应用提高了工作效率、改善了服务质量、优化了资源配置、强化了管理。结论:该系统适用于目前临床的需要。

关键词:数据中心,整合,护理管理

参考文献

[1]李杏敏,王玲勉,任爱玲,等.现行护理信息管理系统运行中的缺陷分析与对策[J].护理管理研究,2010,24(1):252-253.

[2]李瑾.数字化条件下一体化护士工作站的应用[J].护理研究,2009,23(25):36-37.

[3]李素红,任爱玲,薛晓英,等.一体化护士工作站的研发与应用[J].护理研究,2009,23(5):48-49.

[4]邱玉梅.信息化护理管理系统在我院护士绩效考核中的应用[J].临床护理,20l0,23(2):160-161.

[5]王晓凤,龚荣霞.科护士长的护理信息化管理实践[J].护理实践与研究,2009,18(6):89-90.

护理管理信息系统 篇2

【摘要l从lT技术的新进展谈起,给出Hype Cycle五阶段漠型,强调了与未来

护理信息系统发展有密切关系的I T新技术。分析了当前世界护理信息化所面临的技 术层面的挑战,包括护理信息标准化、流程再造,减少医护错误,护理信息系统的 集成与互操作性,智能化与决策支持。预测了未来我国护理信息系统可能发展的方 向与具体的应用范围。

【关键词l 护理。信息系统

1与医疗卫生相关的l T新技术

(Hype Cycle模型)

护理信息学是辅助护理资料、信

息和知识的管理和处理,支持护理

业务和提供临床护理的计算机科学、信息科学和护理学的结合⋯。尽管需

求是推动护理信息化的原始驱动力,但不可否认,计算机科学与信息技术的创新发展是护理信息系统得以发展的基础。当我们讨论当今护理信息系

统发展的新趋势、新应用时,我们一

定要了解I T新技术的发展趋势。

Gartner公司是全球具有权威性的IT研究与顾问咨询公司。自1995

年开始,Gartner公司每年针对不同

领域I T新技术的发展趋势,发表了

一系列评价和预测研究报告∽1,C H IMA在《中国医院信息化发展研

究报告一白皮书)》【3】中效仿Gartner

公司使用了Hype Cycle(技术成熟

度曲线)的图形描述方法,将技术发

展分为具有五期的曲线,见图1。图

1的纵轴代表某项新技术的受关注程

度,而横轴代表某项应用或技术的成熟度,它被分割为5个阶段:技术

触发期,期望膨胀期,幻灭低潮期,理解上升期和成熟期,在各个成熟

度区间均有某些I T新技术与护理信

息化的应用有密切关系。例如位于

文物管理信息系统构建 篇3

关键词:文物;文物管理;信息系统

在今天的社会中,信息技术逐渐渗入社会生活各个层面,文物管理系统也是一个很重要的方向。文物管理信息系统可以简化文物工作者的大量的管理工作,提高文物管理工作效率,加快文物管理信息反馈的速度,促进文物管理的现代化。因此,要加强文物管理信息系统的构建工作,而这已过程中首要的切入点就是文物管理的基本内容和基本途径则。

一、文物管理的基本内容

一般来说,文物管理主要包括四个方面的基本内容,即计划管理、法则管理、专项管理和技术管理。

计划管理是在宏观的角度,通过制定各项文物管理、保护的计划来实施文物管理,具体的说有文物修缮计划、文物保护计划、文物管理发展规划等。

法则管理是当前我国实施依法治国重大战略的一个体现,也是文物管理最为基本的依据。它具体的管理内容有国家层面制定相关的文物管理法律,地方层面制定文物管理相关的法规、规章和制度等,通过法则的管理,保障文物管理的基础依据,提升文物管理的规范性。

专项管理通常都是针对一些大型的、具有系统性的文物来实施,如一些古墓的发掘、古建筑群的管理、文物馆所的管理等。这一管理大多数情况下都是以项目的形式存在,具有明确的管理指向性。

技术管理在文物管理中则是指利用先进的科学技术来对具体的文物进行保护、修缮和日常的管理,这是防止文物损害的重要方法,能够较为有效的延长文物的寿命。具体的说它的内容又包括技术思路、技术实施规划、相关的技术培训和具体的技术实施过程管理等。

二、文物管理信息系统的构建途径

1.数据库构建

数据库技术是文物管理信息系统的基础构成。文物管理信息系统的主要功能可以概括为文物信息的存储、展示、检索、提取。这些功能都离不开数据库。其硬件基础应当包含有计算机终端、服务器、路由器、交换机等。在此基础利用专业的软件,如ASP.NET结构来进行数据库的建立。重点是对数据库内容进行合理的整合。以文物遗址为例,具体的可以将其分为故城遗址、古墓遗址、石窟遗址、近现代史迹等,这时在数据库中就应当包含这些文物的具体年代、地点、特征等,其中对具体地点,利用经纬度进行合理的编码;对于年代的编码需要注意的就是要设计一个“年代不详”的编码;对于特征则需要进行概括性、总结性的描述。同时,还要明确文物的保护级别,标注好其是国家级,还是省级,还是其他级别。

2.ASP.NET技术

ASP.NET技术是能够直接在网页中应用的一项技术。它主要是以字符作为基础,将通用的语言程序直接加载到服务上,通过互联网服务器来实现的功能的分级配置系统。在这一系统中,所有新的设置都可以在本地管理员不进行系统重启的前提下进行,在多种操作环境中能够保证处理的速度和效率,具有良好的可靠性。应用ASP.NET技术能够帮助文物管理人员对分布在不同地区的文物进行信息的收集和整理,方面其将整理的文物信息进行向上或者向下的传递,提高文物信息在收集和传递过程中的规范性、有序性。

3.关系数据库或对象关系数据库

通过对SQL语言的运用来对非空间或者空间数据加以操作,还能够通过关系数据库的大量数据管理、记录锁定、事务处理、并发控制以及数据仓库等功能来让非空间数据和空间数据实现一体化集成。利用关系数据库来对空间数据库加以管理,从根本上满足open GIS的规范。这也会从根本上增加空间数据的操作性以及互动性,让GIS更好地融人到IT技术主流发展过程中。文物管理本身就属于较为系统的工作,管理工作人员要想能够保证日常工作中不出现或者少出现差错,就要能够从整体上把握管理工作的规律,在做好相关事务处理工作之后,还要能够对数据加以控制和整合,其中利用关系数据库来实现空间数据的优化管理就是一个例子。

4.虚拟现实技术

虚拟现实技术是利用信息技术来为人类创造一个在感官上几乎同现实世界一样的虚拟世界的技术手段。利用这一技术,人们能够在虚拟世界中对现实世界进行模拟,从而实现管理。一方面将其应用于文物管理信息系统中,能够利用虚拟环境来丰富文物管理人员的感官体验,让其产生身临其境的感觉,从而有效的提升文物管理人员的工作积极性。另一方面,文物的社会意义就在于能够反映其所处年代的社会和时代特征,在文物管理中应用虚拟现实技术,能够将文物“复原”到其所在的历史环境中,从而能够极大的提升文物管理信息的可靠性和有效性,而且还能提升文物管理信息的深度。

综上所述,文物管理信息系统的构建途径多种多样,需要的软硬件条件也都较多,这就需要我国的文物管理工作从当前的实际出发,重视文物管理信息系统的构建工作,结合信息技术和文物管理两个层面的特点,利用合理的技术手段来对文物管理信息系统进行设计,提供文物管理信息系统的可操作性、便捷性,从而推动我国文物管理工作的发展。

参考文献:

[1]蔡列飞,杨小敏. 面向服务架构的文物管理信息系统的设计与实现[J]. 测绘科学,2012,03:163-164+193.

[2]张丽娟. 文物管理信息系统的构建[J]. 才智,2011,20:81.

[3]陈燕,蔡巍. 上海市不可移动文物管理信息系统的研究与实现[J]. 测绘与空间地理信息,2013,05:133-136+139.

护理管理信息系统 篇4

2009年我院护理部将信息化护理管理系统投入使用, 使护士在自己的工作岗位上既能完成各种培训, 又有足够的时间照顾患者, 护士长与护理部能够达到信息畅通, 及时质控, 既节约了临床护士的工作时间, 又提高了护理质量, 提升了患者满意度。

1 信息化护理管理系统

1.1 特点

信息化护理管理系统软件平台是基于知识信息管理的最新理念, 利用知识信息管理的最新技术, 充分考虑用户的实际需求, 自主开发的基于网络平台的最新一代知识信息管理系统。系统采用B/S模式, 数据库采用SQL Server或Access, web server为winxp, win2000 server, win2003 server上的iis, 用户端采用ASP动态网页技术, 利用IE浏览器完成查询等工作。系统充分整合了搜索引擎技术、数据库技术、分布存储与查寻技术、流媒体视频点播技术等最新的信息管理技术, 具有功能完整、操作便利、架构弹性等特点。

1.2 结构框架

护理资源信息系统由4部分组成, 即医院护理管理、护理协会资源、护理资源平台及医学资源平台。

1.3 性能

1.3.1 方便的知识信息采集功能

用户可以通过系统提供的批量采集或网络资源上传功能, 将分散于网络的、用户内部异构的、多媒体的显形和隐形知识信息数据实时提交给数据库管理人员, 有效地避免“信息孤岛”的存在, 为用户整合内部知识资源提供源源不断的数据。

1.3.2 强大的知识信息发布功能

系统允许用户根据实际需要便捷地创建无限层级的知识导航 (知识地图) , 适应各种复杂的知识分类要求和不同用户、各种复杂的知识环境, 便于用户有效地共享和学习。

1.3.3 灵活的知识信息生命周期管理功能

数据库管理人员可以随时增添、调整、移动、合并、删除和淘汰数据库的栏目和内容, 轻松地进行栏目调整与优化, 并适时发布, 以满足知识生命周期管理的需要。

1.3.4 高效的知识信息检索功能

检索技术是知识管理系统的核心技术之一, 信息检索技术的优劣决定了知识管理解决方案的优劣。该系统允许用户根据检索的需要建立个性化检索字段, 可供检索的字段多达7项;系统提供了先进、高效的企业级海量数据搜索引擎, 能够充分满足用户的各种检索需要。

