护理信息化管理

2024-08-18

护理信息化管理(共12篇)

护理信息化管理 篇1

随着科技的迅猛发展, 医疗行业引入计算机已成为医院现代化管理的基础。医院信息系统 (HIS) 已是医院管理中不可缺少的工具, 是提高医院管理水平、医疗水平和服务质量的必要手段。护理信息是医院信息的重要内容, 包括科学技术信息、护理业务以及各项为诊疗服务的信息、护理管理信息等。我院设计的护理资源信息管理系统是一个专业的、实用的、填补了国内空白的优秀护理资源信息管理系统软件, 不但可以简化医院护理管理环节、提高效率, 而且可以整合互联网以及纸质图书等护理资源, 在医院局域网内护理工作站可随时进行继续再教育, 进行护士个体化培训, 减少护士集中培训造成的资源浪费, 大大增加了护士直接为患者护理的时间, 为医院带来了直接的经济与社会效益, 提高了我院的核心竞争力。

2009年我院护理部将信息化护理管理系统投入使用, 使护士在自己的工作岗位上既能完成各种培训, 又有足够的时间照顾患者, 护士长与护理部能够达到信息畅通, 及时质控, 既节约了临床护士的工作时间, 又提高了护理质量, 提升了患者满意度。

1 信息化护理管理系统

1.1 特点

信息化护理管理系统软件平台是基于知识信息管理的最新理念, 利用知识信息管理的最新技术, 充分考虑用户的实际需求, 自主开发的基于网络平台的最新一代知识信息管理系统。系统采用B/S模式, 数据库采用SQL Server或Access, web server为winxp, win2000 server, win2003 server上的iis, 用户端采用ASP动态网页技术, 利用IE浏览器完成查询等工作。系统充分整合了搜索引擎技术、数据库技术、分布存储与查寻技术、流媒体视频点播技术等最新的信息管理技术, 具有功能完整、操作便利、架构弹性等特点。

1.2 结构框架

护理资源信息系统由4部分组成, 即医院护理管理、护理协会资源、护理资源平台及医学资源平台。

1.3 性能

1.3.1 方便的知识信息采集功能

用户可以通过系统提供的批量采集或网络资源上传功能, 将分散于网络的、用户内部异构的、多媒体的显形和隐形知识信息数据实时提交给数据库管理人员, 有效地避免“信息孤岛”的存在, 为用户整合内部知识资源提供源源不断的数据。

1.3.2 强大的知识信息发布功能

系统允许用户根据实际需要便捷地创建无限层级的知识导航 (知识地图) , 适应各种复杂的知识分类要求和不同用户、各种复杂的知识环境, 便于用户有效地共享和学习。

1.3.3 灵活的知识信息生命周期管理功能

数据库管理人员可以随时增添、调整、移动、合并、删除和淘汰数据库的栏目和内容, 轻松地进行栏目调整与优化, 并适时发布, 以满足知识生命周期管理的需要。

1.3.4 高效的知识信息检索功能

检索技术是知识管理系统的核心技术之一, 信息检索技术的优劣决定了知识管理解决方案的优劣。该系统允许用户根据检索的需要建立个性化检索字段, 可供检索的字段多达7项;系统提供了先进、高效的企业级海量数据搜索引擎, 能够充分满足用户的各种检索需要。

1.3.5 可靠的知识信息加密功能

系统允许管理员根据数据的不同密级对相应的用户授权, 为具体的栏目指定可访问的群组或员工, 对他们授予诸如查看、增加、上传、评论等具体权限;并对全部或部分数据进行加密。

1.3.6 精确的知识信息分析统计功能

系统提供精确的统计分析工具, 包括登陆统计、访问统计和点击排行, 统计信息可以精确到每个部门、每个栏目以及每条具体的信息, 这有利于数据库管理人员对记录在知识库文件里的海量的、多媒体知识信息数据进行相关知识请求和访问评估, 便于用户评估知识信息的价值。

1.3.7 知识信息管理器集成功能

系统可以方便地集成各种基于Web的应用程序, 包括浏览器、BBS、电子邮件、博客等, 从而允许用户方便地浏览、检索、讨论、共享和订阅相关知识信息。

2 护理运行模式

2.1 护理服务与人文关怀结合模式

以人性化服务理念为宗旨, 将人文关怀融入护理细节当中。 (1) 尊重患者, 改变称呼, 从患者入院开始, 实行微笑服务, 改变以前直呼患者姓名的习惯, 而是根据患者的年龄、性别、职业、职务等进行称呼。 (2) 在不影响医疗安全的前提下, 充分尊重患者的生活习惯, 一切以满足患者的需要为准。如对患者的吃饭时间、生活物品的摆放等, 不过多干涉。 (3) 实行陪而不护制度, 护士将治疗性护理、基础护理、生活护理、心理护理以最佳的形式集于一体, 使其既符合专业要求, 又符合人性化需求[1]。 (4) 建立心灵沟通园地, 提供患者、患者家属、护士、医生之间相互交流的平台, 拉近了医、护、患之间的距离。 (5) 充分尊重患者的隐私, 对涉及患者身体隐私部位的一切操作, 实行屏风或帷幔遮挡措施。 (6) 严格要求护士要处处尊重、关注患者, 如患者配合有谢声、操作失误有歉声、进入病房有敲门声、患者入院有迎声、患者出院有送声, 并实行首问负责制。

2.2 合作模式

护理服务是一系列连续的工作, 各方面紧密配合才能提高服务质量, 因此, 我们制订并实行了后勤、职能、行政等为临床一线服务的工作流程。同时, 实行了护士责任包干制, 采取全程、全方位、无缝隙护理模式, 即1名护士负责一定数量的床位患者, 从患者入院到出院全程负责患者的护理、健康教育等工作, 并且要求责任护士参加查房, 以全面了解患者的诊疗计划, 及时与医生沟通, 实行无缝隙全程预见性护理, 对可能出现的问题提前与管床医师沟通。

2.3 信息公布与情感交流模式

(1) 实行透明化服务[2], 除一切与患者病情相关的保护性医疗制度之外, 均采取公开的服务方式。包括为患者提供的级别护理、基础照顾、物价收费等, 均统一制作悬挂于病房走廊, 供患者及其家属监督。 (2) 实行亲情服务, 关心患者的内心感受, 实行护患沟通制。内容包括手术患者围手术期的心理、饮食等, 化疗患者的自我护理、心理、饮食、康复等, 耐心倾听患者的倾诉, 对有顾虑的患者进行心理疏导。

2.4 激励约束模式

建立绩效考核制度, 护理质量与奖金挂钩。绩效考核紧紧围绕患者的护理需求是否得到满足及护理质量是否达标, 采取每月对住院患者发放调查表和护理质控相结合的方式, 评价时不仅要注重服务对象的心理感受和主观评价, 而且要重视护理质量的总达标情况, 如静脉穿刺成功率、化疗药物外渗次数、护理文书书写规范与及时状况、健康教育与康复指导执行情况、服务态度、巡视病房是否及时等, 对表现优秀、患者提名表扬者给予物质奖励, 并与年底综合考评挂钩。

2.5 排班与协作模式

为保证护理服务的连续性, 根据工作特点和不同时段工作量的大小合理安排人力, 实行弹性排班, 以保证每个班次都有足够的人力来完成相应的护理工作。

3 效果

3.1 提高了护士的综合素质, 增强了护士的责任心与协作精神

信息化护理管理系统在我院的运行中, 不但达到了日常护理办公自动化, 而且使护理人员在工作之余能够随时学习和查阅所需资料, 通过网络学习自己所需知识, 了解国内最新动态。使大家有了竞争意识, 形成了人人争当先进, 个个争做标兵的良好氛围, 改变了以往被动的工作习惯 (只完成治疗性医嘱护理, 闲暇时间扎堆聊天的机会比较多, 不主动巡视病房, 等患者或患者家属呼叫时才行动) , 红灯数明显减少。护士能够运用学到的知识进行有效的健康教育, 工作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明显提高。

3.2 提高了患者的满意度

每月对住院患者进行的满意度调查显示, 实施优质护理模式病房后患者满意度明显增高, 投诉减少, 具体见表1。

3.3 提高了同事的满意度

通过实施优质护理服务, 促进了护士与医生、护士与护士以及护士与其他科室 (手术室、功能科) 之间的沟通与协调, 相关人员的满意度增高, 体现了无缝隙护理理念, 具体见表2。

3.4 提高了护理质量

实施优质护理以来, 总体护理质量明显提高, 表现为护理文书书写及时、准确率提高, 不合格病例减少;责任护士对化疗患者加强了巡视, 甚至在床旁守候, 降低了因护理不到位而发生的化疗药物外渗率, 为安全用药提供了保障;对实行PICC的患者建立了详细登记本, 保证护理及时、到位, 无局部感染、堵管、静脉炎、脱管、出血等并发症发生;护士能够根据患者病情及时巡视病房, 及时发现问题并处理, 具体见表3。

注:医生参加人数为13人, 护士为21人, 手术室人员为20人, 其他科室人员为31人

随着人们对医疗服务需求的日益增加, 对护理服务质量的要求也逐步提高。护理信息网络化建设是护理工作满足社会需求的必由之路, 也是护理学科发展的方向[3]。而优质护理模式病房紧紧围绕患者的需求、领导和专业的要求来创建和实施, 将信息化护理管理系统软件与创建模式病房有机结合起来, 优化了护理工作中的每个细节, 使整个护理管理机制进行了彻底的变革, 激发了护士的工作积极性, 提高了护士的综合素质, 提升了护理质量, 提高了患者满意度, 深化了整体护理的内涵[4]。

摘要:目的 通过调查患者及医护人员的满意度、比较护理质量, 观察应用信息化护理管理系统软件创建优质护理模式病房对医护人员及患者满意度、护理质量的影响, 从而探讨和总结应用其创建优质护理模式病房的具体措施。方法 我院在2009年将信息化护理管理系统软件投入临床使用, 2010年6月利用该软件创建优质护理模式病房, 调查应用信息化护理管理系统创建优质护理模式病房前后患者及医护人员满意度和护理质量。结果 应用信息化护理管理系统创建优质护理模式病房后患者及医护人员对护理的满意度明显增高, 护理质量明显提高。结论 系统软件的合理使用减少了护士集中培训造成的资源浪费, 大大增加了护士直接为患者护理的时间, 既节约了临床护士的时间, 又提高了护理质量, 提升了患者满意度。信息化护理管理系统软件在创建优质护理模式病房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推动了优质护理模式病房的建立, 体现了整体护理的内涵。

关键词:信息化护理管理系统,优质护理,模式病房

参考文献

[1]顾则娟, 王水, 张镇静, 等.舒心病房护理运行模式的建立与应用[J].中华护理杂志, 2010, 44 (10) :929~931.

[2]顾则娟, 张镇静, 丁霞芬.病房无缝隙护理服务模式的研究[J].中国护理管理, 2006, 6 (9) :21~23.

[3]许庆敏.关于护理管理信息化建设的若干思考[J].现代医院, 2008, 1:137.

[4]江会, 李武平.我国系统化整体护理发展状况十年回顾[J].护理研究, 2004, 18 (6) :952~953.