1.3.5 可靠的知识信息加密功能

系统允许管理员根据数据的不同密级对相应的用户授权, 为具体的栏目指定可访问的群组或员工, 对他们授予诸如查看、增加、上传、评论等具体权限;并对全部或部分数据进行加密。

1.3.6 精确的知识信息分析统计功能

系统提供精确的统计分析工具, 包括登陆统计、访问统计和点击排行, 统计信息可以精确到每个部门、每个栏目以及每条具体的信息, 这有利于数据库管理人员对记录在知识库文件里的海量的、多媒体知识信息数据进行相关知识请求和访问评估, 便于用户评估知识信息的价值。

1.3.7 知识信息管理器集成功能

系统可以方便地集成各种基于Web的应用程序, 包括浏览器、BBS、电子邮件、博客等, 从而允许用户方便地浏览、检索、讨论、共享和订阅相关知识信息。

2 护理运行模式

2.1 护理服务与人文关怀结合模式

以人性化服务理念为宗旨, 将人文关怀融入护理细节当中。 (1) 尊重患者, 改变称呼, 从患者入院开始, 实行微笑服务, 改变以前直呼患者姓名的习惯, 而是根据患者的年龄、性别、职业、职务等进行称呼。 (2) 在不影响医疗安全的前提下, 充分尊重患者的生活习惯, 一切以满足患者的需要为准。如对患者的吃饭时间、生活物品的摆放等, 不过多干涉。 (3) 实行陪而不护制度, 护士将治疗性护理、基础护理、生活护理、心理护理以最佳的形式集于一体, 使其既符合专业要求, 又符合人性化需求[1]。 (4) 建立心灵沟通园地, 提供患者、患者家属、护士、医生之间相互交流的平台, 拉近了医、护、患之间的距离。 (5) 充分尊重患者的隐私, 对涉及患者身体隐私部位的一切操作, 实行屏风或帷幔遮挡措施。 (6) 严格要求护士要处处尊重、关注患者, 如患者配合有谢声、操作失误有歉声、进入病房有敲门声、患者入院有迎声、患者出院有送声, 并实行首问负责制。

2.2 合作模式

护理服务是一系列连续的工作, 各方面紧密配合才能提高服务质量, 因此, 我们制订并实行了后勤、职能、行政等为临床一线服务的工作流程。同时, 实行了护士责任包干制, 采取全程、全方位、无缝隙护理模式, 即1名护士负责一定数量的床位患者, 从患者入院到出院全程负责患者的护理、健康教育等工作, 并且要求责任护士参加查房, 以全面了解患者的诊疗计划, 及时与医生沟通, 实行无缝隙全程预见性护理, 对可能出现的问题提前与管床医师沟通。

2.3 信息公布与情感交流模式

(1) 实行透明化服务[2], 除一切与患者病情相关的保护性医疗制度之外, 均采取公开的服务方式。包括为患者提供的级别护理、基础照顾、物价收费等, 均统一制作悬挂于病房走廊, 供患者及其家属监督。 (2) 实行亲情服务, 关心患者的内心感受, 实行护患沟通制。内容包括手术患者围手术期的心理、饮食等, 化疗患者的自我护理、心理、饮食、康复等, 耐心倾听患者的倾诉, 对有顾虑的患者进行心理疏导。

2.4 激励约束模式

建立绩效考核制度, 护理质量与奖金挂钩。绩效考核紧紧围绕患者的护理需求是否得到满足及护理质量是否达标, 采取每月对住院患者发放调查表和护理质控相结合的方式, 评价时不仅要注重服务对象的心理感受和主观评价, 而且要重视护理质量的总达标情况, 如静脉穿刺成功率、化疗药物外渗次数、护理文书书写规范与及时状况、健康教育与康复指导执行情况、服务态度、巡视病房是否及时等, 对表现优秀、患者提名表扬者给予物质奖励, 并与年底综合考评挂钩。

2.5 排班与协作模式

为保证护理服务的连续性, 根据工作特点和不同时段工作量的大小合理安排人力, 实行弹性排班, 以保证每个班次都有足够的人力来完成相应的护理工作。

3 效果

3.1 提高了护士的综合素质, 增强了护士的责任心与协作精神

信息化护理管理系统在我院的运行中, 不但达到了日常护理办公自动化, 而且使护理人员在工作之余能够随时学习和查阅所需资料, 通过网络学习自己所需知识, 了解国内最新动态。使大家有了竞争意识, 形成了人人争当先进, 个个争做标兵的良好氛围, 改变了以往被动的工作习惯 (只完成治疗性医嘱护理, 闲暇时间扎堆聊天的机会比较多, 不主动巡视病房, 等患者或患者家属呼叫时才行动) , 红灯数明显减少。护士能够运用学到的知识进行有效的健康教育, 工作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明显提高。

3.2 提高了患者的满意度

每月对住院患者进行的满意度调查显示, 实施优质护理模式病房后患者满意度明显增高, 投诉减少, 具体见表1。

3.3 提高了同事的满意度

通过实施优质护理服务, 促进了护士与医生、护士与护士以及护士与其他科室 (手术室、功能科) 之间的沟通与协调, 相关人员的满意度增高, 体现了无缝隙护理理念, 具体见表2。

3.4 提高了护理质量

实施优质护理以来, 总体护理质量明显提高, 表现为护理文书书写及时、准确率提高, 不合格病例减少;责任护士对化疗患者加强了巡视, 甚至在床旁守候, 降低了因护理不到位而发生的化疗药物外渗率, 为安全用药提供了保障;对实行PICC的患者建立了详细登记本, 保证护理及时、到位, 无局部感染、堵管、静脉炎、脱管、出血等并发症发生;护士能够根据患者病情及时巡视病房, 及时发现问题并处理, 具体见表3。

注:医生参加人数为13人, 护士为21人, 手术室人员为20人, 其他科室人员为31人

随着人们对医疗服务需求的日益增加, 对护理服务质量的要求也逐步提高。护理信息网络化建设是护理工作满足社会需求的必由之路, 也是护理学科发展的方向[3]。而优质护理模式病房紧紧围绕患者的需求、领导和专业的要求来创建和实施, 将信息化护理管理系统软件与创建模式病房有机结合起来, 优化了护理工作中的每个细节, 使整个护理管理机制进行了彻底的变革, 激发了护士的工作积极性, 提高了护士的综合素质, 提升了护理质量, 提高了患者满意度, 深化了整体护理的内涵[4]。

摘要:目的 通过调查患者及医护人员的满意度、比较护理质量, 观察应用信息化护理管理系统软件创建优质护理模式病房对医护人员及患者满意度、护理质量的影响, 从而探讨和总结应用其创建优质护理模式病房的具体措施。方法 我院在2009年将信息化护理管理系统软件投入临床使用, 2010年6月利用该软件创建优质护理模式病房, 调查应用信息化护理管理系统创建优质护理模式病房前后患者及医护人员满意度和护理质量。结果 应用信息化护理管理系统创建优质护理模式病房后患者及医护人员对护理的满意度明显增高, 护理质量明显提高。结论 系统软件的合理使用减少了护士集中培训造成的资源浪费, 大大增加了护士直接为患者护理的时间, 既节约了临床护士的时间, 又提高了护理质量, 提升了患者满意度。信息化护理管理系统软件在创建优质护理模式病房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推动了优质护理模式病房的建立, 体现了整体护理的内涵。

关键词:信息化护理管理系统,优质护理,模式病房

参考文献

[1]顾则娟, 王水, 张镇静, 等.舒心病房护理运行模式的建立与应用[J].中华护理杂志, 2010, 44 (10) :929~931.

[2]顾则娟, 张镇静, 丁霞芬.病房无缝隙护理服务模式的研究[J].中国护理管理, 2006, 6 (9) :21~23.

[3]许庆敏.关于护理管理信息化建设的若干思考[J].现代医院, 2008, 1:137.

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 篇5

我看了一下你所说的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开设的院校 省外的有录取的很少,而且都要理科生财经类的大部分都要理科生只有有本省的才收很少的文科生

1、该专业学习包括计算机开学与技术、经济学、管理学,太杂了,很多同学读完了还没有读到自己专业气色;一个特点(多而不精),但是也有一个好处,那就是,什么工作你都可以干。

2、该专业面向比较广,以后就要面向比其他专业更广;

3、该专业算得上相关类似专业中,选择专业发展方向的灵活性最大;

4、该专业学得多、深,路子就比其他专业绝对好!

现在的形式是很多学生找的工作都和专业没有太大关系就是专业不对称,占到了75%,这是事实

我自己的切身感受是大学是学习知识的一个阶段这段时期最重要的不是你学到了什么东西你的专业好不好能不能找到一份好工作而是你学会学习学会接受失败明确目标,知道你以后要干什么,有一个完整的知识结构,你自己要找一门自己喜欢的学科好好研究变成自己的专业课堂上学到的东西很有限很多都听不懂关键在自己我感觉这个专业挺好的专业本身可以让你了解很多知识你自己再钻研一门学科知识结构就可以了就业自然不是问题

如果你要从一开始就钻一门统计学金融学都比较好

兰州商学院的会计金融也会不错的计算机科学专业一定不要报难学 没前途

中国农业大学只招理科生不要文科生

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

业务培养目标:

业务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具备现代管理学理论基础、计算机科学技术知识及应用能力,掌握系统思想和信息系统分析与设计方法以及信息管理等方面的知识与能力,能在国家各级管理部门、工商企业、金融机构、科研单位等部门从事信息管理以及信息系统分析、设计、实施管理和评价等方面的高级专门人才。

业务培养要求:本专业学生主要学习经济、管理、数量分析方法、信息资源管理、计算机及信息系统方面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受到系统和设计方法以及信息管理方法的基本训练,具备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和解决问题的基本能力。毕业生应获得以下几方面的知识和能力:

l.掌握信息管理和信息系统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

2.掌握管理信息系统的分析方法、设计方法和实现技术;

3.具有信息组织、分析研究、传播与开发利用的基本能力;

4.具有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和解决问题的基本能力;

5.了解本专业相关领域的发展动态;

6.掌握文献检索、资料查询、收集的基本方法,具有一定的科研和实际工作能力。

主干课程:

主干学科:管理学、经济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

主要课程:经济学、会计学、市场营销学、生产与运作管理、组织战略与行为学、管理学原理、应用数理统计、运筹学、计算机系统与系统软件、数据结构与数据库等。

主要实践性教学环节:程序设计实习、管理软件实习、毕业设计等。一般安排18周,其中毕业设计不少于12周。

修业年限:四年

授予学位:管理学学士

相近专业:管理科学 工程管理 体育产业管理 资产评估

什么样的一门学科-对信息进行分类、管理、以及研究如何应用的科学这个专业主要是研究信息管理以及信息系统分析、设计、实施、管理和评价等方面的基本理论和方法。通俗地讲,就是从信息中发掘财富。现代社会正是信息化社会,大量纷繁的信息如何管理,并且从中获得有效的信息,正是信息管理科学的研究重点。与计算机结合,使计算机作为工具,信息管理更加有效和实用。随着企业经营规模的现代化,对信息管理的要求越来越强烈。例如铁路订票系统,就是对车票这种信息的查询和管理系统。可以说软件开发的最主要面向的客户就是帮助企业制作良好的信息管理系统。信息管理涉及咨询、服务、物流等很多行业,有很多的就业机会。

授课的内容— 偏重计算机、涉及管理课程

学习的内容涵盖计算机学科和管理学科的核心课程。管理学科方面有会计学、经济学、管理学、统计学;计算机方面有高级语言程序设计、数据结构、数据库、操作系统、计算机网络。两学科综合课程有电子商务、管理信息系统等。独立设计、实现小型信息系统或大型信息系统中的某一子系统,并在此基础上完成毕业设计论文,最后一个学期还应安排响应的管理软件上机实习。

毕业后干什么— 主要是与计算机应用相关的工作,还有一些信息管理的工作

这是一个适应面相当广的专业。就业机会很多,近年来主要是:

软件开发人员-----帮助企业和组织问题,起薪一般在2000-3000元/月;网络或系统管理员------企业或组织高效运行的保障,起薪一般在1500-3000元/月;

企业信息管理员 —— 在企业中从事信息搜集、管理工作,起薪一般在1000-3000元/月。

报考什么样的学校—— 应查明各校研究方向上的不同

专门设置信息管理和信息系统专业的院校很多,如中国人民大学、清华大学、北京大学、武汉大学、哈尔滨工业大学、西安交通大学、浙江大学等。其中工科院校偏重对计算机应用的学习,文理院校偏重在管理上的研究。

相关专业找一找

有关联的其他专业: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企业管理、情报学、图书馆学。名称不同但实质相同的专业: 计算机信息管理

信息管理专业,是一个涵盖面很广的专业,所以,在不同的学校的内容可能差异很大。

专家提醒

论信息系统项目沟通管理 篇6

关键词:沟通管理;网络系统集成;运用

中图分类号:F27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7-9599 (2013) 05-0000-02

1引言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科技的迅猛进步,计算机也被撩开了其神秘面纱,已不再是国家机关单位与富裕人家的专利,通过几十年的发展历程,计算机的功能在不断完善,其外形也越来越便携化,渐渐走入寻常百姓家,成为生活中举足轻重,甚至是不可缺少的工具。而随着社会越来越信息化和科技化,网络系统集成也越来越普遍,因此,沟通管理就显得尤为重要。

2沟通管理的概念和重要性

2.1沟通管理的概念

沟通就是指人和人之间的思想和信息进行交换的过程,在此过程中,可以把信息从一个人传到另一个人身上,并且在传播的过程中,得到广泛推广。有一位著名的组织管理学家就曾说过,沟通就是把组织中的各个成员联系在一起,从而实现共同的目标,沟通是一种手段。可以说,没有沟通,就不会有管理。在企业中,沟通不良是一个非常普遍的现象,企业的规模越大,其机构就越复杂,那么沟通起来也就更困难。对于一个企业来说,有很多基层的意见都没有反馈给高层决策者,往往在反馈的过程中,就已经被扼杀,而对于高层决策传达的消息,也不会真正的展现在所有员工面前。作为企业组织的生命线,沟通管理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对于企业的管理来说,这是一个沟通的过程。为了让广大的客户能够更加的了解和对各种资源进行运用,让公司创造出来的产品更加满足客户的要求,那企业就必须加强沟通,这不仅可以为企业创造更多的财富,还能为社会创造很多价值。作为一个有生命的有机体,企业的沟通是企业本身内部的血管,如果血管没有流动,那就无法给组织带来充足的养分,从而无法实现企业的良性循环。所以说,沟通管理不仅是企业管理的核心,而且还是企业管理的实质内容。如果没有做到有效的沟通,那么管理的意义也将显得苍白无力,没有沟通的管理只是一种机械的行为,缺乏必要的活力。沟通是保持企业正常运转的关键,如果企业的哪个环节中不存在沟通,那就无法正常运行,每个环节的工作也会滞后,从而影响企业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1]。

2.2沟通管理的重要性

要想让企业的日常管理工作做到完善,那就应该时时刻刻和沟通联系在一起。在工作中,如果没有沟通,那工作就无法顺利进行,也就是说,业务管理和人力资源管理要依据管理沟通才能够进行。在了解顾客和市场的同时,还要向企业的目标市场和目标顾客群提供良好的服务和产品,从而满足其需求,这就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加强和市场的互动,这也是业务管理的核心。一种最为明显的沟通行为就是对财务管理中及时获得的财务数据进行整理、分析和汇总,与此同时,还要保证其能够安全分发和传送,这也是企业管理层用来监督企业运行状态的主要依据。

3信息系统集成项目管理中的沟通管理分析

3.1外部沟通

外部沟通是指通过公共关系手段,在利用一些途径,包括大众传媒和内部刊物等,就可以和客户、政府职能部门、周边社区和金融机构建立良好的关系,从而争取社会各界的支持,这也可以为其发展创造良好的氛围。企业通过把一些系统的有机整合,包括理念系统、行为系统和视觉系统等,就可以良好的宣传企业形象,从而提高企业的知名度和美誉度,为企业的健康和持续发展创造良好的条件[2]。

3.2内部沟通

内部沟通则是指通过建立健全公司的会议系统,就可以让公司的指令和计划信息能够及时传达,从而根据企业的指标更好的完成工作。为了让信息能够有效地为传递,还可以利用月会、周例会和座谈会这些形式,让大家能够按计划的进行,从而保持目标的明确性,来提高工作人员的工作效率和效能。除此之外,还可以建立公司的内部刊物,每月发一期,这可以让员工更多的了解公司的各个方面,更好的对公司的生产经营状况进行汇总,对公司信息进行整理。每个车间还可以定期办黑板报和报纸专栏,丰富他们的精神生活,这也是一种沟通形式。公司总经理的门不应该时常关闭,让各级层员工都能够进来沟通和谈话。不管是意见还是建议,只要是良好的,都应该采纳,并且对公司制度改进,满足各级层员工的需求,提高他们的满意度。当员工过生日时,还应该给员工举办生日餐会,公司在给每位生日员工发生日蛋糕和聚餐的同时,还应该送上总经理签名的生日卡,让更多的员工感受到大家庭的温暖,强化企业的向心力与凝聚力,从而更好的为企业服务,在最大程度上提高他们对公司的忠诚度。

4案例分析

CBM是一家专业从事网络系统集成和服务的IT公司,将鸿运公司合作接洽了一个网站建设项目。CBM公司主要负责机房布置,系统安装和集成,应用软件开发,人员培训,技术支持以及对整个项目的管理。并且,CBM公司将提供一千个小时的服务。而鸿运公司负责提供场地,供电,空调,资金以及合格的工作人员、CBM公司的工作范围是负责机房的布置,网络布线和办公设备的采购和调配工作,应用软件开发,派出相关技术人员,与其合作伙伴公司的业务人员合作,开发产品信息,并负责对鸿运公司有关人员进行培训。最后,负责整个项目的管理协调工作。本项目的初步费用估算为五十万元,其中设备三十五万元,服务费十五万元,预期总工期为两个月,假设自己被聘请为此项目的经历,将如何管理好该项目,有节制,不浪费的运用资金,为企业节约资源并争取到更多的业务量,这就是企业管理的重中之重。然而,只要在项目中做好沟通工作,也就奠定了成功的基础。

所谓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在系统集成项目中,成功源于有效的沟通与管理。要做好管理沟通,必须做好以下几点:第一,建立有效的沟通渠道。按照職能,将项目的相关人员进行分类,并制定相应的联络方式,以确保信息的及时传递与反馈。第二,主动沟通。为了项目的成果交付,需要项目团队主动及时地与项目需求方进行充分有效的沟通。第三,制定一份行之有效的沟通方案。项目团队应该针对项目的实际情况,制定出科学有效的沟通计划或者方案,将相关的项目人员信息进行整理与收集,有计划地去实施项目的方案,并将整合的信息输入到企业的项目管理数据库中,为企业提供有效的管理依据。第四,注重沟通技巧。拥有良好的沟通技巧,才能确保沟通的有效性,进而保证项目的整体进度。

5结语

对于人力资源管理来说,其更是无法脱离沟通,因为人力资源管理是以人为管理对象的,要想为企业创造更多的价值,挖掘出人的潜在能力,那就必须进行良好的管理沟通,从而打通人们的才智和心灵之门,对员工进行激励。沟通管理不仅可以提高企业精神,还可以创造企业文化,从而更好的完成企业管理的目标,这也是一种主要的方式和工具。没有沟通,就无法对企业精神和企业文化有足够的理解。企业在管理上想要得到创新,就必须加强沟通管理。而很多新方法和新技巧的颁布,就是无数次沟通和碰撞的结果,其根本目的就是提高企业管理沟通的效率和绩效[3]。

参考文献:

[1]刘亚军.浅析项目管理在信息集成系统工程的应用[J].科技信息,2011,22.