护理信息化管理 篇2

【摘要】 目的探讨微信群在骨科护理管理信息传达工作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随机选取2013年7月-2014年12月间骨科住院患者120例作为对照组,另采用同样方式选取2015年1月-2016年6月的另129例作为观察组。对照组为口头信息传达阶段,观察组为微信群信息传达阶段。对比两组信息接收后反馈时间、护理质量考核得分、重点工作完成得分及护理缺陷事件的发生率。结果

观察组信息接收后反馈时间较对照组短(P<0.05);观察组护理质量考核得分及重点工作完成得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护理缺陷事件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微信群能有效的提高骨科护理管理信息传达工作的效率,并改善护理质量和降低护理缺陷事件的发生。【关键词】微信群;骨科;护理管理;信息传达

骨科患者由于肢体活动功能受限,常存在不同程度的运动功能障碍,且患者病程较长,并发症及意外事件发生率较高,造成患者损伤的加重,严重者还可引起医疗纠纷事件的发生[1,2],因此,对护理管理工作的质量要求较高。信息传达是护理管理工作的基本组成部分,是护理人员掌握科室新动态和学习新知识必不可缺的方式。我们将微信群应用到骨科护理管理信息传达工作中,获得了满意的临床疗效,现将有关情况报道如下。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随机选取2013年7月-2014年12月间骨科住院患者120例作为对照组,另采用同样方式选取2015年1月-2016年6月的另129例作为观察组。观察组中男性75例,女性54例;年龄34-69岁,平均(48.72±10.89)岁;关节置换术24例,股骨骨折48例,股骨粗隆间骨折35例,胸腰椎骨折22例。对照组中男性71例,女性49例;年龄32-71岁,平均(47.95±11.27)岁;关节置换术23例,股骨骨折45例,股骨粗隆间骨折31例,胸腰椎骨折21例。所有入选患者均无其他合并性疾病,两组在年龄、性别等方面无明显差别(P>0.05)。我科共有护理人员16名,年龄23-50岁,平均(35.89±14.38)岁;工作时间1-28年,平均(13.37±8.79)年;学历:本科5例,大专8例,中专3例;职称:护士3例,护师5例,主管护师5例,副主任护师3例。所有均为在职护士,均具备智能手机,排除产假、哺乳假、病假及轮转进修者,两组护理期间护理人员均无变动。

1.2 方法

对照组行常规口头信息传达,即信息通过护士长在例会上传达或日常告知护理人员后,护理人员间相互转达。观察组使用微信群进行信息传达:(1)建立微信群

由护士长担任群主,科室配备无线上网条件,由操作熟练的护理人员对不熟悉微信功能的护理人员进行培训,确保每一位护理人员均能熟练的掌握微信群的使用方法。护理人员入群后均将群名片修改为自己的姓名。(2)微信群的应用

护士将每日晨会的信息进行汇总后发送至微信群,使每位护理人员都能详细、及时的掌握晨会中的管理动态和工作要点;护士长于每周一发布本周之内的工作安排、工作重点、排班、学习通知、会议通知等;护士长将查房和日常巡视过程中发现的问题留取图片后及时在群里公布,督促护理人员进行整改;每位护理人员及时、正确的将各自工作范围内的新知识、新技术、新设备及护理操作要点等发送在群内供其他护理人员阅读和学习;护理人员之间相互交流工作经验,对需要注意的护理安全问题进行提醒和警示;责任护士将特殊手术患者的重点护理问题、可能出现的并发症发布在群内,以提醒当班护士重点观察并提出预防措施。护理人员日常做到互相关爱,在逢年过节时发送相关问候和祝福,遇到困难时相互鼓励,积极分享工作和生活中的快乐事件,使全体护理人员在轻松、愉悦的氛围中进行交流和工作。

1.3 观察指标及判定标准

观察指标为两组信息接收后反馈时间、护理质量考核得分、重点工作完成得分及护理缺陷事件的发生率。护理质量采用自制问卷进行考核,总分100分,得分越高代表护理质量越好。重点工作完成得分由护士长进行评分,最低分0分,最高分100分,得分越高代表重点工作完成越好。

1.4 统计学处理

所有数据均由SPSS13.0软件处理,计量资料用(xs)表示,差异性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n,%)表示,比较用χ2检验,以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结果

2.1反馈时间、护理质量、重点工作完成情况

两组相比较,以观察组信息接收后反馈时间较短,护理质量考核得分和重点工作完成得分更高,见表1。

表1 两组反馈时间、护理质量、重点工作完成情况比较(xs)组别

反馈时间(min)

护理质量考核(分)重点工作完成(分)观察组(n=16)对照组(n=16)

9.87±1.25 12.38±2.36 3.7594 <0.05

96.85±2.97 92.34±3.16 4.1598 <0.05

98.15±1.98 95.27±2.99 3.2123 <0.05 t P

2.2护理缺陷事件发生率

与对照组相比较,观察组护理缺陷事件发生率明显更低,见表2。

表2 两组护理缺陷事件发生率比较(n,%)

组别

观察组(n=129)对照组(n=120)

护理缺陷事件

2(1.55)9(7.50)

χ2 5.21

P <0.05 3 讨论

微信是以互联网为媒介,支持图片、文字、视频、语音传递的一种通讯工具,具有更新快、回复快、零资费、跨平台的优点,使用极为方便,在近年来也逐渐的被应用到各个行业中[3-5]。骨科患者受自身病情及治疗方式的影响,术后常需一段较长的住院治疗时间,此时若护理不当,不但会有诱发一些列并发症的出现而影响患者安全,还有可能引起医疗纠纷的发生而影响护理质量。因此,做好骨科患者的护理管理工作,使患者获得安全而优质的护理尤为重要。

我们将微信群应用到骨科护理管理信息传达工作中,与常规口头传达方式相比较,发现采用微信群的一组不但信息接收后反馈时间更短,且护理质量考核得分及重点工作完成得分都明显更高,同时护理缺陷事件发生率也明显更低。微信群不受地方和时间的限制,遇上轮休或因其他事情未在科室的护理人员只需经过手机联网后打开微信群,便能将会议内容、患者特殊情况及科室最新动态等信息全部接收,护理人员也能及时给予回复,同时应用微信群后,科室管理者将特定时间段内的工作安排、工作重点及日护理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及时公布在群里,可使护理人员做到心里有数,从而自觉安排工作和改正错误,有效的提高护理工作的质量,且借助微信群的及时通讯功能,护理人员将自己平时工作中遇到的问题及时发布,可起到相互提醒的作用,有效的提高了护理人员的责任心,加上新知识、新技术的及时公布,护理人员间相互学习,有效的提高了自身业务水平,从而避免护理缺陷事件的发生。因此,微信群有助于骨科护理管理信息传达工作的进步,从而减少护理缺陷事件和提高护理工作的质量,应用效果令人满意。【参考文献】

[1] 谢小玲,刘涛,祝妍华,等.老年骨科患者实施护理安全管理的效果及不安全因素分析[J].中国医药导报,2013,10(36):139-141.

[2] 姚艺.微信平台在骨科患者健康教育中的积极作用[J].数理医药学杂志,2015,28(5):786-787.

[3] 刘俏俊,朱元琴.利用科室护理微信平台提高护理环节质量的实践[J].护士进修杂志,2015,30(13):1193-1194.

[4] 王婷,周军,李华.微信服务平台在产科护理管理中的应用研究[J].护理管理杂志,2016,16(7):518-519.

护理信息化管理 篇3

【关键词】椎骨 信息技术 信息化教学设计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6)09B-0042-02

随着中职卫校的扩招,传统解剖学的教学效果越来越不能满足医学解剖实践的需要,亟待进行教学改革。《教育信息化十年发展规划(2011—2020年)》和《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明确提出,“信息技术对教育的发展具有革命性影响,要促进信息技术在教育教学中的广泛应用,提高教师教育技术应用能力和信息化教学水平”。在此背景下,作为中职护理专业医学基础课的人体解剖学课程,不但要传授知识,培养能力,而且要尝试应用现代教育理念及多媒体教学手段来提升教师的教育技术应用能力和信息化教学水平。为此,笔者试以人体解剖学基础课程教学中“椎骨及连结”一节为例,从教学资源的整合、教学目标的确定、教学策略的制订、教学过程的实施以及教学反思五方面探讨在中职解剖学教学中如何开展信息化课堂教学,以达到提高解剖学教学效能的目的。

一、教学资源的整合

(一)教材分析

本节内容选自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于晓馍老师主编的《解剖学基础》,该书贴近学生认知能力,遵循护士执业考试大纲,是中等职业学校教育部规划教材。第四章主要介绍运动系统的组成,概括性地介绍了骨与骨连结的基本结构和骨骼肌。本次课主要选自第四章第二节—— 躯干骨及其连结,课时为1课时。椎骨及连结是运动系统的基础和关键部分,也是本章其他内容的前提,本节内容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解剖与临床相结合,对于掌握护理操作中所需的解剖学骨骼知识,培养相关的职业素养具有重要意义。由于中职护理一年级学生刚刚接触医学知识,主动探究意识较弱,没有职业岗位概念,宜采用“任务驱动法”来激发学习动机。同时,学生对电子产品及网络兴趣浓厚,乐于利用网络平台如QQ、微信等学习与交流,对于专业化的信息课堂兴趣浓厚,宜采用多种信息技术与资源组织教学。

(二)教材处理

为了便于课程开展,根据教学大纲的要求,我们对教学内容进行整合,将本节的3个知识点设置为对应的3个学习任务,引导学生完成学习。

(三)资源开发

为克服传统形态学理论教学中教师空洞说教、学生死记硬背的弊端,可充分利用课前任务表、评价量规、视频、动画、电子拼图、3D虚拟仿真软件等信息化资源,为学生营造自主学习、合作交流、生动有趣的学习环境。

二、教学目标的确定

通过对教材和学生的分析,设定如下教学目标:

(一)知识目标

知识目标具体包括:(1)描述椎骨的名称和位置。(2)描述椎骨的形态。

(二)能力目标

能力目标具体包括:(1)能在标本上识别各部椎骨。(2)能对椎骨进行分类。(3)能在自身触摸相关椎骨。

(三)德育目标

德育目标具体包括:(1)克服对椎骨标本的畏惧感,体会椎骨构造精巧之美。(2)能对脊椎病患者进行健康宣教。

通过对教学目标的设定及分析,确定教学重点为椎骨的一般形态。教学难点为各部椎骨的形态特点。

三、教学策略的制定

为了更好地激发学习兴趣,提升学生自主学习能力,本设计以任务驱动法为主线,将1学时的学习内容设置为一个个探索与发现的“过程”。学生通过体验、合作、探究完成各项任务,以此激发学习热情,培养分析问题与解决问题的能力。

授课对象是护理专业一年级学生,他们具有如下特征:不喜欢纯理论的学习,但对动手操作感兴趣;缺乏团队协作的精神;刚刚接触医学知识,对人体结构既有探究的兴趣,又存在畏惧感;能使用手机电脑等工具进行搜索查询,能利用网络进行课前预习和课后提高。结合对教材、学生和本节内容特点,教学中可采取前置学习、任务引领、联系专业及信息助学的方式突破重点和难点,可采取演示法、任务驱动教学法和理实一体化教学法等教学方法,让学生通过自主探究、合作学习,形成开心愉悦、互动的课堂。教师还可以充分利用微课、开放式解剖教学系统、相关动画视频、3D body应用程序APK等信息化媒体与资源。