[2]徐辉.项目管理沟通技术在信息系统开发中的应用[J].中国科技信息,2009,6.

[3]王丛笑.海外工程项目管理中的沟通技巧[J].建材市场,2009,6.

护理管理信息系统 篇7

随着信息化的飞速发展,数字化医院是医院的发展趋势,医院信息系统(hospital information sys-tem,HIS)的应用不但方便了医护人员,而且实现了医嘱、药品与收费等信息的数字化管理,成为当今医院运营的重要手段之一。护理信息系统(nursing in-formation system,NIS)包括计算机和护理人员2 个部分,可以对业务技术和护理管理信息进行存储、收集和处理,是医院信息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1]。移动护理信息系统(mobile nursing information system,MNIS)是指以HIS为支撑,以个人数字助手(personal digitalassistant,PDA)、移动护理推车和智能手机等为硬件,以无线局域网为网络平台在床旁工作的一个手持终端执行系统。它充分利用HIS的数据资源,实现了HIS向病房的扩展和延伸,同时也实现了无纸化、无线网络化办公[2,3]。PDA可实现条形码扫描、患者信息查询、生命体征录入、跟踪医嘱全程、护理工作量统计等功能[4],已应用于越来越多的医院,加快了护理信息化建设的步伐。本文对国内外关于移动护理信息系统的研究报道进行了综合,积极探讨了移动护理信息系统管理模式的建立,为临床移动护理信息系统管理模式的建立提供参考依据。

1 移动护理信息系统的现状

1.1 国内外移动护理信息系统的应用现状

20 世纪90 年代,国外已将移动护理信息系统应用于护理临床工作中,护理人员通过各种移动护理设备提高了工作效率[5]。2000 年,首个护理专用Palm操作系统软件出现,同时专门讨论PDA应用于护理领域的网站亦成立[6]。此后,移动护理信息系统广泛应用于临床护理工作中,并在应用过程中不断完善。2002 年,北京协和医院的呼吸科试行临床移动护理信息系统,并于2004 年末在全院推广应用[7]。解放军总医院、同仁医院、解放军251 医院等也相继开始试行移动护理信息系统。

1.2 移动护理设备的分类

1.2.1 PDA

PDA是指临床护理工作中的手持终端执行系统,其作为应用最早最广泛的移动护理设备,轻便小巧、易于携带,优化了护理工作流程,实现了医嘱闭环管理,减少了护理差错事故,节约了书写时间,提高了护士工作效率,但在其应用中存在网络要求高以及技术人员不足和培训不到位等问题[6,7,8]。PDA的主要功能包括:及时查询医嘱,执行医嘱后签字确认及转抄,录入和查询生命体征,录入、查询和结算出入量,记录护理过程,录入耗材及显示费用,统计护理工作量以及患者的紧急呼叫处理等。

1.2.2 移动护理车

移动护理车是一款集移动计算机、发药车、治疗车以及护理车为一体的多功能护理车,其不但使护理工作便捷,而且充分保证护士在患者身旁及时发现和反馈病情,从而提高护理服务的时效性。移动护理车广泛应用于临床护理的各个领域,如药物管理、护理操作、健康宣教以及护理信息处理等。与PDA相比较,移动护理车的优点为操作界面清晰、显示的信息较多等,其在临床应用可推动护理的整体水平[9]。

1.2.3 智能手机

智能手机除了可以拍照、播放音乐和视频之外,还能运行医学软件等。智能手机在任何时候都可以上网查询临床信息,而PDA仅仅在有Wi-Fi信号的情况下才能连接网络进行查询,弥补了PDA的不足。智能手机可以借助医院信息系统、无线局域网以及专用腕带将医院信息系统延伸至患者床边,保证了护理数据采集、医嘱执行、护理任务管理工作的正常进行,提高了工作质量和效率。目前已进行智能手机的大量研究设计,但未被医疗领域广泛应用[10,11,12]。

1.3 移动护理信息系统的应用

1.3.1 移动护理信息系统在临床护理中的应用

在临床护理领域中,移动护理信息系统的应用可以实现床旁患者信息录入、全程跟踪医嘱、药物管理等功能[13,14,15],缩短了间接护理时间,增加了直接护理时间,体现了“把时间还给护士,把护士还给患者”的理念。移动护理信息系统中的条形码可以有效减少护理不良事件发生,进而确保临床护理安全[16,17]。护理信息系统可以显著提高护士文书书写的效率[18]。移动信息交流系统与临床实践结合为一体,为开展护理程序提供了基础支持,有利于实现PDCA工作模式,为护理质量持续改进提供依据[19]。移动护理信息系统逐步推广并应用于临床各个领域。

1.3.2 移动护理信息系统在护理教育中的应用

移动护理信息系统亦可提供继续教育服务,如医务人员可以在PDA上通过Madscape获得继续教育课程。应用电子信息技术开发的移动手持智能终端临床护理操作考核系统能够实现信息存贮电子化、考核成绩自动录入与汇总等功能[20]。因而,伴随着移动护理信息系统的不断发展与完善,其在护理教育中的作用也日益显著。

1.3.3 移动护理信息系统在护理科研中的应用

护理科研信息常因存储不便等原因而大量流失,但随着移动护理信息系统的应用与完善,其实现了各种疾病随访管理等功能,这为开展临床护理科研提供了有力的保障[6]。移动护理信息系统的开发和利用推动了护理科研的发展。

2 移动护理信息系统管理模式的建立

移动护理信息系统给护理人员带来便捷的同时亦有挑战,如何科学管理使其发挥作用成为研究关注的焦点。以往大部分研究集中于移动护理信息系统的开发、临床应用以及主要作用,甚少研究探讨其自身管理模式的建立。通过查阅相关资料和总结实践经验,从建立移动护理信息系统管理制度、培养相关专业人才以及科学质量控制3 个方面探讨如何建立移动护理信息系统的管理模式,为临床移动护理信息系统的管理提供参考依据。

2.1 建立移动护理信息系统管理制度

在世界范围内,制定和采用ISO9000 系列标准被视为20 世纪80 年代的惊人创举[21,22]。随着市场竞争日趋激烈,医院同企业一样,贯彻ISO9000 已经成为医院自我保护与生存发展的需要[23]。根据ISO9000“有目标、重过程、看结果、持续改进”的管理理念,ISO9000 族标准质量管理体系将质量管理持续改进作为组织管理的一个永恒的目标。因而医院可以根据自身情况,在ISO9000 质量管理体系指导下,成立管理梯队,建立适合自己的移动护理信息系统管理制度,如制定移动护理信息系统基本制度、明确医护人员的职责和义务等,并通过实践定期持续改进。通过护理部和信息部联合,在做好专业日常维护的基础上,不断开发和完善护理信息系统,从而促使其良性运作。

2.2 培养移动护理信息系统的专业人才

加强培养护理信息相关专业人才的途径有很多,如某医院在科室自荐的基础上,由信息科和护理部共同考核,遴选大专及以上学历,有计算机等级考核证书且连续3 次信息系统网上知识考核在95 分以上,工作3 a以上的护师共30 名作为信息化骨干,负责协助完成全院护理信息化研发和培训工作[24]。专业人才培养与护理信息系统的推进密切相关,护理人员在熟悉掌握基础知识和运行方式的基础上才能确保物尽其用,使护理信息系统发挥效用[25]。在移动护理信息系统使用前应对相关操作人员进行岗前培训,对轮转护士或新护士进行专项培训,可以举办知识竞赛和交流会等进行知识的巩固和完善,由专业技术人员对全院护理信息相关人员定期组织学习交流并考核。

2.3 严格控制移动护理信息系统的运行质量

移动护理信息系统飞速发展,与之相应的质量控制体系应逐渐完善。有研究报道,可从建立移动护理信息系统质量控制标准;组织学习质量标准,贯彻和落实标准;健全层级质量监控体系,实现各环节的质量控制;注意问题的积累,加强与软件专业技术人员的沟通等多个方面进行移动护理信息系统的质量控制[26]。从保证移动护理系统设备日常使用良性运转,制订操作故障24 h内上报制以及执行药物医嘱有开始与结束时间3 个方面建立移动护理信息系统质量控制标准[26]。移动护理信息系统的基本功能是床旁即时书写护理文书,责任护士随时能够将观察到的病情、治疗和护理情况精确记录,并直接呈现于医护工作站。如何更好地保证与评价电子护理文书质量成为移动护理信息系统的重要指标[27]。通过制订移动护理信息系统效果评价体系,成立护理信息质控小组,对移动护理信息系统的运营进行定期的质量控制。护士长对科室移动护理信息系统运行中出现的问题及时上报,由质控小组进行分析处理,每月末将已出现的问题进行汇总并与大家分享交流,以杜绝问题的再次发生和促进质量的持续改进。

3 结语

移动护理信息系统的设计与应用 篇8

对于医院来说,降低患者的医疗风险,保证其安全性,是加强医疗质量管理的重要内容,也是提高医院医疗质量的重要方面。造成医疗风险的原因有很多,需要医院从多个层面加强管理,而护理工作是极其重要的一环。一方面,护士作为临床医疗执行者和观察者,负责治疗方案的具体实施;另一方面,对患者的各项情况进行观察,将结果及时反馈给医生。任何一个细节上出现问题,都会造成患者病情的延误、医患关系的恶化,甚至导致整个医疗过程的失败,引发医患冲突[1,2]。