四、教学过程的实施

本设计用时1学时,整个教学过程分为三部分五环节,其中,三部分分别是:课前学习、课堂教学、课后拓展;五环节分别是:前置学习、先行组织,创设情境、提出问题,任务驱动、学做合一,3D演示、课堂反馈,作业布置、拓展延伸。

(一)前置学习,先行组织

课前利用学生喜欢上网、聊qq的特点,将微课“椎骨那些事儿”及课前任务表上传到百度云空间和qq群里展示本节课的主题,学生则利用qq群及百度云空间获取本节课的学习资源、课前任务表,提前完成自学环节。学生在自学过程中会生成各种问题,教师应鼓励他们在群里提出问题,班级成员可初步解答。每组的组长对小组成员的学习结果和问题进行收集、整理,并发送给教师。这样能够让学生的自学变得更加主动,也更加开心有效。

(二)创设情境,提出问题

学生带着问题走进课堂,在创设情境的环节教师可播放一段内马尔世界杯受伤的视频,激发学生的兴趣并提出问题:试分析内马尔受伤的部位;受损部位的位置、名称和形态;受伤后可能导致的后果。通过学生的回答得到学前反馈的情况。

(三)任务驱动,学做合一

学习任务一:“在椎骨上指认相关结构”。先播放椎骨动画,学生自主观看,各小组讨论分析后,实施完成任务。此环节学生可在不断尝试、纠错再尝试的过程中学到新知识,也培养观察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表达能力。这样,就为将来成为一名合格的护理人员,细致入微地观察患者,与患者更好地沟通奠定基础。

临床工作中颈椎病和腰椎病患者比较多见,作为合格的护生,只有明确了各部椎骨的特点及不同,才能对脊椎疾病做出诊断和鉴别诊断,而这恰恰是学生反映比较抽象和模糊的。对此,教师可布置学习任务二:“将各部椎骨进行分类并归纳总结特点”。学生可借助各种媒体和平台查找资料,教师应鼓励学生拓展思路。通过椎骨分类,加深学生对各部椎骨特征的直观感受与把握,培养学生仔细观察、分析总结及相互协作的能力。

学习任务三:“将各部椎骨重组为脊柱”。此任务的完成需要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在此任务的完成过程中,学生可以对照椎骨标本分析任务,借助3D人体应用程序查看分析各部椎骨及脊柱,借助信息技术完成任务,从而突破重点和难点。

在任务的解决中,教师应充分认识到学以致用、专业对接的重要性,通过间盘突出、颈椎病、工作生活的姿势、脊柱受损的搬运方式,进行健康宣教,激发学生对临床课的学习兴趣,唤起学生护理工作的职业感。

(四)3D演示,课堂反馈

在课堂反馈的环节中教师可通过3D交互软件进行知识能力的检测,对结果进行个人自评、生生互评、教师点评。可借助手机3D body程序对知识点进行归纳总结。为了检测学习效果,各小组对自测题进行抢答,同时请小组代表对不同椎骨进行分类并指认相关结构。

(五)作业布置,拓展延伸

学生带着问题进课堂,带着思考出课堂。在拓展提高的环节教师可以制作脊柱健康宣教卡,以此作为引领,通过设置课后作业,把所学转化为所用,鼓励学生利用各种网络平台查找资料,由此创建一个更加轻松的互动交流环境,将课堂教学与课外拓展有机结合,达到“操千曲而后晓声,观千剑而后识器”的目的。

五、教学反思

为了使课堂更贴近学生、更贴近专业,本次课采用“教学做说”为一体的形式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鼓励学生通过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完成学习任务,以凸显职教特质。课前利用微课、课前任务单等使学生自学变得更加有效,大量视频动画的运用使复杂抽象的知识变得形象具体,增强学习的趣味性,易化重难点。通过问题引导、任务驱动来解决学生自学时发现的问题及课堂里生成的问题,完成知识的传授。通过课中的练习和评价完成知识的内化。通过课后的拓展完善,有效培养学生小组合作的团队精神、自主学习的探索能力。在教学设计中始终贯穿案例及任务,基于护理专业技能的临床实践,增加颈椎护理保健、腰椎穿刺及椎骨骨折的临床知识,培养学生的临床思维。

如何将枯燥难懂的理论知识转化为学生的操作技能,一直是解剖学面临的问题,信息化教学要求教师不再仅仅是文化理论知识的传输者,而且应转变为学生自主学习的指导者和引导者。笔者也希望通过更好地利用信息手段及资源使教学贴近专业,创设生动形象的学习情境,使教学过程直观化、动态化,从而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取得更好的教学效果,为学生今后的护理生涯打下坚实基础。

【参考文献】

[1]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Z].北京:人民出版社,2010

[2]林加福,陈玲珑,吴碧莲. 高职院校人体解剖学信息化教学的初步探索[J].解剖学研究,2015(2)

[3]陈桃荣,李光辉.中职解剖学基础信息化课堂教学的探索与思考[J].卫生职业教育,2015(18)

【基金项目】2014年度桂林市中等职业教育教学改革委托项目“中职护理专业《人体解剖学》理论与实验一体化教学研究与实践”(2014-5)

【作者简介】王 朴(1982— ),河北石家庄人,桂林市卫生学校解剖教研组讲师,硕士,研究方向:心肌细胞培养及解剖教学与实验研究。

成人护理本科教育信息化管理 篇4

1 教育信息化管理的概念

教育管理信息化是充分利用以计算机技术、多媒体技术和网络技术为核心的信息技术, 建立完善的网络体系、数据库和信息管理系统, 实现信息资源的计算机管理、流通和共享, 减少管理工作中的大量重复劳动, 提高信息管理工作的效率和水平, 促进教育管理的科学化、现代化[1]。成人护理本科教育信息化管理可使成人教育管理者能利用计算机和网络提高成人护理本科教育的管理水平, 充分开发和利用信息和网络资源, 全方位实行数据化管理, 极大地解放劳动力, 降低劳动强度和成本, 最大限度地提高管理效益和教育质量。因此, 成人护理本科教育管理信息系统已成为大学的教学管理不可或缺的支持平台。

2 成人护理本科教育信息化管理存在的问题

成人护理本科教育信息化管理是一个广义的概念, 涉及成人护理本科教育管理的各个环节。由于各高校的管理制度和办学方式存在不同, 加上传统的成人护理本科教育管理模式的影响, 导致现有的成人护理本科教育信息化管理存在一定的问题。

2.1信息化管理认识不足

某些成人护理本科教育管理人员把信息技术当成额外负担, 认为传统纸质内容真实可靠[2], 或者认为通过计算机来写报告, 收发电子邮件就是实现了办公网络化、信息化。某些高校虽然建立了本校的校园网, 但网站内容贫乏, 更新缓慢。

2.2教育管理系统功能单一

目前, 各成人高校教育信息化管理的水平不平衡。有的高校开发了自己的管理信息系统, 采用C/S或者B/S模式通过网络实现信息共享, 但这些系统多是政府部门或行业部门开发, 功能比较单一。同时, 部分高校还停留在单机处理信息阶段, 仅使用简单的数据处理软件进行报表统计、打印及文字处理等, 不能在校园网上运行, 不具有统一身份认证、统一信息标准等[3]。

2.3 管理人员信息化水平不高

现在多数高校已经添置了计算机, 开发了自己的管理系统, 建立了校园网。但是, 由于对教职工培训少, 软件和资源建设投入不够, 造成校园网成了聊天、打游戏、看电影的工具[2], 因而不能充分发挥信息化教育管理系统的作用。

2.4 信息化管理欠规范

各高校对历史教育管理数据保存不够重视, 各种教学信息难以实现共享, 导致各级教育管理人员需花费大量时间去应付繁杂的事务性工作, 效率较低, 严重影响了教育管理的质量和效率。

3 成人护理本科教育信息化管理的目标

3.1 实现教育管理网络化, 日常管理办公自动化

为了全方位地进行信息化管理, 成人护理本科教育信息化管理应该包括学生信息管理、学籍管理、教学管理、成绩管理、毕业管理、招生管理、教学点管理等多个模块, 并能提供方便、快捷的查询功能和输出、打印功能。各模块间应相互联系、相互补充, 以方便管理人员有效地进行教育管理。

3.2 实现数据共享, 充分满足成人护理本科教育管理的要求

该管理系统要求功能强大、界面清晰、操作简便, 要满足成人本科护理教育的多种管理职能, 使管理人员能进行实时管理并能根据管理权限对各个部分进行各种增删、恢复、录入和修改等功能;通过高性能网络设备将包括高校与函授点在内的各种PC、工作站和终端连接起来, 组成分布式、开放性的网络环境, 从而完成与Internet的通讯, 实现资源的高度共享。

4 成人护理本科教育信息化管理的实现

4.1 转变成人护理本科教育信息化管理观念

信息化是当今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在现代社会, 信息技术已经成为最具潜力的新的生产力, 它的先进性和渗透性, 使得当代教育发生了巨大的变化。随着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 敏捷、快捷和高效的利用信息已经成为教育管理的重要职能。因此, 转变观念, 充分认识到信息化管理的重要性成为信息化管理的前提。高校有必要加强领导, 统一规划、统一指挥, 协调职责, 改变重硬件、轻软件, 重网络、轻应用的思想, 加大投入, 进一步开发使用成人护理本科教育管理信息系统, 积极推进信息化建设进程, 充分发挥教育信息化管理系统的功能。

4.2 提高成人护理本科教育信息化管理队伍素质

成人护理本科教育管理信息化包括管理的科学化、规范化和自动化。因此, 必须建立统一的信息化管理体制和组织机构, 同时对教务管理人员进行信息化管理的技能培训, 帮助他们掌握现代化教育管理方法和手段。培训的形式应多样化, 可以集中讲课, 也可以分散指导或开设讲座及经验交流等。培训内容包括对管理人员的管理系统的操作培训, 包括对其信息素养、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的培养, 最终提高管理人员的整体素质。通过培训, 鼓励教务管理人员不仅要用好管理系统, 还应不断发现问题、提出批判性建议, 进行创造性思维。当然, 也可以引进一些教育管理和计算机方面专业人才充实教务管理队伍, 提高教务管理队伍的整体素质, 使管理不断完善, 以实现高效、优质的管理。

4.3 规范成人护理本科教育信息化管理程序

实现管理信息化需要加大人力、物力和财力的投入。因此, 信息化管理需要各级领导的高度重视, 舍得投入。首先, 要根据教育管理的需求分析和调研, 吸收教务处、继续教育学院、护理学院、网络信息中心和各函授站有管理经验同志的意见, 构建符合实际需要的管理模块。其次, 通过竞争和市场运作机制, 选择实力雄厚的软件公司进行软件开发;同时聘请专家作论证、评估和招标等方式来保证投入能产生良好的效益。再次, 规范管理程序, 制定工作流程。以教学开始的招生信息与教学计划的制订为起点, 毕业环节的管理和毕业生电子注册为终点, 构建信息化管理流程。最后, 制定规范、严密的教学信息化管理规章制度, 包括信息的发布、更新和维护等方面。通过对整个程序与操作进行优化组合, 真正实行教育管理的规范化、标准化和科学化。