近几年来,随着医疗卫生领域管理现代化水平的不断进步,许多医院都采用了计算机管理系统,但都需要从单机向网络化和无线化的方向发展。其中移动性是无线网络的核心优势,而医疗机构通过大数据量移动信息系统,才能显示出巨大的管理优势[3]。受传统有线网络环境的局限,以往的护理工作都是依托于医护工作站来展开的。护士在着手护理工作之前,必须在固定的护士工作站中调阅患者的病历,回忆其主要的病史,并根据上次护理时患者的各种生命体征的数据,来确定护理的大体过程。而使用移动护理的方式,就能实现护理工作无纸化办公,体现出无线网络医护管理系统的新理念,大大减少了临床护理过程中的工作环节,减少了护士人力资源的浪费,增加了护士为患者直接服务的时间,真正体现了“把时间还给护士,把护士还给患者”的理念,提高了护理工作的质量和效率[4]。根据国际医学情报杂志的报道,基于电子化理念的移动护理信息系统明显提高了护士工作中的精确度、可识别度、信息完整度,并降低了数据录入的重复性,使得管理成本显著下降[5]。因此我们可以得知,移动护理信息系统可以改变既有的工作模式,重塑工作流程[6],使护理管理更加严谨和科学。

1 移动护理信息系统的设计

在护理工作中,现代护理工作传递的主要内容就是通过信息与交流(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ICT)的发展进步,将护理工作从“面对面时代”推进到“信息时代”[7],其中护理信息系统(nursing information system,NIS)就是该发展趋势的前沿性应用。我院移动护理信息系统采用上海京颐信息科技有限公司的移动医疗解决方案,是护士工作站在患者床边的扩展。移动护理最初的设计思路,就是通过利用先进信息设备的各种优势,辅助护理工作的展开,让移动护理系统成为固定的医护工作站的补充与延伸。

1.1 系统设计目标

针对住院部床旁护理的日常工作,我们需要建立移动护理信息系统,以满足护士的日常工作需要。如图1所示,该系统需涵盖身份核对、健康教育、病区访视、特殊患者提示、医嘱提示、医嘱审核、医嘱执行、护理级别及饮食处理、生命体征采集、药品核对、检验检查处理及查询、护理电子病历处理、工作量统计、质量追踪、患者随访等工作环节,利用移动计算、智能识别、数据融合技术,实现全条码化移动式处理,帮助护理人员提高工作效率和服务质量,提升医疗安全及患者满意度。

该系统的实施,需要实现以下目标:(1)患者采用二维条码腕带作为身份识别载体,药物外贴条码作为识别和核对载体;(2)通过PDA手持终端,实现护士的移动护理,主要涵盖条码核对、医嘱执行、床旁体征采集等功能;(3)实现护理电子病历系统,脱离手工单操作。

1.2 系统设计原则

(1)可靠性原则:采集和传输系统的可靠性是实用性的前提。

(2)实用性原则:充分考虑各业务层次、各管理环节数据处理的实用性,把满足用户生产和管理业务作为第一要素进行考虑。用户接口和操作界面应尽可能考虑人体结构特征及视觉特征,界面力求美观大方,操作力求简便实用;建立统一的数据平台,满足未来数据利用以及对原有数据继承的需求,为数据的再利用提供保障。

(3)先进性原则:在技术上采用业界先进、成熟的软件开发技术,面向对象的设计方法,可视化的、面向对象的开发工具;支持Internet/Intranet网络环境下的分布式应用;客户层/服务器组件/资源管理器3层体系结构与浏览器/服务器体系结构相结合的先进网络计算模式。

(4)灵活性和可维护性原则:具有良好的灵活性和可维护性。软件设计尽可能模块化、组件化,并提供配置模块和客户化工具,使应用系统可灵活配置,适应不同的情况。数据库的设计尽可能考虑到将来的需要。系统可灵活地扩充业务功能,无缝互联其他业务系统,提供必要的系统外联接口和丰富的设备接口,能方便地进行软件客户化订制与维护。

(5)安全、可靠性原则:安全性一直是网络及系统管理的薄弱环节之一,而用户对网络安全的要求又相当高,因此安全性原则非常重要。应对系统做统一的身份认证和权限管理,实现单点登录,多项访问;有限操作,保存痕迹;应用层与基础数据层均有访问限制,做到安全可靠,防止非法用户的入侵。

(6)标准化原则:采用XML、HL7、ICD10、SNOMED、IHE等工业标准,软件的数据字典遵循国际和国家数据字典的规范和准则。

(7)可配置性与可移植性:共性功能的平台化、模块化的结构、内置的模块配置规范,实现系统的自由组合,适应不同系统平台和数据库环境,更便于系统升级换代。

(8)可扩展性与可集成性:独立的应用服务器处理系统间的集成问题,建立功能关联关系,将不同的既往和未来系统集成到一致的工作平台,适应业务变化和流程动态调整的需要。

(9)产品化原则:产品设计能以最短的开发周期、最经济的解决方案满足不同地区及不同医院的需求,同时便于系统的升级。

(10)保护医院投资原则:采用标准的TCP/IP、HTTP协议,与医院现有信息资源能够很好地结合。

系统设计遵循模块化、层次化设计的理念,可以和医院HIS、LIS、PACS等系统高度融合。系统架构可以针对不同类型的客户需求进行灵活配置,从二级医院直到超大型的三级甲等医院,都可以获得满意的解决方案。同时,工作流程和业务功能可以灵活配置,以符合用户习惯。

1.3 移动护理信息系统的物理组成

移动护理信息系统作为该方案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由患者条码、PDA、无线网络和后台系统4个模块组成。它从安全性、实用性、简便性等各个角度帮助护士实现移动护理。患者条码利用光电扫描阅读技术来实现数据输入,具有输入速度快、采集信息量大、可靠性高、使用灵活、设备结构简单、成本低等优点[8]。而PDA作为一种掌上计算机,具有其特定的嵌入式操作系统和嵌入式应用软件,是移动护理工作开展的终端。通常医嘱执行的项目依据来源于医嘱执行单,是从医院信息系统中打印出来的,信息量有限。而PDA体积小,传输速度快,使得各种信息都能够随身携带浏览,护士所要执行的操作就是将信息提前传输到PDA之中。护士可随身携带PDA,将PDA无缝对接到医院信息系统之中,针对病区内的患者开展查询、标本采集、统计等工作,一方面可以代替手工书写,节省了时间,另一方面可以避免人工校对和重复性的低级错误,提高了护理质量。

系统的物理组成如图2所示,其逻辑结构(C/S/S)主要包括:(1)客户端应用程序(client):实现终端用户操作与体验、业务数据的显示与编辑等同用户相关的业务功能。同时,实现应用系统的自动升级与更新。(2)应用服务器中间件(App Server):负责整个系统的业务逻辑实现、数据解析、负载均衡、系统安全认证与审计、与HIS数据库服务器之间的数据交换、数据压缩等。(3)数据库服务器(DBServer)端:负责数据存储。

1.4 移动护理信息系统的功能范畴

系统的功能结构具体如下:(1)HIS DB服务器:负责业务数据的存储。(2)应用服务器中间件:负责无线医护工作站系统的权限校验、业务处理、负载均衡、同步互斥处理、自动升级服务。(3)护士工作站:主要完成患者的入、出、转管理;自动生成护理电子病历;医嘱的转抄、校对与执行等,如图3所示。(4)无线护士工作站:负责患者的床旁体征数据采集;患者信息查询;医嘱全生命周期管理;患者标本采集、患者身份识别等,如图4所示。

移动护理信息系统涵盖身份核对、健康教育、病区访视、特殊患者提示、医嘱审核、医嘱执行、护理级别及饮食处理、生命体征采集、药品核对、检验检查处理及查询、护理文书处理、护理人员排班、责任护士分配、工作量统计、质量追踪、全院患者情况查看、全院在班护理人员情况查看等功能模块。输出的护理文书符合护理档案要求,同时实现电子归档。对于各个工作环节,利用移动计算、智能识别,实现全条码化移动式处理,帮助护理人员提高工作效率和服务质量,提高患者满意度。

1.5 移动护理信息系统中的护理管理

落实患者安全目标,是确保医疗安全的重要内容[9]。在护理管理工作中实现安全目标管理,有利于调动各方积极性,使护理安全目标人人清楚、措施人人执行。通过移动护理信息系统,可以实现的管理内容包括:(1)病区患者责任分配,即为病区每个床位患者分配责任护士,相应责任落实到具体护理人员;(2)病区护理人员排班表,即实现护士长对病区护士按月进行排班,方便护士长对人员的管理;(3)科室患者统计,即查看全院科室当天情况,包括全院在院人数、新入科人数、特级护理人数、一级护理人数等,护理部可对全院各病区情况进行查询汇总,查看分类统计信息;(4)基础护理项目登记,即管理者可对一些医嘱中不包含的基础护理项目进行登记,细化护理相关工作内容;(5)护理质量评估单,即护士长可对病区护士按指定项目进行护理质量的评分;(6)护理质量分析登记,即可记录护理部召开护理质量相关会议内容。

2 移动护理信息系统的应用总结

要实现新系统的推广应用,就需要对护理工作者进行相应的培训,提高心理依从度,这样才能保证物尽其用,使移动护理信息系统发挥其效用。为此,我们专门安排了课程培训,内容包括:(1)PDA基础知识培训,培训PDA操作技巧、报表使用方法等,重点在于培训实际使用方面的技能;(2)PDA维护使用进阶培训,培训有关PDA设备的维护使用、医嘱的处理、新产品应用后的工作流程以及数据修改方法和软件技巧等高级技巧;(3)针对性培训,对于没有在前期培训中掌握所需技能的护理人员,采取面向问题、加以引申的方法,重点介绍有关的概念和理论;(4)个别培训,在实施的后期,项目组实施人员每天至少一次例行巡视各病区,面向全院,对于对PDA使用还不熟悉的护士进行加强培训,确保所有的护理人员都能熟练地使用本系统。另外,加强管理者与护理工作者之间的沟通与交流,根据具体的应用过程及时将新的需求反馈给技术人员,对于进一步提高移动护理信息系统的应用效果,也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移动护理信息系统的应用是一个循环渐进的过程,护理工作没有终点,为保障其工作顺利进行的各项应用也必须做到不停地自我改进与自我完善。

摘要:目的:将患者在病房内产生的各种医疗信息进行实时反馈,以实现护理工作的量化管理。方法:使用无线网络和移动终端个人数字助理(personal digital assistant,PDA),以医院信息系统(hospital information system,HIS)为支持平台,将信息查询、采集、整理、报告等工作延伸到病床。结果:通过移动护理技术的应用,医院科室既可以满足临床用户对于信息的需求,缩短临床决策响应时间,提高工作效率,同时也便于管理部门对医疗流程的监控,加强对于患者医疗安全的管理。结论:移动护理系统成为固定医护工作站的补充与延伸,使护理工作信息化得到全面实现,借助信息化手段,将护理工作纳入了一个闭环管理的模式。

关键词:移动护理,PDA,无线网络

参考文献

[1]任枫娟.移动护理工作站(PDA)在临床中的应用[J].医疗装备,2011,24(12):94.