4.4 建设成人护理本科教育信息化管理系统

成人护理本科教育信息化管理的实现不仅需要校园网和中心服务器等硬件的支持, 还需要建立一个信息化管理网站以及与之匹配的软件系统。成人护理本科教育的用户较多且分布于全省甚至全国, 因此教育信息化管理的网络建设尤为重要。高校的教育管理系统主要依托校园网和Internet网, 采用C/S和B/S两种网络模式, 根据用户权限实行分散操作, 集中管理, 最终实现招生、教学、教务等信息的资源共享。各教学点 (函授站) 可通过拨号、ADSL等方式上网, 再由Internet网接入教育网来访问校园网中的中心服务器;也可以申请ASSL或DDN专线, 让挂在校网上的服务器直接接入Internet网, 方便各地教学点 (函授站) 用户登录服务器;或者在教学点客户端建立本地数据库, 本地数据信息可以通过Ftp, e-mail等网络传输方式自动发送, 中心服务器自动接收, 再由成教学院管理员导入数据库中。为防范外界病毒侵入和人为地攻击等, 可采用用户登录IP和密码的验证, 或者通过安装防火墙。

教育管理系统应包括招生计划管理、学生基本信息管理、学籍变动管理、教学管理、成绩管理、毕业环节管理、教学点管理、往届生管理和统计打印等子系统, 还可根据需要增设教材管理和教师管理子系统等。子系统间应相对独立, 又密不可分、相互依赖。教育管理系统可以避免大量的人工输入、手工操作, 充分利用信息资源, 使成人护理本科教育管理人员能从繁琐的手工劳动中解脱出来, 实现高效的计算机管理。

4.5 完善成人护理本科教育信息化管理系统功能

该教育信息化管理系统要求功能强大、界面清晰、操作简便、内容丰富, 满足成人护理本科教育的多种管理职能的需要, 能实现智慧化管理、无纸化办公。系统能根据用户信息自主识别身份;用户也可以根据管理权限对各个子系统进行各种增加、删除、恢复、录入、修改的功能。系统应能提供方便、快捷的查询功能, 如学生可以查询自己的录取号、入学年份、专业、课程信息、收费标准、缴费注册、成绩和教材情况等;各函授站可以在线进行收费统计、学员人数统计、成绩统计、学籍变动统计、学员人数统计、成绩统计、学籍变动统计、教师课时及工作量统计和教学评价等;高校的主管部门可以掌握所有一级学院 (教学系) 和函授站的学生基本信息、学籍变动、收费、成绩、课程安排、教师安排等情况, 还可以发布信息、进行网上调查或常见问题解答等。通过管理系统及与之配套的网站, 可以进行多方面的交流与查询, 跨越了时间的界限, 缩短了管理的距离, 克服了成人教育学员分散学习带来的管理不方便的缺陷。教育信息化管理系统还应具有便捷的输出、打印功能, 能以多种形式 (如Excel, Word, html, pdf等) 输出各种信息、统计结果, 并根据用户的要求方打印各种结果。此外, 整个管理系统应具有一定的开放性和可拓展性, 要有利于今后升级, 满足不断增长的访问量以及增设新的模块和功能的需要。

总之, 成人护理本科教育信息化管理的建设是一个动态、长期、连续的过程, 只有得到学校领导的高度重视, 转变观念, 提高管理队伍素质, 规范教育信息化管理程序, 建设与之配套的信息化管理系统并完善功能, 才能全面推进成人护理本科教育信息化管理工作的快速发展, 深化成人护理本科教育信息化管理改革, 最终实现教育管理信息化。

摘要:阐述教育信息化管理的概念, 分析成人护理本科教育信息化管理存在的问题, 提出成人护理本科教育信息化管理的目标以及解决问题的相应对策。

关键词:成人护理本科,教育管理,信息化

参考文献

[1]姜为, 刘华.关于成人高校教育管理信息化的思考[J].西北成人教育学报, 2008 (3) :8-9.

[2]王健.高职院校教育信息化建设与发展的误区及对策研究[J].中国教育信息化, 2008, 9 (1) :14-16.

护理信息系统发展趋势 篇5

【摘要l从lT技术的新进展谈起,给出Hype Cycle五阶段漠型,强调了与未来

护理信息系统发展有密切关系的I T新技术。分析了当前世界护理信息化所面临的技 术层面的挑战,包括护理信息标准化、流程再造,减少医护错误,护理信息系统的 集成与互操作性,智能化与决策支持。预测了未来我国护理信息系统可能发展的方 向与具体的应用范围。

【关键词l 护理。信息系统

1与医疗卫生相关的l T新技术

(Hype Cycle模型)

护理信息学是辅助护理资料、信

息和知识的管理和处理,支持护理

业务和提供临床护理的计算机科学、信息科学和护理学的结合⋯。尽管需

求是推动护理信息化的原始驱动力,但不可否认,计算机科学与信息技术的创新发展是护理信息系统得以发展的基础。当我们讨论当今护理信息系

统发展的新趋势、新应用时,我们一

定要了解I T新技术的发展趋势。

Gartner公司是全球具有权威性的IT研究与顾问咨询公司。自1995

年开始,Gartner公司每年针对不同

领域I T新技术的发展趋势,发表了

一系列评价和预测研究报告∽1,C H IMA在《中国医院信息化发展研

究报告一白皮书)》【3】中效仿Gartner

公司使用了Hype Cycle(技术成熟

度曲线)的图形描述方法,将技术发

展分为具有五期的曲线,见图1。图

1的纵轴代表某项新技术的受关注程

度,而横轴代表某项应用或技术的成熟度,它被分割为5个阶段:技术

触发期,期望膨胀期,幻灭低潮期,理解上升期和成熟期,在各个成熟

度区间均有某些I T新技术与护理信

息化的应用有密切关系。例如位于

护理信息化管理 篇6

关键词 internet 医学信息资源 护理工作 发展

资料与方法

Internet的先进性:①internet作为当今世界上最大的计算机互联网,构成了全球信息高速公路,它拥有众多与医学、护理学有关的信息资源,为广大护理人员提供了最先进的护理学技术;最前沿的护理学理论;最新的护理学发展方向;最直接的开阔了广大护理人员的视野。②internet获取信息的方式简单、方便、快捷、灵活、准确、先进,极大地方便了护理人员的查询和使用需求。因此,我们必须改变传统的查阅文献的方法,为向网上搜索、查询的方法。为广大护理人员的医学信息资源共享、传播、储存和检索,提供了方便、快捷的途径。③只要我们拥有一台电脑并与internet相连接,选择有价值的网站或搜索引擎,即可在最短的时间内获取到最新的、最前沿的护理学信息资源。④internet对护理人员开阔视野,更新知识,学习和掌握新的技能,提高业务水平起到了积极的作用。对护理工作的改革和发展,提高医院护理人员的的整体护理业务及技术水平,起到了巨大的推动作用。

internet网络的正确使用:①浏览与查询:internet就像有齿轮的链条,环环相扣,层层链接。首先选择要进入的合适网站,再根据所要查询的内容进入所属领域的目录,然后层层筛选点击,直到找到自己所需要的医学信息。②浏览与下载:internet网上信息量庞大,可以有选择的地进行下载自己所需要的医学信息,以后进行仔细阅读、筛选,这样省时、省力、又省钱。③搜索引擎的使用:大多数网站均设有搜索引擎,,如:中文“google”、百度、搜狗、114搜索引擎等。只要正确的使用中文搜索引擎,在搜索栏中输入自己要查询的关键词,internet将包含有关键词的文章及相关的资料和信息列表,为了检索的内容更加准确,再分步细化查询,使用分类式搜索逐步深化,即可得到所需信息及资料。④医学文献数据库的检索:目前internet上的医学文献数据库内容广泛,资料全面,如:清华同方的《中国医学知识管理平台》;中华医疗网医学数字期刊;中国知识网;中国知识产权网;15688世界医药报刊杂志网等。里面收录国内外各种医学期刊及全文检索服务,有许许多多的医学文献书记库克共使用。

internet网络对医院护理工作的影响:①有利于医院护理工作的交流与发展:充分利用网络医学资源,广大护理人员能够掌握国内外最新的护理学术动态,护理学领域最前沿的学术信息,最先进的护理方法、护理技术,以及未来护理学的发展方向。②远程医学教育:网络信息及多媒体技术的发展,为护理学教育无论是从功能、时间还是空间上,均创造了崭新的环境。可以提供实时、准确的护理学教育。课程全面,内容广泛,包括各种文字、图谱、多媒体影像学、病例资料及各种教学软件,具有实用性、全面性、準确性、新颖性、先进性。③网上学术交流:internet网络为用户提供了最先进的治疗技术,最前沿的医学理论,最新的医学动向,开阔了学术视野。范围更广泛,内容更全面,同时减少了大量组织者与参与者的费用,加强了信息交流。

网络医学资源对广大护理工作者的影响:①学习方面:随着网络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以及在医学领域中的普及,internet网络已经成为广大护理人员学习、答题、获得国家级学分的有效途径。护理人员可以利用网上护理学资源贡献的优势,通过网络的查询及检索,收集到最新的护理学数据和护理学信息资料。在进行网上学习、浏览、检索、下载、交流、科研等活动。获取信息的方式即简单、方便、快捷、灵活、准确、先进,又经济、易用。②科研方面:广大护理工作者可以充分利用网络护理学资源,掌握国内外最新的学术信息。对护理人员科研项目的选题、资料的收集整理、论文的撰写、起到了无可比拟的作用。③交流与探索方面:护理人员可以通过网络与其他同行取得联系,进行学习、交流和探讨。发送、接收电子邮件,并建立自己的网络系统。④素质方面:他们拓宽了思路、开阔视野、增长了知识、丰富和充实自己,使知识不断更新、完善,技术水平和业务素质得到极大的丰富和提高。⑤促进护理科研项目的开展: Internet网络医学资源在医疗、教学、科研和管理中的应用十分广泛,是广大护理人员科研活动必不可少的资料和信息的来源,只有充分地掌握新信息,才能高水平,高起点地确定现代科研发展的目标和方向。internet网络信息有明显的超前性,它能推动科学技术沿着正确的轨道向前发展。护理人员利用最短的时间,获取最前沿的护理学信息,使护理学界的科研协作成为可能。撰写出有价值的学术文章,填补科研项目的空白,不断提高护理技术水平和业务素质。

讨 论

在信息技术高速发展的今天,在市场竞争日趋激烈的形势下,护理工作面临着信息化和网络化的巨大挑战。医院护理工作要改革要发展,以满足新形式下护理工作的需要,必需扩大护理人员的知识面,增强信息观念,充分利用internet医学信息资源,不断的培养出技术过硬的护理人员,使使医院护理队伍整体的业务能力、技术水平、服务水平不断进步,不断提高。创造更好的护理环境,展示技术实力,拓展服务范围,吸引更多的患者,满足患者的需求。同时,也将促进我国护理事业与国际护理事业联系与交流,使护理事业得到更大的进步及发展。

参考文献

1 杨敏.Internet在查找现代医学信息中的应用.湖北中医学院学报, 2003,3.