[2]张建林.临床移动信息系统在医疗护理管理中的应用[J].中国数字医学,2011,6(2):24-26.

[3]鲁思慧.无线物联网平台技术及其在医护领域中的应用[J].磁性元件与电源,2011(8):124-128.

[4]王瑞兰,黄顺,刘素霞.临床移动护理信息系统的应用[J].解放军护理杂志,2007,24(08B):63-64.

[5]Munyisia E N,Yu P,Hailey D.The changes in caregivers′percep-tions about the quality of information and benefits of nursing docu-mentation associated with the introduction of an electronic documen-tation system in a nursing home[J].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MedicalInformatics,2011,80(2):116-126.

[6]梁海联.移动护理工作站应用体会[J].医学信息:医药版,2010(10):54-55.

[7]While A,Dewsbury G.Nursing and 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technology(ICT):A discussion of trends and future directions[J].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Nursing Studies,2011,48(10):1 302-1 310.

[8]杨辉,杨玉林,苏小刚,等.基于条码的移动护理系统[J].电脑知识与技术:学术交流,2009,5(6):4202-4203.

护理管理信息系统 篇9

1 护理信息系统

1.1 定义

护理信息系统由护理人员和计算机组成, 能对护理管理和业务技术信息进行收集、存贮和处理的集合[2]。护理信息是医学信息的重要内容, 包括科学技术信息、护理业务以及各项为诊疗服务的业务信息、护理管理信息, 这三类护理信息相互交错, 互为依据, 相互制约, 结合在一起就形成了护理信息系统[4]。简单地说, 它就是支持护理学的计算机信息和通信系统。它是医院信息的重要内容, 是医院信息管理系统的一个子系统, 包括护理工作量、护理质量控制、整体护理、护士技术档案、护理教学、科研、护理物品供应、医嘱处理、差错分析、护士人力安排等护理信息。

1.2 护理信息系统在促进护理质量持续改进中的作用

护理质量持续改进是质量持续发展、提高的循环过程。在这个过程中, 护理信息系统起到的作用非常重要。①通过护理信息系统管理, 在护理质量管理的计划、执行、检查、处理不同阶段, 不同的信息系统协同发挥各自的功能, 共同促进护理质量提高。②护理质量持续改进的重点应在于预防问题的发生, 而不是事后的检查和补救, 只有事前质量控制, 才能达到永久性的、根本性的质量改进, 而护理信息系统最大的优点就是预防性质量改进。③护理信息系统能为质量持续改进的决策提供依据。护理管理辅助决策系统收集了所有的护理质量检查信息, 通过护理信息系统定向分析能及时发现质量问题, 评价工作效果, 并进一步分析是否有改进工作和解决问题的机会, 最终促使护理质量的持续提高。④护理信息系统能够帮助护士利用现代化工具及手段直接服务于病人, 提高工作效率, 进一步促进护理质量的改进。

2 护理信息系统的应用

2.1 护士工作移动站 (EDA)

借助病房无线网络覆盖, 主要用于药物治疗、检验标本采集时病人的身份核对, 护理基础操作记录[3]。主要功能包括医嘱执行、检验留样、生命体征录入、护理操作记录。系统能够跟踪医嘱执行的整个生命周期, 不会出现任何差错和遗漏;生命体征录入时可以避免反复转抄导致的差错发生;检验样本条形码识别时不会出现采样错误等。护士工作移动站能及时、有效、全面、动态地了解整个病区病人的信息、护理工作量, 从而实现以病人为中心的全过程护理。能够将信息迅速、及时地反馈给护士长, 有利于及时采取管理措施;有利于根据质量检查结果统计分析并了解潜在的质量问题, 以便于提出整改措施进行修正。可以掌握护理工作状况, 充分发挥各级指挥系统功能, 使护理工作得以惯性运行。

2.2 护理电子病历系统

护理电子病历系统能够对入院评估单、护理记录单、体温单等与护理操作相关的记录进行管理。能够实时查询全院护理病历情况, 掌握护理质量情况并统计护理病历及时性、准确性、完整性等护理病历质量信息, 提高工作效率。

2.3 病房信息系统

病房信息系统包含病房基本信息和病人基本信息[3]。病房基本信息包括病人的入院、出院、转院情况、病床占用、空置情况。病人基本信息包括病人的一般情况 (姓名、年龄、性别、籍贯、民族、住址、职业等) 、病床号、入院日期、入院诊断、病史摘要。入院诊断和病史摘要由医生输入, 其余由办公护士输入。信息一次输入, 即可达到资源共享、信息及时交换的目的。

3 护理信息系统存在的问题与解决方案

虽然护理信息系统已经取得了很大的成效, 但是仍然存在不少问题, 如目前各单位之间尚缺乏统一的信息录入标准, 软件开发水平参差不齐, 护士使用意识不强, 操作不熟练, 等等, 都使得护理信息系统不能发挥出它应有的作用。因此, 加快护理信息系统标准化建设, 加强护士对护理信息系统知识和技能的培养, 使其学会辨别、运用有效的信息去解决工作中的问题, 是护理信息系统发展的必经途径。相信在不久的将来, 标准化、高效的护理信息系统的面世将会使护理工作更加科学化、合理化、现代化[6]。

4 发展前景与总结

护理信息系统对护理工作的科学管理具有重要意义。护理信息系统在国外早已广泛应用, 尤其是在美国等发达国家, 他们的护理信息系统已经相当发达, 除了具有处理护理文书的功能外, 还具有寻呼系统功能;近10年来护理信息系统在国内各大医院也陆陆续续得到运用, 而且收到很好的效果。随着医院信息化建设的快速发展, 人们对临床护理信息化的需求将越来越大, 护理信息系统作为临床护理工作的系统软件, 应用前景十分广阔。护理信息系统的发展方向为护理专家系统、医院护理一体化管理信息系统、远程护理[2]。移动医疗大潮势不可挡, 并已经给无线、网络、存储、安全、软件、集成等领域带来巨大商机和挑战。针对前一阶段的实践, 我们发现我院的护理信息系统还处在摸索过程中, 管理者应多搜集使用者的意见, 逐步修改, 最终形成最适合我院的护理信息系统。

摘要:阐述护理信息系统定义及在促进护理质量持续改进中的作用, 介绍护理信息系统在护士工作移动站、护理电子病历系统以及病房信息系统中的应用, 提出了护理信息系统在实际应用中存在的问题以及解决方案。

关键词:护理信息系统,护理质量,持续改进

参考文献

[1]刘婷, 渝梨.临床护理信息系统的现状与发展[J].解放军护理杂志, 2009, 26 (8A) :43-45.

[2]金英.护理信息系统应用现状与发展趋势[J].中国现代医药杂志, 2008, 10 (2) :141-142.

[3]陈月治, 丁玉兰, 施丽丽.临床护理信息系统促进护理质量持续改进的应用与研究[J].中国实用医药, 2009, 4 (35) :241-242.

[4]杨银深, 刘晓玲, 梁金霞, 等.护理信息系统的研究进展及应用现状[J].齐鲁护理杂志, 2008, 14 (23) :47-49.

[5]陈健.护理信息系统的新进展[J].护理学杂志, 1999, 14 (4) :203-205.

护理管理信息系统 篇10

由于医院内部信息系统由不同厂商提供, 集成缺乏统一标准, 临床护理信息系统与其他信息系统的整合大多采用点对点的方式进行, 造成集成工作量大、系统间接口多、数据融合利用难度大等弊端[1]。针对数字化医院对移动计算、智能识别、数据融合的迫切需求, 本文就在基于IHE系统框架下开展移动临床护理信息系统架构设计、关键技术应用与功能规划等问题进行探讨。

医疗信息系统集成 (Integrating the Healthcare Enterprise, IHE) 是通过提高已有通讯标准之间的协同使用水平, 如DICOM和HL7, 来满足特殊临床需要, 以便为患者提供最佳服务。用IHE技术框架统一起来的医疗系统可以更好地与其他系统通信, 更易于实施, 并且能使医疗服务人员更高效地使用相关信息[2]。

1 系统架构设计

移动临床护理信息系统遵循JCI标准, 基于IHE系统框架并按照SOA的设计理念, 采用组件化、松耦合的设计思路。

图1所示, 移动临床护理信息系统技术框架分成3个层次:医院前端应用组建采用“智能识别”和“移动计算”技术, 通过部署嵌入式移动应用组件实现对医疗对象的感知和管理。

医疗信息集成平台组件作为移动临床护理信息系统的核心组件, 实现了医疗对象和业务流程的良好绑定, 由门户集成组件、标准化业务流程引擎组件和信息交换总线组件构成。其中:门户集成组件实现应用前端的整合, 实现统一登录和操作界面实现交互界面的简约;标准化业务流程引擎组件实现对象和经办业务之间以一种标准化流程的方式进行交互和管理, 保证了医疗安全和质量;信息交换总线组件主要解决不同业务系统之间的数据交换并以一种标准化的方式进行传输和共享, 良好实现异构系统之间的数据交换和共享。医疗信息集成平台组件保证了对象和流程的良好交互、对象和流程的监控和管理、对象和流程交互符合HL7、IHE等国际标准, 以便未来交互扩展到更多系统之间[3,4]。

业务系统组建:基于web服务松耦合部署方式, 业务模块基于标准化业务流程的抽象和重构, 组件式、构件式的开发模式便于扩展, 也大大提高了业务性能。从业务数据和流程的角度来分析, 该系统利用医疗信息集成平台组件实现从HIS、LIS、PACS、RIS等传统医疗信息系统抽取业务数据, 利用BPM技术实现医护流程的标准化和自动化。从业务操作的角度来分析, 该系统利用门户集成组件实现系统界面的整合, 以一个统一的界面实现业务的操作和办理, 而不需要传统模式下登录多套业务系统完成工作。

2 关键技术应用

移动临床护理信息系统在医院信息系统中是直接面向一线医护人员, 因此, 必须保证所选择技术的先进性、实用性、可靠性和安全性等要素。本研究主要采用以下关键技术来满足实际业务应用需求。

2.1 移动计算技术

移动计算技术是采用智能计算终端设备在无线环境下解决多个网络的无线、无缝接入, 实现移动计算、数据传输及资源共享, 将及时、准确的信息提供给任何时间、任何地点的任何用户。本系统结合移动计算、无线呼叫、VOIP、条码和RFID扫描及成像等技术, 采用具有企业级应用程序操作性能的移动数据终端EDA, 支持一、二维条码和RFID标签信息采集、灵活的语音和数据通信以及方便的无线局域网 (WLAN) 同步等功能, 提高医护人员的可操作性和便捷性。

2.2 条形码和RFID技术

条形码和RFID技术在本研究系统中的重要性主要体现在:提高信息采集、录入效率。医院在诊疗过程中每天都有大量的病人诊疗信息、药品信息及标本信息等需要检索、录入和识别, 同时每个病人又会涉及各种医疗、药品和费用等信息。采用条形码和RFID技术可将这些数据处理结果从传统的人工输入和判断对应提升为自动录入, 有效提升了工作效率[5,6], 还可避免差错发生。系统通过一、二维条码和RFID技术来构建信息的主索引, 通过条码扫描技术不仅能快速进行信息对应关系的确认, 也杜绝了人工判断所造成的医疗差错。

2.3 中间件技术

系统采用中间件技术实现了移动护理信息系统中重要的数据交换平台, 大大提高了各组成部分建设的灵活性, 便于已有系统和以后可能建设的系统的集成, 同时协调不同用户的系统需要。融合中间件实现的服务包括如下:一是数据中心各子数据库之间的数据交互服务;二是数据中心与系统应用前端中的临床、移动应用 (移动智能终端) 之间的数据交互服务;三是数据中心与系统应用前端中的院内固定点应用之间的数据交互服务;四是数据中心与系统应用前端中的外网应用之间的数据交互服务;五是数据中心今后增加数据库服务后, 与前端应用的数据交互服务。

2.4 web service技术

系统采用Web Service标准技术。通过该技术的应用, 软件应用程序资源在各网络上均可方便调用。Web Service具备的标准接口使不同的语言编写、在不同的操作系统上运行的程序均可进行通信。采用Web Service技术是生成必须适用于网络上不同系统的分布式应用程序的较为理想的选择。

3 主要功能规划

3.1 移动医生站

主要实现基本信息查询、医嘱信息查询、报告查询、生命体征查询、手术安排查询、会诊单查询、医嘱输入等功能, 见图2。

移动医生站的主要功能有: (1) 基本信息查询:查询病人住院基本信息, 如:姓名、性别、联系地址、入院诊断及入院科室等基本信息。 (2) 医嘱信息查询:查询病人 (支持腕带扫描准确快速定位某病人) 的医嘱信息, 包括有效、停用、药物、其他医嘱信息。 (3) 报告查询:查询选中病人所做的检查报告, 如B超, CT, 化验等结果报告单。 (4) 生命体征查询:查询护士每天给病人记录的生命体征信息。 (5) 手术安排查询:查询本科或全部的手术安排, 也可以按当日、次日、次日以后查询手术安排。 (6) 会诊单查询:查询本科室收到的会诊信息, 以及本科室发出的会诊信息。 (7) 医嘱输入:输入处方医嘱、检查医嘱、手术申请、会诊申请、病人各阶段的诊断信息。 (8) 护理计划:针对不同病情的患者作出相应的护理计划, 并在患者住院期间根据其病情变化及时作出相应的计划调整, 使得患者在整个住院期间得到及时、有效的治疗。 (9) 健康宣教:借助系统强大丰富的护理知识库, 护士可针对不同病症在患者床旁实现一对一的宣教, 有效减轻护士的工作压力, 提高工作效率。

3.2 移动护士站

通过患者识别、医嘱执行、体征采集、交班报告、护理文书、护理评估等功能模块, 完整覆盖护理工作内容, 见图3。

移动护士站功能模块: (1) 患者识别:可通过PDA扫描患者腕带上唯一的二维条码, 自动获取患者基本资料和所有护理信息:患者流转、护理等级及检验报告等。 (2) 医嘱执行:涵盖医嘱生效后的医嘱拆分、标签打印、配液核对、床旁执行的全过程管理, 可追溯医嘱执行全部记录, 实现医嘱执行闭环管理。 (3) 体征采集:可在床旁实时采集和录入患者的体征信息, 实时自动生成患者的体征趋势图, 并且根据录入的体征数据自动生成具体征待测列表。 (4) 交班报告:可对交班报告录入、修改和查看, 按白班、小夜班、大夜班三个时间段分类统计患者的护理情况, 也支持自定义的交班统计项目。 (5) 护理文书:提供1000多种护理记录模板, 采取结构化的文书操作, 通过勾选条目, 利用智能组句功能, 快速完成护理文书记录。 (6) 护理评估:提供患者入院评估以及住院期间的疼痛、跌倒/坠床和镇静评估, 支持评分高危值警示标识及待评估提醒。

通过对基于IHE系统框架的移动临床护理信息系统的探讨, 对其系统架构、关键技术和功能设计进行了分析研究, 在初步验证过程中, 显示该系统具有减少医疗差错和事故、优化信息存取流程、加强医疗信息的综合利用能力以及提升医院管理效率等优势。

参考文献

[1]段昌奉, 张巨发, 唐雄, 等.基于Android智能终端的医院移动护理系统应用效果评价[J].中国数字医学, 2014, 9 (2) :57-58.

[2]王辉.基于IHE的移动医疗信息集成研究[J].中国卫生信息管理杂志, 2013, 10 (4) :340-344.

[3]任枫娟.移动护理工作站 (PDA) 在临床中的应用[J].医疗装备, 2011, 24 (12) :94.

[4]于丽莎, 于燕波, 崔燕萍, 等.无线移动临床护理信息系统的开发与应用[J].解放军护理杂志, 2006, 23 (10) :84-85.

[5]殷兴艳, 任国宏.移动护理信息系统的设计与应用[J].医疗卫生装备, 2013, 34 (5) :50-52.

护理管理信息系统 篇11

【关键词】信息运维;资源管理;信息化管理;电力信息化

【中图分类号】C3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5158(2012)09-0119-01

1、背景介绍

随着电力公司信息化“SGl86”工程的稳步推进,电力信息系统建设进入迅猛发展阶段,信息系统运行维护的复杂程度也迅速增加。如何安全可靠保障信息系统的高可靠性和高可用性,对信息系统的运行维护管理工作带来了更大的挑战。电力公司迫切需要建设与公司企业级信息应用相适应的IT服务管理系统,加强信息系统的稳定运行与风险管理,切实提高信息运维和安全保障水平。

信息系统建设的迅猛发展,使得信息项目的数量也日益增多,电力公司需要一个规范的信息平台,完成对项目进度状态和资金成本的完整跟踪,建立与公司相适应的“项目过程知识资源地图”。

为了加强对信息运维人员及其运维工作的综合管理,公司需要建立统一的运维業务工作状态数据收集平台,对公司常态化以及临时的信息运维工作进行全面掌控,同时建设统一的业务工作成本投入收集、跟踪、统计分析系统,实现公司信息系统运维过程的“数据化管理”。

2、系统建设目标

信息运维资源管理系统作为电力IT服务管理体系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它的建设目标是建立统一的信息系统运维业务资源发布平台,为公司在IT系统运维业务领域提供一个较为完善的全业务过程的信息化管理平台。以应用系统“端到端”的完整服务提供为线索,纵向梳理系统各级配置子项,横向梳理配置子项问关联关系,实现信息系统和主机系统资源拓扑结构,构建公司运维业务的“基线化管理”模式。按照项目建设、运维两个主线,完成项目进度状态和成本跟踪、建立公司“项目过程知识资源地图”,并将该地图内的文档资料与配置项关联。针对分散的业务数据产生渠道,建立统一的运维业务工作状态数据收集平台,同时建设统一的业务工作成本投入收集、跟踪、统计分析系统,实现公司信息系统运维过程的“数据化管理”。

3、信息运维资源管理系统在电力信息化管理中的应用

3.1 系统功能结构

信息运维资源管理系统包括六大功能模块,分别为配置资源管理模块,项目任务管理模块、业务活动管理模块、知识库管理模块、备品备件管理模块以及综合展现模块,具体子功能详见图1。

3.2 系统在电力信息化管理中的应用

(1)信息系统管理

配置资源管理模块以应用系统为入口,采用纵向层级管理的方式,梳理出14项配置项,包括主机、刀片机箱、网络设备、存储设备、操作系统、中间件软件、数据库、其他软件、应用实例、数据库实例、虚拟平台、虚拟主机以及UPS电源,针对不同类型配置项,建立对应的属性管理项,从而实现对所有配置项的个性化管理。于此同时,以应用系统为线索,横向梳理各配置项之间的关联关系,从应用系统所包含的主机,到主机所连接的网络、存储设备等,再到主机上安装的操作系统,操作系统上安装的中间件、数据库,中间件上部署的应用系统,数据库上部署的数据库实例,以网状式的关联关系描绘出了信息系统资源拓扑结构,从而实现了对信息系统全面化、专业化、规范化的管理。同时跟踪有关配置项的变更记录及成本发生情况,并在备品备件管理模块中跟踪配置项变更涉及到的硬件设备,从而确保了系统配置信息与实际运维环境相一致。

(2)项目资源管理

项目管理模块以电力信息化实施项目和交办工作任务为业务主线,采用流程化管理的方式,将项目下达、状态跟踪、人力成本跟踪、资金成本跟踪、成果资料收录、项目交付等活动,统一纳入项目资源管理中,建立公司“项目过程知识资源地图”。