护理信息化管理 篇7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回顾性分析笔者所在科病例343 例, 其中男200 例, 女143 例, 其中, 肺癌260 例, 肠癌33 例, 胃癌14 例, 乳腺癌14 例, 淋巴瘤22 例, 年龄22~42 岁, 平均 (31.1±1.1) 岁, 随机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 两组患者年龄、性别以及癌症类型方面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P>0.05) , 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1.2.1 对照组对照组患者予以常规护理管理, 护士长监督检查护理人员的各项基础护理工作, 密切监测患者体征并留意患者的主诉[2]。

1.2.2 研究组研究组患者应用信息技术提供优质护理管理。第一, 建立护理管理质量体系。通过使用计算机护理人员的工作站平台系统, 来对肿瘤护理工作的工作流程以及质量考评标准加以修订和完善, 同时严格落实护理规章制度以及护理操作流程, 尤其是要制定并实施护理核心制度[3]。要严格落实肿瘤护理质量三级管理, 从而减轻护士长的负担, 避免护士长的查房流于形式。通过构建系统科学的护理安全控制制度, 在肿瘤患者的床头牌标明护理安全隐患, 尤其是对那些有跌倒和压疮风险的肿瘤患者, 要予以高危因素评估, 从而积极采取针对性的护理防范措施[4]。住院肿瘤患者需要佩戴手腕带, 并且要提供两种以上识别患者身份的措施, 从而避免患者身份识别过程中出现偏差。第二, 加强业务培训以改善护理人员素质。对于肿瘤内科的护理工作而言, 熟练掌握专业知识以及相关护理技能, 提高护理人员的综合素质, 是做好护理质量管理的重要基础[5]。因此笔者所在科加强护理工作人员的专业理论学习以及护理操作技能方面的培训, 定期分析肿瘤护理风险因素, 一旦发现问题要及时采取措施予以纠正, 从而不断改进肿瘤护理的质量管理水平。肿瘤病区护理工作人员通过培训, 除了要掌握护理专业知识, 还需要学习相关度、心理学知识, 进一步规范护理服务的礼仪以及护理服务的用语。除此之外, 要进一步强化肿瘤护理质量管理当中的风险监控。护士长要经常巡查并监督护理人员的工作落实情况, 重点检查危重患者的基础护理以及护理文件的书写情况, 并且征求肿瘤患者以及家属的建议, 定期召开护患沟通活动, 设置护理投诉途径, 从而及时发现掌握肿瘤护理的安全隐患, 并讨论相关风险危害因素, 查找具体的形成原因, 找出原因之后要采取针对性的管理措施, 从而推动护理质量的不断提高。第三, 实行弹性排班制度。在护理人员工作岗位的安排方面应当本着新老结合以及互相协作的原则, 适当考虑护理工作人员的业务素质以及技术水平的高低, 从而进行合理地分配, 实现护理工作人员之间的协调互补, 改善肿瘤护理的整体质量。

1.3 观察指标

对比两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患者对护理分为满意、基本满意、不满意。满意度= ( 满意例数+ 基本满意例数) / 总例数×100%。

1.4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 18.0 软件对所得数据进行统计分析, 计数资料以率 (%) 表示, 比较采用字2检验, P<0.05 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护理人员询问两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 研究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显著优于对照组, 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 详见表1。

3 讨论

3.1 肿瘤护理管理的风险因素

常见的肿瘤护理管理风险因素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 技能经验不够熟练。对从事肿瘤护理的护理人员而言, 具备相关的专业知识以及操作技能是做好护理工作的前提条件。但是目前笔者所在科肿瘤内科护理人员存在一些问题, 例如静脉穿刺技术不够熟练, 尤其是年轻的护理人员无法做到一针见血, 还有部分护理工作人员的理论知识不够扎实, 对化疗药物使用的先后顺序以及观察的内容不够清楚, 设定化疗药物的输液速度方面也不够科学合理, 同时个别护理人员并不熟悉特殊药物功效以及需要注意的方面, 化疗药物原则上要现配现用, 部分护理人员一次配完之后放在治疗台, 从而降低化疗药物治疗效果。第二, 化疗药物的管理不够规范。化疗药物一方面可以治癌, 另一方面在应用的过程当中对于护理人员以及环境都会带来不良影响。研究表明, 护理人员管理使用的过程当中受低剂量化疗药物影响, 会诱导变性以及染色体的畸变, 有着嵌在的致癌以及致畸危险。护理人员缺少防护用具, 同时对化疗药物的废弃物管理不够严格, 护理人员的防护意识不强, 配药过程中不穿防护服或者是不戴护目镜。最后是护患沟通不够流畅。肿瘤内科大部分患者的住院时间比较长同时副反应比较大, 通常存在着病情反复的问题, 容易出现悲观失望的问题。护理工作人员则因为工作量大以及负荷重, 同肿瘤患者之间的沟通交流比较少, 一些护理人员输液的过程当中没有主动介绍药物名称以及作用, 也没有向患者介绍化疗过程当中的注意事项, 导致患者及其家属不了解药物名称、作用以及不良反应和需要注意的事项。除此之外, 化疗期间一些护理工作人员没有为肿瘤患者及其家属提供健康教育, 例如对患者输液过程中的体位摆放以及观察要点等缺乏宣教, 主动巡视病房的次数比较少, 导致化疗药物出现渗漏的时候未能及时发现并加以处理。

3.2 信息技术在护理质量管理中的应用

信息化环境下, 在护理质量管理的过程当中应用信息技术可以降低护理风险, 从而提高护理管理的质量。信息化技术在护理质量管理当中的应用主要体现在智能化的护理管理系统方面。护理工作人员可以通过该系统完成病区管理、系统查询以及日常物品的领取等。护理工作人员的电脑配备医嘱系统, 从而能够查阅并执行医嘱, 例如用药、检验、手术费以及医药费等。护理工作人员通过该系统的医嘱界面掌握肿瘤患者入院、转床以及出院的相关情况。通过使用计算机软件, 可以根据医嘱进行自动的分类同时生成相应的医嘱单, 例如治疗单、口服药单、饮食单、费用明细单以及检查项目单等, 并且为保证医嘱准确, 系统提供复核功能, 医嘱能够直接打印从而减少护理工作人员工作量。此外, 护理质控系统则可以记录管理肿瘤患者护理过程当中各类物品以及耗材的使用情况, 从而给临床护理提供准确数据, 护士长则可以通过信息系统更好实现病区的管理工作, 例如日工作报表、压疮上报以及缺陷上报等。

综上所述, 信息化环境下人们对护理服务质量的要求日益提高, 通过合理使用信息技术, 构建护理质量管理体系, 是临床护理工作发展的必由之路, 能够显著改善护理质量以及患者的护理满意度, 应当进一步推广应用。

摘要:目的:探讨信息化环境下护理质量管理的措施及其应用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笔者所在科病例343例, 其中, 肺癌260例, 肠癌33例, 胃癌14例, 乳腺癌14例, 淋巴瘤22例, 随机将其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 对照组患者予以常规护理管理, 研究组患者在常规护理基础上, 应用信息技术予以优质护理管理, 对比两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结果:对照组患者护理满意度为67.5%, 研究组为97.9%, 研究组护理满意度显著优于对照组, 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结论:通过合理使用信息技术, 构建护理质量管理体系, 能够显著改善护理质量以及患者的护理满意度, 应当进一步推广应用。

关键词:信息化,肿瘤,护理质量管理,措施,护理满意度

参考文献

[1]赵辉.信息化系统在护理管理中的应用[J].医学信息 (中旬刊) , 2014, 5 (I1) :3562-3563.

[2]许庆敏.关于护理管理信息化建设的若干思考[J].现代医院, 2014, 8 (10) :137-138.

[3]张文丽, 畅小琴.医院护理管理信息化系统的应用研究[J].护理研究, 2014, 25 (18) :1684-1685.

[4]朱存华, 何庆.医院信息系统在护理管理中的应用[J].安徽卫生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4, 5 (2) :111-112.

护理信息化管理 篇8

护理是患者治疗过程中的一个重要环节,护士既是医生医嘱的执行者,又为医生的治疗提供部分依据,在治疗中扮演了极其重要的角色。护理信息化建设是医院信息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信息化给护理工作带来了全新的理念,让护士从繁重的手写工作中解放出来,将更多时间和精力用于护理患者[1]。

我院于1998年引入“军卫一号”的医生工作站和护士工作站,优化了从开医嘱到执行医嘱的流程,结束了护士手工转抄医嘱的时代,提高了护理工作的效率和安全。可是,护士的工作是繁杂而精细的,原有的系统不能完全满足护理及其管理的需要。于是我院又引入了多个与护理相关系统,如重症监护系统以及方联护士工作站,以期弥补“军卫一号”的不足,但又引出了新的问题,比如护士要面对多个功能交叉、数据不一的系统等。并且,这些护理信息系统都以“记录”为中心,缺乏人性化的流程管理。

2 研发目标

我院从2009年开始对新护理信息系统进行了需求分析和设计,采集了护士需求,并分析了各系统的优点以及不足,制定了如下目标:(1)在“军卫一号”的平台上将各系统进行整合,建立护理数据中心,统一存储护理记录;(2)优化并规范工作流程,取消不需要的护理环节,减少中间差错,提高护理质量和效率;(3)建立护理规则库,由系统来提示护士护理工作;(4)将护理管理融入日常护理工作中,并将绩效与考评相挂钩;(5)设计更加人性化,提高系统的易用性[2]。新护理综合管理信息系统将是一个标准化、科学化、实时化以及人性化的系统,以达到提高效率、增强质量、优化资源、改善服务和强化管理的目的。

3 设计和实现

3.1 系统高度集成,实现多程序整合

我院与护理及其管理相关的程序有护士工作站、重症监护系统(主要用于监护仪数据采集)、方联护士站(主要用于PDA体征信息床旁采集)、检验系统、护理管理系统、成本核算以及科室物资管理。其中,护士工作站、重症监护系统和方联护士站存在着许多的交叉功能。护士在使用时必须登录多个程序和打开多个页面,不仅繁琐,而且也增大了计算机的系统开销。我们分析了几个系统的优劣点,最后将几个系统进行了整合。整合后功能如图1所示。

整合后,护士只需在一个系统中进行操作,无需重复登录,工作方便快捷,节省了时间,提高了效率,同时也提高了计算机运行速率。

3.2 建立护理数据中心,统一存储,实现及时的医护信息共享

多个功能交叉的临床护理信息系统的并存必然造成数据存储的不统一。而且,数据存在不同的数据空间中,造成无法共享,护士要打开多个程序,才能将患者信息调用完整,或者调用每个程序分别录入,这不仅增加了护士的工作强度,还有可能由于输入疏忽造成数据不统一,引起纠纷。要改变这个情况,就需要建立统一的护理数据中心,将数据进行统一存储[3]。如何以最小的代价完成转换成了问题的关键所在。

首先,考虑到3个临床护理信息系统中有2个是软件公司开发,若要公司按我们的需求进行大量修改,可能性较小且代价较高[4]。因方联护士工作站疏于维护,存在数据丢失现象,针对这种情况,我院自主开发了基于PDA的护理信息系统,在功能上该系统能将其取代,故可放弃对它的使用。而重症监护系统与护士工作站在护理数据记录中虽然使用的表不相同,但字段及属性基本相同,可以考虑将其进行整理合并。由于护士工作站使用“军卫一号”的表空间,其中与护理相关的表名皆使用同义词,且我们可对其代码进行修改,故决定用重症监护系统的表来统一数据。具体做法如下:

将原“军卫一号”的记录表的同义词删除,并将其赋给重症监护系统表,再导入原表数据。这样,在重症监护系统无需修改、护士工作站也仅做较小改动的情况下,实现了数据的统一存储。同时,使医生可及时查看患者的护理信息。

3.3 护士关注信息的集成展现,重要信息一目了然

最初“军卫一号”护士工作站适用的分辨率为640×480,而如今我院计算机使用的分辨率一般为1 024×768。分辨率增大后,护士工作站首页的一览卡将在计算机的左上角呈现,右边和下面空间留有较大空白。如何利用这个空间呢?如果单纯在一览卡上增加床位,势必将造成护士视力疲劳。于是,我们决定在有限的空间里添加护士最为关注的内容。

本系统首页在原“军卫一号”护士站一览卡的基础上,增加了概览、关注医嘱、注意事项提醒以及检验危急值报警等功能。其中,概览包括护士关注的本护理单元患者分布概况,例如各护理等级人数、病危病重人数、入出转人数以及今明手术人数等,并可点击进行过滤筛选;关注医嘱主要使护士方便知道患者需要什么治疗;注意事项提醒将需要注意的事项呈现在首页醒目处,提醒护士注意;检验危急值报警主要结合检验系统及时提醒护士查看有危急报告患者的检验记录,不致延误救治。首页示意图如图2所示:

将护士最关注的内容集中在一个界面,并提供便捷入口以查看详情,减少了差错的发生,提高了工作质量和效率。

3.4 医嘱的全流程管理,加强过程监控

医生开出医嘱后,从医嘱的转抄校对、医嘱拆分、拟定执行计划、计划执行提醒到执行签名是一个全流程闭环管理。在校对签名时调用一个用于医嘱拆分的Web Service程序,来实现医嘱计划的拟定,具体如图3所示。之后,再由基于PDA或移动计算机的护理信息系统实现医嘱计划的执行签名。

3.5 护理行为规范化,将护理落到实处

系统通过护士对护士工作站的操作动作调用护理规则库,生成护士的护理计划,具体流程见图4。例如执行患者的入院操作,即相应生成护理评估和健康教育的护理计划。将护士脑中的护理规则体现在计算机中,更加明确护士的任务,提醒护士定时执行,减少遗漏,以更好地服务患者。其中,生成技术和执行过程与医嘱计划相似,不再赘述。

3.6 引入患者腕带,准确辨识患者

腕带功能是对患者的识别。在使用PDA以及移动计算机执行护理任务时,可通过腕带识别患者,核对用药、抽血等信息跟患者匹配与否,用机器代替人工的查对进一步降低了错误的发生率。

3.7 与智能呼叫整合,实现护士站床位牌、患者床头牌电子化

智能呼叫系统是集实时信息发布、医患呼叫对讲以及护士定位显示等功能于一身的系统。护士工作站为其提供接口,实时传入患者信息,护士即使在床边也可及时了解患者的情况,方便快捷,也省去了原始抄写的麻烦,减少错误的发生概率。

3.8 融入护理管理功能,使管理更科学有效

本系统的护理管理功能主要由护理质量测评和护士(长)绩效考评2部分组成。护理质量测评将日常护理部及护士长对护理工作抽查的结果记录、统计、分析,根据结果进行监控并即时反馈,督促病区不断整改,提高护理质量。护士(长)绩效考评是对个人在一段时间内的工作及思想进行考评,可作为对护理人员评价以及改进服务质量的依据,使对人员的管理更加公平、公正和科学[5]。

3.9 加强科室物资二级库及高值耗材的管理,节约成本

本系统对物资从科室向仓库申请到仓库发货、本科室入库再到该物资的最终流向进行全流程管理,更有利于控制科室成本。高值耗材请领单在收费时同时产生,与患者信息对应,有效减少了高值耗材的流失。

4 小结

护理综合管理信息系统的应用明显提高了护理质量,改善了护理管理水平。对护理质量进行实时监控,跟踪医嘱的全生命周期,落实医嘱执行情况,明确护理计划的执行人以及执行时间,避免了责任区分不清、执行时间随意的工作状态,有效规范了护理行为,预防和避免了纠纷的产生。在护理管理方面,以数据资料为依据,对个人、病区进行考评,实现了经验管理到科学管理的转变,更加严谨规范。另一方面,系统的使用调动了护士的积极性,从被动的服从系统到主动发现问题、提供建议,从软件的使用者到软件研发的参与者,大大推进了系统的研发和实施。

虽然本系统目前还并不完善,仍有许多需求还未满足,但是已改变了护士的工作方式,提高了工作效率,将机械的工作交给计算机,将更多的时间和精力还给患者。

摘要:目的:探讨护理信息系统的改进与完善。方法:针对原有护理系统中存在的问题,指出护理综合管理信息系统的研发目标,并介绍了新系统的设计理念和实现过程。结果:该系统的应用提高了工作效率、改善了服务质量、优化了资源配置、强化了管理。结论:该系统适用于目前临床的需要。

关键词:数据中心,整合,护理管理

参考文献

[1]李杏敏,王玲勉,任爱玲,等.现行护理信息管理系统运行中的缺陷分析与对策[J].护理管理研究,2010,24(1):252-253.

[2]李瑾.数字化条件下一体化护士工作站的应用[J].护理研究,2009,23(25):36-37.

[3]李素红,任爱玲,薛晓英,等.一体化护士工作站的研发与应用[J].护理研究,2009,23(5):48-49.

[4]邱玉梅.信息化护理管理系统在我院护士绩效考核中的应用[J].临床护理,20l0,23(2):160-161.

护理信息化管理 篇9

1资料与方法

1.1制定VAP预防集束化元素集束化护理的目的在于通过护理技术抑制各种病原菌通过各种可能的途径导致VAP。我科和院感科根据VAP预防指南、并参阅近年来的文献制定了本院VAP预防集束化护理方案。集束化护理方案包括:加强患者营养, 注意鼻饲的护理、保持适当的气囊压力、气道的温湿化、声门下积聚物的清除、呼吸机环路的管理、加强口腔护理。

1.2预防VAP集束化管理信息系统的设计预防VAP集束化信息系统建立在当前使用的护士工作站, 系统客户端分布在各护士站的电脑, 通过有线的方式组成局域网络。该系统每天自动调取使用呼吸机的患者形成清单, 点击每一个患者后形成一张VAP预防集束化护理管理的执行单, 横轴为患者基本情况、床位护士、集束化每一元素执行情况、感控护士签名, 纵轴为VAP预防集束化护理中的每一元素。

1.3信息系统使用流程感控护士评估患者后登入护士站系统的VAP预防集束化护理管理信息系统, 系统每日形成VAP预防集束化护理的清单, 感控护士对清单内的每一个患者、逐条填写, 信息系统根据采集的数据每月进行分析, 半年进行汇总。

1.4评价指标VAP预防集束化护理每一元素的执行率, VAP的发生率。

1.5统计学方法采用SPSS 18.0统计软件处理数据。计数资料使用χ2检验, 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经过2013年10月~2014年3月半年VAP预防集束化管理信息系统的实践, 护理人员对VAP预防集束化护理每一元素的执行率统计见表1, VAP发生率统计见表2。

3讨论

3.1 VAP预防集束化护理信息系统建立的必要性

3.1.1规范护士行为VAP集束化的措施信息化, 医务人员可以及时得到每一元素执行过程中的反馈。护士进入系统查看自己分管患者VAP预防集束化护理每一元素的落实情况、每个月落实情况、科室整体落实情况, 及时改正。

3.1.2加大院感科的监督力借助信息化平台, 实现考核指标的自动采集、存储、传输[4], 做到分析及时、准确, 获取信息便捷, 能共享信息。院感科可以随时查看我科VAP预防集束化护理的落实情况, 进而督促科室进行分析讨论、整改, 促使护士行为的规范化。

3.1.3优化了质量持续改进借助医院信息系统, 对护理过程的信息进行直接采集、处理, 跟踪质量情况、发现质量问题、实施质量控制、进行质量评价, 将传统的终末质量评价转化为过程质量控制的实时跟踪质量控制, 是持续质量改进的有效方法[5]。VAP预防集束化护理管理的信息系统每个月会根据采集的信息进行汇总。我科和院感科可以直接地、客观地分析数据, 进行归因分析、跟踪、持续改进。

3.2 VAP预防集束化护理信息系统建立的作用

3.2.1改善集束化管理每一元素的落实情况Hutchins[6]等指出, 有效地信息反馈有利于提高执行者的依从性。信息系统中每一护士执行情况的评价是初步信息反馈。护士通过培训掌握了VAP预防集束化护理方案中每一元素的重要性。信息系统的反馈找出了护士执行过程中的缺陷和不足。护士结合具体情况改进, 提高执行率。

3.2.2减少VAP的发生集束化护理预防作为主动预防措施, 与传统的被动预防措施相比, 不是“发现了护理需要才实施护理”, 而是“因为防止VAP发生而实施护理”, 因而更有针对性和目的性, 真正实行了VAP的预防功能[7]。信息系统的建立对集束化护理元素的实施进行了分析和反馈, 提高了落实率, 降低了VAP的发生率。

参考文献

[1]郝春艳, 孙谨, 李霞.鼻饲对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影响及研究进展[J].护士进修杂志, 2009, 24 (16) :1454-1456.

[2]Elizabeth R, Jarman B, Suntharalingam G.Using care bundles to reduce in hospital mortality:quantitative survey[J].Br Med J, 2010, 340 (15) :861-863.

[3]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关于印发《电子病历系统功能应用水平分级评价方法及标准 (试行) 》的通知 (卫办医政发[2011]137号) [S].2011.

[4]韩慧娟.依托医院信息平台开展护理人员绩效考核的做法及体会[J].中国卫生质量管理, 2010, 17 (3) :69-70.

[5]朱士俊.医疗质量管理发展现状及展望[J].解放军医院管理杂志, 2001, (3) :204-206.

[6]Hutchins K, Karras G, Erwin J, et al.Ventilator-associatedpneumonia and oral care:a success quality improvement project[J].Am J Infect Control, 2009, 37 (7) :590-597.