(3)运维业务管理

任务管理模块以常态化信息运维工作为数据管理对象,采用流程化管理的方式,将任务下达、任务工作成果跟踪、任务人力成本跟踪、任务资金成本跟踪等活动,统一纳入任务管理中,从而实现对常态化信息运维业务的统一、长期化跟踪管理。

业务活动管理模块中的中心业务活动以运维部门为单位,汇总记录各运维部门周期内的所有运维活动,以及运维活动所涉及的人力资金成本,从而帮助运维主管掌握各运维部门的整体运维情况。业务活动管理模块中的个人业务活动记录信息运维人员的个人运维活动以及所涉及的人力资金成本,将信息运维人员的日常工作纳入可控范围内,从而帮助实现公司信息系统运维过程的“数据化管理”。

知识库管理模块用来集中管理信息项目过程涉及文档,以及与运维业务相关技术文档,用以形成运维人员的共享知识平台。

(4)信息综合展现

护理管理信息系统 篇12

近年来, 循证医学实践信息资源及相关评价文献数量不断增长, 循证护理实践越来越受到关注。与循证医疗相比, 循证护理应用面临巨大挑战, 据相关文献调查, 大多数护士在日常工作中需要信息帮助, 只有一半护士使用过相关电子文献数据库。在具体护理实践中, 大多数护士从来没使用过临床指南数据库, 护士对同事的信任超过了对电子目录数据库的信任, 遇到问题时偏重于同事之间语言交流[1]。在医院信息化建设不断深入的情况下, 临床信息系统建设应满足护士循证护理决策信息需求, 将信息化工具与护理工作流集成, 为临床优质护理提供信息化工具支撑。

国内外有许多项目对循证医疗的信息基础架构、患者安全、临床数据采集以及用户接口、卫生健康信息标准、临床事件监测、通信技术、临床信息系统以及信息完整性等进行了相关研究[2,3,4], 临床护理信息化研究也在基础数据架构、数据挖掘等方面有一定进展, 但通过临床信息系统实现临床护理决策支持, 在护士工作流集成循证医疗护理研究和信息化实践方面的报道并不多见。本文介绍我院将循证护理与医院CIS相集成提供护理决策支持, 以临床路径为核心的护理信息化支持系统的基础架构, 以及保障患者医疗安全方面信息化建设的主要做法, 主要目的是分享我们将循证医疗应用于医院临床护理的经验, 以推动我国医院护理决策支持信息系统建设。

1 护理决策信息化应用

临床决策支持系统是帮助临床医护人员进行医疗护理决策的计算机程序工具。我院的护理临床决策工具主要包括:信息管理、关键警告提示以及患者健康咨询。 (1) 信息管理工具帮助医护人员进行相关信息访问管理, 包括各种文献电子数据库、用药知识库以及循证医学知识库等; (2) 提示警告工具提醒医护人员在具体工作中各种警示[5], 如检验报告异常报警、潜在的药品不良反应、相关医疗规范的超越等; (3) 专门的患者咨询工具提供了以患者为核心的信息查询、决策分析以及循证诊疗方案建议等[6]。这些信息化工具是循证医疗护理决策支持实践的重要组成部分。

1.1 信息管理工具

日常护理中许多信息管理工具是作为独立应用系统存在的, 如为满足各种工作需要, 在已有的临床信息系统CIS中, 集成其他类型的软件系统, 在医院Intranet内进行共享访问, 典型应用有药品用药知识库、医院内部的各种疾病诊疗指南等。在病区护士站, 我们集成了基于Web方式的信息访问工具, 可以在CIS的具体操作中实现特定工作环境的信息访问, 在护士站可以访问住院患者检查申请安排时间, 实现患者检查申请预约时间安排的咨询服务, 使医院检查工作患者流动更加有序化, 通过院内网络信息访问实现了护理工作流程中的相关信息共享[7,8]。

护理决策中需要的各种信息要按照临床信息系统应用场景进行归类, 以便能够在具体的工作流中随需共享。我们选择了能够满足护理决策需求的各种信息资源, 根据CIS中各种使用场景如检查结果调阅、电子医嘱录入以及文档浏览等进行了分类, 与CIS应用联接, 使医护工作者能够在临床医护决策流程中进行相关信息阅览, 满足决策需求。2011年1月至2011年8月, 全院共访问各类信息26 527次。最主要的优点是根据使用者的需求, 提供了各类循证决策信息, 帮助医护工作者在使用临床信息系统的过程中进行循证医疗实践。

1.2 警示警告工具

基于计算机系统的提醒警告在临床医生端的应用取得了很大进展, 典型的应用有药品不良反应应用、药品与实验室检查结果的校验等。这些警示大多数都与计算机电子医嘱录入和门诊电子处方系统相集成, 很少有应用于护理临床路径循证决策的提示告警的报道。

护理决策信息警示开发的策略是实现基于循证医学的护理计划以及个性化医护风险评价决策目标, 目前已经实现了患者营养状况的分析评估综合评价, 实现了临床护理路径的智能提示提醒。下一步将根据国外的最新研究对骨科患者跌倒的风险进行评价, 将其嵌入到医院的CIS中, 实现相关查询, 保障患者的医疗安全, 向患者提供个性化的护理服务。

1.3 循证决策信息咨询

近年来, 计算机在帮助医生提供标准化诊疗服务方面取得了很大进展, 基于临床诊疗指南的计算机辅助提醒对提升医疗质量、规范医疗行为有重要作用[9]。目前国内临床路径应用主要集中于临床医生端相关电子化应用, 对循证护理、护理决策以及以患者为核心的循证信息咨询应用还不多见。

将临床决策推理规则与患者的个性化检查检验等信息数据与临床相关应用相集成, 是循证医疗决策实现的最佳途径。在具体临床医疗实践中, 许多场景下如医生查房并非必须通过完整的集成应用访问患者信息, 最近几年, 平板计算机、个人数字化助手PDA在基于临床路径的相关应用中作用愈加显现。目前, 护理PDA虽还没有大规模在医院临床应用, 但其在患者临床安全的应用已显端倪。我们循证护理实践策略是开发基于平板计算机的应用, 配合医疗临床路径应用, 完整体现临床医护以人为本、服务患者的理念。基于临床路径规范的标准化诊疗护理计划, 以循证医疗为基础, 结合卫生部临床路径应用指南, 以信息化手段向医护人员提供软件支持。具体临床决策实践中, 患者的诊疗计划往往与个性化指证有密切关系, 如患者体质量、既往史、各种检验指标等, 所以需要在护理工作中实现患者的综合信息共享与集成。

临床路径患者信息咨询提供特定患者的护理康复计划要点, 对患者的诊疗、检查、医嘱以及转科等提供信息咨询, 结合临床路径相关文档模板, 以电子化方式实现不同专业如医、护、患之间的医疗协同[10]。图1展现了相关临床路径执行过程中护士PDA的屏幕界面。我院基于临床路径护理决策信息化PDA应用主要集中在: (1) 事件提醒; (2) 护理评估以及标准化护理方案计划制定; (3) 基于循证的个性化护理以及工作流程的护理控制。

2 护理决策中的信息支持基础

基于循证医学的临床护理决策实践是建立在医院临床信息化与患者安全基础上的。临床信息化建设内容对护理决策支持有重要影响, 临床数据采集与软件界面、临床信息标准、临床数据仓库以及循证医学电子数据库建设是支持护理决策的重要方面。运用信息化技术手段将这些内容集成到医院CIS中, 对临床护理信息化建设有重要意义。

2.1 临床数据采集与用户界面

临床数据采集与用户接口界面对临床医护决策支持应用有重要影响。目前医院临床数据的访问大都是通过Web访问实现的, 临床决策信息系统中数据采集要尽量做到电子化、自动化, 避免重复的手工数据录入。在临床路径应用的PDA移动护理中, 循证医学指南电子数据库、患者年龄、身高、体质量、体温、脉搏等护理决策中需要的数据, 也需要尽量实现自动化采集, 避免护士手工录入, 能从HIS内部获取的数据尽量从内部数据库获得, 以保持决策数据一致[11]。

2.2 临床数据标准

临床信息数据标准是临床医护决策信息支持的基础。临床电子病历EMR应用中常常集成了多种临床标准化术语系统, 循证医学信息支持中需要实现与工作流程相关的文献检索。如在进行护理跌伤评价项目内容时, 需要支持类似术语的数据代码, 通过统一医学语言系统和概念术语系统进行标志、命名并实现数据库代码支持;在临床路径应用中, 临床概念术语涉及国际疾病分类标准ICD、临床诊断分类以及SNOMED临床术语等标准。

其他相关的临床标准包括HL7消息、临床指南表达格式等, 同时临床路径应用中各种注释模板的规范化以及在技术上同HL7 CDA标准保持一致, 也对临床医护决策信息系统的实现具有重要作用。

2.3 临床数据仓库

临床数据仓库是临床决策应用必需的基础构件。在患者的相关评估中, 需要从临床数据仓库中检索患者的临床数据信息。病区护士PDA移动护理一方面通过无线Wifi网络得到相关临床数据进行医护决策, 另一方面也采集患者的相关临床数据通过无线网络传递到临床数据仓库中, 信息的传递过程实现了移动PDA应用与临床数据中心的双向传递, 保障了整个患者临床数据的一致性。

2.4 电子化循证数据库

电子化循证数据库集成是临床决策信息支持的重要内容。通过访问国内外各种循证医疗源数据库, 实现了CIS中的循证指南参照和信息集成, 从而在医院信息系统的执行过程中能实现临床路径设置的不断改进[12,13]。我们在护理PDA结合无线移动方面实现了患者的医疗风险评价, 根据患者体质量及各种风险因素给出护理干预措施。PDA软件中也实现了病种临床规范, 如国家卫生部临床路径指南的文档查阅, 以帮助医护人员进行医护计划方案制定和决策信息支持。

3 结语

上一篇:职业学生下一篇:职务犯罪人的心理特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