护理信息化管理 篇10

1. 教学改革的必要性

《基础护理学》也是医学信息管理专业的一门基础课程,

在教学案例中,以中学的数理化知识点为素材,教会学生设计出中学课程中的多媒体课件,让本科学生具备调动中学生兴趣的能力。

3. 中学新课程“算法与程序设计”模块与计算机师范类专业相关课程的改革

在教授本科生“算法与程序设计”的过程中,将课程内容作如下改革,以配合信息学奥赛比赛内容的要求。重点讲授算法的复杂性、基本算法(数论算法、高精度算法,最短路径、背包问题)、常用算法(递归、排序、查找、收索)、常用策略(筛选策略、归纳策略、分治策略、最优策略、穷举策略、回溯策略)。在讲授这些知识点的同时,选取往年的信息学奥赛试题给学生系统分析,以培养学生在此领域的能力,以便今后工作的时候能够辅导中学生。在实验课大纲设置的时候,尽量将以往的信息奥赛试题让学生编程序实现,以加深印象。

4. 中学新课程“信息技术基础”模块与计算机师范类专业相关课程改革

课程内容设置安排如下:1.信息及信息技术基础知识,2.计算机网络与多媒体技术,3.中文版Windows XP操作系统的基本操作,4.中文版Word 2000文字处理软件,5.中文版Excel 2000电子表格软件,6.中文版Power Point 2000演示文稿制作软件,7.因特网的基本应用,8.中文版Front Page 2000网页制作软件。在这些内容中对几个工具软件做详细介绍,并需要做出案例。

5. 中学新课程“人工智能初步”模块与计算机师范类专业相关课程改革

课程设置以应用人工智能技术解决问题为主线,按照“知识表达与人工智能语言→推理与专家系统→问题求解”这一线索呈现学习内容。

三、教学改革方案在绵阳师范学院计2004级学生中运行情况:

对绵阳师范学院2004级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师范)80名本科学生进行了教学课程改革的试点,并对学生进行了调研,收集了学生的反馈意见。

着重阐述临床护理工作中常见的重要的护理操作。但由于专业不同,它所要达到的学习目标是不同的。医学信息管理专业是以信息管理为主,医学知识为辅,只需一般了解和掌握,而且由于课时有限,不可能达到护生那种熟练掌握的要求。另外,医学信息管理专业的学生认为自己不是护理专业的学生,不必学习《基础护理学》这门课,对这门课产生心理排斥,不愿学甚至厌学,课堂纪律差。而且卫生部对于医学信息管理专业也没有统编教材,没有做出严格的要求。

综合以上因素,本人以护理专业《基础护理学》的教材为基础,在对医学信息管理专业的班级进行教学时,对教学内容、教学计划、教学方法等方面实施改革。

2.教学改革的实施

2.1对教学内容进行挑选删减

首先,节取医学信息管理专业学生在临床实习和见习期间可能遇到的,或需要实践的护理操作,如无菌技术,进行详细地讲解。因为无菌技术是医疗护理中一项重要的基本操

从学生的反馈意见来看,学生对课程改革80%以上持肯定意见,提出的改进意见主要集中在教学方法的改进上。

2004级的学生于2008年7月毕业,我们对学生就业之后的情况进行了跟踪调查,80名毕业生有50名进入了各地的中学担任了教师工作,我们对这部分学生的表现情况向用人单位做了调查。

从用人单位反馈的意见可以看出,教学改革取得的成果得到了用人单位的认可。

四、结论

随着中学新课程体系的改革,师范类计算机本科教育的课程改革势在必行,改革的内容可以因地制宜,但是必须围绕新课程体系的要求和用人单位的实际需要。

基于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的市场营销学教学改革

周爱珠

(安徽工程科技学院管理系,安徽芜湖

摘要:为了适应企业对专业人才的要求,地方工科院校必须以培养学生创新能力为己任。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有很多途径,教学改革是一种重要手段。作为实践性很强的市场营销学的教学,可以在系统模块基础上通过不断整合教学内容,改进教学方法,实现人才培养目标。

关键词:市场营销学教学改革教学内容教学方法

中国经济的迅速发展迫切需要大批专业的营销人才,而作为人才培养基地的高等院校承担着培养社会所需要的专业人才的重任。在新的市场经济条件下,我国的社会经济以全新的模式运作,与世界接轨已成为人们的共识,这些必将对我国的传统教育提出更大的挑战。高等院校在新形势下应对这些挑战,关键在于我们应该具备应对新形势的观念。这种观念形成的基础是教育观念的创新,即根据学科性质和市场对人才的要求来设计教学内容和方法,这也是地方工科院校能够在激烈市场竞争中生存和发展的根本所在。

一、市场营销学教学改革必要性

市场营销学是一门属于管理学范畴的、与企业的经济活动密切相关的学科。它在20世纪初发源于美国,以企业营销活动及其规律性为研究对象,是一门建立在经济科学、行为科学、现代管理理论等学科基础之上的应用科学,具有综合性、

作,可防止发生自身感染和交叉感染,医护人员及相关的工作人员都必须牢记和掌握,医学信息管理专业的学生也不例外。学生在医院工作中比如遇到医生在给病人换药时,就应该知道无菌操作应该避开,不要大声喧哗,不对其咳嗽、打喷嚏。

其次,给学生讲解生命体征的测量(即体温、脉搏、呼吸、血压的测量)。掌握此类操作不仅在临床上可为病人服务,监测病人的生命体征,为病情的观察和疾病的诊断和治疗提供有力的依据,而且在家庭中也可应用。家人或邻居如果是发热或高血压的病人,都可以应用,是一项实用性很强的护理操作,与学生的生活、工作息息相关,因此学生的学习兴趣会很浓厚。从心理学的角度出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越大,学习的动力也就越大,积极性就高,学习效果也好。

最后,各种注射法在无菌技术掌握的基础上进行讲解。打针吃药几乎每个学生都经历过,如能自己掌握注射技术,无不是一种好事,学生对此都跃跃欲试,学习积极性很高。当然,在注射的实际操作过程中,特别要注意:学生态度要端正,做到注射部位的准确,注射方法的准确,严格执行无菌操作,防止发生教学事故。

2.2对教学计划进行合理安排

由于教学课时少,总共才16个学时,要完成以上教学内容,达到教学目标,不是件容易的事。在安排教学计划时,考虑到学生仍以掌握操作技能为主,要少说多练,因此理论与实践的课时比为1∶4,课后安排学生多练习,加强动手能力的培养。

2.3对教学方法的改革探索

在第一次课正式上课前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讲一些临床常见的病例,也可以看一些医疗短片,让学生在比较轻

魏中俊

边缘性的特点。我国高等院校从20世纪80年代引进市场营销学。由于市场营销学是引进学科,其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形式等大多从国外或其他学科“引进”,没有现成的教学模式,从而影响了市场营销学的教学质量。因此,对市场营销学的教学内容、教学方法等进行探讨,实现教学创新,对于学校培养适应社会需要的营销人才,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地方普通工科院校的人才培养模式不同于已有深厚基础的研究型或学术型大学,其人才培养应定位于应用型,这既符合这些学校的资源现状,也符合高等教育的发展需要。然而,地方应用型本科院校市场营销专业学生创新能力如何培养,是一个值得研究的问题。学生创新能力培养有很多途径,而通过教学方法改进,无疑是最直接的方法之一。

二、市场营销学教学内容改革

众所周知,市场营销学虽是一门年轻的学科,但却有完整的理论体系,主要由市场营销思想的发展、市场营销规划、市场环境分析、购买行为分析、竞争行为分析、目标市场分析、营销组合策略、国际市场营销及市场营销的新理念等几大模块组成,每一模块又包含若干具体内容。作为本科教育,首先必须传授给学生完整的理论体系。营销这门学科具有综合性、实践性及操作性的特点,需要有一定的课时量与之相匹配,但目前各学校由于精简课时,教师只能在有限课时内完成教学任

松的气氛中开始一门新课程的学习。接着明确说明本课程的教学目标和要求,让学生心中有数,不能认为只是一门选修课思想上就有所放松。

教学方法总体上采用“示教(即教师讲解和示范操作)+回示教(即学生进行操作)+学生练习+理论和实践考核”的方式。为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在讲解理论知识时主要讲授重点知识,在讲解实践操作时操作分步讲解,反复着重强调注意事项。学生回示教时让下面的同学仔细观看,然后指出操作中的错误之处,大家共同学习进步。学生分组练习时有两位教师巡回指导,及时更正学生的错误之处。学生练习的同时播放操作光盘,帮助学生练习,同时加深学生的印象。然后要求学生课后多练习,以便能熟练掌握这些操作,从而一次性通过考核。

教学过程中,根据教学内容灵活地运用各种教学方法,例如理论讲授、多媒体演示、角色扮演、情景教学、示教、讨论、技能实践等,改变传统教学方法沉闷和单调的弊端。

3.教学改革的结果

通过以上的改革,课堂气氛较明显好转,学生的学习兴趣大大提高,大多数学生能认真听讲,对于重点和难点,勾圈划点作好标记,学生操作回示教积极主动,操作练习认真,不懂就问,反复练习,最后考核情况良好。与上一届医学信息管理专业的学生相比,进步很大。所以医学见习和实习期间,这一届学生受到带教教师和病人的一致好评。

4.讨论

护理信息化管理 篇11

【关键词】层级管理;护理质量;ICU护士;心理状况

【中图分类号】R4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7484(2012)08-0545-01

ICU是医院集先进医护力量及先进设备为一体的对重症病人进行连续动态监测和治疗的的特殊单元。由于ICU快速进步发展,以传统的护理管理模式对ICU的护理人员进行管理和培养不再能够很好的满足现状的需要,护理人员压力不断提高,因次针对ICU的护理工作特点制定合适的管理方法具有重要意义。我院在2007年-2012年间对ICU实行层级护理管理模式,取到一定的良好效果,现将具体的实行方法和结果介绍如下:

1 一般资料和方法

1.1 一般资料

对我院2007年10月—2012年2月期间的ICU层级护理管理模式作为研究对象,搜集期间的护理管理质量和护理人员满意度等指标。同时搜集2007年2月—2007年9月期间传统的ICU管理模式下的护理管理质量评价和护理人员满意度结果。在实施分层管理模式前后,人力资源及医护人员在面对的ICU患者的数量及病情状况等工作方面没有统计学差异。

1.2 方法

1.2.1 层级设置与分组 以临床经验为最主要参考因素,综合考虑护理人员职称、学历、护龄等,设置责任护士(护理组长)、高级护士、中级护士、初级护士、助理护士5个层级护理岗位。根据能力各区设责任护士一名,高级护士3名,并从3人中选出一人为副组长协助责任护士工作,。

1.2.2 各层职责和培训内容 助理护士主要是协助初级护士完成一些基础的护理工作,对其主要侧重于对各种基础护理的知识和内容的培养。初级护士要有监测技能和专科的护理知识。中级护士要熟悉常用的监测设备及各指標意义,掌握抢救技巧,具有有一定的临床分析能力。高级护士熟悉各种危重病人的护理观察,消毒及控制感染。责任护士主要负责管理和综合指导工作。根据各层职责进行培训,上一级护士在临床工作中有责任和义务主动对下一级护士进行帮助帮助其进步。

1.2.3 责任组长每天要进行责任查房,对当班护士进行指导,对危重病人提出各种预见性问题和注意事项。

2 评价方法 对层级护理管理模式在ICU护理管理中的应用效果评价指标有:1)从病区管理、基础护理等方面对护理质量的评价,每项满分为100分。 2)护士心理状况的评价:用焦虑自评量表(SAS)和Zun抑郁自评量表(SDS) ,SAS标准分>50分表明有焦虑症状:SDS标准分>53分表明有抑郁症状。

3 统计学方法

实验结果应用采用SPSS 1.0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处理,计数资料采用X-±s的形式表示,计数资料的统计学分析用χ2检验,计量资料用t检验。

4 结果

5 结果

5.1 缓解护士压力,增加满意度

在ICU进行观察治疗的患者具有病情重、病情变化快的特点,护理人员要时刻注意患者生命体征的变化。当年轻缺少经验的护士在面临复杂的病情且无人指导时不仅护士的压力不断增加同时容易增加护理错误的诊断率从而造成严重后果。实行层级护理管理模式后护理人员明确了自己护理的着重方向,面对一些相对简单的护理由初级护士和助理护士进行解决,而由中级护士和高级护士处理抢救等各种事件。这样不仅缓解了能力相对低的护士的压力同时使中级护士和高级护士的能力得到提高,减少了错误护理的发生率,如本此结果中所显示护理的诊断正确率从67%提高到了83%,而感染的发生率明显降低。不同水平的护理人员相互配合,提高了护理质量。优化排班的实行使工作时间能够更有效利用,在重症病人多时,主要由中级和高级护士进行工作,从而初级和助理护士可以得到相对多的休息,而在患者病情相对稳定时则主要由初级护士和助理护士负责,护士能够很好的放松紧张情绪,使心理状况得到改善。

5.2 提高护理质量

层级管理模式下护理人员的目的性和发展性更加明确。责任组长对护理质量和护理工作中的各种情况不断进行调节和管理,对特殊病人的各种可能的危险和并发症对下级护理人员进行指导,通过层层监控、层层指导以及层层落实,将各项工作有效有序进行,从而促进了护理质量不断进步,对病人全程负责有利于使患者满意度提高。本研究中病区管理、基础护理、护理工作的落实情况都较以往提高。分工的明确性,在工作中能使护理人员更主动学习,开发自己的潜能不断进步,同时各项工作良好协调合作能够增加团队的凝聚力。

总之,在ICU实行层级护理管理模式能够使各项工作更有效进行,提高护理质量的同时能使护士的心理状况得到改善。

参考文献:

[1] 李威,彭粤铭,曹静. 层级护理管理模式在ICU护理管理中的应用[J].现代临床护理,2011,10(4),56-58..

[2] 云晓蕊,韩益平.ICU护理人力资源配备不足现状分析及对策[J].现代临床护理,2008,8(8):68—69.

[3] 王正英,刘晓芳.层级全责护理模式对基础护理质量的影响 [J],护理学杂志,2008,23(11):7—9.

[4] 成守珍,彭尉艺.孛国16家三甲综合医院ICU护士专业核心能力现状调查与研究[J].现代临床护理,2008,8(8):1-3.

[5] 万俊丽,何员风,刘国英,等.分层次护理管理在中心ICU的应用[J].中国医药导报,2007,4(9):26.

护理信息化管理 篇12

随着信息化的飞速发展,数字化医院是医院的发展趋势,医院信息系统(hospital information sys-tem,HIS)的应用不但方便了医护人员,而且实现了医嘱、药品与收费等信息的数字化管理,成为当今医院运营的重要手段之一。护理信息系统(nursing in-formation system,NIS)包括计算机和护理人员2 个部分,可以对业务技术和护理管理信息进行存储、收集和处理,是医院信息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1]。移动护理信息系统(mobile nursing information system,MNIS)是指以HIS为支撑,以个人数字助手(personal digitalassistant,PDA)、移动护理推车和智能手机等为硬件,以无线局域网为网络平台在床旁工作的一个手持终端执行系统。它充分利用HIS的数据资源,实现了HIS向病房的扩展和延伸,同时也实现了无纸化、无线网络化办公[2,3]。PDA可实现条形码扫描、患者信息查询、生命体征录入、跟踪医嘱全程、护理工作量统计等功能[4],已应用于越来越多的医院,加快了护理信息化建设的步伐。本文对国内外关于移动护理信息系统的研究报道进行了综合,积极探讨了移动护理信息系统管理模式的建立,为临床移动护理信息系统管理模式的建立提供参考依据。

1 移动护理信息系统的现状

1.1 国内外移动护理信息系统的应用现状

20 世纪90 年代,国外已将移动护理信息系统应用于护理临床工作中,护理人员通过各种移动护理设备提高了工作效率[5]。2000 年,首个护理专用Palm操作系统软件出现,同时专门讨论PDA应用于护理领域的网站亦成立[6]。此后,移动护理信息系统广泛应用于临床护理工作中,并在应用过程中不断完善。2002 年,北京协和医院的呼吸科试行临床移动护理信息系统,并于2004 年末在全院推广应用[7]。解放军总医院、同仁医院、解放军251 医院等也相继开始试行移动护理信息系统。

1.2 移动护理设备的分类

1.2.1 PDA

PDA是指临床护理工作中的手持终端执行系统,其作为应用最早最广泛的移动护理设备,轻便小巧、易于携带,优化了护理工作流程,实现了医嘱闭环管理,减少了护理差错事故,节约了书写时间,提高了护士工作效率,但在其应用中存在网络要求高以及技术人员不足和培训不到位等问题[6,7,8]。PDA的主要功能包括:及时查询医嘱,执行医嘱后签字确认及转抄,录入和查询生命体征,录入、查询和结算出入量,记录护理过程,录入耗材及显示费用,统计护理工作量以及患者的紧急呼叫处理等。

1.2.2 移动护理车

移动护理车是一款集移动计算机、发药车、治疗车以及护理车为一体的多功能护理车,其不但使护理工作便捷,而且充分保证护士在患者身旁及时发现和反馈病情,从而提高护理服务的时效性。移动护理车广泛应用于临床护理的各个领域,如药物管理、护理操作、健康宣教以及护理信息处理等。与PDA相比较,移动护理车的优点为操作界面清晰、显示的信息较多等,其在临床应用可推动护理的整体水平[9]。

1.2.3 智能手机

智能手机除了可以拍照、播放音乐和视频之外,还能运行医学软件等。智能手机在任何时候都可以上网查询临床信息,而PDA仅仅在有Wi-Fi信号的情况下才能连接网络进行查询,弥补了PDA的不足。智能手机可以借助医院信息系统、无线局域网以及专用腕带将医院信息系统延伸至患者床边,保证了护理数据采集、医嘱执行、护理任务管理工作的正常进行,提高了工作质量和效率。目前已进行智能手机的大量研究设计,但未被医疗领域广泛应用[10,11,12]。

1.3 移动护理信息系统的应用

1.3.1 移动护理信息系统在临床护理中的应用

在临床护理领域中,移动护理信息系统的应用可以实现床旁患者信息录入、全程跟踪医嘱、药物管理等功能[13,14,15],缩短了间接护理时间,增加了直接护理时间,体现了“把时间还给护士,把护士还给患者”的理念。移动护理信息系统中的条形码可以有效减少护理不良事件发生,进而确保临床护理安全[16,17]。护理信息系统可以显著提高护士文书书写的效率[18]。移动信息交流系统与临床实践结合为一体,为开展护理程序提供了基础支持,有利于实现PDCA工作模式,为护理质量持续改进提供依据[19]。移动护理信息系统逐步推广并应用于临床各个领域。

1.3.2 移动护理信息系统在护理教育中的应用

移动护理信息系统亦可提供继续教育服务,如医务人员可以在PDA上通过Madscape获得继续教育课程。应用电子信息技术开发的移动手持智能终端临床护理操作考核系统能够实现信息存贮电子化、考核成绩自动录入与汇总等功能[20]。因而,伴随着移动护理信息系统的不断发展与完善,其在护理教育中的作用也日益显著。

1.3.3 移动护理信息系统在护理科研中的应用

护理科研信息常因存储不便等原因而大量流失,但随着移动护理信息系统的应用与完善,其实现了各种疾病随访管理等功能,这为开展临床护理科研提供了有力的保障[6]。移动护理信息系统的开发和利用推动了护理科研的发展。

2 移动护理信息系统管理模式的建立

移动护理信息系统给护理人员带来便捷的同时亦有挑战,如何科学管理使其发挥作用成为研究关注的焦点。以往大部分研究集中于移动护理信息系统的开发、临床应用以及主要作用,甚少研究探讨其自身管理模式的建立。通过查阅相关资料和总结实践经验,从建立移动护理信息系统管理制度、培养相关专业人才以及科学质量控制3 个方面探讨如何建立移动护理信息系统的管理模式,为临床移动护理信息系统的管理提供参考依据。

2.1 建立移动护理信息系统管理制度

在世界范围内,制定和采用ISO9000 系列标准被视为20 世纪80 年代的惊人创举[21,22]。随着市场竞争日趋激烈,医院同企业一样,贯彻ISO9000 已经成为医院自我保护与生存发展的需要[23]。根据ISO9000“有目标、重过程、看结果、持续改进”的管理理念,ISO9000 族标准质量管理体系将质量管理持续改进作为组织管理的一个永恒的目标。因而医院可以根据自身情况,在ISO9000 质量管理体系指导下,成立管理梯队,建立适合自己的移动护理信息系统管理制度,如制定移动护理信息系统基本制度、明确医护人员的职责和义务等,并通过实践定期持续改进。通过护理部和信息部联合,在做好专业日常维护的基础上,不断开发和完善护理信息系统,从而促使其良性运作。

2.2 培养移动护理信息系统的专业人才

加强培养护理信息相关专业人才的途径有很多,如某医院在科室自荐的基础上,由信息科和护理部共同考核,遴选大专及以上学历,有计算机等级考核证书且连续3 次信息系统网上知识考核在95 分以上,工作3 a以上的护师共30 名作为信息化骨干,负责协助完成全院护理信息化研发和培训工作[24]。专业人才培养与护理信息系统的推进密切相关,护理人员在熟悉掌握基础知识和运行方式的基础上才能确保物尽其用,使护理信息系统发挥效用[25]。在移动护理信息系统使用前应对相关操作人员进行岗前培训,对轮转护士或新护士进行专项培训,可以举办知识竞赛和交流会等进行知识的巩固和完善,由专业技术人员对全院护理信息相关人员定期组织学习交流并考核。

2.3 严格控制移动护理信息系统的运行质量

移动护理信息系统飞速发展,与之相应的质量控制体系应逐渐完善。有研究报道,可从建立移动护理信息系统质量控制标准;组织学习质量标准,贯彻和落实标准;健全层级质量监控体系,实现各环节的质量控制;注意问题的积累,加强与软件专业技术人员的沟通等多个方面进行移动护理信息系统的质量控制[26]。从保证移动护理系统设备日常使用良性运转,制订操作故障24 h内上报制以及执行药物医嘱有开始与结束时间3 个方面建立移动护理信息系统质量控制标准[26]。移动护理信息系统的基本功能是床旁即时书写护理文书,责任护士随时能够将观察到的病情、治疗和护理情况精确记录,并直接呈现于医护工作站。如何更好地保证与评价电子护理文书质量成为移动护理信息系统的重要指标[27]。通过制订移动护理信息系统效果评价体系,成立护理信息质控小组,对移动护理信息系统的运营进行定期的质量控制。护士长对科室移动护理信息系统运行中出现的问题及时上报,由质控小组进行分析处理,每月末将已出现的问题进行汇总并与大家分享交流,以杜绝问题的再次发生和促进质量的持续改进。

3 结语

上一篇:初中社会下一篇:养殖污染危害论文